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毛概政治小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毛概政治小论文范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作为当前高校“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 范文 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则、思路和 方法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校园;建设

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协调发展、制度建设、和谐 文化 、社会管理、社会活力、党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立意高远,指导性强,是我党在抓经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抓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党、我们国家和民族建设与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和谐文化建设,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和谐校园与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政府一样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和谐校园难以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 教育 是其中一项,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要完成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没有和谐的校园是不可能的。和谐校园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试验场和样板间。

二、建设和谐校园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生存靠质量,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自本质优良, 爱岗敬业 的各个方面、各个专业的人。建设和谐校园为的是校园里的人,靠的也是校园里的人,只有把党政工作的重点放在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用好人上面,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

(二)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把协调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一定的时期集中优势资源于一点,求得重点突破,占领学术制高点,以此为基础提升学校的影响与地位,再牵动 其它 学科的发展是必要的。一旦有了突破就要借势发力,兼顾并带动其它学科,否则时间长了势必造成更大的不协调、不平衡,也就是不和谐。

(三)坚持制度建设原则

和谐的环境要靠和谐的秩序来维持,而和谐的秩序来自于科学合理的 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形成公平正义的根本,而公平正义又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要管理内容,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坚持推陈出新原则

和谐是指在各种关系、各种利益、各种矛盾处于对立统一之下的一种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是非动态的也就是各自都不再变化,处于休眠状态,那么这样和谐是毫无价值与毫无意义的。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在解决了旧矛盾、旧问题后又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这才能发展,才能够进步,才能够维持新陈代谢,生生不息,不提倡无原则、无发展的和谐,和谐不是妥协。

(五)坚持共同建设原则

和谐社会涵盖全社会方方面面,而和谐校园也包含了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就像一张网,如果有一点缺乏,那么这张网也不会发挥网的作用。和谐是大家的事,那么就应该由大家来做,和谐就是大家都来说话,只有共同建设,才能够建设和谐的事业。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容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作支撑。校园文化应包括以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以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以及学校的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道德情感、 思维方式 、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内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可以折射出一个学校的传统、个性、意志,对外则体现一个学校的气质、形象,形成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校园文化除了继续抓好以建章立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断充实、提升制度文化外,还应该从生态校园、教学校园、健康校园等几项工程来继续加以深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生态校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数字校园体现的是先进技术,健康校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要用文明、自然、先进、健康构成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一)生态校园

与地方政府共建学校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既能成为专业学科的科研与实习基地,又能成为地方政府的生态示范工程。一举三得,集约化投资,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传播者,也应是示范者,推广者。

生态校园建设内容包括:①节能、环保材料使用。②废水、垃圾处理与应用。③自然能源利用。④人工湿地,营造小气候环境。⑤生物多样性。⑥环境意识培养。⑦绿色办公。

(二)数字校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范围程度及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学校应在硬件基础配备,信息建设及推广应用上下功夫。数字校园代表着学校管理者的追求、理念,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超越别人,走在时代的前面,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文明,以身示范、推动潮流。

(三)健康校园

健康校园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失去健康的校园是永远不会和谐的。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青年学生的体育工作和健康问题,并提出要把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对待,这是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问题。

四、建设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有关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指导和谐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

要形成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领导作风;勤勉向学、志存高远的学风;德高学厚、爱生敬业的教风。将依法治校与民主办学相结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意识;倡导敬业、向上、团结、互助、知校、爱校、荣校的风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平等互敬、尊师爱生、扶弱济困、谦和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内部环境;大力宣传、普及、输出先进科学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技术,服务社会,反哺人民,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与企业鱼水交融,休戚与共,形成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塑造出与校园和谐相适应的人本精神,那就是以“实”为魂

1、学生“五实”

(1)品德上唯实。不唯上,不唯书,有主见,有志气,有人格。

(2)作风上踏实。认真,不张扬,一步一个脚印。

(3)为人上诚实。言必信,行必果。诚恳实在,不矫言枉语,不哗众取宠。

(4)事业上厚实。宽口径、厚基础,知识面广,技能扎实。

(5)体魄上壮实。体质好,强壮、结实,心理健康,吃苦耐劳,有毅力,有韧劲。

2、教师“四实”

