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车库成本研究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

车库成本研究与对策论文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标准化成本管理的含义及积极意义

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标准成本是企业的理想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直保持正常及高效运转情况下,所需的产品制作成本。它与企业实际所需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一种将成本目标化的具体表现。标准成本是企业在不改变当前现状的情况下,所期望能够达到的成本标准。

标准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当前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企业均会根据企业的不同层次,划分出不同的成本中心,这样有利于明确企业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帮助企业明确成本控制主体,找到具体的负责机制,搞好成本控制工作。(2)帮助企业更好控制成本。标准成本控制使企业能够在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成本参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明确现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并积极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解决,以此达到更好控制成本的目的。

2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缺乏整体性、全面性

当前许多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时,往往存在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缺点,一是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普遍将焦点置于有利差异上。企业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是通过将企业的整体成本与标准成本做出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为了达到目的,而只关注有利差异的现象。而对造成有利差异的原因,缺乏思考,因此产生无法明确成本控制要点的现象。如此一来,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明确成本控制的具体信息,因而使标准成本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因而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现象。二是企业在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中,还经常会由于部门问题,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的现象。这是因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一般都只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缺少大局观,导致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例如采购部门,如果只是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就可能会出现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生产产品质量不过关现象。

标准成本确立不科学

多数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是根据企业的以往数据作为确立依据,因此导致标准成本缺乏科学性,很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标准成本无法满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不能发挥标准成本确立的作用。这是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等都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以往的数据不能代表现在的水平,因此无法起到引导作用。此外,企业所选取出的数据,可能不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也导致数据缺乏指导意义。许多一般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将先进企业的标准成本作为参考标准,希望能够向先进企业看齐,以此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将先进企业的标准作为自身的'实践标准,导致标准的制定失去实用性。

3相关解决措施

制定科学的标准成本

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成本,是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前提,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标准成本,才能对企业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做到立足于企业与市场发展的实践,做到从实际出发,保证标准成本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作业标准成本来达到建立标准成本的目的。可以将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做出比较,从而达到找出差异的目的,适当地调整实际作业成本。科学制定标准成本需要对产品、作业、工时定额等做好研究分析。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物料清单不是难事,而对于“工”和“费”,则需要确定工艺路线,定义并划分成本中心。IE工程师在标准成本制定定额等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分解作业,测定工时节拍,利用小时工资率计算出标准人工成本。对于制造费用,还需要分析费用的发生与产品的产出是否有直接的动因关系,要选择适当的工时,如确定使用机器小时还是人工小时进行费用分配。

实行集中统筹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应当由财务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组成复合成本中心。在企业决策层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的统筹管理、协调和核算,并由各职能部门组成子级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自行开展其管辖范围内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要纳入财务统筹管理的范畴。从而使得整个的企业的成本控制从整体出发且具有全面性,充分使得成本控制全员参与,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及协调,可以避免部门因为自身的成本控制导致损害企业利益的状况出现,规避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及相互损害。

建立管理体系

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是解决标准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对各个环节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成本实施有效管控,达到总体上对标准成本进行合理管理的目的。②注重在各环节的成本管理中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成本管理计划。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动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当前形势,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以便更好地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系列问题。③注重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以此来帮助企业减少无效作业,达到标准成本管理的目的。

划分成本中心

在设置成本中心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例如职能部门、作业中心、产品项目。根据职能部门进行划分对绝大多数企业的适用性更高。在全年度成本指标控制下,部门的成本项目可由该部门经理自行决定,由财务部门项目小组定期监督检查,核算项目费用,并对其进行汇总。在部门的整体费用上,部门经理拥有自主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关责任。根据职能部门进行成本中心划分,一方面能够充分授权给部门经理,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存在着联系,因此部门人员会以最低成本为追求目标,加强关注成本情况,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划分成本中心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业绩评价,增强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

4结论

当前形势下,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标准成本管理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做好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应当积极正视企业在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持续改善,在标准成本的引导下,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合理收益。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探讨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展的加快,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对物业管理等服务型企业需求越来越多,这给物业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但行业内对高端管理人员和低端服务人员的需求旺盛,加上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也导致了本行业人工成本的攀升。物业企业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要想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拓宽利润空间,就必须要创新成本管控模式,加强对物业服务、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1、物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其一,人工成本占比较大。物业企业由传统业态对一些商业地产、小区楼盘等进行物业管理,逐步扩展到机关行政物业、大型公建物业(如机场、场馆等)、校园物业、工业园区物业、医院物业等,非住宅物业领域的物业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成本控制的内容也是基于业务服务层面。如房产管理、房屋内设管理、公共设施运行管理、安全巡查、清洁环保管理等业务,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就使得物业企业人力资源消耗成本占比较大,如果企业存在着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造成资金浪费问题。

其二,维护和经营成本费用较高。除人力服务成本以外,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也需要投入较高的维护运营成本。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维护和管理的对象包括办公楼、商品房、相关的设施设备等。无论是房产维护成本,还是商品楼运营能源消耗成本,都是物业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内容。

其三,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物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内容比较复杂,覆盖面较广,且成本支出项目较为分散,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基本工资福利费用、物业管辖区内的管理维护费用、物业管辖区内的清洁卫生费用、治安管理及公共秩序维护费用、绿化清洁费用、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费用、办公费用等[1]。

2、物业企业成本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滞后。目前,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往往通过节省开支的方式来控制成本,且成本管理落脚点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层面上,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控制。物业服务成本与建筑规模、设计特征、布局选型、绿化面积、工程质量等因素存在着紧密联系,一切不合理的设计布局或工程质量不过关的建筑都会增加物业管理难度,也会造成服务成本支出费用的增加。

(2)成本管理方法固化。常见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需求,综合衡量管理方法的优势与缺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2]。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物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上过于固化单一,只是机械地采用某一种管理方法,比如人为的减少人员和岗位,无法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适应性,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还降低了物业服务品质。

(3)员工流动成本过高。物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中物协历年发布的行业发展报告看,人力成本支出大约占据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处于微利状态,而员工薪资待遇低、管理模式粗放等是物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薪酬落差以及在一、二线城市的较大的生活开销压力,使得普通服务人员倾向于转向其他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进一步造成本行业的人力稀缺。这也造成企业内服务人员的流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员工流失高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也会增加企业重置人力资源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物业企业改进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策略

(1)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健全成本管理体系。物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基于战略成本高度出发,通过对比项目成本因素和效益因素来分析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在成本管理体系重构过程中,企业也应当基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行业、竞争对手等外部价值链条进行纵向分析,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此外,将成本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由财务部门人员、业务部门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等构成成本控制小组,为成本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综合运用管理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成效。为了应对当前的物业服务市场环境,物业企业必须要采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例如,物业企业在物料采购中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开展成本管理;在早期介入环节则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对物业服务成本进行控制;在服务业务运用中,实时监控每笔成本支出。当然企业在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时,必须要基于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成本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如运用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能耗、物耗超出常规,系统可以及时预警。

(3)强化成本预算职能,重视成本分析工作。成本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控制,也需要内部全员参与,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及经济决策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物业企业在开展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年度经营目标和预算成本数据,在成本测算中心的辅助下,依据上一年度的成本核算数据编制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并将成本预算定额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及责任岗位上,保证每一项预算开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另外,物业企业要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即基于成本核算数据,通过与往期经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行业标准成本等内容进行对比,系统分析成本变动的各项因素,合理评价预算控制成果,从而为企业成本计划方案设计以及经营决策制定等提供信息依据[3]。

(4)实现全过程成本控制。在物业管理早期介入阶段,物业企业应高度重视物业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的介入,重点关注设施设备配置、绿化面积、物业出入口设置以及工程质量监管等内容,既要保证物业服务功能设置的合理性,也要注意工程质量问题,有效控制后期运营成本;在专项服务分包阶段,物业企业可以将一些保洁、维修等专项服务分包给专业公司,自身以安全管理为核心,以房产保值增值、客户体验提升作为品质服务的切入点,将更多的精力聚集于客户服务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市场开发、经营决策等环节,提升物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从服务质量层面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组织结构和作业流程的优化,或采用机械化手段满足简单的手工操作程序,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从经营业务拓展方面,物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需求,在做好常规性服务的基础上,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拓宽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品牌知名度,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5)推行人本管理理念,降低员工流动成本。针对基于物业企业人力流动概率较高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开展客观合理化的考核评价,在努力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情况下,为员工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基层员工的主动参与性,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薪资增长和职位晋升等直接挂钩,发挥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的联动作用,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结论

综上所述,物业企业应基于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改变成本管理理念、健全成本控制体系、科学使用成本管理方法、发挥成本预算控制等一系列以成本控制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需要和共同选择。

5、参考文献

[1]沈怡生.浅谈物业管理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150-151.

