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狱变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地狱变论文参考文献

1、纸型及页边距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0mm,地脚(下)15mm,订口(左)20mm,翻口(右)15mm。2、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文头:居封面左上角,写有“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专业毕业论文”,文字用小4号宋体,并加框。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专业、年级、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答辩日期和成绩两栏内容留空,由论文答辩主持人手写。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封二或另起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目录: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⑴”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⑴”,同时在篇末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文用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附录:项目名称为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4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4、表格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5、图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用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6、公式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⑴”。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公式编辑器。7、数字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8、标点符号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9、计量单位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0、页码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码仅位于右下角,双页码位于左下角。11、印刷与装订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单、双面均可,推荐双面印刷。文稿一律左侧装订。12、其它毕业论文一式印制三份,参加答辩的根据实际增加份数。 论文全文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页边距:Word文档默认页边距。(即:上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2、 行距设置全文行距设定为22磅,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3、文章构成及字体设置(1)论文题目:居中,小三,宋体,加粗。(2)作者姓名及单位:居中,小四号,宋体。多位作者之间空一格区分,多个单位用上角标注。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4字居中,宋体,小四,加粗;摘要内容不超过300字,楷体,小四。摘要中不用图、表、参考文献。(4)关键词: “关键词”3字宋体,小四,加粗;内容为3~5个词,楷体,小四。(5)正文:小四,宋体。(6)注释及参考文献:五号,宋体A、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脚注形式,以①②③……的格式依序排列,每页重新编号。页下脚注格式同文末参考文献格式。B、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全部采用尾注方式,以[1][2][3]……格式依序排列。不同种类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翻译著作:[序号] 著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 著者.篇名.刊号,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论文集: [序号] 著者.篇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 著者.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标准文献: [序号] 标准制定者.标准号和编号,发布年.电子文献: [序号] 著者.文献名[文献/载体类型].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布日前.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我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2010社会实践论文 自从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于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团队工作经验,不少人竞选班委、学生会职务;在档案上留段字为日后的工作添筹码。 有了这些经验就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了吗?答案是不够的。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实践。这也是老师要求我们写社会实践论文的目的。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效、检测自己的所缺,以便我们日后学习有个侧重点。另外,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所以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 ;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2010年寒假一回到家乡我就积极在家乡的一家旅行社找了一份寒假临时工。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我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大胆地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一声不吭的。在学校,每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天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在这里,你可以无所事事地像木瓜呆在那儿,然后老板不满意你的表现扣你工资或者将你开除。积极的就是主动接近顾客,拉近与顾客的距离。这也实在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语言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我们胆大了才能冷静,冷静了才能很好地通过顾客的言语与表情察觉顾客的想法,然后再作出适当的回应,不至于慌张得不知所措。 我们必须主动努力才可能继续干下去。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的竞争,可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招来嫉恨与报复。 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 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有个事实众所周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很多很多,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 有时候我会想,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那么深奥的知识呢?现在的教育真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严重的脱离了社会实际应用吗?其实不然,在学习这些吃力的知识的同时,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更在许多书本中教我们如何去做好自己,教我们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这将更好的为我们社会实践打基础。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年龄也不小了,离走向社会工作也不远了,我们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重视社会实践。毕竟毕业以后我们不能再带着幼稚、茫然的眼神走进社会,就像我们当初走进大学一样。我们要带着实实在在的能力走进社会,为社会服务。 而现今一个事实却被许多人误读了,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甚至某些人开始看不起大学生,认为读大学没什么用了,一些没读书的人在社会上混得更好。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包分工了,也确实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这正说明了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当然也说明了某些大学生的确不过关。大学生不是全值钱,但社会上值钱的还是大学生。这就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打工之后还想读书,甚至有部分人也确实再次进入校园学习。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到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而要成为值钱的大学生正要求了我们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实践能力与经验。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并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在这,我总结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 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 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以上是我自己在这次寒假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是我自己认为在社会上立足所必不可少的要求。最后我要说的是: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我感觉学习与社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增强了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00字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抒写新的诗篇,先来制定一份职业规划吧。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业和职业可以说是每个人必经的两个阶段,不同的只是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大小,在我们的学业生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考虑职业的导向作用,在学生阶段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理想,对于以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生来说更要认清这一点,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的规划最后都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来实现,而就业便是有一个工作来检验,实现自我。以下提供了一篇大学生论文。

一、学业是职业的基础

人的许多本领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积累中逐渐形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能力由知识转变,为了有一个更好的职业之路我们现在应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知识,我们是高职生,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一线生产需求的,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职业性很强的高职教育来说,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在,上面的三业中,学业是第一位。在学业中许多学到的东西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服务,可以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新学业论认为,学业是按照学校学制规定、修业年限、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系统、有组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促进身心结构健全、智慧才能开发、品行人格完善的过程。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业包括学德、学智、学体、学美、学劳的全部过程;学业包括学业成绩、学业行为、学业特长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十年寒窗苦”,就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确定一个适合的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三个圆重叠的部分,才可确立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人说,现在找工作赚钱就行,尤其是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谈职业理想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职业理想,在实际生活中,现实往往与理想发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标准选到合适的职业,于是有的人索性不就业,坐等理想职业的出现;有的人随便谋个有收入的职业混日子;也有的人对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皆在于择业者没有能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其实,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头两年,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现实与自己职业理想的落差非常大,这段时期被我们称做“职业探索期”。在这段时间里,职业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非常正常。我们应该用这段时间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寻找机会,从而为自己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而我们高职生也应对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要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职业理想定得是不是脱离实际、过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符合不符合你所选择的职业要求。职业理想虽然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理想职业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超越客观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谓理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在选择之前一定正确估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职业定位。

第二,我们把职场分为“天堂团队”、“人间团队”、“地狱团队”,很多人以为不能进入“天堂团队”,就是不理想的。实际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从“人间团队”,甚至“地狱团队”走出来的。因为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第三,要懂得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一般认为当个人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即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时,这个职业才是你的理想职业。只要你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需要,而自己又确实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职业素质,并且愿意不断地付出努力,迟早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理想职业却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第四,如果你所选择的职业岗位已无空缺,而你又需要立即就业,那就先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工作,即意味着没有实现职业理想的可能。而就业以后,可以在主观的作用下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例如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盲目。

三、在就业中体现自身价值

有了一定理论知识和职业理想,就要积极就业,在就业中体现自身价值。

就业就是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应在职业理想的指引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尽自己的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不过在就业中我们还应注意几点,对于个人来说,主观的因素更为重要,现在的许多学生,最善长的是考试,因此当面对工作、面对社会时,尤其当客观因素让找工作如此难时,我们宁愿逃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考试,如果能考一辈子,或许真可能选择这样的道路,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一部分研究型人才,他们是自愿选择这样的道路。要表现出自己价值,还应该把心态放正,敢于去闯、去尝试,然后才是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企业雇佣你,是因为你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或许你现在创造的价值不多,但是你能够迅速成长,有可塑造的潜力,因此在找工作之前,肯定要思考自己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首先,是硬指标。譬如实实在在的技术就是绝对的硬指标,因此我们高职生,如果成绩到位,实践、实习认真做了,技术学好了就绝对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来说,英语、计算机也算硬指标中之列。对于文科学生,貌似也有些证可以支撑,不过就弱了许多。接下来,是软指标,这类的指标很难体现,即便遇上很优秀的面试官,也不能保证将“对企业最合适的人才”尽收囊下,毕竟面试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因此大学生需要在的时候主动展示。

相信我们搞好学业职业就业的关系,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很好完成我们的学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加剧。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以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需的竞争力和适应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技巧,以致不能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作用。对此,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对学生、学校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而言。高校学生正处于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向确立阶段转换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并完成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准备工作。

(2)对学校而言。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高校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竞争能力。

(3)对社会而言。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有利于控制人才在市场上的高流动性及流动的无序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全程化系统教育与阶段化重点教育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能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是应该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全程,分阶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致可分为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毕业教育等三个阶段。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具体应用所学知识规划与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教育应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并在实践实训中得到检验与修正。

(三)群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群体教学辅导主要起到传授理论知识的作用,具体到每个学生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时,则更需要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群体教育既有共性的问题,又有个体的差异。

(四)全员化与专业化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全员化,是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及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职业生涯教育既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项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来建设与实施。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具体内容

在坚持上述基本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理论课程建设。高校职业生涯理论课程的开展,应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一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将来制订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2、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锻炼和提高个人素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3、第三阶段。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求职技能培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专项指导,引导毕业生及时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二)搭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实训的平台。高校应该重点培养大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学生应该在学校的支持下,有意识地参加各种实践实训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单位实习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自己适应工作和社会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生涯教育应本着人性化、个性化教育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参与实践实训搭建平台。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体验式生涯教育。体验式生涯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模式。传统式就业指导大都把教学与实践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展体验式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观察反省与总结领会。

(四)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生涯教育。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i。积极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具体到每个大学生时需要有个性化的咨询辅导。2。积极组织相关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可以采取组织社会实践、访问校友等形式进行。3。积极实行学生导师制度。在新生进校时就开始实行学生导师制度,导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建设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要建设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首先,必须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被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根据全程化系统教育与阶段化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的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应依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或教务处,积极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研室,具体负责全程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包括制订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学管理及职业资源库建设等。同时,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加强业务培训,积极推进职业咨询师认证工作,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成克坚.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2]程肇基,赓萍蓉,陈发云.大学生体验式生涯辅导及其实施举例[J].青年探索,2004,(6).

[3]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当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摘要】

本研究将基于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利用德国首创的目标导向项目管理理论(ZOPP)的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方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结合政策层面、高校层面、师资层面现有的优势,围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项目识别。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导向项目管理、项目识别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概述

职业生涯教育最早发源于欧美国家,我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中华民国建立后,这一理念才逐渐从欧美国家深入到内地。关于职业生涯的概念,目前,学界的观点各有不同。大多数职业心理学家较为认同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的观点: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连续不断做准备、做决定、做评估的过程,通过对自我、机会、限制、选择与结果的了解,确立与职业生活有关的目标。并根据个人在工作、教育与发展方面具备的经验,规划出具体的履行步骤。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12月就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各高校进一步规范职业指导课的开设,把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指导课应实现的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要求,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基于ZOPP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项目识别

及其问题-优势-目标分析简介

ZOPP是德语Ziel Orientierte Pro-jekt Planung的缩写,即目标导向项目规划。ZOPP始创于德国,是德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之核心。它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在其调查、分析、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测与评估和项目管理,提出的一套理论体系、一套操作工具和一套工作技术。其应用程序为:问题分析—优势分析—目标分析—项目规划—项目选优排序—项目实施规划—项目实施。其中,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正是整套方法最为重要的三个步骤。

问题是现存条件与人们的欲望之间的差异,要达到预期目标遇到的一个障碍就构成了一个问题。“树”的关系是描述问题间因果关系的最佳模式。运用“树”的关系以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造成核心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核心问题产生的结果,建立问题“树”。

优势与劣势就如同硬币的两个面,是相对的,又是每个问题都存在的。充分开展调查、分析,利用问题的固有优势,规避其劣势,将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问题的快速解决。

目标是对未来的描述,是未来打算实现的、解决问题后将达到的未来状态,是未来的方向。目标的确定离不开问题的存在,问题为目标的确定打下基础。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将问题翻改为相应的目标,就产生了“目标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问题-优势-目标分析

问题树构建

如前所述,近年来,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和教育部统一部署下,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色和内容需要,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手段开展。笔者基于校基金课题——“A校M E学院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研究”,利用问题矩阵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的34个问题中,最主要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优势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诸多优势: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处于繁荣与发展期;国家教育部《教学要求》的颁布;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由相对稳定的高校辅导员和相关学科专职教师构成的师资优势;社会网络资源、专业培训机构、测评系统等;以及大学生自身优势等。

目标树构建

结合问题树进行问题和目标的转换,将问题“树”翻改成目标“树”。课题组研究表明,如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34个问题,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

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重点在于突出其全程性和全面性。全程性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既是由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所决定,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全面性旨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等全方位的教育。设计全程、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它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效开展的需要;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降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成本,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

在完成目标“树”逻辑关系分析后,将目标“树”中相似或相近的目标归类,就可建立目标“群”,一个目标“群”也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群A: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项目

项目群B:明确课程定位项目

项目群C: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项目

项目群D: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项目

3、结论及建议

分析表明:要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从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等四个项目入手,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鉴于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将秉承这一思路,也建议志在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各地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沿着上述四个项目的方向不断实践下去,帮助大学生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在职场上实现人职和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议论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有人说人生好似苦咖啡,但我不觉得,人生不似苦咖啡,苦咖啡品尝后常有余味有种甘醇,给人好的回味,可人生,苦得没有任何滋味,直叫人无可奈何……

曾几何时开始,我已不觉得开始品尝这人生,这滋味我消受不起可又不得不消受,人生-命运,在他们面前我禄禄无为,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不会成为定数,至少我会时刻想着改变如果说人生有奇迹,那机会一定很渺茫,毕竟人生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一种幻想,我没有生活狂想症,所以会很现实的去活每一天,所以活着要懂得在自己的生活中加点糖,加点色彩,让她不至于太过单调。

人生不似苦咖啡,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看你怎么去活,怎么去经历,经历太多的痛苦不一定就不是好事,有时我们可能还要去感谢那些带给我们不同经历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知道原来人生是如此多彩!

就像某人曾说过的,生活是一面镜子,笑看人生,也许会有不同的一面,试着改变自己……

我开始模糊,开始彷徨,开始犹豫,开始忧伤。我傻傻地呆在原地,呆呆地望着前方,却停留在以前的记忆里,只会回忆以前的种种美好。

但是我一直很清楚,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我绝望了,我感觉自己堕落了,我感觉自己离原来的路越来越远了,我变了,变得不再像我了。

我真的真的很希望,可以不用长大;我真的真的很希望,永远可以生活在甜甜的棒棒糖,香浓的巧克力里,好看的漫画里;我真的真的很希望,可以没有那么多压力,永远停留在那个嘴里念着“a,o,e”的时期里;我真的真的很希望,真诚的朋友可以不分开,可以永远在一起……

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心愿,却得不到实现?为什么他们只自私地想到自己?为什么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利益能抛弃掉最真诚的朋友?我不懂,真的不懂……

我们都在慢慢长大,我们都在慢慢变化,我们开始为了理想,为了个人各奔东西,开始把自己放在心里,把别人清除出去。我真的很伤心,昔日信誓旦旦,说好永不分离的好朋友,如今却已经成了平凡的同学。碰了面,偶尔一笑而过,更多的时候,却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如果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那依然是可以做好朋友的不是吗?难道我们已经自私到连朋友也不在乎,也不理睬了吗?

我记得,那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被拌倒,双膝擦破了皮,还流血了。那时候,你们一个比一个紧张。那时,我就决定,要把你们当成最最要好的朋友,不仅仅是小学,还有中学,还有以后!我多么幸福,拥有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你们那么关心我,那么在乎我。

但是现在呢?现在呢?现在的你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你变了,可是我一直坚信,我不会变,所以我也没有变。可是为什么你们变成这样了呢?动不动就吵架,动不动就说要绝交,动不动就说这个不好,那个差劲。我伤了,我的决心动摇了,我深深怀疑,你们是否真的是能永远陪着我的好朋友。你们不再关心我了,也不再在乎我了,你们现在只懂得去奉承现在的同学!他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很有势力,是的。他们很富有,是的。可是他们也很嚣张,他们也很叛逆,你们知道吗?他们总是把粗话挂在嘴边,一个不顺心就说要打架。这样的朋友又有什么用呢?你们怎么宁愿抛弃掉以前的同学,只为了结交这些人呢?

难道你们也想变得叛逆?也想变得有钱有势?就算真的这样,又有什么好的?你们真的快乐吗?真的幸福吗?