(1)坚实的事业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决心、有志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求实的科学观。学问上严谨,实事求是,不急功近利,不浮躁,远离学术不端行为。

(3)扎实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归纳 总结 、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4)充实的知识储备。愿意学习,会学习,不断充电,对新知识总是有兴趣,求知欲强,并能不断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干部“三实”

(1)忠实。忠于职守,忠诚于事业,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全体师生的利益有甘心奉献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务实。工作作风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推诿扯皮,不高高挂起,不得过且过。办事高效,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3)朴实。服务真诚热情,待人纯朴、实在。表里如一,上下一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踏实做事,真实做人。

(三)不断探索和谐校园的发展机制

对大学运行状态进行即时调节,有效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各种力量良性互动。

1、动力机制

通过深化学校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重点是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工作激情,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全力的支持,创造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的肯定,以创造促和谐、以和谐促创造。

2、利益均衡机制

民不患贫而患不均。当利益分配不均衡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群体差异就会有消除差异的诉求,就会有矛盾,就会产生不和谐。所以,应该抓住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减少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时要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证,千方百计让全体师生员工都能享受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3、公平机制

只有公平才能服众,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效率。高校中的成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所以应该保证校园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各类群体中消除隔阂与障碍,才能形成向心力与合力。

【参考文献】

[1]章成斌,吴代莉.浅析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误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4):97.

[2]杜俐,邢巨娟.树立正确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5(3):12-13.

[3]朱光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47-50.

