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观点

发布时间:

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观点

论文观点是论文中作者所持的基本观点,是论文的核心。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另外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问题一:论文中问题的提出是指研究背景吗 我这里有篇自己写的,不知道楼主大论文还是小论文啊,什么类型的呢 普通思绪是背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论瞻望 详细要看楼主什么类型的了,我是研讨生毕业 技术性论文我们能够讨论,不懂来问我。 问题二:论文的研究思想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写文章的思路:1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创新,解决什么问题;2用什么材料、方法;3、具体怎么写 问题三: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 问题四: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意义怎么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 问题五:毕业论文中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描述是什么意思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立论文范文和、驳论文范文。立论性的论文范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范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论文范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论文范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论文范文。驳论文范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范文,称为宏观论文范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范文,是微观论文范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问题六:论文中的“研究问题"部分怎么写?急~加分啊 10分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扩展资料:

围绕研究的课题来写啊结合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展望、特征、功用等总结出研究的必要性。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以地貌学的研究手段而言,研究初期受到客观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研究多停留在描述性的感知认识上,但这些通过地貌考察得到的结论可为定量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论文重点研究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bai下几种:1、调查法du它是有目zhi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dao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5、实证研究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

要着重说明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写它有没有必要,你选这个题目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要简洁、直观,很清楚地告诉人家你为什么要定这个,有什么意义。

2、发展趋势

要扣题,要说明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的好处,从自己的条件看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有了这样细致的分析与估价,写作者就能确定自己的定位,顺利地进入写作阶段。总之所写的一定要围绕告诉人家你怎么想到定这个题目,为什么写,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必要,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说服人家接受你的想法。

二、研究内容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

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这样才能衬托出选题的意义所在研究的目的、意义。

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第三,要制订设计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明确了“做什么”,下一步就是要确定“怎么做”。

对实验类、设计类,要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工具、设备、仪器、材料。

对社会调查类,要制订调研方案,比如去什么地方调查,调查什么人,调查什么现象等等。

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调查方案是开展毕业设计或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好的方案会非常有助于你的任务开展。如果方案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研究走向错误的方向。制订方案需要参考同行、前辈的研究,也要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指导。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几个要点

一、论文题目

(一)名称要准确

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准确地把论文所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比如有一篇论文名称叫“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会计之友》,2008年第12期下),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电网公司,研究的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再如“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08年第4期),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中国亏损上市研究》

披露季度报告(其中包括季度财务报表),这就为我们利用季度数据来研究中国企业盈余管理———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提供了契机。尽管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管理盈余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普遍都是基于年报中提供的年度财务数据而进行的,国外只有少数学者在其文献中谈到了盈余管理的季度分布情况,国内尚未有学者分季度研究盈余管理现象,本文希望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写论文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比如有一篇论文题目为“只有建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题目假如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可以,但作为论文的名称就不妥。因为论文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问题正在探讨研究中,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二)用词要规范

开题报告,就是当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院系批准的写作方案。它主要说明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论文重点研究的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写作进度安排以及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等。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论文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先写出开题报告,再经过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审阅修改后,才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选题报告的要求撰写毕业论文。

在写开题报告之前,要做好一些前期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自己能够了解自己所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等,这就需要去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其次,要掌握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就很难深入研究进去,很难有真正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知的创造。因此,要认真地复习总结;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也要通过补课的方式,把它理解掌握。这样在写开题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按项目填写,避免遗漏。其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题目、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文献综述和选题的依、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进展计划据和意义)及阅读文献目录等。

简洁是指论文标题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最多不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一般在20个字左右,如“内部资本市场超额价值创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思考”。

(三)名称要简洁

摘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提条件。了解写作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及相关要求等,对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开题报告;前期工作;结构;写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0)11-0193-02

公司,研究的问题是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是实证法。这样的题目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要讲明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即有什么人研究过该课题,还是没有人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他们研究的成果有什么问题或缺陷,为什么你还要研究该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等等,类似于论文的前言或引言部分。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的写法,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研究它有什么实际作用;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等。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例如“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的引言部分是这样表述的:

“财政部于2001年11月2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并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证监会也于2001年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因此在上海证交所与深圳证交所上市的公司自2002年1月1日起除了要公开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之外,还要公开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标题或名称。论文标题的好坏会要注影响到整个论文的形象与质量。在给论文拟定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三、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一)课题的任务

课题的任务其实也就是论文研究所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而言,任务必须是具体、明确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一一列出。只有任务清楚、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干扰。确定任务时,要紧扣论文主题,目标不能定得太多、太高,在用词上力求准确、精练、明了。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课题的任务表述如下:

“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新时期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二)基本内容(或重点内容)

有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论文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毕业论文选题想要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加以介绍。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课题的任务表述如下: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发展历程概述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阐述新阶段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新阶段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二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问题研究三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阐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阶段———会计信息化,并论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发展历程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第四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前沿———XBRL一XBRL的含义及XBRL产生于存在的原动力二XBRL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及影响第五部分,本文的结论”(三)论文的实现途径指完成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194-

在毕业论文中常用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功能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综合研究法等。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如经济管理类专业,调查法、归纳总结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综合研究法可能用得更多一些。

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如下:

“本文研究以会计电算化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学术界关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影响的分析论述,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新时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与XBRL,希望能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步骤,也称写作步骤、写作程序等,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第三步,撰写论文提纲;第四步,撰写开题报告;第五步,写成初稿;第六步,论文修改;第七步,论文定稿。第八步,英文翻译。