如果你们真的快乐,真的幸福,那么,随便你们了。反正这事,我也无能为力。

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我只拥有那份曾经最真挚最单纯的会议。说好不分离的朋友,至少在我的记忆里还是那么真诚。可是,可是说好不分离的,怎么可以变成这样?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真正的友谊是不会变质的,但是我们的友谊却已经发霉了。

现在开始,我也要自私,我也要遗忘。

回忆,似乎总是美好的,又似乎总让人惊心动魄。

回望的道路,亦是充满着坎坷。却总是让我心痛,于是我开始怀念过去,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一系列的事件让我濒临崩溃的边缘,我的头大了。我想让这一切都过去,把它忘记……

我常常喜欢拼凑那些碎了的照片,就像拾辍那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像是在用一把锋利的匕首反复地刺我那支离破碎的心。而我,选择了逃避。

我常常习惯把写完了的稿纸撕碎,或是揉成一团,有时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心烦意乱,我真的好想把一切回忆都像稿纸那样撕掉,而我又多么害怕那没有回忆的日子,唉,矛盾……

回忆像一只贪婪的蚕,大口大口地吞噬我的心桑,这是一份多么顽固的牵挂啊?我的爸爸,妈妈还好么?在每一个冰冷的暗夜,每一次梦醒时分,我总可以听见我的心被蚕食得‘沙沙’作响,本来那颗受了伤的心于是变得伤痕累累,支离破碎,随着风,随着落英,飘向了远方,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复存在。

我总是习惯在受了伤的时候学会回忆,就像一个长年漂泊的游子,在受了挫折时想起家,想起爸爸妈妈。追忆曾经的点点滴滴,回忆像一朵迤俪的霓虹,在夜晚显得格外绚丽,而在白昼,它却是这样沉默无声无息,甚至有些丑陋的影迹。

有时,我的文字总是那么苍白无力,我会看着过去的照片出神,以至,思念找不到踪迹。我会想起曾经的欢颜笑语,怀念我的老同学,后悔当初自己为何没有珍惜。而这些似乎使我和现实格格不入。

所有的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有时我却十分羡慕那些失去记忆的人,一切重新开始,很好;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也好。但我的青春,我的年华经不起这样耗费。毕竟,回忆也是值得珍藏和反思的。

有时,忘记了也很好,而记起了,反而会受更多的伤。我已不再爱,我已不再需要时光的怜悯,世界的同情,甚至一切——我都不需要了。

我的嘴角浮起一丝冰冷的笑。

我会,学会忘记……

比尔·盖茨,最令人不能忘记的就是他成功的经验,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成功是因为当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失败的痛楚中,我却早已开始了新的设计。当所有的人都享受在成功的喜悦中,我却早已尝试着失败。中国有句名言:‘胜不骄,败不馁’,我之所以不被胜利和喜欢击倒,也不会被失败和懊恼摧残,这里面只是一个微笑而已。”

人生是一条路,失败、挫折让这条路弯弯曲曲,布满荆棘。虽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却可以信心满满地迈着自己的步伐,劈荆斩棘。不要怕,对着自己微笑。

自嘲如一个快撑不住的人在沙漠中没有走下去的毅力,只是躺在沙子上,看着身旁一人多高、挺着腰板的仙人掌,他对自己说:“你连一株植物都不如,你看看人家,即使活在原地也能适应环境长成这样,你只会在这等死么?嘿嘿,你就是一个懦夫,水源和沙洲永远不会出现在你眼前!”自嘲可能会让性格刚强的人站起来,鼓起活下去的勇气,却会让懦弱的人更加恐惧,他们真的只能选择躺在原地?

但是,换一种方式,对自己微笑吧!这是黑夜中的一缕阳光,鼓励你勇敢向前走:这是干旱时的一场及时雨,让你为丰收的喜悦而努力:这也是一个产生奇迹的机会,让你在住定失败时灵光一闪,冲出逆境,大步迈向成功。也许在你的一生中,有学骑自行车的疼痛,有考试的失利,有与好朋友的不和,有学习的疲惫,有输了比赛的沮丧,但是当你拼了命想跨过、想忘记却在梦中时隐时现,在生活中不断重复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吧!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不能克服?在冷静的思考分析中,有了反省,有了自信,有了自信,你腰板一挺,重新站了起来,无所畏惧的看着面前各种挫折和困难,它们让你的生活不再平淡无奇,让你在逆境中想到的不是哭,而是如何面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多了份成熟与智慧。笑也是悲观者与乐观者的一个巨大区别。爱迪生在选做灯丝的材料时,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每一次失败后,他的助手都神情懊恼,而爱迪生却笑着说:“有什么令人烦恼的.,失败一次,就证明我们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离成功近了一步!”对自己微笑,不是做作,更不是虚伪,在逆境中重新拾起那颗散发青春气息的火热的心,让生活在你上扬的嘴角下成为一场华丽的科幻电影吧!

责任在字典的解释是:“分内做好应做的事。”

大海因有了责任而深邃,阳关因有了责任而温暖,鲜花因有了责任而芬芳,生活因有责任而更加精彩。英国王子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因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20世纪,一位美籍意大利移民为人类精神文明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的名字叫弗兰克,弗兰克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银行,但不幸遭遇抢劫,储户失去了存款,他也因此倾家荡产。但是他下决心偿还储户的钱物。有人说:“你为什么这么傻啊?这不是你的错,你无须承担责任。”他却回答:“在法律上我没有责任,但是在道义上,我是有责任这样做的,如不这样我的下半生不会踏实的。”

承担责任的代价是39年的艰辛生活。39年的艰辛,这要多么坚强的意志伟大的人才能承受啊!这是多么伟大,也是一个人格的伟大,同样也是伟大的人。

我们知道天黑了不肯回家,宁愿站在站着哭泣的孩子,因为站岗是他的责任;我们也知道不怕风吹雨淋,坚守岗位的士兵,因为守卫祖国是他们的责任;我们还知道那些含辛茹苦、不知疲倦的老师,因为他们培育祖国的未来是他们的责任!

责任看似虽小,做起来则需要很大毅力、和一种顽强的精神,生活因责任而精彩,我们因做到责任使生活更美好!

1、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主题鲜明,立意深远,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有序。论证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将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足见其深厚的阅读功底和文化底蕴。尾段更是巧用排句,暗含史实,一气呵成,极富感染力。

2、这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作者从“安步以当车”这句话谈起,开门见山提出了论题。接着解释含义,引人思考。过渡自然,举例典型。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由个人到国家,论述深刻、发人深省。

3、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题记就亮明自己的看法,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述条理清晰,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4、本文是一篇规范的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全文由三个分论点组成:“信念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信念是火,点燃希望的灯”、“信念是灯,照亮前方的路”,比喻形象,表述精炼。首尾照应扣题,使得全文浑然一体。

5、全文气韵流畅,衔接与过渡出自然,不露斧凿之痕;表面看像是对众多才子佳人其人其文的评论,实际上恰恰是作者灵魂的洗礼过程;文笔简洁,感情真挚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有文采,有思想的文章。

6、“争出胜利”,就是用争气的心态不断超越取得成功。作者运用童第周、詹天佑、海伦·凯勒、刘翔等正面事例和刘禅、清末皇帝的反面事例论证了人要争气的观点。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

7、这篇议论文以理取胜,观点辩证,语言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开头摆出看法: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接着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文章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的问句发人深省。本文题目若能改成《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效果会更好。

8、综观全文,描述真切,情理交融,既注意了辩证性,又不乏较强的感染力。

9、这是一篇关于挫折的议论文,开门见山,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引起读者的思考,先后有序,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10、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这篇文章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提出“敬畏生命,别让蝉声鸟鸣鱼越以后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的观点,入情入理,让人信服。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简洁、晓畅、率真的审美感受。

11、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篇语言整齐,颇为简练。论述部分先总后分,中心句之下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事例典型,角度不一,很有分寸。结尾思想意义积极,催人进取。

12、和谐是一首歌,优美动听;和谐是一首诗,深沉平静;和谐启发自然,和谐铸就世界;自然需要和谐,世界需要和谐;和谐是一种魅力,自然的魅力,人文的魅力……

13、牵挂,是一种萦绕心头的情丝,“剪不断,理还乱”;可是没有了牵挂,人还能称之为人吗?本文谈古论今,表达了对牵挂的深刻理解。作者对比古今人们表达牵挂之情的方式变化,表现了对质朴纯真感情的怀念之情。

14、本篇议论文,精彩之处在于,立意角度新颖,“我们可能永远也赶不上我们崇拜、羡慕的人,但是我们可以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最棒的自己。”论证过程中引用了丰富的事例。

15、本篇议论文是一篇非常少见的驳论文。作者首先提出一些人口口相传的观点,再通过自己独特的审视问题的角度并加以丰富的事实论据进行辩驳。“播种加耕耘不等于收获”小作者更加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论述有理、有力、有节,是一篇极其难得的佳作!

16、这篇议论文题目提出“生命价值”的论题,开头运用一组排比句引出下文,正文部分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进行论证,结尾又用一组排比句呼应开头,说服力强,有教育意义。

17、本篇议论文的话题非常有时代气息,围绕最近困扰大众的“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一观点进行了冷静而全面的综合分析,考虑的角度也很周详,最终从自身以及社会道德两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笔调深刻,论证有力。是难得的佳作。

18、这篇议论文开篇点题,论证充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文章多次运用反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人们思考,结尾更是蕴含哲理:有舍才有得,舍弃也是一种美!

19、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开门见山提出了“我们做事情关键在于合作”观点。作者在论述时举实例,讲道理。正反两方面论述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作者过渡自然,最后联系实际论述学习也应该讲究合作,这样才会有长久。

天,湛蓝如水。

微风徐徐,两位古稀老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似在谈论着什么。“喂,你知道吗?星期天晚上要下一场流星雨。”“什么星座的?”另一位老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俨然一副学者的样子惊讶的说道。“好像是狮子座的。”……不巧,这番话正好被旁边一位卖早点的妇女听到,回家之后立刻告诉了她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她儿子又告诉了同学,同学又告诉了家长……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乎人人都知道了“星期天晚上要下一场狮子雨,地点就在公园的草坪上。”

时间过得飞快,星期天很快就来了。这天,孩子们一手拿着用攒的零用钱买来的零食,一手牵着自己小女朋友的手早早的来到了公园。小男孩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别怕,狮子来了我保护你。”一小时、两小时、…七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半点动静。天渐渐亮了,由于小女孩怒视的目光,小男孩低下了头。有些人冻得瑟瑟发抖,抱怨声不断,最后悻悻而去。

没有流星雨,没有狮子,仅仅是传闻。可是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呢?这就是盲目从众心理。别人说我也说,别人做我也做。做的人多了就是流行!就是时尚!

唐朝的丰满美流行了多久?刀郎那《20xx年的第一场雪》流行了多久?

再看看现在,流行雨满天飞。一如那非主流FANS:老老实实穿鞋不好吗?非要穿一只红一只绿的。老老实实说话不好吗?非要嗲声嗲气的。老老实实照相不好吗?非要嘟起嘴,在脸上加个大大的腮红……最近又出来个什么杀马特?头发五颜六色、高高耸立,钉满耳钉、唇钉、舌钉、脐钉…就叫COOL?目光太短,太浅

流星雨会停止,而流行雨呢?

愿雨后天晴,阳光灿烂!

有一年,南非的罗本岛监狱来了一位新犯人,代号“466”。随后,他被关进4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生活。此后,466号每一天都要到采石场做苦工,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或丧命的危险。

为了改变现状,再一次放风时,466号大胆地向狱长提议:想用监狱院子里的空地种菜。没等他说完,狱长就用鞭子封住了他的嘴。可他没死心,一有机会就找狱长求情。最后,狱长不耐烦了,答应了他的要求,还破天荒地给了他番茄的种子。

从那以后,一到放风的时候,466号就回去照料菜园。每当劳累、沮丧时,他只要看一看菜园,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令人吃惊的是,自从有了菜园,整个监狱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放风时,帮他照料菜园的狱友越来越多;收获时,他会把番茄分给狱友,然后再让他们送给狱警。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态度和蔼了许多。

这个菜园一种就是18年,直至466号被转到另一所监狱。

这个犯人就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他说:“虽然几个番茄不足以改变命运,但他让冷冰冰的监狱多了一份暖色,让人看到了期望,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天,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鲈鱼捕捞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守株待兔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最后钓上了一条又大又美的鱼,父亲却让“我”把辛辛苦苦钓到的鱼放回湖中,“我”却不情愿的放回了湖中。开始“我”并不了解父亲的用意,长大以后才明白了父亲是让“我”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于是,我想起了不久前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一件事儿:一个人去银行取款,他要了9000元,可取款机却吐出了90000元。这个人却毫不紧张的向银行工作人员查询,不问不明白,一问真奇妙,原先呀,是工作人员再打款时,打多了个零,就变成了90000,。最后,这人把其余的钱交还给银行。

是啊,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人做到了,真想增提一句孟德斯鸠曾说过的一句话:衡量真正的道德,是要看他在明白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什么。我要做一个,无论有没有人发觉的时候,问着良心,抵挡住诱惑,在正确的时光做正确的事。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本身离不开艺术家的现实生活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与生活的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艺术创作与生活积累

摘 要:我们的创作无论是素材的来源还是技法的表现以及画面的意境都离不开平时我们对于生活的感受与领悟。生活中充满了艺术,艺术创作又恰如其分地表现生活。它们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既对比又统一。艺术作品的表现需要对技法的熟练掌握,但更需要作者长期的自我修养。专业与 文化 底蕴的积累和品性的修炼都会在作品里有所体现,恰好应对“画如其人”一说。本文通过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生活的感悟与自我修养在艺术创作中重要性的体现,发现加强理论与技巧的学习以及品性修养的提升的现实意义,以提升自我的艺术文化修养。

关键词:感悟生活;感染力;独创性

记得曾在《可染论画》一书中,打开扉页就被李先生的一句话所打动。他说:“艺术要向天、向地。天,是理论观点;地,是自己的实践。”①这句话看似浅显易懂又富含哲理,就像是李先生本人,有着最平易近人的外表又有着最是深沉厚重的灵魂。

哲学中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上都有很大帮助。李老一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艺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这二者不可或缺的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该是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值得思考并注意的问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日常积累的多,思路才能渐渐打开,才能成竹在胸。有了理论知识做铺垫,动手表现时才能信手拈来。在行进过程遇到困扰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理论知识帮自己解决,可以翻书查阅,可以向大师、前辈们学习。在我看来,在创作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是分不开的。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画笔,停下来好好思考或试着从书本中找解决的办法;又或是思路阻塞时,随意勾勾画画,让自己放松,让大脑放空。

细细品味,李先生的这句话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理论就是在实践积累出的 经验 中不断加工润色完成的,并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投身实践。理论与实践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如此地循环往复下去。这样说来,又回到本质问题――一切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艺术最好的来源。我们正是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力量与存在,逐步积累出表达美的 方法 ,才慢慢成长为我们的艺术。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给了我们创作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让我们尊重生活这位真正的艺术大师!

