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折扇的论文及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关于折扇的论文及文献综述

许多现代化的家用产品,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等,让我们的生活非常便利。而空调对于是夏天不可少的。而在古代没有空调的日子,古人们也只能用折扇来降温了。那关于折扇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首先关于折扇发源地的解释就涉及到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和朝鲜。至于发明折扇的人现在也无从考证了。

第一种观点认为,折扇的起源是东汉,因为《汉书》记载:“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自以便面驸马。”不过有学者认为,“驸马”是轻抚、轻拍。典故有《史记·吴王濞列传》:因驸其背,以及《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驸手欢笑。所以,那时用来轻拍马的工具不一定是折扇。

而《扇子趣话》、《扇子的源与流》等书中则认为,扇子在东晋已经产生。以上两种说法都认为折扇是中国人自己创造 ,但也没有决定性依据。

折扇出现的时间最普遍的观点是在北宋。据说,折扇是从他国自宋代传入我国,后来即开始自制。因其使用方便轻巧别致而受大众欢迎。

由此可见,折扇是在宋代传入我国的,有丰富的史料证据可以证明。但在具体国家上,出现了朝鲜和日本。还有一种说法是,折扇是从日本经由当时高丽传入。而更多的历史资料中记载,中国的折扇都与日本有渊源。尽管大家对折扇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观点不一致,但都认可折扇是由原本某种扇形逐渐改进和革新,并赋予了我们新的民族传统文化意义。

所以由此看来不管古代折扇是发源于哪个朝代,谁的发明,都是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折扇文化。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小伙伴满意

折扇起于北宋,由日本发明。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是当前可查关于折扇最古老的文字记录,其中记述了折扇的起源国家是日本。折扇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

折扇是从日本经高丽传入我国的。北宋邓椿在一部关于中国画史的著作中提到,当时北方有一种高丽扇,用鸦青纸做成,可以折叠,上面还绘有图画。这里所说的高丽扇,实际上是从日本传过去的日本扇。

折扇在日本被称作蝙蝠扇,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被中国人接受,并根据其形状称之为折叠扇、聚头扇或撒扇。江苏武进一座南宋墓中出土了一件黑漆奁,上面画着一个手持折扇的仕女,扇子有五档扇骨,白色的扇面上还绘有花鸟。

扩展资料:

日本早期的折扇称为桧扇,由薄片状的扇骨组成扇面,每根扇骨分离,合拢起来已经和今天的折扇很相似,但展开的时候形状并不完美。一些文献称,经过逐渐摸索,日本工匠在扇骨上覆盖贴纸,使扇面成为一体,才形成了后来的新式造型。

和扇在日本不但是纳凉的工具,也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扇与腰带、提袋、木屐一样,是正规和服的一部分。

据《西宫记》记载,平安初期,每逢夏季,宫廷贵族赐予侍臣折扇,折扇成为宫中活动时侍臣携带的物品之一。后来宫廷女子也受其影响,经常拿把折扇,作为身边的装饰品。

镰仓时代日本男子的直衣、狩猎衣的时装是以扇子为中心。宋元时代也有不少人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挥毫。

吉庆时,日本把折扇作为赠送礼品之一。折扇打开时向两边伸展,象征着人走的路愈来愈宽广、前途日益光明。过去还有一种习惯,公卿用白骨扇子,武士使用黑骨扇子。一看扇子便知其身份。

明治时代,日本的折扇成为畅销的贸易商品之一,出口欧洲不少国家。那时,扇子由纸面发展为绢面,很受人们欢迎。待到大正时代,扇子已成为庶民百姓的日常用品,而且在祭祀、宗教法会、民俗活动中广为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扇

关于中国折扇的记载。折扇作为贡品传入中国,但并未广泛使用。盛于明清。携带方便,舒适,成为文人的主宰。关于折扇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宋朝的时候,不是只有文人才会只用折扇

古代中国的折扇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已经不可考证了,但是,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在宋代以后,折扇是很出名的了,据说是从日本带过来的,据说是奝(diāo)然6人到北宋的时候就有这个扇子,可见,折扇在当时作为贡品上呈给君主,应该是一个奢侈品或者是一个稀缺品。自此以后,这个日本扇就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了。

