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教学反思论文整理方法

发布时间:

教学反思论文整理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1)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2)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教学技能(反思教学得失);(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造成伤害;(4)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5)反思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理念);(7)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一、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动、喜欢热闹,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改变传统课堂中“讲解+阅读+背诵”的单一教学模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学习最好的刺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以达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一)趣味记单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枯燥、无趣又让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就是单词的记忆了。为此,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有趣的单词记忆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效果。例如,英语单词中存在这种有趣的现象:clever聪明的honest诚实的intelligent 智慧的noble高贵的excellent卓越的smart机灵的elegant优雅的把以上这些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放一起就是:Chinese――中国人。教师利用这种趣味单词组合现象,可以缓解学生记忆单词时的枯燥,在这种趣味的环境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二)课堂小游戏在开始上课之前,利用5―6分钟的时间开展一个英语小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复习学生的英语知识。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开展英语课堂小游戏,比单纯地利用“讲解+阅读+背诵”的单一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更能增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floor”“door”“chair”“window”这些单词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些单词的掌握,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摸东西”游戏。在课堂上,教师大声说摸某个东西,如“ouch the floor/the door/a chair/a window”等,提前指定的学生就要迅速地用手摸到指定的事物。这个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还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英语单词。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乐”中掌握知识,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二、倡导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要服从课堂秩序。教师除了要讲解知识外,还要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缺乏活力和创造力。此外,师生的不平等关系也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和讨论的机会,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很少,无法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堂管理目标,营造和谐、平等、宽松的合作课堂氛围,建设互动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强化提问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是一种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技术性,不能单纯地为互动而提问,重要的是所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这需要教师认真筛选问题。课堂提问要富有针对性、启发性,还要把握适当的提问时机,同时注意学生的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进行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巧妙地设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机械的提问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保证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在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这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熟悉了“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这个句子的意思及用法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对话形式,自己设计对话,以便更好地掌握句子用法:Please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ut Lucy and Lily like this:Lily: i,Lucy,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Lucy: When?Lily: : Sure,I’d love to./ I’m sorry,I have to…这样让学生自己模仿编写对话,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三、重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使得教师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英语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种考查方式只能反映学生记忆能力的好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能力和素质,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符。传统的以分数定层次的考查方式,以单方面的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不利于发扬学生的优点,改进学生的缺点。它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其改进、激励与发展的功能,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新课程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一些教师开始将评价内容从重视知识向重视学生素质提高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的笔试向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转变。例如,在评价学生时,根据其口语训练情况、写作情况及对英语的运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综合评价是多方面的,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总之,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促进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和改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同时也更好地完善了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

1、教育反思的含义。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2、教育反思的特点。(1)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学事件,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断的素材。(2)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3)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教师的教育反思是一种为改进自己教育行为而进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3、如何撰写教育反思。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呢?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简单的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1)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2)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3)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4)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5)课后重写“教学设计”。读后感:读完第一章,使我对教育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反思,大多是“就事论事”,就现象说现象,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没有找到,不会反思,所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不快。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将从教学中的“四大环节” “三大行为” “三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树立问题意识,有序地、多层次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指导意义,让所学理论真正能应用到实践中。二、描述案例,不断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摘记:1、何谓“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简而言之,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2、教育案例的特征。(1)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2)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3)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3、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而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读后感:之前,自己对“案例”一词的理解很模糊,只知道是“举例说理”,但是究竟如何举例,举几个例,自己还不太清楚。仔细回想,有些案例自己已和论文混淆,写作不是很规范。读了本书的第二章,使我的思绪豁然开朗,我真正了解到案例不同于论文、教学设计、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它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它的结构包括: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价反思。在实际工作中,可写的案例有很多,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注意倾听、注意思考,从事例中寻找理论支撑,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三、撰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摘记:1、什么是教育论文?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这就是教育论文。它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2、教育论文的结构。(1)论文题目。(2)作者姓名和单位。(3)摘要。(4)关键词。(5)序论。(6)本论。(7)结论。(8)引文或参考文献。3、撰写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1)选题要适当。(2)论证要清晰科学。(3)行文要有个性。读后感:论文是我们教师经常写作的一种文体,但是许多教师都怕写论文,确切地说是不知道如何去写。读完本书第三章,我知道了论文分为研讨型、经验型、述评型、报告型等,而且,写论文时要注意规范,选题要小,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根据论文题目列出小标题,即一篇论文分成几块来写,做到心中有数;语言要准确,要简洁,既要让读者看得懂,又要叙述生动,使读者乐意读下去。我会谨记这三点,以后再次写论文时,努力使论文写得陈述规范、语言精练、观点鲜明、推理严密、结论清楚,不断提高自己分析、总结的能力,向“研究型”教师努力!