反之,离开了生活,一切会变得空洞乏味,更何谈感染力。很多大师、前辈们的优秀作品都是反映生活,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与写照。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特别,处处充满着美丽与惊奇。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有许多优秀的传世之作。他最具代表的一幅作品《思想者》(图1)。雕塑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低头沉思的形象。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挤压脸颊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全身的肌肉紧绷,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仿佛他陷入了无限的巨大的痛苦中。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从作品中痛苦挣扎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对但丁的《神曲》②的独到感受,没有对但丁的感同身受,没有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感悟,罗丹能将《思想者》表现得如此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吗?可见,艺术离不开生活。正如罗丹所说:“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现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这‘真’,也即是‘美’。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③

还有旅美画家李自健,他创作的许多母爱题材的作品同样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素材。他的《母女系列》其中一幅《孕》(图2)中描绘的其妻,恬静温柔。美丽的少妇低头凝视,似乎在屏息聆听腹中胎儿的动静,若有所思的眉宇间荡漾着母性的慈爱,让观者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都凝聚到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身上。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同样令人称赞,每一幅都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爱意,每一幅都是一个美丽温馨的 故事 。画家纯熟的技法加上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者,这就是美的力量,就是幸福生活的剪影带给观众的震撼,这才具有真正的感染力。

任何美好的艺术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大师、前辈们创作的传世名作无不是反映生活的。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感染力,熟练的技法必不可少,但更需要画家为画作倾注的心力。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观者是能感受到的。拉斐尔为创作《基督容变》时(图3),他已身患重病,却一直在坚持绘制画作。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我想,正是因为有作者付出的艰辛,他所呈现的作品才更具魅力,更能打动人。

作为美术 教育 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不论是充实自我还是为了今后教书育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有见多识广,胸有成竹,我们的作品才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样,个人的修养不断提升,作品中自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结语:

也许在创作之初,我们总是急于求成,想画出自己的东西,急于表达自我。“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⑦在创作中才发现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追求个性、风格。我们在求艺的道路上摸索,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宝库。我们更应开阔自己的思维,放宽自己的眼界。我想,这才是时下我们应该去学习的。有时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在过程中体验到情感,体验到快乐,这就够了。年轻的我们不必太执着结果,享受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①选自李可染著,孙美兰导读《可染论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②Commedia, Divine Comedy,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

③选自[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④出自于《地狱之门》,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⑤⑥⑦选自冯骥才著,《艺术丛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冯骥才.艺术丛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试谈艺术与生活

[摘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是理论家,文学家争论的焦点,王尔德作为西方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脱离的,而郁达夫作为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唯美主义作家,在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却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的。本文就从两人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入手探究二者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关键词]唯美主义;王尔德;郁达夫;艺术与生活

佩特曾言,

“人生的目的不在行动(action),而在于思考(contemplation)―是无为(being),而非作为(doing)。”佩特对待人生这一观点其实是其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宣言,在这里他认为人生是思考的人生,无为的人生,人生不具有功力性,同样艺术也是一样,艺术是思考的艺术,虽然唯美主义者常被认为是非功利的,有时也是无需思考人生的,然而真正的唯美主义是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了一体,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也成为了每位唯美主义者都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众多理论大家争论的焦点,首先这一观点就引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王尔德的狂热追捧,只有弄清了艺术与人生的真正关系才能更好的在唯美主义的乌托邦里进行艺术的创作。

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也始终践行着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因此王尔德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而郁达夫作为唯美主义的接受者,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尤其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郁达夫作为五四文学的倡导者,最早接受了唯美主义,深受唯美的洗礼,但是由于二人生活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个人性情的不同,使得郁达夫在对待唯美主义尤其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是不同的。

一、“生活模仿艺术”与“艺术来源生活”

王尔德把《道连・格雷的画像》当做自己生活的缩影,道连・格雷因为对同性恋和美的追求遭到了惩罚,而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位同性恋者,作为脱离于社会和主流文化的一位唯美主义者,我们不得不说王尔德后期的生活是悲惨的,其在后期生活经历了入狱,被社会排斥等遭遇,生活陷入低谷,因此当他把其所有热情融进艺术当中时,他并没有预见自己将来也会像其作品中的道连・格雷一样,这真的验证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是对他这一理论的一种感悟,抒写艺术的同时,生活是按着艺术的轨迹发展的。

王尔德“唯美”的服饰,同性恋生活这些都是王尔德迥异于现实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表现,至少是将作品中的艺术生活照搬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完全不顾及现实世界人们的审美极限。当我们看到脱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作的王尔德,我们不免怀疑其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哪里,而对于王尔德艺术创作的来源,“据理查德・埃尔曼说,当比尔博姆批评王尔德窃取(stem)了福楼拜的思想时,王尔德回答说:‘不错,我是剽窃(plasia-rise)’。这是有鉴赏力的人之荣幸。我读福楼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时就从未在书末签上我的名字。Quevoulez-VOUS(别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百部最好的书都带有我的签名。”在这里得到了一个答案,王尔德在艺术作品的来源上都杜绝了与生活的关系,似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与生活相脱离的极端的唯美主义者,然而即便是这样在王尔德众多作品中,更重要的他向我们呈现的王尔德在艺术创作上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唯美的境界。

郁达夫虽然也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但是郁达夫更多的是感叹人生苦闷,表面上看来郁达夫生活中大有“人生苦短,早日行乐”之嫌,其实他本人更想传达给人们的是对现实人生的苦叹和悲悯。处于五四时期的郁达夫,更多的是苦于表达内心的苦闷,求助于唯美颓废派的艺术形式作为表现艺术的手段,唯美主义在郁达夫这里只是一种更有利于表现人生和生活的艺术形式,然而,一般人会认为这样的唯美主义创作是不纯正的,然而中国文学大家在接受唯美主义过程中,大都是“不专注”的,一方面艺术要表现生活,反映现实,另一方面又要脱离生活,看似矛盾的,似乎又回到了西方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上来了,对于这一点,黑格尔早在《美学》一书中作了解释:“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

所以说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王尔德与郁达夫可以说是对立的,也可以是说是矛盾的,生活与艺术始终是难舍难分的,在看似复杂的艺术创作中,郁达夫更加倾向于让艺术表现并且再现生活,同时将反映人性虚伪的一面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这就如同中国传统道德观将性本能看作是不道德的,是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底线的,所以郁达夫在其创作的《沉沦》,《银灰色的死》,《夜茫茫》以及《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中将主人公这些欲望表现出来时,在对这些心理扭曲的主人公进行抨击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他们虽然都有病态的心理和人性的拙劣,但是他们在也都是对未来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知识份子,但是就是在那个社会里,那个环境下,他们面对现实的社会所表现出的又是那么病态和扭曲。郁达夫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小知识份子情感上的抑郁,生活的苦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社会所表现出的苦闷气氛,郁达夫在这里确实是注意到了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尤其是将现实社会里道德观念的束缚置于文本中去。

郁达夫通过创作出《沉沦》中一个忧郁症患者的主人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是一种生活对于艺术的影响的艺术观。“他”虽然认为性本能的发生是一件合乎自然的事情,但“他”还是把为了满足正常欲望而进行的手淫视为“犯罪”,并“深自痛悔”;这里郁达夫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观念深入到艺术作品中,从而让现实生活来影响艺术,并没有一味的像王尔德一样脱离现实生活去创作纯唯美主义艺术。最后,甚至在自伤自悼中投海自尽,这些都有艺术创作中生活的烙印。生活的残酷和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自责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艺术是离不开道德的因素而独自展现作品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郁达夫对于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是不能认同的。

二、“脱离”与“相通”

生活与艺术是否存在着紧密联系还是相互脱离的这一点上,两人也存在着看似不同的观点。郁达夫认为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相容的,艺术不能脱离生活,郁达夫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传统道德观点影响,因此其作品中显现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观点也不足为奇,这并没有影响其在唯美主义艺术创作,相反使得其唯美主义的使用显得更加有血有肉。

“他抬起头来远远见了几家如装在盆景假山上似的草舍。看看城墙上孤立在那里的一排电杆和电线,又看看远处的地平线和一湾苍茫无际的碧落,觉得在这自然的怀抱里,他的将来的成就定然是不少的。不晓是什么原因,不知不觉他竞起了一种感谢的心情。过了一忽,他忽然自言自语的说:

“这谦虚的情!这谦虚的情!就是宗教的起源呀!淮尔特Wilde呀,佛尔兰Verlaine呀!你们从狱里叫出来的‘要谦虚’Behumble!的意思我能了解了。”

这是《茫茫夜》中的一段描写,这段话有一些对景物的描写,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将主人公面对一些平常生活景物的感想呈现出来,将生活中最自然,最简单的东西与艺术作品相联系。郁达夫揭露生活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在其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才有了“我囊里正是将空的时候,有了这五元钱,非但月底要预付的来月的房金可以无忧,并且付过房金以后,还可以维持几天食料。当时这五元钱对我效用的广大,是谁也不能推想得出来的。”这样朴实但是深刻的文字,这是作品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境况,但是联想到五四时期中国文人志士窘迫料到的生活现状,此处描写更能让人想到是现实生活,真的是将现实生活的窘迫和无奈融入艺术作品中去了。而王尔德,虽然有人认为道连・格雷是王尔德用于追求现实美与形式美的“自我”,然而道连・格雷更像是件艺术品,当竭力展示这件艺术品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件艺术品,而被生活所融人,变得就不再纯粹,这正是王尔德一直恪守的生活与艺术脱离的艺术观的一种表现。

波德莱尔在其《浪荡子》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些人被称作雅士,不相信派,漂亮哥儿,花花公子或浪荡子,他们同出一源,都具有一种故意作对和造反的特点,都代表着人类骄傲中所包含的最优秀成分,代表着今日之人所罕有的那种反对和清除平庸的需要。”这些话用在王尔德和郁达夫再合适不过了,二者都是风流倜傥的“浪荡子”同样也都拒绝平庸,在两人绚丽多彩并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们都在文学界里激起了千层浪,王尔德孤立怪诞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掩盖他的才华横溢,同样忧郁怪异的郁达夫也没有被埋没,虽然在主流作品,或者是满足人们正常审美的小说里,郁达夫以及王尔德的作品都成遭遇过“不测”被禁售,他们所创作出的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市难以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他们对唯美主义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绽放出的不一样的光芒的作品却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和生活的最好视角,可以说是他们是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中的奇葩。

监狱史论文参考文献

罪犯个别教育,作为监狱民警与罪犯沟通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罪犯个别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罪犯个别教育的论文篇一

《罪犯教育刍议》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监狱普遍实行罪犯计分、以分减刑的改造手段,对一部分限制减刑的罪犯失去意义,对限制减刑部分罪犯的教育改造,就成为监狱管理一个急需解决新问题。为深刻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的方针,落实监狱工作科学化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罪犯教育改造工作。

【关键词】监狱;罪犯教育

教育是我们人类一种神圣的社会现象,因而教育也是罪犯教育改造的一部分。我国监狱是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监狱的是为了更好地去改造罪犯,使其在出狱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监狱法》第三条就明确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从这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监狱通过“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这样的方式来履行好刑罚的执行的功能,完成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根本性的任务。

一、罪犯教育的概念

罪犯教育改造作为改造的三大手段之一,在持续推进监狱全面建设战略、维护监狱长治久安,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的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罪犯教育指的是在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对罪犯所实施的为转变罪犯其思想、行为恶习,通过教授其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当这种教育力充分显露的时候,一方面使罪犯受到感染和触动,进而在思想和灵魂深处产生斗争和选择,并对原有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构成威胁和瓦解的态势,且这种态势将不断持续和蔓延,随着监狱人民警察教育改造的深入和强化,罪犯才能接受监狱人民警察积极的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

二、监狱罪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罪犯教育思想观念落后,重监管轻教育

由于重视监管,在思想和实际工作中都轻视教育,监狱宗旨是“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罪犯改造要依据罪犯内在变化。罪犯教育必须强调内因,监管重视的是规范行为,是外在,这种表面化仅仅是使得服刑人员在行为上看上去守法了,而现实真正改造情况却并非如此,在现实的情况中,监狱包括监狱警察对罪犯在监狱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心理变态、心理障碍等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强调监狱监管稳定的重要性,而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去解决这些迫切存在的罪犯内在问题,面对这些实际性的问题,应该关注罪犯的教育,监管的稳定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罪犯存在的实际的内在问题。

(二)罪犯教育缺乏系统性

罪犯教育是一项庞杂而细致的工作,对于罪犯的教育我们需要将其改造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对于整个罪犯教育,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的认识,只是从某些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来谈罪犯教育,这就缺乏系统性使得罪犯教育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只是单独地强调各环节重要性,反而适得其反。例如,现在普遍采用的监狱管理、劳动改造、教育改造这些改造罪犯的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这三种方式应当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监狱往往是更加关注罪犯的劳动改造,为完成一定经济指标,把劳动指标看做是考核服刑人员最重要的指标,忽视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监狱应该是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全面综合去安排监狱各项及各环节工作,使其不是脱节的,这是我们对于罪犯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去预防和减少罪犯重新犯罪的重要手段。

(三)罪犯教育缺乏全方位、个性化

监狱教育内容、方式缺乏全方位以及个性化,不同的罪犯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由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罪犯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性,无论是知识水平、家庭环境及自身学习能力等等各方面,所以采取不用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发挥罪犯自觉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目前实际情况,一般都是简单地将所有服刑人员集合在一起,宣讲统一而单调的内容,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来说,对服刑人员的教育仅仅局限在监狱期间的教育改造,不注重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以后的效果到底如何。从思想上认为服刑人员步入了社会,在我们看来罪犯就已经完全脱离了监狱,而实际上罪犯教育的实际效果是需要对服刑人员进行出狱后的回访调查,在现实中缺乏这样的认识,认识罪犯出狱就与监狱不存在关系了,缺乏全面的跟踪调查的思想,所以整个罪犯教育的系统并不完善。

(四)罪犯教育缺乏信息化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每天的生活离开网络信息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然而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却是我们忽略的群体,罪犯的教育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网络信息化教育,罪犯出狱后就与现实社会脱节。尤其在边远不发达地区,监狱自身的信息化设备就缺乏,罪犯的信息化教育就更是难上加难。在现实情况中看,监狱想要建立监狱信息化的网站,现实的工作中缺乏计算机专业方面人员的管理,监狱网站内容陈旧未能及时地更新管理,所以收效甚微。另外一方面,监狱的服刑人员在文化程度上就有很大的差距,有些罪犯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具体情况也千差万别,罪犯的信息化监狱难度较大。

三、关于改善罪犯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确立正确罪犯教育改造的观念

对于罪犯的教育理念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从报应主义到预防主义和折中思想的变化。报应主义只是片面强调对罪犯惩罚作用,忽略对罪犯的教育矫正。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现代刑罚学认为国家对罪犯不应只是惩罚,还应通过刑罚来教育改造罪犯。教育改造罪犯,使罪犯弃恶从善,真正地回归社会。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监狱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对于监狱和监狱警察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监狱而言,必须要确立正确的罪犯教育改造观,为促进社会的长足稳定发展,将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罪犯教育改造观,充分保障罪犯基本人权,树立人道主义的思想;从监狱警察来讲,作为引导者监狱警察必须要正确发挥其帮助和引导的作用,从罪犯教育改造出发,帮助罪犯真正回归社会,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改造的效果。 (二)建立全方位、开放的罪犯教育体系

监狱需要构建针对罪犯的全方位、开放的罪犯教育体系,这需要整合狱内及社会资源,将罪犯的教育改造置于社会大发展的格局中,对于罪犯的改造挽救工作定位于真正回归社会的背景下。完善的罪犯教育包括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效果评价的体系,这才是监狱罪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监狱及监狱警察需要了解和研究罪犯的犯罪具体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对罪犯进行合理、科学的教育改造。根据不同类型的罪犯需要应用不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犯罪在监狱内的不同时间段及出狱后也需转换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通过不同罪犯及不同时间段罪犯教育个性及共性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罪犯教育存在的基本规律。当然对于罪犯的教育改造,需要开放的罪犯教育体系,在吸取西方有益经验基础之上,光光依靠监狱是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依据服刑人员的主观及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帮教活动,建立一种监狱和社会有效结合的教育转化机制。

