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屏蔽门系统系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屏蔽门系统系统毕业论文

屏蔽门系统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一 2007年7月15日下午3时半,上海地铁1号线体育馆站的站台上,一名30多岁的男乘客在蜂鸣器响与屏蔽门灯光频闪的情况下挤车,被卡在列车与屏蔽门中间,并在列车启动后受挤压坠落隧道身亡。 事故发生后,车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这名男子送往医院前已经死亡。 案例二 2010年7月5日6时16分,上海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往浦东方向的一趟列车在进行关门作业时,一名中年女子将手伸进门中,欲强行上车,车门夹住其手腕,女子被启动的列车带动后,与站台上安全护栏撞击,不幸身亡。 案例三 2014年11月6日晚18:57,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女性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站台,车站工作人员立即采取列车紧急停车和线路停电措施,迅速将受伤乘客抬上站台,由120急救车送往中日友好医院。 该乘客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于20:20死亡。 三、屏蔽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件一分析 1.据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给出的回应:“当时,列车蜂鸣器与屏蔽门灯光已经发出警示,列车即将开动。 在这种情况下,这名乘客仍强行上车,由于车内拥挤,他未能挤进车厢。 这时,屏蔽门已经关闭,列车正常启动,这名男子遂被挤压坠落隧道”。 可以了解到该时段,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地铁内相当拥挤,且该名乘客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个人隐私非法泄露2011年末,中国公众经历了一次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洗礼,几乎人人自危。CSDN、天涯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的账户密码信息被公开下载。截至12月29日,CNCERT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疑似泄露的数据库有26个,涉及帐号、密码亿条。这些信息均为黑客

摘 要 基于广州地铁1、2号线屏蔽门系统工程,分析、介绍了由车载和轨旁设备支持实施的LZB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的控制和监督功能,从安全、合理的角度综述了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之间的接口控制关系。关键词 屏蔽门,列车自动防护,接口控制屏蔽门(Platformscreendoors,简称PSD)系统是现代化轨道交通工程的必备设施,它沿轨道交通站台边缘设置,将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隔离,具有节能、环保和安全等功能。安装屏蔽门系统后,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跌落轨道而发生危险,确保乘客安全,减少人为引起的停车延误,提高列车准点率,而且可以减少站台区与轨道区之间冷热气流的交换,从而降低环控系统的运营能耗,节约运营成本。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相结合是屏蔽门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此外,要更好地确保乘客的安全以及奠定无人驾驶的技术基础,就必须实现屏蔽门与列车车门的连动,并确保屏蔽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列车自动防护(ATP)之间建立联锁关系。根据世界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成功先例,屏蔽门普遍由信号系统进行控制。广州于2004年10月开始对正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加装屏蔽门系统。该项工程预计总投资金额为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项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工程。本文主要对广州地铁2号线及1号线加装屏蔽门系统工程中的西门子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的接口进行分析。1 屏蔽门系统所需信号系统的条件及功能(1) 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的接口仅考虑线路上的列车的正向运行,但要满足屏蔽门对停车精度的要求。只有停车精度要求被满足,信号系统才允许自动或人工向列车和站台屏蔽门系统发送开门命令。目前,用于广州地铁2号线的LZB700M型中,ATP和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其列车定点停车的精度ATO系统为±,成功率系统为±,已满足屏蔽门对停车精度的要求。广州地铁1号线同样采用LZB700M型ATP、ATO,目前列车停车的精度ATO系统为±,成功率系统为±1m。由此可见,要安装屏蔽门首先必须改善列车的停车状况,停车精度至少要达到ATO系统为±,成功率系统为±的要求;并要保证在列车停车精度为±400mm情况下,列车乘客门净开度≥1200mm(屏蔽门门开宽度为2000mm)。(2)只有屏蔽门关闭的情况下列车才能运行。ATP轨旁单元通过故障安全型继电器输入接点接收当前屏蔽门的状态(PSD开门或PSD关门)。如果屏蔽门是开门状态,ATP轨旁单元会设置一个安全停车点,不让任何列车驶入相应的车站站台。(3)PSD的状态通过ATP报文传输给列车。当列车接近运营停车点,且屏蔽门的状态由“PSD关闭”变化为“PSD开门”时,ATP轨旁单元会产生紧急制动让列车停车。(4)确保当列车停在停车窗位置范围内时才连通列车到轨旁的通信通道。当列车在站台范围内移动时,ATP通过不激活“PTI(positivetrainidentifi cation,有车标志)释放”切断PTI通道。如果列车停到指定的ATP停车窗位置时,则通过ATP激活“PTI释放”让PTI通道连通。当列车车门打开时,这些报文会通过PTI通道传输到轨旁单元,屏蔽门会随之而打开。(5)屏蔽门控制系统向信号系统提供全部门“关闭及锁定”和“互锁解除”信息,接口采用安全型干接点双断硬线连接,接口分界点在屏蔽门控制设备外的线端子排。(6)列车在ATP停车窗范围内停稳后,ATP车载单元会发出打开列车车门的信号。当列车车门打开,ATP车载单元一个持续的故障安全输出则会切断列车的牵引系统。这是为了防止列车在车门开启的情况下人为地启动列车。(7)PTI MUX(PTItracksideunit)根据接收来的2个不同的PSD编码(对应PSD开门的编码)驱动2个继电器输出,它们是表示“PSD开门”命令的接口。为了产生一个持续的控制信号,ATO需不断发送“PSD开门”命令,直到屏蔽门被请求关闭为止。(8)如果列车车门关闭(人工或自动),屏蔽门也随之关闭,这些报文会通过PTI通道传输到轨旁单元。目前广州1、2号线列车只有人工关闭车门功能。(9)ATP车载单元在关闭车门的同时,输出关闭屏蔽门命令。只有收到列车车门关闭好,且通过ATP报文接收到屏蔽门的“关闭及锁定状态”信息后,列车牵引系统才被释放,ATP才允许启动列车。(10)开左门或开右门应与站台的位置和列车运行方向相符合。如在换乘站(如公园前站),屏蔽门的开关要根据有利于乘客导向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先开下客侧的屏蔽门,后开上客侧的屏蔽门。(11)屏蔽门系统发生故障,或屏蔽门实际已关闭但因故不能有效地把“关闭及锁定状态”信号传送给ATP系统时,司机只有按“PSD互锁解除”按钮,屏蔽门系统才能给ATP系统送出“互锁解除”的信号,用以切断屏蔽门系统和信号系统间的联锁关系,ATP才允许启动列车。且司机必须在每次发车前都按下“PSD互锁解除”按钮,直到故障修复为止。(12)屏蔽门系统应为每侧站台提供一组接口与信号系统连接,因此,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有两组接口,一岛两侧式站台有四组接口(如公园前站)。(13)由于广州地铁1、2号线的列车编组方式相同,在信号系统中没有考虑采用不同的列车编组来开启对应的屏蔽门。2 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的接口控制 接口信号描述信号系统与屏蔽门控制系统之间使用信号控制电缆连接,使用继电、双断、安全型干接点等方式的接口电路。两系统接口信号的描述见表1。 ATP子系统对PSD打开状态时的保护联锁设计屏蔽门的状态通过ATP报文传输给列车。ATP子系统在屏蔽门不同的打开情况下监督列车的移动,并最终控制列车导向安全。其出现的情况有图1中给出的5种。图1中:情况1和2若PSD打开,轨旁ATP会生成一个安全停车点让列车不能进入相应车站的站台。在情况1中,当列车制动距离小于列车与安全停车点的接近距离时,列车实施正常制动让列车在停车点前停车。而在情况2中,当列车制动距离大于列车与安全停车点的接近距离时,列车则要被实施紧急制动。在情况3中,列车在站台区域移动,同时收到“PSD关闭”改变为“PSD开门”的信息时,车载ATP单元会产生一个紧急制动。同样,在情况4中,车载ATP单元也会产生一个紧急制动,这是因为列车尾部还在站台区域内。在情况5中,列车已出清站台区域时PSD打开,这时列车不会产生紧急制动。通过上述的5种情况,确保在PSD打开的情况下禁止列车在站台区段移动,防止危及乘客的安全。 接口硬线连接的安全设计简单的故障会导致屏蔽门错误地开、关门,这是必须要防止的。现说明接口故障的安全设计。 PTI MUX和PSD控制器之间的继电器盒PTI MUX和PSD控制器之间采用继电器进行隔离,防止电气干扰影响信号系统。同时为提高安全性,接口电路采用4线双切线路。一个正常的PSD命令是由4个PTI MUX输出继电器组合确定的,可以避免“PSD开门”和“PSD关门”两个信号同时出现的错误。这些继电器会安装在PTI MUX上,通过复合的接点关系防止“PSD开门”和“PSD关门”命令的错误输出。其原理见图2。继电器盒的继电器输出状态与逻辑结果见表2。通过其继电器控制电路逻辑结果分析,16种继电器可能的动作组合中,只有2种组合会产生正确的输出(PSD开门和PSD关门)。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防止继电器失误而产生错误的输出命令。 报文容错车载ATO通过PTI信标到PTI-MUX的整个传输通道的报文都有CRC(循环冗余码校验)进行校验。另外,列车停在停车窗位置范围时,整个PTI传输通道才连通,以确保其它情况下没有任何的报文接收,影响到PSD的功能。 两侧都有屏蔽门的设计该情况是列车可以打开左侧、右侧或者同时都要打开两侧车门的情况。这里使用了6个继电器,其功能分别是:允许开门,允许关门,两侧门都开,开左门,开右门,关闭所有门。通过这6个继电器的接点组合控制PSD的命令输出:①开右侧屏蔽门,允许开门和开右门的继电器吸起;②开左侧屏蔽门,允许开门和开左门的继电器吸起;③开两侧屏蔽门,允许开门和两侧门都开的继电器吸起;④关闭屏蔽门,允许关门和关闭所有门的继电器吸起。继电器的输出状态和逻辑结果见表3。如表3所述,只有上述的情况会产生命令输出,其它的组合是无效的。通过其继电器的互锁关系,确保不会因继电器错误动作产生有效的屏蔽门控制命令。如在公园前站这个需要两侧开门的换乘站,在设计上要考虑屏蔽门对乘客的导向作用,两侧屏蔽门要先开下客门再开上客门,而关门时要先关下客门再关上客门。这就需要在车载软件中设置两侧车门的开关延时时间。同样两侧屏蔽门开关的时间也应作对应的设置。 车门与屏蔽门的同步屏蔽门和列车车门的开门时间,会在小于1s内同步启动。屏蔽门和列车门关闭的时间应大致相同。同步要求的延误,主要是因为启动指令要从信号系统的车载设备传送到信号系统的地面设备,传送过程中会产生延误。关门同步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列车车门及屏蔽门收到关门命令也不是立即关闭的,而是都有一个延时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各自确定一个关门的延时时间即可。3 结语屏蔽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结合提高了屏蔽门的自动性和安全性,在保证列车和乘客安全,实现快速、高密度、有序运行等功能的同时,为乘客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通过了解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之间的控制与监督,就能更深入了解屏蔽门系统的运作过程。参考文献1 孙增田.广州地铁屏蔽门系统的方案比选.地铁与轻轨,2002(6):282 邬宽明.广州地铁屏蔽门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选编(上).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论文咨询

