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不同 1、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量性研究是指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的目的不同 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是用系统的、互动的、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而不是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结果。质性研究着重探索现象的深度、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发现新知识。 2、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描述变量,检测变量间的关系,决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验证理论。 三、结果呈现方式不同 1、质性研究以叙述性的文字报告结果,将提炼的各个类别或主题内容描述出来。注重从参与者的自身感受出发来描述,常引用研究对象的原话,以支持类别或主题的内容。 2、量性研究的结果以数字资料为主,强调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资料收集方式不同,质性研究常用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定量研究多用量表、测验、调查、问卷等方式。
2、数据分析模式不同,质性研究由研究者本人分析,相对来说不太科学,定量研究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结果较为科学严谨。
3、设计特点不同,质性研究设计经常需要灵活、即兴,定量研究较为固定、结构化。
4、抽样方法不同,质性研究样本选择常常是随机的、目的性强的,并且样本量较小,定量研究要求样本量大、随机性强。
名词解释
它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观测、实验和分析等,来考察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属性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等。由于它只要求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做出回答,故称定性研究。
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处于自然情境中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1、研究原理不同。
定量研究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质性研究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
2、研究方法不同。
质性研究通过视觉分析、论述分析方法来经常研究;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法、相关法、实验法来经常研究。
内容
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方法: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和科研设计,并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意义是应用普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量性研究一般只能解释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理论或进一步发展某理论或模式。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1.质性研究的定义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1)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2)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3)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4)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5) 重视研究关系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你可能认为nvivo只能进行文本分析,访谈资料分析,比如从网上收集关于乡村振兴的文件,然后进行扎根理论编码。但nvivo除了进行传统的扎根理论分析之外,nvivo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它能够通过对访谈资料中出现的关系进行编码,进而实现整体社会网络分析和个体社会网络分析,而这些内容网络上没有任何资源,甚至也可以说,目前没有任何书籍资源。针对上述问题,本次专栏推出 全网唯一 的《nvivo三天写论文!社会网络分析实战》,通过本次课程你将学会nvivo操作的关系来自哪里?如何在nvivo中进行关系的创建?如何基于创建的关系进行整体网络分析?如何基于创建的关系进行个体网络的分析?以及如何把我们在nvivo中分析的整体网数据和个体网数据导出成net文件,进而在netdraw里进行可视化和其他量化分析。最后,我们可以把net文件转化成###d和###h文件带入ucinet里进行核心边缘,块模型,密度,可达,p1模型等高阶量化分析。如此,我们彻底把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结合起来,为我们论文的发表建立了扎实的方法论基础。相信通过本次学习,你将彻底掌握nvivo的社会网络分析技能,并为我们后期推出nvivo矩阵编码,nvivo项目模型,nvivo可视化操作等高级内容打下坚实基础。以下为视频链接:
硕士论文的写作手法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硕士论文的写作有什么手法及问题呢?
