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简单啊,我这里有一篇现成的,你可以拿去参考下一、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科技进步、信息共享、商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社会活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给予了个人信息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它成为对于国家、社会、组织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犯罪活动也呈现出高发态势。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将两个罪名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扩大了主体范围,加大了处罚力度。2017年3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17年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做出了具体规定。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对判决结果包含“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一审判决逐年进行检索,2009-2019年间各年份相关判决数如图表 1所示。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发展可为四个阶段:2009~2012年,此类判决数为零,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犯罪案件在实践中鲜有发生;2012~2016年,判决数量开始缓速增长,总量尚较少;2016~2017 年判决数量激增 ,呈现出高发态势;2016~2019年,犯罪数量增速放缓。 图表 1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对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范围、判断标准对立法和司法适用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解释》第1条对其概念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仍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如,如何把握行踪轨迹信息的范围、如何把握财产信息的范围和如何认定公民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等。由此观之,要实现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准确认定,我们应该对其行为对象的内涵、外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拟对《刑法》二百五十三条“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对司法实践中该罪的认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合理保护限度的设定原则 信息网络时代,我们要在推动信息科技的发展应用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过小或者过大,都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基于以下三项原则设定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合理限度。(一)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刑法的谦抑性,是指刑法应合理设置处罚的范围与程度,当适用其他法律足以打击某种违法行为、保护相应合法权益时,就不应把该行为规定为犯罪;当适用较轻的制裁方式足以打击某种犯罪、保护相应合法权益时,就不应规定更重的制裁方式。此原则同样是刑法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规制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前置法缺失的当下,刑法作为最后保障法首先介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规制时,要格外注意秉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严格控制打击范围和力度。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范围过窄,会导致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不能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范围过宽,则会使刑法打击面过大,导致国家刑罚资源的浪费、刑罚在实践中可操作性的降低,阻碍信息正常的自由流通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在实践中,较常见的是认定范围过宽的问题,如公民的姓名、性别等基础性个人信息,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个人身份,但大多数人并不介意此类个人信息被公开,且即便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也不必动用刑罚手段,完全可以利用民法、行政法等前置法予以救济。(二)权利保护与信息流通相平衡原则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价值的凸显,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流通之间的价值冲突也逐渐凸显。一方面,信息的自由流通给国家、社会、个人都带来了多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使得数据的自由流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平衡好其与个人权益保护的关系,是运用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规制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不足,则会导致信息流通的过度自由,使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处于危险境地、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保护过度,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妨碍了信息正常的自由流通,使社会成员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全社会也将成为一盘散沙,也将信息化可以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拒之门外。刑法要保护的应当仅仅是具有刑法保护的价值和必要,并且信息主体主动要求保护的个人信息。法的功能之一便是协调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通过立法和司法,平衡好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与信息自由流通,才可以实现双赢。应努力构建完备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既做到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利不受侵犯,又可促进信息应有的自由流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三)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协调原则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做出适当让渡是合理的且必须,因为公共利益往往涉及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同时也是实现个人利益的保障。但是这种让渡的前提是所换取的公共利益是合法、正当的,并且不会对个人隐私和安全造成不应有的侵害。公共安全是限制公民个人信息的典型事由。政府和司法部门因为社会管理的需要往往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公开,信息网络的发展也使得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安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于公民个人利益边界的触碰,由此产生公共管理需要与个人权益维护之间的冲突。相对于有国家机器做后盾的公权力,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处于弱势地位,让个人信息的保护跟得上信息化的发展,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保护是此原则的另一重要体现,王利明教授将公众人物划分为政治性公众人物和社会性公众人物两类。对于前者,可将其个人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民监督权或公共利益相关的个人信息,此类个人信息对公共利益做出适当的让步是必须的;另一类是与工作无关的纯个人隐私类信息,由于这部分个人信息与其政治性职务完全无关,所以应受与普通人一样的完全的保护。对于社会性公众人物,其部分个人信息是自己主动或是希望曝光的,其因此可获得相应的交换利益,对于这部分信息,刑法不需要进行保护;也有部分信息,如身高、生日、喜好等虽然被公开,但符合人们对其职业的合理期待,且不会有损信息主体的利益,对于此类信息,也不在刑法保护范围内;但对于这类信息主体的住址、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因实践中有很多狂热的粉丝通过人肉搜索获得明星的住址、行程信息,对明星的个人隐私进行偷窥、偷拍,此类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安宁和基本权益的行为应当受到刑法的规制。 三、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特征及相关范畴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1.“公民”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具有我国国籍的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罪名和罪状中都使用了“公民”一词,对于其含义的一些争议问题,笔者持以下观点:(1)应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从字面上和常理来看,中国刑法中的“公民”似乎应专门指代“中国的公民”。但笔者认为,任何人的个人信息都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对象,而不应当把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局限于中国公民。第一,刑法一百五十三条采用的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个人信息”的表述,而是了“公民个人信息”,对于刑法规范用语的理解和适用,我们不应人为地对其范围进行不必要的限缩,在没有明确指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情况下,不应将“公民”限定为中国公民。第二,全球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时代,将大量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排除在我国刑法之外,会放纵犯罪,造成对外国籍人、无国籍人刑法保护的缺失,这既不合理,也使得实践中同时涉及侵犯中国人和非中国人的个人信息的案件的处理难以操作。第三,刑法分则第三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并不限于仅对“中国公民”的保护,也同等地对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的此类权利进行保护。因此,处于我国刑法第三章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对象,也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我国对中国公民、处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 籍人以及遭受中国领域内危害行为侵犯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一视同仁地提供刑法的保护,不主张有例外。”(2)不应包括死者和法人对于死者,由于其不再具有人格权,所以不能成为刑法上的主体。刑法领域上,正如对尸体的破坏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一样,对于死者个人信息的侵犯,不应成立侵犯个人信息罪。对死者的个人信息可能涉及的名誉权、财产权,可以由死者的近亲属主张民法上的精神损害赔偿或继承财产来进行保护。对于法人,同样不能成为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主体。一方面,自然人具有人格权,而法人不具有人格权,其只是法律拟制概念,不会受到精神上的损害。另一方面,法人的信息虽然可能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已有商业秘密等商法领域的规定对其进行保护。因此,法人的信息不适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2.“个人信息”的含义法学理论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主要识别说、关联说和隐私说。识别说,是指将可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关键属性。可识别性根据识别的程度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通过单个信息就能够直接确认某人身份的直接识别,和通过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或者通过信息对比分析来识别特定个人的间接识别。学界支持识别说观点的学者大多指的是广义的识别性,既包括直接识别,又包括间接识别。关联说认为所有与特定自然人有关的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动态行为和个人观点及他人对信息主体的相关评价”。根据关联说的理论,信息只要与主体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就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隐私说认为,只有体现个人隐私的才属于法律保障的个人信息内容。隐私说主要由美国学者提倡,主张个人信息是不愿向他人公开,并对他人的知晓有排斥心理的信息。笔者认为,通过识别说对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界定最为可取。关联说导致了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范围过分扩大,而隐私说则只将个人信息局限在个人隐私信息的范围内,忽略了不属于个人隐私但同样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个人信息,同时由于对隐私的定义受个人主观影响,所以在实践中难以形成明确的界定标准。相比之下,识别说更为可取,不仅能反应需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本属性,又具有延展性,能更好的适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公民个人信息类型的不断增多。且通过梳理我国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司法,识别说的观点贯穿其中。名称 生效年份 对“个人信息”核心属性的界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 可识别性、隐私性《关于依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 2013年 可识别性、隐私性《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 隐私性《网络安全法》 2016年 可识别性《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7年 可识别性、可反映活动情况图表 2《网络安全法》和《2017年解释》中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无疑最具权威性。《网络安全法》采用了识别说的观点,将可识别性规定为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属性。而后者采用了广义的“可识别性”的概念,既包括狭义可识别性 (识别出特定自然人身份) , 也包括体现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两者之所以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是因为《网络安全法》对公民个人信息做了整体而基础性的保护,而《2017年解释》考虑到,作为高度敏感信息的活动情况信息,随着定位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成为本罪保护的一个重点,因此在采用了狭义的身份识别信息概念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活动情况信息的强调性规定,但其本质仍是应涵括在身份识别信息之内的。所以,应以可识别性作为判断标准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界定。(二)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征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体现了其区别于广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价值。明确刑法领域个人信息的特征,有助于在司法中更好的对个人信息进行认定。1.可识别性这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可识别是指可以通过信息确定特定的自然人的身份,具体包括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识别,是指通过单一的信息即可直接指向特定的自然人,如身份证号、指纹、DNA等信息均可与特定自然人一一对应。间接识别,是指需要将某信息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或者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确定特定自然人,比如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信息均需要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才能识别出特定的信息主体。2.客观真实性客观真实性是指公民个人信息必须是对信息主体的客观真实的反映,。一方面,主观上的个人信息对特定个人的识别难度极大;另一方面,现行刑法关于侮辱罪或诽谤罪的相关规定足以对此类主观信息进行规制。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实现科学、高效鉴别个人信息客观真实性,是司法机关应努力的方向。现有的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一定可取性,但不够严谨。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若嫌疑人能证明其所侵犯的个人信息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则不构成本罪。3.价值性刑法的两大机能是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从保护法益的机能出发,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一自然犯,只有侵犯到公民法益的行为,才能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而判断是否侵犯公民法益的关键就在于该信息是否具有价值。价值性不仅包括公民个人信息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还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个人信息的人格权属性角度分析,个人隐私类信息的公开,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行踪轨迹类信息的公开,会对公民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从个人信息的财产权属性角度分析,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社会的主要财产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信息价值仅在当行为人主张其个人价值时才被考虑”,只有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信息,才值得国家动用刑事司法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三)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但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采用“个人信息”的概念,美国多采用“个人隐私”的概念,欧洲多采用“个人数据”的概念,而“个人信息”的表述则在亚洲较为常见。对于这三个概念是可以等同,存在观点分歧。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有重合,但不能完全混同,也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包含个人隐私,以个人数据为载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1.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有学者主张前者包含后者,有学者主张后者包含前者,还有学者认为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笔者认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相互交叉,个人信息包括一般信息和隐私信息,个人隐私包括隐私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所以两者的交叉在于隐私信息。两者制建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混淆。首先,私密程度不同,个人信息中除隐私信息以外的一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信息主体进行公开的,如姓名、手机号、邮箱地址等,而个人隐私则具有高度的私密性,个人不愿将其公开;其次,判断标准不同,个人信息的判断标准是完全客观的,根据其是否具有识别性、真实性、价值性来进行判断即可,而个人隐私在判断上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不同主体对个人隐私的界定是不同的;最后,个人信息既具有消极防御侵犯的一面,也具有主动对外展示的一面,信息主体通过主动公开其部分个人信息,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利益,而个人隐私则侧重消极防御,主体的隐私信息和隐私活动不希望被公开,隐私空间不希望被侵犯。2.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笔者认为,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和个人数据(personal Data)的区别在于,个人数据是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载体的对信息主体的客观、未经过处理的原始记录,如个人在医院体检后从自助机取出的血液化验报告单;后者是指,数据中可对接收者产生一定影响、指导其决策的内容,或是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可得到的上述内容,如血液化验报告数据经系统或医生的分析,形成的具有健康指导作用的结果报告,换言之,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分析处理。 四、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概念和原则的把握必然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讨论。在本部分,笔者对一般个人信息的认定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一些存在争议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公民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的认定“可识别性是指个人信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指向确定的主体。”经过上文中的讨论,根据《网络安全法》和《2017年解释》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我们能够得出,“识别性”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属性,解释第3条第2款印证了这一观点。对于能够单独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往往比较容易判断,而对于需要与其他信息结合来间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信息,往往是个案中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也是本罪的认定中最为复杂的问题。面对实践中的具体案情,对于部分关联信息是否可以认定为“公民个人信息”时,可从行为人主观目、信息对特定自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程度和信息需要结合的其他信息的程度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加以判断。以此案为例:某地一医药代表为了对医生给予用药回扣,非法获取了某医院某科室有关病床的病床号、病情和药品使用情况。此案中所涉及的非法获取的信息不宜纳入刑法中“公民个人信息”的范畴。首先,从行为人主观目的上看,并没有识别到特定自然人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获取用药情况;其次,从以上信息对病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生活安宁的重要性上来看,行为人获取以上信息并不会对病人权益造成侵犯;最后,从这些信息需要与其他信息结合的程度来看,病床号、用药情况等信息并不能直接识别到个人,需要结合病人的身份证号等才能起到直接识别的作用。所以,此案中的涉案信息不属于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二)敏感个人信息的认定《2017年解释》第五条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即信息对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程度,将“公民个人信息”分为三类,并设置了不同的定罪量刑标准。类别列举 “情节严重”标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 “情节特别严重“标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特别敏感信息 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五百条以上敏感信息 住宿记录、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五百条以上五千条以上其他信息五千条以上 五万条以上图表 3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对标准适用的争议,主要表现在对敏感个人信息的认定。1.如何把握“行踪轨迹信息”的范围行踪轨迹信息敏感程度极高,一旦信息主体的行踪轨迹信息被非法利用,可能会对权利人的人身安全造成紧迫的威胁。《2017年解释》中对于行踪轨迹信息入罪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50以上”的,即构成犯罪。由于《2017年解释》中对行踪轨迹信息规定了极低的入罪标准,所以司法认定时应对其范围做严格把控,应将其范围限制在能直接定位特定自然人具体位置的信息,如车辆轨迹信息和GPS定位信息等。实践中,信息的交易价格也可以作为判定其是否属于“行踪轨迹信息”的参考,因为行踪轨迹信息的价格通常最为昂贵。对于行为人获取他人车票信息后判断出他人的行踪的情况,载于车票的信息不宜被认定为《2017年解释》所规定的“行踪轨迹信息”,因为该信息只能让行为人知道信息主体大概的活动轨迹,并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2.如何把握“财产信息”的范围财产信息是指房产、存款等能够反映公民个人财产状况的信息。对于财产信息的判断,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要综合考量主客观因素,因为犯罪应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而是考虑到敏感个人信息的入罪门槛已经极低,实践中应严格把握其范围。以此案为例:行为人为了推销车辆保险,从车辆管理机构非法获取了车主姓名、电话、车型等信息。此案中的信息不宜认定为“财产信息”。因为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是侵犯信息主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最多只会对行为人的生活安宁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应适用非敏感公民个人信息的入罪标准。(三)不宜纳入本罪保护对象的公开的个人信息的认定 信息主体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是否属于 “公民个人信息”的范畴,理论界存在观点分歧。笔者认为,“公民个人信息”不以隐私性为必要特征,因为《2017年解释》第1条并为采用“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表述,而是以识别性作为判断标准。因此,信息的公开与否并不影响其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公民个人信息”。对于权利人主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获取相关信息的行为显然合法,且其后出售、提供的行为,当前也不宜认定为犯罪。理由如下:第一,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中,曾以“隐私性”作为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属性,可见公民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从隐私权中分离出来的权利,所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侧重于对公民隐私和生活安宁的保护。权利人之所以自愿甚至主动公开其个人信息,说明这部分信息即便被获取、出售,也通常不会对其个人隐私和生活安宁造成侵犯,因此不应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内;第二,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只有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才构成犯罪。对于已经公开的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人获取后向他人出售或提供的行为在我国缺乏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推定为存在权利人的概括同意,不需要二次授权,也就是说不应认定行为人对获取的已经由权利人公开的个人信息的出售和提供行为系“违法国家有关规定”。第三,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尚未健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的背景下,应将实践中较为多发的侵犯权利人未公开的个人信息的案件作为打击的重点。对于权利人被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获取相关信息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合法,但如果后续的出售或提供行为违背了权利人意愿,侵犯到了其个人隐私和生活安宁,或是对权利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对于权利人被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一般来说是合法的,但是获取信息之后的出售、提供行为如果对信息主体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是私生活安宁造成了侵犯,且信息主体对其相关个人信息有强烈保护意愿,则应据其情节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对个人、组织、社会乃至国家均具有重要价值,由此也滋生了越来越多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公民个人信息”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其概念界定、特征分析、与相关概念的区分以及司法认定对于打击相关犯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形成以下结论性的认识:第一,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的原则。一是应遵循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保证打击范围既不过宽而导致国家刑罚资源的浪费和可操作性的降低,也不过窄而使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二是应遵循权利保护与信息流通相平衡原则,在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的同时不妨碍信息正常的流通。三是应遵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协调原则,允许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做出适当让步,但杜绝对个人利益的侵害和过度限制。第二,公民个人信息之“公民”应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不应包括死者和法人。公民个人信息之“个人信息”应采取“识别说”进行界定,可以识别特定自然人是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本属性。除了可识别性,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还应具有客观真实性、价值性等特征可作为辅助判断标准。还应注意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个人数据等相关概念的区分,避免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混淆。第三,一般个人信息的认定。“可识别性”是其判断的难点,可以从行为人主观目的、信息对其主体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程度和信息需与其他信息的结合程度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对于行踪轨迹信息、财产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由于其入罪门槛低、处罚力度大,应严格把控其范围并结合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进行考量;对于信息主体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应分情况讨论,对于信息主体主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对其获取、出售和提供,不应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信息主体被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对信息的获取是合法的,但其后出售、提供的行为,可以依实际情况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论处。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完善贡献微小的力量。
