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究钢琴的由来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

研究钢琴的由来论文800字

钢琴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它只是一部可以改变 力度的键盘乐器(这对於大键琴来说是很难表现)。它与更早的击弦键琴在机械装置方面的主要不同点在於钢琴的琴槌击弦后被弹回,这就使得各种力度对比成为可能,并因此而获得Pianoforte(意思是能发出弱音Piano和强音Forte的)之名。由於这件乐器既能发出弱音,又能发出强音,能掌握小锤敲击琴弦的力度。才有了这样一个形象的名字。但是后来,西班牙语却采用不正确的缩写字piano(即今译钢琴),将表示强音的“forte”略去,只保留表示弱音的“piano”,而沿用至今。而保留至今的全名则用来称呼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古钢琴(德国人称之为Hammerklavier)。钢琴虽诞生在义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钢琴是在17世纪末1709年由制作家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夫里(Bartolomeo Cristofori)所发明的键盘乐器,并取名为(gravicembelo colpiano e forte),他是义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此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大多是为演奏特定作品时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代表象徵。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义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最早的钢琴具有从键盘伸展的许多弦,如直大键琴和现代平台钢琴等类型,或(就方形钢琴而言)与琴键成直角,如击弦键琴。钢琴的前身是拨弦古钢琴,也称作羽管琴键。它与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在琴体内部装有音板和许多拉紧并列的琴弦。不同的是钢琴的弦槌击弦发音,拨弦古钢琴用羽管制的拨子拨弦发音。此外,还有一种与它们同一血统的键盘乐器----击弦古钢琴,它同样是一种装有击弦装置的乐器,用铜制的 形槌击弦发音;它的应用范围不如拨弦古钢琴广泛,主要用在当时的贵族家庭中演奏。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义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伯曼的新型钢琴。西尔伯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於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r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对於我们今天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性能在现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著,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据有著主导带领的作用。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约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於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在19世纪中,直立式钢琴得到发展,借以满足人们对声音响亮、全音域、并能放置於小屋中的要求。现代钢琴装有两个踏板控制的机械装置,左踏板使声音变轻,另一踏板则使声音在键释放后仍能延续。某些现代平台钢琴还有第三个中间踏板,表演者用以保持某些音符而减弱其他音符。在现代钢琴中除最低音区是一个音一根弦外,其余的都改为两弦或三弦为一个同音弦组。这主要是考虑到流行音乐的现代要求,为此钢琴经常被调音成为略带同度音和感觉得出的变音,以便得到鲜明乡土音乐的音色。钢琴的发明,最初颇不为人们重视,因为对它复杂的机械结构的必要性了解不多。巴哈(Johnn Sebastian Bach)曾拥有过一架钢琴,但他却没有使用它,而宁可弹奏大键琴。此外,在十八世纪中期,巴瓦拉.德.布拉甘萨王后也拥有三架钢琴,也置之不用,而改用大键琴,其缘由是他不喜欢钢琴的音色。 第一个推广钢琴作曲家兼演奏家是巴哈。1762年前后,他在伦敦的某些音乐会公开演奏了钢琴;而自那时起,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也有一段重要时期是用来谱写一些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后来,莫札特也跟著仿效了他的作法,巴哈将钢琴乐器引进乐坛之时结识他的。在以后的岁月裏,由於像席尔贝曼(Silbermann)等一批钢琴制作家和作曲家们的努力,而使这种乐器得以改进逐步趋於完善。作曲家们在创作钢琴曲时,又不知不觉地采用了同样的艺术创作手段,以达到大键琴的音响效果....可是这些手段,对於钢琴曲的创作来说是不必要的(如此冗长的震音、重复的敲击的和弦等)。海顿,特别是莫札特,始终关注於钢琴的革新,同时也比其同时代的音乐家们更适应此一新乐器的风韵。(如果伦敦的布洛伍德(Broadwood))和演奏艺术家们(如克莱曼悌(Muzio Clementi)或费尔特(John Field))的努力,也推广流传到其他的一些国家。钢琴逐渐地扩大了他的音域和影响力。后来艾拉尔(Ssbastien Erard)引进了一种叫作(双向滑动double escapamiento)的结构后,更加快的钢琴在运键上的速度...即移动的小锤立刻回到原位,也加强的同一键子持续跳动的力度。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著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19世纪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制造家,其中有布罗德伍德(,1732-1814)、埃拉尔(,1752-1831)、贝希施坦(,1826-1900)、布吕特纳(,1824-1910)和史坦威(,1797-1871)。他们在许多方面改进了钢琴,增加音量和连续演奏的能力,扩展了音域,并改善了钢琴的机械装置(尤其是在快速发音方面)。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於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法国,新钢琴的伟大推广者,有李斯特及其支持者艾德拉等人(他们在上层社会推广这种乐器)和萧邦--伟大作曲家和制作家浦雷尔(Ignaz Pleyel)之子卡米莱(Camille)的好友。在德国,史坦威(Steinweg)的钢琴曾名噪音一时,后来传到美国,却被译为Steinway--他的金属框架和响亮的音色引人们的注意。在1850至1860年期间,以及以后的的时间内,钢琴业已趋成熟,它可以演奏任何乐曲。钢琴的演奏技巧,又是多方面的。在钢琴将近三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还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演奏流派,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班牙最大的钢琴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葛拉纳多斯(Ennque Granados);这是流派至今还在巴塞隆那的法兰克马歇尔音乐学院中,继续发展扩大。钢琴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曾经历许多次改良。虽然刚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於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许多;但是随著时代的变迁,音乐开始由巴洛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域丰富宽广;音色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一直到18世纪末期,钢琴到19世纪钢琴乐器终於傲居群雄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一、钢琴的英文是piano其全称为pianoforte,是将意大利语“弱”(piano)和“强”(forte)两个音乐力度术语连缀在一起构成的词。国外之所以用这么一个奇怪的词汇来称呼钢琴,是与钢琴制造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的。二、世界上第一台现代钢琴是白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于1710年综合了两种古键盘乐器的优点改制而成的:一种是古钢琴;一种是羽管键琴。它们的结构各有特点:前者的琴键所联动的杠杆末端有一铜块用以击弦发音,从而产生不同的音高;后者的琴键所联动的杠杆端带有羽管和皮革,由它们拨弦而发音,但拨弦后立即离弦,使全弦振动,因此每条弦只有一个音,由专门的琴键来拨。这两种琴发音微弱,而且音量、音色没有多大变化。由克利斯托弗利改制的钢琴,采用了古钢琴击键的原理,将铜块改为毛毡团;还采用了羽管键琴的每弦一键全弦振动的方法,是琴的音响起了飞跃性的变化,既能写弓奏又能强奏,增强了力度的对比,而且音色富于变化,丰富了琴的表现力。三、克利斯托弗利为了与原来的两种键盘乐器相区别而将其定名为“可弱可强的大键琴”但这名称既冗长又不实用,于是取其中最能表现其音响特征的两个词而变成pianoforte,使钢琴原文的名称成了“弱强”之意,这个名称已在各国通用,只有德国仍沿用古钢琴的名称即克莱维尔(klavier)。四、钢琴传入我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沿用原文piano音译的“报雅娜”。以后因为不论音译或意译“强弱”的名称都不能更好地表现乐器的特征,也不太合乎我国语言的表达习惯,遂根据它主要是由钢制音板架上张钢丝弦的结构特征,定名为“钢琴”。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七世纪末,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所有乐器中,钢琴最像机器。