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结合案例的中医美容学论文

发布时间:

结合案例的中医美容学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篇3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 活动总结 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 体操 、骑自行车、 广场舞 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北京: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健康大视野,2009(07). 中医养生论文篇4 浅谈《中医养生学》 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 留学 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 故事 ,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 太极拳 、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 现代舞 、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6 结束语 以上教学方法针对根据各个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夯实中医基础、突出实践,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 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 4.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5.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日期:2009-01-18 04:35:05 点击:5 好评:0 【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坚持...

中医在美容保健的应用 中医美容保健是中医美容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还重视内、外调治相结合,在内通过中药内服或是食疗的方法调整人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延缓衰老,在外施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固密肌腠,防止外邪入侵,或调整局部气血或美化局部。根据美容保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中药、饮食、按摩、气功、针灸等多种方法。 1 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及临床应用 1.1 中药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内服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类药物整体调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进而达到抗衰驻颜目的,以整体健康来保证局部之美,同时外用中药或中药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朱晓薇等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李刚玉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45例,治愈、好转率达%。贾丽亚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霜剂用做面部按摩,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 1.2 药膳美容:食膳美容之理根于“药食同源”,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碍容性疾病并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保健方法。食膳因存在味美、色美、形美、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偏胜之弊、易于接受又能保护胃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美容药膳的配制和剂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食物和药物熔于一炉,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具有食物性和味淡、可口宜人、兼补脾胃的特长。如《宫廷美容长寿方》的“山药粥”为行之有效的美容药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美容药膳的各种药物或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类等营养成分,且这些成分大多数为天然结合状态,更有利于调节或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失衡或缺乏,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1.3 针灸美容:采用针刺、艾灸等各种方法疏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保健的目的,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方法。针灸美容方法对酒渣鼻、面部皱纹、斑秃、肥胖、面部色斑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加肌肉弹性,消除眼角处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除去色素斑和暗疮,且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引起国内、外美容界的极大关注。皮肤针扣刺腿部三阴经的皮部区域可防治面部皱纹;脾肾阳虚型黧黑斑选用附子隔神阙穴灸之。沈明瑛等采用大椎及双侧合谷穴刺络拔罐配合三棱针耳穴(耳尖、肺、内分泌、肾上腺)放血治疗4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达100%。魏波等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者105例(占%),显效15例(占%),总有效率为100%。 1.4 按摩美容:属外治范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头、面及全身,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达到美容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按摩可以使皮肤组胺分泌增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增加,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按摩擅长于泽颜、除皱、疏导气血,如《千金翼方》的“彭祖浴面法”能使面部气血流通,又除面上色素,令人面光泽。在面部口周、眼周等处按摩可达到防皱除皱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能通过按摩法得到治疗及矫正,如黧黑斑、油风、肥胖症等。按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防治结合的特点,易被人接受。胥秀琴探索总结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在临床美白嫩肤、祛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苏彦林等。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经1~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天)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100%。 1.5 气功美容:通过调形(动作)、调神(意念)、调息(呼吸)的调练,使人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平心静气,锻炼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避免情绪刺激对人体脏腑气血及面容的影响,是达到治病强身、养颜驻容目的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方法。其特点是易学易用,适用范围广。常用的美容气功有驻颜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等,通过修炼可达到驻颜、明目、健美及减肥等作用。 2 中医美容保健临床应用的优势 中医美容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书中已有大量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食物美容的记载,为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保健从整体出发,既注重从内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节脏腑、调节情志,又注重外部用药及局部手法来祛除疾病及保健皮肤。从根本上保证机体的健康,达到自然美的目的,因此其疗效确切、持久,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美容专家的反复实践、筛选,去粗取精,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因此其安全可靠。中医美容保健也十分重视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它强调治未病,主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 中医美容保健以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在医学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方法有效地预防或延缓人的衰老,使人们保持健康基础状态下的美丽,因此逐渐得到众人的青睐,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

