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1、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方丰娟华东师范大学2006-05-01
2、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刘艳学前教育研究2015-03-01
3、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李灵; 刘伟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许海英山东师范大学2014-06-02
5、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常红安徽师范大学2014-04-01
6、长沙市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王心爽湖南师范大学2014-06-01
7、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李善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30
8、大连市5岁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宋君凯辽宁师范大学2014-04-01
9、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钟洪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2-25
10、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赵军海中国妇幼保健2015-09-01
11、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童旭雷华东师范大学2009-09-01
12、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于小盼西南大学2011-04-10
13、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邓明山东教育2003-02-27
14、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陈家麟; 骆伯巍心理科学通讯1986-08-29
15、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张静漪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0
16、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孙培山东师范大学2011-04-20
17社会性发展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翟媛媛淄博师专学报2011-03-28
18、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袁琳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0
19、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张婕华东师范大学2009-04-01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148-155.
[2]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1): 153-154.
[3]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9(5): 79-82.
[4]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 2006(Z3): 52-53.
[5]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 2006(6): 25-27.
[6]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 2010(2): 23-24.
[7]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 28(2): 146-148.
[8]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12.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 2006(12): 36-38.
[10]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7): 65-69.
[11]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12): 2327-2329.
[1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 2009, 5(8): 172-174.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1、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方丰娟华东师范大学2006-05-01
2、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刘艳学前教育研究2015-03-01
3、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李灵; 刘伟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许海英山东师范大学2014-06-02
5、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常红安徽师范大学2014-04-01
6、长沙市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王心爽湖南师范大学2014-06-01
7、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李善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30
8、大连市5岁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宋君凯辽宁师范大学2014-04-01
9、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钟洪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2-25
10、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赵军海中国妇幼保健2015-09-01
11、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童旭雷华东师范大学2009-09-01
12、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于小盼西南大学2011-04-10
13、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邓明山东教育2003-02-27
14、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陈家麟; 骆伯巍心理科学通讯1986-08-29
15、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张静漪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0
16、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孙培山东师范大学2011-04-20
17社会性发展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翟媛媛淄博师专学报2011-03-28
18、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袁琳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0
19、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张婕华东师范大学2009-04-01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148-155.
[2]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1): 153-154.
[3]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9(5): 79-82.
[4]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 2006(Z3): 52-53.
[5]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 2006(6): 25-27.
[6]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 2010(2): 23-24.
[7]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 28(2): 146-148.
[8]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12.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 2006(12): 36-38.
[10]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7): 65-69.
[11]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12): 2327-2329.
[1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 2009, 5(8): 172-174.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设计在不断发展,学科建设亦是如此,设计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必然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实践的不断结合而发展变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设计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设计心理学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读者是书籍设计作用的对象,书籍设计若想取得成功,务必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规律。书籍设计师只有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再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读者的注意力,并有效增进读者的“记忆”和“联想”,这样的书籍设计才是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本文从关注、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角度对现代书籍设计进行分析,目的是使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结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从而有效把握书籍设计的创意思维。
【关键词】现代书籍设计 设计心理学 心理因素
【Abstract】 Readers are objects the role of book design, book design to be successful, it is important to master the psychological laws of readers. Under the book designer only mee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readers in the premise, and then use various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reader's attention,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reader's "memory" and "Legend", this is the best book design book design works. From the attention and attraction, memory,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imaginat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book design analyzes is intended to enable designers do combin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y patterns of consumers of books designed to effectively seize books design of creative thinking.
