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烟草花叶病毒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烟草花叶病毒研究论文

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几丁质酶(chitinase)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它能降解几丁质,该酶一般由单基因编码.几丁质是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而利用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有重要意义.几丁质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水解菌丝尖端新合成的几丁质而发挥的.正常的植物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低,但当病原真菌侵染植物时能诱导产生很高的几丁质酶活性.Broglie等将菜豆几丁质酶的cDNA与CMV 35S启动子重组,导入烟草和番茄中,转化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显著提高植物抗毒素转基因植物植物抗毒素是植物对病原真菌侵染抵抗所产生的有毒性低分子化学物质.不同的植物可产生不同的抗毒素,目前已从不同的植物中鉴定了200多种植物抗毒素,它们大多数是类黄酮与类萜类物质.病原真菌对非寄主植物抗毒素比较敏感,植物抗毒素的合成和积累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采用rt-pcr的方法,用针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3′-端序列的简并引物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外壳蛋白基因的特异引物,对采自山东聊城的一表现严重花叶、黄化、蕨叶及果实畸形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样品进行了检测,同时扩增到了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说明该样品受到zymv、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这4个病毒分离物分别被命名为zymv-lc、wmv-lc、tmv-lc和cmv-lc。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其它相应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根据完整cp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42个zymv 分离物可划分为6个基因型,zymv-lc与con、cal、flo等11个分离物属于基因型Ⅲ。zymv中国分离物的变异性最大,不同地区的zymv分离物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wmv-lc与中国hlj、chn两分离物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30个tmv分离物可分为4个组,其中tmv-lc与中国fujian、017等7个分离物属于Ⅱ组;48个cmv分离物分为3个亚组,cmv-lc属于亚组ib。 关键词: 南瓜;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复合侵染;cp基因;序列分析 发表日期: 2007年03月06日 同行评议: (暂时没有) 综合评价:复合侵染南瓜的4种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究结果。转入的这些基因均为切除了复制酶活性中心部位GDD核苷酸序列,大多数人认为表达的这些不稳定蛋白产物会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复制酶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行使,从而使工程植株具有抗病性。复制酶策略很有应用前景。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病害已成为植物病害的最大类群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病毒的植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编码的抗病毒基因培育抗病毒植物.病毒外壳蛋白转基因植物病毒复制酶转基因植物.移动蛋白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系统侵染宿主包括两个重要的过程,病毒通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移动和通过微管束系统在组织器官间的移动.核糖体失活蛋白转基因植物