中医美容的论文结束语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医学整形美容论文

医学美容是如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1《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以人为本”健康理念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著作《管子霸言》中原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国学大师张岱年[7]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因此,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西方传统文化也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8](公元前490—421)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惊讶,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充溢着以人为本精神的哲理。十四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重新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现在理论界认为:Humanism(英文)译为汉文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还可译为人本主义[9]。以人为本弘扬了人性与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开始全面考虑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经济、家庭、社会交往、精神状态等方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和生物人两者结合起来解决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再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形成了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孙秀珍提出,以人为本的内涵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0]。因此,今天的医学伦理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医疗中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等各方面服务,旨在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和更有尊严的幸福人生,避免科学技术过度在医学中的滥用。覃红等[11]认为,医学必须充分体现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医学中的和谐与统一。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不仅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而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医学和美学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2《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多元化审美理念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充满医学人体美学思想的经典医籍,阐发了人体美的多元标准,对今天中医美容实践仍然产生重要影响。李红阳指出,《黄帝内经》不仅较详细的阐述人活体测量,还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体质人类学基础、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12]。同时,中医体质学说,正是起源于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体质差异是有差异的,比如人的性情性格有刚柔之分,体格有强弱之别,寿命有长短,阴阳有偏颇。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体质又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结果,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节的[13]。这种承认并关注人体健康及美感状况各有特色的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浸润下产生的以人文本的中医美学思想,它为尊重不同风格的美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审美标准多元化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3《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健康之美

中医美容的健美之象

一般来说,中医美容所关注的形之美主要在人的容貌美,尤其是面部皮肤美方面。从人体美学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具有感觉、表情功能,能传递人体美感信息,是人体审美的第一观照对象[14]。虽然维护和创造人体容貌之美是美容医学领域共同的审美行为与审美要求,但与西方美容医学模式注重外形美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文化框架下的中医传统美学,是在中国文化之哲学、美学和医学层面上概括形成的,因此中医美容同时注重人的健康维护和促进。中国医学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从面色显示出来。中医认为,人体面部皮肤作为美容的重要美感元素,虽然肤色可青、赤、黄、白、黑等有所偏重,但都需具备“光明、润泽”的健康征象。《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云:“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此段话以比象之法,阐述了容貌色泽美与五脏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黄帝内经》形容健康而美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而且,《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关加鼓、座、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爪枯等皮肤病症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充分说明了人体容貌与健康关系重要性。

中医美容生理及病理规律

《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特别是面部。《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其卷华在面”“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主在骨”“肝者,其华在瓜,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素问五藏生成篇》也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瓜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对于五官容貌与内脏功能关系的生理机制,《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明确指出气血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即脏腑化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络系统源源不断输送到头面,发挥温煦、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只有气、血、津液上荣皮毛,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滋润,皮肤才会红润、水嫩、光滑细腻。人体病理状态会导致容貌失美,《黄帝内经》首先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之美的衰退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上古天真论》阐述了人体在发育成长衰老过程中人的容貌变化,其中尤以皮肤毛发的变化最为典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阴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颈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下,面焦,发须颁白,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则齿发去。”另外,《灵枢天年》亦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特别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最早确定了“天癸”这一重要的物质,认为它与人的增龄衰老直接相关。在体外表现于头发皮肤牙齿等美感损减。另外,《内经》还讨论了造成容貌失美的不良生活方式,认为不当饮食,是容貌损伤的重要原因。《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劳逸得当,助生容貌,劳逸不当,容貌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则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逸不当,则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少阳之气不得宣发,气失和畅,身呆人乏。虚者清阳不升,神怠抑郁;实者郁浊不降,扰神逆乱。表明饮食劳逸过则伤气,阳伤而形貌损。据此,《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初步的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体系,当时称抗衰老为《摄生》《道生》和《养生》等。该著作将养生之道的论述《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三篇列于《素问》之卷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延年益寿的理论和实践,并明确提出“治未病”,来维护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保持美好容颜。当今世界文化范围内,人们对葆有青春的追求日益强烈。赵雅妮提出,现代社会中抗拒衰老,保持青春,已被赋予了类宗教式的道德律令[15]。所有这些,正与当下医疗美容保健的总原则一致。