四、进展计划

即论文的写作进度,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明确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而且要依据学校毕业论文安排时间来确定自己的进度安排。

例如:

2009年11月15日之前选定题目

2009年11月16日~12月15日

收集资料、撰写文

献综述

2009年12月16~12月31日拟定论文提纲2010年1月1日~3月10日完成开题报告2010年3月11日~4月10日完成初稿2010年4月11日~4月30日完成修改稿2010年5月1~5月20日定稿2010年5月21~5月31日

英文翻译

具体时间安排要按照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时间安排一般应尽量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五、阅读文献目录

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要列出参考文献,这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来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参考文献一般要求在10篇以上,其中应该包含外文文献1篇以上。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符合规范。

对于开题报告应该写多少字,没有统一的规定。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内容、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字数一般在1000字以上,不要超过1500字即可。

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问题论文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计划。避免过多的人口密度。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和能量。一些周围的环境中,如空气,光,湿气,热和无机盐,如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理条件和化学品组合物的特殊需要。所需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能量和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不是孤立的:有个人互助的同种之间的竞争,复杂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的变化,生态系统演替。但是,如果变化太快,也有大量的物种灭绝危机,如恐龙灭绝的所有时间少于一百万年火山喷发造成的灭绝当地的生态系统,是生态危机。然而,最常见的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导致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紊乱,许多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保护:环境的生物干预其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宣传而使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环保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是人类的地球家园。由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 岩石圈生物圈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水圈,的生物圈保护区的人的生命,从人类的原始人类依靠生物圈保护区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基本上是相同的,在舞台上的狩猎和采集的事情,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席地位。但是,人类使用的工具,并且将切食物,所以人类占据有利地位,将保持不断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食物。 以畜牧业和农业阶段,人类的发展,人类对生物圈的改造,以创造人类的人工生态系统,从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不断发展,数量增加,并不断扩大范围的人工生态系统,地球的范围是固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缩小,许多人仍然对野生动物的灭绝。 人类开始开采矿石,化石燃料的使用以来,人类活动范围的岩石圈开始入侵。人类填海造陆,平梯田,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的开采矿石,破坏了自然元素的平衡。 从20世纪后半期的繁荣,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水资源,过度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排放大量废水污染的水体和大气,造成大气和水气质量恶化,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环保事业开始出现。 随着科学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地球以外的太空,并,甚至私人有能力发射火箭弹。导致数千件在外层空间轨道绕地球,大火箭残骸,小到空间站宇航员的排泄物,严重影响观察的空间和卫星发射的垃圾废物经营。人类的环境是超出地球的范围。 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环境。

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就来看看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吧。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全球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的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问题已不再仅仅是科学家关心研究的问题了,它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多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生物多样性表现在生命系统的各个组织水平,即从基因到生态系统。各个组织水平的多样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同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景观生态学注重景观多样性与生物个体行为、种群、群落动态及生态系统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作用。强调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所在。

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底层开始的“Bottom-up”的途径,这种研究途径强调系统的组分作用,利于揭示自然状况下生物多样性发生、维持、丧失的微观机制,但往往忽略人为干扰等外部环境的作用。目前人类活动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种群、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物系统均造成巨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绝灭早已不是自然界正常演化过程的结果。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特别重视另一条“Top-down”的研究途径,这种途径将人为干扰看作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强调人为干扰下景观格局的改变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生物保护战略,这正是景观生态学所侧重的研究途径。

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运用的景观生态学原理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运用到的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有: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等级斑块动态和复合种群理论;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景观连接度、连通性及渗透理论;干扰理论等。

斑块-廊道-基质理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三种类型。

斑块 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

斑块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还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决定斑块甚至整个景观的生态功能。最优景观是由几个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组成,并与众多分散在基质中的小斑块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景观整体。斑块类型对物种动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通过影响某一特定的物种从斑块中迁入或消失,来影响该物种在该斑块中的种群数量和丰富度,进而影响物种的多样性。斑块的形状在影响生物多样性方面与面积同等重要,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斑块形状主要通过影响斑块与基质或其他斑块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影响斑块内的物种多样性。圆型斑块物种多样性可望较高,而长条形斑块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此外,斑块的边缘效应是造成不同形状斑块中生态学差异的最重要原因。在相同的面积下,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之比,圆形的大于矩形的,细长斑块的比最低。所以在景观规划中应综合考虑斑块的形状、大小、数量以及其产生的边缘效应等因素,从而得出最优方案。

廊道 廊道是指与基质有明显不同的狭带状地,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换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结构特征,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形状、连续性、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廊道在景观中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成为两个隔开景观的障碍物;另一方面可作为一个通道,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起到运输、保护等作用。廊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某些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暂息地。②增加斑块的连接度,提高斑块间物种迁移率,促进斑块间的物种流动和基因交换,方便不同斑块间同一物种的交配,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同时使本来孤立的板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给缺乏空间扩散能力的物种提供一个连续的栖息地网络,从而使小种群免于近亲繁殖遗传退化。③促进种群的增长和斑块中某一种群灭绝后外来种群侵入,从而在维持物种数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廊道功能上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要求在廊道设计时慎重考虑,使廊道最好具有原始景观自然的本底及乡土特性。带状廊道较宽,包含一个有丰富内部生物种组成的中心内部环境,对周围环境的干扰有一定的抵抗性,其内部中和边缘种的多样性格局随廊道宽度不同而变化,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廊道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基质 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某些物种提供小尺度的生精;②作为背景,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或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③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间物种的迁移。

