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税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税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税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如何写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呢?以下是一篇税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税法、税制的日益健全,税收对企业影响日益加深,与企业关系日益密切,纳税已成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立性思考

一、引言

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也日益明显。二者虽源于同一母体,都属于企业会计学科范畴,彼此更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乃至在会计主体,记账基础,核算的方法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税务会计实质上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税务人员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对税款的形成、计算直至最终的缴纳进行核算、反映、监督的一门专业性会计。更重要的是税务会计的核算不只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同时还要受到税法的约束。一旦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相抵触时,税务会计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以确保应纳税款的准确性。可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在核算时,仅需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发生税法规定与会汁准则规定相抵触时,财务会计不需要考虑税法的相关规定。

财政部近年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些准则、制度的制定完全考虑了会计应遵循的原则,对收入、成本、费用的界定与税法的规定愈来愈不一致。而二者之间从原来的统一走向目前的分离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以往两者统一的缺陷必然导致现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现阶段,我国经济与国际不断接轨,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尽快建立企业税务会计制度极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为何要单独设立税务会计首先,我国税收法律现在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制度也越来越严格,然而我国企业会计纳税目前主要仍是依据财务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而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在每月进行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更无法准确地计算应缴税金,进而无法正常进行纳税申报,更谈不上进行税收筹划,在大多情况下财务人员只是一味机械性地接受主管税务机关的指令。再者,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中报、税款的减免乃至税收的统筹规划进行专门、独立的核算。企业财务会计则只是把上述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的存在,也转化为企业税务会计需要单独设立的一部分前提条件。

因此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企业在运营核算中才能真正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应达到的目标和履行的职能。其次,因为利益的需要,企业在会计学科领域中研究与其自身纳税相关的财务经济决策和会计处理,而研究的初衷应该是为了完整准确地去理解和执行相关的税收法律规定。只要是在税收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企业方可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但目前我国税法在某些方面的确仍存在着较多不健全和多变化的特性,会计工作如果只是一味单一的跟着税法以及税收制度的变化走,则会单纯成为解释并执行税收政策的工具。

而最终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使得会计理论处于不规范的状态,这样也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十分了解税收法律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乃至补充规定等,不单单要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财务决策,还要时时站在征税人的角度去学习税收规定。只有这样才是企业合法获利的必然趋势。因此不难得出,在企业中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单独独立出来,不仅有可能,而且非常有必要。

二、税务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而目前关于税务会计含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税务会计必须以税收法规为准绳,以经济业务为背景,核算企业财务会计中与税法有出入的税种。而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遵照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操作处理。受到税收法律、法规的制约,不能随意选择或修改。其次,税务会计必须是以国家税收法令为准绳,运用会计学中的理论和核算方法。对由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性会计。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税务会计等同于企业所得税会计,是通过建立专门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专业会计,工作中以企业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收益的差异作为研究对象。以上几种观点都认为,税务会计是一门独立的专业会汁。而对其共同的主旨都是以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为规范,以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保证税款正确、及时入库,维护国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的专业会汁制度。税务会计更是作为融税收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特殊专业会计。

三、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税务会计原则以税法为主导,只要是符合税法要求的会计原则,它就承认,并非完全符合税法要求的会计原则,它就会采取有限承认或有条件承认,不符合税法要求的会计原则,它就不予承认。现今的税务会计原则就是经过如此漫长的筛选后逐步形成的。首先,应遵循税法的原则。在企业中,财务会计核算的一些方法,可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需要进行选择,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等,但作为税务会计,则必须遵循国家现行的税收法规选择。这也是财务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税务会计则必须以现行税法作为标准,对于不符合税法的会汁事项依次进行调整。

其次,应遵循灵活操作的原则。灵活操作一层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一旦发生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时,应采取分别核算。而当发生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紧要的会计事项时,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简化或省略。灵活操作的另一层含义是将核算同监督相结合,企业财务人员务必要加强处理企业事务全程监督的工作。要及时发现并改正与税法不符的行为,不但要在日常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同时也要做到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再次,应遵循寻找适度税负的原则。在企业税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即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债权人、投资者及时准确提供纳税资料和纳税信息,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四、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虽然现今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仍存在较多的差异,亦日趋分离。但一贯要求税务会计应当以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制度为基础。在企业中,税务会计更不会是独立存在的,税务会计往往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协调最终也将如实体现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上。因为企业中的任何税务会计处理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引起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势必会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其次,纳税申报制度。规定此制度是一个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程序。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应当根据各税种的不同要求,如实反映企业纳税的申报内容。同时,应当按照规定向税务主管机关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再次,减免税、退税与延期纳税的制度和企业纳税自查制度。根据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申请减税、免税、退税以及延期纳税。

对于企业纳税自查制度则是企业监督其自身履行的纳税义务,防止并纠正错计税、少交税、欠税的一种监控手段。现今,随着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现已为税务会计的独立创造了充分的客观条件。在对税务会计提出内在要求的基础上,相信企业独立的税务会计可以专门针对如何保证纳税活动,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另外,在处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上,独立的税务会计也可以站在企业更高的角度完成为其理财的责任,此举措既有利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同时也加快缩小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总之,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既是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亦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现实性需要。

