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着特点,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程就显得很重要。
【关键词】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幼儿成长。
【绪论】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之中发生着、进行着。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实际地与成人互动,与同伴争执或合作,感知接触真实的物体,真实地体验各种情感,解决实际地问题等,逐步地学会与自己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周围的世界,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习惯等。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的发展也会越有质量。任何脱离幼儿当前实际生活的所谓正规化课程,任何依靠教科书来教授幼儿知识的教育,都是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都不适宜幼儿期的学习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幼儿入园的晨检接待
美好一天的开始这是教育幼儿懂礼貌,尊敬师长,友爱同伴,发展语言大胆表述的一个好时机。我是小班的老师,从宝贝们入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都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每天早上面带笑容的迎接每一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并蹲下来用好听的声音和他们问好,再提醒幼儿和爸爸妈妈说再见。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爸爸妈妈再见的幼儿专门提出来表扬给小朋友们树立榜样。在我们的长期坚持下,宝贝们渐渐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和家长告别。
在幼儿入园前老师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幼儿入园前我们提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保证空气新鲜,地面干净无纸屑、杂物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宝贝入园的时候园长妈妈在园门口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班级老师都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在班上迎接每一位宝贝,让宝贝们开心安全进班,给宝贝们创设一个家的感觉。
每天早上对宝贝的例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做好幼儿的带药纪录。
待宝贝进班了要提醒幼儿到教室先上厕所,再喝水。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区域活动材料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让幼儿参加各种不同内容的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早操前五分钟,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提醒幼儿下来之前先上厕所,帮幼儿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晨间锻炼。
美好的一天就拉开了序幕。
二、升国旗
早操从宝贝们入园的那天起,我们就把宝贝的生活和游戏紧密地揉和在了一起,用游戏的形式告诉宝贝们一些规则,这样宝贝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生活遇到了再进行强化,不嫌烦一次次重复,并在班上给找相应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幼儿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长期的引导和坚持下大部分宝贝渐渐地能做到: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尊敬国旗,升国旗时立正,注视国旗;听从指挥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并在早操结束后能主动将器械放回原处,注意爱护。在升国旗和早操的时候及时给予表现好的幼儿肯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这样既给动作还不太标准的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也让本来就很好的幼儿越来越有信心。
三、教育活动
教育必须面向受教育者的未来,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必须把幼儿的今天与明天自然地连接起来。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现实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踏上教育为他们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大道,而不是牺牲幼儿的今天为明天做准备。在活动前作为老师我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孩子(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计划,计划要能体现系统性及纵横联系)、备教材(所选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广泛性和启蒙性,教给幼儿的知识概念准确无误,能与有关学科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注重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与习惯的培养。制定的目标明确、具体、切合教育任务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要有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兴趣培养、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注意幼儿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能对所有的幼儿强求一样)、备我们自己(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设计。文字材料能背诵,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教育方法:能正确、全面的贯彻教育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有创造性。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指导。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更要保持教态亲切、自然、情感真挚;语言清晰、简练、准确、规范、生动形象。认真斟酌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把要教授的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提前布置好和上课内容有关的主题环境,引导认真观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室内地面清洁无异物,按活动要求摆好座位,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根据具体情况经常交换幼儿座位。)在活动前我们也会组织小游戏,使幼儿逐渐转入安静状态,把他们带到学习的环境中,创造学习的氛围。在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善于引导和提问,帮幼儿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在活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幼儿良好的学习秩序、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等的养成。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检查教育活动后的效果,总结这节活动的优点与不足,积累经验和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幼儿的作品保存好,学期末给宝贝们做一本画册。这是宝贝们最珍贵、最美好的纪念,我们已经给宝贝做了三本画册了。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这一理念实践下去。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为孩子们提供精彩、健康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1]
一、生活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颗糖,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依据这一生活素材开展了“糖果甜甜”的主题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了各种糖果,于是,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糖果的美味之余,又了解了各种糖果的不同种类和口味,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住来自幼儿的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2]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我爱我爱》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实施
