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泰山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泰山论文的参考文献

你是想问论文怎么写吗?

工具/原料电脑软件方法/步骤第1步,首先把光标放到我们要插入标注的位置,论文/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第2步,打开引用选项,然后在脚注选项卡里找到插入尾注命令,论文/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第3步,然后我们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它默认的是一个小写的字母i不是我们想要的格式,论文/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第4步,然后我们再点击脚注和尾注的对话框,在自定义标记里面输入[1],然后点击插入论文/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第5步,然后回到word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泰山后面出现了[1]这样的标注,论文/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第6步,然后我们拖到页尾可以看到标注后面是空的,我们输入我们需要输入的内容,论文/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END注意事项注意标识的格式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 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和夏商周上古三代城址的发掘,证实了《吴越春秋》所载尧舜时期的”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是比较可靠的。东夷人高大无比善射弓、后异射日、蚩尤首先将铜兵器用于战争、少昊之子把弓用于战争传说,均在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泰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三皇五帝活动的结果。 夏商周时期,禹的祖先是黄帝和颛顼,泰山东侧的蒙山,又名东泰山,是夏族的发祥地,一直被三代祭祀。商代的“相土之东都”建在泰山脚下。周天子封长子伯禽于泰山之阳建立了鲁国,封贵戚姜太公到泰山之阴建立了齐国。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在泰山会盟诸侯,一匡天下;沿泰山分水岭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 泰山,由于地处祖国东方,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属春,五常为仁,八卦为震,星宿为苍龙,所以泰山被古人视为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于是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巅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而后再到泰山前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蒿里、云云等小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热能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如能登封泰山,即被子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标志,皇帝本人俨然也成了“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篇》:“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记述:“百王太平,升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夯土台基)可见者七十有二,纷纶漂灭者不可胜数。”古籍载,黄帝狩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四,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从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其上。《封禅书》又开车,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会稽(即今蒙山),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社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图象文字,唐兰先生释为“炅”,上为日,中为火,下部是山。就明五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在泰山烧柴祭日,后来发展为封禅大典,成为大统一、大融洽合、大团结的象征。 关于封禅活动真正有据可查的始于《史记》,它较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秦汉封禅。秦始皇、秦二世、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接踵登封告祭,刻石纪功。其中汉武帝8次东巡登封,乾隆帝11次朝拜泰山。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帝相齐的神圣高度。所以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说:“所谓东方主生,帝出乎震,于是泰山便威灵赫赫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比帝王还要高一等,因而也不敢藐视泰山了。”他们为宏扬“君权神授”,便大兴土木,刻石纪功,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 泰山宗教源远流长,土生土长的泰山神祗与全国性的道教和世界性的佛教共荣共存,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大统一、大融合、大团结的泰山精神。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2 泰山的人文美学底蕴 对泰山的审美,历史上曾经历过“自然崇拜”,“比德”和“畅神”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和科学的结合是必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杨辛教授曾多次考察泰山,著有《泰山美学考察》,开创了泰山现代美学的研究,对泰山美学考察、总结构成泰山主要自然特征”雄伟“的诸因素和历史文化对泰山自然的整体艺术构思及多方成的渗透影响,使美的感受不断推向高峰。在风景欣赏中结合智势。杨辛的泰山诗:“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呐风云。海天为怀,华夏之魂。”是对泰山美学的高度概括。 泰山历经几千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中国山岳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美的特点。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泰山的美学从事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和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的山体高大及表形的的雄伟。其自然因素首先是主峰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平原和丘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尤其是南坡,景观更为雄壮:山东省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起,群峰拱岱,形成“一鉴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其次,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公里,基础宽大,形体集中,使人产生安稳感和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就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应。 泰山的人文景观美,是反映一切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相融合的人为因素。人文景观主要包犄建筑物、构筑物、石刻及道路等,其创作是根据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宗教告示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其布局重点是从祭地的社首山(即今蒿里山东侧,建国后因凿石而毁)至告天的玉皇顶,约在10公里的登山盘道两侧,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问,进行了整体构思。在这条景观带上大体分为三重空间:一是以泰安城为中心的人间闹市;二是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为阴曹地府;三是以城北岱宗坊为起点,沿长达5800多级的天梯盘道直至岱顶天庭仙界。 泰山与泰安城是山城一体,泰安城是因帝王封禅和黎民百姓朝山进香及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轴线从城区南门开始,经通天街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天梯相接,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的序列上形成一体,从空间序列看,是按登封活动的程序资助第展开,贯穿着一促由人境到仙界的过渡阶段;痤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至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登上天庭;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严整到自由,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异; 从意境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佳境;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的漫长盘道为连接,形成了一条极为壮观的封禅祭礼序列景观。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巧妙地借用自然地势,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断层陡峭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游人沿中溪而上,人在谷中而行,属于封闭型自然景观,渐至岱顶才豁然开朗;对祭天活动来说,前奏长,对比强烈,造成步步登高、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的心理状态。其二,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既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又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即有临溪而建的赏罚分明景建筑。也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同时,还有耸立于岱麓和岱顶的金碧辉煌的祭祀建筑群。其三,从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组合上,都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建的特点。另外,有一些寺庙和书院,建于深山密林之中或青峦秀水之间。这些建筑因功能不同,对环境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环境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也不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以耱默契。如岱顶南天门的位置选择和建筑形象的创作上,则是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又凭人工之力的杰作。泰山西北麓的娄敬洞山,是人工借助岩洞洞口的险要之势,筑室为老君堂、三清殿、仙姑庙等,使寺庙悬挂于半山云雾之中,主自然岩洞有了生机。 泰山古建筑的造型艺术,不仅在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浑为一体,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大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 泰山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珍品,是天然的书法展览。它们都是因事而立,因地而书,因景而刻,因石而制,赙景交融,点缀风眩。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工之书。真乃瑰丽多姿,琳琅满目,把泰山妆扮得更加庄严典雅。 3 结束语: 泰山这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其雄伟瑰丽屹立于东方之巅。通过泰山,我们可以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刻地认识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泰山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现代社会的旅游价值,泰山之所以独特,更在于她是中华文化兴衰更替的见证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我们当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泰山遗产即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是旅游 文化 论文的一部分 ,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黎洁,李垣.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01)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旅游文化论文

2.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3. 旅游文化的论文免费例文

4.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有关旅游文化的论文

6.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泰山封禅论文参考文献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据记载,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祭祀泰山的活动史不绝书,即使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也频频前来祭祀。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更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

