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 传统文化 是在继承和吸收中形成的,其发展进程主要反映在社会 教育 活动中。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日本传统艺道文化的美学特征
摘要:日本艺道是日本独特的艺术和艺能,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艺道文化范围甚广,并且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蕴含闲寂、空寂、幽玄、风雅、枯淡等美学特征,形成颇有禅思色彩的美学范畴。其中空寂和闲寂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茶道和俳谐道两个领域,构建了幽玄美和风雅美的世界。
关键词:艺道 空寂 闲寂 茶道 俳句
古代日本从中国引进了各种艺术和艺能,这些艺术和艺能在长期的演变中,受到了日本本土风俗习惯的影响,变成了日本独特的艺术和艺能,并将之称为“道”。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艺道文化,范围甚广,涉及歌道、俳谐道、能艺道、花道、茶道、书道、画道、棋道乃至剑道、 柔道 、武士道等,直接与“文武两道”有关的技艺,都通称为“道”,并且拥有各自的艺道理念和艺道的规范。而各种艺道的理念十分复杂,各种艺道的规范也迥然不同。真正有代表性的是茶道、歌道、书道、花道、连歌道、能乐道,所谓“六艺”就是指这六种艺道。 “道”指有关活动中的出神入化的技巧及合规律性的自由创造的能力。日本人把技艺、技巧推崇到“道”的绝对地位,其意在于表明对技艺、技巧本身审美价值的重视程度。他们把中国人称呼的技艺、技巧称之为“艺道”,认为艺道较之于通常的技艺、技巧更能体现他们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日本美学和艺术思想中高度尊崇技巧、技艺之美,表明了日本民族审美趣味的独特性。
“道”的含义,在日本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道”字和大陆文化一起传到日本,平安时期,“道”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偏重于学术、技能方面。到了中世纪,随着日本自身的艺术观的形成,“道”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道”成了通向澈悟人生之路、之行程。大歌人藤原俊成的儿子藤原定家制定了歌道的理论,在其代表作《和歌大观》中,定家提出了“汉诗言志,和歌唱情”的理论,指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给其后的“道”观以极大的影响。继歌道之后,便有连歌之道、能乐之道,后来便把茶汤也称作茶汤之道。这些道综合在一起,称之为“艺道”。日本的艺道不强调天赋和智能上的聪愚,而强调忠诚专一、全神贯注、认真磨练的精神,这是“道中人”和“道外人”的基本区别。他们认为,在实践中对“艺道”的体悟同思维上对“道”的认同是同样的道理,同佛教禅宗对“佛性”的直觉领悟也是同样的方式。因此,“艺道”可以通接“天道”、“人道”、“自然之道”、“万物之道”,从而赋予“艺道”以神奇性和神秘性,也使艺道文化蕴含了禅意美。
1 日本传统艺道美观——追求禅意禅境
中国宋代的佛教禅宗涌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深刻影响。室町时代禅宗在日本的流行,适应了日本民族的精神需要。日本民族不仅把佛禅思维和审美情趣推向艺术领域,而且推向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奉禅趣禅境为最高精神境界,并处处追求表现禅意,禅意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教的生命意识融化在一起,成为艺术美的极致和日本艺术精神的核心。
日本禅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本体论上的“空”是万物的本性,“空”就是禅悟所需要把握的真如。所谓“禅悟”,就是以直觉的方式体验和领悟万物的“空”的本性。东方美学研究者邱紫华认为,艺术美须蕴含禅意禅趣是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的基点之一,即艺术必须表现对生命本体的领悟和“无我”的自由心境。
禅对日本艺道美观的影响在于:首先,禅的“有限即是无限”的观念,决定日本艺术不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并形成日本艺术形式小巧和简化的特点。就诗歌而言,典型地表现在俳句的形式上。俳句形式非常短小,但美学追求却是以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来表现丰富的情感,以浓缩的语意抒发深厚的思想。其次,以自然界中个别事物来显现“真性”、“真如”。禅宗的真实观、真理观就是“真如”、“真性”,也就是主体领悟到事物本质的本性的“空性”、万物的“空性”。把这种生命的神秘感受贯注于艺术创造之中,艺术家就成了造物主的代言人。因此,在艺术中只要以禅意去描绘一景一物、一山一水的自然本色、天然情态就都富有禅趣。日本的艺术往往不加雕饰,破除人工的痕迹而追求淡泊浑朴,强调表现景物的原色和天然的生气,这也正是禅意的表达。再次,禅宗思想不仅对日本艺术创造有深远影响,而且渗透审美意识中,形成颇有禅思色彩的美学范畴。如“空寂”、“闲寂”、“枯淡”、“幽玄”等。室町时代由于禅宗对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一时期的审美意识也完全禅宗化,由古代的“真实”“物哀”为主体的审美观转向以“空寂”的幽玄和“闲寂”的风雅为主体的审美观。“空寂”和“闲寂”的审美意识渗透到日本艺术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空寂”的含义是幽玄、孤寂、枯淡;“闲寂”的含义是恬适、寂寥、古雅。作为一种精神理念,在萌芽初期阶段,两者常常是同义的,主要表达一种以悲哀和净寂为根底的枯淡和素朴、寂寥和孤绝的精神,与禅宗精神有着深刻联系。禅宗以“悟”为目的,“悟”的体验是超越理智分析的神秘存在,因此“悟”带有神秘色彩,在作为艺术表现时,就产生了空寂的幽玄美。空寂以幽玄作为基调,充满苦恼之情,更具情绪性,多体现在生活艺术上;闲寂是以风雅做为基调,充满寂寥之情,更具情调性,多体现在表现艺术上。艺道中的茶道、歌道、画道、俳谐道、能艺道足以表现日本中世纪的空寂和闲寂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中世“空寂”主要体现在作为生活艺术的千利休的茶道精神上,近世“闲寂”主要体现在作为表现艺术的松尾芭蕉的俳谐趣味上。
2 千利休的茶道——空寂的幽玄美
茶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生活方式之一。日本茶道的源流,应上溯至8世纪上半叶。当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室町时代末期,村田珠光等一反书院式茶道,提倡“空寂茶”。茶道大师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的豪华建筑改为简素的草庵式建筑,以简素和非对称性为其基本特色,从茶室建筑、装饰和摆设,到煮茶 方法 、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狭窄的茶室和茶庭空间,简洁的内部摆设,反而使人感觉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情趣,蕴涵着无边的开阔和无垠的幽玄。朴素的草庵式茶庭,不规则的露地式茶庭和形态不匀整的茶具,使人进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与造化合一的古雅和空寂的理想境界。千利休的茶道俗称“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和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中的“本来无一物”的哲学思想,不对称、简朴、素淡,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千利休贯彻于茶道中的“空寂”,是强调从“无”的境界中发现完全的、纯粹的、精神性的东西。从美学的角度言之,其草庵式茶道,肯定简素,完成了茶道这一特殊艺术以“空寂”为中心的幽玄美。
如果是说中世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道的美表现为“空寂的幽玄美”,近世以松尾芭蕉为代表的俳谐艺术美则表现为“闲寂的风雅美”。
3 松尾芭蕉的俳句——闲寂的风雅美
日本 文化史上的安土桃山时代末期,即江户前期,流行以芭蕉为代表的“闲寂美”的俳句。俳句是日本民族诗歌的一种独特形式,形成于室町时代,后以松尾芭蕉为代表的俳人,将俳句推向了全盛期。俳句无论在形式上或是在审美情趣上,都是由日本古代诗歌演变而来。拥有俳圣美誉的松尾芭蕉在俳谐 艺术世界进一步 发展了“闲寂”的审美情趣,创造了以“闲寂”为中心的风雅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日本歌论的美学范畴。这里所谓“风雅”的概念,是指日本人美意识中自然感的美。芭蕉主张俳句的特殊性格:一是风雅之诚,二是风雅之寂,三是不易流行。禅道修业、回归造化,成为芭蕉俳句思想的重要源泉。芭蕉出于“一切皆空”的佛法观,追求空虚的幻想世界,故而其俳谐观和自然观贯彻了“山川草木悉无常”的思想,这 也给他的“风雅之寂”平添了几分玄妙的禅趣。芭蕉以传统的日本精神——“贯道之物”为根本,创造了俳句闲寂风雅的新风,俗称“蕉风”。
在俳句的世界里,松尾芭蕉是无与伦比的一代宗师。他经过苦心钻研,将俳句从俳谐的诙谐导向真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被世人誉为“芭蕉风格”。而显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就是如下这首俳句:“寂静古池塘,青蛙跃入池中央,水声扑通响”。这首俳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感,又巧妙地将恒定的存在与瞬间的动作结合起来,从而暗示了无止境的事物与此时此刻的事物的并存这一人生的哲理。从芭蕉的 “徘眼”来审视,可以看到,古池周围一片幽寂,水面的平和更增添一种“寂”的气息,青蛙跃进池水,猝然打破了这一静谧的世界,水声过后,古池又恢复了宁静。在这一瞬间,动与静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表面是无穷尽的宁静,内里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无穷的奥秘,以及作者内心的激情。可以说,芭蕉感受自然不是单纯地观察自然,而是契入自然物的心,将自我的感情也移入其中,以直接把握对象物生命的律动,这样,自然与自我才能在最高层次上达到一体,从而自我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进入幽邃的幻境,艺术上的“闲寂”之风雅也在其中了。芭蕉在奥洲小道旅行,置身于景色优美而沉寂的意境,心神不由为之清净,于是作了一首名句:“一片闲寂中,蝉声透山岩”。这首徘句的“闲寂”精神,与《古池》是相通的,都是体现了芭蕉的“闲寂风雅”的典型佳句。芭蕉是俳人,也是禅僧,他的禅文化精神流贯于他的俳论和俳作。这些“俳禅一如”的俳句,不仅贯穿了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而且体现了流行于其时的日本化了的禅文化的精髓。
日本文化和美学研究者叶渭渠认为,芭蕉的艺术观以及基于此的艺术 实践,一是源自于日本传统的“真实”、“物哀”、“幽玄”的 文学思想,二是受中国老庄思想和朱子学世界观的影响。芭蕉将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朱子的“天道既人道”思想移在徘句上,在把握主客合一的基础上,寻觅俳句的人生救济的至高之道。在表现上,他的俳句深受汉诗内在张力的表现的影响。他的“闲寂”看似消极无力,但内里却蕴藏着无限的力量。
松尾芭蕉一生写了一千多首俳句以及诸多俳论,他发现了禅文化中存在的美,创造并完成了一个时代的日本美。正如川端康成所说,芭蕉在俳句方面对传统美的传承与创造,的确是个“登峰造极者”。人们尊他为“俳圣”,这是当之无愧的。从芭蕉的俳句、俳文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日本的“闲寂”的风雅之美,并进一步领会到这种美只有在永恒的孤绝精神之中才能产生,而这种孤绝的精神只有在自然、自然精神和艺术三者浑然一体中才能放射出光芒。
空寂和闲寂作为审美理念,其意义是非常暧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空寂和闲寂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茶道和俳谐道两个领域,构建了幽玄美和风雅美的世界。
4 结语
艺道文化是日本独特的文化之一,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技艺之称为“道”,不仅意味着艺技达到至高至纯的技法,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下转第145页)(上接第141页)和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哲理。日本艺术家把佛教的苦行和禅宗悟禅引进艺道之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和体悟获得艺术技巧的成熟,从而达到化境。在日本艺术精神中,艺术显现禅意禅趣之境是重要的审美原则之一。日本各门类艺术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都 总结 出某种 经验 性的理论,也陆续形成一些艺术美学特征。最典型的是“空寂”和“闲寂”两大范畴。作为美学范畴,空寂和闲寂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同佛教禅悟相结合的产物,是禅宗“无”的观念在艺术创造和审美领域的延伸,充分显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欣赏的审美情态。千利休的茶道和松尾芭蕉的俳句充分表达了禅意和禅趣的精神追求,也蕴含了空寂的幽玄美和闲寂的风雅美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 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 藤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3] 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下页带来更多的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
