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着共性,总结归纳下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很多人在写报告的时候,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其结果是,将学术研究变成了抒发个人感慨。须知两者之间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根本的区别。学术研究讲究对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并用严密而清晰的逻辑论证将事物的结构和矛盾等展示出来。它本质上要求我们摒弃个人主观情感,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研究对象。当然,能否完全做到客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量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从事研究,这是学术研究最起码的要求。
抒发感想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所着重的,更多的是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研究对象如何呈现的问题。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在这样的写作方式面前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为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或许他也强调逻辑,但这个逻辑只是“他”的逻辑,而不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逻辑。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由此而来的,就是情感的逻辑代替了论证的逻辑。
究竟一篇学术论文应该怎么写?暂且不说内容方面,针对格式规范而言,很多人问题也还不少。有的论文连注释都没有,让阅读的人怎么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最低限度需要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引用文献,以及论文主体。只有这些东西都具备,我们才可以说至少从形式上来讲,这才算是一篇学术论文,才可以发表到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面去,这也是为论文发表打下坚实的基础,绝对不能马虎。
摘要是作者对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的主要概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关键词则体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层次以及关注的重点所在,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一篇论文时更有针对性。从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历史不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我们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也就是说,对于重大的学术问题,前人不可能没有思考过。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的思考,从而印证它们;也可以反对他们的观点,从而进行驳斥。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必须正视它们,不可以跳过、无视,直接进入自己发表看法的环节。这既显示出对前人工作的不尊重,也是自己轻浮和无知的表现。
最后一点是引用文献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很重要,因为读者可以借助它进行原文的回溯和查阅,以便印证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对比现在很多中文期刊投稿须知可以知道,文献的要求也是有严格的审定的,切不可随意添加文献,否则也是不予通过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像“望文生义”这样的随意引用很多,这对论证的严谨性构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作者标出引用文献,那么读者就可以对他的思考过程进行监督。这样一来,论证的合法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保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文献”和“相关文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实际引用的书籍、报刊等,而后者只是与该论题有关的资料。两者之间不可以直接划等号,不能混淆。
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一种概念思维。具体来说,它需要对每个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区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判断和推理的环节,从而展开论证,将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柏拉图曾经将世界分为“表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他认为,“表象世界”是流变的,暂时的,不固定的,因此也是靠不住的。“理念世界”则是恒常的,固定的,永久的,因此是真实的。为了达到对“理念世界”的把握,我们需要借助于哲学思辩,而哲学思辨所使用的方式,恰恰是概念式的思维。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将诗人赶出理想国,就是因为诗人写诗的过程,不是别的,恰恰是“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这种“双重模仿”非但对理性思辨无益,反而害处很大。《巴门尼德》篇中提出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于概念思维和表象思维,即:前者是“真理之路”,后者是“意见之路”。
概念思维要求我们必须非常注意思考的起点问题。所谓的起点,也就是开端,即思想作为思想,它从哪里开始。对于哲学思考而言,开端往往决定着结果,即结果怎么样,早已经蕴含在开端中。有什么样的开端,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开端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概念的分析,除了重视起点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概念的演绎。概念的演绎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上级阶位的概念和下级阶位的概念之间要有连续性,二是同一阶位之间的概念之间要有相关性,或者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要能实现“无缝对接”。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种加属差”。我们首先需要将“种”找出来,在此范围之类进行“属差”的划分,只有这两方面都完成了以后,才可以进行定义。不管是演绎还是定义,都需要对概念的内涵有明澈的分析,这是概念思维的前提。
停留于表象式的思维中的例子太多,比如说对“无为”和“自然”的分析。大家都是举政治、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来论证“无为”和“自然”,很少有从“无为”和“自然”本身来论述这两个概念的。哲学探讨的是普遍的真理,而我们却用这样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论证。须知具体的例子是“特殊”,而普遍的真理是“一般”,“特殊”如何能保证“一般”呢?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论证的有效性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要学会努力挣脱表象思维的束缚,进入到概念思维中来,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本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撰写论文,保证论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最好找专门写作的人,自己写太烧脑啦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在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着共性,总结归纳下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很多人在写报告的时候,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其结果是,将学术研究变成了抒发个人感慨。须知两者之间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根本的区别。学术研究讲究对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并用严密而清晰的逻辑论证将事物的结构和矛盾等展示出来。它本质上要求我们摒弃个人主观情感,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研究对象。当然,能否完全做到客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量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从事研究,这是学术研究最起码的要求。
