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1原因人为因素(1)、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2)、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加大了土地的载荷。(3)、掠夺性的开发与人为破坏植被引起风蚀和水土流失。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2措施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4、复垦回填,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起因:近几年来,全球水土流失的问题很严重,已经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了。一次自然课后,我们班成立了环保小组,对水土流失进行了调查和探究。查找结果: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而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还有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 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使江河边的泥土都流进了江河里,是河床上升,使 洪水泛滥成灾,而且土地裸露,造成了沙尘暴,淹没了土地,使原来的绿洲都沙漠化了。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楼等,破坏了植物,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防治:应该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还要多植树,使土地不容易水土流失。不能让人乱砍伐树木。不合适的地方你改一下,在添点
3研究方法试验设计径流小区设计径流小区位于宁化水保站后山,建于2007年11月,2008年1月开始观测。共有8个径流小区,每个径流小区均按照标准径流小区建造,即小区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15º,每个小区之间四周边缘用水泥筑隔墙,隔墙深入地下80 cm,高出地面30 cm,墙顶呈45°刀棱形分水界。本试验共设计了8种处理,其中5个为生物措施(小区号为1、4、5、6、7),2个为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措施(小区号为2、3),1个径流小区为对照(小区号为8),具体的设计处理见表1。径流小区下用集流槽承接泥沙和径流,并通过管道将泥沙和径流量汇聚到集流桶中,如果集流桶不够承接径流量,可以分流到集流桶旁的分流箱中。通过对不同试验处理的径流小区的观测,研究不同试验处理对紫色土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降雨量与水土流失量的关系。表1 径流小区设计Table1 the designs of plot scales径流小区号 1 2 3 4 5 6 7 8试验处理 穴种狼尾草,株行距1m×1m 梯田(无埂)种铁观音,梯壁不种草 梯田种铁观音,梯壁种草 种百喜草,采用封禁植被恢复的方式 种百喜草和胡枝子,株行距×50cm 顺坡垦复种植油茶,株行距2m×3m,每行后种胡枝子作为生物带 与6一样,但无作生物带 对照野外模拟降雨试验设计由于自然降雨变化不均匀,造成降雨强度和降雨侵蚀力的变化也不均匀,为了分析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必须使各试验样地的降雨条件一致,模拟降雨容易控制雨强和降雨量,因此采用野外模拟降雨。本次试验所采用的仪器是便携式模拟降雨器,型号为M278960。根据国家对小雨、中雨和大雨的规定,为模拟降雨仪器设置了3个雨强(10mm/h、20mm/h、100mm/h),每种雨强的降雨时间为半小时。按照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原则选择六块试验样地,在每个试验样地设置3个简易径流小区(3个径流小区分别采用小雨、中雨和大雨3种雨强进行试验),小区所采用的材料是1m×的铁板,插入土层厚度1m,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将1m×规格的铁板插入土壤中,就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径流小区。试验时,将模拟降雨仪器放置于简易径流小区上方,每种雨强降雨半小时,每次降雨用量筒收集每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记录下每种雨强所产生的径流量。泥沙量采用烘干称重法获得,即在每次降雨产生的径流中取水样,过滤烘干后,称重,根据所取水样的量就可以得到每次降雨所侵蚀的泥沙量。这个试验主要是用于分析坡度、植被覆盖度对径流量和泥沙量产生的影响。表2 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样地概况Table2 the general circumstances of the sampling terra for simulated raifall test in open country样地号 土地利用方式 植物类型 坡度(°) 坡长(m) 植被覆盖度(%)1 耕地(顺坡) 辣椒 15 40 702 园地 油茶 23 70 803 草地 类芦 8 40 604 荒地 少数草本植物 38 50 405 林地 马尾松、胡枝子、类芦 17 10 686 林地 马尾松、油茶 26 100 调查方法对进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的各样地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了:土地利用方式、植物类型、坡度、坡长、植被覆盖度,通过收集当地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这六个样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坡度和坡长是利用经纬仪观测,在样地中设置3m×3m的小样方,调查样地的植物类型和植被覆盖度;每次降雨结束后,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径流深可以通过集流桶中的刻度读出,进而换算径流量,泥沙量用烘干称重法,但要把集流槽中的泥沙清入径流量中,然后将径流搅拌均匀,取出200ml水样,过滤烘干后称重,即可得到泥沙量。6个样地的情况见表2。