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论文

疫情下幼儿教师职业怠倦相关论文应该从以下方面:疫情对自己的心理影响,疫情对幼儿园的影响,疫情对幼儿家长及幼儿的心理影响,疫情对社会面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写出幼儿教师怠倦的心情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学学生学号:系 别: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学前教育届 别:指导教师: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目的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幼儿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本课题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产生倦怠感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教师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研究提纲前言职业倦怠的定义研究方法的选定三课题研究计划三、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四、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我国的研究现状(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七、结论1、论题选定()2、搜集整理资料()3、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4、进行观察和征询意见调查()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情况进行分析()6、撰写毕业论文()7、论文修改()8、毕业论文定稿()本课题研究现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曾经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临床心理医生Farbe2000估计, 美国有30%一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有5%一20%的教师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而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丁海东,李春芳2006对山东省49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倦怠和严重倦怠倾向的教师占68%:曲铁华、梁清(2002),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业,即使工资比现职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的教师会离开讲台.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且现状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8月1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教育对象,他们要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刻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较高职业倦怠程度,既影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的问题,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由此导致工作中的不良表现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影响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幼儿教师自身因素、职业因素、组织伊苏等方面。而如果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包括社会的支持、幼儿园进行民主管理、以及幼师自身的努力等。总之,一定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2] Farber B 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675-689.[3] 曲铁华,梁清.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23.[4] 许燕,余华,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4,5:4-5.[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2.[7] 张冬梅.大连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8]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9] 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10] 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11] //.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 Handbook of Researlb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1996:53.[12] 庞丽娟.教育与儿童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3]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4]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15] 谢 蓉, 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16] 郑晓边. 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17] 邢少颖, 张亚宁.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5:49-51.[18] 蔡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 陕西教育,20116:90-92[19] 连桂菊.北京高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 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2-3,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过一段就升他那一群来一群来的华保冷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这个即可。

疫情期间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200钱,我给你写

心理护理在卫生、康复、保健等健领域中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已成为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足以让人深醒。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患病大学生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患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 B849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教育已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患病学生的心理关注较少。高校患病学生是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远离亲人,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同时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在患病时更容易处于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化等过程都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 *** 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等相关。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回圈系统等产生生理性变化,对病情发展和治疗有较大影响。治疗期间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好转,加速学生康复,节省治疗费用,减少治疗时间,缩短治疗过程。而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有可能使药物效果变差,病情恶化加重,增加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过程。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相应技能的掌握,而且目前大多课程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治疗时间必定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若治疗时间过长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不上同班同学的学习水平,影响其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强化患病学生的心理护理,对于帮助患病学生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早日康复。 1心理护理的作用与意义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2,3]。我国中医的"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在患病过程中若发生忧、思、怒、恐等情绪,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通过心理护理能减少或防止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使心理活动朝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病学生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疾病产生和发展过程,消除其不必要的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促进药物发生作用,帮助患病学生快速恢复健康。 2心理护理的措施 在思想上要认识心理护理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护理应是有意为之,而不是无心之举。护理人员应该清楚认识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病情,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进而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治疗效果。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受外界输入资讯的影响,这些输入的资讯包括视觉、听觉等[5],因此护理者应该明白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而不像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心理护理跟心理咨询一样,一定要和被护理的人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才算是心理护理。只有在认识到心理护理意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更有成效。 在业务上,要求技术娴熟,动作规范,给患者以信心 若在业务上不熟练,动作生疏,得不到患病学生的信任,导致其产生不安全感,会严重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在护理工作开始前要认真了解患病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病情,以便增强护理的针对性。注意按规范穿戴工作服,调整好情绪,不把工作之外的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做到衣帽干净整洁,精神饱满;护理时动作要规范、准确,力度适中,在护理操作时,不能强行拖拽,只顾达到自己的操作要求,而不顾患者的感受。在生病期间,因身体抵抗力较弱,要特别嘱咐患病学生注意保暖和饮食卫生,同时注意使居室的光线充足,温度、溼度适宜;护理操作完毕后,要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在言语上,充分利用语言的资讯传递功能,实现心理护理的目的 说话时态度要亲切,语速要适中,语调要柔和,通过语言表达出对患病学生的关切之情,尽量得到患病学生的信任。接诊时注意对患者要热情真诚,询问病情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从对话和表情中了解患者的情况,消除患病学生的紧张、恐惧、害羞等不良心理,让其尽量完整、全面地讲述发病过程,疾病的诱发原因,便于医生掌握发病过程,了解病情,进行对症治疗。特别是一些女生对于妇科疾病羞于启齿,难以开口,有时甚至故意隐瞒某些症状,对疾病的确诊造成不利影响,耽误了治疗。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病学生的反应,反应有以下几种形式:如语言反应,即通过语言直接向护理人员反映治疗的效果,药物对于身体的作用等;肢体反应,如用药后患者在病床上翻来覆去,这时应关心是否有不适的症状产生。这些症状是否是药物的正常反应,若是正常反应,则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使之不会产生恐慌心理;若是不正常反应,则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进行必要处理。 进行心理护理时还要注意针对性,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外地,独自一人来到不熟悉的城市求学,在患病时无亲人陪伴,同时由于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即使患病也不愿开口向身旁的人求助,因此更容易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有迫切康复的愿望,以致对身体的细微变化都变得非常敏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和身体的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这些特点,有的放矢,通过心理护理让学生感觉到患病时即使孤身在外,没有亲人陪伴也一样有人关心和帮助,不会孤单;同时帮助患病学生了解疾病的产生、发展和痊愈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时间,正确认识治疗必须进行的各个环节,消除其急躁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患病学生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信心,调整好心理状态,使身体处于较好的应激水平,使患病学生能够尽快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增强认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通过护理活动中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更好地为患病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贵英,唐平,程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2-44. [2] 李湘桂.浅谈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广西医学,2002,248:1315-1316. [3] 曾晓实.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1,235:1265-1268. [4] 周玉琴.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A:67. [5]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答惑解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首先, 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国家,而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朋友相聚后,再飞回工作生活的地方。而今年的这个春节,被这样一场出其不意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节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很多无助感与失望感,而每天各类有关疫情的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感,也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与恐惧。可能伴随还有很多的抑郁的情绪、愤怒的情绪。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当我们面对疫情,会有一些焦虑、恐慌,这是人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类似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我隔离在家,也正是我们如此众志成城,才能获得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

