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么有缘分,你直接跟我聊吧 加我的QQ 我是这个学校的 343220554
中外合作办学?我是南昌工程学院的,你说的中外办学是不是指国际教育学院啊?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机械电子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
江西重点建设学科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1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5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各种中外文电子资源库共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97项、省部级项目950项,累计科研经费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50篇,其中SCI/EI期刊检索论文473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在水环境生态监测、河道污水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
南昌工程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和彭家桥校区。
1、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
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是南昌工程学院两校区之一。
南昌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院校,2000年经国务院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校坐落于英雄城南昌,拥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以上,硕士学历以上人员50%以上,博士50余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2、南昌工程学院彭家桥校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东路80号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186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1人。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高校,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19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8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1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9万册,电子图书136万册,各种中外文数字资源库11个。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3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平台13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11项、省部级项目930项,累计科研经费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4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11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第五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暨江西省林学会珍贵树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帮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水环境生态监测、中小河流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对口支援以及“优环境、降成本”的精准帮扶工作;与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是省级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许昌学院学报》,原名《许昌师专学报》,1982年4月创刊,1985年公开发行。2002年6月,随着许昌师专的升本更名,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许昌师专学报》更名为《许昌学院学报》。
文名: 许昌学院 外文名: XUCHANG UNIVERSITY 校训: 崇德砺志 博学敬业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别: 省属本科大学 现任校长: 陈建国 知名校友: 张志和,马雅君,沈战东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 建筑面积: 60万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 18000人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许昌学院坐落在汉魏古都河南省许昌市八一大道上,东邻京珠高速公路,西傍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南拥310国道,北临新郑国际机场,比邻省会郑州。许昌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昌学院地图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三国时期,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改革开放以来,许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城市之一。许昌三国文化独具魅力,自然环境优美宜人,获得了中国宜居城市第四位、中国宜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称号。中原腹地的优越位置、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优美高雅的育人环境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省内外学子到此就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许昌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成人教育在读生6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24个省份。下设文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直属学院以及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五年部与社科部、公体部、公外部等教学辅助单位。截止2010年,学校共开设52个本科专业与方向,覆盖了文、史、理、工、法、管、教、经等八个学科门类。拥有应用化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英语等三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微纳米结构与应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许昌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实验室。学校还与许继集团、双汇集团、河南旅游集团等国内著名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与印度斯坦文理学院、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同时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举办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名称 本科专业设置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法政学院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国际贸易方向)、日语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历史学(编辑出版方向)、旅游管理、人文教育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济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方向、 道路桥梁建设方向)、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教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美术学院 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社会体育(高级武术保安管理方向) [编辑本段]教学设施 学院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分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西校区与设施现代化的东校区。校园绿树成荫,花草烂漫,被评为省级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邵逸夫、方润华等知名人士为学校慷慨捐资。一个规划理、建筑美观、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一亿元,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日趋现代化;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和训练室100多个,建有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可直接进行网络教学,学校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许昌网络中心和豫南网络中心节点;学校建有高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各类体育运动设施齐全。图书馆馆藏丰富、设施先进,东校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新逸夫图书馆设施居高校前列,现藏书120万册,存有《四库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珍贵文献以及旧中国时期全套影印本《民国日报》、《晨报》等历史资料,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设有方便学生学习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等 ,拥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资料、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国硕博论文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据资料,建有先进的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现代化管理评比中位居前列。