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疫情下的心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疫情下的心理研究论文

200钱,我给你写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过度担心,最后是焦虑情结。什么因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由于以下方面:1.教师自身的厌倦、反感情绪影响。通过资料及自身经验了解到,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从事教师服务这一工作岗位,对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加之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不能达到园所的要求,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厌倦、反感情结。2.教师的性格差异。教师自身的性格差异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作中,对于一些缺乏耐心的教师,应对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会没有耐心,长时间从事幼儿园工作后会让自己变的很烦躁。3.自身期望价值。很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对自身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幼儿园有很好的成绩。可是长时间下来却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现,因此会逐渐丧失工作激情,紧接着工作的压力就随之而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结。4.幼儿园的整体社会环境。幼儿园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而幼儿园自身的体制对所有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硬性的束缚。在性质上,公办园与私立园之间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园里对教师考核制度在给教师教学带来督促作用的基础上,也无形中带来了一种压力,时间长了会让教师产生厌倦感。5.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重视,这一职业只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个而已,当然幼儿教师的地位也被忽略在内,教师的被关注程度大大降低。6.幼儿园的责任心大,保育工作重。在某些地区,90%的幼儿教师会反映幼儿教师责任心大,工作杂。每天,只要一来幼儿园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周围的一切,生怕有一点没注意到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实习期间,听同事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后,由于教师没有仔细检查幼儿的个人情况,没及时发现幼儿是带着伤来的,最后导致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争吵。这样一种情况在幼儿园是经常发生的,让教师压力过大。长此以往,时间一长,幼儿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那么工作的热情就会降低,随之倦怠情结越来越严重。7.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大。家长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变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感增强。他们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旦教学质量下降便会对他们自身大打折扣,影响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过高的期望就会让教师工作起来带有压力,如果有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不到位,会让教师压力感倍增,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工作自信,教学效能感降低。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可是一有失误,各种责怪就会铺面而来,从而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压力。8.特殊幼儿的影响.如果班里有特殊的幼儿(比如多动儿)也会让教师很无奈。在实习的幼儿园里,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可是由于小班孩子小,再加上几个多动儿的存在(占班级的23%左右),让老师们感到很头疼,对自身的工作感到一定得吃力。如果时间长了,不可避免的会让教师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倦怠的情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一职业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全身心的扑到这一工作领域。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耐性足够强大,那么他是不会轻易感到倦怠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人们会用自己对工作百分百的热爱去面对。2.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自省能力和认知调节能力。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大部分的人往往能看清一些客观现象,但是却很难看清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只有清楚的认知自我,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然,自省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自己是不是属于职业倦怠的敏感人群,若是就改变自己的缺陷,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做好防御措施。3.正确看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了解职业倦怠这一正常现象,并正确看待。不论何种工作,何种地位的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后,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结。而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人们要学会适应并慢慢调节这一现象,逐渐减小其症状对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处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要正确审视这一症状并学会处理。4.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回家后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也带回家,这样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老师经常会把幼儿园没做完的事情带回家接着做,这样就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淡化了与家人的感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5.学会释放压力。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向他人倾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大家都知道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行为,适当的倾诉既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定得缓解,也更好的促进了自己与周围他人的和睦相处,这一做法既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也维护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能安心工作。6.组织各种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工作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月,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可以多鼓励幼儿教师向成绩优异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健康的教学心理。而且,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氛围,让幼儿园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促进幼儿园的不断发展。7.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在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对工作更富有激情,具有成就感。很多在幼儿园内觉得自己比较自豪的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对工作充满激情。同时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8.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幼儿园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尽可能的调节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确保工作的质量。长期给予教师过多的工作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幼儿园应认真看待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为幼儿教师分配适量的工作,让幼儿教师能轻松工作。9.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让教师们觉得有动力去干好这份工作。目前,有很多幼儿园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没有放到台面上,觉得幼儿教师的工资就应该那么多,没必要给太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的幼儿教师不断地流失,正如现在的幼儿园,虽然是公立园,在某方面可能比私立园要轻松很多,可是43%的教师都因工资问题不满意纷纷开始跳槽。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应重视多加重视,努力在园所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让教师能更好的教学,现身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来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高职位的人们往往能有很高的热情去对待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上升,工作积极性大涨。政府各部门从上到下都应达成一致,努力倡导为幼儿教师提供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让教师身心愉快,更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自身的工作更加出色。同时,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们积极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教师强身健体,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过一段就升他那一群来一群来的华保冷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这个即可。

疫情下学生心理现状研究论文

无非是学校是封闭式管理,没有以前自由,找些感兴趣的事情

1、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答惑解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首先, 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国家,而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朋友相聚后,再飞回工作生活的地方。而今年的这个春节,被这样一场出其不意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节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很多无助感与失望感,而每天各类有关疫情的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感,也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与恐惧。可能伴随还有很多的抑郁的情绪、愤怒的情绪。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当我们面对疫情,会有一些焦虑、恐慌,这是人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类似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我隔离在家,也正是我们如此众志成城,才能获得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

然后,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疫情严峻,假日延期,几乎全民都休假在家,无法出门,加上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本身就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即便自我隔离在家,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给自己列一个必做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例如,听音乐、香薰、做瑜伽、涂鸦,做些小手工,试着为自己和家人做顿平时没空做的美食、读书、追剧、看电影、与家人的互动小游戏、与家人真诚的聊天等等。也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通过网络与人聊天等等。