[4]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宇飞,赵春风.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安顺学院学报,2008(3):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副标题# 毛概时事政治论文篇二 关于“毛概”课实践教学策略分析和路径的思考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一门政治素养较高,理论政策性较强,内容知识面较宽的一门大学生思政必修课。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主要是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本文从理论策略和实际途径这两个角度出发,对使该课程成为既能发挥育人作用又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进行了相应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毛概 实践教学 策略 途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该课程的主要理念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社会发展动向,更好把握住基本国情、党情和世情。那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市场经济化的今天,面对及其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如何提高本门课程的实效性就成为摆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深有体会,颇有感触,开展实践教学刻不容缓。作为两课教师,主要从理论策略和实际途径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全方位的剖析。 理论策略 毛概课是一门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党政等方面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就需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政治修养及社会阅历等方面。但是,作为两课教师,往往只侧重于文史哲、政经法等专业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到学科知识领域的约束和限制,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某一学科知识的阐述,而忽视了其他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但是,对于“毛概”这门政治课,其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对于各方面的知识融汇贯通,向学生讲解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要恰如其分,结合实际要活灵活现。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提高理论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提出的中国梦作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想把握住其理论精髓和科学品质,两课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观点吃透、理解、消化,最终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熟读马列主义的经典文献著作。比如毛选1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选2卷《新民主主义论》、邓选2卷《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尤其要熟悉带有典型时代感的著作,比如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邓小平的《1992年南巡讲话全文》和的《“中国梦”系列讲话原文》,代表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从而指导全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这些内容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其次,要认真研究党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带有标志性的重要历史文件和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如邓小平《对起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共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以及江泽民、胡锦涛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讲话等。同时,还可以拓展其他的知识领域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所涉猎的相关理论著作等。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才能真正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内容,准确理解理论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时代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挖掘,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增强政治修养,强化政治意识 “毛概”课不仅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理论课,而且还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时政课。理论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就是要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将最新、最快、最有价值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穿插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效果更加适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要多多关注一些与政治课相关的重大国际、国内外的时政事件。比如国际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欧元区经济再度受挫、2014年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失败等,国内更是关注重要的时政热点,尤其是以来,上任后所提出的最近的理论观点。比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时政动态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政治境界;另一方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提升人文内涵,加强社会实践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那么,教师的人文素养又从哪些方面得以体现,主要是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参与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和实践活动,作为两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必须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研讨活动,通过这种学术交流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努力取得在知识领域的新突破。当然,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以此来不断进化自身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为关键是思政教师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责任心、感恩的心来回馈社会,比如社会上组织的“送温暖、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都值得我们去付诸行动来做好学生的楷模,力争做一名有思想、有灵魂、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实际路径 通过强化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得思政课教师从很大程度上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我。但是,政治理论课不是 “闭门造车”,它迫切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轨。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互动式探究法 互动式探究法是“毛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教师主体性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互动既包括课内的互动,也包括课外的互动和网上的互动。互动的方式包括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专项引导、问题点评、案例分析、角色互换等。在诸多高校中都得到了两课教师的广泛采纳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很大程度上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抓住有利的学习时机,不断开挖自身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可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思想交流和平等对话,不断提高学生的话语权、主动权和参与权,而且能够形成一种师生彼此尊重、爱戴、包容、理解、平等,课堂民主、活跃、热烈与和谐沟通的课堂气氛。因此,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在“毛概”课堂教学中非常值得借鉴,对传统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式的作用。 2.音乐教学法 在“毛概”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图、文、音有机结合,起到声情并茂的作用。当然多媒体教学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运用音乐教学法,就是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将一些学生喜爱且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音乐或歌曲有意识地穿插于课堂当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真正实现音乐育人的作用。比如在介绍毛泽东时播放摇滚歌曲《毛主席语录》、《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等革命红色歌曲;从这些歌曲中让学生能真正领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再比如讲到改革开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抉择的历史背景和缘由,这就为我们具体介绍改革开放作了内容上的铺垫。还有,我们在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章节时,首先以两首形成鲜明对比的经典歌曲来拉开这一章的序幕,比如国外著名的影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呼唤》以及国内脍炙人口的民族传统音乐《喜洋洋》,让学生从这两首歌曲中深受启迪,引发内心深层次的思考来关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3.演讲比赛法 演讲比赛法也是“毛概”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热烈赞赏。它是一种依据相关章节内容与社会时政动态紧密相连、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结合、在学生中提倡采取围绕某一具体主题而展开演讲比赛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介绍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章节时,作为思政课教师,就可以动员学生围绕“和谐”二字展开,在取材方面学生可以以“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宿舍”、“和谐自身”等为主题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班级中开展生动有趣的演讲比赛活动。然后,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点评。通过实践教学的课堂尝试,在学生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反响。首先,它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克服了学生胆怯的心理,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表现自我的机会;其次,它提高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增强了自身主人翁意识,敢于表现自我、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树立了一面精神旗帜。这些都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 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体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作为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思政课程,它是对大学生育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念,提高理论修养,丰富思想内涵。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这门课程更加丰富、生动,真正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这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卫红、虞尚元:《互动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21期。 [2]胡移山:《提高“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个原则》,《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3]左明贵:《“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4]曲澎:《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 [5]楚凤梅:《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为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看了“毛概时事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 2016时事政治论文范文 2. 2016毛概时事热点论文3篇 3. 2016关于医院的毛概时事热点论文 4. 关于高中时事政治的政治论文 5. 有关中国梦的3000字毛概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思政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社会更快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长期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总任务;领导核心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06-02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报告对这些问题做出言简意赅的阐述,这对于统一人们的认识、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辛探索实践的根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每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它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的时代强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多年来,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社会主义,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何处呢?党的报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征。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终极意义来讲,它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任何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无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357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在当代中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4]262

在新形势下,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党情、国情、世情,承担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依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5]6。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