学院物业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管理体系认证,满意率达95%以上,后勤服务方面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学院学生生活、学习环境服务为省内高校一流。[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人,教师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507人,中级职称25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50人,归国学者9人,外籍教师8人;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在国内外聘请了50位包括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师(河南省仅有10人,分布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许昌学院)省级劳模和先进人物,有青年骨干教和拔尖人才,有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同时,学院与印度斯坦文理学院、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办学,同加拿大西安大略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开展科研教学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与许继集团、帝豪集团、黄河集团等一批科研实力雄厚企业共同研究科研课题,共享4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资源。[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许昌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 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走在同等高校前列。在纳米新材料科学、应用分析化学、魏晋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科学等方面拥有领先实力。 学校成立有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魏晋文化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中(国)加(拿大)微纳米材料合作研究室、许昌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包括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技术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课题。特别是仉建涛教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郑直博士主持的两项新材料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和杨凤岭博士后主持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高层次课题,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化学化工学院郑直博士主攻新材料技术,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就已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均有较高的学术影响指数,在同领域中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张立汉、李希圣教授在地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先后撰写出版的《地学大事典》、《灾害大百科》、《中华地学通志》、《中国山河志》等大型著作,在我国地学研究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许昌学院学报》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学报百强特色专栏、河南省一级期刊和河南省“十佳学报”。
cssci: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它是由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综合下文内容:应该是cssci 自然科学版为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等5家二次文献的固定收录期刊源。该刊长期坚持“凸显特色,质量至上”的办刊原则和“新、真、深、慎”的编辑方针,其学术水平和整体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 1999、2002、2006年三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获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奖。本刊重点栏目有: 魏晋史研究——发表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的学术新论。20年来已发表国内外学术文章近300篇,成为该学术领域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通讯》多次发表专文综述介绍该栏目文章,2004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教授的专题文章,认为该栏目已成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阵地。2006年4月该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钟嵘与《诗品》研究——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钟嵘,祖籍许昌,其代表作《诗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近百年来,《诗品》研究一直是国际显学。本刊于2000年首创这一栏目,并在全国文学评论界 组织了“21世纪钟嵘与《诗品》研究展望笔谈”,六年来所发表文章多被转载复印,颇受学术界重视和好评。“理论之光”、“国情国策”——旨在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和宣传,探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学术回顾与展望―― 从宏观上把握学术方向,丰富信息含量,通过学术回顾与检讨科学预测某专业、某领域的学术走向,使其具有前沿性、前瞻性,为学界提供科学的富有指导意义的学术信息。中华名镇研究——推进城市化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目标和标志,该栏目宏观、微观相结合,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小城镇建设及农村城市化的方向、道路、规律和举措。
不好,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最好别来,学校不会为学生考虑,顾左而言右,强制,学生没得办法反抗。学校排名也是一年比一年低。我是在校生,这次返校事件就让我看明白了这个学校,不会为你考虑一点,打太极,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反抗,只能憋屈的捏着鼻子认了。
我觉得还是得看你自己,不能说他不好,我们班还有在北京中关村工作的呢,其他发展得都还不错,有几个都自己开公司了。所以,除非是很好的学校,其他的,都得看你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个人觉得,专业比学校更重要,读三本钱很贵,不划算吧。当然,如果你不在乎,那就得看你自己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吧
答:我认为西昌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比较好。西昌学院是一所位于四川的综合院校,其主要培养层次为本科/高职(专科),西昌学院属于四川省教育厅主管院校。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是由西昌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51-1689/N,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673-1891。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所以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期刊。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目前为普通刊物,因此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由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为半月刊发行,以此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影响因子是。长春工程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打个电话确认下不就知道了吗!再有可以查查114查号台吗!
两个都是对的,学校在十字路口,一校门在红旗街,另一个校门在宽屏大路。
查了下,《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啥核心期刊也不是,就是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论文1.《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1985年第3期,唯一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985年第12期全文转载。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的几点意见》,《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1986年第4期,第一作者;人大报刊资料选汇《哲学原理》1987年第2期全文转载。3.《对立统一法则是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钥匙》,《教学与研究》(京)1988年第1期,唯一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88年第3期收入目录索引。4.《关于孙中山哲学性质诸问题辨析》,江苏省暨南京市孙中山研究会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唯一作者,1989年获海军指挥学院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5.《也谈孙中山的生元说》,《学术百家》1989年第6期,唯一作者。6.《关于确定事物发展周期起终点的原则标准问题》,《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1989年第4期,唯一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0年第3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0年第3期收入《全国报刊部分论文目录索引》,并在《否定之否定近况》中作专题介绍;《新华文摘》1990年第3期收入《报刊文章篇目辑览》。7.《鸦片战争时期开眼看世界思想的产生》,江苏省暨南京市历史学会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论文集《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唯一作者,1992年获海军指挥学院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8.