⒈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感知6以内的数量》活动时,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让幼儿做“顾客”,每人有6以内的点子卡若干张,拿一张点子卡买可以与点子相同数量的一种物体,可以买若干种与点子相同数量的物体。这种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既从中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的。让生活走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⒉从课堂走进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本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幼儿走向幼儿园,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还要引导他们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剪窗花、折纸花,回家后有的幼儿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的小房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有的幼儿学会了做“水果沙拉,经常在家里大展身手,享受生活。有的幼儿在学习《安全交通规则》后,制止家长闯红灯,并要求家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为创建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出了把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3]
结束语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以生活为理念来展开的,那么在幼师关系方面也要加以相应转变,从而进行新的定位,幼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置于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切忌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采用商量、分享、平等、耐心的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对于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教师要认真、诚实地进行回答,不可因为孩子年幼,就随便糊弄,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师的生活化。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作出努力,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实践的探究,切实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化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
[2]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岳亚平.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一、晨间活动:1、热情的接待家长欢迎幼儿入园,检查幼儿的健康情况,一摸,摸摸孩子发不发热,二看,看看孩子的精神状态。三问,和孩子说几句话,看看有没有异常。四检查,检查一下孩子有没有带危险品来园。2、晨间谈话,组织幼儿谈话,安抚幼儿情绪。3、早操,户外活动。4、如厕、洗手、饮水。5、幼儿早餐。二、上午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综合活动(具体时间按幼儿的年龄段决定)2、组织幼儿如厕、洗手、饮水。3、户外活动(30分钟左右)。4、组织幼儿进行综合活动(具体时间按幼儿的年龄段决定)。5、组织幼儿分组活动,如:看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等。6、幼儿如厕、洗手、饮水。7、幼儿午餐。8、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活动幅度要轻一些,如散散步,观察一下动植物等等。9、幼儿如厕、洗手、饮水。10、幼儿午睡。三、下午活动、1、幼儿起床、穿衣、如厕、洗手、饮水。2、吃水果。3、组织幼儿进行综合活动。4、幼儿户外活动。5、幼儿如厕、洗手、饮水。6、晚餐。7、幼儿分组活动,看书,玩积木等。8、幼儿离园,老师与家长对幼儿的一天表现情况进行介绍。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着特点,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程就显得很重要。
【关键词】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幼儿成长。
【绪论】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之中发生着、进行着。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实际地与成人互动,与同伴争执或合作,感知接触真实的物体,真实地体验各种情感,解决实际地问题等,逐步地学会与自己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周围的世界,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习惯等。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的发展也会越有质量。任何脱离幼儿当前实际生活的所谓正规化课程,任何依靠教科书来教授幼儿知识的教育,都是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都不适宜幼儿期的学习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幼儿入园的晨检接待
美好一天的开始这是教育幼儿懂礼貌,尊敬师长,友爱同伴,发展语言大胆表述的一个好时机。我是小班的老师,从宝贝们入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都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每天早上面带笑容的迎接每一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并蹲下来用好听的声音和他们问好,再提醒幼儿和爸爸妈妈说再见。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爸爸妈妈再见的幼儿专门提出来表扬给小朋友们树立榜样。在我们的长期坚持下,宝贝们渐渐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和家长告别。
在幼儿入园前老师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幼儿入园前我们提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保证空气新鲜,地面干净无纸屑、杂物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宝贝入园的时候园长妈妈在园门口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班级老师都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在班上迎接每一位宝贝,让宝贝们开心安全进班,给宝贝们创设一个家的感觉。
每天早上对宝贝的例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做好幼儿的带药纪录。
待宝贝进班了要提醒幼儿到教室先上厕所,再喝水。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区域活动材料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让幼儿参加各种不同内容的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早操前五分钟,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提醒幼儿下来之前先上厕所,帮幼儿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晨间锻炼。
美好的一天就拉开了序幕。
二、升国旗
早操从宝贝们入园的那天起,我们就把宝贝的生活和游戏紧密地揉和在了一起,用游戏的形式告诉宝贝们一些规则,这样宝贝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生活遇到了再进行强化,不嫌烦一次次重复,并在班上给找相应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幼儿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长期的引导和坚持下大部分宝贝渐渐地能做到: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尊敬国旗,升国旗时立正,注视国旗;听从指挥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并在早操结束后能主动将器械放回原处,注意爱护。在升国旗和早操的时候及时给予表现好的幼儿肯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这样既给动作还不太标准的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也让本来就很好的幼儿越来越有信心。
三、教育活动
