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广西出版杂志社

发布时间:

广西出版杂志社

《求学》月刊主办单位 广西出版杂志社 编辑出版 求学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9-864X 国内统一刊号 CN45-1273/Z 邮发代号 48-108 国外发行代号 联合征定代号 LD451273 创刊日期 2001 出刊日期 每月中旬 报刊版式 16开48页 发行方式 邮局发行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是2000-09-1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南宁市青秀区茶花园路6-1号南湖翠苑14层1410号房。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09452L,企业法人邓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期刊出版发行;本版出版物批发零售;网络期刊出版;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会议服务;自有房屋租赁;教育信息咨询。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一般刊物合法不合法就看CN号,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能查到CN号的就是合法的,其他都是商业附加的信息。 我百度了下,能查到它的CN号。应该没问题。关系稿,基本上所有的杂志都会有。关键还是看那本杂志有没有自己的理念,主打专题做得OK不OK。

不是。《传播与版权》创刊于2013年,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主管、广西期刊协会和广西出版杂志社主办的期刊,他不是黑刊,是经过广电局认可并主办的一个杂志。

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

《反抗者鲁迅》(林贤治)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反抗者鲁迅

作者:林贤治

豆瓣评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3

页数:230

内容简介:林贤治“一个人的鲁迅”,充满激情与力量的鲁迅四重奏!

林贤治的文字既有卢梭式的愤激与直白,又有培根式的犀利与明澈 ——摩罗

“以反动破坏充其精神,以获新生为其希望,专向旧有之文明,而加之掊击扫荡焉。”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指出,发端于19世纪文明的新精神,实质是一种反抗精神。《反抗者鲁迅》将鲁迅定位为一个“反抗者”的角色:与兄弟决裂、与政制斗争、与文友论战。充分体现了鲁迅的战斗精神,表达了一种战士的孤愤。

《反抗者鲁迅》是“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书籍中最为生动并富有趣味的一部,为读者直观形象地了解与还原鲁迅一生提供了参考。这部传记中,不仅倾注着林贤治对鲁迅作品的深刻理解,而且更大的价值在于对鲁迅的思想与人格作出精彩而独特的分析与见解。

这是鲁迅先生的传纪,从鲁迅的出生,点点滴滴地一直谈到他的逝世。作者林贤治细腻、人文的文笔,呈现一个热血又文艺的鲁迅。是真正读懂、读透鲁迅的一本书。 这部传记中,不仅倾注着林贤治对鲁迅作品的深刻理解,而且更大的价值在于对鲁迅的思想与人格作出精彩而独特的分析与见解,这部书犹如一部鲁迅思想的饕餮盛宴,值得认真品读。

☆“一个人的鲁迅”系列广西师大出版社全新精装版精彩面世。精选鲁迅一生中的生活旧照、书影、手稿、信件,图文混排,内文版式疏朗而灵动,极富冲击力。

☆另给读者精心准备500套裸背函盒典藏本,纯手工制作,裸脊部位锁红线,配以酒红进口装饰布,照片用超白雅梭纸裱于中灰草香纸,将民国书籍的古朴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书附赠鲁迅手迹、手绘、书影特制书签。

作者简介:林贤治,1948年生,广东阳江人。诗人、学者、鲁迅研究专家。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午夜的幽光》,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并主编《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书库》《曼陀罗译丛》等丛书、丛刊多种。在他的写作中,文学和思想批评类的文章最有影响。他的《五四之魂》与《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曾传诵一时。他早年写作的《人间鲁迅》,及“一个人的鲁迅系列”,都曾引起广泛关注。

主任委员:梁宏副主任委员:钟瑞添李传起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序):王枬王朝元王德明刘文俊刘玉红刘俊杰刘祥学孙杰远孙建元麦永雄苏良亿李晓李志青李宏翰杨丽艳杨树喆吴欣望何林夏张利群张景鸿陈吉棠林春逸罗知颂罗星凯周长山周世中胡大雷钟瑞添高金岭唐凌唐荣德宾长初黄小明黄竹胜黄伟林黄瑞雄覃德清谭培文特约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王岳川石中英邢润川吕世伦孙昌武李文海李学勤陈先达张岂之陆有铨邵敬敏林德宏葛晓音曾繁仁主编:钟瑞添副主编:王朝元(常务)刘文俊秘书长:王朝元副秘书长:李小玲苏良亿编辑人员:王朝元苏良亿刘文俊阳欣黄小玲