它简直就是一种机器,人用手操作的机器。其尊容谈不上优美,故此画家们很少让它入画。然而人机结合,人机相遇,它忽地灵通了!能弹了贝多芬,如哲人之沉思雄辨;弹肖邦,如吟诗;弹德彪西,如作画。它竟兼有了诗人、画家、哲人、鼓动家的功能。尼采、托尔斯泰、阿道尔诺们爱之,弹之,当然不是没有缘故了。” “想想看吧,世无钢琴,我们也就没有莫扎特的二十几部钢琴协奏曲了;也就没有贝多芬的奏鸣曲了;没有肖邦的那些钢琴诗了;德彪西的‘钢琴画’也就不可得而赏之了。那人间将是何等的荒凉、寂寞!”辛丰年先生在《钢琴文化300年》中的论述不但精辟地道出了钢琴的外型、内涵和精神,更道出了钢琴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由此我们说钢琴是钢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质的发展与飞跃。若没有古钢琴所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 钢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与古西腊的弦什(一弦琴)。将弦什的琴弦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多弦乐器。进而多弦乐器又演变成两种演奏形式的乐器。一是以手指拨动琴弦发音的多弦乐器。后与键盘结合成为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以手指拨动琴键,装置于键尾的小槌击弦发音的古钢琴。这两种乐器都是现代钢琴的鼻祖,故统称之为古钢琴。 1.拨弦古钢琴 拨弦古钢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与演奏形式这两大特征上,都与击弦古钢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今天我们仅从外型上难以分辨它们是哪一种琴。两种古钢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演奏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则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激发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拨弦古钢琴是在键盘的尾端装有拨弦的装置,其拨弦的拨子是以金属薄片包裹皮革制成,也有使用禽鸟的羽翎作为拨片,故也称这种琴为羽管键琴。按动音键而拨弦,十指可同时并用,弹奏出各声、复调音乐。这种激发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拨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难以变化,且不可克服在拨动弦时产生拨动噪音。又由于拨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如击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时音那样短促(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动,声音较弱而短促。这些缺点决定了它音乐表现力的不足。但其纤细而韵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独特之处,在古代的宫廷室内乐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盛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音质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乐历史舞台中风光300来年就证明了这一点。 2.击弦古钢琴 击弦古钢琴称为科拉维科德(Clavichord),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一没有三级杠杆的传动方式;二没有击弦后立即脱离琴弦的装置;三不能快速连续弹奏;四没有现代钢琴所具有“软中硬”的弦槌。以上4个方面正是现代钢琴击弦机键盘的主要特征。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欧洲乐坛上活跃了100多年。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 自19世纪中、末叶欧洲又兴起了复古之风,欧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辉煌古建筑群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古典文化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使古钢琴又再着盛装,走上舞台。这正是我们人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发现的不该丢弃的宝贵财富。于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重新奏响,古钢琴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诚然它不占据现代音乐舞台的主流,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壮美。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应被遗弃,因为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夕阳的壮美,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现代乐器之丰富,现代乐器之王者——钢琴,那时,如日中天的辉煌。 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 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事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 钢琴。 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对于我们今天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性能在现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 钢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 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 “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 约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 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到18世纪后期,钢琴到19世纪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3.现代钢琴 现代钢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直立式钢琴(upright piano),一为三角平台式(grand piano)。直立式里有标准尺寸及小号直立琴,三角平台琴则有许多尺寸,从最小到演奏会使用的大型平台钢琴。早期钢琴中还有一种长的四方形样式及直立起来的三角形钢琴。钢琴基本上有八十五至八十八个琴键,钢琴有二至三个踏板,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在右,叫强音踏板,促使所有断音装置被解除,令任何弦被击时能自由地震动,直到踏板被解放;在左边的叫柔音踏板,是一个能造出柔和的声音的踏板。 4 自动钢琴 自动钢琴最初形式(出现在19世纪末)是在普通钢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动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极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风琴,有一排65-88个“木手指”置于普通钢琴键盘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操纵;用足踏风箱鼓风,风通过纸卷缓缓转动的纸卷上的孔位,驱动机械连动相应的“木手指”击琴键奏出音乐。此后又有设计将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装置于钢琴内部,并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动钢琴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曾广为流行于家庭娱乐,有过两年内生产50万台的纪录;至30年代由于无线电及唱机的兴起,才渐被淘汰。但因为纸卷打孔在数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钢琴上的音数和音域都可尽量发挥运用,故自动钢琴仍受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马勒、格什温、R施特劳斯都曾为这一乐器写作乐曲,制成纸带,供演奏使用。 现代自动钢琴(出现在本世纪8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集成电路和CPU控制钢琴自动演奏装置成为可能。用此基本原理投入钢琴自动演奏器的世界知名企业有美国的PIANODISC、日本的YAMAHA以及美国的QRS公司。其原理是利用计算机MIDI信号原理,把钢琴键盘的速度和力度信号以及记谱法转换成特定让自动钢琴CPU能识别的信号,驱动40V电力信号,让安装在键盘底端的动力部分推动钢琴的榔头发出声音。随着采样率的进一步提高,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大大丰富。在推动自动钢琴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上海泛音钢琴技术中心、北京乐器研究所等企业,为自动钢琴的本土研发、技术引进做出了努力。满意请采纳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选题技巧: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3]