如果这时你依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如今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只要拿起手机,各类信息就会涌面而来。对疫情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应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应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或崩溃。一旦身体的防护系统被击垮,我们就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疾病症状,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轻信谣言,尽量在权威的官媒获取信息,相信政府。

2、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身而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3、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如今自我隔离在家,也可以在室内做做运动,比如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做几遍广播体操,做瑜伽让自己静下来,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正向思维。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要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

3、 没有理由的想哭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如果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请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去所在地专门的发热门诊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自己的出行史,接触史,遵从医嘱,配合检测、治疗; 在就医前,应该通知与家人有关系的人员、单位(包括学校、公司、相关亲朋好友、近期曾接触人士),为将来可能的住院、隔离、排查等措施做好准备;在做上面这几件事的过程中,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切记保持冷静。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甚至确诊,你的心理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等等。这些情况会伴随疾病而来,是很正常的,你可以根据本文前面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必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一定要及时治疗,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危机。同时,不要胡思乱想、老往坏处想,尽力做好万全准备,心态上要维持正面思考。

医务工作者如何在救治他人的同时,做好心理层面的自我关照?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投入治疗,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他人的疾病痛苦后,错愕、挫折感、 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一般来说,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会面临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医务人员被感染”、“创伤性的刺激”与“救治的失败”。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治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的复发。如果医务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对社会感到不公;对自我工作无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病患出现的紧张、焦虑;大量付出后因为疫情并未理想地控制而导致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民众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压抑和悲愤;担心自己、家人患病;对家人的愧疚;无助、悲伤。

行为:容易激动,饮食过度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躯体:长期紧张下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压、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正常,医务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他人反馈,一定的情绪抒发与宣泄更利于心理健康。

首先,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保持心理健康。那么第一点,首先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虽然因为疫情期间可能有些学校上课不方便,但是网上的直播课也要认真的完成,不能因为没有老师的监管而肆意妄为,所以即使在家里边儿学习,也要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第二点我们不能出去聚集,也不能去人多的地方,这样并不利于疫情防控,但是我们可以在家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并不是说疫情在家我们就不能进行丝毫的运动了,可以在家里边儿进行一些没有,那么A,强度大的运动,每天可以散步半个小时,或者做一些简单的舒缓的运动都可以不能不运动,每天都要保持运动,这样有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疫情并不能够阻隔我们的感情,所以我们还可以与我们的朋友们进行联络,这样与我们的朋友们聊一些开心的事情,也有利于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总体而言,通过我们的学习,运动和聊天可以保持一个不错的心理状态 。

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疫情下研究美国的论文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有关该病毒的起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争议话题。因为该病症的首发地在我国武汉,所以西方国家便把矛头指向了我国,甚至将该病毒的源头定位为武汉p4国家病毒研究所。我国社会大众认为此次病毒的源头来自于美国,及理由是:早前美国出现了一次造成大量死亡病例的“流感”,怀疑这次“流感”实际就是新冠病毒肺炎,只是说法不同而已。而在去年10月举行的湖北世界军运会上,有5位美国运动员染病,怀疑美国有可能是故意定点投毒,或是无意携带病毒,导致该疾病在武汉大流行。我国社会大众的这一认知心理,对国内社会来说确实起了很好的正能量作用,导致前期疫情通报信息不畅而积聚的民愤迅速转移,把对武汉高层或是更高层的愤怒情绪,立刻转移到美国头上,让全国老百姓“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对社会的稳定安定起了不小的作用。但笔者认为,此次疫情的全球大爆发,靠猜测和臆度谁是发生的源头都是不科学的,既没有理由将起源强加给中国,也没有理由将这笔账算到美国头上。至于为什么不能由中国或是武汉承担责任,已经有过大量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为什么不能算到美国头上,本人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从传播的人群来看,不会局限于武汉。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体,它必须依附于动物的体细胞才能生存繁殖,若离开这些依附体,会在短期里死亡灭绝。实验室保存的病毒都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作为美国的军人运动员不可能通过某种载体将病毒带到中国,这在入境时就有严格的检查,可能性几乎为零。至于说他们身体携带病毒,那也没有这种可能。因为若身体带毒,那么与他们同机的服务员,军运会上的800多名运动员,运动场上的工作人员,他们居住的旅社,甚至包括10万名观众都有可能是近距离接触着。那么军运会散后,病毒就有可能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不可能局限于武汉。二、从传播的时间点来看,应该更早爆发。武汉军运会于去年10月27日结束,按病毒潜伏期最长14天计算,最迟应该 在11月10日出现病例,在11月中、下旬就大面积爆发了。但我国武汉出现首例病例为12月8日,相隔时间40多天,病例的潜伏期不可能这么久。再者,若美国军人携带病毒,那么他们自身就应该配有解药,否则他们作为第一代传播者就必死无疑。假设他们真正具备这种解药,那么该病毒绝不能再次在美国大流行,从现在美国的疫情大流行情况看,那种可能几乎没有。三、美国的价值观不允许人为播毒。美国是个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会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压与他们有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力的国际对手,以达到长期称霸世界的目的,这一点是不容否定的。不管是军事手段打击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还是用无人机定点清除伊朗最高指挥官等,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但他们的做法也是有原则的,就是打击对方的军事目标和清除政治人物时,尽量避免伤及平民百姓。至于战争造成人道主义灾难那又另当别论。西方国家对于希特勒式的大量屠杀平民的反人类罪行,自上而下都是切齿痛恨的,这也是他们的价值观所在。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客观上的认同,不能因为带有政治偏见而妄加指责他们。建立在这种价值观之上的美国,上至总统、政党负责人,下至普通的军人、百姓都不可能做出大量投毒,伤及无辜的灭绝人性的举动来。四、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不允许这种卑劣的行径存在。美国是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老牌的民主国家。美国的政治制度,简言之就是“三权分立,多党执政”。这个“三权”就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美国的立法权在国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众议院400多个席位,将名额按照人口的多少分配各州,由各州的老百姓普选产生。参议院共100个席位,每州两个席位平均分配,也由老百姓普选产生,美国国会的职权是制定法律、通过法案、监督总统依法行政等。美国的行政权由总统行使,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还是美国陆海空三军总司令,权力很大。美国总统由全民普选产生的选举人团投票产生,实际是全民普选产生。总统每届任期四年,累计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会三分之二的议员支持可以罢免总统。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联邦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的干涉。美国的多党执政实际上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竞选的总统和议员执政治理国家两党相互监督制约,以保证依法行政。上面说这些话的意思是作为美国的行政长官和行政机构,不可能下令投毒,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冒着这个风险去做这个事,这等于为自己将来的身败名裂或是坐穿牢底埋单。他们是聪明人,决不做这种蠢事。他们不可能像独裁国家的领导人那样,终身身居大位,最多八年任期做满,就是一介平民。五、美国的舆论监督制约着政治人物的行动。美国全国所有的新闻机构,包括电视台、报社、网络都是民间的、独立的。就是《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也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好,都是民间的企业,只有一个面向全世界广播的《美国之音》才由国会拨款,可以算上国家的,但美国之音不准对国内广播。因为美国的宪法规定,美国政府和政党不准办新闻媒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政府、政党能充分地接受独立新闻媒体的监督,避免政府和政党刻意宣传自己。这些独立的新闻机构可以与美国总统唱对台戏,不会受到打压,只要遵守美国法律,不违背客观真实性原则,谁的负面新闻都可以发。在这种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之下,哪一位政治人物若干出“投毒”这种灭绝人性的勾张来,其后果可想而知。综上所述,美国故意投毒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这并不是为美国洗白,而是没有客观可能。新冠病毒的源头在哪里,有待于科学家的积极努力。