泰山封禅:古代的礼仪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 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和夏商周上古三代城址的发掘,证实了《吴越春秋》所载尧舜时期的”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是比较可靠的。东夷人高大无比善射弓、后异射日、蚩尤首先将铜兵器用于战争、少昊之子把弓用于战争传说,均在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泰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三皇五帝活动的结果。 夏商周时期,禹的祖先是黄帝和颛顼,泰山东侧的蒙山,又名东泰山,是夏族的发祥地,一直被三代祭祀。商代的“相土之东都”建在泰山脚下。周天子封长子伯禽于泰山之阳建立了鲁国,封贵戚姜太公到泰山之阴建立了齐国。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在泰山会盟诸侯,一匡天下;沿泰山分水岭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 泰山,由于地处祖国东方,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属春,五常为仁,八卦为震,星宿为苍龙,所以泰山被古人视为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于是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巅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而后再到泰山前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蒿里、云云等小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热能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如能登封泰山,即被子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标志,皇帝本人俨然也成了“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篇》:“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记述:“百王太平,升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夯土台基)可见者七十有二,纷纶漂灭者不可胜数。”古籍载,黄帝狩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四,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从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其上。《封禅书》又开车,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会稽(即今蒙山),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社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图象文字,唐兰先生释为“炅”,上为日,中为火,下部是山。就明五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在泰山烧柴祭日,后来发展为封禅大典,成为大统一、大融洽合、大团结的象征。 关于封禅活动真正有据可查的始于《史记》,它较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秦汉封禅。秦始皇、秦二世、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接踵登封告祭,刻石纪功。其中汉武帝8次东巡登封,乾隆帝11次朝拜泰山。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帝相齐的神圣高度。所以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说:“所谓东方主生,帝出乎震,于是泰山便威灵赫赫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比帝王还要高一等,因而也不敢藐视泰山了。”他们为宏扬“君权神授”,便大兴土木,刻石纪功,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 泰山宗教源远流长,土生土长的泰山神祗与全国性的道教和世界性的佛教共荣共存,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大统一、大融合、大团结的泰山精神。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2 泰山的人文美学底蕴 对泰山的审美,历史上曾经历过“自然崇拜”,“比德”和“畅神”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和科学的结合是必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杨辛教授曾多次考察泰山,著有《泰山美学考察》,开创了泰山现代美学的研究,对泰山美学考察、总结构成泰山主要自然特征”雄伟“的诸因素和历史文化对泰山自然的整体艺术构思及多方成的渗透影响,使美的感受不断推向高峰。在风景欣赏中结合智势。杨辛的泰山诗:“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呐风云。海天为怀,华夏之魂。”是对泰山美学的高度概括。 泰山历经几千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中国山岳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美的特点。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泰山的美学从事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和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的山体高大及表形的的雄伟。其自然因素首先是主峰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平原和丘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尤其是南坡,景观更为雄壮:山东省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起,群峰拱岱,形成“一鉴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其次,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公里,基础宽大,形体集中,使人产生安稳感和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就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应。 泰山的人文景观美,是反映一切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相融合的人为因素。人文景观主要包犄建筑物、构筑物、石刻及道路等,其创作是根据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宗教告示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其布局重点是从祭地的社首山(即今蒿里山东侧,建国后因凿石而毁)至告天的玉皇顶,约在10公里的登山盘道两侧,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问,进行了整体构思。在这条景观带上大体分为三重空间:一是以泰安城为中心的人间闹市;二是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为阴曹地府;三是以城北岱宗坊为起点,沿长达5800多级的天梯盘道直至岱顶天庭仙界。 泰山与泰安城是山城一体,泰安城是因帝王封禅和黎民百姓朝山进香及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轴线从城区南门开始,经通天街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天梯相接,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的序列上形成一体,从空间序列看,是按登封活动的程序资助第展开,贯穿着一促由人境到仙界的过渡阶段;痤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至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登上天庭;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严整到自由,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异; 从意境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佳境;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的漫长盘道为连接,形成了一条极为壮观的封禅祭礼序列景观。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巧妙地借用自然地势,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断层陡峭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游人沿中溪而上,人在谷中而行,属于封闭型自然景观,渐至岱顶才豁然开朗;对祭天活动来说,前奏长,对比强烈,造成步步登高、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的心理状态。其二,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既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又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即有临溪而建的赏罚分明景建筑。也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同时,还有耸立于岱麓和岱顶的金碧辉煌的祭祀建筑群。其三,从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组合上,都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建的特点。另外,有一些寺庙和书院,建于深山密林之中或青峦秀水之间。这些建筑因功能不同,对环境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环境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也不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以耱默契。如岱顶南天门的位置选择和建筑形象的创作上,则是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又凭人工之力的杰作。泰山西北麓的娄敬洞山,是人工借助岩洞洞口的险要之势,筑室为老君堂、三清殿、仙姑庙等,使寺庙悬挂于半山云雾之中,主自然岩洞有了生机。 泰山古建筑的造型艺术,不仅在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浑为一体,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大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 泰山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珍品,是天然的书法展览。它们都是因事而立,因地而书,因景而刻,因石而制,赙景交融,点缀风眩。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工之书。真乃瑰丽多姿,琳琅满目,把泰山妆扮得更加庄严典雅。 3 结束语: 泰山这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其雄伟瑰丽屹立于东方之巅。通过泰山,我们可以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刻地认识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泰山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现代社会的旅游价值,泰山之所以独特,更在于她是中华文化兴衰更替的见证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我们当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泰山遗产即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随便写吧,别着急!