教育必须面向受教育者的未来,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必须把幼儿的今天与明天自然地连接起来。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现实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踏上教育为他们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大道,而不是牺牲幼儿的今天为明天做准备。在活动前作为老师我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孩子(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计划,计划要能体现系统性及纵横联系)、备教材(所选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广泛性和启蒙性,教给幼儿的知识概念准确无误,能与有关学科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注重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与习惯的培养。制定的目标明确、具体、切合教育任务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要有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兴趣培养、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注意幼儿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能对所有的幼儿强求一样)、备我们自己(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设计。文字材料能背诵,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教育方法:能正确、全面的贯彻教育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有创造性。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指导。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更要保持教态亲切、自然、情感真挚;语言清晰、简练、准确、规范、生动形象。认真斟酌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把要教授的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提前布置好和上课内容有关的主题环境,引导认真观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室内地面清洁无异物,按活动要求摆好座位,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根据具体情况经常交换幼儿座位。)在活动前我们也会组织小游戏,使幼儿逐渐转入安静状态,把他们带到学习的环境中,创造学习的氛围。在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善于引导和提问,帮幼儿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在活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幼儿良好的学习秩序、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等的养成。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检查教育活动后的效果,总结这节活动的优点与不足,积累经验和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幼儿的作品保存好,学期末给宝贝们做一本画册。这是宝贝们最珍贵、最美好的纪念,我们已经给宝贝做了三本画册了。
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 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4.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6. 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7.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8. 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9.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10.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11. 某地区 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12.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3.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14. 美术教学(音乐、科学、语言、数学、游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5.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研究 16. 论幼儿园的研究性教学 17.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空间、物质)及对策 18.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实践运用 19. 关于幼儿小班游戏发展的研究 20. 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二) 1. 特色幼儿园研究(园级特色、班级特色、教师特色研究) 2. 幼儿园男性教师特色塑造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名师、入门教师、跨行教师等) 4. 震后灾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 震后灾区幼儿心理抚慰教育研究 6. 灾区幼教机构环境创设研究 7. 幼儿歌谣创编研究 8. 幼儿早操研制的理论与实践 9. 幼儿舞蹈编制研究 10.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毕业学生的调查) 1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2.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13.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4. 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5.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6.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7.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8.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9.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2.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 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 幼儿园 安全教育 实施现状研究 6.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7.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8.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9.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10.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12.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14.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的研究 15. 幼儿园家长工作现状的调查 16. 班级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化教育的调查 17.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调查 18. 幼儿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四) 1.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2.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3.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4.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7.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8.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0.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1.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14.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15.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16.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17. 35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1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1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0.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类论文题目 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3. 学前教育学术论文范例 4.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 5.