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般要求写五、六万字左右东京工业大学(日语:_京工_大学,英语:Tokyo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东工大,位于东京都目黑区与横浜市绿区,是一所专攻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的日本顶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该校是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A类顶尖校之一,也是日本指定国立大学、八大学工学系联合会、学术研究恳谈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卓越研究生院计划、领先研究生院计划等组织的重要成员。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6名,日本第3名。其在工程技术类排名世界第14名,日本第2名;自然科学类排名世界第24名,日本第3名。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日本大学排名中位居第2位。
硕士毕业论文字数一般是3-5万之间,学校不一样,专业不一样,字数也就不一样。
硕士论文最少在3万字左右。论文各部分的字数要求: 一、题目一般不超过30字,二、论文摘要一般在1000字左右,也可扩充到2000字左右,三、论文关键词3~5个,四、论文的开题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一般5000字,五、论文正文最少在3万字左右,也可扩充到5万字,六、论文致谢一般在2~300字,七、论文参考文献没有字数要求,但必须真实,书写格式一致,符合本学科的标准。
关于硕士论文各部分的字数要求如下:1. 中、英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篇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超过30字。2.论文的摘要字数一般在1000字左右。除非有特俗要求,可扩充到2000字左右。3. 论文的关键词3-5个,是用来说明全文的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力求精炼准确。4.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论文中心思想的概括。5.正文部分字数是开题报告字数后,保持在3万字左右,具体可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调整。6.论文致谢一般在2-300字,是论文作者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论文做出贡献的老师、同学、家长、朋友的一种尊重。7.参考文献和附录的字数理论上计算在正文字数内的,但是参考文献必须真实,书写格式应一致,并且符合本学科的标准。扩展资料: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如果是留学本科或硕士未能顺利毕业拿不到学位,不想继续留学生涯的同学,可以进行留信网入库,可证明留学生真实留学身份,同时对留学生所学专业等级给予评定。留学本科或硕士不能毕业拿不了毕业证,不想继续留学生涯,也不愿意进行留信网认证,可以申请使馆教育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但这个对求职没有多大用途。
要求提供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其他不要求
日本读研究生必须2年之后,由于硕士课程一般为2年,学生们获得专业课所规定的学分制并完成全部硕士课程,根据毕业论文审查和考试后能得到硕士学士学位。
博士课程一般为3年(也是有把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综合性安排的5年一贯制的博士课程,前几年为博士早期课程,后3年为博士中后期课程),学员进行要求学分制和博士课程,根据博士毕业论文审查和考试可获得博士学士学位。齿学、医药学、兽医学的博士课程一般为4年。
申请到大学院修读硕士、博士者,一般需接纳该大学院举行的入学考,考试合格者准许入校。极少数院校仅审查学生们的有关材料,就可以分辨学生们是不是达标。大学院的入学考,一般有审查原材料、论文、专修科目、基本学科笔试题目和口语,另外还开展日语英语或其它英语的检测。对大学院中不因攻读学位为目的的国外进修生、免试生,大部分院校仅对他的有关材料开展审查,没有要求其参加入学考试。
用于提前准备应对进到大学院靠谱课程(即学士学位课程)的入学考。大学院的学费基本与高校非常。大学院一般设置在高校内,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对比,经营规模并不大。大学院虽与学系(学校)共存于高校,但是其自已的自觉性。目前很多大学的大学院正在进行改革创新,以扩大招收新生,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多方面优秀人才。
出国留学拿不到毕业证的现象并不少见,但说实话,这会对你以后的学生就业造成很严重的不利影响。由于没有毕业证就不能办理学历学位认证的,等同于你一直在中国被承认的仅有高中学历,应对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极大就业形势,你没有优点,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更提议在海外并没有拿到毕业证的留学生自己想办法再次学有所成,例如采用转学或是跨本升硕的形式。
只是你转到的学校水平和品质都无法保证,很有可能是那类社区大学,也就是我们所谓野鸡学校,那样你最后大学毕业假如确定回国发展,毕业证都不会受公司认同,很有可能几近于你仅有个高中文凭。如果想转学得话,先还记得寻找转学的学校,申请到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后,再以offer为证实到你目前所属学校出具Releaseletter就可以了。
综合来看,针对没法顺利毕业的同学来说,跨大学本科申硕士无疑是性价比之王挑选,也就是在你目前大学本科并没有毕业的这个时期,去申请办理读硕士,像很多授课型硕士全是一年制的,不但修业年限短,并且学习的知识非常简单不会有跟不上的难题,等毕业之后归国全用硕士文凭去进行学历学位认证(当然你想继续读博士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不但能拥有更高学历,并且大学本科是不是大学毕业对自己的也不会再有严重影响,如何看要比在本科阶段转学进而消耗好几年的时间要划算的多。
日本留学大概是要读4年到5年第1点,如果没有拿到毕业证的话,这件事情很麻烦,第2点就是应该去申请一定拿到毕业证,第3点就是没有拿到毕业证的话只能是再读一年。