要说这个日本扇子是不是奝(diāo)然发明的?应该不是,奝(diāo)然只是一个僧人而已,这个人来的时候受到很多的质疑,认为他不足以代表日本,但是,到了大宋的时候受到的待遇却是超规格的,赏赐倍于常,之后就是满载而归,回国以后不仅仅是声誉上的提高,还有学识上的进步,也算是不枉此行。

折扇在此以后就逐渐流行起来,先是在宫廷里流行,之后就是达官贵人,苏东坡曾经认为这个日本扇真好,好处就是能够让风徐徐而来,颇有一种自然吹过来的样子,这个感觉就非常好了。之后就是黎民百姓,大家都觉得这个扇子是不错的东西,看到很多文人雅士就拿着这个折扇,非常优雅有气质。

折扇的发明者不知道是谁,但是,他(她)一定是一个为国家或世界作出贡献的人,有可能是偶然间发明的,也有可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都是他(她)成功的一个因素,希望这样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们多多,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的美好,你说是不是?

关于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主题内容根据综述的类型可以灵活选择结构安排。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账,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不协调。

6、一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相分离,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论述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7、引文罗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仅要反映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对研究的问题了解不深,在介绍研究现状时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参考文献,罗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结论,缺乏作者的分析和归纳,没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将一些与本文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强调资料占有的丰富性。尽管有人认为,对研究现状的介绍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但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出发,引言的目的是阐述论文命题的意义,而并非是研究资料的综述,尽管综述对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因此,应当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难点和不足,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的主题。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1.大量罗列堆砌文章

误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而变成了读书心得清单。

2.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

我国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学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现大量引用自己导师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现象,学生担心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所以难得见到学生批判导师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师,学生更易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利。由于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话均以谁说为起始,结果使自己的论文成为他人研究有效与否的验证报告,无法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论文有重要贡献。

3.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另辟蹊径

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其实将这些冲突全部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将现有文献的冲突与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旧研究具有更好、更强的解释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会将过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与改善。

4.选择性地探讨文献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学风,勇于探索和不回避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论文综述范文写法如下:

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设计(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

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

3、正文

这是论文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

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

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且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关于文学论文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的文献综述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幼儿 教育 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辉煌成就,那幼儿教育的 毕业 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石伟. 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2] 牛银平. 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 当代学前教育. 2010(03) [3] 陈思帆.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5]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7] 张文钧. 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刘芳.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林小敏. 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1]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2]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3]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4] 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4) [15] 曾晓东. 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1 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 [1] 梁龙芳.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 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 文化 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朱智贤 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4] (美)库利(Coodley,.)着,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华夏出版社, 1989 [15]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三)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 儿童 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 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 家庭教育 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3.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4.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5. 2017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6. 幼儿教育类论文最新范文 7.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关于穆旦的论文文献综述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国外诗歌翻译工作,译本在国内翻译文中有较大影响。