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研究《幼儿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总结一、成功立项切实制订课题实施方案2006年9月份我园所申报的课题《幼儿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成功立项,同时被我市教体局确立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2006年重点课题,这既标志着我园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更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奋发图强搞好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了使此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我园特制定了《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主抓,保教主任、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形成了全体保教人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热烈氛围。二是明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保教人员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建立高标准、高水平幼儿园为最终目标。三是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四是重审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五是确立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根据园内实际情况筛选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三种习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学习习惯,各班又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子课题在自己班内实施研究。大、中、小班分别确定了子课题:让小班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言语习惯、培养幼儿谦让与合作的习惯。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需要,确定采用抽样调查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跟踪法、针对比较法与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六是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实施步骤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观察阶段(时间:2000月);第二阶段:分析并制定目标阶段(时间:2007年1月);第三阶段;实施培养阶段(时间:2007年3月2008年3月);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2008年4月)。同时又制定了家长调查表,进行家长调查工作。各班又积极观察幼儿开展前期测量工作,然后的确定目标与研究工作将逐步进行。教师们的积极精神和认真劲头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相信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二、注重过程脚踏实地搞研究平时注重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扎扎实实开展好研究。首先制定了家长调查表,进行家长调查工作。本调查随机抽取我园小、中、大班120名幼儿及其家长(其中小班30名、中班45名、大班45名)。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分层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于2001月21日给各班抽样孩子家长发放了《幼儿身边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对与幼儿经常接触的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职业、职务、爱好,每天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和方式,对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观念、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同时我们又采用个别访谈法了解家长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做法。通过调查与对原始资料的处理,我们基本掌握了抽样孩子的家庭环境,家长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养态度和教育理念,从而也可看出当今社会家长们对自己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视程度,并为我园开展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材料。然后制定各种观察记录表,在各班展开观察记录工作,收集到了各子课题孩子表现的最原始数据,并对观察记录资料整理、分析,各子课题写出了观察报告。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管理,将阶段计划,游戏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照片资料(幼儿作品、幼儿活动)、理论学习资料等分类归放。今年4月份幼儿园对课题开展情况先自查,并积极要求教体局进行中期检查验收。三、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搞科研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应在培训教师上大做文章。首先在选择课题立项上积极培训指导教师如何从日常工作的问题入手选题,问题怎么变成课题,课题如何论证等。同时在大、中、小各班调查幼儿一日生活行为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四个子课题。11月27日对教师进行了《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如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12月18日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的培训,促使教师掌握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学习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11月30日、12月5日、12月6日三次分别在三个大班对教师进行观察法的观摩培训,最后收集到大班幼儿谦让与合作情况前测所需要的数据,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水平,也胜利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为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于2007年1月8日进行了研究经验交流培训会。在会上,各子课题组不单单交流了自己的中期研究成果,还深刻的谈到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这次研究中得到显著提高,对幼儿园开展这项工作有很高的参与兴趣。四、完成工作近期工作方向根据课题计划,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调查,观察阶段(时间:2001月)在这一阶段,我们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表及班内观察记录,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状况进行摸底。第二阶段:分析并制定目标阶段(时间:2007年1月)在这一阶段,各班根据调查,观察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A(好),B(较好),C(较差),并制定出了具体的近期和最终培养目标。如:培养幼儿谦让与合作的习惯培养目标:让幼儿去与同伴友好相处,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幼儿懂得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并能为别人服务。再如让小班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养目标:使小班幼儿能够做到不挑食,不洒饭,不玩耍,安静地进餐;使小班幼儿能够独立穿脱衣服,并在午睡时做到按时入睡,不影响他人休息;使小班幼儿能够主动入厕,独立整理衣裤,并能够做到饭前便后主动洗手;使小班幼儿学会轻拿轻放,及时整理玩具。经过两个阶段的实践工作,园课题组教师认真写出了幼儿行为观察报告和幼儿家长调查报告,《幼儿身边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报告》、《中班孩子言语习惯的观察与思考》、《大班幼儿谦让与合作情况的观察报告》和《关于小班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察思考》等研究报告应运而生。《幼儿身边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报告》还在中国幼教研究权威CN刊物《幼07儿教学研究》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实践与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立》分别在06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浅谈幼儿独立性培养》在06年教育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中获二等奖。教育行为反思随笔《小猪回来了》发表在《xx幼教》07年第一期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着特点,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程就显得很重要。
【关键词】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幼儿成长。