然后,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疫情严峻,假日延期,几乎全民都休假在家,无法出门,加上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本身就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即便自我隔离在家,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给自己列一个必做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例如,听音乐、香薰、做瑜伽、涂鸦,做些小手工,试着为自己和家人做顿平时没空做的美食、读书、追剧、看电影、与家人的互动小游戏、与家人真诚的聊天等等。也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通过网络与人聊天等等。

如果这时你依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如今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只要拿起手机,各类信息就会涌面而来。对疫情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应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应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或崩溃。一旦身体的防护系统被击垮,我们就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疾病症状,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轻信谣言,尽量在权威的官媒获取信息,相信政府。

2、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身而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3、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如今自我隔离在家,也可以在室内做做运动,比如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做几遍广播体操,做瑜伽让自己静下来,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正向思维。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要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

3、 没有理由的想哭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如果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请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去所在地专门的发热门诊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自己的出行史,接触史,遵从医嘱,配合检测、治疗; 在就医前,应该通知与家人有关系的人员、单位(包括学校、公司、相关亲朋好友、近期曾接触人士),为将来可能的住院、隔离、排查等措施做好准备;在做上面这几件事的过程中,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切记保持冷静。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甚至确诊,你的心理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等等。这些情况会伴随疾病而来,是很正常的,你可以根据本文前面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必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一定要及时治疗,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危机。同时,不要胡思乱想、老往坏处想,尽力做好万全准备,心态上要维持正面思考。

医务工作者如何在救治他人的同时,做好心理层面的自我关照?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投入治疗,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他人的疾病痛苦后,错愕、挫折感、 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一般来说,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会面临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医务人员被感染”、“创伤性的刺激”与“救治的失败”。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治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的复发。如果医务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对社会感到不公;对自我工作无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病患出现的紧张、焦虑;大量付出后因为疫情并未理想地控制而导致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民众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压抑和悲愤;担心自己、家人患病;对家人的愧疚;无助、悲伤。

行为:容易激动,饮食过度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躯体:长期紧张下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压、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正常,医务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他人反馈,一定的情绪抒发与宣泄更利于心理健康。

摘要: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

关键词:骨科损伤;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5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不仅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治疗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75例骨科创伤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肱骨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23例,小学19例,文盲8例。治疗时间为2~6个月。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由于患者在年龄、性格、文化层次、职业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故其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有效的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达。

2心理护理

骨折创伤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应激中,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反应[1]。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患者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不同。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患者进行正确的诱导,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热情主动地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的温暖。平等的交流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不同受伤部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排有一定专科知识的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受伤部位,选择不同的安慰性语言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让患者尽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以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对不同治疗手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患者(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担心术中出现意外、术后疼痛以及担心术后留下后遗症。护士要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时讲解手术的名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的目的及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及恐惧心理。(2)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送回病室并调至舒适的体位。护士应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很顺利及术后体位、引流管、饮食、切口疼痛护理的注意事项。比如术后给予镇痛泵止痛或6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避免等患者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2]。此外,暗示也可以减轻疼痛,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除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非手术治疗患者医护人员要以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使患者在医院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并帮助患者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其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数老年人不适应病房环境,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应从入院开始,医护人员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管床医生、同病室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对丧偶或无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的生活方式刻板[3],看问题有时也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童患者对于患儿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成为患儿的贴心人。给患儿打针治疗时要利用其注意力易被分散及喜欢被表扬、鼓励等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同时要与患儿家长进行正确的沟通,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和正确的教育、鼓励患儿,增强患儿克服病痛的勇气和信心。

青年患者最好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病室。他们在一起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并消除孤独感。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对克服困难与疾病作斗争都能起良好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患者要注意多给予心理支持,要多关怀、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中年患者一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在日常交谈中,也可给他们介绍一些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长期迁延的实例。同时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他在养病治病时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心理护理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对宣教解释容易理解,对于自身的疾病容易有正确的认识,易于接受并配合护理治疗;对于文化知识偏低的患者,其医疗信息不足,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创伤后对住院环境陌生,生活方式改变,伤痛成为患者心理应激源,使部分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冷漠、悲观、甚至绝望的负面心理,表现出暴躁、发怒、不配合治疗,甚至抵制正常医疗行为[4]。护士要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细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住。顺利完成对疾病的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3讨论

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医学心理学认为,不仅药物起到治疗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创伤起到治疗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必须重视对患者平素心理状态的询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素质,有效的沟通,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肝硬化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系统评价王瑞; 张宗霞; 骆欧; 张铭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1-08

2、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潘伟琴; 叶新青; 蒋奕中国现代医生2014-01-28

摘要: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关键词:患者;环境;心理护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已充分证明,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在护理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与其他护理工作同步进行,为患者的身心健康营造适宜的人际氛围。通常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包括个别心理护理、集体心理护理和环境心理护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患者的人际关系环境。而这些都有赖于护士及医生、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去创造、发展和具体实施。现将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常难以适应新的医院环境,表现为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而引起的恐惧、焦虑等,同时,病房的色调、光线、空气、声响及病房周围的布局环境无不影响患者的情绪。如:红色易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浅绿、浅蓝色则使人心情舒畅,嘈杂的声音、特殊的气味、单调的刺激、视觉上的脏乱及不可口的饭菜均能使人产生焦虑和烦躁,尤其是长期住院的患者,更易烦躁不安。因此,营造一个整洁美观、色调和谐、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各种气味及噪声的病房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及时介绍规章制度,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其次是病房的设施应尽量齐全方便,物品摆放整洁、固定位置。床铺保持平整、清洁舒适。室内根据条件可摆放鲜花、插花和绿色植物等,每日定时开窗通风,良好的通风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协助营养师为患者准备可口的饭菜,并保证营养充足。护士在操作时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夜间护士应尽量做到避免出现噪音及强烈的光线刺激,以免影响患者休息。住院期间,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及探视人员,避免不良刺激。协助能下床的患者到户外晒太阳、散步或欣赏病房周围的花草树木等。总之,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快,也可以使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能使患者身心尽快康复。