查良铮与查良镛之关系海宁查氏 原籍安徽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乱迁居海宁袁花。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明代查约、查秉彝、查继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入学者,及近现代著名人士查人伟、查猛济、查济民、查良钊、查良鉴、查良铮、查良镛(金庸)等均为其族人。自第七世起的排字辈份为: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今存《海宁查氏族谱》20册。[来源] 氏族。浙江海宁查氏是当地望族,代代书香,乃楚人之后。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封:“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到金庸本人这一代,查氏又添辉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穆旦,本名查良铮(1918—1977年),乃是金庸族兄,近年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这对兄弟,文名可说是超过了祖辈。金庸(1924— )原名查良镛,笔名林欢。浙江海宁人。当代香港武侠小说家,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大公报》记者,1950年代开始创作新派武侠小说,主要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其作品情节曲折生动,富有浪漫色彩和象征意味,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查良铮简明档案查良铮(1918—1977),笔名穆旦,浙江海宁人,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1948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普希金叙事诗选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诗歌《赞美》入选教材。[2] 查良铮生平简介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1979年平反。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3] 查良铮翻译研究在穆旦翻译艺术研究方面,纪念文集中香港学者马文通、大陆学者孙剑平分别有专文论述,王佐良、周珏良、杜运燮等人的文章中也有专门的文字予以介绍和评价。马文通称查良铮(穆旦)是“一个杰出的诗歌翻译家,迄今为止中国诗歌翻译史成就最大的一人”。他在文中将查良铮诗歌翻译质的发展概况作了鸟瞰式的考察,并对其翻译艺术作了总体的评述。孙剑平的《查良铮译〈欧根·奥涅金〉的艺术成就》则从一部作品入手,分析和总结查良铮的翻译艺术。他认为,在《欧根·奥涅金》的五个译本中,“若以诗味浓郁、才气横溢而论,当首推查译本”。王佐良则认为在《唐璜》这部巨著中,“译者的一支能适应各种变化的诗笔,译者的白话体诗歌语言,译者对诗歌女神的脾气的熟悉,译者要在文学上继续有所建树的决心——这一切都体现在这个译本之中”,他认为穆旦翻译《唐璜》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杜运燮则在他的文章中辟专节谈到了穆旦的译诗原则。另外早在1981年,周珏良和杜运燮先后在《读书》上撰文,谈到了穆旦的翻译艺术。——————————————————————————坎坷诗人路,传奇文曲星六十六年前,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在师生参加的“湘黔滇旅行团”的队伍中,有一个男生的举动引起周围同学们的特别注意:他每天从一本小《英汉词典》上撕下一页或者几页,一边行军,一边背上面的单词及例句,到晚上,背熟了,也就把那词典的一部分丢掉。据说,到达目的地昆明时,那本词典也就所剩无几了。他,就是已经在新诗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穆旦,在学校里大多数同学只知道他叫查良铮。早在1930年代,在南开中学就读的查良铮,就积极为校刊《南开高中学生》撰稿,仅1933—1934年间,他就发表论文4篇,新诗8首,大部分署名“良铮”或“查良铮”,并首次用了笔名“穆旦”。穆旦——意味追求光明,而在以后的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这个名字本身就将闪现出灿烂的光辉——他将成为中国现代诗派的杰出先驱和著名诗歌翻译家。查良铮出身于浙江海宁查氏名门,其先辈查慎行,中过进士并担任过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查良铮的祖父虽为清末官僚,家道却已没落,其父始终做小职员,家中清贫以至常典卖旧物。母亲虽是一位家庭妇女,却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奋发向上。查良铮五岁入天津北马路城隍庙小学,很早便显出过人聪慧,二年级时的作文就被发表在邓颖超等人主办的《天津妇女日报·儿童花园》上。十一岁时查良铮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中学,六年后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那时候人们常常在《清华周刊》、北平《文学》上看到他才华横溢的诗篇。抗日战争爆发后,查良铮作为护校队队员随清华大学南迁长沙,1938年春又和三校师生两千余人一起步行西迁昆明,194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42年,查良铮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之志,参加中国远征军,任司令部随军翻译,出征缅甸抗日战场。在激烈战斗后的大撤退中,他与战友失散,自己的战马又负伤而死,在日军追击下他不得不孤身一人逃亡在胡康河谷的热带雨林中。他被蚂蟥和麻雀似的大毒蚊子叮咬着,患上了疟疾。他忽而大汗淋漓,忽而浑身抖得如“筛糠”一般,眼前、耳中不断出现幻视幻听:遍地是战友的尸体,四周传来与敌人的厮杀声……他饿了就吃些热带浆果,渴了就喝点树叶上聚集的雨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拖着濒临死亡的身体到达了印度,并凭着难以想象的生命意志顽强地活了下来。后来他专门写诗回忆这段战争经历,他的诗作直面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永恒矛盾,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的‘海明威’”。