被遗忘的英格兰玫瑰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更进一步,有人还可能知道他们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因此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有多少人记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以及她在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中做出的贡献?富兰克林1920年生于伦敦,15岁就立志要当科学家,但父亲并不支持她这样做。她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专业是物理化学。1945年,当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她深受法国同事的喜爱,有人评价她“从来没有见到法语讲的这么好的外国人”。1951年,她回到英国,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取得了一个职位。在那时候,人们已经知道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是对于DNA的结构,以及它如何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甚了解。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加入了研究DNA结构的行列——在相当不友善的环境下。她负责起实验室的DNA项目时,有好几个月没有人干活。同事威尔金斯不喜欢她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但他在研究上却又离不开她。他把她看作搞技术的副手,她却认为自己与他地位同等,两人的私交恶劣到几乎不讲话。在那时的科学界,对女科学家的歧视处处存在,女性甚至不被准许在大学的高级休息室里用午餐。她们无形中被排除在科学家间的联系网络之外,而这种联系对了解新的研究动态、交换新理念、触发灵感极为重要。富兰克林在法国学习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研究中派上了用场。X射线是波长非常短的电磁波。医生通常用它来透视,而物理学家用它来分析晶体的结构。当X射线穿过晶体之后,会形成衍射图样——一种特定的明暗交替的图形。不同的晶体产生不同的衍射图样,仔细分析这种图形人们就能知道组成晶体的原子是如何排列的。富兰克林精于此道,她成功的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发现DNA结构的关键 此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剑桥大学进行DNA结构的研究,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看了那张照片。根据照片,他们很快就领悟到了DNA的结构——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两条以磷酸为骨架的链相互缠绕形成了双螺旋结构,氢键把它们连结在一起。他们在1953年5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这是生物学的一座里程碑,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端。当沃森等人的论文发表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离开了国王学院,威尔金斯似乎很庆幸这个不讨他喜欢的伙伴的离去。然而富兰克林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她分辨出了DNA的两种构型,并成功的拍摄了它的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未经她的许可使用了这张照片,但她不以为忤,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伤感。当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去世。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此外,同一奖项至多只能由3个人分享,假如富兰克林活着,她会得奖吗?性别差异是否会成为公平竞争的障碍?后人为了这个永远不能有答案的问题进行过许多猜测与争论。与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相比,富兰克林的早逝更加令人惋惜。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科学家,然而知道她和她的贡献的人寥寥无几。沃森在《双螺旋》(1968年出版)一书中甚至公开诋毁富兰克林的形象与功绩,歪曲她与威尔金斯之间的恩怨。许多关于双螺旋的书籍和文章根本不提及富兰克林,尽管克里克在很多年后承认“她离真相已经只有两步”。富兰克林始终相信人们对才能和专业水准的尊重会与性别无关,但她正是这倾斜的世界中女科学家命运的代表。如果她是男性则可能如何,这种假设固然没有意义,但性别的确一直是她在科研领域发挥才能的绊脚石,并使她的成就长时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沃森Watson, James Dewey美国生物学家克里克Crick, Francis Harry Compton英国生物物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到了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这种模型被称为α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讨论了鲍林的模型。威尔金斯出示了富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看出了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极力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从1953年2月22日起开始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3月7日,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沃森、克里克的这个模型正确地反映出DNA的分子结构。此后,遗传学的历史和生物学的历史都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DNA分子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们分享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詹姆斯·沃森沃森(出生于1928年)美国生物学家.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DNA被确认为遗传物质之后,生物学家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难题:DNA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担当遗传的重任?它必须能够携带遗传信息,能够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能够让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并且能够突变并保留突变。这4点,缺一不可,如何建构一个DNA分子模型解释这一切?当时主要有三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在研究DNA分子模型。第一个实验室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弗兰克林实验室,他们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体时,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根据得到的衍射图像,可以推测分子大致的结构和形状。第二个实验室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实验室。在此之前,鲍林已发现了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第三个则是个非正式的研究小组,事实上他们可说是不务正业。23岁的年轻的遗传学家沃森于1951年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虽然其真实意图是要研究DNA分子结构,挂着的课题项目却是研究烟草花叶病毒。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论文题目是“多肽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沃森说服与他分享同一个办公室的克里克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他需要克里克在X射线晶体衍射学方面的知识。他们从1951年10月开始拼凑模型,几经尝试,终于在1953年3月获得了正确的模型。关于这三个实验室如何明争暗斗,互相竞争,由于沃森一本风靡全球的自传《双螺旋》而广为人知。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沃森和克里克既不像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那样拥有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又不像鲍林那样有建构分子模型的丰富经验(他们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建构分子模型),却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这些人中,除了沃森,都不是遗传学家,而是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威尔金斯虽然在1950年最早研究DNA的晶体结构,当时却对DNA究竟在细胞中干什么一无所知,在1951年才觉得DNA可能参与了核蛋白所控制的遗传。弗兰克林也不了解DNA在生物细胞中的重要性。鲍林研究DNA分子,则纯属偶然。他在1951年11月的《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看到一篇核酸结构的论文,觉得荒唐可笑,为了反驳这篇论文,才着手建立DNA分子模型。他是把DNA分子当作化合物,而不是遗传物质来研究的。这两个研究小组完全根据晶体衍射图建构模型,鲍林甚至根据的是30年代拍摄的模糊不清的衍射照片。不理解DNA的生物学功能,单纯根据晶体衍射图,有太多的可能性供选择,是很难得出正确的模型的。沃森在1951年到剑桥之前,曾经做过用同位素标记追踪噬菌体DNA的实验,坚信DNA就是遗传物质。据他的回忆,他到剑桥后发现克里克也是“知道DNA比蛋白质更为重要的人”。但是按克里克本人的说法,他当时对DNA所知不多,并未觉得它在遗传上比蛋白质更重要,只是认为DNA作为与核蛋白结合的物质,值得研究。对一名研究生来说,确定一种未知分子的结构,就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课题。在确信了DNA是遗传物质之后,还必须理解遗传物质需要什么样的性质才能发挥基因的功能。像克里克和威尔金斯,沃森后来也强调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对他的重要影响,他甚至说他在芝加哥大学时读了这本书之后,就立志要破解基因的奥秘。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就很难明白,为什么沃森向印第安那大学申请研究生时,申请的是鸟类学。由于印第安那大学动物系没有鸟类学专业,在系主任的建议下,沃森才转而从事遗传学研究。当时大遗传学家赫尔曼·缪勒(Hermann Muller)恰好正在印第安那大学任教授,沃森不仅上过缪勒关于“突变和基因”的课(分数得A),而且考虑过要当他的研究生。但觉得缪勒研究的果蝇在遗传学上已过了辉煌时期,才改拜研究噬菌体遗传的萨尔瓦多·卢里亚(Salvador Luria)为师。但是,缪勒关于遗传物质必须具有自催化、异催化和突变三重性的观念,想必对沃森有深刻的影响。正是因为沃森和克里克坚信DNA是遗传物质,并且理解遗传物质应该有什么样的特性,才能根据如此少的数据,做出如此重大的发现。他们根据的数据仅有三条:第一条是当时已广为人知的,即DNA由6种小分子组成: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A、G、T、C),由这些小分子组成了4种核苷酸,这4种核苷酸组成了DNA.第二条证据是最新的,弗兰克林得到的衍射照片表明,DNA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双螺旋,宽度为20埃。第三条证据是最为关键的。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尔文·查戈夫(Erwin Chargaff)测定DNA的分子组成,发现DNA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并不是传统认为的等量的,虽然在不同物种中4种碱基的含量不同,但是A和T的含量总是相等,G和C的含量也相等。查加夫早在1950年就已发布了这个重要结果,但奇怪的是,研究DNA分子结构的这三个实验室都将它忽略了。甚至在查加夫1951年春天亲访剑桥,与沃森和克里克见面后,沃森和克里克对他的结果也不加重视。在沃森和克里克终于意识到查加夫比值的重要性,并请剑桥的青年数学家约翰·格里菲斯(John Griffith)计算出A吸引T,G吸引C,A+T的宽度与G+C的宽度相等之后,很快就拼凑出了DNA分子的正确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一、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二、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三、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但是遗传物质的第四个特征,即遗传信息怎样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呢?这个模型无法解释,沃森和克里克当时也公开承认他们不知道DNA如何能“对细胞有高度特殊的作用”。不过,这时,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种观点已成为一个共识。那么基因又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呢?有没有可能以DNA为模板,直接在DNA上面将氨基酸连接成蛋白质?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有人如此假设,认为DNA结构中,在不同的碱基对之间形成形状不同的“窟窿”,不同的氨基酸插在这些窟窿中,就能连成特定序列的蛋白质。但是这个假说,面临着一大难题:染色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而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由大分子无法通过的核膜隔离开,如果由DNA直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无法跑到细胞质。另一类核酸RNA倒是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RNA和DNA的成分很相似,只有两点不同,它有核糖而没有脱氧核糖,有尿嘧啶(U)而没有胸腺嘧啶(T)。早在1952年,在提出DNA双螺旋模型之前,沃森就已设想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由DNA传到RNA,再由RNA传到蛋白质。在1953~1954年间,沃森进一步思考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基因表达时,DNA从细胞核转移到了细胞质,其脱氧核糖转变成核糖,变成了双链RNA,然后再以碱基对之间的窟窿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这个过于离奇的设想在提交发表之前被克里克否决了。克里克指出,DNA和RNA本身都不可能直接充当连接氨基酸的模板。遗传信息仅仅体现在DNA的碱基序列上,还需要一种连接物将碱基序列和氨基酸连接起来。这个“连接物假说”,很快就被实验证实了。1958年,克里克提出了两个学说,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第一个学说是“序列假说”,它认为一段核酸的特殊性完全由它的碱基序列所决定,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第二个学说是“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只能从核酸传递给核酸,或核酸传递给蛋白质,而不能从蛋白质传递给蛋白质,或从蛋白质传回核酸。沃森后来把中心法则更明确地表示为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到RNA,再由RNA传到蛋白质,以致在1970年发现了病毒中存在由RNA合成DNA的反转录现象后,人们都说中心法则需要修正,要加一条遗传信息也能从RNA传到DNA.事实上,根据克里克原来的说法,中心法则并无修正的必要。碱基序列是如何编码氨基酸的呢?克里克在这个破译这个遗传密码的问题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而碱基只有4种,显然,不可能由1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如果由2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只有16种(4的2次方)组合,也还不够。因此,至少由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共有64种组合,才能满足需要。1961年,克里克等人在噬菌体T4中用遗传学方法证明了蛋白质中1个氨基酸的顺序是由3个碱基编码的(称为1个密码子)。同一年,两位美国分子遗传学家马歇尔·尼伦伯格(Marshall Nirenberg)和约翰·马特哈伊(John Matthaei)破解了第一个密码子。到1966年,全部64个密码子(包括3个合成终止信号)被鉴定出来。作为所有生物来自同一个祖先的证据之一,密码子在所有生物中都是基本相同的。人类从此有了一张破解遗传奥秘的密码表。DNA双螺旋模型(包括中心法则)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惟一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比的最重大的发现,它与自然选择一起,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这门综合了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信息学,主宰了生物学所有学科研究的新生学科的诞生,是许多人共同奋斗的结果,而克里克、威尔金斯、弗兰克林和沃森,特别是克里克,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英雄。克里克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生于英格兰中南部一个郡的首府北安普敦。小时酷爱物理学。1934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伦敦大学物理系,3年后大学毕业,随即攻读博士学位。然而,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的学业,他进入海军部门研究鱼雷,也没有什么成就。待战争结束,步入"而立之年"的克里克在事业上仍一事无成。1950年,也就是他34岁时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学位,想在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研究基本粒子。这时,克里克读到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本书《生命是什么》,书中预言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指出生物问题最终要靠物理学和化学去说明,而且很可能从生物学研究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定律。克里克深信自己的物理学知识有助于生物学的研究,但化学知识缺乏,于是开始发愤攻读有机化学、X射线衍射理论和技术,准备探索蛋白质结构问题。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予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经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而且,克里克以其深邃的科学洞察力,不顾沃森的犹豫态度,坚持在他们合作的第一篇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使他们不仅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而且丛结构与功能的角度作出了解释。1962年,46岁的克里克同沃森、威尔金斯一道荣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后来,克里克又单独首次提出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即遗传密码的走向是:DNA→RNA→蛋白质。他在遗传密码的比例和翻译机制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贡献。1977年,克里克离开了剑桥,前往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研究院担任教授。2004年7月28日深夜,弗朗西斯·克里克在与结肠癌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之后,在加州圣地亚哥的桑顿医院里逝世,享年88岁。