楼主,俺有啊,因为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法律专业的。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把我以前的发给你,或者帮你写。记得给我最佳答案啊,联系方式见我的资料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检察机关是宪法定位的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工作主题。法律监督工作的好与坏,关涉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从实践看,由于法律规定、职权配置、人员素质等种种原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还存在监督不广、监督不深、监督不够、监督无力等现象。如何更好地行使法律监督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完善法律规定,使法律监督更具操作性一是对法律监督的规定应尽可能细化。从目前看,宪法和法律虽然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但是在哪些方面可以监督、如何监督、可以采取哪些监督手段等方面规定得较为模糊,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如: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规定见于《宪法》的第129条、《刑事诉讼法》的第8条和第87条、《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7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的第164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第372条到379条、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工作问题解答》等,但这些大都为原则性规定,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是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规定(试行)》。然而上述规定多为程序方面的规定,又只是规定互相通报、建议、通知、送达、报请等,这种软性监督的方式对于被监督对象拖延不执行或拒不执行缺乏后续的制约措施,实际操作性差。二是监督门槛设置不宜过高。比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修订)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对于情节较轻的,可以由检察人员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意见,并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的时候,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工作实践中,对于那些“情节较轻”的,只能进行口头纠正,缺乏效力,监督效果不明显。三是应强化法律监督的手段。刑诉法、民诉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督手段较为单一,除抗诉外,主要是发书面通知、检察建议等,一旦被监督单位或个人不予执行或拖延不办,没有后续措施,这就造成了监督不力的现象。如,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方面只有调查权,而没有侦查权。调查手段有限并缺乏强制保障措施,加之被监督机关对立案监督在案情认识上及证据收集上会有差别,必然会影响立案监督效果。四是应促进对等监督。应制定相应规定,在重点乡镇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强化对乡镇一级的法庭、公安派出所以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另外,在民事诉讼监督方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88条和第10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和执行检察建议,应当经本院检察委员会决定。但是,同级法院接到再审检察建议后,不用经过审委会,就可以直接由副庭长进行回复,甚至敷衍、不回复。再如,在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提请抗诉后,法院发还重审时虽然另行组成合议庭,但有时负责签字审批的主管院长还是同一个人,对再审案件的公正办理有影响。二、强化内部分工配合,使法律监督更加专业化长期以来,检察机关侧重于刑事检察和自侦工作,对法律监督重视不够。造成这方面的客观原因是,检察机关承担着较重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以我院为例,近三年来,侦监部门的检察员每年人均办理70件案件,人均2天1件;公诉部门的检察员、助理检察员每年人均办理公诉案件85件,每人平均天办理1件。这些固定的工作量占据他们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对立案、侦查活动的监督成为了“副业”。因此,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当以实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契机,将法律监督单独抽出,设立诉讼监督局,或者成立诉讼监督组,专门从事刑事、民行诉讼环节的法律监督,变副业为主业,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独立出来的法律监督部门或办案组应与院内其他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一是与案管部门合作,强化对案件的入口进行有效监督;二是与批捕、起诉等刑检部门合作,刑检部门在审查案件中发现侦查机关存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和诉讼监督部门或办案组联系,避免监督部门的二次阅卷和重复劳动,既提供了监督案源,又确保了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完善证据链条、促进公正审判,为刑检部门扫清障碍;三是与自侦部门合作,对于在诉讼监督中发现侦查人员或者审判人员有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渎职失职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与反贪、反渎部门配合,既强化了法律监督手段,提高了法律监督效果,又为反贪反渎部门提供了案源;四是与监所检察部门合作,强化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和监督,以及对侦查人员是否存在暴力取证等进行监督调查,更好地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三、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使法律监督更加扎实有效一是应完善执法考核机制,促进法律监督。在工作实践中,有时候出现的监督难、难监督现象,与执法考核有关。比如立案监督,在检察机关这边有考核指标,而且上不封顶、多多益善,但在公安那边,受迫于破案率,往往采取不破不立的做法,被立案监督还有扣分项,所以不愿意配合,即使不积极、不主动。有的检察院甚至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与公安沟通协调,做假监督、纸面监督和数字监督,只为应付上级考核。个别基层院甚至出现批捕100件,立案监督80件的造假现象。所以,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理清工作和考核的关系,考核是为了工作,而非工作是为了考核。因此,考核宜粗,抓大放小,尽量不要设指标;监督宜细,要规范明确,尽量具体。二是应完善公检法配合与制约机制。做好法律监督,需要公检法三家单位的配合协作,减少分歧,特别在统一执法尺度方面。应在立案标准、羁押必要性认识、批捕、起诉标准和法院审理标准上做到相统一、相一致。同时,重点还要相互制约。从实践看,相互配合有利于案件进展,相互制约才有利于公平公正。检察机关更要在案件事实、证据方面严把关、把好关,做到事实证据统一、程序实体兼顾,以法为是、秉公监督。三是应探索政法机关案件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公开和共享是强化法律监督的有效手段。例如,笔者所在的武安市检察院,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刑事立案2670余起,其中报捕案件218件,直诉案件110余件,在立案监督方面大有空间,但是仅仅依靠当事人申请、举报,渠道太窄,案源不多。如果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就可以从报案、受案开始进行监督,也可以扩展到对治安管理案件的监督,防止刑事案件的“降格处理”,真正做到“源头监督”。同时,信息共享也有利于加强对法院的审判监督。四、加强自我监督和检务公开,使法律监督更具公信力法律监督是对整个诉讼程序的监督,当然也包括对检察机关自侦、捕诉部门的监督。因此,还要将监督触角向内延伸,结合案管部门,对本院受理的批捕、起诉案件的进行程序监督和反馈调查,杜绝错案和执法瑕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公正办理;结合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办案人的监督,杜绝执法过错和违法办案,确保每一名干警都能公正、廉洁执法。在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还应加强检务公开,通过多种方式,搭建阳光检务平台,提升法律监督公信力。通过整合“检察开放日”、举报宣传周、涉农检察宣传、设立乡镇检察室等多种传统的检务公开方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社会公众集中汇报和宣传检察机关履职尽责情况;通过升级检务大厅,设置律师会见、律师阅卷、综合查询、案件受理等功能区,开展法律咨询、案件查询、律师接待和阅卷、行贿档案查询等多项业务,实现“一站式”公开;通过纸质媒体、电视、广告大屏等媒介,定期公开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办案规程、立案范围、立案标准等内容,定期更新一些检察动态和有较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通过借力微博、微信、网络展馆等新兴媒体和方式,介绍检察职能,公开案件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公信力。五、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法律监督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自身素质。我们的监督对象有对法律非常谙熟的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有身经百战的老办案民警,而且执法环境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检察官作为法律监督者,必然要具备更高的素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对同属一个战壕的兄弟政法机关进行监督,必然面临方方面面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坚持以法为是、唯法是从,以维护法律公正实施为己任,敢于监督、勇于监督,做一个称职乃至优秀的法律“挑错人”。二是要善于学习,提升法律修养。要凸显以法律监督为核心的检察文化,建设学习型检察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干警文化品味和法律修养。三是要紧贴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法律监督点多面广,需要培养知识全、业务专的的法律监督实践者。可以通过实施全员轮训,让干警到各个业务部门去“兼职”和“实习”,这样有利于干警尽快熟悉和掌握刑事诉讼环节的各个程序,同时,也可以在轮训中发现和培养一专多能的法律监督人才。对年轻干警可以实施跟案培训,从案管受案开始,安排有经验的业务能手做其“导师”,领办某个案件的全流程,促进年轻干警尽快熟悉各项业务,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四是要强化队伍的管理监督。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和制约,作为法律监督者,也不例外。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时时讲、职业道德时时抓、工作纪律时时记,同时,还要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执法检查、检务督察等活动,促进干警公正、廉洁地行使法律监督权。河北省武安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纪检监察公文,是党政机关公文的一种,是纪检监察工作中所直接运用的、具有一定特殊要求的文字工具。具有政治性强、业务性强、逻辑性强、精确性强的特点。第一节 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根据纪检监察公文的特点,纪检监察公文的写作必须符合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真实、准确纪检监察公文是一种十分严肃的文件,有的具有法律、政策效力,因此,必须行文准确、内容翔实、语言精炼,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敷衍,要真实、准确。二、纪检监察公文的选材要恰当形成和写好纪检监察公文,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来恰当地选择公文形式,而且要根据各类公文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材料。选择材料,除了掌握好内容要真实、准确外,还必须注意其现实性和代表性。现实性: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它要立足于长久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代表性:任何文章写的内容都应有代表性,才有意义。纪检监察公文的代表性不仅有典型的现实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纪检监察工作特性。三、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一结构要求。公文的作者必须根据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把一系统材料分别主次轻重,进行恰当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使公文内容完整地成为一体,以充分、准确地将内容反映出来,这就是安排结构。1、条理清楚。公文要表达和说明什么,是赞成还是反对;哪些问题已澄清,其经过怎样,后果、危害及影响如何;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正在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待于解决,等等,不但内容要充实、简洁,而且要表达清楚。2、结构严谨。要紧紧围绕中心所表述问题,理清逻辑线索,根据层次,搞清内在联系。3、格式完整。每一件公文都应有完整的格式。包括题目、编号、主报单位、抄送单位、分发单位、署名日期、密级、印发份数等,都应按要求准确标明。二结构安排。1、结构安排,预先设计。结构是表达公文内容的基本框架, 在写作之前应先设计好公文的结构。构思公文的结构,关键是要有全局观念,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对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层次,形成写作提纲,其中包括文章的层次、论点、论据、段落、写法。对公文怎样开头,段落怎样过渡、照应,怎样收尾,全文共要说明几个问题等都应有一个通盘设想,然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进行写作。2、开门见山,首尾照应。纪检监察公文应开门见山直接摆明要说明的情况和要议论的问题,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使阅者脑子里先得到一个总体概念,引起注意。公文的结尾要与开头相照应,有头、有尾、有躯干,不能有头无尾,也不能虎头蛇尾。3、前后呼应,上下衔接。纪检监察公文所叙述的事情脉络要清晰,前因后果,交代明白。前面提的,后面要有印证;后面讲的,前面要有铺叙。公文论述问题,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或由叙述转为议论,由议论转为叙述,一般都应有过渡,安排自然,衔接巧妙,以求公文脉络畅通,溶为一体。即使是很短的公文也应注意。4、量体裁衣,详略得当。纪检监察公文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安排,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视问题的大小,该多则多,该少则少,精细适当,详略得当。三结构形式。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形式比较多,一般采用以下三种:1、横式结构。横式结构是把公文所要反映内容的基本情况或是几个突出问题并列排放,分头叙述,有利于突出主要情况和主要问题,便于把问题和情况阐述清楚。横式结构所并列的内容,可按问题的性质,也可按空间位置或其他特征来排列,主要问题可以采用大、小标题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别的办法标示,运用这种横式结构的纪检监察公文,一般先以几句精炼的词句开头,再用几句简要的话结尾,中间是正文。这种结构形式,一般用于撰写决定、通报、指示、通知等类公文。2、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先后次序或演进层次叙述问题或事件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调查报告、案件调查、典型案件剖析等公文。3、纵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是兼有以上两种结构特点的一种写法。一般是用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公文。含有各种问题性质不同的案件的调查报告,可用横式结构阐述不同性质的问题,而纵式结构则用于叙述同类性质问题的每一个事件。这种形式结构优点是眉目清楚、重点突出。四、纪检监察公文的语言在纪检监察公文中语言使用得准确与否,不是一般的知识水平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准确地反映情况,能否正确地执行党规党法和党纪的大问题。因此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是写好纪检监察公文的一条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要求。一准确。纪检监察公文要准确地伎用语言文字。1、要明确所用词汇的确切含意,区别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对词的表达程度、使用范围等要正确掌握。2、要注意掌握用词的程度分寸,尤其是对一些副词、判断词要正确使用。3、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分清词的褒、贬及中性的性质。二简洁。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简洁,语言也要简洁,不拖泥带水。三朴实。要用准确、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去表达丰富的内容。四规范。语言要规范化,要用标准的现代汉语,不生造词汇,不乱用简称,也不能用不规范的繁体字或简化字,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口语或方言。五、纪检监察公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三种:一记叙。纪检监察公文中对某一情况及问题的调查报告,对某一案件的调查报告,在通报或决定中对某一事件的叙述等,都要采用这一手法。记叙必须注意这样两点:1、真实、准确。2、不记流水帐。二议论。纪检监察公文的议论,是指对某一事情、某一问题的客观判断、评价和准确的分析说理。这是纪检监察公文中所普遍采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必须掌握好这样三点:1、论点准确。把握住问题的核心,用正确的观点有的放矢地论述,是论点准确的两个重要方面。2、论述充分。就是要用充分的事实和道理来说明论点,做到有理有据。3、逻辑严密。首先要构思严谨,其次还要行文严密。有了精细准确的构思,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后才能取得正确的结论。如果立论正确、但论述的方式不正确,那么结论也不会正确;如果立论和论述方式都正确,但逻辑不严密,漏洞百出,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会受影响。因此逻辑严密,判断正确才可能有保证。三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在记叙中议论,在议论中记叙。既可以从事实的真实客观记叙中来阐明观点和作出结论,也可以在阐明观点、得出结论之后再用事实来加以论证。在运用夹叙夹议方法写作纪检监察公文时,一定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两者不能互相矛盾。六、纪检监察公文专用名称纪检监察公文要反映各类问题、各种情况,需要使用许多专用名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对于某些领导人的称呼要准确。二译名要统一。三全称与简称。某些名称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如果名称太长或太繁锁,可以注明后使用简称,简称要按习惯用法写。四注意不要使用一些方言及个别难懂的术语。七、纪检监察公文数字用法一使用统一。数字有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等几种。不同的数字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不能随便使用。1、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的范围。⑴表示数量、长度、高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各种计量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但其中如果在数字很少,全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写成为“三千”、“二百”;表示若干万、若干亿的整数,可以用“万”、“亿”为单位和阿拉伯数字并用,如“100,000”可以改为“10万”,“12,500,000,000”可以改为“125亿”,但“45,600万”不能写为“4亿5,600万”。⑵表示日期。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应改为“1999年8月28日”。⑶表示编号。如“通纪字第十二号”,应改为“通纪字第12号”。⑷表示百分数。如“百分之三十”,应改为“30%”。2、必须用汉字数字表示的范围。⑴名称中的数词,除了人名、地名、书名、机关名称等专用名词中的数词不能改动以外,普通名词中的数词也不要改。⑵词汇和成语中的数词。⑶分数。如“四分之三”;不要改成“4分之3”⑷概数。如“三四个”,不能改用“34个”。3、引用法规中的章、节、条、款、项、目的时候,按照原法规中所用的数字,原来用汉字的,就用汉字;原来用阿拉伯数码的,就用阿拉伯数码。4、个位数字,往往语言化成分很大,和多位数字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一起出现,为了一致和容易比较,应改用阿拉伯数码。二含义明确。表示增加意思时,包括原数在内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有“到、至、为”等字;不包括原数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了”字。三词语准确。如“不是”、“不满”、“不到”、“小于”、“少于”和“大于”、“多于”、“超过”等,是与数字密切相关的,使用时应和数字的合意相符合。四概括性数字应与各部分数字相符。纪检监察公文中总的数字,应与所概括的各部分数字相符合,总数应是各部分数字之和。第二节 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常用的公文种类有:决议、决定、指示、规定、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意见、批复、会议纪要、函等,每种公文都有自己的写作要求,现仅以“通报”为例加以闸述。一、什么是通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说:“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是纪检监察机关表彰先进、剖析案件、发布信息而面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种周知性公文。二、通报的种类通报由于性质、内容、制作单位、发布层次等区别,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按性质分:综合性通报,是带有情况综合和分析性质,就某些地区或部门,一些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所进行的综合分析,进而提出某些评价、分析、措施、意见或建议。如:《全国治理公路“三乱”情况的通报》。专题性通报,是专门针对某一地区或部门、某一问题或倾向提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建议。如:《关于××地区清理超标小汽车情况的通报》。按公文机关分:联合通报,是指几个互不隶属的单位.就某一问题共同发出通报。如:《监察部、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工商局关于……的通报》。单发通报,是指由一个单位独立制作并发出的通报。按发布层次分:直发通报,是指制作通报单位独立制作并直接向有关单位发出的通报。转发通报,是指上级单位转发下级单位,或是转发平级其他单位通报的一种通报。按通报内容分:信息情况交流通报,是对一个时期工作回顾后作出的.目的在于向有关单位告知重要的情况、动向和信息。表彰通报,是对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加以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表扬并号召学习与借鉴。案件通报.是围绕所查处的典型案件剖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的通报、三、通报的写法纪检监察机关,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或典型案件发出通报、有的通报还要公开发表,影响很大。从实际工作来看,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选择纪检监察机关所查处的典型案件,深刻剖析其原因、危害和经验教训,以对广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一类是表彰作风正、勤政廉政、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的先进人物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这两类通报以第一类所常见,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普遍使用的通报形式。1、标题的写法通报的标题,是通报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浓缩,不仅要准确、鲜明、还要有很强的启示力和吸引力,通报的标题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对通报写作质量和通报教育、警示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通报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简短扼要。标题不能太长,要用精练的文字,概括出通报的主题.揭示出通报所代表的组织对某一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鲜明生动。标题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既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又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既要有准确突出的主题,又要有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哲理。2.开头的写法通报开头的形式主要有三大类:一类以政论性语言开头;一类以介绍案情的叙述性语言开头;另一类是转发通报式开头,主要写法是:①政论性开头政论性开头,是用简洁明快、坚定有力的政论性语言,指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表明党组织对这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在写法上应力求语气连贯、逻辑严密、简洁明快、铿锵有力。要写出气势和威严,以正压邪,理直气壮地表明党组织对消极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的态度。例如:《中央纪委关于坚决查处投机活动的通报》的开头“现将浙江省委关于检查温州市某些部门企业投机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看问题是何等严重,何等触目惊心。此类明目张胆违法违纪的活动.如果再不彻底检查,严肃查处,还谈什么党性、党风!还有什么党纪国法可言!”②叙述性开头叙述性开头是指用叙述性语言概括案情或交待被通报对象的基本情况。这种写法一般要求反映案情自然贴切,概括出问题要点明性质,交待出对违纪问题的查处结果。例如:《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闫健宏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的通报》的开头“中共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向贵州省委、省纪委、省人民检察院及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原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咨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闫健宏重大经济犯罪案件。闫健宏严重触犯了党纪国法,1993年11月19日,检察机关依法将其逮捕。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贵州省政协已分别作州决定,开除闫健宏的党籍和公职,撤销其政协常委职务。现将闫健宏的主要违法犯罪事实通报如下:┄┄”。这样开头的写法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内容:负责案件调查的组织或单位;被调查对象的职务、名称;被调查的问题性质;对被调查对象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这种概括的写法先给读者一个基本印象,为引出下文,具体介绍错误事实做好了铺垫。③转发式通报开头转发式通报开头有比较规范的写法.即写明转发哪一级组织或单位对何问题的通报,说明转发通报的目的和要求。例如《中共中央纪委对法人走私案件要严厉查处的通报》“现将《中共山东省纪委关于乳山市商业局‘7.19 ’重大走私香烟案的通报》转发各地区、各部门。山东省乳山市商业局‘7.19 ’走私香烟案,是—起受当地极少数干部支持、包庇,公安、边防人员武装掩护的典型的重大法人走私案件,其情节十分恶劣,性质极为严重。在中共山东省委和公安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该案已经查结,主要案犯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其他涉案人员均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这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开头除第—句“引子”说明转发的通报内容外,接下来重点强调对所通报案件性质和严重程度的认定。还有简单一些的转发式通报的开头,只用—句话交待所转发的通报内容即可。例如:“现将×××省××市纪委《关于×××索贿受贿问题的通报》转发给你们,望广大党员从中吸取教训。”除以上三类开头外.还有一种较简单的开头,例如《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深圳“ ”特大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的开头“最近,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深圳‘ ’特大爆炸火灾事故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现通报如下:……”。这类开头的写法,多采用于案情比较简单,而且案件在公开处理之前已在党内或社会上广为流传,而通报的重点是要明确有关责任人所应负的责任,剖析问题带给我们的教训,所以开头的用法可以简单一些。4、正文的写法通报的正文是通报内容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既要有案情分析,又要有原因和教训的总结;既要有具体的叙述,又要有抽象的概括;既要有严密的逻辑综合,又要富有哲理和文彩。因此,通报的正文,既要体现出作者对案情、对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的熟悉程度,体现出作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纪政纪条规的掌握程度,又要体现出作者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报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案情概要和议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通报正文的案情概要,既不是案件调查报告的照抄照转,事无巨细地罗列犯错误人的具体违法违纪情节和经过,同时也不是处分决定的结论式语言,它应当有粗有细、有详有略,使读者既能看清问题的性质,也能看清问题的主要情节经过、严重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等。通报的正文,要在客观叙述违法违纪事实的基础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的教训进行分析。这一部分是重点反映党组织对所发生问题的认识、看法与态度,带有很强的指令性。这一部分是通报正文的重点,写作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相同性质案件的通报每年都有许多,而其违纪的原因和所总结的教训大同小异,不用心钻研就很难写出每个通报的特点,就很难有新意,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抓住要害,深入剖析,突出重点,创出新意。对违法违纪原因的分析,要注意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分别指出产生问题的根源,这样才真正有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由于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案件的种类比较多,案情复杂,因而论述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范围也较多,总的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阐述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及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②剖析案件带给我们哪些思考,有什么教训值得汲取;③这个案件给党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什么告诫,指出了哪些应当注意的问题;④对所发生的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哪些具体的纠正、制止措施;⑤对减少损失、挽回影响提出哪些具体要求;⑥是否重申以前的有关规定;⑦对所通报的问题是否要求限时报告查处结果;⑧对通报所涉及的有关组织是否提出批评或表扬。