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教师的素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教师的素质研究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完成这场变革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加大。针对部分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最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这场变革,根本性的问题是必须抓好教师的素质教育,努力改造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又可称为“两全教育”,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二是实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它要求施教者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对立了起来,使施教者的活动局限于围绕学生升学,着眼点只放在少数学生身上,尤其是只放在少数学生的智力发展上。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偏离了“两全”宗旨,形成了一种短视的、狭隘的、只注重表面的反科学发展的育人观念。

其次,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施教者必须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现在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是走着一条从应试教育的受教育者到应试教育的教育者的道路。因此,从整体上说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呈现为一种“理论知识窄,实践知识乏,理论与实践不相搭”的状态。

第三,现有教师队伍的施教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施教者必须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必须洞察学生心理,把握住受教育者整体的共性和个性。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教师队伍中的多数教师,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颠倒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完全不相容的。很多教师对学校教育目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的授受,忽视学生的人格、个性、价值及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脱离学生实际,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只重教条,不重实践。显然,这些状态与以培养具有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开拓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

二、前教师素质进行改革和提高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彻底解决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力度:

1.重构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深层智慧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和独创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最终达到人类昌明的理想。

(2)教育价值理念:是教育实践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现象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定向标准。这种新的教育价值理念要求教师立足未来,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使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3)学生主体理念:是关于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发展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4)教学活动理念:教师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共享、情感共鸣、心灵融洽,生命与人格共同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5)教师角色理念:现代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成为品行端正、具有人格魅力的楷模,成为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经验丰富的导师,成为身心健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生活指导者,成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成为情感丰富、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天使”。教师的这些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以学习者的姿态进入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自我挑战、自我更新。

(6)终身学习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性选择。因此,教师应不断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课程创新理念:教师要通过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与学生共建共享,平等合作。通过课程的民主性与学生对话协商,相互启发。通过课程的科学性与学生探索创新,教学互动。新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因此,教师有责任让课程以个性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让学生充分领路。

2.重构职业能力

(1)教育交往能力: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经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有效教育。

(2)教育管理能力:教师要使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以便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展现特长,发挥优势。

(3)教育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技巧上。一是善于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二是积极营造合作、平等、真诚、共融的师生关系。三是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体现。对教师而言,这些能力包括对课程标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条例的理解和贯彻的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措施和办法的能力;制定各种教学文件、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教师的思想导向怎样,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育界对“教师素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争取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素质就是根据人先天的禀赋为基础,教师的素质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示范性

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德才兼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主要的特点。

2、全面性

教育界强调的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既应该具备从事学科教学的能力,也应该具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3、创造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研究教育科学,而且还要勤奋认真,具有创新精神,善于科学地、艺术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是教师素质的根本特征。

二、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态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品格行为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倾注教师的全部心血,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在完成这项工作时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报酬往往是不相等的。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应该树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把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来划分学生好坏的简单化的学生观,并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和核心的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2、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对专业知识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应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趋势,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使自己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各类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

3、注重言行举止

美育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会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最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从而培养学生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注意学习审美知识,学会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发现美,充分发挥美学对于学生品格的陶冶作用。

4、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迅速做出教育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自强自爱,具有乐观的心态;具有团队精神,和同事能够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加强个人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适应能力强。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外延较宽、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道德内蕴丰富的人才。

以上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成功,最终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技艺精良、品质优秀、兴趣广泛、意志顽强、毅力坚韧;独立健全的人格,观点不偏颇,处事不偏激,善知是非,善解人意;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胸怀,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工作激情和执著的追求。

三、小结

提高教师素质,从内容到方法,既有宏观问题,又有微观问题,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地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建设计划,做到校有计划、分批培训、逐年落实。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幼儿教师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目: 大班授课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摘 要: 大班授课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和大的授课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有深刻和全面的要求。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对大堂英语授课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在大堂授课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大班授课; 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引言

大班教学不论是从基础教学开始还是到高级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国情”之一。班级大,学生多,对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授课中尤为突出,教师的教学对象存在种种差异: 学生二语认知能力的不同,语言习得能力的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迥异等等。面对这些差异,对授课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提高和锻炼教学能力的有力实练场。从学生角度,授课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 从教学角度,要善于分析,勤于钻研,勇于交流,通过教学和情感渠道多方面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开发,个个击破。

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把专业化发展和授课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真真实实的教育为学生,教育为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从事的教育事业中,通过专业训练和不断的学习,逐步获取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从而成为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也就是说新教师通过岗前培训,从经验不足的新手逐渐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专业的成熟的教师以及在整个教学生涯中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它是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教授国际通用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促进专业化发展就有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意义。

在社会发展如此迅猛,信息飞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以及活跃的头脑,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文化、社会和生活等等多方面的信息,又要在一个大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和了解所授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在重视整体,兼顾个人的教学过程中适应每个不同的班级的特点。因此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有具有扎实优秀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成熟合理的职业教学技能和本领,又要具备随时搜寻、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的能力,这就使得大学教师在大班授课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必须不断发展自我,填充自我,更新自我以及开放自我。虽然这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任务,但对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大学英语大班授课环境的问题

1、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大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在语言基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的学习能力上都这诸多的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就造成了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程度也不同,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难以把握授课内容的强度和进度以及授课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强

在大班授课环境中,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过程中人均发言的机会自然相应减少,再加之大多数学生的被动性格,使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课堂上偏向大量的知识输入的过程,对语言输出的机会和实践有着限制,这对学生的第二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3、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程度少

班级学生数量众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肯能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机会,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容易走神,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逐渐打消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学生数量多使得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如果只选一部分改,有些学生从心里上会对老师产生失落感,觉得老师对他缺乏关注,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减弱或丧失。

四、大班英语授课环境对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提高专业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要在大堂授课环境下有质量的授课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其中包括提高自身本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一方面要在所授专业上不断的充实,丰富自己; 另一方面也要教学理念上不断钻研和学习。