关于屏蔽门的毕业论文

、个人隐私非法泄露2011年末,中国公众经历了一次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洗礼,几乎人人自危。CSDN、天涯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的账户密码信息被公开下载。截至12月29日,CNCERT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疑似泄露的数据库有26个,涉及帐号、密码亿条。这些信息均为黑客

屏蔽门系统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一 2007年7月15日下午3时半,上海地铁1号线体育馆站的站台上,一名30多岁的男乘客在蜂鸣器响与屏蔽门灯光频闪的情况下挤车,被卡在列车与屏蔽门中间,并在列车启动后受挤压坠落隧道身亡。 事故发生后,车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这名男子送往医院前已经死亡。 案例二 2010年7月5日6时16分,上海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往浦东方向的一趟列车在进行关门作业时,一名中年女子将手伸进门中,欲强行上车,车门夹住其手腕,女子被启动的列车带动后,与站台上安全护栏撞击,不幸身亡。 案例三 2014年11月6日晚18:57,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女性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站台,车站工作人员立即采取列车紧急停车和线路停电措施,迅速将受伤乘客抬上站台,由120急救车送往中日友好医院。 该乘客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于20:20死亡。 三、屏蔽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件一分析 1.据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给出的回应:“当时,列车蜂鸣器与屏蔽门灯光已经发出警示,列车即将开动。 在这种情况下,这名乘客仍强行上车,由于车内拥挤,他未能挤进车厢。 这时,屏蔽门已经关闭,列车正常启动,这名男子遂被挤压坠落隧道”。 可以了解到该时段,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地铁内相当拥挤,且该名乘客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整理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不仅能够充分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确保人们出行平安,还能够高效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将运营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一些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了大多数高密度人口城市的选择。随着国务院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的下放,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然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随之带来运营人才的匮乏、居民对轨道交通安全的认识严重不足等安全问题。北京地铁5号线屏蔽门夹人事故、上海地铁列车冲突事故,无不给地铁安全运营敲响警钟。因而,积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要求,不仅有助于城市窗口形象的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更是对乘客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体现。因此,展开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稳健、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不难发现,人、车辆、线路及其他相关设备、外力因素、管理因素等是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员

员工:人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控制因素,特别是行车指挥和列车驾驶等关键岗位,由于人的安全意识麻痹、不安全行为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可能直接引起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乘客:安全乘车知识匮乏、自救能力欠缺。

二、设备

a)车辆。车辆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制动故障、车门故障等主要部件的损坏、系统控制失常、人为破坏等因素,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列车火灾、列车冲突等事故、并可能引发拥挤踩踏等次生灾害。

b)线路系统。线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断轨、轨道胀轨变形、道岔伤损、道床病害等造成的列车延误、限速、停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列车脱轨等事故。

c)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牵引供电、接触网、动力供电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运营中断、火灾等。

d)通信信号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轨旁ATP或车载ATP故障、道岔控制故障、信号联锁系统故障、调度指挥系统中断,可能造成列车冲突、运营指挥失控、运营秩序紊乱等。

三、环境

e)a)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恶劣天气、洪水、地震等,可能导致停运、设备故障、结构变形、基础设施破坏等。

b)运营环境。地铁车辆和车站空间相对封闭、狭小,且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事态扩散速度快,危险程度高,人员疏散困难,现场控制难度大。

c)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乘客的不安全候、乘车行为,人为破坏和恐怖袭击等,可能导致运营设备损坏、运营中断及乘客伤亡等。

四、管理

管理方面的风险源是因管理制度缺失、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合理等影响运营及人员、设备、设施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在认真分析和充分了解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之后,广大城市轨道交通工作者们应坚持探索、不断实践,积极采取策略来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轨道交通应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安全基础、建立安全体系、树立安全意识

以教育、培训为主,奖罚为辅的“一侧两翼”策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夯实安全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以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执行层为主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满足运营安全管理要求;二是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紧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各层级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例会等各项活动,全面实施过程管控;三是重视安全基层建设,建立员工个人安全教育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借助行业内的事故事件案例组织全员学习,提升安全意识与技能;四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行业及企业特点,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建立安全体系主要工作有:一是积极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工作,启动危险源管控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现场危险源管控;二是推进职业健康体系建设、环境体系建设,识别并收集相关律法规及标准,按规范要求做好检验检测,邀请行业专家对职业健康、环境体系进行工作指导,认真做好“三标”体系审核工作。

树立安全意识工作主要通过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树立全员安全意识。一是组织事故处理、故障分析、演练现场在内的“三个回头看”活动,针对运营事故事件、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活动,查找规章制度、人员技能、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三级培训,三级安全教育不合格不得上岗;三是随时、随地、随人的即时安全教育活动,督促现场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开展班前安全预想、周/月安全例会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安全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奖惩制度,对违章人员实施处罚。

(二)强化安全队伍培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按照现在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场需要既懂安全管理,又懂现场生产的新一代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应积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制定安全管理人员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准入门槛。可以制定措施,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安全工程师),并通过创新安全条线队伍培训管理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安全条线队伍的培训,拓展安全管理视野,同时加强车间、班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创新安全培训教材,健全培训手段,跨部门、专业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座谈、现场观摩等互动活动,提高培训效果。

