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镜花缘上卷,读书中一众若干人物,比较之后,更是喜欢多九公和林之洋,不仅性格可爱,更是兼具传神,总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逊色。先说多九公和唐敖一行来到黑齿国,到了当地一间‘女学塾’,两人因为好奇,不知当地女子究竟读何书?之后学塾里的先生把他两人一起请进,因为知道他两人来自唐朝,因为历来素闻唐朝为万国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学问更是出类拔萃,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两位女弟子,红红,亭亭,两女子慕得唐朝学问人品,多九公当即拍胸说道: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跟着,红红,亭亭两女子便从音律谈起,多九公这时看到唐敖说:我们两位都是抛开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惶诚恐,见识不到,还望指教。这‘指教’两字,多九公当时听到,便鼻中一哼,口虽不言,心中却想:他们不过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学问可想而知,唐兄这样谦虚,未免把对方看高了!之后呢,说起音律,论起反切,谈谈说说,多九公竟然丝毫不占上风,谈到《周易》各种传本,九公听两位女子说有九十余种,他当即便吃一惊,自以为知道大概,也不过五六十种,接着又想管她呢,说不定对方有诈,随后九公便信口胡说,周易有一百余种,谁料那两女子步步为营,开口便谈所见九十三种,之后追问其余七种,此时的九公别所七种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说两种也怕仍是为难,到此处,九公汗如雨下,这种人物性格,虽然夸下海口,但也真实可爱,九公自负为唐朝学问正宗,没想到此番在黑齿国棋逢对手。随后两女子你一言我一语,把多九公说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这时就连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烦闷。正为难,这时只听到外面喊:请问女学生可买胭脂么?来人是谁,没错,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说道这个林之洋书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爱,就拿这次来说,他一介走物贩货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种情由一概不知,这时出现反倒帮了九公,大家乘此机会都得脱身。话说林之洋这人虽然各地走物贩货,但是人却极其聪慧,书中也有一段,话说他们一行人来到智佳国,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灯谜,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动,见识甚广,猜起灯谜来,更是不在话下,不一会便破了好几道。还有一处,他们三人来到女儿国,上岸之前,还在调笑,可别被女儿国国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卖货时便被那国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缠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来磨难结果,林之洋说: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财,日日给予金银财宝,我却不为所动;当日在女儿国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缠足,这些磨难最难熬,我却终能忍受;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酒我历来好酒,但为了及早脱身,更是滴酒不沾......几段叙述下来,林之洋作为商贾之人的形象既丰满,又生动,不见铜臭气,倒是多了几分真挚,可爱。说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来看看女主角唐小山,这个前世百花仙子,其实性格刻画的也极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为人,经历凡间之苦,这段因有因何而来?原来当日瑶池盛会,各位仙班都旨在讨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议请百鸟,百兽来此地歌舞一番,接着又说不妨也请百花一齐开放,同来庆祝。众仙听了,都说很妙,哪知这时的百花仙却说:各个花卉开时都因时节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齐开放,这番便是戏言。后更因为风姨在旁调唆,百花更是与嫦娥争执起来,随后才有了赌气说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齐放,我果然应允,情愿堕落红尘,永不翻身。哪知因缘凑巧,有武则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齐放,那天刚好百花仙人去别处下棋,神不知鬼不觉地各处百花便也齐放了,这之后呢,可怜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尘,历经轮回之苦。这几章,仔细读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却也写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虽说此件事端,发于嫦娥多事,怨于风姨调唆,但是最后结局走向,还得说回百花自己。百花从一出场就清丽绝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辈,极不善于阿谀奉承,但是事体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稳。其实,看完这几个章回,我还是很喜欢百花,这样一个清清净净不为俗世所扰的女子,多么可爱,可贵?!就连广寒宫里自比天下无双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气了,不仅俗气,还犯了器量狭窄之误!
