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工笔花鸟线描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工笔花鸟线描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

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4]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周亮:《周芜全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6]杨柳:《晚明文化的“雅”与“谑”——明刻版画名品〈青楼韵语〉》,《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015年.

[7]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

[8]周芜:《中国古代版画展览图录——美术资料选辑(三)》,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通讯》编辑组,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会筹备会展出组,1984年.

[9][日]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中国古代版画展》,町田: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1988年.

[10]曹凯.记录与实验:DV影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35.

[11]徐渭.南词叙录[G]//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240.

[12]李小彬.明万历间汪氏玩虎轩刻本《琵琶记》版画及其制作[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6.

[13]俞为民.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文学遗产,1994(6):84-95.

[14]徐宏图.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36-52.

[15]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艺术科技,2013(11).

[16]屠隆.考盘余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15.

[17]朱彝尊.明诗综[EB/OL].[2020-02-12].

[18]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5):36-39.

[19]蒋炜.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4(4):19-24.

[20]罗文茜.浅析版画艺术的设计形式.工业设计,2018(8).

[21]刘世德.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16.

[23]李娜.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2-197.

[2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2.

[25]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1-78.

[26]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87-91.

[27]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40.

[28]段世昌.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版画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9(13).

[29]罗博.徽派版画艺术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1).

[30]张东东.论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美与时代(中),2018(12).

版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1、版画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代社会科技日益狂深,人们对民间的艺术尤其的关注,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更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有责任去把这样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2、综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版画可以木版上刻,也可以用丝网制版,也可以用卡纸制版。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总目标:借助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包括:刻版的刀法、刻画内容的抽象艺术形象、刻制时的人物表现的内在品质等,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堂来展示版画的优势、挖掘版画的艺术精神、开拓学生在绘画领域的表现,结合工艺的效果来研制、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效果。从而研究学校美术课堂的上的绘画辅导。

2、子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传统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上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传统工艺和现代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传统的版画课题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同时还要达到以下的几点分类目标,了解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开发、研制新的版画形式。

共同发展目标

1、通过在尝试新的版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版画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让版画在学生的绘画领域运用并有所创新。

2、借助版画的刻、印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发挥版画的艺术特点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

3、发展新的版画艺术形式,表现美术学习的多元性质。

4、通过传统版画的研究达到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以版画为通道,开发新的美术学习形式和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1、该课题时以传统的版画艺术为出发和起使点,作为课题的研究的平台和基础,研究各式各样的版画形式和作品特色,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领域有所创新,得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样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层次、厚度,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领域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表现美术、研究美术。

2、研究出新的版画作品效果、版画的上课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效果,改变传统的绘画辅导方式,使其得到更加多样的表现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周期

1、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班、偶数班对照分析的效果。

2、实验的'周期是1年内(20xx年2月-----20xx年2月)

五、课题的假设

1、传统的版画艺术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2、自变量:在传统的版画形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

3、因变量:传统版画形式、效果和现在的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造型、设计、表现的结合,研究系列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效结合的美术表现形式。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织结构:

1、教研员引领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负责人和美术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专业理论方面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xxxx——小学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主持过课题试验,成果卓著。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专家引领

xxxx——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课题成员

xxxx——小学高级教师及专业主管,个人荣获20多次国际及国内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及各类奖项若干,在全国核心刊物有论文发表及个人专著获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曾参加过西安市、陕西省、全国的赛教课,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性强,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少儿书画大赛,成绩显著。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门成立了该课题领导小组,由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

2、本课题由三所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经费保障。

4、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版画教学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因此,其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可以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2、美育理论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美育有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美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系统的开放结构,它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美育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过程主要以意向和情感的激发与交流为基础,因此美育活动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及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反映,需要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因为活动无疑是增进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方式。

3、现代课程改革理论

现代的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有机体即: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综合探索的综合运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版画工艺更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传统民间版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版画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版画创作活动体系。通过剪版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精神。

九、课题组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版画创作、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理论。

2、撰写“小学版画创作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点重点。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进行学生版画创作。

3、编写版画创作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和意义,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在版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1、20xx年2月-20xx年4月

了解版画创作艺术的内涵、特点,感受版画艺术作品的特色。如:构图新颖化、机理多样化、色彩厚重化;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以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创作方法为主要的课堂任务。

在这个阶段有主要的版画创作作品欣赏教案和课堂教学照片为准。

2、20xx年5月-20xx年10月

研究制版形式的多样表现内容,学习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等。重点是把握版画创作的工艺和形式、效果。

该阶段的以作品展览、教师的上课、学生的作品为主要的依据手段。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版画创作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十、成果预设

1、以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版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成著作或论文。

2、相关的展览、作品集。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范文

【摘 要】与知识相比,想象力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中,随着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不断地拓展,其想象力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任何束缚,让孩子们画出来最动人、最精彩的个性之作。版画有其它美术绘画的共律,也有着艺术的自律,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践中,共律、个律的艺术素质通过不断积累,将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技艺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版画;教育;意义;作用

一、绪论

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培养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少儿的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

二、少儿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版画制作中的随机应变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少儿在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且还学习了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如何上好少儿版画课,提高孩子们的版画知识艺术素质

1、动员孩子们主动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少儿版画课,教师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少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例如:版画活动《北大荒的土地》中,教师引导少儿观看版画《北大荒的土地》,画面非常简单,就是宽阔的农田,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连想以往看到的一望无边的农田原野,引导少儿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版画活动,让少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创造性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田野,在贯彻了审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充满了童真。

2、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少儿对版画艺术产生形象思维

教师的讲解演示,是实际示范操作与语言解释相配合,通过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显示出来,使少儿了解与掌握版画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把技能技巧告诉少儿。

例如结合实物讲解版画《葵花》。老师在讲解版画《葵花》时,重点讲解葵花的形状,葵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照片演示前后关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挡住的部分怎么画?几句话少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例如版画《蝴蝶》。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运用范画向幼儿讲解蝴蝶的对称。再通过教具演示来讲解化解难点。最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具体讲解指导。讲解与演示相配合,讲解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

3、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激发少儿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少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的方法。

由于少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游戏练习法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运用涂色游戏,由教师画出轮廓,幼儿涂色进行。也可以通过添画游戏,由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还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由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掌握绘画方法。

4、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像写作文一样要注意承前启后,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板过度,拓印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度,做到循序渐进。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要用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版画的特点,简洁、黑白对比强烈、单纯和鲜明等特点,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也要注重针对性。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要因人而教,深化教学。

四、结论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我国版画美术教育工作,特别应该注重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工作,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孩子们及时培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就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努力促进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等.《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R/OL].

[2]张广慧.木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杜,1999.

[3]美术文献[M].湖北美术出版社.