《虫师》是漆原友纪别具一格的作品,相较于日本众多多少女漫,热血漫,它以“虫”为媒介,以主人公“银古”为主要叙事者,通过由“虫”引起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日本独有的“哀而不伤”的“物哀”精神。 那么从这个作品我们能知道日本的物哀文化是什么样的?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在日本,“物哀”文化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占据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同时它作为传统的精神文化的象征,深入在每一个日本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之中。不仅仅在文学方面,关于“物哀”文化的文献资料也是数不胜数。 本文首先概括了《虫师》这部作品的背景和概述,并且简述了“物哀”文化和考察了“物哀”在文化方面的表达,最后分析了在《虫师》作品所展现的“物哀”文化。通过这篇论文明确了“物哀”文化渗透在《虫师》的整部作品之中,以及全片所呈现出的哀而不伤的境界,这种境界正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精神。 从美学上讲,物哀并不指单一的悲伤的情绪,而是人与人,人与物间产生的一种恬淡的共有的情感,是“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体验,类似于佛教中的“寂静”和克制,又包含了对世事无常的隐约的哀恸。而在《虫师》之中,处处能够见到其“物哀”情绪的表现。作品中的“虫”事实上是人情感,欲望,情绪的外化和具象体现。至于存在于地底的生命源泉“光脉”,则在第十九话《天边草》中早已暗示,是与我们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却又触不可及的头顶的银河。它产生了世间种种生命和情感,也产生了众多的未知与不解。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有利于道德悖论,法律,生死的界限。
《虫师》中的人物面临的不再是可怖的敌人或强大的自然,而是在面对世事无常时,人的选择的问题。生死”在《虫师》这部动画中是轻盈的,淡然的,人们在面对生死这一人生重大问题的叩问时,所表现出的态度也常常是平淡且无奈的。但在这种平淡和无奈中,我们又明显能觉察出对生命,对万物的某种敬畏。 《虫师》以一种独有的物哀精神讲述了关于万物存在的某种必然的宿命。它包含的是一种面对世事无常和生命渺小的哀恸,同时也有着一种顺应和回归自然本性与规律的温情,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生与死”的执念,和一种哀而不伤的愁绪。
难得刷到虫师的,首先我要吹一下漆原友纪nb,作者的世界观设定真的震撼到我,我从中感受一种美,或者说“美学”,作者对世界观的设定让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每一段故事都是引人深思的。虽然我不懂“日本的物哀文化”,但是文学方面应该都是有相通的,这种不同于喜剧的“大喜”“大悲”,是哀而不伤,从纯白的纸上渲染丝丝色彩同样触人心弦。最后,推荐一下漆原友纪的其他作品《水域》《猫面向西》
物哀原来是日本最重要的美学之一,物哀的“物”,应该受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影响,在神道教中,日本人相信万物有灵,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水洼都可以被供奉,被敬仰。物哀一词最早是在日本史书《古语拾遗》中出现的。在《古语拾遗》中将“物哀”是一个感叹词,可以使用“物哀”这个词对任意一种情感进行表达,与汉语体系中“啊”的功能是相同的。
“物哀” 这一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江户时代,其提倡将“物哀” 作为日本国学发展和神道复兴的思想基础。
叶渭渠先生曾经指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悲哀美”。悲哀仅仅只是“物哀”的一种基本情绪,这种情绪包含着同情和怜悯。意味着对其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间万物悲哀的共鸣”。所以能看出,物哀伤本身包含的含义远远高出悲哀本身。
日本的学者后来对物哀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分为五个基本的类型,即感动、优美、情趣、调和、哀愁,并且突出强调哀愁的情感。
到了近代,被奉为日本现代美学史上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和代表人物大西克礼对日本古代一系列概念进行美学上的提炼,确立了三个基本审美范畴幽玄,物哀,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独特而系统的日本美学体系。
日本人对这些特殊美的感受和趣味是十分普遍的,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而是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日本国民性的特点就是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日本人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让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极大的增加美感。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其实你不要地址,但是好的议论文实在太多了,若从网上搜索,更是无穷无尽,只有推荐好的作文网,才能使你收藏的作文虽多而不滥,虽全而篇篇皆为佳作很多好作文和写作文的好方法这有点像广告了,但是事实也的确如此你看下面几篇文章,都是出自此网站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北京考生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其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滴水之恩涌泉报� 吉林考生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曾读到一则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老夫妇邀他共度圣诞节,遭到推辞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信。�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后,失主没有半句感谢之词,竟还要求他把钱包送还失主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捐款,却也愤慨在他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于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人!�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暧昧的姿态时,我们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这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要报答人家。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过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人。这是我见过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他让人们明白了感激的力量与回报的感动。� 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费,很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虽然这位女士已忘了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学生小李的爱心,更为那个四年级的女生深深感动;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中不少人回国报效的高尚。� 西方有位哲人说:“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所以基督教有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它将促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它让我们可以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对手与朋友时间: 2008-04-25 09:32:07 作者:兰州二中高一一班袁春燕 来源:兰州晨报 对手就是对手,毋庸置疑。他们与我们有着相当或超过我们的才能,他们与我们在同一片领域里竞相追赶、逐鹿中原,他们是与我们争夺到达成功彼岸游轮船票的人,他们是与我们一起狂奔向胜利终点的人,他们是与我们一同向希望之塔塔顶奋进的人。有时,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实现梦想的本就迂回曲折的历程可能会充满了更多的艰难险阻。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总在我们身旁默默守候、注视着我们的人,朋友是危难关头总能挺身而出的人,朋友是与我们同上冰山、共下深海的人,朋友是总能在你气馁时为你打气的人,朋友是在你停滞不前时为你加入机油的人,朋友是点亮你人生之灯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本来困难重重的人生之旅有了更丰富、更明亮、更鲜艳的色彩。可以说,朋友是调色盘,是在人生中画下彩虹的画笔。 有人一听到对手即使在炎炎六月也会感到寒风凛冽,一看到朋友即使在隆冬腊月也会有暖意袭便全身之感。对手与朋友看似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其实不尽然,对手也是朋友。 试问,朋友是让我们进步的人,而对手难道不是这样的人吗?是的,他们的确会为我们的前进施下重重阻碍,使我们倍受精神压力的煎熬,但换个角度想想,正是因为这样的阻碍,这样的艰难,我们才会不遗余力地想突破它、超越它,从而获得成功的快慰,而这时,所谓的压力不也就变成一种动力了吗?朋友总在你人生低谷时为你打开一扇门,而对手此时会将你独自留在黑暗中,你只有靠着自己反反复复甚至是头破血流的冲撞,才能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路走向光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是给了你帮助和鼓励的人,而对手更是帮助了你的人———他让你学会了独立、坚持、忍耐,他更能让你“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需要朋友,也需要对手。对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朋友,因为他们,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缺失。一个对手也没有,“无言独上西楼”的境界是一种孤独,是否也是一种悲哀?好好享受人生吧,视对手为对手,也视为朋友,黯淡的人生之旅,便会在这时被点亮! 生死一瞬时间: 2008-03-06 16:18:48 作者: 来源:网络 “生”?“死”?这两个词在人们的脑海里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生”代表着希望,“死”代表着悲痛,然而这两个相隔了十万八千里的词却铸就了生死一瞬。 刚来到世间的雏鸟,小声地鸣叫着,这是新生,树枝抽芽了,这是新生;小河融化了,这是新生;一个新的小生命诞生了,这也是新生,可见“生”那是那么美妙。 一个人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律,但是,我们可以避免一些无辜的死亡。在我国,一年不知有多少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有老人,有成年人,也有青年人和少年。他们的死是如此的不值。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我看来,死于交通事故的人的死是轻于鸿毛的。那青少年,他们可是祖国的花朵呀!可却在花朵未开放时就凋谢了。生命是我们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当科学家,建筑师,医生、老师……我们有如此多的理想可以实现,可是如果没有了生命,这一切又从何说起呢?正如少年不知愁的滋味,青少年也不知死的滋味,而当他们真正丧失了生命,连后悔都不可能了,死就像恶魔一样,如此可怕。 正因为道路繁,车多人多,国家才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规》,难道法规都是废纸吗?我们可不能把他当作废纸啊!它可是我们生命的一张保证书。如果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那宽大的柏油马路就不会有那么多鲜红的、令人心痛的血。 我曾亲眼目睹了那悲惨的一幕,在赣州到南康的那段公路上,车水马龙,大小车辆不计其数,一个小男孩正要过马路,他看都不看,直跑过去,哪知,迎面驶来一辆大卡车,就在那一瞬间,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心里默默的为这个男孩祈祷着,但是,最让人不想看到的那一幕还是发了,那辆车压过小男孩瘦小的身体,小男孩当场就死亡了,我的天啊!为什么老天不眷顾这个小生命呢?但是,我们明白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小男孩应看清楚再过马路。他当时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父母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是父母的心头肉”呀!小男孩的父母该多难过呀!父母生他养他不容易,可是他呢?