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美术赏析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

大学生美术赏析论文800字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 文化 、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 彩绘 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 故事 , 《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

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中国著名的 国画 大师,开 人物画 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1.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2.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 素描 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3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浅谈大学美术鉴赏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 经验 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二、对中国建筑的鉴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它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取决与它那独特的结构。在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是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收集来的关于古代建筑的信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 谚语 ,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 雕刻 、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3、色彩的运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了几千。中国建筑,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束语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 教育 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致谢: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2、《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

3、《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术史》 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浅谈新课改下美术鉴赏课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离不开情感的运用。利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让学生更热爱美术学习,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本文是我在实际教学中 总结 的一些运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爱 用心 赞赏 学生 真心

“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同样,想要别人爱你,尊敬你,你也要同样先去爱别人,尊敬别人。”以前,总是听到这句话,但真正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我这两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真正体会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只要你真心地去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心去和学生交流、沟通,用爱鼓励学生。”这是开展情感教育,运用情感教育促进美术教学的前提。我们必须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了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好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你的真心去和学生沟通,建立信任感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 名言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的成功不仅和教师有很大关系,也同样和学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但凡是自己喜爱的教师给予的教育,他们很快便能接受、掌握。即便是批评,也能愉快的接受,这便是学生所说的喜欢的教师的课就爱上,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往往有抵触情绪,从而不爱上这一门课程。所以,我们要用爱建立情感的磁场,使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高一美术鉴赏课上,我正在讲课,一位学生踢门而入,并且用挑衅的眼光看了看我,然后走到座位上趴着,好像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位“刺头”学生,我没有发火,继续讲课。讲完课后,我走到他的座位旁边对他说:“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要不要去医务室?”那个学生坐直了说了句:“没事。”我继续说:“既然身体上没有原因,那么就是不喜欢我的课喽?那么你 说说 为什么不喜欢我的课?”这位学生这时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没有,老师,是我错了。”从此以后,我每次上他们班的课,他总是很认真听讲,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我认为,这就是情感的收获,也是爱的收获。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的信任你,才会接受和相信你的道理。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了真正的情感,达到了信任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心鼓励,用爱让学生建立自信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自信心是一种精神能源,是人行为活动的内驱力。一个人有信心,心里活动就积极、稳定,就会以持久的毅力去实现自己已定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教师予以肯定。这就是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的:“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赏识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 方法 ,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增长的关键性 措施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具体的点评分析,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既保护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争取获得成功。而在学生获得成功时,也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是一个教师爱的具体体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鼓励和关爱呢?其实做法很简单: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三、经常赞美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爱的魅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赞赏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一个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一次,一个美术班的学生找到了我,他说:“老师,我有事情请教您,但是您得答应我,不许和别人说。”我说:“好。”他说:“我喜欢我们班里一个女生,我不知道要不要和她表白,我很苦恼。”我一听,这是早恋啊,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要劝他放下早恋,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是又不能直接说。于是,我说:“是哪个女生能不能告诉我?”他说了女生的名字,我一听,原来是最漂亮的那个女生。于是我就说:“我得表扬你!你看,你喜欢的女生是班里最漂亮的,这说明你的审美能力很高嘛!你说说,你除了喜欢她漂亮还喜欢她什么?”他说了这个女生的几个优点。