[4]隋丞.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5]《国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6]《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美术教育,. [2]陈朝峰.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J].实验教学与装备,,35-36. [3]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J].中国美术教育,. [4]陈朝峰.招贴画设计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小学各科教与学.. [5]陈朝峰.儿童美术创作辅导的.点滴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 [6]张超.自主式阅读,阅读教学的反璞归真[J].中国教育学刊,. [7]曹建林.在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点上探求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J].前沿论坛,. [8]王建林,陈朝峰、美术课程标准学习的几点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3,3,61-62. [9]张全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68-69. [10]曾雪媚.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基础教育研究,,48-49.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中华民族美术过去之灿烂 傅抱石 近时外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性的批评,总是离不了说中国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保守着这种"自尊"、"自大"的好国民性。今日的中国,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义。 单论美术这一项,其发达之古,创造之精,莫说东方,就是世界上也难寻其匹。日本还在请中国人办外交主政事的时候,我们已把西域的美术精华吃下肚子。吐出以后的唐宋光辉之花。埃及是最古不过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画,和我们三代的玉器铜器比上一比,若根据他的遗物,他就发展到与三代同一时期也办不到的。"铜器时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壮伟大神妙不可言状的宝贝?虽一二遗留,它的价值,除供考古学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没有什么,然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了最伟大最先进的创造是无疑的。虽然有许多学者,硬说我们古代那批宝贝,某种是间接学自波斯的,某种又是直接从印度偷来的,总而言之,说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多大用的东西,然而这无非是因为我们的宝贝太高贵,把他们吓得没有什么可说。眼见中国如何贫弱,所以他们还要这样说:"中国何德何能?龟甲铜器,《春秋》三传,完全是伪造,你汉人尚能做什么呢" 虽然,他们尽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们一个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证他脑筋中起不可思议的作用,佩服得五体投地。难道这又是从英吉利法兰西偷来的么? 展开东方艺术系统图来看一看,所谓"古代系"、"希腊系"、"印度系"、"中国系"的四大系中,实际上只中国与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华民族不负起吸收、融化和创造的责任,到现在朝鲜有美术么?日本有美术么?"印度系"又走得几步路呢?关于这些理论,姑且不论。总之我们就是说:中华民族曾经包办东亚的美术,是东亚美术名正言顺的不祧之祖,也不为过。 我中华民族特别的长处,是不但能够闻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别的民族文化见见面,就会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术史学者,他们把中国自三国至五代(约西纪二○○--一○○○年)的一个时期,定为"佛教艺术时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时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艺术攫取时代"(日人伊东忠太氏),述说当时以后的美术,完全没有独自的发展,而决定中国的中世美术史。我可以举一个极简单的例,来证明这种述说的不确。诚然,中国的美术,受了不少印度的影响。但是要明白,这些影响,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华民族聪明的脑袋将它化得干净。譬如说,张墨顾恺之的《维摩变相图》,陆探微载安道的《无量寿佛》则学印度的么?印度有没有?云岗龙门巩县等佛窟两足交叉的弥勒像,又是学印度的么?印度的弥勒像,是否两双脚交叉还是并垂呢?像这种例,举不胜举,一二学者,觉得中国人太不可方物,于是拼命从佛教经典内,拖出中国佛教艺术的前身来。似乎带哭带骂地说:"中国真聪明!印度没有的东西也会造!你看呵!菩萨头背后那道圆光,印度又那里有呢?"我们并不否认人家如此地讥评,这正是我们所欣慰的事。美术是什么?佛教美术又是什么?朝鲜日本的古美术,都是中国美术的儿孙,然不能说朝鲜日本便没有它自己的美术。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在美术上特殊的伟大的表现!是世界美术史上最光荣灿烂的一页! 只是创造,创造得不高明是不行的;只是吸收,吞进去受不住也是不行的。中华民族,有无量成绩做本身最高度文化的证明。纪元前一千年的工世,能作出就是现在五千年后也还是奉为标准的"形式"和"纹样"。葡萄花纹,就说是外国货,然"云纹"、"雷纹"、"蟠纹"、"饕餮纹"总是本号自造!并且形体周备,意匠完美,会在砖瓦头上刻字描画!会将一双雀子,站在乌龟背脊上做灯盏!檐会飞!柱会雕!凡是与生活有关系的器物,哪一样不施以美的设计?秦始皇为防胡人而筑的万里长城,其雄伟盖世的气慨,又谁不咋舌吃惊? 绘画较工艺发达稍迟一点。古书上,舜皇帝的妹子,以及"苍颉作书,史皇作画"等等传说,姑不信它。在今日可得见的古代绘画作品,汉朝的已有很多了。孝堂山武梁祠的石刻画,固然不是二十世纪图案最发达的欧洲画家可以"便化"得出来,就是一块汉画像砖上的人物,也够使现代东西方的人物画家惊异。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橱内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那画上的人物,态度优美而庄重,线条遒劲,布置闲雅,第四世纪的东西,我们不知道那时候欧洲的人物画如何?再说唐代的阎立本,它的驰名世界的《历代帝王像》,听说尚有十三张在福建林氏家中(一说梁鸿志君所)。这稀世的宝物,它的唐代初期绘画的黄金时代,充分表示无遗。日本帝室御物有一张《圣德太子像》,中间画圣德太子,左右画山背大兄王和殖栗王。这张画,他们的确经过许多人研究,据旧法隆隆寺《寺传》上说,是百济国阿佐太子到日本画的。许多人不以为然,说《圣德太子像》的服制全是"本邦的古仪"!但是除此以外,可没有第二张和这画逼肖的作品。是天上掉下来的么?实事求是的先生们,不得不怀疑了,不得不恭维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了。因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也是中间画皇帝,两边画侍臣侍女的。于是《圣德太子像》的本源(布置或笔法),便牵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上。 经晚唐五代而至宋徽宗的花鸟,即今日还原色印在日本寻常小学生的画帖上。