1949年8月,查良铮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等课程。留学期间,祖国解放后激动人心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一种渴望回国参加建设的热切心情在他的心中涌动。当时的留学生活非常艰苦,他必须靠半工半读来维持生活和学业,为了少占用学习时间、多挣钱,他选择了深夜为邮电局送邮包的重体力活,每天当他浑身酸痛、精疲力竭地回到宿舍,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了。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写诗成了他唯一的休息和精神享受,他笔耕不辍,常有诗作在美国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渐渐地他在美国也小有名气了。当时,著名诗人赫伯特编选的《世界名诗库》中就收录了他的诗《饥饿的中国》和《诗八首》(节选),集中仅有两个中国诗人入选,另一个是何其芳。他完全可以靠写诗在美国生活得很好,但他却坚持认为:“在异国他乡,是写不出好诗的。”是啊,祖国——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诗人的赤子之心,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源泉啊!1952年夏,查良铮和妻子周与良拒绝了去台湾或者印度德里大学任教的聘请,决定返回祖国。当时留学生拿的还是国民党政府颁发的护照,又值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不批准他们回大陆。他们四处奔波,托人疏通,才得到批准返到香港。查良铮很有感慨地对朋友说:“美国的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那是属于蓝眼睛、黄头发的美国人的,而我们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中国再穷,也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啊!”朋友看到他回大陆的执著劲头,以为他是***员,周与良笑着解释道:“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民。”1953年初,他们夫妇终于辗转回到祖国大陆。回国后查良铮被分配到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面对求知似渴的学生和翻译方面的学术空白,他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立刻全力投入到教学和翻译工作中,他用惊人的速度翻译出了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等国外著名抒情诗人的作品,还翻译了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他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就以花生米代之,顾不上睡觉就凑乎打个盹儿……尽管回国后的物质生活是简朴的,查良铮还是感受到了在国外时所没有的那种快乐——南开需要他,学生需要他,中国的文学事业需要他!但是这种快乐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反右运动开始了,他因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打成右派,到南开大学图书馆进行管制劳动。每天在整理图书、抄录索引甚至打扫厕所之类的繁重劳动之余,他依然坚持着翻译工作,在恶劣的环境和抑郁的心境下,他热爱的文学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接着“文革”爆发,他又被抄家,批斗,关入“牛棚”劳改。第一次批斗抄家那天,他午夜才被放回家,一进门,他就看到散乱满地被撕毁的书和文稿,他顿时面色铁青,瞪大了双目,怔了一怔,突然奔到一个被砸烂的书箱前,从木头板子底下抽出了一叠厚厚的稿纸,拍拍上面的木屑和尘土,看清了第一页稿纸上的字——拜伦《唐璜》译稿,他赶紧把稿纸搂在怀里,哆嗦着,长出了一口气:这是他几年来的心血,是他的生命啊!但是后来一次次的“扫荡”,这部译稿还是被抄得七零八落。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受到多年的不公正待遇,查良铮从来没有流露过丝毫对从美国回来的后悔情绪,也没有动摇过对新中国和***的信念。当他的妻子也受到株连时,他总是劝她,要相信我们的国家不会永远这样下去,以后会好起来的。他总是抱着“人活着总是要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的人生态度,在残酷的现实中顽强地生活着,默默地工作着,“虽九死其犹未悔”。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防震棚中他仍坚持伏案写作,家人劝他休息,他说:“不让我工作,就等于让我死。”他似乎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像百米冲刺一样地译着、写着。1977年2月,查良铮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着的祖国和文学事业。1981年,他的冤案终于彻底平反昭雪,南开大学在天津烈士陵园举行了“查良铮同志骨灰安放仪式”。近年来,查良铮和他的诗日益受到文学界和诗歌爱好者的关注,各种版本的穆旦诗集和译著也相继出版,他和历代生前失落的文人雅士一样,赢得了煌煌身后名,这颗被历史的浓云所遮蔽、过早陨落的诗界巨星,终于重新绽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1、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属于平辈,有亲属关系。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2、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3、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4、遗憾的是自从50年代开始,穆旦就停止了诗歌的创作而倾毕生之力从事翻译,有人对此的看法是他是江郎才尽,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当然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时的政治气候所致。穆旦完成了一个独立诗人所能做的,他理应被授予中国最独立的诗人!