[2]俞瑜.浅析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J].西部财会,2017(7):55-58.

[3]尤雅.物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9(5).

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形势愈加激烈,项目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课题。目前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四个问题:成本观念谈薄、系统环节松散、管理手段落后、指标没有量化。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即一个前提:坚持以经济效益评估为前提,两个关键:加强领导和狠抓落实,三个体系:建立内部价格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定量指标体系,四项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施工方案、主要材料集中控制和工程数量控制。

关键词: 项目成本管理 存在的问题 主要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竞争形势愈加激烈,为提高中标率,施工企业把标价一压再压,这样就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如果项目管理滞后,成本控制不严,就很容易造成“越干越亏”的被动局面。所以,项目成本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课题。下面,笔者就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作一简要阐述,以其有所裨益。

一、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观念谈薄

受传统成本管理观念束缚,一些施工企业领导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重视不够。有的总让“成本无法再降低的观念”束缚思想,致使推行成本管理的决心不够坚定,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有的认为成本管理是项目经理和计划财务的事;有的认为控制成本只要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实现;有的口头讲的多,实际落实少,检查走过场,分析讲客观,考核走形式,奖罚不兑现; 有的节约意识不强,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重事后轻事前,特别是有些主管领导只看一时效益高低不问效益来源、不管过程如何。

(二)系统环节松散

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来协同完成,成本预测、计划制订、过程控制、方案优化、活动分析、经济核算、绩效考核等,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对每一个环节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成本管理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某些施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常常是某个环节众人抓、某个环节无人问,放松或忽视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情况几乎随处可见,常常是落后的做法不能改进提高,好的做法不能一贯坚持,时重时轻、时紧时松。

(三)管理手段落后

在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中, 不少单位墨守成规,管理落后。有的凭经验管理,死抱着过时、落后的思想和做法不放,好的做法不能及时吸收应用;有的在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时,不联系实际,死搬硬套,效果不佳;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没有很好地组织运行,缺乏必要的预控手段和监控措施,最终留下一些“黑洞”和“死角”;有的重“揽”轻 “管”,以“包”代“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指标没有量化

目前有的施工单位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定量指标体系,有的是“拍脑袋”定指标,指标不合理;有的是采取简单提取比例法,定量不准确。一是项目应该完成多少、节约多少、增收多少,心中无数;二是项目盈亏奖罚缺少量化标准,考核兑现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项目节约多少该奖多少,亏损多少该罚多少,都缺少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可能会产生赢利项目比亏损项目浪费的资源还要多的现象,导致该罚的没罚却给予了奖励,该奖的没奖却给予了罚款,以致打击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采取的主要对策

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要搞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必须抓好 “一个前提”、两个关键”、“三个体系”和“四项措施”。

(一)一个前提

“一个前提”就是坚持以经济效益评估为前提。工程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公司成本管理部门及项目部有关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制定项目目标收益指标。经济效益评估的原则是以中标合同价为基础,以行业定额和企业内部定额为依据,按照“市场与现场、量差与价差、正算与倒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工程难度、变更索赔、市场风险、管理增效和其他例外因素测算核定。

1、测算指标。一是合理测定目标成本。依据投标报价和施工图、预算定额及现场勘查数据等资料,按作业层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现场管理费)、项目部间接管理费(制造费用)、上级管理费(基金、上交款等)、税金进行分项测评,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最低综合单价和总目标成本;二是合理测定资金流量。以合同条款和合同指标为基础,按量入为出、节约开支、保证目标和保证施工生产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收支计划或现金流量表。

2、分解指标。根据测算指标,对项目工期、质量、安全、利润、上交资金、现场及队伍管理等要素按施工进度进行分解,在分解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目标明确、指标量化、责任到人、考评兑现的目标责任体系和指标承包责任制。将有关指标纵向分解到专业队、工班、作业层(个人),横向分解到分项工程和工序环节,细化到季度和月份,并转化为岗位责任,确保人人肩上有指标、心中有目标。

(二)两个关键

1、领导重视是开展成本工作的关键。各级主管领导和总会计师要亲自主抓、身体力行,不能只说在口上或写在纸上,而要提高认识,更新理念,积极推行,正确引领,提供一切必要的基础资源。

(1)树立系统集成的成本理念。施工企业要彻底改变原来那种“成本只是项目经理和计划财务人员的事,工期安全质量与计划财务没关系”的落后观念,要树立资金、成本、工期、安全、质量、环保一体化的系统集成理念,要正确处理好资金、成本与质量、安全、规模、方案、预测、决策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要全力以赴地抓好抓紧成本控制过程中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一时点和每道工序。

(2)树立精打细算的成本理念。作为管理决策者,要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形态,树立 “既抱住西瓜又拣到芝麻”的管理理念。开源固然比节流重要,但若不会理财、不善经营,入不敷出,必将导致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节约”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不能只重视大环节,放松小细节,工程项目一定要倡导“不因利小而不为,不因耗小为之”的节约意识,这决不是停留在“一分一厘”的含义上,什么叫“吃饭穿衣看家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实已证明,多少项目因为大手大脚,结果功亏一篑。亏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当然也不是一顿招待费造成的,而是被那种认为一顿招待费不会影响成本的观念、思想、行为和习惯所造成的。

2、狠抓落实是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成本管理的有力保障。

(1)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公司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没有漏洞,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2)全过程控制。强化过程控制就是要强化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约束机制,做到环环紧扣、人人控制、层层把关,力争消灭薄弱环节、管住关键环节、抓住重点环节、攻克难点环节,确保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确保执行力贯穿全过程,事事处于受控状态。

(三)三个体系

1、建立内部价格体系。工程项目开工后,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依据施工定额、设计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调查或招标确定的材料、劳务、机械价格等,制定科学的内部价格,作为责任成本计算、计量与考核评价的依据。

2、建立定量指标体系。从成本目标的制定到完成目标的考核,整个过程都要有完整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作为平台。要将变更索赔增加净收益,材料、设备、劳务招标节约成本,施组方案优化节约成本,节省工程数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等指标逐级量化,以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和目的。

3、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责任成本管理的“灵魂”。通过考核评价,对在成本管理中的有贡献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经济损失的人员,视损失大小给予相应处罚。切实使每一级、每个人都能自觉控制成本,切实提高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四)四项措施

1、优化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内容主要就是项目资源的配置管理,项目资源主要包括人力(劳动力)、物力(材料、机械设备)、财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项目资源选配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着项目成本的高低。项目资源配置要遵循适时适量、因地制宜、比例适当、组合优化的原则,既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又不能因为过剩造成浪费。一是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配项目领导班子及主要人员,项目人员在选配时,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项目自始至终的责任,公司总经理与项目经理要签订责任书。二是选好施工专业队伍。内部队伍要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劳务队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录用数量要适宜。同时开工前必须针对项目专业施工特点,对劳务人员组织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三是配置适宜的机械设备、车辆及施工工具,确保施工机械既保障施工生产顺利开展,又不相对过剩。

2、优化施工方案。本着“方案指引成本,成本制约方案”的原则,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机械利用率的要求为前提,做好现场可利用资源调查,充分理解、吃透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逐级优化组织设计,发挥方案预控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环节上均衡;确保工序高效、操作可行、方案最优、成本最低。

3、主要材料集中控制。由于施工行业主要材料数量多,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因此除业主供材料外,项目所需全部材料设备,应当统一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会同项目部编制实施细则,组织采购和实施供应。一是主要材料采购,要控制在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后的施工图纸和定测资料分析计算列出的材料数量清单的80%以内。二是物资设备采购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货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最佳进货时间、最优运输方式,尽量采取厂商直供现场的送货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二次搬运费用。三是辅助材料由项目部自行采购,其价格在预算价内从严控制。物资部门必须根据责任成本预算中材料的消耗量,按材料类别、型号建立材料消耗量控制台帐,并依据施工图纸和按定测资料编制的数量清单,实行限额领料管理。

4、工程数量控制。一是建立工程量总工负责制。项目总工程师具体对确认工程量、分包工程量、建立工程量台账、工程量结算等环节审核把关,严格审定工程数量清单,严禁超量计价、超量采购等违规现象发生。二是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到现场组织图纸会审和线路定测,确认工程数量。在审核过程中,如清单数量少于实际施工数量,应及时与业主和设计院沟通联系,争取提前进入变更索赔工作。三是依据施工图和现场定测情况确定分包工程数量,经项目总工程师签字确认后,作为编制分解责任预算的依据;分包工程数量与实际完成工程数量的差额为责任成本节余,因管理失控,超出的数量为责任成本超支,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建立工程数量管理台账,每期计价后及时登记,对施工队验工计价的工程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已核定工程数量之内。五是各单位录用外部队伍,必须实行劳务招标,项目使用的外部劳务一律要先签合同后上场,要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价,按合同规定的综合单价进行结算,严格执行先计价后付款,严禁超计价超付款等问题发生。