钢琴研究论文范文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一、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的培养

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想使我们的钢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一)正确的读谱

培养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要的课题。正确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演奏者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乐谱,对音乐作品的忠实理解进行二度创造和创作,在作曲家与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静止的乐谱转化为变化万千、令人难忘、丰富多采的音乐语言。读谱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的一切标记,以及标记所约束和决定的意思。这里包括谱号、调号、拍号、节拍的律动、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等。因为作曲家在乐谱上标写每一个标记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时都饱含深意。第二,要准确、科学的透过这些标记,进一步弄清乐谱的曲式结构、和声、乐句、乐段;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复调因素、注意乐谱上音符的符干朝向,弄清声部的层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层次、不同音色的对比,决不能忽视休止符。另外,还要从谱面上的各种符号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推测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曲家字里行间更深刻的涵义,揭示音乐的内容和精神。譬如:对作品的创作时代、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布局、句子段落、声部、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和织体特点,有什么对比,主题如何发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里,以及音响的想像,使之在乐思的奔流中,展现它们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内涵,悉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加入时代感,以至完全正确地把乐谱中的精髓全部诠释出来为止。

(二)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节奏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出它的性质和风格。弹奏者只有把握乐曲节奏的均代、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匀、弹性、动力、惯性、重音、各种特性节奏,才能和谐有致的抒情达意。加强节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概念上对之强调和固化,要特别强调它除了是稳定音乐的要素,更是把握音乐的运动趋势的能力,是决定提示音乐主题、增强音乐表现的根本保证。一首乐曲的特殊节奏抽象地概括这首乐曲,能使听众在丰富的联想中还原作品。如李斯特改编的《魔王》开篇便以其独特的节奏揭示了音乐的内涵。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诸如此类的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节奏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体验,并注意尽可能地体现作品的强弱、断句和起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直觉。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其不同的性质和风格。乐曲的性质指乐曲内容、情绪、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乐曲的局部特性和总体风格,而音乐风格则是遏制音乐分享有些样式或有某些元素共同兴趣的类别。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练琴方法上,教给学生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得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行。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来确定。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

处理好力度力度就是音量,即声音强弱、轻重、大小的程度。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而人的心情变化和活动不像机器那样呆板,必然有强、有弱、有急、有缓。因此力度处理对于音乐表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古曲音乐中,一般从pp(很弱)到f(f很强)间就有p(弱)、mp(中弱)、mf(中强)、f(强)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比弱还要弱)到ffff(比强还要强),幅度更宽,还有sf(个强)、sfz(突强)或crese(渐强)、dim(渐弱)等,这些具体的力度记号,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对于没有力度标记的作品,我们可依据音的自然倾向和音乐发展的自然趋势。如在弹奏音阶时,根据音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音乐处理成渐强,反之,则可以弹成渐弱。另外,音乐本身的特性也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力度。如进行曲是坚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泼欢快的。强弱在音乐中不是一种外部现象,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弱及变化,它同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情感连在一起,在教学中还要指导从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去把握音乐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例如《雪绒花》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出现三次,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较小。B段节奏变化出现休止,与前段相比,情绪更加激动,力度加强,要表现出主人公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