【绪论】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之中发生着、进行着。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实际地与成人互动,与同伴争执或合作,感知接触真实的物体,真实地体验各种情感,解决实际地问题等,逐步地学会与自己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周围的世界,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习惯等。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的发展也会越有质量。任何脱离幼儿当前实际生活的所谓正规化课程,任何依靠教科书来教授幼儿知识的教育,都是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都不适宜幼儿期的学习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幼儿入园的晨检接待
美好一天的开始这是教育幼儿懂礼貌,尊敬师长,友爱同伴,发展语言大胆表述的一个好时机。我是小班的老师,从宝贝们入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都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每天早上面带笑容的迎接每一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并蹲下来用好听的声音和他们问好,再提醒幼儿和爸爸妈妈说再见。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爸爸妈妈再见的幼儿专门提出来表扬给小朋友们树立榜样。在我们的长期坚持下,宝贝们渐渐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和家长告别。
在幼儿入园前老师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幼儿入园前我们提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保证空气新鲜,地面干净无纸屑、杂物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宝贝入园的时候园长妈妈在园门口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班级老师都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在班上迎接每一位宝贝,让宝贝们开心安全进班,给宝贝们创设一个家的感觉。
每天早上对宝贝的例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做好幼儿的带药纪录。
待宝贝进班了要提醒幼儿到教室先上厕所,再喝水。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区域活动材料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让幼儿参加各种不同内容的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早操前五分钟,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提醒幼儿下来之前先上厕所,帮幼儿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晨间锻炼。
美好的一天就拉开了序幕。
二、升国旗
早操从宝贝们入园的那天起,我们就把宝贝的生活和游戏紧密地揉和在了一起,用游戏的形式告诉宝贝们一些规则,这样宝贝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生活遇到了再进行强化,不嫌烦一次次重复,并在班上给找相应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幼儿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长期的引导和坚持下大部分宝贝渐渐地能做到: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尊敬国旗,升国旗时立正,注视国旗;听从指挥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并在早操结束后能主动将器械放回原处,注意爱护。在升国旗和早操的时候及时给予表现好的幼儿肯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这样既给动作还不太标准的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也让本来就很好的幼儿越来越有信心。
三、教育活动
教育必须面向受教育者的未来,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必须把幼儿的今天与明天自然地连接起来。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现实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踏上教育为他们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大道,而不是牺牲幼儿的今天为明天做准备。在活动前作为老师我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孩子(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计划,计划要能体现系统性及纵横联系)、备教材(所选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广泛性和启蒙性,教给幼儿的知识概念准确无误,能与有关学科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注重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与习惯的培养。制定的目标明确、具体、切合教育任务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要有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兴趣培养、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注意幼儿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能对所有的幼儿强求一样)、备我们自己(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设计。文字材料能背诵,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教育方法:能正确、全面的贯彻教育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有创造性。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指导。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更要保持教态亲切、自然、情感真挚;语言清晰、简练、准确、规范、生动形象。认真斟酌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把要教授的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提前布置好和上课内容有关的主题环境,引导认真观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室内地面清洁无异物,按活动要求摆好座位,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根据具体情况经常交换幼儿座位。)在活动前我们也会组织小游戏,使幼儿逐渐转入安静状态,把他们带到学习的环境中,创造学习的氛围。在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善于引导和提问,帮幼儿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在活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幼儿良好的学习秩序、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等的养成。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检查教育活动后的效果,总结这节活动的优点与不足,积累经验和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幼儿的作品保存好,学期末给宝贝们做一本画册。这是宝贝们最珍贵、最美好的纪念,我们已经给宝贝做了三本画册了。
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意义论文如下:
一、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能够使人受益无穷;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伤身还伤人,而不良习惯的一旦养成,想要改掉的时候,非常困难。由此可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多么重要了,幼儿在幼儿园阶段中,幼儿心理、习惯和品质的形成,和教师、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同时,优良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对“环境”最好的形容。民间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即是经过大量证明后,古人对于幼儿教育的总结。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品质、习惯和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幼儿缺乏对“好坏”的辨识和认知,无论是优秀因素的刺激,还是劣质因素的刺激,幼儿都会进行模仿,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教育中,应当重视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
例如,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用餐常规,教导幼儿明白粮食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剩菜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吸收多重营养,为身体的发育打好基础。