【Keywords】modern Chinese book design design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factors
在当代这样一个注重阅读的时代,书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一个成功的书籍设计作品,不仅能达到促销目的,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甚至能在一个时期内倡导某种生活方式,给读者带来深远的影响。书籍设计作为书籍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促销书籍,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从读者的心理出发,遵循读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使人易于接受所推销的书籍,从而达到较好的书籍设计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读者对书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构思新颖、视觉强烈、形式美观等效果,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任何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都是建立在成功把握读者心理基础之上的,因此本文从心理学与现代书籍设计的关系,以及现代书籍设计中心理学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心理学与现代书籍设计的关系
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设计的核心是“人”,那么,书籍设计作为设计的一个分支,更要注重运用艺术的手法处理好“人”与“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使“人”能够与其使用的“物”和所处的“环境”形成和谐促进的关系,所以我们参照设计学的思想,在书籍设计中就要研究“人”与“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对“物”和“环境”的认知方式,是精神层面的,属于心理关系。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必须全面的认识人的认知方式,同时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降低读者的感知疲劳,增强审美感受。现代书籍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协调“人”与“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能够舒适并且愉快的使用“物”,切身感受到“环境”,达到书籍设计中“书如人,人如书”的境界。
2 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和平面设计作品一样,一个书籍设计作品若有了好的创意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这创意的来源就得建立在充分把握读者心理的基础之上。一个伟大的创意总是出其不意地单纯,触动人心,优秀的创意应当使读者产生引起关注、提起兴趣、引发行动、加深印象、触动心灵的心理作用。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功效和目的呢?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注
关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书籍设计上,就等于你的书籍推销出去一半。可见,注意是书籍设计效果的第一步,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可以采用突出显示刺激物的特点,增强书籍设计新颖性及艺术性,选择恰当的图形元素等来提高书籍设计自身的吸引力,引起消费者的注关注。在千万本书籍中有了注意,读者随手翻来,再加书籍内容等因素,就会吸引读者驻足观看。
感知
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毛泽东《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同样,书籍设计首先需要读者通过感官来接收书籍设计信息再作判断,此即对书籍设计进行感知。感知具有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等规律,在书籍设计中应好好把握和运用这些规律,以期让书籍设计达到特有的效果。书籍设计中的感知有色彩的、结构的等,现以色彩感知为例,色彩本身并没有感情内容,当色彩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总是能诱发人的心理活动。色彩通过人的视觉,而作用于大脑,从而产生了温度感、距离感、重感、体感。色彩的心理功能是色彩对人具有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不同的色彩对观者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由此产生丰畜的联想和判断。比如儿童读物在用色上要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单纯等特点;人文历史书籍在色彩的运用上要体现深度、高雅和稳重的特点;女性书刊,用色上要体现并强调温柔妩媚、轻松时尚、高贵典雅的特点等等。
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历的事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想起一本书,首先想到的是书籍封面的颜色和样式,其次会回味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就书籍设计记忆而言,它是把纷繁复杂的不同的书籍设计区别开,记在大脑中。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读者一定程度的遗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根据读者的记忆规律和记忆特点,在书籍设计上采取一定策略,将遗忘降低到最低程度,增强读者的书籍设计回忆,正如想起一本书,就先想到它的封面,书籍设计正是书籍最好的名片。
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它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对于购买书籍的读者来说,依据书籍设计作品的描述或图示在脑中构思的形象就是再造想象;对于书籍设计师来说,所构思的新形象即是创造想象。因此,好的书籍设计应当能激发读者的再造想象。所以在书籍设计创作中,激发读者的再造想象是广大书籍设计师至死不变的追求。
综上所述,现代书籍设计师在传达信息时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运用色彩的对比,醒目的标题、新颖的构图等,以强有力视觉的冲击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二是书籍设计所传达的重要信息务必是易于记忆和便于理解的。三是书籍设计要激发读者的发散式的想象、跨越式的联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
3 结语
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大大促进技术的进步,正如现代书籍设计需要设计心理学的扶助,设计心理学是书籍设计的基础及技能。在书籍设计中首先应该考虑到读者的心理需求,来确定设计风格;其次,设计师灵活应用新的理念、新的形式、新的材料方面去引导、改变读者心理需求。无论如何,都需牢记“上兵伐谋,攻心为上”的原则。读者是书籍设计作用的对象,书籍设计若想取得成功,务必要掌握读者的心理规律。书籍设计师只有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再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读者的注意力,并有效增进读者的“记忆”和“联想”,这样的书籍设计才是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
总而言之,现代书籍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并不仅仅是展示个人才华,而是应该结合读者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有效把握书籍设计的创意思维,从而使书籍设计达到既是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又是打动读者的交流平台,更好的为商家和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程正民 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3] 胡经之著.《文艺美学》.
[4]李江,周志.从“世界最美的书”说开去――访书籍设计师赵健[J].装饰(艺术设计月刊),2007(5):102-105.
[5]王宁.雷圭元的图案学理论和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32-33.
[6]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99,102,170-173.