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好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一个方面。要想弹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首先是指法的训练。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有它规律性的指法,如白键音阶,右手上行除F大调外都是1231234指,左手上行除B大调外都是543213—21。但没有绝对固定不变的指法。在一定的原则下,根据乐曲的要求、作曲家的风格,再结合每个弹奏者自身的生理特点、手的条件来灵活地选用指法。手有大、小,宽窄之分,指的距离有松紧之分,手指有长、短、粗、细、强、柔之分,不强能求一律。根据乐曲要求,对照各种不同版本,分析、考虑、确定指法,并赋予它一定的艺术处理,是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触键犹如画家的神笔,笔下生花,反之则是拙劣的涂鸦。此外,还需要正确运用踏板。踏板的学习和运用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钢琴的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他甚至夸张地提到能运用好踏板,就是演奏成功的四分之三。钢琴的踏板使用首先要以和声、色彩效果的需要、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例如三个踏板,即强音踏板、柔音踏板和保留音踏板,作用各不相同,如强音踏板能产生很多泛音,使声音更优美、更和谐,根据需要按踩踏板的深浅,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三个踏板的不同作用,分析乐曲和声的进行与层次,按照不同色彩、不同风格来运用踏板,使其成为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把握音乐作品内涵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启发学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是学生能够充分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让演奏者与表现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情意交融,演奏者才能进入忘我的境界,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感染力,演奏技巧也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对作品的内涵没有把握好,把活泼的作品弹成了抒情的,或者是把舞曲弹成了进行曲,那就会变得一塌糊涂,更不要说去表现音乐了。作品内涵的把握离不开作品创作意图的认识。任何艺术背后都隐藏着创作者的心声。而创作者必定则生活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中的人,因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也有助于更好认识作品创作意图。首先,教师帮助并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一首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用熟练的技巧来表现,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要善于从理解入手,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心体会作品的内容。采用恰如其分的方法,把一部作品经过彻底地消化,有血有肉并富有感染力地再创造出来并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透过谱面上的音符,深入体会到作品的潜在含义和音乐语言特点,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形象和感觉。使我们不至于“就事论事”地、“完成任务式”地演奏,既“站得高看得远”又“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对作品从“泛泛的了解”变成“切身感受”,并通过自身的演奏“言之有物”地表达出来。正如一个“读不懂”贝多芬的人,就无法把握他那大智大仁大勇《命运》的灵魂,也就无法把它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演奏来。其次,要把握作者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以感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这个形式内部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它同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中世纪的音乐创作是严格遵照已定的法则来写作,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为满足一些人或机构对音乐的需要而创作,浪漫时期作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并探索个自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因而这时期的音乐创作过程是与作曲家强有力的内心冲动相联系的。等等……只有演奏者对当时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以及良好的素养,才能真正领会创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多了解熟悉而同时代的美术、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诗歌等多种艺术为我们开启了理解时代的窗口,只有学生广泛涉猎这些姊妹艺术作品,并逐渐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听觉和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大凡优秀的演奏者都是有敏锐的听觉和内心歌唱性的这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钢琴演奏都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启发学生善于聆听自己演奏的“音质”,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内容,使他们逐渐对悦耳动听的声音充满追求与想象。通过让学生对钢琴音色、音质的辨听与理解,以及对旋律感、节奏感和多声部和声听觉感的把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要听钢琴音乐,还要涉及到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并对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有所了解。从广博的音乐世界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修养,才能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学生一首他曾经听过的乐曲,那么他对音乐的领悟就会快得多,教学也变得较为顺利。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欣赏音乐,尤其要多听名家的演奏。听后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进行评论,并与教师或其他人交流。这也是加强听力训练和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另外,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还要注重对其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艺术情境中,放飞学生而对音乐想象力。教师的语言越生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就越丰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课堂教学外,艺术实践也是高师钢琴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学习技术、作品,而实践则是进一步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加以巩固和深化,不管是以上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还是灵敏的听觉感受和音乐想象力,都需要在实践中巩固、提高。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带着学生到艺术中专院校举办钢琴普及讲座,让他们上台演奏,让他们能到艺术院校教孩子们弹琴,让他们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

我可以帮你写的,很简单。(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论文钢琴作品研究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一、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的培养

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想使我们的钢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一)正确的读谱

培养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要的课题。正确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演奏者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乐谱,对音乐作品的忠实理解进行二度创造和创作,在作曲家与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静止的乐谱转化为变化万千、令人难忘、丰富多采的音乐语言。读谱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的一切标记,以及标记所约束和决定的意思。这里包括谱号、调号、拍号、节拍的律动、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等。因为作曲家在乐谱上标写每一个标记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时都饱含深意。第二,要准确、科学的透过这些标记,进一步弄清乐谱的曲式结构、和声、乐句、乐段;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复调因素、注意乐谱上音符的符干朝向,弄清声部的层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层次、不同音色的对比,决不能忽视休止符。另外,还要从谱面上的各种符号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推测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曲家字里行间更深刻的涵义,揭示音乐的内容和精神。譬如:对作品的创作时代、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布局、句子段落、声部、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和织体特点,有什么对比,主题如何发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里,以及音响的想像,使之在乐思的奔流中,展现它们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内涵,悉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加入时代感,以至完全正确地把乐谱中的精髓全部诠释出来为止。