现实不会因为一个博士生写了一篇报道而改变,美国如今确诊560万人次,每54个美国人中就会有一个感染者,死亡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这一切数字不会是谎言,病毒也不是瞎编的,所以美国现在到底有没有疫情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和那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争辩什么。

在本年的2月份时,我们便呼吁全世界重视新冠病毒的感染,然而真正听从我们建议的几乎没有几个,嘲讽的声音倒是很大,欧洲美国一直嘲笑我们说这是“WH病毒”;俄罗斯也是阳奉阴违,将中俄航班全部取消,对欧洲打开门户;巴西总统更是直接深入基层,认为病毒不重要,要是经济发展受损了才最为致命。果不其然,这几个国家没有一个现在控制住疫情的。

之前就有报道称欧洲和亚洲的病毒可能是从美洲地区的病毒上演变而来的,美国有很大可能性是病毒的起源国,但是人们不相信福奇博士的建议,认为戴口罩是对神的侮辱,是对自由人权的玷污;特朗普也戏称这是大号的流感,不必在意。结果是美国疫情再加上黑人运动,疫情感染不受控制,流浪汉和无家可归的人即使得病没有钱去治病。

在资本控制下的社会就呈现出一种病态,穷人丢失了工作,没有钱还贷款,进而和维权者游行去打砸抢烧那些奢侈品店,社会动荡不堪,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疫情蔓延得更快了,疫情不断加重,社会发展继续受阻,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停工停产,更多的人被迫下岗。如此明显的事实放在这里,还需要向那位博士再次证明吗?只要他稍微走出家门就能看到的情况,如此欺大众有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我觉得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抗战”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我们来通过与美国对比一下,成功的原因并一目了然。一、中美对待人民的态度及付出的行动中国领导人与美国领导人对待疫情态度完全不一样。◎中国领导人发现疫情的严重性、人民生命受到威胁后,迅速行动,不惜一切代价救死扶伤,减少伤亡,严防扩散。◎美国领导人发现疫情严重性后,忙于竞选,盲目乐观。认为是大号的流感。2.中美行动不一样。◎中国领导人深入疫情震中武汉,指导工作,督促工作。◎美国领导人忙于对外抖狠,对内争斗,与震中纽约州的州长相互斗互相掐,互相推卸责任。二、中美执行力对比1.中国迅速组织军队医务人员到第一线,随后各地对口支援到湖北各地第一线,总人数达42000人。2.美国没有调动一兵一卒到第一线。三、中美采取对抗疫情的方式对比1.人民以什么方式参与◎中国依靠人民,动员人民,打的是一场人民战争。◎美国忙于准备十万个装尸袋,两党还在争抢民众的支持率。州长按“居家令”要求市民呆在家中,总统要求市民行动起来,获得解放,上街抗争。四、中美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对比1.中国对待感染者,全过程免费。2.美国前期对待感染者核酸检测要收费一千多美元。总统推卸责任怪前任总统奥巴马留下的医疗系统脆弱。五、中美产业对比1.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门类齐全,加之中国表态对口罩生产企业的生产产品即口罩采取兜底政策。口罩生产量迅速增加。2.美国是金融大国,制造业门类不齐全,口罩及需要的呼吸机严重短缺。六、中美精神层面对比1.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充分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听从安排,积极参与。2.美国讲所谓自由,民众喜欢游行抗义,就是要求别人去做,自己去监督,甚至当吃瓜的群众。总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通过从以上六方面的对比,就看出了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抗战”成功的原因。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妥之处,请赐教。