不过不说是中国的,但说"距现在有八百多年一个叫做宗的皇帝"而已。绘画到了徽宗时期,无论花鸟,山水,一切部门,都有杰出的大家,彪炳史乘!南渡后,刚刚一百二十年,霹雳一声,蒙古人打定了天下,可怜当时那班画家们,忍着精神上的痛夺,拼命向笔墨间抒其抑郁之孤愤幽绪!黄公望,他叫出"寄乐于画"的口号,以刺激那些利欲熏心的分子。倪云林也曾说过"余之画,不过草草,聊写胸中之逸气耳"!这种艺人的本色,也是当代社会的反面。我们看倪云林的山水,存着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元四大家中,王蒙为了母舅的关系,做过一下泰安知州,在画史上,虽然他的挥洒高妙,有时也逃不了峻刻批评。至明代则文沈唐仇是适合当时代的产物,谨严之中,复邃幽趣。至于清初的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他们的行径和笔墨,又岂独在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之间?尤其石涛的诗,"梅花"、"遗民"可说是常常应用。我们在三百年之后,应不应该向这些民族艺人表示诚恳的敬意? 雕刻的遗迹,随便说吧,如云岗巩县天龙山等多数的佛窟,真不知接受了几何人的瞻仰和崇拜。东方固是第一大艺术,西方也未见得有出其右者。我们要知道,这成千成万的石佛,都是先民一刀一刀,一尊一尊,累月经年所造成,若说是没有伟大力量的民族办得到,那现在也不让云岗独霸一部东方雕刻史了。 这无量数的遗宝,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唯有这些遗宝,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上始值得自豪,值得人家不远万里费长久时间,来研究我们一张纸或是一块石头。 然则中国美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这可分做两方面说:一方面,以异民族的关系,突然接触"形式"、"色彩"与自己绝对不同的美术品,自然产生一种奇异。或者本来存有某种用意(如对于工艺品),因之有些人,拼命地研究。这些人,是把中国美术推崇得真比天还要高不可攀。一方面,就美术品的评价上,中国美术品,大至开山打洞,小至一把扇子、一个酒杯,都具有不可形容的独特境界。这种境界,是中华民族的境界,是东方的境界,也即是世界两种境界之一的境界。因此,与欧洲美术,显然划清了路线,而此辔齐奔。 他们的绘画,是"色彩"和"面"的结合;中国的绘画是"线条"和"点"的交响乐。过惯了都市文明的他们,现在也需要枯淡清冲的刺激,在绘画上,已有相当的证明。不过以欣赏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欢喜唐宋的谨严,有的欢喜元人的淡逸。 他们的雕刻,是不穿衣服的多;中国的雕刻,则多穿衣服。人体的曲线固属美妙,而衣服飘举,隐约如见,又何尝不美?他们的材料,多用金属,用石头;中国的材料,多用木,用泥,用麻,用漆,这是种种环境造成的分歧当不因此显其轩轾。 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东晋有顾恺之的《论画》,南齐的谢赫的《六法论》。当第四五世纪,即有如此完善的绘画理论,可说是惊人的成功。如顾恺之说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完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彻合理呵!本来美术不像科学,不一定读熟了理论才去制作,也不一定有理论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术史家们,常常贬人而誉已。我以为这些精湛的论著,是值得特笔大书,任他们存着怎样的偏见,也绝不能稍稍摇动。 在另一种情形之下,"中国美术"这个名词,稍稍费解。它的含义,似乎加了一层限制。欧美人所谓"中国美术",至多包括到嘉道以前。那时候,足迹到过中国的还不多,仅仅从一些布教师或商人的手中,得受中国美术的洗礼。日本人就根本不说出"中国美术"四个字。虽然是一本一本图谱或论著,自序文至版权页都是中国的美术品或研究,但总名之曰"东洋",或名为"支那古代美术",置于印度朝鲜之间。我们自己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明白西洋人与日本人的中国美术观,在可能内,他们是以不提起为妙的。此中道理,非常简单。 那种中国美术在世界上,不是被人轻视么?当然!在现在民族竞争的时代,谁肯对我们中国人说出半个好字?事实上,我们早知道有若干的"中国通",在贩卖中国的美术,在靠谈谈中国美术吃饭!更说具体一点,中国美术实在好得使一切不愿谈的人而又不得不谈,更不得不把中国美术似通非通地来利用。美国大来公司邮船上所印的旅客单,也装饰了中国六朝的佛像,江西不值钱的樟木箱子,到了支加哥会变成无上的美术品。日本不必论,著是不相当研究过中国美术,想做美术家是很困难的事。近年上田恭辅氏的《支那美术工艺骨董图说》,翻开封面便是"震惊世界的支那工艺美术"十一个大字。这点,也可见中华民族美术在世界的力量和地位了。 中华民族美术的进展,恰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条线,随美术的部门而曲折不同,同时随民族意识的强弱而曲折不同。我们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迹,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术建设的参考。 美术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它的发生,成长,或是灭亡,都有它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顺着而同一步骤,同一进退。前面说过,中国美术发达最早的是工艺,如玉器、铜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为朝廷设了玉府,召了许多琢玉的人从事研究制作,铜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在这统一的机构指导之下,所以呈露当时代工艺极盛的时期。以后秦汉承继三代有组织的宏规,遂蔚成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的美丽轮廓,造型的样式上,也愈见复杂,一一合于生活的需要了。绘画也可以用此种在统一下始得发展的方式来证明它的盛衰。绘画上黄金时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艺,育成吴道子李思训阎氏兄弟(立德立本)许多凌铄古今的大画家,山水画之勃兴,佛像画之转变,这不都是玄宗的功劳么?宋代更是值得我们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扩充翰林图画院的机构,并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绘画,当时的文臣武臣,有几个不能伸纸挥洒的呢?基于这种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绘画,人材之多,发达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两晋六朝又哪能相提并论?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优崇佛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至于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奖进,那中国美术史可以划明代为最后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所资为最丰富最可靠的美术参考资料,大部分是这三朝的成绩。 现在我们足以相信,相信中华民族美术的建设,是在先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术的可言;是在造成统一的倾向,而后始有"广大"、"庄重"、"永远"的收获。我们过去的痕迹,很明白地呈在眼前,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的中国美术,时代的使命是什么?统一的倾向是怎样?前者可以把近几十年的美术看一看,自然可以发觉我们应该走的大道,后者就是审度目前的缓急,决定这些大道,走哪一条?如何走法