(二)强化乘客安全乘车教育,提升乘客应急自救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乘客因安全意识薄弱而引发乘车事故的不良现象,如某乘客在警报声后仍冲向地铁,导致其严重夹伤;又如上下班高峰期,乘客乘车过于拥挤,而踩踏摔倒人员的惨剧。基于此,必须坚持强化乘客安全教育,增强安全乘车的宣传力度,从而促进安全乘车意识的有效养成。例如,可通过持续循环播放有关安全乘车的宣传视频、在站台站厅内张贴上醒目、易懂的安全标识等声色传播,提升乘客的感官意识;通过不断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乘车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加强乘客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互动;通过安全乘车现场活动,帮助乘客解疑答惑,倾听他们对地铁安全管理的建议;通过邀请乘客参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加强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了解;通过邀请乘客参与应急演练,切身体会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还可以通过在乘客中聘请“安全使者”、志愿者帮助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扩大乘客安全乘车宣传面。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轨道交通事故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正确和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围绕着“预防、预备、响应以及恢复”的工作核心,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培训,以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各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应急处置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首先,认真组织危险源排查及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并精心制定实用、可行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其次,结合事故(事件)现场处置实际需求,建立接触网/高压、车辆脱轨/倾覆、通信或信号、轨道等专职救援抢险队伍,确保队伍稳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保证应急救援能力。

按需配备应急处置专业设备、器材、通讯工具等装备、物资,制定应急物资装备检查、维护、清洁保养制度,定置、定人管理,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日常完备有效。

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持续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能够有效提升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正常性,显著降低突发事件、事故以及故障的发生概率。具体应用如表二所示。

表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增大,安全运输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中的作用将会越来愈大。为了充分确保行车安全与人身安全,广大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应积极寻求有效策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质量,从而推动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关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框架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22).

[2]韩学江.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工匠精神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向高层迈步的社会,我们齐奔富裕的“小康”目标。可是城市的繁杂,让许多人抛弃或遗忘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大众面前,体现出敬业、刻苦、以逸待劳。不光这些,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自然态度是放第一位;再其次为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乱干不如不干,乱干毁坏形象与道德,不干反倒是沉稳。

我的记忆中,工匠是一种低调艺术,它们隐藏自己的光彩,置身于幕后,显得默默无闻而不染风尘。

美术是人内在的体现,画出的不止是华丽景象,更将心灵的细节展现清楚。画家在作画时会有情绪波动:他兴奋,狂躁,平静或悲伤中带着无奈·····都能隐约表达在纸上。美术为视觉的满足提供一系列条件,高档次的美术更可以引发视觉冲击。美术是立体艺术与平面艺术,还能在平面内表现立体。它可以夸张放肆,豪迈且富有想象力。

比如《蒙娜丽莎》的画像,梵高的《向日葵》等全是工匠的“结晶”,后无来者的骄傲。为什么著名画家一直流传于世?因为他们有种对人生,对自己,对艺术的执著;他们满怀希望与热情,哪怕失望亦不会绝望。画家们不光坚持,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开放自由的心。心自由了,看他们作品的人才不会感觉一潭死水,而是感到胸襟开阔,走入这个世界之外的境地享受。

我所说“工匠”精神包括:文学家赠予读者的修养品质,心理的改变和抚慰。作家是文学的“工匠”,他们把每种感情、思想筑成文坛的殿堂,其中饱含丰富的知识内涵,有这些东西陪伴,灵魂不再寂寞空虚。所以说作家和文学家是人心的“工匠”,他们给世人陈述爱和底线。

在这世俗纷扰的年代,许多人一味追求物质与外在,却忽略追求精神的'高贵。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美术家,灵魂共同存在着执著和专注。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30年间,何世良从一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奉献了不少大型作品,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么?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xx”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传承,一份责任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举个例子说明。坐过广州地铁的人都听过“车门即将关闭,谨防夹伤”这句提醒,可谁又知道,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引进国外屏蔽门时,单维修一扇屏蔽门就得花8万元。9年后,经过广州工匠努力,维修价格已降至不足1万元。20xx年起,广州地铁工程师成功促使屏蔽门国产化。

一个优秀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带动一个明星企业,一群明星企业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广州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由的提升到20××年的70%。从这个战略高度,广州不仅需要讨论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的再度诠释,还要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实践,为广州打造先进制造业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在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xx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先行、资金到位,广州将成为人才洼地。大量工匠注入,亦将为广州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轨道毕业论文屏蔽门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整理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不仅能够充分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确保人们出行平安,还能够高效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将运营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一些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了大多数高密度人口城市的选择。随着国务院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的下放,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然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随之带来运营人才的匮乏、居民对轨道交通安全的认识严重不足等安全问题。北京地铁5号线屏蔽门夹人事故、上海地铁列车冲突事故,无不给地铁安全运营敲响警钟。因而,积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要求,不仅有助于城市窗口形象的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更是对乘客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体现。因此,展开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稳健、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不难发现,人、车辆、线路及其他相关设备、外力因素、管理因素等是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员

员工:人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控制因素,特别是行车指挥和列车驾驶等关键岗位,由于人的安全意识麻痹、不安全行为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可能直接引起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乘客:安全乘车知识匮乏、自救能力欠缺。

二、设备

a)车辆。车辆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制动故障、车门故障等主要部件的损坏、系统控制失常、人为破坏等因素,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列车火灾、列车冲突等事故、并可能引发拥挤踩踏等次生灾害。

b)线路系统。线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断轨、轨道胀轨变形、道岔伤损、道床病害等造成的列车延误、限速、停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列车脱轨等事故。

c)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牵引供电、接触网、动力供电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运营中断、火灾等。

d)通信信号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轨旁ATP或车载ATP故障、道岔控制故障、信号联锁系统故障、调度指挥系统中断,可能造成列车冲突、运营指挥失控、运营秩序紊乱等。

三、环境

e)a)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恶劣天气、洪水、地震等,可能导致停运、设备故障、结构变形、基础设施破坏等。

b)运营环境。地铁车辆和车站空间相对封闭、狭小,且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事态扩散速度快,危险程度高,人员疏散困难,现场控制难度大。

c)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乘客的不安全候、乘车行为,人为破坏和恐怖袭击等,可能导致运营设备损坏、运营中断及乘客伤亡等。

四、管理

管理方面的风险源是因管理制度缺失、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合理等影响运营及人员、设备、设施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在认真分析和充分了解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之后,广大城市轨道交通工作者们应坚持探索、不断实践,积极采取策略来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轨道交通应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安全基础、建立安全体系、树立安全意识

以教育、培训为主,奖罚为辅的“一侧两翼”策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夯实安全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以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执行层为主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满足运营安全管理要求;二是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紧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各层级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例会等各项活动,全面实施过程管控;三是重视安全基层建设,建立员工个人安全教育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借助行业内的事故事件案例组织全员学习,提升安全意识与技能;四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行业及企业特点,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建立安全体系主要工作有:一是积极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工作,启动危险源管控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现场危险源管控;二是推进职业健康体系建设、环境体系建设,识别并收集相关律法规及标准,按规范要求做好检验检测,邀请行业专家对职业健康、环境体系进行工作指导,认真做好“三标”体系审核工作。

树立安全意识工作主要通过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树立全员安全意识。一是组织事故处理、故障分析、演练现场在内的“三个回头看”活动,针对运营事故事件、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活动,查找规章制度、人员技能、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三级培训,三级安全教育不合格不得上岗;三是随时、随地、随人的即时安全教育活动,督促现场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开展班前安全预想、周/月安全例会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安全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奖惩制度,对违章人员实施处罚。

(二)强化安全队伍培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按照现在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场需要既懂安全管理,又懂现场生产的新一代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应积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制定安全管理人员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准入门槛。可以制定措施,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安全工程师),并通过创新安全条线队伍培训管理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安全条线队伍的培训,拓展安全管理视野,同时加强车间、班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创新安全培训教材,健全培训手段,跨部门、专业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座谈、现场观摩等互动活动,提高培训效果。