如今新冠病毒疫情愈发严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不少国家都已经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在最初的时候,因为新冠病毒在武汉大规模爆发,所以不少人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新冠病毒的源头是在武汉地区。但是随着现在研究的深入,大家却发现,或许新冠病毒确实是在武汉爆发,但是源头不一定是在武汉地区。台湾一档关于追踪新冠病毒源头的节目,一下子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这档节目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追踪过程,并且得出的结论是病毒的源头或许来源于美国。而他们进行这样判断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要的依据来源是一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脑科中心发布的论文。论文中提到了,他们在美国发现了单倍型H38的病毒样品,而单倍型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组合。这篇论文收集了四大洲12个国家超过九十多种新冠病毒的基因数据,这些数据中一共找到了将近六十种单倍型。而我武汉地区的华南海鲜市场中找到的单倍型只有一份单倍型H3,并不是初代单倍型H1。所以他们萌生了武汉或许并不是疫情发源的想法。新冠病毒源头来源于美国?随后再次研究发现,初代单倍型H1在美国的病例中找到,所以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美国才是疫情的发源地。对此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也提供了自己的一个思路,不能就这样么简单的盖棺定论,我们在找发源地的时候,也要注意时间顺序,并且也要找到病毒在进化树上面的位置。这次病毒的基因结构相当的复杂,所以我们并不能得出,这次疫情的爆发源头来源于美国,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批量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的源头是不是华南海鲜市场还有待商榷,但是大概率是来源于武汉地区。早前我们做的调查中,没有找到初代单倍型,可能是因为我们在进行样品采集的时候,只选择了几家定点医院,也或许是采集的时间也比较晚,基因数据已经发生了更迭。如今新冠病毒的源头到底在哪里还是一个谜,我们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回复,世界卫生组织,现在也已经加入研究的行列之中,希望可以早日破解新冠病毒的秘密,早日结束这次疫情。

疫情期间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200钱,我给你写

心理护理在卫生、康复、保健等健领域中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已成为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足以让人深醒。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患病大学生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患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 B849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教育已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患病学生的心理关注较少。高校患病学生是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远离亲人,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同时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在患病时更容易处于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化等过程都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 *** 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等相关。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回圈系统等产生生理性变化,对病情发展和治疗有较大影响。治疗期间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好转,加速学生康复,节省治疗费用,减少治疗时间,缩短治疗过程。而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有可能使药物效果变差,病情恶化加重,增加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过程。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相应技能的掌握,而且目前大多课程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治疗时间必定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若治疗时间过长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不上同班同学的学习水平,影响其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强化患病学生的心理护理,对于帮助患病学生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早日康复。 1心理护理的作用与意义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2,3]。我国中医的"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在患病过程中若发生忧、思、怒、恐等情绪,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通过心理护理能减少或防止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使心理活动朝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病学生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疾病产生和发展过程,消除其不必要的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促进药物发生作用,帮助患病学生快速恢复健康。 2心理护理的措施 在思想上要认识心理护理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护理应是有意为之,而不是无心之举。护理人员应该清楚认识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病情,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进而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治疗效果。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受外界输入资讯的影响,这些输入的资讯包括视觉、听觉等[5],因此护理者应该明白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而不像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心理护理跟心理咨询一样,一定要和被护理的人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才算是心理护理。只有在认识到心理护理意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更有成效。 在业务上,要求技术娴熟,动作规范,给患者以信心 若在业务上不熟练,动作生疏,得不到患病学生的信任,导致其产生不安全感,会严重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在护理工作开始前要认真了解患病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病情,以便增强护理的针对性。注意按规范穿戴工作服,调整好情绪,不把工作之外的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做到衣帽干净整洁,精神饱满;护理时动作要规范、准确,力度适中,在护理操作时,不能强行拖拽,只顾达到自己的操作要求,而不顾患者的感受。在生病期间,因身体抵抗力较弱,要特别嘱咐患病学生注意保暖和饮食卫生,同时注意使居室的光线充足,温度、溼度适宜;护理操作完毕后,要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在言语上,充分利用语言的资讯传递功能,实现心理护理的目的 说话时态度要亲切,语速要适中,语调要柔和,通过语言表达出对患病学生的关切之情,尽量得到患病学生的信任。接诊时注意对患者要热情真诚,询问病情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从对话和表情中了解患者的情况,消除患病学生的紧张、恐惧、害羞等不良心理,让其尽量完整、全面地讲述发病过程,疾病的诱发原因,便于医生掌握发病过程,了解病情,进行对症治疗。特别是一些女生对于妇科疾病羞于启齿,难以开口,有时甚至故意隐瞒某些症状,对疾病的确诊造成不利影响,耽误了治疗。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病学生的反应,反应有以下几种形式:如语言反应,即通过语言直接向护理人员反映治疗的效果,药物对于身体的作用等;肢体反应,如用药后患者在病床上翻来覆去,这时应关心是否有不适的症状产生。这些症状是否是药物的正常反应,若是正常反应,则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使之不会产生恐慌心理;若是不正常反应,则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进行必要处理。 进行心理护理时还要注意针对性,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外地,独自一人来到不熟悉的城市求学,在患病时无亲人陪伴,同时由于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即使患病也不愿开口向身旁的人求助,因此更容易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有迫切康复的愿望,以致对身体的细微变化都变得非常敏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和身体的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这些特点,有的放矢,通过心理护理让学生感觉到患病时即使孤身在外,没有亲人陪伴也一样有人关心和帮助,不会孤单;同时帮助患病学生了解疾病的产生、发展和痊愈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时间,正确认识治疗必须进行的各个环节,消除其急躁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患病学生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信心,调整好心理状态,使身体处于较好的应激水平,使患病学生能够尽快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增强认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通过护理活动中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更好地为患病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贵英,唐平,程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2-44. [2] 李湘桂.浅谈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广西医学,2002,248:1315-1316. [3] 曾晓实.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1,235:1265-1268. [4] 周玉琴.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A:67. [5]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答惑解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首先, 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国家,而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朋友相聚后,再飞回工作生活的地方。而今年的这个春节,被这样一场出其不意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节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很多无助感与失望感,而每天各类有关疫情的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感,也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与恐惧。可能伴随还有很多的抑郁的情绪、愤怒的情绪。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当我们面对疫情,会有一些焦虑、恐慌,这是人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类似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我隔离在家,也正是我们如此众志成城,才能获得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