[7]陈鹏.黑格尔美学笔记[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折文菁(1983-),女,甘肃成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设计心理学论文2000字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吕澄《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任继愈选编《佛教经籍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惠能着郭朋校释《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第二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校点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校点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德]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第二卷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美]R.玛格欧纳《文艺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美]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法]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译本2001年版[美]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德]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三联书店2003年版倪良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994年版倪良康《胡塞尔现象学学概念通释》,三联书店1999年版[1][1] 《美学三讲》中译本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2][2]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译本250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3] 同上272页[4][4]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98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5][5] 参见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天地篇译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6][6]《中国佛教哲学要义》103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7][7] 同上1033页[8][8] 见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9][9] 《辨宗论》,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22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10][10]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9页[11][11]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6页[12][12]见沈中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14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13][13] 《文字论》,见《法书要录》卷之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4][14]同上[15][15]《林泉高致.山水训》,见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63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16][16] 《小山画谱》,见《历代论画名著汇编》463页[17][17] 《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210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8][18]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512页,三联书店1999年版[19][19]见汤用彤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20][20] 见卞晓萱编《郑板桥全集》196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21][21] 《古诗评选》卷五,见《船山全书》第十四册736页,岳麓书社1996年版)[22][22]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302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3][23] 《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二部分中译本7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24][24] 《现象学运动》中译本156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5][25] 《知觉现象学》中译本473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6][26] 《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371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27][27] 《美学与哲学》中译本1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8][28] 《艺术哲学》中译本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29][29] 《世界现象学》中译本99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30][30]见其后期重要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译本可见于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和孙周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等多种版本)[31][31]引自张世英着《进入澄明之境》139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148-155.
[2]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1): 153-154.
[3]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9(5): 79-82.
[4]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 2006(Z3): 52-53.
[5]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 2006(6): 25-27.
[6]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 2010(2): 23-24.
[7]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 28(2): 146-148.
[8]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12.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 2006(12): 36-38.
[10]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7): 65-69.
[11]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12): 2327-2329.
[1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 2009, 5(8): 172-174.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40篇。心理学硕士论文在引用文献的时候不能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能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5年的文献数不应该少于总数的1/3,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
心理学与生活感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心理学与感悟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影响