教学反思的作用与研究方法论文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成分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

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

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提供一些教育方面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73、如何听课与评课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 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 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 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 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

1、寻找不足和缺陷。这是教学反思活动的主要目的。

通过教学反思,努力发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缺陷,为今后改正、提高提供基础。

2、寻找自己教学的优势所在。

教学反思,既要积极寻找自己教学上的缺陷、短板,以利改进,也要寻找自己教学上的优势,以利今后不断打磨、继续发扬,形成风格。

3、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之所以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反思,发现不足,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同时,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优势,有利于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4、有利于教师发现和总结相关的教学规律,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规律是具有科学性、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教学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和教学依据。

教学反思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

日记反思法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把当天的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反思方法。教学日记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功之举,即教学过程中达成预设目标的措施,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体会,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情况等。

二是不足之处,也就是比期望值低的结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总有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的地方。

2、教学案例反思法

教学案例反思法是指以某一教学事件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提炼,以案例形式来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一种教学反思方法。因教学案例富含教育智慧和情绪体验,因而也是教师实施教学反思的好题材、好方式。

3、交流对话反思法

交流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教师、学生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反思的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对话,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教学反思写成论文的方式

教学反思小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教学反思小论文,请参考!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否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讲清楚明白,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我们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总会重复一些语言,久而久之,它会作为一种课堂惯用语存在。稍不注意,这些课堂惯用语就会给我们引发麻烦。比如:一位教师讲课时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后排角落里的一名学生因为没兴趣听课,又怕被老师责备,正在悄悄数老师说的“我想大家都知道”时,这位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这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我什么都不知道。”顿时,周围的同学碍于老师的尊严虽没哄堂大笑,但有好几名学生忍不住低下了头在窃笑。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或多或少地存在惯用语不当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反思。

一、反思导入语

我们常说,兴趣是求知欲的动力,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教师的课堂导入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影响到师生互动,在平常的教学中,导语不能“公式化”。如:“同学们,请打开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x课。”当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开场白时,可以想象学生在课堂上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导入语,应诱发学生的灵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的动力。

二、反思提问语

在听课时,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提问时,用手指直接指向一名学生,大声说:“xxx,你来,这个问题怎样回答?”我想,对于这个带有命令式的话语,时间一长,学生中会有很多都会怕老师这句话吧。其实,作为教师,提问应该多样化,讲求艺术性,老师的提问应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才是更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发展。

三、反思评价语

有许多教学高年级的教师感叹学生年级越高,发言越不积极。一次,我听了一位教师上的高年级的课。课堂上,这位教师对学生提了许多问题,每当学生回答完他的问题后,他连看都不看这名学生,直接朝学生做了一个坐下的手势,学生一次次的坐下后,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怎么还会有?教学生,教师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惯用的方式去评价所有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应像音乐家指挥那样,应对每个乐于参与的每个细节进行评价。

四、反思总结语

在一堂课快要结束时,有的教师喜欢说:“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这就好像是一个程序,这样的课堂真难以让人说是成功的。

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总结就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以及引申、拓展、深化课堂内容的功效。