查良铮与查良镛之关系海宁查氏 原籍安徽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乱迁居海宁袁花。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明代查约、查秉彝、查继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入学者,及近现代著名人士查人伟、查猛济、查济民、查良钊、查良鉴、查良铮、查良镛(金庸)等均为其族人。自第七世起的排字辈份为: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今存《海宁查氏族谱》20册。[来源] 氏族。浙江海宁查氏是当地望族,代代书香,乃楚人之后。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封:“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到金庸本人这一代,查氏又添辉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穆旦,本名查良铮(1918—1977年),乃是金庸族兄,近年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这对兄弟,文名可说是超过了祖辈。 金庸(1924— )原名查良镛,笔名林欢。浙江海宁人。当代香港武侠小说家,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大公报》记者,1950年代开始创作新派武侠小说,主要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其作品情节曲折生动,富有浪漫色彩和象征意味,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查良铮简明档案 查良铮(1918—1977),笔名穆旦,浙江海宁人,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1948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普希金叙事诗选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诗歌《赞美》入选教材。[2] 查良铮生平简介 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1979年平反。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3] 查良铮翻译研究 在穆旦翻译艺术研究方面,纪念文集中香港学者马文通、大陆学者孙剑平分别有专文论述,王佐良、周珏良、杜运燮等人的文章中也有专门的文字予以介绍和评价。马文通称查良铮(穆旦)是“一个杰出的诗歌翻译家,迄今为止中国诗歌翻译史成就最大的一人”。他在文中将查良铮诗歌翻译质的发展概况作了鸟瞰式的考察,并对其翻译艺术作了总体的评述。孙剑平的《查良铮译〈欧根·奥涅金〉的艺术成就》则从一部作品入手,分析和总结查良铮的翻译艺术。他认为,在《欧根·奥涅金》的五个译本中,“若以诗味浓郁、才气横溢而论,当首推查译本”。王佐良则认为在《唐璜》这部巨著中,“译者的一支能适应各种变化的诗笔,译者的白话体诗歌语言,译者对诗歌女神的脾气的熟悉,译者要在文学上继续有所建树的决心——这一切都体现在这个译本之中”,他认为穆旦翻译《唐璜》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杜运燮则在他的文章中辟专节谈到了穆旦的译诗原则。另外早在1981年,周珏良和杜运燮先后在《读书》上撰文,谈到了穆旦的翻译艺术。——————————————————————————坎坷诗人路,传奇文曲星 六十六年前,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在师生参加的“湘黔滇旅行团”的队伍中,有一个男生的举动引起周围同学们的特别注意:他每天从一本小《英汉词典》上撕下一页或者几页,一边行军,一边背上面的单词及例句,到晚上,背熟了,也就把那词典的一部分丢掉。据说,到达目的地昆明时,那本词典也就所剩无几了。他,就是已经在新诗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穆旦,在学校里大多数同学只知道他叫查良铮。早在1930年代,在南开中学就读的查良铮,就积极为校刊《南开高中学生》撰稿,仅1933—1934年间,他就发表论文4篇,新诗8首,大部分署名“良铮”或“查良铮”,并首次用了笔名“穆旦”。穆旦——意味追求光明,而在以后的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这个名字本身就将闪现出灿烂的光辉——他将成为中国现代诗派的杰出先驱和著名诗歌翻译家。查良铮出身于浙江海宁查氏名门,其先辈查慎行,中过进士并担任过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查良铮的祖父虽为清末官僚,家道却已没落,其父始终做小职员,家中清贫以至常典卖旧物。母亲虽是一位家庭妇女,却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奋发向上。查良铮五岁入天津北马路城隍庙小学,很早便显出过人聪慧,二年级时的作文就被发表在邓颖超等人主办的《天津妇女日报·儿童花园》上。十一岁时查良铮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中学,六年后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那时候人们常常在《清华周刊》、北平《文学》上看到他才华横溢的诗篇。抗日战争爆发后,查良铮作为护校队队员随清华大学南迁长沙,1938年春又和三校师生两千余人一起步行西迁昆明,194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42年,查良铮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之志,参加中国远征军,任司令部随军翻译,出征缅甸抗日战场。在激烈战斗后的大撤退中,他与战友失散,自己的战马又负伤而死,在日军追击下他不得不孤身一人逃亡在胡康河谷的热带雨林中。他被蚂蟥和麻雀似的大毒蚊子叮咬着,患上了疟疾。