由于大多采用在职学习、远程学习等方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很多课程往往通过互联网或“压缩饼干”式的在短期内面授完成,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时间都不够充分。这样,毕业论文几乎成了衡量其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而方法又是他们接受规范学术训练的重要科目,也是其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与技术。但是,在近几年评阅、指导和答辩大量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困扰教育硕士最多的问题是方法问题,送审论文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方法。那么,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创作中在方法意识方面表现出哪些问题? 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方法意识、增强他们的方法运用能力? 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一、硕士毕业论文创作方法
结合实际指导经验,笔者认为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方法意识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论文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知识、技能等基本素养。所以,本文把针对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方法意识落脚在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
( 一) 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语境中,方法通常指的就是“研究方法”,它是研究问题的一般准则与程序。按照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1) 方法论,它是处于哲学层次指导开展研究的一般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原则等; ( 2) 研究方式,它是指贯穿于研究整个过程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方式,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类型; ( 3) 具体方法与技术,它是指在研究的某一阶段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如问卷法、相关分析等[1]( P24 - 28) 。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方法与技术构成了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本文主要采用这种三层次框架来讨论教育硕士在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
( 二) 写作方法。具体来说,写作方法就是毕业论文写作中思考问题与表达思想的基本逻辑、基本规范。由于缺少长时间、集中式的学术研究训练,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在写作方法上表现出很多“硬伤”,甚至比研究方法运用不科学、不恰当更值得关注。
二、硕士毕业论文问题表现
针对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两方面的基本素养,目前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表现出以下问题:
( 一) 方法意识整体比较淡薄。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基本的方法知识和论文写作规范。在研究方法方面,有的论文基本没有研究方法,或缺少研究方法的介绍或方法如何应用的交代,整个文章更像一篇工作总结或感性散文,难见逻辑性的理论分析和规范化论证; 有的论文不清楚其理论基础,存在同时引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方法论,或者研究设计及具体方法应用严重错误等问题。在写作方法方面,很多论文缺乏基本的规范性。如有的学生基本不清楚如何综述文献或综述政策,直接抄袭其他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或在网上复制政策文本大有人在,“挖到篮子里就是菜”; 有的文后附录的调查问卷与正文对问卷的分析风马牛不相及,可以判定两部分内容几乎是从不同文章抄袭而来的; 更有甚者,有的连论文的后记都懒得认真去写,他们除简单修改后记里面的人名外,其他内容几乎完全抄袭。严重的抄袭导致一些论文连续两次都无法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此外,一些论文在资料引用方面也存在方法规范的问题。如有的论文在讨论“概念界定”时,往往直接拷贝互联网站的“百度百科”或“维基百科”上的解释,而基本不去查阅工具书或教科书,查阅后也是直接照搬上去,而不进行基本的概念分析; 有的论文对“客观材料极度断章取义或为了自己一家之言而百般曲解文本”[2]( P4) ,缺乏阐释文献的基本能力……可以说,整体方法意识的淡薄不仅体现出一些学生基本研究和写作能力的欠缺,更显示出其起码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学术道德规范的不端正。
(二) 研究方法单一或研究方法成为摆设。一些论文的研究方法非常单一,如只包括文献法。我们知道,检索和引用文献是任何研究的起点和必经环节,所以在论文研究与写作的时候必须思考: 使用单一的文献法能否够用? 或者能否凸显论文在方法应用上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很显然是不能的。恰恰相反,由于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大多应注重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和典型教育教学实验的研究,相对于纯理论思辨型论文来说,应用的方法应该更加丰富。不过,有的论文在导论或引言中虽然交代其应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但多数方法的应用成果在正文中却没有反映,结果导论中所交代的方法往往成为了一个空壳。例如,有的论文提到了问卷调查法,但是在正文中基本没有反映调查的数据,或者只是在正文中简单介绍了如何抽样、如何发放问卷、样本如何分布等,但多数关键题目的调查数据却没有反映出来; 有的论文在后面也没有附上调查问卷,使问卷调查法的应用很不充分。现在,许多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从可行性出发,还喜欢以工作或实习单位为案例采用个案法进行研究。但是通看整个论文,不少对个案的背景、个案与理论基础的关系、个案的典型性、个案的代表性与推广价值等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这样使得个案研究往往成为其对单位的一个简单经验总结,缺少研究品位。