(二)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节奏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出它的性质和风格。弹奏者只有把握乐曲节奏的均代、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匀、弹性、动力、惯性、重音、各种特性节奏,才能和谐有致的抒情达意。加强节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概念上对之强调和固化,要特别强调它除了是稳定音乐的要素,更是把握音乐的运动趋势的能力,是决定提示音乐主题、增强音乐表现的根本保证。一首乐曲的特殊节奏抽象地概括这首乐曲,能使听众在丰富的联想中还原作品。如李斯特改编的《魔王》开篇便以其独特的节奏揭示了音乐的内涵。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诸如此类的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节奏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体验,并注意尽可能地体现作品的强弱、断句和起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直觉。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其不同的性质和风格。乐曲的性质指乐曲内容、情绪、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乐曲的局部特性和总体风格,而音乐风格则是遏制音乐分享有些样式或有某些元素共同兴趣的类别。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练琴方法上,教给学生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得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行。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来确定。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

处理好力度力度就是音量,即声音强弱、轻重、大小的程度。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而人的心情变化和活动不像机器那样呆板,必然有强、有弱、有急、有缓。因此力度处理对于音乐表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古曲音乐中,一般从pp(很弱)到f(f很强)间就有p(弱)、mp(中弱)、mf(中强)、f(强)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比弱还要弱)到ffff(比强还要强),幅度更宽,还有sf(个强)、sfz(突强)或crese(渐强)、dim(渐弱)等,这些具体的力度记号,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对于没有力度标记的作品,我们可依据音的自然倾向和音乐发展的自然趋势。如在弹奏音阶时,根据音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音乐处理成渐强,反之,则可以弹成渐弱。另外,音乐本身的特性也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力度。如进行曲是坚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泼欢快的。强弱在音乐中不是一种外部现象,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弱及变化,它同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情感连在一起,在教学中还要指导从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去把握音乐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例如《雪绒花》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出现三次,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较小。B段节奏变化出现休止,与前段相比,情绪更加激动,力度加强,要表现出主人公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

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好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一个方面。要想弹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首先是指法的训练。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有它规律性的指法,如白键音阶,右手上行除F大调外都是1231234指,左手上行除B大调外都是543213—21。但没有绝对固定不变的指法。在一定的原则下,根据乐曲的要求、作曲家的风格,再结合每个弹奏者自身的生理特点、手的条件来灵活地选用指法。手有大、小,宽窄之分,指的距离有松紧之分,手指有长、短、粗、细、强、柔之分,不强能求一律。根据乐曲要求,对照各种不同版本,分析、考虑、确定指法,并赋予它一定的艺术处理,是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触键犹如画家的神笔,笔下生花,反之则是拙劣的涂鸦。此外,还需要正确运用踏板。踏板的学习和运用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钢琴的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他甚至夸张地提到能运用好踏板,就是演奏成功的四分之三。钢琴的踏板使用首先要以和声、色彩效果的需要、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例如三个踏板,即强音踏板、柔音踏板和保留音踏板,作用各不相同,如强音踏板能产生很多泛音,使声音更优美、更和谐,根据需要按踩踏板的深浅,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三个踏板的不同作用,分析乐曲和声的进行与层次,按照不同色彩、不同风格来运用踏板,使其成为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把握音乐作品内涵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启发学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是学生能够充分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让演奏者与表现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情意交融,演奏者才能进入忘我的境界,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感染力,演奏技巧也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对作品的内涵没有把握好,把活泼的作品弹成了抒情的,或者是把舞曲弹成了进行曲,那就会变得一塌糊涂,更不要说去表现音乐了。作品内涵的把握离不开作品创作意图的认识。任何艺术背后都隐藏着创作者的心声。而创作者必定则生活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中的人,因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也有助于更好认识作品创作意图。首先,教师帮助并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一首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用熟练的技巧来表现,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要善于从理解入手,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心体会作品的内容。采用恰如其分的方法,把一部作品经过彻底地消化,有血有肉并富有感染力地再创造出来并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透过谱面上的音符,深入体会到作品的潜在含义和音乐语言特点,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形象和感觉。使我们不至于“就事论事”地、“完成任务式”地演奏,既“站得高看得远”又“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对作品从“泛泛的了解”变成“切身感受”,并通过自身的演奏“言之有物”地表达出来。正如一个“读不懂”贝多芬的人,就无法把握他那大智大仁大勇《命运》的灵魂,也就无法把它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演奏来。其次,要把握作者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以感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这个形式内部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它同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中世纪的音乐创作是严格遵照已定的法则来写作,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为满足一些人或机构对音乐的需要而创作,浪漫时期作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并探索个自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因而这时期的音乐创作过程是与作曲家强有力的内心冲动相联系的。等等……只有演奏者对当时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以及良好的素养,才能真正领会创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多了解熟悉而同时代的美术、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诗歌等多种艺术为我们开启了理解时代的窗口,只有学生广泛涉猎这些姊妹艺术作品,并逐渐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听觉和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大凡优秀的演奏者都是有敏锐的听觉和内心歌唱性的这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钢琴演奏都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启发学生善于聆听自己演奏的“音质”,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内容,使他们逐渐对悦耳动听的声音充满追求与想象。通过让学生对钢琴音色、音质的辨听与理解,以及对旋律感、节奏感和多声部和声听觉感的把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要听钢琴音乐,还要涉及到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并对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有所了解。从广博的音乐世界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修养,才能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学生一首他曾经听过的乐曲,那么他对音乐的领悟就会快得多,教学也变得较为顺利。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欣赏音乐,尤其要多听名家的演奏。听后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进行评论,并与教师或其他人交流。这也是加强听力训练和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另外,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还要注重对其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艺术情境中,放飞学生而对音乐想象力。教师的语言越生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就越丰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课堂教学外,艺术实践也是高师钢琴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学习技术、作品,而实践则是进一步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加以巩固和深化,不管是以上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还是灵敏的听觉感受和音乐想象力,都需要在实践中巩固、提高。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带着学生到艺术中专院校举办钢琴普及讲座,让他们上台演奏,让他们能到艺术院校教孩子们弹琴,让他们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 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 )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 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素质。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情感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钢琴教学要适应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实现“育人”与“育才”并举的原则,必须做到把情感教育作为钢琴教学的根本内容,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本文试图通过对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探究钢琴教学与各级各类学校情感发展的关系,发挥钢琴教学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全文共分二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情感教育的客观必然性;情感教育的实质及其价值所在。第二部分:提出把情感教育渗透到钢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策略。论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于创造美;更新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层次与方法。钢琴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走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尤其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以其动人心魂的力量,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有利手段。有了美好的情感,才会有美好的情操。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作为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情感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完美人格的、有素质的人。