等级斑块动态和复合种群理论

斑块动态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指导作用,它强调:①生态系统是由斑块镶嵌体组织的等级系统;②生态学系统的动态是斑块个体行为和相互作用的总体反映;③非平衡观点在生态学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局部尺度上非平衡性和随机过程往往是系统稳定的组成部分;④兼容和复合稳定性。

复合种群理论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功能上相互联系的多个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复合种群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各亚种群系统频繁的绝灭;二是亚种群之间存在生物繁殖体的交流,使复合种群在景观水平上表现出复合稳定性。复合种群理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包含两重意义:景观各组成要素的不均质性和复杂性;任何景观由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低层次的异质景观构成的镶嵌体。它强调景观的变异程度和景观类型的差异。有些物种在生活周期内需要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物种具有迁徙、洄游等生活习性也需要不同的栖息环境,景观异质性能提供多种生活环境,因而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延续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景观异质性程度高,一方面引起大镶嵌体及其内部环境物种减少,另一方面引起镶嵌体边缘生境、边缘物种数目增加,是稀有内部种丰度减少,边缘种丰度增加,同时提高了潜在总物种的共存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对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中的迁移、转化和迁徙有重要的影响。斑块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格局多样性强调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及各类型之间空间联系和功能联系,对各生态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景观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生物群体关键地段的建设与景观格局的优化。

景观连接度、连通性及渗透理论

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续性及生态过程、功能联系的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对生物群落而言,当景观连接度较大时,生物群落在景观中迁徙觅食、交换、繁殖和生存较容易,受到阻力较小;相反运动阻力大,生存困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对片段化生境的保护。各生境之间连接的潜在作用,特别是在促进斑块之间生物的运动、种群局部灭绝后的重新定居和基因流动方面的作用引起景观生态学者的广泛关注。

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具有较高连通性的景观,不一定具有较高的连接度;连通性较小的景观,其景观连接度不一定小。

景观连接度对种群动态、水土流失过程、干扰蔓延等生态学过程的影响具有临界阈值特征,这就涉及到渗透理论。渗透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当媒介的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媒介的一端到达另一端。渗透理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更多有趣味又极富挑战的课题。

干扰与生物多样性

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它是时间和空间上环境和资源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可以改变资源和环境的质与量以及所占据空间大小、形状和分布。研究表明,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增加斑块数量和群落类型数量提高总体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斑块形状指数的下降和群落间邻接结构的简化,又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所以,人类的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Sufflin指出中度干扰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干扰目前也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2 景观生态学原理的运用

景观生态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它注重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类型组成,更多地关心通过生态流和过程的研究,更加侧重生物生境的较高层次的保护,它通过合理调控现有景观生态系统和规划设计新的景观格局来保护景观的生物多样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运用方面根据人为干扰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归纳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风景旅游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及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对策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城市规划中加大对城市园林板块的建设和保护:首先增加园林斑块的物种,其次提高园林斑块类型的多样性,提高城市园林空间异质性。②合理建设城郊大型森林斑块。把城郊森林斑块作为改善与维护城市景观的支持系统,一方面利用其净化空气、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另一方面,为城市园林物种提供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良性生态库。③加强城市的廊道优化建设。城市廊道可以分为三种:绿道、蓝道、灰道。绿道是指以植物绿化为主的现状要素,给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助于城郊自然环境中野生动植物向城区公园迁移。蓝道主要是城市中各种河流、海岸等,合理的蓝道规划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灰道指那些人工建设的街道、公路、铁路等。在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绿道、蓝道、灰道的有机结合,形成协调、一致、互益的整体。总之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关键是建立最优的景观格局,建立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系统。在城市外围建立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各卫星城镇之间建立生态廊道,为城市多样性保护提供丰富的生境资源和生态环境。

目前对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规划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保护区的地点,合理规划保护区面积;根据异质种群和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等,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保护区形状与数目;并对保护区的内部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优化廊道设计。

风景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于风景旅游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这里所指的风景旅游地泛指介于城市景观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一种,在自然环境的本底上施加有一定的人为干扰的地区。胡海胜指出应在对景区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保护的物种、群落和区域,特别是对在区域尺度上,科学合理地划分核心保护区、保护小区、资源类型保护区、景观保护区和珍稀物种繁育试验区等保护斑块。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在景区的廊道设计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减少人为廊道密度。少一条人为廊道就相当于为物种的空间运动多增加一个可选择的途径,为其安全增加一份保险。乡土特性。景区必须修建的公路和步道两旁种植乡土植物,与原生基质保持一致。越窄越好。尽量少建宽阔的现代公路,游步道的宽度以方便通行为原则,严格控制景区内缆车、索道以及空中廊道的建设。融入自然。廊道应是与自然基质融为一体,减少景观中的硬质边界,尽可能地为动植物的交流提供机会,如相互交错的行道树可为小动物提供空中的通道。从大尺度范围来看,某一景区仍只是整个地球基质的一个斑块,仍是快速城市化下的一个“孤岛”。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景区间的联合网络体系:建立起相互连接的廊道;保持景区间的景观异质性;恢复栖息地;理顺景区间的管理体制。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系统探讨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于深化推动旅游景观的相关研究,深化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看看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吧。