用餐常规,必然包括用餐工具的使用,教导幼儿养成正确使用勺子、碗筷的习惯,清楚吃饭的时候需要使用餐具,而不是用手去抓,同时,告诉幼儿饭菜需要细嚼慢咽、一口一口地吃,避免消化不良和呛住、噎住,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够用筷子等细长、尖锐的物体打闹、嬉戏,降低幼儿独立饮食的风险。
饭后散步的习惯,俗话说“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引导幼儿在饭后,降低自身的活动量和剧烈运动评率,学会慢走,提升肠胃的消耗功能等。
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有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
“亲其师,信其道”,是最好的一种的师幼关系。在幼儿教育中,通常会发现个别教师的课程,很多幼儿在课上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非常活跃,即便是被老师训斥了,幼儿依然非常喜欢这个老师的课程。
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学习效率,还可以提升幼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需要善于和幼儿进行交流,通过聊天、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和幼儿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从而促使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同时,良好的师幼关系,还可以增加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幼儿的思想、天性的解放。
教师在培养幼儿一日常规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和幼儿一起合作、参与,共同去完成某个事情,在长期的合作中,幼儿会逐渐对教师形成依赖和依靠,提高幼儿学习常规行为的效率和积极性。
三、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能够帮助幼儿树立纪律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述的是人在做事做人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则性,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的达成想要的结果。在幼儿园中,同样也制定了一些班级纪律和规矩,通过这些纪律和规矩,能够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独立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幼儿可以快速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而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需要将规矩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幼儿的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规矩意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一日常规的建立,既是幼儿教育的需求,也是幼儿“规矩意识”形成的基础。
因此,幼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通过一日常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产生纪律意识、学习意识,为幼儿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结语
总之,在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同时也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对幼儿坚持不懈的教导,深入探究常规活动内涵,同时,用自己的爱心、内心、细心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意义论文如下:
一、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能够使人受益无穷;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伤身还伤人,而不良习惯的一旦养成,想要改掉的时候,非常困难。由此可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多么重要了,幼儿在幼儿园阶段中,幼儿心理、习惯和品质的形成,和教师、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同时,优良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对“环境”最好的形容。民间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即是经过大量证明后,古人对于幼儿教育的总结。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品质、习惯和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幼儿缺乏对“好坏”的辨识和认知,无论是优秀因素的刺激,还是劣质因素的刺激,幼儿都会进行模仿,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教育中,应当重视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
例如,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用餐常规,教导幼儿明白粮食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剩菜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吸收多重营养,为身体的发育打好基础。
用餐常规,必然包括用餐工具的使用,教导幼儿养成正确使用勺子、碗筷的习惯,清楚吃饭的时候需要使用餐具,而不是用手去抓,同时,告诉幼儿饭菜需要细嚼慢咽、一口一口地吃,避免消化不良和呛住、噎住,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够用筷子等细长、尖锐的物体打闹、嬉戏,降低幼儿独立饮食的风险。
饭后散步的习惯,俗话说“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引导幼儿在饭后,降低自身的活动量和剧烈运动评率,学会慢走,提升肠胃的消耗功能等。
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有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
“亲其师,信其道”,是最好的一种的师幼关系。在幼儿教育中,通常会发现个别教师的课程,很多幼儿在课上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非常活跃,即便是被老师训斥了,幼儿依然非常喜欢这个老师的课程。
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学习效率,还可以提升幼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需要善于和幼儿进行交流,通过聊天、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和幼儿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从而促使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同时,良好的师幼关系,还可以增加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幼儿的思想、天性的解放。
教师在培养幼儿一日常规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和幼儿一起合作、参与,共同去完成某个事情,在长期的合作中,幼儿会逐渐对教师形成依赖和依靠,提高幼儿学习常规行为的效率和积极性。
三、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能够帮助幼儿树立纪律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述的是人在做事做人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则性,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的达成想要的结果。在幼儿园中,同样也制定了一些班级纪律和规矩,通过这些纪律和规矩,能够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独立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幼儿可以快速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而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需要将规矩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幼儿的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规矩意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一日常规的建立,既是幼儿教育的需求,也是幼儿“规矩意识”形成的基础。
因此,幼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通过一日常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产生纪律意识、学习意识,为幼儿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结语
总之,在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同时也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对幼儿坚持不懈的教导,深入探究常规活动内涵,同时,用自己的爱心、内心、细心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研究,论文标题如何写,我觉得这个就写幼儿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