《孙中山认识论二问题辨析》,《海军学术研究》1990年第4期,唯一作者。9.《海军科研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海军学术研究》1992年第4期,唯一作者。10.《邓小平同志在生产力问题上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第三作者。11.《论战争的全局与局部》,《海军学术研究》1993年第6期,唯一作者。12.《毛泽东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海军学术研究》1993年增刊,唯一作者。13.《毛泽东对主观能动性理论的贡献》,《教研丛刊》1994年特刊,唯一作者,1994年获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理论讨论会”优秀论文奖。14.《对事物发展周期阶段性的若干思考》,《皖江学刊》1994年第2期,唯一作者。15.《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对新时期海军建设的指导》,《海军学术研究》1994年第3期,第一作者。16.《邓小平在生产力问题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收入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的论文集《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武装全军》,1993年获全军优秀论文奖、海军优秀论文一等奖。17.《居维叶灾变论的调和性》,《皖江学刊》1994年第5期,唯一作者。18.《甲午战争中方战败的军事哲学思考》,《教研丛刊》1995年第3期,唯一作者,1996年获海军指挥学院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军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社会前列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收入海潮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的《海军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论文集》,第一作者,1997年获海军优秀论文奖。20.《军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怎样走在全社会前列》,《海军学术研究》1998年第2期,第一作者。21.《论事物发展周期的层次性》,《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唯一作者。22.《论军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军事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唯一作者,2000年10月获中国军事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3.《指挥员在战役决策中须熟知的几个问题》,《海军学术研究》2000年第3期,唯一作者,2000年获海军指挥学院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4.《再论指挥员在战役决策中须熟知的几个问题》,《海军学术研究》2000年第10期,唯一作者。25.《制海权理论的演变及其启示》,《海军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唯一作者。26.《院校环境建设与创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中国军事教育》2001年第5期,唯一作者。27.《军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收入海潮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论文集《军事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唯一作者。28.《论军事创新能力的培养》,《海军学术研究》2002年第3期,唯一作者。29.《海军战役决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海军学术研究》2002年第12期,唯一作者。30.《信息质量与现代海军战役决策》,《海军杂志》2002年第12期,唯一作者。31.《论战役决策的一般规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唯一作者,先后获《中华世纪魂》优秀社科理论成果一等奖、中华精英荣誉金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优秀论文奖、社会经济与中国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年度海军指挥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2003年首届中国西部经济与科技创新成果暨专家学者学术论坛一等奖、2004年首届西部论坛中国人文社科成果优秀论文大赛一等奖。32.《论作战决策中指挥员的决断》,《空军军事学术》2003年第2期,唯一作者。33.《海军战役决策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海军军事学术》2003年第5期,唯一作者。34.《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主要作战特点》,收入海军指挥学院科研部2003年5月出版的《伊拉克战争研究论文汇编》,第一作者。35.《海军战役决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海军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唯一作者。36.《论作战决策之唯实能动原则》,《海军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唯一作者。37.《对创新推进海军装备跨越式发展的思考》,《海军军事学术》2004年第2期,唯一作者。38.《论战役决策之及时果断》,《海军学术研究》2004年第4期,唯一作者,2004年9月获中国科学发展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39.《推进军队院校军事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海军院校教育》2004年第3期,署名第二。40.《试论战役决策的弹性》,《海军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唯一作者。41.《论作战指挥艺术的灵魂:善变》,《西安陆军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唯一作者。42.《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增刊,唯一作者。43.《孙中山哲学性质若干问题辨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唯一作者。44.《对装备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收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的论文集《科学发展观与国防经济建设》,唯一作者。45.《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收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的论文集《科学发展观与国防经济建设》,唯一作者。46.《装备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初探》,《军事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唯一作者。47.《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收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论文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唯一作者。48.《甲午战败认识论根源探析》,《海军军事学术》2006年第3期,唯一作者。49.《加大军费投入的理性思考》,收入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的论文集《世界国防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国防经济转型》,第一作者。50.《我国国防工业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及其对策》,《军事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第一作者。5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初探》,《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8期,唯一作者。52.《我国军工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选择》,《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刊登,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一作者。53.《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矛盾》,《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7期,第一作者。54.《美国国防工业转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收入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的论文集《国防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探索》,第一作者。55.《国防工业进入规制问题研究》,《军事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56.《当前不发达省份国民经济动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7期,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57.《构建和谐社会与解决农民工问题》,收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的论文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作者。58.《我国国防工业效益的经济学分析》,收入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的论文集《国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第一作者。59.《信息化战争及其对国民经济动员的新要求》,《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60.《对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思考》,《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61.《国民经济动员应急功能的发挥》,收入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2008年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文集》(下卷),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二作者。