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取得的成就论文集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国取得的成就论文集参考文献

1、“两弹”的成功研制 研制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成功研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 子 弹成功爆炸。意义:第一颗原 子 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2008年,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进行了出舱活动。意义: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 3、杂交水稻的培养与推广 培育时间: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历史意义:杂交水稻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建议与决策时间:1986年3月。又名: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 5、“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时间:20世纪90年代。主要内容: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 文化 有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伟大而又异常艰难的事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长期艰难的探索。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时,面临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毛泽东同志就开始了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问题的艰辛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全文如下:

内容摘要: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至今已有60年,6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渐认识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回顾这段历史, 总结 经验 教训,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改革开放 深入改革

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划线分为两个时期,党在每个时期都为探索经济建设规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从严格意义上来看,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开始的。若对从此开始的这个时期作一分期的话,可以分为“一五”计划编制和实施、“大跃进”、60年代初开始的调整、““””四个阶段。下面就这四个阶段作一分析和考察。

第一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尽管党在经济建设上还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理论准备也不足,甚至对经济建设规律知之甚少,但是在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力求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纲要的指示中就指出:“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计划工作,使我们的计划正确地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的法则。”1953年6月23日,李富春代表中财委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说:“计划应该是充分地根据和体现党所规定的方针任务,使需要与可能结合、经济与技术结合,从发展整个人民的经济观点出发努力学习全面计算平衡,如此才能适合人民经济按比例均衡发展的规律。”这是党在开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前夕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而这个规律也只是局限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陈云在回顾这段经济工作时说:“六十年代,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这是党在这一阶段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主要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从主观上来看,第一,我们刚刚开始经济建设的实践,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理论准备,所以对经济建设规律知之不多。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我们自己观念上又有对商品经济的敌视,因此对价值规律进行排斥。第二,苏联模式的影响。1953年6月,李富春在谈“一五”计划编制的意见时曾讲过:“我们要依靠苏联,学习苏联”。他的意见基本反映了当时全党的倾向。而学习苏联主要是学习在苏联经济建设中起主要作用的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客观上来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极其薄弱的。经过帝国主义的掠夺以及战争的破坏,物质极其匮乏,为了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并使各方面比例达到综合平衡,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稳步发展。

正因为如此,党确定了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方针,合理地安排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方面比例关系,既保证了重点,又实现了全面安排的目标。这是当时党重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在计划执行中,对1956年出现的经济上的冒进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党作了冷静的分析和探索,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提出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对经济建设规?律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党的八大继续探索,加深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还提出了著名的“三主体三补充”的经济建设格局的思想。正因为党在“一五”计划时期努力按经济建设规律办事,才取得了经济建设上的显著成就。

第二阶段:

“大跃进”的三年。这个阶段正是预计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早在1955年8月,周恩来就着手领导“二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党的八大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然而,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就出现了严重失误。首先是毛泽东严厉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否定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确立了高指标、高速度跃进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接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严重地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建设规律,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把发展经济片面地归结为一个高速度。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狂潮,结果造成了经济建设严重比例失调,受到了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正是这次挫折,使这代领导人开始对经济规律有了更加深刻和广泛的认识。第一,对经济规律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讲:“我们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第二,加深了对综合平衡规律的认识。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开始就讲,“大跃进”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搞好综合平衡。他说,整个经济工作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第三,对价值规律的新认识。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首次提到价值规律问题,批评“大跃进”中否定商品生产、价值规律问题。接着他又在同年的11月24日的一则批语中说:“在现阶段,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货币制度、价值规律等形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还有那段著名的关于价值法则的讲话,指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四,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了新认识。中共中央在为纠正“共产风”而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实现两个过渡,“都必须以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1958年毛泽东号召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当毛泽东谈到苏联因为依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而取得了消灭剥削、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时批注说:“在往后亿万年中,生产力性质不会不发生变化的,为了一定要适合它,生产关系也得改变,而且将有无数的改变。”认识这一经济规律对于纠正“共产风”、穷过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阶段:

60年代初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阶段。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60年代初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由于对第二阶段的教训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经济规律的加深认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积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安排国民经济。其中周恩来、陈云反复强调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周恩来讲,为了改变经济方面的不协调状况,“为了给以后的国民经济的新的大发展创造条件,就必须用一个较长时间,即用几年的时间,通过综合平衡、全面安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党中央开始着手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于有了“一五”计划和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成功经验,也有“大跃进”受到规律惩罚的教训,因此,第三个五年计划在编制时就强调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问题。毛泽东在谈到在计划中如何处理各方面矛盾时说:“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按照毛泽东的谈话精神,“三五”计

划确定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吃穿用,加强国防建设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任务。然而,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由重点解决人民吃穿用转变为以国防建设为中心。

第四阶段:

““””十年。1966年“三五”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爆发了““””。这十年,除1970年周恩来拟定第四个五年计划,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外,整个经济被拖到崩溃的边缘。不仅全盘否定了前一阶段经济调整的成就,而且把发展生产力批判为“唯生产力”论,经济出现混乱状态,根本就谈不上对经济建设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两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若对这一时期作一分期的话,可以分为经济的调整与改革、全面改革、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四个阶段。下面就这四个阶段作一分析和考察。

第一阶段:

1979-1984年,经济的调整与改革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根本上端正指导思想,重新对经济建设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阶段。1976年10月,“_”的垮台,结束了十年内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然而,经济建设上又出现了新的洋跃进,即片面追求高速度,不顾国力大量引进国外设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新的失调。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与50年代的“大跃进”如出一辙,根本原因还是指导思想上“左”的东西在作怪。这次失误,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端正指导思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担起了这样的历史重任。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路线,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乘着三中全会的春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纠正洋跃进的错误,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建设规律。1979年4月,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在调整中,第二代领导集体普遍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当时邓小平就讲:“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所谓鼓实劲,不鼓虚劲,拿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 口号 ,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陈云、李先念也多次强调,国民经济只有按比例,才有高速度。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在我国农村开始了伟大变革。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长期增产不增收,分配不兑现,农民生活极为贫困。严峻的现实迫使农民寻找出路。首先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农民创造了一种新的更适合农业发展的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制。它的出现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争论,对此,邓小平给予了公开的支持。1980年9月,中央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下发了75号文件。从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5年发出了5个一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党中央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结果。

第二阶段:

1984-1988年,全面改革阶段。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宣告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已经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标志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的新阶段。在《决定》的指导下,围绕着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环节进行了从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到分配制度,从横向经济联合到工资制度的改革,目的在于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里涉及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规律。为了推动全面改革,《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命题,又明确指出,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问题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生作用,而在于所有制不同。这就突破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这是对经济建设规律深入探索的结果。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五大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概括。首次明确放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将市场置于新经济运行机制的中心环节,这意味着价值规律的作用越来越大。认识的提高又反作用实践,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阶段:

1989-1991年,治理整顿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供需失衡;工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基础工业和基础与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流通秩序混乱等等。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重点解决以上问题,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在治理整顿的三年,国家有效地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使过热的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

1992年至今,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第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这一科学论断表达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手段。强调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二,更加重视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困扰人们多年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以此为指导,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我国的经济政策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强调在资源配置中运用市场机制,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将资源配置在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解决企业长期效益低下的问题。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了,这意味着价值规律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认识也有了新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党的十五大适应了这一要求,在理论上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这期间,党制定了经过科学论证、符合经济规律的跨世纪的宏伟纲领,即《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确保这个宏伟纲领的实施,江泽民作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关系。这是党对经济建设规律探索的最新成果,也是党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科学指南。

总之,通过以上对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使我们可以看出,党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遵循经济建设规律,党领导我国定会如期实现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党的文献》1989年第四期 第4页 第6页 《陈云文选》下卷 第221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献》第九册 第216页