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新经济环境和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为项目成本管理赋予了新的涵义,深化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和内容。集中体现为项目成本管理的好坏不仅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工程项目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紧紧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实力。

成本控制问题研究与对策论文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探讨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展的加快,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对物业管理等服务型企业需求越来越多,这给物业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但行业内对高端管理人员和低端服务人员的需求旺盛,加上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也导致了本行业人工成本的攀升。物业企业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要想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拓宽利润空间,就必须要创新成本管控模式,加强对物业服务、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1、物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其一,人工成本占比较大。物业企业由传统业态对一些商业地产、小区楼盘等进行物业管理,逐步扩展到机关行政物业、大型公建物业(如机场、场馆等)、校园物业、工业园区物业、医院物业等,非住宅物业领域的物业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成本控制的内容也是基于业务服务层面。如房产管理、房屋内设管理、公共设施运行管理、安全巡查、清洁环保管理等业务,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就使得物业企业人力资源消耗成本占比较大,如果企业存在着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造成资金浪费问题。

其二,维护和经营成本费用较高。除人力服务成本以外,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也需要投入较高的维护运营成本。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维护和管理的对象包括办公楼、商品房、相关的设施设备等。无论是房产维护成本,还是商品楼运营能源消耗成本,都是物业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内容。

其三,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物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内容比较复杂,覆盖面较广,且成本支出项目较为分散,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基本工资福利费用、物业管辖区内的管理维护费用、物业管辖区内的清洁卫生费用、治安管理及公共秩序维护费用、绿化清洁费用、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费用、办公费用等[1]。

2、物业企业成本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滞后。目前,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往往通过节省开支的方式来控制成本,且成本管理落脚点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层面上,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控制。物业服务成本与建筑规模、设计特征、布局选型、绿化面积、工程质量等因素存在着紧密联系,一切不合理的设计布局或工程质量不过关的建筑都会增加物业管理难度,也会造成服务成本支出费用的增加。

(2)成本管理方法固化。常见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需求,综合衡量管理方法的优势与缺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2]。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物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上过于固化单一,只是机械地采用某一种管理方法,比如人为的减少人员和岗位,无法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适应性,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还降低了物业服务品质。

(3)员工流动成本过高。物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中物协历年发布的行业发展报告看,人力成本支出大约占据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处于微利状态,而员工薪资待遇低、管理模式粗放等是物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薪酬落差以及在一、二线城市的较大的生活开销压力,使得普通服务人员倾向于转向其他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进一步造成本行业的人力稀缺。这也造成企业内服务人员的流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员工流失高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也会增加企业重置人力资源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物业企业改进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策略

(1)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健全成本管理体系。物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基于战略成本高度出发,通过对比项目成本因素和效益因素来分析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在成本管理体系重构过程中,企业也应当基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行业、竞争对手等外部价值链条进行纵向分析,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此外,将成本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由财务部门人员、业务部门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等构成成本控制小组,为成本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综合运用管理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成效。为了应对当前的物业服务市场环境,物业企业必须要采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例如,物业企业在物料采购中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开展成本管理;在早期介入环节则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对物业服务成本进行控制;在服务业务运用中,实时监控每笔成本支出。当然企业在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时,必须要基于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成本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如运用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能耗、物耗超出常规,系统可以及时预警。

(3)强化成本预算职能,重视成本分析工作。成本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控制,也需要内部全员参与,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及经济决策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物业企业在开展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年度经营目标和预算成本数据,在成本测算中心的辅助下,依据上一年度的成本核算数据编制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并将成本预算定额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及责任岗位上,保证每一项预算开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另外,物业企业要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即基于成本核算数据,通过与往期经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行业标准成本等内容进行对比,系统分析成本变动的各项因素,合理评价预算控制成果,从而为企业成本计划方案设计以及经营决策制定等提供信息依据[3]。

(4)实现全过程成本控制。在物业管理早期介入阶段,物业企业应高度重视物业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的介入,重点关注设施设备配置、绿化面积、物业出入口设置以及工程质量监管等内容,既要保证物业服务功能设置的合理性,也要注意工程质量问题,有效控制后期运营成本;在专项服务分包阶段,物业企业可以将一些保洁、维修等专项服务分包给专业公司,自身以安全管理为核心,以房产保值增值、客户体验提升作为品质服务的切入点,将更多的精力聚集于客户服务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市场开发、经营决策等环节,提升物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从服务质量层面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组织结构和作业流程的优化,或采用机械化手段满足简单的手工操作程序,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从经营业务拓展方面,物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需求,在做好常规性服务的基础上,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拓宽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品牌知名度,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5)推行人本管理理念,降低员工流动成本。针对基于物业企业人力流动概率较高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开展客观合理化的考核评价,在努力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情况下,为员工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基层员工的主动参与性,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薪资增长和职位晋升等直接挂钩,发挥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的联动作用,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结论

综上所述,物业企业应基于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改变成本管理理念、健全成本控制体系、科学使用成本管理方法、发挥成本预算控制等一系列以成本控制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需要和共同选择。

5、参考文献

[1]沈怡生.浅谈物业管理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150-151.

[2]俞瑜.浅析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J].西部财会,2017(7):55-58.

[3]尤雅.物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9(5).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标准化成本管理的含义及积极意义

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标准成本是企业的理想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直保持正常及高效运转情况下,所需的产品制作成本。它与企业实际所需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一种将成本目标化的具体表现。标准成本是企业在不改变当前现状的情况下,所期望能够达到的成本标准。

标准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当前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企业均会根据企业的不同层次,划分出不同的成本中心,这样有利于明确企业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帮助企业明确成本控制主体,找到具体的负责机制,搞好成本控制工作。(2)帮助企业更好控制成本。标准成本控制使企业能够在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成本参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明确现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并积极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解决,以此达到更好控制成本的目的。

2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缺乏整体性、全面性

当前许多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时,往往存在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缺点,一是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普遍将焦点置于有利差异上。企业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是通过将企业的整体成本与标准成本做出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为了达到目的,而只关注有利差异的现象。而对造成有利差异的原因,缺乏思考,因此产生无法明确成本控制要点的现象。如此一来,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明确成本控制的具体信息,因而使标准成本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因而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现象。二是企业在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中,还经常会由于部门问题,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的现象。这是因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一般都只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缺少大局观,导致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例如采购部门,如果只是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就可能会出现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生产产品质量不过关现象。

标准成本确立不科学

多数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是根据企业的以往数据作为确立依据,因此导致标准成本缺乏科学性,很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标准成本无法满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不能发挥标准成本确立的作用。这是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等都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以往的数据不能代表现在的水平,因此无法起到引导作用。此外,企业所选取出的数据,可能不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也导致数据缺乏指导意义。许多一般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将先进企业的标准成本作为参考标准,希望能够向先进企业看齐,以此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将先进企业的标准作为自身的'实践标准,导致标准的制定失去实用性。

3相关解决措施

制定科学的标准成本

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成本,是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前提,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标准成本,才能对企业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做到立足于企业与市场发展的实践,做到从实际出发,保证标准成本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作业标准成本来达到建立标准成本的目的。可以将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做出比较,从而达到找出差异的目的,适当地调整实际作业成本。科学制定标准成本需要对产品、作业、工时定额等做好研究分析。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物料清单不是难事,而对于“工”和“费”,则需要确定工艺路线,定义并划分成本中心。IE工程师在标准成本制定定额等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分解作业,测定工时节拍,利用小时工资率计算出标准人工成本。对于制造费用,还需要分析费用的发生与产品的产出是否有直接的动因关系,要选择适当的工时,如确定使用机器小时还是人工小时进行费用分配。

实行集中统筹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应当由财务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组成复合成本中心。在企业决策层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的统筹管理、协调和核算,并由各职能部门组成子级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自行开展其管辖范围内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要纳入财务统筹管理的范畴。从而使得整个的企业的成本控制从整体出发且具有全面性,充分使得成本控制全员参与,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及协调,可以避免部门因为自身的成本控制导致损害企业利益的状况出现,规避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及相互损害。

建立管理体系

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是解决标准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对各个环节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成本实施有效管控,达到总体上对标准成本进行合理管理的目的。②注重在各环节的成本管理中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成本管理计划。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动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当前形势,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以便更好地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系列问题。③注重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以此来帮助企业减少无效作业,达到标准成本管理的目的。