以上这八个方面并不要求每个通报的论述部分都必须具备,而是应根据所通报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定。但不论写几方面的内容,都应当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提出给人启迪、发人深省的观点和论断,不求多只求精,抓住一点,讲深讲透,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上半年,州纪委教研室在委局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省纪委六次全会、州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按照纪检监察宣传教育研究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发挥宣传教育在惩治和预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为全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调研工作计划周密、推进有序。年初,教研室围绕中心,确定了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省纪委宣教工作会精神和重点课题调研工作的安排,进一步理清了今年工作思想和重点。(一)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突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和得到的启示的宣传教育;二是按照中央、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突出以《廉政准则》和《工程建设基本流程》等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三是按照中央、省藏区工作会精神,突出以藏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宣传。(二)调查研究工作。结合我州实际,从6个方面拟定了全州纪检监察调研参考课题50个。突出对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推进我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加强藏区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探索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村务公开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成效、经验和问题的调查研究。二、把握重点,着力工作创新和实效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治本之策。做到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工作更富实效和生命力是教研室工作应加强和努力的方向。(一)构建“立体式”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我州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形成整体合力”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州宣传教育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党风廉政责任制、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等把宣传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到了相关部门,健全联席协调会制度,纪委监察积极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指导。采取综合手段,通过报刊、电视、出版、互联网、户外广告、展板、党校培训班等,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同时,以廉政文化活 本文来自文秘114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动为抓手,反腐倡廉工作做到“横向到边”,拓展到各县、各部门,延伸到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家庭和景区;“纵向到底”,上到党员领导干部,下到广大人民群众,都作为宣传教育对象。(二)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调研工作1、监督检查成果展。制作了以“廉洁救灾、阳光重建”为主题,客观反映全州纪检监察机关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救灾和重建监督检查成果展板,并组织在全州各县、部分重点乡(镇)展出,展板展出后,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关注。把监督检查工作从党内认可拓展到了社会认可。2、《廉政准则》的宣传教育。《廉政准则》是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教育要力求高度、广度和深度。按照全国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州委的要求,我州“六个一”迅速抓好学习宣传。即:召开一次领导干部会议。在全州贯彻彻实施《廉政准则》会上,州委书记侍俊、州长吴泽刚对抓好我州的学习贯彻工作作了总体安排部署;举办一个专题辅导讲座。通过党委(党组)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党校培训班和宣讲团等形式开展《廉政准则》专题讲座。今年3月州委常委会上,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王承先作了题为《带头筑牢廉洁从政自律防线共同维护执政党长治久安》的《廉政准则》辅导讲座。州委党校各主体培训班次中均设置了《廉政准则》课程。金川县组织宣讲团赴各乡镇和县级部门进行宣讲;开办一系列宣传专栏。在州电视台新闻后每日学一条《廉政准则》,日报、“中国州”网、州纪检监察门户网共刊载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相关信息30余篇;发放一批学习资料。编印发放《廉政准则》单行本10000册。征订相关辅导资料1200余册、辅导光碟10套;举行一次知识测试活动。组织全州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廉政准则》知识测试活动,并将成绩纳入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一个条件。同时,把《廉政准则》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内容;设置一幅廉政广告。在各县设置了“认真执行《廉政准则》,为藏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纪律保障”“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确保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廉洁高效”大型户外宣传广告。3、先进典型和警示教育。深化学习王瑛、王继宏先进事迹活动,组织观看《远山的红叶》电视连续剧。参与州质监局、商务局等部门作风整顿活动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州、县党员干部观看《蜕变与悔悟》《被金钱毁灭的人生》《贿变》等警示教育片本文《纪委教研室纪上半年检监察工作总结_文秘114_免费文秘网》由文秘114 为您整理,更多范文请访问:
2010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纪委、省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中心,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改革、纠风等六项任务的落实,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在改革中突破,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一、明确责任抓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始终坚持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促进各级党政班子及其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关配套制度为保障,以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为重点,以深化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目标,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和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每年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实现了工作职责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从2009年起,将县(市)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县(市)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千分制综合考核,由市级领导带队一次性考核检查。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从2010年起,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纳入市直单位综合考核奖惩,与年终奖惩挂钩。明确规定实行“五个一票否决”,即:当年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受刑事处理或纪律处分的、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恶性群体性事件的、节能减排任务完不成的、急难热点问题没有解决到95%以上的,当年综合考评不得评为合格或以上等次。对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因“失教、失管、失察、失纠、失误”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造成不 本良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凡有举报的百分之百受理,凡受理的百分之百查实,凡查实的百分之百处理。几年来,通过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反腐倡廉建设实现了思想进一步统一、责任进一步强化、机制进一步管用、制度进一步完善、作风进一步转变、效果进一步显现等“六个进一步”的良好局面。 二、围绕中心抓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加强了对全市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的专项督查督办,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施全面达标排放升级考核,对重点企业安装了大气在线监测装置,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24小时在线监控;加强了对村级换届工作纪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纪律、雨雪冰冻抗灾救灾工作纪律等重要工作纪律,以及救灾资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专项资金等重要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在今年的抗旱救灾工作中,出台抗旱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和抗旱救灾资金监督办法,加强了对抗旱救灾政策措施、纪律规定、工作作风、资金管理等的监督检查,确保了抗旱救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强了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软环境建设、各类扶贫项目、安全生产、中小学校舍安全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涉及亿元投资的527个扩大内需项目进行了专项督促检查,着力解决了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开工率偏低、工程项目实施进度慢、部分工程质量把关不严以及擅自变更工程设计等问题。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突出问题的问责力度。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全市共问责各级干部566人。 三、着眼实效抓教育,促进廉洁从政 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和治本之策,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珠源清风”为主题,把廉政教育纳入全市宣传教育工作总体规划,畅通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等六个渠道,搭建课堂教学、报刊传播、电视传播、电台传播、网络传播、廉政短信、舞台演出、社会教育、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等十个平台,做强做大宣教工作格局,实现反腐倡廉教育与全市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同步推进。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主题教育,建立和落实了纪委书记、副书记上廉政党课制度和新提拔干部廉政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廉政教育制度,坚持和完善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反腐倡廉形势教育、廉洁从政理论教育、任前廉政教育。充分利用**监狱、中安监狱等单位驻在**的优势,在协调中安监狱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500余万元,在**监狱建立警示教育基地,预计年底前建成,明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认真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严格执行《**市领导干部“五必谈一约谈”实施办法(试行)》和“三谈两述”及函询制度,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廉政审查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风清气正促勤廉”演讲比赛,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廉政准则》的热潮。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要求,制定实施了《关于严禁滥发奖金的规定》等配套制度,去年全市因公出国(境)费用支出同比减少94万元,下降;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同比减少万元,下降;公务接待费支出同比减少万元,下降,用电、用油、用水费用支出同比减少万元,下降,进一步形成了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风气。 四、强化预防抓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始终坚持把预防腐败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之中,把机制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提高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下发了《**市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预防腐败力度。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行政审批、财政、投融资、司法、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体制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管。从社会各界聘请27名新一届党风廉政建设特邀监察员,对各地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支持配合“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探索规范“一把手”用权行为的有效机制。牵头研究拟定了《**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机制,对廉政风险实行前期预警、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牵头研究拟定了《**市公益性就业岗位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解决公益性就业岗位管理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实施了《**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试行办法》及其20余项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体系。配合财政部门制定了市级预算单位财政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预算结余资金处理规定和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坚持和完善了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前置审计、变更审计、结算审计制度,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全市共完成前置审计项目2598项,节约政府投资亿元,平均核减率。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合采购”方式,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实行政府投资评审制度。深化落实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牵头制定和落实了《关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及企业投资项目否决报备制、涉企检查准入制和涉企处罚行为规范等12项配套制度,精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64项,精简率%,精简行政事业性收费108项,精简率;精简县级行政审批1664项,精简率,精简行政事业性收费572项,精简率,同时严格监督执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各项制度,进一步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 五、加大力度抓惩处,严肃党纪国法 始终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原则,牢固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不查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是不尽职,查办案件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称职”的理念,把查办案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保证。一是抓组织协调。成立反腐败协调小组,加强对办案工作领导和执纪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和配合。二是抓办案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办案人员,努力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坚持原则、善于突破的办案队伍。三是抓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了吸收群众代表参与调查信访案件制度、署实名举报承诺办理制度、奖励信访举报有功人员制度,建立了“两规”工作细则等八项办案工作制度,确保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四是抓硬件设施建设。在省级下拨700万元办案装备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市委、政府及时配套300万元,重点用于加强基层办案装备建设。市纪委按照加强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办公现代化。五是抓办案功能建设。坚持以查促教、以查促管、以查促纠、以查促建,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双报告、双建议”和“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总结”制度,做到查处一起重大案件、教育一批党员干部、完善一套廉政制度,较好地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六是抓大要案查处。组织协调各方力量,不断加大办案工作力度。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2181件(次),初步核实704件,立案417件,结案391件,处分人员39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1人,乡科级干部62人,一般干部183人,其他人员139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继续狠刹乱告状、乱编造、乱议论等歪风,共为157名受到失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了事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努力做到查处一起重大案件、教育一批党员干部、建立完善一套制度。 六、多措并举抓纠风,维护群众利益 始终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问题。率先在全国实行城乡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城乡同药同价,率先在全省开展100种基本药物零加成试点,去年全市药价平均降幅达。对中小学生负担、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涉农价格以及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13个预算单位的“小金库”收入万元进行了分类处理,78家市直预算单位“一把手”向社会公开承诺禁设“小金库”。对全市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及社会群团组织184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进行专项清理,涉及金额万元。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2008年以来1913个100万元以上政府性投资项目和所有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全市发现问题193个,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4件3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25人(其中县处级1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七、突出重点抓创新,拓展工作领域 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以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创新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从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上下联动、功能完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共建共享、覆盖城乡、优质高效、低费廉洁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市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115个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1604个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代办点100%建成投入运行。截至6月底,全市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575520件,办结571297件,办结率为,现场办结率达42%,承诺件办理提速率达68%,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达100%。其中市级受理49087件,办结48984件;县级受理203275件,办结202423件;乡级受理241358件,办结239194件;村级受理81114件,办结80696件。牵头健全落实了社会评价制度,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业主代表、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对部门服务态度、质量、效率、效果进行公开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公示,当年不满意率超过40%的,主要领导就地免职;当年不满意率超过30%的,黄牌警告,连续两年不满意率超过30%的,主要领导就地免职,班子成员两年内不得评为优秀,实现真正的硬约束、硬监督,部门工作作风和干部作风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转变。去年组织327名代表对市级55个部门进行了社会评价,综合满意率均达80%以上。今年又将评价对象和范围扩大到85个部门,全面涵盖了市级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牵头制定了《**市关于加强和改进督查工作的规定》,建立了大交办、大催办、大督办、大查办机制,将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强化跟踪问效,严格进行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责、问责必追究,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牵头研究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拟在市、县两级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分散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国有资产处置、特种行业经营权出让、政府采购和国有医疗单位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等纳入一个平台集中交易、统一监管。市纪委监察局各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立足于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际,结合负责(联系)部门(单位)工作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第一纪工委建立了廉政辅导员制度,第五纪工委开展党风廉政巡查试点工作等,为有效发挥派出机构的职能作用进行了有益尝试。同时积极推动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创新:麒麟区试行村(社)党风廉政教育监督委员会机制;马龙县实行村级“四双”目标承诺管理制度;沾益县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创新工作;宣威市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富源县开展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师宗县建立廉政公积金制度;陆良县实行禁酒禁车禁赌制度、财政项目资金报备制度和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罗平县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评议制度;会泽县在村级开展“创业促廉”活动,并在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过程中,结合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的实际,制订了《村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试行)》,对惩防体系建设进行了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市工商局建立教育保廉、环境熏廉、活动促廉、家庭助廉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监管执法、作风转变和诚信体系建设中,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式的教育防范系统;市国税局建立廉政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将25个廉政风险点和34个风险环节纳入“标准化协同办公信息系统”,实行分类监控;市交通局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五个百分之百”制度,所有工程项目百分之百招标、百分之百实行“双合同”制、百分之百前置审计、百分之百以审计结果为依据进行结算、百分之百坚持“四方会签”才允许工程变更;市环保局对排污费核定征收实行“管费不定费、定费不收费、收费不查费、查费不结费”工作机制,对环境行政案件实行“立案不查案、查案不审案、审案不定案、定案不结案”工作机制,对费用收缴实行“收缴分离、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制度。这些创新的举措,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八、严爱结合抓队伍,提高履职能力 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以中央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纪委提出的“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和省委提出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学习刀会祥、王瑛、李龙伟等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为载体,按照“坚韧、和谐、友善、协商”的理念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学习提高、教育培养、严守纪律、团结协调、总结创新、关心重用、树好形象”的思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素质能力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不断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对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市纪委监察局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遇到的热难点问题,积极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07年以来共为新农村建设挂钩联系点协调资金500余万元。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专题培训、年度轮训、跟班锻炼、以案代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拓宽理论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实际能力,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2006年6月至今年上半年,市、县两级纪检监察干部共提拔、交流、轮岗224人。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市纪委监察局成立了8个纪工委监察分局,9个县(市)区共成立了45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效发挥了派出机构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班子建设、干部配备、人员编制、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全面加强,全市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增加行政编制55个,9个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经费预算统一按照公安经费预算标准核定。 **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省纪委、省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几年来,许多工作得到了中纪委监察部、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监察厅的充分肯定,分别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确定为信息工作联系点、信访举报工作联系点、党风建设工作联系点、纪检监察综合工作联系点、纠风工作联系点,并先后荣获“党风建设工作先进联系点”、“全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纪检监察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西南西北片区先进联系点”等光荣称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连续三年被省委评为优秀等次,**市纪委监察局被省委表彰为“云南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先进集体”。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今后,我们将全面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纪委八届五次全会的各项安排部署,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的台阶,为服务、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这篇文章还可以,对你应该有帮助,拿走不谢。 一、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科技进步、信息共享、商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社会活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给予了个人信息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它成为对于国家、社会、组织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犯罪活动也呈现出高发态势。