62.《浅析国民经济动员的协调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收入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2008年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文集》(上卷),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63.《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探析》,收入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2008年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文集》(上卷),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64.《国防工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收入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2008年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文集》(上卷),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65.《第三方物流动员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对策》,收入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2008年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文集》(上卷),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66.《国民经济动员柔性化探析》,收入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2008年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文集》(上卷),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第一作者。67.《QFII羊群效应实证研究》,《江淮论坛》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68.《武器装备信息化对国防工业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军事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69.《我国军民融合制度变迁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7期,第一作者。70.《武器装备采办竞争与单一来源选择研究》,《国防技术基础》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71.《突变理论在战时财力动员效果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8期,获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72.《应急财力动员下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顺序研究》,《军事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获“当代中国科学发展与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作者。73.《我国国防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现状及对策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8期,唯一作者。74.《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成就及基本经验》,收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新中国60年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师生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唯一作者。75.《我国军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中国国防经济》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76.《围绕融合式发展要求,加快卫生动员立法建设》——从编纂《国内外卫生动员法律法规及案例汇编》看我国卫生动员立法建设,收入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论文集《60年来的国防经济建设、发展与改革》,署名第二。77.《农民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论文集《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唯一作者。78.《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综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二作者。79.《国防采办价格规制模型》,《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二作者。80.《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检验分析》,《财经研究》2011年第1期,第二作者。81.《国防支出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以1980-2006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为例,《中国国防经济》2011年第1期,第二作者。82.《武器装备采办分层次竞争机制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二作者。83.《武器装备技术许可合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初探》,《中国国防经济》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84.《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第二作者。85.《我国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5期,第二作者。86.《全寿命周期大飞机制造商成本分摊研究》,《国防技术基础》2011年第5期,第三作者。87.《宏观经济中的国防费杠杆效应》,《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6期,第二作者。88.《论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军事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89.《国防科技工业制度变迁研究》——兼论“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14期,第二作者。90.《天空开放政策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论文集《大型客机设计与使用经济性研究》,第一作者。91.《中国大飞机产业技术提升策略研究》,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论文集《大型客机设计与使用经济性研究》,第一作者。著作1.《西方哲学名著介绍》(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参编。2.《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参编。3.《火红的党旗》,海潮出版社1993年版,参编。4.《人民武装工作概论》,军事谊文出版社1994年版,参编。5.《全民国防教育理论教程》,海军指挥学院1994年版,副主编。6.《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概论》,军事谊文出版社1995年版,主编。7.《军事辩证法导论》,军事谊文出版社1995年版,主编。8.《新时期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问题研究》,海军指挥学院1996年版,参编。9.《国防教育论纲》,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主编,同年获海军优秀政治理论成果三等奖。10.《中国海防概论》,海军指挥学院1998年版,参编。11.《十大军事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第一著者(两人合著),该书为国家教委“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南京大学出版社向建国50周年献礼图书。12.《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理论与实践》,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版,参编。13.《少年海军手册》,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参编。14.《中国国防经济安全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一著者。15.《国防经济与国防安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16.《外国国防经济安全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课题1.《联合作战系列问题研究》,全军军事科研“十五”计划重大课题,主要承担者。2.《海军军语》,负责条目的初选,担任“海防与动员”103个条目的撰写。3.《企业决策者决断研究》,企业横向课题,独立完成。4.《中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度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委托课题,独立完成。5.《装备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度科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完成。6.《军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度立项课题,独立完成。7.《国防经济理论创新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二期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8.《国防经济安全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十一五”“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课题负责人。9.《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效能比较研究》,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二。10.《单一来源环境下武器采办激励性规制研究》,获2008年度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课题二等奖,课题负责人。11.《军工企业产权与效率相关性研究》,获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度优秀课题二等奖,课题负责人。12.