小学教学反思论文

小学教师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教师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上个星期去了邹城凫山小学观摩济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深受启发。回来后,打算将学到的内容用到自己的课堂,进行尝试。

初步尝试,把自己的课堂录音,回家反复听。感觉问题还是很多的。这一单元也是《认识时间》,王伟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内容,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由特殊的时间整时到一般的几时几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一时,一分的时间观念,能读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在落实1时=60分时同学们掌握的较好,可是孩子在读几时几分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例如6时35分、6时40分、6时45分都能很好的读出来,可是在读5时50分,55分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是5时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为时针接近5,也就是在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一块内容没有落实好,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时针的变化,最后只好说看时针走过了5,走到6了吗,没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时,就是6时55分。这一块的内容还有4、5个学生很难理解,与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商量,怎么办呢?采取“小老师”的方法,1对1帮扶,如果你教的学生会了,奖励小红花一枚。没想到效果还真是不错。

第二天,趁热打铁考核学生对几时几分的了解,之后换了一种讲法就是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才是,6时,如果分针没有走到12,那就没有到6时,那就是5时55分。

虽然只是自己平时的一堂课,但是暴露了很多问题。课堂上的一些口头禅“那么”、“明白了吗?”。再者就是普通话上,有些地方平翘舌不分,以后打算每天朗读一段,注意平翘舌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学表扬学生,当他回答问题后,及时肯定他,表扬他。在教学过程中,学着使用“真是棒极了”“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等教学语言,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的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绽放的时间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关键在教师的正确引导;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重点在教师是否能够发现。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次严厉的批评,也许能扼杀孩子的自信;一次耐心的引导,也能带来孩子的不断进步。

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孩子们都比较活泼,上课时回答问题都挺积极的,同时我也注意到最后一排有一个小女孩上课老是往外看,上课很少回答问题,即使回答声音也很小,不相信自己的答案,听到别的同学的答案或者老师的一个眼神就会以为自己是错的。针对以上情况,在课上经常提问她,并及时给与鼓励。一天我上课让学生以抽卡片的形式来说出卡片上算式的结果,孩子们表现都很积极,几乎每个学生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当然也包括这个小女孩。我点了她的名字,她站起来还是小声地说出了卡片上算式的答案。她回答完后,我连忙表扬:“说得多好呀,声音真甜美,声音这么好听,我们大家以后是不是想在课堂上经常听到呀?”孩子们都说是,那现在大家给她鼓鼓掌,鼓励一下吧!我再看看她,抿着小嘴在开心的笑呢,从那堂课之后,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有时还会跟别人争执自己的观点,也慢慢变得自信起来,这些变化也使她变得更开朗活泼了!期中考试的没有考得很理想,事后我对她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咱考个好成绩好不好?我相信你!她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并点了点头,她的这些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自己的评价语,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次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改变一个孩子。

一、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优等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接受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每次讲解时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有时只是短短一分钟甚至几十秒钟,以至于只有几个成绩好反应快的同学有思路,而大多数同学还在迷茫阶段,还没有反应过来而我已经将答案告知大家。长此以往,哪些反应不快,成绩不好的同学就忘记了思考,每次问题一出来,他们就坐着发呆,或者等老师同学来告诉他们答案。脑子是越用越灵活,但我却让他们丧失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课后辅导没有到位。

在课堂上之后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班内的学生不可能全部都接受,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最多接受40%,有的甚至不到40%,因为上课肯定会有开小差的学生。课堂上如果不注意听讲,课后就需要花2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学会新知识。但小学生一般都贪玩,他们课后不可能全部用来学习数学,一次两次不学,慢慢地越积越多,越来成绩越差,慢慢地自己也就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应该抓住课后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但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这也是后进生太多的原因之一!

三、作业检查

小学生自觉性差,必须要老师及时提醒。每个班都有不写作业的学生,但我却没有及时催缴,有时候一忙就忘了,而学生看到我没有催他们,慢慢就养成了不写不交作业的坏习惯,而数学如果只是课堂是绝对不行的,还需要课后多练习多巩固,没有了课后的巩固,数学是学不好的!这也是期中考试不及格人数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在这方面改进!