面对着众多思想活跃,头脑开放,对教师个方面都要求比较高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师首先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这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基础,准确优美流畅的语音语调可以给学生创造学习动力,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和坚实的英语基础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式下进行语言习得。

此外,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课程,但它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因此要把语言这门课程教的好教的精彩的话,就要提升自己本国和西方的文化修养。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入对文化的对比和理解,这对大班授课的学生来说,在扩展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语言的兴趣。作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言,应在内心树立起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水平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而在教学上有效的指导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各个学科知识和多媒体教学能力

大班授课下的学生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也不同,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大学英语教师应适当的的了解一些所受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以便进行更有效的课堂交际。一方面给可以提高教师在一些其他知识领域的扩展,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英语于教学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专业化的体现。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对课堂运作进行灵活的调节,以适应学生的多种需求。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已经得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学肯定,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怎么才能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课件。毕竟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纯粹的依靠它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采用它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多样化和趣味化。

3、适时的角色转换

授课对象众多,授课时间有限,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大班授课环境对学生的一大限制,这就导致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输入过程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丧失积极性,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下降。为了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分配任务等不同的课堂实施办法,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予机会表现,对于害羞的学生给予鼓励、肯定和支持,发挥和发掘每个学生的特色。因此这就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要求,教师在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积极总结中找到适合自身和学生的教学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积极的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授课者凭借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得问题进行的回忆、思考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反思,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过程。对教师来说,只有经过反思,经验增长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才能产生影响。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反思教学有助于教师实践理论的形成,使教师拥有能适应教学变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大班授课环境下的教师来说,反思就有更深刻的意义。它可以使教师重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大班环境下,学生特点不一,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总结。教学反思在促进课堂授课质量,改进授课方法的同时,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五、总结

英语大班授课环境对英语教师来说既是对自我的挑战,又是提高自身学科专业和教学技术的有力平台。处于这个复杂条件下,英语教师就要从自身负责,从学生角度出发,促进在专业和教学上的不断持续发展。以授课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又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熊川武. 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上海教育科研,2002,( 05) .

[5]王黎明. 外语教师面临角色的挑战[J]. 教育探索,2006,( 03) .

[6]武尊民. 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导读[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摘要】

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活动而且是个体自然与生命的展现,也就是说音乐教学是生命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现生命教学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的有效融合有促进促进个体追求与向往精神生命意识的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更需要融合生命教学,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幼儿园音乐教学疏忽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所以,本文主要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生命意蕴

前言

音乐不仅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活动;音乐性则不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人类的获取性遗传。而教学除了可以传承人类生活良好经验,还可以引导个体为了完成“完满地生长”,不断发掘自身潜力、超越现实与实现自我。从这个意义而言,教育基于对“可能生活”的创造,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幼儿园音乐教学除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化生活模式,还是教育与引导幼儿生命发展的重要过程,所以创造充分活力的生命开展空间,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实现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生命意蕴的基础内涵。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对审美体会的挤占。音乐艺术意义深远,其具备自身独特性,也就是说在音律和数学体系基础上形成了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功能。因此,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支持,基于此基础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幼儿的平衡和和谐统一。教学行政化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理念中渗透了科学主义引导思想,过于强调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轻视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

2、专业音乐教师审美引导能力不强。专业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教学率领者而且是教学成果的有效保障。但是现阶段幼儿园中,一些专业音乐教师过于轻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与提升,究其缘由,他们的审美引导能力不强,对音乐教学没有深刻了解,所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教学理应具有共享与体验等元素,而并非死记硬背,归根结底,幼儿教学体系引进的具体化考核制度导致音乐教师的审美引导能力不被注重。

3、过于依赖多媒体。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已广泛普及于人们生活中,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尽管多媒体教学获取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但归根结底它仅是辅助教育工具,难以满足音乐创作需求。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这无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前幼儿园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本质,且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讲解,轻视了人文精神和音乐教育本质的引导。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

首先,尊重幼儿个体参加音乐活动的生命感受及体验。音乐不仅是生命原发活动,而且是幼儿个体生命情感主要感受与体验方法,但情感体验则是所有幼儿个体特殊的生命合理运动过程,所以个体性理应得到幼儿园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并视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属性,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为幼儿个体创作生命表述的条件,注重基于相应方式鼓舞幼儿个体使用音乐方式表述情感,如即兴表演和噪音等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实际需求。其次,发展幼儿主体间性。音乐其实属于一种文化创建活动,所以幼儿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社会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将幼儿主体间性视作根本诉求,基于对幼儿个体和作品及他人之间多层次沟通平台的建立,促进幼儿不断打开自身生命世界,悦纳自我与他人,亲近社会和自然,达到内外生命的融洽。最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及向往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音乐和生命同构,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所以培养幼儿追求超越自我的生命态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打破技能练习的僵化格局,需要为幼儿提供敞开生命个体的各种通道,促使幼儿始终保持诗意道德与生命热情。

三、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紧密联系着生活,需要人们尽心感受与领悟,而不是单一的教化工具。有效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成长方向,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至关重要,但一些幼儿园教师对音乐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音乐推动幼儿生命健康成长价值没有充分的把握和探索,进而影响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改进与完善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度注重幼儿学习过程、创建高素质高技能幼儿音乐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崔红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

[2]刘平.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生成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

摘要:

随着幼儿园规模的发展壮大,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农村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对策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1教学设备不健全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教学设备不健全等问题,不能为幼儿提供相应的运动场所,甚至有的幼儿园所有幼儿在一个教室中听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需要通过动手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但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设备,导致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应该加大对幼儿园设备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幼儿园的有关设备,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育方法落后农村幼儿园在聘请教师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个人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有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应该积极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1、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农村幼儿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设备不健全,教师不能依靠教学设备开展教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降低,幼儿不能积极参与。解决幼儿园的教学设备问题需要政府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幼儿园的补贴机制,这样就会有效避免幼儿园出现由于缺少资金而不能置办相应教学设备的问题,从而保证幼儿园的教学顺利实施。