4《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形神之美

中医美容形美与神美的统一

整体思维是中医最根本的思维特点。它把人的形与神有机结合,把研究对象人作为身心如一的存在——即全人来考虑,在中医美容的思维模式,包括人体形美和神美,二者共同作为中医美容学核心研究对象。中医美容强调的神之美,在中医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风度等,无不包括在神的范围;狭义的神是指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过程,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黄帝内经》作为生态医学经典,《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口,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同时,“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更表现出思维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辩证性特点,把人置于与自然和社会的密切关连当中。《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这些思想一方面引导人们在生活中“法天则地”,通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教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注意与他人和社会规范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生活氛围,达成身心愉悦状态,提升人的幸福指数和容貌美感。

中医形神美的生理及病理原理

人体之形、神与气血、五脏功能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互相影响。《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而对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内经》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以心统帅,分属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同时,对于其中的情感过程,或说五脏藏神的不同状态可以导致气机的不同运动和后果,《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所以,神之动必然最终导致人体气血变动,当变动幅度过大时,就会引起气血阴阳偏颇之症。可见,神之状态导致人体气血运动失衡,与人体容貌美关系密切。对于不同情致对五脏功能的伤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等;而《灵枢本神》也提出:怵惕思虑伤心、忧愁伤脾、悲哀伤肝等思想。以上论述,说明神志过激或情志过于强烈即会伤害人体脏腑功能,导致人体健康和容貌美感下降。因此,《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了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不仅如此,林俊华研究提出,作为中医理论巨著的《黄帝内经》,除了为中医美容理论提供了全面深刻的美学和医学理论依据,还贡献了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16]。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治疗皮肤疾病,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总之,《内经》通过阐发人体形、神与气血、五脏之间的互动关系,倡导人们从自然、社会、心理、生活、体质等方面获得和谐自然的健康感、幸福感和容貌美感。这种观念虽历经几千年,不但没有被其他观念替代,反而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契合。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保健大宪》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这充分说明了《黄帝内经》巨大的经典价值和现代价值,值得人们研究借鉴。这也是中医美容理论和实践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处。

5结语

通过考察发现,《黄帝内经》诸多篇章对人体生理病理所阐发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丰富可贵。首先,对于美容的理念和原则,《黄帝内经》具有全面而辩证的美容多元化观念,充分反映了中医美容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中国医学以人为本的美学理念。同时,《黄帝内经》中的美容机制阐述,不仅包括外形之美的肌肤层面,还包括内在神气之美感,二者的共同基石乃是人体气血平衡和五脏功能的健康,以及人体身心健康与社会关系的健康和谐,这种认识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吻合,有助于避免西方美容过度追求表面化、过度依靠整形化妆技术,对人体健康有所忽视的不利倾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论文结束语主要包括:(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2)对前人有关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如是否存在例外情况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也可提些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中医养生论文篇3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 活动总结 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 体操 、骑自行车、 广场舞 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北京: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健康大视野,2009(07). 中医养生论文篇4 浅谈《中医养生学》 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 留学 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 故事 ,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 太极拳 、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 现代舞 、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6 结束语 以上教学方法针对根据各个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夯实中医基础、突出实践,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 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 4.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5.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

中医美容的论文

每周分享 个人认为 重要或有价值的中医类文章、书籍等等

本周是美容专题,美容从古至今可谓是常谈常新,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内容可大致分为肌肤和身形两部分。古代医籍记载的美容方剂大部分只适用于颜面皮肤,形体的调整则常常属于内科和伤科范畴。

本周首先推荐台湾谭杰中先生的四篇文章:

《 关於敷脸药方的杂谈 》

《 【中药美食记】高矮胖瘦 》

《 【中药美食记】续·高矮胖瘦(八卦推药油) 》

《 【中药美食记】手工肥皂、薰香、敷脸药讲义 》

谭杰中又名 JT叔叔 ,被称为中医界男版 「王语嫣」 ,读过海量中医书,熟知中医各家各派观点,他写的文章常常是干货多,知识点密集,含金量超高,大力推荐!

