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矿产勘查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

矿产勘查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注意标点符号英文+半角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格式: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在2005年就制定了国家标准,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分类如下: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参考文献格式:【1】张坤 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仅供参考,有的时候得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来写)

铁矿勘查论文参考文献

四氧化三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Fe3O4,相对分子质量为。四氧化三铁是中学阶段唯一可以被磁化的铁化合物。四氧化三铁中含有Fe2+和Fe3+,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四氧化三铁具有反式尖晶石结构,晶体中并不存在偏铁酸根离子FeO2。四氧化三铁,又称磁性氧化铁、氧化铁黑、磁铁、磁石、吸铁石,天然矿物类型为磁铁矿。铁在四氧化三铁中有两种化合价,为反式尖晶石结构,即FeⅢ[FeⅢFeⅡ]O4。另外,四氧化三铁还是导体,因为在磁铁矿中由于Fe2+与Fe3+在八面体位置上基本上是无序排列的,电子可在铁的两种氧化态间迅速发生转移,所以四氧化三铁固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SiO2又称硅石。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石英、石英砂等。白色或无色,含铁量较高的是淡黄色。密度 ~.熔点1670℃(鳞石英);1710℃(方石英)。沸点2230℃,相对介电常数为。不溶于水微溶于酸,呈颗粒状态时能和熔融碱类起作用。用于制玻璃、水玻璃、陶器、搪瓷、耐火材料、硅铁、型砂、单质硅等。

摘 要 运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研究了内蒙古乌达矿区高硫煤9煤层中黄铁矿化的杆状菌落的谱图特征、无机和有机碎片离子的组成、Fe+以及共伴生无机元素二次离子像特征,讨论了菌落在黄铁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除检测到Fe+(54Fe+,56Fe+,57Fe+)外,与黄铁矿化杆状菌落伴生的无机元素还有27Al+,Si+(28Si+,29Si+,30Si+),40Ca+,Cu+(63Cu+,65Cu+),Zn+(64Zn+,66Zn+,67Zn+,68Zn+)和Ni+(58Ni+,60Ni+,62Ni+)等,表明菌落在生物成因黄铁矿的形成过程中,在改变介质条件,及迁移、活化和富集Cu,Zn等金属元素方面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高硫煤 黄铁矿化菌落 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仪 伴生元素 乌达矿区

煤中特别是高硫煤中黄铁矿的物质组成、地质成因及其可选性一直是地球化学和选煤工作者所关注的研究课题。低等生源(包括菌类和藻类)对高硫煤中无论是有机硫还是黄铁矿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贡献[1]。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煤中生物成因的(特别是低等生源)黄铁矿的鉴别和研究多限于其形貌,对其物质组成,特别是对共伴生元素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与黄铁矿和有机质的共伴生关系研究甚少。在所见到的文献报道中,多是用电子探针、等离子光谱等方法研究黄铁矿的硫铁原子比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而Fe和共伴生元素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赋存关系更能提供古介质条件和环境信息。

本次研究运用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特性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的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仪(仪器型号为TFS-2000TOF-SIMS),对内蒙古乌达矿区高硫煤中黄铁矿化的杆状菌落的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实验条件

样品选自乌达矿区高硫煤9煤层(St,d=)。9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中上部,是在无障壁或障壁砂坝不发育的陆棚或分流间湾环境下形成的煤层[2],镜质组反射率Ro,max=[3]。关于乌达矿区9煤层中黄铁矿化杆状菌落的发现、鉴定特征及地质意义见参考文献[3]。

TOF-SIMS必须在μPa的真空条件下工作,因此,除了样品的大小需符合仪器样品台的要求外,对样品的本身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样品不能有太多的孔隙、水分和易挥发性物质,以避免对仪器造成污染并导致探测器的损坏,更有利于提高质谱图的分辨率。首先把样品制成宽10mm,厚3mm的块煤光片,放在烘箱中在60℃下烘48h后,再在洁净工作台上洁净吹风8h,然后送入仪器样品室。

本次实验采用69Ga一次离子束,真空度达μPa,在15kV引出电压下采用单点分析模式,离子类型为正离子,采集时间为10min,采集谱图质量范围为0~200,时间记录采用单道TDC,样品台电压为3kV。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离子峰归属划分的方法和原则