(三)实现罪犯教育社会化、个性化

罪犯教育的社会化是指监狱在刑罚执行过程当中,监狱与社会中的力量结合,依据新的形式及任务需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采用多种方式,对罪犯的社会化教育采用社会化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使得罪犯能够最大限度去适应社会。监狱罪犯教育的社会化是监狱行刑的必然发展趋势,监狱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所以监狱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关注与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目前监狱的罪犯教育社会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得到各国的关注,罪犯教育社会化需要整合各种有用资源,思想教育、文化技术教育及法律教育都纳入到社会教育的大体系,使监狱教育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打破监狱教育工作封闭性,克服监狱教育资源不足,将监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促进罪犯教育社会化,从另外一方面来讲,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监狱的神秘感,让全社会关注和接纳监狱罪犯,使得罪犯教育社会化成为一项全社会、长期性的事业。“所说的罪犯教育个性化,就是在坚持党的监狱工作方针和监狱法规定的工作目标和共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罪犯教育的改革与调整,创设使罪犯有更多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空间的改造条件,再塑出既适应社会、监狱机关统一要求又具有独特个体素质的新人。”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大多数罪犯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比例较大,这部分人本身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有一定程度抗拒教育的主观倾向,所以监狱的责任在于使这部分罪犯在一定程度强制中接受教育。同时我们应该强调尊重个性,也要尊重罪犯个人权利,我国监狱罪犯教育不足在于自愿性规定较少,在实践中做法也不多,主要还是依靠强制性的灌输教育。罪犯教育的个性化需要监狱及监狱警察在全面透彻分析罪犯个别性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对于每个罪犯都应该制定一个适合其的教育改造方案,包括入监到出监的全过程,做到所谓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而提高罪犯教育改造的效果。

(四)利用监狱信息化建设促进罪犯教育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罪犯教育必须落实监狱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融入罪犯教育的工作中,采用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来促进监狱罪犯的改造工作。利用监狱管理改造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罪犯在监狱执行过程中,从日常考核、生活卫生及狱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的全程管理和应用。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测试及视频会见等,不断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同时培养一批监狱警察,让其成为监狱信息化方面的人才,能够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将网络信息化运用到罪犯教育改造的实践中将罪犯的犯罪情况还有监狱内的改造情况通过监狱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地反馈给警察,利用在狱内建立的每个罪犯的心理档案,使得监狱警察开展心理疏导及个别教育可以顺利进行。同时开展教育专题和贴近罪犯生活的活动,监狱信息化建设为切实因地、因时、因人施教原则创造必要的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同时利用监狱信息平台可以促进罪犯心理咨询矫治,然而监狱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监狱及监狱民警以及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伴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狱改造罪犯的职能也在进一步得到深化,监狱机关要始终围绕 “改造”的治本功能,以一种求实的态度,对于罪犯教育这一项具体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要有所突破,同时着眼于维护监狱安全和社会稳定,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逐渐实现罪犯教育改造方式、过程及力量的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监狱工作的长足发展,继而实现社会秩序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周雨臣.新时期罪犯教育的本质与地位探析[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2).

[2] 贾洛川.论罪犯教育个性化[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关于罪犯个别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析监狱罪犯教育的理想与现实》

摘要:培养身心健康、重新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是监狱罪犯教育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传统的行刑制度和行刑理念,使罪犯教育缺乏针对性、适应性、科学性。确立现代、科学的罪犯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化、社会化、个别化的罪犯教育体系是提高罪犯教育效能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监狱 罪犯 教育 行刑 罪犯教育理念 罪犯教育目的

一、 理想:提高教育效能,使罪犯复归社会是监狱罪犯教育的应然选择

开放的中国 ,迎来了政治的文明,经济的繁荣,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开放也使我国传统的教育改造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教育效能呈下降趋势。纵观世界监狱行刑发展的历史,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犯罪人的惩罚、教育矫治,不能缺少人道、民主的内涵,必须体现人道、民主的价值,如此,才能建构现代的监狱教育 。

(一)人道、民主是监狱罪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在世界行刑目的的嬗变过程中,教育矫正在监狱行刑制度的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行刑理念的发展受到刑罚制度的影响,人类行刑制度经历了生命刑、肉体刑到 自由刑的变化;相应的行刑理念经历了报应主义到预防主义和折中思想的变化。在行刑史上,报应思想源于愚昧时代、智识未开的原始社会中“以牙还牙,以命还命”的复仇观念和行为准则。而后逐渐演变为宗教因果报应、道义报应和 法律 报应。法律报应盛行期间,西方资产阶级人道、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对近代的监狱改良,给罪犯以人道待遇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报应主义片面强调对罪犯的惩罚作用,忽视对罪犯的教育矫正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犯罪行为、犯罪人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l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许多国家的完成,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实证主义 哲学 的影响,刑事实证学派的代表人物菲利、李斯特等认为国家不应只惩罚犯罪,还应该用刑罚来教育罪犯,教育是刑罚的本质。从此,矫正教育模式开始盛行,以教育和矫正罪犯,进罪犯改恶从善,回归社会为行刑目标。不仅适应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而且极大推动了刑行的人道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矫正制度的兴起,罪犯教育以人为本、人道、民主的理念也鲜明地反映在国际机构的相关文件上 1955年联合国《囚犯最低限度标准》第 66条第 1款规定:“应该照顾到犯人社会背景和犯罪经过、身心能力和习性 、个人脾气、刑期长短 、出狱后的展望,而按照每一个囚犯的个人需要,使用一切恰当办法,其中包括教育、 职业指导和训练、社会个案调查、就业指导、体能训练和道德性格的加强,在可能进行宗教照顾的国家也可包括这种照顾。”

(二)监狱罪犯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 ,重新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代表人物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目的不是要使人受到折磨,也不是要使人已实施的犯罪行为不存在,刑罚的目的只是阻止有罪人再使社会遭受危害并制止其他人实施同样的行为。” 在当今国际社会,刑罚执行不再是惩治罪犯的一元目的,而是多元目的共存。在我国自西周的“明德慎罚”开始到西汉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后,“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等法律思想,均体现了刑罚和教化的相结合。近代受西方法律思想影响,清末法律大臣沈家本提倡监狱改良,主张监狱应以感化人为宗旨。当然由于时代和制度的制约,监狱罪犯教育目的、效果仍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监狱 工作在毛泽东“人是可以改造的”,“我们的监狱是学校”等理论指导下,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第 l条明确提出“为了惩罚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并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 自己,成为新人”的监狱改造目的 在 1982年公安部颁发的《监狱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第96条中进一步规定:“把犯人改造成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守法公民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 3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再一次结合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明确监狱教育的目的是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具体表现为转化罪犯消极错误的观念和犯罪的恶习,提高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监狱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监狱教育个别化、社会化和技术化发展的趋势,监狱培养目标注重以罪犯为中心,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将成为必然要求。

二、现实:制约监狱罪犯教育质量的原因

监狱罪犯教育作为监狱刑罚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转化思想,矫正恶习,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和促进罪犯身心健康的任务。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由于监狱生产和经营问题造成的无形压力,对罪犯犯罪思想、刑期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罪犯教育立法、内容手段和教育者的专业化等方面的不足,因而影响了罪犯教育效果。深入研究制约罪犯教育质量的深层原因,对于探索出我国罪犯教育走出困境的新途径十分必要。

(一)监狱罪犯教育受制于传统的行刑制度和理念

监狱罪犯的教育受制于刑罚制度和刑法思想的影响,罪犯教育工作往往呈现出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如受惩罚与报应思想的影响,罪犯教育中以惩代教现象突出,罪犯教育过程中重视“强制性”,轻视罪犯个体的主动性;受监禁制度影响教育带有很强的孤立、封闭的色彩,监狱同社会的交流较少;受劳动改造观念的影响,罪犯教育中以劳动代替罪犯教育,以劳动评价罪犯改造效果,在白天 8小时的时间以劳动为主,罪犯教育大部分安排在夜间业余时间进行,劳动与教育难以有机结合。此外监狱职能的多元化、民警多重角色的冲突等都影响罪犯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罪犯教育缺乏针对性、适应性、科学性

罪犯教育的内容以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罪犯思想教育内容过于强调思想认识、理想信念的统一性、标准性和唯一性,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内容脱离罪犯思想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各监狱把上级的通知、指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习惯于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大规模的活动,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针对性,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实际上形式主义,收效甚微;文化教育教材滞后,内容、层次与罪犯年龄、文化程度不相适应;职业技术教育过于关注监狱生产发展的需要,忽视罪犯回归社会谋生就业的需要。

集体教育、个别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罪犯教育的三大基本手段。在 实践中,罪犯教育手段更多的是依靠 经验进行,集体教育课堂化,一锅煮、流于形式;个别教育浮于表面,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是针对罪犯个体的劳动定额、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方面十分看重,甚至不顾罪犯个体的身体条件和技能情况而妄加批评、训I责;社会教育不能经常化、规范化,教育活动单向进行,很少倾听罪犯的心声;罪犯教育过程中急功近利,不遵循循序渐进、因人施教等教育 规律 ,只求到课率、取证率,忽视罪犯教育的实效。

(三)监狱罪犯教育工作者队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监狱教育队伍的建设是罪犯教育质量的保证,新中国几十年监狱改造历程中,监狱工作者在艰苦的 环境条件下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坚定的政治立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监狱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监狱教育追求人道、民主、效益的价值取向,实现对罪犯的再社会化,使其复归社会的目标。目前监狱教育者仍然是全警皆师,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教育者缺乏现代的罪犯教育理念,对罪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整天忙于保稳定 ,求效益,客观上已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更难以进行知识的更新。

(四)罪犯教育缺乏立法的支持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有关行刑方面的基本立法是 1994年颁布实施的《监狱法》,《监狱法》自实施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监狱法》条文过少,只有 78条,涉及教育改造的条文仅 13条,导致许多教育实践活动缺乏立法的支持。同时由于立法滞后,难以适应新时期监狱罪犯教育工作的需要,全国各省监狱 管理部门从各自情况出发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这些以实用为主的规章制度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不规范不统一,各省各自为政,甚至有的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符,严重制约了罪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超越:确立 现代 罪犯 教育 理念,建构监狱罪犯教育新体系

当前,我国监狱罪犯改造 工作正经历由传统、 经验模式到现代、 科学 模式的 历史 转型。刑罚执行、监狱理论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多地关注监狱罪犯改造的理念、教育目的,通过罪犯教育促进罪犯改恶从善,重新复归 社会,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是监狱的应然选择。

(一)确立现代、科学的罪犯教育理念

坚持以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为罪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罪犯教育过程中树立人道、民主、效益的理念,明确以罪犯教育为中心,尊重罪犯,关心罪犯的身心健康。肯定罪犯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者的 组织、引导和帮助作用。调动罪犯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罪犯教育过程双向良好互动。摒弃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广泛吸收 自然 、社会和 心理等科学研究成果,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科学罪犯教育理念,推进罪犯教育理论、制度、教育方法等的创新。

(二)罪犯教育体系的科学化、个别化和社会化

罪犯教育体系的科学化是指在科学地罪犯教育的理论指导下,罪犯教育的制度、工作模式和工作效果的评价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罪犯的犯罪原因,科学的认识罪犯,对罪犯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类。积极探索罪犯教育的基本 规律 ,发现罪犯教育本身的内部 联系和运行轨迹。查寻罪犯教育制度、教育方式存在的偏差。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罪犯教育改造 实践工作,整合罪犯教育手段,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监狱矫正的理念和技术,创新罪犯教育的方式方法,构建科学的罪犯教育评估体系,实现罪犯教育由传统、经验的格局 向现代 、科学的格局转变。

监狱教育工作社会化作为现代刑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罪犯教育的社会化就是克服监狱工作的封闭性,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罪犯的 文化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纳入社会教育大系统中,明确罪犯狱外学习制度,改变单一的教育者队伍结构,改变监狱呆板、单调的教育模式,改变单边输送、扮演道德权威和社会教育者的形象,大力宣传罪犯教育,让全社会关注监狱的罪犯教育。

罪犯教育的个别化即要求教育者从罪犯个体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罪犯个体不同的犯罪原因、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文化程度以及个性特点等采取个别教育。自罪犯人监开始与罪犯共同制定每一个罪犯的个别教育方案,规划刑期,确定切实可行的改造目标。提高民警个别教育的能力,不断探讨个别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监狱罪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多元化

罪犯教育目的的实现,主要依靠监狱教育者去执行和体现,现代监狱的罪犯教育任务对监狱教育者的要求更高,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根据监狱人民警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为标准实行科学的分类,并对其中的教育改造人员和罪犯心理矫治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引进,促使罪犯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

罪犯来自于社会,犯罪原因存在于社会,对罪犯实施教育离不开社会帮助,为帮助罪犯重返社会,监狱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教师等,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对罪犯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对监狱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和对罪犯进行文化教育等,实现罪犯教育工作人员的多元化。

(四)完善罪犯教育的立法

完善行刑立法,统一的行刑法制是我国推进监狱罪犯教育的必要保障。要根据现代行刑 发展 的要求,国家尽快制定一部比现行《监狱法》范围更广、规格更高,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统一、配合的《刑事执行法》,完善刑事执行法的内容体系;加快监狱行政法规、规章制定步伐,拓展罪犯教育中罪犯心理矫治的规定、社会教育规定、罪犯狱外学习和工作的规定等内容,明确罪犯的文化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教育体系等,以适应现代监狱行刑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徐景峰.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活动与文献纵览[M].北京:法律 出版社,.

[2]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 法制出版社,.