期中考试也许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但却能让我们老师从中发现很多不足,期中考试给我敲响了警钟。新老师不能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而要总结经验,虚心接受教训,再一一改进。也许我不是哪个最优秀的老师,但我一定会是最认真负责的老师!

这一学期已经过去,本学期对于我来说,是引发我的思考最多的一个学期。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几节专家的课例与讲座,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们的课使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家风范”,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什么是真正的“重过程轻结果、重方法轻知识的教学”……他们的讲座更有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感觉,是你感觉到原来数学课是可以这样来上的,或者说应该这样来上。“如果一个教过20年学的教师不反思,那他就像是教过一年的教师的20次经验的重复。”不反思就不会有进步。现针对于自己听课的感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本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本学期的“成功之处”

冀教版教材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内容,可是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却有涉及大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冀教版教材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教过人教版教材的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有很多的不足。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我从这三点入手:第一点,备好教材。本学期在讲新课之前,我提前翻阅同步或其他资料把一些题成梯度的形式穿插在教学中,这样就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了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第二点,备好学生。这是我要做的第二件事,预设这节课哪里学生不会出现问题,哪里他们最不容易理解,哪里学习起来会特别的轻松等等,把自己想象成学生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设计一节课。第三点,备好方法。我觉得方法是关键,教师采用符合每一节课教学的方法是这节课成功前提的条件。学生不喜欢你的教学方法,不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那我们做的前两项工作就等于白费劲。通过我的努力,发现学生渐渐爱上我的课,喜欢我的数学课,这是本学期我最欣慰的地方。

二、本学期的“不足之处”

由于本学期时间较短,在教学上显得比较仓促。如: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本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复习更好。在本学期采用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计算题的竞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也由于为了赶课而没有坚持到最后。这需要有安排有计划的实行,这一点完成的不好!

三、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第一,要制定好个人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好时间。

第二,充实自己多研究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课例。

第三,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不懂的问题,做到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进一步的完善自己。

五月进入复习阶段,针对于小学数学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我和学生一路走来,在摸索中进步着。其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复习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2、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

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不足之处:

1、太相信学生,毕竟是学生自制力差没督促和检查错题集中的体是否掌握。

2、没有耐心忽视了一些学生。

3、总结的较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多总结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严格要求,达到不失的分就不要失。错题集要不定时抽查,让他们自己自觉学会。对学生要耐心让他们取长补短积极学习更上一层楼。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反思及改进》

摘 要:全社会对新课改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教师形成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从而主动地适应新课程。

关键词:研制质量;主动适应;内外环境

一、提高新课程研制的质量

1.重视新课程实施条件的地区差异

新课程实施的路径是由国家级实验区向省级实验区过渡,最后在全国推广。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或在不同的条件,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之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课程实施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必划一,应该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学校,应在实施的进程和水准上提出不同的、有差别的要求。

2.加强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涉及社会为教育改革提供的各种客观现实条件。新课程方案的实施除了要考虑其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外,还要论证其可行性。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应考虑该方案实施要求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考虑社会能够提供的客观条件如何,再进一步对二者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这个教育改革的可行性。无论是改革方案的要求,还是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制度环境、成本效益、师资力量、技术条件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可能制定出合理、可行并能有效实施的课程方案来。因此,新课程在推进时,应注重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如若不注意农村教育的现实情况,把部分学校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在全国推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很容易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

3.听取来自农村学校一线教师的意见

各级英语课程改革调查组和研究员应深入农村学校,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弄清一线课改现状,获取课改真实资料,倾听教师对英语新课改的认识和困惑,了解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搜集第一手鲜活材料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举措。

二、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

1.提高农村教师对教育变革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自身应自我调适,形成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心态。教师应调整认知偏差,努力在真正领会的基础上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以理智宽容的心态看待新课改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适应新课改。