2住院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护理

患者入院后,生活单调刻板,从早到晚进餐、查房、服药、治疗、睡眠,日复一日,易产生烦躁焦虑、心慌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易情绪低落,感到孤独、凄凉,急性患者由于住院突然,病情复杂,来势凶猛,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紧张、不安、不思饮食等,晚期癌症患者由于悲观绝望,易产生自杀心理等。因此护士应帮助患者消除这些不良情绪,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走出阴影。首先要帮助患者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合理的生活秩序和动静结合的休养生活,同时,适宜的文化生活也不容忽视,由于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业余爱好等,因此,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如:手术后的患者根据情况可适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慢性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安排听音乐、看电视、听收音机、读书看报等,对普通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可以组织起来集中进行晨练、气功、打太极拳、下棋、打扑克,甚至可以开小型座谈会,文艺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其生活情趣,既可以消除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紧张带来的不良情绪,又可以借此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住院患者的人际关系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都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护士真诚的交谈、安慰、疏导、鼓励,都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和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与鼓励,护士的行动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散漫、懈怠、轻佻使人厌恶,慌乱和冒失可使人疑虑,因此,护士在操作时应轻柔镇定、认真严谨,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与患者接触时应和蔼可亲,热情有礼,端庄大方。良好的护患关系一旦建立,护士就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正确地心理支持。

家属和亲友的良好情绪都给人以安慰支持,因此,护士要做好家属、亲友的工作,与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给家属讲解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稳定家属的情绪,让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颜悦色地给患者以支持和安慰。另外,病房是个小集体,营造一个和谐的群体气氛有助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照料、相互鼓励、消除孤独、减轻疾病带来的苦恼。因此,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参考文献

1、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张振香; 郑蔚护士进修杂志2009-01-22

疫情期间心理状况的论文研究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过度担心,最后是焦虑情结。什么因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由于以下方面:1.教师自身的厌倦、反感情绪影响。通过资料及自身经验了解到,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从事教师服务这一工作岗位,对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加之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不能达到园所的要求,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厌倦、反感情结。2.教师的性格差异。教师自身的性格差异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作中,对于一些缺乏耐心的教师,应对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会没有耐心,长时间从事幼儿园工作后会让自己变的很烦躁。3.自身期望价值。很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对自身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幼儿园有很好的成绩。可是长时间下来却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现,因此会逐渐丧失工作激情,紧接着工作的压力就随之而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结。4.幼儿园的整体社会环境。幼儿园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而幼儿园自身的体制对所有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硬性的束缚。在性质上,公办园与私立园之间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园里对教师考核制度在给教师教学带来督促作用的基础上,也无形中带来了一种压力,时间长了会让教师产生厌倦感。5.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重视,这一职业只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个而已,当然幼儿教师的地位也被忽略在内,教师的被关注程度大大降低。6.幼儿园的责任心大,保育工作重。在某些地区,90%的幼儿教师会反映幼儿教师责任心大,工作杂。每天,只要一来幼儿园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周围的一切,生怕有一点没注意到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实习期间,听同事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后,由于教师没有仔细检查幼儿的个人情况,没及时发现幼儿是带着伤来的,最后导致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争吵。这样一种情况在幼儿园是经常发生的,让教师压力过大。长此以往,时间一长,幼儿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那么工作的热情就会降低,随之倦怠情结越来越严重。7.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大。家长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变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感增强。他们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旦教学质量下降便会对他们自身大打折扣,影响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过高的期望就会让教师工作起来带有压力,如果有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不到位,会让教师压力感倍增,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工作自信,教学效能感降低。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可是一有失误,各种责怪就会铺面而来,从而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压力。8.特殊幼儿的影响.如果班里有特殊的幼儿(比如多动儿)也会让教师很无奈。在实习的幼儿园里,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可是由于小班孩子小,再加上几个多动儿的存在(占班级的23%左右),让老师们感到很头疼,对自身的工作感到一定得吃力。如果时间长了,不可避免的会让教师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倦怠的情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一职业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全身心的扑到这一工作领域。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耐性足够强大,那么他是不会轻易感到倦怠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人们会用自己对工作百分百的热爱去面对。2.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自省能力和认知调节能力。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大部分的人往往能看清一些客观现象,但是却很难看清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只有清楚的认知自我,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然,自省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自己是不是属于职业倦怠的敏感人群,若是就改变自己的缺陷,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做好防御措施。3.正确看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了解职业倦怠这一正常现象,并正确看待。不论何种工作,何种地位的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后,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结。而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人们要学会适应并慢慢调节这一现象,逐渐减小其症状对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处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要正确审视这一症状并学会处理。4.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回家后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也带回家,这样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老师经常会把幼儿园没做完的事情带回家接着做,这样就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淡化了与家人的感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5.学会释放压力。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向他人倾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大家都知道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行为,适当的倾诉既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定得缓解,也更好的促进了自己与周围他人的和睦相处,这一做法既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也维护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能安心工作。6.组织各种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工作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月,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可以多鼓励幼儿教师向成绩优异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健康的教学心理。而且,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氛围,让幼儿园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促进幼儿园的不断发展。7.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在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对工作更富有激情,具有成就感。很多在幼儿园内觉得自己比较自豪的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对工作充满激情。同时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8.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幼儿园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尽可能的调节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确保工作的质量。长期给予教师过多的工作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幼儿园应认真看待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为幼儿教师分配适量的工作,让幼儿教师能轻松工作。9.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让教师们觉得有动力去干好这份工作。目前,有很多幼儿园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没有放到台面上,觉得幼儿教师的工资就应该那么多,没必要给太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的幼儿教师不断地流失,正如现在的幼儿园,虽然是公立园,在某方面可能比私立园要轻松很多,可是43%的教师都因工资问题不满意纷纷开始跳槽。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应重视多加重视,努力在园所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让教师能更好的教学,现身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来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高职位的人们往往能有很高的热情去对待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上升,工作积极性大涨。政府各部门从上到下都应达成一致,努力倡导为幼儿教师提供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让教师身心愉快,更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自身的工作更加出色。同时,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们积极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教师强身健体,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1、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答惑解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首先, 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国家,而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朋友相聚后,再飞回工作生活的地方。而今年的这个春节,被这样一场出其不意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节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很多无助感与失望感,而每天各类有关疫情的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感,也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与恐惧。可能伴随还有很多的抑郁的情绪、愤怒的情绪。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当我们面对疫情,会有一些焦虑、恐慌,这是人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类似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我隔离在家,也正是我们如此众志成城,才能获得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