数据处理经过野外试验后,得到两组试验数据,分别是径流小区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径流小区的试验数据采用Excel处理,用SPSS对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对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关系。4结果与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紫色土水土流失的影响径流小区设计中所设计的7个试验处理是宁化水土保持最常见的措施,通过5个月对降雨量和径流小区的监测,得到7种不同试验处理的径流小区径流量和泥沙量的数据(见表3和表4)。通过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试验处理,为选择最佳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数据支持。表3 不同措施径流小区径流量Table3 the monthly runoff of runoff plot under different measures月份 降雨量(mm) 径流量(m3) 穴种狼尾草 梯田(无梗) 梯田 封禁种百喜草 种百喜草和胡枝子 顺坡种植油茶(有生物带) 顺坡种植油茶(无生物带) 对照1 合计 表4 不同措施径流小区泥沙量Table5 the monthly sediment of of runoff plots under different measures月份 降雨量(mm) 泥沙量(kg) 穴种狼尾草 梯田(无梗) 梯田 封禁种百喜草 种百喜草和胡枝子 顺坡种植油茶(有生物带) 顺坡种植油茶(无生物带) 对照1 合计 不同试验处理对紫色土径流量的影响径流的流动常常伴随着养分的流失,因此径流量大小往往能够说明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对8个径流小区的径流量进行累加排序,见表3,发现7个处理产生的径流量大小:无生物带顺坡种植油茶 >有生物带顺坡种植油茶 >穴种狼尾草 >种百喜草和胡枝子 >封禁种植百喜草 >无梗的梯田 >梯田。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顺坡种植油茶(无生物带)的试验处理产生径流量是最大的,而有生物带的试验处理产生的径流量比无生物带的少了近一倍。梯田(有埂)产生的径流量是最少的,这是因为当降雨时,梯田上的植被能截留一部分雨水,并且梯田的阶梯能逐层地截留雨水。从表3还可以了解,穴种狼尾草和百喜草产生的径流量只占顺坡种植油茶(无生物带)的60%和49%,可以说草比灌木截留径流的能力更强。不同试验处理对紫色土泥沙量的影响通过把5个月的泥沙量进行累加,可以对7种试验处理产生的泥沙量进行比较,见表7,比较结果:无生物带顺坡种植油茶 >穴种狼尾草 >种百喜草和胡枝子 >有生物带顺坡种植油茶 >封禁种植百喜草 >无梗的梯田 >梯田,其中梯田(无埂)产生的泥沙量最少,仅为对照地的,顺坡种植油茶(有生物带)产生的泥沙量也较少,无生物带的泥沙量是有生物带的6倍,可以说明生物带可以有效地减小土壤流失。从表4发现种百喜草产生的泥沙量是,种狼尾草的泥沙量为,说明种百喜草的效果好于种狼尾草。种百喜草和胡枝子产生的泥沙量比种百喜草的泥沙量大,但两者相差不多。综合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梯田产生的泥沙量和径流量最小,种百喜草的顺坡种植油茶(无生物带)产生的泥沙量和径流量最多,而有生物带的处理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紫色土流失区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从表3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试验处理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降雨量的减少而减少。3月份和5月份的降雨量只相差,所在月份的各种试验处理产生的径流量的差值也很小,各种措施的变幅为~。1月与2月的降雨量相差,各种措施的变幅达到~。由此可以发现各种措施的径流量变化与降雨量关系紧密。为了进一步分析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曲线估计的方法,分析径流量和降雨量的关系,根据文献资料径流量和降雨量存在线性关系[17],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措施产生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式,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每个处理产生的径流量和降雨量的相关系数都在以上,说明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很紧密。表5 径流小区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式Table4 the relation model between runoff of the plot scales and rainfall措施 关系式 相关系数 N穴种狼尾草 5梯田(无梗) 5梯田 5种百喜草(封禁) 5种百喜草和胡枝子 5顺坡种植油茶(有生物带) 5顺坡种植油茶(无生物带) 5对照 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从表4可以明显看出,各种措施产生的泥沙量都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减小的,且两者关系很密切,3、4、5月份的降雨量两两间相差不多,它们对应的泥沙量也相差不多。对于降雨量最大的月份与降雨量最小的月份,泥沙量相差很大,这两个月泥沙量变化最大的是封禁种百喜草,相差倍,变化最小的是对照小区,仅差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泥沙量与降雨量也存在着线性关系[17],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见表6。表6 径流小区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式Table6 the relation model between sediment of the plot scales and rainfall措施 关系式 相关系数 N穴种狼尾草 5梯田(无梗) 5梯田 5种百喜草(封禁) 5种百喜草和胡枝子 5顺坡种植油茶(有生物带) 5顺坡种植油茶(无生物带) 5对照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采用野外模拟降雨的方法,在每块样地上设置了三种雨强的模拟试验,分别测出每种雨强条件下的径流量和泥沙量。