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苔丝的悲剧论文答辩模板

发布时间:

苔丝的悲剧论文答辩模板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通过叙述家境贫困出身卑微的农家少女苔丝的不幸遭遇和悲剧结局,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看似繁荣强盛的国度下隐藏的巨大社会危机,深深地鞭挞了黑暗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的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贫苦农民和无产阶级的深刻同情。造成苔丝的死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个人出身和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则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宗教道德观念。这些不同因素综合起来酿成了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一、家境贫困,双亲失职如果抛开其他因素,那么导致苔丝不幸命运的则是苔丝家境的贫困和卑微的身份地位,这也是导致她受资本家剥削压迫和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束缚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家庭条件差,苔丝的父亲也不会随便听信他人的说法,天真地认为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之后,并想方设法“咸鱼翻身,飞黄腾达”;如果不是因为这不切实际的想法,苔丝的母亲也不会去劝说苔丝到富老太婆家攀亲戚;如果不是因为要攀亲戚,苔丝也不会遇上内心邪恶肮脏的亚雷·德伯,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苔丝的姓氏是德比,和贵族姓氏德伯实际上毫无关联,可是她的双亲却在名利的驱使下迫使她去攀亲戚。而所谓的德伯家其实也根本不是贵族的后代,而是花高价买来的姓氏。在作者的笔下,开篇就揭露了农民阶级思想的软弱性和局限性,也是对贫苦农民悲剧命运的哀叹。另一方面则是对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深刻见证。最终促使苔丝去德伯家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替醉酒父亲送蜂蜜的路上撞死了老马,这个事故使苔丝一家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使得苔丝不得不走上一条出卖劳动力的农业工人的无产阶级道路。自然主义的描写,环环相扣的情节和前后相继的因果关系也体现了一种浓厚神秘的宿命论色彩,正如同古希腊悲剧一样,苔丝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在冥冥之中被悄然注定。二、苔丝真诚热情,勇敢坚毅,纯洁忠贞的品格苔丝作为一个天真纯朴的农家少女,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纯洁美好的爱情。而这如琥珀般晶莹剔透的善良品质却被卑污的现实洪流所狠狠冲击,然而她却坚毅顽强,不屈从于亚雷的淫威,坚决离开对方。在为资本家做工的过程中也坚强地克服了所遇到的困难,并遇到了克莱,对爱情的渴望使她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与克莱的交往之中。然而,苔丝对克莱的无限信赖和无限忠贞,以及在传统道德观念的驱使下,又不由得向对方坦诚相待,道出自身的过往。所以,在苔丝纯洁忠贞的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为传统女性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苔丝最后杀掉亚雷的行为是对沉重的男权机制的奋起反抗和对自身尊严的勇敢捍卫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在被逮捕之前的五天,她同克莱一起逃亡,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幸福时光。但在真正的强权面前却只能迎来死亡,这也正是苔丝性格导致的悲剧所在。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苔丝的悲剧论文答辩开场白

老师问了关于你论文的学术贡献,选题的原因等等,我昨天刚答的,很容易,祝你好运哦~~~ 对于注意事项就是,你要沉着,冷静,对老师要微笑。呵呵,怎么说老师都是教过我们的不要怕,他不会难为你的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论文答辩的开场白(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答辩的开场白(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来自教育学专业xxx班,我叫xx,我的论文题目是Xxx,本篇论文是在邓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范文之开题报告:我的论文答辩开场白。在此,我十分感谢她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与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

尊敬的三位导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Xx级小教专业Xx班学生Xx,很感谢三位老师能在今天对我的论文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我的论文题目是xx。之所以确定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小学教师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成果,在这篇调研报告成果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城市小学教师,不满意以及投诉的重点,在于对人事代理合同的履行和社保合同免责条款的不认同。

尊敬的赵老师、马老师:

下午好!