陈丹青是画画的;又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有西式背景。但他的行文、遣词造句,包括他的态度,好像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中国文人。不是说他首先是画画的,我们就觉得他的文字好,并不是这样。就从文字角度看,都是非常好的。(孙甘露作家)陈丹青的文字非常有特色,读过以后会有大口吸氧的快感。就文字来说,他绝对是一流的。清新,没有框框,完全是一种没有模式打造的痕迹。令一些作家汗颜。(刘瑞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陈丹青的《退步集》纵横捭阖,言辞放达,痛而后快。他说,他喜爱五四时期的文体。所以陈丹青的文字里有说不出的飞扬和俊逸。(桑果) 陈丹青的《纽约琐记》,根本不打算一本正经谈绘画,这是他的一贯作风:以日常经验谈艺术,以艺术谈日常经验。就像他拒绝任何“正式”的话语和话题,他甚至不以“艺术家”的身份谈艺。他只做他自己他让艺术这个职业在今天仍富有诗意。(兀鹏辉中央美院“自由交流”书店创始人)陈丹青虽是个画家,但很多散文家也写不出他这样的文字。另外,读者们虽不是他本人,但这个海龟派笔下文化与语境的“隔膜”与“无助”,乃至“欲拒还迎”的心态每个人都不难感同身受。(黄集伟书评人)