我表示同意,我接着说:“你看到的都是她的优点,是一个人,她就会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再去观察观察她的缺点,我再告诉你你该不该表白。”过了一个月,他又来找我,这回他说:“老师,我不想表白了!”我说:“为什么?”“我按照您说的去观察她的缺点,我发现了不止有十条,而且有些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说:“你看,现在你的烦恼自己就解决了,根本就不用我帮忙了!不过,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恋人之间也要能包容所有的缺点才能称之为恋人。你包容不了,这说明她不适合你。那么,这一篇就掀过去,你以后要把她还当朋友一样对待。”“谢谢您,老师!我开始跟您说的时候,您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了我,我很感谢您!”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赞赏学生时,心灵的感受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人和人在吵架的时候要很大声,因为他们的心离得远了,他们越大声心离得越远,而爱人之间在甜言蜜语的时候都是轻声细语的,因为他们的心离得非常近。所以,我只要用我一颗炽热的心去接近学生,用心灵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热爱美术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美术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情感教育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情感的沟通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他不仅是对人的尊重更是对我们美术教学的促进和补充。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钻研美术基础知识完成好美术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多运用情感教育丰富、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学生在认识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接触、领略、产生喜悦, 爱好 的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欣赏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 【摘要】中国 山水画 是最能反映中国人心境与思绪的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山水画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是长期伴随着山水画发展的。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渊源流长的 文化 精神呢?现代学生似乎很难在现代文明程度下去理解古人的心绪。我们需要跨越历史的长河,来探寻高古的山水诗性精神. 【关键词】山水画起源魏晋山水诗“画中有诗”“画上题诗”“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 一 山水画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 风景画 ,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中 国画 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 人物画 ,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由此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二 魏晋山水诗 中国山水画的诞生或者说发明,是受山水诗启发的,而作者都是精通诗文的文人士大夫。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们生活极不稳定。加之,这一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出世思想滋生。那些士子纷纷走进山林,抒情言志希望获得一种生活的宁静,以达到心理情绪的平和。“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自然物便成了人们刻意追求、反复观照的生活对象。 人们把这种生活内容用艺术表现出来,就是山水诗、山水画.于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山水诗,绘画史上则产生了山水画。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纯粹的山水画开始出现。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就这样盛行开来,志士高仁们将个人恩怨,爱国热忱,悲愁与无奈寄托于山水之间,于山水中寻求解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人和自然互动的关系。 把自然看作是无限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意义的发生处,感受自然和在自然互动中捕捉美. 山水画和诗歌的关系是很一致的。山水诗歌的本身的表述 方法 是很符合人的生命本身的思想法则的。诗性本身的那种“比”、“兴”,对于山水画的体现都是有一种非常深的渊源。诗歌的这种推进和时空对山水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以某一自然景物有益于自己景象比拟的这种“比”,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偶然与自然景物出发的这种“兴”,我想这与山水画的表现的情志都是很一致的。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谢灵运长期游历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 诗。“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在不少的诗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高中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了解魏晋社会,而魏晋的社会状况导致山水诗在山水画的精神表象。从而导致独立的山水画正式起源.顺着这样的脉络来了解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最终学会欣赏山水画的诗性精神. 三 “画中有诗”与“画上题诗” 山水画的诗性精神还表现为一种是以王维为典型的“画中有诗”,画面没有题诗,直接用绘画提供诗意化的视觉效果,让观者体味。一种是文人画流行以后普遍采用的“画上题诗”,直接结合文学形式,在画上题写诗歌,供观者品读。 在古代山水画中,“画中有诗”的山水画盛行于五代两宋。书写性介入绘画,增加了绘画的写意性。“意境”表现的物质基础受到削弱,不得不用直接题诗来补充。同时,文人画家也发现诗画的区别,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入画,也不是所有 的诗意(例如声音美感)都可以用绘画形象来体现。例如李成最有代表性的<<寒林图>>,折射着道家对大自然与人类本身的生命体悟。寒林不是枯树,还有力量顽强地对抗萧杀季节,它比春夏葳蕤的树木更能显现生命力。由此再联系到出世高士的人格,尽管处境苍凉,却很自在,因此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术中独树一帜。又例如郭熙《早春图》讴歌自然的美丽景色. “画上题诗”往往不是重述画中已有的形象和视觉效果,而是补充说明画外的或无法用绘画形象表达的抽象的精神性很强的东西。它们更贴近文学本身。为此西方学者注意到中国画这种题款的特殊性,认为它们像文学读本。由此构成中国画的最大特色.例如徐渭的题墨葡萄一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很有“意境”,把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坎坷的牢骚,患得患失的情绪,都表露了. 高中学生在欣赏不同绘画作品的同时体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从而在画面上感悟,这样就可以更加直接,具象地欣赏山水画.使山水画的诗化精神得以直接的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文风气导致的不同风格,都可以让学生一一学习体会. 四 “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 山水画自古以来便把自然当做是生命的一个整体,山水画是落实在物化精神,以境界生发的角度来讲是“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它是相望而相化的,人与自然是通达相望相化互达互生的,因此历代山水画不仅仅是情愫、想象与感觉,乃是以诗境为本,带着含藏悠远的念想.是以学养为文心,一种包容内敛的精神,通过诗画语言物化山水来透视人格的气象。比如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入庐山得到磊落的情愫,这些情怀都是自然造化刺激主体联想和创作方法在生活景象中的呈现,是作者的身心合一的一种体验。 这是由于隐含着不同历史文化内涵景观所引发不同的情感联想,也是为什么历代文人和山水画家,对这些具有着浓厚人文色彩和对名山大川有着经久不衰的热情原因之所在。对于现代高中学生来说,这点是最难理解的,需要不断的通过自身的修养来体会,积累文学知识,不断学习,才会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在古代,山水画的作者即使不是隐逸之士,也有着“烟霞痼疾,泉石膏肓”的癖好,无限热爱大自然,面对山水才会像面对情人那样诗兴大发,才有涌泉般的“意境”源源而出。他们不是为画山水而画山水,而是将山水作为精神寄托的工具,功能和写诗无别。 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融入欣赏山水画,在欣赏山水画的时候以读诗的心情去理解和感怀.以现代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字似乎容易让人的心境跨越时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体会古人高古的情节,体会山水画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 顾恺之《论画》 [2]宗炳 《画山水序》 [3]王微 《叙画》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篇2 浅析中学美术欣赏 摘要:审美 教育 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 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现代艺术;罗丹;凡高;毕加索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 渠道 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投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已不存于世,但是从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的线描人物形象,略加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我国至少在两干多年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到了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画体裁,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我想,用长流不息来比喻中国的绘画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欧洲的绘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早承认,旧石器时代,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品,都是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与中部。虽然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但迄今尚无新证物以前无法动摇上述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以后,由于__成为统治国家的精神支柱,这一时代在绘画史上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前途的障碍,需要很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他门终于从古人的武器宝库里找到了饱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从而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地西方人面前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地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因此,欧洲的绘画是时而浩瀚,时而干涸,这与中国地绘画地源远流长是不同的。 二、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他们将人的发展归之于神的创造。在他们那里,"神"与"人"是分离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和客体对抗起来。探索各个领域中纵的逻辑关系,在种与类的基础上区别其层次,力求符合这些关系的客观秩序。 他们是属于哲学美学,叙事诗学,状物画学。 他们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像一位独眼巨人在锁孔里看世界,只能老老实实地把看得见的画出来,把看不见的挡起来。他们的安琪尔要飞,只有实实在在地安上一双翅膀,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还得借助于一支有形的弓箭。 而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线索"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的绘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绘画是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在游动中看世界,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屋里屋外,长江万里,四季花卉,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我们的飞天要飞,勿需安装沉重的翅膀便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是"无翼而翔",一个是"有翼而飞",哪个更高? 难怪毕加索反问:"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您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他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 广告 牌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他从东方神秘主义众吸取了信息,而崇尚"天人合一"中国早有"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 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他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他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 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在欣赏美的同时,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 总结 :以上是我对高中美术欣赏的几点肤浅见解。应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效果如何,还是未知之数。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3.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相关论文范文 5. 初中美术欣赏浅谈学术论文范文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4 试谈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摘要: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对美术体系内容的填充,而与美术鉴赏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被视为培养鉴赏者美术素养的基础知识。积极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鉴赏与分析,是鉴赏者表现出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他们对艺术作品价值判断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其可以被认定为人类审美消费的一种形式。此外,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将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的审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出来,是鉴赏者审美 经验 与审美再创造统一性的外在体现之一。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1.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 2.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 想象力 ,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 3.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 4.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白晶莹.美术鉴赏在美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5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 说说 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 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 广告 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 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 5.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800字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本学期,我选择了“世界美术赏析”这门艺术学科进行了选修。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逐步了解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学下来收获很大,我逐渐可以感受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那作品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笃定,那种归属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在他的作品中的寓意;了解了被可视为法兰德斯巴洛克风的具体象征的鲁本斯的作品;当然还有现在被我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油画之一的伦勃朗的“泰特斯”等等这些经典的西方美术艺术。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我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在我看来从实际情况作为起点,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产生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高分低能”是一种表现。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和专业文化,并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要呼吁素质教育。