其次,农村幼儿园应该申请政府补贴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同时在申请补贴之后确定专款专用制度,将这些钱用于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避免出现幼儿园挪用政府资金补贴导致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的问题。幼儿园和政府通力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幼儿园应该积极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逐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园完善有关的培训机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在教师入职之前就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还能让教师对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在入职之前对教师进行培训能够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有效运用。

二是幼儿园应该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定期培训,如可以将每周四定为教师的定期培训日,召集所有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进行交流。这样的培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让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幼儿园在全园范围内提倡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赏识教育。组织教师参加专家讲座,使教师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并将赏识教育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和赏识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没有按照幼儿的发展特点展开教学,只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教学有关内容,导致幼儿园逐渐演变成幼儿上小学之前的“小小学”,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潜能。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应该积极转变教师的授课模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了解知识,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教学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结语

幼儿园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等方式完善幼儿园的幼儿教育,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对教育重视了,有教育投资的心理,也有教育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受到重视。而对于其概念的确定,也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以打下更好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概念

幼儿园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幼儿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而儿童良好素质的基础应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体能素质、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质、良好的才智素质以及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中,应把着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上。

二、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智育轻德育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人们对人才的理解过于片面,在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常以幼儿能识多少字,背多少首诗词而炫耀或者骄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重视或很不到位,如:幼儿园的教育安排关于智育内容详细具体,并配有可实施的教材,而德育却笼笼统统,既没有具体落实的教学安排,也没有配套的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于智能训练的精力多,用于德育培养的精力少,不仅幼儿园如此,家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城市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家长企盼着孩子出人头地,成为“这家”、“那家”,唯独忽视了孩子良好思想品德修养的养成,有些家长甚至溺爱、娇宠孩子,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据调查城市中六岁幼儿有95%参加了各种辅导班的学习,而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却很少,生活中很少知道怎样关心、体贴同伴和他人,重智育轻德育已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重教育轻保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重教育轻保育的现象,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一大批幼教毕业生参加了幼教队伍,这些人大多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在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学有专长,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也正由此,这些人多是刚刚走出校门,其中一大部分没有生儿育女的经验,致使他们对幼儿的生活更是关心不够,如:冬天,有的孩子提不好裤子,小肚皮裸露在外;孩子因贪玩而忘记了喝水,教师却不知提醒等等,在幼教工作管理上,我们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各种观摩活动、比赛活动、交流活动应接不暇,但关于保育方面的活动却开展甚少,不少幼儿园保育员未受过专门培训就上岗,保育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流行病、传染病经常爆发,据调查,冬季感冒多发季节有40%的幼儿园出勤率在60%以下,这种状况固然与城市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有关,但也的确反映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三)重眼前轻长远

只重眼前效果,不管将来发展如何,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后患,在幼儿园里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某幼儿一时没能掌握某种技能,老师找两个孩子反复教他,然后再让他重复,也许孩子暂时获取了知识,但它是以牺牲自信心为代价的,长期下来,他这会缺乏自信,一些幼儿园为了顺应家长的心态,开展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教育,如:学电脑,学英语,学珠算等等,家长也常常以此来评价园所的优劣,至于幼儿是如何掌握的?会运用多少?对将来的发展是利、弊,就不再过问了。如:幼儿学弹琴,家长过多是注重幼儿指法是否娴熟、正确,而很少注重幼儿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四)重园内、轻园外

幼儿教育包括园内及园外教育,两者本应是一致的、互动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重园内、轻园外的现象。比如:幼儿园内的环境、材料都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精心布置、创设的,且教师还为每个幼儿建立了在园内成长档案,随时观察、记录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并及时地给予引导,家长更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多方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情况。而幼儿离园后,在园外的教育则就不同了,一是缺乏幼儿玩耍的场所、活动材料,幼儿没有玩伴;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带有随意性和情绪化,他们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靠教师就行了,家长不必再去费事,因此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尤其当孩子吃了亏后,脱口而出“你真傻”、“他打你,你就揍他”,倾刻间,教师在园里“呕心沥血”实施的公德教育、谦让教育便化为了泡影。由于社会竞争带来的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家长很少有空闲与幼儿交谈,遇到心情好时,还能多说几句,遇到心情不快时,常常一句“大人正忙,自己去玩吧”。或为节省时间,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很少给幼儿留有锻炼的机会,一些在园内自我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园外,在家里从不自己穿衣、叠被,出现了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各方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长期重园内、轻园外的教育,会影响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慢慢会使幼儿养成爱撒谎、虚伪、不诚实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三、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幼儿虽小,但它是一个整体,首先应该树立整体发展的儿童观,既然是一棵小树,就不是大树的枝叶、分体,它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体、智、德、美稳中求进,各方面及身体、心理、技能、知识、品德、情操等都是幼儿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而使人的整体受损;其次应当树立主动发展的儿童观,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幼儿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必须是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或塑造的过程,因此不能将幼儿当成容器,采用“我说你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再次应当树立自主发展的儿童观,幼儿的发展既有革命性,也有个性,并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不应轻意以简单化一的标准去评价幼儿,应从多层次、多规格支持鼓励幼儿,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把终身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关注教育过程,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教师的素质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第一,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幼儿,尊重幼儿,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第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提高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幼儿充满幻想,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为幼儿排疑解难,同时用自己的进取精神、积极的求知欲去感染幼儿、带动幼儿。