煤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元素高度混杂的物质,其二次离子质谱峰的组成相当复杂,几乎每一质量数的附近都有一个或数个碎片峰。在以往的煤表面二次离子质谱研究中,多采用的是低分辨率质谱仪,其谱图结果反映的是二次离子的丰度和质量数(整数质量)的关系,而没有体现二次离子丰度和精确质量(通常带有小数)的关系。有机和无机碎片离子相互干扰,在低分辨率的情况下无法确定有机和无机离子峰的真实归属,质量数M/Z=27的碎片峰可定为Al+,也可定为C2H+3。离子峰归属划分的方法和原则首先要根据“质量亏损”区分开有机和无机元素碎片离子。以碳亏损是零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有机离子具有正亏损,无机元素(原子序数大于8的无机元素)具有负亏损。例如,M/Z=的峰不是C2H+3,而是Al+;M/Z=的峰代表的是C2H+3,而不是Al+。进一步的元素鉴定只需依据元素型离子的质量与不同元素理论质量的吻合关系,以及同位素丰度比就可以给出离子峰归属[4]。

谱图的特征

(1)M/Z≥200的碎片离子峰相对丰度很低,并且不同成因类型和不同赋存特征以及不同聚积环境的黄铁矿之间缺乏可对比性,因此本次采集的谱峰的质量数为0~200,M/Z=150以下的碎片峰相对比较稳定,不同成因类型的黄铁矿之间具有可比性。

(2)M/Z<100的有机碎片常以CnHm(n=2~6)碎片峰为中心组成碎片峰组,碎片峰组之间相差14个质量数(相当于一个CH+2),每个碎片峰组包含4~9个碎片离子峰(图1)。在菌落成因的黄铁矿的谱图中,有机离子的奇数碎片质量峰占优势,特别是在高质量端,这种优势更加显著,此现象反映了生物成因黄铁矿TOF-SIMS裂分的内在规律,值得深入研究。

图1 黄铁矿化菌落的TOF-SIMS谱图特征

(3)与其他显微类型的黄铁矿相比,菌落成因的黄铁矿的谱图组成复杂,不仅具有明显的无机碎片离子峰Al+,Si+,Ca+,Fe+,Cu+,Zn+,Ni+等,而且有机组成也复杂,主要是一些烷基和烯基碎片,并且由有机离子碎片组成的碎片峰组呈抛物线形,抛物线前缓后陡(图1)。自形晶黄铁矿的谱图组成简单,除了Fe+外,其他有机和无机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很弱,峰组现象不明显。除Si+的相对丰度较强外,团块状和充填于煤中裂隙的黄铁矿的组成复杂程度介于菌落成因和自形晶黄铁矿之间(图2)。

图 2 不同类型黄铁矿的 TOF-SIMS 谱图特征

3.菌落成因黄铁矿的TOF-SIMS谱图解析

黄铁矿化杆状菌落的TOF-SIMS谱图组成如下:

(1)除了Fe+(包括54Fe+,56Fe+,57Fe+)外,与黄铁矿化杆状菌落伴生的无机元素离子有27Al+,Si+(28Si+,29Si+,30Si+),40Ca+,Ni+(58Ni+,60Ni+,62Ni+),Cu+(63Cu+,65Cu+),Zn+(64Zn+,66Zn+,67Zn+,68Zn+)等(图3),其中以Si+,Cu+,Zn+离子峰的相对丰度最强,其次是Ca+,Ni+27,Al+。69Ga+的相对丰度也比较强,这是由于镓源所致。这些元素型离子的实测质量与元素理论质量的吻合关系及其同位素丰度比的实测和理论值的关系见表1。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在自形晶、团块状和充填于脉状黄铁矿中亦检测到了除Fe+外的其他部分金属元素的碎片离子,但它们的相对丰度很低(Si+在团块状黄铁矿中相对丰度较强)(图2),这种现象表明生物成因的黄铁矿在菌落的作用下对富集金属元素做出了贡献,而在无机条件下或后生条件下,由于细菌的参与作用甚微,金属元素的富集相对较弱。据刘志礼(1998)研究,伴随菌藻类等低等生源的生长(特别是对数生长期),环境的氧化性增强,碱性增高,氧化还原电位Eh下降,这样有利于氧化性的金属化合物和某些金属(如Fe,Cu,Zn等)的形成和沉淀[5],下表为黄铁矿化杆状菌落无机碎片离子的质量、同位素丰度比的实测数据与理论值。