PS:文中含有广告,堂主本人并没有用过,没有发言权,请各位斟酌选择。

本周推荐 《历代宫廷秘藏医方全书》 以及 《香奁润色》 两书

张存悌、刘迪主编的 《历代宫廷秘藏医方全书》 收集整理了历代太医院、御药房的 「配方本」 ,共精选收录了宫廷秘方1961首,因为宫中女眷众多,自然也有美容护肤方,其美容养颜分类下共录有方剂53首。这些方剂因专供皇室所用,组方和疗效皆较为可靠,可供大家参考使用。

明代胡文焕编著的 《香奁润色》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女性美容保养和妇科保健的专著,其中美容方剂共收录126首,因胡氏并不业医,所收方剂皆是从历代医书典籍中选出,其中一些方剂现已无从考证其源头,故本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供临床参考使用。

本周推荐三篇论文:

首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 高木祐子 的博士论文《 中医美容护肤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 》论文用统计学方法对历代169首美容护肤方从方剂功效,剂型、作用部位、使用方法等四个方面及其用药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又对其中30首单味药方进行了用药统计分析,总结研究了这些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和组方规律。论文着重于从方剂应用的大方向上来论药,属于「框架」式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瑞 的硕士论文《 中医古籍润肤泽面外用美容方的组方及用药特点 》从单味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毒性药物、药物功效、方剂功效等五个方面对历代167首美容方剂进行了统计分析。相较于高木祐子的论文,本研究侧重于这些方剂的药物特性,又兼及论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 顾严严 的硕士论文《 中医美容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治疗痤疮、黄褐斑及抗皮肤衰老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 》选取了痤疮、黄褐斑、皮肤老化三种临床常见且影响美观的疾病,对治疗这些疾病的方剂配伍规律进行了研究,相较于前两者,本论文着重于从具体疾病的角度来研究美容方剂的辨证用药特点。

最后感谢高木祐子、李瑞、顾严严三人的研究工作!

最后的最后,堂主想说一些心里话,其实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师都知道,所谓 「美容」 只是中医诊治过程的一项 「副产品」 ,往往很多病人在治疗疾病或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慢慢的会出现面色红润,皮肤润泽,头发乌黑浓密等似乎是 「美容」 的效果,其实这只是气血充盛,阴阳调和后人体出现的自然现象。平常人若是能做到合理作息,适量运动,饮食适宜,心情调畅其实就是最好的 「美容」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医学整形美容论文

医学美容是如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1《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以人为本”健康理念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著作《管子霸言》中原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国学大师张岱年[7]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因此,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西方传统文化也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8](公元前490—421)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惊讶,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充溢着以人为本精神的哲理。十四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重新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现在理论界认为:Humanism(英文)译为汉文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还可译为人本主义[9]。以人为本弘扬了人性与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开始全面考虑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经济、家庭、社会交往、精神状态等方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和生物人两者结合起来解决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再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形成了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孙秀珍提出,以人为本的内涵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0]。因此,今天的医学伦理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医疗中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等各方面服务,旨在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和更有尊严的幸福人生,避免科学技术过度在医学中的滥用。覃红等[11]认为,医学必须充分体现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医学中的和谐与统一。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不仅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而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医学和美学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2《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多元化审美理念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充满医学人体美学思想的经典医籍,阐发了人体美的多元标准,对今天中医美容实践仍然产生重要影响。李红阳指出,《黄帝内经》不仅较详细的阐述人活体测量,还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体质人类学基础、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12]。同时,中医体质学说,正是起源于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体质差异是有差异的,比如人的性情性格有刚柔之分,体格有强弱之别,寿命有长短,阴阳有偏颇。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体质又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结果,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节的[13]。这种承认并关注人体健康及美感状况各有特色的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浸润下产生的以人文本的中医美学思想,它为尊重不同风格的美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审美标准多元化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3《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健康之美