抒发感想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所着重的,更多的是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研究对象如何呈现的问题。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在这样的写作方式面前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为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或许他也强调逻辑,但这个逻辑只是“他”的逻辑,而不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逻辑。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由此而来的,就是情感的逻辑代替了论证的逻辑。
究竟一篇学术论文应该怎么写?暂且不说内容方面,针对格式规范而言,很多人问题也还不少。有的论文连注释都没有,让阅读的人怎么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最低限度需要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引用文献,以及论文主体。只有这些东西都具备,我们才可以说至少从形式上来讲,这才算是一篇学术论文,才可以发表到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面去,这也是为论文发表打下坚实的基础,绝对不能马虎。
摘要是作者对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的主要概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关键词则体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层次以及关注的重点所在,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一篇论文时更有针对性。从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历史不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我们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也就是说,对于重大的学术问题,前人不可能没有思考过。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的思考,从而印证它们;也可以反对他们的观点,从而进行驳斥。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必须正视它们,不可以跳过、无视,直接进入自己发表看法的环节。这既显示出对前人工作的不尊重,也是自己轻浮和无知的表现。
最后一点是引用文献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很重要,因为读者可以借助它进行原文的回溯和查阅,以便印证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对比现在很多中文期刊投稿须知可以知道,文献的要求也是有严格的审定的,切不可随意添加文献,否则也是不予通过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像“望文生义”这样的随意引用很多,这对论证的严谨性构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作者标出引用文献,那么读者就可以对他的思考过程进行监督。这样一来,论证的合法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保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文献”和“相关文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实际引用的书籍、报刊等,而后者只是与该论题有关的资料。两者之间不可以直接划等号,不能混淆。
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一种概念思维。具体来说,它需要对每个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区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判断和推理的环节,从而展开论证,将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柏拉图曾经将世界分为“表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他认为,“表象世界”是流变的,暂时的,不固定的,因此也是靠不住的。“理念世界”则是恒常的,固定的,永久的,因此是真实的。为了达到对“理念世界”的把握,我们需要借助于哲学思辩,而哲学思辨所使用的方式,恰恰是概念式的思维。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将诗人赶出理想国,就是因为诗人写诗的过程,不是别的,恰恰是“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这种“双重模仿”非但对理性思辨无益,反而害处很大。《巴门尼德》篇中提出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于概念思维和表象思维,即:前者是“真理之路”,后者是“意见之路”。
概念思维要求我们必须非常注意思考的起点问题。所谓的起点,也就是开端,即思想作为思想,它从哪里开始。对于哲学思考而言,开端往往决定着结果,即结果怎么样,早已经蕴含在开端中。有什么样的开端,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开端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概念的分析,除了重视起点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概念的演绎。概念的演绎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上级阶位的概念和下级阶位的概念之间要有连续性,二是同一阶位之间的概念之间要有相关性,或者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要能实现“无缝对接”。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种加属差”。我们首先需要将“种”找出来,在此范围之类进行“属差”的划分,只有这两方面都完成了以后,才可以进行定义。不管是演绎还是定义,都需要对概念的内涵有明澈的分析,这是概念思维的前提。
停留于表象式的思维中的例子太多,比如说对“无为”和“自然”的分析。大家都是举政治、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来论证“无为”和“自然”,很少有从“无为”和“自然”本身来论述这两个概念的。哲学探讨的是普遍的真理,而我们却用这样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论证。须知具体的例子是“特殊”,而普遍的真理是“一般”,“特殊”如何能保证“一般”呢?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论证的有效性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要学会努力挣脱表象思维的束缚,进入到概念思维中来,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本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撰写论文,保证论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科研论文写作心得
研一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一课程。通过李老师的讲授,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写作。狭义地说,科研写作 是指原创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报导;广义地说,还包括学术期刊上其他类型的论文交流(比如综述论文),也包括科学家从事职业科学活动所进行的其他交流用的写作,学位论文、项目申请(建议)书、会议口头报告、墙报、推荐信、科普文章等等都是科研协作的类型。
在科研论文写作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简洁的原则(三C原则)在论文写作时正确性同样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科研是创造科学知识的过程。简洁性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对比西方语言文化,我国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在这方面,笔者更加偏爱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简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的论证的充分性。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必须做到清楚的表达。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把各个元素都放在它们最应该存在的地方。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的文字组成句子表达各种观点,在使用英文丛句的时候注意强调部分居于前,等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看上去就会像一小截一小截短小精悍却又联系紧密的小树枝组成,而这些小树干又在更高层面逻辑严密地组成大的树干。