第6册 第566页 第661页 第八册 第172页 《周恩来文选》下卷 第370—371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相关 文章 :

年政治 考研 真题及答案(2)

2. 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3.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经济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4. 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意义

5. 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价值与历史地位

6. 初二历史复习知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共识和民主现代化实现

8.初一到初三的政治重点

(一) 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二) 进一步发展和健全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四) 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五)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六) 国防法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参考文献:

中国科技取得的成就论文格式

中国科技成就有以下几种。

1.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采回的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开启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2.我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3.我国“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同一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4.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并创造了“产气总量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万立方米”两项新世界纪录。

5.我国科学家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该基因在小麦抗病育种中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

6.我国研究人员构建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7.我国科学家研究获得全球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

8.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

9.我国科学家发表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等几何分析领域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10.我国研究人员将智能超算与物理模型相结合,通过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将分子动力学极限提升数个量级,达到上亿原子的体系规模。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copy的:中国梦并不是供人仰望的宏大愿景,它是由各个领域的小梦而汇聚成的大梦。当科技梦推动文化梦形成之时,中国文化将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诗经》、《周易》,它将融入科技所带来的时代气息。中国文化迎来与时俱进的新篇章。我是里小仙女,希望摘录的对你有帮助!比心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A、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3、文革后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②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推进了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制定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提高了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实力。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标志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B、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的开发研制。科学家:邓稼先、目的:打破美苏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①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打下基础。后来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③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发射成功。1970年第一颗“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①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在世纪之际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②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第二次,第五大发明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性饥饿问题,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号”5、生物技术的发展: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中国伟大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我觉得是理论和制度的创新改革!!

1、“两弹”的成功研制 研制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成功研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 子 弹成功爆炸。意义:第一颗原 子 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2008年,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进行了出舱活动。意义: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 3、杂交水稻的培养与推广 培育时间: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历史意义:杂交水稻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建议与决策时间:1986年3月。又名: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 5、“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时间:20世纪90年代。主要内容: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六十年是一段不算长也不短的历史,虽然我的个人经历只有短短的十多来年,不过从我所学的历史知识、长辈的话语、以及个人感受,我不得不感概在这弹指一挥间,我们的生活从各个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共产党、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如果要我说说六十年来我国的巨大成就,可以列举出许许多多出来,不过都是一些未曾真实感受过的,而实实在在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日益好了起来,比如,改革开放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听母亲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不仅可以分到单位上的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而且大家还不断追求,各种高级住房不断涌现。还有一些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听说每次需要联系都非常的麻烦,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开始流行BB机,成为年轻人引以为豪的一件物品。到了21世纪,大哥大出现了,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联系非常的方便。像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水平确实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生活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全国人民开始奔小康之路。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也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里,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大家开始追求城市里的繁华,导致了现在城市化的严重问题,其中对空气、水源等各方面的危害暂且不谈,光是住房的压力就是一个长期困扰老百姓的问题,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必然后果,有的人买不起房住,有的人还在不断的更换更好的房子,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由此产生,此外,网络文化作为21世纪的一种代表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新一代少年的身心发展,例如“非主流”等畸形文化的出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一个负面影响。其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我们广大公民来讲,这既是一件好事,当然也包含着许多不好的事情,所以,这就要靠我们在当中去把握好这个尺度,做好一个中国公民该做的。

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1.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医圣” 2.东汉的华陀发明“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 3.西晋的王叔和写了《脉经》奠定了中医脉学的基础。 4.东晋的葛洪写了《肘后备急方》,对天花病的记载是世界最早的 5南朝的陶弘景写的《本草经集注》,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 6. 唐代的孙思邈写有《千金方》对药物学作出了贡献,被称为“药王”。 7. 唐太宗时出现了分科医校 8.《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9. 明代的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至新的阶段。