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祖国统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祖国统一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祖国统一2000字论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毛概”课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毛概》的课程改革中实施项目教学,围绕学生进行目标引领,对学生实施任务驱动,开展双线并行的项目教学新模式,将知识趣味性、师生互动性、素质拓展性、心理解压性、 职业规划 性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项目 典型任务 教学目标 能力 一、高职院校《毛概》的现状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职院校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的发展延伸,各内容按章节独立进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采用的 教学 方法 为教师课堂讲授法、学生案例讨论法、课后作业法。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填鸭式的讲,学生盲目的听,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属于被动参与,教、学、做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缺乏实践和企业要素,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模糊,对实践迷茫,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感受性差。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完就了。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1)课程定位。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不同于中职,又有别于本科。中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但并没有对知识点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中职的学习内容相对浅显;本科更注重的是纯理论学习,比较有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毛概论》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在对高职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减少了学生对纯理论的理解深度,将知识趣味性、师生互动性、素质拓展性、心理解压性、职业规划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心理素质拓展、理论知识传授、形势政策 教育 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有机融合,贯穿在课程的整体目标中。 掌握知识目标:即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改革,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六个为什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突出能力目标:即实施项目教学改革能够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对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 热点 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能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进行 社会实践 调研,并完成 调研 报告 。 强化素质目标:即通过项目教学改革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情怀,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课程设计理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毛概》的课程改革中实施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目标引领,将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进行融会贯通;对学生实施任务驱动,为学生布置看、评、辨、讲、做等训练任务;突出能力本位,使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珍惜生态;实施双线并行,在课上开展集体看组长评小组讲班级辨,课下自己看相互评同学讲寝室辨。学生的身份不断进行转换,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融,使学生在学习者—评论者— 辩论 者—演讲者—实践者之间相互转变。 (4)项目内容设计。在课改中坚持以项目以及任务驱动形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划分,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项目得到消化吸收,使学生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在项目实施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毛概》中的项目教学改革是在第一课堂领域中设定学生百家讲堂、新闻五分钟,评论三百秒两大项目;第二课堂领域实施4321工程,即调研四大领域,观看三部电影,阅读两部名著,撰写一年学习 日记 。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够分析出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理论的贡献。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能够 总结 出各自发展的时代特征与个人的理论贡献。同时每个团队或者每个学生进行专题讲解,学生进行综合打分。 (5)考核方案设计。在项目教学过程汇总平时成绩70分,期末30分。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专题调研汇报材料、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情况,期末注重对能力目标实现的综合考核。 三、在课程改革中新旧教法的对比 旧课程是以书本为载体,教师为主体,理论权威,老师权威;新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挑战权威, 创新思维 ,集学习娱乐、拓展解压、合作竞争于一体;旧课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忘;新课程是学生研讨,教师指导,课后满脑。 四、在课程改革的个人感受 在项目教学课程改革中,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使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在项目教学课程改革中,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学习气氛浓烈,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参与性高,每堂课都变成了一种知识头脑风暴,团队合作竞争,机遇挑战并存的课程。同时教师由主导变成了指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教师课堂指导艺术更加严格,使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不能固守自己手里的一碗水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拥有了一桶水而固步自满,而是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演变为一眼甘泉,成为活水。 参考文献: [1]周建忠.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 猜你感兴趣: 1.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2. 浅析实现祖国统一的毛概论文 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范文 4.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5. 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

《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相关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 方法 论在当代具有恒久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地位 价值 中共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①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确立,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 经验 主义的偏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 报告 中被提出以后,虽然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是并不意味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同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④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价值: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同时,对于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也应该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与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2)国体、政体观和党建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应该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历史的课题;他还特别强调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要遵循“两个务必”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矛盾理论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基础,也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4)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文章 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5) 文化 观、科技观。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文化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还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6)调查研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他的这种调查研究思想有利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是必须要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同时,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国防技术等都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与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主张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为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战略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与恒久价值,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价值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就是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 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它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进取,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⑧ 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进行解释和应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重点阐释了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期,党的“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的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开创性、奠基性与导向性的。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与智慧闪光,并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⑥⑦⑧人民网.报告全文.[EB/OL].

毛概五四小论文范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作为当前高校“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 范文 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则、思路和 方法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校园;建设

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协调发展、制度建设、和谐 文化 、社会管理、社会活力、党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立意高远,指导性强,是我党在抓经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抓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党、我们国家和民族建设与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和谐文化建设,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和谐校园与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政府一样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和谐校园难以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 教育 是其中一项,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要完成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没有和谐的校园是不可能的。和谐校园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试验场和样板间。

二、建设和谐校园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生存靠质量,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自本质优良, 爱岗敬业 的各个方面、各个专业的人。建设和谐校园为的是校园里的人,靠的也是校园里的人,只有把党政工作的重点放在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用好人上面,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

(二)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把协调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一定的时期集中优势资源于一点,求得重点突破,占领学术制高点,以此为基础提升学校的影响与地位,再牵动 其它 学科的发展是必要的。一旦有了突破就要借势发力,兼顾并带动其它学科,否则时间长了势必造成更大的不协调、不平衡,也就是不和谐。

(三)坚持制度建设原则

和谐的环境要靠和谐的秩序来维持,而和谐的秩序来自于科学合理的 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形成公平正义的根本,而公平正义又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要管理内容,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坚持推陈出新原则