(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在物质环境创设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为幼儿开辟活动的场所,幼儿园的墙壁、门厅、走廊、墙角都是幼儿天然的活动空间,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墙上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使之变成会说话的墙,在门厅、走廊、墙角投放相应的材料,变成“医院”、“商店”、“娃娃家”、“植物角”等等,此外,室外的边角地,可设沙坑、水池、土坡、种植角等等。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活动材料,如:木棍、树叶、碎布、蛋壳、饮料瓶等等,这些东西可供幼儿剪、贴、画、拼、折等等,提高活动兴趣,利于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多种想象思维能力。保证活动时间。教师应科学的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排队、等待,多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的时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与教师、同伴交往,更好地发挥空间、材料的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过去备课重点是备教材教法,现在把重点放在研究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研究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过去只重视封闭式的园内教育,现在注意密切家园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过去重视管理教育,对幼儿管教,限制和干预很多,批评,挖苦现象时有出现,现在的管理教育注意发挥幼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活动中注意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幼儿园素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并且相信通过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以促进幼儿园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

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防范措施论文

摘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青年教师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基础,也是其发挥自身潜能、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关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青年教师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逐步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特点鲜明,普遍具有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工作经验不足、生存压力较大等问题。目前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心理问题有所忽略。事实上,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2007年对河南省117名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高校青年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差、情绪失调、抑郁等心理疾病。研究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寻找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1.经济压力导致的自卑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于机关、医院、企业等单位的从业者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青年教师处于高校的最底层,由于工作时间短、岗位级别低、科研项目少等原因,工资收入更加微薄。青年教师紧迫的刚性支出较多,面临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等多方面生活花销。同时,青年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职称晋升,不得不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搞研究和发。这些繁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家庭处于收支平衡状态,结余较少,有的甚至“赤字”,青年教师对目前收入水平普遍不满意。巨大的经济压力使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对个人的能力评价降低,工作动力减少,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在和其他职业人群进行比较时,学历高人一等,收入却低人一等,心理上既感到极大地不平衡,又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原本预期的舒适的生活品质和丰富的生活方式都无法实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压力,难免产生自卑心理。

2.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

为了赢得学术同行的认可,尽快树立自己的学术威望,高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跟踪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选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科研方向进行攻关。同时,为了站稳讲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青年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知识结构。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不是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就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深造或出国访学。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承受着学习压力。如果短期内无法获得教学和科研成果,青年教师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具体表现为坐卧不宁,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未来情况过分担忧,有的甚至出现恐惧等。焦虑心理导致青年教师思维滞涩、判断失误、记忆力下降、想象力贫乏,智力水平下降。

3.科研压力导致的偏执心理

近年来,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综合排名,纷纷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科研要求,并直接和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奖挂钩。科研工作成了高校教师竞争上岗和今后发展的关键。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没有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无法购买仪器设备开展实验,很难做出高水平成果,从而拿不到项目经费支持,进入恶性循环的窘境。面对巨大地科研压力和艰苦的科研环境,青年教师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科研工作。据统计,超过60%的青年教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约20%的青年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高强负荷的科研工作,使青年教师和他人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易形成固执、刻板的偏执心理。过分坚持自己的想法,很难接受他人意见,喜与人争论,敏感多疑,对他人没有信任感,喜迁怒他人,心胸狭窄,忌妒心强,缺乏热情和同情心,对业余活动缺乏兴趣,缺乏体贴的情感,没有幽默感,过度投入工作,不善享受人生。

4.人际关系压力导致的抑郁心理

和学习、科研相比,让青年教师更棘手的是一些高校内复杂的人际关系。青年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环境,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性格。一些高校学术氛围不正,拉帮结派,原则性不强,办事要找熟人、靠关系,让青年教师常常迷失方向,在准则和人情面前手足无措。例如,学生考试不及格,同事来求情怎么办?申请科研项目,熟人要挂名怎么办?撰写或专著,领导希望署名怎么办?

另外,一些青年教师内向孤僻的性格也易导致人际关系问题。这部分人一般缺乏交往意识和欲望,不想与人进行交往,更难以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不愿展示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欲望,与世隔绝,不合群,在交往技能和方法上也表现较差,交往容易受挫。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导致青年教师心理上形成困惑,情绪低落,甚至形成自闭的不良个性,有问题就憋在心里,不能及时排解,日积月累就会陷入抑郁的漩涡。

5.情感压力导致的孤独冷漠心理

高校教师长期处于高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社会接触机会较少,人际关系范围较窄。面对学习、教学、科研的重重压力,高校青年教师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原本狭窄的交际范围变得更不畅通,甚至与家人相聚的时间都越来越少。在从事艰辛枯燥的脑力劳动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渴望与他人交流并得到关心,但又不得不独自盏灯熬夜工作,心中难免产生孤独感。有孤独感的人倾向于对他人和自己给予严厉苛刻和消极的评价,对于拒绝反应更敏感,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

另外,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只关心自己的研究领域,只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事物,对社会、对他人都漠不关心。这种冷漠心理表现为不关心时事政治,待人缺乏热情,不愿与人为伍,缺少爱心和奉献精神。

6.社会压力导致的过度自尊心理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都是令人羡慕的职业。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而且要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等方面率先垂范。在这样的光环下,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既感到无比自豪,也感到压力倍增。为了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往往表现为行为严肃认真,讲究师德尊严,过分追求权威。同时,精神紧张,做事谨慎小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以道德表率和行为楷模来严格约束自己。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关于高校和教师的负面报道不断涌现,使得原本就抱着强烈自尊的青年教师更加紧张和压抑,生怕自己做出不当的言行举止给学校和教师职业抹黑。这种过度自尊的心理使青年教师不敢充分展现自我,不敢表达自身的需求,遭遇伤害和不满容易自责或暴怒。