泰山文化论文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 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和夏商周上古三代城址的发掘,证实了《吴越春秋》所载尧舜时期的”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是比较可靠的。东夷人高大无比善射弓、后异射日、蚩尤首先将铜兵器用于战争、少昊之子把弓用于战争传说,均在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泰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三皇五帝活动的结果。 夏商周时期,禹的祖先是黄帝和颛顼,泰山东侧的蒙山,又名东泰山,是夏族的发祥地,一直被三代祭祀。商代的“相土之东都”建在泰山脚下。周天子封长子伯禽于泰山之阳建立了鲁国,封贵戚姜太公到泰山之阴建立了齐国。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在泰山会盟诸侯,一匡天下;沿泰山分水岭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 泰山,由于地处祖国东方,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属春,五常为仁,八卦为震,星宿为苍龙,所以泰山被古人视为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于是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巅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而后再到泰山前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蒿里、云云等小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热能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如能登封泰山,即被子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标志,皇帝本人俨然也成了“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篇》:“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记述:“百王太平,升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夯土台基)可见者七十有二,纷纶漂灭者不可胜数。”古籍载,黄帝狩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四,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从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其上。《封禅书》又开车,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会稽(即今蒙山),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社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图象文字,唐兰先生释为“炅”,上为日,中为火,下部是山。就明五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在泰山烧柴祭日,后来发展为封禅大典,成为大统一、大融洽合、大团结的象征。 关于封禅活动真正有据可查的始于《史记》,它较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秦汉封禅。秦始皇、秦二世、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接踵登封告祭,刻石纪功。其中汉武帝8次东巡登封,乾隆帝11次朝拜泰山。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帝相齐的神圣高度。所以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说:“所谓东方主生,帝出乎震,于是泰山便威灵赫赫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比帝王还要高一等,因而也不敢藐视泰山了。”他们为宏扬“君权神授”,便大兴土木,刻石纪功,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 泰山宗教源远流长,土生土长的泰山神祗与全国性的道教和世界性的佛教共荣共存,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大统一、大融合、大团结的泰山精神。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2 泰山的人文美学底蕴 对泰山的审美,历史上曾经历过“自然崇拜”,“比德”和“畅神”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和科学的结合是必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杨辛教授曾多次考察泰山,著有《泰山美学考察》,开创了泰山现代美学的研究,对泰山美学考察、总结构成泰山主要自然特征”雄伟“的诸因素和历史文化对泰山自然的整体艺术构思及多方成的渗透影响,使美的感受不断推向高峰。在风景欣赏中结合智势。杨辛的泰山诗:“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呐风云。海天为怀,华夏之魂。”是对泰山美学的高度概括。 泰山历经几千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中国山岳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美的特点。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泰山的美学从事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和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的山体高大及表形的的雄伟。其自然因素首先是主峰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平原和丘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尤其是南坡,景观更为雄壮:山东省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起,群峰拱岱,形成“一鉴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其次,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公里,基础宽大,形体集中,使人产生安稳感和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就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应。 泰山的人文景观美,是反映一切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相融合的人为因素。人文景观主要包犄建筑物、构筑物、石刻及道路等,其创作是根据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宗教告示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其布局重点是从祭地的社首山(即今蒿里山东侧,建国后因凿石而毁)至告天的玉皇顶,约在10公里的登山盘道两侧,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问,进行了整体构思。在这条景观带上大体分为三重空间:一是以泰安城为中心的人间闹市;二是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为阴曹地府;三是以城北岱宗坊为起点,沿长达5800多级的天梯盘道直至岱顶天庭仙界。 泰山与泰安城是山城一体,泰安城是因帝王封禅和黎民百姓朝山进香及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轴线从城区南门开始,经通天街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天梯相接,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的序列上形成一体,从空间序列看,是按登封活动的程序资助第展开,贯穿着一促由人境到仙界的过渡阶段;痤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至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登上天庭;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严整到自由,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异; 从意境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佳境;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的漫长盘道为连接,形成了一条极为壮观的封禅祭礼序列景观。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巧妙地借用自然地势,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断层陡峭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游人沿中溪而上,人在谷中而行,属于封闭型自然景观,渐至岱顶才豁然开朗;对祭天活动来说,前奏长,对比强烈,造成步步登高、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的心理状态。其二,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既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又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即有临溪而建的赏罚分明景建筑。也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同时,还有耸立于岱麓和岱顶的金碧辉煌的祭祀建筑群。其三,从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组合上,都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建的特点。另外,有一些寺庙和书院,建于深山密林之中或青峦秀水之间。这些建筑因功能不同,对环境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环境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也不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以耱默契。如岱顶南天门的位置选择和建筑形象的创作上,则是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又凭人工之力的杰作。泰山西北麓的娄敬洞山,是人工借助岩洞洞口的险要之势,筑室为老君堂、三清殿、仙姑庙等,使寺庙悬挂于半山云雾之中,主自然岩洞有了生机。 泰山古建筑的造型艺术,不仅在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浑为一体,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大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 泰山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珍品,是天然的书法展览。它们都是因事而立,因地而书,因景而刻,因石而制,赙景交融,点缀风眩。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工之书。真乃瑰丽多姿,琳琅满目,把泰山妆扮得更加庄严典雅。 3 结束语: 泰山这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其雄伟瑰丽屹立于东方之巅。通过泰山,我们可以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刻地认识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泰山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现代社会的旅游价值,泰山之所以独特,更在于她是中华文化兴衰更替的见证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我们当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泰山遗产即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已经不错了,这样就行

论文有到这里来乱问的的吗?我已修改的了泰山词条!你可以先搜百度百科-泰山!你要注意体会!亲自攀登!感受文化!感知祖先!比如:第一条:泰山堪称中国文化理念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开山鼻祖!世界首例自然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名山古树名木最多!泰山-中华成人礼举办地!泰山-中华文化寻根问祖团活动营地!泰山-宋庆龄基金会-华人文化交流地泰山东岳庙会!泰山国际文化登山节!泰山石敢当!泰山碧霞元君!泰山东岳大帝泰山神!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港澳台日韩祭拜泰山!这些都是切入点!!!你要多动脑啊~人与自认和谐相生!这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对泰山的最好理念!老祖宗让我们崇拜天地!尊重自然!感知祖先!学习文化!祈祷国泰民安!这是中国祖先给我们留的最好的保护自然的先例!人与自然和谐的开山!现在大家都认为迷信!说是不信天?那好!你们试试!现在倒好!到处污染!不崇拜天地!看看吧!地震!泥石流!污染!开采!自作自受吧!!!!现在中国文化断层!现在咱们的小孩子知道个屁?!!!唉~~~~

这个只能自己大脑出行才能想出来。这个一定要认真仔细去思考。你一定可以完成的。

泰山文化论文的题目

泰山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大致分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纪末及新世纪三个阶段。《泰山通鉴》[该书由曲进贤主编,齐鲁书社2005年出版](先秦至清代卷)这一专著成果。该专著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泰山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阐明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文化特征,论证了泰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揭示了泰山从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再到精神山的演进轨迹,凸现了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集中展现了当前泰山研究的最新成果。

以“泰山文化”为命题范围,自选角度与讨论重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课程论文。论文格式要求:必须有摘要(不少于40字)、关键词(至少3个)及参考文献。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最喜欢这一句了,它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那些“重于泰山”的人,一定是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的人;“轻于鸿毛”的人,活在人世一定没有任何价值.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当年抗战时期那些英勇的抗日英雄们.他们的死,真是“重于泰山”;那些特务、奸细的死,自然是“轻于鸿毛”.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和王朴.当时,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来“扫荡”,看见王二小在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后,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啊,一条活生生生命,就这样去了.王二小死得很惨,但是他死得光荣,值得,他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八路军的胜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一直传唱到今.王二小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1943年,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长,凭着汉奸提供的情报,知道村子里有八路军,于是叫乡亲们交出八路军.王朴和他妈妈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逼他说出枪支弹药在哪里,逼他交待八路军藏在什么地方.王朴守口如瓶,残暴的日本鬼子又制造了一起杀人惨案,118人无辜被害死.其中包括王朴一家.为了纪念他们,八路军开了追悼大会,并授予王朴等少年“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还立了纪念碑.王朴和他的同伴们离我们去了,但他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像王二小和王朴这样的英雄的死,难道不是重于泰山吗?让我们记住这些抗日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后人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这美好的生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这几个看起来平常的文字中,我再一次感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创造了这么多含义深刻的民族文化和光荣传统.请采纳~

