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草地学报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草地学报影响因子

不知道你有什么要求,如果只是发表在一般的期刊的话,只要不是核心的都不难发,如果是核心的话,省级办的较好发,国家级的难一点,影响因子高的都不容易发的

汤森路透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一般于当年的6月份公布前一年的期刊影响因子数据。也就是说2016年6月份将公布2015年的期刊影响因子,2016年的影响因子将于2017年6月份公布。

4. 赵俊霞,乔鲜花,张萍萍,陈建梅,高亚军。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3):114-118,128(通讯作者)5. Sheng-Xiu Li, Zhao-Hui Wang, S. S. Malhi, Shi-Qing Li,Ya-Jun Gao, and Xiao-Hong Tian. 2009. Nutrient and Water Management Effects on Crop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in Dryland Areas of China. Advances in Agronomy, Volume 102, 223-265. DOI: (09) 01007-4(SCI收录,影响因子:)6. S. X. Li, Z. H. Wang, T. T. Hu, Y. J. Gao, and B. A. Stewart. 2009. Nitrogen in Dryland Soils of China and Its Management. Advances in Agronomy, Volume 101, 125-181. DOI: (08)00803-1(SCI收录,影响因子:)7. Yajun Gao, Yun Li, Jianchang Zhang, Wenguo Liu, Zhanping Dang, Weixian Cao, Qin Qiang. 2009. Effects of mulch, N fertilizer, and plant density on wheat yield, wheat nitrogen uptake, and residual soil nitrate in a dryland area of China.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9,85(2):109-121,DOI 9252-0(SCI收录,影响因子:)8. 张月霞,杨君林,刘炜,李龙,高亚军,肖玲玲,毛宁,田莲桂。2009. 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7(2):189-193(通讯作者)9. 高亚军,郑险峰,李世清等。2008. 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增产的水氮条件. 农业工程学报, 24(1):55-59 (EI收录)10. 高亚军。2008. 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的氮素管理。见“中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科学出版社,pp769-82111. 程杰,高亚军,强秦。渭北旱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2008. 水土保持学报, 22(4):104-110 (通讯作者)12. Yajun Gao, Shucai Wang, Tadao Asami, and Jin-Gui Chen. 2008.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he Arabidopsis Heterotrimeric G-protein Subunit Enhance the Developmental Defects of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and Biosynthesis Mutants.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49(7): 1013-1024.(SCI收录,影响因子:)13. Gao Y, Zeng Q, Guo J, Ellis BE, et al. 2007.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GCR2 in abscisic acid inhibi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The Plant Journal, 52(6):1001-1013 (SCI收录,影响因子:)14. JohnstonCA, Taylor JP, Gao Y, et al. 2007. GTPase acceleration as the rate-limiting step in Arabidopsis G protein-coupled sugar signaling. PNAS, 104(44): 17317– 17322 (SCI收录,影响因子:)15. JohnstonCA, TempleBR, Chen JG, Gao Y, et al. 2007. Comments on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Is a Plasma Membrane Receptor for the Plant Hormone Abscisic Acid’. Science,318, 914c DOI: science. 1143230 (SCI收录,影响因子:)16. Chang Y, Guo J, Gao Y, Chen JG. 2007. Modulation of root cell division by the heterotrimeric G-proteins in Arabidopsis. Dynamic Cell Biology 1: . Jin-Gui Chen, Yajun Gao, and Alan M. Jones. 2006. Differential Roles of Arabidopsis Heterotrimeric G-Protein Subunits in Modulating Cell Division in Roots. Plant Physiol. 141(3): 887-897 (SCI收录,影响因子:)18. 高亚军,杨君林,陈玲等。2007. 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旱地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5(3): 45-5019. 刘炜,高亚军,杨君林等。2007. 旱地冬小麦返青以前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5(4): 197-201 (通讯作者)20. 程杰,高亚军。2007. 云雾山封育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草地学报, 15(3): 273-27721. 高亚军,李生秀, 田霄鸿等。2006. 不同供肥条件下水分分配对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物学报,32(3):415-42222. 高亚军,李云,李生秀等。2005.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生态学报,25(11):135-14423. 高亚军,李生秀。2005. 旱地秸杆覆盖条件下作物减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分析。农业工程学报, 21(7):15-19(EI收录)24. 高亚军,李生秀,李世清等。2005. 农田秸秆覆盖对冬小麦水氮效应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6(8):1450-145425. 高亚军,李生秀,李世清等。2005. 施肥与灌水对硝态氮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19(6):61-6426. 高亚军。2004. 旱地的水分资源,旱地的种植制度。见“中国旱地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pp160-175,518-53927. 翟军海,凌莉,高亚军等。2004. 补充灌溉、氮素营养和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9(3):67-6928. 高亚军,李生秀。2003.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水氮效应。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9(1):14-1829. Roelcke, M., . Li, . Tian, . Gao and J. Richter. In situ comparisons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N fertilizers in Chinese loess soils.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62 (1), 73 -8830. 高亚军,李生秀。2002. 北方旱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中国工程科学, 4(7):22-2731. 翟军海,高亚军,周建斌。2002. 控释/缓释肥料研究概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5-4832. Gao Yajun, Huang Dongmai, Zhu Peili et al. 2001. Long-Term Impact of Soil Management on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in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 Pedosphere, 11(4) : 349 – 357 (2003年起成为SCI源刊)33.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等。2001. 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与耕种的肥力效应.中国农业生态学报, 9(3):67-6934. 郑险峰,高亚军,王林权等。2001. 不同施肥水平对木立芦荟生长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9(4):47-5035.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等。2001.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03-11036.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等。2000.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供氮能力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3):243-25037.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等。2000.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氮素肥力的影响。土壤学报,37(4):456-46338.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等。2000.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磷、钾和pH的影响.土壤,32(5):257-26139.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等。2000. 水旱轮作地区免耕的肥力效应.耕作与栽培,(5):2-3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地球物理学报影响因子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影响因子也看是什么机构收录的,国内的如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有他的影响因子,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SCI收录,国内很少有杂志能被收录,国内学校发的一般也就看在国内的影响因子,在国外如果SCI 3-4就属于高区的文章了(生物学),也就是说水平相当高了。