和谐是指在各种关系、各种利益、各种矛盾处于对立统一之下的一种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是非动态的也就是各自都不再变化,处于休眠状态,那么这样和谐是毫无价值与毫无意义的。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在解决了旧矛盾、旧问题后又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这才能发展,才能够进步,才能够维持新陈代谢,生生不息,不提倡无原则、无发展的和谐,和谐不是妥协。

(五)坚持共同建设原则

和谐社会涵盖全社会方方面面,而和谐校园也包含了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就像一张网,如果有一点缺乏,那么这张网也不会发挥网的作用。和谐是大家的事,那么就应该由大家来做,和谐就是大家都来说话,只有共同建设,才能够建设和谐的事业。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容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作支撑。校园文化应包括以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以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以及学校的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道德情感、 思维方式 、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内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可以折射出一个学校的传统、个性、意志,对外则体现一个学校的气质、形象,形成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校园文化除了继续抓好以建章立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断充实、提升制度文化外,还应该从生态校园、教学校园、健康校园等几项工程来继续加以深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生态校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数字校园体现的是先进技术,健康校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要用文明、自然、先进、健康构成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一)生态校园

与地方政府共建学校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既能成为专业学科的科研与实习基地,又能成为地方政府的生态示范工程。一举三得,集约化投资,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传播者,也应是示范者,推广者。

生态校园建设内容包括:①节能、环保材料使用。②废水、垃圾处理与应用。③自然能源利用。④人工湿地,营造小气候环境。⑤生物多样性。⑥环境意识培养。⑦绿色办公。

(二)数字校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范围程度及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学校应在硬件基础配备,信息建设及推广应用上下功夫。数字校园代表着学校管理者的追求、理念,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超越别人,走在时代的前面,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文明,以身示范、推动潮流。

(三)健康校园

健康校园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失去健康的校园是永远不会和谐的。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青年学生的体育工作和健康问题,并提出要把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对待,这是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问题。

四、建设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有关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指导和谐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

要形成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领导作风;勤勉向学、志存高远的学风;德高学厚、爱生敬业的教风。将依法治校与民主办学相结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意识;倡导敬业、向上、团结、互助、知校、爱校、荣校的风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平等互敬、尊师爱生、扶弱济困、谦和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内部环境;大力宣传、普及、输出先进科学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技术,服务社会,反哺人民,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与企业鱼水交融,休戚与共,形成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塑造出与校园和谐相适应的人本精神,那就是以“实”为魂

1、学生“五实”

(1)品德上唯实。不唯上,不唯书,有主见,有志气,有人格。

(2)作风上踏实。认真,不张扬,一步一个脚印。

(3)为人上诚实。言必信,行必果。诚恳实在,不矫言枉语,不哗众取宠。

(4)事业上厚实。宽口径、厚基础,知识面广,技能扎实。

(5)体魄上壮实。体质好,强壮、结实,心理健康,吃苦耐劳,有毅力,有韧劲。

2、教师“四实”

(1)坚实的事业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决心、有志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求实的科学观。学问上严谨,实事求是,不急功近利,不浮躁,远离学术不端行为。

(3)扎实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归纳 总结 、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4)充实的知识储备。愿意学习,会学习,不断充电,对新知识总是有兴趣,求知欲强,并能不断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干部“三实”

(1)忠实。忠于职守,忠诚于事业,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全体师生的利益有甘心奉献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务实。工作作风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推诿扯皮,不高高挂起,不得过且过。办事高效,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3)朴实。服务真诚热情,待人纯朴、实在。表里如一,上下一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踏实做事,真实做人。

(三)不断探索和谐校园的发展机制

对大学运行状态进行即时调节,有效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各种力量良性互动。

1、动力机制

通过深化学校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重点是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工作激情,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全力的支持,创造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的肯定,以创造促和谐、以和谐促创造。

2、利益均衡机制

民不患贫而患不均。当利益分配不均衡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群体差异就会有消除差异的诉求,就会有矛盾,就会产生不和谐。所以,应该抓住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减少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时要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证,千方百计让全体师生员工都能享受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3、公平机制

只有公平才能服众,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效率。高校中的成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所以应该保证校园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各类群体中消除隔阂与障碍,才能形成向心力与合力。

【参考文献】

[1]章成斌,吴代莉.浅析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误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4):97.

[2]杜俐,邢巨娟.树立正确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5(3):12-13.

[3]朱光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47-50.