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刘

在学术界尤其是社科界,专著在考评体系中的分量比较轻,教材就更不用说了。论文才是所谓“王道”,因为它会带来项目、获奖、头衔和奖金。所以,认识我的人看到这本书时,第一反应很可能是:他怎么写这个?确实,这本书如同一棵小树,鲜为人知但其实已经培育多年。其土壤是我讲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大学写作通识》。方法课我教了近十年,写作课已经完成三期教学(在中山大学652门公选课中排名第1)。十年犁地、几年灌园,结果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小书。虽然已尽全力,但疏漏浅陋难免,恭请大家指正。 感谢求学过程中遇到的三位业师:彭华民教授、王卓祺教授和萧庆伦教授。特别的感谢送给李连江和苏阳两位教授。李老师在香港中文大学开设的方法课是我博士期间收获最大的一门课。后来,他的《不发表就出局》出版了,我意识到自己侥幸没出局就是因为李老师耳提面命的这些手艺。2009年9月,我路过香港去美国,新亚书院的一碗雪菜肉丝面下肚,我记住了李老师的建议:上一门写作课。到了加州,苏阳老师成了“午餐写作课”教练。每天中午我们会在西海岸阳光下边吃边聊。我嘴里嚼着“In and Out Burgers”,听苏老师品评论文、纵论学问。我的判断力在这种奢侈的“私教课”上不断被质疑,也在自我怀疑中成长。这篇后记没写成“苦大仇深体”也要感谢苏老师带我见的若干次世面。这本小书献给李老师和苏老师,他们的善意和智慧传递了最好的“师道”。 回来后,我的工作可以概括为:读论文、写论文、评论文。据说在大学里工作容易保持年轻,因为总是在跟年轻人接触。其实正好相反:我们碰到的学生永远都是二十来岁,而自己却一圈又一圈地变老。同学们永远带着相同的困惑来找我:老师能不能给我找个题目?去哪儿找文献?论文到底怎么写?一年又一年,我口干舌燥地跟这些懵懂的年轻人解释。除却具体的写作技法,学生们的提问、阅读、论证、组织、讲故事和共情能力则更让人担忧。十年下来,我已经有点厌倦这种“循循善诱”的工作,对改论文这种“洗臭袜子”的营生更是避之不及。有没有可以偷懒的办法呢? 写本书吧,有个声音说。 可是,写这种书有点不务正业。苏阳老师明确不赞成。朋友们听说我上《大学写作通识》课,不解者居多;当他们听说我要写本书,更是不断善意劝退。确实,写书不符合“填表时代”的通行指标:浪费时间、无益绩效,甚至可能名节俱毁。有朋友直言:资历这么浅却指手画脚,你知道会招多少骂吗? 资历确实太浅,我应该继续“君子务本”才是:论文、项目、奖项、头衔……我应该在这种竞赛中忙碌而快乐才是。可这种游戏不就是挖坑-填坑-挖坑-填坑的单曲循环烧脑模式吗?这下完了,触发了一个更严重的、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这辈子究竟要干什么? 中年危机终于来了! 是不是应该戴上印第安人的帽子围着篝火跳舞,顺便拿上一个超贵的单反去发朋友圈?还是品评美酒和咖啡?或者是周游天下、追寻诗和远方?要不咱拍拍纪录片、玩玩跨界?我很穷,又很宅,还没啥品味,都算了吧。 还是写书吧。我决心写本自己喜欢的书: 它最好不要像论文那样面目可憎、味同嚼蜡,而是能让读者一直翻页。 它最好不要浅尝辄止、欲言又止,而是要掏心掏肺、言无不尽。 它最好不要像“机器制作的乏味文章”那样冰冷刻板、故作老成,而是成为“你”和“我”的对话、对笑,甚至对饮。 它最好不要成为教人凑字数的操作指南,而是能传递写作底层的思维训练。 它最好不要给读者过高期望,而是告诉他们只看不写等于旱地学游泳。 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有自己的声音。不过,谈何容易。 本人仅中人之资,不过笨人自有笨办法(the hard way):买上一个书架的写作书,用上所有可利用的时间。这些年,春来秋往,周日周末,会议间隙,出差途中,我总会习惯性地打开某个文档。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旅游、不发圈的呆子。我甘之如饴,珍惜每一个独处的机会,收集每一个可以写在书里的点子、例子和句子。兼任行政工作以来,进度受到影响,烦琐的管理消耗了我的耐心和时间。不过,我发现它也催生了两个相反的机制:其一,因为时间紧张,紧迫感陡然上升,时间浪费比以前少多了,代价当然是疲惫不堪;其二,与行政工作之烦琐相比,写作还算是愉快的事情。就这样,一点一滴,这个文档从零KB生长到690 KB。