通过老师的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了解到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 撰写科技论文:1)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2)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3)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4)学会写作无捷径。撰写要勤、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
首先科技论文的选题入手,选题时要注意:
(1)选题方向与专业对口,筛选出符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有了想法立刻记下来,为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2)选题要充分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如本课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迫切程度,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等,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来。
(3)选题时间适宜,选题要尽量早些,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积累材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讨。
(4)课题难易、大小要适度。根据本人的专业基础和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如资料条件、经费等,综合考查以选择大小适当的课题。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题目过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论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深度。
详细地占有资料,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只有论点,资料贫乏而论据不足,就不能明确、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论点会显得苍白无力。有了相当数量的资料,搞清在研题目的范围内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有哪些问题未曾提出。围绕这些问题收集了更大数量的资料,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有关实验、试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有关会议,并索取相关资料。并在在图书馆检索、阅读、复制并索取或借阅有用资料。或通过一些电子资源平台取得有关科技文献进行研读。 在选题过程中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做到形散神聚。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研究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数据并整理分析后,最好“趁热”尽早整理成文,科技论文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其结构包括:1论文标题,2作者及其单位,3内容摘要,4关键词或分类代码,5正文(a引言,b实验描述或者理论描述,c结果与讨论,d结论),6 参考文献.
标题应该尽可能具体一些,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而定,覆盖主要内容或者信息,也应该吸引读者,但也不能太长。
摘要包括四要素:研究工作的方法,问题,结果,结论。论文摘要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尽可能不出现第一和第二人称,英文摘要通常使用被动语态。
对于关键词,要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引言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些问题做了哪些工作, 希望解决哪些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对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和术语,应加以定义或阐明。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意义要写的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引言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这样才能使论文逻辑严谨,有始有终,前后照应。引言中不用插图列表和有关公式、结构式。因为引言是作者提出问题,而这些内容是为了形象、直观地表达学术思想和技术知识,是论文中着重说明的部分,应在正文中安排不要夸大论文的意义,避免使用“未见报道”、“前人没有研究过”、“填补了一项空白”、“达到国内 或世界 先进水平”等炫耀自己的词语。
对于理论性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用理论分析或计算分析来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定量地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方法上,常用举例、推理、反证、类比、对比、因果分析、归谬法等。在写作要求上,应论点明确而惟一,论据充分而必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科技论文的结果是整个论文最实际的东西,我们应该是客观的描述,一般不加任何讨论,一般来讲,这个比较好写,主要是图表的集中。开始撰写论文的时候,各种结果都应该总结出来,然后最后根据需要去取舍结果的描述上也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安排,要按照条理性的要求分别描述,显得有逻辑性一些。在结果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结论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可以使用第一人称“我们”。结论来自结果与讨论;摘要来自结论(语态发生变化);标题可以从摘要中提炼。
参考文献中只写最必要、最新的文献。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只写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规范化的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科技的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科技论文的发表,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社会性的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这些技能型的能力等。
通过这四周的学习和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千万别被审稿人几十条的修改意见吓怕,意见越多,说明审稿人看的越细致、越用心,只要认真去改,希望就很大。反倒是寥寥几句,不冷不热或大批一通,才让人更为无从入手。我们实验室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你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可以去找一下看看