其实,最早接触到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不是莫奈的《日出印象》,而是修拉的那幅《大腕岛的星期日》,那是CCTV8的世界名画鉴赏的一期节目,分析点彩法,不过当时吸引我的是画面中那位拿伞的妇女的衣服。后来,对印象派,后印象派有了一定了解,直到上大学选修这们课,在图书馆看这些画家的介绍,知道现在作在这里写这样一篇关于印象派的文章。。。。。。。最早的时候,我是在考虑到底是写达 芬奇,还是凡 高,因为在整个美术史上,自己最感兴趣的,最了解的就是这两位了,但觉得达芬奇没什么话讲,而凡高呢,自己在高中时已经写过了的。上课较系统的接触到他们后,觉得自己可以对这个流派写点什么,对这个流派的画家写点什么。说实话,真的不喜欢马奈的作品,看他的作品,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我的感觉,不是因为太震撼或是太感动的没语言了,而是因为我的心和他的画之间少了一座桥,没有感觉。关于德加,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幅舞蹈演员,其实他所话的那些舞蹈演员都不是她最美的舞姿,最优雅的那一瞬间。那都是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一瞬,不起眼的一个动作而已,但正是因为这些画作的生活化,而使我们了解一种职业,一个社会层面的一段故事。真实而不僵硬,似乎在细细的讲述一个故事。或许是因为自己审美的关系吧,我最喜欢的德加的作品是《 舞台上的舞女》。似乎是第一眼看到那幅作品,我就被迷住了。。。。。。那一瞬间,她舒展而自然的舞姿,沉醉于舞蹈的淡淡的微笑,象伞一般展开的芭蕾舞裙,轻盈的踏着地板的脚尖,如蒲公英般飘逸,似乎就在下一秒,在你眼前轻盈的旋转而过,风一般。背景一片的朦胧,台面一片的朦胧,唯独她的舞姿,唯独她的微笑,与摄影中最拍给人相似的心灵美感。一切都在朦胧着,唯独那个舞女。凝视着,凝视着,仿佛自己就站在她的面前,如她一般的沉醉,沉醉于一个美妙的世界。另一幅我印象极深的是戴手套的女歌手,那张画中的歌手,有点吓人,异地光的形式描绘的,但我很喜欢,因为她真实,真实就是喜欢的最好理由。画面中泛用了黑色,这是在印象派作品中少用的一种颜色。而在这却恰到好处,手套部分被有意的处理为近似黑色剪影,再加上北京的条状装饰,强化了形体对比,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 文化 、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 彩绘 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 故事 , 《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

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中国著名的 国画 大师,开 人物画 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1.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2.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 素描 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3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浅谈大学美术鉴赏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 经验 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二、对中国建筑的鉴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它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取决与它那独特的结构。在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是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收集来的关于古代建筑的信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 谚语 ,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 雕刻 、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3、色彩的运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了几千。中国建筑,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束语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 教育 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致谢: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2、《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

3、《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术史》 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浅谈新课改下美术鉴赏课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离不开情感的运用。利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让学生更热爱美术学习,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本文是我在实际教学中 总结 的一些运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爱 用心 赞赏 学生 真心

“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同样,想要别人爱你,尊敬你,你也要同样先去爱别人,尊敬别人。”以前,总是听到这句话,但真正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我这两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真正体会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只要你真心地去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心去和学生交流、沟通,用爱鼓励学生。”这是开展情感教育,运用情感教育促进美术教学的前提。我们必须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了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好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你的真心去和学生沟通,建立信任感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 名言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的成功不仅和教师有很大关系,也同样和学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但凡是自己喜爱的教师给予的教育,他们很快便能接受、掌握。即便是批评,也能愉快的接受,这便是学生所说的喜欢的教师的课就爱上,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往往有抵触情绪,从而不爱上这一门课程。所以,我们要用爱建立情感的磁场,使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高一美术鉴赏课上,我正在讲课,一位学生踢门而入,并且用挑衅的眼光看了看我,然后走到座位上趴着,好像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位“刺头”学生,我没有发火,继续讲课。讲完课后,我走到他的座位旁边对他说:“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要不要去医务室?”那个学生坐直了说了句:“没事。”我继续说:“既然身体上没有原因,那么就是不喜欢我的课喽?那么你 说说 为什么不喜欢我的课?”这位学生这时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没有,老师,是我错了。”从此以后,我每次上他们班的课,他总是很认真听讲,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我认为,这就是情感的收获,也是爱的收获。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的信任你,才会接受和相信你的道理。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了真正的情感,达到了信任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心鼓励,用爱让学生建立自信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自信心是一种精神能源,是人行为活动的内驱力。一个人有信心,心里活动就积极、稳定,就会以持久的毅力去实现自己已定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教师予以肯定。这就是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的:“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赏识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 方法 ,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增长的关键性 措施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具体的点评分析,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既保护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争取获得成功。而在学生获得成功时,也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是一个教师爱的具体体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鼓励和关爱呢?其实做法很简单: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三、经常赞美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爱的魅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赞赏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一个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一次,一个美术班的学生找到了我,他说:“老师,我有事情请教您,但是您得答应我,不许和别人说。”我说:“好。”他说:“我喜欢我们班里一个女生,我不知道要不要和她表白,我很苦恼。”我一听,这是早恋啊,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要劝他放下早恋,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是又不能直接说。于是,我说:“是哪个女生能不能告诉我?”他说了女生的名字,我一听,原来是最漂亮的那个女生。于是我就说:“我得表扬你!你看,你喜欢的女生是班里最漂亮的,这说明你的审美能力很高嘛!你说说,你除了喜欢她漂亮还喜欢她什么?”他说了这个女生的几个优点。