二、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防范措施

1.加强岗前培训,重视心理教育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在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中,难免产生心理偏差和不适应。而且,青年教师往往没有经过师范类的专业训练,不具备教学、与学生交流的良好方法。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高校的岗前培训流于形式,课程偏重理论,对青年教师的实际帮助不大。为了消除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惑和障碍,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高校岗前培训应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一方面,安排教学效果较好的老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心得,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通过试讲演练,分析青年教师的优缺点,并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心理疏导教育,让青年教师不仅掌握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更要学会如何正确认识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面对困难和失败,能够调整好心态和情绪走出困境,培养青年教师的坚强意志和受挫能力。

2.科学合理培养,公平公正考核

目前许多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进行了岗位管理和评聘分离的人事改革初探,并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岗位要求,但在合理设岗、科学培养、公正考评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高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青年教师发展的政策,从而减轻青年教师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以健康愉快的心态投入工作。笔者认为中国矿业大学实行的两项举措值得借鉴。一是对教师岗位进行分类,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研究型、产业型,并为不同类型的岗位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上岗条件和考核指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竞争上岗,这为青年教师创造了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二是出台了“青年教师力行计划”,选拔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这对青年教师来说,既能学习企业的工艺技术,拓展自己的交际范围,又能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3.加大关怀力度,营造和谐环境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对青年教师予以关注,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青年教师的因素,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解困难,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在工作上,为青年教师搭建上升平台、落实扶持政策、改善教学科研环境、设立青年教师专项科研经费,使青年教师的工作尽快踏上轨道。在生活上,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青年教师收入待遇,缓解他们过重的经济压力,实施“安家工程”措施,解决他们的住房之忧,帮助青年教师渡过经济基础薄弱、开销支出繁重的困难时期。在情感上,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定期组织联谊聚会,为青年教师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结识更多良师益友,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青年教师教室、家庭、办公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增添一抹色彩,有助于青年教师宣泄和释放心理压力。

4.普查心理危机,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高校普遍对大学生心理较为关注,而忽视了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对此,高校应提高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重视程度,加强防范与疏导措施。一方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诊断心理压力来源,采取措施消灭引起心理问题的不良压力源。另一方面,设立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自我调适方法,提供渠道便捷、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服务,创造校园内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素质 教育 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创新;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 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 方法 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 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 现代 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 规律 ,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教学方法 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考试 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 措施 ,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 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 文化 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 经验 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 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 教育 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 发展 ;在教学的 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 规律 ,大胆创新 实践。

五、高尚的 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 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 科学 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 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 听力 、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文献 :

[1]程景民 现代 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评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倦怠现状,探讨提高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心理测评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某小学114名教师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选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90题)、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 ES(22题)施测. 结果:小学教师SCL 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维度上高于全国常模,值得关注;根据MBI量表的计分和测量标准,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9因子均呈正相关. 结论:小学教师在强迫、人际、抑郁方面得分偏高,并可能是引起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之一,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改善其职业倦怠现状. 【关键词】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厌倦职业性 【Abstract】 AIM: To analyz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ent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burnout,to evaluate their psychologic status,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ement of their mental health. METHODS: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construct interview were used in the study.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 90) were applied to 114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3 factors "obses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in the SCL 9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model.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as common but not serious in general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MBI.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 The score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re higher in the 3 factors of the "obses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d that may be the reason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We should surmoun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through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heir mental health.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occupational burnout, professional 0引言 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职业倦怠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关于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国内大范围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不多,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索克服措施,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意义深远[1-2]. 1对象和方法 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有代表性的一所小学全部教师114人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男教师19人(), 女教师95人(); 20~30岁教师43人(),31~40岁教师39人(),41~50岁24人(), 51~60岁8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27人(), 专科及以下87人();从职称上看:初级31人(),中级46人(),高级37人(); 已婚97人(), 未婚17人(). 方法 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 tory, MBI)此问卷为198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联手开发. MBI ES分为3个分量表:情感耗竭(9个项目)、人格解体(5个项目)和个人成就(8个项目)[3-4]. 所有项目都从0~6的7点频率评定量表打分,0代表“从不”,6代表“每天”. 情感耗竭用来描述由于工作的情感要求而导致的个体情感资源消耗的情况. 人格解体主要指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的、冷淡的、犬儒主义的态度. 在这两个分量表上,得分越高,表明个体体验到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重. 个人成就分量表主要考察个体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所体验到的胜任感和成就感. 该量表经国内修订[5],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再测信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判别效度等等. 90症状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 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评分标准采用五级,即每个题目从“无”到“严重”分为五级,以1~5分来记分. 凡自评“无”的计1分,自评“轻度”的计2分,自评“中度”计3分,自评“重度”计4分,自评“严重”的计5分. 3分以上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x±s表示,用进行统计处理. P<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小学教师SCL 90各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SCL 90各因子中,小学教师与国内常模比较,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高于全国常模,即在这些心理方面小学教师存在问题,值得关注(表1).表1小学教师SCL 90各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 小学教师SCL 90阳性检出率小学教师SCL 90各因子阳性症状的人数及比例有差异,按严重程度依次是强迫13(),人际12(),抑郁10(),躯体化6(),焦虑5(). 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按国内常用标准,SCL 90任一因子分如达到3分以上,一般认为严重程度已达中度水平,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倾向.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小学教师MBI ES测评结果显示,情绪衰竭维度平均得分,每题平均得分;去人格化维度平均得分,每题平均得分;低成就感维度平均得分,每题平均得分. 说明就平均分数来看,小学教师整体上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程度不高,个人成就感较低,有轻微职业倦怠现象. 小学教师已经产生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个人成就感降低问题最为严重,高个人成就感低落,其次情绪衰竭问题也较突出,高情绪衰竭,中等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的问题不太普遍(表2).表2职业倦怠概况 小学教师MBI ES各维度与SCL 90各因子关系小学教师MBI ES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均呈现正相关(表3).表3小学教师MBI ES各维度与SCL 90各因子之间相关分析 3讨论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一般特点从总体上看,小学教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数据显示:小学教师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比较明显,去人性化维度症状不太明显;情绪衰竭维度得分较高表明小学教师的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职业倦怠的感受较深,这与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难题多、工作内容单调重复有关,也与小学教师精神卫生状况有关.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克服与预防 给小学教师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作为小学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重要外部资源,可以减轻个体压力,延缓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社会首先必须对小学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使小学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保证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导小学教师把教育、教学视为一种可追求的事业,树立终生从教的信念. 其次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对小学教师形成合理的期望. 学校还要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减轻小学教师负担,增加工作乐趣,增加对小学教师教学及生活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学校领导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 小学教师应积极寻求来自同事、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6-7]. 小学教师要提高心理素质教师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健全培育中有重要作用. 一个理想、合格的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尤其重要. 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绪情感是构成整个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是动态的. 研究认为,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正确认识自我心理健康的人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优抑弊,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情境,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平静地对待成功与失败,成功面前不沾沾自喜,遇到失败也不会意志消沉. 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己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学校、同行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等等. 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生活在人际关系当中,要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他人,积极与他人真诚沟通.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各方面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的工作. 教师要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在与同事相处时遵循:尊重、换位思考和自我反省三大原则. 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8-9]. 沟通对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工作中要积极与领导、同事、学生的沟通,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宽容、理解与以诚相待,建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师在生活中,要争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意志坚定、行为适度教师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地克服困难,在困难面有坚定的原则和信念. 只有意志坚定,有顽强的自制力,能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教师,才能有适度的行为,才能良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有效情绪管理、培养情绪智慧由于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情绪健康对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生活于矛盾无处不在的社会中,当产生烦闷、恼怒、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的时候,教师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境,学会自我心理维护和调适不良情绪. 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和家庭. 注意培养情绪智慧的五种能力. (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3)用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4)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5)和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幼儿教师素质研究论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唱歌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唱歌来表达他们的快乐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方面非常被动,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肩并肩地唱歌;虽然老师问“喜欢还是不喜欢唱这首歌”,孩子们可以有条件地回答喜欢“喜欢”,但还是默默地环顾四周,上了年纪。老师的话提醒我,虽然有一些表达,这些都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老师教我学,老师听我说”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式。