(2)谱图中有机碎片离子主要有CH+2,CH+3,C2H+2,C2H+3,C3H+3,C3H+5,C3H+7,C4H+7,C5H+12等(图3),其中以C3H+7的相对丰度最强,这种组成与煤中基质镜质体的TOF-SIMS谱图组成相似(图4),反映了菌落成因的黄铁矿和镜质组都是在相似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从总体上讲,细菌参与分解其他生物形成有机质的过程,把低等生源生命活动形成的氧化环境转变为微氧到无氧的还原环境[5],有利于镜质组和黄铁矿的形成。在9煤层的泥炭聚积期间,由于受到海水的影响,SO2-4的供给充分,弱还原和弱碱性的介质条件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活动,生成了大量的H2S,为黄铁矿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海水中的H2S只能通过细菌的活动而形成,因为根据反应动力学,对硫酸盐由纯化学的还原反应转变为非硫化物来说,能量是不足的[1]。9煤层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比较轻,经测定,黄铁矿δ34S的值为-‰~‰,分散大,且多为负值,说明泥炭沼泽聚积期间有大量的细菌活动[3]。煤中主要显微组分组的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其体积分数可达整个有机显微组分的,表明该煤层的凝胶化程度很高,亦是细菌强烈活动的证据之一[6]。细菌转换有机质,消耗有机质,虽然对大量新有机质的产生作用有限,但能最大限度地改变介质的Eh和pH值,改变有机质(特别是藻类)和黄铁矿赖以富集的介质条件,对某些无机金属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重要作用,蓝藻胶壳降解有机质和黄铁矿化杆状菌落的发现便是有力的证据[3]。

图 3 黄铁矿化杆状菌落 TOF-SIMS 检测结果与离子峰归属

表 黄铁矿化杆状菌落无机碎片离子的质量、同位素丰度比的实测数据与理论值

图 4 基质镜质体 TOF-SIMS 谱图

4.菌落成因黄铁矿的二次离子像特征

图5是Fe+,Cu+,Zn+,Ni+,Si+,Al+,Ca+,C3H+7的离子像,图中暗处表示含量较低,亮处表示含量较高,这些离子像很好地反映了对应微区上的物质分布特征。Cu+,Zn+的分布与Fe+的分布相吻合,即Fe+含量高的地方,Cu+和Zn+分布也较高,反之亦然。Ni+的分布与Fe+的分布关系不明显,Si+,Al+,Ca+的分布比较均匀,说明这些离子在菌落成因黄铁矿和有机质中的分布较为一致,菌类在黄铁矿的形成过程中对这些元素的影响比较微弱,而对Cu+,Zn+等离子的影响比较明显。Cu,Zn和Fe的原子半径相近,易发生类质同象,置换黄铁矿中的Fe。在理论上,Si,Al,Ca等元素不参与黄铁矿晶体结构,很难类质同象黄铁矿中的Fe,在此也得到了证实。这种现象和用电子探针所测得的元素分布相一致,即Cu和Zn在黄铁矿化的杆状菌落中含量较高,而在菌落间隙的有机质中含量较低,Si,Al和Ca的含量分布比较一致。C3H+7的分布与Fe+,Cu+,Zn+的分布相反,表明菌落在黄铁矿的形成过程中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较强,为黄铁矿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能量。菌落对同生黄铁矿,特别是生物成因黄铁矿具有络合物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双重特性,它们分子中的大量羧基(—COOH)可以离子交换或成盐方式与金属离子络合,和Cu,Zn等金属元素通过配位键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或螯合物[5,7]。Spears和Martinez-Tarazona(1993)研究过不同密度煤颗粒中Cu,Ni与Fe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u,Ni和黄铁矿共生[8];侯孝强(1995)在研究贵定超高有机硫煤时,亦发现了上述规律[9]。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在细菌的参与下,Cu,Zn,Ni更容易和黄铁矿共伴生,而在相对无机条件或后生条件下,Cu,Zn,Ni和黄铁矿共伴生的现象甚微,最多也是以类质同象少量替换黄铁矿中的Fe。