中医美容的健美之象

一般来说,中医美容所关注的形之美主要在人的容貌美,尤其是面部皮肤美方面。从人体美学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具有感觉、表情功能,能传递人体美感信息,是人体审美的第一观照对象[14]。虽然维护和创造人体容貌之美是美容医学领域共同的审美行为与审美要求,但与西方美容医学模式注重外形美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文化框架下的中医传统美学,是在中国文化之哲学、美学和医学层面上概括形成的,因此中医美容同时注重人的健康维护和促进。中国医学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从面色显示出来。中医认为,人体面部皮肤作为美容的重要美感元素,虽然肤色可青、赤、黄、白、黑等有所偏重,但都需具备“光明、润泽”的健康征象。《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云:“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此段话以比象之法,阐述了容貌色泽美与五脏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黄帝内经》形容健康而美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而且,《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关加鼓、座、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爪枯等皮肤病症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充分说明了人体容貌与健康关系重要性。

中医美容生理及病理规律

《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特别是面部。《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其卷华在面”“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主在骨”“肝者,其华在瓜,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素问五藏生成篇》也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瓜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对于五官容貌与内脏功能关系的生理机制,《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明确指出气血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即脏腑化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络系统源源不断输送到头面,发挥温煦、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只有气、血、津液上荣皮毛,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滋润,皮肤才会红润、水嫩、光滑细腻。人体病理状态会导致容貌失美,《黄帝内经》首先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之美的衰退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上古天真论》阐述了人体在发育成长衰老过程中人的容貌变化,其中尤以皮肤毛发的变化最为典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阴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颈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下,面焦,发须颁白,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则齿发去。”另外,《灵枢天年》亦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特别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最早确定了“天癸”这一重要的物质,认为它与人的增龄衰老直接相关。在体外表现于头发皮肤牙齿等美感损减。另外,《内经》还讨论了造成容貌失美的不良生活方式,认为不当饮食,是容貌损伤的重要原因。《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劳逸得当,助生容貌,劳逸不当,容貌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则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逸不当,则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少阳之气不得宣发,气失和畅,身呆人乏。虚者清阳不升,神怠抑郁;实者郁浊不降,扰神逆乱。表明饮食劳逸过则伤气,阳伤而形貌损。据此,《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初步的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体系,当时称抗衰老为《摄生》《道生》和《养生》等。该著作将养生之道的论述《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三篇列于《素问》之卷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延年益寿的理论和实践,并明确提出“治未病”,来维护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保持美好容颜。当今世界文化范围内,人们对葆有青春的追求日益强烈。赵雅妮提出,现代社会中抗拒衰老,保持青春,已被赋予了类宗教式的道德律令[15]。所有这些,正与当下医疗美容保健的总原则一致。

4《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形神之美

中医美容形美与神美的统一

整体思维是中医最根本的思维特点。它把人的形与神有机结合,把研究对象人作为身心如一的存在——即全人来考虑,在中医美容的思维模式,包括人体形美和神美,二者共同作为中医美容学核心研究对象。中医美容强调的神之美,在中医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风度等,无不包括在神的范围;狭义的神是指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过程,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黄帝内经》作为生态医学经典,《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口,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同时,“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更表现出思维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辩证性特点,把人置于与自然和社会的密切关连当中。《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这些思想一方面引导人们在生活中“法天则地”,通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教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注意与他人和社会规范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生活氛围,达成身心愉悦状态,提升人的幸福指数和容貌美感。