然后,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疫情严峻,假日延期,几乎全民都休假在家,无法出门,加上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本身就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即便自我隔离在家,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给自己列一个必做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例如,听音乐、香薰、做瑜伽、涂鸦,做些小手工,试着为自己和家人做顿平时没空做的美食、读书、追剧、看电影、与家人的互动小游戏、与家人真诚的聊天等等。也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通过网络与人聊天等等。

如果这时你依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如今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只要拿起手机,各类信息就会涌面而来。对疫情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应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应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或崩溃。一旦身体的防护系统被击垮,我们就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疾病症状,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轻信谣言,尽量在权威的官媒获取信息,相信政府。

2、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身而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3、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如今自我隔离在家,也可以在室内做做运动,比如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做几遍广播体操,做瑜伽让自己静下来,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正向思维。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要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

3、 没有理由的想哭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如果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请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去所在地专门的发热门诊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自己的出行史,接触史,遵从医嘱,配合检测、治疗; 在就医前,应该通知与家人有关系的人员、单位(包括学校、公司、相关亲朋好友、近期曾接触人士),为将来可能的住院、隔离、排查等措施做好准备;在做上面这几件事的过程中,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切记保持冷静。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甚至确诊,你的心理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等等。这些情况会伴随疾病而来,是很正常的,你可以根据本文前面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必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一定要及时治疗,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危机。同时,不要胡思乱想、老往坏处想,尽力做好万全准备,心态上要维持正面思考。

医务工作者如何在救治他人的同时,做好心理层面的自我关照?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投入治疗,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他人的疾病痛苦后,错愕、挫折感、 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一般来说,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会面临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医务人员被感染”、“创伤性的刺激”与“救治的失败”。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治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的复发。如果医务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对社会感到不公;对自我工作无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病患出现的紧张、焦虑;大量付出后因为疫情并未理想地控制而导致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民众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压抑和悲愤;担心自己、家人患病;对家人的愧疚;无助、悲伤。

行为:容易激动,饮食过度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躯体:长期紧张下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压、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正常,医务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他人反馈,一定的情绪抒发与宣泄更利于心理健康。

摘要: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

关键词:骨科损伤;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5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不仅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治疗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75例骨科创伤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肱骨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23例,小学19例,文盲8例。治疗时间为2~6个月。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由于患者在年龄、性格、文化层次、职业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故其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有效的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达。

2心理护理

骨折创伤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应激中,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反应[1]。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患者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不同。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患者进行正确的诱导,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热情主动地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的温暖。平等的交流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不同受伤部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排有一定专科知识的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受伤部位,选择不同的安慰性语言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让患者尽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以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对不同治疗手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患者(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担心术中出现意外、术后疼痛以及担心术后留下后遗症。护士要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时讲解手术的名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的目的及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及恐惧心理。(2)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送回病室并调至舒适的体位。护士应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很顺利及术后体位、引流管、饮食、切口疼痛护理的注意事项。比如术后给予镇痛泵止痛或6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避免等患者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2]。此外,暗示也可以减轻疼痛,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除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非手术治疗患者医护人员要以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使患者在医院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并帮助患者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其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数老年人不适应病房环境,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应从入院开始,医护人员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管床医生、同病室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对丧偶或无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的生活方式刻板[3],看问题有时也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童患者对于患儿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成为患儿的贴心人。给患儿打针治疗时要利用其注意力易被分散及喜欢被表扬、鼓励等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同时要与患儿家长进行正确的沟通,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和正确的教育、鼓励患儿,增强患儿克服病痛的勇气和信心。

青年患者最好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病室。他们在一起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并消除孤独感。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对克服困难与疾病作斗争都能起良好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患者要注意多给予心理支持,要多关怀、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中年患者一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在日常交谈中,也可给他们介绍一些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长期迁延的实例。同时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他在养病治病时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心理护理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对宣教解释容易理解,对于自身的疾病容易有正确的认识,易于接受并配合护理治疗;对于文化知识偏低的患者,其医疗信息不足,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创伤后对住院环境陌生,生活方式改变,伤痛成为患者心理应激源,使部分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冷漠、悲观、甚至绝望的负面心理,表现出暴躁、发怒、不配合治疗,甚至抵制正常医疗行为[4]。护士要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细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住。顺利完成对疾病的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3讨论