图5 碎片离子的二次离子像

三、结论

(1)对煤中显微组分和矿物的表面研究,必须应用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仪,否则无机和有机碎片离子峰相互干扰,不能区分。即用低分辨率的二次离子质谱仪研究煤的物质组成是没有意义的。

(2)在TOF-SIMS谱图特征方面,M/Z<100的有机碎片常以CnHm碎片峰为中心组成碎片峰组,每个碎片峰组包含多个碎片离子峰,有机离子的奇数碎片质量峰占优势,特别是在高质量端,此现象反映了生物成因黄铁矿TOF-SIMS裂分的内在规律。与自形晶、团块状和充填于裂隙中的黄铁矿相比,菌落成因的黄铁矿的谱图组成复杂,不仅具有明显的无机碎片离子峰Al+,Si+,Ca+,Fe+,Cu+,Zn+,Ni+等,而且有机组成也复杂,主要是一些烷基和烯基碎片。

(3)在二次离子像特征方面,Cu+,Zn+的分布与Fe+的分布相吻合,Ni+的分布与Fe+的分布关系不明显,Si+,Al+,Ca+的分布比较均匀。表明Cu,Zn可能与Fe发生类质同象,也可能是菌落在同生黄铁矿特别是生物成因的黄铁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具有络合物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双重特性,以离子交换或成盐方式与金属离子络合,和Cu,Zn等金属元素通过配位键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或螯合物。

(4)讨论黄铁矿化的杆状菌落的成因除了正离子的谱图与伴生元素的赋存特征外,还要着重研究硫离子碎片的结构,它主要以负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拟进一步研究黄铁矿化杆状菌落的负离子谱图特征与物质组成。

参 考 文 献

[1] 代世峰,任德贻,唐跃刚,等 .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泥炭沼的演化及其特征 . 煤炭学报,1998,23 ( 1) : 7 ~ 11

[2] 彭苏萍,张建华 . 乌达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52 ~ 78

[3] 代世峰,任德贻,唐跃刚,等 . 乌达矿区高硫煤中菌藻类体的发现及意义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8 ( 1) :57 ~ 60

[4] 刘立行 . 仪器分析 .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1989,458 ~ 493

[5] 刘志礼 .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的实验研究 . 见: 叶连俊 .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和成矿背景 . 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8,75 ~ 84

[6] Chou C L. Ge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bundance,distribution,and speciation of sulfur in coals. In: Yang Q,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The Netherlands: VSP,Utrecht,1997,47 ~ 57

[7] 叶连俊 . 生物有机成矿作用 . 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6,198 ~ 206

[8] Spears D A, Martinez Tarazona M R. Geo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ower station feed- co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93,22: 1 ~ 19

[9] Hou X Q,Ren D Y,Mao H L,et al. Application of imaging TOF-SIMS to the study of some coal macer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95,27: 23 ~ 32

Study of TOF-SIMS on the pyritized rod-like bacteria in the high sulfur coal

DAI Shi-feng1,RENDe-yi1,ZHOU Qiang1,YANG Jian-ye2

( 1. Beijing Campu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2. X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tra,the constitu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frag- ment secondary ions,Fe+and its associated inorganic elements ions in No. 9 coal seam,the high-sulfur coal in Wuda coalfield,Inner Mongolia,w 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 ( TOF-SIMS) ,and then the actions of bacteria in the pyrite formation w ere discussed. Besides Fe+(54Fe+,56Fe+,57Fe+),other associated inorganic ions,such as27Al+,Si+(28Si+,29Si+,30Si+),40Ca+,Cu+(63Cu+,65Cu+),Zn+(64Zn+,66Zn+,67Zn+,68Zn+),Ni+(58Ni+,60Ni+,62Ni+),were sult suggests that the bacter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dium change,migration and activ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u and Zn in the formation of pyritized rod-like bacteria.