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监狱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历史新课题,直接关系到监狱的改革、发展与稳定。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公正高效行刑环境,实现人力资源平衡互动,是支撑其体制改革的根本以及促进其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本文就监狱体制改革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谈一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级领导及同行的重视和关注。 一、 监狱体制改革中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额保障、监企分离、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核心内容的监狱体制改革正按计划进行。强化行刑职能、转移社会职能、分离经济职能,纯化监狱功能的重要措施是深化监狱工作改革,也是体现监狱本质属性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主动性的生产要素,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现代化文明监狱成果,推进监狱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也有利于依法治监,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促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和提高监狱工作整体管理水平。 (二)、人力资源是监狱发展的最基本的组织保障 监狱职能、行刑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除了硬件设施以外,主要是依靠监狱的人力资源去执行,依赖于监狱人力资源的技能与潜能去完成。因此十分重视监狱人力资源的研究,认真分析队伍现状,明确工作目标,探索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目前监狱人力资源存在的诸多弊端 体制改革,实现监企分离引起的人员分流和身份置换,使传统监狱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暴露出一些更为突出的问题: ⑴、目前监狱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专业性要求不明确;二是工作职责太笼统,缺少分工;三是工作标准和要求难以界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太宽泛等。 ⑵、监狱内部分配奖惩制度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健全、人员使用不科学、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传统观念束缚以及工作环境制约等因素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影响了监狱功能的正常发挥。 ⑶、现有民警综合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变化:一是部分民警只停留在简单纯粹看守性的工作,而对如何矫治罪犯,解决教育改造中的深层次矛盾缺思路、少方法、没措施,致使教育改造工作质量一直上不去;二是部分民警责任意识不够强、缺乏敬业精神。面对社会上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待遇差异,造成心理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以致到岗不到位、到位不尽责,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法治观念淡薄,缺少政治免疫力。在改造与反改造、腐蚀与反腐蚀的风口浪尖上,少数思想觉悟低、意志薄弱的监狱民警面对各种诱惑,逐渐丧失了各种警惕性,站错了位,徇私舞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严重损害监狱警察的形象。 ⑷、监狱工作与社会断层,使得监狱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依托和保障。 二、体制改革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 人力资源整合是监狱体制改革中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至形成公正高效的执法机制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利用,构建资源整合体系 监狱体制改革必然非常突出监狱的专政职能和教育改造的核心功能,而核心功能的成功到位,关键因素是人才到位。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多维的人才观,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监狱民警,又要关注潜在的人才;既要重视优秀年轻民警,也要重视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民警,发挥人才整体优势,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配置,建立与民警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到监狱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肯定其贡献的市场价值来显化和肯定监狱民警的价值。 1、转变传统观念,合理分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新刑罚和法治文明必然要求监狱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按照现代监狱功能对监狱民警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分工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监狱应当以开放的姿态与社会广泛融合,创造条件让社会团体和公众广泛参与监狱活动,逐步形成由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监狱机关雇员和社会工作者相结合的教育改造专业队伍。具体地说一是监狱人民警察,负责监管安全、教育改造、罪犯刑罚的执行的相关工作和罪犯的待遇保障,纳入现行公务员制度管理。二是监狱机关雇员,借鉴政府雇员制,按照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吸收教育学、精神学、心理学、犯罪学、医学等专业领域和行业的优秀人才为监狱机关服务,从事罪犯教育、心理矫治、思想转化、医疗服务等技术性服务。监狱机关雇员不占用行政编制,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利,但可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休假、工伤、抚恤等福利待遇。监狱机关雇员对原来所处的环境领域有着深刻的了解,又求真务实,会把大量的社会信息、技术知识和学术成果带进监狱工作中,既打破了监狱警察为主导的“大公务员机关”模式,又降低了监狱管理成本,提高了教育改造水平,解决了监狱工作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能合理流动的弊病。三是社会工作者,以制度化、系统化的形式规范非政府民间力量参与监狱工作,突破现有社会帮教的可为、可不为、不可为三者界限模糊的状况,并注重由单一的思想教育“看望型”、“安慰型”向给罪犯送知识技术和思想教育并重转变,由单方孤立的社会帮教向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多方参与型转变。 2 、健全用人机制,科学管理,激发人力资源内动力 在体制改革中要彻底改变一些束缚监狱人力资源的传统观念,有效革除用人机制中的弊病,注重调查研究,适应形势,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践中把握几点:⑴、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宜于人才成长的环境,设法建立本单位内部科学分工和公正评价机制,为民警提供一个适合成长并充满希望的平台,鼓励监狱民警参与与监狱形象和任务有关的个人目标的设定。⑵、改进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理顺奖励升迁机制,实现动态管理机制,用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来规范人才选拔工作,实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化;扩大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规范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同时从根本上打破干部工作神秘化、封闭式运作的做法,改变由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状况,逐步扩大民主,依靠群众选贤任能。⑶、建立健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严格淘汰机制,把人才的“出口”打开,“公务员铁饭碗”,其弊端显而易见,平庸者能够在公务员队伍谋得一个职位,就等于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逐月领取“饭票”,不利于竞争。⑷、根据“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实践中要彻底改变根深蒂固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把部分民警晋升到不称职的岗位上的管理理念。目前在监狱基层,优秀民警通过晋升提拔而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剩下的一批多是年老体弱或者升迁无望导致监狱基层一线执法水平的低循环徘徊。因此,应十分注重对基层民警的培养和提拔,将这些民警安排到可以胜任的岗位,并通过制度创新将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断引入,注重培养具有较强潜力的接班人,保证及时补充基层的新鲜血液,在人力资源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⑸妥善处理新老更替问题。①现实中,在基层一线的监狱人民警察,一旦没有得到职务的晋升,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在50岁左右(有的单位甚至是45岁左右)退居二线养老,而这种年龄,对于绝大多数监狱人民警察来说,正是干事业的大好时光,但由于许多单位有了这种政策,就使许多基层一线的监狱民警一过40岁,就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丧失了继续奋进的信心,因此要适当延伸老民警的工作舞台。②为了优化年龄、知识、性格等结构,加快新老更替,因此建议把这些退下来的民警尽量向监狱管理中的入监、出监两头倾斜,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这两个岗位的工作成了刑罚执行关键性环节,但工作量较之其它平时行刑过程相对轻松。这既可以使老同志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突出行刑的“两头”工作,又能够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实现其身价值。⑹、在民警的使用上尝试监区党支部对基层民警优势特长的二次分配,设立若干较少、职能较强的岗位,面向基层民警开展竞聘,把交流轮岗、竞聘上岗意识渗透到基层每个民警。 (二)、创新理念,强化教育培训,推动资源长效发展 在改革中要求结合行刑模式和发展趋势,深化人力资源的思路创新,突出教育培训,与时俱进地抓好队伍建设,从法律上和财政预算上强化并分期、分批切实组织好基本素质培训、业务培训、警衔晋升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交叉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干警轮训,并把培训的立足点从封闭的环境转向到社会上接受培训,把培训重点从准军事化、监管安全、法律法规为导向转向人文技能为导向(能够理解人类的行为、动机、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性的监狱民警将会是最成功的教育改造能手)。⑴通过培训必须达到监狱民警对时代要求的变化要敏感并有积极回应的目的,使其更好地面对日益严峻的来自于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监狱工作的挑战;⑵委派条件合格的监狱民警到地方大学学习,开展与其他部门间的参观、交流,组织人员出国考察,甚至是到外国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比较研究,熟悉世界其他监狱管理的最新发展成果,吸取先进经验,适应押犯形势和体制改革要求。(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继结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当前行刑社会化、开放处遇制等一些新理论运用越来越频繁。在实践中“重具体事务,轻理论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日趋明显,在监狱系统并没有形成一支能够与监狱实践紧密联系的监狱理论研究力量和研究机构,对研究人员的安排多半带有安置的性质,监狱班子成员也鲜见有监狱理论研究出身的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平时要多举办讲习班、多开展经验交流会或者论文(或理论)研讨会,倡导监狱民警尤其是监狱管理人员重视理论研究、创新,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方法,研究和把握监狱工作规律。 (三)、依法治监,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公正高效行刑环境 体制改革后的监狱内部设立的纪检、监察等机构并未从监狱分离出来,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行刑执法权、行刑监督权集中于某个行政部门,难以从监狱的影响力中解放出来,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规范人力资源的执法环境:(1)、要求公正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监狱建章立制、规范制度,监狱逐步实现程序化、标准化管理;(2)、要求依法治监理念进一步落实,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成为自觉行动;(3)、监狱多渠道、全方位地执法监督,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监所检察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监狱视察委员会进行行刑监督以及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他社会团体以及新闻舆论参与监督,尤其要邀请人民群众参加监督。 (四)、面向社会,实现平衡互动,打造资源共享社会格局 利用体制改革的契机让监狱从神秘、封闭、孤立的境地中走出来,监狱应当积极向社区、团体、学校做演讲,介绍情况,组织民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狱政管理、狱内活动等展览,鼓励文学创作力量深入监狱体验、挖掘题材,以期改变公众对监狱的看法,并在其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印象;积极宣传监狱工作和改造成果,提高监狱透明度,建立一支关心、理解和支持监狱工作的基本力量,利用当地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或者设立如“忏悔录”、“监狱生活”、“狱警手记”等专栏,在广播电台开办如“大墙内的声音”等直播节目,既扩大监狱人民警察的社会影响力和树立执法形象,又配合社会的法制教育,使监狱工作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 在体制改革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监狱民警社会地位、政治待遇、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生活福利并通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通过立法提高监狱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明确监狱工作人员的待遇、权利问题,增加实质性内容,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监狱的政治待遇;①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可以借鉴英国内务大臣直接管理监狱,并每年向国会报告监狱工作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却没有监狱的声音,因此,司法部也应该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报监狱工作,有利于监狱引起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②对监狱机构和级别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一些市属监狱享受副厅级别与省属监狱反差太大,因此建议把部分押犯在万人以上的大型监狱下设的监区调整为分监狱,按副处级配置,既适应押犯规模,又适应提高监狱政治待遇,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③突破民警交流范围,实现监狱领导与地方领导的双向交流,特别是要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张扬和实践现代精神,注重监狱民警的情商培养,是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长期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监狱民警,生活圈子狭窄产生孤单寂寞和厌烦的心理,复杂多变的狱情导致紧张的心理,罪犯抗改和违规又使产生焦虑畏惧心理。因此,要十分关心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关心其精神存在,关心其生活、家庭,体现警察队伍的“人性化”建设;其次,与时俱进,张扬和实践“权利、法治、公正、平等、效率、文明”的现代精神,以此来提高监狱民警的满意度、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注重情商培养,关注民警情绪宣泄,提高自控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挫折承受力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长期积淀,促进人力资源全面、和谐发展。

羑里,冰圉,东对,这些都是古人牢狱的称呼;史记,周记,这些记载历史的书中都对他有一定的记录,而由于史记是司马迁在牢狱中完成的,所以他对牢狱 的记载比较多

1.《罪犯改造价值与冲突》,载《法学研究》,(被高校文科文摘转载),2001年第01期2.《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载《法学研究》,2009年02期3.《简论未成年人教养体制改革与立法》,载《现代法学》,1993年02期4 .《论刑罚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权》,载《中外法学》,2005年04期5.《多维视角下的犯罪评价 》,载《犯罪研究》,2003年第02期6.《秩序整合与法律示范》,载《中外法学》,2000年04月7.《论行刑教育化》,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02期8.《刑法理性与规则意义》,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02期9.《制度性教养的命运与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理性与秩序》转载,储槐植,陈兴良主编),2001年06月10.《依法治国与法文化传统.》,载《 探索》,1998年第02期11.《对推进中国法治的几点思考》,载《探索》, 1998年06期12.《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犯罪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1年01期13.《百年狱制改良的两大历史关联》,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1999年05期14.《以权力制约权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04期15.《完善并处罚金执行规则与制度的基本思考》,载《财产刑执行的调查与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16.《论行刑权的两种走势》,载《政治与法律》, 2001年第03期17.《劳教制度执行管理研究》,载《法学》, 2001年第06期18.《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载《人民检察》, 2003年1月19.《寻找行刑法的原动力》,载《法学评论》, 2000年1月20.《关于“重返社会”的再探讨》,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2001年02期21.《只有创新,才有特色》,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0年01期22.《再谈假释适用》,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2年04期23.《宋代劳役监初探》,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997年02期24.《我国行刑法制的现状与趋势》,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06卷25.《暂缓不起诉,并无不当》,载《社会科学报》,2003年4月1726.《从个案尝试看法律的生长点》,载《社会科学报》, 2003年7月1327.《也谈管制刑的法律调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被中国监狱学刊转载),2000年第04期28.《检察权与执行权的互动研究》,载《金陵法律评论》 ,2002年4月29.《减刑运作与刑罚的合理弹性》,载《云南法学》, 2002年2月30.《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3月31.《自由刑执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载《山东法学》,(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99年第01期32《减刑运作与刑罚合理弹性》,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1期33.《论刑事执行制度与法律的完善》,载《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0年04期34.《完善未成年人教养制度的思路》,载《青少年犯罪研究》 ,(刊于《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5期35.《抗日根据地的狱制特色》,载《现代法学》,1991年06期36.《劳动改造是中国行刑理论的核心》,载《探索》,1993年05期37.《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02期38.《从传统劳役刑看中国行刑制度的发展》,载《中外监狱史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07期39.《人性与刑罚 刑法适用问题研究》,长安出版社,2002年10月40.《关于金融犯罪认定的若干思考》,载《犯罪认定与刑罚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07月41.《也谈完善刑事执行法制的基本思路》,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42.《刑事执行中关键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与聂宁、宗雄信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43.《我国行刑权的合理构建》,载于《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09卷44.《关于假释适用的若干认识》,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报》,2003年01期45.《论刑事执行监督的法律根据》,载《司法改革与理性选择》,重庆出版社2002年7月46.《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谈我国第一个“社会服务令”》,载《人民检察》,2003年03期47.《从司法预防视角谈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思路》,载《法治论丛》,2004年02期48.《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评判?——对一桩刑事案例的调查分析》,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49.《刑罚、行刑法新解》,载《现代法学》 , 2001年第04期50.《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议》(与万菁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51.《普通累犯制度的法律解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52.《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53.《加强自由刑执行监督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05年23期54.《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55.《罪犯改造新模式的法理基础》,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04期56.《是历史清算,还是范式转换》,载《理性与秩序》,储槐植,陈兴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08月57《论量刑的合理性 》,载《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03月58.《解释犯罪与价值中立》,载《现代法学》,2004年02期59《 犯罪与法律责任的均衡之义》,载《法治论丛》,2008年05期60.《强制戒毒的现制调整与合理定位——实施<禁毒法>的两大要点》,载《犯罪学论丛》(第七卷),王牧主编,2009年09期61.《<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法案理应搁置》,[司法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法热点问题研究——惩治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07SFB1005)的部分成果],载《法学论坛》,2009年04期62.《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对附条件“犯罪赔偿”的价值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04期63.《场所强戒由谁监督?》,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年05期64.《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载《现代法学》,2006年04期65.《“组织涉黑”性质的界定及其引申》,载《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66.《利用职务便利承揽设计业务获利的行为如何定性》,载《人民检察》,2010年14期70.《国际社会处罚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经验》(与范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2期71.《社区矫正应向何处去——以重庆市试点情况为切入点》,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期72 .《再谈社区矫正制度方案的调整——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实施为视角》(合著),载《社会科学战线》(与郝川合著),2011年第04期。73.《涉黑犯罪财产之没收与追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05期74.《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途径――对内地某中等城市死刑裁量的考察分析 》,载《刑法评论》(第8卷),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75.《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76.《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载《中国检察》(书名),检察出版社,2003创刊卷77.《应确立常见犯罪的量刑规则——以许霆案为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4期78.《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法商研究》,2011年03期79.《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从向度关系视角》(与蔡伟文合著),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2期80.《划分盗窃犯罪圈的基本规律》,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04期81.《简谈劳教强戒模式》,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3年02期82.《合理调整长期自由刑执行的杠杆》(合著),[2010年教育部重点项目“文本何以承载其重——破解量刑合理性的路径”](项目编号:10XJA820004)的阶段性成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5期,转载《刑罚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完善》,赵秉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83.《建立量刑规则体系与判罚说理机制》,载《检察日报》,2013年01月25日84.《记载量刑经验的制度方式——以〈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为分析样》(与张孟东合著),载《人民司法》,2012年23期85.《再谈监禁刑执行变更范式的转换.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hange Type of Imprisonment Enforcement》,载《政法论丛》,2012年06期86.《开启理性判罚之门——由公诉人建议量刑谈起》(与娄永涛合著),载《理论月刊》,2013年02期87.《社区戒毒康复机制研究——以贵州“阳光工程”为分析样本》(与张凯伦合著),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88.《专家学者谈瘦肉精与食品安全监管》(与李洁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5期89.《“慎罚”的当代诠释——由《刑法修正案(八)》展开.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autious Punishment:Comment 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载《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90.《为重构刑罚学说寻求新方法》,载《法学研究》,2013年01期91.《新增禁令于管制的理性诠释》,载《当代法学》,2013年06期92.《改写历史的两种手法:再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3.《修法视阈:证据犯罪罪名体系的重构》(合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94.《社区矫正语境中的观护与观察》(与程炀合著),载《海峡法学》,2014年01期 95.《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着力化解涉诉信访》,载《人民法院报》,2014-05-01 96.《检视“打黑”对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97.《判罚结论的理性证立——由量刑说理切入》(与张孟东合著),载《法律科学》,2015年06期 98.《论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与揭萍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99.《后劳教时代预防犯罪资源的再利用》(与张凯伦合著),载《法律适用》,2016年03期 100.《毒品消费与供给关系实证分析——以江西省毒情为样本》(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1.《对“运动式”治理毒品的反思——由N市“百城禁毒会战”的开展切入》(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智慧监狱论文参考文献