对税务会计的认识财务会计有两方面的延伸:一是以企业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以满足证券监管等部门需要为目的的延伸;一是与税收法律关系方面相适应的延伸——税务会计。笔者认为,税务会计在一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类似的学科特征,与财务会计的其他延伸明显不同。在此,本文就税务会计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评述。一、税收制度是国家参与财富分配的产物。人们在提到税收法律关系时,常常强调其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如果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这三种基本特性都是存在一定相关范围的。首先,如果经济生活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即使在政局稳定的情况下,固定性也是有限的。其次,无偿性也是较片面的。严格来说,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应是“直接无偿”而并非“绝对无偿”。政府在向纳税人征税的阿时,承诺了向纳税人提供安全的保护、博弈的规则等。最后,如果政府的政令不能通畅或无力控制局面,它将失去纳税人的信任,其税法的严肃性和税收关系的强制性也同样会大打折扣。由此不难看出,政府实质上象投资者、债权人一样,也是对企业的净资产和创造的现金流量拥有要求权的主体,企业允许政府参与财富的分配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仍然是一种交换关系,而并非超脱于经济关系之外的一种强制力量,仅仅是为了避免过高的成本,这种关系才形成了种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本质特征。二、税务会计姓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街廿手段。税收权利义务关系导致了税法和有关会计规范之间的差异。税务会计是对这两种不同基础上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调整手段。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种种权利义务承诺的效率与收益需要借助信息来反映,税务会计正是其凭借的手段。例如,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就是国家参与企业财富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重大变动。如果企业中存在健全的税务会计体系和详尽的税务会计资料,就可以相当准确地反映出税制改革前后的企业实际税负变动情况,也可以大体估计出在一定成本基础上,企业获得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成本变化情况。三、税务会计是税制完善的动力。税务会计是在将依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调整为税法规定下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会计方法。有经验的纳税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对税收法规的熟练掌握,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量使自已的实际税负最小化。而政府则要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这样,纳税人与政府税务机关重复博弈的结果,无疑是税法和税收制度的高度完善。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税收征管制度,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当然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税务会计就是达到这种动态均衡的必要条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理性地选择自留在纳税活动中的行为。税务会计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体现出它作为会计学一个独立分支的学科的基本特征。四、税务会计是监督和改进政府工作的工具。税收法律关系的交易性本质,决定了纳税人作为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买方所拥有的权利。从这个角度说,纳税人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税制是否有效率,而是政府在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有活力的环境方面是否有效率。如果没有税务会计,企业将无法有效地掌握自己这方面的支出,这样的交易显然不可能是公平公证的。在没有税务会计的国家契约中,也必然缺少监督政府的有关手段,至少是缺乏这些监督手段所必祷的信息,而税务会计恰恰能准确地加工和提供这些信息。五、提供政策运用的空间。纳税企业建立健全税务,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为建立企业准则体系及其他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解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重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应该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束缚和管制。发展税务会计,等于给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松绑,有助于使规范经济生活的立法活动进人快车道,用更客观、间接的调控手段取代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由此可见,从需求角度分析,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许多方面也已经具有了作为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六、税务会计的供给分析。税务会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不仅仅体现在需求的必要性方面,而且体现在供给的可能性方面。首先,税务会计只需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而不必再增加新的岗位和人员,况且目前企业都已经有固定的办税人员,因此开展税务会计工作,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并不显著。其次,税务会计具体工作是与财务会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运用的仍然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计核算仍然要遵循会计准则。税务会计只是因纳税目的而发生调整的产物,它与财务会计的主要不同在于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不同,因此,税务会计工作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与财务会计一脉相承的。最后,税务会计除了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设置一些备查薄之外,一般无需另设账薄,税务会计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财务会计凭证和账薄完成的,其最终工作成果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仅提供专门资料供管理当局使用或供税务机关审核。尽管税务会计长期以来被看作财务会计的延伸,但事实上,税务会计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即从需求方面来看,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独立成科的必要性。引入国家契约理论、围绕税收法律关系展开分析,这些特征体现得尤其明显。从供给方面分析,开展专门的税务会计工作,并不产生高昂的成本,相反,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均会带来可观的收益。税务会计要素受税法和会计两方面的影响,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学科,它也应该有自己的会计要素。税务会计要素是对税务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其分类既要服从于税务会计目标,又受税务会计环境的影响。税务会计环境决定纳税会计主体的具体涉税事项和特点,按涉税事项的特点和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的分类,即形成税务会计要素(同时也是税务会计报表要素)。

一、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指税法中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在税收理论中称为税基。纳税人的各种应缴税款是根据各税的计税依据与其税率相乘来计算的。税种不同其计税依据也不同,有收入额、销售额(量)、增值额(率)、所得额等。

二、应税收入

应税收入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税行为所取得的收入,即税法所认定的收入,也可称为法定收入。应税收入与财务会计收入(简称“会计收入”)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

确认应税收入应根据两点:①与应税行为相联系,即发生应税行为才能产生应税收入。换言之,如果纳税人发生非应税行为或免税行为,其所取得的收入就不是应税收入,而只是会计收入。②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纳税人取得一项收入,如果是应税收入,必然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即是某一特定税种的应税收入。

对应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般也是按财务会计原则和标准进行。但在具体掌握上,税法又有例外,如对权责发生制的修正,税法对某些应税行为按收付实现制确认应税收入。

三、扣除费用

扣除费用是企业因发生应税收入而必须支付的相关成本、费用,即税法所认可的允许在计税时扣除项目的金额,因此亦称法定扣除项目金额。

属于扣除项目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是在财务会计确认、记录的基础上,分不同情况予以确认:①按其与应税收入的发生是否为因果关系,如为因果关系,可按比例扣除;②在受益期内,按税法允许的会计方法进行折旧、摊销;③对特定项目,不论财务会计按什么会计原则,均不得超过扣除标准。如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成本,在所得税中应是计税成本。

由此可见,财务会计确认、记录的费用、支出与法定扣除项目金额虽然有密切关系,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四、应税所得

财务会计学与税务会计学中“所得”的含义有所不同。财务会计中的“所得”就是账面利润或会计利润;税务会计中的“所得”即指应税所得,或称应纳税所得额,它是应税收入与法定扣除项目金额之差。

在税务会计的实务操作中,企业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账面利润的基础上,按现行税法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选定的所得税会计方法,确认应税所得,进而计算应纳税额。如果“应税所得”是负数,则为“应税亏损”;如果财务会计提供的账面利润是负数,即为账面亏损。在账面亏损基础上,按现行税法进行调整,如果调整后仍是负数,即为应税亏损。对所得税应税亏损,可按税法的规定在五年内进行税前弥补。但若企业有意虚列亏损,则视同偷税行为。

五、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亦称应缴税款。它是计税依据与其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之乘积。应纳税额是税务会计特有的一个会计要素。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计税依据、税率、单位税额和减免税规定。

计税依据体现征税的广度,每个税种都要明确规定其计税依据,除附加税外,各个税种均有独立的计税依据;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各个税种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税率;减免税如果是对税基的减免,则体现在计税依据中,如果是对应纳税额的减免,则是一个单独的因素。此外,退免税、退补税、滞纳金、罚款、罚金也可以作为税务会计的一项会计要素,但不是主要会计要素。

六、税务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

在我国财务会计的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利润表,称为利润表要素。由此构成财务会计的两个基本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入-费用=利润。