他忽而大汗淋漓,忽而浑身抖得如“筛糠”一般,眼前、耳中不断出现幻视幻听:遍地是战友的尸体,四周传来与敌人的厮杀声……他饿了就吃些热带浆果,渴了就喝点树叶上聚集的雨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拖着濒临死亡的身体到达了印度,并凭着难以想象的生命意志顽强地活了下来。后来他专门写诗回忆这段战争经历,他的诗作直面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永恒矛盾,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的‘海明威’”。1949年8月,查良铮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等课程。留学期间,祖国解放后激动人心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他,一种渴望回国参加建设的热切心情在他的心中涌动。当时的留学生活非常艰苦,他必须靠半工半读来维持生活和学业,为了少占用学习时间、多挣钱,他选择了深夜为邮电局送邮包的重体力活,每天当他浑身酸痛、精疲力竭地回到宿舍,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了。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写诗成了他唯一的休息和精神享受,他笔耕不辍,常有诗作在美国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渐渐地他在美国也小有名气了。当时,著名诗人赫伯特编选的《世界名诗库》中就收录了他的诗《饥饿的中国》和《诗八首》(节选),集中仅有两个中国诗人入选,另一个是何其芳。他完全可以靠写诗在美国生活得很好,但他却坚持认为:“在异国他乡,是写不出好诗的。”是啊,祖国——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诗人的赤子之心,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源泉啊!1952年夏,查良铮和妻子周与良拒绝了去台湾或者印度德里大学任教的聘请,决定返回祖国。当时留学生拿的还是国民党政府颁发的护照,又值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不批准他们回大陆。他们四处奔波,托人疏通,才得到批准返到香港。查良铮很有感慨地对朋友说:“美国的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那是属于蓝眼睛、黄头发的美国人的,而我们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中国再穷,也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啊!”朋友看到他回大陆的执著劲头,以为他是***员,周与良笑着解释道:“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民。”1953年初,他们夫妇终于辗转回到祖国大陆。 回国后查良铮被分配到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面对求知似渴的学生和翻译方面的学术空白,他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立刻全力投入到教学和翻译工作中,他用惊人的速度翻译出了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等国外著名抒情诗人的作品,还翻译了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他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就以花生米代之,顾不上睡觉就凑乎打个盹儿……尽管回国后的物质生活是简朴的,查良铮还是感受到了在国外时所没有的那种快乐——南开需要他,学生需要他,中国的文学事业需要他!但是这种快乐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反右运动开始了,他因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打成右派,到南开大学图书馆进行管制劳动。每天在整理图书、抄录索引甚至打扫厕所之类的繁重劳动之余,他依然坚持着翻译工作,在恶劣的环境和抑郁的心境下,他热爱的文学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接着“文革”爆发,他又被抄家,批斗,关入“牛棚”劳改。第一次批斗抄家那天,他午夜才被放回家,一进门,他就看到散乱满地被撕毁的书和文稿,他顿时面色铁青,瞪大了双目,怔了一怔,突然奔到一个被砸烂的书箱前,从木头板子底下抽出了一叠厚厚的稿纸,拍拍上面的木屑和尘土,看清了第一页稿纸上的字——拜伦《唐璜》译稿,他赶紧把稿纸搂在怀里,哆嗦着,长出了一口气:这是他几年来的心血,是他的生命啊!但是后来一次次的“扫荡”,这部译稿还是被抄得七零八落。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受到多年的不公正待遇,查良铮从来没有流露过丝毫对从美国回来的后悔情绪,也没有动摇过对新中国和***的信念。当他的妻子也受到株连时,他总是劝她,要相信我们的国家不会永远这样下去,以后会好起来的。他总是抱着“人活着总是要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的人生态度,在残酷的现实中顽强地生活着,默默地工作着,“虽九死其犹未悔”。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防震棚中他仍坚持伏案写作,家人劝他休息,他说:“不让我工作,就等于让我死。”他似乎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像百米冲刺一样地译着、写着。1977年2月,查良铮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着的祖国和文学事业。1981年,他的冤案终于彻底平反昭雪,南开大学在天津烈士陵园举行了“查良铮同志骨灰安放仪式”。近年来,查良铮和他的诗日益受到文学界和诗歌爱好者的关注,各种版本的穆旦诗集和译著也相继出版,他和历代生前失落的文人雅士一样,赢得了煌煌身后名,这颗被历史的浓云所遮蔽、过早陨落的诗界巨星,终于重新绽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