( 三) 研究方法应用不科学、不充分、不恰当。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应用不科学、不充分、不恰当的情形是最为普遍的。翻阅一些论文,有时常可以看到对不同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技术的张冠李戴。例如,在方法论上,有的导言交代了以“现象学”方法论为指导,但在正文中却主要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事实上,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和量化研究( 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两种不同的研究类型,现象学主要为质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而问卷法主要应用于量化研究。因此,把现象学应用于指导问卷调查,是混淆了不同方法论对相应研究技术的指导范围。在研究方式上,有的论文把规范研究直接等同于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的研究。其实,规范研究( normative research)是与实证研究( positive research) 相对应的,前者更多是做价值判断或价值评价,后者则是做事实描述和解释,所以问卷、访谈等方法更多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而在具体研究技术或手段方面,不充分、不恰当的情形更是常见。如果翻开一篇使用问卷调查法的论文,你很难看到论文对问卷编制维度、编制结构的深入思考和论证; 对于应用某种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也很难看到哪怕是按照最简单的“前测—后测”模式设计的一个完整实验方案; 在呈现的统计数据中,一些论文也通常把不同的置信水平搞错,例如把“p < 0. 5”的统计结果打上“**”、把“p< 0. 1”的结果打上“***”等,在这种基础上,一些结论的得出往往具有随意推导、牵强附会的特点,经不起深入推敲。
( 四) 写作方法不符合学术研究范式。“范式”( paradigm) 一词最早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解释科学发展进程时提出[3]( P9) 。从研究角度看,“范式”就是某一个历史时期被大部分学术共同体所广泛承认的模型、模式、过程或标准等。毕业论文的写作其实是一项严肃的学术研究过程,在这样的范式下更强调学理性,即在论文写作中应体现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一套概念体系、研究假设、研究逻辑和话语规则。但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对较为薄弱。例如,有的论文几乎就是一篇政策报告或领导讲话,“口号性表达”和“上纲上线”的论述非常普遍,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把一个非常微观的课程教学问题与攸关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竞争力联系起来,而且后者论述往往占了很大部分; 有的个案研究就是学校情况的简单介绍和经验总结,或者是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承认,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更强调从实践选题、从问题出发开始研究,但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不是领导讲话,学理性要求它应是一种专业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反映[4]( P12) 。所以,学理研究应当与实践保持一定距离。保持距离不是说不关注现实,而是要用专业的学术语言提炼和表达现实问题,保持一种学理性的、客观的、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体现从学术角度观察和解释教育问题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思维习惯。例如“文不对题”、“题不对文”的情形很普遍。而在论文表达的基本逻辑思路方面,类似以下问题: 章节如何安排才能一以贯之地体现中心脉络,论述如何组织才能紧扣主题,内容如何分类才能尽量做到周延、互斥和富有层次,有关段落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而不是搁在其他章节,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么说,等等,在许多论文中都欠深入思考。有的论文完成后,仍基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想写什么和写了哪些内容,单纯凑字数的痕迹很重。写作逻辑思路的不清晰,最后导致论文章节论述交叉重复、结构混乱的情形并不少见,更别谈如何应用思维和写作技巧凸显论文亮点了。
三、硕士毕业论文创作中方法意识的培养
目前,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每年成倍增长,而且也形成了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全日制教育硕士、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培养模式。不同的培养模式尽管在入学资格、学制、招生方式和授予证书等方面有所差别,但是都非常注重这种专业学位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等特点。这种取向体现在毕业论文上,普遍认为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体现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过,毕业论文如果单纯追求与职业实践的紧密联系,忽略硕士阶段培养研究生基本研究能力和研究规范的目标,就会大大降低培养质量和规格。考虑到国际上一些高校在本科生刚入学时就对其进行学术道德、规范以及方法的`教育,笔者认为,在当前教育硕士规模大幅增长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关注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方法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其质量保证,而且对其他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来说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育硕士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基本素养或技能呢? 结合课堂教学和论文指导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 一) 明确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的基本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本科师范教育的大部分课程以理论性课程为主,而且对师范生的培养普遍强调“三笔字”、课堂教学技能而忽略了研究方法,因而导致本科师范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其实并没有接受到严格、规范的学术科研训练。在职攻读的教育硕士生多为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又比较繁忙、琐碎,公务、家务缠身,因而很难拥有静下心来使用严谨方法思考教研问题的机会。因此,当他们继续攻读或重回高校攻读教育硕士时,一些课程如“教育研究方法”又几乎集中在很短时间里完成。“先天体质不好,后天缺乏营养”,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教育硕士在方法意识方面比较淡薄、论文写作中正确合理应用方法比较困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对教育硕士生来说,在论文开题之前,为他们提供一项课题、一篇论文规范的研究过程和翔实的研究方法却又只能通过类似“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来进行。所以,笔者认为,对教育硕士生的很多课程不能继续偏重理论,或者采用理论讨论的方式教学,特别是针对研究方法类的课程; 同样,由于适逢假期或通过远程学习,时间有限,也很难像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那样采用课前大量查阅文献、课堂进行专题讲授、课后完成大量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学; 或者在课堂上主张教育硕士生广泛阅读英文教材( 哪怕是英语学科教学方向) 。如果这样安排,事实证明不符合教育硕士生的实际,因为多数教育硕士生实际上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对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尚不完整系统。