税务会计要素是税制构成要素在纳税人会计核算中的基本体现,它们之间也有两个会计等式: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税所得。前者适用于所有的税种,后者仅适用于所得税,由此可见税务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摘要〕本文在分析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目标、法律法规依据、核算原则等方面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税务会计独立性的客观需要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区别;意义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越来越表现出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分离的趋势,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法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原则,努力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税法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其独立性已经具备了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力,并且分离模式的合理选择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为此,将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间的差异在财务会计系统外单独反映的税务会计应运而生。所谓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纳税单位的纳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通过税务报表向政府说明其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专业会计。它是一门融税收法令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具有其自身固有的功能作用,在中国国情下,税务会计独立与否,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务问题,对其独立性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和公平税负,有利于政府征集税收收入,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又为企业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税务筹划服务。它要根据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应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的要依法纳税,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税务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税法反对估计,不允许有不确定的核算原则。财务会计目标是为了保证会计计量及其利益分配的公正无偏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能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如实地反映收益和费用,并允许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估计。两者目标不同,必然使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发生差异,在某些业务的处理上必然存在矛盾,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独立,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保护纳税人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减少偷漏税款的行为,维护国家利益,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同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法令、条例为依据,以稳定税收作为出发点,采取统一税收制度确认计税标准,按照一般的会计原则处理各种纳税业务,具有强制性,并且,随着国家税法的不断改进,处理纳税业务的具体方法也会随之而变化。财务会计在我国是以《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处理会计事项,企业可依据宏观经济状况、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管理组织的不同对某些相同的会计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具有自主性。税法和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严肃性、唯一性与财务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的矛盾是税务会计独立性的内在动因。税务会计以价值形式真实地、系统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纳税活动,行使其核算反映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更多地体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会计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体现的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独立的计税标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分离过程就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差异增大的过程,计税标准与财务会计制度分离的必然性,也就是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不同虽然,税务会计在处理企业由于纳税活动而引起的资金运动时,没有必要完全摆脱财务会计的原理和方法,但两者在存货计价、工资支出、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折旧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根本区别是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税法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的,对某些按照会计原则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扣减,而财务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计价方法计算收益。收付实现制要求纳税人只在其收到或支付年度列报损益或列支费用,但权责发生制强调收入是否实际发生,以及收入与费用配比。同时,税法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征管,一般不允许估计收益和费用,要求贯彻税收刚性原则,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保证会计所使用的会计处理基础稳定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财务会计只要求达到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企业按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核算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税务会计计算出来的应税所得和财务会计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随着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不断增强,强制性将会逐渐削弱。因此,依据会计原则、方法计算的会计收益将会严重背离于按税法要求计算的应税所得,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我国现实的选择,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法于一身,而应遵守会计准则,努力完成财务会计目标。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大体上可视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合而为一的模式,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为国家服务,满足国家集中资源并对国民经济进行严格计划管理的需要,而税务部门代表国家,二者无根本差别,没有税务会计产生的土壤。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模式就显得有些反映迟钝,而对变化的市场、变动的价格、经营的风险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它更缺少反映的手段,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没有灵活性。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其主要驱动力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符合国际惯例”,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但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其改革只是偏重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一般信息需要,仍没有跳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分的圈子,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信息的厚重内涵,更没有充分反映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微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管理体制实行两权分离,企业不再是国家的附属物,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它要求财务会计不仅要为国家财政服务,而且要为企业经营者、众多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服务,这种情况下,税务财务合一型会计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税务关系,需要通过税务会计核算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正确处理这种关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只有这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最终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和做法而得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体制和运行机制才不会流于形式,财务会计所揭示的各类企业会计信息才会更加充分和客观。五、税务会计的独立是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的基本条件在实行税务、财务合一型会计制度下,不能明确区分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界限,造成应税所得的确定上刚性不足,致使税基严重受侵蚀,税收的强制性体现不充分。现行《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新税法规定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忽略了纳税人的实际现金支付能力,导致纳税人人为避免或推迟纳税而采用不开发票或推迟开发票的现象出现,这需要税务会计单独加以研究和规范,保证纳税基础的可靠性和严肃性。我国自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和实践,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得到承认,税务会计的独立也已具备了客观条件。税务会计是否独立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从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其财政收支状况还未达到政府无需制定强制性和主观性的税务会计的要求。同样,我国政府仍要从稳定税收的立场制定税务会计制度,保证税收目标的实现,这种强制性和主观性,导致应税所得偏离会计收益甚远,税务会计的独立就势在必行。通过税务会计强制性的监管职能,既能促使会计主体自觉申报纳税,正确计算税款及时上缴税款,又能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六、建立税务会计是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需要在国外,许多国家的会计学体系中,税务会计已发展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并驾齐驱,共同形成会计学科体系,并且有关税务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已相当完善,并且已成为西方各主要国家会计模式中的两个重要支柱,对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各自的能动作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一般经济关系,其实践效果都是良好的。在我国传统的会计规范体系中,会计学科的发展过多地依赖于国家财政、财务、税收制度的规定,其中税法规定的影响尤其明显,形成“制度加说明”的模式,不仅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说明”,而且还有多变的税收法规制度的“说明”,会计工作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规范性,从而也给会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和实施,建立税务会计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税务会计的建立既可以用来体现和协调财政、税收法规的变化,又能够丰富我国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只有这样,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才能体现出一贯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以后的修订必须充分接近国际惯例,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客观、公允和真实”的要求。尽管税务会计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财务会计的延伸,但事实上,税务会计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即从需求方面来看,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独立成科的必要性。通过税务会计课程,系统地学习国家现行税法,明确企业要缴纳哪些税种,如何计算,怎样进行会计处理,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如何将税收因素考虑其中,进行纳税筹划,寻求企业的纳税利益等。建立以税法为规范的税务会计,一方面可以此来体现和协调财政、税收法规的变化,另一方面还扩充了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使之得到完善。七、建立税务会计是提高我国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需要我国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后面临的新形势,迎接挑战,就需要有大批熟悉国际商业规范、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发展最新动态、适应全球化需要、具备国际经营战略意识的会计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在合法的前提下,从维护企业自身权利出发,最大限度地使用合法的政策技巧、计算技巧和会计处理技巧为企业实现税负最小化、收益最大化进行税务筹划。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从税收和会计两者的相互关系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税收与会计应用方面的问题,促使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会计准则及会计技术方法,还要掌握税收法规、用活税收法规,并熟悉税收与会计两套法规之间的关系。八、税务会计的独立,便于国际间的对比我国加入WTO成了世贸组织的成员,从而加速了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加快我国会计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步伐,经济活动规则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为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依据税法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进行确认,使得税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带有浓厚的强制性特色,这也符合国际上英美等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目前,西方国家税务会计已单独成科,把应税所得的确认方法独立于财务会计,有利于使我国的所得税法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接轨。经济全球化后国际经济交流活动会更加频繁,产品市场的活跃也必然带动资本市场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大量外资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进入,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国外税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税务会计的独立,便于国际比较,促进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随着会计改革和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会计独立成科已经具备了客观条件和内在要求,国外税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笔者认为税务会计的独立,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及会计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税务会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研究迫在眉捷。〔参考文献〕[1]梁云凤.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J].财会通讯,1999,(4).[2]谢志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统分与信息披露的客观性[J].财务与会计,1999,(2).[3]盖地.税务会计独立成科是必然趋势[J].会计研究,1998,(9).[4]邓学芬,章道云.浅谈建立税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J].财会月刊,2001,(8).