划分成本中心

在设置成本中心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例如职能部门、作业中心、产品项目。根据职能部门进行划分对绝大多数企业的适用性更高。在全年度成本指标控制下,部门的成本项目可由该部门经理自行决定,由财务部门项目小组定期监督检查,核算项目费用,并对其进行汇总。在部门的整体费用上,部门经理拥有自主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关责任。根据职能部门进行成本中心划分,一方面能够充分授权给部门经理,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存在着联系,因此部门人员会以最低成本为追求目标,加强关注成本情况,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划分成本中心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业绩评价,增强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

4结论

当前形势下,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标准成本管理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做好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应当积极正视企业在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持续改善,在标准成本的引导下,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合理收益。

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摘要: 首先介绍了唐通项目养护改造工程项目,然后对该项目成本控制进行概述并对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合同条款欠严密,成本编制不科学,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政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成本控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决并提出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合同管理,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优化施工方案及资源配置,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提高造价人员素质等内容。

关键词: 项目成本;交通规划;沥青混凝土

1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所谓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即对项目成本费用的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把工程项目的费用控制在批准的费用限额以内,不断进行计划值与实际值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以保证项目费用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得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2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唐通公路项目,路线平交道口较多,沿途村镇段较多,拆迁难度较大,工期较长,因而成本控制难度也大大增加。成本控制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不断比较,不断纠偏,尽可能的实现计划成本水平。对此,公司对影响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概述如下:

合同条款欠严密

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双方(或数方)当事人关于建设项目事宜已发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协议[2]。专业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如条款约定的稍有不明确或不合理,就会引起双方理解差异,执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导致量价变化,出现偏离计划成本的现象。

成本编制不科学

(1)唐通线的工期比较长,而且工序复杂,涉及较广的范围,市场价格波动大,影响成本。在成本编制时,材料价格预算方面没有一定的预留空间,而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5%左右,工程所需的材料受市场波动,在价格方面波动较大。因此,唐通线实际成本超出计划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2)在成本编制时,相关的造价人员没有细致的深入排查工程项目,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造成了成本编制的不合理性与不完善性。唐通线沿线村镇段较多,拆迁难度较大,种种地方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造成成本大幅增加。

(3)建筑材料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大幅度影响,致使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比较明显,即使成本制定之初能够对预算的材料价格初步定位,但是项目工期比较长,而且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材料市场价格陷入了难以控制的局面,进而使工程成本增加。

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组织方法不够先进,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引起人员机械窝工,造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政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唐通线项目工期25个月,而且工序复杂,涉及较广的范围,使得工程成本会随着政策变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增加。例如,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5%左右,两年施工期,材料价格波动受市场的影响较大,此外冬季施工期,环保要求严格,材料价格也会上涨。因此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本控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项目成本管理的人员很多,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专业知识和水平较低,缺乏成本控制和协调能力,不能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3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

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是解决成本控制问题的关键。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将促使目标成本得以实现,成果收效明显,避免了不必要成本的增加,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要想解决施工成本控制问题,就必须完成企业管理机制和成本控制体系。目前,公司专门成立成本管理部门,专人专项追踪在建项目成本的实施与控制,同时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推行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等。

加强合同管理

严密的合同条款是成本控制的前提,合同签订时要主动做好合同审核工作,避免签订开口合同、含义不明确的合同。合同签订后,应主动做好合同的跟踪管理,严格按合同办事,通过对合同实施情况的具体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3]。合同签订后,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及现场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对不同人员就相关合同内容和双方商谈记录进行交底,以便合同的履行。比如,对材料人员明确材料供应范围等,对机械人员明确机械使用种类等。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明确在现场具体施工时相关费用的归属等,以便做好结算工作。

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

做好成本控制要树立全员意识,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所有施工人员全部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优化施工方案及资源配置

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对业主出具的施工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对于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成本测算对比,寻求最优方案,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重点要加强过程监控,一是从严控制物资、材料进出。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左右。优化资源配置就必须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做到买料“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用料严格按定额控制,限额领料;废料定期清点回收等。二是要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的各种费用占施工总成本的20%左右,所以首先要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值、降低机械使用费。其次,明确机械手的岗位职责,业务部门和主责人员每天必须真实记录内部机械、租赁机械使用情况。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施工开始前做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用工计划,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避免人工闲置而增加人工成本。

深入了解市场行情

造价管理人员要对市场行情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排查,提高成本测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设置专人进行市场调研,增强资料收集的实时性与时效性。采购人员购买材料之前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同时对市场中的材料价格进行对比调查,选择性价比高的厂家订购;在施工中采取措施避免材料浪费。

提高造价人员素质

对于造价人员来说,其自身素质与能力尤其重要[4]。而且个体差异会在成本测算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状况,进而造成预算和实际的差异。另外,造价人员习惯性地忽略工程预算的重要性,在不进行现场勘查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测算,造成与实际差异较大。因此加强造价人员培训,提高技能显得十分重要。

4结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工程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成本经济性,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水平,使各项计划实施相关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企业要在施工阶段对造价失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不断强化成本意识,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全面提升我国工程建设整体的造价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庄尚标,曹锡锐,城云,等.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赵莹.论土建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6(2):73.

[3]李静.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16):243-247.

[4]景建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5(1):181-190.

成本控制管理及对策研究论文

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形势愈加激烈,项目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课题。目前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四个问题:成本观念谈薄、系统环节松散、管理手段落后、指标没有量化。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即一个前提:坚持以经济效益评估为前提,两个关键:加强领导和狠抓落实,三个体系:建立内部价格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定量指标体系,四项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施工方案、主要材料集中控制和工程数量控制。

关键词: 项目成本管理 存在的问题 主要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竞争形势愈加激烈,为提高中标率,施工企业把标价一压再压,这样就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如果项目管理滞后,成本控制不严,就很容易造成“越干越亏”的被动局面。所以,项目成本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课题。下面,笔者就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作一简要阐述,以其有所裨益。

一、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观念谈薄

受传统成本管理观念束缚,一些施工企业领导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重视不够。有的总让“成本无法再降低的观念”束缚思想,致使推行成本管理的决心不够坚定,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有的认为成本管理是项目经理和计划财务的事;有的认为控制成本只要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实现;有的口头讲的多,实际落实少,检查走过场,分析讲客观,考核走形式,奖罚不兑现; 有的节约意识不强,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重事后轻事前,特别是有些主管领导只看一时效益高低不问效益来源、不管过程如何。

(二)系统环节松散

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来协同完成,成本预测、计划制订、过程控制、方案优化、活动分析、经济核算、绩效考核等,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对每一个环节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成本管理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某些施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常常是某个环节众人抓、某个环节无人问,放松或忽视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情况几乎随处可见,常常是落后的做法不能改进提高,好的做法不能一贯坚持,时重时轻、时紧时松。

(三)管理手段落后

在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中, 不少单位墨守成规,管理落后。有的凭经验管理,死抱着过时、落后的思想和做法不放,好的做法不能及时吸收应用;有的在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时,不联系实际,死搬硬套,效果不佳;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没有很好地组织运行,缺乏必要的预控手段和监控措施,最终留下一些“黑洞”和“死角”;有的重“揽”轻 “管”,以“包”代“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指标没有量化

目前有的施工单位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定量指标体系,有的是“拍脑袋”定指标,指标不合理;有的是采取简单提取比例法,定量不准确。一是项目应该完成多少、节约多少、增收多少,心中无数;二是项目盈亏奖罚缺少量化标准,考核兑现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项目节约多少该奖多少,亏损多少该罚多少,都缺少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可能会产生赢利项目比亏损项目浪费的资源还要多的现象,导致该罚的没罚却给予了奖励,该奖的没奖却给予了罚款,以致打击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采取的主要对策

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要搞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必须抓好 “一个前提”、两个关键”、“三个体系”和“四项措施”。

(一)一个前提

“一个前提”就是坚持以经济效益评估为前提。工程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公司成本管理部门及项目部有关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制定项目目标收益指标。经济效益评估的原则是以中标合同价为基础,以行业定额和企业内部定额为依据,按照“市场与现场、量差与价差、正算与倒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工程难度、变更索赔、市场风险、管理增效和其他例外因素测算核定。

1、测算指标。一是合理测定目标成本。依据投标报价和施工图、预算定额及现场勘查数据等资料,按作业层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现场管理费)、项目部间接管理费(制造费用)、上级管理费(基金、上交款等)、税金进行分项测评,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最低综合单价和总目标成本;二是合理测定资金流量。以合同条款和合同指标为基础,按量入为出、节约开支、保证目标和保证施工生产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收支计划或现金流量表。

2、分解指标。根据测算指标,对项目工期、质量、安全、利润、上交资金、现场及队伍管理等要素按施工进度进行分解,在分解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目标明确、指标量化、责任到人、考评兑现的目标责任体系和指标承包责任制。将有关指标纵向分解到专业队、工班、作业层(个人),横向分解到分项工程和工序环节,细化到季度和月份,并转化为岗位责任,确保人人肩上有指标、心中有目标。