然后,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疫情严峻,假日延期,几乎全民都休假在家,无法出门,加上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本身就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即便自我隔离在家,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给自己列一个必做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例如,听音乐、香薰、做瑜伽、涂鸦,做些小手工,试着为自己和家人做顿平时没空做的美食、读书、追剧、看电影、与家人的互动小游戏、与家人真诚的聊天等等。也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通过网络与人聊天等等。

如果这时你依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如今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只要拿起手机,各类信息就会涌面而来。对疫情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应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应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或崩溃。一旦身体的防护系统被击垮,我们就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疾病症状,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轻信谣言,尽量在权威的官媒获取信息,相信政府。

2、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身而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3、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如今自我隔离在家,也可以在室内做做运动,比如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做几遍广播体操,做瑜伽让自己静下来,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正向思维。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要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

3、 没有理由的想哭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如果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请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去所在地专门的发热门诊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自己的出行史,接触史,遵从医嘱,配合检测、治疗; 在就医前,应该通知与家人有关系的人员、单位(包括学校、公司、相关亲朋好友、近期曾接触人士),为将来可能的住院、隔离、排查等措施做好准备;在做上面这几件事的过程中,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切记保持冷静。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甚至确诊,你的心理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等等。这些情况会伴随疾病而来,是很正常的,你可以根据本文前面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必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一定要及时治疗,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危机。同时,不要胡思乱想、老往坏处想,尽力做好万全准备,心态上要维持正面思考。

医务工作者如何在救治他人的同时,做好心理层面的自我关照?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投入治疗,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他人的疾病痛苦后,错愕、挫折感、 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一般来说,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会面临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医务人员被感染”、“创伤性的刺激”与“救治的失败”。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治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的复发。如果医务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对社会感到不公;对自我工作无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病患出现的紧张、焦虑;大量付出后因为疫情并未理想地控制而导致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民众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压抑和悲愤;担心自己、家人患病;对家人的愧疚;无助、悲伤。

行为:容易激动,饮食过度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躯体:长期紧张下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压、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正常,医务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他人反馈,一定的情绪抒发与宣泄更利于心理健康。

200钱,我给你写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已形成全球多个国家纷纷报告感染病例,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确诊病例报告〔1〕。无论是2003年SARS疫情传播,还是正在全球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状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控制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而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辅导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分析与辅导具有重要意义。1 问题的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群体性三种特征。也有学者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具有持续性、机遇性和可控性的特点〔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和当事人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李幼东等〔4〕,2008)通过对SARS当事人的实证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个人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方式也是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5〕。高校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特点分析〔6〕和预防体系的构建〔7〕等方面。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侧重宏观层面分析,缺乏微观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研究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侧重于对大学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以期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8〕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指的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研究中指的是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是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良好的认知过程应该是对信息正确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进而表现为心态的平稳与理智。那么,不良的认知过程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绝对化的认识。第二,过分概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只看到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开始下结论。第三,大学生中可能会产生一种糟糕至极的认识,并认为高校人口聚集度高、甲流高感染率,一旦传播开来便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进而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中。此外,大学生中还可能会出现穷尽思维的现象,即由一件事情不停地想象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不能自拔,类似强迫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9〕。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个体良好的情绪情感过程是虽有起伏但能调整至平稳,是趋向于理性的。而不良的情绪情感则表现为大起大落和持续的起伏状态。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①疑病:过分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主动地、不断地与流感症状进行类比。②焦虑:表现为内心的不安,神情的紧张,对流感可能发展的趋向显露过分担忧。③惊恐: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人对特定的事物或场景表现过分的紧张,行为上出现回避和退让,离开场景则会恢复,那么就属于疾病性的恐惧了。如,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进而不敢去食堂、操场等场所。④抑郁:表现为情感低落,愉悦感缺失,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感觉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他们认为生命脆弱,无力抵抗甲流的冲击,于是放弃学习、放弃参加活动,话语和行为明显减少,但却沉溺于胡思乱想中。 意志行为过程意志过程一般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调节、支配行为的心理过程。换言之,意志过程通过行为来体现,行为表现反映出意志过程。同时行为也是个体整个心理过程的表达。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的行为问题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迫行为:由于受不良认知的影响,导致个体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如:反复地洗手,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却不能控制自己。②回避行为:个体可能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一旦进入人多的场所,会不自觉地出现焦虑、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胸闷,出汗等。③攻击行为:发展心理学中把大学生划分在个体发展的成年初期,认为处在这个时期的他们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有理论认为,个体在受挫或者内心压抑的情形下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因此,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由于压力、紧张的作用更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行为,并以此作为宣泄的方式。④造谣行为:有学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环境的变动一旦具有危机性,就会引起社会成员的危机感。认知的局限与误差,对突发事态模糊前景的主观臆断与揣测,对事件梦幻般的联想及捏造一旦符合人们的臆测,谣言便会产生。谣言传播具有心理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压力,作为心理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价值,把谣言传播作为提高被关注度和认同度的途径。3 应对策略 树立正确认识,改变不良认知认知疗法强调改变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不良认知的目的,进而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针对不良认知,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造成认知和行为失调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刺激事件作用于个体,而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引发了负面情绪与问题行为。因此,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组织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审查的方式,检查自我、反省自我。通过自我辩论的方式,不断地与已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摆事实,讲道理。不良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化,所以还需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消除自认为是别人关注的焦点、事件的中心等错误的观点。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法是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分别把每种认知方式可能带来的有利结果和不良后果分别列举出来,并登记在纸上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达到抛弃不良认知方式的目的。 培养积极情感,克服负面情绪大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智的思维以及高雅的审美感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来说,情感是个体具有相对持久、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体验,而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稳定的情感是在暂时的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同时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中包含情感的成分,又能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克服负面情绪影响,对于树立大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积极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及时科学的信息发布,正确的信息接收渠道,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产生、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此来消除疑病和恐慌心理;其次,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对科学先进的医疗和社会救助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识自身焦虑体验是受错误认知影响。把问题合理化、简单化,适当的感情宣泄对降低焦虑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高活动兴趣,排解抑郁。有学者指出,阅读有益读物,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都可缓解此症。辅导的落脚点是提高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鼓励其参加活动,放松身心,避免陷入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从而排解抑郁情绪。 塑造端正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心理状态往往通过外显行为来表现,异常行为表现反映出心理状态的不平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引发认知的错误和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由此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的正常发展。为此,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尤为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组建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或者训练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提高人际技巧、克服怯弱心理、消除心理应激等等。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有共同训练目标的大学生在一起,达到消除不良行为和提高自身某方面能力的目的。谣言止于智者,因此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是消除谣言的先决条件;谣言止于公开,利用新闻媒介和宣传机构及时发布科学、合理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大学生不良行为,构建校园健康的心态和文明的环境。完整的个体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实施辅导策略时要联系、全面地看问题,注重方法上的综合,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总之,研究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丰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在对特定群体特定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研究,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有助于实现心理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实现,富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证研究、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当事人和公众的差异研究、高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心理疏导与关怀,以及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心理疏导机制,仍是我们研究的不足和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 2003〔3〕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 (6):20-21〔4〕李幼东,芦红燕,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83-85〔5〕关静,刘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75-777〔6〕李佐卫,陈庆华,等.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2):11-15〔7〕崔箭,唐丽,等.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为例〔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7-609〔8〕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疫情期间社会保障论文