我表示同意,我接着说:“你看到的都是她的优点,是一个人,她就会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再去观察观察她的缺点,我再告诉你你该不该表白。”过了一个月,他又来找我,这回他说:“老师,我不想表白了!”我说:“为什么?”“我按照您说的去观察她的缺点,我发现了不止有十条,而且有些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说:“你看,现在你的烦恼自己就解决了,根本就不用我帮忙了!不过,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恋人之间也要能包容所有的缺点才能称之为恋人。你包容不了,这说明她不适合你。那么,这一篇就掀过去,你以后要把她还当朋友一样对待。”“谢谢您,老师!我开始跟您说的时候,您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了我,我很感谢您!”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赞赏学生时,心灵的感受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人和人在吵架的时候要很大声,因为他们的心离得远了,他们越大声心离得越远,而爱人之间在甜言蜜语的时候都是轻声细语的,因为他们的心离得非常近。所以,我只要用我一颗炽热的心去接近学生,用心灵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热爱美术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美术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情感教育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情感的沟通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他不仅是对人的尊重更是对我们美术教学的促进和补充。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钻研美术基础知识完成好美术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多运用情感教育丰富、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800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俄) 1863年在人民群众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争取自由的影响下,俄国彼得堡美术学院14名学生拒绝按照学院硬性规定的题目进行毕业考试,他们走向社会,组成了巡回展览学会。他们创作了许多揭露农奴制度、反映俄罗斯人民苦难生活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富于战斗性,在俄国各地巡回展览,影响很大,被称为“巡回画派”。其中列宾和苏里柯夫是杰出代表。 列宾(1844-1930)著名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的是在炎热的夏天,一群衣着破烂不堪的纤夫迈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拖着货船,艰难地走在伏尔加河畔的沙滩上。沙滩上的几只破箩筐,增添了画面的凄惨景色。画中共有11名纤夫,经过画家精心刻画,反映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年龄、经历、性格和气质。领头的纤夫叫卡宁,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两手下垂,身上的纤绳绷得很紧,忍受着体力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中间突出的人物是那位身着浅色衣服的少年,他紧蹙着眉头,吃力地用手调整压在肩上的纤绳,从他那昂起头的姿势看得出,在他身上蕴藏着一种潜在的反抗力量。最后两位人物动态对比鲜明。一位低垂着头茫然地向前移动着身躯,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一位回头怒视着后面船上的船主,脸上是愤愤不平的表情。 列宾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画家。他擅长社会风俗画和肖像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直接而又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列宾从小就喜欢绘画,后来经过努力考上了美术学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第一幅成名之作,这幅画共画了三年多时间。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亲自到伏尔加河边居住,和纤夫们交朋友。他寻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纤夫形象,认真观察,并画了许多人物写生画,表现不同年龄、个性、姿态的纤夫。正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写生,列宾抓住了伏尔加河纤夫的典型特征,把他们表现的十分真实、深刻又各具特色。 这幅画以狭长的横幅展现了一群纤夫的形象:远处伏尔加河畔的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篮筐作点缀,景色十分悲凉。一队穿戴破烂不堪的纤夫正拉着重载货船,缓慢地沿着河岸沙滩向前走着。画面上的纤夫,有强壮的,有体弱的,有年老的,有年青的。他们的步子是那样的沉重,令人似乎可以听到“伏尔加船夫曲”那压抑低沉而又雄壮的回声。纤夫共有11人、约略分成三组。这里每一个形象都经过列宾仔细推敲,并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有差别。为了更好地展示纤夫们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列宾采用了画幅较宽的横构图,把众多的人物安置在与伏尔加河几乎平行的位置上.人物的高低错落,使画面形成一种有力的节奏。辽阔壮丽的伏尔加河与衣衫褴缕但又显示出雄厚力量的纤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画是受到了诗人涅克拉索夫同名诗歌的启发而创作的:到伏尔加河边去,是谁在伟大约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的行进。以此展开扩写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 文化 、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 彩绘 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 故事 , 《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

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中国著名的 国画 大师,开 人物画 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1.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2.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 素描 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3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浅谈大学美术鉴赏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 经验 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二、对中国建筑的鉴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它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取决与它那独特的结构。在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是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收集来的关于古代建筑的信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 谚语 ,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 雕刻 、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3、色彩的运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了几千。中国建筑,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束语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 教育 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致谢: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2、《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

3、《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术史》 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浅谈新课改下美术鉴赏课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离不开情感的运用。利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让学生更热爱美术学习,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本文是我在实际教学中 总结 的一些运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爱 用心 赞赏 学生 真心

“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同样,想要别人爱你,尊敬你,你也要同样先去爱别人,尊敬别人。”以前,总是听到这句话,但真正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我这两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真正体会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只要你真心地去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心去和学生交流、沟通,用爱鼓励学生。”这是开展情感教育,运用情感教育促进美术教学的前提。我们必须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了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好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你的真心去和学生沟通,建立信任感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 名言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的成功不仅和教师有很大关系,也同样和学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但凡是自己喜爱的教师给予的教育,他们很快便能接受、掌握。即便是批评,也能愉快的接受,这便是学生所说的喜欢的教师的课就爱上,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往往有抵触情绪,从而不爱上这一门课程。所以,我们要用爱建立情感的磁场,使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高一美术鉴赏课上,我正在讲课,一位学生踢门而入,并且用挑衅的眼光看了看我,然后走到座位上趴着,好像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位“刺头”学生,我没有发火,继续讲课。讲完课后,我走到他的座位旁边对他说:“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要不要去医务室?”那个学生坐直了说了句:“没事。”我继续说:“既然身体上没有原因,那么就是不喜欢我的课喽?那么你 说说 为什么不喜欢我的课?”这位学生这时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没有,老师,是我错了。”从此以后,我每次上他们班的课,他总是很认真听讲,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我认为,这就是情感的收获,也是爱的收获。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的信任你,才会接受和相信你的道理。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了真正的情感,达到了信任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心鼓励,用爱让学生建立自信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自信心是一种精神能源,是人行为活动的内驱力。一个人有信心,心里活动就积极、稳定,就会以持久的毅力去实现自己已定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教师予以肯定。这就是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的:“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赏识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 方法 ,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增长的关键性 措施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具体的点评分析,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既保护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争取获得成功。而在学生获得成功时,也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是一个教师爱的具体体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鼓励和关爱呢?其实做法很简单: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三、经常赞美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爱的魅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赞赏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一个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一次,一个美术班的学生找到了我,他说:“老师,我有事情请教您,但是您得答应我,不许和别人说。”我说:“好。”他说:“我喜欢我们班里一个女生,我不知道要不要和她表白,我很苦恼。”我一听,这是早恋啊,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要劝他放下早恋,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是又不能直接说。于是,我说:“是哪个女生能不能告诉我?”他说了女生的名字,我一听,原来是最漂亮的那个女生。于是我就说:“我得表扬你!你看,你喜欢的女生是班里最漂亮的,这说明你的审美能力很高嘛!你说说,你除了喜欢她漂亮还喜欢她什么?”他说了这个女生的几个优点。

我表示同意,我接着说:“你看到的都是她的优点,是一个人,她就会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再去观察观察她的缺点,我再告诉你你该不该表白。”过了一个月,他又来找我,这回他说:“老师,我不想表白了!”我说:“为什么?”“我按照您说的去观察她的缺点,我发现了不止有十条,而且有些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说:“你看,现在你的烦恼自己就解决了,根本就不用我帮忙了!不过,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恋人之间也要能包容所有的缺点才能称之为恋人。你包容不了,这说明她不适合你。那么,这一篇就掀过去,你以后要把她还当朋友一样对待。”“谢谢您,老师!我开始跟您说的时候,您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了我,我很感谢您!”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赞赏学生时,心灵的感受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人和人在吵架的时候要很大声,因为他们的心离得远了,他们越大声心离得越远,而爱人之间在甜言蜜语的时候都是轻声细语的,因为他们的心离得非常近。所以,我只要用我一颗炽热的心去接近学生,用心灵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热爱美术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美术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情感教育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情感的沟通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他不仅是对人的尊重更是对我们美术教学的促进和补充。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钻研美术基础知识完成好美术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多运用情感教育丰富、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本学期,我选择了“世界美术赏析”这门艺术学科进行了选修。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逐步了解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学下来收获很大,我逐渐可以感受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那作品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笃定,那种归属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在他的作品中的寓意;了解了被可视为法兰德斯巴洛克风的具体象征的鲁本斯的作品;当然还有现在被我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油画之一的伦勃朗的“泰特斯”等等这些经典的西方美术艺术。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我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在我看来从实际情况作为起点,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产生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高分低能”是一种表现。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和专业文化,并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要呼吁素质教育。