《国内外卫生动员法律法规及案例汇编》(含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动员办公室2009年度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13.《武器装备采购竞争与规制研究》,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主要参与者。14.《民机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研究及主要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201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15.《国防经济资源保障绩效研究》,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16.《辞海·经济学卷》,负责“国防经济”数百个词条的撰写。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我们人类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有关气质类型探析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心理学有关气质类型探析的论文篇一:《大学生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摘要: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差异性很大。研究大学生不同气质类型在体育参与中的特点,对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但有关气质类型与体育参与的研究也只限于不同气质类型在选择体育项目的差异上,没有足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两者的本质关系与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求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气质类型;差异;体育参与;分析 一、研究大学生气质类型与体育项目参与的意义 李萍在《气质类型测试的研究》中认为“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中国心理协会在《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中提到“人的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的。” 张宏如、沈烈敏等人《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中认为研究大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通过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参与的研究和原因分析,可以更好的认识大学生的气质特征,大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消极的一面。” 二、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中国心理协会在《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提到:“气质类型的提出是在2500以前,希波克拉底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在希波克拉底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在希波克拉底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等。”孙晓青等人在《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中就提到“美国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研究设施和工具也较为完善,具有以下特征:研究量表多样化,研究内容多维化、研究范式实证化。” 1、张福珍等人在《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比较》中就提出了国外研究趋势: 1)注重研究 文化 的多元化取向; 2)注重烟具对象的综合化取向; 3)注重研究内容的细微化取向。 2、国内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气质类型的研究已经比较广阔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不同程度上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研究视野相对狭隘,大多都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气质类型的特征和不同气质类型就业趋向的相关研究比较多,在2012年之前,人们对气质类型和体育的学术关注度几乎为零,在最近的两年,才有了一些关注,但是竟管如此对大学生气质类型与体育项目参与的研究还是空白。 三、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和特点 杨健梅、孙利红等人指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既表现在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人的感情和一直活动中,特别是在感情活动中,因此,从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与其参加体育锻炼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通过对大学生体育产业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大学生的大致气质类型。”在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以下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四种气质类型主要特征 1)胆汁质:直率、热情、具有快速的反应力,行动敏捷,情绪冲动,具有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但不考虑是否成功,易爆发、狂热,不可抑制,具有外倾性,但若精力耗尽便会失去信心。 2)多血质: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反应灵敏,在新环境里不拘束,在工作学习上精力充沛,且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变化的新环境,在集体中心神愉快,朝气蓬勃,具有外倾性,使人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情感易变,缺乏持久力。 3)粘液质:安静、稳重、沉着、沉默寡言、三思而行,生活中是坚持而稳重的工作者,严于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工作制度,不为外因而分心,态度上持重,不易激动或转移注意力。 4)抑郁质:情趣体验深刻,行动迟缓,往往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动感情,具有高度的情趣,敏感性,对外部环境敏感,易产生幻想、胆小、孤僻、恐惧。 四、大学生的气质类型对体育项目参与的影响 王震,周芳,柳若松等在《大学生健康的体育行为倾向与行为动力的归因分析》中说:“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倾向于外向型,热情、开朗、精力充沛、性情直率,而脾气暴躁等特点,当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耗尽精力的时候情绪落差大,这种气质类型的个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育学习时在可能有机会参加一次对自身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运动竞赛。通常是表现为对成绩的好坏外显行为较突出,对好的发挥或者感觉经常“吼叫”,或者投掷一些东西等方式来表示开心、快乐的心情;外部注意范围占据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不强,呈现注意力涣散的特点。 对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多血质类型的大学生,由于其活泼爱动,反应灵敏、迅速,且喜欢与人交往的特点,他们对体育项目表现出不稳定性和隐蔽性,在行为上常常会借助于丰富的表情和开朗的性格来掩饰自己,或者外显行为不太注意成绩的优异,外部注意的强度小于内部注意,对运动成绩的自我效能是含于内部,外显性很低。 最后,对于专注深刻的抑郁质个体来说,他们动机水平一旦被激发就会始终不渝的坚持下去,具有持久性,可是如果他们的直接动机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则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对运动竞赛或体育学习的动机出现下滑趋势,从而,对运动和竞赛失去兴趣。” 五、 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气质类型往往是混合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是属于极端气质类型,而不同气质类型个体在体育项目参与中注意具有直接性和短暂性,不稳定性和隐蔽性,可控性和专注性,高度性和专注性。气质类型对大学生在体育参与的影响呈现于注意、心境状态、动机等方面的不同,同时,他们之间也有些相似之处,教师应该把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从而有利于其保持持续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心理唤醒及正确体育态度的形成。李殿录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也认为:“大学生需要从各方面了解自己,从而正确的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预防心理疾病,从而更好的生活学习,将来实现自我价值。”(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戴湖.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1 [2] 朱珍葶.大学生自杀现象与心理危机干预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报.(2):1 [3] 王婷、马寅生.近5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3):1-2 [4] 巢传宣,刘建平,付茶英.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1:87 [5] 李萍.气质类型的测试题及气质与职业[J].心理健康学科2009:2 [6]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2011:87-88 [7] 张宏如,沈烈敏.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J].心理学.2003(2):1 [8] 张岗英,刘登攀.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注意集中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科,2006,29(4):3 [9] 孙晓青,姚本先,王东华.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25(6):3-4 [10] 张富珍,纪晓明,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比较[J].江苏高教,2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