(一)第一阶段:古代至1949年传为汉代人应劭所著《泰山记》当为泰山专著之滥觞,惜其书早已失传,仅在《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古籍中留下片断,据周郢统计,自《泰山记》乃至1949年,泰山专著共127种。自《泰山记》后至明代,见于著录的仅有北宋刘跂的《泰山秦篆谱》。有明一代泰山专著开始大量问世,共有30种之多,其中最著名者当属汪子卿《泰山志》和查志隆《岱史》。 1、清代时期 有清一代,泰山专著更加繁荣,共计53种,使泰山研究出现了一个全盛时期。其中以聂鈫《泰山道里记》、金棨《泰山志》和唐仲冕《岱览》最为著名。 2、民国时期 泰山专著共胡42种,亦属洋洋大观。如王连儒《泰山游览志》、胡君复《泰山指南》等。值得关注的是高宗岳《泰山药物志》,专录泰山所产中草药,在历代泰山专著中别具一格。这一时期最为权重者当属泰山学者王价藩、王次通父子编辑的大型文献《泰山丛书》。《泰山丛书》系王氏父子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编辑而成。泰山文献卷帙浩繁,王氏父子披阅泰山文献一百八十多种,予以审慎细评,对其中有些篇章的内容还作了实地考察核对,按文词水平和资料价值选录四十种,共一百一十卷。用毛笔手抄成四十五册。按文献内容分甲、乙、丙、丁四集(注:其中一集与泰山无关):山经水志为甲集(十三种六十一卷);舆地人文为乙集(三种十四卷);文苑诗稿为丙集(十四种十五卷);年谱记事(包括王价藩自撰著述)为丁集(十种二十卷)。全书有例言、目次、后记等。1936年出版《泰山纪胜》、《岱宗大观》、《泰山图说》、《泰安州志》四种作第一辑,内有序、跋和梁漱溟题签,王易门的题额以及出版概况等。《中国丛书综录》收录《泰山丛书》中的《泰山纪胜》、《泰山图说》、《岱宗大观》各一卷。《泰山丛书》全部手稿今存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1989年11月复制印刷,是古代近代泰山著述的集大成者》[以上参见《周郢文史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246-277页。]。3、西学东渐时期 二十世纪的学术新思潮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产生了一批学术巨子,而这些学术巨子也每每用其新的思维与视角展开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研究,泰山文化他们偶有涉及,但却代表了这一时期泰山文化研究的学术高点,同时也反映了泰山文化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学术精英的新思维。 如章太炎在《訄书》中专设《封禅》一节,在《检论·原教》中也专论封禅。章太炎在《封禅》中称:“人主方教民佃渔,以避蜚征之螫,何暇议礼?”[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页。]可见,“人主”教民打猎与捕鱼以防飞禽走兽侵扰的草昧时代,尚谈不上礼仪。他认为帝王“封禅为武事,非为文事。”[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页。]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逐步演变成社会习俗,“彼夷俗事上帝,故文以祭天以肃其志,文之以祀后土以顺其礼,文之以秩群神以扬其职。是其示威者,则犹偃伯灵台者也。”[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7页。]章太炎对斯宾塞社会学思想情有独钟。早在1898年,时任《昌言报》主笔的章太炎和总翻译曾广铨合作翻译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著作《短论:科学的,政治的,思辩的》(Essays: Scientific,Political, and Speculative)中《论进境之理》(Progress: Its law and Cause[1])及《论礼仪》(Manners and Fashion)。“章太炎行文的思路正是借助斯宾塞《论礼仪》中所阐明的社会风俗习惯的演变与政治统治、宗教统治一样,有其整合社会思想的目的[王天根,《章太炎对“本土经验”的强调与早期“西方社会学中国化”》,《东方丛刊》2004年第1期。]。所以他认为“然则所以恶伤土石草木者,在彼不在此;所以用蒲草者,在彼不在此。先王以‘仁物’叫号于九围,而实阴收其利,故封禅可尚也。”[章炳麟,《訄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28页。]章太炎还从社会风俗习惯变迁、新陈代谢的角度,诠释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河图》。实际上,随着宇宙的进化与更替,“河图”之说同“封禅”一样,不过是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断诠释的结果,其原意与章太炎所处的近代社会对此的审视完全是两码事。这样,与《史记》所彰显的“封禅”观念形成强烈对比,为泰山封禅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术视角。又如:顾颉刚以其现代学术眼光对“封禅”、“五岳”及“碧霞元君”等泰山文化现象进行了阐释与解读。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由顾颉刚、孙伏园、容庚、容肇祖、庄尚严等组成调查团对妙峰山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调查文章在当时的《京报》副刊连续刊出,引起学术界的震动,宗教学者江绍原、社会学家何思敬、艺术学家傅彦长、心理学家崔载阳等都从不同的学术领域撰稿予以高度评价。1928年29篇调查文章集结为《妙峰山》一书出版。此次调查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使西方的民俗学真正在我国落地生根,妙峰山因此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根据调查,顾颉刚认为,京津地区的民间多认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对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的身世提供了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和确凿的结论,同时也极大的拓展了泰山文化研究的空间,拓宽了泰山文化研究的视域。 4、本时期 本时期体现泰山文化研究最高水平的当属王献唐。王献唐综合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对泰山上古史事的全面研讨。 王献唐的泰山文化研究主要表现在《炎黄氏族文化考》[《炎黄氏族文化考》,齐鲁书社1985年版。]一书中。王献唐认为:“征诸故书所载,泰山一带,为中国原始民族聚居之处”,“往古先民,生聚于斯,万代诸皇,建业于斯……木本水源,血统所在,泰山巍然,同族仰镜”、“泰山一带为中华原始民族之策源地”,“伏羲发源祖地,证以现存地名、山泽名,殆即今之泗水一带。”“伏羲伏字既为族地名称,羲字又作何解?曰:羲犹雄也、皇也,推尊之呼号也。……伏羲亦曰太昊,昊,弘声,声转训大训高,亦犹皇也,雄也,羲也。其称太昊,犹云太皇、太雄、太羲。太即泰字,泰山之谓。《史记》:‘泰帝兴,神鼎一。’师古谓泰帝即伏羲。”[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53-455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王献唐云:“伏羲族居泰山一带,故称泰皇。……今邹城、凫山、染山均有伏羲庙,鱼台、寨里有伏羲陵,陵南有伏羲画石,其他鲁南各地,如嘉祥、滕州及兰山各处,有伏羲、女娲画石,作蛇身者亦伙。而山陵古迹,父老传闻,时有羲娲旧事,正以地为羲族旧壤,崇祀仰镜,迄今不替,非无因而然也。古代帝王受命,必封告泰山……故凡得天下者,易姓而后,必告泰宗,示不忘本,犹其祭告宗庙之义。”[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534-537页,齐鲁书社,1985年。]主张以泰山为中心,形成了东方的伏羲文化圈。他还认为:“伏羲出于泗水,以泗水之故,知古代羲族实居泰山一带高耸之地,为中国东方古族发源之乡。其源既明,则凡他处如濮县、永济各地,地名与泗水相同者,皆族迁名随,为羲族后徙所居,不能执此以为伏羲生长之乡也。而凡伏羲施政之处,如陈与仇池各地,又皆都迁所在,足迹所经,亦不能执此以为伏羲兴于西方也。”[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492~493页,齐鲁书社,1985年。] 5、十九世纪后期 因受西方现代科学思想的影响,泰山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进行,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率先展开对泰山杂岩之探索,此后张相文、翁文灏关于泰山山脉的论争,竺可桢关于泰山高度的实测,孙云铸等关于泰山地质的调查及泰安高宗岳关于泰山药物的著录,都取得突出的成绩。——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泰山研究,诸多学者已自觉运用现代学术理论,筚路蓝缕, 使研岱之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时期值得重视是一批外国学者的泰山文化研究。泰山文化不仅为东方学界所重视,还曾引起西方世界的瞩目。自十七世纪以来,众多的西方汉学家都对泰山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海外"泰山学"的出现,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册上留下重要的一页。6、明末清初时期 随着利玛窦等人的东来,一时出现了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高潮,泰山之名亦由此开始为西方所知。十七世纪之俄罗斯帝国大臣尼·斯·米列斯库()所著《中国漫记》中已出现有关泰山的介绍。米列斯库(1636~1708)原籍罗马尼亚,1676年作为俄罗斯使节入清觐见了康熙皇帝,据其见闻著成《漫记》一书。