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感谢单位提供的优质小环境。我所在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是一个有较大影响的较小学院。同事们个个身怀绝技,身处其中,催人奋发的良性压力从不缺少。感谢所有在成书过程中帮过我的人。彭长桂兄在书中留下了无数痕迹,特别是他提出了“ 外行不觉得深、内行不觉得浅 ”这么一条奇高无比的标准。我只好求助于从教授到中学生的审读者。彭长桂、牛美丽、宋小宁、丁辉、马高明、鲁宇、杨巨声、李逸成,她/他们通读了书稿,给我提了无数建议。巨声同学用力尤深,花了十天时间提了128条修改建议,加上其他评论共计万言,让我非常感动。我年方十几的外甥也被动员起来进行文字扫雷,他在看不懂的地方画上哭脸。在他们的加持下,如果要界定给读者的年龄谱,我可以自豪地写道:从十几到几十。 田雷、宋伟、张胜波、汪仕凯、梅赐琪、陈硕、汪卫华、宋义平、陈慧荣、范常喜、秦尧诸兄在写作中也给予鼓励和支持。感谢这些“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朋友!我也深切地明白,朋友的定义之一就是:愿意给你花时间的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刘隆进和顾族宸两位编辑宽容大度,烫平了出版环节的各种大小坎。因为对此书投入心力尤多,我表现的像一个痴狂偏执的产品经理。两位编辑在我无数的微信、电话狂轰滥炸之下,丝毫没有不耐烦。只要技术允许,他们对我的各种细节要求一律放行。若干年后,如果隆进或族宸像见城彻一样写本《编辑这种病》,我一定在“折磨”他们的作者名单上排前几位。我对上一本书“只管生、不管养”(《沙滩上的大厦:中国社会保险发展与治理的跟踪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所以出了两年都鲜为人知。这本写作书最终以我设想的方式面世,与两位编辑空前的宽容和支持密不可分。申请书号过程中,广西师大出版社一位我不知其名、从未谋面的领导也居中过问多次,才使得本书能如此迅速地跟大家见面(后来才打听到他是赵运仕老师)。出版界通常所见的封闭、保守、拖延,在这里看不见,与他们的交往让我感受到一股新风:responsive and responsible(后与几位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书的朋友聊,他们的感受跟我大抵相同)。 我还要感谢各位同学。牛冠朝、杨巨声、周辉、刘派诚、鲁宇、王惠、梁凤波、乔建伟、程建新、吴桃龙、何江、卜熙、龚雪、林卓智等对文字或漫画贡献了反馈和创意。胡鈜熙把我脑中的人物设定成功转化为呆萌的卷毛教授和帅气的拔毛哥。我在漫画中以他们的姓名缩写的方式表示感谢。尹梦雅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吴文君为电影线索提供了不少素材,在此一并谢过。 最后感谢家人。本人生活潦草,所以我做研究的时间就是她们做家务的时间。内人既替我挡掉了无数烦琐的家务事,又时时扮演挑剔的读者,常常提出让我难堪但极有用的建议。为了表达感谢,我把书中的“他”和“她”做了系统的替换,至少维持纸面的性别平衡。犬子为本书的每个版本都绘制了一幅画。我告诉他,这本书他上大学时说不定还会有读者。他笑我吹牛。于是,一个有录像、有证人的赌注就产生了。赌注很大。 我能不能赢,就要看读者是否青眼相加了。这本书在寻求出版过程,曾被认为不合传统教材之风格。我对这样的评价不以为忤,反而认为这是对本书的肯定。我就是为新一代读者而写:这是在丰裕社会长大的一代,是刷剧长大的一代,是习惯于听 王菲版而非李谷一版《我和我的祖国》的一代 。所以如内人所言,如果能选择,一定要选择跟时间站在一边。写书如同养宠物。印刷术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当这只小宠物跳离作者掌心时,它会变出无数的分身。如果这只小东西能出现您的书架上,旁边挨着李连江教授的《不发表就出局》,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如同一棵小树,我邀请你一起来浇水施肥:有趣的点子、更好的例子、漫画创意、电影图书推荐、你针对习题写的习作及任何修改建议。如果点子被采纳,你的名字会出现在下一版的致谢名单中。如果你顺便发一张书架的照片,我就更受宠若惊了:。 刘军强  2020年2月2日2时2分 于中山大学