从表7可以发现:径流量最大的样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荒地,通过调查发现,荒地的植被覆盖度只有40%,地表长期没有植被覆盖,土壤风化强烈而且干旱,当降雨一段时间后,土壤持水饱和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径流量和泥沙量,从试验中就可以看出,而其的径流量和泥沙量也是几个土地利用方式中最大的,而且远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林地的坡度仅比耕地大2°,两个样地的植被覆盖度也仅差2%,但是耕地产生的泥沙量为 g/m2,大于林地产生的泥沙量,从径流量来说,也是耕地的径流量大于林地产生的径流量。园地和林地的坡度很接近,且园地的植被覆盖度大于林地的植被覆盖度,从表7发现,园地的泥沙量和径流量均小于林地。土地利用方式为园地和耕地的样地因为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对它们进行比较。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对不同利用方式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发现:荒地 >园地 >林地,荒地 >耕地 >林地。从以上比较结果,可见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影响,园地和耕地都是受人为影响频繁的利用方式,而林地每年均有一定枯枝落叶归还林地,使得林地有机质含量较高,加上表层植物根系穿插切割,土壤水稳性结构较好,因此土壤渗透性能较好,土壤不易受到侵蚀[20]。经过研究[20]土壤的各项可蚀性指标(包括土壤的分散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出渗值和稳渗值等),得出不同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可蚀性大小比较,比较结果:荒地>园地>林地。这也说明了,在相同条件下,荒地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最多,林地的最少,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表7 野外模拟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量Table7 slope and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of sampling terras土地利用方式 坡度(°) 小雨产生的泥沙量(g/m2) 中雨产生的泥沙量(g/m2) 大雨产生的泥沙量(g/m2) 总的泥沙量(g/m2) 小雨产生的径流量(m3) 中雨产生的径流量(m3) 大雨产生的径流量(m3) 总的径流量(m3)草地 8 耕地 15 林地 17 园地 23 林地 26 荒地 38 注:样地的植物类型为:1:类芦, 2:辣椒, 3:马尾松、胡枝子、类芦, 4:油茶, 5:马尾松和油茶, 6:只有少数草本植物紫色土坡地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与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关系研究坡度与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关系研究当降雨量和植被覆盖度一定时,坡度是决定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因子。坡度越大,水流受到重力向下分力越大,这时的水流来不及渗透,沿着坡度流动,流动占主导地位。坡度越小,受到重力分力越小,水流速度小,有更多的时间渗透,以渗透占主导地位[21]。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坡度的增加,泥沙量总体上呈现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减小的变化规律。虽然泥沙量总体上与坡度呈正相关,但是在小雨和中雨条件下,有些样地并没有遵守这种规律。在小雨条件下,但是23°样地产生的泥沙量比26°样地产生的泥沙量大,主要是因为本身两个样地的坡度相差不大,主要是由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它们小雨产生的泥沙量,26°的样地土地利用方式是林地,受人为影响小,23°的样地土地利用类型是园地,受人为影响大,表面土壤结构较26°的松散,所以在小雨的降雨条件下,坡度为23°的样地会比坡度为26°的样地产生更多的泥沙量。在中雨条件下, 15°和17°的样地也不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也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15°的样地的利用方式是耕地,经过所采土样分析,发现该样地的容重为,是六个样地中最小,说明受到人为干扰,土壤松散。从总体上来看,泥沙量是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两者呈正相关,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把坡度、覆盖度和大雨产生的泥沙量数据输入SPSS进行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分析,坡度与大雨产生的泥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由于每个样地的实验处理方法一样(即降雨条件和降雨时间一样),因此可以把每次降雨产生的泥沙量相加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的泥沙量也是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的相关系数为,呈显著正相关。从表7还可以得到,紫色土坡度每增加1°,平均泥沙流失量就会相应增加。为了进一步探求坡度与泥沙量的定量关系,对坡度和总的泥沙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关系式: L——泥沙量,单位:g/cm2S——坡度,单位:°把数据绘点制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发现当坡度大于30°时,泥沙量产生突增,8°~26°时,产生的泥沙量变化稳定,随着坡度的增加缓慢上升。一般来说,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量增加,但由于野外实验样地地表植被和利用方式不同,从实验数据来看,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量并没有呈现规律的变化。