利用暑假的时间,认真阅读了《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受益匪浅,随感而发。 一、选题要适当 选题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学术论文的价值大小和写作的成功与否。因此,确保选题没有毛病,应该是论文写作首先要考虑的。一般而言,在有研究价值的前提下选择较小的题目。小则容易出新,容易写实、写好。有些大题目,则可以分成几个小题目来写,使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不要动不动就是素质教育、均衡化之类的,而是应该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把素质教育、均衡化这些宏大命题具体化。其次,不要求全求大,一篇论文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或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就当前广大教师的实际情况而论,因一般教师难以集中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搜集资料,研究、撰写题目较大的文章。 怎样才能做到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呢? 第一,教师写论文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教师的论文不是教育理论的“高端”发现,而是要强调教育理论的“终端”运用和结合实践的创新。而要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因为课堂是教师最好的实验室。教师要善于独立思考,打破思维定式,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专家。这样才会有所创新。 第二,可以对选题的研究范围进行限制,或者从纵向上来截取,或者从横向上来摄取,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 二、论证要清晰科学 观点是论文的灵魂和统帅。一篇论文如果在观点上有失误,立论的根基不稳,其价值如何或有无价值,就值得怀疑了。论文在观点上容易出现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观点错误,论文从总体上站不住脚;观点偏颇,未能客观全面科学地认识问题;观点不够鲜明,要说明什么心中无数;观点陈旧,人云亦云,毫无新意;思想空泛,认识肤浅,缺乏深度;观点与材料不合,论点论据不够和谐统一;观点自相矛盾,前后说法不一。 列小标题无论对读者阅读,还是作者本人写作,都有指导作用。建议基层教师写论文要先列小标题,一篇论文分成几块来写,做到心中有数。小标题最好是句子而不是短语,至少二级标题必须是句子。因为短语的意思是不明确的,跟着短语写会跑题。只有把小标题列好了,才能保证在组织文字的过程中,能紧紧扣住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谈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要有分寸感,注意避免片面性。不要把话说绝对、说过头。常会见到有的文章对所要阐释的问题、方法等的意义或作用等强调到不恰当的地步。如论述培养发散思维,就一味突出其重要性,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又贬低其他,好像求同思维和它是对立的,是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思想的产物。再如谈到多媒体教学时,就无限地夸大其作用,好像它把教学的规律也改变了,只有这样才显示了教育的现代化。写教育论文,同样不能靠贬低其他来抬高自身,切忌抓住一两点而不及其余。
一、调整心态,激发兴趣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对于写论文更不能心怀畏惧,觉得这是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广大教师们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论文评比活动举行频率高,获取相关资讯的手段更加简便,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更多更容易。当然,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更关键的是它可以反过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当然,重在实践,乐于参与,不要把发表论文作为唯一的目的,要看中在创作过程的思考和收获。兴趣是成功的基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结合本岗实际德育工作,发展、培养对某一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对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二、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经常问一问自己:“有哪些工作该做而没有做?有哪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这个问题换种解决方法效果又会如何?……”在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有很多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主持过较大的课题,但成果、论文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静下心来,进行工作小结,反思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同行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针对特定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的经验,分析自身特点,提出措施,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能论文的选题创造条件,也能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三、不断学习,收集资料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根本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下功夫。要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广泛阅读相关方面的经典书籍。要带着汲取的心态去阅读,从中吸取营养,借助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去发现许多仅凭教学经验认识不到的问题,并以这些理论为支撑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创作。要多学习本学科的教育发展史,关注当前的教育动态,特别是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等热点问题.注意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为自己的论文创作提供丰富的思想的源泉和素材。
最好找专门写作的人,自己写太烧脑啦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科研论文写作心得
研一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一课程。通过李老师的讲授,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写作。狭义地说,科研写作 是指原创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报导;广义地说,还包括学术期刊上其他类型的论文交流(比如综述论文),也包括科学家从事职业科学活动所进行的其他交流用的写作,学位论文、项目申请(建议)书、会议口头报告、墙报、推荐信、科普文章等等都是科研协作的类型。
在科研论文写作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简洁的原则(三C原则)在论文写作时正确性同样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科研是创造科学知识的过程。简洁性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对比西方语言文化,我国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在这方面,笔者更加偏爱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简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的论证的充分性。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必须做到清楚的表达。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把各个元素都放在它们最应该存在的地方。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的文字组成句子表达各种观点,在使用英文丛句的时候注意强调部分居于前,等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看上去就会像一小截一小截短小精悍却又联系紧密的小树枝组成,而这些小树干又在更高层面逻辑严密地组成大的树干。
通过老师的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了解到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 撰写科技论文:1)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2)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3)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4)学会写作无捷径。撰写要勤、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
首先科技论文的选题入手,选题时要注意:
(1)选题方向与专业对口,筛选出符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有了想法立刻记下来,为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2)选题要充分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如本课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迫切程度,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等,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来。
