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林业杂志编辑部

发布时间:

中国林业杂志编辑部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林业》杂志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是我国林业行业的核心刊物。其内容涉及国家林业政策、生态建设成就、林业产业讯息、林业科技研究等领域,集政策性、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覆盖面广,信息量大。

片面追求利益、降低质量。面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诱惑,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很多出版社对林业类、园林类图书出版产生寻觅捷径的冲动。一些出版社为迎合少数读者的口味,出版一些格调不高、受众欣赏趣味表面化、庸俗肤浅、缺乏内涵的书藉,以获得短期效益。

中国园林编辑部

中国十大名花是1987年5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编辑部、上海电视台“生活之友”栏目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选出的。包括:

如果满意请采纳~

“中国园林”从这四个字上讲,有很多解释:一、“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营构自然山水,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建筑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中国园林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二、 《中国园林》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中国园林》杂志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在中国大陆唯一合作刊物。本刊定位:围绕户外人居境域建设,以维护人类生态环境为核心,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植物应用为重点,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园林文化为己任,突出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前沿学术理论、科研进展和实践成果,及时刊出国内和国际的行业动态信息。刊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21号楼708室、711室 ,邮政编码:100037,总 机:/68318322/68348041,分 机:编辑部:816 广告部:819 发行部:820。电子信箱:(编辑)(广告、制作) (发行)三、“中国园林”也可能是某一个单位的名称缩称,冠有“中国园林”名头的单位很多,由企业,也有事业单位。如:中国园林风景规划设计院;中国园林景观兼职策划有限公司;中国园林建筑集团总公司;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所,等等。