1 引言

景观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比较宽泛,且被多个学科使用的概念[1],也被引入旅游学的研究中来,形成了“旅游景观”的概念,并成为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尽管“旅游景观”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却从多个方面开展起来。如旅游景观特征探讨[2]、评价[3]、旅游景观设计[4]、旅游景观的符号学解释[5] 等等,对完善和发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尽管研究成果颇丰,从总体来看,旅游景观相关研究仍大多停留在旅游景观的规划开发、类型划分、景观形成机制等定性描述方面。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旅游景观的异质性研究没有得到强调,旅游景观研究的尺度、格局等理论探讨以及定量化研究没有太大进展。

2 旅游景观的概念问题

旅游景观概念研究现状

景观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词汇,同时也是一系列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由于各自学科特点及关注的焦点不同,景观的理解与定义亦有差别[6]。一般讲是指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景色的图像,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或者是人们放眼所映获的自然景色。景观生态学上的景观则指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这一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尺度则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而且它突出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7]。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而这一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旅游学研究者所青睐。20世纪70 ~ 80 年代“景观论”被引入旅游科学,出现“旅游景观”新概念。由于学科差别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景观”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但部分学者将区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

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泛指为旅游景观,这一新的含义并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2]。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概念中旅游景观除了强调区域的旅游资源外,还强调了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有学者对于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的概念专门进行了辨析。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此处所指的旅游景观主要是指自然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学要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在此情况下,旅游景观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含义,一些社会因素也逐渐被引用到旅游景观的相关概念中来。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景观是一个整体化的动态开放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诸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生成,具有美学价值和精神引力的区域总体环境[5]。另外诸如“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旅游景观系统”等概念逐渐被提出来,这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旅游景观的内涵与外延逐渐加深和拓宽,对于系统研究旅游景观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旅游景观的概念

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景观生态学,对于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原因与系列,无疑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可以成为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旅游景观的概念进行界定,有助于整合经济、社会、地理、生态等人文与自然要素,能够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情况形成全景式、多维度和多尺度的视角,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客观。这里将旅游景观定义为:旅游景观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由旅游者、当地居民等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条件相互作影响所形成的具有空间异质性的旅游地域综合体。这一系统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多样的格局、功能与等级结构特征。

3 旅游景观的学术关注度问题

旅游景观研究学术概况趋势分析

与整个旅游学的相关研究相比,目前有关旅游景观的研究国内外相对来说都较少。以“tourism landscape”为关键词,以标题为字段,在“EBSCO”、“ScienceDirect”、 “IngentaConnect”、“Emerald”、“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仅得到26 条记录。主要集中在“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4 条记录)、“English HistoricalReview”(2)、“Vic Stud”(2)、“Tourism Management”(2)、 “Tourism Geographies”(2),而用谷歌趋势搜索,由于数据量少因此无法形成图表。利用中国知网学术趋势工具,以“旅游景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学术关注度图。学术关注度是以CNKI 知识资源总库中与关键词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形成的学术界对某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

从学术关注指数折线图可以看出,自1996 年至2008年,旅游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数量不断攀升,特别是在2004 年,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旅游景观研究现状,以“旅游景观”为关键词,以“题名”为字段,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分类排序,得到结果见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旅游景观研究成果分布在多个学科中,其中以旅游最多,在此学科中,以旅游事业为研究方向的旅游景观研究最多,其次为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目前从事旅游景观研究的主要学者为杨宏烈、沙润、吴必虎、王兴中、张凤玲等;旅游景观产出成果最多的单位是广州大学。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景观研究的学科范围较为广泛,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较为广泛。

旅游景观研究方向分析

多年来,国外学者对景观结构的研究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了以地理学社会论为主的三大学派:城市生态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和地理学社会论,注重对景观结构的认知探讨。国外对旅游景观及其评价的研究已由客观到主观,由宏观到微观,由对景观特征研究延伸到对其内涵的研究,由景观形态到对其功能的研究[7]。其中,社会心理学派和地理学社会论有较多成果产出,如从性别[8]、空间[9]、旅游者[10 ~ 11]、社会文化[12 ~ 13]、旅游景观变化[14]以及个案[15 ~ 16] 等方面来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多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Geographies、TourismManagement 等杂志上。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则更为广泛。较多集中在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4, 17 ~ 20]、旅游景观类型划分与评价[21] 及旅游景观配置[9] 等多个方面。而景观生态学也逐渐开始在旅游景观的研究中得到应用,主要集中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在旅游景观规划和开发中的应用[22 ~ 27],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旅游景观的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国内外的'旅游景观的相关研究较为分散,处于萌芽阶段,未成体系。多集中在定性描述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借鉴方面,定量研究以及旅游景观体系的构建研究相对来说较少,个案研究较多,理论构建较少。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旅游景观的研究相对于旅游地理学等传统的研究领域来说,发展时间较短;另外一方面是旅游研究方法本身相对较弱,构建旅游景观的研究方法更难。因此,利用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完整的研究体系对于推动旅游景观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旅游景观研究的重点与趋势问题

如前所述,景观生态学是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学科,因此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尽管其在学科特性和理论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一些争论尚存,但是其原理和方法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 社会相互关系,能够为研究空间异质性或自然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并为自然- 社会相互关系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事实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已经逐渐运用到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地理学总结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并展开了对于生态旅游这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因此,在加强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应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突出旅游景观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加强量化方法的同时创新独特的理论与方法[28]。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开展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景观生态学为视角,旅游景观研究中也要注重尺度研究。旅游景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因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旅游景观研究过程中,应根据研究目的和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内在规律,确定好研究尺度,并得出最优化的调整或控制方案。在旅游景观研究中,首先应重视对比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运行规律或是机制。可以以旅游景观的某一具体研究对象为例,研究不同尺度下的结果的差异。其次,研究如何确定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对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中、大尺度来进行尺度推演。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格局问题