战后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文化解释及对中国的启示刘春勇北京大学日语系99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到90年代间,东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谓是群星璀璨,其中最为耀眼的恐怕就是从一片废墟到现代化经济大国的日本了。尽管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开始滑坡,以至于现在的日元大幅贬值经济发展前景却仍不容乐观,然而它持续了四十年的经济繁荣的确是任何人也无法忽视的,它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近年来世界经济整体滑坡,而中国却一枝独秀,仍保持了较大的增长。尽管如此,我们的改革进入了“瓶颈”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顺利通过“瓶颈”保持快速的经济发展是现在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日本的经验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关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何以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达到赶超发达经济的目标,学术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一种观点认为,奇迹的背后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即儒家文化的影响。显然我们无法完全接受这种说法,因为发达经济中更多的是不懂儒家思想的欧美国家。马克斯·韦伯甚至极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根本无法在缺乏新教伦理的中国、日本乃至整个东亚取得很大的发展。(1)当然这是不足信的,因为东亚的奇迹已经做了最好的证明,但需要指出的是,那种“《论语》加算盘”的文化解释似乎正是为了反驳马克斯·韦伯的观点而产生的,因此不免偏激,所以我们不能企盼从文化中找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经济问题还需要用经济观点来解释。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战后日本的思想文化对高速前进的经济列车所起的润滑剂的作用。于是就引出了本文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关于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解释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是为了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因此论文的第三部分从前面的分析中提出了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对中国发展的几点启示。一、比较优势战略关于战后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解释同样有很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把它们归纳成三种类型。(2)第一种是以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为代表,他们认为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因为实行了自由市场经济,价格扭曲比较少,资源配置得当且效率高。然而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显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尤其是从战后到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统制”特征是相当明显的,因为在恢复时期日本工业极其薄弱,没有政府的扶持会很快崩溃,显然这种解释把现实经济过于理想化了。第二种解释与此恰恰相反,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Alice Amsolen和英国经济学家Robert Wade为代表,他们认为日本乃至亚洲四小龙经济的成功恰恰是政府有力地干预市场,有意识地扭曲价格限制市场作用,利用产业政策扶持某些关键性战略产业的结果。然而我们所知道的是,现实中有更多统制经济发展受阻的例子。要素价格扭曲的市场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对一个政府很难完全控制的大市场来说,而日本真正的高速增长期也是从六十年代逐步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直接干预后开始的。第三种解释把日本的成功归结为实行了外向型发展政策。的确,外向型是日本经济的一大特征,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得益于对外开放。然而并不是只要开放就能发展,正如中国开放的同时还要改革一样,日本内部的战略和政策的选择也是同样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单纯的开放不仅不会带来发展反而往往会使本国经济一溃千里,可见外向型也远非经济发展的充要条件。以上三种假说都解释了日本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问题,但又都不能完美地说明全部,所以这里要引入另一种发展战略——比较优势战略来作出更加符合逻辑解释。(3)比较优势战略并没有否定前面三种假说,而是融三者于一体指出了三者背后更为本质地东西——比较优势,它把这三种假说作为实现比较优势的条件从而作出了一种并非全新但更加深刻合理的解释。这种比较优势战略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理论的基础之上的。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书出版是西方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开端。他认为判断一国某种商品是否便宜的标准决定于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方面是否具有绝对优势,“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4)因此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处于劣势的商品所形成的国际分工能使各个贸易主体都得到更多的利益。当然,这样的分工是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然而斯密忽视了一个国家所有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却仍可以参加国家贸易的情形,因而无法作为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理论。于是大卫·李嘉图在他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即一国不必只生产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只要生产自己产品结构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经过国家贸易就能使各贸易主体的利益都得到改进。这构成了西方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核心。100年后,瑞典经济学家厄里·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又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这种理论放弃了古典的劳动价值论,而把国际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它强调“不顾不同需求条件的影响,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有时会如此之大而决定了贸易的基本性质”,(5)从而“进口那些含有较大比例生产要素便宜的商品”。