(二)两个关键

1、领导重视是开展成本工作的关键。各级主管领导和总会计师要亲自主抓、身体力行,不能只说在口上或写在纸上,而要提高认识,更新理念,积极推行,正确引领,提供一切必要的基础资源。

(1)树立系统集成的成本理念。施工企业要彻底改变原来那种“成本只是项目经理和计划财务人员的事,工期安全质量与计划财务没关系”的落后观念,要树立资金、成本、工期、安全、质量、环保一体化的系统集成理念,要正确处理好资金、成本与质量、安全、规模、方案、预测、决策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要全力以赴地抓好抓紧成本控制过程中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一时点和每道工序。

(2)树立精打细算的成本理念。作为管理决策者,要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形态,树立 “既抱住西瓜又拣到芝麻”的管理理念。开源固然比节流重要,但若不会理财、不善经营,入不敷出,必将导致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节约”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不能只重视大环节,放松小细节,工程项目一定要倡导“不因利小而不为,不因耗小为之”的节约意识,这决不是停留在“一分一厘”的含义上,什么叫“吃饭穿衣看家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实已证明,多少项目因为大手大脚,结果功亏一篑。亏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当然也不是一顿招待费造成的,而是被那种认为一顿招待费不会影响成本的观念、思想、行为和习惯所造成的。

2、狠抓落实是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成本管理的有力保障。

(1)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公司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没有漏洞,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2)全过程控制。强化过程控制就是要强化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约束机制,做到环环紧扣、人人控制、层层把关,力争消灭薄弱环节、管住关键环节、抓住重点环节、攻克难点环节,确保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确保执行力贯穿全过程,事事处于受控状态。

(三)三个体系

1、建立内部价格体系。工程项目开工后,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依据施工定额、设计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调查或招标确定的材料、劳务、机械价格等,制定科学的内部价格,作为责任成本计算、计量与考核评价的依据。

2、建立定量指标体系。从成本目标的制定到完成目标的考核,整个过程都要有完整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作为平台。要将变更索赔增加净收益,材料、设备、劳务招标节约成本,施组方案优化节约成本,节省工程数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等指标逐级量化,以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和目的。

3、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责任成本管理的“灵魂”。通过考核评价,对在成本管理中的有贡献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经济损失的人员,视损失大小给予相应处罚。切实使每一级、每个人都能自觉控制成本,切实提高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四)四项措施

1、优化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内容主要就是项目资源的配置管理,项目资源主要包括人力(劳动力)、物力(材料、机械设备)、财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项目资源选配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着项目成本的高低。项目资源配置要遵循适时适量、因地制宜、比例适当、组合优化的原则,既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又不能因为过剩造成浪费。一是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配项目领导班子及主要人员,项目人员在选配时,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项目自始至终的责任,公司总经理与项目经理要签订责任书。二是选好施工专业队伍。内部队伍要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劳务队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录用数量要适宜。同时开工前必须针对项目专业施工特点,对劳务人员组织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三是配置适宜的机械设备、车辆及施工工具,确保施工机械既保障施工生产顺利开展,又不相对过剩。

2、优化施工方案。本着“方案指引成本,成本制约方案”的原则,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机械利用率的要求为前提,做好现场可利用资源调查,充分理解、吃透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逐级优化组织设计,发挥方案预控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环节上均衡;确保工序高效、操作可行、方案最优、成本最低。

3、主要材料集中控制。由于施工行业主要材料数量多,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因此除业主供材料外,项目所需全部材料设备,应当统一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会同项目部编制实施细则,组织采购和实施供应。一是主要材料采购,要控制在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后的施工图纸和定测资料分析计算列出的材料数量清单的80%以内。二是物资设备采购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货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最佳进货时间、最优运输方式,尽量采取厂商直供现场的送货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二次搬运费用。三是辅助材料由项目部自行采购,其价格在预算价内从严控制。物资部门必须根据责任成本预算中材料的消耗量,按材料类别、型号建立材料消耗量控制台帐,并依据施工图纸和按定测资料编制的数量清单,实行限额领料管理。

4、工程数量控制。一是建立工程量总工负责制。项目总工程师具体对确认工程量、分包工程量、建立工程量台账、工程量结算等环节审核把关,严格审定工程数量清单,严禁超量计价、超量采购等违规现象发生。二是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到现场组织图纸会审和线路定测,确认工程数量。在审核过程中,如清单数量少于实际施工数量,应及时与业主和设计院沟通联系,争取提前进入变更索赔工作。三是依据施工图和现场定测情况确定分包工程数量,经项目总工程师签字确认后,作为编制分解责任预算的依据;分包工程数量与实际完成工程数量的差额为责任成本节余,因管理失控,超出的数量为责任成本超支,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建立工程数量管理台账,每期计价后及时登记,对施工队验工计价的工程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已核定工程数量之内。五是各单位录用外部队伍,必须实行劳务招标,项目使用的外部劳务一律要先签合同后上场,要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价,按合同规定的综合单价进行结算,严格执行先计价后付款,严禁超计价超付款等问题发生。

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新经济环境和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为项目成本管理赋予了新的涵义,深化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和内容。集中体现为项目成本管理的好坏不仅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工程项目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紧紧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实力。

在市场经济中,传统的成本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负责人一般关心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这两个部门是能直接给企业代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负责人注重的就是经济效益,很多负责人忽略了财务部门,事实上,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财务部门通过资产评估,财务报告分析,让现有的资金流投入到最需要的部门,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经过市场论证的。但现在很多企业资金流的走向都是根据企业负责人的意愿,有时候造成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严重时候能促使企业破产,因此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是关键的,其产生不利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能充分体现出来,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这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因素。

1.目前财务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也会出现各类问题,对企业经济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常见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工程预算和决算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企业工程预算和决算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传统的换演算法则己经不能提供准确和真实的工程预算和决算,且其复杂重复的计算程式和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率和进度。同时部分企业对工程专案的综合管理缺乏相应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建设、施工、设计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资讯沟通和配合,这会引起工程专案不能进行全面统筹的规划建设,容易带来预算和结算专案的累加和重复运算。

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健康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有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由于我国中小型私人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财务管理体系,都是企业负责人一个人说的算,但这种制度,在私人企业初期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随着企业不断扩大,这类财务管理体系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对员工的奖罚,尺度标准就不一,资金流在投资过程中,也是企业负责人一个人决定,长久下去,企业财务肯定会出现资金流短缺问题,没有正确的财务团队的支援,投资可能会出现失败问题,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正确发展之路,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报告,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财务成本管理不全面。

企业成本费用包含营销费用、前期费用、土地成本、工程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费用,其经营业务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所以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应当尽量做到全面性。如今部分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诸多方面缺乏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如在财务费用的控制过程中,相关的专案费用没有及时确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企业资金花费盲目,流动资金时而宽松时而紧缩,没用提高对节省成本的重视,或在工程成本的控制方面严重忽视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仅仅在工程施工阶段加强成本管理,不同阶段间的成本管理不能够相互衔接,没有相应的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理措施和方案。

缺乏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和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财务管理人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专业,缺乏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和意识。中国私人企业特色,财务都是企业所有者自己定夺,即是所有者也是财务管理者双重角色。这就促使了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单一,没有创新精神,管理意识不强,一切都是看老板决断,这种模式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灭顶之灾,企业要培养财务管理者,能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把握好资金流的走向。

2.改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建立并完善预算和决算体系。

在企业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包含企业工程的预算与决算,要建立科学的预算与决算体系,完善其工作流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工程科学的预算,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预算过高,招标等问题不好办,预算过低,促使工程无法正常完成,决算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只有建立并完善预算和决算的科学体系,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

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加强并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标准,能全方位的为财务工作服务。完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内部之间分工要明确,各个工种人员要互相配合,协调的完成各项工作,科学的,创造性的工作,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参谋作用。

实现财务成本全方位管理。

企业要发展,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内部分工明确,要科学的,合理的分配工作,在方法、内容、物件上都实行全方位管理。在资金流分配问题上,要合理的分配资源,让资金能发挥正确作用,促使企业资金链能正常运转,为企业提高最大经济效益而努力,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拓展财务成本管理方法,提高财务成本管理意识。

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应该多样化,根据企业工作专案不同,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方法科学的进行应对,采用科学的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财务成本管理。要提高财务成本管理意识,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通过现有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就得定期的参加一些财务管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让其科学的,创新的工作。总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很多企业忽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当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出现问题,会促使企业出现一系列问题,财务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资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正确合理的使用资金流,让企业资金链能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前言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离不开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提升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费用,实现精打细算;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财务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效果。本文就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进行探讨。