(二)强化乘客安全乘车教育,提升乘客应急自救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乘客因安全意识薄弱而引发乘车事故的不良现象,如某乘客在警报声后仍冲向地铁,导致其严重夹伤;又如上下班高峰期,乘客乘车过于拥挤,而踩踏摔倒人员的惨剧。基于此,必须坚持强化乘客安全教育,增强安全乘车的宣传力度,从而促进安全乘车意识的有效养成。例如,可通过持续循环播放有关安全乘车的宣传视频、在站台站厅内张贴上醒目、易懂的安全标识等声色传播,提升乘客的感官意识;通过不断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乘车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加强乘客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互动;通过安全乘车现场活动,帮助乘客解疑答惑,倾听他们对地铁安全管理的建议;通过邀请乘客参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加强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了解;通过邀请乘客参与应急演练,切身体会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还可以通过在乘客中聘请“安全使者”、志愿者帮助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扩大乘客安全乘车宣传面。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轨道交通事故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正确和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围绕着“预防、预备、响应以及恢复”的工作核心,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培训,以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各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应急处置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首先,认真组织危险源排查及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并精心制定实用、可行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其次,结合事故(事件)现场处置实际需求,建立接触网/高压、车辆脱轨/倾覆、通信或信号、轨道等专职救援抢险队伍,确保队伍稳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保证应急救援能力。

按需配备应急处置专业设备、器材、通讯工具等装备、物资,制定应急物资装备检查、维护、清洁保养制度,定置、定人管理,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日常完备有效。

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持续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能够有效提升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正常性,显著降低突发事件、事故以及故障的发生概率。具体应用如表二所示。

表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增大,安全运输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中的作用将会越来愈大。为了充分确保行车安全与人身安全,广大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应积极寻求有效策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质量,从而推动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关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框架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22).

[2]韩学江.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地铁快线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和思考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铁快线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和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迅猛发展,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有22个城市94条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并运营,运营总里程2886km。目前东莞、贵阳、青岛、合肥、南昌、福州和厦门等城市也在修建,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有约40个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7000多km。在这些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中,绝大多数为位于中心城区的一般地铁制式线路,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主要有80km/h和100km/h2种,其运营组织与车辆选型、系统配置与土建工程配套等均可按现行的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及相关专业的规范进行设计。而已经建成开通的广州地铁3号线、上海地铁16号线和正在建设即将于2016年开通的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等,为连接中心城区与相应组团的地铁快线,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均为120km/h,已超过《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的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00km/h的适用范围,因此在这几条线路的设计中,不能完全按现行地铁规范进行设计,需要根据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地铁快线特点对相关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论证后采用。结合广州地铁3号线和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的设计,重点研究120km/h地铁快线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在地铁快线设计中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存在的不足,特别是速度目标值、列车编组及空气动力学等方面,以期为今后地铁快线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1地铁快线的线路设计特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心城区的地铁线路密度越来越大,网络逐步完善,地铁的建设逐步向郊区辐射,为了实现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镇)或卫星城之间高速、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地铁快线应运而生。如广州地铁3号线主要是连接广州中心城区与番禺,深圳11号线是连接福田中心区与宝安区碧头,上海地铁16号线是连接浦东新区龙阳路与临港新城。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也开始规划建设地铁,由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因,这些地级市的行政机构相对分散,为了加强各行政机构与城市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突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也需修建高速、便捷、环保的地铁快线线路,如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这几条地铁快线线路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线路长度较长,但车站数量较少,最大站间距和平均站间距都比一般地铁线路大。在城市地铁中,一般的地铁线路长度大多在35km以内,最大站间距控制在以内,平均站间距为~,而地铁快线的线路长度大多为50km以上,最大站间距超过5km,平均站间距达~,是一般地铁线路的2倍以上,并且超过的长大区间个数较多。

2)由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布置及规划发展的不均衡,这几条地铁快线线路的敷设在中心城区或卫星城内站间距小(和一般地铁的站间距接近),但在中心城区与卫星城、2个卫星城之间,车站的站间距较大。

由于这些线路长度较长,最大站间距和平均站间距比较大,给列车在区间运行带来了较好的运行条件,使得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可以提高。由于车站数量较少,停站次数减少,在相同线路长度下,列车的运行时间缩短,但当列车在区间的运行速度提高到一定数值后,乘客和司机会出现胸闷、耳鸣和耳痛等身体不适情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形成的线路敷设方式、站点设置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整条线路系统制式、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的选择,下面就这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

2相关设计技术问题探讨和思考

系统制式的选择、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与列车编组方案

系统制式的选择、速度目标值的`确定、车辆选型与列车编组方案是地铁快线设计的重要基础参数,对工程建设、运营有较大影响,合理的确定上述参数是地铁快线设计的首要任务。

系统制式的选择

系统制式的选择一般应从客流等级和特征、线路和环境条件、系统本身的技术成熟性和先进性、运营的可靠性和成本以及建设工期和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决策还受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常规的钢轮钢轨系统、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磁悬浮系统、单轨系统和新交通系统(AGT)等。

各种制式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1)铁路制式动车组技术成熟、速度高,在国内铁路系统使用广泛。但是,由于铁路制式动车组采用交流制式供电,对线路经过地区的通信、电子设备以及相应制造业干扰较大,需要增加大量的防干扰措施。因此,采用交流制式供电的线路一般都敷设在城市之间,其线路通道多为城市规划控制的交通走廊,对交流牵引的防干扰没有较高的要求,地铁快线沿线线路在许多繁华地带敷设,对电磁防干扰要求较高。同时,线路穿越城市市区或组团中心时,均采用地下线的敷设方式,地下车站和区间由于国铁动车组限界要求较高,土建工程投资较大。

2)中低速磁浮系统技术先进,特别是具有无轮轨磨耗,无传动系统,具有运行噪声低、维护成本低等明显优势。但是,中低速磁浮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际商业运营经验不足,在我国国内尚在研究及初步使用阶段,北京S1线、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目前正处于研究、建设阶段。因此,存在建设成本和工期2个方面的较大风险,目前国家对中低速磁浮系统的产业导向尚不明朗,因而存在国内缺乏产业支持的风险,从而也会带来运营维护成本高的风险。

3)单轨系统技术成熟,在日本使用较为广泛,我国的重庆市轨道交通2,3号线均采用跨坐式单轨系统,现已建成开通运营。单轨系统采用橡胶轮,具有黏着力大、运行噪声较低等优点,但其运行阻力大,胶轮磨耗量大。因此,存在运营成本较高、橡胶粉尘对环境影响较严重等问题。随着直线电机系统和低速磁悬浮等非黏着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单轨系统技术在我国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由于单轨系统的核心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日本公司的手上,车辆和系统设备的造价高,车辆采购投资较高。同时,国内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持,运营所需的备品备件价格和维修成本难以下降到合理的程度。

4)AGT系统具有运行噪音低、曲线半径小等特点,且技术较中低速磁浮系统成熟,但是该系统实际最高运行速度只有80km/h,对地铁快线快速出行的运营要求适应性较差,并和单轨胶轮系统一样存在阻力大、磨耗大和橡胶粉污染等问题。同时,该系统在我国国内尚属空白,存在建设成本、工期2个方面的较大风险,由于在国内缺乏产业支持,还存在运营维护成本高的风险。

通过以上初步分析,从“安全可靠、技术成熟、舒适快捷、经济实用”的原则出发,地铁快线设计可以不考虑铁路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单轨系统和AGT系统,而应在普通钢轮/钢轨系统和直线电机运载系统间进行比选,这2种系统都可以较好地适应地铁快线的运量要求。但从现有的技术看,已运营的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纽约机场线、北京机场线),由于直线电机功率的限制,选择速度为120km/h的直线电机车辆困难。而对于地铁A,B型车,速度达到120km/h的已有成熟车型(广州地铁3号线B型车、上海地铁16号线)。因此地铁快线设计建议优先选择地铁制式的普通钢轮/钢轨系统。

速度目标值

速度目标值的选择,与规划的出行时间目标要求、线路敷设方式、站间距的大小和线网的资源共享等因素有关,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上述条件进行80,100,120km/h的速度目标综合比选,必要时还需进行140km/h的速度目标值比选,最终确定设计线路的速度目标值。

以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例,《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出的运输规划出行时间目标要求如下:

1)莞城—松山湖——约20min;

2)莞城—虎门——约30min。

根据运输规划出行时间目标要求,结合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R1~R3线线路平纵断面及车站分布,本次对采用80,100,120km/h最高运行速度车辆的平均旅行速度、旅行时间进行分析计算,并与规划时间目标进行比较。

为满足东莞市区—常平、东莞市区—虎门的规划出行时间目标要求,东莞城市轨道交通R1线、R2线、R3线均需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车辆。

另外,关于速度目标值,在目前的设计中,信号ATP的值一般比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低3~5km/h,ATO的值在ATP的基础上又下降3~5km/h,因此最后列车自动驾驶的速度比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低近10km/h,而车辆的构造速度比列车最高运行速度高5~10km/h,整条线路的技术标准(线路、车辆、限界、土建工程、轨道等)均按最高运行速度进行设计,这就造成了工程的浪费,建议在地铁快线设计中,信号ATP的值就按最高运行速度控制,ATO的值根据与信号供应商沟通情况做适当降低,但降低值以不超过5km/h为宜。

车辆选型及列车编组方案

车辆选型主要根据运营需求(线网服务标准、运输能力)、出行时间要求、舒适度要求、安全性需求、环境需求及线网资源共享等综合考虑。

列车编组方案主要根据初、近、远期最大单向断面预测客流资料、旅客的出行特征(地铁快线的旅客平均出行距离和全程运行时间均远大于一般地铁,其平均出行距离达到了15km左右,全程旅行时间均在1h左右,乘客乘车时间平均超过15min)、乘车的舒适度(按照一定的站立标准,适当的增加坐席率),按满足客流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求,并留有10% ~15%富余量的系统能力来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初、近、远期最大单向断面预测客流资料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列车的编组方案,列车编组方案对土建工程的投资影响较大。

由于缺乏相应的地铁快线设计规范,各条快线的系统最大设计能力、座椅布置、每平方米的站立标准均不同,根据对东莞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及广州地铁3号线的初步研究,考虑到地铁快线的速度目标值比较高(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平均出行距离长(达到了15km左右)、全程旅行时间长(均在1h左右)、乘客乘车时间平均长(超过15min),建议系统的最大设计能力按不超过27对/h设计(地铁设计规范要求不小于30对/h)、座椅按纵横式混合布置(增加坐席率,地铁车辆通常为纵列式布置)、站立标准按5人/m2考虑(地铁设计规范为5~6人/m2)。

乘客舒适度与空气动力学

根据广州地铁3号线运营的反馈信息,当列车在长度为、内径的盾构隧道——番禺广场站至市桥站区间运行,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接近120km/h时,乘客和司机会出现胸闷、耳鸣和耳痛等身体不适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在东莞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的设计时,均开展了隧道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并在设计中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地下长大区间采用大断面隧道(按隧道阻塞比小于考虑,盾构隧道内径、矿山法隧道的内轮廓净面积不小于28m2)、列车突入洞口处设带有减压孔的缓冲结构(主要在地下线与地面线过渡的明挖段设置)、提高列车气密性指数、采用流线型车头。这些措施已经过专题研究论证,目前已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被采用,待2016年初这2条线路建成通车后才能验证。

土建工程设计及道岔选型

土建工程设计

土建工程按100a的使用寿命进行设计,且一经实施后,若远期客流增加较多,车站规模不够,对土建工程进行改造,不仅影响运营,而且改造的成本较高、废弃工程量较大、施工风险极大。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在设计中需结合远期最大单向断面预测客流资料,并对远期客流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经济发展,按具备包容高水平客流状态的能力来进行综合设计。设计过程中,建议车站规模可以按远期车辆编组的有效站台长度进行设计并一次建成,在运营的初、近期,可根据客流资料和设计的列车编组来设计站台上屏蔽门或安全门开启的范围,当客流上升接近设计客流时,在局部改造屏蔽门或安全门及升级列车信号系统等,以达到设计的能力。目前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的车站有效站台长度分别是按远期6辆编组B型车120m的长度和远期8辆编组A型车186m的长度一次建成的。

道岔选型

道岔的选型主要是根据正线和辅助线的最高运行速度来确定相应的道岔号数。普通地铁线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00km/h,正线及辅助线可选用9号曲尖轨道岔,其直向过岔速度≤100km/h,侧向过岔速度≤35km/h。在地铁快线设计中,当区间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时,9号道岔已不能满足线路使用要求,需选用大型号道岔,提高列车过岔速度,建议地铁快线选用12号道岔,其直向过岔速度≤120km/h,侧向过岔速度≤50km/h。

牵引供电制式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有DC750V和DC1500V2种电压可供选择。DC1500V由于电压较高、牵引变电所数目少、运营电能损耗小,且供电距离长、供电区间内列车较多,利于车辆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目前DC1500V已逐步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列车授流方式有接触轨和架空接触网2种方式可供选择。接触轨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安装位置低、维护工作量小、维护成本低,对城市景观无影响,对人身安全防护措施要求高。架空接触网有刚性和柔性2种,刚性接触网一般用于地下区段,也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但安装位置较高,维护仍须配备专用设备;柔性接触网一般用于地上区段,其安装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存在断线、钻弓等事故隐患,高空检修作业时,需要的人员多,抢修和恢复比较困难,需要专用检修设备,柔性接触网安装在地面或高架桥上会对城市景观造成一定影响。

地铁快线中高架桥占有较大的比例,在高架桥梁上,若安装柔性架空接触网,对城市景观有一定影响,建议采用接触轨授流方式,以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高架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1)地铁快线主要为连接中心城区与卫星城、2个卫星城之间的城市地铁线路,线路的站间距较大,选择120km/h的速度目标值可达到技术、经济和社会效果最佳。

2)考虑到地铁快线的速度目标值比较高、平均出行距离长、全程旅行时间长和乘客乘车时间平均长,地铁快线的系统最大设计能力按不超过27对/h设计、座椅按纵横式混合布置、站立标准按5人/m2考虑。

3)为了充分发挥地铁快线的综合效益,在设计中,信号ATP的值按最高运行速度控制,ATO的值根据与信号供应商沟通情况做适当降低,但降低值以不超过5km/h为宜。

4)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对于地下长大区间采用大断面隧道、列车突入洞口处设带有减压孔的缓冲结构(主要在地下线与地面线过渡的明挖段设置)、提高列车气密性指数、采用流线型车头。

5)车站规模按远期车辆编组的有效站台长度进行设计并一次建成。

6)选用接触轨供电的方式。

建议

由于我国暂时还没有运行速度为100~120km/h的地铁快线设计规范,在地铁快线设计时,先参照《地铁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等进行技术标准的初步拟定,然后结合运行速度为100~120km/h的特征开展专题研究及专家论证确定技术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认识的限制,难免有些缺憾,建议加快地铁快线设计规范的出台,以指导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屏蔽门系统作为站台公共区与轨道列车之间的可控通道,应具有以下功能:(1)列车进站时配合列车车门动作,打开或关闭滑动门,为乘客提供上下列车的通道。(2)隔断站台侧公共区空间与轨道侧空间,避免人员跌落轨道的安全隐患及驾驶员驾车进站时产生的心理恐慌问题。(3)隔离列车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和活塞风,保证站内乘客有良好的候车环境,避免活塞风造成站内空调冷量损失,节省运营成本;同时还可减少设备的容量和数量及土建工程量等投资建设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时(4)障碍物检测。滑动门关闭时若检测到障碍物,会先后退做短暂停止,以释放夹到的障碍物,然后再关闭,以免夹伤乘客。(5)屏蔽门系统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之间或主控系统之间设有通信接口,用于传送屏蔽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诊断信息,便于车站控制室的人员和维修人员监视屏蔽门的状态。(6)在站台监控亭设有屏蔽门监控器,车站工作人员、屏蔽门维修人员可通过屏蔽门监控器监控屏蔽门系统的运行状态,查看或下载屏蔽门系统的运行历史记录,修改或上传屏蔽门系统的控制程序和参数等等。