《智慧监狱》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书籍。那么,该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1、 第一部分:顶层设计篇。主要探讨智慧监狱的顶层设计和智慧监狱的评价指标。 2、 第二部分:智慧安防篇。主要探讨监狱物联网、监狱云、监狱大数据的应用。 3、 第三部分:智慧应用篇。主要探讨智慧应用设计实例,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无线定位、决策支持系统、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等。 4、 第四部分:信息安全与运维篇。主要探讨监狱信息安全体系、IT运维体系的建设和部署方案,并给出了监狱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的定级建议。 关于《智慧监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 条[1]张宝星,梁郁鑫. 智能化小区系统集成设计实例[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02) . [2]禹禄君. 网络综合布线介质的主流——光纤[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 . [3]熊江. 数字信息家电和智能家居系统的产业化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1) . [4]黄若嵛. 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趋势[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13) . [5]宋新民,金珠,盛进. 监狱智能化系统的应用[J]. 低压电器, 2008,(24) . [6]张宏萌. 网络综合布线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大众科技, 2007,(02) . [7]邱玉英,陈春景. 浅谈电子计算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J]. 福建建筑, 2008,(07) . [8]魏小新.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3,(07) . [9]张青松 ,于大鹏. 浅析综合布线(PDS)的管道施工[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4,(12) . [10]赵旭春 ,高崇纲. 楼宇自控系统(BA)调试和验收的流程[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03) .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1]李江涛. 智能建筑结构化布线施工图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 [2]徐强. 都市人家五期BMS系统集成[D]. 四川大学, 2004 . [3]周海发. 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及模拟实现[D]. 苏州大学, 2006 . [4]谭靖. 雍锦湾小区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与施工方案[D].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 [5]张鑫. 天津市工程建设监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 [6]李俊. 基于分项计量系统的建筑能耗拆分与节能潜力分析研究[D]. 重庆大学, 2008 . [7]高瑞德. 我国电线电缆市场的质量监管问题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 [8]于园园. 基于GSM的远程家居智能控制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 2009 . [9]王珏. 楼宇及园区智能化项目管理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

全国各地监狱视频监控、报警、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大体情况可以参阅司法部吴爱英部长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作的关于监狱法实施和监狱工作情况的报告——截至2012年4月底,司法部已完成了15项业务标准的制定工作,28个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完成了省级网络联通,全国70%以上的监狱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智能报警系统和综合门禁系统,80%以上的监狱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全国监狱基本完成了AB门建设,建立完善了狱墙周界隔离、多层报警设施和智能化监管系统。当前监狱安防建设依旧存在的问题监狱信息化的本质就是把矫正管理全面彻底地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大幅提升监狱工作的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降低行刑成本。其中,尤其是监狱教育矫正的中心地位必须得到加强,因此就监狱“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言,必须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传统的“管牢”迈向“改好”。当前,监狱信息化的投入主要还是在“管牢”(也即监管安全)这一领域,“改好”领域涉足较少(例如:矫正个案标准化专家库系统)。此外,就人才队伍而言,民警队伍专业化分工的建立亟待加强。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当中,物联网技术能否在未来起主导作用?2007年5月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由此拉开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序幕。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司法部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以来,据了解,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预计将在今年年底验收完工。后期(二期)推进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备受关注的,也有的省份提出智能化概念,认为智能化也必然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监狱物联网的发展将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有效全面的数据支撑2012年6月,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广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2012年8月,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论证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狱系统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并制定物联网应用示范实施方案”。2013年2月,受邀作为评审专家组长参加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全国监狱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论证会”时,就曾针对监狱物联网发展分几步走在会上提出过的建议。简单说,智慧监狱或者监狱物联网应用可以分三个阶段,可以用对M2M(M:Man或Machine)的“歪解”来诠释:第一阶段是MachinetoMachine,即主要解决物与物之间的联网联动问题;第二阶段是MachinetoMan或MantoMachine,即主要解决物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称之为半智能化阶段;第三阶段是MantoMan,也即是所有联网的物与物之间都接近或达到类人智能的水平,这可称之为智能化阶段。物联网技术在社区矫正领域是否有所应用?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目前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司法部在2013年发布了《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但由于前期顶层设计不足,司法行政系统的基础网络尚未健全,司法行政数据标准缺乏统一,各地自行试点在事实上造成了信息孤岛化现象,导致了信息化部署实施的困难。对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之路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下写的《社区矫正信息化》一书,内容主要立足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应用,分析了社区矫正信息化的需求、架构、现状和建设思路,论述了数字司法到智慧司法的转型之路,探索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司法的整体架构。尽管可预见物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无可否认目前其仍处于应用初级阶段这一事实,我们也无法回避当前物联网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在技术上、标准上或者产业应用上,还有隐私、安全等等,以及物联网企业过多是中小企业等的担忧。物联网技术在监狱中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无线定位,包括罪犯、民警的人员定位系统、劳动工具和危险品定位系统等。无线定位技术是国际上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上仍有待完善。们在《监狱物联网》书中就着重探索了以无线定位为核心重新架构监狱安防体系的可能,目标正是为了更好的“以人为本”,实现监狱的精细化管理,促进监管安全。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监管场所RFID技术应用价值评估研究,事实上目前监狱应用中碰到最大的瓶颈并非是无线定位标签的价格过高,而是预期与部署的效益无法被精准的评估。此外,作为监狱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传感网络在监狱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中的地位目前看起来有些缺失,在对监狱的传感感知这一领域,商业界方面基本上只有摄像头(智能视频分析)和拾音器的应用。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智慧监狱是为狱所营造了一个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的信息化环境。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工作效率,还能大大增加安全性、便捷性,真正实现科技强警、文明监狱。

而智慧监狱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人员定位。EHIGH恒高监狱定位系统通过对人员位置的实时监控,即时进行合规性检查,将即将发生的违规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监狱实施高效智慧管理,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达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查证的目的。

EHIGH恒高监狱定位系统采用UWB定位技术,可以实现监狱场所多种模式的定位。

0维定位:只需部署一台基站,用于监测被定位人员是否处于该区域。监舍、阅读室、浴室等小房间区域通常会采用该定位方式。

1维定位:需部署两台基站,通常被用于走廊、道路的人员定位。只需要定位目标在走廊、道路的应用位置,一般会忽略走廊、道路的宽度。

2维定位:需部署四台基站,用于监测被定位目标处于定位局域的具体位置,可用于大厅、车间、操场、多功能厅这类的大房间。

监狱医疗论文参考文献

中文的你先看看1 张巨平;简析广告在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J];理论月刊;2003年04期 2 江智强,郭伟;论品牌延伸效果的评估方法[J];商业研究;2001年08期 3 江智强;USP理论的效能性及其发挥条件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曹明福;广告定位的基本策略[J];商业研究;2002年01期 5 于春荣;企业广告行为的经济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余世仁,王喜录,张雷,张理平;论虚假广告的防治[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 陈尚荣;CS工程实施初探[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王昕宇,李红超;论广告定位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陈晓燕;;文化语境影响下的广告语言选择[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魏新生;浅议广告宣传在旅游产品促销中的作用[J];开封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宜;浅议高校广告[D];四川大学;2007年 2 易嘉骢;广告语言的失范及其应对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芳;广告传播效果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郝媛媛;汉语会话型广告语篇分析[D];广州大学;2007年 5 刘慧;英文广告语言特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周楠;监狱报与社会生活类综合报纸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曾辉;因特网在线广告的互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贾生华;石家庄市华新制药厂IMC实施策略[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陶玮;广告语言的文化差异和翻译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青;试论我国广告传播的负面效应[D];广西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允朋;;谈谈现代广告战略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1983年01期 2 赵育冀;现代广告战略问题的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3 菊开;广告模式的选择[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10期 4 潘家驹,吴临轩;春都集团广告战略面面观(之一)[J];领导科学;1995年09期 5 潘家驹,吴临轩;春都集团广告战略面面观(之三)[J];领导科学;1995年11期 6 文华,红芹;广告战略与名牌意识[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1996年02期 7 吕龙德;广告战略在企业竞争中成功适用的初步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1996年02期 8 白苹;;运筹广告——钟健夫[J];电脑采购周刊;1997年45期 9 黄丽慧;创立名牌的广告战略[J];技术经济;1998年03期 10 牧原;;撒“胡椒面”:企业家真懂广告吗?——戏说广告战略游戏规则[J];广告大观(综合版);199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广寿;;实施战略创新营造品牌优势[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2 李家声;孙昆;;大力实施商标广告战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黑河市实施农产品商标广告战略情况的调查及思考[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宗春霞;定向广告 为网民“量体裁衣”[N];财经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红阳;买商网挑战传统采购模式[N];中国贸易报;2000年 3 郭建义;名人广告也应守法[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4 郭建义;给名人广告戴上法律“紧箍咒”[N];法制日报;2000年 5 宋养琰 刘肖;透析广告战略[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6 黄升民;省级电视台:另类品牌分析[N];中国质量报;2001年 7 曾平;“万宝路”的广告魅力[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8 王山蒙 赵廷凯 唐月绥 姜立平;谈如何做好广告策划[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9 郭怀玉;优化西安投资环境[N];西安日报;2001年 10 南京大学信息系 侯颖锋;其实你不懂我的心[N];中国经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华吉;药品广告效益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陈旭辉;房地产广告效果测评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3 李聪;中美电视广告中幽默元素运用的比较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王晶;试比较中美女性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D];重庆大学;2005年 5 熊蕾;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曾媛媛;在华美国跨国公司电视广告的文化价值观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高宇先;户外广告媒体的分众传播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象新;我国药品广告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1. 邱峰:《重视文化对罪犯的改造》,2008文化与监狱论坛论文集。2. 连春亮:《监狱文化建设:误区、要素与原则》,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二期。3. 连春亮:《关于构建监狱文化的思考》,中国监狱学刊,2003,(5)。4. 李书芳:《关于构建监狱文化的功能及其塑造》。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5. 白焕然著:《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新华出版社,2003年6. 白焕然著:《监狱环境文化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年7. 《肖申克的救赎》等有关监狱的影视文学作品。

三、远近结合、统筹规划、软硬并举、注重软件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基本途径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监狱系统共同奋斗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应当遵循五个原则,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的原则,尤其要注重软件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层次建设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是从宏观上指导全国监狱系统建设现代化文明的原则,也从微观上为每一个监狱指出了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就每个监狱来讲,远近结合、统筹规划、软硬并举、注重软件是进行“建设”工作的基本途径。每个监狱,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畏难不前无所作为,也不能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纸上谈兵,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安排,滚动发展,每年办成几件事,这样就能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向着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目标迈进。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从总体上讲包括两个方面,即以监狱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教育设施、生活卫生设施以及生产方面的技术、设备、工艺为内容的硬件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监狱人民警察素质、执法水平、管理制度、教育方法、劳动手段、改造效果为内容的软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缺一不可。做为监狱领导,必须认识到硬件与软件是辩正统一的,硬件建设搞好了,有利于软件建设;软件建设搞好了可以促进硬件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确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如果只抓硬件的物质文明建设显然不是现代化文明监狱,而只抓软件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达不到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要求,二者是辩正统一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得软硬并举。当然硬件建设是要花钱的,在当前财政和投资保障不能很快到位,多数监狱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在具体实施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清轻重缓急,做出规划逐项分步进行。而且这些建设项目与当地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应当相适应,争取一次建成达标避免时过不久又得更新改造,造成二次投资或浪费。软件建设,主要强调监狱人民警察素质、严格执法、科学管理、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改造效果等。从经济角度讲,这些可不花钱或少花钱,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单位,可以软件先行,但这决不是说软件好搞,容易达标。从某种意义上讲,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重要,难度更大。司法部提出:“要注重软件建设”、“软件要强”,这不仅说明中国监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同时也有利于克服我们一些同志一味强调物化建设的误解,从而推动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进程。软件需要硬功夫,当前在软件上,要结合贯彻《监狱法》,一条一条地检查自己监狱的工作,凡与《监狱法》相抵触的,应当立即停止;凡不符合《监狱法》的规定的监规制度等,应当及时修改调整。同时要继续发展十多年来我国监管改造工作改革的成功经验,坚持对罪犯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继续抓好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计分考核、依法奖罚的制度。全面推行三分工作,把防逃、防重大恶性案件、防非正常死亡的各项安全防逃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改造秩序的持续稳定。在教育改造工作方面,要加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办好特殊学校,建设丰富多彩,有益于改造的监区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助教育,进一步搞好社会帮教等。通过这些切实使监狱的软件强起来,上一个新水平。这就是现代化文明监狱软件建设实实在在的工作,也能促进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硬件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实实在在的基础工作。参考文献 : 1.吴宗宪 《中国现代化文明监狱研究》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版2.张秀夫 《中国监狱现代化建设》 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论文摘要]: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以现代化的监管改造设施和健全的狱政制度为基础,依法对罪犯实施科学文明管理和改造的社会主义监狱。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应当遵循五个原则,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尤其要注重软件建设的原则;分层次创建的原则;分类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1]我国的现代化文明监狱是社会主义的监狱。着意味着它要体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和发展起来的监狱工作经验,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词]:现代化 文明 监狱我国的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神圣职责,对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主义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及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明监狱事在必行。一、正确认识、深刻理解贯彻《监狱法》和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系,是增强现代化文明监狱紧迫感、提高自觉性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施行,是全国监狱机关和全体监狱工作监狱人民警察盼望已久的盛事。《监狱法》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监狱工作法典,它的颁布实施不仅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决心和法制建设工作的日趋完善,也反映了我国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趋势,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贯彻《监狱法》与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要求,相辅相成的。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既是贯彻《监狱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监狱法》的必然结果,为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尤其是“软件”建设的硬性标准集中体现在《监狱法》的概括规定中,用精练的法律语言表述出来,为监狱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这不仅使现代化文明监狱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而且还有利于保障和制约现代化文明建设在法制建设轨道上健康顺利的发展。因此,要达到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就必须严格 贯彻执行《监狱法》,依法建设是前提,是基础,决不可偏废,这样才能保证准确正确地建设好现代化文明监狱。另一方面,贯彻《监狱法》,严格依法治监,离不开与社会文明相适应的基本物质条件,较好的物质条件为基础是监狱依据《监狱法》,发挥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能,落实“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强化三大基本改造手段,完成惩罚和改造基本任务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保障,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加强监狱的现代化“硬件”建设。同时随着《监狱法》的贯彻落实,《监狱法》所要求的物质保障体系,尤其是监狱的财政经费、投资保障、资产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必将逐步到位,这也为我们建设现代化文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增强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紧迫感。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警素质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保证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监狱干警队伍。不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通过干警的活动去实现。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建设好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有力保证。政治坚定是根本,全体监狱干警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队伍各项建设的首位,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问题,保持清醒头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坚持坚定的思想立场,善于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创建工作实践;纪律严明是保证,作为准军事性的司法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没有严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一切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和保证完成,纪律是执行实践的保证;作风过硬是基础,勤政廉洁,遵纪守法,顾全大局,遇险不惊,沉着镇定,具有独立处理和应付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对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的最起码的要求;业务精通是前提,业务素质是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法律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执法水平,只有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把创建工作真正地做好,“犯人多数是可以改造好的,但是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艰苦过程的情况下,这些人有许多都是‘饿老虎’,我们的监狱、劳教警察都是‘训虎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们咬死、咬伤。”[2]所以做为监狱、劳教警察一定要保证能够做到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避免被那些“饿老虎”咬死、咬伤。但是近年来,在少数监狱人民警察中确实发生了一些性质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还有不少干警法治观念不强,政治业务素质不高,因此,必须从严管理、从严教育、从严培训、从严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需要。 同时,还要看到,加强队伍建设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政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要加强全党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我们司法行政系统来说,要进一步把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工作推向前进。现代化文明监狱要靠有现代化知识的监狱人民警察去建设,不可能设想用落后的监狱人民警察去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那是不可想象的。再从犯罪率和犯罪性质来看,现在关押的犯人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再加上这几年的“严打”收押的犯人和过去也不一样,暴力犯多,团伙犯罪多,重新犯罪多,改造的难度、保障监狱安全难度也比过去大大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想更好地完成我们所担负的任务,确保监狱的稳定,努力提高罪犯的改好率,降低重新犯罪率,为国家社会稳定做出我们的贡献,要保证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警素质,抓队伍、促业务,才能够保障我们的工作不断地得到提高,才能够保障监狱的稳定,罪犯的改好率才能不断提高,重新犯罪率不断降低。我们才能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保障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顺利进行。要建设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必须加强监狱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充分发挥监狱党委的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通过建立对监狱人民警察的严格考核体系,合理的竞争机制,良好的奖惩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培养和选择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进入监狱各级领导班子,增强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总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组织保证,也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全过程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点,才能保证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工作的顺利进行。