美术赏析论文1000字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学生在认识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接触、领略、产生喜悦, 爱好 的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欣赏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 【摘要】中国 山水画 是最能反映中国人心境与思绪的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山水画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是长期伴随着山水画发展的。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渊源流长的 文化 精神呢?现代学生似乎很难在现代文明程度下去理解古人的心绪。我们需要跨越历史的长河,来探寻高古的山水诗性精神. 【关键词】山水画起源魏晋山水诗“画中有诗”“画上题诗”“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 一 山水画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 风景画 ,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中 国画 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 人物画 ,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由此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二 魏晋山水诗 中国山水画的诞生或者说发明,是受山水诗启发的,而作者都是精通诗文的文人士大夫。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们生活极不稳定。加之,这一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出世思想滋生。那些士子纷纷走进山林,抒情言志希望获得一种生活的宁静,以达到心理情绪的平和。“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自然物便成了人们刻意追求、反复观照的生活对象。 人们把这种生活内容用艺术表现出来,就是山水诗、山水画.于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山水诗,绘画史上则产生了山水画。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纯粹的山水画开始出现。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就这样盛行开来,志士高仁们将个人恩怨,爱国热忱,悲愁与无奈寄托于山水之间,于山水中寻求解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人和自然互动的关系。 把自然看作是无限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意义的发生处,感受自然和在自然互动中捕捉美. 山水画和诗歌的关系是很一致的。山水诗歌的本身的表述 方法 是很符合人的生命本身的思想法则的。诗性本身的那种“比”、“兴”,对于山水画的体现都是有一种非常深的渊源。诗歌的这种推进和时空对山水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以某一自然景物有益于自己景象比拟的这种“比”,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偶然与自然景物出发的这种“兴”,我想这与山水画的表现的情志都是很一致的。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谢灵运长期游历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 诗。“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在不少的诗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高中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了解魏晋社会,而魏晋的社会状况导致山水诗在山水画的精神表象。从而导致独立的山水画正式起源.顺着这样的脉络来了解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最终学会欣赏山水画的诗性精神. 三 “画中有诗”与“画上题诗” 山水画的诗性精神还表现为一种是以王维为典型的“画中有诗”,画面没有题诗,直接用绘画提供诗意化的视觉效果,让观者体味。一种是文人画流行以后普遍采用的“画上题诗”,直接结合文学形式,在画上题写诗歌,供观者品读。 在古代山水画中,“画中有诗”的山水画盛行于五代两宋。书写性介入绘画,增加了绘画的写意性。“意境”表现的物质基础受到削弱,不得不用直接题诗来补充。同时,文人画家也发现诗画的区别,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入画,也不是所有 的诗意(例如声音美感)都可以用绘画形象来体现。例如李成最有代表性的<<寒林图>>,折射着道家对大自然与人类本身的生命体悟。寒林不是枯树,还有力量顽强地对抗萧杀季节,它比春夏葳蕤的树木更能显现生命力。由此再联系到出世高士的人格,尽管处境苍凉,却很自在,因此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术中独树一帜。又例如郭熙《早春图》讴歌自然的美丽景色. “画上题诗”往往不是重述画中已有的形象和视觉效果,而是补充说明画外的或无法用绘画形象表达的抽象的精神性很强的东西。它们更贴近文学本身。为此西方学者注意到中国画这种题款的特殊性,认为它们像文学读本。由此构成中国画的最大特色.例如徐渭的题墨葡萄一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很有“意境”,把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坎坷的牢骚,患得患失的情绪,都表露了. 高中学生在欣赏不同绘画作品的同时体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从而在画面上感悟,这样就可以更加直接,具象地欣赏山水画.使山水画的诗化精神得以直接的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文风气导致的不同风格,都可以让学生一一学习体会. 四 “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 山水画自古以来便把自然当做是生命的一个整体,山水画是落实在物化精神,以境界生发的角度来讲是“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它是相望而相化的,人与自然是通达相望相化互达互生的,因此历代山水画不仅仅是情愫、想象与感觉,乃是以诗境为本,带着含藏悠远的念想.是以学养为文心,一种包容内敛的精神,通过诗画语言物化山水来透视人格的气象。比如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入庐山得到磊落的情愫,这些情怀都是自然造化刺激主体联想和创作方法在生活景象中的呈现,是作者的身心合一的一种体验。 这是由于隐含着不同历史文化内涵景观所引发不同的情感联想,也是为什么历代文人和山水画家,对这些具有着浓厚人文色彩和对名山大川有着经久不衰的热情原因之所在。对于现代高中学生来说,这点是最难理解的,需要不断的通过自身的修养来体会,积累文学知识,不断学习,才会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在古代,山水画的作者即使不是隐逸之士,也有着“烟霞痼疾,泉石膏肓”的癖好,无限热爱大自然,面对山水才会像面对情人那样诗兴大发,才有涌泉般的“意境”源源而出。他们不是为画山水而画山水,而是将山水作为精神寄托的工具,功能和写诗无别。 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融入欣赏山水画,在欣赏山水画的时候以读诗的心情去理解和感怀.以现代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字似乎容易让人的心境跨越时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体会古人高古的情节,体会山水画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 顾恺之《论画》 [2]宗炳 《画山水序》 [3]王微 《叙画》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篇2 浅析中学美术欣赏 摘要:审美 教育 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 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现代艺术;罗丹;凡高;毕加索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 渠道 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投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已不存于世,但是从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的线描人物形象,略加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我国至少在两干多年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到了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画体裁,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我想,用长流不息来比喻中国的绘画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欧洲的绘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早承认,旧石器时代,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品,都是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与中部。虽然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但迄今尚无新证物以前无法动摇上述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以后,由于__成为统治国家的精神支柱,这一时代在绘画史上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前途的障碍,需要很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他门终于从古人的武器宝库里找到了饱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从而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地西方人面前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地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因此,欧洲的绘画是时而浩瀚,时而干涸,这与中国地绘画地源远流长是不同的。 二、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他们将人的发展归之于神的创造。在他们那里,"神"与"人"是分离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和客体对抗起来。探索各个领域中纵的逻辑关系,在种与类的基础上区别其层次,力求符合这些关系的客观秩序。 他们是属于哲学美学,叙事诗学,状物画学。 他们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像一位独眼巨人在锁孔里看世界,只能老老实实地把看得见的画出来,把看不见的挡起来。他们的安琪尔要飞,只有实实在在地安上一双翅膀,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还得借助于一支有形的弓箭。 而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线索"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的绘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绘画是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在游动中看世界,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屋里屋外,长江万里,四季花卉,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我们的飞天要飞,勿需安装沉重的翅膀便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是"无翼而翔",一个是"有翼而飞",哪个更高? 难怪毕加索反问:"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您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他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 广告 牌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他从东方神秘主义众吸取了信息,而崇尚"天人合一"中国早有"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 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他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他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 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在欣赏美的同时,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 总结 :以上是我对高中美术欣赏的几点肤浅见解。应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效果如何,还是未知之数。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3.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相关论文范文 5. 初中美术欣赏浅谈学术论文范文