企业税务会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税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如何写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呢?以下是一篇税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税法、税制的日益健全,税收对企业影响日益加深,与企业关系日益密切,纳税已成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立性思考

一、引言

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也日益明显。二者虽源于同一母体,都属于企业会计学科范畴,彼此更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乃至在会计主体,记账基础,核算的方法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税务会计实质上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税务人员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对税款的形成、计算直至最终的缴纳进行核算、反映、监督的一门专业性会计。更重要的是税务会计的核算不只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同时还要受到税法的约束。一旦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相抵触时,税务会计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以确保应纳税款的准确性。可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在核算时,仅需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发生税法规定与会汁准则规定相抵触时,财务会计不需要考虑税法的相关规定。

财政部近年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些准则、制度的制定完全考虑了会计应遵循的原则,对收入、成本、费用的界定与税法的规定愈来愈不一致。而二者之间从原来的统一走向目前的分离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以往两者统一的缺陷必然导致现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现阶段,我国经济与国际不断接轨,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尽快建立企业税务会计制度极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为何要单独设立税务会计首先,我国税收法律现在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制度也越来越严格,然而我国企业会计纳税目前主要仍是依据财务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而绝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在每月进行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更无法准确地计算应缴税金,进而无法正常进行纳税申报,更谈不上进行税收筹划,在大多情况下财务人员只是一味机械性地接受主管税务机关的指令。再者,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中报、税款的减免乃至税收的统筹规划进行专门、独立的核算。企业财务会计则只是把上述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的存在,也转化为企业税务会计需要单独设立的一部分前提条件。

因此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企业在运营核算中才能真正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应达到的目标和履行的职能。其次,因为利益的需要,企业在会计学科领域中研究与其自身纳税相关的财务经济决策和会计处理,而研究的初衷应该是为了完整准确地去理解和执行相关的税收法律规定。只要是在税收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企业方可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但目前我国税法在某些方面的确仍存在着较多不健全和多变化的特性,会计工作如果只是一味单一的跟着税法以及税收制度的变化走,则会单纯成为解释并执行税收政策的工具。

而最终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使得会计理论处于不规范的状态,这样也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十分了解税收法律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乃至补充规定等,不单单要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财务决策,还要时时站在征税人的角度去学习税收规定。只有这样才是企业合法获利的必然趋势。因此不难得出,在企业中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单独独立出来,不仅有可能,而且非常有必要。

二、税务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而目前关于税务会计含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税务会计必须以税收法规为准绳,以经济业务为背景,核算企业财务会计中与税法有出入的税种。而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遵照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操作处理。受到税收法律、法规的制约,不能随意选择或修改。其次,税务会计必须是以国家税收法令为准绳,运用会计学中的理论和核算方法。对由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性会计。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税务会计等同于企业所得税会计,是通过建立专门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专业会计,工作中以企业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收益的差异作为研究对象。以上几种观点都认为,税务会计是一门独立的专业会汁。而对其共同的主旨都是以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为规范,以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保证税款正确、及时入库,维护国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的专业会汁制度。税务会计更是作为融税收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特殊专业会计。

三、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税务会计原则以税法为主导,只要是符合税法要求的会计原则,它就承认,并非完全符合税法要求的会计原则,它就会采取有限承认或有条件承认,不符合税法要求的会计原则,它就不予承认。现今的税务会计原则就是经过如此漫长的筛选后逐步形成的。首先,应遵循税法的原则。在企业中,财务会计核算的一些方法,可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需要进行选择,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等,但作为税务会计,则必须遵循国家现行的税收法规选择。这也是财务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税务会计则必须以现行税法作为标准,对于不符合税法的会汁事项依次进行调整。

其次,应遵循灵活操作的原则。灵活操作一层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一旦发生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时,应采取分别核算。而当发生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紧要的会计事项时,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简化或省略。灵活操作的另一层含义是将核算同监督相结合,企业财务人员务必要加强处理企业事务全程监督的工作。要及时发现并改正与税法不符的行为,不但要在日常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同时也要做到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再次,应遵循寻找适度税负的原则。在企业税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即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债权人、投资者及时准确提供纳税资料和纳税信息,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四、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虽然现今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仍存在较多的差异,亦日趋分离。但一贯要求税务会计应当以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制度为基础。在企业中,税务会计更不会是独立存在的,税务会计往往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协调最终也将如实体现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上。因为企业中的任何税务会计处理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引起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势必会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其次,纳税申报制度。规定此制度是一个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程序。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应当根据各税种的不同要求,如实反映企业纳税的申报内容。同时,应当按照规定向税务主管机关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再次,减免税、退税与延期纳税的制度和企业纳税自查制度。根据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申请减税、免税、退税以及延期纳税。

对于企业纳税自查制度则是企业监督其自身履行的纳税义务,防止并纠正错计税、少交税、欠税的一种监控手段。现今,随着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现已为税务会计的独立创造了充分的客观条件。在对税务会计提出内在要求的基础上,相信企业独立的税务会计可以专门针对如何保证纳税活动,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另外,在处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上,独立的税务会计也可以站在企业更高的角度完成为其理财的责任,此举措既有利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同时也加快缩小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总之,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既是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亦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现实性需要。

增值税会计、所得税会计或所得税会计下面找个小题,如税前扣除标准的税务会计处理等

随着税务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时间上线、不同开发商开发、不同业务部门使用的各种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税务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税务论文 范文 一:企业财务税务风险成本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要在日益增长的压力下顺利地发展,降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企业对 财务管理 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加,使得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的相关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税务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成本

飞速发展的经济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使得企业向着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前进,同时才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了挑战,面对业务越来越繁杂的现状,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工作越来越重视。而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可以为企业规避损失,保障企业利益,合理利用税务法规甚至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现状与分析

(一)主观性风险

主观性风险是指由于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对税务相关政策的解读存在主观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征收税款的数额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不同的税务部门对同一条税收法规或政策的理解也无法完全统一,由于主观理解存在差别所导致的税收风险就是企业的主观性税务风险。

(二)客观性风险

首先,国家征收税收是强制性的,但上缴的税款会使得企业经营所得的净利润减少,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企业可能通过主动逃税来增加企业收入。其次,即便企业遵纪守法主动上缴税款,但由于企业纳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可能会存在对税收相关法规认识不足从而违反国家税收规定,这样的情况是企业与相关从业人员本身并没有偷税漏税的意愿,但造成了企业没有及时足额上缴税款的既成事实。因此也造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

(三)制度性风险

我国企业比起国外老牌的企业来说,建立时间晚,经营时间短,因此很大程度上没有健全完善的公司制度。这一问题表现在税务工作上就是缺乏有效监管税务工作和有效控制相关工作的制约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会为公司的经营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税收政策的变革情报,可能会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无法享受本来可以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缴纳本可以减免的纳税金额。这也是当今一些中小企业在税务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执行性风险

执行性风险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对税收风险不够重视,或者征收税款的相关政府机关对纳税人的重视程度太低。一般来说,后者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政策及营业额原因所创造的税收额远远不及大企业的纳税金额所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做出的贡献大,因此相关税收部门对这些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及其他的大企业,这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缴税纳税工作的执行力不足。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税务风险可以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财务人员总体素质