(6)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而资本相对缺乏,那么它的生产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它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好的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成本,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是比较优势战略。而发展比较优势战略首先要求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贸易;其次还要鼓励自由竞争,让市场发挥作用从而使价格准确地反映出本国的比较优势所在,这样才能更好的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再次,由于企业自身无法全面了解比较优势,所以政府就要采取适当政策提供完全信息引导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且适时促进产业升级。由此可见,前面所提到的三种假说正是发展比较优势战略的条件,他们都部分地反映了战后日本经济的特点,从而我们也可以想象日本战后经济正是遵循着比较优势战略快速发展的。战争刚刚结束时的日本的经济和社会都处于崩溃的边缘。民用财富的40%丧失了,尚存的机器设备也老朽不堪,1946年工业生产仅为战前的。损失最大的是船舶,从630万吨减至153万吨,只残存24%。1945年大米产量也降至平均产量的60%。(7)战后初期日本的生产要素禀赋状态是:资本存量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土地面积狭小,国内资源贫乏,原料资金不足,只有劳动力过剩。日本经济学家鹤田俊正指出:“在这种生产要素禀赋状态下,只要坚持以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等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为基础的工业化,日本就必然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道路”。(8)然而这似乎和当时日本的选择有所不同,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思想之后,又经过“静态国际分工论”和“动态国际分工论”的争论,最终选择了规模经济利益大,吸收就业人口能力强,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学工业化道路,并对钢铁、机械、石油精炼、石油化工、汽车等弱小的基础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扶持措施。(9)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别于比较优势战略的选择主要是由战后日本面临的特殊的国际环境造成的。战后美国处于政治考虑对日本大力援助,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些援助资金和设备再加上廉价的劳动力才得以施行当时的“倾斜生产”政策。1949年美国停止了援助,日本经济马上陷入困境,这也正体现出了美国援助对日本“倾斜生产”的作用之大。不过对日本来说幸运的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所带来的“特需”又给了日本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得日本得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回报率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而无需大幅地扭曲价格,避免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倾斜生产”的危害和成本。当然特殊的国际环境并不能解释一切。事实上,50年代日本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美国的1/4以上,(10)而且在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的经济恢复时期,甚至在实行“倾斜生产”的同时,日本也没有放弃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以及日本最为成功的大量使用劳动力的造船业也为日本迅速积累资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见战后初期日本的政策选择并不能构成比较优势战略的反例。日本高速发展中最重要的经验不仅在于遵循比较优势而且在于按照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适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任何一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都是变化的,因为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生产要素禀赋在内的一切经济因素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意味着一国某些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消长替代,这样后进国家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就使得它能具有动态的比较优势从而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外向发展和国际分工模式。(11)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已经完全恢复了经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1/3以上,要素禀赋结构也与战争刚刚结束时有了很大的不同,资本存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劳动力价格即工人工资也有了明显的增长,比较优势由劳动力转移到了资本。在这样的要素禀赋结构下,政府适时干预经济,推动了产业结构向能源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规模经济,从而开启了经济高速增长之门。一种外生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一定内生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因此在日本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下,一旦确定了比较优势战略也就由发展比较优势战略的三个条件确定了一定的经济体制,即在政府宏观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体制。在宏观政策环境上尽量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让市场价格反映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从而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创造条件;在资源配置制度上主要由市场自行配置生产要素,从而使资源被合理分配到各个产业;在微观经营机制上鼓励企业间进行公平竞争,从而使企业不得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五、六十年代尽管通产省限制新企业进入重化学工业和同类产品进口,但同时也要求原有企业间相互竞争。在理论上,由发展战略和要素禀赋结构可以确定不移的决定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内生的经济体制。