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将两个罪名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扩大了主体范围,加大了处罚力度。2017年3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17年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做出了具体规定。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对判决结果包含“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一审判决逐年进行检索,2009-2019年间各年份相关判决数如图表 1所示。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发展可为四个阶段:2009~2012年,此类判决数为零,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犯罪案件在实践中鲜有发生;2012~2016年,判决数量开始缓速增长,总量尚较少;2016~2017 年判决数量激增 ,呈现出高发态势;2016~2019年,犯罪数量增速放缓。 图表 1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对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范围、判断标准对立法和司法适用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解释》第1条对其概念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仍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如,如何把握行踪轨迹信息的范围、如何把握财产信息的范围和如何认定公民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等。由此观之,要实现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准确认定,我们应该对其行为对象的内涵、外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拟对《刑法》二百五十三条“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对司法实践中该罪的认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合理保护限度的设定原则 信息网络时代,我们要在推动信息科技的发展应用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过小或者过大,都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基于以下三项原则设定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合理限度。(一)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刑法的谦抑性,是指刑法应合理设置处罚的范围与程度,当适用其他法律足以打击某种违法行为、保护相应合法权益时,就不应把该行为规定为犯罪;当适用较轻的制裁方式足以打击某种犯罪、保护相应合法权益时,就不应规定更重的制裁方式。此原则同样是刑法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规制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前置法缺失的当下,刑法作为最后保障法首先介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规制时,要格外注意秉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严格控制打击范围和力度。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范围过窄,会导致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不能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范围过宽,则会使刑法打击面过大,导致国家刑罚资源的浪费、刑罚在实践中可操作性的降低,阻碍信息正常的自由流通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在实践中,较常见的是认定范围过宽的问题,如公民的姓名、性别等基础性个人信息,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个人身份,但大多数人并不介意此类个人信息被公开,且即便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也不必动用刑罚手段,完全可以利用民法、行政法等前置法予以救济。(二)权利保护与信息流通相平衡原则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价值的凸显,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流通之间的价值冲突也逐渐凸显。一方面,信息的自由流通给国家、社会、个人都带来了多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使得数据的自由流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平衡好其与个人权益保护的关系,是运用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规制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不足,则会导致信息流通的过度自由,使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处于危险境地、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保护过度,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妨碍了信息正常的自由流通,使社会成员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全社会也将成为一盘散沙,也将信息化可以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拒之门外。刑法要保护的应当仅仅是具有刑法保护的价值和必要,并且信息主体主动要求保护的个人信息。法的功能之一便是协调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通过立法和司法,平衡好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与信息自由流通,才可以实现双赢。应努力构建完备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既做到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利不受侵犯,又可促进信息应有的自由流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三)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协调原则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做出适当让渡是合理的且必须,因为公共利益往往涉及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同时也是实现个人利益的保障。但是这种让渡的前提是所换取的公共利益是合法、正当的,并且不会对个人隐私和安全造成不应有的侵害。公共安全是限制公民个人信息的典型事由。政府和司法部门因为社会管理的需要往往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公开,信息网络的发展也使得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安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于公民个人利益边界的触碰,由此产生公共管理需要与个人权益维护之间的冲突。相对于有国家机器做后盾的公权力,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处于弱势地位,让个人信息的保护跟得上信息化的发展,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保护是此原则的另一重要体现,王利明教授将公众人物划分为政治性公众人物和社会性公众人物两类。对于前者,可将其个人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民监督权或公共利益相关的个人信息,此类个人信息对公共利益做出适当的让步是必须的;另一类是与工作无关的纯个人隐私类信息,由于这部分个人信息与其政治性职务完全无关,所以应受与普通人一样的完全的保护。对于社会性公众人物,其部分个人信息是自己主动或是希望曝光的,其因此可获得相应的交换利益,对于这部分信息,刑法不需要进行保护;也有部分信息,如身高、生日、喜好等虽然被公开,但符合人们对其职业的合理期待,且不会有损信息主体的利益,对于此类信息,也不在刑法保护范围内;但对于这类信息主体的住址、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因实践中有很多狂热的粉丝通过人肉搜索获得明星的住址、行程信息,对明星的个人隐私进行偷窥、偷拍,此类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安宁和基本权益的行为应当受到刑法的规制。 三、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特征及相关范畴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1.“公民”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具有我国国籍的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罪名和罪状中都使用了“公民”一词,对于其含义的一些争议问题,笔者持以下观点:(1)应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从字面上和常理来看,中国刑法中的“公民”似乎应专门指代“中国的公民”。但笔者认为,任何人的个人信息都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对象,而不应当把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局限于中国公民。第一,刑法一百五十三条采用的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个人信息”的表述,而是了“公民个人信息”,对于刑法规范用语的理解和适用,我们不应人为地对其范围进行不必要的限缩,在没有明确指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情况下,不应将“公民”限定为中国公民。第二,全球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时代,将大量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排除在我国刑法之外,会放纵犯罪,造成对外国籍人、无国籍人刑法保护的缺失,这既不合理,也使得实践中同时涉及侵犯中国人和非中国人的个人信息的案件的处理难以操作。第三,刑法分则第三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并不限于仅对“中国公民”的保护,也同等地对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的此类权利进行保护。因此,处于我国刑法第三章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对象,也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我国对中国公民、处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 籍人以及遭受中国领域内危害行为侵犯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一视同仁地提供刑法的保护,不主张有例外。”(2)不应包括死者和法人对于死者,由于其不再具有人格权,所以不能成为刑法上的主体。刑法领域上,正如对尸体的破坏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一样,对于死者个人信息的侵犯,不应成立侵犯个人信息罪。对死者的个人信息可能涉及的名誉权、财产权,可以由死者的近亲属主张民法上的精神损害赔偿或继承财产来进行保护。对于法人,同样不能成为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主体。一方面,自然人具有人格权,而法人不具有人格权,其只是法律拟制概念,不会受到精神上的损害。另一方面,法人的信息虽然可能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已有商业秘密等商法领域的规定对其进行保护。因此,法人的信息不适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2.“个人信息”的含义法学理论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主要识别说、关联说和隐私说。识别说,是指将可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关键属性。可识别性根据识别的程度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通过单个信息就能够直接确认某人身份的直接识别,和通过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或者通过信息对比分析来识别特定个人的间接识别。学界支持识别说观点的学者大多指的是广义的识别性,既包括直接识别,又包括间接识别。关联说认为所有与特定自然人有关的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动态行为和个人观点及他人对信息主体的相关评价”。根据关联说的理论,信息只要与主体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就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隐私说认为,只有体现个人隐私的才属于法律保障的个人信息内容。隐私说主要由美国学者提倡,主张个人信息是不愿向他人公开,并对他人的知晓有排斥心理的信息。笔者认为,通过识别说对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界定最为可取。关联说导致了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范围过分扩大,而隐私说则只将个人信息局限在个人隐私信息的范围内,忽略了不属于个人隐私但同样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个人信息,同时由于对隐私的定义受个人主观影响,所以在实践中难以形成明确的界定标准。相比之下,识别说更为可取,不仅能反应需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本属性,又具有延展性,能更好的适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公民个人信息类型的不断增多。且通过梳理我国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司法,识别说的观点贯穿其中。名称 生效年份 对“个人信息”核心属性的界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 可识别性、隐私性《关于依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 2013年 可识别性、隐私性《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4年 隐私性《网络安全法》 2016年 可识别性《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7年 可识别性、可反映活动情况图表 2《网络安全法》和《2017年解释》中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无疑最具权威性。《网络安全法》采用了识别说的观点,将可识别性规定为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属性。而后者采用了广义的“可识别性”的概念,既包括狭义可识别性 (识别出特定自然人身份) , 也包括体现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两者之所以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是因为《网络安全法》对公民个人信息做了整体而基础性的保护,而《2017年解释》考虑到,作为高度敏感信息的活动情况信息,随着定位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成为本罪保护的一个重点,因此在采用了狭义的身份识别信息概念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活动情况信息的强调性规定,但其本质仍是应涵括在身份识别信息之内的。所以,应以可识别性作为判断标准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界定。(二)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征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体现了其区别于广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价值。明确刑法领域个人信息的特征,有助于在司法中更好的对个人信息进行认定。1.可识别性这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可识别是指可以通过信息确定特定的自然人的身份,具体包括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识别,是指通过单一的信息即可直接指向特定的自然人,如身份证号、指纹、DNA等信息均可与特定自然人一一对应。间接识别,是指需要将某信息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或者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确定特定自然人,比如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信息均需要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才能识别出特定的信息主体。2.客观真实性客观真实性是指公民个人信息必须是对信息主体的客观真实的反映,。一方面,主观上的个人信息对特定个人的识别难度极大;另一方面,现行刑法关于侮辱罪或诽谤罪的相关规定足以对此类主观信息进行规制。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实现科学、高效鉴别个人信息客观真实性,是司法机关应努力的方向。现有的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一定可取性,但不够严谨。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若嫌疑人能证明其所侵犯的个人信息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则不构成本罪。3.价值性刑法的两大机能是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从保护法益的机能出发,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一自然犯,只有侵犯到公民法益的行为,才能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而判断是否侵犯公民法益的关键就在于该信息是否具有价值。价值性不仅包括公民个人信息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还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个人信息的人格权属性角度分析,个人隐私类信息的公开,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行踪轨迹类信息的公开,会对公民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从个人信息的财产权属性角度分析,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社会的主要财产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利益。“信息价值仅在当行为人主张其个人价值时才被考虑”,只有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信息,才值得国家动用刑事司法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三)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但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采用“个人信息”的概念,美国多采用“个人隐私”的概念,欧洲多采用“个人数据”的概念,而“个人信息”的表述则在亚洲较为常见。对于这三个概念是可以等同,存在观点分歧。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有重合,但不能完全混同,也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包含个人隐私,以个人数据为载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1.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有学者主张前者包含后者,有学者主张后者包含前者,还有学者认为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笔者认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相互交叉,个人信息包括一般信息和隐私信息,个人隐私包括隐私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所以两者的交叉在于隐私信息。两者制建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混淆。首先,私密程度不同,个人信息中除隐私信息以外的一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信息主体进行公开的,如姓名、手机号、邮箱地址等,而个人隐私则具有高度的私密性,个人不愿将其公开;其次,判断标准不同,个人信息的判断标准是完全客观的,根据其是否具有识别性、真实性、价值性来进行判断即可,而个人隐私在判断上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不同主体对个人隐私的界定是不同的;最后,个人信息既具有消极防御侵犯的一面,也具有主动对外展示的一面,信息主体通过主动公开其部分个人信息,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利益,而个人隐私则侧重消极防御,主体的隐私信息和隐私活动不希望被公开,隐私空间不希望被侵犯。2.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笔者认为,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和个人数据(personal Data)的区别在于,个人数据是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载体的对信息主体的客观、未经过处理的原始记录,如个人在医院体检后从自助机取出的血液化验报告单;后者是指,数据中可对接收者产生一定影响、指导其决策的内容,或是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可得到的上述内容,如血液化验报告数据经系统或医生的分析,形成的具有健康指导作用的结果报告,换言之,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分析处理。 四、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概念和原则的把握必然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讨论。在本部分,笔者对一般个人信息的认定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一些存在争议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公民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的认定“可识别性是指个人信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指向确定的主体。”经过上文中的讨论,根据《网络安全法》和《2017年解释》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我们能够得出,“识别性”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属性,解释第3条第2款印证了这一观点。对于能够单独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往往比较容易判断,而对于需要与其他信息结合来间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信息,往往是个案中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也是本罪的认定中最为复杂的问题。面对实践中的具体案情,对于部分关联信息是否可以认定为“公民个人信息”时,可从行为人主观目、信息对特定自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程度和信息需要结合的其他信息的程度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加以判断。以此案为例:某地一医药代表为了对医生给予用药回扣,非法获取了某医院某科室有关病床的病床号、病情和药品使用情况。此案中所涉及的非法获取的信息不宜纳入刑法中“公民个人信息”的范畴。首先,从行为人主观目的上看,并没有识别到特定自然人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获取用药情况;其次,从以上信息对病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生活安宁的重要性上来看,行为人获取以上信息并不会对病人权益造成侵犯;最后,从这些信息需要与其他信息结合的程度来看,病床号、用药情况等信息并不能直接识别到个人,需要结合病人的身份证号等才能起到直接识别的作用。所以,此案中的涉案信息不属于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二)敏感个人信息的认定《2017年解释》第五条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即信息对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程度,将“公民个人信息”分为三类,并设置了不同的定罪量刑标准。类别列举 “情节严重”标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 “情节特别严重“标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特别敏感信息 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五百条以上敏感信息 住宿记录、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五百条以上五千条以上其他信息五千条以上 五万条以上图表 3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对标准适用的争议,主要表现在对敏感个人信息的认定。1.如何把握“行踪轨迹信息”的范围行踪轨迹信息敏感程度极高,一旦信息主体的行踪轨迹信息被非法利用,可能会对权利人的人身安全造成紧迫的威胁。《2017年解释》中对于行踪轨迹信息入罪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50以上”的,即构成犯罪。由于《2017年解释》中对行踪轨迹信息规定了极低的入罪标准,所以司法认定时应对其范围做严格把控,应将其范围限制在能直接定位特定自然人具体位置的信息,如车辆轨迹信息和GPS定位信息等。实践中,信息的交易价格也可以作为判定其是否属于“行踪轨迹信息”的参考,因为行踪轨迹信息的价格通常最为昂贵。对于行为人获取他人车票信息后判断出他人的行踪的情况,载于车票的信息不宜被认定为《2017年解释》所规定的“行踪轨迹信息”,因为该信息只能让行为人知道信息主体大概的活动轨迹,并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2.如何把握“财产信息”的范围财产信息是指房产、存款等能够反映公民个人财产状况的信息。对于财产信息的判断,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要综合考量主客观因素,因为犯罪应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而是考虑到敏感个人信息的入罪门槛已经极低,实践中应严格把握其范围。以此案为例:行为人为了推销车辆保险,从车辆管理机构非法获取了车主姓名、电话、车型等信息。此案中的信息不宜认定为“财产信息”。因为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是侵犯信息主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最多只会对行为人的生活安宁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应适用非敏感公民个人信息的入罪标准。(三)不宜纳入本罪保护对象的公开的个人信息的认定 信息主体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是否属于 “公民个人信息”的范畴,理论界存在观点分歧。笔者认为,“公民个人信息”不以隐私性为必要特征,因为《2017年解释》第1条并为采用“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表述,而是以识别性作为判断标准。因此,信息的公开与否并不影响其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公民个人信息”。对于权利人主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获取相关信息的行为显然合法,且其后出售、提供的行为,当前也不宜认定为犯罪。理由如下:第一,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中,曾以“隐私性”作为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属性,可见公民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从隐私权中分离出来的权利,所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侧重于对公民隐私和生活安宁的保护。权利人之所以自愿甚至主动公开其个人信息,说明这部分信息即便被获取、出售,也通常不会对其个人隐私和生活安宁造成侵犯,因此不应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内;第二,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只有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才构成犯罪。对于已经公开的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人获取后向他人出售或提供的行为在我国缺乏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推定为存在权利人的概括同意,不需要二次授权,也就是说不应认定行为人对获取的已经由权利人公开的个人信息的出售和提供行为系“违法国家有关规定”。第三,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尚未健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的背景下,应将实践中较为多发的侵犯权利人未公开的个人信息的案件作为打击的重点。对于权利人被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获取相关信息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合法,但如果后续的出售或提供行为违背了权利人意愿,侵犯到了其个人隐私和生活安宁,或是对权利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对于权利人被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一般来说是合法的,但是获取信息之后的出售、提供行为如果对信息主体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是私生活安宁造成了侵犯,且信息主体对其相关个人信息有强烈保护意愿,则应据其情节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对个人、组织、社会乃至国家均具有重要价值,由此也滋生了越来越多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公民个人信息”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其概念界定、特征分析、与相关概念的区分以及司法认定对于打击相关犯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形成以下结论性的认识:第一,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的原则。一是应遵循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保证打击范围既不过宽而导致国家刑罚资源的浪费和可操作性的降低,也不过窄而使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二是应遵循权利保护与信息流通相平衡原则,在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的同时不妨碍信息正常的流通。三是应遵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协调原则,允许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做出适当让步,但杜绝对个人利益的侵害和过度限制。第二,公民个人信息之“公民”应包括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不应包括死者和法人。公民个人信息之“个人信息”应采取“识别说”进行界定,可以识别特定自然人是刑法上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本属性。除了可识别性,刑法意义上的公民个人信息还应具有客观真实性、价值性等特征可作为辅助判断标准。还应注意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个人数据等相关概念的区分,避免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混淆。第三,一般个人信息的认定。“可识别性”是其判断的难点,可以从行为人主观目的、信息对其主体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程度和信息需与其他信息的结合程度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对于行踪轨迹信息、财产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由于其入罪门槛低、处罚力度大,应严格把控其范围并结合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进行考量;对于信息主体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应分情况讨论,对于信息主体主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对其获取、出售和提供,不应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信息主体被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人对信息的获取是合法的,但其后出售、提供的行为,可以依实际情况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论处。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完善贡献微小的力量。
毕业论文怎么写?大家都在犯愁这个事,那么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下吧!