《幼儿园指导(大纲)》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发现、保护和引导儿童的内在天性”,“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以看出,通过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调动幼儿学习和唱歌的积极性,倡导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事半功倍。回顾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1. 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来激发他们学习唱歌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儿童演唱,首先取决于它能否激发儿童学习演唱的兴趣和愿望。幼儿园的杂志和课本上有很多儿童歌曲。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孩子们学习唱歌。例如歌词陈旧复杂,儿童难以理解,有些歌曲对儿童来说很陌生,影响了儿童学习唱歌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有正确目标的歌曲。我认为只要孩子们对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健康歌曲感兴趣,就适合孩子们来唱。例如,“好兔子”(快乐),“小鱼游”(美丽),“粗心的小画家”(幽默)……

2. 以行动为导向的新歌教学活动

以行动为指导的新歌教学活动是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简单重复的歌词和歌曲。歌词直接描述了动作过程并给出动作。例如,在长期活动的歌曲“蝴蝶找花”,让孩子们玩游戏的“蝴蝶找花”第一,让孩子们玩“蝴蝶”和“花”另外,玩游戏到歌词的内容,并使用游戏活动学会大声朗读歌词,然后学会唱歌和相关的游戏。这不仅使孩子们对学习和唱歌感兴趣,而且使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3.在歌唱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学和演唱活动,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享受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热情参加唱歌活动,让孩子们感觉自然美景,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与游戏,以便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会唱歌。例如,《快乐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有节奏的歌曲。在学习唱歌之前,我有意识地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播放这首歌。欢快跳跃的旋律,拍手跺脚的声音,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哼着歌,做着相应的动作。我假装很惊讶,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不用教就能唱歌。”在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和他们的自信大大增加。一些平时表现不佳的孩子也热衷于唱歌活动,对每个人都“疯狂”起来。在歌厅的教学活动中,我尽量不与钢琴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地拍手拍腿,一边拍手一边唱歌,有节奏的节拍增强了孩子们学习唱歌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和语调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所有活动都要有吸引力,营造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学习、唱歌!

摘要:针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师语言的应用问题,在分析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魅力;人性化;艺术化

幼儿教育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最基础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语言是教师实施知识教学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知识和兴趣的培养,这也对幼儿教师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幼儿教师应充分运用更具魅力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幼儿的求知欲,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便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一、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分析

1、因人用语

在不同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下,不同幼儿无论是在性格特征,还是在能力、爱好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幼儿教师如果使用相同的语言,可能会对不同幼儿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确保幼儿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并实现对幼儿兴趣与价值观的培养,幼儿教师应在考虑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语言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教师语言,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性格内向的'幼儿所具备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以及语言较为敏感,鉴于此,教师在对性格内向的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尽量采用让人感受到舒服的语言以及关怀的语气与幼儿进行交流,促使幼儿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感能够得到减轻,从而实现对性格内向幼儿的更好教育。针对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沉稳的语调,舒缓幼儿的急躁情绪,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年龄较小、刚接触学习生活的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拟人化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2、尊重幼儿

自尊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尊重自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心理状态,不恰当语言的使用很容易对人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特别是对幼儿而言。尽管幼儿的年龄较小,性格处于培养阶段,心理相对不够成熟,但幼儿依然具备较强的自尊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若是使用不恰当、不适宜的语言,则不仅会对幼儿造成严重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也会严重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导致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种现象,为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予以充分尊重,照顾幼儿的感受,采用适宜的语言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教师语言如何做到艺术化