您好,根据中国影响因子查询网()统计和整理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影响因子为3-4已经是非常非常高了,中文期刊被SCI收录的还没有超过4的,2005年SCI收录中国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是《岩石学报》它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管主办的,影响因子为: 。 一、2005年SCI收录中国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影响因子 被引次数 1 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2 中国物理C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学会 4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国光学学会 5 金属学报 中国金属学会 6 无机材料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7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中国物理学会 8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吉林大学 9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0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1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12 催化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3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4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 15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16 结构化学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7 化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8 地球物理学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 岩石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21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22 植物分类学报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23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24 新型炭材料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5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华医学会 26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Mechanics & Astonomy 中国科学院 27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28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29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 中国科学院 30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31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2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中国科学院 33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34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复旦大学 35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 36 Cell Research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7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上海大学 38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9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中国海洋学会 40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中国力学学会 41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中国地质学会 42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 中国科学院 43 Rare Metals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44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 45 Journal of Rare Earths 中国稀土学会 46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47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48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9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51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工学会 5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会 53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吉林大学 54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55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 56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南大学 57 Pedosphere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8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59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中国药理学会;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60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61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二、全球2007年影响因子排行榜(来源:) J CLIN ENGL J MED REV IMMUNOL MOD PHYS REV BIOCHEM REV REV CANCER REV IMMUNOL MED IMMUNOL REV NEUROSCI GENET AM MED ASSOC REV NEUROSCI CELL REV CELL DEV BI REV DRUG DISCOV REV REV GENET REV PHARMACOL MATER SCI REV ASTRON ASTR REP MATER REV PHYSIOL 顺便我补充提供一下CJCR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行榜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物理学报 3.应用生态学报 4.科学通报 5.生态学报 6.电网技术 7.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8.电力系统自动化 Physics Letters 10.地理学报 11.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2.中国沙漠 13.中国农业科学 14.分析化学 15.地球物理学报 16.土壤学报 Physics 18.中草药 19.岩石学报 20.作物学报 21.植物生态学报 2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3.化学学报 24.中华医学杂志 25.光学学报 26.植物学报 27.光子学报 28.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9.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30.软件学报

生物和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算很高的,cell之类的可以到三四十。想物理、化学类到十几就算国际领先水平了。3-4也不算烂,但也不算好,一般学校里博士发3-4的文章就可以毕业了。

工程地质学报影响因子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 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分类号】:P5-5【DOI】:cnki:ISSN:【正文快照】: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升。70年代起,增长速度虽然趋缓,但每年新创刊数量多于停刊数量。80年代以来,新刊增长速度尚在进一步加快。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涌来的期刊,给阅读、馆藏和经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世界上任何情报所、图书馆、文献馆都不可能对所有期刊进行全面收藏,即使国际…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国区域地质》首次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J];地质通报; 1992年04期; 89

土木工程专业的顶刊有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工程地质学报。国内高质量期刊有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北大核心、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建筑与土木工程等。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类学术期刊。1983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创刊,2011年,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共出版文献2757篇、总被下载501751次、总被引2125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委员13人,编委45人。

土木工程专业定义:

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主要工程设施包含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堤坝、矿井等。