经济效益直接取决于发展战略是否符合要素禀赋结构,宏观经济中所谓的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s),即现代经济中财政制度的自动调节性能,和微观经济中生产者之间经营者之间的激烈竞争所构成的内在调节机制会做好其他工作。然而在实际中这两种调节机制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于减少经济制度的任何波动的一部分,它不能百分之百地消除波动,消除它所留下来的波动的是斟酌使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任务”,(12)微观经济中的竞争机制也同样远非完美,完全自由的竞争往往会导致混乱。另外,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更是单靠自动调节难以解决的,因此政府在基本确定了的内生经济体制的中的协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产业政策发挥其协调作用必须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前提,其对经济的影响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实现。战后初期日本政府曾实行统制经济制度,直接控制物资、资金和价格及外贸,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同时也抑制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企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缺乏活力。到1952年4月,日本政府废除了《临时物资供求调整法》,结束了对工业制品及其生产的严格限制。同年7月还撤销了统制经济的最高管理机构“经济安定本部”,代之以经济企划厅。至此,日本完成了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政府职能也转变为协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弥补市场缺陷。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是在价格机制的作用框架内执行的,政府一般并不直接干预企业决策而是用非正式的劝说指导企业界。(13)而“政府多方面进行直接干预的产业部门,是运输通信部门、服务产业部门、金融部门”这些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特殊意义的中间产品产业部门和最终产品基础产业部门,因此,日本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范围也是有选择的,并未因直接干预而窒息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在市场价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可以明确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在于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并且较好地协调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我们当然还可以提出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其它因素。比如,教育的发展,日本的大学数量几乎相当于西欧各国大学数量之和;科技进步,日本人虽不善长或无心从事理论上的突破创新,但他们在吸收和改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似乎的确有某种天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也得益于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列车;高储蓄率,世界上最高的储蓄率促进了资本的迅速积累,等等。然而无论如何,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发展战略符合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发挥了比较优势,这也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之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今天,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因此,当美国黑船压境时,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蒸汽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当时幕府对于开国还是相当积极的,他们认为,按照当时的世界状况,日本如果自闭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必须进入国际社会,并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1867年,27岁的涩泽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了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新奇的工业产品,取代了手工作坊的机械设备,西方的工业化程度让涩泽荣一大为震惊。他决定留下来,仔细考察欧洲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研究员 周见涩泽荣一先是到了法国,后来又到了比利时,比利时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接见他们的时候讲,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特别是钢铁的使用非常重要,欢迎日本到时能够购买和使用比利时的钢铁,涩泽荣一大为感慨,他说一个国家的国王在会见外国客人时,都不忘记推销本国的产品,可见工商业对西方国家是多么重要。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涩泽荣一,和当时所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日本人一样,认为商人就是一幅惟利是图的形象。比利时国王的一番话,让他固有的观念慢慢开始转变。1868年11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这一年,日本历史上第 124 位天皇——明治天皇,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刘晓峰在日本神话中,据说是天照大神创造了日本,而天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所以天皇拥有统治日本的法统,但是在实际历史上,从12世纪开始,大权一直旁落,旁落在拥有兵权的幕府将军手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600年,直到1868年,也就是黑船敲开日本国门的第15年。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之后,迫使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此后不久,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蜂拥而至,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 100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年轻的新政府怎样才能带领日本走出濒临亡国的困境?