[4]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宇飞,赵春风.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安顺学院学报,2008(3):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毛概》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的必备课程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学解读》

摘 要: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首先,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后,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去。

关键词: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 群众路线 落实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早在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就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提了出来;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总结 为55年来我党执政的主要 经验 ,并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6年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结为我们党在执政60年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号召全党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公”即“公众”,“民”即“人民”,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始终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进行百折不挠的奋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89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支持不支持、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在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面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危难来临,从未压弯共产党人的民族脊梁;风险考验,不能摧毁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豁得出去、冲得上去。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一次次向人们昭示着: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追求特殊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这个有着90年历史、7600多万党员,在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62年,目前正领导着空前伟大而深刻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执政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此相反,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背民情、违民意、失民心,最终成了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权阶层。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共产党的垮台就是明证。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这里的“新形势”指的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 文化 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既是历史性的课题,又是历史性的考验,更是当今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挑战。

这一挑战首先表现为我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致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以防止滥用职权对党的侵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的冲击,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地位观和义利观,构筑起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其次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党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利益构成的,市场经济越发展,利益协调的难度就越大。对于执政党来说,所有的政策 措施 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其中,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这就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处理好现阶段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最后表现为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发扬人民民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宪法赋予人民参与选举、决策、社会管理、监督的权利。在____的条件下,政治参与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便于党和政府及时整合、协调各方利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总而言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呼唤,是我们党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新的形势下,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上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

首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又包括政治的、文化的。因而,新一代领导集体强调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并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 方法 。贯彻群众路线,要求全党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要我们党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坚如磐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去。千难万难,落实可谓天下第一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今天的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日益成为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共产党人情系人民的声音和身影――我们不会忘记,“非典”肆虐,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轻车简从,下基层、进医院,和人民“零距离”接触;淮河洪灾,温风尘仆仆走上大堤,向灾民嘘寒问暖,同吃一锅饭。人民不会忘记,岁末年关,为民妇追讨工钱;新世纪以来,连续8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专为农民增收而发。我们不会忘记, 春节 临近,中国领导人身先士卒抗雪灾,国家主席寒冬下矿井,国务院冒险“闯”灾区;汶川地震、世界性金融危机、舟曲泥石流……一次次灾难、一次次危机,我们党经受了一次次新的严峻考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党中央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民族精神得到充分展现,更让党心、民心空前凝聚。实践一次次告诉中国,也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心 手相 连,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桩桩亲民、为民、富民、爱民的感人往事,无不彰显出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无不印证着中央领导集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90年的风雨砥砺,我们的党更加坚强伟大,党的机体更加生机勃发;90年的风险考验,我们党更加成熟自信,党的事业更加灿烂辉煌。90年艰辛探索,90载风雨辉煌,不管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之一”,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中国共产党这90年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告别屈辱落后的历史,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顽强奋进的9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走向现代化的90年;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

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公众就会支持我们党;我们党“执政为民”,人民就会拥护我们党执政。党――人民,人民――党,这种鱼水相依、血肉相随、声气相通的关系,将产生一种伟力,把中华民族推向到伟大复兴的辉煌峰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毛概政论文怎么写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毛概》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的必备课程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学解读》

摘 要: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首先,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后,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去。

关键词: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 群众路线 落实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早在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就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提了出来;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总结 为55年来我党执政的主要 经验 ,并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6年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结为我们党在执政60年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号召全党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公”即“公众”,“民”即“人民”,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始终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进行百折不挠的奋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89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支持不支持、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在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面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危难来临,从未压弯共产党人的民族脊梁;风险考验,不能摧毁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豁得出去、冲得上去。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一次次向人们昭示着: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追求特殊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这个有着90年历史、7600多万党员,在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62年,目前正领导着空前伟大而深刻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执政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此相反,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背民情、违民意、失民心,最终成了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权阶层。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共产党的垮台就是明证。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这里的“新形势”指的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 文化 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既是历史性的课题,又是历史性的考验,更是当今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挑战。

这一挑战首先表现为我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致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以防止滥用职权对党的侵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的冲击,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地位观和义利观,构筑起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其次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党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利益构成的,市场经济越发展,利益协调的难度就越大。对于执政党来说,所有的政策 措施 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其中,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这就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处理好现阶段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最后表现为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发扬人民民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宪法赋予人民参与选举、决策、社会管理、监督的权利。在____的条件下,政治参与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便于党和政府及时整合、协调各方利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总而言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呼唤,是我们党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新的形势下,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上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