《四声之目是谁最早提出的》 《中州学刊》1986年4期《朱骏声著目述略》 《清华大学学报》1987年4期《〈箧中集〉与杜甫》 《中州学刊》1987年11期《新发现的一批严羽评李白诗资料摭谈》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通行本曲品校补》 载《文史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水经注校的评价与整理问题》 《南开文学研究》1987年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编撰方面的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从武力强宗到文化士族──吴兴沈氏的衰微与沈约的振起》 《浙江学刊》1990年第4期《南朝五史校点稽疑》 《出版工作》1990年第11期《吴兴沈氏考略》 《浙江方志》1991年第4期《士庶天隔 文心相通──刘勰 、沈约文学思想异同论》 《江淮论坛》1991年第5期《八病四问》 《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周顒卒年新探》 《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态势的形成──从古诗十九首到南朝文学谈起》《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论竟陵八友》 《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永明诗歌平议》 《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永明文学集团述论》 《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昭明太子与梁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文选学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永明诗体辨释》 《中国诗学》第二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从沉寂走向活跃──中古文学史料出版与研究展望》 中华书局编《书品》1993年第1期《“六义”与诗教──读毛诗序臆扎》 《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极摹世态炎凉 曲尽人情变态──从忧庵集窥探戴名世晚年心境》《江淮论坛》1994年第1期《从洛神赋李善注看尤刻文选的版本系统》《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全唐小说志疑》 《原学》第三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5年版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23号1995年9月《半生心血浇注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3期《文选与“文选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玉台新咏杂识》 《中国诗学》第四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有关文选“苏李诗”若干问题的考察》 《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有关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创刊四四十周年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玉台新咏版本研究》 《中国古籍研究》第1辑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新证》 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五卷。1998年4月版。又刊发在日本中国艺文研究会编《学林》第24号中。《关于金楼子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四 辑中华书局《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七言诗渊源辑考》 《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略说郭店楚墓竹简的学术史意义》 《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归于平淡后的思考》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徐陵年谱简编》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俞曲园批校〈水经注释〉初读琐记》 《书品》1999年第1期《别求新声于异邦——介绍近年永明声病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古今乐录〉辑存》 《文学与文化》第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关于袁宏道的佚文》 《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一桩未了的学术公案——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的一个推测》 《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走出散文史研究的困境——-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秦汉文学研究新资料之一》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文献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3月出版《关羽目录》 《关羽、关公和关圣》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蔡邕著述摭录》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4期《<独断>与秦汉文体研究》 《文学遗产》2002年5期《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韩国中国语文学会编《中国文学》第38辑2002年11月《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 《齐鲁学刊》2003年1期《蔡邕行年考略》 《文史》2003年1期总62期《贾谊<诗>学寻踪》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徘徊与突破——二十世纪先唐文学史论著概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期《班固<典引>及其旧注平议》 《<文选>与文选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世纪之交的文学史料研究》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9日《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东观著作的学术活动及其文学影响研究》 《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文学评论》2004年3期《蔡文姬和她的作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期《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汉唐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曹植创作“情兼雅怨”说略》 《光明日报》2006年1月27日“文学遗产”专刊《回归与超越——漫议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贾谊的学术背景及其文章风格的形成》 《文史哲》2006年第2期《在继承中创新的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 《文学遗产》2007年第3期《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8日《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文史哲》2007年第5期《“鲁学”解》 《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释“齐气”》 《文献》2008年第1期《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西谛书话的启迪》 《文学评论》第3期《秦汉时期的巴蜀文学略论》 《重庆社会科学》第2期《中华古籍在世界的传播及其意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2期《贾谊所见书蠡测》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子虚赋><上林赋>的分篇、创作时间及其意义》 《文史》2008年第2期《黄河以北地区的文学发展》 《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 《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 《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纸张的广泛应用与汉魏经学的兴衰》 《学术论坛》2008年第9期《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段玉裁卷入的两次学术论争及其他》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引论》 《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展现五十年文学研究的整体风貌》 <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第4版《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简评<册府元龟>中的秦汉史料价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10期《寂寥的文化老人和他的书-----读王伯祥<庋榢偶识>随感》 《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8日<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咸阳碑序》 三秦出版社2003年出版。《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 与江昌合撰 《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近年来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瞥》《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中古文学领域的开拓者------试述曹道衡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成就》 《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尔来倏忽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人民政协报》2003年9月30日。《<续修四库全书补编>刍议》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4期《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南朝佛学与文学序》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版《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序》 人民出版社2010 年5月版《明小宛堂覆宋本<玉台新咏>影印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刘向<列女传>研究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在古代文学与语言学之间徜徉──访康乃尔大学东亚系梅祖麟教授》《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分期·评价及其相关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 《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 《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走向通融:汉魏六朝文学史的文献学研究———刘跃进先生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期待中的焦虑——关于古代文学研究几个问题》《东方丛刊》2007年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及其意义》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说起》《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文学研究所藏乾隆元年博学鸿词制科一等一名刘纶试卷说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楚歌声中的屈原(上)》 《文史知识》2009年第11期《楚歌声中的屈原(下)》 《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画坛巨擘的心灵记录——读〈潘天寿诗存〉札记》《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退潮之后读顾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5月5日第10版《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刘氏女》(章诒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刘氏女