旅游景观的格局研究可以分为景观整体格局与景观空间结构两个方面。传统的地理学非常重视旅游区域的空间结构问题,然而在研究的时候,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都未形成很好的体系。景观生态学为旅游景观的格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成型的方法,这对于改善和增强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景观格局研究的过程中,景观生态学中的等级层次结构理论以及斑块—廊道—基地模式理论等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格局计算方法则为旅游景观格局的评价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定量研究基础,为定量说明什么是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格局研究过程中,旅游景观的整体格局空间特征的分析可以包括各类空间单元(旅游景区、其他类型的产业用地等)的规模、形状、空间分布与组合等空间属性内容。旅游景观中的斑块则可以认为是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的地域,是旅游者游览和旅游消费的场所。廊道为林带、交通线路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的,基质一般指斑块所在的区域背景。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能够为研究空间异质性或自然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然而如何很好地将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运用到旅游景观研究中来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是旅游景观或是旅游学本身的理论、方法不够成熟,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单元如何替换为旅游景观中的研究单元还没有解决;二是旅游景观研究中的众多数据难以获取,无法支撑景观生态学众多方法中的需求。

因此,在以后的旅游景观研究过程中,一方面继续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完善旅游景观的相关理论,完成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中的研究单元向旅游景观研究单元的过渡问题;另外要完善旅游学中的数据获取方式,同时简化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应的研究方法,使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为旅游景观研究服务。