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字幕:求知识于世界,大拯皇基】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出发点。1868年11月回国的涩泽荣一,赶上了好时候。一年后,他进入明治政府的财政部门任职。在欧洲游历积累的经验和天生的理财能力,使涩泽荣一的仕途一路顺风。他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就在政绩显著的涩泽荣一接连高升的时候,明治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改变了日本,也改变了涩泽荣一的个人命运。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 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正是在德国,日本使节团似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招待宴会上对他们说: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番话让日本人感同身受,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德国是当时欧洲发展最快的后发国家。几千年来,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老师。回国后主导日本工业化进程的,正是岩仓使节团的副团长、自称为“东洋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大久保家族依然珍藏着大久保利通当年出访时从巴黎带回来的西式红皮椅子,还有他使用过的砚台和珍爱的中国紫砂茶壶。这枚小小的印章,当年曾是大久保利通随身携带之物,诸多影响日本历史的政令都是用它来签发的。回国后,大久保利通升任参议兼内务卿。这位掌握了明治政府实际大权的铁腕人物,带领日本开始了一段迫不及待的现代化急行军。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办工厂之一,政府从法国购置了缫丝设备,还重金聘请了法国技师。工厂就要开工了,却招不来工人。因为当时的很多日本人都认为,那些轰轰作响的机器会吸走人的精髓。为了打消百姓的恐惧,明治政府想了一个办法:首先劝说士族高官的女儿进厂当女工。这些技术成熟的女工后来被派往全国各地,缫丝也成为日本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我认为穆斯林国家和中国都有一个特点,对引进外国技术抵触很强,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短时间内全部实行了西化。这里积极的一面是效率很高,为了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切从零开始完全实行西化。实际上也证明了这样做效率确实很高。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两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据估算,当时明治政府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兴办企业当中。在开办国营工厂的同时,大久保利通还大力扶持民间企业。三菱是日本最著名的商标之一。今天的日本国内有一百多家三菱企业,海外还有数百家三菱的分支机构。而在1870年,三菱还只是一个拥有三艘小船的默默无名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获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经营的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偿费;此后,政府又购买了邮政轮船公司的18条轮船,无偿交给三菱经营。采访: 日本三菱经济研究所 常务理事 成田诚一日本政府把这些事业交给民间企业去发展,就是说最初由政府实施,然后卖给逐渐培育成熟的民营企业来继续发展。日本一直是采取这种方式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三菱,三井、住友等公司都是相继从政府买下官营企业来发展的。在政府的扶植下,三菱很快羽翼丰满,1875 年,大久保利通要求刚刚成立五年的三菱公司开辟日本到上海的航线。结果,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航海公司就被逐出了这条航线,三菱公司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1873年,33岁的涩泽荣一已经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在众人眼里,他的仕途可谓前程似锦。但是,涩泽荣一却做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递交了辞呈,要弃官从商。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刘晓峰(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商人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很高,涩泽荣一他弃官从商,等于说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就说叫大家一下子认识到,其实,经商也是很有地位的,很有地位的人可以去经商。辞官后的涩泽荣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他的企业组织活动逐渐向海运、造船、铁路、纺织、啤酒、化学肥料、矿山等产业部门全面展开。到19世纪80年代,涩泽荣一成为日本工商业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同一千多年前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一样,如今的日本人又在东京的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燃。日本看上去面目一新,明治维新似乎进行得十分顺利。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东京清水谷,幽静中显出几分荒凉。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8点,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准备入宫开会。几分钟后,一条消息传到宫中: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就在遇刺当天的凌晨,大久保利通还在和一位前来拜访的地方县令谈起他对日本未来改革的设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结束了大久保利通对这场变革的主导权,为什么明治维新在推进到第11个年头的时候,会突然给整个社会甩出这个巨大的惊叹号?采访: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名誉教授 升味准之辅大久保利通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决的人,总是拥有毅然决然的态度,是个不妥协的人物。