针对教育硕士生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应当坚持理论够用、突出操作等工具价值,重点落在讲清教育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及基本过程,讲清主要研究方法的每一步具体应用上。比如在选题方面,应重点探讨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好问题,如何提炼问题,如何拟定题目; 在开题报告撰写上,要对如何进行问题提出、如何进行概念分析、如何做文献综述、如何进行研究设计以及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段落文字乃至用词造句等关涉开题报告的每一个小步骤、小问题,都应当详细讨论清楚; 在问卷调查方面,应对大到如何设计问卷结构,小到如何设计问题题干、答案,如何分析问卷、解释问卷结果等每一个细节都要做非常详细的分析等。总的来说,对教育硕士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应不图在所有方法上全面开花,但涉及一种方法就尽量要将技术工具事无巨细地讲深讲透。我们采用此种思路讲授该课程的开题报告部分后,一些教育硕士生反映,从发现问题到开题报告的写作实在太困难了,何况创作毕业论文! “感觉写论文就是在不断用科学研究的逻辑来为难自己!”这些感受或反馈,让我们感觉到重新定位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收到了初步效果。
( 二) 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case teaching) 最初起源于医学,后来在商学、法学、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大力发展。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沙盘推演”或“模拟演习”,是联系学生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等。在职教育硕士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农村教育硕士和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生也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全日制教育硕士不少也来自一线教师,因此教育硕士生的直接知识或实践经验很丰富。在实践中,案例教学也是许多学员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之一。所以笔者认为,研究方法类课程或论文指导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帮助教育硕士生形成操作技能和经验知识,因此在教学和指导中应在讲清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之后,采用更加丰富的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如何才能实施得当呢? 结合经验,笔者认为重点应考虑两点: 一是要注意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独特性。对本科生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来说,案例很多时候是作为概念、原理或理论教学的辅助资源。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由于他们有更多直接经验做支撑,更容易进入案例“角色”,因此案例教学可单独进行。但也要注意将案例和相关的经典理论、通用技能联系起来,而不是“就事论事”。例如,对于学科教学方向的教育硕士生来说,他们的研究对象可能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堂、教师和学生,那么可以让他们就某方面提出现实问题或直接给出已有题目加以讨论。但这里必须结合研究设计中“分析单位”的知识来进行。哪些适合于做分析单位? 哪些不适合? 以及分析单位确定过程中如何避免“体系错误”和“简约化”[5]( P70 - 71) ? 这些问题似乎都应结合案例详细阐明。二是在案例使用方面,除正面案例之外,还应大量使用反面案例。那些伪研究问题,表达模糊或大而宽泛的论文题目,文不对题或题不对文,不科学、不恰当的研究方法应用,不规范的文献引用,大段落的抄袭,“强盗式”的逻辑推理和随意的数据解释等,都应当在反面案例讨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特别需要任课教师留意收集、分类编排大量的教育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以待留作教学案例。
(三) 建立“三位一体”的论文指导模式
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目前提出了一种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之中。
“专家引领”主要是发挥导师或导师组的核心导向作用。与传统导师“一对一”论文指导模式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三位一体”模式下的导师应转变角色。导师要从为每篇论文提供具体修改建议,转变到提供论文基本标准与规范、建构同伴群体、促进每名教育硕士生根据同伴经验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上来。“同伴互助( peer coaching) ”的观点认为,论文指导不是导师一个人或导师组的“专利”,应该充分发挥论文写作能力较强或修改经验丰富学生的作用,让他们提供在硕士论文写作修改中的经验教训,达到“同伴互助”的效果。因为对教育硕士生来说,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尽管在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中反复强调,但他们按照论文标准反复“为难自己”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所以论文中通常还会出现很多“硬伤性问题”或“常识性错误”。而且大量教育硕士生写作论文时基本不在高校,指导教师无法进行面对面指导,很多问题无法充分沟通,实行同伴互助也有助于提高指导效率。从历史来看,“同伴互助”可追溯到陶行知提倡的“小先生制”。不过陶行知比较倾向于选拔那些优秀的学生做小先生,而对于论文指导来说,我们建议更多使用那些论文问题比较严重的“反面小先生”。笔者某年指导六名教育硕士生毕业,其中有两篇质量较差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至少修改了十遍以上。这两位学生所获得的“马拉松式”的论文写作教训和修改经验,通过与其他同学打电话、发邮件的“诉苦式”分享反而对其他学生避免常识性错误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自我反思”的真正用意是使教育硕士生在论文写作中不断“为难自己”,进而提升他们的方法意识或思维技巧。应该说,这是导师引领、同伴互助的最后落脚点。