从《兰竹图》,看郑燮高超的绘画技艺《兰竹图》是“扬州八怪”中的奇才郑燮所作。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这首《兰竹图》的题画诗,较早的,见录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2年编印的《郑板桥集》,而事隔近40年的今天,即在2000年朵云轩的秋拍现场,当《兰竹图》报出25万元的起拍价后,买家纷纷亮牌,各不相让,此图竟一路飚升至150万元落槌,创下境内书画市场中郑氏兰竹的最高价,震动海内外收藏界。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是一位有“三绝诗书画”之称的清代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在绘画方面,郑燮擅长兰、竹、石,偶作梅、菊、松,作品数量和艺术成就以兰竹为最高。他的兰竹画轴和杂品,存世较多,流传较广,自清代以来,成为人争之宝。《兰竹图》卷中有蒋士铨的题跋:“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在涤子画石,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意构成石势,然后以兰竹弥缝其间,虽学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从这一题跋中可知,这幅画取法于郑所南、陈白阳和石涛,但却是“取其意之法而成为自成一体”。兰竹图,纸本卷轴,以半边幅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壁岩以皴染间施的笔法运筹,空白见平整,峰峻显倔巍,用笔用墨都恰到好处。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中迎风摇弋。虽然丛生于岩缝,但又不囿于岩壁;自有“竹劲兰芳性自然”,“飘飘远在碧云端”那种不为俗屈的活力。兰竹用焦墨挥毫,乱中求正,密中见疏,水墨斑斓,使其表现出欣欣向荣又独傲萧爽、清静秀逸的风格。画面提拔云:“饮牛四长兄,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行辈中无此人也。屡索予画,未有应之。乾隆五年九秋过予寓斋,回检家中旧幅奉赠。竹无干,兰叶偏,石势仄。恐不足当君子之意,他日当做好幅赎过耳”。以兰竹的自然特性比拟人的秉性情操,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友人的深情。题跋以隶书和行书相参共用,飘然有致,不仅起到了补叙画意和弥合画面空白的作用,而且给人以精美的书法艺术享受。整幅画面,较好地表现了画家所作兰竹的纯美意趣,以及把握整体,挥洒成章的作风。郑燮作过盆兰篱竹,但他犹其嗜好描绘“乱如蓬”的山中野兰。据说,他为此 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来年发箭成长,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郑燮爱赏竹,在题《竹》一文中,他写道:“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均薄洁白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因为郑燮画竹是经过了从“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再倾注了画家的主观感受,借助于笔墨,挥洒于纸的“画中之竹。”所以,他的竹画自然就比生活中的竹子更美,更具有艺术魅力。郑燮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作兰竹,并不排斥传统技艺,相反,直接取法于石涛,并得益于徐渭、文与可等先辈的笔意。他认为,这种学习必须“略其迹”而“取其意”,有所取舍。满意请采纳

学校通过美术鉴赏程的设置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美术鉴赏《大宫女》

《大宫女》这幅油画创作于 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 国画 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尔创作的这一幅《大宫女》和其所创作的其他宫女题材的油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安格尔刻意将这幅作品命名为《大宫女》这点可以看出来。《大宫女》这一幅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格调,安格尔在《大宫女》当中的用色更体现出浓厚的异国风韵,以及装饰性的美学考量。这一点也促使安格尔的《大宫女》和古典主义的油画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颜色,还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艺术规则有所冲突,也正是如此,《大宫女》才能够很好地将观赏者震慑住,使观赏者受到这种美学的吸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空间。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之中,宫女的体型是如同平面几何一般,并没有充分和现实当中的女性身材比例进行衔接,这一点和西方油画一向来追求精益求精的写实风格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却能够很快地造成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蓝色的背景与宫女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冲突不和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对撞、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出现的错位,代表着一种属于安格尔风格的审美。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首先是一个明亮颜色和冷暗颜色之间的撞击对比。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创作过程当中,强调油画画面之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让整个画面进行融合。不过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则不然,整个宫女的背景采用的是冷色调的蓝色,而宫女是裸着身子的,宫女的身体肌肤却是使用明亮的浅黄色,这两种颜色之间,安格尔并没有采用其他的颜色作为过渡。这样一幅《大宫女》的颜色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虽然和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差异甚大,但是却能够给观赏这一幅画作的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第二方面的美学特征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类身体结构设置。从整幅《大宫女》看,大宫女这个人物形象身体各个基本结构之间的比例是失调的,仿佛是几何堆砌一般,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其身体躯干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身体结构的比例,因此,安格尔的这一幅《大宫女》违背了古典主义油画创作过程里的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呈现出一种追求艺术进一步采取夸张的手法,让《大宫女》当中的大宫女形象,以这种看似畸形的几何式夸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上的张力。

而且安格尔所创作的《大宫女》还蕴含着一种欲望的美学。因为当时的法国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展开战争,当时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击败,所以在安格尔所在的时代里,法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熟练的奥斯曼土耳其内宫宫女画像,这些目的在于从艺术的角度满足法国人内心的征服欲望。而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目的就在于以一个奇特的宫女的形象隐喻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必然会被法国人所征服,裸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宫中的宫女形象,欲盖弥彰的欲望,通过安格尔以新式的艺术手法,加以渲染和雕琢。同时裸女并没有完全露出自己全部的隐私处,这一点又体现了一种克制和理性,安格尔在这一幅《大宫女》之中,表现了冷静克制与欲望张狂两个方面的精神内涵,并且在绘画作品之中,给这二者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均衡点,从而将观赏者的欲望以及视觉都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安置。

究竟是采用 素描 的方式,还是更注重色彩,这一点在安格尔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大宫女》的创作里,更多注意到了结构上的素描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格尔在《大宫女》这幅作品当中完全就没有关注色彩,与此相反,安格尔在《大宫女》中的色彩搭配以及应用是非常鲜明以及大胆的。