论文摘要 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3月14日,新刑事诉讼法的通过,给现行民行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试通过对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基层检院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民行检察的职能作用。
论文关键词 民事行政检察 基层检院 社会管理
一、现行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这些年来,通过各级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广大干警的努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尊重和支持。但是由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起步晚,立法不完善,加之正值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使得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不够。现行法律对民事行政检察人员以何种身体参加民行工作均未做明确规定,这样一来,使得某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无法开展,毫无力度。比如有时为了能够顺利调取审判机关的卷宗,大多是通过领导协商调取的。二是监督的范围过窄。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仅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有抗诉权,除此之外的民事调解、民事案件的执行等问题无抗诉权。而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民事案件又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调解错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而这些民事行政案件,目前无规定可由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检察机关案件来源少。 三是抗诉再审改判难、执行回转难。对于抗诉案件上级法院一般交由原审法院再审,有的原审法院片面认为案件通过再审被改判就是办了错案,对法院的声誉及法官个人的利益均有影响。因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再审案件又必须经过审委会讨论,再审法官往往碍于原承办人的情面,难以下手改判。另外,即使有的案件经检察机关抗诉,法院作出了有利于申诉人的判决,但由于时间比较长,执行回转难以实现,申诉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因此使申诉人产生申请抗诉的信心不足。四是民行检察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在对有些案件的认识上,存在对法律理解浮浅,对证据把握不准的问题,造成一些案件抗诉质量不高。甚至抗诉错误,监督者的形象受损,使被监督者乃至社会对民行监督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二、应对措施
(一)树立现代监督理念,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当前民行检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发生新的转变,在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下,民行诉讼监督工作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准确把握住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立足并坚持法律监督属性,准确定位民行检察职能,不断拓宽监督领域、延伸监督触角。
第一,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要充分发挥民事行政监督的积极作用,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感受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现实作用,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司法公正。民事行政检察并不是干预审判活动,而是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通过监督,确保审判权的正常运用和行使,确保法制权威。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加强对法院执行行为的监督,促进公开、公正、透明执法。从即时监督、依法监督的角度入手,发挥了民行监督工作的能动作用,力求实现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树立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思想,积极办理抗诉案件,维护司法公正。提请抗诉是基层院民行检察部门对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途径,在现有的工作机制下,往往会出现办案效率低下,民行监督的职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问题,面对现实的形势,我们要树立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思想,调整办案思路,拓宽监督渠道,从法院审判过程、判决结果入手开展监督,积极办理抗诉案件。同时,加强与法院的沟通与协商,提出对案件的审查观点,听取法院的意见,依法提出再审建议,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做到对当事人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引导当事人息诉服判。
第三,以全新的理念履行职能,促进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社会矛盾亦层出不穷。如何服务社会大局,促进社会和谐,是民行工作面临的主要课题。为此,我们打破以往坐堂办案、等米下锅的工作模式,克服单纯办案、就案论案的呆板方法,以全新的工作思路投入工作,对存在的突出社会现象寻找深层次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二)创新机制,规范诉讼监督审查
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中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诉讼监督规律,不断完善有效的诉讼监督工作机制,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监督手段,规范监督程序,推动诉讼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当前,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涉及民生问题的诸多矛盾通过诉讼形式大量涌入司法领域,利益冲突协调难度加大。新形势下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监督的重要意义,坚持以提升民行诉讼监督工作的公信度、透明度为抓手,在办案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规范办案机制,使申诉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检察机关终止审查的处理意见。同时,我们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发现诉讼违法案事件背后隐藏的职务犯罪的能力,力争实现审查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的.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提高能力,增强工作整体实力
第一,夯实基础工作。我们要着力于服务大局、维护稳定、关注和保障民生,坚持源头治理,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另外,我们要进一步从方便群众、服务基层的角度出发,拓宽监督领域,扩展监督对象,强化监督功能,更新监督方式,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方法,夯实基础工作,构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平台,使检察机关更及时有力地化解社会矛盾。
第二,积极办理公益案件,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工作中,我们要倡导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阳光检察,将检察保障服务及时延伸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地带,努力为民生大计提供检察服务保障。社会公共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职能部门尽职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与便利。针对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对建议的落实情况逐一跟踪,深入社区街道,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相关单位出谋划策,解决困难,使提出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探析从民事处分权视角看民事再审程序论文关键词:处分权当事人再审程序论文摘要:当事人的处分权是最基本的诉讼权利之一,不但在一审和二审程序中要切实保障,更要在民事再审中予以充分尊重和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所以说处分权不是绝对的。因此,凡是当事人以享有处分权为名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以获取非法利益的,必须给予监督和制约。我仅从民事处分权的视角将再审程序一分为二,论述它在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又对其进行必要的制约。民事再审程序(以下简称再审程序),是指对于已经作出确定裁判的民事案件,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独立的审判程序,它既不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经的审判程序,又不同于民事诉讼法中的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就其性质而言,再审程序是纠正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的一种补救程序,即是不增加审级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审判程序[1]。再审程序在设置上既要考虑维护终局判决的稳定性、权威性,又要考虑通过纠错来实现法的正义。我国《民事诉讼法》已明确赋予当事人对生效的错误裁判申请再审的权利,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却难以实现。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法律对申请再审的规定过于简单,使申请再审没有形成规范意义上的诉;二是法定再审事由模糊不清。因此在我国再审制度中应确立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当事人的民事处分权。一、民事再审程序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与制约(一)民事再审程序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根据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是否启动应该由当事人决定,在实践中体现为“不告不理”原则。但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有三方: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在实践中多由法院、检察院启动,当事人的处分权形同虚设。但从本质上看,当事人的处分权是最基本的诉讼权利之一,不但在一审和二审程序中要切实保障,更要在民事再审中予以充分尊重和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当事人一方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该条的规定就是体现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尊重,使申请再审得不到及时回应的现象得以缓解,使当事人的程序参与程度有所改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不能直接启动再审程序,而必须依赖于法院决定再审,而法院却往往对再审申请采取行政化、职权化的单方面审查方式,缺乏规范性、公正性,复查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当事人参与度低,而且过程繁琐复杂、周期漫长、效率低下,从而导致结果上不能及时保障当事人权利,过程上招致当事人不满,纷纷寻求检察院抗诉和人大、党政领导监督。2.规定再审的法定事由。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原因,例如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13项规定。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进一步规范了再审事由,把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事由从5项情形具体化为13项情形,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避免应当再审的不予再审,疏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渠道,切实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处分权。3.明确了特殊情形应延长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间。民事诉讼法第184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两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该条修改后明确了在两年以后如果发现现行规定的特殊事项,可不受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的这个期间的限制,只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些特定事项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即可。这在无形中扩大了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期间,使得当事人能更好地维护其合法利益。(二)民事再审程序对民事处分权的制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所以说处分权不是绝对的。因此,凡是当事人以享有处分权为名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以获取非法利益的,必须给予监督和制约,最典型的例子如双方串通侵吞国有资产,从表面上看是双方当事人在行使处分权,实质上却是对处分权的曲解和滥用。由于审判权具有被动性、消极性的特征,对于滥用处分权的行为有时难以行使监督权,而检察权却由于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特征,弥补了审判权的这一不足,从而使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根据“事实求是,有错必纠”的立法指导思想来设计再审程序的。这种立法指导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重视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充分体现了实体公正,尤其强调了个案的实体公正,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案件都得到正确的处理,使每一个错案都得到彻底的纠正。但是这个立法思想不加分析地运用到民事诉讼程序上去,并不是绝对正确可行的。从立法上看,法院只要认为有错误,就可以依职权强制启动再审程序而无需经过当事人同意。可见,当事人的处分权在此受到了再审程序的制约,无法自由行使。实践中一般将处分权的范围理解为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受到明显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于检察院抗诉和法院依职权再审的,当事人无权撤回再审申请。因为无论是检察院抗诉再审还是法院依职权再审,都不是基于当事人的处分权引起的再审,而是基于法院或检察院的职权引起的再审。依职权再审是司法机关主动纠正裁判错误,贯彻有错必纠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的处分权被司法机关的职权所掩盖,当事人此时享有的诉讼权利是再审程序参与权和再审诉讼实体权利处分权。当事人只在再审程序中对实体问题有处分权,对再审程序没有程序处分权,不能选择以撤回再审申请的方式结案。2.当事人除了受到诉讼程序审理范围的限制外,还要受到请求权本身的性质所制约。人身关系一旦解除,就不能通过再审恢复,因为这样就限制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例如在离婚案件中,离婚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只能对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申请再审,不能对婚姻关系进行再审。二、再审程序中保障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重新建构(一)取消法院的再审启动权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法院可主动启动再审,这种规定在实践中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这不符合诉审分离原则。法院不应依职权去寻找纠纷而主动开启诉讼程序。目前审判方式改革的趋势是淡化法官职权主义色彩,即弱化法院干预诉讼的职权,强调裁判者的中立性,突出诉讼结构的平等对抗原则。法院主动启动再审,明显与法院作为居中裁判的地位相悖,造成“自诉自审”的尴尬局面;其次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不当干预。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的享有和自主行使是其作为程序主体地位的要求。申请再审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途径,是否放弃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主要是由当事人自己判断发动再审程序是否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来决定。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应当由当事人决定,法院不应依职权去寻找纠纷而主动开始。这不仅是民事案件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是诉讼公正的必然要求。法院对诉讼程序的启动只有坚持不告不理原则,才能维持其公正和中立的社会形象。若法院采取主动的行为,试图积极地发现和解决社会中中出现的和潜在的的纠纷,势必使自己卷入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之中而难以保持公正和中立的地位。(二)限制检察院提起民事抗诉的范围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检察院可以对法院生效裁判提起抗诉。民事抗诉制度的设计从出发点来讲无疑是好的,是为了实现正义而设计,但检察监督权的行使不能毫无制约,否则会助长另一种权力的滥用。检察机关以国家公权力对已生效的裁判进行抗诉,无疑是在代表国家支持一方当事人,反对另一方当事人,破坏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使当事人在寻求公权力救济时的力量对比失衡,与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抗诉权的目的和检察机关通过民事抗诉追求和维护司法公正的初衷相悖。实践表明,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大多源于当事人的申请,很少由检察院自行发现而抗诉的。在没有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检察院的抗诉与当事人的意思可能不一致,这样就违背了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依法有权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规定。所以应该限制检察院仅对生效裁判结果危及到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当事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且其法定代理人怠于履行职责,致使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等可提起抗诉,以免造成对当事人诉权的损害和对法院审判权的不当干预。(三)弥补再审事由的缺陷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否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将发现的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大陆法系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因为通过对新证据进行再审重新确定案件事实,无疑符合客观真实与实体正义的基本要求,但无限制地承认新证据并作为再审事由,势必给生效裁判的既判力造成重大冲击。对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可否作为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既不能只要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就可以再审;也不能凡是以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都不得再审。前者明显不利于维护判决的权威性,也有违诉讼经济的原则,容易导致当事人缠讼;后者则忽视了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些状况,例如重要证据为他人占有或对方占有而无法获得等客观情况。大陆法系许多国家的立法对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在种类或适用条件上均附加了相当严格的限制,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将新证据限定为特定的书证或证书。同大陆法系国家有所不同,美国对作为再审事由的新证据则强调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即在原审中当事人未提交证据是否已尽注意。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其应有借鉴,应当对新证据的范围加以限制,以显现再审程序的严肃性,避免启动再审程序过于随意。三 、结语在诉讼制度中当事人处分权的作用使当事人具备了与法院审判权相抗衡的可能性。只有贯彻当事人处分原则,才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民事纠纷得到公正解决,体现民事诉讼的正义性。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应尊重民事处分权,在贯彻落实民事处分权的同时又对其进行必要的制约,将其行使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总体上看,再审程序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处分权,但保护的力度和强度有待加强和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执行再审程序。参考文献:[1]常怡.民事诉讼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8.[2]王亚新.法律程序运作的实证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3.[3]张卫平.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J].中国法学,2003,(1).[4]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邵明.民事诉讼法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摘 要 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法律对其具体适用条件却规定不清,以致于在实务中司法人员适用混乱。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实体法与程序法对“悔罪表现”的不同适用规定以寻求最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解释方法。其次,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其盲从的特性决定了司法活动应更加侧重于引导,通过教育的方针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只有当实体法与程序法达到协调状态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殊程序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关键词 未成年人 案件 附条件不起诉 悔罪表现作者简介:霍婷、周仪,南昌大学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世纪以来,技术革命冲击了传统社会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未成年犯罪率的飙升就是突出的热点之一。社会环境迫使大批走投无路之人实施犯罪,也逐渐松动了报应刑论所坚持的行为人具有完全的自由意识因而有罪必诉的基础观点。在司法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守刑罚并非预防犯罪的最佳手段,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教育改造才是良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通过创新起诉制度以实现非犯罪化。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也曾分析得出温和的、社会化的矫治方法更有利于降低重复犯罪率的结论 ,这也印证了此项制度的可行性。附条件不起诉规定了三项要件即罪名、可诉性和悔罪表现。作为必要的条件之一,悔罪表现在此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实体法亦或是程序法都未对此明确规定。由此可见,确定其内涵与外延对当前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一、悔罪表现具体内涵的选择冲突对于何为“悔罪表现”,学者们各抒己见。张明楷教授认为是指在犯罪后以一定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悔恨 ,但有的学者则将其理解为认罪与忏悔,因此悔罪表现即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并希望改正 。更有人提出,悔罪表现不应该只停留在主观心理感受层面,必须以客观行动表示出来,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于这种种说法,检察院在决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三要件时,究竟要以谁为准?由于案件本身的差异以及地区不同,司法官员基于自己的认知所做出的选择无可避免的具有差异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同案不同判,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而在当今的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则更多的趋向于将附条件不起诉中的悔罪表现直接与《刑法》第72条缓刑中的悔罪表现相等同。持此观点者认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悔罪表现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即证明嫌疑人没有再犯的危险,所以可以等同适用,这是诉讼法与程序法衔接的一个体现。但笔者认为,其一,由于两种制度具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即使指向同一目的,也不可以等同适用。两者最明显的不同即缓刑是独立的刑种,由法院宣告,实行社区矫治。而附条件不起诉是一种独立的起诉制度,体现了检察院的出罪权。其二,附条件不起诉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标准应低于缓刑的要求。以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刊登的某案例为例 ,17岁的犯罪嫌疑人小宇在工作过程中因琐事与被害人张某发生争吵,将被害人打伤,经鉴定为轻伤。后小宇投案自首,对于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但悔罪态度始终不好,表示不道歉。若按照缓刑中悔罪表现的标准来衡量此案,则无论如何小宇也无法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可如果对小宇的生活经历简单了解后,我们将很容易得知其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管不教,因此性格倔强冲动,不善与人交往的结论。当今社会还存在很多所谓的“问题少年”,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极端,但由于年龄小,则很容易通过教育来纠正他们的价值观。如果法律仅是冷冰冰地给予惩罚,反而会助长逆反心理,加剧社会的不和谐。二、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之衔接冲突除了上文所论证的悔罪表现上的冲突,《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在衔接问题的另一冲突点则体现在如果根据《刑法》第37条,由于具有法定量刑情节,未成年人在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况下是可以直接适用相对不起诉的,但是如果依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成年人只有在符合罪名限定、悔罪表现、考察合格等种种条件后才能不受起诉。从这一角度看,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不符合立法宗旨。此制度本来旨在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对其进行挽救,而不是为其重返社会增加难度。笔者认为,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之一是放宽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限制。既然后者在符合重重条件后才能达到与前者一样的结果,立法者则应根据罪责相适应的原则,适当降低后者的罪刑要求,例如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主观恶性可略重于相对不起诉的要求,以寻求法律上的平衡,也真正的将未成年人特殊诉讼程序落到实处,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自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出台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相对不起诉的关系一直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大致分为两种学说即独立说与包含说 。随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独立说成为了主流学说,如陈卫东教授认为,相对不起诉是在符合法律规定后的不起诉,其本质是不起诉;而附条件不起诉是在符合罪名与悔罪条件后的不起诉,在条件达致以前,其实质仍为起诉,因此两者独立。 笔者也赞成独立说,理由在于两种不起诉的关注点不同,相对不起诉侧重点在于犯罪事实、犯罪情节等客观方面,而悔罪表现所占比重不大;而法定不起诉则更关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表现,检察官可以主动设置考察来行使裁量权。三、完善衔接问题的建议目前在立法层面对于悔罪表现没有具体地、可操作性的规定,而司法实践又急需此方面的指导以防止裁量失衡,减损司法机关的权威。笔者认为,在缓刑制度中,悔罪表现可以犯罪后是否积极返还原物,是否真诚的向被害人道歉,是否积极赔偿损失、取得谅解亦或是在羁押期间是否守法为标准。而在附条件不起诉中,则应降低标准,将悔罪表现看作形式要件,只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符合罪名、可诉性的实质要件且愿意接受考察,均可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意见。原因在于,其一,缓刑的适用对象是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而附条件不起诉的刑罚条件是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虽然两者都是特殊预防,但是显然后者的刑罚条件更严格,因此为了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的,应当适当放宽其他要件;其二,如上述案例,青少年处于心智成长阶段,不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通常表现出暴躁、盲从、容易极端的特征。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是由法制观念淡薄、在社会中交叉感染所致,因此对于未成年人,我们应更加侧重于引导,通过教育的方针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此外,也无需担心此制度将放纵犯罪,因为在考验期内,检察院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可以要求被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接受矫治和教育,一旦嫌疑人违反了禁止性规定,检察院应当撤销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既然这样,何不给青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形成了一张严密的法律网,足以将屡教不改的未成年嫌疑人收入网中,以达到预防犯罪与惩罚犯罪的平衡。而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冲突问题的解决措施本文在前文已做出回答,此处不再赘述。四、结语程序法与实体法虽然都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但只有当两者协调统一时,才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冲突与摩擦胡导致体系的混乱,只有平衡才能促使法律不断地向前发展。刑事案件的每一个决定都改变着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每位法律工作者对之都必须慎之又慎。人是手段而非目的,设计一个完美的制度来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这不仅是未成年人需要的,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学习。纪检监察干部的主要工作是执法执纪问责,作为一名新人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加强业务学习,向各位领导、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严以律己。纪检监察部门是管干部、监督干部的,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过去可为的,现在不能为,老百姓能为的,公务人员不能为,纪检监察人员更不能为。切实做到心莫贪、嘴莫馋、手莫伸、脚莫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三是敢于担当。履行好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当前,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怕得罪人,看到问题和没有看到一样,听到反映和没有听到一样,得过且过,监督缺位。纪委“三转”要求纪委对自身的监督必须更加严格,执行纪律必须更加刚性。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最需要敢于担当这种精神,如果凡是以自保为主,不敢说不敢做,就会逐渐失去履职能力,助长不良风气。要牢固树立“如果不能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就是失职”的理念,做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