好写。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为题的论文好写,写出最真实的想法即可。此种论文也是时代比较流行的一个论题。

幼儿园老师的论文是关于疫情防护的。疫情防控等方面的那么你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的,从你的工作角度,如何让孩子防控?疫情。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重点写你自己的。防控疫情的措施和办法。当然了,你这里涉及到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职业问题,所以你要把如何防控孩子疫情方面写的具体一些。比如避免外人接近孩子,比如常给孩子消毒洗手。净化环境等等,这些措施方面要写的具体一些。

随着天气的转暖,各种传染病性疾病进入了高峰期,为了幼儿的健康,幼儿园加强防范春季传染病的意识,提高了传染病的疫情的能力,有效的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本园提前召开了防控春季传染病的会议,制定了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幼儿园组织了全园教职工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防范春季传染病的意识。二、幼儿园面向全园幼儿开展防控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了传染病基本的防控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三、幼儿园全面的彻底大扫除。四、幼儿园对幼儿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防控为主题的宣传,提高了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五、幼儿园向家长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知道了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以积极地态度赢得家长对幼儿园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通过本次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活动,幼儿、家长以及全体教职工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传染病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尤其是幼儿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好处。我们幼儿园会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争取让传染病不再园内发生、蔓延,让每一位幼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幼儿园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在新冠肺炎肆虐时期,为抗击疫情,金屯镇中心幼儿园老师们站好教育岗,为孩子们开启了生动有趣的网络教学课。一部手机,自家梳妆台前、一节酝酿好的课程,按下自拍键,近日金屯镇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格外忙碌,各自在家,录制教学视频。内容有智能运动篇、亲子手工游戏篇、绘本阅读篇、口才练习篇等等。每日早晨9点,老师们便准时将视频上传到幼儿园三年前创建的"爱上学"平台上。孩子可自由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入平台。又可以看着老师们熟悉而又亲切的面容在家学习,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互动,孩子们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延期开学公告一出,该园园长邓文芳、副园长余心和及教研主任余蕾立即通过微信群开会,既要减轻疫情危害保障师生和家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要让幼儿教育一并跟上,探讨出疫情期间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创园时为利用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而创办的"爱上学"平台,由老师们自录或是上传些网上好的视频到平台,进行视频教学。很快便于6日正式开启了"停课不停教"的网络视频教学打卡模式。正在家录视频的余蕾老师说,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园一致,保证视频质量,常常为了拍一段视频花上一两个小时,不好就坚决重拍。目前已开通了4期网络教学打卡,很快就调动起园内各班级近100位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还有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孩子前段时间总是在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开学?我回答他因为特殊时期,假期要延长,不能出门,只能在家里。他说很想老师,想小朋友们,现在园里在疫情期间进行网络教学,孩子很高兴,不无聊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也有更多互动,亲子之间关系更好了。"符奇立学生家长高兴地说。金屯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虽然不能出去玩,但每天能收到老师的教学视频、小朋友间的互动消息,都非常开心。停课不停学,金屯镇中心幼儿园积极面对,相信孩子们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也相信多年以后,回想这个特殊的假期,孩子们的记忆里不仅有肆虐的病毒,还会有无私奉献的英雄、温暖呵护的父母,更会有心怀大爱,一直默默陪伴他们的幼儿园老师! 幼儿园疫情防控心得体会今年的寒假假期真的是"非比寻常",就在满心欢喜,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时,却收到了幼儿园假期延后的通知。随着网络平台每天更新的新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持续增加,我意识到了这次病毒的严重性。刚开始的那几日,每天的生活都被有关新冠状病毒的新闻或传闻围绕着。担心、焦虑之余盼望着这样的"假期"早日结束,回到每天开心、充实的工作岗位,恢复原来规律有序的生活。就在我满心慌乱之际,园领导、保育主任组织我们全园老师进行学习有关新冠状病毒的预防防控知识,有规律的安排自己及家人的一日生活,从而使我焦虑的心情受到了安抚。此外,教研主任组织我们一起针对《疫情期间,如何开展教研工作》,探讨疫情期间如何有效的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家园共育活动。对此,我们制定出方案、计划,在我们每天详细的活动指导下,"居家式"的亲子活动得到了有效开展。另外,园领导还组织我们学习了有关幼儿园开学前、后的卫生保健管理。通过学习心得如下:1.首先从自身出发,在开学之前,做好防护,减少出门,做好家里的消毒工作,每天按时上报健康状况。2.每天按时发布"掌通家园"上的活动指导,有效引导幼儿在家的亲子活动;按时提醒家长按照要求打卡,并要求家长打卡内容具体到每位家庭成员。3.开学前,①要严格排查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家属有无到过或经停疫情高发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或者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所有外出的幼儿开学时返回),需居家隔离满14天无症状才可以入园。②听从领导指示,认真、彻底做好班级和园所的卫生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工作③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幼儿园组织的相关培训、演练。4.开学后,①做好室内通风工作,一天不少于3次的通风,即早上幼儿入园前、早操、户外活动时、午餐后、下午户外活动时,每次至少保证半小时,尽量采取持续通风的方式。②做好卫生清洁、预防性消毒,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墙面、教玩具等这些经常触摸到的地方要用84擦拭消毒;地面可以用84喷洒消毒;并且做集中消毒时要在幼儿全部离园后。③严格做好晨午检,密切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发现体温异常幼儿,及时联系幼儿家长,记录、汇报。④做好幼儿个人卫生工作,户外活动后、如厕后、餐前、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嘴后等等都要让幼儿及时用流动水洗手。⑤继续做好幼儿毛巾、水杯专人专用,水杯每天清洗后高温消毒;饮水机也要做好清洁消毒;毛巾清洗、84消毒、阳光下暴晒;图书、纸质玩具在太阳下暴晒消毒。⑥严格执行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制度,并开展好班级开学第一课。面对这样空前绝后的"假期",开学前,我会做好自身工作,安排好自己及家人的一日活动,尽量减少出门,做好防护、消毒措施,认真积极参与园所组织的每项培训学习,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待到春暖花开,保证在幼儿园里与同事、孩子们如约而至!