5 结论与讨论

旅游景观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的新的领域,旅游景观的概念存在着不确定性,研究理论基础薄弱,方法未成体系。景观生态学为更好地开展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旅游景观研究中,旅游景观的概念、研究内容等相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尚需深入探讨,旅游景观的尺度、格局与量化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因而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在加强旅游景观的基本理论、量化方法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应用研究。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 摘 要:本文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着手,通过对生态旅游研究现有的文献分析,主要阐述了作为可持续旅游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旅游概念与内涵的研究,生态旅游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地理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和特征的探讨,而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主要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的研究,同时指出了生态旅游今后应加强的几个研究领域。关 键 词:生态旅游;研究方向;景观生态学;地理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生态旅游的概念首先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以广泛地传播和发展,1999年中国生态环境游标志着中国生态旅游系统工程的开端,生态旅游的年增长率达25-30%,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生态旅游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众多的“非生态现象”,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研究的缺陷有关。就现有的文献来看,目前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开展生态旅游条件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1 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各国的普及,世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充实,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的模糊造成生态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此后,伊丽莎白·布()、Gunn(1991)、加拿大环境咨询委员会(CEAC)(1992)、scace(Scace1992,Grifone&Usher1993)、美国的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Society)(1993)、Valentine(1993),Allcock,Jones,Lane&Grant(1994),Buckley(1994)、ErcanSirakaya,VinodSasidharann和SevilSonmez(1999)、世界旅游组织(WTO,2000)等对生态旅游概念做了探讨。国内生态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卢云亭(1991)、陈传康(1996)、郭来喜(1997)、刘家明(1998)、王跃华(1999)、李绪荫(2000)、宋子千(2001)等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做了界定。生态旅游的内涵研究主要在于三个层面: 作为旅游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这主要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区域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发展理念,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功能的旅游是生态旅游。 作为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这主要是从旅游业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旅游产品是指在生态资源优势地区开发的,能满足旅游者体验生态环境、丰富生态知识等需求,并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就是要将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而尽量发挥其有利影响。 作为旅游消费方式或行为方式的生态旅游这主要是从旅游者角度提出来的,不管是旅游发展模式,还是旅游产品,最终都将归结到旅游者的活动上来。所谓生态旅游消费方式或行为方式,是指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价值取向,以生态学原则指导自身行为,尽量减少自身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良影响,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消费方式或行为方式。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或碰到一些问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更多的是关注生态环境的发展,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更多的是注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旅游开发都被贴上“生态旅游”的标签,结果旅游区出现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游客严重超出了旅游区的生态承载能力,这说明对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认识的模糊造成生态旅游业正在成为对旅游区生态环境产生威胁的产业。2 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容量与评价等方面。生态旅游发展是一枚双刃剑,侯立军(1995)、彭希喜(1998)认为生态旅游被普遍看好主要在于它能赚取巨额外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场所,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减轻农村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发展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导致环境容量研究的进展。60年代,莱佩奇(Lapage,1963)率先提出了旅游容量的概念,但他并没有作更深入的研究,此后关心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劳森(F·Lawison,1977)、皮尔斯等()、谢尔比等()、爱德华·英斯基普()等;国内赵红红(1983)、刘振礼和金键(1985)、汪嘉熙(1986)、保继刚(1987)、楚义芳(1989)、冯孝琪(1991)、崔风军(1994)、胡炳清(1995)、俞孔坚(1999)等对旅游容量做了探讨。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全面评价是最近几年才被正式提出的。Orams(1995)提出了结果评价指标体系,Orams的指标体系是生态旅游研究的一大进步,但他的指标体系过于简单化,可操作性较差。加拿大人Ross和Wall(1999)认为评价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的方法可以包括环境影响评价(E1A)、环境容量评价、可接受变化的极限(LAC)、投入产出分析(CBA)及游客影响管理(VIM),他们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更全面,更具体,且更有操作性(这一体系已被运用于印尼的NorthSalawsi旅游区的评价中),但是他们的评价体系由于是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去分别评价,再将结果重新结合分析,其结果之间的差异如何弥补,另外,在分级的指标体系中没有包括游客本身的因素,这样的评价结果可能会造成偏差。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容量的研究,现仍处于分散、小区域和尝试性实用的初级阶段。关于旅游环境容量和概念体系,目前世界上尚无公认的旅游容量的定义,也缺少透彻的理论解释和系统的实证研究。国外文献中也只有从“舒适度”出发的旅游区域的游客容量的经验性结果,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实施的针对不同自然基底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容量的计算方法,另外,旅游业随时间演化的环境容量也较少涉及,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使其理论上有所突破,实际应用上具有可操作性。生态旅游的评价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一个统一基本的模式。3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研究生态旅游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在全球快速的发展,景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与支撑较为重要。 生态旅游的景观生态学方向研究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主要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及协调功能。杨桂华、吕永龙(1998)、刘家明、杨新军(1998)、刘忠伟(2001)等认为景观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理论可以对功能分区、结构规划、旅游设施设计等提供理论支持;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及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对塑造和控制原有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及旅游设施的视觉美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生态位理论和景观变化理论为确定旅游区的环境容量、监测点的设立及通过步道和游径调控游客流量与空间分布提供指导,实现对游客的科学化管理。 生态旅游的地理学方向研究区域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规划研究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界研究最多,取得成绩也最大的领域。旅游地理学家的研究涉及到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容量、旅游交通、旅游区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地域系统等诸多与区域旅游规划相关的内容。陈传康(1988)较早阐述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提出旅游开发的基本原理即“旅游区内部结构对应变换理论”;刘振礼、王湘等(1987)、卢云亭(1988)、秦关民、武裕仁等(1991)在其旅游地理著作中都对旅游业或旅游区规划做出专门阐述;范家驹提出了旅游规划要从规划思路、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旅游产品(包括项目开发、利用、组合)和旅游规划程序这四个方面来实现优化;郭康探索了一条包括三维空间、时间、心理、行为、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的旅游研究开发途径,总结出“点-线-网-面”的开发规律;刘锋在全面回顾国内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把旅游系统作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引入系统科学理论的动态的旅游系统规划新思路。 生态旅游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主要使用三个工具:其一是产业结构理论;其二是产权理论;其三是“外部性”理论。其中,结构理论认为,对环境施加很多且很大的负面影响的资源配置通常是和产业结构低度化联系在一起的,产业结构不升级,就无法遏制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趋势,它强调的是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把生态不可逆阈值作为低水平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底线。产权理论强调的是规范个人行为的重要性,并把明确界定人们利用和保护资源与环境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规范个人行为的关键。外部性理论强调的是有关各方合作的重要性,并把双赢(或“共赢”)作为衡量合作成功与否的标准。旅游区的构建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与恢复做出空间结构上的安排,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修复技术和实施相应的修复工程。但与很多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自然科学一样,现有的景观生态学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并不做经济可行性的研究,甚至连“成本和效益”的假设都从来没有关心过,也很少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仅是将人类视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进行研究,所以,不顾及“发展”的科学研究是不合适宜的。同时,生态旅游体现了在当代环境危机情况下,人类的一种新的人地关系思维观念。地理学家在区域生态旅游规划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但是,区域生态旅游规划是旅游地理学为地方政府服务的基本领域,在各地普遍的旅游开发愿望驱使下,对空间竞争力的论证成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必然要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相反,即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效益。4 结语 生态旅游研究主要特点第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诸多不同提法,反映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说明生态旅游概念的模糊化和泛化。最完整意义的生态旅游应将生态旅游三个层面同时包括在内。在这三个层面中,作为旅游发展模式的生态旅游居于主导地位,其实施主体是政府,并涉及到当地居民,企业及其它行为主体;作为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居于核心地位,其实施主体是旅游业(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消费方式或行为方式的生态旅游居于基础地位,是生态旅游的实际内容,其实施主体是旅游者。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呈金字塔形(见右图)。图1 生态旅游的三层内涵图(据宋子千等,2001) 第二,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比较零散,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论,系统性不够,研究所使用的手段还主要是旅游学上的理论基础,尚未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而且理论研究的成果落后于实际需要,常常缺乏可操作性。生态旅游的经济学研究只注重生态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而较少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造成旅游不“生态”现象;生态旅游的生态学研究更多关注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形成生态不“经济”现象,生态旅游区面临各种形式的冲突,迫切需要完善的理论来指导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达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论文希冀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第三,与理论研究相比,实证研究较少,由于生态旅游又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行业,所以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同等重要。国际上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已从概念探讨走向案例研究的阶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从大量的实践中去总结、探索,才能丰富其理论。而且定性研究相对较多,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而定量研究较少,只是在环境承载力方面有量化指标,但可操作性较差。第三,研究的区域大致有这样两种类型,一是集中在欠发达国家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非洲的肯尼亚和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先驱,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拥有开展生态旅游丰富而独特的资源,生态环境原始性相对较好,经济上相对贫困,地方政府把生态旅游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些区域旅游与环境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二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巴西、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西欧等一些国家的生态旅游也搞得有声有色,但其研究范围仅限于自然保护区或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地带。在我国,各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圈保护区也正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如何开展生态旅游业,但至今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仅仅停留在可行性研究之中,理论和实践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生态旅游的研究应加强的领域生态旅游的研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在这十几年中虽然有许多的学者专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态旅游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问题还很多,这项研究也还很不成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多于业已解决的问题。第一,在研究内容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与地区生态环境发展是矛盾的;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念,是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是矛盾的。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投入到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充实生态旅游的理论体系,生态旅游要拥有一套科学的“范式”理论进行旅游产品的生态化设计,生态旅游区产业的适宜布局,生态旅游分区的合理规划的研究。可以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的理论方法和地理学的区域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产业内控制、产业外开发”,协调解决生态旅游区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的矛盾。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加强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自然保护区内几乎所有行业都是为旅游服务的,其旅游经济系统边界是十分明确的,同样,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系统边界也是自然形成的、易于确定的。所以,自然保护区是开发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地域,怎样在自然保护区内使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三,在研究方式上,应积极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生态旅游具有综合性,它是一门集生态学、旅游学、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环保学、经济学等各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因素多。同时,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技术可行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应当在科技的密切参与下运作,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效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参考文献:[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01):106-112.[2]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1):62-67.[3]陈忠晓,王仰鳞,刘忠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15(04):556-562.[4]刘忠伟,王仰鳞.生态旅游及其景观生态学透视[J].人文地理,2001,16(03):11-15.[5]杨开忠,许峰,权晓红.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原则与演讲[J].人文地理,2001,16(4):6-10.[6]宋子千,黄远水.对生态旅游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1,21(4):214-215.[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8]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论文观点和研究方法评价