2.教师应主动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再次,强化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批判与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必须仰仗外界的各种支持。

三、改善新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1.改革农村学校管理体制

要使英语新课程在农村学校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农村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农村学校领导应在生活中给予教师关心、爱护和帮助;在教学中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在工作中正确对待教师的缺点和错误,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新见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在这种民主的、和谐的氛围中生活与工作,教师便会产生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愿望。其次,应构建发展性教师考评体系。具体来说,在考评中应重视过程评价,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在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督促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考评内容上,应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予以考虑。

2.关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尽量缩小城乡差异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城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一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少;二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这是现实中的现实,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实,最大可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一是积极建设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给乡镇小学的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和其他县市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县市英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农村小学的经验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成绩,从而实现城乡教学和谐均衡发展。

3.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社会氛围

此次课程改革显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定关注,但公众对其核心理念和改革措施并不十分了解,即使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对其理解也各有偏差。因而,加强新课程的社会宣传,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形成改革共识,关注并投入到这场改革之中,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首先,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加新课改信息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暗示”或引导公众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参与课改,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社会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定期进行家长培训,改变其旧有观念,引导家长及教育相关群体关注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和“每位学生发展”的新课改,并在心态和行动上全面支持这场改革。再次,拓展宣传的广度,不仅在教育报刊或教育电视节目中,还应在其他影响力更大、受众更多的媒体上进行新课改的宣传、造势。在媒体“轰炸”、舆论“造势”下,全社会对新课改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也会使教师形成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从而主动地适应新课程。

小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教学本文时,我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感受。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己感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在第一课时,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在学习课文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这一课中我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第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了解其特征,课堂上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依据自己所带物品的形象特征进行联想,发表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二,注重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按照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首先对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小组的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在作业要求方面,按照学生的差异设置梯度渐进发展。使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在作业要求方面,按照学生的差异设置梯度渐进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采用星级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的作业,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第三,体现了美术学科的创新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把握住美术学科的三维目标,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注意培养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充满遗憾的,因此,注重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之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首先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文中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

我们感觉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了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就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老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

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中事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他们都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而深深地感动。上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你愿意成为谁?”

“你愿意成为谁?”这一提问的本意是想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的主旨: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强者,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弱小的他人。可没想到的是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设想和教参的解释。“被人欣赏是一种快乐”,“被人保护是一种幸福”,为什么不可以?当然行!在这些有理有据的答案面前,使我不由得从内心发出感叹:“今天的学生,真是好样的!”

面对学生如此精彩的表现,我也在想:在传统的课堂里,书本、教师、优生……类似的权威无时不在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大多数学生仅仅是作为观众和听众的身份被动地参与着学习的过程,被动地接受着“权威者”提供的一切,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个性,创新更是无从谈起。而要激活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谐的环境”和“平等的对话”却是何等的重要!试想──假如没有“你想成为谁”这一对话情境的创设;假如教师对前面两位看似“到位”的答案首肯后就直接总结陈词或转移话题假如课堂上不再给那些高高举起的小手自由表达的机会……那么,这些独到的观点、独特的感悟又怎会产生?即使有,学生们又怎敢亮出?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十分重视培养的一种本事,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本事,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所以,培养学生经过朗读构成必须的语感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资料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去学校的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资料有差距,所以对课文所写资料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立刻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此刻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立刻提议:“你能用此刻的心境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之后,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能够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述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

章的意境外,还能够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一、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三、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从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赏课《小狗圆舞曲》中,初听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时,让学生按节奏的变化区为乐曲分段,并辨别哪两个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听时,分析比较两个主题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特点,联想这两个主题各描写了小狗怎样的形态,并随着音乐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态,动作;接着分小组讨论,可用哪些形式来表现乐曲。

3、于是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创编故事,有的创编小品,有的用绘画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现乐队员后出示一条旋律,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进行及变奏规律,进行创编乐曲。