监狱监控论文参考文献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机关,是教育人、改造人的场所。几十年的教育改造历程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监狱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在司法部提出“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把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作为监狱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的要求之后,如何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如何贯彻“首要标准”成为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笔者通过对罪犯亲情会见工作的开展和会见过程中的情节进行收集、思考,揣摩罪犯及其亲人的心理、心情、情绪、情结,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亲情会见在罪犯服刑过程中,在提高监狱对其的改造质量上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 一、正确理解亲情含义,肯定亲情会见的帮教作用 亲情,指亲人的情义。人世间的情感种类很多,唯有亲情不可替代、不容复视。“血脉相连、血浓于水”正是亲情在人们心目中重要地位的朴实、真切的写照。 亲情会见是指罪犯在服刑期间,其亲属或监护人依照法律规定持有效证件或证明经监狱审核后办理有关手续,在监狱规定的时间、地点与罪犯之间的会见。 罪犯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刑罚,与亲人分离,投入到高墙、电网的环境下,其对亲情的渴望同普通人比较而言,则显得更浓、更强。罪犯被监管、教育的身份与警察监管者、教育者的身份本来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这就注定了罪犯的改造不可能完全、绝对处于主动、自觉接受改造的状态,而对于其亲人而言,警察十句关心鼓励的话,也许还不及罪犯亲人的一滴泪能起到触及罪犯心灵的作用。 因此,正确理解亲情的含义,掌握亲情在罪犯心中的重要性,调动、运用好这种情感是转变罪犯思想,促其接受改造的有利措施。 二、深入开展亲情会见帮教作用重要性的分析、调研 教育改造罪犯的手段、方法、措施、策略是日益丰富和多样的,但是,由于没有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探析和调研的意念,各种方法达到的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亲情会见工作就是一个活例。 过去,我们对亲情会见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高,制定亲情会见管理软件不够细致、规范,对罪犯家属宣传监狱法规、政策、监狱管理、狱务公开的力度不够、对罪犯亲情会见中的细节考虑不周全、需要注意的问题被忽视,,罪犯家属的帮教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亲情帮教作用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亲情会见的重要性没有凸显出来。 1、罪犯的身份和其所处的环境使其内心深处更加需要亲情的关爱。受到刑罚的恐惧心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与其他罪犯缺乏交流、与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排斥等因素加剧了其对家中亲人的渴望,迫切期望来自亲情的关心和抚慰。在服刑过程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时、改造出现波折时或是改造取得成绩时,最想有亲人与其分担或分享,通过与亲人倾诉、摆谈,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使其心理压力得到释缓、继续努力改造信心得到坚定。 2、罪犯家属对被关押改造的亲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最初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尔后,难以割舍的亲情使得家人为其伤心,家庭成员的犯罪给整个家庭罩上一层阴影,不管不问只是一句气话,亲情纽带促使罪犯亲属必须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罪犯,关心其改造,帮助他们悔过自新,才能让家庭痛苦逐渐淡化、家庭创伤慢慢愈合。 3、监狱警察在协调犯属之间的情感的正常交流、表达,促其从有利于罪犯的改造方向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由于警察与罪犯亲属之间缺乏交流,对罪犯家属宣传工作的面不广、内容不丰富、力度不够,加上警察对待罪犯家属的生硬态度,导致了罪犯亲人对监狱不了解,从而也出现了家属对警察、对监狱的抵触和排斥,在这种不和谐的状态下,罪犯、警察、罪犯家属三者之间就不可能形成联动环节,不可能搭建起以罪犯改造积极性、警察教育积极性、亲属帮教积极性为支撑点的教育改造平台。 三、制定、完善亲情会见工作管理软件体系,规范操作流程,充分发挥亲情会见的作用 亲情会见是罪犯接触社会、社会了解监狱的主要渠道和窗口,其在促进罪犯改造的同时如果不加强规范化管理,把好会见管理关,就可能导致不利于罪犯改造的信息和明令禁止的违禁物品流入监内。分析证明,亲情会见是帮助我们教育好、改造好罪犯,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实现行刑社会化的一大手段,必须制定完整的管理软件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这一手段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1、制定《一日工作规范》,对警察实行“一日规范化管理”,即每个警察在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工作、该记录什么事情、该承担什么责任均做了明确规定,按照规范的程序、步骤、要求开展会见工作。 2、明确责任警察认真审验会见人的会见资质,即:与罪犯是否亲属关系、身份证、会见条、《亲属会见证》是否相符,是否符合监狱的规定。 3、认真开展会见前的“五必问”工作。即在会见前,明确责任警察与罪犯亲属交流、沟通:(1)了解罪犯亲属此次会见的目的、意图,需要与罪犯摆谈的内容;(2)了解罪犯家庭近况,提前掌握发生的变故和意外;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防患于未然;及时获取罪犯家中的良性信息和情况,鼓励罪犯努力改造。(3)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4)动员罪犯亲属协助做好帮教工作;(5)对家庭出现变故的罪犯亲属展开教育、疏导和安抚工作。 4、坚持“一会见二监听制度”。始终坚持会见室一名警察(即责任警察)、监区一名直管警察共同管理、共同监听一名罪犯会见,准确把握会见情况,捕捉可能影响罪犯改造的不良信息及罪犯的思想动态。 5、当日值班警察全程陪同罪犯亲属存款、购物,仔细检查罪犯亲属在监内亲情小卖部为罪犯购买的物资,监督罪犯亲属为罪犯存款上卡情况。 6、会见结束,责任警察详实填写《贵州省兴义监狱罪犯一会见二监听记录》,并督促监区直管警察认真填写《亲属会见证》和《服刑人员亲属来监会见登记》。 7、加强与职能部门、押犯单位的信息报告和反馈协调,落实好对家庭出现变故、思想包袱重、情绪波动大罪犯的包夹监控和教育转化措施。 通过按“罪犯会见规范管理流程”运行证明,我监编制的系统管理软件是科学和实用的,成效显著。1、会见前的“五必问”工作在主动出击,及时堵截不利于罪犯改造的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在实现预防前置工作中占据有利位置;2、了解罪犯家庭近期良性信息,在会见过程中,给予罪犯关心和鼓励;3、对家庭出现变故的,提前作好罪犯家属的安抚工作,稳定犯属情绪,从源头上消除影响罪犯改造的因素;4、杜绝违禁物品通过会见渠道流入监内;5、在会见监听过程中捕捉罪犯动态信息,为管控、教育罪犯提供决策依据。 严格的规定、严格的程序、严格的执行,有效防止了如毒品、现金、手机等违禁物品流入监内的事件发生,从根本上堵截了不良改造信息通过会见渠道流入监内,在维护正常监管秩序、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开拓创新,再以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推进亲情会见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实现“首要标准” 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摸索、总结中来思考和提炼,要尽可能的把会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穷尽,并拟定更为完整、配套的解决方案,通过加强警察的素质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教育说服能力,在执法高度和执法要求上不断更新,开展扎实的工作,扩大信息收集面,丰富教育改造策略,在教育改造罪犯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向社会展示监狱的成果,以此来调动起社会力量对罪犯的帮助和教育,将“首要标准”落到实处。

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监狱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历史新课题,直接关系到监狱的改革、发展与稳定。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公正高效行刑环境,实现人力资源平衡互动,是支撑其体制改革的根本以及促进其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本文就监狱体制改革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谈一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级领导及同行的重视和关注。 一、 监狱体制改革中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额保障、监企分离、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核心内容的监狱体制改革正按计划进行。强化行刑职能、转移社会职能、分离经济职能,纯化监狱功能的重要措施是深化监狱工作改革,也是体现监狱本质属性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主动性的生产要素,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现代化文明监狱成果,推进监狱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也有利于依法治监,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促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和提高监狱工作整体管理水平。 (二)、人力资源是监狱发展的最基本的组织保障 监狱职能、行刑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除了硬件设施以外,主要是依靠监狱的人力资源去执行,依赖于监狱人力资源的技能与潜能去完成。因此十分重视监狱人力资源的研究,认真分析队伍现状,明确工作目标,探索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目前监狱人力资源存在的诸多弊端 体制改革,实现监企分离引起的人员分流和身份置换,使传统监狱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暴露出一些更为突出的问题: ⑴、目前监狱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专业性要求不明确;二是工作职责太笼统,缺少分工;三是工作标准和要求难以界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太宽泛等。 ⑵、监狱内部分配奖惩制度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健全、人员使用不科学、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传统观念束缚以及工作环境制约等因素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影响了监狱功能的正常发挥。 ⑶、现有民警综合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变化:一是部分民警只停留在简单纯粹看守性的工作,而对如何矫治罪犯,解决教育改造中的深层次矛盾缺思路、少方法、没措施,致使教育改造工作质量一直上不去;二是部分民警责任意识不够强、缺乏敬业精神。面对社会上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待遇差异,造成心理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以致到岗不到位、到位不尽责,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法治观念淡薄,缺少政治免疫力。在改造与反改造、腐蚀与反腐蚀的风口浪尖上,少数思想觉悟低、意志薄弱的监狱民警面对各种诱惑,逐渐丧失了各种警惕性,站错了位,徇私舞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严重损害监狱警察的形象。 ⑷、监狱工作与社会断层,使得监狱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依托和保障。 二、体制改革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 人力资源整合是监狱体制改革中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至形成公正高效的执法机制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利用,构建资源整合体系 监狱体制改革必然非常突出监狱的专政职能和教育改造的核心功能,而核心功能的成功到位,关键因素是人才到位。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多维的人才观,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监狱民警,又要关注潜在的人才;既要重视优秀年轻民警,也要重视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民警,发挥人才整体优势,逐步实现人才资源的配置,建立与民警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到监狱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肯定其贡献的市场价值来显化和肯定监狱民警的价值。 1、转变传统观念,合理分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新刑罚和法治文明必然要求监狱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按照现代监狱功能对监狱民警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分工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监狱应当以开放的姿态与社会广泛融合,创造条件让社会团体和公众广泛参与监狱活动,逐步形成由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监狱机关雇员和社会工作者相结合的教育改造专业队伍。具体地说一是监狱人民警察,负责监管安全、教育改造、罪犯刑罚的执行的相关工作和罪犯的待遇保障,纳入现行公务员制度管理。二是监狱机关雇员,借鉴政府雇员制,按照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吸收教育学、精神学、心理学、犯罪学、医学等专业领域和行业的优秀人才为监狱机关服务,从事罪犯教育、心理矫治、思想转化、医疗服务等技术性服务。监狱机关雇员不占用行政编制,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利,但可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休假、工伤、抚恤等福利待遇。监狱机关雇员对原来所处的环境领域有着深刻的了解,又求真务实,会把大量的社会信息、技术知识和学术成果带进监狱工作中,既打破了监狱警察为主导的“大公务员机关”模式,又降低了监狱管理成本,提高了教育改造水平,解决了监狱工作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能合理流动的弊病。三是社会工作者,以制度化、系统化的形式规范非政府民间力量参与监狱工作,突破现有社会帮教的可为、可不为、不可为三者界限模糊的状况,并注重由单一的思想教育“看望型”、“安慰型”向给罪犯送知识技术和思想教育并重转变,由单方孤立的社会帮教向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多方参与型转变。 2 、健全用人机制,科学管理,激发人力资源内动力 在体制改革中要彻底改变一些束缚监狱人力资源的传统观念,有效革除用人机制中的弊病,注重调查研究,适应形势,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践中把握几点:⑴、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宜于人才成长的环境,设法建立本单位内部科学分工和公正评价机制,为民警提供一个适合成长并充满希望的平台,鼓励监狱民警参与与监狱形象和任务有关的个人目标的设定。⑵、改进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理顺奖励升迁机制,实现动态管理机制,用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来规范人才选拔工作,实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化;扩大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规范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同时从根本上打破干部工作神秘化、封闭式运作的做法,改变由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状况,逐步扩大民主,依靠群众选贤任能。⑶、建立健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严格淘汰机制,把人才的“出口”打开,“公务员铁饭碗”,其弊端显而易见,平庸者能够在公务员队伍谋得一个职位,就等于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逐月领取“饭票”,不利于竞争。⑷、根据“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实践中要彻底改变根深蒂固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把部分民警晋升到不称职的岗位上的管理理念。目前在监狱基层,优秀民警通过晋升提拔而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剩下的一批多是年老体弱或者升迁无望导致监狱基层一线执法水平的低循环徘徊。因此,应十分注重对基层民警的培养和提拔,将这些民警安排到可以胜任的岗位,并通过制度创新将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断引入,注重培养具有较强潜力的接班人,保证及时补充基层的新鲜血液,在人力资源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⑸妥善处理新老更替问题。①现实中,在基层一线的监狱人民警察,一旦没有得到职务的晋升,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在50岁左右(有的单位甚至是45岁左右)退居二线养老,而这种年龄,对于绝大多数监狱人民警察来说,正是干事业的大好时光,但由于许多单位有了这种政策,就使许多基层一线的监狱民警一过40岁,就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丧失了继续奋进的信心,因此要适当延伸老民警的工作舞台。②为了优化年龄、知识、性格等结构,加快新老更替,因此建议把这些退下来的民警尽量向监狱管理中的入监、出监两头倾斜,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这两个岗位的工作成了刑罚执行关键性环节,但工作量较之其它平时行刑过程相对轻松。这既可以使老同志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突出行刑的“两头”工作,又能够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实现其身价值。⑹、在民警的使用上尝试监区党支部对基层民警优势特长的二次分配,设立若干较少、职能较强的岗位,面向基层民警开展竞聘,把交流轮岗、竞聘上岗意识渗透到基层每个民警。 (二)、创新理念,强化教育培训,推动资源长效发展 在改革中要求结合行刑模式和发展趋势,深化人力资源的思路创新,突出教育培训,与时俱进地抓好队伍建设,从法律上和财政预算上强化并分期、分批切实组织好基本素质培训、业务培训、警衔晋升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交叉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干警轮训,并把培训的立足点从封闭的环境转向到社会上接受培训,把培训重点从准军事化、监管安全、法律法规为导向转向人文技能为导向(能够理解人类的行为、动机、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性的监狱民警将会是最成功的教育改造能手)。⑴通过培训必须达到监狱民警对时代要求的变化要敏感并有积极回应的目的,使其更好地面对日益严峻的来自于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监狱工作的挑战;⑵委派条件合格的监狱民警到地方大学学习,开展与其他部门间的参观、交流,组织人员出国考察,甚至是到外国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比较研究,熟悉世界其他监狱管理的最新发展成果,吸取先进经验,适应押犯形势和体制改革要求。(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继结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当前行刑社会化、开放处遇制等一些新理论运用越来越频繁。在实践中“重具体事务,轻理论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日趋明显,在监狱系统并没有形成一支能够与监狱实践紧密联系的监狱理论研究力量和研究机构,对研究人员的安排多半带有安置的性质,监狱班子成员也鲜见有监狱理论研究出身的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平时要多举办讲习班、多开展经验交流会或者论文(或理论)研讨会,倡导监狱民警尤其是监狱管理人员重视理论研究、创新,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方法,研究和把握监狱工作规律。 (三)、依法治监,健全监督机制,构建公正高效行刑环境 体制改革后的监狱内部设立的纪检、监察等机构并未从监狱分离出来,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行刑执法权、行刑监督权集中于某个行政部门,难以从监狱的影响力中解放出来,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规范人力资源的执法环境:(1)、要求公正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监狱建章立制、规范制度,监狱逐步实现程序化、标准化管理;(2)、要求依法治监理念进一步落实,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成为自觉行动;(3)、监狱多渠道、全方位地执法监督,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监所检察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监狱视察委员会进行行刑监督以及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他社会团体以及新闻舆论参与监督,尤其要邀请人民群众参加监督。 (四)、面向社会,实现平衡互动,打造资源共享社会格局 利用体制改革的契机让监狱从神秘、封闭、孤立的境地中走出来,监狱应当积极向社区、团体、学校做演讲,介绍情况,组织民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狱政管理、狱内活动等展览,鼓励文学创作力量深入监狱体验、挖掘题材,以期改变公众对监狱的看法,并在其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印象;积极宣传监狱工作和改造成果,提高监狱透明度,建立一支关心、理解和支持监狱工作的基本力量,利用当地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或者设立如“忏悔录”、“监狱生活”、“狱警手记”等专栏,在广播电台开办如“大墙内的声音”等直播节目,既扩大监狱人民警察的社会影响力和树立执法形象,又配合社会的法制教育,使监狱工作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 在体制改革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监狱民警社会地位、政治待遇、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生活福利并通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通过立法提高监狱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明确监狱工作人员的待遇、权利问题,增加实质性内容,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监狱的政治待遇;①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可以借鉴英国内务大臣直接管理监狱,并每年向国会报告监狱工作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却没有监狱的声音,因此,司法部也应该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报监狱工作,有利于监狱引起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②对监狱机构和级别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一些市属监狱享受副厅级别与省属监狱反差太大,因此建议把部分押犯在万人以上的大型监狱下设的监区调整为分监狱,按副处级配置,既适应押犯规模,又适应提高监狱政治待遇,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③突破民警交流范围,实现监狱领导与地方领导的双向交流,特别是要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张扬和实践现代精神,注重监狱民警的情商培养,是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长期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监狱民警,生活圈子狭窄产生孤单寂寞和厌烦的心理,复杂多变的狱情导致紧张的心理,罪犯抗改和违规又使产生焦虑畏惧心理。因此,要十分关心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关心其精神存在,关心其生活、家庭,体现警察队伍的“人性化”建设;其次,与时俱进,张扬和实践“权利、法治、公正、平等、效率、文明”的现代精神,以此来提高监狱民警的满意度、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注重情商培养,关注民警情绪宣泄,提高自控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挫折承受力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长期积淀,促进人力资源全面、和谐发展。