1、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2、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3、中: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邮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4、及格: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评语《导师学术评语大全》。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5、良: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6、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7、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8、优: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9、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10、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主要看是否属于学科前沿,研究工作是否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果在国内,列入国家973专案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选题,大多是属于科学发展前沿,因为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同行专家已经论证过,是同行关注的热点或重点。(2)文献综述主要看是否掌握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文献综述有量与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主要看是否围绕论文主题基本覆盖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主要文献,质的方面主要看是否综述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有影响的主要文献。例如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文献,有影响的学者论著,应该在文献综述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评语需要通过作者的文献综述,看是否概括、归纳出本学科、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律和待解决的问题。(3)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及其学术意义、价值这是学位论文评价的核心内容。对于博士学位论文来说,要求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评语不仅要列举、归纳、总结出提交审查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而且还要指出其学术价值。在学位论文评语写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评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般作者已经对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作了归纳、总结,论文评阅者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总结、评价论文的工作与创新。(4)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审查论文写作是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试验资料是否可靠,推论是否科学正确。通过论文写作,也可看出作者是否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论文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也是研究工作是否有系统性的一个反映。

论文评语怎么写?论文评语范例模板大全1. 在五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以及为此进行的研究,显示出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视频设计很漂亮,但不太符合专业要求,若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则更好。2.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xxxx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3. 该生专业素养比较好,对所提问题回答流利,正确率高,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认识到位,时间把握得当,若能用比较新的运行环境进行实现相对好。4. 论文陈述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对老师的提问能流利作答,思路清晰,但对论文中的部分代码解释不楚,有少量语言错误,望今后的研究中多创新。5. 结合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地质问题,对方法原理掌握透彻,论文有比较好的创新。对快速傅里叶和小波变换图的结果分析到位,处理结果良好,计算机基础素养好。答辩中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论文中变换的指标若有对比会更好。6. 该生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楚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态度谦虚,体现了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建议把图像的打开功能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继续完善使论文格式规范化。7. 该论文选题合理,为xxxx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8. 该生流利地陈述了写作该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古玩网站设计过程很规范,但实体和概念之间联系少,整个设计应该尽量符合计算机方面的要求。9.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学士学位论文评语【最新篇】1. 该作品体现作者的原创性。在制作过程中,作者参考的元素很多,同时,能巧妙的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此举值得学习。色彩整体搭配较和谐。结构严谨。但是,广告语和广告标题与图片联系的力度还不够。2. 该生具有扎实的广告专业基础知识。构图结构合理。版面整洁。绘图规范。能较好的表现设计主题。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但是,此平面广告的整体效果一般,应该加强整体效果的设计考虑。3. 该作品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给广告受众一定的视觉感染力。整体效果统一自然。注意整体结构的布局。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但广告语还不够经典,还有些色彩的细节忽略了。4. 该副作品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灰色调和彩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后学生对地球未来的思考和对环保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创意元素。图片整体搭配和谐,标题发人深醒。5. 该作品体现作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功底。主题突出明确。创意较好。设计理念清晰。结构基本合理。色彩的搭配较合理。优化处理图片较得当。但是广告标题值得推敲。6. 该作品创意新颖,体现作者的创作能力。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合理。该生在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态度端正,及时与老师沟通,并能合理听取意见。在创作中,该作品体现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在整体结构的考虑上还做得不够。7. 该作品设计思路清晰,中心思想突出,主题明确。整体切合毕业设计要求。在制作过程中,作者煞费苦心,积极构思,努力找突破口,基本实现了自主化设计。作品整体布局得当,效果较好。8. 该作品体现作者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作灵感丰富。体现作者的个性和刻苦精神。绘图整体规范,效果较好。结构布局合理。总体设计效果好。但是作品原创性不足,还应改进。9. 该作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作者深思熟虑,把广告学的基本知识融入在具体创作实践中,取得一定的突破。作品整体效果一般,缺乏独创。10. 该作品切合主题,条理清楚,构图协调,广告元素运用充分。在制作过程中,该同学态度认真,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作品整体符合设计大纲要求。但还缺乏独创性,在色彩的搭配上还做得不够。11. 该生创作灵感丰富,积极运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和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完成了这幅作品。此作品结构布局合理,内容丰富,整体效果良好。但缺乏创意点,广告词也不够好。12. 该生广告学功底较好,在设计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积极。作品色彩鲜明,线条清晰,主题表现明确,整体效果良好,符合平面广告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一副合格的作品。13. 该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多次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悉心听取老师的建议,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整个过程均自主完成作品。作品整体效果较好,体现广告主题要求。14. 该作品能充分表现主题,构图整体和谐美观大方。作者注重色彩和线条的搭配,能把广告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值得表扬。但是,该平面广告整体缺少吸引要素,不能起到让人记忆深刻的效果。15. 该同学设计理念切合主题,表意鲜明,突出主题。设计中,该生积极寻求指导和帮助,大量吸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作品整体效果美观大方,有一定的广告宣传效果。但广告部够经典,不能发人深省。