其中第二十九章中写到了泰山:"济南府……附近有高山,其中一座名泰山,高四十华里,即十四俄里,他们说黎明头一次鸡叫,在山上即可以看到日出。这里有许多山洞,有无数名士隐居于此。"(蒋本良译本页88)。荷兰纽霍夫()1665年所刊《德·戈耶尔和德·凯塞荷兰遣使中国记》中也有类似记载。不过这一时期西人笔下的泰山,多是片断记录和零星述闻,真正转入深层次的研究阶段,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方逐步开始的。随同近代古老帝国大门的开启,大批欧美人士奔赴泰山,访古览胜,至今五大夫松附近山崖还有清末所镌"德人巴贺"的题名,便是西风东渐泰山时留下的雪鸿之痕。许多外国汉学专家,更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对泰山展开探讨和论说,先后有多种论文专著出版,大大推进了泰山研究。这一时期出现的较有影响的泰山研究或记游文章有:阿·威廉松《北中国旅行记》(1869)、伊莎贝尔·威廉松夫人《中国的古老之路》、帕·贝尔让《中国史记----一个旅游者在泰山》、瓦·安泽《中国苏北到山东的冬季之旅》等等。这些文章从各种角度介绍了泰山景观与历史,对欧美读者了解泰山,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所知第一部西人泰山专著,是德国学者帕·蒂施佩()撰《泰山及其宗教信仰》一书。蒂氏生平不详,其书亦未见传本。根据沙畹的著录:此书出版于1906年,除了长达百页的考论外,还附有33幅照片。继蒂施佩之后,法国学者沙畹于1910年在巴黎出版了他的法文泰山著作,这就是在西方产生了极大影响的《泰山祭礼》(LeT'aiChan:essaidemonographied'uncultechinois)。?沙畹本名埃马纽埃尔--爱德华·夏瓦纳(Emmanuel-EdouardChavannes),沙畹是其汉名。1889年,沙畹被任命为驻清公使专员,在华三年中,他利用公务之余从事汉学研究,并很快通晓了汉语。1890年,沙畹完成《史记·封禅书》的法译,引起学术界的注目。日本福井文雅评价沙畹:"尽管他在年仅53岁便已去世,但他是一位大学者,甚至可以说他什么研究领域都涉猎到了。"(《欧美的道教研究》)特别是对历史地理、宗教、古文字学研究,沙畹用力甚勤,成就斐然。所著有《西突厥史料》、《中国之旅行家》、《佛经中五百故事》、《斯坦因在东土耳斯坦所获汉文文献》、《摩尼教旅行中国考》(与伯希和合撰)等数十种。 沙畹因从事《史记·封禅书》的法译,引发了其研究泰山宗教的兴致。1891年1月24日,沙畹首次登临泰岳,此后又曾于1907年6月17日至25日赴泰安考察。两次泰山之行,沙畹都对其风俗信仰、名胜古迹作了细致调查,收集了较多的地方文献,第二次登山时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沙畹回国后,开始了对泰山的案头研究,至1910年推出了《泰山祭礼》一书。《泰山祭礼》全书分列六章,分别是:第1章《泰山的祭礼》,内容为泰山崇拜及其源流的概论;第2章《泰山风景名胜》,著录介绍了山川、庙宇、遗址等景点252处;第3章《关于封禅祭礼的资料》,分别摘译了《后汉书》、《旧唐书》、《宋史》的有关记载;第4章《碑铭》,分别译录了《纪泰山铭》、《泰阴碑》、《重修蒿里山碑》、《重修朝元观碑》、《去泰山神封号碑》、《重修岱庙碑》等11种泰山石刻全文;第5章《祈祷》,收录北魏、唐、明、清各朝祭告泰山文33篇;第6章《民间信仰》,包括民间传说、五岳真形图、泰山宝镜、泰山神玺等内容。书后附有《中国古老的地神》一文。沙畹认为:在中国,每一座山都被认为有神灵主宰,神被视为一种具有思想意识行为的自然力量,而为世人所崇拜、信仰。在中国山神之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岳,而五岳里尤以泰山声望最著。因而便以此作为研究专题,试图对泰山崇拜产生的心理动机、宗教意识中山的作用以及造就泰山显赫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本着这一命题,沙畹对泰山崇拜、地狱观念、封禅活动与元君崇拜几个泰山宗教的重大关目,分别作了论说。沙畹《泰山祭礼》一书,无疑对研究泰山宗教及历史文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考。由于著者学贯中西,视野开阔,故其中比勘泰山与西方信仰之异同,观点多发前人所未发,为以后的研究开阔了思路。沙畹第一个向西方系统地介绍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在其之前,虽西人间有著述,但都浮光掠影,难现全豹,即蒂施佩之书,在沙氏看来,其亦未能充分阐述出泰山之宗教及其历史作用(见沙著"前言")。沙畹以汉学专家的高深功力,箴缕百家,对泰山宗教作了全方位的研究,将此悠久而丰富的东方文化介绍给欧美,首功甚伟。?而且沙著还是较早从理论上研究泰山的,他关于泰山崇拜、封禅等问题的探究,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日本道教专家福井文雅曾从道教史角度,对沙畹泰山一书的学术成就,作过很高的评价。沙畹还以西方学者的眼光,详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初的泰山,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学者未予记录或未予重视的。这为今天全面了解泰山历史,提供了一些重要史料。故其书在泰山研究史上,实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另一法国学者多类(Dore)亦著有一部《泰山宗教》,此书出版于1933年后,记述了1914~1933年间的泰山宗教情况。其书有法、英两种文本行世。 沙畹、多类等人主要是用文字对泰山进行研究,而爱伯特·肯恩(1860~1940)则是用摄影机来记录泰山的风貌。肯恩为本世纪初巴黎知名金融家,他敏锐地感觉到世界将面临着一个大变革时代,因而他不辞辛劳,环游世界,以摄影的方式来记录下这一重要的历史瞬间。其间,肯恩于1908~1909及1912~1913年两度来到中国,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其中有泰山彩色照片47帧,为了解当时泰山面貌的珍贵档案。这部分图片,后来收藏在巴黎西郊的上塞纳省立爱伯特·肯恩博物馆。与沙畹、肯恩同时,还有一位西方汉学大师也对泰山文化予以关注,此人便是被誉为"世界公民"的卫礼贤教授。卫礼贤(1873~1930),原名理夏德·威廉(RichardWilhelm),德国人。1899年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青岛,对中华文化一见倾心,从而开始了对汉学的研究和翻译。此后他在法兰克福创办了中国学社,为实现沟通中西文化的理想作出了不懈努力。卫礼贤崇尚儒学,尝数度访古于邹鲁之区,登泰岱,谒阙里。并在所著《中国心灵》一书中,专列《圣山》一节,对泰山之历史文从作了精辟评述。1924年,当卫礼贤准备登程返德之际,特地重登泰山,以此作为对生活了25年之久的中国的告别式。他在致友人信函中抒发了他此时的感想:"从南天门上来,我们置身于一片浓重的雾霭之中。不一会儿,云开一线。太阳升起之际,刹那间云层、平原、山峦,尽收眼底。啊!中国真美!这里有多少东西,使人流连不舍。"(卫礼贤夫人莎珑·卫著《卫礼贤----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精神使者》页302)。----这一声长长的感叹之中,蕴含了卫礼贤对东岳泰山的无比热爱和万分留恋之情。 意志杰出的文学家歌德曾在他《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一诗中留下这样的名句:"视线所窥,永是东方。"(参见钱春绮译《歌德抒情诗选》页166)我们借用此语,用以形容诸多西方汉学家对泰山这座东方神岳的密切关注、热心研究和无比倾倒,或许也是恰当的吧。(二)第二阶段:建国后至上世纪末1949年后,大陆与港台地区的学术界对泰山的研究均有所开展。大陆在此后三十年中,有多种泰山著作与论文刊出,其中顾铁符、俞剑华、张鹤云、何幼琦等一批文史专家分别从不同领域对泰山文化的有关内容进行揭析,深得精要;郭沫若的泰山为“中华文化史局部缩影”之论说更为人所熟知。但这一时期泰山人文研究的力作相对较少,许多重要领域的探研或呈空白,或现停滞。而同一时期的泰山自然科学研究却不断深入,地质、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方面成果众多,其中关于“泰山向”古代断裂带、张夏寒武纪地层剖面,“泰山群”古代变质岩等课题的研究, 均有重大突破。此时在港台地区,苏雪林、凌纯声、饶宗颐、余英时诸人精研义理,深造有得,他们从世界文化的宏大范围中,探索泰岱文明的源起和形成,这种贯通东西、纵横联系的研究方法,使泰山之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七十年代末至本世纪结束,随着大陆文化事业的复苏,泰山研究也开始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不仅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活动广泛开展,中老年学者在学术上日趋成熟,年轻一代崭露头角;这使得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而且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举凡历史、文学、艺术、美学、文物考古、宗教、民俗、旅游及自然科学诸领域,泰山各个层面的学术课题均被触及。一些长期困扰学界的学术难关被一一攻克(其中人文研究中关于泰山封禅、宗教、石刻、文献的研讨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关于红门醉心石质的探讨,都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新方法、新史料迭见层出,泰山的学术影响明显扩大。据统计,建国后共出版泰山研究专著计53种,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论文。1993年以来,泰山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泰山志》穷12年之功而面世,《泰山大全》、《泰山珍石》等大型图书相继出版。这些成果或史料收集,或掌故辑录,或史迹评点,或风光鉴赏,或着眼总体,或遴选专题,从不同方面深化了人们对泰山的认识。