首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又包括政治的、文化的。因而,新一代领导集体强调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并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 方法 。贯彻群众路线,要求全党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要我们党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坚如磐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去。千难万难,落实可谓天下第一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今天的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日益成为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共产党人情系人民的声音和身影――我们不会忘记,“非典”肆虐,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轻车简从,下基层、进医院,和人民“零距离”接触;淮河洪灾,温风尘仆仆走上大堤,向灾民嘘寒问暖,同吃一锅饭。人民不会忘记,岁末年关,为民妇追讨工钱;新世纪以来,连续8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专为农民增收而发。我们不会忘记, 春节 临近,中国领导人身先士卒抗雪灾,国家主席寒冬下矿井,国务院冒险“闯”灾区;汶川地震、世界性金融危机、舟曲泥石流……一次次灾难、一次次危机,我们党经受了一次次新的严峻考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党中央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民族精神得到充分展现,更让党心、民心空前凝聚。实践一次次告诉中国,也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心 手相 连,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桩桩亲民、为民、富民、爱民的感人往事,无不彰显出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无不印证着中央领导集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90年的风雨砥砺,我们的党更加坚强伟大,党的机体更加生机勃发;90年的风险考验,我们党更加成熟自信,党的事业更加灿烂辉煌。90年艰辛探索,90载风雨辉煌,不管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之一”,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中国共产党这90年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告别屈辱落后的历史,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顽强奋进的9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走向现代化的90年;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

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公众就会支持我们党;我们党“执政为民”,人民就会拥护我们党执政。党――人民,人民――党,这种鱼水相依、血肉相随、声气相通的关系,将产生一种伟力,把中华民族推向到伟大复兴的辉煌峰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毛概主题小论文

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是一双温暖无比的手,它会拉着你走向幸福的生活;中国梦是一辆 赛车 ,它会乘着你开向成功的道路;中国梦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它可以释放出每个人一生中的所有潜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一

《我心中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理解。

关键字:中国梦

讲到中华民族,毛泽东同志曾经动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正是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到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进入近代后,由于清朝统治者虚骄傲慢,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落伍了。加之清王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中国开始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特别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国家已濒临灭亡的边缘。于是,两大历史任务非常严峻地摆到了中华民族面前: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每个人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渴望实现的中国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伟大目标。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二

《我唯一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认识。

关键字: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中国梦

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欺凌,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从1895年起,就逼迫我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掠夺走。1937年7月7日,又藉寻找一个“失踪”的士兵为名挑起卢沟桥事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鬼子杀害我无辜老百姓30万人,妇女遭轮奸后也被杀害,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坚持持久抗战,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而在我国境内的日本鬼子已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艰苦最光辉的一页,全国几百万抗日官兵包括数十万黄埔将士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中美英苏四大强国的国际地位,换回了民族的尊敬与自信。但是,战后日本从未向我国赔偿道歉,还不顾邻国反对,一再借靖国神社搞拜鬼活动,为军国主义招魂。特别从去年9月起,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是非,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伤害了中华民族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一贯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日本右翼分子。我们要特别提高警惕,牢记贫穷就要挨饿、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对胆敢来犯之敌,聚而歼之,彻底消灭干净!使两岸炎黄子孙永远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就是我唯一的中国梦。

(作者为成都本校政研班七期,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相关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 方法 论在当代具有恒久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地位 价值 中共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①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确立,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 经验 主义的偏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 报告 中被提出以后,虽然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是并不意味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同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④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价值: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同时,对于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也应该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与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2)国体、政体观和党建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应该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历史的课题;他还特别强调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要遵循“两个务必”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矛盾理论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基础,也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4)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文章 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5) 文化 观、科技观。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文化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还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6)调查研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他的这种调查研究思想有利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是必须要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同时,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国防技术等都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与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主张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为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战略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与恒久价值,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价值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就是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 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它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进取,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⑧ 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进行解释和应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重点阐释了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期,党的“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的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开创性、奠基性与导向性的。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与智慧闪光,并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⑥⑦⑧人民网.报告全文.[EB/OL].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