对税务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而只有保证企业涉税人员能够正确地完成纳税工作,才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具体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纳税相关法律法规条例,重点强调其中涉及到的纳税比例及期限等关键内容;另外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额外的补充与教授。以中小企业为例,涉税员工应当知晓本企业可以享受的国家纳税优惠政策并在日常工作中应用,以防止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纳税损失。企业应采取 措施 提高 企业管理 者对税务风险成本的重视。企业管理层应当正视企业纳税对国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本公司合法纳税的重视度。只有了解税务风险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才能够让管理层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审视企业纳税问题。招聘专业素养高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很多时候中小企业陷入税务风险的原因是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招聘该领域具有专业素养人员补足公司专业知识的欠缺,从而掌握国家关于税收业务的最新动态,只有把握国家政策变化,才能保证公司不少纳税、不多纳税、及时纳税,不会陷入税收风险的困境。

(二)完善企业税收业务制约制度

避免企业遭遇税收风险,建立一套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反应的制约机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范 方法 ,这一套制约机制可以监控企业每一笔税收支出的过程,做到实时监控、细节监控、全程监控等。具体的内容有对税务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策略三个步骤。除了建立制度以外,制度的执行者也很重要,企业应当设立纳税业务的监督部门和税务风险防范委员会等机构,随时掌握企业的纳税状况,一旦出现风险和问题,可以立刻提出应对措施,从而降低公司陷入税收风险困境的可能性。

(三)认真研习税务相关法律法规,与公司来往税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 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细则也在适应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地做出调整,而关注这些与公司纳税息息相关的政策是企业必须担负的责任。企业可以建立专门负责的部门或机构来完成此事,也可以委托专业的人员或机构协助公司开展纳税业务。同时,企业应当与税务部门建立定期、有效的沟通,从而尽量避免因为主观性而导致的纳税业务发生错误,从而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担负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企业随着不断地扩大规模,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让企业健康地发展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企业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但究竟如何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目前在我国的相关领域还未得出统一的结论,需要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积累 经验 ,以完善相关理论,指导企业有效规避税收风险所带来的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朱光武.基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22):132-132,133.

[2]谭缅.基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的研究[J].经济师,2015(06):104-105.

[3]吴家凤.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建议[J].统计与管理,2015(12):108-109.

有关税务论文范文二:企业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成本分析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艰巨挑战的企业必须要通过税务资源来预防税务风险,信息化、集团化的企业团体转向让税务机关利用税务资源促进企业提升质量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在对企业税务风险整体概述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税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企业税务风险涉及到国家税务机关、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掌握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把握正确的税务风险控制时间,能够减少税务法律法规变动中带来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方式在发展变化中要求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国家税务机关和企业必须在税务管理工作中有新作为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如何减少、避免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目前在国家税务工作中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企业税务风险是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对税务法律法规没有依法实行或者对税务法律法规的变动没有及时掌握导致的企业利益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纳税行为违反了税务法律法规和企业没有准确运用税法导致额外的税务成本负担[1]。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

(一)主观性

企业税务风险关系到在国家税务单位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者,其中国家税务机关的税务政策和企业税务工作者对政策的认识、实践,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和企业税务工作者的素质,这些主观性因素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必然性

在我国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收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特征。企业生产运营的目的是创造最大经济利益,往往要减少、降低一切生产成本,导致在 企业运营 过程当中有逃税、漏税等不规范纳税行为出现。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矛盾。

(三)预先性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符合国家标准的,与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有直接的联系,在财务审核工作者就已经产生了税务风险意识。因此,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是有预先性的。

三、企业税务风险原因

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一般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分析:外部原因是指国家税务部门缺少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或者国家税务部门较低的服务效率,造成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原因是企业的税务防范不全面或者企业的税务意识不强造成的企业税务负担。

(一)企业税务人员素质较弱

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因为自身的税务 管理知识 、财务知识有所欠缺,以及过国家的税务法律法规没有掌握,或许本身并没有偷税漏税的想法,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了偷税漏税行为,给企业增加了没必要的企业税务风险[2]。

(二)企业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

由于在企业处理税务工作中会产生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会加大企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对企业税务风险认识不深刻,或者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税务管理工作的态度松懈,产生了一系列的企业税务风险问题。

(三)信息情报工作不到位

数据信息情报在国家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企业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得到税务信息,但是,事实表明,企业对获取的信息并没有足够重视和应用,导致国家税务机关的税务信息没有实际有效运用。

四、企业对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企业税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税务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关系着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人员可以通过企业讲座、企业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税务素质,保证自身可以在具备充足税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减少税务风险。

(二)强化企业风险应对意识

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要逐步加强,一定遵从税务管理单位。一旦企业的税务管理遵从度减弱,不仅增加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也给国家税务单位带来税收风险和税收困难。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税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也会出现疏漏,因此,企业应该按照周围的环境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检查、纠正,促进企业的正常的发展。虽然在解决企业税务风险问题时给企业增加成本负担,但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三)进行企业纳税检查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财务数据审核、税务检查,对企业财务的各个环节清晰明了地掌握,做到健康有序地安全防范税负风险。在发现税务风险问题时要与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解决,及时解决[3]。如果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税务风险问题存在,企业要受到处罚并且需要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修正,以免出现更大的税务风险。

(四)提高数据信息情报质量

必须要在专业的税务管理、实际中服从税务风险应对工作者,对于其更新的数据信息、数据需求准确、按时获取。税务风险应对工作者也应该在县城的新机具初上做好整合运用,加强财务在企业税务风险应对中的作用,切实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能力,进行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数据深刻,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隐性的税务风险。

五、结论

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需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国家税务机关的共同努力,其涉及的因素较多且过程比较繁琐,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要健全税务管理工作机制,从内部解决税务风险的根本问题。本领域的研究者多年来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深入调查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成本,期望能够研究发现可以运用在企业税务管理实践中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周洲.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 财经 大学,2014.

[2]王建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3]谭缅.基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的研究[J].经济师,2015,4(06):104-105.