一、建立起成本控制组织机构

必须要建立起成本控制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对相关岗位予以合理设定,成本控制组织机构成员应该包括各种层次的技术骨干,例如有丰富经验的现场操作人员劳务作业层、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者、采购员等中层、总工、经理决策层。此外,企业管理层还应该经常更新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理念。第一,企业管理层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来重视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问题,树立起牢固的战略成本管理意识,努力提高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有效益驱动的成本观念,要将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相挂钩,成本控制力争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二、积极推进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

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它们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约束机制、内部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的重要标尺。虽然各个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但在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上是具有一致性的。费用定额是为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服务的,是建立经济责任目标和内部财务控制的依据;而成本核算是强化经济责任、堵塞漏洞、反对浪费的主要手段。例如:在考核企业下属基础单位的费用支出时,首先要对该单位某一时期的费用总额,基于有关定额计算来进行确定,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责任指标;然后,要按季度或者按月份来对各个费用专案进行核算,编制出详细的成本支出分析表,找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成本等指标增减的原因,重点分析量化指标如边际利润、边际成本、盈亏平衡点等的变动关系,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实现这些阶段目标;同时,还要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来制定措施,寻找差距,持续改进。

三、规范企业内部财务基础核算方法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离不开对核算方法进行规范。财务基础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是企业务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适用的财务基础核算方法。同时,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金额较大,因此,务必还要将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做好,将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与企业独特特点相结合。另外,企业基层单位往往承担著较重的生产任务,财务基础资料所涉及到的内容广、专案多、资料繁琐,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要对各类财务基础资料表格予以规范,做到一针见血、言简意赅,这样使得表格能够易于填写,具有可操作性。

四、选择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目前有着许多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预算目标成本控制法、经验成本控制法、价值分析成本控制法、目标成本控制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方法。此外,要对所选择成本控制法的重点予以熟练掌握,例如,目标成本控制法中,首先要确立目标成本,然后分解目标成本,接着严格控制目标成本、及时进行成本核算,之后要准确进行成本分析,最后还要及时兑现成本考核。只有掌握了成本控制方法的关键,才能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五、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

财务和业务一体化是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最高层次,这也是目前企业内部资讯化发展的趋势。企业应该结合其实际情况,引入或者自行开发一套适宜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软体,逐步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中资金流、物流、资讯流等的资料共享与整合统一,确保能够高效化、规范化管理企业财务资金。企业必须要以资讯化作保障,以资讯科技做支撑,在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中渗透资讯科技,将资讯科技作为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六、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务必要基于其自身特点,将成本控制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使施工企业能够实现有序、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摘要: 首先介绍了唐通项目养护改造工程项目,然后对该项目成本控制进行概述并对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合同条款欠严密,成本编制不科学,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政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成本控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决并提出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合同管理,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优化施工方案及资源配置,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提高造价人员素质等内容。

关键词: 项目成本;交通规划;沥青混凝土

1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所谓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即对项目成本费用的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把工程项目的费用控制在批准的费用限额以内,不断进行计划值与实际值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以保证项目费用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得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2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唐通公路项目,路线平交道口较多,沿途村镇段较多,拆迁难度较大,工期较长,因而成本控制难度也大大增加。成本控制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不断比较,不断纠偏,尽可能的实现计划成本水平。对此,公司对影响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概述如下:

合同条款欠严密

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双方(或数方)当事人关于建设项目事宜已发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协议[2]。专业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如条款约定的稍有不明确或不合理,就会引起双方理解差异,执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导致量价变化,出现偏离计划成本的现象。

成本编制不科学

(1)唐通线的工期比较长,而且工序复杂,涉及较广的范围,市场价格波动大,影响成本。在成本编制时,材料价格预算方面没有一定的预留空间,而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5%左右,工程所需的材料受市场波动,在价格方面波动较大。因此,唐通线实际成本超出计划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2)在成本编制时,相关的造价人员没有细致的深入排查工程项目,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造成了成本编制的不合理性与不完善性。唐通线沿线村镇段较多,拆迁难度较大,种种地方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造成成本大幅增加。

(3)建筑材料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大幅度影响,致使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比较明显,即使成本制定之初能够对预算的材料价格初步定位,但是项目工期比较长,而且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材料市场价格陷入了难以控制的局面,进而使工程成本增加。

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组织方法不够先进,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引起人员机械窝工,造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政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唐通线项目工期25个月,而且工序复杂,涉及较广的范围,使得工程成本会随着政策变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增加。例如,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5%左右,两年施工期,材料价格波动受市场的影响较大,此外冬季施工期,环保要求严格,材料价格也会上涨。因此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本控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项目成本管理的人员很多,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专业知识和水平较低,缺乏成本控制和协调能力,不能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3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

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是解决成本控制问题的关键。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将促使目标成本得以实现,成果收效明显,避免了不必要成本的增加,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要想解决施工成本控制问题,就必须完成企业管理机制和成本控制体系。目前,公司专门成立成本管理部门,专人专项追踪在建项目成本的实施与控制,同时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推行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等。

加强合同管理

严密的合同条款是成本控制的前提,合同签订时要主动做好合同审核工作,避免签订开口合同、含义不明确的合同。合同签订后,应主动做好合同的跟踪管理,严格按合同办事,通过对合同实施情况的具体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3]。合同签订后,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及现场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对不同人员就相关合同内容和双方商谈记录进行交底,以便合同的履行。比如,对材料人员明确材料供应范围等,对机械人员明确机械使用种类等。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明确在现场具体施工时相关费用的归属等,以便做好结算工作。

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

做好成本控制要树立全员意识,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所有施工人员全部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优化施工方案及资源配置

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对业主出具的施工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对于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成本测算对比,寻求最优方案,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重点要加强过程监控,一是从严控制物资、材料进出。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左右。优化资源配置就必须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做到买料“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用料严格按定额控制,限额领料;废料定期清点回收等。二是要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的各种费用占施工总成本的20%左右,所以首先要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值、降低机械使用费。其次,明确机械手的岗位职责,业务部门和主责人员每天必须真实记录内部机械、租赁机械使用情况。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施工开始前做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用工计划,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避免人工闲置而增加人工成本。

深入了解市场行情

造价管理人员要对市场行情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排查,提高成本测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设置专人进行市场调研,增强资料收集的实时性与时效性。采购人员购买材料之前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同时对市场中的材料价格进行对比调查,选择性价比高的厂家订购;在施工中采取措施避免材料浪费。

提高造价人员素质

对于造价人员来说,其自身素质与能力尤其重要[4]。而且个体差异会在成本测算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状况,进而造成预算和实际的差异。另外,造价人员习惯性地忽略工程预算的重要性,在不进行现场勘查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测算,造成与实际差异较大。因此加强造价人员培训,提高技能显得十分重要。

4结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工程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成本经济性,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水平,使各项计划实施相关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企业要在施工阶段对造价失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不断强化成本意识,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全面提升我国工程建设整体的造价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庄尚标,曹锡锐,城云,等.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赵莹.论土建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6(2):73.

[3]李静.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16):243-247.

[4]景建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5(1):181-190.

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在市场经济中,传统的成本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负责人一般关心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这两个部门是能直接给企业代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负责人注重的就是经济效益,很多负责人忽略了财务部门,事实上,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财务部门通过资产评估,财务报告分析,让现有的资金流投入到最需要的部门,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经过市场论证的。但现在很多企业资金流的走向都是根据企业负责人的意愿,有时候造成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严重时候能促使企业破产,因此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是关键的,其产生不利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能充分体现出来,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这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因素。

1.目前财务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也会出现各类问题,对企业经济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常见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工程预算和决算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企业工程预算和决算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传统的换演算法则己经不能提供准确和真实的工程预算和决算,且其复杂重复的计算程式和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率和进度。同时部分企业对工程专案的综合管理缺乏相应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建设、施工、设计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资讯沟通和配合,这会引起工程专案不能进行全面统筹的规划建设,容易带来预算和结算专案的累加和重复运算。

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健康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有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由于我国中小型私人企业居多,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财务管理体系,都是企业负责人一个人说的算,但这种制度,在私人企业初期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随着企业不断扩大,这类财务管理体系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对员工的奖罚,尺度标准就不一,资金流在投资过程中,也是企业负责人一个人决定,长久下去,企业财务肯定会出现资金流短缺问题,没有正确的财务团队的支援,投资可能会出现失败问题,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正确发展之路,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报告,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财务成本管理不全面。

企业成本费用包含营销费用、前期费用、土地成本、工程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费用,其经营业务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所以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应当尽量做到全面性。如今部分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诸多方面缺乏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如在财务费用的控制过程中,相关的专案费用没有及时确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企业资金花费盲目,流动资金时而宽松时而紧缩,没用提高对节省成本的重视,或在工程成本的控制方面严重忽视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仅仅在工程施工阶段加强成本管理,不同阶段间的成本管理不能够相互衔接,没有相应的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理措施和方案。