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医学心理学认为,不仅药物起到治疗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创伤起到治疗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必须重视对患者平素心理状态的询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素质,有效的沟通,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肝硬化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系统评价王瑞; 张宗霞; 骆欧; 张铭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1-08

2、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潘伟琴; 叶新青; 蒋奕中国现代医生2014-01-28

摘要: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关键词:患者;环境;心理护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已充分证明,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在护理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与其他护理工作同步进行,为患者的身心健康营造适宜的人际氛围。通常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包括个别心理护理、集体心理护理和环境心理护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患者的人际关系环境。而这些都有赖于护士及医生、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去创造、发展和具体实施。现将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常难以适应新的医院环境,表现为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而引起的恐惧、焦虑等,同时,病房的色调、光线、空气、声响及病房周围的布局环境无不影响患者的情绪。如:红色易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浅绿、浅蓝色则使人心情舒畅,嘈杂的声音、特殊的气味、单调的刺激、视觉上的脏乱及不可口的饭菜均能使人产生焦虑和烦躁,尤其是长期住院的患者,更易烦躁不安。因此,营造一个整洁美观、色调和谐、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各种气味及噪声的病房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及时介绍规章制度,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其次是病房的设施应尽量齐全方便,物品摆放整洁、固定位置。床铺保持平整、清洁舒适。室内根据条件可摆放鲜花、插花和绿色植物等,每日定时开窗通风,良好的通风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协助营养师为患者准备可口的饭菜,并保证营养充足。护士在操作时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夜间护士应尽量做到避免出现噪音及强烈的光线刺激,以免影响患者休息。住院期间,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及探视人员,避免不良刺激。协助能下床的患者到户外晒太阳、散步或欣赏病房周围的花草树木等。总之,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快,也可以使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能使患者身心尽快康复。

2住院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护理

患者入院后,生活单调刻板,从早到晚进餐、查房、服药、治疗、睡眠,日复一日,易产生烦躁焦虑、心慌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易情绪低落,感到孤独、凄凉,急性患者由于住院突然,病情复杂,来势凶猛,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紧张、不安、不思饮食等,晚期癌症患者由于悲观绝望,易产生自杀心理等。因此护士应帮助患者消除这些不良情绪,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走出阴影。首先要帮助患者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合理的生活秩序和动静结合的休养生活,同时,适宜的文化生活也不容忽视,由于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业余爱好等,因此,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如:手术后的患者根据情况可适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慢性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安排听音乐、看电视、听收音机、读书看报等,对普通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可以组织起来集中进行晨练、气功、打太极拳、下棋、打扑克,甚至可以开小型座谈会,文艺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其生活情趣,既可以消除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紧张带来的不良情绪,又可以借此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住院患者的人际关系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都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护士真诚的交谈、安慰、疏导、鼓励,都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和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与鼓励,护士的行动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散漫、懈怠、轻佻使人厌恶,慌乱和冒失可使人疑虑,因此,护士在操作时应轻柔镇定、认真严谨,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与患者接触时应和蔼可亲,热情有礼,端庄大方。良好的护患关系一旦建立,护士就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正确地心理支持。

家属和亲友的良好情绪都给人以安慰支持,因此,护士要做好家属、亲友的工作,与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给家属讲解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稳定家属的情绪,让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颜悦色地给患者以支持和安慰。另外,病房是个小集体,营造一个和谐的群体气氛有助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照料、相互鼓励、消除孤独、减轻疾病带来的苦恼。因此,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参考文献