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全国对大久保利通的反对还是相当有实力的,特别是在最后把大久保,士族把他刺杀以后,他的政权很快就过去了。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881年,政府以不到投资额三十分之一的低价,将北海道官产出售给个人。这一事件使民众对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极度不满,几乎酿成暴动。直到天皇出面罢免一批高官,才制止了事态的恶化。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之后,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作为大久保利通一直以来的得力助手,伊藤博文将如何面对眼前的社会矛盾?他将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明治维新的事业呢?采访: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名誉教授 升味准之辅伊藤博文,大概在众多的(日本)领导人当中,可以说是思想最宏伟的吧,视野宽广,性格开放。伊藤博文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明治政府曾明令禁止相扑这一日本的传统运动,理由是:近乎裸体的相扑手丑陋而愚昧。但是,一位名叫高砂的相扑高手开始挑战政府禁令,要在东京举办公开的相扑表演。支持高砂的民众和前来干涉的警察相持不下。为了避免对抗升级,天皇不得不亲自举办并出席了一个相扑表演会,恢复了这项运动。相扑手的挑战和民众的不满,让伊藤博文不得不仔细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方式。伊藤博文执政时的日本,由改革引起的矛盾已经突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当中。在西风东进中睁眼看世界的日本民众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一场大规模的、持久的自由民权运动正在日本社会各阶层展开。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首先是以自由民权运动为中心,对政府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正是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惯于顺应大势的伊藤博文也意识到,日本国立宪,已是大势所趋。他开始起草日本的第一部宪法。十多年来的改革经验告诉他:简单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推动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变革。此时,伊藤博文的朋友涩泽荣一已经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对本国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从投身实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涩泽荣一提出了义利合一的经商理念;伊藤博文则在《宪法》中结合进了本国的传统。于是,一个看上去令人费解的现象出现了:在本意是为了保护民权事实上也确实写上了民权的《宪法》中,伊藤博文却加入了确立天皇绝对权力的条款。这是为什么呢?采访:日本东京大学 名誉教授 奥平康弘不知什么原因,以天皇为中心的思想,有些近似宗教性了,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如果这个宗教没有了的话,日本就不是日本了,包括当时推动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人也都这样认为,伊藤博文也当然会利用这种思想潮流。1889年2 月 11 日,东京都降下漫天大雪,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借助日本传统中对天皇的尊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有历史学家认为,伊藤博文执政时期,在相扑这样的民族传统得到恢复的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尤其是军国主义也随之被召回和强化了。但在当时,伊藤博文却借此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宪法》颁布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的做法被慢慢遏制。于是,日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场景: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什么,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与此同时,日本也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日本和英国的铁路里程差距从明治维新初期的1000倍缩小为不到4倍。日本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工业国了,但是和西方工业强国相比,它显然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实现赶超的目标?日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条捷径。早在明治政府刚刚成立五年的时候,日本就用武力逼迫邻国朝鲜开国并从中获利,这距离它被美国打开国门还不到20年。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明治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那是(明治维新的)目标。19世纪末,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这样一条便捷之路,“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所谓的西洋各“文明国”,当时正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所长 蒋立峰明治维新应该说到1889年,1890年前后维新阶段就已经结束了,后来它整个的国家战略就发生了改变,怎么改变呢,原来是通过改革来促发展,从1890年以后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字幕: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 日俄战争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连年的对外侵略,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扩张势力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字幕: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七?七事变 1937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正如此前和此后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字幕:1945年8月15日 天皇向日本国民宣布日本战败(原声)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研究员 金熙德(日本)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所以,它虽然物质上像楼房炸塌了,但是它这些,用现在的话就是软实力,还是保留下来了,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与此同时,战后的日本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这里曾经是日本的第一个火车站。