4、然后分别视唱改编前后的乐曲,再次体验旋律,节奏等因索与乐曲情绪的关系。这样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

5、最后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前敏捷;自修心增强;研讨气氛形成。

教学反思论文范文

教学 反思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进一步优化、改进教学行为的关键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篇一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做为教师,哪些是教学反思内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种水平界定教师反思的内容:

水平一:侧重于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过程、事件及学生的反思。

(1)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 实施方案 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各种 渠道 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知识背景、理解水平、 兴趣 爱好 的反思。它主要强调对学生的数学 文化 、思维与理解水平、兴趣爱好及其对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准备等方面的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个性差异就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

教师教学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当前知识背景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这是反思性教学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3)对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 教育 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 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二:侧重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现有教育研究成果的反思。

(1)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它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所进行的反思性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吸收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 经验 。通过对自身道德水平和责任感的不断反思,会促使其对教学实践更富有执著性和责任心。

(2)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反思。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反思目的就在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已有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水平三:侧重于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学校及社会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反思。

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审视和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对教学活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根据女生怕学数学、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现状,可设计《高中女生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课题,以达到增强女生信心、训练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篇二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公式公理的解说与运用, 其实不然, 数学课堂也有其自身特 的魅力, 以下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一、明确数学思想, 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更加深入和普遍,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 要学 会 数 学 的 思想,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对于教师来说, 他不仅要能“做”, 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去“做”,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且更应该有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从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 理解个体差异

以往教育观点老是忽视学生的认知情感,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 不断增加新知识,同时又要巩固旧知识, 导致新旧积压, 新的学不好, 旧的学不扎实。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有高低之分, 学生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 不仅要善于播种施肥,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学生,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动力, 不能顾此失彼,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应用心理战术, 从教入手

所谓从教入手,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导入, 因为导入新课不仅是新的教学活动的开始, 也是对旧的教学活动的 总结 和概括, 好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更高, 教学活动当然就进行的更加顺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 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 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矛盾激趣

矛盾即问题, 思维始于疑问,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有趣的 故事 ,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一位教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读小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 1+2+3+…+100=? ,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 5050, 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怎么会算的这么快呢?正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老师引出了要讲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的内容。

2.重点、难点设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既枯燥乏味, 又艰涩难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既抽象, 又是难点。为了更好地讲解本课内容,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 传说 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临终前留下遗嘱, 要把 19 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 1/2, 老二分总数的 1/4, 老三分总数的 1/5。按印度的教规, 牛被视为神灵, 不能宰杀, 只能整头分, 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 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 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 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 总共就有 20 头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头; 老二分 1/4 可得 5 头; 老三分 1/5 可得 4 头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头牛, 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 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疑问。老大似乎只该分 头, 最后他怎么竟得了 10 头呢?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也给教师的导入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无形之中将学生带入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另外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学的延续性,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再前奏合过程, 结尾也同样重要,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升华阶段。

曲尽而意存, 课完而回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性,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体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 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 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 而作者却以“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结尾, 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教学如此, 则二者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无形的艺术, 有其自身的发挥空间, 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与知识内容的特点, 才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教师用心, 科学地将教育教学规律应用于现实的教学之中,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里, 感受知识与人文的魅力, 课堂教学必将焕发迷人的色彩。

四、理性与感性叠加, 完善学生的情知模式

言传身教不只是传递知识和技能, 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情感的共鸣, 传递者站在经验的基础上使学习者感受以往失败的挫折感, 同时也有成功的成就感, 这样的教育才更加有真实性, 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情景中, 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再失败与成功中崛起, 再理性与感性中升华。

不管是数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 我们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基础之上, 认识教育的新规律并适时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成效, 教育的投入才能真正变为学生的成就, 古人云, 学而时习之,做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理当为了教学而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当然也要时“思”之。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篇三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理性思维 ,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

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 教学方法 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

★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 怎么写高中数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