还没有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就这样走了,人死是不能复活的,这样的生命有意义吗?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写到;“我们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上,又赤裸裸的回去了。”这不就枉费在世间走一趟吗?生命短暂,时间匆匆,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我们只有珍爱生命,才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无限的价值——这难道不是刻骨铭心的人间真理吗?在生死的一瞬间,我们毅然“选择”有价值的“生”。美文放送:坚守正直时间: 2008-04-09 14:47:40 作者:湖北仙桃胡场二中 杨 啸 来源:《名校名文热点范文精品选》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题记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漩涡,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留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抉 择 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年轻人在颠簸的小船上抛弃了“诚信”的背囊,或许他认为自己平衡了得失。但在我看来他已丢弃了一根人生的支柱,做了错误的抉择。 窗外微风吹拂着我微微发烫的脸颊,一股股思绪涌上心头…… 如果我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我决不舍弃“美貌”;如果我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决不舍弃“才学”;如果我是威尼斯的夏洛克我决不舍弃“金钱”……如果我只是我自己,那么我决不会放弃“诚信”。 生活在现代的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脱离母体后独立的人。我渴求用良好的道德规范改变我的修养;而诚信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条。 “信”源于“诚”,“诚”又因为“信”而更显真挚。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诚信”占有很大的比重。流放溆浦的屈原,放牧的苏武,捐躯的文天祥用他们的行为证实了对祖国的诚信。受宫刑的司马迁,受贬谪的姚崇,背向自刎的侯赢用他们的举动验证了自己对朋友、主公的诚信。每每打开这些历史画卷我都会为之震撼为之感动,并希望在他们的名字后面续上我的姓名。 有人说选择了“诚信”,那你放弃什么呢?其实具体放弃什么无关紧要。我只知道“诚信”这一抉择可以平衡得失,使我的工作、生活少些成人的世故圆滑,多一分心灵的感动与沟通。 设计建设纽约摩天大楼花旗大厦的谢方里教授向世人证实了这一点。当他发现大厦的设计存在漏洞,大厦可能在狂风中被折断时,他毅然向市政当局提交了调查报告。一切的荣誉、金钱、掌声都似乎离他远了,但他却在广播中发出了真挚的话语:“我不乞求原谅,只求大厦能尽快加固。”平凡的话语感动了平凡的人,由于谢方里的诚信,他的工程师生涯得以延续。这才诞生了牢固性最强的世贸中心。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了解“诚信”的真谛,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呢?他们以别人的脸色为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为辞藻,以别人的喜怒来润色修改,写出了一个毫无真诚的可笑人生。 当自己处于人生交叉路口时,仔细地想想人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才较为重要,作出一个理智的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五彩的云霞照耀自己,让生命感知人性的真挚和生活的无边快乐。 【点评】充实的论据和形象的表达是本文的特色。如第三、第五两段排比的使用,以维纳斯、柏拉图、屈原、苏轼、司马迁等九位中外名人为例,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展示了人们对诚信的不同态度;第七段又以谢方里教授知错即改取信于民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论证诚信的重要;第八段则以比喻论证法,从反面阐述丢掉诚信的可笑,将抽象的说理转化为形象的诠释。本文不仅巧用例证法,还擅长运用描写、抒情等形象的表达方式。如第二段把细致描写与抒情融为一体,特别是文章结尾将理性的议论变为饱含激情的期待,给予读者极 这里有很多贴上去的网址我都测试过了,确实有很多文章。你可以看完再给分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坚强的议论文范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漫漫,多少风雨伴着我们成长?多少汗水需要我们付出?多少泪水又值得我们回味?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谁敢说太阳明天不会升起?谁又敢说太阳每天不是新的?
这阳光是人生路上的希望之灯,将堕落,黑暗的心点燃,让它重新绽放光彩。在这荆棘蔓延的人生路上,那颗火热的心受伤了,是这阳光将它愈合,重新坚持自己的梦想!
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的在梦想之路上探索。即使受伤也可以坚强地笑。因为,只有挫折能使成功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正如小草,它的外貌,形态是如此的柔弱。可谁又曾想过它的坚强?它为了生存,为了阳光,曾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为了梦想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为了梦想而努力。它虽柔弱,但它又是无比的坚强。从它身上我读懂了生命的坚强!
梦想之峰是如此的高大,而我在山脚下,顶峰是我要达到的地方。即使遥远,即使坎坷,即使遍体鳞伤……也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坚强地达到顶峰!眼泪不是脆弱的,那是向困难的宣告!这种眼泪是值得回味的!值得珍藏的!
梅花在冰雪中绽放,在冰雪中挑战。这傲骨是坚强之花的现身,是坚强种子的蔓延。即使在冬夜也有雪花为之相伴!不寒酸,不悲伤!它没有眼泪,只有傲骨与它相伴,成为心灵的寄托。这寄托是坚强的升华!
坚强的光环照耀着我;坚强的翅膀伴我飞翔;坚强的泪水为梦而流!我不怕,我不怕黑暗;不怕孤独;不怕挫折。但最怕失去坚强!失去我精神的寄托。只有那坚强的精神使我成长,伴我飞翔!
在坚强的世界里,我有活力;在坚强的世界里,有我那最真挚的心;在坚强的世界里,我可以冲破风浪迎接一个新的世界!
在我读懂它的同时,它已成为我心灵的寄托。因为梦而飞;因为坚强而微笑,这微笑是我人生境遇中最美的光芒!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财富,磨难也是其中的一种。澳大利亚有一个地方是袋鼠经常活动的场地,那里食物丰盛。为了让袋鼠更好的生活,当地的环境部长将这里划成“野生袋鼠活动地”,又下令将袋鼠的天敌——狼全部猎杀掉,连其它一些食肉动物也没能幸免于难。
由于没有了天敌,袋鼠们生活得自由自在。看着袋鼠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环境部长高兴地笑了。可不久发生的事却使他始料未及:由于袋鼠失去了天敌,它们就大胆地四处觅食,导致那里的植被被它们吃的面目全非,而且袋鼠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控制不住了,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狼猎食对袋鼠来说是一种磨难,使它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觅食,更能够控制自己群体的数量,保持生态平衡。正是因为袋鼠没有了天敌,失去了磨难,才失去了更好的生存机会。看来有时失去磨难,就等于失去最珍贵的财富。左小翠是个饱受磨难的女孩儿。10岁那年,她失去了右手,梦魇般的悲剧使她一度感到了绝望,甚至想到了轻生。可她又想:“我虽缺少右手,可我还有左手,我的左手还可以为我撑起一片天!”于是,她每天坚持用左手写字。刚开始的时候,字写得歪歪扭扭,像小虫在爬。
经过一翻努力,她的字越来越漂亮,在学习上也名列前茅,取得一次次好成绩。升上高中,她学习更刻苦,成绩稳步上升,她还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生的作文大赛,所做的文章《来自天国的请柬》,获得全省一等奖。多么坚强的孩子啊!正是她在磨难的面前不退缩,才使生命之花美丽绽放!只要我们都像她一样能够接受磨难的挑战,磨难就能变成人生的一份财富。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不向磨难低头,敢于向它作斗争,你就会把它征服,这样,磨难就是一种财富,我们就会拥有成功的喜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孟子说过的话。
自古圣贤多磨难。很多时候,往往没有经历磨难,难成大器。表面上看,磨难的日子是苦涩的,可怕的。它可以使一些人意志低迷消沉,无法奋起。但磨难可以说又实在是我们生活中最真诚的朋友。因为真正促使你成熟,促使你坚强、再接再厉、百折不挠,能够鞭策你取得更大进步的不是别人,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是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
有时候,人生中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而是人生的酸苦,司马迁在备受曲解,遭到宫刑的情况下,发奋着书,写下经典史书《史记》;李时珍如果不是三次落榜,决心从医,他可能就不会写下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小仲马也是在多次退稿再投,受挫不馁的情况下,终于撰写出世界名著《茶花女》。古今中外,在成业上有建树、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名之前大多数都经历着生活中的各种磨难。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感谢生活中的磨难。感谢生活中的磨难,给我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胜利的奇迹。
我们每一次战胜磨难的过程,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胸无大志的人,只是将磨难看成了洪水猛兽,患得患失、自暴自弃,最终也只能虚度了光阴,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红花感谢绿叶;蜜蜂感谢花朵;大树感谢太阳、大地、雨露,正是它们的存在、奉献、馈赠,才能使红花、蜜蜂、大树造福人类。人生的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我要感谢所经历或将要经历的磨难,它带给我力量,让我积累经验,使我坚强振作起来。磨难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没有磨难的社会无法进步,没有磨难的人类无法存活。我们今天的繁荣是祖先一代代不怕艰险、无所畏惧、披荆斩棘发展过来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磨难到进步的历史。
所以,我要感谢生活中的磨难!
坚强,是一个很抽象的一个形容词。小时候,我以为跌倒了爬起来就是坚强;长大后,我以为考试失利后,不气馁就是坚强;如今,我以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坚强;人生,就像一个跑道,站在和别人一样的'起跑点,和别人一起努力。如果,你想对我说;为什么我学习不好,别人学习那么好呢?为什我总是输给别人呢?我给你的回答是:应为你输在了起跑线上。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别人选着了坚强,你选着了放弃。
当你考试失利的时候,你总会说:又没考好,但是如果反过来,在学习这个过程中,你努力了,你坚强了,没有被那无聊的作业和老师的批评打倒,那么你现在应该和别人一样欢呼喜悦了吧。就像那些高等的企业,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白手起家,也会受到质疑和排斥,但是,他们没有被打倒,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说,那些弱者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是强者,应为他们从来没有“拜访”过坚强,那些强者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作“放弃”因为,他们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和“放弃”这个人打过交道。
如今的我,现在的我,站在和别人一样得起跑线,现在,没有分出胜负,而再过10分钟,今天的强者就该出来了。预备‘跑’体育老师发话了。20秒这么一个短短的时间,就已经拉开差距了。
我有点泄气了,我抬头望了一下蓝天,这时候我在想“星球上有强弱之分吗”?突然间恍然大悟,即使我不是今天的这个强者,但是,我也不要和弱者这个“人”打交道。又过了5分钟,显然,有些人已经选着了放弃。已经开始和散步没有什么区别了。而有的人,虽然体力也以透肢,但是,他们没有私豪意愿停下来,不论跑的快与慢,而在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选着放弃。而我,又该选着什么呢?我不想做提个失败的人,于是我选着了坚强,我要做一个强者。10秒、20秒、30秒、40秒……终于比完了。我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是我不承认我就是一个弱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选着了坚强。虽然说我现在憋得喘不过来气,但是,我是快乐的,打字心眼里快乐。
坚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出强者与弱者。既然都是一样健全的人,我们为什么不选着坚强呢?我们为什么不选着做一个强者呢?