与此同时,泰山研究群体不断壮大,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泰山研究会、泰山文化研究会集合了泰山研究的主要力量。1996年10月,泰山文化研究所成立,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泰山研究机构。这些都为泰山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毋庸讳言,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仍存有诸多缺失,就人文研究而言,许多学者由于学术上储备不足,加之治学心态浮躁,导致一些研究硬伤累累,许多著述在低水平徘徊。但就总体而言,这二十年仍是泰山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其总体成绩不容低估。在充分肯定泰山文化研究成绩的同时,我们仍需清醒地看到,泰山研究在基础建设、成果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存在许多不足,我们的研究工作距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些差距与不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在研究内容方面。一是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泰山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在于缺少系统的、全面的基础资料整理。由于种原因,泰山历史资料零星散乱,时间跨度大且不系统,涉及门类多且不集中。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钩沉泰山史实殊非易事,但这是泰山研究的基础,功在当今,利及后人,必须要做。二是研究缺乏广度、深度。现有的泰山研究成果,其内容相当部分集中于景点介绍、旅游概述、诗词选录、名人简介等方面,涉及面不够宽,角度比较单一。泰山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完全应当也能够对其进行如地理的、宗教的、民俗的、艺术的、哲学的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俗语有“有限不识泰山”之说,此谓眼之所识者表面之泰山、感性之泰山,眼所未识者内蕴之泰山、精神之泰山。因此,我们对泰山的研究,不能仅驻足于对泰山客观描述的层次上,而应当重在理性分析、艺术观照、宏观把握,重在揭示泰山之深层内涵。现在已有研究者涉足这些领域,但尚未取得相应实绩。在研究方法方面。一是不重实证。一些研究者缺乏踏实作风、严谨态度,在研究中不重考据、不重实证。一些不甚确实的二手、三手资料被作为“定论”、“成说”转来引去,充当论据,以至于讹误相传。二是许多论证浮躁空泛、逻辑混乱。一些文章只是拼凑的一些所谓的新方法、新论点、新成果,罗列一些离题甚远、无关主旨的资料,而并不管这些方法、资料与泰山有无内在的必然联系。这些现象,影响了泰山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立足基础。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泰山研究体系是泰山研究的当务之急。(三)第三阶段:2000年后纵观二十世纪的泰山研究,在中国名山研究或是区域文化研究中都是十分突出的。仅从人文研究而论,这一时期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在山言山”,只将泰山研究拘囿于方志编纂、艺文辑录与金石考订的格局,逐渐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封闭走向开放,力求将泰山文化投置于中外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审视,由此进而厘定其文化的地位与特色。一些新的方法如“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皆被广泛采用,使泰山研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新方法、新材料的引进、挖掘及新学科的切入,无论是对泰山文化的总体评估, 还是对泰山一些具体课题的考论,都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二十世纪是泰山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泰山学”的提法也由此得到越来越多学人之认可。当然,与同是勃兴于这一世纪的甲骨学、敦煌学、红学这几门显学相比,泰山研究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相形见绌,难与争胜;与同属名山文化的五台山研究相较,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如泰山著述中的名胜、封禅等等,其内容颇多重复,陈陈相因,殊乏新意,而有些具有更高价值的课题如“泰山通史”,“泰山文化史”,“泰山文学史”“泰山学术史”皆乏人问津,殊为憾事。凡此种种,皆当“诚望杰构”于二十一世纪之“来哲”(借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语)。 新世纪泰山文化研究综述进入新世纪,泰山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研究人员构成、研究规模、研究对象、研究深度、研究方法各个方面表现出极大的进步与突破。 首先,适应现代知识生产的新趋势,泰山文化为总主题从各个不同方面确立课题项目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智慧与力量,通力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与实绩。2001年,马兆龙主持的“泰山文化与旅游经济”被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该项目横跨泰山文化、旅游、经济三大领域,紧跟经济发展与转型的的热点,从旅游经济的角度展开对泰山文化的研究与反思。 同年,袁明英主持的“泰山石刻研究”被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该项目组合文化研究、书法、美术、地理、历史等专业学科人员,对首次对泰山丰富的石刻资源进行整体研究。 2002年,叶涛主持的“泰山香社碑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列入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该课题对泰山十分珍贵的363块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和认识的香社碑进行了系统细致地整理与研究,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调查线索和第一手资料,有很深厚的前期科研基础,是对学术界的一大贡献。它不仅为今后的进一步解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今天的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作中也有理论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此基础上,叶涛完成了其博士论文《泰山香社研究》。该论文共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交代选题意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资料体系和结构等。第二、三章是泰山香社历史沿革述略,分前当代篇和当代篇,描述泰山香社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当代泰山香社的活动状况。其侧重点是分别讨论泰山神和碧霞元君信仰与香社兴盛的关系。第四章是泰山香社的内部组织结构分析,着重讨论了泰山香社的结社原因、奉祀神主之演变、香社领袖权威的形成、香社的仪式分类及典型的香社组织――合山会的历史。第五章是介绍泰山香社的外部社会环境,如泰山庙会与香客店史略,香税与泰山管理等。第六章是余论,讨论泰山香社的基本特征,进而为民间信仰辨名。最后,本文的附录部分,以具象的资料展示相关各章所论述的内容,即:一、邹城西关泰山香社香头刘绪奎访谈录(样稿),二、青州市五里镇井塘村民间香社调查资料,三、泰山香社碑碑文选录,四、泰山香社碑目录。 可以说,该论文首次全面开拓了关于泰山香社的研究。系统地描述了民众的进香活动,弥补了泰山文化研究中对于民间信仰行为观察、描述和学理分析的缺失,揭示了以泰山香社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信仰组织的基本形态。对民间信仰组织生成、发展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社会基础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分析,并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审视了国家对民间信仰的不同态度,这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民间信仰的运行机制与功能,推进了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结社问题的讨论,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 2002年袁明英主持的“泰山石刻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应用研究”被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立项,该项目动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泰山石刻资源进行研究与保护,为泰山石刻的研究与保护开辟了一条现代技术路径,确属独辟蹊径之作。