★ 2020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高二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 中学老师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这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那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齐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我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就应有自我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务必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我的主人绝不仅仅限于做自我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我,对自我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我主人却不认识自我的个性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就应明白自我的优缺点。二是要自我选取,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我选取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并且要尽自我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我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能够这样教也能够那样教,教出你“自我”来。四是自我评价自我,自我教的好不好自我要总结,仅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务必有一桶水,可按此刻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提高,便觉得自我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务必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并且此刻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样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就应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让自我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完美,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潜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潜力,这种潜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完美的。能够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永不放下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那些个性的孩子正是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盼,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下,绝不放下。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下。”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并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就应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六、“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必须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期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务必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我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所以,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透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点滴想法,读着著作中的每个建议,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我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所以更从容的走好自我的未来之路

教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仅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仅有24小时,每一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仅有8小时,并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潜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

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此刻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就应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我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我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就应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我及教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暑假里阅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我一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看了此书才知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内在要求。所以,教师要想成为有艺术、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师,就就应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就应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从细节入手,好好“修炼”。教师如何修炼呢《教师的20项修炼》从细节入手,从修炼教师形象、精练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绘了有活力的教师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三项分别是教师的德行、教师的智慧和教师的规划,以下就这三项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教师的20项修炼》中的第6项修炼是:教师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师德行之本是善良与爱。教师对待学生的善良,是以爱心为基础的,仅有爱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师对待学生的本质的善良。有教育者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调查的结果是:“有爱心,愿意跟学生交朋友的教师”,“对学生宽容,有耐心的教师”,“知识渊博,教课教得好的教师”,“风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师”等位居前列。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师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爱心”位居第一。教师德行中的爱,表现为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善的标志。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谓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仅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之窗的盏盏烛光,完美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的。“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之间就构成的,“问题学生”不都是有学生自我造成的,教师在的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就应用爱心呼唤爱心,用真诚撞击真诚,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只要能够坚持用德行去教书育人,同时掌握必须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仅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潜力、用心体悟教育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透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欢乐。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就应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都就应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师啊,无论你是否伟岸英俊,是否靓丽动人,只要你注重修炼自我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价值连城,只要你注重修炼自我的专业品质,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感召力。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学科既应当是培养语言本事的学科,又应当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进取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并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资料,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到达发展。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异常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仅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应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仅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理解。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和相同之处?因受《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我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代码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一样。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迈的感情这些要素,然后经过联想比较,让他们进取参与,并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为学生供给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梦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仅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经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到达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模板,格式化,矫情,千篇一律。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矫饰之情……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第三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

几年来,我聆听到前辈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他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很是感冒,谆谆教导,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他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他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五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及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这是不是也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呢?

记得,我曾写过的一篇题叫《走生活之路,写生活作文》的论文。我觉得这堂课一个整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预设效果与我论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说,在这堂课教学过程出现的中林林种种的得失,单提课后学生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分别发表在《宁波晚报》及《未来作家报》上的两篇学生观察日记。我认为已经实现备课时提出的目标。这堂课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践“生活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和生活亲切握手,调动学生观察、探究和练笔的积极性。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于我们乃至我们的前辈所处的时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的吃穿住行,样样俱备,有的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关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游戏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们小时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疯玩,农忙时还要帮大人在地头干活。本说城里的孩子区分不出稻子、麦子,韭菜和葱,现在我们所处的城镇、农村的孩子,能认出来的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在第一课时,结束前,我所布置的作业里,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我们的课堂不仅仅要学习课文的知识,更要结合生活实际,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生活,投向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告诉学生,我们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因为“咱们平时的学习,总是为了实际需要”。

《不合群的小蝌蚪》这篇课文我是按照“发现疑问-探究疑问—查出原因-回答疑问”这条主线索来展开的。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重点句式,通过学生质疑、答疑、说话、朗读体验等系列训练,解决了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主要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不合群,等问题。课文浅显易懂,既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是非常熟悉的内容,却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中又蕴藏着我们不知晓的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具体环节的成败,都已写在旁注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目标,就是“要仔细观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这也是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我是有意设计这样的题目。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拓展学习空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一定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三、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