工笔花鸟参考文献论文

中国花鸟画起源可以追溯到 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概括的说:“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盛唐时期,花鸟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画家往往专功一科,故而优秀的花鸟画家层出不穷。到了五代,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黄筌与徐熙便是其中两位最有成就的代表者。黄筌与徐熙以异曲同工之妙的创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光彩夺目,对后代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由于这两位画家的画风不同,以致称其“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天复(901-903)年间,花卉画家刁光胤入蜀,黄筌13岁师从之,当时就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17岁已经在前蜀画院里当待诏。他一边向师傅学习,另一边又博取诸家之长,花卉并取法滕昌佑,山水松石学李升,鹤师薛稷,人物龙水学孙位等,博取众长,自成一家。故而黄筌的造诣,六法俱备,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厚遇。黄筌一生没有离开画院,累加晋封。他的儿子居宝,居寀,兄弟黄惟亮也同在书画院里任“翰林待诏”。故而他的画风影响北宋前期百余年,成为当时品评花鸟画的标准。黄筌作画很重视写生,所绘画的题材多为宫廷中的珍禽,奇花异草等,甚至他个人为了创作,自己也会去培植花草养殖珍禽。 关于黄筌的创作有不少生动的传说。相传蜀主孟昶命黄筌在偏殿的墙壁上画六只鹤。他画的六只鹤,体态生动,栩栩如生,致使真鹤飞来立于画侧。蜀主叹赏。故而赐店名为“六鹤殿”。后来蜀建八卦殿,落成后,命黄筌于四壁画四时花卉、鸟雀、兔雉。其年冬天,五坊使在这座殿前呈“雄武军”所献白鹰,看到殿上所画雉鸡,就不断张开翅膀飞起来去扑它。蜀主遂命翰林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以旌之。 写生珍禽图——图卷,绢本,设色画,纵:,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此画描绘了鹊鸽、麻雀、鸠、蜡嘴、蚱蜢、蝉、蜜蜂、瓢虫、牵牛等二十多种昆虫、禽鸟,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但各自独立,显然不是一幅有统一构思的创作,而是一幅写生稿。此画左下角还有“付子居宝习”的题字,很可能是给他儿子(黄居宝)习画用的示范作品。这一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写实、重视动物的各自形态特征和它的质感。例如:乌龟壳的坚硬、蝉翼的透明等,都描绘得非常精细。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于黄筌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获得如此成功,并成为一个画派的开创者。据《宣和画谱》著录,黄筌作品有三百几十件之多,但至今只有《写生珍禽图》一件尚存,故而此画尤为珍贵。 黄筌的画法是“勾勒填彩,旨趣浓艳”,就是先以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填以浓重的色彩。画鸟羽毛丰满,画花浓丽工致,他其风格特点是用笔工稳精细,重在赋色。另外美术史家认为,黄派在唐以来凹凸花的基础上,完成了“没骨花”的画法。《洞天清录》集中说黄筌的画“真以粉堆,而不作圈线”。这就是典型“没骨法”技法。沈括《梦溪笔谈》谓:“诸黄(黄筌及二子居寀、居宝)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轻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我觉得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徐熙,钟陵人(今江西进贤西北)。他出身“江南名族”,先人历代做官,虽未出仕,却以高雅自许,自称“江南布衣”。他祖父徐温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义父,李昪于徐温死后篡夺杨吴德政权自立,所以徐氏家族便与南唐统治者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南唐统治者对于徐氏家族备加礼遇;另一方面,徐氏家族中的某些人则对于南唐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徐熙的情况正如此,他个性是“淡泊宁静”,毕生精力专致绘画。政治上他始终恪守和朝廷不合作的态度,以江湖处士的身份往来于朝野间。一生虽置身于皇家画院外,却创作了很多杰出作品。他的艺术地位决不低于画院人士,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和独创天才的画家。他不随“时尚”,不专画名卉珍禽,由于遨游山林园圃,视野宽广,题材丰富,所以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他不局限于前人“法度”,作品常能“意出古人之外”,创立“清新洒脱”的风格。 徐熙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画面以墨为主,用笔墨画出物体的形态,然后略施色彩。故而显得笔意贯注,一气呵成,使画境既呈古旷悠远之意,色彩与墨迹不相掩映,又蕴藉勃勃生机。而此技法,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开辟了水墨写意画的先河,打破了唐以来花鸟画细笔填色的表现程式。宋米蒂就曾评曰:“黄筌画布足收,易摹;徐熙画布可摹。” 雪竹图——图卷,绢本,墨笔画,纵:,横:,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件作品不见与任何著录,画法奇特,这种画法在传世10余万件中国古代绘画中,仅此一例。据谢稚柳先生考证,这就是像迷一样的“落墨法”。此图水平及其高超,与记载的徐熙作品风格完全一致,且年代在五代-北宋初年,可以说是代表徐熙风格的惟一作品,也可能是他的学生所作。该幅作品,描绘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下方是大小数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以示积雪。石后中间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压弯或折断的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其间,显得姿态多变,情趣盎然。左旁则现一段枯树,枝杈被折,或勾叶,或晕染留白,映衬雪景的萧瑟。而在刻画上,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情趣。 徐熙画花卉,多用“澄心堂纸”(纸质近于生宣,有吸水性)。所有的绢,绢纹稍粗。这非常适合他的画风。南唐后主李昪很重视徐熙的作品,当时“集英殿”中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并常把徐熙的花鸟画挂于宫中,称其为“铺殿花”或者“装堂花”。即以装饰强的花果铺满画面。名门出身对于徐熙的性格有潜在的影响,高贵的地位及其他的“鬼斧神工”足以与黄筌相媲美的画史地位。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概括了他们两人所处地位、接触的环境的不同,用时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及审美观点,表现手法的不同。黄筌父子画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他们所画的花鸟都是培养在“绣闼雕栏,金笼翠绿”之中的丰满肥硕的生物,适合帝王、显贵的欣赏情趣,所以在画院得到发展和重视,以至被北宋画院奉为规范,风靡百年之久。与黄家的富丽一格相比较,徐熙的画被评为“野逸”。徐熙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所看到的是田野自然情景,他画的花卉禽鱼,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毫无粉饰、不失本来面目的生物,所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说入宋后,黄筌在皇家画院占优势,硬将徐熙的画排斥在画院之外。但是宋太宗赵炅看到徐的《石榴图》后,曾叹赏曰:“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并将此画遍示画院里的画家,说是“俾以标准”。 所谓“黄徐异体”,也就是指以黄筌父子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花鸟画体裁。黄徐异体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流派,各有千秋,具有相互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专门加以分析评论说,黄筌与徐熙犹如“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 参考文献: [1]杨维,林建群.中国美术史——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徐建融.中国美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 [3]李乡状.工笔画技法与欣赏[M].吉林文史出版社. [4]金纳.工笔花鸟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丹,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画研究。

——略谈中国花鸟画的装饰美 中国绘画很重要的民族特征便是其绘画的装饰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保留、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特征,了解研究中国花鸟发展演变过程中,关注人们对装饰美感的审美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绘画史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战国时期的帛画上,花鸟鱼虫的生动形象多以装饰纹样的形式出现。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在线条、色彩的处理方面集中体现了绘画的装饰美感。宋元时期大批富有创作精神的花鸟画家,顺应时代的审美要求,将花鸟画推向艺术高峰,这个时期的精品在风格上都体现出强烈的装饰美感。宋人名作《出水芙蓉》作者把一朵满构图的荷花花瓣脉络细致有规律的描绘出来,在神形兼备的同时,注重了形式的装饰美感。近代绘画史上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是其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作者用强烈的装饰变形手法将整幅长卷画在金碧辉煌的泥金纸上,画面形式与纸张色泽的统一构成了和谐的装饰美感。 中国花鸟画的装饰手法,是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的提炼处理,尤其在工笔花鸟的创作上,没有装饰性就失去了艺术性。花鸟画大师于非an 先生所作的《白玉兰》,用石青作底,衬托出白玉兰的洁白高雅,画面上两只黄鹂鸟与大片石青兰对比,,映照出“玉树临风”精神内涵。于先生善用中国民族色彩规律,用朱砂画红叶,金粉钓边,石绿点苔,体现的也是民族化的装饰美感。 改革开放后,一大批花鸟画家更新创作观念,将西方色彩学及材料技法,引进到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中,为现代花鸟画创作开辟了更为广泛的创作空间,郭怡 宗先生的《赤道骄阳》《紫荆花》等作品用的都是装饰性色彩。尤其是《与海共舞》中的芦花,在用石绿、赭石分染后,用银色的马克笔点出阳光下的闪闪芦花,是近代花鸟画创作中装饰美的典范。 我过去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对中国民间艺术品,包括年画、刺绣、陶瓷、漆器乃至古建筑,体现出的装饰品味,尤为关注。这几年在花鸟画的创作实践中,一直思考如何把中国传统的装饰美感融汇到现代重彩的创作理念中,感到只画出自然状态下的植物、花鸟形态的式样,画面缺乏张力,缺乏现代设计的理念。为此,在最近创作的重彩画系列时作了一点尝试,《艳阳天》中为了突出正午阳光下牡丹花饱满挺拨的姿态,画面采用了几何形的构图方式,用直线分割画面增加力度;《三月雪》用银箔贴出大片几何形图式的枝杆,布满画面;《漂逝的白云》则强调了方形瓦片肌理;三幅画都采用了无机形与有机形的对比,衬托出花朵的生命力。在对比关系中加强具有现代意味的装饰美感。 中央美院郭怡 宗花鸟画创作高研班一年的学习,时间很短,留给我们的研究课题却是很多,我们的探索研究实验,都是为了在保留中国花鸟画民族精神的同时,运用更为广泛多样的手段,使现在花鸟画的样式,更为饱满,更为丰富,更具时代感。