中国国花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悠久、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花。国家发布例如:国鸟、国树、指动物和植物都写入宪法,1990年6月1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保护法,1988年11月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历史悠久中华民族高格精华蕙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花蕙芷(未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秀丽山河繁荣昌盛,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中国景象。象征着党和人民清廉坚贞、艰苦朴素的革命战斗精神。民众紧密团结与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志、众志成城高尚的民族品格。中国兰蕙兰,蕙兰和白芷在尧、舜、禹时将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象征国家和民族。兰花是世界名花,国兰家族中有一万五千多个品种,亚洲中国兰是蕙兰,大洋洲、非洲多为凤兰,新加坡万带兰,芬兰铃兰,南撕拉夫铃兰, 塞舌尔国花--凤尾兰,津巴布韦国花--嘉兰,南美洲国家的国花定为国兰:巴西卡特兰,哥斯达黎加卡特兰。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国花都是丽卡特兰,哥伦比亚卡特兰,厄瓜多尔国花白兰花。历史记载中华民族高格精华蕙芷1. 蕙芷的人文品格幽香------芷兰,芷:白芷,兰:蕙兰。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树新型蕙兰之百亩,畦留众芳白芷。可见,在楚国就大量种植蕙芷。蕙芷在尧、舜、禹帝时期象征中国的精华炎黄子孙。禹帝时期用蕙芷来象征中华民族团结九州。夏桀商纣王暴君腐败,团结中华民族蕙芷停止了脚步。爱国主义屈原在楚国黑暗的背景下,写下《离骚》团结中华民族蕙芷,众多英雄维护中华民族大血脉蕙芷却死在暴君私党派手下,九州分裂为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各国祖先的中国谏臣惨遭杀害。屈原文章如刀利剑,对破坏中华大血脉痛恨,“怀忧若若,愁思沸郁”最后投河自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美丽的一章,成为古典文化的先锋。蕙芷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影响与海外同胞的赞美和喜爱。同时在夏商暴君黑暗时期,一直禁止埋没,只有普通的兰花山涧灿烂开放,爱国同胞心系祖国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根,后来从日本和韩国又牵回到了中国故土。芷兰之室美德教育。可见,蕙芷在春秋战国前都广泛栽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孔子家语·六本》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论:“君子必慎其所处。”芷兰之室是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成为一个颂蕙芷的成语。芷兰生于深林时仍然芳香。《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译文:芷兰生长在深林,不会因为没人欣赏就不美丽了。意思就是,一个品行好的人,不论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美德教育亦成为先秦时期儒家的共识。这是孔子答子路的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早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轾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芷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困穷而改节这一观点。”《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后来朱熹永蕙芷诗为《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谁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斌欣赏《幽兰赋》颜师古 ] 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俪嘉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冠庶卉而超绝,历终古而弥传。若乃浮云卷岫,明月澄天,光风细转,清露微悬,紫茎膏润,绿叶木鲜,若翠羽之群集,譬彤霞之竟然。感羁旅之招恨,狎寓客之流连。既不遇于揽采,信无忧乎翦伐。鱼如陟以先萌,鹈虽鸣而未歇。愿擢颖于金阶,思结荫乎玉池。泛旨酒之十酝,耀华灯于百枝。 《周易》中“同心之言,其嗅加兰”。译文: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气味象兰花一样芳香。 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兰当为王者香”、“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枯萎了。陈之藩说:“是多少多少年的历史,才产生一点传统;是多少多少年的传统,才产生一点风格。”《世外桃源》中也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草是指蕙芷。潘天寿《题兰石图》诗:“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蕙芷已成为历代赞美中华民族人格美德境界。国花的评选如今,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抑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中国有关方面为此犹豫不决。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与目前国家经济现状和政府所宣传的“节俭”不甚相符;梅花象征着坚忍内敛,与开放性的国家政策稍有出入。国花无法确定的背后似乎是上述理念冲突在起作用。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编辑部、上海电视台“生活之友”栏目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结果依次是兰花、菊花、梅花、等。由于这次中国名花评选活动,组成了以陈俊愉教授为首的114位专家的评委会,是全国性的评选,又由于结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称为“1987年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但是也有人质疑称:评选国花问题上,最要紧的是要有一套公开、公正的程序和标准,同时,必须要有全国公众的广泛参与。还有报道称:根据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0440号“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农业部办理,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同年3月,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任名誉组长、何康任组长的国花评选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国花评选活动,经专家小组讨论确定了我国国花评选条件为:(1)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 (3)用途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自中国花协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国花大讨论以来,《中国花卉报》陆续刊登了许多著名人士及广大群众对推选国花展开了热烈讨论的消息。据《中国花卉报》刊载,已提名作为中国国花候选花的种类有:菊花、蕙兰、白芷、月季、杜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国水仙花、石榴、腊梅、迎春、桃花、映山红、萱草、金花茶、金边瑞香、紫薇、栀子花、一串红与英蓉花等数十种之多。经过近十个月讨论,已经圆满完成任务。清朝历史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29年,前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牡丹就已戴上国花的桂冠。牡丹初无名,混称芍药。直到秦汉时始从芍药中分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繁荣起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牡丹有“富贵花”“百两金”之称。寓意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已行程牡丹种植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七届牡丹观赏节在巢湖市召开时,巢湖市市长夏望平就指出:“它(牡丹观赏节)的宗旨在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科技唱戏。”为什么对于哪种花能够入选国花大家如此紧张?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于花、花文化的热爱,还有其他利益的考虑。一旦一种花得到“国花”的尊贵称号,它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各方对于国花的主要观点牡丹和梅花,彼此还有一种文化意味上的分别。牡丹是大众化的,是普罗大众欣赏品位的代表。相对于牡丹的群体欣赏口味,观赏梅花更多是一种个体的审美体验,因为它历来被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所把持。无疑,梅花及其象征的精神,是由历代知识分子总结赋予的。时乖命蹇的时候,他们以梅花自我期许,并且把梅花人格化,甚至“梅妻鹤子”。普罗大众在勤苦劳作之余,可怜而有限的感官之娱,必然指向色彩浓烈喜庆的东西比如牡丹,而审美意义上的梅花之“瘦”,却可能无法激起甚至无暇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选自李方《国花中的牡丹梅花之争》)对比鲜明的两次会议2005年9月20日,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园林学会和上海风景园林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国花评选研讨会”。大部分代表支持选牡丹、梅花为我国的“双国花”。但也有不同意见,推崇“一国一花”。2005年秋季,中国花会协会在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建议牡丹为国花,并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希望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定牡丹为国花。反对牡丹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强烈质疑。陈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断向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领导写信,阐述一国两花的主张,并在供中央领导传阅的内参上发表相关的文章。 新中国倡导国花第一人介绍梅花院士陈俊愉介绍:1917年生,安徽安庆人。著名园林学家、园艺教育家,国际园艺学会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花研究室主任。国内主张采取“一国两花”,评选梅花、牡丹花为中国“国花”的第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目前两院院士中惟一一位园林花卉界人选,人称“梅花院士”。 对梅花的起源、品种分类和引种驯化研究尤深。撰有《中国梅花的研究》等论文,著有《巴山蜀水记梅花》,合编有《园林花卉》,编著有《中国十大名花》、《梅花与园林》,主编《中国梅花品种图志》。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的独特魅力,自古以来,便被尊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世界花王”,竞选国花不合题义,与中国构建和谐不合题!于是被选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会花,象征中国骄傲的体育键儿为中国争光添彩!

我国的国花一直没有确定。曾经由于毛个人极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见倾向于定梅花为国花,然并未正式确定。目前大部分意见倾向于“一国两花”,即将梅花和牡丹定为双国花。1994年,中国大陆曾举行国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然最终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还有主张单一国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选择其一。甚至一国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然而,即使是种类最多的“一国五花”方案(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分别为四季名花)也有歧义。如秋季不止有菊花,还有桂花等其他中国原产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认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评选国花上属于浪费,且现在的国花竞选过程中充斥商业气氛与地方保护主义(如洛阳和菏泽两个目前的牡丹主要产地就积极推动定国花为牡丹。市花为梅花的南京则希望定梅花为国花。)。并且担心国花决定后可能引发诸如国鸟、国木、国酒等评选热潮。他们认为现有的中国十大名花已经足矣。