去年5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了全国涉疫情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政策线上培训。培训由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司长张文淼主持。该司副司长王振麒就涉疫情劳动人事争议中出现的“不可抗力”“工资待遇”“医疗期”“共享用工”“年休假”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了详细的政策解读,特此分享——涉疫情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政策解读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副司长 王振麒(2020年5月8日)一、涉疫情争议处理的有关法律适用疫情防控期间,人社部、地方人社部门、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劳动保障政策文件,对全力支持用人单位复工复产、稳定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中,部分法律政策理解不一、内容冲突,导致“同案不同裁”“裁审不一致”问题突出。现对部分法律适用的政策要点、存在问题、处理依据解读如下:(一)不可抗力的法律适用1.政策要点今年2月10日,全国人大法工委认定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是民法的一个法定免责条款。2.存在问题一些地区法院文件提出,《民法总则》关于不可抗力规定,应适用于劳动合同的履行、解除、终止。3.处理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七部门《关于妥善处置涉疫情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20]17号,以下简称17号文件)规定:“受疫情影响导致原劳动合同确实无法履行的,不得采取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做法,企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依法变更劳动合同。”因此,受疫情影响的民事合同主体应当依法适用不可抗力条款,但劳动合同主体则不适用,并不得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主要原因是不可抗力不是劳动法的适用条款,劳动法之所以未引入不可抗力条款,在于劳动关系是一种从属性的不对等关系,不同于民事合同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劳动法具有不同于民法的社会法属性,如果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而免责,则会直接影响劳动者生存权。部分地区在文件中对中止劳动合同做出规定,但这些规定仅针对个案,大范围适用缺乏上位法依据。如:劳动部1995年309号文件规定了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期间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形。广东省人社厅、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的涉疫情争议案件若干问题解答中明确,如双方未能协商一致,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上述规定,符合劳动合同法“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规定精神,在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但必须给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二)工资待遇1.政策要点一是被依法隔离的劳动者工资待遇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由医疗机构或政府依法对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等实施隔离措施,导致劳动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在隔离期间的工资。隔离期结束后,对仍需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劳动者,企业按照职工患病的医疗期有关规定支付其工资。二是受政府紧急措施影响的劳动者工资待遇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对不受复工命令限制承担政府疫情防控保障任务的企业,在此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其中,企业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工资报酬。对企业安排未返岗劳动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供正常劳动的,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工资。第二,劳动者使用各类假。对企业安排劳动者在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期间使用带薪年休假、企业自设福利假等各类假的,按相关假的规定支付其工资。第三,劳动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对企业未复工或者企业复工但劳动者未返岗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劳动者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由企业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地方有关规定执行。三是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停工停产期间计算从今年春节延长假结束的次日起(即2月3日,湖北省从2月14日)至企业复工或劳动者返岗前一日止。其中,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30天(不剔除休息日、法定休假日等各类假)。2.存在问题一是一些地区人社部门文件除“正常劳动”外,还出现了“正常出勤”“正常工作时间”“劳动合同约定”等多种表述。二是一些地区对“工资报酬”范围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认为是劳动者基本工资,有的认为是劳动合同约定的固定工资,有的学者认为是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三是一些地区对“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理解与操作不同,有的认为按自然月,有的认为从用人单位停产日到发薪日。3.处理依据一是被依法隔离和受政府紧急措施影响的劳动者工资待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法院17号文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方四家8号文件规定处理。二是对于“工作报酬”范围,北京市人社局、高级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问题解答中明确:支付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等固定构成部分,可以不支付绩效、奖金、提成等劳动报酬中非固定部分以及与实际出勤相关的车补、饭补等款项,但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我们认为,隔离期间劳动者没有实际提供劳动,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按正常劳动”与实际到岗提供正常劳动的待遇应当有所区别。三是一些地区文件提出的延迟复工期就是“停工期”,其目的是要求企业通过停止安排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延迟复工期等同于休假期,也不能认定在延迟复工期工作属于加班,否则就偏离了法律本意。(三)劳动合同1.政策要点一是受疫情影响企业与招用的劳动者不能依法及时订立或续订书面劳动合同,可通过协商合理顺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二是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主要包括: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被依法隔离者或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地区的劳动者。对上述人员,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劳动者隔离治疗期、医学观察期、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三是具备复工条件的企业,对不愿复工的劳动者,经劝导无效或其他非正当理由拒绝返岗的,企业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依据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2.存在问题相当部分地区人社部门文件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未包括“病原携带者、无症状感染者”。3.处理依据一是根据17号文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有关政策解读口径规定,将有关人员纳入不得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范围。