我叫xx,是20xx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xxx,论文是在吉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一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创新观念的成长,促进同学们就业观念由“择业”向“创业”转换,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骨干人才,厦门大学团委一直致力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平台。

“恒安杯”厦门大学第五届创业计划竞赛从去年5月启动至今,共吸引了100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申报了65个项目。有30支团队从去年10月的初赛中脱颖而出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的培训和角逐,目前闯入决赛的9支队伍今天在此进行决赛。现在我简要向各位介绍一下本次竞赛的举办情况。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审、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大家参加我的论文答辩会!我是20xx级刘学兵,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xxxx》,现在我就论文的选题依据、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四个问题,作以下陈述。

第一开门见山法。“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5号答辩学生,我今天答辩的题目是……”

这就是一种答辩的方式,这种答辩的方式省去了一些拐弯抹角的说辞,让评委老师听起来很舒服。

第二直奔主题法。“各位评委老师好,下面我开始答辩,请大家批评指正”。这也是一种答辩的开场白,这种开场白比第一种开场白更加的简洁明了。

因为我们在答辩的时候还会制作PPT来进行展示,所以你在PPT上已经有了的一些内容,就完全没有必要再重复去说一遍了,甚至连你的姓名,你的答辩的题目都不用说了。

第三表达感谢法。“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辛苦了,我是今天最后一位答辩的学生,感谢你们给我这次答辩的机会,考虑到各位评委老师都比较辛苦,我简要向大家介绍我的论文”。

第四不按常理出牌法。

不按常理出牌呢顾名思义就是不按一般人的套路来进行答辩,一般大家都是按照写作依据、主要论点、创新点和不足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答辩。

那么有的人他就会另辟蹊径,就只讲自己的论文创新点,然后一上来就开始说创新点。

毕业答辩的结束语,简单一两句话总结后就直接表示感谢后结束,不拖泥带水

毕业答辩最后的结束语,就只有最简单的3句话:

第一句: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结论。

第二句:明确告诉大家,答辩陈述结束。“我的毕业论文答辩陈述就到这里,感谢聆听,也感谢某某导师对我的指导”。

第三句:下面欢迎各位老师对我进行提问。

苔丝悲剧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19世纪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时代背景是在19世纪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情”地侵入英国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造成了小农经济的瓦解,给以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幸和厄运。      苔丝的一生是短暂而悲惨的。有人认为,苔丝的悲剧是她所处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地位使然;有人评论,苔丝的不幸是当时扭曲沦丧的社会伦理道德造成的;有人议论, 苔丝是由于遇上了“恶魔”亚雷才导致了悲惨的命运。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因素摧毁了苔丝这位纯洁的年轻女性?      苔丝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根据博古家考据,她是英国中古时代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但家族早已衰落,家族古迹上只余些许断垣残壁。苔丝之父是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怠惰、愚昧无知;母亲过去是挤奶女工,头脑简单、贪慕虚荣,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任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苔丝作为这样一个家庭中的长女,从十四五岁开始就在饲养场、牛奶厂和农田劳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支撑起这个家。对于家庭的付出可以被视为是她悲惨一生的导火索。    读过这本小说的人,几乎都对亚雷深恶痛绝,认为他毁了纯真苔丝的一生,是苔丝短暂悲惨命运的缔造者。人们批判这位资本主义时期的纨绔子弟,甚至全盘否定他对苔丝的感情。实则不然,笔者认为哈代对这个人物并不是全盘否定的,某些字里行间中也流露了亚雷对于苔丝的爱。只不过, 亚雷是资本主义时期富家子弟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认为的爱情就是物质上的给予,让对方过上与自己一样优裕的生活。      在他看来,衣食无忧是所有女人的梦想,他把爱情想当然地当成了一笔交易。但苔丝却不是爱慕虚荣、攀龙附凤之人,她只希望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简单的生活,她对充满铜臭味的物质感情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和反感,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残酷,被迫几次接受亚雷的物质给予,对他产生了矛盾的情感。亚雷铸造了“物质”爱情的宝塔,想用它来囚禁苔丝,苔丝无法克服现实的困境,但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尊的她又不愿做爱情交易的牺牲品,于是苔丝努力挣脱宝塔的束缚,这样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双方的悲剧和悲惨的结局。      贪图虚荣的父母,希望通过苔丝的贵族认亲,从而使他们获得物质上的帮助,这就给亚雷和苔丝随后的交集奠定了物质交易的第一步。亚雷从第一眼见到苔丝,就萌生了爱意。于是,他使出富家子弟惯用的伎俩用财物来栓住苔丝。当他了解到苔丝家的困境后,主动帮苔丝安排了挣钱的活儿 (在他家管理鸡场) ,并送给她家一匹马, 以解决她家的燃眉之急。他想这样苔丝就会讨好他并任由他摆布了,但当他欲轻薄她时,她极力反抗并表现出的反感和厌恶,却是亚雷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更激发了他对苔丝强烈的占有欲。      亚雷于是转变策略,他帮助苔丝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帮她应付自己那刁钻古怪的母亲, 并对苔丝说:“你要是碰到什么困难, 需要人帮忙, 你就直接来找我好了。”他经常跟她说一些逗趣的话,处心积虑让她和自己慢慢熟悉起来。通过这些细节,说明亚雷对苔丝还是有真感情的,但他内心深处的物质爱情观和占有欲还是给苔丝带来了巨大伤害。      于是,在某一个周末,当苔丝被同行人欺负时,亚雷骑马带着她离开,他想和苔丝多亲近一会,就故意走错了路,进入了一片树林, 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在此玷污了苔丝。他让苔丝失贞后,也深觉懊悔不已,但他仍然用物质来表达他的歉意。在他的观念里,认为肉体和灵魂皆是可以用金钱来交易的,但他不懂这正是自尊、自强的苔丝所厌恶和憎恨的,于是,她不顾世俗的道德观念毅然离开了亚雷。      当亚雷和苔丝再次偶遇时,他发现苔丝被丈夫抛弃了, 而且在农场干着受苦受累的活,他想让苔丝回到他的身边, 用物质来挑战苔丝的道德底线,显然苔丝是不会答应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苔丝家的变故使得全家人居无定所、山穷水尽,在这种情况下, 亚雷再次抛出橄榄枝,暂时在物质宝塔内囚禁了苔丝,但却无法囚禁她的思想和自尊的灵魂, 最终只能引发悲剧。      亚雷给予苔丝的物质爱情,虽能够一时解决苔丝的生活困顿,但无法满足她的精神需求。真正的爱情不应完全成为利益化的商品,商业交易的物质爱情必定不会长久,而苔丝对于亚雷的感激——厌恶——抗争——默许,这种种矛盾的情感最后终于摧毁了自己。      也许很多人都对苔丝和克莱的结局感到惋惜,而且普遍认为,如果苔丝没有被奸污,他们一定会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那么,苔丝与克莱之间就是真正的爱情吗?笔者认为他俩之间也不过就是一种对于爱情的幻想,乌托邦式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要求绝对完美、纯洁,毫无瑕疵,这种被神话了的爱情,如果出现一点挫折就会分崩离析。也就是说,苔丝与克莱之间的“乌托邦”爱情只是镜花水月的幻想,无法逾越现实的鸿沟,最终只能走上断头崖。        我们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美丽的农家姑娘苔丝渴求拥有真正的爱情,但似乎命运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让她接连遇到了两个错的人。亚雷把爱情当成了一笔想当然的物质交易,而自尊自爱的苔丝不愿做爱情交易的牺牲品,所以,这样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而克莱给予苔丝的“乌托邦”爱情,使苔丝深陷对完美爱情的幻想中,当幻想最终成为了泡影,沉重的情感打击无疑将苔丝推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因此,苔丝的悲剧一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原因论文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①社会悲剧:苔丝的悲剧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而那时的社会对英国来说本身就是一场悲剧。这时候的英国农村已经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占领,传统的小农经济几乎已经不复存在,对以农业生产为生计的人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不幸。

加之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英国农民的生活更加窘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宰了英国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在新旧两种文明所形成的巨大冲击下,现代的精神文明已成为扭曲人性、践踏传统美好价值的异己力量;人们精神面临危机。