1、《工程地质学报》杂志社要求来稿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来稿文章字数以6000-8000为宜,摘要字数控制在300-500字左右,英文摘要控制在300 words左右。关键词3-5个。2、 图/表格:图最好为黑白色,表用三线表。图内、表内汉字为六号宋体,数字、字母为六号新罗马体。通栏图、表宽不超过15cm,半栏图、表不超过。图、表的中英文题目齐全,小五号字。坐标轴上的刻度线朝内。如:3、单位:有关记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sin-1应为arcsin, ctg应为cot, tg应为tan, ppm等表示法已要求停止使用;除特征数外,变量应使用单个字母表示(或带下标的单字母,否则由多个字母表示单个变量,易被误解为多个变量相乘)。4、《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提示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5、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中相应处用上角标注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请勿引用。

草业科学杂志影响因子

"畜牧,兽医科学类""排 名","代码","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1,"H527","草业学报",571," "2,"H234","草业科学",533," "3,"H525","草地学报",226," "4,"H213","中国草地",512," "5,"H225","中国兽医学报",386," "6,"H023","畜牧兽医学报",320," "7,"H240","家畜生态",63," "8,"H241","中国草食动物",121," "9,"H218","畜牧与兽医",140," "10,"H242","中国畜牧杂志",173," "

《草业科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创刊并担任第一任主编。1984年正式编辑出版《中国草原与牧草》,1987年更名为《中国草业科学》,1989年更名为《草业科学》,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2008年开始,任继周教授担任顾问,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侯扶江教授任主编。《草业科学》主要刊载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林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论文、综述、专论和学科前沿动态等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设有草地资源及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畜牧业、草地农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基层园地等栏目。《草业科学》自创刊以来,始终以“传播草业科学,引导草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公开择优录稿的原则,并认真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刊物质量逐年提高,学科内影响力不断扩大。2009年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上升为2061和,分别在全国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和第2位,已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期刊。已被英国CABI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收录为源期刊。2008年,本刊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曾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甘肃省兰州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1-0629国内刊号:62-1069/S邮发代号:54-51创刊时间:1984年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编辑部邮政编码:730020 顾问:任继周名誉主编:洪绂曾主编:侯扶江副主编:胡自治 张自和 蒋文兰 陈盈盈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丁连生万力生王明昶王宗礼王春喜王晓斌瓦庆荣白原生任继周刘加文刘自学刘连贵刘国道刘富渊朱邦长牟新待许鹏许令妊贠旭疆吴序卉张自和张新跃李守德李青丰李建龙李毓堂杨中艺杨志民杨知建苏大学陈佐忠陈盈盈武艳培周禾周道纬侯扶江泽柏郎百宁南志标胡自治荣威恒凌焱贾幼陵曹致中维纳汗黄文惠彭立鸣程积民蒋文兰谢应忠韩烈保韩贵清雍世鹏缪应庭蔡庆生 投稿请登录《草业科学》网站,点击“在线投稿”,注册后即可上传稿件,并可随时上网查询稿件审理进程,不明之处可查看网上投稿流程。具体格式请参见下载中心的文章样例。征稿范围和读者对象本刊主要刊载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林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论文、综述、专论和学科前沿动态等。主要录用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基层农业推广单位、公司等具有明显创新的科研成果为内容的文稿以及草业科学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类文稿,优先录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及其他专项工作等)、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各级政府的科研课题等的科研成果为内容的文稿。凡有重大创新的首发性文稿,一经确认,本刊将开设绿色通道,以最高的效率予以发表,并根据其创新水平及专家审定意见减、免版面费或稿酬从优。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所投稿件必须是论文的最后定稿,严格按本刊规范投稿,不合要求本刊不便送审。2. 来稿应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中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正文(包含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其中英文工作单位请按照英文通信地址的表达习惯来译。并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务,学位(或在读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并注明电话,以便联系。有资助背景的文章,请在首页的采用脚注注明资助该研究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3. 文稿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题应简短确切。表格采用三线表,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表中的缩略词和量的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上的文字不宜多,表达必须清楚,区分明确。照片要保证清楚,必须彩色印刷的费用由作者自行承担。4. 文稿中出现的所有符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物理量单位、外文字母和公式字母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生物学名称文章中首次出现的生物应标明拉丁文学名。5.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中标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件不得作参考文献引用,只能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在正文中的引用处加括号注明资料来源。综述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40篇。作者应注意利用国内外网络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现刊来查阅最新文献。6. 本刊收取稿件审理费(中文文章100元/稿)、版面费(200元/版),彩图图版(500元/版)。邮局汇款: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草业科学》编辑部收邮 编:730020银行转账:开户行——兰州市工商银行天水路分理处户名——兰州大学汇款时务请注明第一作者姓名、论文编号、稿件审理费或版面费。编辑部收款后即寄回发票(注:银行缴费请采用转账方式,审理费请通过邮局汇款方式缴纳)。7. 文稿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论文发表前编辑部会对文稿进行非思想性的文字和图表编辑,修改后的文章在正式出版之前将发送自校稿给作者,作者若不同意本刊的修改,请回复时声明。8. 请勿一稿多投或多语种重复发表。通过本刊“三审”的文稿,刊发前按照本刊所发通知收取版面费,并付作者稿酬(包括本刊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寄期刊2份。不采用稿件本刊将在3个月内把审稿意见退给作者。9. 本刊已被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刊源,或摘要转载,或全文上网、进入光盘版杂志。稿件接受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他出版权(包括纸型出版权、汇编、复制、发行、翻译权以及光盘、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出版权等)属本刊所有。作者若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无异议。