地铁屏蔽门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基于广州地铁1、2号线屏蔽门系统工程,分析、介绍了由车载和轨旁设备支持实施的LZB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的控制和监督功能,从安全、合理的角度综述了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之间的接口控制关系。关键词 屏蔽门,列车自动防护,接口控制屏蔽门(Platformscreendoors,简称PSD)系统是现代化轨道交通工程的必备设施,它沿轨道交通站台边缘设置,将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隔离,具有节能、环保和安全等功能。安装屏蔽门系统后,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跌落轨道而发生危险,确保乘客安全,减少人为引起的停车延误,提高列车准点率,而且可以减少站台区与轨道区之间冷热气流的交换,从而降低环控系统的运营能耗,节约运营成本。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相结合是屏蔽门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此外,要更好地确保乘客的安全以及奠定无人驾驶的技术基础,就必须实现屏蔽门与列车车门的连动,并确保屏蔽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列车自动防护(ATP)之间建立联锁关系。根据世界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成功先例,屏蔽门普遍由信号系统进行控制。广州于2004年10月开始对正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加装屏蔽门系统。该项工程预计总投资金额为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项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工程。本文主要对广州地铁2号线及1号线加装屏蔽门系统工程中的西门子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的接口进行分析。1 屏蔽门系统所需信号系统的条件及功能(1) 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的接口仅考虑线路上的列车的正向运行,但要满足屏蔽门对停车精度的要求。只有停车精度要求被满足,信号系统才允许自动或人工向列车和站台屏蔽门系统发送开门命令。目前,用于广州地铁2号线的LZB700M型中,ATP和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其列车定点停车的精度ATO系统为±,成功率系统为±,已满足屏蔽门对停车精度的要求。广州地铁1号线同样采用LZB700M型ATP、ATO,目前列车停车的精度ATO系统为±,成功率系统为±1m。由此可见,要安装屏蔽门首先必须改善列车的停车状况,停车精度至少要达到ATO系统为±,成功率系统为±的要求;并要保证在列车停车精度为±400mm情况下,列车乘客门净开度≥1200mm(屏蔽门门开宽度为2000mm)。(2)只有屏蔽门关闭的情况下列车才能运行。ATP轨旁单元通过故障安全型继电器输入接点接收当前屏蔽门的状态(PSD开门或PSD关门)。如果屏蔽门是开门状态,ATP轨旁单元会设置一个安全停车点,不让任何列车驶入相应的车站站台。(3)PSD的状态通过ATP报文传输给列车。当列车接近运营停车点,且屏蔽门的状态由“PSD关闭”变化为“PSD开门”时,ATP轨旁单元会产生紧急制动让列车停车。(4)确保当列车停在停车窗位置范围内时才连通列车到轨旁的通信通道。当列车在站台范围内移动时,ATP通过不激活“PTI(positivetrainidentifi cation,有车标志)释放”切断PTI通道。如果列车停到指定的ATP停车窗位置时,则通过ATP激活“PTI释放”让PTI通道连通。当列车车门打开时,这些报文会通过PTI通道传输到轨旁单元,屏蔽门会随之而打开。(5)屏蔽门控制系统向信号系统提供全部门“关闭及锁定”和“互锁解除”信息,接口采用安全型干接点双断硬线连接,接口分界点在屏蔽门控制设备外的线端子排。(6)列车在ATP停车窗范围内停稳后,ATP车载单元会发出打开列车车门的信号。当列车车门打开,ATP车载单元一个持续的故障安全输出则会切断列车的牵引系统。这是为了防止列车在车门开启的情况下人为地启动列车。(7)PTI MUX(PTItracksideunit)根据接收来的2个不同的PSD编码(对应PSD开门的编码)驱动2个继电器输出,它们是表示“PSD开门”命令的接口。为了产生一个持续的控制信号,ATO需不断发送“PSD开门”命令,直到屏蔽门被请求关闭为止。(8)如果列车车门关闭(人工或自动),屏蔽门也随之关闭,这些报文会通过PTI通道传输到轨旁单元。目前广州1、2号线列车只有人工关闭车门功能。(9)ATP车载单元在关闭车门的同时,输出关闭屏蔽门命令。只有收到列车车门关闭好,且通过ATP报文接收到屏蔽门的“关闭及锁定状态”信息后,列车牵引系统才被释放,ATP才允许启动列车。(10)开左门或开右门应与站台的位置和列车运行方向相符合。如在换乘站(如公园前站),屏蔽门的开关要根据有利于乘客导向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先开下客侧的屏蔽门,后开上客侧的屏蔽门。(11)屏蔽门系统发生故障,或屏蔽门实际已关闭但因故不能有效地把“关闭及锁定状态”信号传送给ATP系统时,司机只有按“PSD互锁解除”按钮,屏蔽门系统才能给ATP系统送出“互锁解除”的信号,用以切断屏蔽门系统和信号系统间的联锁关系,ATP才允许启动列车。且司机必须在每次发车前都按下“PSD互锁解除”按钮,直到故障修复为止。(12)屏蔽门系统应为每侧站台提供一组接口与信号系统连接,因此,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有两组接口,一岛两侧式站台有四组接口(如公园前站)。(13)由于广州地铁1、2号线的列车编组方式相同,在信号系统中没有考虑采用不同的列车编组来开启对应的屏蔽门。2 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的接口控制 接口信号描述信号系统与屏蔽门控制系统之间使用信号控制电缆连接,使用继电、双断、安全型干接点等方式的接口电路。两系统接口信号的描述见表1。 ATP子系统对PSD打开状态时的保护联锁设计屏蔽门的状态通过ATP报文传输给列车。ATP子系统在屏蔽门不同的打开情况下监督列车的移动,并最终控制列车导向安全。其出现的情况有图1中给出的5种。图1中:情况1和2若PSD打开,轨旁ATP会生成一个安全停车点让列车不能进入相应车站的站台。在情况1中,当列车制动距离小于列车与安全停车点的接近距离时,列车实施正常制动让列车在停车点前停车。而在情况2中,当列车制动距离大于列车与安全停车点的接近距离时,列车则要被实施紧急制动。在情况3中,列车在站台区域移动,同时收到“PSD关闭”改变为“PSD开门”的信息时,车载ATP单元会产生一个紧急制动。同样,在情况4中,车载ATP单元也会产生一个紧急制动,这是因为列车尾部还在站台区域内。在情况5中,列车已出清站台区域时PSD打开,这时列车不会产生紧急制动。通过上述的5种情况,确保在PSD打开的情况下禁止列车在站台区段移动,防止危及乘客的安全。 接口硬线连接的安全设计简单的故障会导致屏蔽门错误地开、关门,这是必须要防止的。现说明接口故障的安全设计。 PTI MUX和PSD控制器之间的继电器盒PTI MUX和PSD控制器之间采用继电器进行隔离,防止电气干扰影响信号系统。同时为提高安全性,接口电路采用4线双切线路。一个正常的PSD命令是由4个PTI MUX输出继电器组合确定的,可以避免“PSD开门”和“PSD关门”两个信号同时出现的错误。这些继电器会安装在PTI MUX上,通过复合的接点关系防止“PSD开门”和“PSD关门”命令的错误输出。其原理见图2。继电器盒的继电器输出状态与逻辑结果见表2。通过其继电器控制电路逻辑结果分析,16种继电器可能的动作组合中,只有2种组合会产生正确的输出(PSD开门和PSD关门)。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防止继电器失误而产生错误的输出命令。 报文容错车载ATO通过PTI信标到PTI-MUX的整个传输通道的报文都有CRC(循环冗余码校验)进行校验。另外,列车停在停车窗位置范围时,整个PTI传输通道才连通,以确保其它情况下没有任何的报文接收,影响到PSD的功能。 两侧都有屏蔽门的设计该情况是列车可以打开左侧、右侧或者同时都要打开两侧车门的情况。这里使用了6个继电器,其功能分别是:允许开门,允许关门,两侧门都开,开左门,开右门,关闭所有门。通过这6个继电器的接点组合控制PSD的命令输出:①开右侧屏蔽门,允许开门和开右门的继电器吸起;②开左侧屏蔽门,允许开门和开左门的继电器吸起;③开两侧屏蔽门,允许开门和两侧门都开的继电器吸起;④关闭屏蔽门,允许关门和关闭所有门的继电器吸起。继电器的输出状态和逻辑结果见表3。如表3所述,只有上述的情况会产生命令输出,其它的组合是无效的。通过其继电器的互锁关系,确保不会因继电器错误动作产生有效的屏蔽门控制命令。如在公园前站这个需要两侧开门的换乘站,在设计上要考虑屏蔽门对乘客的导向作用,两侧屏蔽门要先开下客门再开上客门,而关门时要先关下客门再关上客门。这就需要在车载软件中设置两侧车门的开关延时时间。同样两侧屏蔽门开关的时间也应作对应的设置。 车门与屏蔽门的同步屏蔽门和列车车门的开门时间,会在小于1s内同步启动。屏蔽门和列车门关闭的时间应大致相同。同步要求的延误,主要是因为启动指令要从信号系统的车载设备传送到信号系统的地面设备,传送过程中会产生延误。关门同步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列车车门及屏蔽门收到关门命令也不是立即关闭的,而是都有一个延时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各自确定一个关门的延时时间即可。3 结语屏蔽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结合提高了屏蔽门的自动性和安全性,在保证列车和乘客安全,实现快速、高密度、有序运行等功能的同时,为乘客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通过了解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之间的控制与监督,就能更深入了解屏蔽门系统的运作过程。参考文献1 孙增田.广州地铁屏蔽门系统的方案比选.地铁与轻轨,2002(6):282 邬宽明.广州地铁屏蔽门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选编(上).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论文咨询