人生之路是人一步步走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坎坎坷坷;总是需要在磨难中跌倒,在磨难中爬起,在磨难中坚强,在磨难中成长。
在生物圈中,每一种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时时刻刻不是充满着磨难。
每当一种弱小动物在出生后的那一刻就一定要学会奔跑,不然一定会被它强大的天地吃掉,你也许听过那个故事。
鹿妈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生下了一只可爱的小鹿,鹿妈妈顾不得舔净它那血淋淋的身子,用角拱它,折磨它让它爬起来学会奔跑,这时,一只老虎出现在了鹿妈妈的视野中,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小鹿经受住了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磨难,它跟着妈妈逃过了成为老虎口中之食,正是小鹿克服了自身的磨难,学会了奔跑,战胜了死神。
在人生的成长中也需要不同程度的磨难,并让你在这场磨难中带到一个启发,获得一种自强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你在成长中获得一种跟高的境界。
就像爱迪生一样,在他刚出生时,谁也不知道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谁也不知道是他给人类一个更光明的世界。
然而在当初,在他做实验是,他是经历过多大的磨难啊。
成长需要磨难,就像一个企业当他经历过磨难之后,他才会让世人知道他知道他的一切。
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平坦坦,在这条道路上,总是会有许多大石头挡住你的去路,它便是磨难,当懂得怎样去绕过它,去克服副它时,那么你就会又一次想人生迈向一大步。
我的信念只有两个字:坚强。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一桩比较简单和容易的事;而只有生活用铁环把你紧紧箍起来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事情。”是的,坚强就是有打击永不颓唐,有挫折永不服输,有失败永不妥协,有碰壁永不迂回,有伤痛永不呻吟……
在风沙肆虐的春,沙砾抨击我的胸口,狂风撕扯我的长发,我迎着风,无畏挺立;
在烈日炎炎的夏,阳光狠毒地灼伤我的皮肤,刺痛我的眼睛,我顶着烈日,桀骜不驯;
在凄凉萧瑟的秋,鸿雁的哀鸣冲刷我的意念,激荡我的泪滴,我抿住嘴唇,永远微笑;
在天寒地冻的冬,咄咄逼人的寒气冻僵我的手指,扼住我的呼吸,我燃烧激情,与雪共舞……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因为坚强,我从不屈服。
坚强是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别而不伤;坚强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而不靡;坚强是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挫而不怅;坚强是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败而不屈。
坚强是梅的笑傲冰雪,是雪莲的流芳巅峰,是仙人掌的驻守大漠,是白杨树的守望戈壁……
坚强着,贝多芬奏出高山流水的乐音;坚强着,张海迪第一百零一次无悔地站起;坚强着,霍金把思绪放飞到无垠的宇宙……
正是因为有坚强,才让人生中所有的挫折,所有的哀伤,所有的叹息,所有的惆怅,都熔炼成一股从脚底涌起的壮志豪情,激励着人生踏过荆棘和崎岖,走过风雨!
坚强,我惟一的信念!
看那雪地里的青松;看那石缝里的小草;看那矗立在高山上不畏严寒的梅花。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给了他们勇气?又是什么点缀了他们?
坚强,是坚强支持着他们,是坚强给了他们勇气,亦是坚强点缀理他们。
坚强——铮铮铁骨的精神。
看那雪地里唯一一条与众不同的风景线,它给白雪皑皑的神州大地增添了一条代表着生命活力的风景线,增添了一条不愿屈服的风景线。
对,它是松,是青松,是不愿被折服的青松,它告诉我们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有“任风雨来袭,我自归然不动。”的铮铮铁骨之气节。
坚强——冲破石硕的动力。
瞧,又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又给大地点缀了一丝绿意,但又有谁知道呢?它探出头来“窥视”一下这个世界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少汗水?
它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来没有灰心过,因为它坚信自己一定能过成功,只要自己坚强。
因此,他又告诉我们,任何一点“绿色”不是上帝送给我们的,而是我们送给自己的。
坚强——一种骄傲的资本。
不是有句诗叫做“宝剑锋村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梅花固然美丽,但它的美丽,是经过风雨的吹打,严寒的磨砺得来的,是用自己的坚强换来的,难道它不可引以为傲吗?
所以,梅花又告诉我们,想要得到赞扬,坚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了坚持,你才有骄傲的资本。
坚强,是生命的动力,带给了我们永恒的成功。
当我还是幼小无知的孩童时,整天哭哭啼啼的令大人烦;当我稍微懂事的时候,我又有很多的疑问,让大人们面对我感到无奈;当我成熟后,我便学会了坚强,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每次看到身边的人在哭时,我总会不加思索地走过去,对她们说:“做人要坚强。”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坚强的女孩,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把它埋藏在心里,然后再与它进行斗争。我坚信:如果我逃避,我会永远在黑暗中摸索;如果我勇敢去面对,明天的太阳将会更加的明媚。
在茫茫人海中,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虽然有时的生活环境令人痛苦,但它毕竟只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外界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是否能够正确的去对待。周敦颐的《爱莲说》说得好,莲花虽然生长在淤泥里,但它“出淤泥而不杂”。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但请我们振作起来,每一次的挫折都是给我们人生中的一次考验,只有经受得住磨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勇敢的人。曾记得自己在学习中一次次的失败过,时间一长,我也厌倦了,开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但是,当我清醒后,我又顽强的告诫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将来,我要坚强,我没有权利来使自己变成一个不起眼的人,我只有向着前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才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这恩。
尽管每一次成功只有一小步,那也是成功的阶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斩地消除了心中的伤痛。然而,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让我们无法安下心来的。当我看到一些高考的学生落榜后,他们那无所事事的在社会上晃荡时,我真的很愤怒,其实,金钱和地位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生一切,而是靠于自己后天的勤奋与努力,而对于一些落在别人后面的人,不应该卖弄自己,要踏踏实实的做人,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这样,自己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们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我们总是在一起嬉戏着,快乐着。每一次偶然的相逢,都让我们喜笑颜开。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分钟,但就在这短暂的几分钟中,融入了多少的情感啊!我们从不后悔自己所结交的朋友,因为是朋友们,感化了我们内心那块坚硬的石头,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友谊”。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些予盾。在这时,我所追求的原则是:弄清原因,紧迫不舍。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只要你顽强拼搏,明天的你将会笑得更加灿烂。偶尔的几次难关过后,就不由地悟出了这样的哲理:矛盾只会让我们更加真实的了解对方,而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拉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让我们变得执着了,我们带着梦想,一齐向前冲。没有梦想的人,他的前途是渺茫的;对于有梦想的人,他的眼前是一片温暖的阳光,不论前面有多少的困难和艰险,他都会通往直前。
拉梅奈曾说过:“不懂得苦难裨益的人,并未过着聪明而又真实的生活。”人生就是这样,有酸有辣,有甜有苦,但只要我们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永放弃的信念,就一定会感觉到“苦尽甘来”的滋味。同学们,没有付出又哪来的收获,没有风雨又哪来坚实的人类呢?让我们一起奋斗吧!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吧!相信自己:只要坚强,就一定能战胜人生的堤坝。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时的失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这句话给我以很深的启迪。
失误,人人都有过。人生一世,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失误的过程中成长。然而,失误却成为现代人很恐惧的一个词汇,稍微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惊慌失措。每个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成功和失误都有现代社会赋予它特定的意义,主要看我们怎样去对待。
20世纪初,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在通往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经过了无数的挫折。起先,他的稿件被一一退回,房间里的退稿足有5英尺高,但他还是典当掉手表,买回邮票和报纸,在阴暗的我始终继续写作。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困难,在通往成功的荆棘之路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直到成为著名的作家。
发现了化学元素“镭”的居里夫人个创造了无数伟大发明被誉为美国“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又何尝不是经历了多次失误,失败数次才取得的成功呢?