当然,一个人在研究与写作论文过程中的方法意识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在于从学理角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和广泛的学术交流。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如何与中小学开展更深度的合作,为教育硕士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在繁琐忙碌的常规教学中形成从学理角度思考、写作和交流的习惯,进而使他们成为融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教师或教育家,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长远课题展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渠道。学习型展示不仅仅是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展示的过程建构成为一种互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维被真正激活,情感得到愉悦,能力得到培养,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与之相适宜的发展和提升,真正做到“在展示中学习,在展示中提升,在展示中成功”,这样的展示才是有效展示,才能成为有效教学。
区别。
1、研究原理不同。
定量研究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质性研究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
2、研究方法不同。
质性研究通过视觉分析、论述分析方法来经常研究;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法、相关法、实验法来经常研究。
3、着眼点不同。
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重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数量化测量。;质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重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
联系: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经验研究(empiricalresearch)的范畴。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1.质性研究的定义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1)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2)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3)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4)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5) 重视研究关系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1、研究原理不同。
定量研究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质性研究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
2、研究方法不同。
质性研究通过视觉分析、论述分析方法来经常研究;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法、相关法、实验法来经常研究。
内容
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方法:量性研究在确定课题后要对研究形成假设和科研设计,并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意义是应用普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量性研究一般只能解释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理论或进一步发展某理论或模式。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质量文化评价指标quality cultural evaluation system资料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用,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一般大学的图书馆网站上都有外文的论文期刊数据库,建议你到你们学校的图书馆网站去找找,肯定有的。我的论文就是这么搞定的,这就是在学校的有利资源,干嘛不利用呢?呵呵
不断改进质量 满足用户需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不能让企业一荣俱荣,却可以使企业一损俱损”已成为沈飞公司全体员工的共识。多年来,沈飞公司在科研生产经营工作中始终坚持“坚持质量第一,追求顾客满意,依靠全员参与,实施科学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实现降损增效。”的质量方针,把质量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提高质量,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加强质量创新,以质量文化建设为依托,提高员工的质量诚信意识,大力实施让用户完全满意的“创精品”活动,精心打造精品,赢得了顾客的信赖。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用生命成就一流质量。世界上变是永恒,不变是相对的。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成就不变。什么是“不变”的呢?对航空人来说,“质量第一”这一条始终不能变。什么是“万变”呢?所谓“万变”就是创新和变革,只有用这个“万变”,才能成就“质量第一”这个“不变”。要真正屹立世界航空的强者之林,必须要高度重视质量,真正把质量放到第一,做到第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也就是我们必须敢于用生命来做“赌注”,来赌我们航空质量是一流的。搞好我们产品的质量,搞好我们各项工作的质量,搞好我们服务的质量,实际上也是在做好我们人格的质量。以生命保质量,以质量树信心,以质量铸辉煌是航空人的必然选择。今年,在质量工作方面,要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集团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基础建设,全面开展达标合格认证。管理上有一句名言:人们只做上级要检查的。现在看来,在我们管理的过程中,检查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就是达标评比认证,这是我们做好体系建设的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今年要拿出一个安排,制定标准,从达标开始,然后升级认证。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把着力点放在专业人员业务精益求精上面,还要努力让全员都懂得质量管理。要最大限度地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一、强化过程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公司秉承“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产卓越产品;以诚信为本,实施卓越服务;以质为本,创建卓越企业”的原则,围绕产品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实施一系列有效的质量控制活动。