自己对号哈1、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植物抗虫害的Bt基因,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和品系。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南京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等单位还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亲本,育成了一批抗虫能力在80%以上,单产比主栽品种高15%以上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组合。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花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害虫的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地获得了转Bt基因杂交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毒杀效果达到95%。浙江农业大学(现已并入浙江大学)也成功地将Bt基因导入水稻早稻品种。目前转Bt基因抗螟虫水稻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成功的转CpTI基因抗虫水稻也分别获准在北京、福建和山西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此外,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转基因抗玉米螟玉米、复旦大学遗传所研制的转基因抗褐习虱水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研所研制的抗虫转基因杨树也都进入环境释放阶段。 2、抗病基因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来自天蚕蛾的抗菌肽基因,并导入我国马铃薯主栽品种米拉,获得抗病性提高I∽Ⅲ级的抗青枯病的转基因株系,现已经农业部批准在四川省进行环境释放。目前抗菌肽基因已经供给国内10多家研究单位,进行抗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桔细菌性溃疡病、桑树和桉树青枯病、樱桃根肿病等抗细菌病基因工程研究。 白叶枯病也是危害水稻生产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国外合作研制成功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明恢63株系已分别在安徽省和海南省进行环境释放;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也分别进入中试阶段。 真菌病也是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病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克隆和修饰了植物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萄糖氧化酶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将这两个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抗黄萎病和枯萎病和枯萎的转基因棉花,这些株系在病圃中表现良好,现已进入中试阶段。 在抗病毒的基因工程方面,国内也取得了很好进展。北京大学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等中国株系以及水稻矮缩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研制成功的抗黄瓜花叶病毒甜椒和番茄都已经分别在云南和福建进入中试或环境释放。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抗条纹病毒花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白菜和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所获得的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甜瓜都已分别进入中试。此外,国内一些研究单位还获得了抗环斑病毒(PRSV)的番木瓜,抗黄矮病和黄花叶病毒的小麦等抗病毒病的基因工程植株。

烟草抗病毒病研究进展论文

这是因为细菌感染的原因导致的,土壤应该在冬天的时候进行晾晒,加强管理,注意浇水情况,注意叶面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行预防了,选择合适品种的烟草。