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建成,明治天皇亲自前来参加通车典礼。七年之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 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日本人把它叫做“新干线”。与新干线一起延伸的,还有一大批在战后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正是它们,将日本带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新干线诞生四年后的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就在这一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充满自信的日本民众都有理由认为,这是宣告日本重新崛起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时间。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但无论怎样去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这是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日本的全部内容,你再改一下就成了
你用google搜索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 就有你想要的答案了
日本的大学院修士课程(相当于中国的硕士)标准设置为2年,毕业论文通过后,可获得修士(中国的硕士)学位。日本的大学院研究生(读正式修士课程前的预备生)最长可以就读两年,没有毕业证和学位。
你好在日本研究生是硕士预科生,不是正式的硕士生,一般是半年到两年。正式的硕士生是两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在日本硕士被称为修士,而日本研究生相当于修士的预科,外国留学生一般先通过半年~一年的研究生学习,通过修士入学考试后进入修士课程,2年后顺利毕业获得修士学位。日本研究生最长能延长为2年。其间,每年有2次考修士的机会,考上修士课程者,办理研究生课程退学手续,转办修士入学手续。日本留学研究生又分为两种,一为学部研究生,申请的资格为大学本科毕业及其预定毕业者,或者是满16年学习经历的都有资格申请,作为日本硕士(修士)前期过渡阶段。第二种为大学院研究生一般是硕士毕业以及其预定毕业者有资格申请,作为博士前期过渡阶段。
日本研究生可以学习至少半年,最多两年。根据他们的研究课题,他们可以从相应的导师那里获得研究指导。我们之前送出去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在半年到一年内成为正式的修士。日本硕士读两年,获得相应学分后就能去毕业啦!日本的“研究生”与中国的“研究生”不同。日本研究生是硕士预科生,。如果你想读研究生,你需要联系教授。如果教授同意接受,就相当于拿内诺,然后和教授一起学习一年,然后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通过入学考试后,你可以读修士,也就是硕士学位。适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日语水平(理科N2或以上,文科N1),并已从普通本科毕业。
本科论文字数要求? 我们学校要求是8000字左右。大学本科一般不超过10000字。毕业论文最好是选题要小,写的小而精,不然选题太大了几本书都写不完,写出来的东西会很粗糙。我们的查重率是30%以下,同样在烦恼啊,我毕业论学初稿才写了一点儿又想改题目了。 毕业论文一般要多少字啊? 每个学校字数限定要求不一样,要问学校老师大致是这样的 本科5000-15000字之间 硕士20000-50000字之间 博士50000-150000字之间含博士后 希望回答可以帮到你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条,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2003年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说进行综述。 如果是综述文学创作,就要对各种文体进行综述,如果进行小说综述,就要对半年来杂志报纸上发表的小说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综述型的,往往采用一种夹叙夹议的......>>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写多少字呢? 不同学校的要求不太一样,当时我们学校的大概打场出来二十几页,学校的网站上应该有毕业设计相关要求的文本下载吧 毕业论文要多少字? 本科的文理科为12000字正文,3000字开题报告;艺术类 体育类的等为6000字即可 本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写多少? 本科生毕业论文大概在8000-10000字左右吧,具体情况可以去问脚印论文网的工作人员,他们对这些比较专业。 毕业论文大概需要多少字? 1.毕业论文是你大学的最后一门课程,十分重要。论文的方向是自己的专业方向,比较前瞻的观点加以论述,求证。相信你的论文观点已经确定,下一步就是蒐集相关资料,尽可能的丰富你的观点,一般文科类的毕业本科论文在1W字左右 理科的少一些 2. 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及要求: 题目 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并能恰当、准确的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题目不超过25个字,除非确有必要,一般不设副标题。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论文的创新见解、主要论点及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等部分。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目的与实际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本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文献综述;有时也简单介绍研究方法、材料的依据等。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设计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的各部分的(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的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成果,或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致谢 对指导教师或协助完成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近期发表的与设计(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文献。