随着各种压力的渐增,人们发现人类疾病谱正由传染病向慢性病方向发展,相应地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现代社会模式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一门新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为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地位必将会越来越重要。虽然心理学界对心理学今后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必将会受到千千万万人重视,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种是悲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和一个茫然的将来”,认为心理学即使再过10年也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可以说,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曾经有一则寓意深刻的心理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约会,结果男朋友迟到了。当女朋友问及男朋友迟到的原因时,男朋友回答说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去了。如果这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在中国,女朋友可能会立即挥袖而去,认为她的朋友有毛病;如果在美国,女朋友听说后则会喜出望外,因为男朋友能够去看心理医生既说明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虽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心理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对心理学抱着一种错误的偏见。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障碍”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刚成立时,由于考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较为安静和隐蔽,较适合开展心理咨询,于是把心理咨询中心设在了研究生楼里。不料研究生楼里的研究生们纷纷向校领导反映意见,强烈要求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挂在研究生楼前,别人还以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从这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连知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们都如此看待心理学,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然,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人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发展,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纯生理的健康,它至少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和现代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同时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导致高的心理发病率;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的身心失调;导致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而要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就必然要让健康心理学知识参与进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趋剧烈的现代社会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闻目睹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完成。如大学生小A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平时没有用功学习,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他只好作弊,不料当场被老师发现并因此而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如果他掌握一点健康心理知识,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也许这次处分就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结果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同时出现了幻听、幻视等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只好自动退学。又如大学生小B是院学生会的一名学习部长,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女大学生小C并一见钟情,但表白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遭拒绝后不久,当他去检查本院学生到课率时,一位老师竟当着他的面说:“这么差的成绩,居然还是学习部长!”遭拒绝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视,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结果当天他就从宿舍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业的失败、情场的失意、朋友的背信弃义、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轻则患上心理病症,重则走上轻生道路。所有这些表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则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又感身体不适(如紧张、疲劳、胃痛、头疼……)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现代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现代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王沛.现代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心理学危险因素【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高危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遭受强烈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点。本文主要从PTSD的社会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如下。 1 PTSD的研究现状 PTSD的早期研究主要以退伍军人、被俘军人及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为主,1987年美国的研究发现,参加越南战争的退伍老兵中,终生患病率男性为31%,女性为27%。男性和女性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和。Madakasia O’Brien率先开始对自然灾害后的PTSD进行研究,他们报道龙卷风受灾者中PTSD的患病率为59%。此后有几位作者报道几类不同灾害后PTSD的患病率均超过30%,如地震和飓风。中国张北地震受灾人群3 mo和9 mo后PTSD的发病率分别为和。火灾、爆炸、海难、空难等各类人为事故后PTSD也是最常见和突出的精神病理问题。有报道受伤的火灾幸存者PTSD的患病率高达100%。一次空难事故后,50%的生还者发生PTSD[1]。伍志刚等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995年~1999年遭受过严重洪涝灾害的洞庭湖灾区成人PTSD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发病率为。汪向东等对张北地震受灾人群的调查表明,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病率为,3 mo内PTSD的发生率为,震后3 mo的患病率为。张本等对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的PTSD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23%,提示大地震所致孤儿是发生PTSD的高危人群。而基于社区人群的流行学研究表明,PTSD的终生患病率为1%~14%,高危人群研究发现PTSD的患病率为3%~58%[2]。 2 社会人口学 年龄 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同一创伤事件中,年龄较大者更易患PTSD。对洪灾区PTSD的研究发现,无论成 人和儿童都符合这一结论。刘爱忠等对洪灾区7 a~15 a儿童的研究结果显示,PTSD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7 a组发病率为,15 a组为。伍志刚等对洪区成人的研究也有类似规律,16 a~20 a组PTSD的发病率为,而>70 a组高达。但也有学者的研究不支持上述观点[3],认为不同年龄间PTSD的发病率没有差异。这可能与应激源、研究对象、研究标准和诊断工具等的不同有关。 性别 男性与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否有差异,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有研究发现女性的PTSD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4]。女性不仅对PTSD易感性高,病程也趋于慢性化,中位数约为男性的4倍(分别为 mo和 mo)[5]。对60名非性攻击受害者(其中男性38名,女性22名)进行了调查,从发生创伤性事件后1 w~3 mo,71%的女性和50%的男性符合PTSD诊断标准,3 mo后仍有21%的女性符合PTSD诊断标准,男性受害者则已全部恢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后,女性的PTSD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男性。如有学者研究发现[6],地震受灾者3 mo内PTSD发生率男性为,女性为。OlffM等研究发现,PTSD女性高发的原因在于其暴露于应激事件的类型,她们经历此类事件的年龄越小,则体验越深刻,自控能力越差,发生PTSD的可能性越大。 