有可能是温度比较低,有可能是没有及时修剪枝叶,有可能是受到了细菌感染,有可能是生长过程中温度比较高,有可能是缺水缺肥;要及时使用农药和化肥,保证土壤肥力和湿度。

(三)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由于烟草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多,且多为混杂侵染,传播途径广,因此,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须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农业、化学等棕防措施。(1)、栽种抗耐病品种 这是防治烟草病毒病既经济、又有效的根本途径。抗TMV病品种有:辽烟8号、辽烟10号和辽烟12号;台烟5号、台烟6号,引进的白肋21、柯克86;辽烟15号、延边9205、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CV09-2等。近几年方荣祥等转育的抗TMV 的NC89纯合品系,在黑龙江、利川等烟区试验,表现了极强的抗病性。抗CMV的品种有:TT6、TT7系列烤烟品种, NC89、K326、G140均表现一定的抗性,双抗(抗CMV和TMV)的转基因NC89纯合系已经获得,并大面积试验,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品种,NC89和K326抗PVY能力很强,正在进入田间试验。(2)、选用无病株上的种子,从无病株上采种,单收、单藏,并进行细致汰选,防止混入病株残屑。(3)、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首先要注意苗床选地,苗床要尽可能远离菜地、烤房、晾棚等场所。其次床土及肥料不可混入病株残屑,注意清除苗床附近杂草。第三、苗床的营养土消毒,铲除苗床土中的残留病毒。苗床播种前用1000倍“壮苗灵”+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或1000倍“壮苗灵”+1000倍 50%消菌灵药液细致喷洒苗床,杀灭床土中的病毒既其他病菌,防止幼苗感病。第四、培育无病壮苗。烟苗出土后拉十字时,用1000倍“壮苗灵”+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喷洒幼苗,促进烟苗根系发达,移栽后缓苗快、抗病力强。第五、加强苗床管理,严格无毒操作规程。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施肥浇水、有效地控温控湿。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严禁吸烟,尽力减少操作工具、手、衣服与烟株接触。(4)适当提早播种、提早移栽。移栽时要剔除病苗。注意烟田不与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至少要二年内不栽种烟草。(5)加强田期管理,提高烟草的自然抗病能力。烟田要在冬前进行深翻晒土,翌年翻浆时反复细致耙地,熟化耕作层,减少侵染毒源。(6)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微肥和生物菌肥;烟苗定植后,立即喷洒1000倍“壮苗灵”+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或1000倍“壮苗灵”+1000倍 50%消菌灵药液,注意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促使烟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两个最易感病的阶段。田间操作时,事先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要最后进行。(6)注意驱避蚜虫、防其传毒。育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地驱避蚜虫向烟田内迁飞。(7)药剂防治①、药剂治蚜。栽烟前应把附近茄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喷药杀灭,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栽烟后40天内要采用黄皿器诱蚜预测,在皿中发现有翅蚜时,田间可立即喷药防治。另外,栽烟时配合使用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可有效地控制烟田蚜虫数量,防止田间病毒病蔓延。

烟草病毒病是世界各烟草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类重要病害,国内已从烟草上分离到的病毒有16种。其中发生普遍的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PVY)。大部分地区病毒病是两种或多种病毒病混合发生。目前我国登记的防治烟草病毒病的生物农药主要有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菇类蛋白多糖、嘧肽霉素。(1)氨基寡糖素2%氨基寡糖素水剂每亩~克或1%氨基寡糖素水剂每亩33~50克、氨基寡糖素水剂每亩100~150克,对水喷雾。(2)宁南霉素8%宁南霉素水剂,使用剂量为每亩~克、2%宁南霉素水剂,使用剂量为每亩300~400克,对水喷雾。(3)菇类蛋白多糖使用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每亩150~200克,对水喷雾。(4)嘧肽霉素使用4%嘧肽霉素水剂每亩200~300克,对水喷雾。