上海儒鸿书院国画培训班老师的意见:建议上百度文库搜索一下

前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色彩与线形结构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增长,在各国与我国的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的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优良传统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画家们为之努力和创新的首要目标。画家们不仅要延续古代优秀传统,也要对这一画种进行创新与开拓,赋予其色彩与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功能。这些问题使得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在对传统的继承突破中形成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多元形,为以后的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祭奠。绘画中的主要表现语言就是色彩和线条,它们是构成绘画艺术风格的基本要素,它一直是给人视觉冲击力首要手段。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绘画,色彩与线条在画面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始终是重要的构成因素。在中国工笔画中更是成为了重要表现手段。在现代西方的油画、水彩等各种绘画冲击下,中国工笔花鸟画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有限色彩和构图形式,开始结合中国的成熟墨色,融会西方色彩运用找寻现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独立语言。 在构图上,全景式的作品日益见多,许多作品不再把花鸟从环境中抽离出来,而是将其置于它应有的生态环境之中。作品内容丰富,场面宏大,构图饱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受西画透视画的影响,许多作品着力于实现纵深的层次。而另一些作品,则从工艺美术及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追求一种带有构成因素的抽象意味,在写实与装饰之间求平衡。 色彩上来看,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开始努力避免色彩的单一性和模式化,更新了“随类赋彩”的观念,改变了以“分染”、“罩染”为基本手段的“三矾九染”的过程,开始吸收西洋画的用色方法,以统一色调处理画面,注意黑白关系,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关系,使画面丰富又不失统一。与传统工笔画家不同,现代的画家大多都经过美术院校的学习,汲取了许多西方的绘画营养,有着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色彩修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写实再现能力,提高了工笔画汲取现实生活的视觉能力。再加上对色彩的感悟,促使传统工笔画的色彩向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转变,现代的工笔花鸟画画家更新了自己的创作观念,拓宽了创作题材,榕树、杂花、田野、蔬菜、水果、珊瑚等在传统绘画中不曾出现的对象也成了创作的题材。还有一些画家从自己画面装饰性的要求出发,大胆夸张变形,不受物象自然形态的束缚,如:陈之佛的《月雁图》,陈新华的《乡土》等都极具个性。 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追寻的是求得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和满足,而不是追求绘画对象的现实性。这就与西方的追求写实性绘画相反,中国绘画的色彩被赋予了更多的主观意识,希望从中得到的是精神领域的愉悦。由于现代工笔花鸟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工具材料等的方面的新拓展,使得新的审美境界逐渐形成。以扩展空间来扩大花鸟画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变小情趣为感人意境,通过视觉冲击力触动心灵;画面内容的丰富提升自身的艺术感染力;抽象装饰性作品恰当的传达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在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中,工笔花鸟画取像单纯,多为主体描写。造诣诗情化,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以求“画外有情”。表现手法格式化,运用程式化手法造型、上色、布局、体现一定的装饰性。在追求“似”与“真”的前提下,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令其吁吁如生。反对被动的描绘花鸟,强调观察对象时内心的触动,创作则是对事物的感性寄托,唤起观众对生活的内心感受。发扬培养高尚情操与生活理想的高级艺术。中国花鸟画在宋朝就已经成熟了“黄荃”父子便是工笔重彩花鸟画成熟时期的代表。到宋朝和元朝,不仅“勾勒着色” 一体为主流,而且又出现了纯以彩色的“没骨”和纯粹的“白描”体格。现代的工笔花鸟画不仅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并得到了创新。很少有人再拘泥于传统的“折枝”“丛卉”,却取资于山水画或使用半截断开、不露天地。但画面并没有忽视花鸟作为主体的地位,明显的以大观小,使对象处于应有的生态环境中。依然重视造诣诗情,不再依赖花姿鸟态来引起观众的感兴画家开始注重表现晨光、月色、露气、风雨下的花鸟情态。如李魁正的《晨露》、《春情》等。而且绘画技法不再单纯,结合中西,包孕古今。有的还借鉴日本画的精致雅淡。传统的勾勒、设色、白描等被许多画家综合运用。云母、日本色、广告色、炳烯等,以及撒盐、冲水、做纸等也都变成了一种表现手法,也以写意为旨,写实为体,以装饰为用,谋求全新的气氛与肌理感。工具材料的革新使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不断得到丰富,扩展了花鸟画的意境。北京的于非阁、江南的陈之佛和巴蜀的张大千。于非阁的“勾勒着色”得法于两宋。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也以“双钩着色”为主,受到日本绘画的影响,元代钱舜举的“疏淡含精匀”宁静淡雅的风格。张大千则自成一体,善于继承古人的好传统。田世光和俞致贞又受教于于非阁与张大千陈之佛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能在古旧里出新,他继承了宋朝时期的传统,借鉴传统中的造型、意识,造型以工整写实为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将图案的装饰手法和日本的绘画设色特点相结合。画面追求唯美,表现雅静与淡泊之美。如:《雪雏图》、《月雁图》等。他的画依照不同的物象,不同季节,不同感受,采用不同手法.画树杆,有的用皱檫渲染,显得挺拔.有的用水渍法,运用水渍色彩的浓淡变化,显见苍润.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在描绘花鸟的客观基础上,恰当的运用了意象、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由于他在画面上运用了许多的装饰性手法,使他体现出了自己独到的个性与现代特征。中国画中的积水法,在其之前已经有很多画家运用,但他将这一“特技”普遍化,灵活去运用。自然流淌而渗化的水渍痕,具有着现代设计的肌理感,将要表现的内容与画面情调统一起来,既有了物象的质感又有了材料的表现。陈之佛的花鸟画色彩运用微妙,他在传统基础上吸收了许多外来的影响,清淡典雅而十分统一,在设色方法上,保持了传统的“三矾九染”,又能根据实际画面需要灵活运用。以色彩的淡薄来表现对象的远近、虚实,以及对象所处背景。金鸿钧的花鸟画多方面收益于田世光、俞致贞、李苦禅和王雪涛等人,使金鸿钧在创作中深入领会了工笔重彩花鸟画的传统,继承了观察生活,把握大自然的认真、严肃的创作精神。在他的画面中虽是工笔画,但有着大写意的气势。用线,特别是白描同线,是工笔花鸟画中必不可少的造型手段和主要技法之一。在工笔花鸟画中,线要表现物象的结构和轮廓,要表现质感,要表现光色,要表现意境。前三者是客观表象,后者是主观情态。缺了前三者之一,便会失去视觉形象的完整,而缺了后者,便会失去艺术的感染力。从而用线表现情意是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杨悦浦在为《金鸿钧新作选》所写的序言中称赞他的用线:“《牵牛》中的线的功力令我着迷,那用水分充足的深灰黑色勾出的铁蒺藜,我曾把全画面的每一根线都看了一遍,想搜索出一处败笔,结果没有找到,反到为在运笔用线之轻松、随意、流畅,以准确地表现了铁丝之质感和弯折、剪断、连接种种变化这种深甚功力而惊叹不已。”说明了金鸿钧的观物的细致和用笔的精微。《万紫千红》一画以偏冷的红色调统一整个画面,几组花分为曙红、紫红、玫瑰红、等色,而少用朱镖、橘黄。在画面的层次表现上依靠了色彩的轻重虚实变化和双勾、没骨两种画法的穿插结合解决。《牵牛》、《红满香山路》、《枫叶白鸽》等作品都是赋予生活现代气息的作品,在摄取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着深刻的创作观念。前代画家在花鸟形象的择取上有一种规范化了的审美习惯:“凡花入画者,皆剪裁培植而成者”而《牵牛》、《红满香山路》等则是打破了传统审美习惯,截取生活环境中的一角,经过创造的新意象、新审美表现,就连原不给人美感的铁丝网,与白色的牵牛花,等组合在一起,也形成了有节奏的画面、和韵律。《牵牛》中墨绿的花用积水冲色法画出,最后用金色勾出叶脉,使画面有了装饰性的光泽,《枫叶白鸽》中的水泥地很难用传统技法来表现,金鸿钧用撕碎的泡沫塑料蘸上色彩在底子上拍打出斑点状,而后用统染方法来表现。李魁正受教于俞致贞和田世光,俞致贞和田世光的花鸟画重在传统,善于提炼,传神,讲笔法,浓色泽。然而这种风格的确立,即没有艺术表现上的特长,也同时带来一些局限性。李魁正在跟随他们学习的同时在自己的风格方面摆脱了法式的束缚,树立了自家的艺术个性。在《金秋烁烁》中闪烁光芒的老干,把变形有序的果实映照得硕实累累,构图为平面分布,屏弃了大背景,冲破了古法的禁忌,由于加强了绘画效果,而更能使观众进入绘画的主题,感受灵光普照的精神世界。他弱化用线,强化色彩,形成他自己的“新工笔画”,孕育着“现代没骨画”的诞生。以新工笔画为主的《清气》,实际上已经是“现代没骨”了,它彻底扬弃了用线勾勒,在渍染中表现对象,甚至不乏水墨大写意气势。并且还充分发挥了色彩冷暖对比转换的精制表现力,由此李魁正倡扬并推出了“现代没骨画”,这一推出的风格随源于传统工笔没骨,但更丰富了色彩,加强了统调增加了光感以新工笔花鸟画中层层渍染、冲染、接染喷流等新技法,新语言技巧,使光色形韵进一步从双钩墨线中解放出来,在造诣抒情上取得了幽雅自然的效果。从《皎洁》、《生命》、《秋艳》、《晨露》,可以看出,他的现代没骨法中兼工带写,无线有骨,色调同一和谐,光感强烈而柔和,肌理丰富而别致,情韵精而圣洁,发挥了没骨花鸟画的特点。从“新工笔”到“现代没骨”,李魁正通过线的隐没和光色的发挥,更新了花鸟画视觉效果。王广华从事花鸟画接近二十年,他的作品在意境上也相对传统有所变化。有的作品比较华丽,像海棠小鸟、山茶双鸽、曹洲牡丹一类。有的则比较清雅明快,如《白玉点韵》的昙花、《散点绿地》的荷花等。画面比较开阔,注意环境的衬托,意境清幽深远,《生生不息》,作者把握住了较大场景,处理多种树木花卉,都能繁简、疏密得益,大体与局部关系恰当,并无杂乱堆积之感。在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探索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的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优良传统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画家们为之努力和创新的首要目标。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的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形成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多元形,为以后的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祭奠。参考书目:《美术》、《国画家》、《李魁正泼墨》、《美术史》、《金鸿钧新作选》、《陈之佛画集》