钢琴论文研究内容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一、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的培养

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要想使我们的钢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一)正确的读谱

培养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要的课题。正确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演奏者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乐谱,对音乐作品的忠实理解进行二度创造和创作,在作曲家与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静止的乐谱转化为变化万千、令人难忘、丰富多采的音乐语言。读谱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的一切标记,以及标记所约束和决定的意思。这里包括谱号、调号、拍号、节拍的律动、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等。因为作曲家在乐谱上标写每一个标记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时都饱含深意。第二,要准确、科学的透过这些标记,进一步弄清乐谱的曲式结构、和声、乐句、乐段;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复调因素、注意乐谱上音符的符干朝向,弄清声部的层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层次、不同音色的对比,决不能忽视休止符。另外,还要从谱面上的各种符号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推测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曲家字里行间更深刻的涵义,揭示音乐的内容和精神。譬如:对作品的创作时代、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布局、句子段落、声部、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和织体特点,有什么对比,主题如何发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里,以及音响的想像,使之在乐思的奔流中,展现它们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内涵,悉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加入时代感,以至完全正确地把乐谱中的精髓全部诠释出来为止。

(二)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节奏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出它的性质和风格。弹奏者只有把握乐曲节奏的均代、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匀、弹性、动力、惯性、重音、各种特性节奏,才能和谐有致的抒情达意。加强节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概念上对之强调和固化,要特别强调它除了是稳定音乐的要素,更是把握音乐的运动趋势的能力,是决定提示音乐主题、增强音乐表现的根本保证。一首乐曲的特殊节奏抽象地概括这首乐曲,能使听众在丰富的联想中还原作品。如李斯特改编的《魔王》开篇便以其独特的节奏揭示了音乐的内涵。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诸如此类的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节奏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体验,并注意尽可能地体现作品的强弱、断句和起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直觉。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其不同的性质和风格。乐曲的性质指乐曲内容、情绪、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乐曲的局部特性和总体风格,而音乐风格则是遏制音乐分享有些样式或有某些元素共同兴趣的类别。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练琴方法上,教给学生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得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行。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来确定。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

处理好力度力度就是音量,即声音强弱、轻重、大小的程度。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而人的心情变化和活动不像机器那样呆板,必然有强、有弱、有急、有缓。因此力度处理对于音乐表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古曲音乐中,一般从pp(很弱)到f(f很强)间就有p(弱)、mp(中弱)、mf(中强)、f(强)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比弱还要弱)到ffff(比强还要强),幅度更宽,还有sf(个强)、sfz(突强)或crese(渐强)、dim(渐弱)等,这些具体的力度记号,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对于没有力度标记的作品,我们可依据音的自然倾向和音乐发展的自然趋势。如在弹奏音阶时,根据音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音乐处理成渐强,反之,则可以弹成渐弱。另外,音乐本身的特性也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力度。如进行曲是坚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泼欢快的。强弱在音乐中不是一种外部现象,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弱及变化,它同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情感连在一起,在教学中还要指导从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去把握音乐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例如《雪绒花》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出现三次,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较小。B段节奏变化出现休止,与前段相比,情绪更加激动,力度加强,要表现出主人公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