研究烟草论文

你好,如果你有邮箱之类的传送工具,可以发过来,我用WORD的格式给你发过去,都排好版了。探讨营销策略,推动“卷烟上水平”几个关键点的思考(WSX)【摘要】 烟草行业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非一般的重要性。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烟草行业必须从各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局姜成康局长立足烟草行业,科学发展,审时度势,提出了把“卷烟上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这既是对行业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目标任务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各级烟草企业强基固本、科学发展应当达到的一种境界,其任务意义非常,任重道远。【关键词】 培育 卷烟上水平 技术创新 和谐随着国家局大品牌、大市场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卷烟市场正在走向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地产烟的区域位优势正在不断减弱,大品牌、名优品牌的市场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销售规模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卷烟是特殊商品,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受卷烟计划的影响,也会导致一些卷烟品牌在市场上供应不足。向新型市场的智能转变所产生的市场冲突和新品牌卷烟的培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目前,卷烟市场新型名优品牌不断推出,但面对部分消费者已经对某些老品牌抱有一定忠诚度的目标市场里,要改变顾客的消费习惯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里着重探讨做好市场品牌培育的几点思考意见。一、建立成熟可靠有持续发展力的品牌引进和培育体系(一)卷烟品牌的引进卷烟品牌的引进工作是进行品牌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品牌是否能立足市场的基础。在引进一个新品牌之前首先要立足本地市场,分析市场动态,结合品牌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而全面的测评,大致分析,测评内容不外乎以下四点: 1、是否是大企业、大品牌 大企业、大品牌一般有良好的市场基础,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选择大企业、大品牌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在已有的市场基础上快速建立起新品牌的销售战线。2、是否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 对于一个新品牌的选择要有前瞻性,需要考虑这个品牌是否能成为一种消费潮流,是否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判断能力,将导致品牌培育夭折,甚至刚刚培育起来的品牌就由于各种原因被卷烟生产商整合、转牌号,致使前功尽弃。3、是否有“利”可图 这里的“利”不仅指烟草商业公司所得之利,同样也包含零售客户所得之利,没有三分利,不起早三更。如果烟草商业公司不能得到可观的毛利率,对企业发展毫无利益,那就没有培育的必要;如果零售客户不能得到可观的批零差,就没有销售的积极性、主动性,品牌首先就失去了市场前沿。 4、是否易被消费者接受 主要从卷烟包装、口味、性价比等方面考察消费者接受能力,是否能被市场接受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必须真正地深入市场、接触消费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取得第一手准确、有效的原始资料,再综合销售第一线的客户经理、市场经理的意见,才能做出准确判断。(二)卷烟品牌的培育在产品投放初期,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零售客户,根据客户新品牌销售能力,做好名优品牌的推介引导工作。选择一定数量的零售客户作为首批投放的目标客户,加强客户经营的新品牌的后期跟踪和维护工作,在新品牌投放后,要及时关注零售户的动销情况和库存量,使零售户在新品牌上做到既能保证市场的有效供应,又不出现脱销滞销的现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当客户拥有一定的库存量后,才会更加主动地向消费者推介我们的新品牌。1、做好品牌的上柜陈列工作 当客户接受新品牌的推介意见并已上柜,为新品牌销售创造良好的展示环境显得至关重要。提高新品牌的上柜率,是因为上柜率是新品牌迅速融入市场的基本手段之一,新品牌上柜后要让消费者接受,就要做好卷烟的陈列工作,作为客户经理就要及时向网点户介绍最能吸引消费者的陈列方法:⑴特殊位置陈列法;对于陈列柜比较大的客户,可以开辟一个新品展示区,专门对重点牌号进行展示。⑵醒目位置陈列法;在消费者注意力集中的位置摆放好新品牌,一般来说是柜台中间偏上的位置为宜。⑶色彩对比陈列法;在新品牌旁边摆放色彩对比强烈的品牌,造成绿叶配红花的效果。⑷数量优势陈列法。在展示名优品牌时,展示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卷烟品牌,并且陈列集中,格局分明。对重点培育品牌的摆放就要增加视觉效果,在摆放的位置、陈列数量上做文章。2、调动零售客户销售新品卷烟的积极性 零售客户直接面对的是广大消费者,所以零售终端才是品牌的主要推动者,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品牌培育时,不能仅仅要求零售客户接受,而是要提高零售客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客户经理可以利用在零售户的店内采取站柜式推销新品牌,不但可以提高推荐力度,也能增进与零售户之间的感情,为建立消费者档案开个好头,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客户经理要全面做好零售客户的基础工作。3、“四员合力”,共同参与新品牌的培育工作 客户经理受走访时间和地理位置的约束,在新品牌的宣传上肯定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到位,这样电访员、配送员以及专卖人员也可以担担新品牌宣传的角色,电访员在订货过程中及时提醒零售户订购新品牌,配送员在送货过程中要协助了解新品牌的销售动态,专卖员亦要充当宣传的角色。通过“四员同力”来共同强化零售户对新品牌的认知度。二、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创“卷烟上水平”新局面创新理念自古有之,不会创新,就意味着灭亡。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源泉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一个产业企业经济的繁荣昌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加强烟草育种和烟叶原料研究,突出烟叶的基础性地位我国两烟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首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烟草大国。烟叶是整个卷烟行业的基础,决定着卷烟工业的发展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随着我国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逐步得到加强,“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得到了深入贯彻落实。烟叶生产总体上稳定发展,保证了卷烟工业生产发展和烟叶出口的需要。但是,我国烟叶水平与美国、巴西等世界优质烟叶生产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了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因素和栽培调制技术的不同外,检测手段和基础理论薄弱成为制约烟草农业发展和烟叶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1、烟草育种基础理论薄弱,性状遗传规律不清 长期以来,育种单位只追求出品种或注重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忽视了基础研究,品种选育很大程度上凭经验、碰运气,传统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2、遗传资源贫乏,育种亲木过度集中 我国烟草育种工作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亲木评价与利用方面,缺乏具有突破性的材料,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口径狭窄,这也成为限制烟草品种改良的重要因索。3、品种审评体系复杂,缺乏科学的品种评判标准和体系 品种选育靠经验育种、碰运气,审评也靠经验评判,无客观评价标准和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限制了育种的深入发展。4、检测手段跟不上,分析测试结果滞后,工农结合欠佳 烟草是特殊的经济作物,以收获烟叶为目的,而烟叶质量、可用性受多种因索影响,因此,烟草育种不仅要考虑到种植者的利益,更重要的还要兼顾到烟厂对品质的特殊要求,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分析及评吸工作涉及面,往往存在部门协作不顺,分析测试结果滞后,工农结合欠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品种选育的效率。(二)继续在“降焦不降味”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降焦减害是全球烟草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推进卷烟的“降焦工程”和“ 减害降焦工程”。我国烟草行业大力推广了科学种植烟叶,使烟叶等级结构优化,质量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配方水平,稳定了卷烟的配方结构。从实践来看,无论国际国内,在集降低焦油危害与不影响口感吸味并存的技术手段上,都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1、俯瞰国际需求形势 LTR提出了一个观念,薄片可以和滤嘴通风协同使用,以达到降低焦油而尽可能小地改变吸味的目的。滤嘴通风降低焦油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通风对吸味的改变较大,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将薄片和滤嘴通风协同使用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思路。在充分利用两者降焦作用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两者的负面作用,待消费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习惯了一定程度的滤嘴通风,再稳步提高通风度。这种方式可以持续降焦而又较为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规避产品的风格改变和市场风险。2、鲁产卷烟的喜与忧 相比来说,鲁产卷烟在降焦工程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泰山系列的儒风、望岳、观云等大部分骨干品牌,既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又在抽吸口感上有了较好地改善。但相对畅销卷烟及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诸如上等品牌,加工工艺复杂,投入较高,产品价格也非能使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接受,所以产品的加工工艺与投入价值、“降焦不降味”并存的突出矛盾亟待进一步解决。三、加强综合治理,落实“两个维护”,构建和谐烟草和谐的烟草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是诸要素间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是行业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创造活力,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烟草。要做到如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消除不和谐因素,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营造一个和谐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一)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随着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面规范越来越重要,然而全面规范首先要规范制度建设,如果缺乏规范制度管理体系,就必然导致经营管理紊乱,工作效率不高,财务损失浪费,经营效益低下。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规范制度建设是重点和关键,烟草行业以规范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全面规范,构建内部监管长效机制,是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烟草行业特殊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烟草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体系 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是搞好各项管理、提高自我规范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中,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为维护制度的科学规范与完整统一,防止在制度建立中重复、遗漏和相互制约冲突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导向和约束力作用,使制度更具可操作和实效性。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与当前加强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及时完善补充相关制度,针对本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认真梳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需要完善的要修补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2、围绕“两个维护”,规范市场专卖管理体系 烟草专卖管理主要目标是贯彻落实“两个维护”,确保市场净化率,围绕提高市场净化率并结合目前烟草专卖管理的实际运行方式,专卖联合办案管理流程如图示:专卖联合办案机制示意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烟草专卖管理过程是一个严格并复杂的法律程序,其中许可证(包括零售许可证,运输许可证)的申请与办理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行政许可过程,应严格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从目前已经认证审核的烟草专卖局情况看,在申请受理条件,办事流程,行政许可期限承诺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比较容易忽视过程,如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宣传的流程和市场秩序的检查工作,市场检查通常分为常规检查和非常规检查,常规检查主要是根据零售经烟户诚信度等级管理相联系的,专卖管理局 (或所)也制定了不同诚信等级的经烟户检查与走访的频次,检查与走访的内容等;非常规检查主要是指一些专项检查,应该制订专项检查的方案和计划。案件查办,处理过程是严格行政处罚的过程,要求严格按《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法律程序执行。从已经审核的烟草专卖局情况看,专卖局在案件处理的法律程序上不能存在与《行政处罚法》规定不一致的情况,这尤其要引起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的重视。(二)促进职能转变,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烟草正如改革开放初期,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烟草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烟草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烟草行业正进入了一个“整合资源、理顺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良性发展的关键期。构建和谐烟草市场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日益凸现,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的经营局面,不断与矛盾作斗争,其关键是思想认识,重点是综合治理。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烟草的迫切需要 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工作是烟草企业经济秩序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是保证企业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思想基础,又是鼓舞人心促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构建和谐烟草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控烟条约”对烟草企业职工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相当部分的职工对烟草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对单位的领导和群众缺乏信任。保证员工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变革中不变向、不变质”,必须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体职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对职工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广大员工牢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走出思想理论误区,提高政治鉴别力,使企业形成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推进烟草企业的双文明建设持续发展2、服务“人性化”、管理“民主化”是构建和谐烟草的必然要求 服务质量是销售网络赖以生存的根本。提升服务质量不仅要求全局职工爱岗敬业,精心工作,更要在“人本烟草”、“亲情服务”上下功夫,在服务中注入真诚与温情,将服务标准化、人性化,多为零售户着想,多为消费者着想,多为企业发展着想,把客户的满意和微笑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真正把优质服务送到人们的心坎上。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管理、民众决策的精神,让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管理中来,与企业共荣辱,同进退,同时要充分发挥卷烟经营者协会的作用,架设好消费者、零售户、营销部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出消费者欢迎、零售户赞同、员工拥护的最优化决策,推动企业发展。3、坚持“以和为贵”是构建和夯实和谐烟草建设的能力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是班子建设的生命,是构建和夯实谐烟草建设的前提。领导班子建设,就是领导能力建设。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搞不好团结,也就谈不上和谐。构建和谐烟草,班子必须搞好团结。团结和睦的领导班子,必须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相互信任不猜疑,彼此支持不拆台,分工负责不越权;提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凡是需要议定的重大问题,先交换意见,形成共识。只有沟通,才能彼此了解和理解,即使出了点问题,也能相互谅解,从而真正做到协调中讲和谐,前进中求和谐,工作中构建和谐。这样,才能建设和睦的领导班子,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和谐烟草。【参考文献】1、《烟草经济研究报告》 作者:张辉 2006年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中国烟草重组整合及走出去》 作者:国家烟草专卖局,2006年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3、《烟草行业基础管理》 作者:张辉 2006年