工笔花鸟画论文参考文献页码

以“洪艳平,尹忠平,上官新晨等。山药皮总甾体皂甙元提取与测定。中国食品学报,2008,8(4):46-51”为例:

其中46-51是指页码,8是卷号,4是期号。

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扩展资料: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来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缩微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使用谷歌学术,例如

得到

蒋娜红.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9(5): 138-140.

其余的自行完成即可

Google中国用不了了,但中国有百度啊,同样的,在百度学术中搜索引用文献题目,下面同样有个引用,点击就有你想要的了。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知网,搜索自己需要的文献。在搜索到的文献前面打勾,点击“导出/参考文献”。

2、在新弹出页面里头,勾选需要导出的文献。然后选择“导出/参考文献”。

3、新界面就会弹出导出的文献。点击“查新(引文格式)”,就可以看到文献的页码了。

工笔花鸟画论文文献

俞致贞(1915-1995)、刘力上(1916- )是我国工笔画坛上一对珠联璧合的艺术夫妇。曾被李可染誉为中国工笔花鸟女状元的俞致贞从30年代开始, 即从师我国著名画家于非闇学画,后进当年北京故宫“国画研究馆”学习并留馆任教。刘力上30年代初,即拜张大千为师。对传统绘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都有很深的功力。40年代俞致贞和刘力上结为伉俪。 几十年来他们共同研究、创作和合作了大批工笔花鸟作品。 对我国传统工笔花鸟艺术的继承、进步和发展繁荣作出了承前启后甚至是兴灭继绝的重要贡献。《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金鸿钧》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已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红袍)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入选者皆为近现代有重要成就的著名中国画家。金鸿钧是现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俞致贞、田世光、郭味蕖等大师的入室弟子,是继田世光和俞致贞之后,北派工笔花鸟画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画集精选了金鸿钧作品166幅,从1962年毕业创作《国色天香》到2007年创作的《古藤繁华》,都是精品力作。著名画家邹传安一九四一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致力于工笔画研究与创作,对传统画理和技法揣摩颇深,对近代诸家亦广采搏收,形成了鲜明艺术风格。其工笔画具有写意之韵致,又有写意画所无的细腻,非常难得。邹传安自幼习画,长期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作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即参与县、地以上美展,七十年代后,历年有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并获奖,涉及的国家有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新加坡等,曾数度任长沙、香港、台北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有四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百余件作品为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出版有专著《工笔花鸟画技法》 ,此书自1990年初版至本世纪初连印十余次,2003年又应湖南美术出版社邀约修订增补再版,总发刊量迄已四万余册,为许多专业院校采用为教学辅助材料,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所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技法专著中最为系统且具实用性的著述”;其它出版的个人画集还有《邹传安画集》、《天簌—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邹传安花鸟画作品精选》、《邹传安工笔花鸟画集》以及画论《砚絮》等,入编的大型画册有《中国工笔画》、《中国工笔画全集》,以及香港云峰画苑出版之《现代中国画十杰精品集》、《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精华录》、《东方名画》等;作品“郁金香”、“醉”等多件参与香港佳士得2000——2003年的春、秋二季拍卖,都获成功,个人简历收入《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等多部词书。