二是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存在以下情形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广东省人社厅、高级人民法院共同下发的涉疫情争议处理问题解答明确,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到原疫情严重地区但已被确定为低风险地区工作、出差,劳动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的,用人单位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约定或者规章制度处理。属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三是慎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项“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第(三)项“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规定,一般情况下不支持劳动者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诉求。(四)医疗期1.政策要点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治疗期或医学观察期均不计算为医疗期。2.存在问题一些地区人社部门文件提出,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计入医疗期。3.处理依据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有关政策解读口径规定,不能将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计入医疗期。主要理由:隔离治疗期间,属于政府采取的强制性紧急措施,劳动者无法提供正常劳动并非本人能力所致,不符合《企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不应由劳动者承担医疗期被占用的后果。(五)年休假中的“协商”1.政策要点企业可与职工协商使用带薪年休假并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统筹安排。2.存在问题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使用带薪年休假问题进行协商,存在“共议单决”或“共议共决”的困惑。3.处理依据带薪年休假安排实行“共议单决”。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方四家8号文件规定,无论劳动者是否同意,企业都可以统筹安排年休假,“与职工协商”只规范决定程序,而不影响企业单方决定权。(六)“共享用工”争议处理1.政策要点“共享用工”是疫情期间借出员工企业与借入员工企业之间自行调配人力资源、解决特殊时期用工问题的应急措施。“共享用工”的本质是不改变借出员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2.存在问题实践中,存在一些借出员工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借出员工,借出和借入员工的企业以“共享用工”之名,进行违法劳务派遣,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个体工商户以规避用工责任的问题。3.处理依据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有关政策解读口径规定,借出和借入员工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签订民事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目前,“共享用工”在法律主体认定、劳动报酬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还存在制度盲点,需要深入研究。上海市人社局、高级人民法院在共同下发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不应认定借出单位、借入单位、劳动者三者之间形成双重劳动关系。借调期间劳动者与借出单位仍为单一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不变。二、涉疫情争议处理有关程序(一)加强裁审衔接1.有关背景为解决裁审工作存在的争议受理范围不一致、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程序衔接不规范等问题,2017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7]70号),明确提出了“两个统一(裁审受理范围和裁审法律适用标准)、三个程序衔接(受理、保全和执行程序)、建立四项制度(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疑难复杂案件办案指导和联合培训制度)”的工作要求。截止目前,各省份、地市级人社部门与同级人民法院普遍联合下发实施意见,建立了工作机制衔接制度。2.工作进展一是实现了裁审法律适用衔接的重要突破。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法发[2020]12号)第四条明确规定:“就相关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应当正确理解和参照适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等制定的在疫情防控期间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的政策文件”。该规定有实践基础。今年3月初,河南省人社厅会同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共同印发了涉疫情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通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用工、工资待遇等问题处理,遵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人社厅政策文件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民事裁决文书应当引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该规定对于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等在特定时期制定的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政策文件作为人民法院民事裁判依据、加强裁审法律适用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逐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与最高人民法院协调,拟通过联合下发争议处理典型案例、法律适用指导意见等形式,将裁审标准统一到法律规定上来。(一方面,仲裁不是法院的一审程序,要协调法院尊重仲裁意见并支持仲裁工作,主要理由是人社部门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实施部门,是相关规章政策文件的制定者。同时,各级调解仲裁机构担当作为,去年就处理争议案件万件,其中仲裁终结率达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强调,调解仲裁机构发挥了重要的“拦水坝”作用,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支持调解仲裁工作。另一方面,要防止仲裁“诉讼化”倾向,仲裁“前置、终结、三方、效率”的准司法制度特色越鲜明,生命力就越强)【拓展资料】3.推动落实有关制度一是裁审信息比对制度包括:不服仲裁裁决起诉、撤销终局裁决、改判仲裁裁决等情况。四川省绵阳市的经验做法就很有说服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统计口径不同,人民法院统计口径包括:不服仲裁裁决起诉到法院的案件、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拆案“一人一案”、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规定的劳动者有工资欠条不经仲裁程序的案件等。二是推广裁审证据衔接和相互委托查证制度去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护薪”行动通知明确提出了建立裁审证据衔接、相互委托查证制度,需要协调人民法院将这两项制度从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扩大到各类争议案件。(二)推动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协调联动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是人社部门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政策的两个重要手段。两者工作目标、价值取向、服务对象相同,但在机构性质、工作方式、法律适用和救济方式等方面明显不同。一是协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分流无争议的“明显违法”案件实践中,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处理的争议案件中,相当部分是拖欠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明显违法”案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以通过主动巡查等方式,责令违法用人单位整改。二是协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如:北京市朝阳区仲裁院在劳动监察大队设立联合调解室,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落实联动机制贯彻落实“护薪”行动通知要求,完善信息共享、事实互认、情况会商、协调处置等联动机制。