为什么不自己写?勤奋点吧

天花病毒的研究论文范文

人类有史以来席卷3000很多年的天花是怎样被完全消灭?天花这类病对如今很多人而言 有一些生疏,但很多人也曾在影视作品上听闻过他,事实上古时候天花是一个极为可怕的病痛,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种最烈传染病,由于病毒感染者在病发时全身上下都是会铺满皮疹,最终会在脸部留有永久的伤疤,构成大麻子,随后而出名天花。

天花较大 的特征便是一律平等,其病原菌天花病毒感染具备很强的感染性和繁育工作能力。患者过世之后,病毒感染仍然能生存数月之久,这时候不管人种,影响力,年纪,性别,只需是人都是有很有可能感柒天花,天花或是人类有记述的最原始的传染病之一。

古埃及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战士便是人类有记述的第一位天花病案。因而从拉美西斯战士的身亡年代,也就是公元1145年能够推论,天花最少在人类在历史上席卷了3000很多年,天花的致死率大约在30%上下,尽管比传染病,结核病等传染病要低得多,但因为其一律平等的特性,因此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毁灭性也是排在诸多传染病前端的。

许多 历史学家乃至点评天花时兴是人类有史以来较大 的人种残杀,天花导致的有直接证据能考的致死人数就在数千万之上。殊不知那么一个恐怖的病痛却在1980年5月被宣布完全消灭,变成 目前为止人类完全唯一消灭的传染病。

那麼天花是怎样被消灭的呢?实际上尽管当今日天花早已被消灭了,但严苛实际意义上而言,直至今日人类也没有研发出能够医治天花的专用药,就更别说那时候医疗水平偏差,治疗方法还限于跳大神向造物主悔恨方面上的古人了。

那时候的大家一旦沾染天花,就只有造化弄人了。病症轻度,身体免疫力好的,留有一脸大麻子就康复了,病症强烈,人体免疫力差的就只有一命呜呼了。因而古时候大家解决天花或是以防患于未然。

古代人在长期性的工作经验中发觉一个状况,但凡得过天花有治愈的人,终身不容易再得天花。尽管古代人并不清楚这里边的病毒学基本原理,但其实际意义就展现了出去。善于总结的中国老前辈们就拥有那样一个构想,让病况比较轻的患者去感染平常人,病况治愈以后,既不容易带来身亡,还能令人有着终身不可天花的工作能力。

这类构想资金投入实践活动,就创造发明了一种防止天花的方式 ,人痘注射法始于中国的人痘注射法,在全人类与天花的斗争中具有了可歌可泣的奉献。

殊不知难过的是大家也发觉人痘注射并非肯定安全性的,有大约2%的致死率,并且通常会留有一些例如耳呜这类的并发症。因而人类必须 寻找更安全性的方式 去防止天花。

18世际中期,一位名字叫做爱德华秦娜的英国乡医,无意间在一位济南女职工那边发觉了牛痘能够防止天花,通过了20很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试验,最后创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牛痘接种法较大 的特征便是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由于人感柒牛痘以后,除开会产生轻度的淋巴结炎以外,不容易运行,更不容易致命性,勤快不求回报地将此项技术性奉献了出去。

只是多年时间,天花的患病率和致死率大大的降低。在随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牛痘接种法遍及了欧洲大陆和美洲。

1805年,东印度公司的医师亚力山大皮尔逊将牛痘接种法送到了广州,这类优秀的工艺迅速就在中国散播起来,最后替代了人痘注射法。

直至1980年5月8号,世界卫生组织第33届交流会宣布公布,人类早已完全消灭天花,人类与天花将近3000很多年的战事最后宣布获胜,而天花也变成 人类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完全消灭的传染病。