中国戏剧杂志编辑部

路海波 简介 路海波(1950—)戏剧影视理论家。祖籍江苏淮安。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履历: 文革前在上海读中小学, 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 1973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6年毕业后留系任教, 1978年调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任教, 1983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 1989年获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学位, 1990年破格任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 1992年考取加拿大政府奖学金赴加拿大约克大学访问研究, 1993年至1995年国家公派赴美研究现代美国戏剧、戏剧管理及大众传播,多年从事戏剧、电影和电视艺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 1986年至1992年担任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杂志执行编辑, 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9年至1992年担任《戏剧》杂志编委, 1996年任北京有线电视台纪实节目工作室创作指导。 迄今已发表《中国话剧发展的探索》、《屏幕的剧作美学》等影视戏剧学术论文和评论百万字。 出版专著: 《电视剧编剧技巧》(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话剧艺术概论》(合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电视剧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戏剧管理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和《戏剧管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其中《电视剧美学》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教材奖; 《电视剧编剧技巧》1993年获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戏剧管理》2001年活北京市政府教育科技成果二等奖; 论文《戏剧的探索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1991年获第四届华北五省戏剧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从昨天到今天——谈谈纪录片的观念及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走向》1993年获中国影视报刊协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戏剧管理》一书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编辑出版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中国戏剧》。根据了解得知,《中国戏剧》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戏剧界动态及各种戏剧节活动,介绍剧作家、戏剧欣赏,发表有关戏剧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外戏剧作品与评论等方面的内容。

<<美术向导>>不是艺术类核心期刊 艺术类核心期刊: 1 新美术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 * 2 美术 北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 * 3 书法研究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4 中国书法 北京 中国书法家协会 * 5 美术观察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 * 6 美术研究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 7 装饰 北京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8 民族艺术 南宁 广西艺术研究所 9 中国摄影 北京 中国摄影家协会 * 10 中国音乐学 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 1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 12 音乐研究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3 音乐艺术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 * 14 中国音乐 北京 中国音乐学院 * 15 人民音乐 北京 中国音乐家协会 * 16 黄钟 武汉 武汉音乐学院 17 音乐创作 北京 中国音乐家协会 18 中国戏剧 北京 中国戏剧家协会 19 剧本 北京 中国戏剧家协会 * 20 戏剧艺术 上海 上海戏剧学院 21 戏剧 北京 中央戏剧学院 22 戏曲艺术 北京 中国戏曲学院 23 中国京剧 北京 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 24 上海戏剧 上海 上海戏剧家协会 25 当代戏剧 西安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 26 艺术百家 南京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27 舞蹈 北京 中国舞蹈家协会 * 28 四川戏剧 成都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29 电影艺术 北京 中国电影家协会 * 30 当代电影 北京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 3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 * 32 世界电影 北京 中国电影家协会 33 中国电视 北京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 34 电影创作 北京 北京电影制片厂 35 电影通讯 北京 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 36 电影文学 长春 长影集团期刊出版公司 * 37 当代电视 北京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38 电视研究 北京 中央电视台 39 电影新作 上海 上海电影家协会等 40 中外军事影视 北京 八一电影制片厂 *

专门开辟了当代戏剧之命运专题讨论的杂志是《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创刊于1954年,月刊,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专业期刊。曾用名《戏剧报》《 人民戏剧》。

中国广播杂志编辑部

你说的核心期刊指的是北大核心或者南大核心期刊吧?这方面的核心期刊主要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是最新版的北大核心期刊,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随着广播电视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一批非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已经踏入传媒内容产业的大门。它们虽然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但已经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作用,由它们制作的电视剧和综合文艺、益智竞猜、生活服务类节目已深得受众青睐。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够帮到你,也希望能够给我分。呵呵。

《中国广播》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广播》是广播媒介综合性专业期刊,坚持用思想性、实践性、理论性相结合的义理社会主义特色广播文化。中国广播杂志社坐落在北京市,发行周期为月刊,发行途径主要是订阅、报刊亭零售、特定人群赠送等。

你要看自己倾向于哪一方面了?主要有<艺术评论>、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这两就是很行的,看您倾向于哪个? 参考意见可见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

《中国针灸》杂志为国家级大型综合性针灸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中国针灸》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月刊,96页,采用轻涂纸全彩色印刷。是月刊,每月一本。不知道是否解答了您的问题?

首先,当你的稿子投到了中国针灸杂志说之后,原则上作者不会进行撤稿操作,除非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果你的稿子已经见刊,那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撤稿比较困难。因为虽然你的稿子还没上网但其实也算发表,毕竟印出来就不可撤回了。除非是期刊上网发生了什么问题,否则文章是不可能撤稿的。并且如果这个突然撤稿,杂志出版方得按照规定进行重新印刷,这样下来,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就浪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有点得不偿失。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进行撤稿,除非遭遇重大错误。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复审不等同于退稿。当编辑部处理就是意味着进入主编决审阶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