种族 不同种族在文化、社会习俗、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否对PTSD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一个争议的话题。Norris等人研究了十种潜在创伤性事件的频率对1000名成人的影响,发现在不同人群中,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多于黑人,但对创伤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Garrison等在Hugo飓风发生1 a后调查了1264名11 a~17 a青少年,PTSD患病率在白人女生最高(),白人男生次之(),黑人男生和女生分别为和[1]。PTSD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有一定差异,即使考虑了经历创伤性应激事件的数量和强度差异,白色人种的发病率仍相对较低[7]。 职业 有不少的研究发现职业和PTSD有一定的关系。如我国学者王焕林等采用系统-整群抽样对我军21198名军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TSD患病率为。其中,陆、海、空军和学员的PTSD患病率分别为、、和,但对特殊兵种或在执行抗灾任务后的军人来说,PTSD发病率显著高于和平时期我军PTSD横断面调查结果。吴兴曲等对312名高原汽车兵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烟台“11.24”海难救援军人1 mo后的发病率为。 与PTSD发生相关的因素很多,除人口社会学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如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等也与其相关。这些因素可能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于PTSD的发生,他们相互之间关系比较复杂,本文拟单独进行探讨。 3 社会心理学 个性特征 许多研究发现个性特征与PTSD有一定的相关性。人格方面的缺陷如敏感、多疑、胆怯、偏执等,往往妨碍了个体良好的社会适应,甚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而他们往往遭受到更多的社会心理有害刺激并难以有效地抵御这些刺激,更容易罹患PTSD。 美国对密西根州东南部21 a~30 a年龄的随机样本研究了PTS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DSM-Ⅲ-R),PTSD的患病率与种族及婚姻状况无关,其危险因素为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内向性格等[8]。刘光雄等的研究表明,个性特征表现为情绪倾向不稳定、高掩饰性的个体更易罹患PTSD[9]。吴兴曲等对高原汽车兵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果[10]。另外,在对洪灾区儿童PTSD易感因素的研究发现[11],儿童行为问题与PTSD的发生有关(OR=),严重不良的情感行为模式是PTSD病前重要易感因素之一。PTSD患者常同时患有其他一些精神疾病,如情感障碍、焦虑症、酒精依赖和药物依赖、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在不同人群中均发现,PTSD患者上述疾病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在62%~99%[12]。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作为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之一,是人们用来应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它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从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研究表明[13],在受到精神创伤后,如受害者能应用合适的应对方式,则可避免PTSD的发生。与此相反,一定的人格特征制约着人对环境变化的认知,影响着人对环境变化所做的应对方式,有人格缺陷者遭受应激后常不能及时求助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而是采取消极的应付方式[13]。例如可能贸然采取物质滥用的方式,导致PTSD患者出现SUD或者导致SUD患者复吸。Ouimette的调查也印证了上述观点,他随访了患PTSD的退伍军人,部分患者存在应付方式和认知方式缺陷,他们对戒酒戒毒带来的益处持怀疑态度并逐渐丧失信心,将更多期望寄托在成瘾物质上,到随访的第二年这部分患者的酒精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问题更加突出,脱毒的可能性更小。在外伤性应激的文章中,积极或有帮助的应对策略,如正面的思考或积极地处理问题已经和适合应激联系在一起;而消极的应对策略,如逃避经常被认为是不适合的应对策略。 社会支持 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社会支持能减少PTSD的发生。Wang XD等人的研究指出,当受害者受到一定强度的创伤后,如受歧视、虐待、性创伤等,如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尤其是家庭的社会支持,则受害者罹患PTSD的发生率会降低。 汪向东等对相隔10 km、人口学资料可比性良好、震前各方面情况相当而受灾程度和得到救灾援助存在差异的两个村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受灾程度重,但灾后得到救援和支持较好的村PTSD发病率低。以DSM-IV为标准进行诊断,震后9 mo时两村PTSD发病率分别为和[3]。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灾轻的村民尽管初始暴露程度低,但震后仍住在破损房屋中,经受余震的威胁,后继应激水平高,同时灾民们满怀希望的社会支持却不足以满足其需要,加重了无助感,由此引起的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加大了PTSD发生的可能性。这一研究直接而有力地证明了灾后变量的重要性,并提示足够的社会支持对阻止灾后PTSD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本次调查还发现对支持的满意度越高,PTSD发生的危险性越小,是PTSD发生的保护因素,提示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可降低PTSD发生的危险[2]。目前普遍对这一现象认识不够,如我国有几项研究报道,车祸后的PTSD患者尽管有着极大的精神痛苦,却无一人主动向精神科医生求治,致使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因此,缺乏社会支持是PTSD的促发因素之一。答案补充 其他因素 不同地区的受灾类型、创伤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痛苦水平等也是影响PTSD的重要因素。有学者对大爆炸事故的研究分析发现,PTSD的发生与暴露程度成正相关。还有研究报道,PTSD患者与非PTSD受害者的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其他较为公认的危险因素还有: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 总之,上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在PTSD的发生中,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它们在PTSD的发生中起多大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是研究的难点,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果我们能找到PTSD的高危因素,就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深入了解PTSD的高危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干预措施进行的越早,PTSD的预防就会越有效。答案补充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姜经纬.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10(5):334[2] 丁薇,郑涌.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8(10):145[3] 王玉龙,谢伟,杨智辉,等.PTSD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应用心理学,2005,11(2):176[4] Foa EB,Street and traumatic events[J].J Clin Psychiatry,2001,62(supple 17)∶29[5] Breslau N. Outcome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ry,2001,62(supple 17)∶55[6] 汪向东,张华彪,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答案补充 [8] Breslau N,Davis GC,Andreski P,et event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an urban population of young adults[J].Arch Gen Psychiatry,1991,48∶216[9] 刘光雄,杨来启,许向东,等.车祸应激患者血清NO、SOD测定及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218[10] 吴兴曲,王倩云,杨来启,等.1312名高原汽车兵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6):431[11] 刘爱忠,谭红专,周价,等.洪灾区儿童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47
主动适应: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牵就,也作“迁就”和“适应”,是我们说话和行文时常用的两个词语,含义颇有些类似之处;但是,仔细琢磨,二者间实有差别,而且是原则性的差别。
自己单独搞一个佛堂,或者一间房子做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