关于地,,铁方面的, 。我。给你,。吧

地铁快线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和思考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铁快线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和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迅猛发展,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有22个城市94条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并运营,运营总里程2886km。目前东莞、贵阳、青岛、合肥、南昌、福州和厦门等城市也在修建,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有约40个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7000多km。在这些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中,绝大多数为位于中心城区的一般地铁制式线路,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主要有80km/h和100km/h2种,其运营组织与车辆选型、系统配置与土建工程配套等均可按现行的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及相关专业的规范进行设计。而已经建成开通的广州地铁3号线、上海地铁16号线和正在建设即将于2016年开通的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等,为连接中心城区与相应组团的地铁快线,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均为120km/h,已超过《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的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00km/h的适用范围,因此在这几条线路的设计中,不能完全按现行地铁规范进行设计,需要根据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地铁快线特点对相关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论证后采用。结合广州地铁3号线和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的设计,重点研究120km/h地铁快线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在地铁快线设计中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存在的不足,特别是速度目标值、列车编组及空气动力学等方面,以期为今后地铁快线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1地铁快线的线路设计特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心城区的地铁线路密度越来越大,网络逐步完善,地铁的建设逐步向郊区辐射,为了实现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镇)或卫星城之间高速、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地铁快线应运而生。如广州地铁3号线主要是连接广州中心城区与番禺,深圳11号线是连接福田中心区与宝安区碧头,上海地铁16号线是连接浦东新区龙阳路与临港新城。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也开始规划建设地铁,由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因,这些地级市的行政机构相对分散,为了加强各行政机构与城市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突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也需修建高速、便捷、环保的地铁快线线路,如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这几条地铁快线线路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线路长度较长,但车站数量较少,最大站间距和平均站间距都比一般地铁线路大。在城市地铁中,一般的地铁线路长度大多在35km以内,最大站间距控制在以内,平均站间距为~,而地铁快线的线路长度大多为50km以上,最大站间距超过5km,平均站间距达~,是一般地铁线路的2倍以上,并且超过的长大区间个数较多。

2)由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布置及规划发展的不均衡,这几条地铁快线线路的敷设在中心城区或卫星城内站间距小(和一般地铁的站间距接近),但在中心城区与卫星城、2个卫星城之间,车站的站间距较大。

由于这些线路长度较长,最大站间距和平均站间距比较大,给列车在区间运行带来了较好的运行条件,使得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可以提高。由于车站数量较少,停站次数减少,在相同线路长度下,列车的运行时间缩短,但当列车在区间的运行速度提高到一定数值后,乘客和司机会出现胸闷、耳鸣和耳痛等身体不适情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形成的线路敷设方式、站点设置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整条线路系统制式、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的选择,下面就这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

2相关设计技术问题探讨和思考

系统制式的选择、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与列车编组方案

系统制式的选择、速度目标值的`确定、车辆选型与列车编组方案是地铁快线设计的重要基础参数,对工程建设、运营有较大影响,合理的确定上述参数是地铁快线设计的首要任务。

系统制式的选择

系统制式的选择一般应从客流等级和特征、线路和环境条件、系统本身的技术成熟性和先进性、运营的可靠性和成本以及建设工期和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决策还受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常规的钢轮钢轨系统、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磁悬浮系统、单轨系统和新交通系统(AGT)等。

各种制式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1)铁路制式动车组技术成熟、速度高,在国内铁路系统使用广泛。但是,由于铁路制式动车组采用交流制式供电,对线路经过地区的通信、电子设备以及相应制造业干扰较大,需要增加大量的防干扰措施。因此,采用交流制式供电的线路一般都敷设在城市之间,其线路通道多为城市规划控制的交通走廊,对交流牵引的防干扰没有较高的要求,地铁快线沿线线路在许多繁华地带敷设,对电磁防干扰要求较高。同时,线路穿越城市市区或组团中心时,均采用地下线的敷设方式,地下车站和区间由于国铁动车组限界要求较高,土建工程投资较大。

2)中低速磁浮系统技术先进,特别是具有无轮轨磨耗,无传动系统,具有运行噪声低、维护成本低等明显优势。但是,中低速磁浮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际商业运营经验不足,在我国国内尚在研究及初步使用阶段,北京S1线、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目前正处于研究、建设阶段。因此,存在建设成本和工期2个方面的较大风险,目前国家对中低速磁浮系统的产业导向尚不明朗,因而存在国内缺乏产业支持的风险,从而也会带来运营维护成本高的风险。

3)单轨系统技术成熟,在日本使用较为广泛,我国的重庆市轨道交通2,3号线均采用跨坐式单轨系统,现已建成开通运营。单轨系统采用橡胶轮,具有黏着力大、运行噪声较低等优点,但其运行阻力大,胶轮磨耗量大。因此,存在运营成本较高、橡胶粉尘对环境影响较严重等问题。随着直线电机系统和低速磁悬浮等非黏着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单轨系统技术在我国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由于单轨系统的核心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日本公司的手上,车辆和系统设备的造价高,车辆采购投资较高。同时,国内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持,运营所需的备品备件价格和维修成本难以下降到合理的程度。

4)AGT系统具有运行噪音低、曲线半径小等特点,且技术较中低速磁浮系统成熟,但是该系统实际最高运行速度只有80km/h,对地铁快线快速出行的运营要求适应性较差,并和单轨胶轮系统一样存在阻力大、磨耗大和橡胶粉污染等问题。同时,该系统在我国国内尚属空白,存在建设成本、工期2个方面的较大风险,由于在国内缺乏产业支持,还存在运营维护成本高的风险。

通过以上初步分析,从“安全可靠、技术成熟、舒适快捷、经济实用”的原则出发,地铁快线设计可以不考虑铁路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单轨系统和AGT系统,而应在普通钢轮/钢轨系统和直线电机运载系统间进行比选,这2种系统都可以较好地适应地铁快线的运量要求。但从现有的技术看,已运营的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纽约机场线、北京机场线),由于直线电机功率的限制,选择速度为120km/h的直线电机车辆困难。而对于地铁A,B型车,速度达到120km/h的已有成熟车型(广州地铁3号线B型车、上海地铁16号线)。因此地铁快线设计建议优先选择地铁制式的普通钢轮/钢轨系统。

速度目标值

速度目标值的选择,与规划的出行时间目标要求、线路敷设方式、站间距的大小和线网的资源共享等因素有关,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上述条件进行80,100,120km/h的速度目标综合比选,必要时还需进行140km/h的速度目标值比选,最终确定设计线路的速度目标值。

以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例,《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出的运输规划出行时间目标要求如下:

1)莞城—松山湖——约20min;

2)莞城—虎门——约30min。

根据运输规划出行时间目标要求,结合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R1~R3线线路平纵断面及车站分布,本次对采用80,100,120km/h最高运行速度车辆的平均旅行速度、旅行时间进行分析计算,并与规划时间目标进行比较。