有关税务论文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1. 税务毕业论文范文

2. 税务会计论文范本

3. 有关税务会计师论文

4. 税务毕业论文

5. 有关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精选

6. 管理会计论文参考范文精选

会计税相关的论文题目

财务会计方向论文题目

导语: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以下我为大家介绍财务会计方向论文题目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税务会计方向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20、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21、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2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方向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2.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3.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5.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6.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7.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与会计电算化

9.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10.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11.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2.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13.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1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1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6.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7.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8.对电算化会计中会计方法的思考

19.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应注意的内容

20.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管理

21.会计电算化引起的企业损失及对策

22.会计电算化替换手工账及试运行浅析

23.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25.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

26.会计电算化使用方法和技巧

27、网络环境下电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2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9、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

三、财务管理方向

1、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浅议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3、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4、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5、关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6、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

7、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9、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10、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2、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13、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14、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15、关于××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6、浅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17、浅谈企业财务风险

18、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19、浅谈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方法

20、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21、论股利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2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3、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与控制

24、浅淡村级财务管理

25、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

26、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27、债务重组的利弊分析

28、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3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浅议

3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例证分析

32、企业财务目标取向分析

34、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35、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6、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提供一些经济类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企业全面预算应用研究。2、企业内控制度与方法研究3、东西部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4、上市公司行业绩效比较研究5、重庆市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7、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差异研究8、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9、上市公司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10、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11、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1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分析1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分析14、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15、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16、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分析17、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分析18、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分析20、集团财务集权管理模式分析2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探讨--XX行业的分析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2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分析24、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5、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研究26、国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27、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研究2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2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30、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管31、银行中间业务在中小城市的推广策略分析32、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对实例的分析(三个)33、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实例的分析34、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实例的分析35、运用SWOT法对实例的分析36、个人投资理财方式比较37、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分析4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实现途经探析42、上市公司资金募集方式及资金流向分析43、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成因与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44、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与行为初探45、试论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与衡量46.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比分析47.鼓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48.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49.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反避税措施50.预约定价制度研究51.反资本弱化避税52.完善我国资源税收制度的思考53.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探讨54.对我国就业税收问题的研究55.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度创新财务管理1、基于市场经济的个人理财规划探析2、传统文化与企业理财观3、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4、财会交叉学科与创新分析5、试论私人理财规划及职业发展前景6、试论基于管理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7、试论基于会计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8、试论基于金融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9、试论新形势下财会职业形象设计10、试论和谐社会观下的财务指标评价11、试论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的构建12、试论企业集团一元与多元财务战略评价13、试论企业集团持股模式与管理控制14、试论企业集团核心编造下的财务指标的建立绿色贸易1.浅谈绿色税收2.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构想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分析4.避税规制研究5.财务管理中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6。我国增值税法的完善7.我国房产税制的改革8.国外纳税人保护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9.香港物业税基本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0.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11.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2.西方国家环境税的发展及启示13.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14.税收优先权研究15.税收风险控制分析16.税收筹划与政府反避税17.试探企业管理中的增值税筹划18.国际纳税筹划方法与风险防范措施公司治理1、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分析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3、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4、对我国企业高比例短期借款与高比例现金流量同时存在的原因分析5、新资产减值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公司上市1、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4、论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问题5、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6、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选择内部控制1、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及财商教育研究分析2、财务策略分析3、企业内控环境缺陷与完善4、企业信息披露与企业业绩关系分析5、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分析公司1、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2、企业所得税改革3、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4、对社会信用构建的思考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一、税务方面 1. 税务筹划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2. 我国增值税纳税筹划若干问题的分析 3. 企业合理避税的分析 4. 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 5. 企业纳税筹划中应遵循的原则 6. 商业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的探讨 7. 关于企业集团税收筹划 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9.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 10. 对我国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的探讨 11. 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12. 我国税制改革与企业所得税筹划 二、审计方面 1.基于审计质量视角的审计判断问题的探讨 1.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问题的探讨 2. 提高审计质量对策的探讨 3.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制度 4.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5. 谈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 中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7.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探讨 8.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 9. 试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 10. 政府绩效审计的探讨 11.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探讨 12. 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三、公允价值方面 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问题的探讨 2. 公允价值及其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3. 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探讨 4. 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和展望 5. 投资性房地产行业中的公允价值应用问题 6. 公允价值计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7. 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8. 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问题的探讨 9. 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的探讨 10. 各种计量方法的比较问题 11. 公允价值会计的内部控制问题 四、成本方面 1. 对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 2.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3.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问题的探讨 4. 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5. 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与强化对策 6. 管理会计的变革与作业成本法 7. 作业成本法应用问题的探讨 8. 企业成本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9. 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 10. 成本核算分步法应用问题的探讨 11. 对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 12. 作业成本法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又好写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以宝钢股份为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基于海尔和美的电器的对比南京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碳信息披露问题探讨高股价公司具有投资价值吗?--基于贵州茅台的案例分析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探讨 --以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供给侧改革与公司财务创新研究--以雅戈尔集团为例证监会行政处罚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企业家背景特征、产权性质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论财务共享服务(FSS)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试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利润波动与CSR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公共信息服务的PPP模式选择研究

所得税会计的问题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国内外研究状况其实很好写。。 你的毕业论文会有20个以上国内外的参考文献。。你写的论文题目是《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国内研究的现状就是你要详细介绍你的20个国内参考文献的主要思想以及作者所用的一些方法,现在该论文对你所研究课题研究到哪一个程度了。。每个文献你都介绍一下,就行了。。。 国外的研究状况一样也是这么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至于具体论文怎么写,在网上参考一下吧,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写。。。。开题报告的严格程度不如论文,不必要花很多时间,可以把时间用在毕业论文正文上。。。。手打。。。。如有帮助,请采纳!!!如有不懂,可以继续问。。我也是去年写的论文。。优秀通过。。。祝你好运。。

从纳税调整的角度写,这样可以将会计利润及税法的不同及企业所得税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都涉及到了,比较全面

