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英文版Acta Ecologica Si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还不是SCI。如果你想生态学的SCI期刊的话,我可以介绍几本给你:3分边缘的杂志,影响因子变化不大,相对来说,适合咱们中国人投稿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影响因子= ,MedSci指数=,一审周期平均6个月,命中率95%。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影响因子= ,MedSci指数=,一审周期平均2个月,命中率80%。
sci对于大学生有何帮助?我们如何利用它?谢谢大家 报告首长: 应该是大写的英文字母SCI、EI。他们能帮助你们考研、赚钱、找工作、添加荣誉、为母校争光、使学校对你们增加投资。 同时也败坏了学风、促使抄袭早就蔓延到绝大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给社会和国家制造巨大潜在的社会危机、卖国无良教授专家社会精英绑架了政府、迫使政府社会个人注入巨额资金、抬高了学费和国家投入、大量采购教学科研仪器造成了设备空闲、完好率低、维修费用高、仪器设备淘汰极快、使用率低下、社会成本教学成本居高不下、教师取了高额的报酬、大量进口大型精密仪器试剂、无收益地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且形成了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恶性循环,其实质,就是敌对国家通过在中国的代理人—汉奸不法知识分子制造的类似星球大战对社会在冠冕堂皇光环下的腐蚀和破坏,危害国家安全!!!更高明的黑招数是国外敌对势力的代理人假惺惺地诱导我们将国力投入争取诺贝尔奖的空中楼阁,做那些荒诞不经的课题,还诱你就差那么一点点,再进口国外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到发达国家那些顶级大学培训、入学,就能实现你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这是卖国贼制造的一场阴谋,妄想迷惑、破坏国家的乌托邦幻想;是挖掘黑洞和陷阱,是巨额消耗国力、通过各校重奖发表三大检索论文的知识分子来绑架zhengfu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伎俩。 这就是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差、只能做系统集成、在基础工业能力没有实质提高,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十年、甚至连30年前的中国基础水平都不如、社会矛盾剧烈的根本原因。 所以,对于中国有实质性意义的真招、实干,是用中国的资源,从基础制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而且是优先国民消费。用巨额社会资源、进口设备、进口集成电路砸政绩为目的来引进人才,太危险了!!!要严格整肃!毫不留情! 因此,中国教育的出路不是泛泛的开放,现在已经太民主自由了,而是从问题俯拾皆是的基础做起,扎实才是根本之道。 张鸣先生说:各种评审的指标体系,如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国际SCI、EI论文数量,国家级课题数量,省部级课题数量,课题经费总量等等,实际上只是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自娱自乐。中国所谓的学术核心期刊,其学术品质,原本就是周知的,但是,在各个高校发疯追求论文数量的情况下,有某大学带头发明了硬性规定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作为毕业前提条件的方法,人为拉高学校的论文发表数量,其他学校纷纷跟进,使这种本质上违法的行为,成为高校的新惯例。研究生做不出论文,就买,不仅买论文,而且买版面,各个学术期刊,因此出卖版面,蔚然成风,进一步败坏了学术期刊的质量。现在的状况是,跟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相匹配,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大的论文发表量,但科研竞争力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基础工业能力没有实质提高,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十年。核心期刊和论文发表如此,所谓的课题也如此。往往官越大,课题就越多,当然也就越没有时间做(这是假定他们都有学问的前提下),只能让学生做,因此研究生们就成了导师的打工仔,廉价劳动力,这样的课题,能有什么质量,可想而知。从教师的基础水平、道德底线、创新能力、责任心、起码的道义感,从中国自行车与发达国家的自行车的每一个细节的比较就可以清楚区别了, 这样的课题和论文的实质水平你自己就清楚了。学校的教师,在定期的考评面前,必须拿出东西来凑数,否则就会下岗。当然,如果产量高,也有奖励,尤其是在所谓A级B级刊物上发文章,奖金甚为可观。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森林生态学与管理》荷兰ISSN:0378-1127,1977年创刊,全年51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487篇。主要刊载森林管理和养护,特别是应用生物、生态和社会知识等管理人为森林和自然森林等方面的论文。.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林业政策与经济》荷兰ISSN:1389-9341,1999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65篇。主要刊载农林政策问题,包括经济与规划,涉及林业和森林工业部门方面的论文Land Use Policy《土地利用政策》英国ISSN:0264-8377,1984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刊载各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论文、报告及社会、经济、政治、法律、自然、规划等方面文章,包括如地理、农业、森林、灌溉、环保、住房、市政、交通诸问题。Pedosphere《土壤圈》中国ISSN: 1002-160,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主要刊载整个土壤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环境科学条款、生态农业、生物、地球科学、森林等方面的论文。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中国ISSN: 1872-2032,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动物生态、植物生态、微生物生态、农业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生态、土壤生态、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景观生态、区域生态、化学生态、污染生态、经济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生态、人类生态等生态学各领域的学术论文,报告和书评。
Biological Ecology, Nature Science of Ecological Progress, etc.