Key words: high-sulfur coal; pyritized rod-like bacteria; TOF-SIMS; associated ele- ments; Wuda Coalfiled

( 本文由代世峰、任德贻、周强、杨建业合著,原载《煤炭学报》,2000 年第 25 卷第 2 期)

郭海燕苏桂芬田琼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三河065201)

摘要利用实物地质资料展览展示矿山的矿床成因和勘查成果,目前在我国尚属于首次尝试。结合成矿理论,利用实物(薄片或光片、标本、岩心等)配以文字和图片,系统地展示矿山的矿床成因及勘查成果,以供用户参观、研究和交流使用。

关键词实物地质资料展览展示标本矿床成因勘查成果

自“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项目开展工作以来,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收集了50个以上矿山项目的代表性实物资料,预计今后两年增加到150个矿山的实物。收集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岩矿心和标本,截止到2010年初,收集了70个钻孔,共计万米;收集矿山配套标本1990块,典型矿石标本72块。

这些标本和岩矿心具有直观性,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矿石的结构组成特征,在展示项目成果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危矿项目的成果中,不仅在矿产资源量上取得突破,在找矿思路、成矿机理等地质理论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在找矿技术方法方面也有大量新认识。

本文通过对危机矿山实物地质资料展览展示的技术方法探讨,旨在结合文本资料的编研制作和实物资料的挑选展示,系统地展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危机矿山项目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场所。

1 危矿项目实物资料概况

“危机矿山勘查项目成果集成”项目是以我国当前矿床分类和成矿体系框架理论方法为依据,以体现危机矿山专项成果,丰富国家库库藏矿床实物系统,便于提供公益性服务为目的的工作。

自2006年开展项目以来,收集了57个矿山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70个钻孔,共计万米;配套标本1990块和典型矿石标本72块。采集的矿山项目中,铁矿山项目8个、铜矿山15个、金矿山15个、铅锌矿山4个、其他金属类矿山11个、非金属类矿山4个。

实物资料的采集概况

收集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岩矿心和标本,标本有配套标本和典型大标本两种类型。

根据含矿层数、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特征、含矿岩系类型确定配套标本采集的采集数量和部位,所采集的岩矿石标本有较强的代表性。钻孔岩心的筛选以反映矿床的总体地质特征为基本原则,见矿成果具有代表性。典型大标本的采集一般位于主采矿层内,所采的大标本具有含矿品位较高,矿石类型典型性、代表性强。

海南省石碌铁矿区实物地质资料采集

根据岩矿心筛选要求和标本采集要求,采集了海南省石碌矿区的实物地质资料。

采集的钻孔岩心有:ZK1101,孔深~米;ZK1202,孔深~米;ZK1302,孔深~米。

按成矿类型和矿体与围岩的关系采集典型配套岩矿石标本30块。一个地点采集两块标本,并对每块标本进行编录。收集的配套标本主要类型有:赤铁矿石、含钴黄铁矿型钴矿石、钴铜共生混合型矿石、铜矿石、变质石英砂岩、透辉石透闪石、白云岩、石英绢云母片岩和石英岩。

在采集海南省石碌铁矿的实物资料中,还收集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包括,所采集钻孔的柱状图、原始编录、岩矿石标本采集登记表、矿区地质图等。通过这些文本资料大致说明了实物的地质特征,基本反映了矿区地质矿产条件。

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和文本资料均属于原始状态,缺少对这些地质资料进行专业系统的资料综合和编辑。

2 展览展示的技术方法

目前主要通过实物和展板两种形式对危机矿山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

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主要包括岩矿心展示、配套标本展示和典型大标本的展示。

(1)岩矿心展示。收集的海南省石碌铁矿区的钻孔岩心有ZK1101、ZK1202和ZK1302。ZK1101孔见矿效果最好,共发现铁矿体5层,累计厚度,平均品位,矿体厚度大、品质优,并见铜钴矿1层,铜钴矿体厚度平均品位达;ZK1202孔见铁矿7层,累计厚度,平均品位;ZK1302孔见铁矿体2层,累计厚度,平均品位,铜钴矿3层,铜钴矿体厚度最高品位达,平均品位。

ZK1101穿过主矿体和副矿体,能够较好地反应矿床成因和各矿体的赋存状态及顶底板的围岩,此钻孔有钴铜矿体,并且在钻孔下部发现了铁矿体。验证了在此次海南省石碌铁矿的勘查项目中,发现了铜钴矿体,并且在原来的矿体下部发现了新的铁矿体的新认识和新理论。因而,ZK1101在海南省石碌铁矿区的勘查项目的所有钻孔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岩心的展示方法有两种:代表性岩心段的展示和矿心段的展示。根据展厅中展柜的长米左右上下3个格子的特点,根据柱状图和原始编录表,选取米左右的矿心段进行展示。体系此次勘查项目中较好的见矿效果。