你能去找这样的书,很好,很可贵--有好多的--画工笔的--只在技法上用力---却不知还有画论---去“当代工笔人论坛”读书频道的图书推荐中去看看----有的内容可能需要注册才能看到-----当你读到这些书后,我相信你会感谢我的----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专辑《中国画名家·陈运权作品欣赏》(烟台文国画苑公司出版);《今日水墨》辟专栏载作品7幅及署名李琰评论文章《妍丽雅致——陈运权的花鸟世界》;《盛世清风·武汉荣宝斋首届名家扇面展》载写意花鸟画3幅;《国画家报》7月18日专辑登载作品22幅并署名刘海静的艺评文章《恬淡宁静的追求――读陈运权的中国画》;《投资时报》3月16日整版专访《与陈运权对话》,并载作品6幅;《山东第三届书画艺术博览会》展览9幅作品;2005年:《中国画二十家邀请展作品集》(科学文化出版社)载作品7幅;《优雅生活》第12期载署名纪恒的艺评文章《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画家陈运权印象》并载作品2幅;《经济导报》11月18日整版以《灵魂超越诗无声》为题登载作品11幅及画评;《威海日报》11月3日整版以《陈运权――古朴与现代绘画的双向延伸》为题,登载其简历、作品23幅及陈运权文章《画家自述》,并载署名彭德的《超度灵魂的无声诗――陈运权的花鸟世界》;《中国画名家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7)载《何处青山好隐沦》;《2005年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载《细语》、《闲云》;《当代国画家扇画图典》(古吴轩出版社)载写意花鸟扇面10幅;《情系江南》发表于《画刊》第七期;《中国画》第六辑(人民美术出版社)辟专栏载署名李江涛刘海静的评论文章《恬淡宁静的追求――谈陈运权的中国画》及作品9幅;“秦皇岛之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载作品《居山之乐》;《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集》(新文化出版社)载作品《乐在秋风》;《中国画二十家邀请展作品集》(科学文化出版社)载作品7幅;《湖北美院河北师大国画教师作品展》展出作品二幅;《著名画家陈运权国画作品展》12月24日在广州太和堂举办,展出花鸟作品50余幅,多家电视台及报刊作相关报道; 画册《读画楼藏湖北近现代名家书画集》(中国收藏出版社)登载作品两幅画册《全国高等院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新经典重提学院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登载两幅作品;文集《新经典·提学院派――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论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登载论文,《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分析看当代风格重塑》;参加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读画楼藏湖北近现代名家书画展》;参加深圳美术馆《纵横水墨全国著名中青年国画家邀请展》;六月一日应文化部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参加台湾《润·大陆优秀青年国画家作品展》,并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六月十八日应山东文联邀请,参加《山东·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会》;七月应丹东文联邀请,参加《著名中国画家邀请展》,被聘为丹东美协艺术顾问;九月六日应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邀请,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新经典·提学院派――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七月《苗家四美图》参加《湖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获铜奖;九月《苗家四美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十月应烟台美术博物馆邀请参加烟台艺术博览会; 一月应邀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陈运权中国画作品展》;五月参加烟台美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坛名家作品展》;画册《今日中国美术》(北京出版社)登载作品两幅、评论文章一篇;八月两幅作品参加中华世纪坛主办的《今日中国美术大展》;画册《中国当代花鸟画坛名家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登载作品五幅及从艺随笔一篇;画册《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作品选集》(香港新文化出版社)登载作品五幅;画册《百年百家荷花图》(香港艺苑出版社)登载作品三幅;画册《湖北中国画名家作品选》(湖北美术出版社)登载作品八幅;画册《全国九大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作品集》(陕西旅游出版社)登载作品两幅;画册《中国画清赏》(香港)登载论文一篇;杂志《人才》第七期专栏介绍其艺术:登载作品两幅,并以《天人合一·静致远――画家陈运权印象》为题发表长篇评论文章;杂志《写作》第八期登载两幅作品;杂志《写作》第九期登载三幅作品;杂志《当代艺人》第二期登载十四幅作品; 画册《中国画现代重彩画法》(广西美术出版社)登载三幅作品;画册《中国当代画家图典·花鸟》(四川美术出版社)登载作品十九幅;画册《名家百画丛书》(河北美术出版)登载作品多幅;杂志《荆楚纵横》专栏介绍其艺术:登载作品五幅,并以《宁静、幽深、淡远》为题发表两篇评论文章; 参加文化部及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展》;第23辑的《美术文献》载作品17幅及艺评《陈运权绘画技法与图式背景》、《陈运权年表》、《艺术与生命等质》、《陈运权自述》;《美术界》载作品六幅及署名阿彬的《陈运权工笔花鸟画议》、湖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美术图鉴.水墨分册》载作品一幅、《荆风楚韵——书画作品集》载作品一幅;15期《读者》封面载作品一幅;人民画报社《画花与名花——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选集》载作品一幅 ;荣宝斋出版社《荣宝斋创刊一周年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载作品一幅;古吴轩出版社《当代中国画新技法——工笔荷花载作品两幅; 《荣宝斋》载作品十五幅及陈运权《观云堂随笔》一篇;参加汕头《新纪元首届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河北教育出版社《新纪元首届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作品集》载作品两幅;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关照自然——当代著名中青年花鸟画家作品展》;《关照自然——当代著名中青年花鸟画家作品集》载作品八幅;《国画家》载作品一幅;《汕头特区晚报》载作品两幅;《读者》第9期载作品两幅;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线描艺术·花鸟篇》载白描作品七幅;《写作》第二期封底载作品一幅,第六期封面载作品一幅;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选集》载作品一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中学美术教师培训教程》的“写意花鸟章”由陈运权撰写;学苑出版社《2001新时代中国画作品集》载作品一幅;《国画家》载作品一幅;《美术》载作品一幅;《美术之友》载作品一幅;湖北美术出版社《湖北省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书画展作品选集》载作品一幅 在成都参加《世纪之门》艺术邀请展;四川美术出版社《1979——1999世纪之门》载两幅作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美术教学范画集.当代花鸟》载作品两幅;辽宁美术出版社《名家动物画艺术》载作品两幅;辽宁美术出版社《21世纪名家花鸟画艺术》载作品三幅;深圳美术出版社《99深圳市谷风画院美术作品邀请展画集》载作品一幅;河南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家画风》载艺评两篇:署名阿彬的《奋飞的精灵》和署名彭德的《超度灵魂的无声诗》;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诗词创意画集》载作品一幅;《江苏画刊》的《你在想什么》栏目载短文一篇; 《秋谷》《秋声》《故园》参加中国美协等举办的《全国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并获《国画家学术奖》;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陈运权白描花鸟画集》;《人民日报》发表《远音》;参加波兰国际美术创作活动;在深圳美术馆举办《陈运权作品展》;湖南美术出版社《1900——1997中国工笔画》载作品两幅;吉林美术出版社《中青年国画家百人作品》载作品一幅;福建美术出版社《中国白描花鸟现代卷》载白描作品《一串红》等四幅;《98深圳美术馆》载作品三幅及陈运权随笔《能画画就是件再好不过的事》 署名沈伟的艺评《原天地之美——陈运权的工笔花鸟画》;福建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精英画家工笔画精品集》载作品十二幅;安徽美术出版社《世界华人美术名家书画集》载作品两幅;广西美术出版社《中国高等院校工笔画新作评析》载作品一幅;《美术》载作品一幅;《美术观察》载陈运权随笔一篇; 参加由中国美协组织的《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揭幕活动;在汕头举办《董继宁 陈运权国画作品展》;《秋谷》《秋声》入选吉林《中青年国画家百人作品》大型画册;《幽谷晨曲》参加中国美协《全国首届中国画邀请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 加影 高渊巡回举办《陈运权工笔重彩作品展》;被深圳谷风画院聘为院士; 作品及简历载入《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录》;参加文化部及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花鸟画研讨会》;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国画家新作集》,并先后参加在香港 广州举办的展览会拍卖会;《秋霄月呤》参加《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并获文化部优秀作品奖;《人民日报》10月17日发表《雪原》;湖北省文联授予《第三届文艺明星奖》; 《海崖双鸟》等十幅作品参加在韩国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大潮流展》;《神畅图》等二十余幅作品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全国美展获奖作者精品展》;《江苏画刊》专栏介绍六幅作品及署名彭德的艺评《超度灵魂的无声诗》;韩国《每日经济新闻》6月13日以大幅彩版介绍《海崖双鸟》;《曾为洛阳花下客》参加《全国牡丹竟选国花画展》并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作品展; 《梦萦芳洲》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巨幅工笔《江湖秋水》被北京京丰宾馆收藏;《清泉》等多幅作品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大陆中青年水墨名家联展》;《白鹭》参加在青岛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新作邀请展》; 《国画家》第三期专栏介绍十幅作品并发表署名阿彬的《奋飞的精灵》;《陈运权作品展》在潮阳举办; 《陈运权工笔作品展》在武汉艺术家画廊举办;《独立秋风》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四季果》等多幅作品参加中国美协在美国梅尔布瑞市举办的《当代中国工笔画展》;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版12月12日以《陈运权的花鸟世界》为题作专栏介绍,破格聘为副教授; 《在水一方》参加由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花鸟画邀请展》并被收藏;《荷池》等八幅作品参加香港《1991年当代中国画坛精英作品展》;《苍岩》在法国展出;《陈运权画展》在台湾《红尘画廊》举行;《戏水图》参加泰国主办的《中国画展》并被泰国聘泰华艺术协会海外顾问;台湾《力与美》专栏介绍作品及发表署名章悦的艺评《对美的感悟永不衰竭》;《中国书画》专栏发表作品及署名曾春华的艺评文章;台湾《艺术家》专栏介绍作品及陈运权文艺随笔《我对创作的思考》;《陈运权作品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纤云弄巧》等四幅作品参加中国美协在美国、法国、香港等地举办的《现代中国画新作展》;《四季果》等7幅作品参加中国美协在京、港、日、台、美国等地举办的《中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新作展》;《美术》发表《月之启》、《大漠之树》;香港《美术家》专栏介绍九幅作品及陈运权文艺随笔《我对创作的思考》;香港《收藏天地》专栏介绍七幅作品及署名邵宏的艺评《美的使者——陈运权的画》;1989年:《天地之灵》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银奖;《高栖图》等参加台湾《新春大陆名家画展》;台北《神州艺术中心》举办《陈运权个展》;台湾《艺术家》发表《鸣柳》等三幅作品;《红晴蜓》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第三届水墨画展》;《荷塘》被京西宾馆收藏;《陈运权工笔花鸟画小辑》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银色的梦》等十幅作品参加在新加坡主办的《湖北七人画展》;《陋室铭证》等八幅作品参加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国青年画家三人作品展》;《日之启》等四幅作品参加中国美协在北京举办的的《第四届新人新作展》;《中国花鸟画》专栏连载《工笔花鸟画基础技法》; 工笔人物《山寨云雀》参加北京《全国教师节画展》;工笔花鸟《花之灵》等四幅作品参加香港《现代中国画展》。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金鸿钧》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已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红袍)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入选者皆为近现代有重要成就的著名中国画家。金鸿钧是现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俞致贞、田世光、郭味蕖等大师的入室弟子,是继田世光和俞致贞之后,北派工笔花鸟画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本画集精选了金鸿钧作品166幅,从1962年毕业创作《国色天香》到2007年创作的《古藤繁华》,都是精品力作。