为满足东莞市区—常平、东莞市区—虎门的规划出行时间目标要求,东莞城市轨道交通R1线、R2线、R3线均需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车辆。

另外,关于速度目标值,在目前的设计中,信号ATP的值一般比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低3~5km/h,ATO的值在ATP的基础上又下降3~5km/h,因此最后列车自动驾驶的速度比设计的最高运行速度低近10km/h,而车辆的构造速度比列车最高运行速度高5~10km/h,整条线路的技术标准(线路、车辆、限界、土建工程、轨道等)均按最高运行速度进行设计,这就造成了工程的浪费,建议在地铁快线设计中,信号ATP的值就按最高运行速度控制,ATO的值根据与信号供应商沟通情况做适当降低,但降低值以不超过5km/h为宜。

车辆选型及列车编组方案

车辆选型主要根据运营需求(线网服务标准、运输能力)、出行时间要求、舒适度要求、安全性需求、环境需求及线网资源共享等综合考虑。

列车编组方案主要根据初、近、远期最大单向断面预测客流资料、旅客的出行特征(地铁快线的旅客平均出行距离和全程运行时间均远大于一般地铁,其平均出行距离达到了15km左右,全程旅行时间均在1h左右,乘客乘车时间平均超过15min)、乘车的舒适度(按照一定的站立标准,适当的增加坐席率),按满足客流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求,并留有10% ~15%富余量的系统能力来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初、近、远期最大单向断面预测客流资料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列车的编组方案,列车编组方案对土建工程的投资影响较大。

由于缺乏相应的地铁快线设计规范,各条快线的系统最大设计能力、座椅布置、每平方米的站立标准均不同,根据对东莞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及广州地铁3号线的初步研究,考虑到地铁快线的速度目标值比较高(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平均出行距离长(达到了15km左右)、全程旅行时间长(均在1h左右)、乘客乘车时间平均长(超过15min),建议系统的最大设计能力按不超过27对/h设计(地铁设计规范要求不小于30对/h)、座椅按纵横式混合布置(增加坐席率,地铁车辆通常为纵列式布置)、站立标准按5人/m2考虑(地铁设计规范为5~6人/m2)。

乘客舒适度与空气动力学

根据广州地铁3号线运营的反馈信息,当列车在长度为、内径的盾构隧道——番禺广场站至市桥站区间运行,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接近120km/h时,乘客和司机会出现胸闷、耳鸣和耳痛等身体不适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在东莞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的设计时,均开展了隧道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并在设计中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地下长大区间采用大断面隧道(按隧道阻塞比小于考虑,盾构隧道内径、矿山法隧道的内轮廓净面积不小于28m2)、列车突入洞口处设带有减压孔的缓冲结构(主要在地下线与地面线过渡的明挖段设置)、提高列车气密性指数、采用流线型车头。这些措施已经过专题研究论证,目前已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被采用,待2016年初这2条线路建成通车后才能验证。

土建工程设计及道岔选型

土建工程设计

土建工程按100a的使用寿命进行设计,且一经实施后,若远期客流增加较多,车站规模不够,对土建工程进行改造,不仅影响运营,而且改造的成本较高、废弃工程量较大、施工风险极大。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在设计中需结合远期最大单向断面预测客流资料,并对远期客流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经济发展,按具备包容高水平客流状态的能力来进行综合设计。设计过程中,建议车站规模可以按远期车辆编组的有效站台长度进行设计并一次建成,在运营的初、近期,可根据客流资料和设计的列车编组来设计站台上屏蔽门或安全门开启的范围,当客流上升接近设计客流时,在局部改造屏蔽门或安全门及升级列车信号系统等,以达到设计的能力。目前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深圳地铁11号线的车站有效站台长度分别是按远期6辆编组B型车120m的长度和远期8辆编组A型车186m的长度一次建成的。

道岔选型

道岔的选型主要是根据正线和辅助线的最高运行速度来确定相应的道岔号数。普通地铁线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00km/h,正线及辅助线可选用9号曲尖轨道岔,其直向过岔速度≤100km/h,侧向过岔速度≤35km/h。在地铁快线设计中,当区间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时,9号道岔已不能满足线路使用要求,需选用大型号道岔,提高列车过岔速度,建议地铁快线选用12号道岔,其直向过岔速度≤120km/h,侧向过岔速度≤50km/h。

牵引供电制式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有DC750V和DC1500V2种电压可供选择。DC1500V由于电压较高、牵引变电所数目少、运营电能损耗小,且供电距离长、供电区间内列车较多,利于车辆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目前DC1500V已逐步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列车授流方式有接触轨和架空接触网2种方式可供选择。接触轨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安装位置低、维护工作量小、维护成本低,对城市景观无影响,对人身安全防护措施要求高。架空接触网有刚性和柔性2种,刚性接触网一般用于地下区段,也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但安装位置较高,维护仍须配备专用设备;柔性接触网一般用于地上区段,其安装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存在断线、钻弓等事故隐患,高空检修作业时,需要的人员多,抢修和恢复比较困难,需要专用检修设备,柔性接触网安装在地面或高架桥上会对城市景观造成一定影响。

地铁快线中高架桥占有较大的比例,在高架桥梁上,若安装柔性架空接触网,对城市景观有一定影响,建议采用接触轨授流方式,以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高架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1)地铁快线主要为连接中心城区与卫星城、2个卫星城之间的城市地铁线路,线路的站间距较大,选择120km/h的速度目标值可达到技术、经济和社会效果最佳。

2)考虑到地铁快线的速度目标值比较高、平均出行距离长、全程旅行时间长和乘客乘车时间平均长,地铁快线的系统最大设计能力按不超过27对/h设计、座椅按纵横式混合布置、站立标准按5人/m2考虑。

3)为了充分发挥地铁快线的综合效益,在设计中,信号ATP的值按最高运行速度控制,ATO的值根据与信号供应商沟通情况做适当降低,但降低值以不超过5km/h为宜。

4)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对于地下长大区间采用大断面隧道、列车突入洞口处设带有减压孔的缓冲结构(主要在地下线与地面线过渡的明挖段设置)、提高列车气密性指数、采用流线型车头。

5)车站规模按远期车辆编组的有效站台长度进行设计并一次建成。

6)选用接触轨供电的方式。

建议

由于我国暂时还没有运行速度为100~120km/h的地铁快线设计规范,在地铁快线设计时,先参照《地铁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等进行技术标准的初步拟定,然后结合运行速度为100~120km/h的特征开展专题研究及专家论证确定技术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认识的限制,难免有些缺憾,建议加快地铁快线设计规范的出台,以指导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地铁屏蔽门论文题目

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多关注身边的情况,包括地铁的屏蔽门,尽量的远离黄色警示线,随时注意地铁的提示音,对于紧急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千万不要因为抢时间而导致悲剧发生。

1、地铁站台安装“屏蔽门”有效地减少了空气对流造成的站台空调的流失。2、防止乘客误入或有意闯入轨行区或设备区,同时可可以避免异物掉落轨行区,影响列车正常运行。3、屏蔽门具有隔音效果,可以减轻站台上听到的噪音程度,尤其是列车在进站前弯道的行驶噪音。4、方便对隧道空间内气流进行组织,可以减少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并保持隧道内空气“新鲜”。给车站高峰期客流控制与车务调动提供方便。5、不但看起来高大上,更能防有人想不开跳轨自杀。6、避免乘客被不停靠上下客列车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强大负压吸住酿成惨祸。7、保障了列车、乘客进出站时的绝对安全,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8、屏蔽门另一功能深受乘客的好评和肯定:屏蔽门真的可以拿来照镜子啊!9、由于安装屏蔽门后无需设置近一米的安全黄线距离,可以为地铁站台腾出一些空间。10、屏蔽门与列车门同步动作,列车不进站并开门,谁也不可能跌落站台下面去。11、将隧道和车站隔离开来,使二者互不影响。

要加强地铁管理相关规则,进行宣传,及时对设施进行检查,平时也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以免有危害生命,避免此次事故再次发生。

屏蔽门在地铁车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保护乘客安全、稳定站内环境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西安地铁车站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屏蔽门在地铁车站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屏蔽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屏蔽门安全使用的原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