中医形神美的生理及病理原理

人体之形、神与气血、五脏功能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互相影响。《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而对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内经》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以心统帅,分属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同时,对于其中的情感过程,或说五脏藏神的不同状态可以导致气机的不同运动和后果,《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所以,神之动必然最终导致人体气血变动,当变动幅度过大时,就会引起气血阴阳偏颇之症。可见,神之状态导致人体气血运动失衡,与人体容貌美关系密切。对于不同情致对五脏功能的伤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等;而《灵枢本神》也提出:怵惕思虑伤心、忧愁伤脾、悲哀伤肝等思想。以上论述,说明神志过激或情志过于强烈即会伤害人体脏腑功能,导致人体健康和容貌美感下降。因此,《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了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不仅如此,林俊华研究提出,作为中医理论巨著的《黄帝内经》,除了为中医美容理论提供了全面深刻的美学和医学理论依据,还贡献了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16]。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治疗皮肤疾病,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总之,《内经》通过阐发人体形、神与气血、五脏之间的互动关系,倡导人们从自然、社会、心理、生活、体质等方面获得和谐自然的健康感、幸福感和容貌美感。这种观念虽历经几千年,不但没有被其他观念替代,反而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契合。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保健大宪》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这充分说明了《黄帝内经》巨大的经典价值和现代价值,值得人们研究借鉴。这也是中医美容理论和实践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处。

5结语

通过考察发现,《黄帝内经》诸多篇章对人体生理病理所阐发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丰富可贵。首先,对于美容的理念和原则,《黄帝内经》具有全面而辩证的美容多元化观念,充分反映了中医美容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中国医学以人为本的美学理念。同时,《黄帝内经》中的美容机制阐述,不仅包括外形之美的肌肤层面,还包括内在神气之美感,二者的共同基石乃是人体气血平衡和五脏功能的健康,以及人体身心健康与社会关系的健康和谐,这种认识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吻合,有助于避免西方美容过度追求表面化、过度依靠整形化妆技术,对人体健康有所忽视的不利倾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日期:2009-01-18 04:35:05 点击:5 好评:0 【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坚持...

卫生法学论文结合案例

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卫生法律规范既包括了在调整卫生关系中产生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跳跃规范。其基本原则是维护公民健康,国家卫生监督,预防为主,医药卫生科学与法律科学相结合。 虽然我们学习卫生法学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医生这一行业的相关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没有达到精深的地步,但是我相信,对于我们日后的医生工作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卫生法学立足于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实际情况,注重考察国外相关卫生法律制度,结合我国卫生法律立法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既有法学基本理论,又有条文释疑;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工作指导;既有传统医药卫生经典理论,也有新的医疗卫生制度;既注重理论体系的全面和内容疏理,又注重卫生法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介绍。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了解帮助我们在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麻烦时可以帮助我们将事情和平解决。而且在成为真正的医生之前,我们还有很多的法律程序要走,无论是到医院工作还是开私人诊所,我们都必须依据某些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则是我们面对医疗事故的指南,帮助我们处理各种纠纷。现在的我们对于卫生法学的了解还是很浅薄,还有做到详细的认识, 医疗纠纷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目前难以解决的痼疾,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等多层次的背景,难以靠医疗机构自身解决。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医疗机构如何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相关环节中引导医疗纠纷正确、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着各自的经验和处理技巧。 。这方面有许多惨痛的教训。比如有的患者在做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后,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致使鉴定结果对患方极为不利,但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缺乏一个明确的类似诉讼的救济程序,更改鉴定结论的可能性很小,患方只能无奈接受了。卫生法学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既可以满足卫生法学理论研究者的需要,又可以帮助实务工作者解决医学实务中遇到的法律难。但是,这作为一个契机,在了解到学习卫生法学的重要性后,我们会自发的在平常的课余时间对相关的卫生法进行学习与了解,强化我们的法律意识,以使自己在进入医院时能使自己可以在平常的医疗活动中避免各种因法律知识不熟而导致的医患问题,同时,在遇到医患纠纷时也可以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野渡无人舟自横。。 去年今年此门中。。

写读后感的要诀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由于行政诉讼牵涉到行政机关的设置,在不清楚你所在的城市的前提下,暂且按照我们上海直辖市的行政机构体系对你的问题做如下解答:案例1:诊所可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60日内向市政府(在我们上海,市卫生局是卫生系统的最高行政机关了,它的上级只能是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如果仍然不服,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向市中级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请求是:确认市卫生局的处罚违法并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如果败诉,法院会判决维持。案例2:主体是医院和患者的近亲属,客体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权。是法律关系的产生,属于侵权之债。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2009年11月13日宣。