1、对过程从严管理,加大过程质量的控制力度。在工序间开展“三、三、三、四”活动,即,“三按”:按图纸、按工艺规程、按技术要求生产。“三自”:自检、自分产品类别、自作记录”。“三工序”:保证本工序、监督上工序、服务下工序。“四不”:不造成缺陷,不接受缺陷,不传递缺陷,不隐瞒缺陷。以实现“产品零缺陷,服务零距离,顾客零抱怨”的三零目标。2、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顾客的要求,实施产品质量审核。对产品质量与可靠性进行全面的阶段性质量评审,确保飞机装配质量符合设计技术状态,实现产品零缺陷交付,满足顾客的要求。3、与供方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对系统内研制质量及器材或成品研制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进度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4、不断开展质量整顿活动,持续质量改进。为完善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改进意识。公司开展了以“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单位的质量意识,预防低级错误”为主题的质量整顿活动。从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入手,对“重点人群”进行离岗质量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使质量损失得到大幅度的下降,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生产任务。5、2000年,部队曾提出飞机外观质量问题,当时引起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从切实树立达到用户满意的观念着眼,从整顿飞机外观质量入手组织开展飞机外观质量“创精品”活动,制定“创精品”活动实施方案与考核细则,对涉及飞机外观质量的生产厂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与考核。发出阶段性考核通报,并组织各部门对上述单位的“创精品”活动进行评审检查和验收评审。通过一系列实施措施,飞机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受到驻厂军代表的一致好评。公司及时总结经验,并把“创精品”活动延伸到飞机的其它制造过程。6、多年来,公司始终奉行“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的理念。针对一些单位产品让步品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公司适时开展产品“零缺陷”活动。重点抓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质量,并进行跟踪检查,严格考核。同时将质量指标分解到各班组,严格考核。针对发生让步品严重的重点人群制订有效措施,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以杜绝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通过开展“零缺陷”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公司的数控加工厂由于零件加工技术难度大、加工周期长、机床设备故障等原因,几年来一直是公司内产生不合格品的大户。在活动期间,他们眼睛向内,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在减少低级错误方面下工夫,采取许多措施,如:对发生不合格品的责任者进行离岗培训;车间内设立质量基金对单元内无让步品、无废品人员进行奖励;设立质量展示台对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事例在车间内展示,对当事人及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步品率有了大幅度下降。实践证明,公司开展的一系列质量控制和改进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实物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向部队提供精品飞机奠定了基础。二、从满足顾客出发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必须依托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作为改进和提高的保证,满足用户需要。公司军品、民品、民机于1995年7月按GJB/Z9002、GB/T19001、GB/T19002标准的质量保证模式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在中国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认证注册。公司于2001年正式贯彻GJB9001-2001、GB/T19001-2000和AS9100使质量管理体系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2002年7月和2003年7月,经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和法国BVQI现场审核,获取认证注册,并颁发认证证书。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企业应该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经济发展越成熟,顾客的要求越高,要满足顾客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就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两方面的质量。根据这种需要公司在程序文件(SAC GC l3.100)中规定了售后服务的要求,适时的实行产品的现场服务和培训,及时提供产品的备件,提高顾客《技术通报》的处理时效,加强对顾客信息、要求的收集、处理,加强对顾客的走访与满意度调查。近年来,公司为满足用户需求对机构进行了调整,2001年,公司将外场服务科升格为处级单位并充实了力量。2004年,公司将外场服务处从质量部门划出,单独成立了军机销售部,进一步充实了力量,再次强化了售后服务的机构和管理,体现了公司领导重视顾客需求,强调用户至上经营思想。三、开展用户满意活动 及时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客户需求是宗旨,客户满意是工作的标准;市场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使客户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客户要求永远是正确的。公司在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活动中,始终围绕顾客需求这一主题开展工作。1、树立“下道工序是客户”的思想公司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同时,眼睛向内,强调满足外部顾客需求首先要着眼内部顾客的满意。公司编制了《内部顾客满意》程序,组织开展“下道工序是客户”活动,生产厂及有关科处确定本单位的内部顾客关系,制定服务承诺和走访计划,按季度进行走访。通过开展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上下工序之间问题的协调和解决,也使广大员工感觉到用户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有满足内部顾客,才能保证外部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2、树立“全新的市场观和客户观”改进质量满足用户。