这个很好修改的 你这边是什么时候要交上去啊

从会计与所得税的差异入手,会计确认收入与所得税确认收入的差异,以及形成的递延所得税。

税务会计理论研究论文

增值税会计、所得税会计或所得税会计下面找个小题,如税前扣除标准的税务会计处理等

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摘要〕本文在分析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目标、法律法规依据、核算原则等方面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税务会计独立性的客观需要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区别;意义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越来越表现出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分离的趋势,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法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原则,努力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税法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其独立性已经具备了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力,并且分离模式的合理选择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为此,将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间的差异在财务会计系统外单独反映的税务会计应运而生。所谓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纳税单位的纳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通过税务报表向政府说明其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专业会计。它是一门融税收法令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具有其自身固有的功能作用,在中国国情下,税务会计独立与否,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务问题,对其独立性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和公平税负,有利于政府征集税收收入,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又为企业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税务筹划服务。它要根据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应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的要依法纳税,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税务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税法反对估计,不允许有不确定的核算原则。财务会计目标是为了保证会计计量及其利益分配的公正无偏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能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要求企业如实地反映收益和费用,并允许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估计。两者目标不同,必然使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发生差异,在某些业务的处理上必然存在矛盾,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独立,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保护纳税人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减少偷漏税款的行为,维护国家利益,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同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法令、条例为依据,以稳定税收作为出发点,采取统一税收制度确认计税标准,按照一般的会计原则处理各种纳税业务,具有强制性,并且,随着国家税法的不断改进,处理纳税业务的具体方法也会随之而变化。财务会计在我国是以《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处理会计事项,企业可依据宏观经济状况、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管理组织的不同对某些相同的会计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具有自主性。税法和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严肃性、唯一性与财务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的矛盾是税务会计独立性的内在动因。税务会计以价值形式真实地、系统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纳税活动,行使其核算反映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更多地体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会计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体现的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独立的计税标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分离过程就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差异增大的过程,计税标准与财务会计制度分离的必然性,也就是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不同虽然,税务会计在处理企业由于纳税活动而引起的资金运动时,没有必要完全摆脱财务会计的原理和方法,但两者在存货计价、工资支出、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折旧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根本区别是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税法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的,对某些按照会计原则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扣减,而财务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计价方法计算收益。收付实现制要求纳税人只在其收到或支付年度列报损益或列支费用,但权责发生制强调收入是否实际发生,以及收入与费用配比。同时,税法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征管,一般不允许估计收益和费用,要求贯彻税收刚性原则,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保证会计所使用的会计处理基础稳定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财务会计只要求达到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企业按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核算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税务会计计算出来的应税所得和财务会计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随着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不断增强,强制性将会逐渐削弱。因此,依据会计原则、方法计算的会计收益将会严重背离于按税法要求计算的应税所得,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我国现实的选择,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法于一身,而应遵守会计准则,努力完成财务会计目标。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大体上可视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合而为一的模式,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为国家服务,满足国家集中资源并对国民经济进行严格计划管理的需要,而税务部门代表国家,二者无根本差别,没有税务会计产生的土壤。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模式就显得有些反映迟钝,而对变化的市场、变动的价格、经营的风险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它更缺少反映的手段,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没有灵活性。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其主要驱动力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符合国际惯例”,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但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其改革只是偏重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一般信息需要,仍没有跳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分的圈子,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信息的厚重内涵,更没有充分反映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微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管理体制实行两权分离,企业不再是国家的附属物,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它要求财务会计不仅要为国家财政服务,而且要为企业经营者、众多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服务,这种情况下,税务财务合一型会计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税务关系,需要通过税务会计核算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正确处理这种关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只有这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最终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和做法而得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体制和运行机制才不会流于形式,财务会计所揭示的各类企业会计信息才会更加充分和客观。五、税务会计的独立是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的基本条件在实行税务、财务合一型会计制度下,不能明确区分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界限,造成应税所得的确定上刚性不足,致使税基严重受侵蚀,税收的强制性体现不充分。现行《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新税法规定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忽略了纳税人的实际现金支付能力,导致纳税人人为避免或推迟纳税而采用不开发票或推迟开发票的现象出现,这需要税务会计单独加以研究和规范,保证纳税基础的可靠性和严肃性。我国自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和实践,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得到承认,税务会计的独立也已具备了客观条件。税务会计是否独立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从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其财政收支状况还未达到政府无需制定强制性和主观性的税务会计的要求。同样,我国政府仍要从稳定税收的立场制定税务会计制度,保证税收目标的实现,这种强制性和主观性,导致应税所得偏离会计收益甚远,税务会计的独立就势在必行。通过税务会计强制性的监管职能,既能促使会计主体自觉申报纳税,正确计算税款及时上缴税款,又能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六、建立税务会计是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需要在国外,许多国家的会计学体系中,税务会计已发展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并驾齐驱,共同形成会计学科体系,并且有关税务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已相当完善,并且已成为西方各主要国家会计模式中的两个重要支柱,对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各自的能动作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一般经济关系,其实践效果都是良好的。在我国传统的会计规范体系中,会计学科的发展过多地依赖于国家财政、财务、税收制度的规定,其中税法规定的影响尤其明显,形成“制度加说明”的模式,不仅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说明”,而且还有多变的税收法规制度的“说明”,会计工作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规范性,从而也给会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和实施,建立税务会计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税务会计的建立既可以用来体现和协调财政、税收法规的变化,又能够丰富我国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只有这样,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才能体现出一贯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以后的修订必须充分接近国际惯例,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客观、公允和真实”的要求。尽管税务会计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财务会计的延伸,但事实上,税务会计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即从需求方面来看,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独立成科的必要性。通过税务会计课程,系统地学习国家现行税法,明确企业要缴纳哪些税种,如何计算,怎样进行会计处理,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如何将税收因素考虑其中,进行纳税筹划,寻求企业的纳税利益等。建立以税法为规范的税务会计,一方面可以此来体现和协调财政、税收法规的变化,另一方面还扩充了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使之得到完善。七、建立税务会计是提高我国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需要我国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后面临的新形势,迎接挑战,就需要有大批熟悉国际商业规范、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发展最新动态、适应全球化需要、具备国际经营战略意识的会计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在合法的前提下,从维护企业自身权利出发,最大限度地使用合法的政策技巧、计算技巧和会计处理技巧为企业实现税负最小化、收益最大化进行税务筹划。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从税收和会计两者的相互关系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税收与会计应用方面的问题,促使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会计准则及会计技术方法,还要掌握税收法规、用活税收法规,并熟悉税收与会计两套法规之间的关系。八、税务会计的独立,便于国际间的对比我国加入WTO成了世贸组织的成员,从而加速了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加快我国会计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步伐,经济活动规则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为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依据税法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进行确认,使得税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带有浓厚的强制性特色,这也符合国际上英美等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目前,西方国家税务会计已单独成科,把应税所得的确认方法独立于财务会计,有利于使我国的所得税法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接轨。经济全球化后国际经济交流活动会更加频繁,产品市场的活跃也必然带动资本市场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大量外资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进入,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国外税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税务会计的独立,便于国际比较,促进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随着会计改革和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会计独立成科已经具备了客观条件和内在要求,国外税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笔者认为税务会计的独立,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及会计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税务会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研究迫在眉捷。〔参考文献〕[1]梁云凤.试论税务会计的独立[J].财会通讯,1999,(4).[2]谢志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统分与信息披露的客观性[J].财务与会计,1999,(2).[3]盖地.税务会计独立成科是必然趋势[J].会计研究,1998,(9).[4]邓学芬,章道云.浅谈建立税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J].财会月刊,2001,(8).