图1 紫色土坡地坡度与泥沙量的关系 the relation of slope and sediment in sloping field with purple 植被覆盖度与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关系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可以减弱降雨带来的雨滴冲击力,使土壤不至于因冲击而分散,从而减少对土壤的侵蚀,植被覆盖又增加了地表的摩擦力,增加了水流在坡面的时间,减小水流速度,使水流有更多的时间下渗[22]。因此紫色土坡地的植物覆盖度对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土壤表面的植被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优化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以提高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23],同样采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得到不同雨强下的泥沙量与径流量,见表8。表8 各样地的植物覆盖度与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量Table8 vegetal coverage and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of sampling terras土地利用方式 植被覆盖度(%) 小雨产生的泥沙量(g/m2) 中雨产生的泥沙量(g/m2) 大雨产生的泥沙量(g/m2) 总的泥沙量(g/m2) 小雨产生的径流量(m3) 中雨产生的径流量(m3) 大雨产生的径流量(m3) 总的径流量(m3)荒地 40 草地 60 林地 68 耕地 70 林地 75 园地 80 注:样地编号的植物类型为:1:少数草本植物, 2:类芦, 3:马尾松、胡枝子、类芦, 4:辣椒, 5:马尾松和油茶, 6:油茶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种雨强条件下泥沙量总体趋势表现上表现为逐渐减少,经过SPSS计算,植被覆盖度与大雨产生的泥沙量的相关系数为,呈显著负相关。但是植被覆盖率为60%的泥沙量很小,不符合泥沙量逐渐减少的趋势。排除60%这个样地后的数据,植物覆盖度与大雨产生的泥沙量的相关系数为,与没有排除60%样地数据的相关性比较,排除覆盖度60%样地数据后的植物覆盖度与大雨产生的泥沙量更相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覆盖率为60%的样地坡度是这几个样地中最小的,仅8°,因此,覆盖度为60%的样地泥沙量主要受到坡度控制。排除植被覆盖度为60%样地的数据后,植物覆盖度和总的泥沙量的相关性系数是,两者是显著的负相关,即覆盖度越大,在相同坡度和降雨条件下产生的泥沙量越小。从表8还可以推算出覆盖度每增加10%,泥沙量就会减少 g/m2,把植被覆盖度和泥沙量用散点图表示出来,再使用SPSS的回归分析(排除60%这个样地的影响)进一步得出覆盖度和泥沙量的定量关系: L——泥沙量,单位:kgc——植被覆盖度(%)发现散点图和这个定量关系式画出的图相似,见图2。因此可以用 定量表示泥沙量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从表8可以发现径流量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覆盖度为40%、60%、68%、70%、75%和80%的样地,总的径流量逐渐增加,分别为、、43200、、和62110m3,小雨、中雨、大雨产生的径流量也大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和总的径流量的相关系数为,呈极显著正相关。简易径流小区的规格小,坡长只有,因此降水在坡长很短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下渗,此外土壤覆盖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裸露在地表的紫色土很容易风化,所以在植被覆盖度小的土地,降水很快就会渗透入土中,植被覆盖度大的坡地本身土壤有一定的含水量,而且有植物覆盖地表,降水不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下渗,就会形成径流流动。降雨越来越大后,降水渗透能力逐渐变小,就会产生径流,这时植被覆盖度很小的地表不能阻挡水流带走松散的泥沙,径流量和泥沙量剧增,覆盖度为40%的样地反映了这一点。因此植被覆盖度越大径流量越大,覆盖度越小径流量越小。图2 紫色土坡地植物覆盖度与泥沙量的关系 the relation of vegetal coverage and sediment in sloping field with purple soil
起因:近几年来,全球水土流失的问题很严重,已经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了。一次自然课后,我们班成立了环保小组,对水土流失进行了调查和探究。查找结果: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而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还有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 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使江河边的泥土都流进了江河里,是河床上升,使 洪水泛滥成灾,而且土地裸露,造成了沙尘暴,淹没了土地,使原来的绿洲都沙漠化了。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楼等,破坏了植物,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防治:应该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还要多植树,使土地不容易水土流失。不能让人乱砍伐树木。不合适的地方你改一下,在添点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编写要点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陡坡开荒土质就会疏松,然后下雨,就冲走土,形成水土流失,土冲走了,就会引起荒漠化或石漠化,就此恶性循环易形成极强度荒漠化或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黄土高原本身生态脆弱,并且黄土高原主要为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左右。所以不适宜开荒。希望可以帮到您。不明白您还可以问我。
这个一般 ,OK.