一、充分认识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十分看重,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都希望纪检监察机关参与,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依然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网络上对腐败案件反应非常迅速,希望我们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加大反腐败力度来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升服务科学发展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工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能,也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质监系统的纪检监察机关能否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反腐败新情况,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果能顺应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应对得当,顺利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那么质监工作的纪检监察事业就能够蓬勃发展。如果在新的考验面前,没有及时跟进,依旧墨守成规,那么质监工作的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就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深刻认识进一步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思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如何实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和理念创新(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理念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在召开的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鲜明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共执政建设面临着“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带头认真分析和反思,在新形势下思想观念还有哪些不符合形势要求、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地方。比如,在思想观念问题上,是否觉得纪检监察的本职工作与质监业务工作跟不紧、贴不上;是否习惯于固定的思维定势,拘泥于传统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习惯以老眼光、老套路看待和解决新问题,缺乏忧患意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有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观念,是否存在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情况。对此,我们要坚决破除“等靠要”、“求稳怕难”、“因循守旧”的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善于在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在指导思想上,要用战略眼光,从执政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去看待反腐败工作,从过去抓三项工作格局转变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上来;在思维方法上,增强忧患意识,要用辩证的观点认真分析反腐倡廉的问题和困难,找准薄弱点,从过去依纪依法反腐转变到在依纪依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提高惩防综合效能上来;在工作思路上,着力克服就反腐而反腐的狭隘视野,用服务大局的眼光谋划反腐败工作,从被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发展为中心,主动跟进,全程监督服务上来,从过去专注于党建领域转变到全面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上来,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二)要转变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要体现到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上来。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有许多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上被动应付多于主动出击;事后查处多于事前、事中监督。二是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突破反腐倡廉难点问题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局限于以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力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没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迫切需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开阔的视野部署和推进工作。四是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发展不够平衡,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惩治的威慑力没有很好结合起来。五是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在规范政府权力,促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等方面的探索还不够,在服务民生方面的职能优势发挥还不特别明显,这方面空间还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法,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从重事后查处向重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关口前移,将主动预防的思想贯穿始终;从传统的工作方式向依靠现代高科技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如运用网络监督、网上举报推进办案工作,运用电子政务实时监察系统强化行政审批监督,加强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都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的努力方向;从封闭的工作方式向开放的工作方式转变,比如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反腐倡廉工作,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进来,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具有公信力。
建设干部之家是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根据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特点要求,建立健全“干部之家”建设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开创建“家”新局面。胡锦涛同志多次谆谆告诫和殷切希望我们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发扬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爱的形象。要胸襟坦荡,光明磊落,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同志,有容人、容事、容错之量。坚持以事业为重,多谋事,少谋人,努力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抓硬件,全心全意服务干部,服务大局的观念。把纪检监察机关真正建成干部之家,让所有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家”的温暖,使纪检监察干部成为组织上可托付、工作上可解难、生活上可信赖的人。要认真开展“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监察,俗话说得好:“吏廉方安”、“廉则吏安”。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竹以直为美,人以正为尊,党以廉而强。纪检监察干部要从关心宽容出发,时时给干部职工以提醒和激励。定期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找干部交心谈心,帮助干部职工丢掉思想包袱,去掉后顾之忧。促进机关干部团结合作,形成整体合力。教育干部职工要宁静处事、淡泊做人,珍重人格名节,帮助干部职工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火墙”,做到“百毒不侵”。让全体干部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从而形成以求发展为荣,以认真工作为乐,以组织为家的大好局面。“家”的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要求高,任务重,职工干部应有建“家”的本领,笔者认为,要把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成为“干部之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新的形象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对于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保证科学发展观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至关重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把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首先,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坚强素质一流,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作风建设,真正做到“服务为民、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满腔热情地为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中站稳脚跟。要加强机关的业务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并报形势、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要高度重视学习,关于总结,大胆探索,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各种新知识,不断提高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需要、让党放心、让干部满意、能打硬仗的队伍。从而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新形象: ——公道正派的形象。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组织部门形象之基。要自己清正,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理念,围绕培育“对党忠诚,公道正派,一身正气”的组工精神,从抓休体的自我修养入手,牢固树立“立身之本,这人之要,处事之基”的理念,努力把组织部门建成政治清明、公道正派,风气健康,最适合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和“日光温室”。 ——团结奋进的形象。组织部门主要是负责人的工作,应成为团结奋进的表率。一要化配合,二要勇于进取。 ——严于律已的形象。严格要求是党对职工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组织工作最重要的保证。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懂规矩,二是强化自我约束,自觉守规矩。 二、开展“阳光行动”,坚持服务大局。 一是树立阳光理念,打牢温暖之家的思想基础。 坚持“每月一讲”和每周例会学习的制度,采取集中学习、邀请专家讲座、股室轮讲、专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阳光组织、温暖之家”的内涵,让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和寓服务于管理、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根植于干部心中,用全新的理念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是履行阳光承诺,展示温暖之家的服务诚意。 向工作对象郑重承诺: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展示全心全意服务的诚意。 三是实施阳光监督,强化温暖之家的责任意识。 大力开展镇务公开,通过镇务公开栏,网站等形式对我镇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相关制度等予以公布,积极推进重要情况定期通报等制度,使我镇的日常工作能够公开、透明的运行,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在工作对象中聘请监督员,对我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方面,以及干部在公道正派、组织纪律、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履行承诺、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 四是开展阳光行动,构建温暖之家的工作机制。在组织工作中大力突出“阳光”特色,采取系列阳光措施,开展阳光行动,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温暖之家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沟通机制。实行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开展每月固定一天的“走访日”活动。二是健全服务机制。建立访谈日记制度,对调研、谈话、走访基层过程中的意见建议纪录在册,定期收集汇总并及时解决村的有关文件。 三、开展“送温暖行动”,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1、关爱干部,强化组织的服务和引导功能。 深化党内关怀工程,对党员是政治关爱、生活关爱和精神关爱三管齐下的办法,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2、实施送温暖工程,让服务对象感受“家”的温暖。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起点。抓紧对原有制度进行清理和完善,对以前发下的文件进行清理,凡不合时宜,不利于调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文件和制度逐一作出处理。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干部谈话制度、接待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机关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作者单位:兴国县纪委)
2018年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优秀篇
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1)
严格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关键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经常性地开展约谈,是践行“四种形态”的重要抓手,也是关心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以践行“四种形态”的新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
在领导上下功夫
干部约谈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各级党委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自上而下构建“大约谈”工作格局,突出责任导向、问题导向、舆论导向,把约谈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督促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将干部约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根据职能职责和约谈内容,分别确定具体牵头单位,使约谈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五人小组”领导同志要以上率下,主动靠前指挥,带头开展约谈,彰显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坚决破除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现象。接受约谈的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组织的教育、提醒和批评,在红脸出汗、咬耳扯袖中感恩组织,在痛定思痛、触及灵魂中深刻反省,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中提升形象。要强化统筹推进。紧扣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围绕“四种形态”的核心标准,将干部约谈与落实“两个责任”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换届执纪工作结合起来,在全面分析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聚焦突出问题,不断创新约谈的组织形式、工作模式、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警示震慑和教育提醒作用。要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整合报刊、网络、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媒体资源,及时准确宣传报道干部约谈的政策导向以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典型案例,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员干部正确认识约谈、积极对待约谈、主动支持约谈,凝聚推动约谈工作的声势和合力。
在精准上下功夫
精准见实效,精准促常态。要善于将目的和手段统一起来,把握干部教育管理的规律,围绕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发生、发展的演化轨迹,在甄选对象、方式方法和成果运用上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实效。一是对象甄选要精准。对象甄选是约谈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既要严明纪律,把适宜约谈的党员干部甄选出来,又要注意保密,防止重要案源线索的流失。要在科学研判“树木”和“森林”的基础上,把各级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新提拔任职干部、廉政风险点较高的党员干部等作为提醒谈话的重点,防病于未萌;将巡视、信访和执纪审查中掌握的反映模糊、可查性不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为询问示警约谈的重点,核实情况,澄清事实;针对存在轻微违纪违规现象问题,免于纪律处分,给予适当处理的党员干部,开展纠错诫勉约谈,治病于初起;对履职不到位、存在违纪问题,给予责任追究或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开展问责处分约谈,引导干部深刻认识自身错误,正确对待组织的处理。二是方式方法要精准。干部约谈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政策水平的重大检验。开展约谈前,必须全面收集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约谈方案和预案,细化谈话对象、时机和方式,拉出问题清单,做到一人一套约谈方案、一份约谈提纲、一份问题清单、一份“签字背书”承诺。要善用理想信念、政策纪律、事实证据,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心上、做到点上。既要有金刚怒目,一针见血地直戳痛处、点准穴位,又要有菩萨心肠,开诚布公地亮明政策、因势利导,让谈话对象深刻认识到,约谈是组织上给予的机会、政策和出路,心存侥幸、对抗组织是没有前途的,敦促其知纪明纪、幡然醒悟,如实向组织交代问题,自觉上交违纪所得,向组织作出深刻检查。三是成果运用要精准。成果运用是干部约谈的“后半篇文章”,必须用足用好。要区分时间节点、问题性质、认错态度等具体情况,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依纪依规进行恰当处理。对已经讲清问题,确属错告甚至诬告的要澄清是非、还人清白,使之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态度诚恳、知错就改,主动交代自身违纪违规问题,主动上交违纪违规所得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对有问题不说清不说全,欺组织甚至对抗组织审查的`,一经查实就要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询问示警约谈、纠错诫勉约谈和问责处分约谈的,应当在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查。
在持续上下功夫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践行“四种形态”、开展干部约谈不是权宜之计,必须持续发力、抓常抓长,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真正使管党治党严起来、紧起来、硬起来。一要融入警示教育。约谈是净化灵魂、成风化人之举。要把约谈融入到干部日常教育中,通过鲜活的正反典型案例,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使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受触动、受警示,更加自觉地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锤炼党性、净化灵魂,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标准,坚守党的纪律底线。特别是对那些游走在纪律边缘、还没有形成质变的党员干部,要及时大喝一声、咬耳扯袖,使之悬崖勒马。二要狠抓制度规范。及时将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定期报告、监督检查、考核通报等机制,推动干部约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近期,贵州省委、省纪委总结开展“大约谈”工作以及探索实践“四种形态”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了关于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的指导意见,使干部约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要严格倒查问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干部约谈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整改、严落实。要坚持问责不手软,对搞形式、走过场的坚决予以通报批评;对该约谈没有约谈的、该组织处理没有组织处理的、该纪律处分没有纪律处分的,要倒查追责,严肃处理,典型问题要通报曝光,以问责的常态化倒逼约谈的常态化。
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2)
不讳疾忌医,才能祛除病患;不回避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承认纪委存在“灯下黑”,相比于某些部门机构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的做法,这种直面问题或许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委也不是净土——中央纪委书记王xx23日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因此,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谁来监督纪委?中纪委并不回避,并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正如王xx所言,在系统机关内设立干部监督机构,回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
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越是肩负重要使命,越要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个人认为,对党员干部来说,把“严管就是厚爱”作为的座右铭,时刻敲响“警钟”,这样才能守住廉洁的“红线”。从严管理,关键还得靠制度,靠自省、自觉、自律,靠关爱。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是管,关键在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制度约束,才能让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有规可循、有距可蹈。
严管的关键是党员干部胸怀敬畏之心,筑牢思想防线,自觉主动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提高廉洁自律能力。
严加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怀,实施干部关爱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力所能及的关心干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3)
“严是爱,宽是害。”管早、管小、管在平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表面上看是套上“紧箍咒”,实际上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多当“保健医生”,才能少动“外科手术”。从严管理,认真起来就会使干部懂规矩、守规矩。这样看来,“紧箍咒”还是多念为好。
当然,从严治吏,关键还得靠制度、靠自律。心存敬畏、行必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才有所虑。否则,施展才能的舞台越大、干部的能力越强,或许越容易出大问题、捅大窟窿。在倡导干部实干的滚滚大潮中,要大有作为,更要常怀敬畏之心。明镜高悬、紧箍常在,实干之风才能真正锻造出好干部、好班子、好梯队。
我最讨厌的人是我的爷爷.印象中我三岁时候的爷爷,是个很幽默的人.他会时不时地用他那铁针般的胡子来逗笑我.可是,这样的日子却永远地离我远去了,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正是那个曾经给我百般呵护的爷爷.四岁时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父母回到爷爷奶奶家.还未进门,我就听见一阵响声,我不敢进去,因为年幼的我清楚地知道,那又是爷爷奶奶在吵架,摔碗砸锅了.我刚想走进去,突然迎面飞来一片破碗的碎片,正击中我的右额,鲜红的血直流,我晕了过去.后来,父母把我送到医院,缝了整整五针,伤口才止住了血,可是伤疤却永远地留了下来.我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着,母亲告诉我,这一切都是我那个所谓的爷爷闯的祸.他因为沉迷于打麻将并且输了他一年的积蓄而与我你奶奶吵架.那时,我一字一句地对母亲说:"我讨厌爷爷.”然而,爷爷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的更多是心灵上的折磨.2000年千禧年的9月18日我无法忘怀.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们全家人都来到了法院,虽然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检察官,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进入法院工作,但是如今我早早地进入这里是因为爷爷奶奶时常吵架而闹得要离婚.此时我已没有任何心情来听任何人说话了,因为这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是心灵上的万般煎熬.我最讨厌爷爷.随着年龄的成长,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好了许多,虽然我讨厌爷爷,但是他毕竟还是我的爷爷,我希望他能够早日迷途知返.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我的理想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理想是一盏明灯,在漫长黑夜里为我们指引方向;理想是力量,会在我们感到无助的时候为我们探索向前的勇气;理想也是一棵树,回忆丰满的果实回报我们的努力。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检察官,我之所以有这个理想,是因为我爸爸也是个优秀的检察官。爸爸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作中破过很多大案,要案,立过许多头等功,得过许多奖章,我时常会把爸爸的奖项拿出来一一翻看,满满的铺了一地,我一会儿戴戴这个,一会摸摸那个,我好羡慕,我崇拜我的爸爸。所以我立志也要当一名检察官。
检察官是为国家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检察官的责任是反贪、反腐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查员,我知道,要当一名人民检察官是多么的不容易,要学业高,并且要有灵活的大脑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现在我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从点滴小事做起,我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面对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我都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去完成,我要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让我具备很强的能力来为我的理想做个很好的铺垫,这样将来才能做好我检查官的职责,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爸爸经常给我讲他审犯人的过程,首先要有智慧,学会观察犯人的一举一动,看他的神态和变化,才能打开缺口套出犯人口中的秘密,将犯人进一步缉拿归案,为百姓人民除害。
我将来一定要做一名检察官,为了能实现我的理想,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遵纪守法,励志图强,为我的人生梦想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美妙的理想是人生的方向,能让人意气奋发;美妙的理想是耀眼的太阳,能照亮前进的道路;美妙的理想更是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在我的脑海里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长大后我要做些什么?近来终于找到答案了,那就是当一名服装设计师。
有人说:“设计师就像拥有和马良一样的神笔,把一切事物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还可有人说:“设计师就像神仙下凡用神力把纸上的东西表现出来!”