一位学者说过,“我失败了三次”与“我是个失败者”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命题。性格坚强的人可以承认自己失败过三次、十次、百次,却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失误是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能是激励一个人快速成长的一面镜子,也可能是毁掉一个人得陷阱。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勇气与毅性,正式每一次失误,永远记住一句话:一时的失误绝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小草这个听着并不坚强的植物,有什么好说的呢!可能有些人会这样认为,认为她并不,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小草从出生到长大,经历了多少磨难?小草,你一开始是在地下,没错,但是当你开始发痒的时候,你却要从地下钻出,你把打的的表皮衣顶开,你的小脑袋从底下探了出来。
这就是小草要经历的最大的磨难还是她经历磨难后,得到的却是光明,他不需要再面对那些黑暗的地下她可以赏析她周围的一切美好景物,可以和其他的小草们聊天嬉戏。
当然做人也是这样,做人也是要经历苦难的,甚至比狭长的困难要更大更艰巨但是在经历苦难后,捡到的解释,彩虹,人是要经历磨难的,磨难的背后是美丽的,人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理解母爱的背后是多么的美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磨难,才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只有经历了磨难,才变成一只最坚强的梅花
我们要有她们这种精神,面对困难不惧怕,勇敢的向前冲向困难,你就会知道困难的背后是多么的美丽,只有那些经历过困难的人,你才知道困难是多么重要,而那些永远不敢尝试去做困难的事的人,她们永远也不会成功,因为他们害怕遇到困难。
困难是必有的,而你需要的就是去面对困难的精神“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没有风雨,又怎能有雨后的荷塘,那些最美丽的东西,她们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都是一点一点的磨练出来的,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你美的东西的背后是多么的苦。
小草,一个多么弱小植物,他土地下,钻出来,消耗了自己多少的体力,如果小草一直在底下,不肯钻出来那么他就永远见不到真理的世界,这个世界也不会记住他。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万物在绵绵春雨中苏醒了。春天来到了公园里。小草探出了头,嫩嫩的,绿绿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床绿色的地毯。柳树发芽了,在春风中甩着绿色的长辫子。桃花开了,有大红的,有粉红色的,像一张张美丽的笑脸。迎春花也开了,黄黄的花朵点缀色着绿色的枝叶。美丽的郁金香有的全开了,像一个个酒杯,有的还是花骨朵,正含苞待放呢!看着这样美丽的春天,动物们又怎会不心动呢?白鹭在缕缕春光中欢快地展动着翅膀,莺在枝头随意地歌唱,麻雀们唧唧喳喳,成群结对地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蜜蜂们在朵朵鲜花中穿梭,蝴蝶在春风中飞舞……当然,也有少数家伙高唱着:“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在四处窜来窜去,嚷嚷着要干坏事。但是这些家伙们又能怎样呢?如果他们敢破坏这美丽的春光,万物难道会放过他们?一片叶子上几乎都有一滴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如同一条长瀑布,春天写在树的嫩芽上。湖旁的垂柳枝上已长出了许多嫩柳。上面的绿叶绿得发亮。充溢了活力,仿佛在显示自己的力量,为幽雅的春天增添了一份新绿。香樟也抽出了绿芽,有的甚至长出了绿叶,多么繁茂兴盛呀!那是怎样的绿,碧绿碧绿的绿得鲜活、绿得可爱、绿得充满生机!然而,仅凭几个优美词句是远远不能概括出它所有内涵的。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它赶走了冬天的严寒和风雨,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与明媚的阳光。
论文-《西厢记.长亭送别》借景抒情艺术赏析[摘要]本文从《长亭送别》的景物描写入手,以文本细读的鉴赏方式,深入细致的探讨了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总结了中国古典戏曲中借景写情的成功经验。[关键词]借景抒情 情境交辉 乐景写哀 化腐朽为神奇 过渡、引起情节引子 借景抒情或曰借景写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然而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借景抒情也十分常见。以《西厢记》为例,曲词中就有景物描写的唱词。虽然不多,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具体探讨《长亭送别》中几处写景的作用。《西厢记》是古典戏曲中情境交辉的最好的典范,尤以《长亭送别》为最。写情而能“沁人心脾”方为最佳。情因景生、境因情现,二者不能割裂。其写景虽少,却对表“情”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体看来,这出戏中的景物主要是造境,它把莺莺的离愁别情放在四种不同的环境(即下文谈到的景一、景二、景三、景四)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为角色的喜怒哀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这种环境的确立主要作用是使情与境融合,避免了刻意写情产生的浮泛。从而使人物具有生活的具体性和真实感。《长亭送别》总是在情节转折之处,用秋景显现环境。景一:这是赴长亭前之景。这样就把莺莺在途中的离情别绪,包笼在一径秋光之境中了,形成了情与境的交融。景二:这里写得是秋郊长亭的离筵。不是小庭深院的团聚,所以首先渲染出暮秋凄苦之情,把整个离筵用秋的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和离情统一,愈显悲苦。景三:这一景语,把上面全部形象都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境之中了。金圣叹评之为“笔力雄大”。景四: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随人远,情随恨长,情境关合,丝丝入扣。《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的离歌,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凄艳动人。景一:十里长亭路,相思慢慢行[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支曲词是历来公认的写景名句。相传王实甫写完此句后,思虑殚尽,扑地而死(晕厥)。曲子写的是秋景,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是通过萧瑟的景物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这值得商榷。我认为这幅秋景的基调不是悲凉萧瑟的,此曲所本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的美丽画面。最能代表秋之萧瑟的“黄叶”在范仲淹的笔下尚且不悲,何况是色彩更加绚丽的“黄花”呢?因此,“碧云天,黄花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再加上漫山的红叶,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幅由蓝、黄、红构成的立体感极强的绚烂秋光图。那么,怎样理解此处景物在表现人物心情方面的作用呢?其实,范仲淹的词上阕的景物虽然色彩斑斓,但还是为了表现的悲凉的思绪,这是以乐景写哀情。此手法在古典诗歌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抒发了伤感的思乡之情,而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端正好”曲词用的也是这种手法。曲词中的一个“晓”字告诉我们,长亭送别是从早晨开始的。“碧云天,黄花地,雁南飞,霜林醉”正是刚走出家门的崔莺莺去长亭的路上看到的景色。坐在车里,看到这大好的秋光,莺莺无限惆怅。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美景从此都不会属于她。“北雁南飞”,那南飞的大雁,是要回到自己温暖的家的,而她崔莺莺的家呢,那是一个没有自由、讲求门第、热衷功名的深宅府第。况且此时她是客居途中,丧父的悲伤尚在。和张生“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的温存稍稍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些许宽慰,没想到……她甚至更会想到,假如张生此时不是上京赶考,而是与她去郊外游玩,那该是何等的惬意和幸福啊!没想到母亲却对张生说:“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母亲啊,你为什么要逼张生求取功名,世人啊,你们为什么重利轻情?”这是此时此刻崔莺莺在心里的呐喊。由此,在她的眼中,那枫林自然就洒满了离人的红泪。这幅画面,色彩热烈。热烈的色彩下,一对儿恋人踯躅于即将分手的路上。自然景境与人物心境形成强大的反差,这是以美的意境营造悲的气氛。正因为他们的“马儿迍迍的行”,因此,快到长亭时,已是“疏林挂着斜晖”了。“端正好”和“滚绣球”这两支曲子一个早上,一个晚上,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作者用心良苦。十里长亭路,这对儿小夫妻从早晨走到了晚上,足见难舍之情。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夸张的成分。景二:短暂饯行宴,有言难表白[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第二幅画面:西风,黄叶,寒烟,衰草。夕阳西下,西风渐紧,“黄叶纷飞”,叶子落得又多又急,不是“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的温柔状态,而是肃杀的,是秋风扫落叶,一股冷嗖嗖的感觉袭上身来。再笼以寒烟、缀以衰草,一动一静,愈觉凄冷。饯行之宴就在这样一个冷风冷色的场景中开始了。这是通过莺莺眼看到的秋景。这是一场沉默的晚餐,除了几个人物应酬性的对话外。在即将分别的筵席上,二人有多少知心宽慰的话要向对方表白啊,可是一切都是沉默,只剩下两个人的叹息声。这沉默和叹息埋藏着莺莺心中无限的“怨”。目睹眼前瑟瑟的西风、黄叶、寒烟和衰草,莺莺的怨情滚滚涌出。“幺篇”曲词怨张生“轻别离”“情薄”,甚至不希望他进京赶考。“满庭芳”曲词怨母亲“供食太急”,在本已很短暂的饯行宴上居然还不肯回避,弄得莺莺和张生不能温存话别,只能“暗送秋波”。“朝天子”曲词中莺莺痛斥世人追逐名利的心态,充分表现了她珍视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极目是黄叶纷飞,眼前老夫人面沉似水。西风瑟瑟之中一片沉寂。“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这恰恰是莺莺怨极产生的幻觉。“霎时间”言筵席时间很短,可是读者却同曲中二人一样感到这场沉默的饯行宴是那样地漫长。而他们在赴长亭的路上,走了一天却显得时间那么短,这也许就是情人心中的时间辨证法。景三:把酒相告别,情殷意切切[四边静]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四煞]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宴席结束,余人散去,唯有一对恋人和红娘。“两意徘徊”言二人依恋难舍,但“落日山横翠”,又不得不分手了。看到眼前的横山,又心里不禁一沉,因为没有山的阻挡,分手之后,还能以目相送片刻,使思念之情得到慰藉。莺莺再也无法沉默了,刚才筵席上被压抑的情感此时一下子释放了出来——用泪。莺莺“把酒”向张生告别。她有太多的话想说,却又不能在这即将分别的瞬间全部倾吐出来,一时语塞的莺莺有的就是泪。一个“哭”字确实胜过千言万语。“哭”中甚至有些绝望的成分,“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莺莺觉得自己剩下的只有梦,她寄希望在梦中与张生相见。果然,下一折戏(第四折)就写了莺莺做梦追张生到草桥店要与其一起上京的情节。然而,一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确实是不能“一个'哭'字了得”,如此岂不太“低俗”了。所以当莺莺心情平静下来时便有殷殷的嘱托。尤其“五煞”曲词的嘱托,说得多么一往情深!情意切切,让人不忍卒读。此时的莺莺,她是那么地软弱、孤独、无助、温柔又伤感,让人挥之不去。而当她莺莺连梦也没有的时候,或曰梦也不能圆她见张生一面的时候,她就只有望眼欲穿了。于是便有了“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的描写。这个场景说不上新颖别致,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可用在这里却化腐朽为神奇,十分真切地表现了莺莺的孤独思念之情,这是莺莺的大痛苦和大悲凉,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大痛苦和大悲凉。一个女子,西楼独倚,怅望古道衰柳,心上人迟迟不归。这个形象很使人想起古代的弃妇。从而自然带出“二煞”曲词中莺莺对张生些许的请求,或曰乞求。莺莺害怕自己倾心的爱全部付出后被玩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身名门的崔莺莺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张崔的“两情”,在莺莺看来,就怕不是“久长时”,那么她就更要在乎朝朝暮暮。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悲剧可见一斑。景四:独自长徘徊,心愁车难载[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是后两只曲子。这个场景写莺莺送别张生后,迟迟不肯归去,怅然若失、徘徊反侧的情景。精彩之处是情景交融,细腻地刻画了莺莺几起几伏的思念之情。“青山”三句写莺莺刚刚送走张生后,始终目送他渐行渐远。直到张生转过一片山,山、树和暮蔼淹没了张生。此时莺莺转过眼睛,西风之下,她看到的是夕阳古道,只剩自己孤独地站着。“无人语”有二说,一是古道无人,寂静荒凉;一说张生已去,再无人与莺莺知心相谈。总之,这句是写莺莺思念的心情开始渐渐平缓下去了,就要回家了。可就在这时,她却突然听到了一声“马嘶”。这马嘶无疑告诉莺莺她的心上人此时就在路上,这使她已经平静了的心骤然又涌动起离别的悲苦之情。她又不忍心马上回家了,这才有了“懒上车儿”的想法。这是“一伏一起”。随着马嘶声的渐渐远去,莺莺的心情又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再加上红娘在一旁的催促,莺莺要动身走了。当她就要抬脚登上车子时,下意识地再一次环顾四周,也许她在寻找什么,而她看到的只是四面暮蔼沉沉的青山。她也下意识地望了一下张生离去的远方,那里是一轮如血的残阳即将没入山巅。而突然间,“一鞭残照里”,这是莺莺万万想不到的。残阳的余晖中瞬间出现了一个黑色的起马人的剪影。他正跃马扬鞭,他是谁?是张生。莺莺两度平静下去的心情再一次空前地激荡不已。这是“再伏再起”。本已相思之极的她此时真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眼前的车子是如何也载不起的了。关于“一鞭残照里”,也有二解。一说写实,即如上文所言;一说写虚,即莺莺幻觉。二说均可,幻觉亦表明莺莺的思念之切。或许,被莺莺误看成的残照中的“一鞭”,就是一头暮归的牛呢!结论:以景造境,情境交辉《长亭送别》中的景物描写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秋景。从时间上说是从“晓来”之晨到“疏林挂着斜晖”,再到“落日”,最后至“残照”;就空间而言是起于“长亭路”,继而是长亭外的近景,然后是亭外远山、古道、田野,最后终于“残照”的天边。正因为景物之间具有纵的和横的关联,所以既独立又作为整体一部分的几幅清秋图便构成了秋的整体意境,又兼过渡、引起情节的作用。《长亭送别》中的景物描写,又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以景造境,情境交辉,反复烘托渲染人物心理,十分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崔张二人尤其是莺莺依恋、哀伤、悲苦、关切、忧虑、孤独等复杂的心理。这折戏把男女之情写到了极致,崔张二人就是在长亭这样的意境时空下“话别”,从而演绎了一曲“两情若是久长时,也在朝朝暮暮”的情爱恋歌
世界上有很多种狗,他们总是效忠于他们的主人,这便是主人最大的幸福。可是……上个星期六的晚上如同平常一样,微风阵阵,却好像在诉说着什么……我和妈妈来到了官园市场,来到了一家卖狗的摊位,精心挑选,找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付了钱,把她抱了起来,走出了店门外……走在回家的路上,微风阵阵,我抱着他,他在我怀里昏昏欲睡,我的心中也便是激动着……到了家,我把它放在地上,它的尾巴咬摇摆个不停,仿佛对新家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为了能给他起一个很好的名字,我便把他抱起来仔细地端详起来,通身黑色,一对小眼睛,总是眯缝着,鼻子也是黑色的,却是透着光亮的,鼻子底下是一张小嘴,他的脑袋非常小,还没有我拳头大呢!我越看越喜欢他,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又因它的毛非常柔软,所以叫做“黑绒”。第二天,我便骑车带他来到了公园里,他太小了,也就不引人注意了!我还是得抱着他,也怕他受了伤,又怕他乱跑以至于丢了!那一天我对他疼爱有加,那一天却是过的那么快的!这周每天放学回来,他都在那个窝中睡着觉,非常香甜,一看我回来了,也是快步跑到狗窝边上,用前爪扒着窝的边缘,我每回也是伸出手去放在他的小鼻子处,他也会很乖巧的舔着我的手,我的心里也就有了温馨感!有时我也会把他抱出来放在地上,他就在地上跟着我来回跑。那段时光也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了。每天深夜他都会叫个不停,我也就起来帮他收拾一下它的卫生。可是偏偏老天就不再给我多余的机会,今天我再回来的时候,听我妈用沉重的语气对我说:“看看吧,他一直等着你呢。你快去看看吧,他快不行了”屋内,他还是睡得正香,看见我回来了,也挣扎着站起来,也是想快步走来我这里,可是他的身体不允许,走了两步便歪了狗窝边上,竭力地呼吸着,两只眼睛无助地看着我,等我再往里看时,里面是带血的粪便,我立刻想到小狗一旦拉血,就会死亡……我再也无法想象下去了,我把手伸到他的鼻子处,他再也撑不住了,两只眼睛慢慢地闭上了……那一晚非常安静,静得出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药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 结合本学院近几年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采取的措施,从毕业论文选题和内容方面,分析了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指出实验研究型论文质量较高,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及综述性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不当、开题报告内容笼统、论文内容抄袭、剽窃现象严重、文本不规范和答辩时间匆促,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 中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校中药学专业每年有毕业生八九百人,为了适应就业的新形势,学校将毕业实习时间从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即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的3月底,4月份结束实习,写论文并进行答辩。为了保证论文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实习实践机会,学校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及合作单位,并为毕业实习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流程。在毕业实习前,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印发实习手册,还为每个校外实习的学生配备了论文指导校内导师(也称二导),论文质量比以前有所规范和提高。然而从近两届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和内容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改进。