《镜花缘》读后感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浩瀚书海,好书是永远读不完的。其中有一些好书能够历经时代的考验,不断启发影响我们,成为经典的好书。以镜花缘来说,我读了之后,感受很深,它是清代的一部著名的白话传奇小说,先写的是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久公三人便游海外,畅游各种奇幻国度的经历,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山,不畏艰难险阻海外寻亲的过程,后面讲的是在古代游艺花色及文字音韵游戏的主旨下,从各种角度细腻描写了才女们的令人赞叹的才华。作者利用夸张有趣的一系列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面又一面的镜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本书的精华之处我觉得在于作者在古代就知道倡导民主思想,论人的价值不是以财富来评价,不是以身份的高低来比较,而是以人的品质好坏来衡量,充满了民主意识,这在那时候的思想是很进步的。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所感受最深的,也是要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的主要原因。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镜花缘》读后感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镜花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书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说家。中年以后谋官无望,潜心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可与《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霸气的告示命令百花在冬季齐放。这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若要发生,百花仙子将违背誓言被贬凡间,不巧的是,在仙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百花不敢违背武后,竟在冬天群芳争艳,但是百花仙子没有辩解和抱怨,勇于承担,甘愿被贬,转世为人。此时故事正式揭开序幕。
唐敖本是探花郎,因政治斗争被降为秀才,已年过半百,遂看破红尘,开始寻仙问道,经梦神点化,海外出游救助散落在外的各位仙子。书中着重描写了唐敖与多九公一行人乘船在君子国、女儿国、淑士国、两面国等地的奇妙经历,君子国的人谦让不争,每个人都老实厚道,国家一片祥和;女儿国女尊男卑,与我们当时的社会制度正好相反,男人需要裹小脚打耳洞,被女王封妃;淑士国人人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行事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假斯文的酸腐气暴露无遗;两面国就顾名思义了,他们都戴着浩然巾,然而将浩然巾揭开却看到一张鼠眼鹰鼻,极为凶狠的脸。他们巡游海外各国,各种奇花异草,各种奇装异服,各种奇风异俗,有值得赞赏的,也有需要讽刺的。更重要的是,唐敖不惜代价,救助了很多名字带“花”的女子,而这些女子正是随百花仙子下凡的小仙们。唐敖一番游历,所见所闻,无奇不有,自己也抱着一颗向善之心,终于功德圆满,抛却俗念,修道成仙,留在了“小蓬莱”仙山。
一路上,唐敖一心行善,解救了数位下凡的仙子,众位女子各个才华横溢,齐聚一堂,和百花仙子即唐敖之女唐闺臣一起参加女试,全部榜上有名,列名超等。谁说女子不如男,无才便是德?
《镜花缘》,人物描绘不比“红楼”,场面铺叙不及“三国”,光怪陆离与“西游”还有距离,唯人物语言叙述见长,古往今来,天文地理,俱在其中,可谓口若悬河,天马行空。
文中巧用荒诞不经之事例讽古喻今,用虚无缥缈之人物指桑骂槐。成语及四字词语也用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言简意赅,点石成金。作者运用材料,组织文字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书中众多古典的引用虽使作者有偷巧剽窃之嫌,但也足见其博览群书,纵观古今,腹中有墨,胸有成竹。
全书似乎有两条线索,一是灭周复唐,二是众仙子的聚聚散散,荣辱成殁。作者对社会中许多丑恶现象作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可见其对诸如此类的强烈不满,但总的看来,我怀疑作者有天朝自大,唯我独尊,地大物博,敢问谁何的思想。不过从“问道于盲”的事件看却也不一定恰当。纵观全书,好像很难找到一个反映全文的观点,或者说是主题,但也许这就是长篇小说的特点之一吧——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中笑料甚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的,这些笑料也分着层次。书前部分游记中多数还能看懂,而后半部分众才女相会后的琴棋书画,谈笑风雅,其纷繁冗长,则使现代人不敢恭维了。
书中将女子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古代一般小说中并不少见,但其却另有特色,那就是人物众多,行色各异,但缺乏变化,刻画得有血有肉的屈指可数,多数是清香沁人,玲珑可爱,可谓镜中月水中花,但终虚所望了。将每一个女子赋花一朵,也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令读者睹花思人,流连忘返,只怕到愁容满面、茶饭不想的地步,便非红颜薄命不可救了。各女名为花,而此书中之各花只讲义气,无儿女情长,不是指腹为婚,就是为感恩戴德而奉以其终,此大憾也!