公司从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出发,全面树立以服务用户为先导的经营理念,打破过去那种认为军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一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从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出发,去理解、去认识用户是“上帝”的真谛。通过外场服务,确立沈飞公司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加强与用户间的沟通联系。我们对军品用户的服务承诺是:(1)飞机交付后机体结构提供2年/200小时质量保证期,设计、生产制造原因造成的机体结构故障保修到首翻期满;(2)保证期内不间断向用户派驻技术服务组,每年除春节七天放假外,其余时间,长期驻守在部队,24小时现场服务;保证期外实行随叫随到服务;(3)优先满足用户零备件订货供应,部队执行重大特殊任务进行专项技术支援。公司建立了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外访用户的制度,每年都率队到部队与机务人员座谈、同部队领导交换意见,调查产品在外场使用情况,对部队提出的故障,逐条核实,回公司后立即组织落实,加速问题的解决。几年来,从信函调查统计和用户走访的反馈结果看:产品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满意度在90%以上,受到部队指战员的一致好评。通过外场服务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用户对产品的态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对于我们这样的飞机设计制造企业也是一样,我们的产品不再是皇帝的女儿,军品市场也存在着激烈竞争,也一样需要好的服务,只有与用户同心同德共同保障好在服役的飞机,发挥飞机更大的效能,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赢得更多的订货。“用户是上帝,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正在深入到每一名员工心里,并形成一种理念。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从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改进质量首要因素是人的素质的改进和提高,为此,公司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展质量文化活动,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1、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硬件管理。在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上,公司非常重视质量文化建设硬件设施的投入。为营造质量文化的良好氛围,近两年公司投入8万余元,制作质量文化宣传标语牌、展示版布置在公司各个厂房,同时印制《质量文化员工手册》、《质量启示录》、《质量诚信案例》发放到员工手中,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在《质量文化员工手册》中,详尽地介绍了质量文化的构成,对质量价值观、质量理念、质量行为准则、质量道德观进行了通俗地诠释。在厂房内也可抬眼看到“用户至上,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不断改进”,“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重质量,第一德”,“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等质量文化宣传标语。公司还不定期编辑出版《质量启示录》,将近年来发生的质量问题分类汇总,从反方面给员工以警示。在《质量诚信案例》中收集、整理了公司近年来发生的诚信案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样就形成了质量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2、党群齐抓共管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文化宣传月活动中,组织《质量与我》征文活动,宣传质量标兵的先进事迹。同时开展员工质量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以“讲诚信、创精品、让客户满意先锋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质量文化活动。即:树立十个“让客户满意先锋岗”先进典型、征集百字质量文化理念、组织千名党员实行质量承诺。通过活动,增强广大共产党员的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质量诚信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公司工会还组织开展了重点型号产品外观质量创精品、优质交付零缺陷立功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培育员工良好的质量道德,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员工牢固树立“重质量,第一德”的质量道德观。公司在每年的“质量月”活动中,都要举办一次实物质量展览活动,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质量案例,教育员工“不造成缺陷,不接受缺陷,不传递缺陷,不隐瞒缺陷”。让员工强烈地意识到质量价值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使员工“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的质量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强化。3、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的作用。公司在质量文化建设中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公司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从总经理、副总经理到各相关的副总师级领导及生产厂、科处正职参加的质量工作例会,分析公司近期的质量态势,及时研究、处理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充分体现出领导对质量的关注。同时,公司还非常重视对领导者基础素质的培养。在国军标新、旧版转换后共组织392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新版国军标培训,使领导干部自身的质量素质得到保证,从而带动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质量改进活动,沈飞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物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质量振兴工程推进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国防工业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并多次获国家质量效益先进企业及特别奖等殊荣。质量改进是永无止境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沈飞公司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理念,不断改进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楼主啊好不容易找到的给点分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