工笔花鸟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和正文的参考文献是可以不一致。

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和正文的参考文献是可以不一致。但是尽量写近五年的比较新的文献。并且要与论文有关系,不能乱用。而且要注意格式。开题和论文定稿可以不一样,开题只是看你定的这个题目是否值得去做,值得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后成文,不值得,就要就行修改题目。

甚至会换题。这个没有严格的规定。开题报告主要是针对后续研究课题的详细论述,很大篇幅是文献综述,对前人工作的总结,以得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论文是指自己完整的研究过程。两部分的文献肯定会有重叠,但不可能完全一样。题主的疑惑大可不必。

材料方便与画面效果的表达,比如传统中国画颜料可以表现的淡彩效果,矿物色表现的重彩效果,加之盐粒等非绘画材料的结合运用更加丰富画面层次等效果,还可以引进国画材料之外的材料,如日本樱花水彩颜色,色相更丰富,色彩更艳丽,不仅使画面色彩有的创新也不失中国画颜料的晕染特征, 构图方面,满构图啊,局部构图啊,复杂化,平面化啊……色彩方面呢,偏向与重彩发展,通过各种肌理制作,使画面更具冲击力……意义:丰富绘画表现形式啊,拓展绘画发展空间啊……

开题报告里面的咐粗参考文献根据自己论文有的文献有所体现。参考文献相关要求如下:

-

我们在写开题报告的时候可能看的参考文献比较多,但是在写正文的时候可能有一些边缘知识的参考文献就没有参考了,那这个时候当然也不强求我们论文正文参考的文献要和我们开题报告中的一样,可视情况而做出一些小改动。

参考文献不能乱写,如果是键禅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衡亮镇致出现第一点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参考了哪些文献、具体条数有多少这些都是要根据我们自己论文写作的需求而来,不可以马虎对待,因为导师也可以从我们的参考文献中得知我们对于论文选题到底了解多少,是不是随便应付。

参考文献最好是兼顾中文和英文,具体数量以自己学校要求为准,据我所知的情况,本科生一般也有2到3篇外文文献的要求。

一般被引用次数高的说明得到大家的认可越多,就越值得引用。除了看被引用次数外,我们也可以在搜集参考文献的时候按照作者来收集,行业内著名的学者、教授的论文肯定是值得被引用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