小时候我就喜欢画画,听妈妈说,自从我会拿笔就开始在纸上乱涂乱画,虽然画出来的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可正是因为这样,才为我的理想——服装设计师而搭好了从底部开始向上爬的台阶。
我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现在这当然只是理想,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向那些设计师们一样实现我的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在走向服装设计师这条路上,那必将会有许多的坎坷,所以我要更加努力。首先需要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其次还要拥有设计师所具备的反应能力,能把心里想到的快速画出来,因为灵感一下子就会从脑海里溜走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会不断的进取,争取长大考上一所好大学,专业的学习服装设计,让我的理想成为现实。
如果我的理想成真,那我一定会为世界上没有衣服穿的人给予给衣服,“人靠衣服马靠鞍”这样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就不会被冻的面红耳赤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守株待兔,空有理想什么用也没有,所以我一定要好好读书,我离自己的理想还很远,因此我要更加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憧憬的未来。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理想是人生的太阳;理想是人生的引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可以造福人类的物理学家。
当物理学家这个理想萌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那一天,学校老师要在三、四年级中选一批人去参加科学环保理念培训班。而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要让我们环保的广告,所以我非常想去,可是我又觉得我一个女孩子搞什么科学实验,这件事就渐渐在我的脑海中消失了。到了选拔那天,意外地发现老师选了我和班上另一个男同学。
星期二,我如约来到教室上课,听得如痴如醉,还提出了“太阳能垃圾桶”的理念。最后,老师就让我们六个四年级的同学留下。老师跟我们说,那一次上课,是为了让我们环保,也是为了从四年级里挑选一些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小小科学家”的比赛。
比赛时,我被同学们的热情深深感染了,也爱上了物理。比赛后,我就立下宏志———当一名物理学家。
有人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回家以后,我就对妈妈说了我的理想。不久后,家里就多了一张供我做实验的桌子和材料更齐全的物理实验箱。我觉得实现你想的第一步就是好好学习知识;第二步就是多做实验。虽然有时候会感觉很累,特别是在天气燥热时,就特别想放弃,但每次想放弃时,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立下宏志时的情景,我就又有了动力坚持下去。
虽然我已经在不少比赛中得了奖,但我知道我抱负不凡,所以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我的理想。
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山溪的理想是奔向大海;树苗的理想是长成参天大树;雄鹰的理想是飞上更高的天穹;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
我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读的幼儿园。从那时起,我就感觉到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神采飞扬,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我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当一名教师。要到小山村里为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传授知识,让他们也能有机会走出山村。
我对妈妈说了我这个伟大的志向,妈妈听了后,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理想不单单是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要从小努力奋斗,长大后努力践行。”
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这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发芽了。
上了小学,和蔼的老师逐个询问小朋友们的理想:有的是要有吃不尽的零食;有的是有许多的玩具……轮到我时,老师已经失望至极地开始写教案。我几乎是喊出的:“我要当一名老师!”老师似乎是怔了怔,随之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带头为我鼓掌。“孩子,你有这么大的志向,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
于是,这株小苗长大开花了。
再稍大些,对于理想,我有了更多的认识: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簇灼阳;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里的第一片雪花……
我喜欢闲暇时给小孩子们当“老师”,讲讲道理。虽然这样做对于当一名老师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懈努力学习各科课程,我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亘古不变,但是不管以后做任何职业,对自己要求只有一条永远不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现在我们都上五年级了,同学们应该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鸿鹄大志吧,我也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当一名出色的数学家。
我这个理想,差不多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的,现在到了小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更发现了我酷爱数学,上数学课的时候我都会十分认真、十分专注地去听讲,并且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做数学题的时候,也不像从前那样马虎了,都是人认真真的去做,遇到不会的题时,我就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每当我做完了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我就有满身的成就感和幸福的感觉,再加上我没事就在草稿纸上计算,计算能力大大增加,我做的题对了的也很多了。
我想,想当数学家的人有好多好多,如果我想成为数学家的话,就一定要学好数学,所以,我只定了一套学习方案,好好学数学,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为我把把关吧。
1、我以后要认真听讲,上课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不可以乱做小动作,也不可以和别的 同学讲话。
2、下了课之后要再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课本上的内容,好好地研究研究课本上学习的内容,把它研究明白就可以了。
3、做题的话要认真地去做,遇到实在不会的题就去问老师,让老师把自己教会,并且要记住这道题的做法,下一次一定要会做。
4、当自己做的题错误时,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并把错误的题改正过来,要达到会做,以后也记住,这样就可以了。
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数学家的,加油!
从小我就十分渴望自由,羡慕那些出去旅行的人,更对这个世界很好奇。从那时起我的心中就有一种约定,想实现我的理想——成为一名旅行家。
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的权利,理想不分好坏。看似旅行很简单,买个飞机票,去那边游玩就好了。其实不是,到国外你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陌生人。旅行不只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学问。
小时候,我的爷爷也说过,他十分想成为一名旅行家,但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门。爷爷渴望去看到外面的风景而不是“四角的天空”。有一天,爷爷走了,去天上旅行了,只留下一份他生前最喜欢看的世界地图。我心里就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帮爷爷完成理想,出去看看世界。
当一名旅行家,需要金钱,语言……虽然科技很发达,已经有翻译了,但这也是种知识,学了并不会丢。翻译里有些语言也没有录入。金钱当然要先攒够,或家人支持。自从目标定好后,我对学习更加认真了,眼前的“旅行家”三个大字也越来越清晰,距离也越来越近。我会天天抽出时间看关于旅行的知识,学习我想去的国家的语言,为此,打好基础。
我现在有了一个绰号“小旅行家”,当每次听到这四个字,心中的努力又多了一笔,以后的旅行之路上,我还想记录旅行中的生活,拍一些照片发给大家看,鼓励一些人不要为任何事顺恼,出来走走,而不是呆在四角的天空,因为旅行真的很自由、轻松。
在这条理想道路上,还有使我努力的事,我还在为此不断努力奋斗,为此而不断超越自己,“有志者,事竟成”是啊!我一定而能实现我的理想,冲出四角的天空!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白衣天使”——医生、有的想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而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宇航员,飞上太空。
小时候,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宇航员们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总会感到羡慕和敬佩。是他们,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是他们,为祖国赢得了闪耀的荣誉。从此,我就在心里种下了理解的种子。
每当我看到浪费时间的人时,我会为他们感到惋惜;每当我看到灰心丧气的人时,我会为他们感到悲哀;每当我看到不务正业的人时,我会对他们感到愤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我没有非常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是,我仍然不会放弃。尽管这个梦想离我很遥远,但我仍然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然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我的理想。
有了这个理想,就等于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会再迷失方向;有了这个梦想,就好像有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直通向胜利的顶峰;有了这个梦想,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永不放弃。
为了我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为了我能实现朝思暮想已久的理想,不管前方的路会有多少困难,我都会将眼前的困难一个个击倒,在太空上留下我的足迹,实现我伟大的理想。
理想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理想是水,在我们饥渴的时候滋润着我们;理想是钟,沉甸甸地压在我们的心头,提醒我们要努力。每个人都有理想,而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主持人。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呢?因为,我的偶像是何炅,每当他站在台上主持节目的时候,都能给台下的观众带来快乐。时间久了,我也开始想当一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主持人了。为了这个理想,我常常对着镜子连口型、说绕口令。而且,主持人的记忆力也要好,所以,每次老师布置背诵的作业,我都会很努力地完成。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背诵《为人民服务》,我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那篇课文那么长,而且一句废话都没有,我顿时感到压力倍增。过了一会儿,我定了定神,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课文,觉得好像也没有太难。于是,我先大声朗读了六七遍,让这篇课文在我的脑子里多少有些印象,又认认真真地默读了三四遍,为的是记住细节部分。终于,这篇课文背的差不多了。我又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回想了两遍,然后再读两遍,这篇课文终于被我搞定了。不过,以后如果还有背诵的作业,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我一定会努力在通往理想的路上前进的!
当主持人确实比较困难,可是从理想慢慢变成现实,就像是一朵花的成长,迎风送雨,含苞待放,它也许会向空十年,才能迎来最美的绽放,但只要坚持并为之努力,它就会实现。
“理想之路漫长而曲折、神圣而光荣。再小的理想,只要不懈追求,终能闪烁人生的异彩!”正如它所说,有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懈追求。而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医生。
之所以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是因为一件事情:有一次放假回家,妈妈对我说妹妹生病住院了,当时我就很担心,所以,我就赶快去医院看妹妹。到了医院,进入病房,看见了妹妹。只见妹妹戴着氧气罩,闭着眼睡觉。妈妈对我说:“妹妹的病不是很严重,但是她的抵抗力还是不行,又是发烧又是感冒……”我看到妹妹这样不舒服,还想到别人也有比她还难受的,于是,心里有了一个念想——我要当一名医生。
当一名医生不仅可以医治家人的病痛,还可以救死扶伤,为其他病人治病,让他们也恢复往常健康。
既然我明确了当医生这个目标,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完成这个梦。从现在开始,我要为了当医生这个目标去奋斗!我要去不懈追求!
首先,我要好好学习,听老师说医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所以我要更加努力。长大后,考上医科大学,真正当一名医生,进入一所医院工作。工作时,难免会有些劳累,所以,我不能因为劳累而抱怨,因为医治病人本就是我的职责。我还要为更多的人争取到生的希望,我相信我一定能挽救别人的健康。
从现在起,为了我的目标,开始奋斗吧!
理想是大海里的一艘小船,乘风破浪;理想是石缝里的一株小草,迎难而上。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有一样东西在激励着我们前进那就是——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厨师。
我的理想,源于感恩。当我们放学回到家时,妈妈已经为我们准备好热乎乎的饭菜了,此时心里倍感温暖;在学校的烦心事也就烟消云散了。心中突然觉得热乎乎的饭菜原来有这么大的力量啊!所以当我们长大后可以做同样的饭菜给自己的父母亲,他们的心里也会像当初的我们心里一样温暖,这难道不是一种感恩吗?
我的理想,源于爱心。看见许多艺人和运动员都在走进孤儿院资助他们,我也想去帮助他们,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我长大了我也没有资金能够去帮助他们太多,但是当我是一名厨师时,我想我可以为他们送过去可口的饭菜,让他们尝尝幸福的味道、温暖的味道、家的味道;我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没有父母的关心,但是还是有人在关心他们。
我的理想,源于生活。其实做许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能体会生活。就想当一名厨师一样,做菜时要小心。醋放多了,就酸了;糖放多了,就腻了;盐放多了,就咸了;辣椒放多了,就辣了。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我们的人生就是一盘菜,而我们就是那个厨师,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菜就做什么样的菜;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在用心做。假若我们用心做,那将是一盘好菜;假若不用心做,即使再怎么翻炒,也没有一次成功那样的美味。
我搭载着理想这艘小船,踏上我的人生之旅;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将它丢掉。
理想,是暴风雨中的一个避风港;理想,是炎炎夏日的一支雪糕;理想,是黑暗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每个人都有理想,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小时候,我看到那些好看的衣服,都会暗自流口水,要是有个人能天天看见它们,那该多幸福啊!再大些,我看见一些电视剧,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能天天看到好看的衣服,非常时尚的职业——服装设计师。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能当上服装设计师,去设计那些好看的衣服,让人们穿上。可我一直不知道该怎样做。
终于,我上了三年级,学习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上面的主人公也是梦想当服装设计师,经过一系列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在这篇课文里,我懂得了怎样去设计,将商品推向市场等。我开始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努力将衣服画得比较时尚一些,我还用彩纸给娃娃做衣服,将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以后到了大学,我决定报美术设计专业,多学一些美术绘画技巧,将更好的服装设计图交给服装裁剪师。
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审美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学着绘画,努力将自己的审美再提升一个档次。也在生活中,请教妈妈,将妈妈那高超的穿搭审美学习过来。
以后,我会努力奋斗,设计出更好、更美的服装,让更多的人穿上我设计的衣服!
理想是一盏明灯,强者经风不息,弱者遇风即灭。以前我有着各式各样的理想,可是现在我坚定了我的`理想——当一名作家。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养成了天天看课外书的习惯。渐渐地,我被这些光怪陆离的人物,曲折生动的剧情给迷住了。
雄厚写作功底的作者形象也在心里无限放大,由此也让我产生了当作家的理想。可当我刚怀着这个“作家梦”时,却被命运无情地抨击了——“赵一至,语文分,数学……”这么低的分数,怎么能实现“作家梦”呢?我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感到理想就要支离破碎掉了。就在这时,突然想起了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这振奋的歌声就好像是有人一直在我耳畔鼓励我,不要放弃当作家的理想,这个时候的你最该努力,再努力!你的理想绝不会一击就碎的!我立马跳了起来,捶足顿胸,振作精神,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抬头挺进。过了一个月,语文老师说:“同学们,为了检验你们的作文水平,要开展一次作文大赛,考官是我自己。”还记得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母校”。我先写了我们学校的美丽景色,再写了学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最后写我对母校的依恋心情。其实我在文中并没有用过多的优美辞藻来修饰,只是简单的顺述而已。自己感觉没有太多的亮点,可最后居然是最高分!也许这都是我一个月来一直苦练作文的功劳吧!我虽然现在只是个小学生,离当作家的路还很遥远。所以我现在除了学好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外,还应该多看中外名著,名人小说,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坚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大大增强,我一定会实现我的理想!