这个最好还是自己好好做一下,不然别了还是什么都不懂,毕竟学到的都是自己的,我就是这样跟我的学生说的
自己百度一下就O了
土木工程论文提纲模板
所谓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下面我为大家推荐2篇关于土木工程论文提纲的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土木工程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5
ABSTRACT 5-7
1 绪论 11-27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4
论文研究背景 11-13
研究意义 13-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4
碎石土散体材料特性研究 14-17
渗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7-23
研究进展评述 23-2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4-27
研究目的 24-2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5-27
2 库区重庆碎石土路基渗水破坏类型及特征 27-41
三峡库水位变化及地质灾害分布 27-29
库水消落区分布及库水调度 27-28
库区重庆地质灾害分布 28-29
库区重庆区域地貌及地质特征 29-34
库区重庆区域地貌 29-30
重庆库水影响区载地质特征 30-34
库区重庆公路碎石土灾害类型及诱因分析 34-40
重庆公路概况 34-37
库区重庆公路路基灾害诱因 37
库区重庆公路碎石土路基灾害类型 37-40
本章小结 40-41
3 路基碎石土物理力学特性及其渗水强度参数研究 41-81
碎石土材料特性 41-42
路基碎石土基础参数测试 42-49
路基碎石土颗粒级配 42-43
碎石土试验级配的确定 43-45
碎石土物理参数 45-47
试验结果及分析 47-49
碎石土压缩模量梯度变化规律 49-54
试验设计 49-52
压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52-54
碎石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54-67
试验设计 54-56
P-S 曲线及试验值 56-59
细粒土百分含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59-61
细粒土含水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61-63
细粒土百分含量及其含水量对 C、φ的影响 63-65
室内试验与现场大剪试验的对比 65-67
碎石土三轴试验 67-74
试样制作及试验设计 67-68
碎石土三轴 CD 试验曲线 68-72
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72-74
现场静载荷试验 74-77
库区碎石土参数区域特征 77-78
本章小结 78-81
4 库区公路碎石土路基流-固耦合分析 81-95
路基碎石土渗透特性影响因素 81-82
路基碎石土渗透特性试验分析 82-87
达西渗流定律 82-83
碎石土渗透试验参数 83-87
公路碎石土路基流-固耦合计算 87-93
碎石土流-固耦合的.计算模型 87-92
碎石土渗流系数的动态函数 92-93
本章小结 93-95
5 库区公路碎石土路基渗流弱化稳定性分析 95-117
含水量对路基碎石土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95-102
含水量对碎石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95-101
库水对碎石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101-102
库水位下降碎石土路基浸润线的确定 102-111
潜水非稳定渗流计算模型的建立 102-104
库水位下降时滑体内浸润线的求解 104-106
计算公式的简化求解 106-109
稳定库水斜倾浸润线的计算 109-110
库水位下降倾斜隔水层浸润线的计算 110-111
库水位影响下的路基弱化计算 111-114
碎石土路基边坡算例分析 114-116
本章小结 116-117
6 巫山某公路碎石土滑坡稳定性分析 117-131
碎石土滑坡区域概况 117-119
滑坡区区域工程地质 119-121
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 119-120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120
地质构造与地震 120-121
公路碎石土滑坡形成机制 121-123
滑体形态 121-122
滑坡成因 122-123
滑体物质组成及物理参数 123-125
滑体组成 123
滑体物理参数取值 123-125
碎石土滑坡稳定性分析 125-130
滑坡渗流数值计算 125-127
碎石土典型渗水滑面稳定性计算 127-130
本章小结 130-131
7 结论和建议 131-133
主要结论 131-132
建议与展望 132-133
致谢 133-135
参考文献 135-145
附录 145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45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145
土木工程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8-22
课题背景 8-10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 10-17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内容 10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理论研究 10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试验研究 10-17
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研究 17-19
混凝土构件疲劳断裂基础研究 17-18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研究 18-19
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问题研究 19-20
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腐蚀断裂机理 19
腐蚀和疲劳耦合作用研究意义 19-20
论文研究工作 20-22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2-33
引言 22
试验梁设计和材料试验 22-24
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设计 22-23
材料试验 23-24
试验梁制作 24-26
试验梁荷载与腐蚀试验设计 26-28
承载力试验 26
恒定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26-27
交变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27-28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方法 28-30
试验梁氯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30-32
混凝土粉末取样方法 30-31
氯离子含量测试 31-32
本章小结 32-33
第三章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33-42
引言 33
承载力试验 33-37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梁性能试验研究 37-41
试验加载过程 37-39
试验梁挠度结果分析 39-41
本章小结 41-42
第四章 交变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42-64
引言 42
试验概述 42-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57
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 44-47
疲劳梁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47-52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应变分析 52-54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裂缝分析 54-56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固有频率分析 56-57
腐蚀试验梁钢筋锈蚀电位分析 57
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梁氯离子扩散规律分析 57-61
腐蚀疲劳梁氯离子含量 57-59
恒载和交变试验梁氯离子含量对比 59-61
腐蚀疲劳特征分析 61-62
本章小结 62-6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4-66