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 他监管系统抽调相关人员接替他们的工作。第二监狱第二监区监区长王军、副监区长李刚、民警徐福蒙和刘文志,值班门卫钱国军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2]4、罪犯逃出监狱后为了躲避追捕四处逃窜、藏匿,为了生存,势必会再次犯罪。所以越狱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越狱犯罪的动机分析 (一)越狱罪犯的各种需要是其产生越狱动机的基础 1、摆脱羁绊、获取自由的需要。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是行刑的最基本内容,也是罪犯需要得不到满足和产生痛苦的直接原因。早日获得自由几乎成为每个罪犯共同的需要。罪犯的需要始终是围绕着早日重返社会这一中心展开的,而其他具体需要则随罪犯所处的改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罪犯获取自由的欲求强度跟其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刑期长短有关。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变成服刑后严格的监管改造生活,会使罪犯产生不适应、压抑、痛苦乃至愤恨等心理,特别是刑期较长的罪犯更易因无法忍受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折磨而铤而走险以谋求越狱。有些罪犯虽然被判处了较短的刑期,但当渴望自由的心理超过了对短期监禁的忍耐时也会形成越狱心理。 2、产生越狱动机的消极需要。消极需要以低级需要为主,是产生越狱动机的主要原因,对于罪犯越狱的推动力最大。 (1)以吃喝玩乐为主的生理需要。以吃喝玩乐为主的生理需要在大多数犯罪分子的需要结构中居于比较突出的地位。如果这种需要长期固化在犯罪分子的心理结构中,一旦被激发便会促使其形成越狱动机。(2)性需要。对罪犯人身自由的剥夺必然伴随着对性需要的限制,因此绝大多数罪犯处在极度的性饥渴中。青少年罪犯在强烈的性本能冲动的支配下,往往更容易形成越狱动机。(3)逃避惩罚的需要。逃避惩罚是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到刑期结束被释放之前的所有阶段都必然存在的需要。自被拘押之日起,罪犯的社会地位和环境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人身自由的丧失、严格的管理等惩罚措施使其难以接受,劳动改造使其产生抵触心理,一旦有机可乘就铤而走险,企图越狱。(4)报复的需要。少数罪犯恶心较深,在原有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下,往往把犯罪原因推向客观或者归咎于某种偶然的情景因素[4]。报复越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越狱后向特定对象行凶报复;另一种是报复管教民警。 3、产生越狱动机的积极需要。如果罪犯的积极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当他们认为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得到满足时,也可能会产生越狱动机。 (1)思亲恋家的需要。服刑改造的罪犯基本上处于同社会、家庭隔离的状态,这种特定情景往往加剧了其对亲人的思念和依靠,尤其是在亲人病重或死亡、夫妻离婚、恋人移情等情况下其思亲恋家的情绪会非常强烈,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调节和转移,很可能产生越狱动机。(2)安全和自尊的需要。自尊是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罪犯毫无例外同样拥有安全和自尊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危及罪犯安全、损害罪犯自尊的情况:一是监管人员野蛮执法,使用打骂、体罚甚至是虐待等手段对待罪犯;二是某些罪犯有“牢头狱霸”行为,肆意伤害其他人员。那些长期处于被欺凌地位的罪犯如果不能通过正当途径保护自己或者维护个人尊严,就会寻找机会脱离“苦海”。 (二)适宜的客观条件是产生越狱动机的诱因 适宜的客观条件是越狱动机的诱发剂、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少数领导对当前严峻的狱情形势和复杂的在押犯结构认识不足,仍然沿袭传统的、单一的管教措施,以此来应付日益复杂的改造局面;某些监狱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民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不强,管理松懈,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些监管单位在监管设施方面投入太少,设备陈旧落后。管理上的这些薄弱环节使罪犯感觉有机可乘,遂产生越狱心理。[5] 2、改造环境不良。罪犯群体是个消极群体。他们聚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各种不健康的品行、犯罪伎俩和抗拒改造的情绪在互动过程中会“交叉感染”,与监管人员的正面教育效应相比较处于优势地位。越狱动机的形成与这种不良的改造环境有很大关系。一些监管场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让罪犯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任务,却忽视了对其的思想改造。过高的劳动强度、过长的劳动时间等使一些罪犯产生严重的回避劳动和抵触改造心理。当面对刺激和诱惑时,他们很容易产生越狱动机。 3、家庭因素。罪犯的家庭发生变故,例如家庭与其断绝关系、配偶闹离婚、家人生重病或死亡、家人被欺负等,都会给罪犯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使其产生焦躁不安、心急如焚、痛苦伤心等心理,从而想方设法伺机逃跑。有的罪犯认为越狱后能够得到家庭的包庇因此也会千方百计的逃跑。 (三)一定的心理特征是产生越狱动机的先决条件 越狱需要为越狱动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客观条件则起到了诱发的作用,但是越狱动机的产生必须以犯罪人的一定心理特征为前提。 1、侥幸和过于自信。罪犯在羁押后一般都会产生越狱的念头,但对绝大多数罪犯来说仅仅是一种想法,因为他们在分析评价主观条件、监管场所安全警戒力量和越狱后被抓获的比例及后果后,对成功越狱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就放弃了。而少数罪犯则将这一想法进一步发展为越狱动机,难以抑制,继而千方百计地付诸行动,其中侥幸和过于自信心理的存在是产生越狱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越狱成功的先例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强化了一些罪犯的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越狱计划周详、准备工作充分,较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较低的估计监管场所的安全警戒和公安机关的追捕力量,因而决心以身试法。 2、消极的意志品质。在管教人员的教育帮助下。服刑罪犯有时也会确定将自己“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的目标。但是,由于过去形成的犯罪意识与沾染的恶习太深,阻碍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为其改造意志薄弱,信心不足,缺少韧劲,反复性大。另外,有些服刑罪犯在被捕前就已经形成了具有较强反社会性的犯罪意志。被捕后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性反思,反而将犯罪作为自己长久性的行为目标,不思悔改。具有这些消极意志品质的罪犯是极易产生越狱动机的。 预防罪犯越狱的对策及意义 (一)预防对策 1、针对罪犯的对策 (1)加强正面引导,教育罪犯安心改造。监狱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使罪犯的思想转变。因此,要经常性、不间断地对罪犯开展认罪伏法教育,转变罪犯思想,消除侥幸心理。并辅以前途理想、人身观教育,有计划的组织有越狱史的罪犯现身说法,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帮教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教育罪犯认识到逃跑是没有出路的,真正把越狱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2)在罪犯中建立健全正当的互帮互控体系。罪犯群体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越狱心理和动机,特别是那些主观恶习不深的罪犯,他们大多数能认罪伏法,靠近政府。监狱应大胆启用他们到一些要害岗位上去工作。他们在接受干警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同其他犯人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娱乐的机会去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 狱罪犯做到及时抓捕,及时起诉、公开审理,从重判决,以法律震慑想逃的,教育没逃的,鼓励举逃的,表扬抓逃的罪犯。例如,某监狱1996年8月14日破获了一起预谋越狱案,罪犯隋某于1996年11月1日被执行枪决。从此以后,监狱在每年的11月1日都要对罪犯公开进行反越狱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96年以来连续三年未发生罪犯预谋越狱案件。 2、对于警察的要求 (1)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指警察临战时的心理准备,是指当一个人受到突然的侵害和袭击时他就会本能地发出自卫反击的动作,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就是要求警察具备防卫意识、技战术意识和临战时的警惕性,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冷静、果断的地处置。这种准备主要是心理准备和常规的技战术准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的关键就在于解决临战时的心理准备是否充分等问题。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在自我防护意识方面首先要做到先期估计,从险料敌。监狱警察要更新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当前执法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和犯罪分子的凶残性,警察执法要提高警惕性。其次要经常进行防范意识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民警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敌情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敌情观念。教育所有干警,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执勤过程中要坚守岗位,注意观察履行职责,不能掉以轻心。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奠定确保安全的思想基础。最后树立必胜信心。作为一名警察要拥有捍卫法律尊严、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在遭遇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变被动为主动,做到一招制敌,能够依法及时处置,克敌制胜,控制局面,消除危险。(2)提高警察的体能和克敌制胜的本领。法律赋予了监狱人民警察一定的执法权,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遇到特定情形,法律许可警察对罪犯施加适当的暴力。因此,警察要增强和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具备反击非法侵害的能力,要有比进攻者更敏捷、更快速的防守反击动作。如果警察发现罪犯有攻击的迹象或遭遇了攻击时,警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和行动,应变自如,变被动为主动。 3、监狱的预防对策 (1)监狱防逃必须以完善硬件设施为前提。对监狱而言,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让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让罪犯无孔可钻。当前我们必须要全面推进监门设施建设,所有押犯点的监门必须实行AB门管理。高戒备度监狱必须在门禁中采取指纹认证和卡式管理体系,强化门卫的安全防范能力。所有监狱的大门、围墙、禁闭室、会见室、民警值班室等重点部位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置和触发式报警器。要切实加强监狱围墙、电网的建设、高戒备度监狱要在围墙内侧划定警戒区域,安装蛇腹形刀刺网进行物理隔离。要配足配齐一线民警的对讲机、警棍等基本警用装备,满足民警执勤需要。(2)监狱防逃应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罪犯越狱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罪犯越狱必须建立完善的防逃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应结合监狱实际情况,根据各项制度,制定一整套完备的责任制,加大监管安全隐患的查处力度,将不安全隐患检查处理在萌芽状态。各监狱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要将狱情分析清楚。将互监互助制度、收工点名制度、小区域防范制度、以老带新制度、查验身制度以及定期和不定期查监制度等,规范成册。将这些制度的落实,逐一承包到监区,分包监区干警身上。实行年度承包责任制,严格按着年初签定承包合同,年底对照合同进行逐项检查考评,并做到奖罚及时兑现,广泛调动干警认真落实防逃制度,提高防逃反逃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防逃反逃工作抓在干警的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 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 4、从社会大环境上预防 必须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形成强大的防逃网络体系。防逃和反逃不仅是监狱的责任,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建立健全监狱防逃体系,除要依靠内部完善机制外,还必须与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各居民社区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罪犯亲属广泛联系,共同组成一道群众联防,构筑群防群治的社会防范网络。[6] 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监狱,积极配合监狱防逃。当前,我国的各项工作已逐渐步入法制轨道,但外界对监狱知之甚少。因此,可通过邀请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参与监狱的执法活动,利用媒介宣传监狱及《监狱法》,或组织大型巡回图片展览,或搞大型干警演讲和罪犯改造汇报会等形式参与社会活动,让社会了解监狱,了解罪犯越狱的公众危害和包庇越狱犯的后果,使其主动配合监狱投入到积极防逃工作之中。 总之,做好越狱防逃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其中,就一定会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强大防逃体系,使监狱的防逃工作做的更好,为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为实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起到应起的作用。 (二)预防罪犯越狱的意义 1、预防罪犯越狱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罪犯在投入改造期间,原有犯罪行为被扼制,不正当需求被限制,部分权利被剥夺。如果教育不对症,管理不科学,他们当中的个别甚至部分罪犯就可能由不适应被监禁到抵触、对抗,最后发展到千方百计越狱。正是这种反监管、反改造意识逐渐增强,使之成为他们越狱的内驱力,而想方设法的实施越狱行为。越狱后,要躲避司法机关的追捕,四处逃窜、藏匿,为了生存,他们会不择手段再次进行疯狂的重新犯罪活动。事实证明,罪犯的越狱给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监狱必须预防罪犯越狱,将罪犯越狱案件控制在最低限度。 2、预防罪犯越狱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和正常改造秩序的需要。稳定的监管改造秩序和良好的改造环境是改造罪犯、教育罪犯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稳定的监管环境中,罪犯才能静心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反省和忏悔,重新树立新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彻底改变过去的不良恶习和腐朽意识,重塑自我。罪犯越狱直接威胁着整个监狱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如果一旦发生罪犯越狱,监狱不得不组织大批警力进行追逃工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监狱的改造、生产工作正常进行,而且还会产生连锁反应,一罪犯越狱,多罪犯想入非非,使罪犯群体的改造积极性下降。因此,预防罪犯越狱是有效地维护正常监管改造秩序的需要,更是维护法律威严的需要。 3、预防罪犯越狱是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需要。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键,一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监狱;二是用当代的先进思想教育改造罪犯,最终实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目标。党和政府对监狱提出“关得下,跑不了、改造好”这一最起码的要求,说到底,就是将罪犯依法关押起来,运用先进的防逃装备严防越狱,用先进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把他们改造好,这完全与创建工作相吻合,也充分说明了监狱防逃工作的重要性。监狱要想改造好罪犯,首要的一条就是要用严格的监管做保障,否则,一旦发生越狱,不但教育改造不好罪犯,还会对监狱、对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实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目标,就应当做好越狱预防工作,杜绝越狱行为的发生。这样,全监上下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使监狱整体工作向前稳步推进。 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少数罪犯不思悔改,抗拒改造,甚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至企图越狱,特别是当前狱内罪犯结构日益复杂,狱内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趋激烈,教育改造罪犯难度不断加大,监管安全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使预防罪犯越狱的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考验。因此,安全防范意识要及时跟上形势,从现有的情况出发,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监狱安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小平.确保监所稳定优秀论文集[M]. [2] 杨明,宁大庆,朱斌.从呼和浩特第二监狱越狱事件谈监狱警察的防卫意识与技能(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5卷,2010(第4期):109-112. [3] 迪小华.论罪犯的需要(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1期):86-89. [4] 麻小平,郑玑.论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逃脱心理形成及防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46. [5] 范中攀.脱逃犯罪的动机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第2期):41-43. [6] 岳海.关于建立监狱防逃体系的思考(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第12期):42-4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