泰山文苑杂志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8.<<答司马谏议书>>选自<<王临川集>>.本文属于书信体驳论文.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独特地成就,他的散文以见识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谨,笔力雄健著称,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9.<<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柳河东集>><<始得西山宴游记>>,属山水游记. 10.<<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题画记,也可看做文艺随笔,兼具悼念性记人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江城子>>属小令,是悼忘之作. 苏轼是唐宋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即散文化的赋,文赋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对答,抑客伸主,散句与骈句交错使用,押韵. 11.<<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是一篇记叙文,属历史散文.<<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左传>>着重记叙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善于叙事.描写战争尤为精彩. 12.<<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是一篇人物传记. 司马迁:字子长,<<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13.<<报刘一书>>是一篇书信体记叙文. 宗臣:字子相,著有<<宗子相先生集>>,其创作较少摹拟堆砌习气,散文成就在后七子中较为突出.后七子: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14.<<马伶传>>是人物传记,属记叙文.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其部分作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现实生活,明末参加复社,对魏忠贤及阮大铖进行过斗争.作品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15.<<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篇. <<诗经>>分为风(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产生于王都附近).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用的诗) <<氓>>是一首四言古诗中的叙事诗,<<诗经>>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民歌则常有重章叠句,多用比兴手法. 16.<<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屈原的诗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17.<<上邪>>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爱情诗,选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大都由宋人郭茂倩所编.这些民歌,是汉乐府思想,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8.<<短歌行>>是乐府旧题诗.曹操: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大都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有<<曹操集>> 19.<<从军行>>是乐府旧题诗中的七言绝句. 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擅长七言绝句,基本风格: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20.<<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多写世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感情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诗集是<<李太白集>> 21.<<关山月>>是乐府旧题,是七言歌行体.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存诗九千三百多首,数量之多,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风格雄浑悲壮,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2.<<饮酒>>是五言古诗中的田园诗.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田园诗的著名诗人.风格: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有<<陶渊明集>><<饮酒>> <<归园田居>>是他的代表作. 23.<<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中的山水诗.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其诗融诗情画于一体,有诗中有画的特点.作品集<<王右丞集>> 24.<<兵车行>>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基本风格:沉郁顿挫,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创造.是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有<<杜少陵集>>. <<登高>>是七言律诗. 2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白雪歌,也是一首送别诗. 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基本风格: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高昂,与高适并称为岑高,诗集是<<岑嘉集>> 26.<<杜陵叟>>是一首新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诗坛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词合为事而作.在诗坛上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有 <<白氏长庆集>> 27.<<无题>>是一首七律爱情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是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七律,七绝,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文采富丽.以无题诗尤为著名.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品集 <<樊南文集>><<李义山诗集>> 28.<<虞美人>>是词调.是一首抒情词.李煜:史称李后主,南唐著名词人,李煜的优秀词作真率天然,擅长白描,形象鲜明,对后代颇有影响,李煜与其父亲李璟之词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29.<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是词调,是一首慢词.其主旨:抒写羁旅行役之苦.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乐章集>> 30.<<声声慢>>是词调,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是首慢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作品为<<漱玉词>> 31.<<摸鱼儿>>词调,属于长词,是一首抒情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以苏辛并称,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作品集是<<稼轩长短句>>. <<破阵子>>是豪放词. 32.<<天净沙>>是一首散曲,属小令,被尊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杂剧<<汉宫秋>>,散曲<<东篱乐府>> 33.<<长亭送别>>.王实甫: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剧本内容多写儿女风情,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特点:风韵优美,曲词清丽.<<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34.<<山坡羊>>是一支散曲,属小令. 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他的散文集名<<元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35.<<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世说新语/汰侈门>>.是一篇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写作特点:文笔朴素,简练,生动,于选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 3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有<<饮冰室合集>> 37.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述结集出版的有<<李大钊选集>> <<李大钊诗文选集>> 38.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4月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39.朱光潜: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学述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对奠定我国美学研究的基础有重要作用. 40.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的 <<论说文集>>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 41.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是五四以来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组织了创造社.代表作有小说<<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集<<达夫散文集>> <<屐痕处处>><<闲书>> 4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他与郑振铎,叶圣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长篇小说 <<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 处女作:<<蚀>>三部曲和长篇小说<<腐蚀>>,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 4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作家,处女作<<灭亡>>小说有<<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夜>><<憩园>>.散文集<<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 44.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是五四时期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早期作品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解放后有散文集<<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其作品以散文见长.早期作品除表达爱国思想之外.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45.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其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抒情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代表名篇<<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6.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战士.原名郭开贞.五四运动前后,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成新文学团体创造社.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和 <<沸羹集>><<天地玄黄>><<今日蒲剑>>以及<<战争集>><<蜩螗集>>.建国后写了诗集 <<新华集>><<百花齐放>><<长春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 47.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亦多,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了诗集<<红烛>>,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同年出版诗集<<死水>>.<<一句话>>是一首现代新格律诗,选自<<死水>>.有<<闻一多全集>> 48.戴望舒: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词人.诗集有<<我底记忆>> <<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有<<戴望舒诗选>> 49.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著名,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短篇故事集<<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之作.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 <<父与子>><<烟>><<处女地>>.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至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 50.高尔基:俄罗斯革命作家.苏联文学创始人.<<福马/高尔杰耶夫>><<三人>>是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列宁对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人间>><<我的大学>>被称为自传体三部曲. 5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5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离婚>>.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戏剧有<<龙须沟>><<茶馆>> 53.孙犁: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传奇>> 54.莫泊桑: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鸣惊人.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 55.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重要作品有<<一个小官员的死>><<变色龙>><<万卡>> <<草原>><<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带小狗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与莫泊桑齐名.戏剧有<<三姐妹>><<樱桃园>> 56.欧/享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其小说诙谐默,寓悲于喜,形成了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2.文言文语法常识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回答者: lx053725 - 助理 二级 5-11 20:38最主要的是: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口技,爱莲说,陋室铭,与朱元思书,出师表,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 回答者: yang0109816 - 初入江湖 二级 5-11 21:27桃花源记,马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口技,爱莲说,陋室铭,与朱元思书,出师表,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 回答者: 埋YES葬_LOVE - 初学弟子 一级 5-11 21:28陋室铭 爱莲说 论语 桃花源记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 马说 宋东阳马升序 岳阳楼记 出师表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健风齐王纳谏 回答者: 殇ぉ颓废 - 试用期 一级 5-17 21:39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8.