关于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的论文

疫情期间大学生会出现的心理困扰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够疫情尽快的过去,第二个就是这个疫情会对自己有没有影响。

1、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答惑解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首先, 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国家,而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朋友相聚后,再飞回工作生活的地方。而今年的这个春节,被这样一场出其不意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节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很多无助感与失望感,而每天各类有关疫情的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感,也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与恐惧。可能伴随还有很多的抑郁的情绪、愤怒的情绪。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当我们面对疫情,会有一些焦虑、恐慌,这是人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类似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我隔离在家,也正是我们如此众志成城,才能获得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

然后,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疫情严峻,假日延期,几乎全民都休假在家,无法出门,加上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本身就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即便自我隔离在家,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给自己列一个必做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例如,听音乐、香薰、做瑜伽、涂鸦,做些小手工,试着为自己和家人做顿平时没空做的美食、读书、追剧、看电影、与家人的互动小游戏、与家人真诚的聊天等等。也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通过网络与人聊天等等。

如果这时你依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如今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只要拿起手机,各类信息就会涌面而来。对疫情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应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应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或崩溃。一旦身体的防护系统被击垮,我们就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疾病症状,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轻信谣言,尽量在权威的官媒获取信息,相信政府。

2、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身而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3、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如今自我隔离在家,也可以在室内做做运动,比如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做几遍广播体操,做瑜伽让自己静下来,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正向思维。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要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

3、 没有理由的想哭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如果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请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去所在地专门的发热门诊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自己的出行史,接触史,遵从医嘱,配合检测、治疗; 在就医前,应该通知与家人有关系的人员、单位(包括学校、公司、相关亲朋好友、近期曾接触人士),为将来可能的住院、隔离、排查等措施做好准备;在做上面这几件事的过程中,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切记保持冷静。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甚至确诊,你的心理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等等。这些情况会伴随疾病而来,是很正常的,你可以根据本文前面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必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一定要及时治疗,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危机。同时,不要胡思乱想、老往坏处想,尽力做好万全准备,心态上要维持正面思考。

医务工作者如何在救治他人的同时,做好心理层面的自我关照?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投入治疗,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他人的疾病痛苦后,错愕、挫折感、 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一般来说,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会面临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医务人员被感染”、“创伤性的刺激”与“救治的失败”。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治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的复发。如果医务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对社会感到不公;对自我工作无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病患出现的紧张、焦虑;大量付出后因为疫情并未理想地控制而导致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民众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压抑和悲愤;担心自己、家人患病;对家人的愧疚;无助、悲伤。

行为:容易激动,饮食过度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躯体:长期紧张下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压、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正常,医务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他人反馈,一定的情绪抒发与宣泄更利于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心理健康 论据 我是心理健康在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保持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应该做哪些事情 保持心理健康对抗议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才能做到身体健康

全国各地所有的人民群众,还是党员干部都时刻关注疫情进展情况,这次疫情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大家带来恐慌和焦躁,这甚至影响着疫情结束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怎么样面对这样的情绪?接下来按照我说的方法做做看,会不会好一些。1、 出现头疼,心慌,干咳,咳嗽等情况时,怀疑自己得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我们大多数人,刚刚从家里解放出来,部分重灾区的群众还在家里。那些解放的人,由于在家里憋得太久,太想放松的缘故。去踏春,去爬山的,去钓鱼的等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本来是这一切都挺美好的。但到了晚上回来时,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出现干咳,头疼等情况,觉得自己被感染了,得上这种病了,怎么办啊!首先,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需要注意监测。如果是在湖北,河北这些疫情高发区或者接触感染或有疑似病例的人,应该及时像社区或者当地有关部门上报,做好隔离,每天监测自己的体温的情况,必要的时候需要去医院看看。当然,也会有我们对疫情的恐惧导致过度担心紧张,发展成身体的不适应。快两个多月的,居家生活,让自己身体不适应,太高强度的活动。这样会导致部分人,咳嗽,浑身乏力等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通常伴随着失眠,焦虑是心理出现。这个时候常常觉得自己得上这样的病,自己天天看新闻,哪位医生,护士因为感染上,去世了。感觉自己得上就是死路一条。像这种对疫情有恐惧心理的人,首先去医院做一个检查,主要是做肺部CT,看自己是否正常,在检查结果显示,没有感染等问题时候,我们自己只能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放松,保持愉悦心情来对待身体不适。如果你的情绪还是无法平静,自我调节无法缓解时,可以找一个心理专家,如何对待这样的情况。我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农民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串门,不走亲戚。每天村子里的广播宣传着这次疫情的出现发烧,咳嗽,乏力这样类似情况,这次疫情所有地方都有,病毒可以由空气传播,出门必须戴口罩。现在哪里都不安全,待在家里最安全,你们缺什么,少什么给我们村委会发微信,顺带把你们家的地址,电话,名字标注好。有我们村委会统一购买,然后送到你们家门口,自取。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村每个人都要团结一致,村民添乱,在家吃,吃完睡。缺什么找我们。宣传车也在宣传着,这次疫情,今天确诊多少例,死了多少人。通报着实时消息。那一位农民,在家呆了几天,待不下去了,想出去,村里都会有人巡逻,在各个卡口都有值班人员,哪里也去不了,在家呆着,只有酒陪伴着他,喝着喝着,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自己感觉头晕乎乎的,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头还有的烫,感觉是发烧了。他想起来,这不是那个新型病毒肺炎症状?那个农民想着:糟了,我得病了,我马上就死了。我不能拖累村子,于是从家里房顶上往下跳。他跳下来了,没有摔死,被巡逻的人发现,送去医院,检查结果腿摔断了,还有点感冒。农民不服气的赵医生说,我不是被那个病毒感染了?医生说着,你这就是感冒,拿出检查结果。2、 作息时间紊乱,工作后失眠睡不着,怎么办?首先来说说青少年儿童,在疫情期间,学校不能开学,上午上着网络课程,下午做作业,晚上就是天堂,刷着视频,玩着游戏,晃晃玩着就十二点多了。引起早上起不来,在被子里听着叽叽喳喳的声音。导致下午做作业,马上写写画画完成任务。再说说大人,成年人除了部分党与干部需要时刻坚守卡口和巡逻之外,大多数人,睡觉自然醒,晚上玩到自然睡,吃饭,等到自然饿。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状态。一切回归自然。其实像这样作息时间紊乱现象很常见,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制定一个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家长,学生相互监督,共同执行。一起学习,每个人要求自律。学习之余,充实生活。休息时,不要玩着手机,刷着视频,聊着天。像孩子和家长一起,做一些健身运动,一起进入厨房,学习做菜,整理房间,读书,写字等这样会促进亲子关系,沟通学习,促进共同进步。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家庭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在疫情期间,孩子没有上学只能窝在家里上网课,有一位家长,看着孩子上网课,还在被子里,听着老师的课程。父母给孩子说,网课,你必须认真对待,你怎么对待它,它会给什么样的回报率。你全力以赴对待,老师测试,你是100分。你三心二意地对待,可能就在及格徘徊。其中一个家庭,他的教育理念是“佛系方式”学生上课的时候就上课,在哪里上都一样,没有区别。孩子上课就行。作业做完,就可以玩。至于什么时候睡觉,孩子都那么大了,困了就知道睡。还有以少部分家庭,一直坚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那个时间点做什么事情,那个时间点干什么。这就是“自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