冷色调作为这幅《大宫女》的背景色彩。在大宫女欧达丽丝克的背后是一幅半垂着的帘幕,这个帘幕实际上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一般欧洲古典主义的绘画色彩艺术,主要是注重色彩的过渡和衔接,然而安格尔刻意使用这种冷峻的颜色作为衬底,目的在于表达出一种寂静、理性,这和狂热的女性躯体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对比下的艺术张力。

红色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颜色,却在对于《大宫女》的色彩美学鉴赏之中,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种色彩美学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安格尔采用了红色作为点缀,让红颜色点缀在大宫女手中的孔雀羽毛扇子的扇柄中。而在欧达丽丝克的脚部,也有一段红色的点缀,那时旁边小桌子的椅脚。这两点都分别对检查在冷峻的背景颜色和柔和的躯干颜色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炽热似火的美感,让人们看到欲望膨胀的顶端,从而与冷峻以及柔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色彩艺术话语。安格尔并不刻意去处理这三种颜色的冲突,而是将这三种冲突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互相撞击的状态,给观赏者带来很强烈的视觉震撼。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虽然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但是这幅作品至今仍然是美术界的杰作。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运用了充满冲突和撞击的颜色比对,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写实结构,从而让安格尔的《大宫女》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进一步让这一幅画作所表达的欲望与理智更为突出地展现出来。而安格尔在处理《大宫女》画作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对后来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崛起,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艺术实践。

试谈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 收藏 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画的作者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zàn并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 山水画 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 爱好 ,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 组词 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帮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达到能够体味感受、欣赏美术作品。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总结 出来,以供同行讨论。

关键词:鉴赏;教学;思考

一、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

美术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审美活动,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强调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比如站在天安门前面,人们会自觉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亲情和感伤的乡土情怀;而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则会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无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因此,情感因素是鉴赏作品的关键,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味到了某种情感,他的情绪就会激动,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鉴赏。然而,问题在于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体味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分析体味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阴险狡诈狠毒的神情等。

二、在美术鉴赏中体味 文化 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去学习。

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及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鉴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要让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大卫的历史史料;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如果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和作为资产阶级雅各宾党领导人的马拉真实资料,就无法理解这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精神及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些,一方面老师要能够烂熟于心,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更要巧妙的穿插到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能生硬的告诉学生。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搜集了解,带到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其次,在鉴赏过程中要营造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鉴赏体验。

在鉴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些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苦难生活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如亲身体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才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悲剧性给人的巨大震撼;在鉴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播放一段爵士乐,让学生在聆听爵士音乐的同时体味作品的内涵。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鉴赏教学时,我让课堂内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为此,我建议学校利用教学楼走廊、橱窗等场所展示学生或教师作品,既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艺术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在鉴赏现代建筑艺术时,直接让学生到校园、湖心公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和公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

为了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和乡土文化有深入了解,我带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产,如清真大寺、中山公园以及南门、玉皇阁等古建筑。美术鉴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

三、强调学生多元化 思维方式

在高中美术的第一节课上,我告诉学生,美术鉴赏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创作过程,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鉴赏和评价作品,反对人云亦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会脱离创作者而独立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鉴赏,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鉴赏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美术 教育 的基本观念,即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去掉本质和必然。

事实上,课本中大部分文字叙述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和某一时代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应该鼓励差异,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 方法 ,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美术鉴赏主要通过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