作者:章诒和

豆瓣评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5-1

页数:142

内容简介:

坐牢十年,和女囚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作者说,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情·罪小说系列《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杀夫、肢解、装坛、人狱、赎罪……三十年后,真的刘氏女也许已经走了,作者把她落在纸上,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没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没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内心。《刘氏女》是作者章诒和第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

作者简介:

章诒和,安徽桐城(今枞阳)人。大学本科,戏曲文学专业。长期从事戏曲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开始从事写作,写有《往事并不如烟》、《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两书。

中华戏曲杂志山西出版社

《戏剧电影报》《戏剧丛刊》《戏剧与电影》中国戏曲出版社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大钟寺南村甲81号 (100086) 也可以在国剧网上看看

《中国戏剧》。根据了解得知,《中国戏剧》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戏剧界动态及各种戏剧节活动,介绍剧作家、戏剧欣赏,发表有关戏剧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外戏剧作品与评论等方面的内容。

那个杂志专门开辟了当代戏剧之命运专题讨论,《中国戏剧》。根据了解得知,《中国戏剧》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戏剧界动态及各种戏剧节活动,介绍剧作家、戏剧欣赏,发表有关戏剧艺术。

专门开辟了当代戏剧之命运专题讨论的杂志是《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创刊于1954年,月刊,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专业期刊。曾用名《戏剧报》《 人民戏剧》。

杂志的出版社

在这里介绍一下国际知名的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商和会议组织者,供各位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要读作I-Triple-E,文盲才读I—E—E---E)电子工程师协会喽,最大的;也涉及到其他领域比如计算机,金融,经济,数学等等。IEEE的数据库贵的出名,每年接受大量期刊和会议文章。IISTE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ISTE),国际科技与教育协会,美国优秀的出版商,快速审稿、快速发表的英文杂志;特点是审稿人可以通过审稿赚钱,以此来提升审稿速度。同时也举办一些国际会议。SpringerInternational Publisher Science, Technology, Medicine,德国优秀的出版商,德国人做事情严禁,科学出版物的质量自然也不差。同时也举办一些国际会议。Elsevier爱思唯尔(ELSEVIER)简介. 爱思唯尔是一家经营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及出版服务的大型出版集团。总公司是英国的Reed Elsevier,SciencDirect是国内知名大学必备产品。Wiley-BlackwellWiley -Blackwell 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学协会出版商,与世界上550 多个学术和专业学会合作,出版国际性期刊700 余种。

出版社是负责新书出版还有书籍再版的,包括各种书籍。而杂志社只是负责自己的杂志的出版,发行。

杂志社出版杂志,也就是期刊,用的是期刊号,一个刊号持续系列出版,比如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之类的出版社出版图书,用的是ISBN书号,一个书号一本书杂志侵权,当然是找杂志社啦

五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商包括:爱思唯尔(RELX Group);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Wiley & Sons Inc.);世哲出版公司(SAGE Publishing)以及IEEE。出书汇首先来说说 IEEEIEEE--中文简称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世界上老牌出版商,是目前全球zui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也是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中zui知名的一个,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IEEE主要致力于在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开发和研究,在太空、计算机、通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现已发展成为全球zui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IEEE出版有70多种学术期刊杂志,每个专业分会都有自己的刊物,IEEE每年发表的论文著作数量占全世界该领域当年发表量的30%左右。提到IEEE,zui出名的除了出版的学术期刊杂志,还有其每年举办的业内学术国际会议和IEEE数据库。 SpringerSpringer,译名施普林格,它是世界zui大的私营科学出版社之一,集团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目前拥有超过2900种期刊和250,000本图书,每年出版6,500余种科技图书和约2,000余种科技期刊,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生物、数学、物理、经济学、法律等多种学科。其中,它在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工程学方面的文献zui为出色。凭借这三个方面,施普林格堪称是zui大的书籍出版者,以及第二大世界性杂志出版者。施普林格科学出版物的质量很高,出版社的作者大多是各个领域内享誉盛名的专家学者。根据形势的变化,施普林格在新时代还推出了Springer LINK系统,专门提供网上查询印刷型和电子型期刊的服务。ElsevierElsevier的名气非常之大,很多著名的SCI期刊都可以看到它的LOGO。Elsevier,译名爱思唯尔,这是一家专业从事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及出版服务的世界一流出版集团,它的总部设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通过与全球的科技与医学机构的合作,该公司发表的科研文章数占全球总发表量的16%,每年出版1800多种期刊和2200本新书,以及一系列创新性的电子产品。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在中国设置办事处,加快中国科学研究的进程。 WileyWiley译作约翰威立,世界第三大学术期刊出版商。成立于1807年,目前这家出版社在北京、上海均设有代表处。Wiley出版的期刊很多,覆盖面也很广,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等都有,其中,病理学、过敏免疫和风湿方面相对较强。 SAGESAGE创立于1965年,以支持有价值的知识传播和全球教育为宗旨。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举成为世界第五大学术出版商,每年出版1000余种学术期刊、800余种人文社科类学术参考类书籍和教科书,以及一系列创新的馆藏参考资源。SAGE作为全球领先的传统学术出版集团,也同时致力于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OA)出版的推广,并且不断开拓创已成为全球zui重要的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社之一。它的SAGE Journal期刊平台也是全球zui大的综合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出版平台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