<<答司马谏议书>>选自<<王临川集>>.本文属于书信体驳论文.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独特地成就,他的散文以见识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谨,笔力雄健著称,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9.<<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柳河东集>><<始得西山宴游记>>,属山水游记. 10.<<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题画记,也可看做文艺随笔,兼具悼念性记人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江城子>>属小令,是悼忘之作. 苏轼是唐宋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即散文化的赋,文赋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对答,抑客伸主,散句与骈句交错使用,押韵. 11.<<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是一篇记叙文,属历史散文.<<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左传>>着重记叙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善于叙事.描写战争尤为精彩. 12.<<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是一篇人物传记. 司马迁:字子长,<<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13.<<报刘一书>>是一篇书信体记叙文. 宗臣:字子相,著有<<宗子相先生集>>,其创作较少摹拟堆砌习气,散文成就在后七子中较为突出.后七子: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14.<<马伶传>>是人物传记,属记叙文.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其部分作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现实生活,明末参加复社,对魏忠贤及阮大铖进行过斗争.作品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15.<<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篇. <<诗经>>分为风(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产生于王都附近).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用的诗) <<氓>>是一首四言古诗中的叙事诗,<<诗经>>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民歌则常有重章叠句,多用比兴手法. 16.<<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屈原的诗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17.<<上邪>>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爱情诗,选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大都由宋人郭茂倩所编.这些民歌,是汉乐府思想,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8.<<短歌行>>是乐府旧题诗.曹操: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大都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有<<曹操集>> 19.<<从军行>>是乐府旧题诗中的七言绝句. 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擅长七言绝句,基本风格: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20.<<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多写世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感情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诗集是<<李太白集>> 21.<<关山月>>是乐府旧题,是七言歌行体.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存诗九千三百多首,数量之多,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风格雄浑悲壮,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2.<<饮酒>>是五言古诗中的田园诗.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田园诗的著名诗人.风格: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有<<陶渊明集>><<饮酒>> <<归园田居>>是他的代表作. 23.<<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中的山水诗.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其诗融诗情画于一体,有诗中有画的特点.作品集<<王右丞集>> 24.<<兵车行>>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基本风格:沉郁顿挫,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创造.是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有<<杜少陵集>>. <<登高>>是七言律诗. 2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白雪歌,也是一首送别诗. 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基本风格: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高昂,与高适并称为岑高,诗集是<<岑嘉集>> 26.<<杜陵叟>>是一首新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诗坛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词合为事而作.在诗坛上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有 <<白氏长庆集>> 27.<<无题>>是一首七律爱情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是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七律,七绝,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文采富丽.以无题诗尤为著名.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品集 <<樊南文集>><<李义山诗集>> 28.<<虞美人>>是词调.是一首抒情词.李煜:史称李后主,南唐著名词人,李煜的优秀词作真率天然,擅长白描,形象鲜明,对后代颇有影响,李煜与其父亲李璟之词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29.<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是词调,是一首慢词.其主旨:抒写羁旅行役之苦.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乐章集>> 30.<<声声慢>>是词调,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是首慢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作品为<<漱玉词>> 31.<<摸鱼儿>>词调,属于长词,是一首抒情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以苏辛并称,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作品集是<<稼轩长短句>>. <<破阵子>>是豪放词. 32.<<天净沙>>是一首散曲,属小令,被尊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杂剧<<汉宫秋>>,散曲<<东篱乐府>> 33.<<长亭送别>>.王实甫: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剧本内容多写儿女风情,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特点:风韵优美,曲词清丽.<<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34.<<山坡羊>>是一支散曲,属小令. 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他的散文集名<<元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35.<<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世说新语/汰侈门>>.是一篇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写作特点:文笔朴素,简练,生动,于选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 3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有<<饮冰室合集>> 37.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述结集出版的有<<李大钊选集>> <<李大钊诗文选集>> 38.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4月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39.朱光潜: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学述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对奠定我国美学研究的基础有重要作用. 40.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的 <<论说文集>>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 41.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是五四以来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组织了创造社.代表作有小说<<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集<<达夫散文集>> <<屐痕处处>><<闲书>> 4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他与郑振铎,叶圣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长篇小说 <<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 处女作:<<蚀>>三部曲和长篇小说<<腐蚀>>,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 4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作家,处女作<<灭亡>>小说有<<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夜>><<憩园>>.散文集<<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 44.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是五四时期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早期作品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解放后有散文集<<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其作品以散文见长.早期作品除表达爱国思想之外.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45.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其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抒情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代表名篇<<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6.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战士.原名郭开贞.五四运动前后,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成新文学团体创造社.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和 <<沸羹集>><<天地玄黄>><<今日蒲剑>>以及<<战争集>><<蜩螗集>>.建国后写了诗集 <<新华集>><<百花齐放>><<长春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 47.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亦多,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了诗集<<红烛>>,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同年出版诗集<<死水>>.<<一句话>>是一首现代新格律诗,选自<<死水>>.有<<闻一多全集>> 48.戴望舒: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词人.诗集有<<我底记忆>> <<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有<<戴望舒诗选>> 49.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著名,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短篇故事集<<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之作.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 <<父与子>><<烟>><<处女地>>.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至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 50.高尔基:俄罗斯革命作家.苏联文学创始人.<<福马/高尔杰耶夫>><<三人>>是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列宁对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人间>><<我的大学>>被称为自传体三部曲. 5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5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离婚>>.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戏剧有<<龙须沟>><<茶馆>> 53.孙犁: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传奇>> 54.莫泊桑: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鸣惊人.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 55.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重要作品有<<一个小官员的死>><<变色龙>><<万卡>> <<草原>><<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带小狗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与莫泊桑齐名.戏剧有<<三姐妹>><<樱桃园>> 56.欧/享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其小说诙谐默,寓悲于喜,形成了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2.文言文语法常识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禁止复制

有《文苑教育》期刊。文苑(经典美文)期刊 近十年文献所属栏目的分布 文苑(经典美文)期刊近十年文献的学科分布 ... 学院学报》是在1987年进行创办的一本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期刊,它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以及泰山学院主办的。

古代诗文名篇赏析 转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