(3)选题时间适宜,选题要尽量早些,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积累材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讨。
(4)课题难易、大小要适度。根据本人的专业基础和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如资料条件、经费等,综合考查以选择大小适当的课题。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题目过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论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深度。
详细地占有资料,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只有论点,资料贫乏而论据不足,就不能明确、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论点会显得苍白无力。有了相当数量的资料,搞清在研题目的范围内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有哪些问题未曾提出。围绕这些问题收集了更大数量的资料,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有关实验、试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有关会议,并索取相关资料。并在在图书馆检索、阅读、复制并索取或借阅有用资料。或通过一些电子资源平台取得有关科技文献进行研读。 在选题过程中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做到形散神聚。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研究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数据并整理分析后,最好“趁热”尽早整理成文,科技论文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其结构包括:1论文标题,2作者及其单位,3内容摘要,4关键词或分类代码,5正文(a引言,b实验描述或者理论描述,c结果与讨论,d结论),6 参考文献.
标题应该尽可能具体一些,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而定,覆盖主要内容或者信息,也应该吸引读者,但也不能太长。
摘要包括四要素:研究工作的方法,问题,结果,结论。论文摘要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尽可能不出现第一和第二人称,英文摘要通常使用被动语态。
对于关键词,要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引言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些问题做了哪些工作, 希望解决哪些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对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和术语,应加以定义或阐明。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意义要写的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引言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这样才能使论文逻辑严谨,有始有终,前后照应。引言中不用插图列表和有关公式、结构式。因为引言是作者提出问题,而这些内容是为了形象、直观地表达学术思想和技术知识,是论文中着重说明的部分,应在正文中安排不要夸大论文的意义,避免使用“未见报道”、“前人没有研究过”、“填补了一项空白”、“达到国内 或世界 先进水平”等炫耀自己的词语。
对于理论性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用理论分析或计算分析来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定量地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方法上,常用举例、推理、反证、类比、对比、因果分析、归谬法等。在写作要求上,应论点明确而惟一,论据充分而必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科技论文的结果是整个论文最实际的东西,我们应该是客观的描述,一般不加任何讨论,一般来讲,这个比较好写,主要是图表的集中。开始撰写论文的时候,各种结果都应该总结出来,然后最后根据需要去取舍结果的描述上也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安排,要按照条理性的要求分别描述,显得有逻辑性一些。在结果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结论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可以使用第一人称“我们”。结论来自结果与讨论;摘要来自结论(语态发生变化);标题可以从摘要中提炼。
参考文献中只写最必要、最新的文献。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只写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规范化的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首先,学贵有恒。在为学的道路上,有中道而废和功成业就两种可能性,功亏一篑和大功告成完全取决于学者有恒和无恒。通过了解大师的学术生涯和治学之路,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应当发扬有恒的精神,锲而不舍。第二、学贵专一。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治学必须注意精力集中。最后,学贵于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是进德还是修业,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科技的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科技论文的发表,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社会性的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这些技能型的能力等。
通过这四周的学习和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写作基础课程为例,详细写出学完该课程后的收获和体会。
正文:
这个学期刚开的《写作基础》课,无疑为我们平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课堂上,我们不断地汲取老师的教学精华,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课堂外,我们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加以记忆巩固和发展,才不至于有江郎才尽的那天。
而对于我来说,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虽然不至于说全盘吸收,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两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是学会了仿写,第二点就是提升了经营博客的能力。首先,我先讲述一下我学习仿写的心得。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要我们去看书,学习书本上的好的范文与句子。
在这过程中,我常常把看到的觉得适合自己风格的句子或文章抄写下来,以便以后的写作。逐渐地学会了仿写。也许是觉得这样下去不够我的发挥,我又在这个过程这把原有的模式加以改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这样,在以后,灵感迸发时,也不会苦于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点是经营博客。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讲到了要我们去申请博客,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我喜欢把自己写的东西都传到博客上去,让众多博友去评论和提供建议,这样,在不断地改进中我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闲暇之余,我也会去博客中心看别人写的有没的文章,学习别人的写作模式,吸取经验,把好的一面加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总结得出,我对这门课程的建议也是基于我的学习经验上所得到的。我认为,要像学好学做这门课,要像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妨试试我的方法。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自己的博客是一件非常流行也非常明智的行为。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也能竭力汲取他人的经验,何乐而不为呢?集众人之长,才能有所长。这是我学习这门课程所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也是给这门课程的一点建议,希望我们的学弟学妹们能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地理教师教育培训的心得范文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地理教师教育培训的心得,欢迎阅读!