这突显了人类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是用客观事实刚劲有力地告知大家,只需是人类的高新科技不断发展,一切病症都是会被击败的。

人类与传染病奋战的公卫史上,天花的戏剧性数一数二。 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在 18 世纪末发明牛痘 ,也让人类认识了一种有效预防疾病的方式。尽管如此,天花在 20 世纪仍然夺走 300 到 500 万人的性命。

尔后全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天花,不可思议地成功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公元 1980 年宣布野生的天花绝迹──那一年谭德塞 15 岁,WHO 达成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天花是人类古老的传染病,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 1154 年可能就是亡于天花。但是其他疾病也会产生类似天花的症状,使得古代疑似天花的病例难以判断。

近来由遗骸中取得 DNA 的研究大行其道,不少研究者也借此探讨古代的微生物。最近发表的论文报告,在欧洲北部 7 到 11 世纪(涵盖维京时期),11 人的遗骸中发现天花病毒,表示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人感染天花。1, 2, 3

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缩写为 VARV)是 DNA 病毒。新发表的论文由年代介于距今 150 到 36000 年前,欧亚大陆和美洲的 1867 个古代样本中搜寻天花,结果在 26 个样本中侦测到天花病毒的碎片。

进一步分析,这 26 个样本中有 13 人的结果比较可靠,从中取得比较大量的病毒 DNA 片段。出土于俄罗斯西部的 2 人年代为 19 世纪;其他  11 人年代介于公元 603 到 1050 年,分别位于北欧、不列颠、俄罗斯西部 ,从中拼凑出 4 个完整的基因组,平均覆盖率介于 到 。

介绍这次发现时,包括论文和一些新闻,都写说得知「维京时期(Viking Age)」的天花。肯定曾有维京人感染天花,不过严格来说,维京时期在公元 793 年才正式开始;年代在此之前的样本,都早于维京时期。

天花是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旗下一员。将已知的天花及其近亲,如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骆驼痘病毒(camelpox virus)共 84 个样本摆在一起,建构出的演化树显示:这回找到的所有古代天花自成一群,与现代天花的 共同祖先能追溯到 1700 年前左右 。

之前有论文报告,在 300 多年前的立陶宛样本中发现天花(VD21),和现代病毒的共同祖先约为 400 多年前,因而质疑天花的历史是否真的那么悠久,更早以前,如埃及法老等疑似天花的记载或遗骸病理研究,是否为其他疾病所致。新发表的论文则证实,年代更早的天花的确存在,只是其演化支系在某个时候失传了。4

不只天花,之前一系列鼠疫杆菌,以及麻疹的古代DNA 研究,都发现 年代愈接近现代,病原体的遗传多样性也丧失愈多。取得年代愈早的样本,估计病原体的起源时间也会愈早。 光凭数量有限的样本,不足以一口咬定起源时间。

天花一类的正痘病毒们,可以感染不同宿主,引起轻重有别的症状。有些病毒宿主范围较宽,能感染多种对象,杀伤力却多半不强。宿主种类较少,感染范围较窄的病毒,通常威力也比较强;有意思的是,这群病毒一般也会少掉一些基因。

正痘病毒战队的杀伤力是减法,时常是基因变少,杀伤力变强。(正相关,但是不见得有因果关系)

过往研究指出, 正痘病毒们有 200 多个基因和致病密切相关。 交叉比对不同种正痘病毒, 感染牛的病毒 cowpox(和用于牛痘接种的那款不同)有 209 个基因, 是近亲中数量最多的。它可能最接近众多正痘病毒尚未分家以前,共同祖先时期原本的状态 ,后来分家为不同病毒,面对各异的宿主后,旗下成员们才各自失去不同基因。

详细分析古代和现代的天花样本,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失去不同的基因。算总数的话,现代天花的基因数量比古代同类更少;不过也有些古代天花少掉的基因,在现代同类中仍然存在。总之状况非常复杂。

整体看来, 基因丧失与年代呈线性关系,愈接近现代,天花有愈多基因丧失 。假如基因减少的速度和最近 1000 年一致,那么估计在 4000 年前,天花的基因状态类似 cowpox,不过这样估计的误差很大就是了。

这项发现引发一个问题:古时候的天花,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天花吗?

我们知道的天花,确诊死亡率约有 30%,即使没死也可能有后遗症,算是杀伤力强大的传染病 。感染过天花的几位 7 到 11 世纪古人,由出土状况无法判断是否因天花去世。然而一度存在他们体内,后来某个时刻失传的病毒, 由遗传组成看来,杀伤力似乎不如现代天花。

假如天花在比较早期的杀伤力不如后世,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变得更致命?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一般来说,传染病如果杀伤力太强,反而不利传播 ,像是今年横行世界的 SARS二世冠状病毒(SARS-CoV-2),靠著杀伤弱、传播强,使得它的疫情远远胜过杀伤强、传播弱的 SARS 和 MERS 两位前辈。

奇妙的是,如果这回研究的古代天花杀伤力真的较弱,那么就是较不致命的古代天花灭绝了,更加凶险的现代天花却广传世界。

杀伤力更强的现代天花,传染能力也胜过古代同类吗?被欧洲人带到美洲,横扫美洲原住民的天花又是什么款式?研究传染病演化,这些是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

根据已知资讯,仍不足以得知天花的起源地点与年代。不过可以肯定至少在公元 603 年,欧洲北部已经有人感染天花;所以天花 起源自欧亚大陆或非洲某处的时间点,必定更早于 1400 年前。

有些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欧洲南部有人感染天花。假如历史记载属实,意谓当时欧洲各地都有天花存在,而且缺乏文字记录的北部也不例外。不过目前各方面的资讯非常有限,无法评估当时有多流行。

这次调查没有在年代更早,也没有在欧洲北部以外发现感染天花的人,不等于那些时空中没有人得到天花。 不是所有天花感染者的遗骸,都能顺利取得天花病毒的 DNA;也可能古代感染人数太少,所以留下记录的机率太低。