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精选

导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

【评语一】

该论文选题合理,为xxxx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掌握了xxxx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xxxx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xxxx,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xxxx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对于xxxx实践有经验,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

论文格式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写规范,逻辑严密,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总体优秀,同意提交答辩,建议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评语二】

x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网站体验对网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站体验的组成要素,以及网站体验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发现论网站的易用性体验、网站的有用性体验、网站的视觉体验、价格体验、商品体验、服务体验、信誉体验等七个方面的体验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站体验的内涵,利用SOR模型分析得知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情绪和感知风险是网站体验和购买意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网站体验研究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网络购买意愿的因素。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新的见解。不足之处在于网站体验的维度还不够全面,尤其是网站技术因素部分,未来还可以考虑研究网速等网站技术因素对网站体验的解释力度。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评语三】

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评语四】

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评语五】

x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电信融合计费系统设计与应用》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既可以维持运营商利益同时也使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融合计费方式,并结合现实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设计了几个场景,进行了模拟分析验证,论证了该系统功能够满足了融合计费的实际工作需要,达到了设计目标。

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3G计费的基本流程为依据,采用全集中处理模式,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功能,预处理功能,计费功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融合结算分析等功能的融合计费账务系统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客户的融合,即客户品牌与付费方式的融合;业务的融合,即实现跨业务、跨产品、跨客户的产品捆绑、交叉优惠,实现业务经营与计费策略的完整衔接;计费方式的融合,即在线计费与离线计费的融合;付费方式的融合,即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充分体现了3G网络下满足现有用户全部需求,发挥运营商服务到极致的工作目标,对目前电信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融合结算分析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融合结算的因素。三是平台设计理念新颖,投资低,可操作性强。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不足之处在于电信融合计费的实验论证还不够全面,有效工作量不够。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评语六】

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CAD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CAD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2.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3.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4.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X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5.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论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描述类问题、解释性问题。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摘要动辄几百个字,充斥着各种实验方法和数据。有些作者特别喜欢罗列数字,让人看得头晕眼花。而到了正文的前言部分,反倒惜墨如金,几十个字了事。这样的前言作为摘要的背景部分还差不多。

多数期刊要求摘要限制在250个单词以内,作者必须以最简洁的语句阐明文章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而前言则应回顾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或假说。很多中文作者对此没有理解,只是简单的说明研究目的,而对研究背景和问题不加理会。

2.分组名称隐晦难懂。

实验动物按照治疗方法分了几个组,作者命名为A组,B组,C组,A+B 组,B+C组和A+C组。读者需要记住这些代号的含义才能理解各组不同的治疗方法,读到一半不小心忘记了,还要到前面再看一遍。其实直接用治疗方法来命名简单又明白。

3. 试剂仪器单独成段。

很多作者喜欢把用到的试剂和仪器单独写成一段,这虽不能说错,但并不通行。一般是在试剂和仪器出现的位置,以括号内容来介绍其厂商和产地信息。

4. 滥用缩写而不予介绍。

有些作者似乎以多用缩写为荣,以此来显示文章的高水平。而且使用了缩写也不予以介绍其全称,让读者去猜。其实应该尽量减少缩写的使用。特别是不要自己创造新的缩写,除非的确非常有必要。

5. 结果部分灌水。

一些初入科学殿堂的作者,好不容易做出些结果,几乎把文章的结果部分写成了实验记录,囊括了细胞培养照片、质粒酶切电泳,甚至固定动物的架子。其实这些“结果”并不是实验数据,而只是中间过程。

6. 讨论空洞无物。

讨论部分很多作者常见的问题是,要么重复前言,要么重复结果。总之就是不给你讨论。讨论部分应该把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并加以探讨说明。

7. 喜欢引用中文文献。

参考文献最好引用权威高分杂志的文章或者你投的杂志的文章,最好不要引用中文文献,因为中文文献往往无法通过Reference Check。如果不得已需要引用中文文献需要在文献后面注明(in Chinese)。

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标准格式⑴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⑵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①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⑶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⑸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⑹正文⑺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⑻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⑼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⑽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