重温学生生活,感受学生的快乐和收获。参加了陕西省高中教师(4月11--19日)的短期培训,聆听专家教授的各种项目的讲座,参与几位名师的观摩课,和同行们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和迷惑。让我感到了快乐,获得了巨大的收获,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对教师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做时代的合格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提高能力,做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点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
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地理课堂:
一是要有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敢于讲话,而且善于讲话,能够平等地与教师在课上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争论;
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充分研究这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三是要实现三维目标,要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有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只是实现了智育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上升为德育目标。缺少最后这一重要升华,我们的学科就失去应有风采。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多方面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帮助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21世纪是信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信息来源;信息技术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信息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学习饶春燕老师《高考地理试题赏析与教学实践探究课程》讲座,让我感受到高考地理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李老师《潜心研究,科学备考》的讲座,让我体会到研究考纲、试题以及命题规律。深刻学习理解课标以及以课标为依据而制订的考纲,明确最新变化,弄清考试目标,正确把握复习方向,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是高考成功的必要前提;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反映。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三基”,突出能力;根据近年地理高考试题发展的新特点,地理高考复习要加强初中与高中联系、自然与人文联系、理论与现实联系。复习高中必修模块时,注重自然地理必修1与人文地理必修2、3的联系,自然地理必修1内部的联系,以及在初中地理背景之上的高中地理各模块的灵活应用。可以利用知识间的各种关系建立联系线索,便于提取应用;不可平均使用精力时间,要做到“全面发展,重点提升”,精心研究每节课、每章节、每个模块、每个专题以至整体高考复习的重难点,针对重难点、热点焦点展开教学。
教学论文写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撰写论文时,是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够使教师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地理前沿知识,是与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是一致的。新时代需要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而是打破传统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能够胜任专业工作,具备专业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教改的成败,关乎教育的方向,关乎中国的未来。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地理课程资源之丰富,可能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比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理人性教育,知识和人性结合,突显人思想的活性,用人性去认识事物,激发我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境界,从而使我们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对职业爱戴,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健康高效的发展。
问题式教学,教师在高质量的情景中提出高质量问题,在情景之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慢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路,有了方法,不至于学习了理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培训之中,通过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感,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会适应时代。
为期两个多月的校本研修培训渐进尾声。在此次校本研修中我收获很多,现总结如下:
1、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了教育理论基础。每周至少抽出2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专业期刊、网络等,汲取地理学科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成就。
2、通过相互说课、听课、评课等,开展了地理常态教学情境中的研修环节打磨工作,并适当进行模式创新,让研修成果为教学实践服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归纳,然后再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评价体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3、通过校本研修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
4、通过不断“磨课”构建了高效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情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5、围绕“高中地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为主题的课题校本研修,探讨切实可行的地理模块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中地理常态教学、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全组教师不断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地理模块教学和高三复习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接下来我会努力建设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地理教学模式。
在这学期我参加了初中地理培训班的学习,培训内容很多,胜过我多年的学习,我们是通过网络,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课风采,聆听专家们的教诲,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我深深陶醉其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听专家们的报告,提高了教育认识,升华了教育理念