电子学报影响因子

北航各个学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你可以上北航研究生院查看,不过要求还算比较高的,潜心研究吧,不要太浮躁 一、申请北航博士学位对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 1.数学与系统科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SCI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收录源刊物或在《中国科学》(中文版)、《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和《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2篇论文。 2.物理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以上,或累计达到及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且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用外文公开发表。 已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SCIE收录论文;已受理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EI收录论文。 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学生论文发表篇数和影响因子尊重导师意见。 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开题与答辩前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分学位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其发表论文要求可执行工学学科相关规定。 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含化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 的Q1区收录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或者发表SCIE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达到; (2)发表SCIE收录论文3篇;或发表2篇SCIE收录论文,另外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对承担重大工程项目等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博士生提交研究成果详细摘要,经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通过,发表论文要求: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或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至少有1篇论文在外文期刊上公开发表。 其他学术成果的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在影响因子大于的SCIE收录的计算机类刊物中发表论文1篇; (2)在SCIE收录源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2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4)在EI收录的期刊源上发表论文1篇,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参考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权威学术会议目录)上发表论文1篇;并且另外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会议发表论文2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中,被EI收录的各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计为1篇期刊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且折算论文合计不超过1篇。 5.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应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要求之一: (1)在SCI检索的相关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全文)发表2篇论文。 专利和获奖的学术成果计算方法,按照工学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6.工学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限机械学院)等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影响因子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EI或ISTP收录源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3)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刊物(含被ISTP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应有2篇文章在EI收录源刊物上发表。并且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 本学科领域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SCIE论文;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申请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七名)或三等奖1项(排名前五名),相当于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 7.经管学科(管理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另外,至少有一篇是用外文撰写的。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CI、SSCI、A&HCI、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 (2)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篇论文,并在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2篇论文。 (3)在 EI收录源期刊、经管类重要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见附表1),并在CSSCI、 CSCD 或EI(ISTP)检索的会议发表1篇论文。 8.法学学科(法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任一高水平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4 (2)在其他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论文; (3)在非CSSCI来源期刊或集刊(不含扩展刊)的重要法学类或航空航天类期刊或集刊(见附表2)上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须收入大会论文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 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 在港澳台重要法学期刊上或用英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经过法学院三位以上教授鉴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可视为CSSCI论文1篇。 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是指有两国或两国以上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以及各法学二级学会的年会。 9.人文社会学科(人文学院) 博士生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见附表3): (1)发表论文达到A级标准; (2)发表论文达到B级标准; (3)发表论文达到C级标准。 各级标准中的期刊均不包括其增刊、特刊、专刊,CSSCI收录期刊不含扩展版;发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第一篇可视为CSSCI收录,第二篇及以上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理论版的学术论文(3000字以上),可视为公开出版期刊的论文。 10.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语学院)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 SSCI、A&HCI、SCI、EI、《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现代外语》或《外国语》上发1篇; (2)在CSSCI (限定在外国文学、语言学、外语类)上发表2篇论文; (3)在CSSCI(不含扩展刊)上发表3篇论文。 注:用英、俄、德、日、法、韩文在国际非SSCI或A&HCI期刊源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经院教授会鉴定,达到相应学术水准的,可视为CSSCI论文1篇;在我校学报社科版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可视为CSSCI收录,其余视为一般公开出版期刊论文。

电子学报2010年第一期EI检索号目前已全部可查,在EI工程索引数据库查询即可(该数据需要相关权限才能查)该刊还属于SCI收录,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ISSN:1022-4653) 《电子学报》为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刊登电子与信息科学及相邻领域的原始性(original)科研成果。1962年创刊,现每年来稿2000篇左右,刊登约500篇。 中科院杂志分区 工程:电子与电气分类下的 4 区期刊 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 2012年度 2011年度 2010年度 0 .135 杂志由 TECHNOLOGY EXCHANGE LIMITED HONG KONG 出版或管理。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扩展资料

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

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 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 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

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报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