缺乏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和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财务管理人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专业,缺乏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和意识。中国私人企业特色,财务都是企业所有者自己定夺,即是所有者也是财务管理者双重角色。这就促使了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单一,没有创新精神,管理意识不强,一切都是看老板决断,这种模式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灭顶之灾,企业要培养财务管理者,能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把握好资金流的走向。

2.改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建立并完善预算和决算体系。

在企业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包含企业工程的预算与决算,要建立科学的预算与决算体系,完善其工作流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工程科学的预算,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预算过高,招标等问题不好办,预算过低,促使工程无法正常完成,决算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只有建立并完善预算和决算的科学体系,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

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加强并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是财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标准,能全方位的为财务工作服务。完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内部之间分工要明确,各个工种人员要互相配合,协调的完成各项工作,科学的,创造性的工作,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参谋作用。

实现财务成本全方位管理。

企业要发展,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内部分工明确,要科学的,合理的分配工作,在方法、内容、物件上都实行全方位管理。在资金流分配问题上,要合理的分配资源,让资金能发挥正确作用,促使企业资金链能正常运转,为企业提高最大经济效益而努力,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拓展财务成本管理方法,提高财务成本管理意识。

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应该多样化,根据企业工作专案不同,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方法科学的进行应对,采用科学的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财务成本管理。要提高财务成本管理意识,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通过现有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就得定期的参加一些财务管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让其科学的,创新的工作。总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很多企业忽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当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出现问题,会促使企业出现一系列问题,财务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资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正确合理的使用资金流,让企业资金链能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前言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离不开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提升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费用,实现精打细算;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财务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效果。本文就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进行探讨。

一、建立起成本控制组织机构

必须要建立起成本控制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对相关岗位予以合理设定,成本控制组织机构成员应该包括各种层次的技术骨干,例如有丰富经验的现场操作人员劳务作业层、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者、采购员等中层、总工、经理决策层。此外,企业管理层还应该经常更新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理念。第一,企业管理层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来重视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问题,树立起牢固的战略成本管理意识,努力提高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有效益驱动的成本观念,要将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相挂钩,成本控制力争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二、积极推进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

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它们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约束机制、内部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的重要标尺。虽然各个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但在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上是具有一致性的。费用定额是为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服务的,是建立经济责任目标和内部财务控制的依据;而成本核算是强化经济责任、堵塞漏洞、反对浪费的主要手段。例如:在考核企业下属基础单位的费用支出时,首先要对该单位某一时期的费用总额,基于有关定额计算来进行确定,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责任指标;然后,要按季度或者按月份来对各个费用专案进行核算,编制出详细的成本支出分析表,找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成本等指标增减的原因,重点分析量化指标如边际利润、边际成本、盈亏平衡点等的变动关系,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实现这些阶段目标;同时,还要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来制定措施,寻找差距,持续改进。

三、规范企业内部财务基础核算方法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离不开对核算方法进行规范。财务基础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是企业务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适用的财务基础核算方法。同时,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金额较大,因此,务必还要将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做好,将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与企业独特特点相结合。另外,企业基层单位往往承担著较重的生产任务,财务基础资料所涉及到的内容广、专案多、资料繁琐,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要对各类财务基础资料表格予以规范,做到一针见血、言简意赅,这样使得表格能够易于填写,具有可操作性。

四、选择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目前有着许多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预算目标成本控制法、经验成本控制法、价值分析成本控制法、目标成本控制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方法。此外,要对所选择成本控制法的重点予以熟练掌握,例如,目标成本控制法中,首先要确立目标成本,然后分解目标成本,接着严格控制目标成本、及时进行成本核算,之后要准确进行成本分析,最后还要及时兑现成本考核。只有掌握了成本控制方法的关键,才能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五、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

财务和业务一体化是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最高层次,这也是目前企业内部资讯化发展的趋势。企业应该结合其实际情况,引入或者自行开发一套适宜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软体,逐步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中资金流、物流、资讯流等的资料共享与整合统一,确保能够高效化、规范化管理企业财务资金。企业必须要以资讯化作保障,以资讯科技做支撑,在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中渗透资讯科技,将资讯科技作为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六、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务必要基于其自身特点,将成本控制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使施工企业能够实现有序、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企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探讨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存在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核算程序不规范、成本控制方法落后等问题,阻碍了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基于此,现代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丰富成本控制方法,提升成本控制力度与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方法

1、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方式,其主要内容包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与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等。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企业为了有效规避偏差、提升资源利用率、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的一种有效的管理行为[1]。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2、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与方式,而成本管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增强成本管理意识,不断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但是当前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具体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不到位。

成本核算程序不规范

作为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重要环节的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具体的生产经营环节的了解,导致企业制定的成本核算流程与实际情况不符,成本核算程序不规范,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装备制造企业对生产环节的物料需求了解不清,没有制定规范的物料采购、领取、使用制度与规范,导致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核算准确性不足,无法为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很多企业虽然对成本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却没有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没有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成本控制方法,导致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效果。同时,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不足,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需求创新成本控制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的成本管理需求。有些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成本管理模式,导致成本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无法提升[2]。比如,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目标成本法在成本控制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将作业成本法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可以促使企业成本控制水平提升,但是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导致成本控制方法无法得到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3、现代企业加强成本管 理 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在制定生产经营的阶段性目标后需要通过成本控制对经济活动的耗费进行调节,促使企业达到成本管理目标。现代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与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只有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才能将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策略落实到具体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使成本管理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落实。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与方式方法,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开展专业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本管理水平。

优化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企业成本结构以及具体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状况,为企业制定成本管理方案,为具体环节的成本控制提供支持。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成本核算程序,确保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其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生产经营环节,因此,企业应将优化成本核算程序的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环节[3]。首先,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评审制度,对产品的BOM进行严格评审,严禁未经批准的BOM进入申购和生产环节,使产品成本从源头上得到控制。企业还应从材料端入手,根据产品需求对BOM与库存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实际的材料需求情况,并对材料申购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发生舞弊行为,出现存货呆滞、浪费等现象。其次,生产部门需要严格按照产品需求下达生产任务,领取物料时也应严格遵循产品的BOM清单,如果出现超出投产与领料需求需要严格进行评估与审批,确保其是合理与必要的需求。再次,各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产能配置生产设备、场地、派遣工,以此合理控制生产人工与制造费用的投入。最后,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产品类别及客户订单信息,确保成本核算准确。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加大产品要素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为产品的定位及销售提供合适的财务信息。

创新成本控制方法

在成本管理中企业必须选择与其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才能提升成本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同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企业所适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促使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作业成本管理法、目标成本管理法等都可以在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上发挥积极作用。以目标成本管理法为例,企业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与未来预期确定生产经营目标,制定预算管理方案,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管理目标对各环节的具体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以此开展对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分析、考核、评价等工作,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具体信息进行记录、分类、管理,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成本分析,以此优化成本控制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效率与质量。另外,企业应在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中建立权责制度,将参与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与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落实到位,使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明确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与职责,并运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成本管理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4、结论

现代企业不断丰富成本控制方法,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内外部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案,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能力,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成本管理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参考文献

[1]王坤.加强设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17).

[2]唐元贵.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财务研究[J].财会学习,2019(26):148-149.

[3]涂美凤.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9(23).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现阶段我公司煤炭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对成本管理的全面性认识不足

现代煤炭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实际上是全员性的目标管理,是全员的全过程,全面的管理,而现阶段管理,一个单位成本指标完成好坏似乎只是几个管理者的责任,与一般员工关系不大,致使成本管理全员性打了折扣。上层管理者只重视生产,安全,对成本管理不重视,基层单位指标完不成,领导说情,从而逃避考核。这说明我们在成本管理认识上有差距,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

2.指标考核不到位

考核兑现不完全到位,导致部分成本指标失控原因之一。一计划指标制定不合理,被考核单位有了讲客观的理由和条件。二是分管领导讲情。三是成本指标与工资收入挂勾幅度小,考核单位不在乎此项考核。四考核部门把关不严。考核制度不透明,考核不能服人。以上几种原因造成基层单位对成本的控制不是特别重视,从而成本指标不能下降。

3.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对内部投资项目包括大修工程项目的工程成本重视不够。毫无疑问,工程成本无论是投之于资本性支出,还是投之于生产性费用支出,都应该成为成本管理的一项内容。近年来,由于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相对集中,导致内部投资规模相对吃紧,一个时期以来,向上对集团公司争规模,向下平衡分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项目和资金,成了内部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如何降低单项工程成本的工作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自营工程,由于控制乏力,被某些基层单位钻了空子,搞“搭车”工程,或将工程材料用于本单位的生产性消耗,由此造成工程成本和生产成本两不实。