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也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学生主位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动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真正热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来,就会像这些讲课的专家学者们一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与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封闭的、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
二、听专家们的报告,学到了很多教育艺术和方法
人民教师的师德,其主要内涵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教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听了教授们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课、上课,“把自己清楚的‘说给’学生清楚、明白”,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不会有创新思维。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的终生成长为理念,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开发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教师装作什么也不明白,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三、听专家们的报告,明确了教师职业的祟高和神圣
在这次培训班上,许多老师都谈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对社会的作用,通过专家们的讲解,我更加明确了这个职业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群劳动者。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更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好一个老师的。要当好一个老师首先是要有爱心。只有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处处去关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我更加明确了教师的基本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既通过教书这个渠道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这里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爱听你的课,喜欢你的课,爱和你沟通交流,而不是敬而远之。我觉得这个问题永远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反思,去总结。
四、听专家们的报告,认清了自已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作为一位中学地理教师,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和追求,因为你不仅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引领者。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高,更智能化,走进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指导服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见解,成为让教师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员,努力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让我们快乐健康的享受教师的健康成长。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间休息,我们只有一个;两天“吃透”两本书;形式多样受欢迎,有专家的解读,又有优秀教学成果的分享点评;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罕见。所以这次的培训是累而快乐着。经过近十年的课改实践,这一次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是我们课改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一次质的飞跃,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
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之一淡化死记硬背知识点。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突出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突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二: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区域差异。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标、新教材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新课标、新教材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一)位置(经纬度、海陆、半球)和范围;
(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
(三)经济与风俗。教师只需要有侧重的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其它的学生可根据这一知识体系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讲清思路,让学生学到研究、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的好儿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初一学生一接触地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会分析地图这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如我们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教师思路一定要清晰。什么是季风?→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冬夏季风差异。→启发学生为什么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看图分析季风和非季风区划分→根据演示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结合海南当地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习了解了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更坚定了自己课改的信心。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一、任务与困难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第二阶段高中地理佛山一中研修班,与来自广东各地的其他16位骨干教师一起,从专业引领、名师论教、经验分享、学员互动、听课评课上课等多方面认真细致地完成培训计划。
作为一名中学一线教师,并担任年级备课组长,在课时多、老师缺的情况下,脱产20来天的确给学校教学安排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我所在的汕头金山中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科组同志也分担了我的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地跟刚学习,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想6月到华师集中培训的时候正值高考填报志愿,我作为高三班主任差点不能获批请假到华师,后来经过多方协商才得以成行。以后肯定也会有与此类似的情况出现,因此建议:以后的培训活动请考虑毕业班老师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
二、过程与做法
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与技巧指导,现代教学媒体技术运用,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以及课题研究为主。培训学习充分培养了我的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先进性,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动、开放地特征。并以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
期间,我在佛山一中高一9班上了两节公开课,分别是《气压带与风带》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学生反应不错。上课的同时,还观摩了其他学员的教学课例,享受精彩的同课异构过程,学员的积极性和智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此期间,我们多次进行了心得体会交流、分组讨论、评课、案例讨论、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