②命运悲剧: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与不负责任的父母决定了苔丝不幸的命运,一系列偶然的事件把苔丝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命运之中。

③生命悲剧:苔丝性格的软弱性及其矛盾与冲突是造成苔丝悲剧的深层原因,宿命论的影子也是造成苔丝悲剧人生的一个因素。

一、社会、家庭酿就了苔丝的悲剧\r\n苔丝的悲剧是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家庭的贫困境地和无能的父母注定了苔丝悲惨的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间接原因。当她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家庭有着“高贵的血统”,并且有一个富有的亲戚住在附近时,他们便让苔丝去攀亲,并希望他能够嫁给一位绅士。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就这样,她屈从于父母之命去富裕的农场主德伯家攀亲,到养鸡场做工,于是亚雷这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出生于富商之家、一个有名的纨绔子弟、花花公子。时时寻找时机接近她,天真善良的苔丝面对着亚雷提供的物质上的诱惑,和一个好工作的机会,加上自己特殊的责任,在发现亚雷非常危险的时候,苔丝也没有立即离开。结果她落入了亚雷的圈套。被奸污了。“从此以后一道深不可测的社会鸿沟就把我们的女主人公的品行人格跟当初那个离开母亲的大门到川特城奇来碰碰运气的姑娘分隔了开来。”亚雷残酷地把苔丝推上了悲剧之路。\r\n出于自尊及对未来美好的希望,苔丝没有像其她女性遇到这种事情那样嫁给亚雷而是果断地离开了他。这种行为严重地违反了当时的世俗成见,村里的人笑话她愚蠢,认为她不道德,把她看成有罪的人,她的父母发现从苔丝那里没有得到什么东西,感到羞辱,也责备她,苔丝第一次感到害怕和人情的冷淡。未婚生子。严重地违反了当时的世俗成见,而孩子不幸夭折,使她再次受到很大的打击。孩子死后。牧师拒绝给孩子一个基督徒的葬礼,只因为他是一个私生子,不为这个世界所接受。她懂得了社会成见的强大力量。\r\n二、安琪,克莱尔使她走到了生命的边缘\r\n苔丝在德伯家惨遭不幸后,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她本来想远走高飞,却在落难后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琪。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爱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不巧,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r\n安琪博览群书。相信科学,怀疑基督教义。瞧不起等级、财富等差异,他崇尚自然的生活和品格,他的理想是将来经营自己的农场。他深深地为苔丝的天真、纯朴所倾倒。在他眼里苔丝是美好的化身。在最初遭到苔丝拒绝时很痛苦,但总是耐心等待。他对苔丝的爱是坚定的。安琪不懈的追求,苔丝在经过痛苦而剧烈的思想挣扎之后。终于答应嫁给他。但当苔丝向他讲述了她的过去之后,安琪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伤心、绝望,遭受着严重的精神折磨,无奈之中,他选择了逃避,他不能原谅她。安琪的离开,无情地伤害了苔丝。这使得苔丝的悲剧更具有了悲剧色彩,他给苔丝带来的苦难是致命的。\r\n三、苔丝本身的性格决定其命运的悲剧\r\n苔丝一开始就注定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太善良也太贫困。她无法改变这一切。她容貌的美丽与她家庭的贫困和她地位的低下是十分不相称的,于是她命中注定了悲剧性和不幸的结局。\r\n她的无私和自我牺牲精神,给邪恶的势力以机会,老马死后,任劳任怨的苔丝来到养鸡场,这就为被亚雷引诱埋下了隐患。她的纯洁。她的心灵不设防使她步入了危险。出于善良、忠诚与至爱,在新婚之夜,苔丝不顾母亲的忠告,把自己过去所犯的“罪”告诉了安琪并请求得到安琪原谅,同样表现了纯真的一面。在亚雷再次纠缠。家境陷入绝境的情况下,虽然她也怀着渺茫的希望等待的宽恕,但她最终在善良本性和牺牲精神的促使下选择了屈服。她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为了真爱,为了对安琪的忠诚,他杀死了摧毁她、令她厌恶的亚雷。\r\n按理说,苔丝是不幸的受害者,本该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同情和谅解。然而。在男性世俗道德偏见作用下,纵容强暴者,而让无辜受害者承担罪责和折磨。亚雷对她的蹂躏使苔丝陷于不幸的深渊,而安琪的道德偏见和冷酷无情又使苔丝的精神倍受折磨。他们共同铸造了苔丝的人生悲剧。在这场悲剧中,我们始终看到苔丝的反抗和不懈的抗争精神,以及她不随流俗、不甘堕落。在世俗道德偏见中苦苦挣扎的勇气和纯洁本性。\r\n哈代通过苔丝的悲剧命运,愤怒控诉封建门第观念和世俗道德偏见对一个纯洁女性的摧残。苔丝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论文主题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一、 命运悲剧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命运的悲剧。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一个美丽但是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出身给这个纯洁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只能是厄运。而作者似乎要为了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穿插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在《苔丝》中,哈代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她是朴质、善良、能干的小姑娘,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并且干得比别家的孩子都不赖。同时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打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这样的一个女孩的生活本应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很大的玩笑。故事从她的善良、负责任的天性开始,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蜜,却在困倦中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这让她有一种负疚感。