二、降低煤炭企业成本的思路和途径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管理体系效能的充分发挥。随着专业化重组的迅速推进,我公司内部经济运行机制和运行系统将随之调整。唐山矿业公司由以前的“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围绕公司“成本中心”的新定位,矿业公司的经营管理重点应由增加收入转变为降低成本为主。如何对现有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怎么把煤炭成本降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从我公司的实际出发,对如何降低煤炭成本管理提出几条思路和途径:

1.继续以预算管理为导向,推进成本管理向深层次发展

现阶段的预算,应当突出体现“成本中心”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预算的编制过程当中,主管生产、技术的部门应当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按照生产任务量的大小,工作面的个数等计算投入和产出。各基层单位、生产区科也要分别编制各自的成本预算,汇总后,与财务部门的总预算相对接,确定出基层单位三级预算与分公司二级预算的闭合点,最后形成正式预算。按这一程序编制出的预算才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预算。

2.实施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增强成本否决意识

要使全员目标成本真正贯彻执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领导层高度重视,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像抓安全、抓生产那样抓管理,抓经营,这是保证。二是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同时要明确专门的机构,建立定期检查、调度制度,这是条件。三是全员参加,这是基础。成本指标最终要由人来完成,将指标分解到岗位、到人,正是全员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全员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

3.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

现阶段我公司正在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从降低成本出发,优化生产布局。二是改进采气工艺。三是提倡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引入的'锚杆工艺,低位放顶煤工艺,提出的“2+1”生产格局。但是由于经费不足,有的新工艺在现场使用后,不能适用现场,造成重复投入,成本增加,因此要求我们应用科学手段,结合现场应用新技术,确实促进煤炭成本降低。

4.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首先,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内部投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按程序组织工程项目的实施。其次,加强对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外包工程严格执行定额,尤其要核准工程量。再次,要严把工程验收和签证关,针对工程成本的管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由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考核。另外,对于自营工程,要加强领料环节的控制,严格落实限额领料制度。搞好安全生产搞好安全生产是保证煤炭工业实行稳产、高产、降成本的必要条件。煤炭工业生产受生产条件影响较大,经常发生各类事故,会对煤炭企业多方面造成损失,不但影响产量和职工工作情绪,还要支出大量的抢救和处理费用,必然增加成本,因此我们必须经常不懈努力工作,做好安全工作,安全工作做好了,就会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吨煤成本。

三、采取以上途径达到的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途径,我公司将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实现真正的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逐步实现成本预算指标的编制与实际情况相接近;对指标的考核实现公平、公正、合理;加强对内部工程成本的管理;从而实现在增加煤炭销售收入的同时,大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为煤炭企业利润的增加提供更大的空间,使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企业降低成本对策研究论文目的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探讨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展的加快,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对物业管理等服务型企业需求越来越多,这给物业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但行业内对高端管理人员和低端服务人员的需求旺盛,加上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也导致了本行业人工成本的攀升。物业企业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要想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拓宽利润空间,就必须要创新成本管控模式,加强对物业服务、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 物业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1、物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其一,人工成本占比较大。物业企业由传统业态对一些商业地产、小区楼盘等进行物业管理,逐步扩展到机关行政物业、大型公建物业(如机场、场馆等)、校园物业、工业园区物业、医院物业等,非住宅物业领域的物业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成本控制的内容也是基于业务服务层面。如房产管理、房屋内设管理、公共设施运行管理、安全巡查、清洁环保管理等业务,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就使得物业企业人力资源消耗成本占比较大,如果企业存在着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造成资金浪费问题。

其二,维护和经营成本费用较高。除人力服务成本以外,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也需要投入较高的维护运营成本。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维护和管理的对象包括办公楼、商品房、相关的设施设备等。无论是房产维护成本,还是商品楼运营能源消耗成本,都是物业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内容。

其三,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物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内容比较复杂,覆盖面较广,且成本支出项目较为分散,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基本工资福利费用、物业管辖区内的管理维护费用、物业管辖区内的清洁卫生费用、治安管理及公共秩序维护费用、绿化清洁费用、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费用、办公费用等[1]。

2、物业企业成本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滞后。目前,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往往通过节省开支的方式来控制成本,且成本管理落脚点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层面上,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控制。物业服务成本与建筑规模、设计特征、布局选型、绿化面积、工程质量等因素存在着紧密联系,一切不合理的设计布局或工程质量不过关的建筑都会增加物业管理难度,也会造成服务成本支出费用的增加。

(2)成本管理方法固化。常见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需求,综合衡量管理方法的优势与缺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2]。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物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上过于固化单一,只是机械地采用某一种管理方法,比如人为的减少人员和岗位,无法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适应性,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还降低了物业服务品质。

(3)员工流动成本过高。物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中物协历年发布的行业发展报告看,人力成本支出大约占据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处于微利状态,而员工薪资待遇低、管理模式粗放等是物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薪酬落差以及在一、二线城市的较大的生活开销压力,使得普通服务人员倾向于转向其他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进一步造成本行业的人力稀缺。这也造成企业内服务人员的流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员工流失高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也会增加企业重置人力资源成本,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物业企业改进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策略

(1)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健全成本管理体系。物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基于战略成本高度出发,通过对比项目成本因素和效益因素来分析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在成本管理体系重构过程中,企业也应当基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行业、竞争对手等外部价值链条进行纵向分析,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此外,将成本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由财务部门人员、业务部门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等构成成本控制小组,为成本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综合运用管理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成效。为了应对当前的物业服务市场环境,物业企业必须要采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例如,物业企业在物料采购中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开展成本管理;在早期介入环节则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对物业服务成本进行控制;在服务业务运用中,实时监控每笔成本支出。当然企业在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时,必须要基于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成本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如运用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能耗、物耗超出常规,系统可以及时预警。

(3)强化成本预算职能,重视成本分析工作。成本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控制,也需要内部全员参与,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及经济决策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物业企业在开展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年度经营目标和预算成本数据,在成本测算中心的辅助下,依据上一年度的成本核算数据编制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并将成本预算定额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及责任岗位上,保证每一项预算开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另外,物业企业要重视成本分析工作,即基于成本核算数据,通过与往期经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行业标准成本等内容进行对比,系统分析成本变动的各项因素,合理评价预算控制成果,从而为企业成本计划方案设计以及经营决策制定等提供信息依据[3]。

(4)实现全过程成本控制。在物业管理早期介入阶段,物业企业应高度重视物业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的介入,重点关注设施设备配置、绿化面积、物业出入口设置以及工程质量监管等内容,既要保证物业服务功能设置的合理性,也要注意工程质量问题,有效控制后期运营成本;在专项服务分包阶段,物业企业可以将一些保洁、维修等专项服务分包给专业公司,自身以安全管理为核心,以房产保值增值、客户体验提升作为品质服务的切入点,将更多的精力聚集于客户服务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市场开发、经营决策等环节,提升物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从服务质量层面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组织结构和作业流程的优化,或采用机械化手段满足简单的手工操作程序,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从经营业务拓展方面,物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需求,在做好常规性服务的基础上,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拓宽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品牌知名度,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5)推行人本管理理念,降低员工流动成本。针对基于物业企业人力流动概率较高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开展客观合理化的考核评价,在努力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情况下,为员工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基层员工的主动参与性,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薪资增长和职位晋升等直接挂钩,发挥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的联动作用,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结论

综上所述,物业企业应基于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改变成本管理理念、健全成本控制体系、科学使用成本管理方法、发挥成本预算控制等一系列以成本控制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需要和共同选择。

5、参考文献

[1]沈怡生.浅谈物业管理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150-151.

[2]俞瑜.浅析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J].西部财会,2017(7):55-58.

[3]尤雅.物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9(5).

首先说明物流的重要性。构成经济主要有三个要素:生产、流通、消费。一个国家没有流通变称不上经济建设……物流的要求是:将物品从供应地准确、及时、安全、保质保量、门到门的送往接收地。这便需要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010年物流总费用占GDP18% ,导致物价畸高。从批发到零售,一部分商品价格甚至会扶摇直上逾20倍。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改善民生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降低物流成本,并保证货运的准确,安全,及时……,便必须不断完善物流行业的作业流程。再简单指明入库流程在整个流程中的重要性即可。

1.产品成本高,利润相应减少;而产品成本低,则利润相应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就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投资者等各方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带来较好的收益。

2.通过降低成本各项措施的实施,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生产出较多的产品。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贵重或稀缺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节约使用不仅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问题了,而是对资源的节约,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防止由于材料的短缺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发生。

3.企业制定的各项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一般都是通过对原有的一些消耗定额进行修改,制定新的消耗定额,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物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扩展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