引言 64
基本结论 64-65
展望 65-66
参考文献 66-69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9-70
致谢 70
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章 绪论 11-15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2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3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5第二章 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15-482.1 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15-242.1.1 关于物流概念的认识 15-162.1.2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16-182.1.3 物流业的概念及其组成 18-192.1.4 物流的复兴 19-212.1.5 物流的发展过程 21-242.2 物流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24-292.2.1 物流与流通、商流的关系 24-262.2.2 物流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26-272.2.3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27-292.3 物流的全球化 29-402.3.1 全球化物流的动力 31-362.3.2 全球物流壁垒 36-402.3.3 全球性挑战 402.4 现代物流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40-482.4.1 现代物流的特征 40-432.4.2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43-48第三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48-663.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48-513.1.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 483.1.2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48-493.1.3 物流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49-503.1.4 物流需求不断增加,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503.1.5 物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50-513.1.6 物流仓储业快速发展 513.1.7 企业物流致力于物流合理化 513.2 我国物流业系统层次构成及发展的特点 51-563.2.1 物流系统层次的构成 51-523.2.2 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52-563.3 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6-613.3.1 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 573.3.2 物流需求不断扩大,物流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57-583.3.3 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物流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58-593.3.4 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59-603.3.5 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603.3.6 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60-613.3.7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物流发展 613.3.8 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 613.4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61-663.4.1 我国物流业发展潜力分析 61-633.4.2 国民经济发展呼唤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63-643.4.3 加入WTO将促使物流企业走向成熟 643.4.4 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机遇 64-653.4.5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物流业的发展 65-66第四章 国外发达国家运输与物流发展战略借鉴 66-824.1 美国运输部2000~2005年发展战略 66-684.1.1 价值取向 664.1.2 发展战略要点 66-684.2 英国2000~2010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68-704.2.1 英国运输新政 68-694.2.2 英国的运输战略 69-704.3 21世纪初澳大利亚运输与物流发展战略 70-724.3.1 澳联邦运输部的任务 704.3.2 运输与物流的主要战略 70-714.3.3 物流业行动议程 714.3.4 澳大利亚综合物流网络 71-724.4 日本的物流发展及其发展战略 72-734.4.1 物流的变革 72-734.4.2 物流发展战略 734.5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战略的特点 73-754.5.1 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73-754.5.2 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 754.5.3 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754.6 经验的总结及其借鉴意义 75-824.6.1 政府决策机构设置的一体化 764.6.2 重视政府的规划与指导作用 764.6.3 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764.6.4 更新观念,实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76-774.6.5 注意解决运输与物流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774.6.6 正确认识物流社会化与物流企业规模 77-794.6.7 注意解决运输合理化问题,降低运输成本 79-814.6.8 我国的物流发展应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814.6.9 尽快研究和制定我国物流战略 81-82第五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构想 82-1075.1 物流战略概念及层次结构 82-845.1.1 物流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82-835.1.2 物流战略的层次结构 83-845.2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84-875.2.1 SWOT分析概述 84-865.2.2 我国物流业环境的SWOT分析 86-875.3 我国物流业的使命及战略目标 87-905.3.1 物流业的使命 87-885.3.2 物流业战略目标 88-905.4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战略 90-1075.4.1 一体化物流战略 90-915.4.2 绿色物流战略 91-955.4.3 国际化物流战略 95-965.4.4 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96-1025.4.5 电子商务物流战略 102-1045.4.6 企业物流战略 104-107第六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措施 107-1236.