中医美容文章

服用中药,信奉中医是保健的途径之一。而养生,应顺四时之变,应天时之感。食有定,作息衡。我所欲行而行之,我所不愿则笑而置之,顺心而为。美容,自然则为美。不外涂合成之糟粕,不内服不和之杂药。以人体自身精气美者,为最美。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每周分享 个人认为 重要或有价值的中医类文章、书籍等等

本周是美容专题,美容从古至今可谓是常谈常新,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内容可大致分为肌肤和身形两部分。古代医籍记载的美容方剂大部分只适用于颜面皮肤,形体的调整则常常属于内科和伤科范畴。

本周首先推荐台湾谭杰中先生的四篇文章:

《 关於敷脸药方的杂谈 》

《 【中药美食记】高矮胖瘦 》

《 【中药美食记】续·高矮胖瘦(八卦推药油) 》

《 【中药美食记】手工肥皂、薰香、敷脸药讲义 》

谭杰中又名 JT叔叔 ,被称为中医界男版 「王语嫣」 ,读过海量中医书,熟知中医各家各派观点,他写的文章常常是干货多,知识点密集,含金量超高,大力推荐!

PS:文中含有广告,堂主本人并没有用过,没有发言权,请各位斟酌选择。

本周推荐 《历代宫廷秘藏医方全书》 以及 《香奁润色》 两书

张存悌、刘迪主编的 《历代宫廷秘藏医方全书》 收集整理了历代太医院、御药房的 「配方本」 ,共精选收录了宫廷秘方1961首,因为宫中女眷众多,自然也有美容护肤方,其美容养颜分类下共录有方剂53首。这些方剂因专供皇室所用,组方和疗效皆较为可靠,可供大家参考使用。

明代胡文焕编著的 《香奁润色》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女性美容保养和妇科保健的专著,其中美容方剂共收录126首,因胡氏并不业医,所收方剂皆是从历代医书典籍中选出,其中一些方剂现已无从考证其源头,故本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供临床参考使用。

本周推荐三篇论文:

首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 高木祐子 的博士论文《 中医美容护肤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 》论文用统计学方法对历代169首美容护肤方从方剂功效,剂型、作用部位、使用方法等四个方面及其用药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又对其中30首单味药方进行了用药统计分析,总结研究了这些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和组方规律。论文着重于从方剂应用的大方向上来论药,属于「框架」式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瑞 的硕士论文《 中医古籍润肤泽面外用美容方的组方及用药特点 》从单味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毒性药物、药物功效、方剂功效等五个方面对历代167首美容方剂进行了统计分析。相较于高木祐子的论文,本研究侧重于这些方剂的药物特性,又兼及论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 顾严严 的硕士论文《 中医美容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治疗痤疮、黄褐斑及抗皮肤衰老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 》选取了痤疮、黄褐斑、皮肤老化三种临床常见且影响美观的疾病,对治疗这些疾病的方剂配伍规律进行了研究,相较于前两者,本论文着重于从具体疾病的角度来研究美容方剂的辨证用药特点。

最后感谢高木祐子、李瑞、顾严严三人的研究工作!

最后的最后,堂主想说一些心里话,其实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师都知道,所谓 「美容」 只是中医诊治过程的一项 「副产品」 ,往往很多病人在治疗疾病或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慢慢的会出现面色红润,皮肤润泽,头发乌黑浓密等似乎是 「美容」 的效果,其实这只是气血充盛,阴阳调和后人体出现的自然现象。平常人若是能做到合理作息,适量运动,饮食适宜,心情调畅其实就是最好的 「美容」

中医美容热潮对美业从业者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潜伏着危机。一方面,中医养生美容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中医美容技术要求较高,而业者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出现盲目跟风及选取的项目实用性不强、差异化特性不明显等弊端。文章针对中医养生美容热潮以及背后潜在问题深入剖析,并对市场的正确引导、业者如何提升中医基础、中医养生美容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