美术欣赏论文800字范文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4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 “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 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 国画 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 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 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 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 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5 谈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人文素养 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是需要对于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美术的鉴赏课能够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感情、美术与知识等方面相结合,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气息,让其成为一个有对于生活充满浪漫气息的人。同时,在高中的鉴赏课当中也能够对于学生的性格等方面进行重塑,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去感受这种美,让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本文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一、创造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的大纲当中明确表示:重视文化两方面作用,其一为在制定的情境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其艺术作品要表达的信息,其二为帮助学生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了解其作品当中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这两种性质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教师在《现代雕塑、绘画与工业设计的探究》的课堂讲解上,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很快进人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将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悦、有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抽象画进行鉴赏,适当加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搞笑型的笑料。 如,以牛吃草作为一幅具有抽象的画,但这幅画却是一张白纸,于是观众便问画家,而画家却是这样解释的:牛吃草,草被吃完,牛吃完草便也离开了。教学离不开教材,老师应该充分的研究教材内容,将其人文素养充分的浓缩提炼。在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这些艺术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结晶,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就是那一时期的缩影和体现,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以及抽丝剥茧的思维能力。老师通过对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充分讲解,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当中穿梭,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遨游,体会着不同文化气息,陶冶情操,能够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二、鉴赏与道德培育相结合,鉴赏作品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做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与此同时,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快节奏感也在逐渐的增加,使得素质教学的发展在渐渐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不少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成绩重视度远远大于孩子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怀的发展。在美术文化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重视,还要重视美术和日常生活的相关联系以及美术对学生全面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人文素养是铸成更宽阔的人生基石。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学校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学生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要把我国传统国学与美术鉴赏中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够学到向善向美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在性格完善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个性的地位在绘画中十分重要,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在进行艺术培训中,知名的美术家和艺术家才能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但是实际情况,个性是与生俱来的,在绘画作用的绘画中。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判断艺术家绘画特点的基础。所以,在培训艺术创作时,有针对性的培养个性和人文素养十分重要。 从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造型表现随着学习时间的正长而感悟到的特点,学生所获得的绘画技艺的也加强,因此这种造型表现和个性特点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个性的完善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选着一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解析给学生看,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作品的完美性,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下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作灵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对于其人文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些是和美术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思想紧密相连的,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所想,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参加鉴赏课,并且在鉴赏课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于人文素养有所领悟。 参考文献: [1]胡知凡t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J]t课程t教材t教法t2004(12) [2]周凤云.论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加勺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t2002(03) [3]彭西东.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03)t [4]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5.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学生在认识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接触、领略、产生喜悦, 爱好 的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欣赏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 【摘要】中国 山水画 是最能反映中国人心境与思绪的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山水画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是长期伴随着山水画发展的。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渊源流长的 文化 精神呢?现代学生似乎很难在现代文明程度下去理解古人的心绪。我们需要跨越历史的长河,来探寻高古的山水诗性精神. 【关键词】山水画起源魏晋山水诗“画中有诗”“画上题诗”“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 一 山水画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 风景画 ,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中 国画 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 人物画 ,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由此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二 魏晋山水诗 中国山水画的诞生或者说发明,是受山水诗启发的,而作者都是精通诗文的文人士大夫。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们生活极不稳定。加之,这一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出世思想滋生。那些士子纷纷走进山林,抒情言志希望获得一种生活的宁静,以达到心理情绪的平和。“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自然物便成了人们刻意追求、反复观照的生活对象。 人们把这种生活内容用艺术表现出来,就是山水诗、山水画.于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山水诗,绘画史上则产生了山水画。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纯粹的山水画开始出现。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就这样盛行开来,志士高仁们将个人恩怨,爱国热忱,悲愁与无奈寄托于山水之间,于山水中寻求解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人和自然互动的关系。 把自然看作是无限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意义的发生处,感受自然和在自然互动中捕捉美. 山水画和诗歌的关系是很一致的。山水诗歌的本身的表述 方法 是很符合人的生命本身的思想法则的。诗性本身的那种“比”、“兴”,对于山水画的体现都是有一种非常深的渊源。诗歌的这种推进和时空对山水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以某一自然景物有益于自己景象比拟的这种“比”,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偶然与自然景物出发的这种“兴”,我想这与山水画的表现的情志都是很一致的。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谢灵运长期游历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 诗。“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在不少的诗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高中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了解魏晋社会,而魏晋的社会状况导致山水诗在山水画的精神表象。从而导致独立的山水画正式起源.顺着这样的脉络来了解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最终学会欣赏山水画的诗性精神. 三 “画中有诗”与“画上题诗” 山水画的诗性精神还表现为一种是以王维为典型的“画中有诗”,画面没有题诗,直接用绘画提供诗意化的视觉效果,让观者体味。一种是文人画流行以后普遍采用的“画上题诗”,直接结合文学形式,在画上题写诗歌,供观者品读。 在古代山水画中,“画中有诗”的山水画盛行于五代两宋。书写性介入绘画,增加了绘画的写意性。“意境”表现的物质基础受到削弱,不得不用直接题诗来补充。同时,文人画家也发现诗画的区别,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入画,也不是所有 的诗意(例如声音美感)都可以用绘画形象来体现。例如李成最有代表性的<<寒林图>>,折射着道家对大自然与人类本身的生命体悟。寒林不是枯树,还有力量顽强地对抗萧杀季节,它比春夏葳蕤的树木更能显现生命力。由此再联系到出世高士的人格,尽管处境苍凉,却很自在,因此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术中独树一帜。又例如郭熙《早春图》讴歌自然的美丽景色. “画上题诗”往往不是重述画中已有的形象和视觉效果,而是补充说明画外的或无法用绘画形象表达的抽象的精神性很强的东西。它们更贴近文学本身。为此西方学者注意到中国画这种题款的特殊性,认为它们像文学读本。由此构成中国画的最大特色.例如徐渭的题墨葡萄一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很有“意境”,把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坎坷的牢骚,患得患失的情绪,都表露了. 高中学生在欣赏不同绘画作品的同时体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从而在画面上感悟,这样就可以更加直接,具象地欣赏山水画.使山水画的诗化精神得以直接的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文风气导致的不同风格,都可以让学生一一学习体会. 四 “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 山水画自古以来便把自然当做是生命的一个整体,山水画是落实在物化精神,以境界生发的角度来讲是“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它是相望而相化的,人与自然是通达相望相化互达互生的,因此历代山水画不仅仅是情愫、想象与感觉,乃是以诗境为本,带着含藏悠远的念想.是以学养为文心,一种包容内敛的精神,通过诗画语言物化山水来透视人格的气象。比如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入庐山得到磊落的情愫,这些情怀都是自然造化刺激主体联想和创作方法在生活景象中的呈现,是作者的身心合一的一种体验。 这是由于隐含着不同历史文化内涵景观所引发不同的情感联想,也是为什么历代文人和山水画家,对这些具有着浓厚人文色彩和对名山大川有着经久不衰的热情原因之所在。对于现代高中学生来说,这点是最难理解的,需要不断的通过自身的修养来体会,积累文学知识,不断学习,才会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在古代,山水画的作者即使不是隐逸之士,也有着“烟霞痼疾,泉石膏肓”的癖好,无限热爱大自然,面对山水才会像面对情人那样诗兴大发,才有涌泉般的“意境”源源而出。他们不是为画山水而画山水,而是将山水作为精神寄托的工具,功能和写诗无别。 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融入欣赏山水画,在欣赏山水画的时候以读诗的心情去理解和感怀.以现代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字似乎容易让人的心境跨越时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体会古人高古的情节,体会山水画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 顾恺之《论画》 [2]宗炳 《画山水序》 [3]王微 《叙画》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篇2 浅析中学美术欣赏 摘要:审美 教育 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 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现代艺术;罗丹;凡高;毕加索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 渠道 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投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已不存于世,但是从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的线描人物形象,略加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我国至少在两干多年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到了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画体裁,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我想,用长流不息来比喻中国的绘画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欧洲的绘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早承认,旧石器时代,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品,都是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与中部。虽然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但迄今尚无新证物以前无法动摇上述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以后,由于__成为统治国家的精神支柱,这一时代在绘画史上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前途的障碍,需要很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他门终于从古人的武器宝库里找到了饱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从而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地西方人面前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地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因此,欧洲的绘画是时而浩瀚,时而干涸,这与中国地绘画地源远流长是不同的。 二、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他们将人的发展归之于神的创造。在他们那里,"神"与"人"是分离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和客体对抗起来。探索各个领域中纵的逻辑关系,在种与类的基础上区别其层次,力求符合这些关系的客观秩序。 他们是属于哲学美学,叙事诗学,状物画学。 他们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像一位独眼巨人在锁孔里看世界,只能老老实实地把看得见的画出来,把看不见的挡起来。他们的安琪尔要飞,只有实实在在地安上一双翅膀,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还得借助于一支有形的弓箭。 而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线索"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的绘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绘画是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在游动中看世界,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屋里屋外,长江万里,四季花卉,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我们的飞天要飞,勿需安装沉重的翅膀便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是"无翼而翔",一个是"有翼而飞",哪个更高? 难怪毕加索反问:"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您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他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 广告 牌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他从东方神秘主义众吸取了信息,而崇尚"天人合一"中国早有"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 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他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他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 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在欣赏美的同时,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 总结 :以上是我对高中美术欣赏的几点肤浅见解。应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效果如何,还是未知之数。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3.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相关论文范文 5. 初中美术欣赏浅谈学术论文范文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4 试谈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摘要: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对美术体系内容的填充,而与美术鉴赏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被视为培养鉴赏者美术素养的基础知识。积极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鉴赏与分析,是鉴赏者表现出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他们对艺术作品价值判断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其可以被认定为人类审美消费的一种形式。此外,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将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的审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出来,是鉴赏者审美 经验 与审美再创造统一性的外在体现之一。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1.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 2.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 想象力 ,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 3.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 4.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白晶莹.美术鉴赏在美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5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 说说 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 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 广告 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 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 5.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