一、毕业论文现状
学校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必须写论文,一人一题,不能只写综述。对2010届和2011届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发现,实验研究型论文占,课题主要来源于老师或实习单位,分别为和。实习单位主要是本校内各个教研室、药检所、研究所和部分大型药企。实验研究型论文普遍质量较好,抄袭现象少,内容跟专业密切结合,学生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工作量较大。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占,大部分为学生自己选题及跟指导老师共同选题,实习单位主要是医院药房、医药公司、部分药厂和药店等,内容主要包括药厂生产工艺分析、医院药品处方分析、中药质量管理、药品经营或销售、调查报告等,仍然有的论文属于文献综述,其他类型占。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和综述型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承认论文结论意义不大,只是应付。下面重点分析该部分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不当。毕业论文选题应结合科研、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好题是完成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到毕业论文研究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大部分学生对如何选题、什么是与专业相符的毕业论文内容根本不了解。部分校外实习单位缺乏有经验的毕业论文指导人员,没有办法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做出指导。有些学生平时对一些问题没有思考、钻研,没有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随意选一些验证性、总结性或概况性的题目,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来完成。如:“中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某类疾病中药处方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分析”等。部分选题题目不够严谨、精炼,没有内容支撑,如“OTC类成人感冒药物的使用状况分析”;部分选题与专业相关性相差太远,如“药品营销计划”、“某类药物销售手段分析”等;一些选题内容太简单,工作量不饱满,如“药店计量工具调查与分析”,只分析了三四种计量工具。
2.开题报告内容笼统,不符合要求。确定选题后,学生应进行开题工作准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并形成开题报告。许多学生随意选个题目,不了解课题研究目的,不知道怎样利用实习单位的条件,结合实际收集相关资料或数据,即使有资料,也不懂得要分析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部分开题报告选题依据不够翔实,研究内容简单,研究方案只是查阅文献或调查问卷;有些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和题目、目的不相符;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连基本的查资料都不会,对选题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缺少分析,参考文献太少、引用的文献太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技巧,开题报告语句不通畅,表述不清;有些研究方案过于详细,连实验结果和具体实验数据都写好了,说明开题报告是抄袭文献或是在论文完成后写的,不真实。个别指导老师也存在责任心不强,马虎应付的现象,在开题报告审核具体意见中,或空白,或过于简单。
3.论文内容抄袭、剽窃现象严重。一些实习单位,如医院药房或药店,每年都要接收4到8名学生实习,指导老师没有那么多题目给学生,论文内容重复、简单,甚至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学生原创论文的比重逐年下降,很多学生上网搜索了同主题的文章,然后复制、粘贴、整理后就形成了一篇所谓的论文,甚至连图表都是整体复制,没有修改。由于学校规定不能写综述,学生在实习单位能得到的数据资料有限,很多论文的数据只有两三个表,且数据没有实际意义,其余分析内容都是抄袭文献或书籍。如“某某病临床常用中成药分析”或“治疗某某病中药处方分析”,学生只是统计了病患性别、年龄、处方药味或某个药物的出现频率,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不能对处方进行深入或有针对性的分析,又不了解病症病因,论文得不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例如不同类型处方单味药出现频率最大的是甘草,因为甘草是各种处方中的调和药,这个结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保健品公司或药店实习的很多学生,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收集数据,论文多数写调查报告,但调查问卷设计简单、不科学,收集的范围和份数也不足,甚至出现伪造数据的情况,为了凑够论文字数,结果分析部分的内容多是抄袭文献,往往出现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及结论不相关的情况。
4.论文文本不规范。论文摘要一般应说明主要研究什么问题,通过何种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研究结论等研究内容,但有些学生的论文摘要,200~300字中,大约有一半用在情况说明、写作意义上,没能反映论文中心内容。说明学生缺少相关写作训练,不了解科技论文写作要求。部分论文存在数据来源注明不规范、图表数据来源、表题文字说明等内容不统一的问题;有些图表缺少编号或缺少表题、图题,有些图中曲线没有标注单位;少数论文题目与论文内容不一致,论文中普遍存在错别字现象。 5.论文答辩时间匆促,存在形式主义。组织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辩教师可全面检查学生的论文质量,使学生全面回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指出论文的成效与不足,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10届和11届学生的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有必要,且基本达到交流和完善论文的目的。学生普遍承认论文答辩的作用在于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增长学生见识,少数同学认为论文答辩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30%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无太大必要性或完全无必要。的同学认为没有达到论文交流目的,承认论文答辩是形式主义的有9%。原因在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工作量很大,每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五六十名学生的`答辩任务,每个学生答辩时间过短,非常匆忙,影响整体答辩效果,也影响了实习成绩的客观评价,部分认真准备的学生来不及充分展示其论文结果。最后学生基本都能通过答辩,给学生造成毕业论文可以应付的印象。
三、改革设想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几年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1.实习前开展选题讲座和相应的培训。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大,择业时间提早,很多学生提前和单位签订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提前让毕业生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只是应付,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有必要在大三期末及大四实习前,进行多种形式的讲座及选题培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论文抄袭、造假是很严重的错误。必须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论文内容才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
2.改革毕业论文选题制度,提供课题选择范围。中药学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单位主要有:药品研发或生产单位、中药材、药品或保健品市场推销、销售单位、医院药房、药品注册及管理单位等。部分实习单位缺乏毕业实习指导人员,也没有那么多课题供学生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全部学生写实验型或研究型论文,势必加重学生抄袭、剽窃现象。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和课题选择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实习单位可以有哪些选题方向,在实习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收集资料或数据。同时要允许学生根据不同单位实习岗位的实际,写不同方面的论文,毕业论文应该允许学生写实习报告,其选题能运用本专业知识,结合实习岗位实际,分析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不是弄虚作假,这一点非常重要。
3.设立奖惩机制,提高教师责任心。个别教师指导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多,不可避免地出现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有些硕士研究生导师,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全部交给研究生来做,由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有限,不能给学生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及时的答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可通过奖惩机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其责任心,同时要建立毕业论文工作评比表彰制度,表彰论文优秀的学生,也表彰负责任的指导老师。
4.重视论文答辩环节,杜绝弄虚作假行为。针对学生人数太多的问题,建议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参加答辩,优秀论文或实验性论文进行答辩,其他论文随机抽选三分之一,使答辩时间充足,不走过场。答辩要严格把关,不允许不合格论文蒙混过关,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明显抄袭、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答辩不通过的允许进行二次、三次答辩(就像补考)。答辩小组要及时公布答辩成绩或结果。
5.规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尽管学校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但流程太繁琐,表格太多,执行时又不够严谨和规范,缺乏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建议学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表格,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并对学生自己选择的实习单位进行遴选,不符合带教资质的单位不批准学生去实习。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校内老师多接纳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实验,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药剂学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年来,微生物在药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了解到微生物与药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微生物进行转化和发酵,将其应用到药学研究及生产工作中,展现出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药学;发酵
一、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
(1)微生物与药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长,不会对宿主产生严重的毒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抗生素起到了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除了具备抗感染作用外,一些抗生素自身还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被应用于肿瘤化学治疗中。
(2)微生物在医药卫生方面被广泛应用,维生素及辅酶被大量应用。
(3)近年来,人们在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药品卫生行业的
关注力量,加大对药品卫生质量进行控制。
(4)药品及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中,采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干扰素等[1]。
二、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转化在药学中的应用
1、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不同的化合物光学活性不同,自身展现出了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现阶段,手性药物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拆分及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在生物体系中,酶展现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通过利用及筛选微生物或酶的过程,能够产生活性较高及立体结构专一的化合物,是一种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方法。例如,将氯—酮丁酸甲酯及乙酯作为底物,将酮基还原为羟基时,展现出较高的立体选择性。通过生物转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得到立体结构专一的手性化合物,同时也完成了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微生物转化中的合成手性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2、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展现出生物学活性功能,会生成有毒性的气体和不良反应的产物,在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阶段,微生物转化主要是利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将其作为制备代谢产物的标准样品,应用在鉴别哺乳动物代谢产物中,完成对毒理学及药理学的研究。甾体羟基化在哺乳动物体内展现出了较强的生理学特性,是引发外源性甾体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转化成的相关模型是哺乳动物代谢有用信息的来源,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孕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对人的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受体产生了一定的亲和性,对雄性激素产生了较弱的亲和性。黄腐酚作为一种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中,通过利用真菌模型来寻找哺乳动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为代谢产物及黄腐酚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了方向。