1、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张振香; 郑蔚护士进修杂志2009-01-22

疫情期间心理状况的论文研究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过度担心,最后是焦虑情结。什么因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由于以下方面:1.教师自身的厌倦、反感情绪影响。通过资料及自身经验了解到,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从事教师服务这一工作岗位,对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加之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不能达到园所的要求,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厌倦、反感情结。2.教师的性格差异。教师自身的性格差异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作中,对于一些缺乏耐心的教师,应对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会没有耐心,长时间从事幼儿园工作后会让自己变的很烦躁。3.自身期望价值。很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对自身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幼儿园有很好的成绩。可是长时间下来却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幼儿园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现,因此会逐渐丧失工作激情,紧接着工作的压力就随之而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结。4.幼儿园的整体社会环境。幼儿园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是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而幼儿园自身的体制对所有的教师来说都是一种硬性的束缚。在性质上,公办园与私立园之间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园里对教师考核制度在给教师教学带来督促作用的基础上,也无形中带来了一种压力,时间长了会让教师产生厌倦感。5.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重视,这一职业只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一个而已,当然幼儿教师的地位也被忽略在内,教师的被关注程度大大降低。6.幼儿园的责任心大,保育工作重。在某些地区,90%的幼儿教师会反映幼儿教师责任心大,工作杂。每天,只要一来幼儿园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周围的一切,生怕有一点没注意到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实习期间,听同事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后,由于教师没有仔细检查幼儿的个人情况,没及时发现幼儿是带着伤来的,最后导致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争吵。这样一种情况在幼儿园是经常发生的,让教师压力过大。长此以往,时间一长,幼儿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那么工作的热情就会降低,随之倦怠情结越来越严重。7.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大。家长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变高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感增强。他们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旦教学质量下降便会对他们自身大打折扣,影响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过高的期望就会让教师工作起来带有压力,如果有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不到位,会让教师压力感倍增,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工作自信,教学效能感降低。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可是一有失误,各种责怪就会铺面而来,从而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压力。8.特殊幼儿的影响.如果班里有特殊的幼儿(比如多动儿)也会让教师很无奈。在实习的幼儿园里,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可是由于小班孩子小,再加上几个多动儿的存在(占班级的23%左右),让老师们感到很头疼,对自身的工作感到一定得吃力。如果时间长了,不可避免的会让教师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工作失去信心,产生倦怠的情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理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一职业当做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全身心的扑到这一工作领域。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耐性足够强大,那么他是不会轻易感到倦怠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人们会用自己对工作百分百的热爱去面对。2.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自省能力和认知调节能力。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大部分的人往往能看清一些客观现象,但是却很难看清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只有清楚的认知自我,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然,自省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自己是不是属于职业倦怠的敏感人群,若是就改变自己的缺陷,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做好防御措施。3.正确看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了解职业倦怠这一正常现象,并正确看待。不论何种工作,何种地位的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后,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结。而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人们要学会适应并慢慢调节这一现象,逐渐减小其症状对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处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要正确审视这一症状并学会处理。4.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回家后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也带回家,这样会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老师经常会把幼儿园没做完的事情带回家接着做,这样就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淡化了与家人的感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5.学会释放压力。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向他人倾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大家都知道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行为,适当的倾诉既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定得缓解,也更好的促进了自己与周围他人的和睦相处,这一做法既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也维护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能安心工作。6.组织各种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工作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月,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可以多鼓励幼儿教师向成绩优异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健康的教学心理。而且,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氛围,让幼儿园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促进幼儿园的不断发展。7.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在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对工作更富有激情,具有成就感。很多在幼儿园内觉得自己比较自豪的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对工作充满激情。同时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8.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幼儿园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尽可能的调节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确保工作的质量。长期给予教师过多的工作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幼儿园应认真看待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问题,为幼儿教师分配适量的工作,让幼儿教师能轻松工作。9.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问题,让教师们觉得有动力去干好这份工作。目前,有很多幼儿园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没有放到台面上,觉得幼儿教师的工资就应该那么多,没必要给太多。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的幼儿教师不断地流失,正如现在的幼儿园,虽然是公立园,在某方面可能比私立园要轻松很多,可是43%的教师都因工资问题不满意纷纷开始跳槽。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应重视多加重视,努力在园所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让教师能更好的教学,现身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来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处于高职位的人们往往能有很高的热情去对待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上升,工作积极性大涨。政府各部门从上到下都应达成一致,努力倡导为幼儿教师提供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让教师身心愉快,更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自身的工作更加出色。同时,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们积极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教师强身健体,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1、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答惑解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首先, 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国家,而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朋友相聚后,再飞回工作生活的地方。而今年的这个春节,被这样一场出其不意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节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很多无助感与失望感,而每天各类有关疫情的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感,也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与恐惧。可能伴随还有很多的抑郁的情绪、愤怒的情绪。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当我们面对疫情,会有一些焦虑、恐慌,这是人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类似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我隔离在家,也正是我们如此众志成城,才能获得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

然后,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疫情严峻,假日延期,几乎全民都休假在家,无法出门,加上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本身就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即便自我隔离在家,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给自己列一个必做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例如,听音乐、香薰、做瑜伽、涂鸦,做些小手工,试着为自己和家人做顿平时没空做的美食、读书、追剧、看电影、与家人的互动小游戏、与家人真诚的聊天等等。也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通过网络与人聊天等等。

如果这时你依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如今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只要拿起手机,各类信息就会涌面而来。对疫情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应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应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或崩溃。一旦身体的防护系统被击垮,我们就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疾病症状,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轻信谣言,尽量在权威的官媒获取信息,相信政府。

2、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身而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3、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如今自我隔离在家,也可以在室内做做运动,比如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做几遍广播体操,做瑜伽让自己静下来,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正向思维。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要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

3、 没有理由的想哭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如果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请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去所在地专门的发热门诊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自己的出行史,接触史,遵从医嘱,配合检测、治疗; 在就医前,应该通知与家人有关系的人员、单位(包括学校、公司、相关亲朋好友、近期曾接触人士),为将来可能的住院、隔离、排查等措施做好准备;在做上面这几件事的过程中,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切记保持冷静。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甚至确诊,你的心理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等等。这些情况会伴随疾病而来,是很正常的,你可以根据本文前面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必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一定要及时治疗,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危机。同时,不要胡思乱想、老往坏处想,尽力做好万全准备,心态上要维持正面思考。

医务工作者如何在救治他人的同时,做好心理层面的自我关照?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投入治疗,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他人的疾病痛苦后,错愕、挫折感、 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一般来说,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会面临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医务人员被感染”、“创伤性的刺激”与“救治的失败”。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治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的复发。如果医务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对社会感到不公;对自我工作无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病患出现的紧张、焦虑;大量付出后因为疫情并未理想地控制而导致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民众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压抑和悲愤;担心自己、家人患病;对家人的愧疚;无助、悲伤。