对税务会计的认识财务会计有两方面的延伸:一是以企业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以满足证券监管等部门需要为目的的延伸;一是与税收法律关系方面相适应的延伸——税务会计。笔者认为,税务会计在一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类似的学科特征,与财务会计的其他延伸明显不同。在此,本文就税务会计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评述。一、税收制度是国家参与财富分配的产物。人们在提到税收法律关系时,常常强调其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如果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这三种基本特性都是存在一定相关范围的。首先,如果经济生活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即使在政局稳定的情况下,固定性也是有限的。其次,无偿性也是较片面的。严格来说,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应是“直接无偿”而并非“绝对无偿”。政府在向纳税人征税的阿时,承诺了向纳税人提供安全的保护、博弈的规则等。最后,如果政府的政令不能通畅或无力控制局面,它将失去纳税人的信任,其税法的严肃性和税收关系的强制性也同样会大打折扣。由此不难看出,政府实质上象投资者、债权人一样,也是对企业的净资产和创造的现金流量拥有要求权的主体,企业允许政府参与财富的分配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仍然是一种交换关系,而并非超脱于经济关系之外的一种强制力量,仅仅是为了避免过高的成本,这种关系才形成了种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本质特征。二、税务会计姓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街廿手段。税收权利义务关系导致了税法和有关会计规范之间的差异。税务会计是对这两种不同基础上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调整手段。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种种权利义务承诺的效率与收益需要借助信息来反映,税务会计正是其凭借的手段。例如,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就是国家参与企业财富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重大变动。如果企业中存在健全的税务会计体系和详尽的税务会计资料,就可以相当准确地反映出税制改革前后的企业实际税负变动情况,也可以大体估计出在一定成本基础上,企业获得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成本变化情况。三、税务会计是税制完善的动力。税务会计是在将依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调整为税法规定下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会计方法。有经验的纳税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对税收法规的熟练掌握,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量使自已的实际税负最小化。而政府则要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这样,纳税人与政府税务机关重复博弈的结果,无疑是税法和税收制度的高度完善。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税收征管制度,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当然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税务会计就是达到这种动态均衡的必要条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理性地选择自留在纳税活动中的行为。税务会计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体现出它作为会计学一个独立分支的学科的基本特征。四、税务会计是监督和改进政府工作的工具。税收法律关系的交易性本质,决定了纳税人作为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买方所拥有的权利。从这个角度说,纳税人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税制是否有效率,而是政府在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有活力的环境方面是否有效率。如果没有税务会计,企业将无法有效地掌握自己这方面的支出,这样的交易显然不可能是公平公证的。在没有税务会计的国家契约中,也必然缺少监督政府的有关手段,至少是缺乏这些监督手段所必祷的信息,而税务会计恰恰能准确地加工和提供这些信息。五、提供政策运用的空间。纳税企业建立健全税务,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为建立企业准则体系及其他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解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重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应该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束缚和管制。发展税务会计,等于给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松绑,有助于使规范经济生活的立法活动进人快车道,用更客观、间接的调控手段取代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由此可见,从需求角度分析,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许多方面也已经具有了作为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六、税务会计的供给分析。税务会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不仅仅体现在需求的必要性方面,而且体现在供给的可能性方面。首先,税务会计只需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而不必再增加新的岗位和人员,况且目前企业都已经有固定的办税人员,因此开展税务会计工作,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并不显著。其次,税务会计具体工作是与财务会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运用的仍然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计核算仍然要遵循会计准则。税务会计只是因纳税目的而发生调整的产物,它与财务会计的主要不同在于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不同,因此,税务会计工作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与财务会计一脉相承的。最后,税务会计除了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设置一些备查薄之外,一般无需另设账薄,税务会计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财务会计凭证和账薄完成的,其最终工作成果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仅提供专门资料供管理当局使用或供税务机关审核。尽管税务会计长期以来被看作财务会计的延伸,但事实上,税务会计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即从需求方面来看,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独立成科的必要性。引入国家契约理论、围绕税收法律关系展开分析,这些特征体现得尤其明显。从供给方面分析,开展专门的税务会计工作,并不产生高昂的成本,相反,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均会带来可观的收益。税务会计要素受税法和会计两方面的影响,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学科,它也应该有自己的会计要素。税务会计要素是对税务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其分类既要服从于税务会计目标,又受税务会计环境的影响。税务会计环境决定纳税会计主体的具体涉税事项和特点,按涉税事项的特点和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的分类,即形成税务会计要素(同时也是税务会计报表要素)。

一、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指税法中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在税收理论中称为税基。纳税人的各种应缴税款是根据各税的计税依据与其税率相乘来计算的。税种不同其计税依据也不同,有收入额、销售额(量)、增值额(率)、所得额等。

二、应税收入

应税收入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税行为所取得的收入,即税法所认定的收入,也可称为法定收入。应税收入与财务会计收入(简称“会计收入”)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

确认应税收入应根据两点:①与应税行为相联系,即发生应税行为才能产生应税收入。换言之,如果纳税人发生非应税行为或免税行为,其所取得的收入就不是应税收入,而只是会计收入。②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纳税人取得一项收入,如果是应税收入,必然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即是某一特定税种的应税收入。

对应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般也是按财务会计原则和标准进行。但在具体掌握上,税法又有例外,如对权责发生制的修正,税法对某些应税行为按收付实现制确认应税收入。

三、扣除费用

扣除费用是企业因发生应税收入而必须支付的相关成本、费用,即税法所认可的允许在计税时扣除项目的金额,因此亦称法定扣除项目金额。

属于扣除项目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是在财务会计确认、记录的基础上,分不同情况予以确认:①按其与应税收入的发生是否为因果关系,如为因果关系,可按比例扣除;②在受益期内,按税法允许的会计方法进行折旧、摊销;③对特定项目,不论财务会计按什么会计原则,均不得超过扣除标准。如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成本,在所得税中应是计税成本。

由此可见,财务会计确认、记录的费用、支出与法定扣除项目金额虽然有密切关系,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四、应税所得

财务会计学与税务会计学中“所得”的含义有所不同。财务会计中的“所得”就是账面利润或会计利润;税务会计中的“所得”即指应税所得,或称应纳税所得额,它是应税收入与法定扣除项目金额之差。

在税务会计的实务操作中,企业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账面利润的基础上,按现行税法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选定的所得税会计方法,确认应税所得,进而计算应纳税额。如果“应税所得”是负数,则为“应税亏损”;如果财务会计提供的账面利润是负数,即为账面亏损。在账面亏损基础上,按现行税法进行调整,如果调整后仍是负数,即为应税亏损。对所得税应税亏损,可按税法的规定在五年内进行税前弥补。但若企业有意虚列亏损,则视同偷税行为。

五、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亦称应缴税款。它是计税依据与其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之乘积。应纳税额是税务会计特有的一个会计要素。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计税依据、税率、单位税额和减免税规定。

计税依据体现征税的广度,每个税种都要明确规定其计税依据,除附加税外,各个税种均有独立的计税依据;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各个税种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税率;减免税如果是对税基的减免,则体现在计税依据中,如果是对应纳税额的减免,则是一个单独的因素。此外,退免税、退补税、滞纳金、罚款、罚金也可以作为税务会计的一项会计要素,但不是主要会计要素。

六、税务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

在我国财务会计的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利润表,称为利润表要素。由此构成财务会计的两个基本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入-费用=利润。

税务会计要素是税制构成要素在纳税人会计核算中的基本体现,它们之间也有两个会计等式: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税所得。前者适用于所有的税种,后者仅适用于所得税,由此可见税务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