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好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一个方面。要想弹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首先是指法的训练。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有它规律性的指法,如白键音阶,右手上行除F大调外都是1231234指,左手上行除B大调外都是543213—21。但没有绝对固定不变的指法。在一定的原则下,根据乐曲的要求、作曲家的风格,再结合每个弹奏者自身的生理特点、手的条件来灵活地选用指法。手有大、小,宽窄之分,指的距离有松紧之分,手指有长、短、粗、细、强、柔之分,不强能求一律。根据乐曲要求,对照各种不同版本,分析、考虑、确定指法,并赋予它一定的艺术处理,是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触键犹如画家的神笔,笔下生花,反之则是拙劣的涂鸦。此外,还需要正确运用踏板。踏板的学习和运用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钢琴的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他甚至夸张地提到能运用好踏板,就是演奏成功的四分之三。钢琴的踏板使用首先要以和声、色彩效果的需要、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例如三个踏板,即强音踏板、柔音踏板和保留音踏板,作用各不相同,如强音踏板能产生很多泛音,使声音更优美、更和谐,根据需要按踩踏板的深浅,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三个踏板的不同作用,分析乐曲和声的进行与层次,按照不同色彩、不同风格来运用踏板,使其成为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把握音乐作品内涵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启发学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是学生能够充分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让演奏者与表现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情意交融,演奏者才能进入忘我的境界,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感染力,演奏技巧也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对作品的内涵没有把握好,把活泼的作品弹成了抒情的,或者是把舞曲弹成了进行曲,那就会变得一塌糊涂,更不要说去表现音乐了。作品内涵的把握离不开作品创作意图的认识。任何艺术背后都隐藏着创作者的心声。而创作者必定则生活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中的人,因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也有助于更好认识作品创作意图。首先,教师帮助并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一首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用熟练的技巧来表现,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要善于从理解入手,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心体会作品的内容。采用恰如其分的方法,把一部作品经过彻底地消化,有血有肉并富有感染力地再创造出来并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透过谱面上的音符,深入体会到作品的潜在含义和音乐语言特点,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形象和感觉。使我们不至于“就事论事”地、“完成任务式”地演奏,既“站得高看得远”又“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对作品从“泛泛的了解”变成“切身感受”,并通过自身的演奏“言之有物”地表达出来。正如一个“读不懂”贝多芬的人,就无法把握他那大智大仁大勇《命运》的灵魂,也就无法把它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演奏来。其次,要把握作者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以感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这个形式内部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它同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中世纪的音乐创作是严格遵照已定的法则来写作,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为满足一些人或机构对音乐的需要而创作,浪漫时期作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并探索个自作品的社会作用和美学,因而这时期的音乐创作过程是与作曲家强有力的内心冲动相联系的。等等……只有演奏者对当时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以及良好的素养,才能真正领会创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多了解熟悉而同时代的美术、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诗歌等多种艺术为我们开启了理解时代的窗口,只有学生广泛涉猎这些姊妹艺术作品,并逐渐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听觉和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大凡优秀的演奏者都是有敏锐的听觉和内心歌唱性的这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钢琴演奏都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启发学生善于聆听自己演奏的“音质”,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内容,使他们逐渐对悦耳动听的声音充满追求与想象。通过让学生对钢琴音色、音质的辨听与理解,以及对旋律感、节奏感和多声部和声听觉感的把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要听钢琴音乐,还要涉及到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并对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有所了解。从广博的音乐世界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修养,才能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教学生一首他曾经听过的乐曲,那么他对音乐的领悟就会快得多,教学也变得较为顺利。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欣赏音乐,尤其要多听名家的演奏。听后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进行评论,并与教师或其他人交流。这也是加强听力训练和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另外,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还要注重对其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艺术情境中,放飞学生而对音乐想象力。教师的语言越生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就越丰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课堂教学外,艺术实践也是高师钢琴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学习技术、作品,而实践则是进一步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加以巩固和深化,不管是以上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还是灵敏的听觉感受和音乐想象力,都需要在实践中巩固、提高。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带着学生到艺术中专院校举办钢琴普及讲座,让他们上台演奏,让他们能到艺术院校教孩子们弹琴,让他们在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 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 )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 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普通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音乐钢琴教学强调了教师不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教学目的,关键就是如何适应未来素质型人才在质与量方面的要求,改革钢琴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阿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

普通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一直存在很大的误区,孙维权先生2Q03年发表了《钢琴的即兴弹奏为什么在我国发展缓慢?》的文章,他指出:“针对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在参赛曲日中演奏技巧很高,但在自弹自唱中却相形见拙。由此反映出传统教学的弊端,大专院校也普遍存在着不会即兴弹奏的问题”。魏廷格先生在《有关即兴伴奏问题的商榷》一文中,对孙维权先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他也认为,即兴伴奏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认真编写一部教材,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这两篇文章是针对钢琴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思考。受过钢琴专业教育的学生都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更何况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呢?

1 适应社会的需要,紧紧抓住高职院校特殊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与音乐学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相比,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学生培养目标坚持钢琴教学“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高等音乐院校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就要通过教学和实践,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净化美的心灵,掌握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以及音乐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得我们的学生将来具有成为中小学音乐工作者作好准备;在钢琴教学中要把钢琴课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复合型钢琴教学人才,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文艺工作者和中小学教育者。

2 提高钢琴课程教师的水平

强化对钢琴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管理,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规定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老教师要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钢琴教师要进行教学法的研究和学习,定期开设钢琴教学讲座及公开课;二是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以提高钢琴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要积极鼓励教师举办备种形式的个人钢琴演奏会;四是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监督,内容包括课程完成情况、指导学生情况和教学效果;五是加强老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德治教,以德治人,加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3 采用钢琴教学法,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

高教钢琴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几乎需要从头学起。按现行三年之内要让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要求,难度较大。因此,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基本功训练,因材施教。“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

对钢琴教学而言,运用和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弹奏技巧,是基本功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我们又不能盲目的过分强调基本功和技巧,针对成年学生理解力和毅力都比较强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指导弹奏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4 教材的改革