1、语言要有感染力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最直接工具,而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适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严肃、枯燥的语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则很容易造成幼儿的紧张心理,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导致幼儿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被抑制,不利于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鉴于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确保幼儿教育效果得到增强,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修饰,尽量使用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语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减轻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与距离感,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幼儿的心智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2、语言要生动形象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所使用语言和语气决定着幼儿的心智培养效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更具感染力的语气,以为幼儿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语言的组织与运用是幼儿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决定着幼儿教育效果。鉴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且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可让幼儿更容易融入故事情节,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语言要简化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幼儿的性格不够成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对复杂语言所表达意义的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在语言应用方面应避繁求简,尽可能使用简练、简短且容易理解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能力的提升,对词汇涉及范围进行扩展,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以便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大部分幼儿都不爱吃蔬菜,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说:“蔬菜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防癌抗癌等作用”,则会导致幼儿因无法理解教师所说的话,而导致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对语言进行简化,以简单、直白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便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语言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替代的魅力和作用,而语言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尽量选用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且更加简化的语言开展幼儿教育,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以便为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它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对于一个国家,对于全球人类,环保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而与之直接联系的却往往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及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而这些"小行动"的习惯正要从娃娃做起。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生活在绿色的世界中,每天不断地与周围的花呀、草呀、树木接触,绿色给人类带来新鲜的空气,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绿色的世界。然而,地球上绿色的树木正面临着被大量砍伐的危机,绿色的树木减少,将给人类、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危害,为此,植树绿化、保护绿化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树立爱护绿色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

1.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同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幼儿在初步懂得生物链的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不仅我们要爱护猫,而且还要劝说大人不要捕杀。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又如:在健康活动的设计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和花生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了瓜子壳和花生壳这样的垃圾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种植角里做肥料。知道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之后,孩子们便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接触大自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每天户外活动我们都尽可能带孩子到幼儿园的种植区或趣园等环境优美的地方去"玩",让宝宝在优美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充分亲近空气、亲近水,并进而认识空气、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欣赏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认识身边活沷可爱的小动物;与宝宝一起关注周围的生命,如蚂蚁搬家,小鸟觅食等。

走进大自然,培养宝宝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宝宝的天性。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们都会组织幼儿到宝墨园、大夫山等自然环境中让他们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欣赏、体验中逐步建立环境意识,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并让宝宝在接受自然美的熏陶的同时,充分体验自己和世界万物一样是自然生态的一员,是地球的宝宝。经过二年多的探索与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创设良好的绿色环境对幼儿环境意识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在认知上,懂得了许多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保意识、环保情感明显增强。在情感上,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小动物的行为十分喜欢,对肮脏的环境、破坏绿化的行为十分厌恶气愤,在行为习惯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论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及其思考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及其思考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摘要:

在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及其使用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师幼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现从幼儿互动教学的现状入手,从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求出发,提出幼儿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关键词:

教学语言、幼儿教师、语言素养

一、对当前教师教学语言现状的分析

教学语言在广义上指人们通过无声的或有声的方式,借助于体态、文字和口语表情达意。笔者尝试对当前在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方面上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1.用语不规范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较随意,表达不够准确,如经常会冒出“把手拿出来”“一只椅子”等语言。有些教师的语言松散、零乱,还常伴有口头禅,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由于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家乡语言的惯性使他们的语言方言化,而且语言没有得到大多教师的充分重视。

2.命令强制性

在师幼的言语交往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权威地位,师幼言语交往呈现出单向化和单一化的特征。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将教学的内容教授给幼儿,并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宜的反馈,教师的言语缺少启发性,完全是一种灌输。幼儿逐渐成为教师权威言语的纯粹接受者。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双向言语对话。

二、重视幼儿园教师语言的必要性

1.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分析

幼儿处在身心的初长期、意识的朦胧期,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也给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乃至着装打扮都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终生。

2.幼儿教师语言的要求

(1)规范性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是他们积极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

(2)人性化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鼓励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

(3)艺术化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审美性为基础,是一种“刻印着人类审美的语言”。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幼儿展开思想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天空,吸引儿童积极地参与,唤起儿童学习的愉悦和创造力。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

(4)形象化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依据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其他感官形象来认识事物,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口语要具体、鲜明,要有动态感觉,有情感色彩,能唤起幼儿对具体事物的真切感知。

三、幼儿园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途径

1.重视理论学习,加强训练,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对于如何加强语言修养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学好普通话,要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和音变规律,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吐字清晰,具体形象,富于美感。其次,要广泛阅读文艺书籍,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从丰富的文学遗产中充实、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素质。第三,要热爱儿童,理解儿童,真诚地对待儿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

2.针对幼儿特点,加强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提高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言语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幼儿外部的语言行为来把握幼儿的心理或思维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策略作出及时调整,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躁的情绪得以缓和等。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

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3.语言生动,掌握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熟悉和了解的符合感性经验范围内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对于距离自己生活经验比较远的事物则很难理解和把握。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富有色彩的教学语言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廖梅先.幼儿教师语言风格六要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10).

[3]江爱军.浅议幼儿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7.