根据长廊型的展示空间,选取整个钻孔中有代表性的岩矿心段进行展示。展示有主铁矿体、铜钴矿体及矿体的上下底板和围岩。根据钻孔的原始编录,结合柱状图,选取岩矿心段米(表1)。

表1 钻孔ZK1101选取岩心展示表

续表

(2)标本展示。在危机矿山项目的采集中,一般一个地点采集两块相同类型的标本。一块用于展览展示和研究交流,一块用于保存。根据矿石类型和蚀变围岩特征,在此选取11块标本(表2)。

表2 配套标本展览展示筛选表

典型大标本体积和重量都较大,置于室外上展示。为便于参观者对不同类型矿石的交流与探讨,对大型矿石进行集中展示。

展板展示

展板内容包括文字说明和图片两部分(图1)。

第一,选取形象直观的图形体现此次危机矿山勘查项目的成果。结合展示的钻孔岩心的实物,选取该钻孔的柱状图,即ZK1101柱状图,使得柱状图与岩心实物的相互印证,便于参观者对比交流。由于一般的柱状图较复杂,根据调查,多数参观者在参观时喜欢简要的图形。因此,需对柱状图做简要的卡通化处理,图片中重点留下矿心段和上下底板。

选取本钻孔所在剖面图“E11勘查线资源/储量剖面图”,对新发现的矿体进行夸张化处理,放大并醒目。另选取“新增铁矿资源/储量估算分布图”,从所选择的3幅图中,体现此次勘查项目的成果。

第二,文字说明部分主要是对石碌矿区做一个总体性的简介。主要介绍石碌矿区的矿床成因、此次勘查成果及找矿思路新突破等。

3 实物地质资料的展览展示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和展板的展示,总体上体现了矿床成因和勘查成果。

岩心展览展示意义

通过标本,可以直观地看到矿石类型和围岩蚀变类型,并且肉眼可以观察到这些岩矿石标本的结构构造特征。

图1 展板形式

通过钻孔岩心的观察研究,可了解矿体在空间上的赋存位置,包括见矿情况、矿体形态和产状等,了解矿体与围岩蚀变的关系、主矿体与副矿体的关系,了解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从而分析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

标本展览展示意义

通过对岩矿石标本的观察,可了解矿石和围岩蚀变的类型以及岩矿石标本的结构构造特征。

展板展示意义

通过对展板内容的简单卡通化处理,简单明了地展现了海南省石碌铁钴铜矿区的勘查成果。尤其对于E11勘探线剖面图的展示说明在矿区深部找到铁矿体,矿体厚而富,从而扩大了资源远景。

4 总结

在实物地质资料的展览展示中,通过标本和岩矿心的直观地质特征或地质现象,反映矿山的成矿机理和矿床理论,体现矿山勘查项目的重要成果和进展。石碌矿区的展览展示主要突出了实物资料档案特点和地学科学知识传承与交流的研究价值。将各种实物资料利用展台、图版文字技术展示出来,让参观者直观、全面地了解石碌铁矿在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等各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从而发挥实物资料在地学知识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开展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

感谢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刘晓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实物的展览展示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悉心指导。感谢资料服务室在实物展示中的大力支持。

注:此论文是基于《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200699104)项目所编写的。

查找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分为期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专利文献、国际、国家标准、报纸文章、电子文献。具体如下: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号/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

1、纸质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3、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参考文献的各种字母的含义:

A:单篇论文。

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G:资料汇编。

J:期刊文章。

M:专著、教材。

N:报纸文章。

P:专利。

R:研究报告。

S:标准。

Z:其他未说明的文件类型。

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中若是首次出版则无需再标明,若非第1版还要标明具体版次;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或者引用日期.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期刊参考文献格式查看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格式: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在2005年就制定了国家标准,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分类如下: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或者引用日期.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期刊的文献格式如下: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对于多次引用的文献,在每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标记中列出各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些出版物也将标明被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作为页码),并置于方括号后(只列出数字,没有“P”或“page”前后的文字和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接线是一个半字线)并且是上标。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并作上标。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