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回家的路上获知了: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牧师劝告他: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任何无谓的工作。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亚历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于是虚荣的德伯执意要女儿去亚历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一户好人家,全家人也跟着享福。高洁的苔丝本不愿意却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结果在德伯家惨遭不幸,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遭遇了此厄运,她本来是要远走高飞的,却在落难后才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吉尔。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终于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谈婚论嫁的地步。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无独有偶,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安吉尔没有看到,这又开始了她的另一个大灾难:安吉尔远走他乡。苔丝从此贫困交加,再加上父亲的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在混乱和无奈中,她又重回到了亚力克身边。当了她的情妇。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安吉尔又回来了,并且是带了忏悔的心情回来的,他希望能得到苔丝的谅解,却得知妻子已作了他人的情妇。而苔丝此时悔恨交加,认为一切的恶果都是亚历克所为,在愤恨中把他杀死,但是自己也没有免遭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了绞刑架。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同时,作者也稍微夸大了偶然性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例如老马的死;苔丝跟亚历克的相遇成为她生活中的转折点;苔丝在与安吉尔结婚前夕写给他的信产生了悲剧的误会;安吉尔最后的悔改返回等等。但是这种命运的描写却也是真实的,在当时的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如劳伦斯所说:“哈代的感情、他的直觉、他对美感的掌握……是非常伟大和深刻的。”○1二、 社会悲剧照哈代所说,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因为苔丝不属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三、 性格悲剧哈代曾说:“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2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哈代正是怀着这样的激烈的感情来描绘苔丝的,她被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的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突显的女性,她的不幸正是那种表现了她的性格力量的事件造成她的不可避免的堕落——她的纯洁致使了她的轻信与单纯: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相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教她吹口哨等都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这也是她不理解的,她的爱人安吉尔怎么能够不象她爱他那样,同样无私地爱着她。但是,倘若她不是这样纯朴,这样无用心地天真,她不会这样爱着安吉尔,她能够猜到她的爱情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不会深有负罪感受,更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悲剧也决然不会发生。但是,她也不为之苔丝了,也决然不会引发我们的恐怖和怜悯之情。苔丝还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她的反抗性,这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杰出的闪光点,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三个叛逆女性之一,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够彻底,一直囿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安吉尔敢爱,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反抗旧礼教。她蔑视和否定宗教,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对它发出了质问,她凭借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卵击石”。但是尽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争命运,仍然逃脱不了当时普遍女性的下场。她不自觉地从宗教观出发考虑问题,她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封建礼教压迫着她。她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感。当她的孩子死时,虽然她不屑于宗教,但是她又担心她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打下地狱最低层,自己偷偷地给他洗礼;当她获知安吉尔也曾犯过错误时,她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安吉尔的反应又让她跌回了不变的道德轨道中,她那原始的感情被安吉尔的文明轧得粉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亚历克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反抗、拒绝,而没有从此甘于认命,但是考虑到孝道和迫于生活,她又重回到他身边;她认为自己对于安吉尔的爱是有欠缺的,她没有为安吉尔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安吉尔娶她的妹妹为妻,因为“凡是我的长处,她一样地不短,可是我的坏处,她却一点没有……”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