行为:容易激动,饮食过度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躯体:长期紧张下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压、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正常,医务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他人反馈,一定的情绪抒发与宣泄更利于心理健康。

200钱,我给你写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已形成全球多个国家纷纷报告感染病例,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确诊病例报告〔1〕。无论是2003年SARS疫情传播,还是正在全球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状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控制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而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辅导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分析与辅导具有重要意义。1 问题的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群体性三种特征。也有学者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具有持续性、机遇性和可控性的特点〔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和当事人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李幼东等〔4〕,2008)通过对SARS当事人的实证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个人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方式也是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5〕。高校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特点分析〔6〕和预防体系的构建〔7〕等方面。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侧重宏观层面分析,缺乏微观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研究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侧重于对大学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以期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8〕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指的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研究中指的是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是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良好的认知过程应该是对信息正确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进而表现为心态的平稳与理智。那么,不良的认知过程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绝对化的认识。第二,过分概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只看到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开始下结论。第三,大学生中可能会产生一种糟糕至极的认识,并认为高校人口聚集度高、甲流高感染率,一旦传播开来便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进而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中。此外,大学生中还可能会出现穷尽思维的现象,即由一件事情不停地想象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不能自拔,类似强迫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9〕。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个体良好的情绪情感过程是虽有起伏但能调整至平稳,是趋向于理性的。而不良的情绪情感则表现为大起大落和持续的起伏状态。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①疑病:过分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主动地、不断地与流感症状进行类比。②焦虑:表现为内心的不安,神情的紧张,对流感可能发展的趋向显露过分担忧。③惊恐: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人对特定的事物或场景表现过分的紧张,行为上出现回避和退让,离开场景则会恢复,那么就属于疾病性的恐惧了。如,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进而不敢去食堂、操场等场所。④抑郁:表现为情感低落,愉悦感缺失,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感觉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他们认为生命脆弱,无力抵抗甲流的冲击,于是放弃学习、放弃参加活动,话语和行为明显减少,但却沉溺于胡思乱想中。 意志行为过程意志过程一般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调节、支配行为的心理过程。换言之,意志过程通过行为来体现,行为表现反映出意志过程。同时行为也是个体整个心理过程的表达。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的行为问题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迫行为:由于受不良认知的影响,导致个体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如:反复地洗手,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却不能控制自己。②回避行为:个体可能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一旦进入人多的场所,会不自觉地出现焦虑、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胸闷,出汗等。③攻击行为:发展心理学中把大学生划分在个体发展的成年初期,认为处在这个时期的他们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有理论认为,个体在受挫或者内心压抑的情形下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因此,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由于压力、紧张的作用更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行为,并以此作为宣泄的方式。④造谣行为:有学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环境的变动一旦具有危机性,就会引起社会成员的危机感。认知的局限与误差,对突发事态模糊前景的主观臆断与揣测,对事件梦幻般的联想及捏造一旦符合人们的臆测,谣言便会产生。谣言传播具有心理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压力,作为心理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价值,把谣言传播作为提高被关注度和认同度的途径。3 应对策略 树立正确认识,改变不良认知认知疗法强调改变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不良认知的目的,进而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针对不良认知,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造成认知和行为失调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刺激事件作用于个体,而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引发了负面情绪与问题行为。因此,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组织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审查的方式,检查自我、反省自我。通过自我辩论的方式,不断地与已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摆事实,讲道理。不良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化,所以还需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消除自认为是别人关注的焦点、事件的中心等错误的观点。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法是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分别把每种认知方式可能带来的有利结果和不良后果分别列举出来,并登记在纸上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达到抛弃不良认知方式的目的。 培养积极情感,克服负面情绪大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智的思维以及高雅的审美感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来说,情感是个体具有相对持久、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体验,而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稳定的情感是在暂时的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同时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中包含情感的成分,又能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克服负面情绪影响,对于树立大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积极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及时科学的信息发布,正确的信息接收渠道,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产生、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此来消除疑病和恐慌心理;其次,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对科学先进的医疗和社会救助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识自身焦虑体验是受错误认知影响。把问题合理化、简单化,适当的感情宣泄对降低焦虑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高活动兴趣,排解抑郁。有学者指出,阅读有益读物,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都可缓解此症。辅导的落脚点是提高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鼓励其参加活动,放松身心,避免陷入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从而排解抑郁情绪。 塑造端正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心理状态往往通过外显行为来表现,异常行为表现反映出心理状态的不平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引发认知的错误和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由此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的正常发展。为此,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尤为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组建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或者训练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提高人际技巧、克服怯弱心理、消除心理应激等等。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有共同训练目标的大学生在一起,达到消除不良行为和提高自身某方面能力的目的。谣言止于智者,因此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是消除谣言的先决条件;谣言止于公开,利用新闻媒介和宣传机构及时发布科学、合理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大学生不良行为,构建校园健康的心态和文明的环境。完整的个体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实施辅导策略时要联系、全面地看问题,注重方法上的综合,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总之,研究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丰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在对特定群体特定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研究,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有助于实现心理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实现,富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证研究、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当事人和公众的差异研究、高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心理疏导与关怀,以及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心理疏导机制,仍是我们研究的不足和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 2003〔3〕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 (6):20-21〔4〕李幼东,芦红燕,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83-85〔5〕关静,刘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75-777〔6〕李佐卫,陈庆华,等.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2):11-15〔7〕崔箭,唐丽,等.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为例〔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7-609〔8〕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