3、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天然活性药物自身具有资源有限、含量低、结构复杂等特点,增加了药物的开发难度,利用生物转化方法合成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有效途径。羟基喜树碱是从自然植物中分离和提取出来的,毒性较低,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喜树碱来完成转化。青蒿素具有溶解度低、复燃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加大对其结构的改造,寻找合适的青蒿素衍生物,成为现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能够快速寻找到新的青蒿素衍生物[2]。
(二)微生物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发现迅速,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备各种药物,在医药领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微生物药物学科。目前,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制品有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及酶抑制剂等。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及培植。培植出合适的菌种,是发酵工程的前提,菌种需要从自然界中找,但是该种方法寻找到的菌种产量相对较低。到了20世纪40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使用激光、紫外线及化学诱变剂等处理方法来寻找菌种,使筛选出来的菌种更加优良,科学家通过构建工程菌,对其进行发酵,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医用抗生素自身的特点包括:
(1)差异独立较大。差异毒力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所决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中,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越大,临床应用效果越好。
(2)抗菌活性强。抗生素自身展现出了杀灭微生物及药物抑制等能力,极微量的抗生素就能够展现出抗菌活性作用,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强弱主要是运用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最低抑菌浓度是指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值越小,说明抗生素作用越强。
(3)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小。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毒性较小,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这主要是针对理想的抗生素,一般的抗生素都或多或少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微生物转化及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印证了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制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微生物内存在的药学价值,促使其在药学中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药物工业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孝林,马世堂,俞浩.浅谈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29.
[2]任春萍.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分析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43-145.
生物学是 自然 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科的特点不仅具有理论的严密性,同时更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篇一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生物学是 自然 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科的特点不仅具有理论的严密性,同时更具有应用的广泛性。高中生物更侧重于生物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其应用方面,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的结构,生理,分布,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及稳态等。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大到发明创造,小到衣食住行,人类片刻也离不开生物科学。所以学好高中生物非常重要,如何学好高中生物,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的措施。 一、学会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生正式听课学习之前所做的知识准备,是一种初步的自我学习行为。通过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这己是许多优秀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必由之路。那么,预习有哪些步骤,如何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呢? (1)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对即将学习的基本内容先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记下要点。如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可对一些生物学概念、 规律等结论性内容用笔勾勾划划。 (2)加强新旧知识联系。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若掌握不牢,就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预习时可以及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联系起来。 (3)生物教材中的图表较多,预习应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看图表相结合,看书与解题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 二、学会课堂学习的方法 (1)学会记笔记 学习生物时还要学会记笔记,笔记是一项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一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可每节课后找适量时间整理补充笔记。但要避免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账,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采用写标题留空白课后补充的方法。笔记可以使课后复习的效率得以提高,并丰富完善知识体系。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吃得糖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 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3)学会思考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 规律,如DNA和RNA的区别、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三、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 网络、 旅游科技、综艺 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的生物知识。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复习,学会归纳 总结、学会图文转换、学会知识迁移等。当然,学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力求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自己的生物学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好的学好高中生物这门课程。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何组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热情 新课标明确规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1.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②什么数被减?③数被减了多少?④在第几次分裂发生减数?⑤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 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授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3个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课外阅读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打成绩予以鼓励。对学生的生物学小论文和生物学小报,组织全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这些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3.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 (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 (3)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4)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 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看了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浅谈高中生物科技论文 2. 关于高中生物科技小论文 3.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5. 生物学论文范文
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基因的生物科技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基因研究
引起人们大惊小怪的,就是让父母能够有意识选择孩子遗传特性的技术。在可预见的未来,除了用基因方式医治少数遗传疾病,如囊肿性纤维化外,改变基因的成人还不可能出现。改变成人的基因还不是人们敢于轻易尝试的技术,要恢复或加强成人的功能,还有许多更简单、更安全、也更有效的 方法 。
胚胎选择技术是指父母在怀孕时影响孩子基因组合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最简单的干预方法就是修改基因。这不是一种大刀阔斧的变更,因为它要获得的效果就像筛选各种胚胎、选择具有所需基因的胚胎的效果一样。事实上,这种胚胎筛选程序已经在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中 应用了。这种技术已经用了十几年,但还在试验,在未来5到10年将臻于成熟。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可供父母选择的方案会大大增多。
再进一步将出现对生殖系统的干预――即选择卵子、精子、或更可能的是选择胚胎的第一细胞。这些程序已经在动物身上应用,不过使用的方式对于人类还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人类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也许是使用人造染色体。这项技术听起来像是不可置信的科幻电影,但已经用在动物身上了。人造染色体植入老鼠身上,连续几代被传了下去。人造染色体也用在人体细胞培养中,在数百次细胞分裂中都能保持稳定。因此,它们可以充当插入基因模块的稳定“平台”。这些被插入的基因模块包括在适当时候让基因兴奋或休息的必要控制机制,就像在我们46个染色体中的正常基因的激活或休息,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生理 组织类型,或取决于它们遇到的 环境状况一样。
当然,为安全起见,需要早期介入才能使焦点集中。你不能去修改一个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生理组织不断变化时被激活的基因,因为我们对这一过程所知甚少,有可能发生不想要的或灾难性的副作用。所以,在人体内使用人造染色体的首次尝试,多半要让被植入的基因处在“休息”状态,到成人阶段才在适当的生理组织中被“激活”。
执行这种控制的机制已经用在动物实验中,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特定基因在发育成熟的有机体中的作用。当然,在体内存在着始终控制基因的机制。不同类的基因在不同的生理组织内的不同地点和时间被激活或休息,这对未来的基因工程师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与我们现有的基因相 联系的已证实的调节结构可以复制下来,用以执行对植入基因的控制。胚胎选择的目标
预防疾病可能是胚胎选择的最初目标。这类可能性也许不久就会远远超出纠正异常基因的范围。例如,最近的研究显示,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癌症的发病率降低了近90%。很可能是三体性21(即染色体21的第三个复制品,具有增强基因表达水平的作用,导致智力迟钝和其他唐氏综合症的症状)对癌症有预防作用。假如我们能鉴别出染色体上的哪些基因对癌症有预防作用,会怎么样呢?基因学家也许会把这类基因放在人造染色体上,然后植入胚胎,使癌症发病率降低到唐氏综合症患者的水平,又可以避免复制染色体21上其他基因所引起的所有问题。许多其他类似的可能性无疑都会出现,有些可能性几乎肯定是有好处的。
人造染色体的使用可能会进行得很顺利,尤其因为染色体本身在用于人体前可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试验。它们可以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后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用于人体。如今,每一种基因疗法都是重新开始的,所以不可能获得绝对的可靠性。
如果有明确的基因修改案例显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似乎是安全的,不可能更简便更安全了,那么人们就会对它们表示欢迎。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值得这样做。未来基因治疗专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们会进行试验,观察这种疗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的话,我们就不应该拒绝。例如,降低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延缓衰老,是每个人都非常需要的增进健康的手段。
用基因延长寿命
防止衰老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科研领域,因为这件事似乎很有可能做到,而且是绝大多数人所强烈需要的。如果能通过揭开衰老过程的基本程序,发现某种手段能使我们开发药物或其他对成人有效的干预手段,那么人人都会需要。
胚胎工程可能比对成人的基因疗法更简单,更有成效。因为胚胎中的基因会被复制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能获得具体组织的控制机制。所以很可能对胚胎的干预 措施 对成人是行不通的。这样一来,父母很可能把怀孕看作赋予孩子健康条件的机会――一次不可错失的机会。
如对衰老生物学的研究投入资金,会极大地加速“衰老治疗”。如今,这个领域资金非常缺乏。许多资金都用于研究治疗老年病的方法上,没有用来搞清楚衰老的基本过程,而许多老年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早老性痴呆症、关节炎和糖尿病)都是由这一过程引起的。能加速衰老防止研究进程的另一件事,就是提高这个领域的形象。这个 工作已经开始了,但非常缓慢。吸引年轻的科研人员和严肃的科学家进入这个领域是至关重要的。抗衰老(即延长孩子的寿命)可能将是生殖干预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为孩子谋最大福利是人类的天职。事实上,全球民意测验已经显示,在被测的每一个
国家都有可观的人数对增强孩子的身体和脑力健康感兴趣。他们考虑的不是如何避免某些疾病,而是用干预手段改善孩子的容貌、智力、力量、助人为乐精神和其他品质的状况。一旦技术达到可靠程度,许多人都需要这类干预手段。甚至那些没有这方面压力的人也会这么做,目的是不让孩子处于劣势。当然,人们会很小心,因为他们并不想伤害孩子。总之,如果干预手段失败,他们就得忍受其结果,承受犯罪的感觉。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选择吗?