所它反映毕业设计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列入主要的文献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附录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完成工作的成果内容。如图纸﹑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等材料附于毕业设计之后,附录所包含的材料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书写规定 设计(论文)书写 设计(论文)必须由本人手抄或在计算机上输入,用A4纸编排。 论文摘要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英文摘要另起一页。 摘要 摘要的字数一般为500字左右。以能将规定的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完全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 目录 ......>> 本科论文引用的字数不能超过多少 各个学校不一样,全文重复率在30%一下(而有的学校,本科是20%)。每章重复率应该没有要求,这个每个学校会出细则的,并且学校也出给出他们查重复率的地方——基本都是中国知网。具体打电话问老师,每界每个学校要求都不一样 相关查重系统名词的具体作用: 查重率的具体概念就是抄袭率,引用率,要用专业软件来测试你的文章与别人论文的相似度,杜绝抄袭。基本就这意思。 一个是自写率就是自己写的 一个是复写率就是你抄袭的 还有一个引用率就是那些被画上引用符号的是合理的引用别人的资料 修改重复率或抄袭率论文的经验: 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我们学校规定是CNKI检测重复率不能超过30%.两种数据库检测重复率会有结果上的误差,一般CNKI会更严格一点,先在用万方检测一下,然后对照重复段落,句子反复修改一下,最后用CNKI检测一下,就放心了。 在国内就是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大系统,这里面的资源是不断更新的,每一年毕业生的论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这三大系统收录作为比对资源库,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国内就是三大系统,知网/维普/万方知网不对个人开放,维普及万方对个人开放万方不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知网及维普都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现在,所有学校对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论文检测查重才能算合格过关。本科毕业生,大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采取抽检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查重。抄袭或引用率过高,一经检测查重查出超过百分之三十,后果相当严重。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毕业,超过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花了好几万,加上几年时间,又面临找工作,学位拿不到多伤心。但是,所有检测系统都是机器,都有内在的检测原理,我们只要了解了其中内在的检测原理、系统算法、规律,通过检测报告反复修改,还是能成功通过检测,轻松毕业的。 3、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 4、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1)知网查重时,黄色的文字是“引用”,红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窃”。 (2)知网查重时,只查文字部分,“图”、“mathtype编辑的公式”、“word域代码”是不查的(要想知道知网到底查那些部分,可以“全选”——“复制”——“选择性粘贴”——“只保留文字”)。建议公式用mathtype编辑,不要用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 (3)word、excel编辑的“表”是可以查出来的。在某些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把表截图放到论文里边去!作者亲眼见过有同学自己编的系数,查出来居然跟人家重了,数据决定了系数还不能变,欲哭无泪…… (4)参考文献的引用也是要算重复率的(包括在学校要求的......>> 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多少? 我们要求1万……还有的学校要求3万……所以这是看学校要求,你问问你们指导老师怎么要求的 硕士论文的字数要求?硕士毕业论文,多少字数为宜?抄的能通过吗? 一般3-5万字之间,文学一般是三万字,理科相以应的多点,所有硕士论文都是要过论文检测的,比对的是一百年内所有专业的所有论文,每十一个相拟就开始算相拟,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否则延迟毕业,切记,谨慎,别来自己辛苦寒窗得来的学历开玩笑。 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 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 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 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 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 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 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 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 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 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 检测系统不下结论,是不是抄袭最后还有人工审查这一关,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专家会有相应判断。我们的系统只是提供各种线索和依据,让人能够快速掌握检测文献的信息唬 6.知网检测系统的权威性?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下结论,即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列出客观事实,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 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 本科毕业论文的目录字数算进总数字吗 综合型论文范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范文。即把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帮你做个大纲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