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谈起语文教学,我的经验可以说并不算长。但是工作几年来,却也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语文课。对于语文课的最初理解也在不断的改变。这其中有让人欣赏,值得学习的课堂,却也有很多语文课,刻板、教条而又一味的拔高煽情。一堂语文课,学生听完没有更加爱文学,没有更想交流,也没有想写作的丁点儿欲望,只是单纯的背诵,诱导式的牵强附会的点拨和答题公式的背诵。这样的语文课,文学的味道在哪里?

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对现代语文教学也颇有微词。在听完一堂名为《怒吼吧,黄河》的公开课后,他曾怒气冲冲的说道:“这是典型的假语文!”这让那位刚刚讲完的年轻老师十分尴尬。但王旭明却“不依不饶”,他操起手机又写了一则微博:“先放五分钟音乐(音乐课),问听出什么感情(大而空),老师朗诵并配乐朗诵《五月的鲜花》(个人炫技型的艺术指导课),让学生念冼星海和光未然生平(音乐理论课),反复讲爱国达十多次(思品课),要命啊,是所有课独非语文课??”

无独有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与王部长有着相同的疑惑。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矫情造作和陈词滥情,让我对未来的路茫然无措。是该坚守自己对于文学最初的热爱和理解来讲出有自己风格的课,还是和老教师一样,臣服于传统,一板一眼的按照“常理”出牌?其实,很多老教师们也曾和我一样,有过探求文学,别具匠心的愿望,却被残酷的考试成绩达标评比残忍的摧毁。是啊,着重培养文学底蕴的课堂,论应试成绩怎能比得上针对试题进行专题讲座的课堂呢?论观赏性也无法与集多媒体、配乐、动画、朗诵、表演与一体的课堂相媲美。然而,文学美感的培养,怎么会有速成班?怎么可能小锣打鼓、皆大欢喜?博大精深的国学,从《诗经》到诸子百家,从唐诗到宋词,从明清小说到《白鹿原》,这些由中国的文字组成的如此美感的文学世界,我们却无法用一颗平常心来传递给学生们。在语文教学中,似乎越激情越亢奋越好,教师的个人表演能力成了国学如此悠久历史和底蕴的代名词。可是我却认为,相比较这样极端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更应传达文学中的温文尔雅,韬光养晦。我们自然可以在文学的世界中展开想象力,天马行空,恣意狂狷的挥洒自己的才华,但是,传递这种能量的方式应该是隐忍的、是内敛的。教师的激情固然不可缺少,但这种激情应该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病态的亢奋和剑拔弩张的课堂氛围。

当然,传统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对于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来说,前辈们摸索出来的讲课的思路与模式确实是培养语感与得分两者兼得的最佳方式。我个人并不是很赞成每逢课改就对以往的讲课模式进行批评。每一种得以传承的教学方法,必定有其独特的作用而被广为借鉴。不能因为要改革就批判旧有的模式。课改,到底应该如何改?这本应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问题。古今中外,对于教学尚且无法推选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我们面对如此多元化的学科,却非要定出一个标准来执行,让穷尽一生研究教育理论的学者们情何以堪?我想推行课改的学者们也必定是为了传递一种更科学的价值观在努力。没错,课改必须得进行,然而,需要优先改革的却是我们的选拔制度。语文教学只有推行了正确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剔除教条死板的阅读和死记硬背的基础,将文学的灵动通过文章,通过更灵活更主观的阅读体现出来时,一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才会得以彻底的贯彻,发挥其原本被赋予的作用。

不守旧、不盲从,不偏激,我想应该是一名青年教师应有的特质。在感恩传统赋予我们课堂力量的同时,批判的接受和学习,放宽眼界,虚心求教,敢于批判,才会尽到新时代语文教师应有的责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