体育教师素质研究论文

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师素质重构进行阐述,面向21世纪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全方位构建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前言: 随着21世纪教育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以及学校体育功能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认识到: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当前,许多国家都把振兴教育作为跨世纪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也同样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些新的动向都预示着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我国《体育法》的颁布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各种体育教育思想以及各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出现,都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要求和冲击,因而我们推断21世纪的教育将会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将面临着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重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我市广大体育教师大多能够做到忠于职守,乐业不倦的工作在教学岗位上,总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长年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之处。 ①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 体育教师的职业比较清苦,由于社会的偏见,体育还没有真正被社会所认识,由于经济实力的不足,许多贫困地方的体育教学条件还比较简陋,体育教师付出的较多,而在精神、物资、待遇方面获得较少,极易造成心理不平衡,使得他们变得焦虑不安、烦燥易怒或孤独郁闷,人际关系紧张。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的被“钱”所迷,一切向“钱”看,也有人为“权”所惑,千方百计改行,还有的怨天尤人,工作、教学不积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和开拓精神,失去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热爱。 ②知识结构单一和陈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去追求达标率和体育升学成绩,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体育教师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进修、继续教育的意识不足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 ③教学水平停滞、科研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从来没有从育人的角度去规范教学行为,而是以竞技技术为主去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和培养意识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研,缺乏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停滞。 三、重构和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里,强调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指出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要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保证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等,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市体育教师必须重构和提高下列各项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全面合格的人才。 ①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都应成为体育教师的座右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好的个人品质,严以律已、以身做则、谈吐文雅、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等。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作一个象陶行知一样“拿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品质高尚的人。 ②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和观念是人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它必将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追求。跨世纪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全新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具体的说就是要从过去为教学服务、为比赛服务转变为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从只有升学才能成才,从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转变为发展学生基本素质水平为标准,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 ③应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未来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凭学过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和涌现,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向体育渗透,丰富和发展着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使知识的陈旧率空前加速,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就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④应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和放弃。 ⑤应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日益优化,计算机、电化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将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象幻灯、摄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正在学校体育的领域中悄然兴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慢慢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和体育科研中去,因此,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⑥应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强健的体魄: 未来教师的岗位竞争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中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将面临第二次就业和失业的问题,他们将进入到新型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知识体系中去。另一方面,未来教师的活动空间扩大,影响范围广泛,要受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整体的监督和效仿。因此,跨世纪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能抗挫折、抗失败,应变要机智,并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心理特征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强身之道,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肌肤更健美,身体更强壮,才能将祖国的下一代培养成为具有坚强、乐观、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善处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接班人。 ⑦未来体育教师将会是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 未来者预言,在21世纪,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者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必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则又是学历。高学历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教师素质的共同特征,如:日本要求中小学教师都要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水平,美国在《国家为21世纪师资作准备》的教育调研报告中也明确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学训练,预计我国在2000年前后,对具有条件的地区也力争使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的地区高中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的都应达到一定比例,这对于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应及时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广开渠道,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重构、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当今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推行难度大的原因在于课程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过于强调课堂纪律等传统内容,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体育素质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探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分析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立足实际提出可行的途径,对高校体育素质有效推行,为体育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有益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1、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水平的教育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这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更适合青少年人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大环境下,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天赋充分发挥,大幅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结合社会实践和磨砺,提高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新一代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是提高整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讲,是对人理想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特长继续发挥,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的潜能,为社会输送优秀合格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包括:思想道德、文化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作用

高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进行素质训练,使之能逐渐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高校体育素质的目标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让大学生将锻炼身体记在心中,实践到生活中。高校教育的立足点必须是使学生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努力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一切深层素质的起点,是一切行为体现的支撑。因此高校体育是我国教育工作必须注重的重要环节。

2、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使教育促进生活化

体育教育包含健康教育、娱乐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安全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等,因此切不可将体育素质教育独立看,不能将其仅仅作为一项使大学生简单掌握某项技术能力的学习,而应彰显运动本身背后蕴含深刻的道理,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合理竞争精神等通过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适应能力,这些对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促进身心成长

纵观我国从古至今以及世界各个国家,无论其贫穷富有、和平混乱,每一个国家都不曾将身体素质的培养遗失,体育永远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不惧艰险的精神,使他们身心健康向前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自信、自尊、团结、创新意识的树立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加速人格完善

一个人的人格包括性格、道德以及社会品质。学校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主要体现于对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而对其自身品质,如勇敢、坚定、忠诚、合作和创新的培养普遍较少。在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育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这些优良的品质,使之全面发展。尤其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都要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在体育竞争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竞争是公平的、纯洁的,体育是挑战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展现个人魅力良好的舞台,是他们看到体育深层的胜利和失败、对抗和合作、竞争与分享。

3、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早在上个世纪人们就提出终身体育的思想,她告诉我们应当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体育、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塑造全面的人,充实人生经历,提高身心素质,使人展现出体育本身对社会发展积极地推进作用。对大学生强调体育素质绝对不能仅仅从单纯的体育活动出发,而应将终身体育的思想传播出去,使大学生能真正理解体育所蕴含的的无穷能量,帮助他们增强身体素质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他们能找到合理的释放压力的方法,提升生活乐趣。

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指人对各种体育活动的反映和对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不懈坚持。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可以使他们清晰的了解自己需要依照自身的意志认真完成体育活动,把体育活动视为如同个人一日三餐一样伴随一生,自觉的去贯彻终身体育的精神。在高校体育素质教学中,学校管理人员应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对于少部分厌恶运动的学生,可以刻意的组织集体活动,使他们多融入其中,逐步培养体育意识,使之能与终身体育相联系。

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心理是身体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包括丰富的感知能力、一定的个性条件和优秀的个人品质。教师在平时体育课上应注意自己的言语行动,应理解学生的失败,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影响学生,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成朋友关系,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内心出现抵触情绪,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巧妙安排教学内容,让大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建立。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在学校可以实行的范围之内,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园内建设多个俱乐部,鼓励学生创办自身热爱运动的社团,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多接触体育,多参与体育。学校多给学生课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充分挖掘其自身潜力,逐步养成体育兴趣,从而积极地将自己投入其中,增强体魄。

课程内容推陈出新

当今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推行难度大的原因在于课程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形式过于单一,评价方式不当,过于强调课堂纪律等传统内容,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想从根本上改变体育素质教育的现状就必须要将课程主要内容推诚出新,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教学计划中基本课程,是关系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巨大影响因素,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注重培养体育兴趣,强化体育意识,努力为终身体育作为铺垫,使之能更好的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全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勇.全面实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2013(1).

[2]闫冬.对于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体育时空,2013(20).

[3]马襄城.普通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构建研究[J].体育时空,2013(10).

[4]张朝霖.浅谈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去网上查啊 多的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