上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这个貌似失传了)扁鹊:望闻问切《神农本草经》(不知道谁写的)华佗:《青囊经》(已失传)孙思邈:《千金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宋慈:《洗冤录》(法医算不?)李时珍:《本草纲目》(看过点,很伟大)PS:沈括的《梦溪笔谈》里也有对药草的叙述,有生长,采摘,区分的注意点神马的)

1、 扁鹊创造四诊法:以望闻问切为基点, 展开细致的医学诊治, 他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2、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此书原名为内经,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3、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后人尊张仲景为 “医圣 ”。

4、麻沸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 “神医 ”。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 适用于外科手术。 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同时华佗还创造了 “五禽戏 ”。

5、《千金方》: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 ,记录了八百多个药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颇具创见, 其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天工开物》 :北宋的科学家宋应星写,被斯大林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里面记载了可以用明矾等矿物质治疗眼科等复杂的疾病。

7、《本草纲目》:明朝的李时珍对中国古代医学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总结,里面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 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 “东方医药巨典 ”。

8、青蒿素: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中国70周年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你还要去好好学习。

新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不管是人均收入,还是生活水平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军事也很强大还有很多

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国有许多名胜古迹,自然美景,人们都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句话在中国的确实现了。比如有:杭州的西湖,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桂林山水,台湾日月潭等,中国不仅只有美景,还有许多艺术和不计其数的艺术品。现在也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捏糖人,捏面人,有陶瓷,有剪纸,还有戏曲等等。

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国不仅有这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游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在还有先进科技文化。

以前人人都希望家里有电视。现在梦想实现了,我们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视。现在不仅有电视,手机也成为我们便捷的工具。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发信息,上网,点外卖等等。

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国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一大波人才从国外留学回来报效祖国,祖国各个方面都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一大波人才也都拿到世界奖项。就凭这些就足以我们为傲。

看到祖国的逐渐强大,我们作为祖国的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我们要为伟大的祖国点赞! 【篇二】

从唐胥铁路到京津城际铁路,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这是几代铁路人辛勤的努力、智慧的结晶、无私的奉献、勇敢的拼搏所换取的繁荣和昌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铁路建设的步伐大步前进,铁路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我国高铁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很迅速。中国高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开始走出国门,冲向世界。目睹中国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国人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感受到了高铁带来的方便。我为中国的高铁点赞!

我国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它们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印刷术这一伟大发明为人民社会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杰出的成就。造纸术给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指南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对航海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为祖国的四大发明点赞!

我国还有许多重大科技。比如: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世界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天眼”直径500米,全球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虽然中国以前受到一些不平等条约和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耻辱,但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才像如今这样辉煌,这样耀眼。祖国你是好样的,我为你点赞! 【篇三】

赞您五千年的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有对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闭关锁国落后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艰辛孕育着希望。

回顾历史,涌现无数英雄人物: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我们的祖先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的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我们的骄傲。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思想僵化,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

“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上空庄严升起。

在每个星期一,学校都会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小学生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国旗的中间的的星星代表的是党员周围的四颗小星星代表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鲜红色的旗面代表着革命,象征着*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星星的黄色象征红色大地上呈现光明。《史记·天宫书》也说过: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

从家里到附近的书店。这段路上,有几个国家机关,分别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每当我乘公交车从这段路,路过时,看到悬挂在这些国家机关正门上方庄严肃穆的国徽时,心里就产生一种对祖国的崇敬之情,也有一些不解的问题。

于是,回到家我询问了百度。国徽代表一个国家的标志。中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者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尊严。

祖国我为您点赞,为您歌唱最美的赞歌,您的光辉历史将永驻我心。

中国成立70周年论文参考文献有中华民族何以是一个:顾颉刚中华民族理论新解[J].曹为.思想战线.2018(05)等。 扩展资料 中国成立70周年论文参考文献有中华民族何以是一个:顾颉刚中华民族理论新解[J].曹为.思想战线.2018(05);族际政治:中国该如何选择?[J].周平.政治学研究.2018(02);再论中华民族建设[J].周平.思想战线.2016(01)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