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学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经过国家教育考试或者国家规定的其他入学方式,进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形式。按照教育法律和政策规定,依照受教育者是否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将教育形式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根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学历教育包括以下形式: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判断期刊是否被SCI收录的方法是:从浏览器进入SCI期刊查询页面,在搜索栏输入需查询期刊的名称,如果看到出现了该期刊的详细信息,包括期刊名,影响因子,JCR缩写,ISO缩写,则说明该期刊是SCI期刊。如果查询不到,则说明不是SCI期刊。 SC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全的了,包括了所有最新收录的。如外面传的中文期刊只有95种,实际上是147种,这里全收录了查询时,甚至可以用中文查询、简称,全称均可以查询,十分方便。
如图:
由于按照专业建所建学协会的原因,科研院所和学协会,在拥有一两种顶级期刊后,一般没有动力创办更多的期刊了。
大学则不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一旦A学院创办SCI期刊成功,BCD等学院很可能会积极跟进的。
好的学院,有比较强的多个系,足以支撑更多的期刊。比如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现在就支撑5种左右英文期刊,上表中的Underground Space,是其地下系的。
同济大学作为第三主办单位参与的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也在土木学院;2020年高起点新刊《智能建造》也在土木学院(2021年Launch);还有两种好像还没有CN号。
不少双一流大学,已经意识到创建世界一流期刊,对双一流建设的促进作用,陆陆续续行动中啦。可以预期,这一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sci收录的期刊如下:
化学学报、物理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岩石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物理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分析化学、地球物理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无机材料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化学进展、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新型碳材料、金属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全称是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院。(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
sci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世界非常重要的大型数据库,并且已经列入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一。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检索工具书,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整体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依然是一个缓慢的上升趋势。想查找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的,大家直接进入知网就可以查询到。先点击期刊导航,然后点击数据库刊源导航,再点击SCI科学引文索引。所有被收录的中国期刊就能在这里查到了。
SCI论文,是指被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SCI期刊上刊登的学术期刊论文。
我国民众对SCI论文概念模糊,小部分民众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此期刊由南京大学引入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SC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扩展资料:
SCI由外国机构创办,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之一。但随着SCI论文相关标准“独霸”教育、科研领域各类重要核心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弊端日益凸显。
“SCI论文至上”扭曲岗位评价导向。广东某高校人事处负责人说,当前教职工的科研项目、个人发展、薪酬待遇等都与SCI论文指标挂钩,这导致指标与岗位标准错位,导致管理、教辅等非科研岗位职工也盲目追求发表SCI论文。
SCI论文,就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
SCI论文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论文,它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进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因此SCI论文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国内的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视SCI论文的发表的。
就目前国内情况来看,科研工作者是发表SCI文章的主要群体,要想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达到国际认可的先进水平,不发表SCI文章很难有说服力,因此,SCI文章发表是国内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目标,总体来说SCI文章的国际认可度是国内学术期刊无法比拟的,包括各类核心期刊。另外,SCI论文审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审核所需时间未必会长,但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光需要足够的学术能力,还需要很好的写作能力。
拓展资料:
SCI论文的重要性:
sci文章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文章,sci文章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文章级别,sci文章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所以sci文章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很高。因此SCI文章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国内的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视SCI文章的发表的,但即便是这些人员对SCI文章发表也是存在一定畏惧心理的,更别说大多数普通作者了。
SCIE和SCI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就是有些SCIE收录的期刊不一定被SCI收录,而且SCIE一般都是电子版没有纸质版杂志出版,而SCI都是有纸质版刊物,所以,有些情况下,有的单位在评职中不认可SCIE刊物发表的文章的,有的单位则认可。
但就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来说,一般毕业论文发表中对二者区别对待的情况是比较少的,职称论文发表中区别对待的情况相对多见,所以是否受认可还要看单位的具体文件。
两者的发展不同:
SCI的发展: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1925~2017)。
SCIE的发展:在我国,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研究,决定从2000年的统计工作起,SCI论文统计用检索系统改为用SCIE。也就是说:如果某位作者的论文被2000年版以后的SCIE收录,就算是被三大检索刊物之一的SCI收录了。
scie和sci的区别如下:
1、SCI-E是 SCI的扩展版,目前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 SCI收录的期刊应全部纳入SCI-E,但反之则不成立。
2、SCI收录的期刊等级一般较高,但有时发现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高于 SCI,可能与学科不同。
3、sci和 ci两种形式的期刊选择和评价标注是一致的,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载体的不同, scie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 scie也可以作为 science来使用,而 scies则主要以网络为载体, science的选择和评价标注是一致的。
SCI和SCIE定义不同
SCI,英文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翻译为中文就是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推出的科学引文检索工具,包含了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化学等等领域的3000余种期刊。
SCIE,英文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翻译为中文就是科学引文索引扩展,也称为SCI扩展版或者网络版,于1997年推出,包含了诸多领域的6000余种期刊。
SCI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EI、SCI、ISTP)之一,是判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学术水平的依据,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检索工具(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人对SCI与SCIE的区别比较困惑。粗略解答。 首先那是历史产物。2002年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各学科核心期刊”约3500种;SCI Expand收录全球5600多种“权威性科学与技术期刊”,比核心板或者说SCI光盘版增加了2100种。此时,SCI的出版形式有四种:印刷版、光盘版(SCI CDE)、联机版(SciSearch)和网络版(SCI-Expanded)。过去比较重视这个区分,时下越来越淡化了。(当前仍有部分高校重视SCI及SCIE的区别。)更多的单位重视影响因子与中科院分区情况。SCIE中收录的期刊,有不少影响因子不低,甚至比若干核心版收录的影响因子要高。关于版面费情况,也许不能一概而论。总之还需要结合本单位有关政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目前“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期刊为8619种,其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期刊为374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