(1)我们高校钢琴教材应当定位在传授必要的实用基础知识,力求针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巩固和训练不追求钢琴作品深度、难度及其系统性,着眼于应用能力,教材的选择注重趣味性、循序渐进性、实用性、普遍性并加强科学性,打好基础,强化实用能力。

(2)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高校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在教材编写时加大钢琴配奏教材的编写数量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它同样是我们高校(专)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远比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更为重要,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3)教材是要能够提供音像资料等多媒体配套材料的教材,使其成为提供各种真实的材料,弥补缺少视听环境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这其实又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

5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教学软件、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在被运用到教学中,这为钢琴教学提供了不可限量的广阔前景。在这里以数码钢琴教学系统为例。数码钢琴教学系统是利用其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由一架主琴带动数十架副琴进行集体授课的先进教学系统。它可以充分利用其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投影仪和先进的监视监听系统等现代化工具,可以在因特网上搜集先进的音乐前沿教育的信息与资料,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选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优秀课件,将它们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数码钢琴集体课”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形式和理念,如键盘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合奏等。它把音乐教育专业的众多课程有机地、科学合理地综合起来,创造了一个融技巧、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全新的教学体系。

6 完善学生钢琴成绩的考核

(1)注意重视鼓励性评价。不能只给演奏水平好、级别高的学生打高分,而应在学生相应的程度上只要演奏得很出色,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2)高度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它能从整体上着眼,涵盖钢琴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并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使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建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果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终结成绩记入成绩档案,致使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临近期末考试时再突击应付专业考试;而有些学生平时很用功但因心理素质欠佳,考试时太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大、时间长的工程,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我认为改革钢琴教学方式、考试制度是迫在眉睫的大课题,这需要我们每个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钢琴论文研究方向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我可以帮你写的,很简单。(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普通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音乐钢琴教学强调了教师不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教学目的,关键就是如何适应未来素质型人才在质与量方面的要求,改革钢琴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阿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

普通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一直存在很大的误区,孙维权先生2Q03年发表了《钢琴的即兴弹奏为什么在我国发展缓慢?》的文章,他指出:“针对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在参赛曲日中演奏技巧很高,但在自弹自唱中却相形见拙。由此反映出传统教学的弊端,大专院校也普遍存在着不会即兴弹奏的问题”。魏廷格先生在《有关即兴伴奏问题的商榷》一文中,对孙维权先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他也认为,即兴伴奏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认真编写一部教材,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这两篇文章是针对钢琴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思考。受过钢琴专业教育的学生都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更何况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呢?

1 适应社会的需要,紧紧抓住高职院校特殊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与音乐学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相比,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学生培养目标坚持钢琴教学“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高等音乐院校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就要通过教学和实践,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净化美的心灵,掌握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以及音乐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得我们的学生将来具有成为中小学音乐工作者作好准备;在钢琴教学中要把钢琴课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复合型钢琴教学人才,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文艺工作者和中小学教育者。

2 提高钢琴课程教师的水平

强化对钢琴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管理,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规定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老教师要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钢琴教师要进行教学法的研究和学习,定期开设钢琴教学讲座及公开课;二是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以提高钢琴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要积极鼓励教师举办备种形式的个人钢琴演奏会;四是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监督,内容包括课程完成情况、指导学生情况和教学效果;五是加强老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德治教,以德治人,加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3 采用钢琴教学法,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

高教钢琴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几乎需要从头学起。按现行三年之内要让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要求,难度较大。因此,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基本功训练,因材施教。“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

对钢琴教学而言,运用和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弹奏技巧,是基本功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我们又不能盲目的过分强调基本功和技巧,针对成年学生理解力和毅力都比较强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指导弹奏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4 教材的改革

(1)我们高校钢琴教材应当定位在传授必要的实用基础知识,力求针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巩固和训练不追求钢琴作品深度、难度及其系统性,着眼于应用能力,教材的选择注重趣味性、循序渐进性、实用性、普遍性并加强科学性,打好基础,强化实用能力。

(2)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高校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在教材编写时加大钢琴配奏教材的编写数量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它同样是我们高校(专)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远比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更为重要,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3)教材是要能够提供音像资料等多媒体配套材料的教材,使其成为提供各种真实的材料,弥补缺少视听环境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这其实又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

5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教学软件、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在被运用到教学中,这为钢琴教学提供了不可限量的广阔前景。在这里以数码钢琴教学系统为例。数码钢琴教学系统是利用其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由一架主琴带动数十架副琴进行集体授课的先进教学系统。它可以充分利用其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投影仪和先进的监视监听系统等现代化工具,可以在因特网上搜集先进的音乐前沿教育的信息与资料,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选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优秀课件,将它们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数码钢琴集体课”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形式和理念,如键盘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合奏等。它把音乐教育专业的众多课程有机地、科学合理地综合起来,创造了一个融技巧、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全新的教学体系。

6 完善学生钢琴成绩的考核

(1)注意重视鼓励性评价。不能只给演奏水平好、级别高的学生打高分,而应在学生相应的程度上只要演奏得很出色,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2)高度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它能从整体上着眼,涵盖钢琴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并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使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建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果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终结成绩记入成绩档案,致使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临近期末考试时再突击应付专业考试;而有些学生平时很用功但因心理素质欠佳,考试时太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大、时间长的工程,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我认为改革钢琴教学方式、考试制度是迫在眉睫的大课题,这需要我们每个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