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种子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天含苞待放的蓓蕾对众芳竞艳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酝酿许久的果实对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里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向往。
每当我看到食谱上色泽鲜艳的美食,“红烧排骨、清蒸鱼、红烧茄子、尖椒土豆丝”时,我的口水就忍不住咽了咽,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厨师和家人分享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那一个个小龙虾被我炸成金黄色,用面粉作辅料,用橙子做边,用苹果香蕉在龙虾旁围着,成为一道富有颜色的菜。龙虾肉又嫩又软,吃起来口感非常好,再配上水果就更美味了。还有那丑陋不堪的土豆经我手之后,变成了一道美味的尖椒土豆丝,那形状和颜色的搭配更让人觉得是一件艺术品。
厨师虽然没有医生解放军那样神圣,但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厨师是影响人们健康的职业。作为一名出色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不但要色、香、味儿俱全,而且要重视食材的健康,给顾客营造一种健康的理念,宣传厨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顾客信赖自己,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虽然路程艰难,但是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我会向我的理想进军,绝不退却。
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花样繁多,一个接一个,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总之,我的理想每天都在变。
小时候,我想当个画家。每当我看到梵高、毕加索那些名家的画时,总有一种敬佩服之情,什么抽象派、野兽派,虽然乱七八糟的有些看不懂,但也值好几万美元呀!于是,我就开始学画画。可没过几天我就“罢工”了,毕竟画画太累了,每天拿个画板到处画,重死了,我受不了呀!
画家当不成,就当个美食家呗!美食家成天吃好的,喝好的,不用那么累就能赚一大堆的钱,爽呀!于是我就开始死命的吃,最后,由于我吃的太多,得了“轻微厌食症”,现在一见到吃的就想吐。几天下来,我就变的这么瘦,直到现在还没长肉。美食家到此宣告失败。
长大了,听爸爸妈妈说,律师很赚钱,我一想:也对,打一场官司下来就这么多钱,不错嘛!后来,我的理想是当律师。可是想当个律师也不那么容易,成天要背那些什么有关法律的知识,那么厚一本,什么时候才能背完呀!于是,律师也失败了。
当医生!对,医生也很赚钱!而且又是“白衣天使”到处救死扶伤,总能得到群众的感激之情。虽然有些电视曾报道过一些医生因手术失误而导致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但我可以跟我爷爷那样当个牙科大夫呀!把那些多生牙或一些蛀牙全都拔下来,还给病人一幅洁白而美丽的牙齿!
现在,我正在向牙医“进军”,到了将来,我争取当个著名牙医,到美国去,听说美国牙医很赚钱,到了那,我就赚大把大把的钞票,全都是美元。
理想是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理想是一泓清泉,给饥渴的人们带来生的希望;理想是灯塔,启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是成为比尔。盖茨一样的人,也许你听起来觉得很可笑,会说我是在夸夸其谈。但我会说:”每一个人都会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只要一个人有理想,不管是大理想还是小理想,只要有了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的理想就是成为比尔。盖茨一样的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比尔。盖茨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吧!没错,他就是世界首富;就是微软的创始人;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土豪。确实他拥有这财富、地位、金钱、名利……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汗水、坚持……所以就算是天才也是要有付出的,没有人可以什么都不做坐等收获的。
刚刚接触到比尔。盖茨这个名字的时候是我在看一本名叫《向他们一样去成功》这本书时,在那里面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但我唯独只对比尔。盖茨这一个人最感兴趣,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对这个人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是世界首富的原因吧;也许是因为他是电脑天才的原因吧;也许是因为他从小到大就是尖子中的尖子的原因吧……但我就是对这个名字很感兴趣。读完了他这个人,我就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就是成为像他一样的人,因此我比从前更加努力学习了;更加知道我想要什么了;更加了解一个人要怎样经过凤凰涅盘才能浴火重生了……
最后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作文:要有生活得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总之人生要有理想,这样就可以添上人生辉煌的一笔了。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人能够不伟大,人也能够清贫,但我们不能够没有职责。一起来看看有作为勇担当 演讲稿 2020,欢迎查阅!
有作为勇担当演讲稿1
随着新时代拉开序幕,国企也迎来了新要求和新标准;随着新蓝图渐次铺开,煤炭行业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年,是_矿集团“爬坡过坎”奋力拼搏的一年,更是__矿提档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年!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建功立业的最前线,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突破”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道路,瞄准“聚心创新铸精优”发展定位,脚踏实地,日拱一卒,朝着新__新腾飞建设的道路奋勇前行。我们既是追梦人,又是圆梦者,要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以不懈奋斗彰显责任使命。
俗话说:一滴水溶入大海它将变成永恒,一个人钟情于自己的平凡岗位,他的人生就会更加精彩。对于腾飞的__来说,每一个岗位都是成就梦想的舞台。对于青年人来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挑战,只有以敢做善成的闯劲、时不我待的干劲、一抓到底的韧劲,才能交出一份让矿党政满意的答卷。
回首来时路,曾风雨无阻。从选择到__来,相信每一个人就下定了与__共发展的决心。托管、接管、隶属集团公司二级单位管理,这一路走来,成就了__辉煌的今天。未来如何破局,决定着__充满希望的明天。作为__的一分子,身处煤矿企业发展的转型期,从中看到的是煤矿被激发出来的新活力。
我们坚信,__的发展必将走在一条更加宽广、更加顺畅的新轨道上。在这场转变中,我们既是“乘客”,又是“司机”,因为__既是工作的岗,又是温暖的家。
在这里,我们建立起“__一家亲”的关系,大家互相关心、彼此帮扶,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成为了彼此最为信任的伙伴。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信心,奋力开创__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形势,让我们坚信,在矿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就一定能够披荆斩棘创造出__更加美好的明天。
使命不变,初心不改。煤矿的新发展,为财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坚持学习 企业 文化 ,感受那些辉煌的传统。作为一名出纳,积极培养服务意识,参与新时代的发展。谨慎、可靠,是我们工作开展的标准;服务、沟通,是我们履行职责的方式。履职、创效是我们的使命。严把资金关口,防范金融风险,算好企业效益账,寻求降本增效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财务工作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煤矿发展面临新困难,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来说,只有拿出前行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和蓬勃的朝气,才能够在一次次挑战中变得更为强大。时代的车轮永不停歇,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被时代抛弃。
在工作中,我们秉承“真+严”工作理念,用 事迹 行动积极投身到矿井发展中去。在工作中,严格遵守 规章制度 ,用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参与到新时代的攻坚克难中去。
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处处树立标准意识。在工作中,我们聚焦业绩更看重创新。我们向遵守制度要效率,向积极学习求思想。我们用__人的责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担当。
逐梦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展现出新时代的担当精神,才能够在未来做出令自己为之骄傲的成绩。每个人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只有凝心聚力谋发展,才能共克时艰谱新篇!
煤矿的发展,已经掀开了新的历史纪元,在抵达下一个终点之前,需要我们一直奋力向前。身处时代潮流中的我们,回首峥嵘岁月,满是感慨,展望光明未来,充满期待。在时间的洪流中,只有坚持以矿为家、以岗为荣,用最昂扬的斗志和最热情的姿态,在__腾飞的大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携手并肩追逐梦想,才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有作为勇担当演讲稿2
我是平凡的安监员,井下最熟悉的身影,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穿黄色安监服,我们是矿井安全的“守护者”,为了保障井下安全规范生产,为了减少井下的安全事故和隐患,每天都穿梭在井下每一个巷道和工作现场。如何发挥好安监员的“铁心、铁面、铁手腕”精神,把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通过我个人的工作来介绍一下。
我是平凡的安监员,深入于井下生产现场的第一线,坚强、忠诚、廉洁、奋进是安监队伍的要求;排查、督导、检查、问责是安监工作的重点,我们是基层安全的宣传员、监督员、执行员。为了服务“新__ 新滕飞”的发展新势头,我们创新督导考核 方法 ,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解决,不断加大执法问责力度,对安全事故的处理不留情面。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是安监员钢铁意志的彰显,敢于担当、不辱使命是安监员理所当然的选择,“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嘘声”,作为一名采煤工作面的跟班安监员,每天的工作环境是:千米井下的生产工作面内,采煤过程中夹杂着间歇性的煤炮声,同时伴随着防灭火和煤尘治理的严峻性,使得现场的安全管理成为了重中之重,为了充分发挥现场监察职能,盯防薄弱人物和重点环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抓住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落实整改隐患或制止违章行为。始终坚持抓安全不做“门外汉”,力求做现场“研究型”的安全员,通过单位组织的应知应会学习和一月一考素质培训 教育 ,让我在业务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工作现场做到,凡是 安全生产 的事敢想、敢说、敢管、敢当,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曾经一次的“三位一体”检查时,我发现111工作面端头支架顶板已落,贴实顶梁和前梁菱形网上,支架端头、护帮板紧贴煤壁。班组长说:下井前工区安排,降端头支架,纵向穿7根4米方木。我说:暂时取消这项安排,因为顶板条件发生变化,降架穿木料,已没有必要,可能带来新的危险因素,降架后,木料又长又重、人员站位、顶板管理,突遇煤炮,顶帮垮落都是风险点。我和验收员去打电话,把现场情况和工区汇报清楚,工区取消了当班安排穿木料工作。还记得有一次,综采工区班组长说:“皮带机头清扫器皮子坏了,这班更换”,我马上提示:人员进入溜煤眼要系好安全带、溜煤眼铺安全网。当割煤停机、停皮带。我马上去盯溜煤眼现场时,发现人员进入溜煤眼未把安全带生根牢固,也未铺安全网。“继鹏,出来,我给你说个事”我小声说。等出了溜煤眼,我马上提高嗓门,“你老职工了,安全意识怎么这么差,进入煤眼安全带糊弄自己,也不铺网,二十多米深的煤眼,你媳妇孩子看见你这样干,也得埋怨你不顾家,今天违章行为不能放过”。用更强势的态度将他不合理的言论怼回去,因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制止违章行为,只是开始,我们重要的工作就是灌输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人人安全”的转变,以上是安监员在努力践行安全管理工作点点滴滴。
我是平凡的安监员,抓安全工作很多时候不能被大家所理解,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更多的是为了每名矿工的幸福和安全。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时时如坐针毡,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让我用几个字形容安全工作,我会选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安全工作一直在路上,在这个道路上,__安监处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为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在推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我是平凡的安监员,始终以务实的态度、以扎实的作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嘘声”,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让我们肩并肩、心连心,携手共进吧!
有作为勇担当演讲稿3
作为__大家庭的一员,我热爱我的岗位,因为她无时无刻温暖着我,是我生活上坚强的依靠,就像我的家庭一样,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地方!从?父母总是教导我说,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尊重自己的岗位,直到今天,我从煤矿的工作?、从家庭的温暖?得出了答案。?作以后经历了监狱体制改?,当时的我经历了??中最难的?次转折,当我满怀怯懦的加?__?家庭之后,我才意识到之前的怯懦是多么幼稚,才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座的每?位都是“家庭成员”,在各?的岗位上,为了这个“家”的腾?努??作、为之付出。也正因为我们依靠着这个发展壮?的“家”,赖以?存、为之?豪。
在“以?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指引下,上级领导?时?刻都在关?着我们每?位职?的?作状态和喜怒哀乐。还有
身边的?友们加油?劲,让我静下?来不在彷徨。经过在岗位上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抹去了性格上的棱?,得到成?,让我学会了技能与担当。从 经验 丰富的同事那?,我学会了快速处理问题的?法;从严于律已的领导身上,我学会了凡事都要勇于承担责任;与“家?”们参与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当中,我领悟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团体的魅?。是的,就像我们总会说的那样,“这种感觉很不同,很温暖”。这是我们共同的企业,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家”这个字?直以来都代表着庇护和传承。企业如家,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前辈们的呵护和教导中成?,在实际?作中传承着__的?化与正能量。如果??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__是我家,发展靠?家”。
作为通防?区?名监测监控员。在煤矿?产过程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就是检测煤矿温度、瓦斯、实际?速、气体等环境参数。对于职???,我们的?作就是他们的?命线,监测不到位就是对他们的?命不负责。
?论任何岗位的?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种历练,它在代表着??独?的同时,也意味着付出与收获。?牌 羽?球教练李永波曾经说过:“如果想成为世界冠军,只有?别?付出的更多。”付出总有回报。只有勤奋?作,认真并有创造性地履??作职责,才有可能收获得更多。在充满酸甜苦辣??的道路上,收获?春与活?;收获成熟与魅?;收获经验与睿智;收获信任与朋友。
梦想永不?步,奋斗永不停息!作为__?,没有理由不认真?作,没有理由不为这个家尽力。要尽我所能,在做好本职?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境界、提?技能、完善?我,争取??有更?的突破。“谁??草?,报得三春晖”,我们要坚定地朝着__?家庭的发展?向埋头苦?,秉承前辈们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继续为建设__美好家园添砖加瓦,为它续写新的辉煌和更加华丽的篇章!
有作为勇担当演讲稿4
“家”这个字在我们心中都不陌生,甚至是非常的熟悉。伟大诗人歌德曾说过“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寻求到安宁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有了家,生活才变得有趣;有了家,工作才能顺心;有了家,才懂得什么叫关爱,什么叫珍惜。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家是力量的源泉,她的温暖无可替代!通常我们说到的是自己的小家,但是在浩瀚的社会里,在这繁杂的环境当中,我们还拥有另外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给予我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我们成长成才,同样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更是我们的“加油站”,这就是我的工作单位---__煤矿。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我们要 爱岗敬业 、爱矿如家,要与__同呼吸、共命运,让家的氛围更和谐、让家的感觉更温馨,让家的发展更壮大。那么怎样更好地去爱护我们的企业,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呢?我想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的赞誉,白衣天使则是医生的美称,那么我们呢?我们的岗位看起来不如教师这般伟大,不如医生那么神圣,可在我看来,煤矿工人就是“光明的使者”。每一个职业、每一个岗位都是重要的,每一个岗位都能书写出“崇高”。行业虽不同,职责也各异,但是,不管是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份工作关键看是否精心、用心、专心,积极做“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的践行者。
首先是精心。“思路决定出路”“三思而后行”“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等等,说的都是谋事的重要性。谋事是干事、成事的前提和基础,凡是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无不重视谋事、无不精心谋事。在工作操作上我们要做到细心,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个完美的结果都是由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造就的。
其次是用心干事有两种状态:一是“用手”,二是“用心”。“用手”只是机械地做,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用心”则会全心投入,不只是简单动手,而是时时想着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并付诸行动。“不患无策,只怕无心”, 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重要,但用心地做、思想集中地做更为重要。“用心干事”就是要关心、热心、有信心、细心地做好工作。安全生产没有及格,只有满分。
再次专心。有志者事竟成。无数事实证明,思路、目标确定之后,成功的要诀全在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地做,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这样才能事半功倍。2019年,矿党政提出了“11336”工作思路,“聚心 创新 铸精优”战略定位,“阳光公正 制度管理 服务为基 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家是避风的港湾,舒畅、温暖、充满了爱。若我们都把企业当做家,用心去经营,怀揣这“三颗心”,时时为家着想,事事为家打算,把企业的兴衰荣辱同自己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将企业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融为一体,那么,我们共同的“家”----__煤矿必将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有作为勇担当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勇于担当》
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在不同岗位上展现了敢于担当的宝贵品格。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共产党员心怀崇高革命理想,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共产党员同样表现出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像李大钊、瞿秋白、刘胡兰、董存瑞,像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像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沈浩等,就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他们的名字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久的丰碑”,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久值得人们学习。这些杰出的共产党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优秀品格,那就是敢于担当。
何谓担当?作为我个人而言,有着两层理解:第一是要坚持原则;第二是要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就是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期,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新的形势任务对检察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到应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应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应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应对失误敢于承担职责、应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应对歪风邪气,务必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应对急难险重任务,务必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指明了在什么状况下要敢于担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每一个检察干警都就应认真领会、自觉践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如何做到敢于担当,我认为:
首先要有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担当。作为人民检察官的我们更就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无私情怀,更就应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作为人民检察官要以天下为公、为人民担责,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全国模范检察官、安徽省蚌埠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原副处长吴群,从事民行工作不到五年,他先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300余件,接待处理申诉案件600余件,息诉罢访150多件。作为执法者,吴群把维护检察干警的形象和维护公平正义视为生命,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位置,面带微笑倾听群众诉说,把办案转成在为百姓办事,甘做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在与病魔抗争的一年时间里,他坚守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作为检察官的忠诚,延续自己对群众、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其次要有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清正廉洁才能刚正不阿,自己行得正才能敢担当。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搞一次特殊就会丧失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掉一片民心。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自有正气来。作为检察干警更要把廉洁从检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更要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带头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持续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带头把好小节关、亲情关、社交关。更要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持续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只有自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和胆气。
再次要有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潜力。艺高人胆大,有了硬本领才能真担当。这就要求检察干警下大气力苦练内功,提升法律监督潜力。
时代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真诚地期望我们广大检察干警共同努力,团结奋斗,敢于担当,为全面唱响“中国有个霍山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作为勇担当演讲稿2020相关 文章 :
★ 2020企业员工责任与担当演讲稿
★ 勇敢担当演讲稿五篇
★ 2020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演讲稿例文大全5篇
★ 2020五四青年节励志演讲稿
★ 2020演讲稿800字最新5篇
★ 新时代该有的担当演讲稿范文五篇
★ 2020五四青年节励志演讲稿5篇
★ 最新2020致敬最美逆行者演讲稿精选5篇
★ 202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演讲稿【精选5篇】
★ 2020青春励志演讲稿600字范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