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据报载,2005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为了预防生物武器的袭击,带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一样,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话,具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力,被称为“穷人的核弹”。在我国,几十年前就消灭了天花,现在不仅普通人对天花一无所知,许多医生也是仅闻其名,不见其身。下面简单介绍有关天花的知识。 天花病毒 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有高度传染性,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儿在内,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当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约有10天左右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人发病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小儿常有呕吐和惊厥。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产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天花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对病人除了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外,重点是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洁。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最有效办法。 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假设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有3000人感染天花病毒,12天内病毒就会扩散到美国各地,殃及数以百万人。 天花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 由于天花病毒忪在人身上传染,而且牛痘疫苗忯以有效地终身地防止天花的传染,因此自1977年以后世界上没有发生过天花,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天花有中特别的能力,它可以截获免疫系统传递的信息,从而使免疫系统失效。决定保留一些样本以供研究。 1979年10月26日,全世界消灭天花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两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一些国家的七个实验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俄罗斯Koltsovo的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 发现天花 每4名病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几乎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可怕疾病。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保存下来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类似天花的痘痕。曾经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相传就是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蹙。 若干世纪以来,天花的广泛流行使人们惊恐战栗,谈“虎”色变。 1846年,在来自塞纳河流域、入侵法国巴黎的诺曼人中间,天花突然流行起来了。这让诺曼人的首领为之惊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战场上久经厮杀不知恐惧的士兵毛骨惊然。残忍的首领为了不让传染病传播开来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个残酷无情的手段,他下令杀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护病人的人。这种可怕的手段,在当时被认为是可能扑灭天花流行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但是天花并不会宽容任何人,它同样无情地入侵宫廷、入侵农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论爵位、不论年龄与性别,都逃脱不了天花的侵袭。 在欧洲曾经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临死前她请求丈夫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体御医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将他们全部处死。皇后终于死掉了,于是国王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医全部用剑砍死。 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他写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发生却是有限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们在我们这里只不过发生了一两次。然而天花却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中间,长期的恐怖使无病的人们苦恼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们的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们不仅是落得满脸痘痕,还有很多人甚至失去听觉,双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结核病。”

一个孩子的木乃伊在立陶宛教堂地下的一个地窖里被发现,里面有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导致天花的病毒样本,一份新的报告说。

但是研究人员对这种病毒的分析称之为天花病毒,研究人员说,这表明天花最早出现在人类身上的时间比想象的要晚得多。科学家们认为天花是一种困扰人类几千年的古老疾病。

研究人员从1643年至1665年间的孩子木乃伊身上提取病毒,并将其与19世纪中期的天花病毒进行比较,得出了他们的结论,研究人员说,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菌株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最早出现在1588年至1645年间。研究人员指出,那段时间充满了人类的探索、迁徙和殖民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病毒。[微小和令人讨厌的:使我们生病的事物的图像]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天花病毒确实是最近才出现的,但是如果它真的出现了,这将使人们对先前提出的古埃及人患天花的观点产生怀疑。研究的第一作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古DNA中心的博士后安娜·达根说,尽管3000到4000岁的埃及木乃伊上有痘痕,这是天花的症状,但这些疤痕也可能来自麻疹或水痘,达根说,研究人员将看到他们所比较的病毒之间存在高度的多样性。”“我们看不到,”她告诉《生命科学》。

此外,研究人员对木乃伊病毒的分析还表明,在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在17世纪末开发出第一种天花疫苗后,两种已知的病毒形式——大天花和小天花——可能会相互分离,研究人员说,

关于主要的小裂口的发现“并不是决定性的,但它开启了一个想法,也许主要和毒性较小的小毒株之间的裂口是对疫苗的进化反应,”达根说。

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几具木乃伊发现于1930年代以来立陶宛维尔纽斯的多米尼加圣灵教堂的地下室。但是这项新的研究的作者是第一个发现一具2到4岁儿童的木乃伊中含有天花病毒的人。

目前还不清楚这孩子是男性还是女性,但研究人员确实证实,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这个孩子生活在360年前。当时,天花在欧洲各地爆发,

天花曾造成每10名感染者中约3人死亡。这种疾病还可能导致毁容和失明。天花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被疫苗根除的人类疾病,Duggan说:“KDSPE”KDSPs“研究者从木乃伊中提取的痘病毒样本被严重瓦解,但是科学家通过将它与现有的痘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并利用木乃伊皮肤的DNA序列重建了它。科学家们说,

科学家们说他们希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病毒学家追踪天花和其他病毒的背景。[27毁灭性传染病]

“我们仍然不知道天花是什么时候首次出现在人类身上的,我们也不知道它来自什么动物。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因为我们没有任何更古老的历史样本可以与研究合著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爱德华霍姆斯(Edward Holmes)合作,他在声明中说:

这项新的研究为这一非常重要的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它也“向我们展示我们对病毒的历史知识只是冰山一角,”霍姆斯说。

这项研究今天(12月8日)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柳叶刀杂志新冠病毒

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是美国研制出来的。

近日,美国参议院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后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冠病毒的溯源报告,并罗列了大量证据,明确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很有可能是由实验室泄漏的病毒所造成。核心意思是认定新冠病毒起源于实验室的研究,而没有指出是何方所为。

网传新冠病毒是美国研制出来的。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新冠委员会主席曾称,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美国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一次意外事故。美国疾控中心科学家们也曾发布的一份政府研究显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出现在美国,这比中国正式发现新冠病毒提前数周,也比美国公共卫生部门发现第一例美国本土确诊病例要早一个月。

新冠的症状

早期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分型不同,表现不同。轻症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症状。

典型症状:新冠病毒感染一般无明显的前兆,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疾病初期,部分患者也可能无任何明显症状,其他多数患者常见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但除此之外,因存在个体差异,患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痒、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肉疼痛以及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健康医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

柳叶刀新冠阳0次。柳叶刀不是人名,是一份期刊,不存在新冠阳性的说法。《柳叶刀》(TheLancet)是一份独立的综合医学期刊,由托马斯·威克利(ThomasWakley)创办于1823年,由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每周出版发行,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

北京周报编译柳叶刀是真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新冠委员会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Sachs)在参加一场视频会议时,公开质疑新冠病毒或许并非来自自然,并“很确信”其来源于美国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一次意外事故,杰弗里?萨克斯作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国际医学的权威,这位专家的话还是很值得一信的,且此言论在病毒刚开始的时候就有学者发声,不止一位医学权威专家说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