广东地理界专家周顺彬老师、佛山地理教研员姚雁老师、工作室主持人李老师、杨波老师等名师和佛山几位一线的老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并通过公开课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教学功底,使我在理论上和专业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受益良多。
三、效果与反思
1、学生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动力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
2、要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自己信仰的教学理念,在理论的指导下做好行动研究,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并有进行研究的能力;
3、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
4、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的智慧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学习中我深刻的领悟到,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每一节课要有创新,不要做“年轻的老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此次的学习,形式多样,有专家讲座,有名师指导,有同行展示,也有我们学员之间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学员们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
还记得第一天开班仪式后的个人发言中,我说我希望结交各位好朋友,希望在这么多座金山上挖宝,希望能够成功复制大家的智慧。实际上在这短暂的学习期间,我收获的比想像的还要多,这是一笔不可取代的智慧财富和精神财富。
回到学校后,我将坚持按需施教、学研、学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培养自己在不断学习中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政治业务素质精良、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现代教育技能高、科研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现代教育素质、不断创新与实践的骨干教师,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示范和辅射作用,带动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周顺彬老师说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定好位,我的定位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长为一位名师。虽然目前只是迈出骨干教师的第一步,但我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通过学习让自己走得更远。
一、调整心态,激发兴趣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对于写论文更不能心怀畏惧,觉得这是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广大教师们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论文评比活动举行频率高,获取相关资讯的手段更加简便,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更多更容易。当然,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更关键的是它可以反过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当然,重在实践,乐于参与,不要把发表论文作为唯一的目的,要看中在创作过程的思考和收获。兴趣是成功的基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结合本岗实际德育工作,发展、培养对某一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对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二、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经常问一问自己:“有哪些工作该做而没有做?有哪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这个问题换种解决方法效果又会如何?……”在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有很多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主持过较大的课题,但成果、论文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静下心来,进行工作小结,反思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同行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针对特定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的经验,分析自身特点,提出措施,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能论文的选题创造条件,也能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三、不断学习,收集资料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根本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下功夫。要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广泛阅读相关方面的经典书籍。要带着汲取的心态去阅读,从中吸取营养,借助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去发现许多仅凭教学经验认识不到的问题,并以这些理论为支撑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创作。要多学习本学科的教育发展史,关注当前的教育动态,特别是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等热点问题.注意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为自己的论文创作提供丰富的思想的源泉和素材。
读《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有感范文
在学校里每天的工作生活都排得满满当当,一到假日,除了休息,似乎也该为自己充充电了。是的,除了把课上好,自己也该写点有价值的东西。可是有时候越是着急却越是写不出来,脑子像空空的一样,直到我阅读了《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才算有了点思绪。
我认为,写出来的论文要有“料”,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幼儿园里,孩子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各项活动的活动内容也有着不同的领域,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班级的也是比较熟悉的内容入手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是对于某一教学活动的心得与体会,可以是对孩子各种行为观察分析的积累,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教学问题具体做法的归纳与总结等等。对于这些实践经验要求我们要重在积累。就像我们每次在上完一个活动后,都会写下对这个活动的反思,或者在备课本的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对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调整,幼儿的反馈,自己的体会等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的经验就是比较系统的。因此,平时的各种活动反思是写论文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有了经验的积累,在写作之前要先列好一个提纲,这样会让思路清晰些。可以先陈述一个观点,然后对这个观点可以通过例证来支持,你平时观察到的孩子的.各种现象都可以作为论据。还有一个是要有理论论据,比如根据某某的理论,这样让文章看上去比较有深度,但也有可能写着写着就会出现“短路”的现象,如果遇到这样思路闭塞的现象,不妨暂时停下来做些其他事情,调整一下情绪和精神状态,然后再重新提笔写作,就会顺利些。
写作论文其实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而一篇好的论文则是教师经验积累的成果,是自己实践的小结,是理论的沉淀,也是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