社会也许并不欢迎某些父母的选择。在美国性别选择是合法的,但在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就是非法的。不少人认为,尽管西方国家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性别失衡,很难说父母的选择伤害了谁,但这个程序在美国也应该是非法的。另一个即将来临的决定是父母是否因为大量基因疾病而进行筛选。父母们不久就能够选择孩子的身高和智商,或选择性情气质的其他特点――容易患病的机制也许不久就会在基因解读中表现得清清楚楚。
胚胎选择技术的第一批希望所在是基因测试和筛选,即选择某种胚胎而不是另一种。一开始,让许多人接受这个技术是困难的,但要控制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胚胎本来就可能是完全自然形成的。这样选择也许是令人苦恼的,但不会发生危险,我猜想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比问题多。有些人担心这样一来会失去多样性,但我认为更大的问题在于父母所选择的胚胎可能会产生一个有严重健康问题的婴儿。那么是否应该允许父母做这样的选择呢?例如,失聪群体掀起了一个极力反对耳蜗移植的运动,因为耳蜗移植伤害了聋哑 文化 ,把聋哑视作残疾。大多数非聋哑人正是这样看待他们的。有的聋哑父母表示,他们要使用胚胎选择技术来确保他们的孩子继续聋哑。这并不是说他们拿出一个胚胎来毁坏它,而是选择一个能造成一个聋哑婴儿的胚胎。
这造成了真正的社会问题,因为社会必须承担这类健康问题所需的医疗费用。如果认为父母的确有权作这样的选择,我们根本没有理由去重视健康儿的出生而轻视有严重疾患的婴儿,那么我们将无法控制这类选择。但如果我们认为存在问题,并极力想与之进行斗争的话,我们会发现这种斗争是很有前途的。
放开手脚,取消禁令
关于由人体克隆产生的第一例怀孕事件见报后不久,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就表示支持参议院的一份提案,该提案宣布所有形式的人体克隆皆为非法,包括旨在创造移植时不会被排斥的胚胎干细胞,即治疗性克隆。我认为这种禁令下得为时过早,也不会有效果,而且会产生严重的误导。就是说,这个禁令无疑是错误的。它根本无法实质性推延再生性克隆的问世,我认为这种类型的克隆将在10年内出现。这个禁令把 政治、宗教和 哲学因素注入了基础研究,这将是个危险的案例。这个禁令的立法理念把更多的关注赋予了微乎其微的小小细胞,而对那些身患疾病、惨遭折磨的人却视而不顾。这个禁令用严厉的刑事惩罚(10年监禁)来威胁胚胎科研人员,这在一个妇女在妊娠头三个月不管什么理由都有权堕胎的国家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美国对胚胎研究的限制,已经对旨在创建再生 医学的生物技术的 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些限制延缓了美国在这个领域的前进步伐,而美国在生物医学的科研力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如今这类科研已转移到英国和其他国家去了,例如新加坡,正在为一项研究胚胎干细胞的庞大 计划提供资金。这种延误之所以非常不幸,是因为本应发生的好事如今却没有发生。对多数人来说,10年或20年的延误不是个大问题,但对于演员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 )以及其他帕金森氏病和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来说,却是生与死的问题。
对各种再生可能性的无知,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恐惧。但这种无知却不能成为公众政策的基础,因为公众的态度会迅速改变。25年前,体外受精着实让人们猛吃一惊,体外受精的孩子被称作试管婴儿。现在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与他小孩没什么区别,这个方法也已成为许多没有孩子的父母的明确选择。
不管是出于意识形态还是宗教原因,把新技术加以神秘化,把它当作某种象征来加以反对,都不会有效推迟即使是最有争议的 应用。这种反对态度只会扼杀本可以转化为人人支持的生物医学新成果的主流科研。
人类克隆会在某个国家实现:很可能是以暧昧隐秘的方式实现,而且甚至在确认安全之前就实现。抗议和禁止也许会稍稍推迟第一个克隆人的诞生,但这是否值得花费严肃的人类立法成本呢?
不管我们多么为之担心,人类胚胎选择是无法避免的。胚胎选择已经存在,克隆也正在进行,甚至直接的人类生殖工程也将出现。这样的技术是阻挡不了的,因为许多人认为它能造福于人类,因为它将在全球数以千计的实验室里切实进行,最重要的是,因为它只是解除生物学的主流生物医学科研的一个副产品。
对于迅速发展的技术,我们要做的重要的事,不是预先为它设立条条框框。务必要牢记,同原子武器相比,这样的技术是没有危险性的。在原子武器中,稍有不慎,众多的无辜旁观者即刻就会灰心烟灭。这些技术仅对那些决定挺身而出使用
他们的人才具有危险性。如果我们把关于这些技术的现在的希望和恐惧带进将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先控制,从而扼杀它们的潜力的话,我们就只能制定出非常拙劣的法律。今天,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知识来预测这些技术未来会出现什么问题。
比较明智的方法是让这项技术进入早期 应用,并从中学些东西。性别选择就是现实世界的 经验 能告诉我们一些事情的极好例子。许多人想要控制性别选择,但与不发达国家不同,在发达国家,自由选择性别并没有导致性别的巨大不平衡。在美国,父母的选择基本上男女平衡的,女孩占微弱优势。以前有人认为,如果给了父母这种选择权,会出现严重问题,因为男孩会过剩。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危险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有些人认为,父母不应该对孩子拥有这种权力,但他们究竟担心什么,往往非常模糊。在我看来,如果父母由于某种原因的的确确需要一个女孩或男孩,让他们了却心愿怎么会伤害孩子呢?相反的情况倒的确值得担心的:如果父母极想要一个男孩,结果却生了个女孩,这个“性别错误”的孩子可能就不会过上好日子。我相信,让父母拥有这种选择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还可以想象出有关性别选择的各种麻烦事件,编出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危险 故事 。但如果将来事情发生了变化,性别不平衡现象真的出现了,我们再制定政策处理这类特殊问题也不迟。这要比现在就对模糊的恐惧感和认为是在戏弄上帝的思想观念作出反应,无疑要明智得多。这是民主化的技术吗?
阻止再生技术的行为使这些技术造成 社会的极端分裂,因为阻止行为仅仅使这些技术为那些富裕的人所用,他们可以非常容易地绕过种种限制,或者到国外去,或者花大钱寻求黑市服务。
其核心是胚胎选择技术,如果处理恰当,它可以成为非常民主化的技术,因为早期采取的各项治疗措施可以面向各种残缺者。把智商在70到100(群体平均数值)的人向上提高,要比把智商从150(群体百分比最高值)提高到160容易得多。要让本已才智卓绝的人再上一层楼,那非常困难,因为这必须改善无数微小因素的复杂的混合配备状况,正是这些因素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一个超人来。而改善退化的功能则要容易得多。我们并无超人的案例,但我们却有无数普通人为佐证,他们可以充当范例,引导我们如何去修改一个系统,使之至少达到正常的功能。
我觉得,人们以为我们是平等的创造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于是就认为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基因抽奖可能是非常非常残酷的。你去问问行动迟钝的人,或问问有这样那样基因疾病的人,他们是不会相信什么基因抽奖是多么美妙公平这种抽象言论的。他们就希望自己能更健康些,或者获得某些方面的能力。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就在许多方面创造了一个平等的竞技场,因为那些本来由于基因原因处于劣势的人也有了竞争的机会。
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技术就像其他技术一样, 发展很快。在同代人之间,富人和穷人的应用差距不会很大,而在两代人之间的应用差距却会很大。如今,甚至比尔?盖茨也无法为他的孩子获得某种在25年后中产阶级也认为是很原始的基因增强技术。
所谓明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懂得什么我们有权控制,什么无权控制。我们务必不要自欺欺人,以为我们有权对是否让这些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进行选择。它肯定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形势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去使用这些技术。
但在我们如何应用它们、它们会如何分裂我们的社会,以及它们对我们的价值观会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上,我们的确有某种选择余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讨论。我本人对这些技术是满怀希望的。它们可能产生的好处会大大超过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想,未来的人类在回顾这些技术时,会觉得奇怪:我们在这么原始的时代是如何生活的,我们只活到75就死了,这么年轻,而且死得这么痛苦难过。
政府和决策者不应该对这些研究领域横加阻挠,因为由于误用或意外所造成的伤害,并不是仅有的风险。能够挽救许多人的技术因为延误而使他们继续遭受痛苦,也是一种风险。
当务之急是倾全力获得足够的安全性,防止意外的发生,而要做到这点,协调者看来要牺牲许多间受影响的人的安全。疫苗的例子就是这样。疫苗有许多年没有进展,因为引起诉讼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那个孩子受了伤害,会产生巨大的后果。然而很明显,对接受疫苗接种的全体人而言,是非常安全的。
我认为人们对于克隆也是同样的问题。它在近期可能会影响最多一小部份人。在我看来,拒绝会改变数以百万患者命运的非常有可能的 医学进步,振振有词地宣称这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这是一种奇怪的逻辑。
失去人性还是控制人性?
另一种祁人之忧,认为任意篡改生物机制有可能使我们失去人性。但是,“人性”究竟是与某些非常狭隘的生物结构有关,还是与我们接触世界的整个过程、与我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呢?例如,假如我们的寿命增加一倍,会不会使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人性”呢?寿命延长必然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改变我们的互动方式,改变我们的 组织制度、家庭观和对 教育 的态度。但我们还是人类,我敢断言我们会迅速适应这些变化,并会对以往没有这些变化的生活觉得不解。
如果原始的狩猎者想象自己生活在纽约城,他们会说在那样的地方他们可能不再是人了,他们认为那不是人的生活方式。可是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不仅把纽约的生活看作是人的生活,而且是大大优于狩猎生活。我想,我们改变生物机制所发生的变化也是如此。
目前人类还处在进化的早期阶段,至多是青少年期。几千年后,未来的人类来看我们这个时代,会认为是原始的、艰难的同时充满希望的时代。他们也会把我们这个时代看作是人类发展的特殊的光荣的时刻,因为我们为他们的生活打下了基础。我们很难想象即使一千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我猜想我们现在的生物重组会大大影响未来的人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基因的生物科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