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一元化管理 107-1106.1.1 尽快建立一元化的物流管理体制 107-1086.1.2 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强化物流行政管理 108-1096.1.3 探索企业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09-1106.2 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政策,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 110-1126.2.1 建立统一的现代物流体系方面的政策 110-1116.2.2 打破地区与部门封锁,创造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的政策 1116.2.3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方面的政策 1116.2.4 进一步扩大物流业的对外开放方面的政策 1116.2.5 鼓励物流发展制度创新方面的政策 111-1126.2.6 实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市场化方面的政策 1126.3 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法规体系,加强物流市场调控 112-1146.3.1 加快立法适应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 112-1136.3.2 以法律保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1136.3.3 了解WTO的有关规则,争取有利的发展条件 1136.3.4 在WTO机制和框架下寻求合理司法保护 113-1146.3.5 及时制定和调整、修改有关物流法规 1146.4 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 114-1166.4.1 物流大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 114-1156.4.2 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 115-1166.4.3 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1166.5 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物流市场 116-1176.5.1 引导企业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 1166.5.2 推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116-1176.5.3 鼓励企业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1176.5.4 促进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1176.6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117-1196.6.1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1176.6.2 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117-1186.6.3 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1186.6.4 建立物流统计信息系统 118-1196.7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物流效率 119-1206.7.1 合理规划、科学引导 1196.7.2 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1196.7.3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 119-1206.7.4 解放思想,开拓筹集资金的新渠道 1206.8 加强物流理论研究,培养物流人才 120-1236.8.1 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 120-1216.8.2 注重物流知识普及与舆论导向 1216.8.3 实施物流人才培养工程战略 1216.8.4 加强物流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21-123第七章 总结 123-1277.1 主要结论 123-1247.2 本文的创新点 124-1257.3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5-127参考文献 127-130致谢 130
浅析物流配送开题报告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6�1�6�1�6�1 �6�1�6�1�6�1二、1、2、3、�6�1�6�1�6�1 �6�1�6�1�6�1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物流行发展的潮流。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国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大冲击。我国物流企业要想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绿色物流也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提高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的可持续发展相互配合,我国将不再限制外国物然给国内物城企业带来巨发展绿色物流将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在里前物流行业专业化程意不断。
绿色物流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导语: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下面我整理了绿色物流毕业论文提纲模板,欢迎参考借鉴!
题目: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
致谢
摘要
1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煤炭现行物流系统分析与绿色物流的提出
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煤炭物流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煤炭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煤炭物流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
煤炭绿色物流的引入
煤炭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煤炭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3 煤炭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煤炭绿色物流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煤炭绿色物流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概念模型
本章小结
4 煤炭绿色物流影响因素作用的测度分析
假设提出和测度方法
研究设计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测度分析
结论与启示
本章小结
5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思路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模型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功能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运行
本章小结
6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
我国煤炭运输物流基本概况分析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模型的建立
煤炭绿色物流运输调配优化模型的应用
本章小结
7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仿真优化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分析
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煤炭绿色废弃物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8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运行机制设计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运行机制设计的`前提
煤炭绿色物流的利益驱动机制
煤炭绿色物流的政府激励机制
煤炭绿色物流的政府约束机制
煤炭绿色物流的技术推动机制
煤炭绿色物流的社会需求拉动机制
本章小结
9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物流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