读了《苔丝》,被一位纯洁、质朴、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所打动,她被社会被家族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因杀人而处以绞刑。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成就了一个悲剧,作为读者的我,一直深深地喜欢着这个女主人公,同时,也为其悲剧性的命运所叹惋。寒假里,再次拿起这本书,重读《苔丝》,重品苔丝人生。我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人生对社会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足,对《苔丝》这部经典的作品的认识或许也只是趋于表面化,我还是依然自不量力的写写我的所感所悟。在哈代的笔下,苔丝是一位纯洁美丽的姑娘,美得纯净,美得自然,她有着一切女人所羡慕的东西——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脸蛋,恰到好处的身材。如此绝色的女子,却受到社会家庭乃至人性的重重逼迫,在家庭窘境和社会习俗的双重挤压下,最终一步步走向毁灭。在书的扉页上,作者留下了一行字: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是的,这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尽管她曾遭人奸。悲剧从苔丝被亚雷奸污的那一刻开始。此前,虽然家里贫穷,但至少,她还拥有一个少女的梦,空闲的时候,还可以跳跳舞。但这之后,一切都变了,因为她连一个少女的贞洁都失去了。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会纠缠她的一生。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源于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姐姐,为了这个家族,为了父母所期待的好未来,她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深渊,一个令她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死胡同。悲剧的高潮在苔丝与安琪的新婚之夜来临。当苔丝真诚的告诉了安琪在她身上所曾发生的一切时,安琪的话变得这么残忍:“我原来认为——任何男人也会这么想的——我既然放弃了一个有地位、有财富、有教养的妻子的全部打算,我得到的当然应该是娇艳的面颊和朴素的纯洁。”这是悲剧的顶点,给苔丝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她的世界彻底坍塌了。之前,安琪曾多次向苔丝求婚,苔丝的拒绝是忍受了巨大的疼痛的,她怕伤害了这个年轻单纯的小伙子。可是,巨大的诱惑——安琪是如此出色,又是那么深爱着她,而且给她承诺可以原谅苔丝的一切过错,苔丝妥协了,答应了,幻想着可以开始一段新生活。然而,一切都错了,安琪对她的爱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可怜的虚荣心罢了,苔丝的幸福生活还没开始就匆匆结束了。安琪离开了苔丝。接下来的日子,苔丝一直煎熬着,从前的魔鬼缠上了自己,远方的爱人不回来。不知道过了多久的多久,安琪回来了,亚雷的死就不可避免了,苔丝宁愿与亚雷同归于尽,也要与心爱的安琪在一起,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哪怕是种无望的幸福。可怜的傻傻的苔丝啊。。。且不说众多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评论,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的种种看法,我知道我的感觉很浅显,没有什么社会的历史性与必然性的交接点,我只是从一个女性读者的角度看这部小说,除去家庭因素,亚雷是迫害苔丝的第一人,但同时,安琪,看似有文化有教养,却也是一步步把苔丝逼上绝路的伪君子。自始至终,在苔丝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苔丝是坚强的乐观的,她的命运却不可逆转,我相信再多给苔丝几次选择,她最终仍然会走老路,除非安琪没有抛弃她远走巴西。在这场爱情里,安琪是完全的掌控者,可最终却在他虚伪的道德下让自己梦幻里爱着的苔丝走向了绞刑架,悲剧。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如果你深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她的过去,因为过去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心灵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接受她的过去,就永远无法走进她的内心,她那颗深爱你的心。情到深处是理解,爱到深处是包容,因为爱,可以让我们的心像蓝天大海一样宽广,一样无私。因为爱的温度能溶化一切。因为,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理由。这篇文章不够完美,但希望对你有用。

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