《镜花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融幻想、历史小说、讽刺小说,游记小说于一体的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李汝珍。小说中勾勒出了一个个奇异的画面,让人眼界大开。大人国的人脚下云色随心而变,黑齿国的人浑身漆黑、学识渊博,白民国的人穿戴儒雅、毫无学问……这些也使我们心有所触,掩倦深思。
开头部分,百花仙子等仙女去参加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掌管人间文章兴衰的魁星夫人以花容月貌的女性姿态出现,嫦娥、风姨,织女等出场人物都是女性。文中尤其写到了武则天这样非常有影响力的女性,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是不可缺少的。
接着写了一百位花仙被贬入凡间,而寻找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成了唐敖到海外游历的任务。这十二名花,一个个本领高强,品行高尚,令人钦佩。比如,黑齿国里的红红与亭亭两位女子,竟在学问方面,把很有学识的多九公问得张口结舌,羞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得不佩服这两位女子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作者身处封建社会,却有这样赞扬女性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到,有一百位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并名登黄榜,更体现了作者希望女性也拥有和男子同等社会地位的思想。
本领要靠自己来练就,机会要靠自己来把握,自尊、自立、自强,是做人的根本,这是这部小说给人们的启示。这部小说中的女子渊博的知识,非同寻常的本领,都是自己练出来的,是在逆境中发奋图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拥有了过人的本领。
所以说,这部小说作者“借海外奇景异事,褒贬身边百态人生”。用语诙谐幽默,是《镜花缘》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以及对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
我很有幸地阅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这本书带我认识了诸如发女儿国,两面国等各有特色的国家。这本书在幽默的语言之中,带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这本书,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是想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整本书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篇幅去写了女儿国。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看见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这样一番奇特的景象。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吗?自古代以来,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出门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作者在呼吁男女平等吗?放眼千百年来,在官场朝廷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为。女儿国之行,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平等。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作者在文中写道,“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作者的这段话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很好地讽刺了那些说说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这样做两面派,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这个故事,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阶级的人,也是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否定官僚主义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这一行人还去到了诸如君子国、大人国等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作者都会突出这人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的适当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这几天,我接触到了一本名叫《镜花缘》的课外书,书中情趣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镜花缘是清朝作家李汝珍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李汝珍,直隶大兴人(今属北京市),号松石道人。
书中所写的前四十回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一行人游历海外诸国的故事。而后来的四十六会写的是才女们参加女子科举考试的故事。最后四回写的是起义军如何攻破武则天,把江山还给大唐的故事。
起初,王母娘娘生日时,嫦娥和百花仙子打赌人间的百花是否会同时开放。后来嫦娥略施小计——让武则天令百花开放。世界百花因受到人间帝王的指令,掌管各种鲜花的仙子不得不开放百花。于是,百花仙子被贬下凡间。
百花仙子被贬后,投胎到唐敖一家。这唐敖本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秀才,好不容易考上了探花却又因为和起军反抗的徐敬业有交情,又被贬为秀才。之后,唐敖心灰意冷,也无心再考试了。于是,他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游历海外,漂泊各国。
书中有几处细节最使我难忘。一是路过黑齿国时,几位女孩与多九公论书。多九公见对方只是孩子且都是女性,便开始掉以轻心。结果被女孩侮辱“问道于盲”。从这一节中,我觉得一个人不论怎么样有才华,都不能骄傲自满。否则就像多九公一样,被人“问道于盲”了。
二是林之洋路过女儿国时被耳缠足,险些被女儿国国王招为“皇后”。多亏唐敖治河有功,女儿国国王才勉强同意唐敖将林之洋带走。
在书中,我喜欢为人善良而重情义的唐敖;喜欢知错能改的多九公;喜欢重情重义但并不唯利是图的商人——林之洋。
《镜花缘》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长篇小说,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去读一下。
镜花缘以百花仙子被贬下凡开头,由官场屡屡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点,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寻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奇异国家,但是路上并未找到名花,却是各个名字中带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着来到了仙山蓬莱,唐敖一登上蓬莱山,便不想再次堕入红尘,只想在蓬莱山上修仙养道。
里面有几个国家让我印象深刻,首先的就是君子国。这里的人们个个讲礼仪,平易近人。商家和买家不是互相要价,而是互相加价。特别是唐敖一行人和两个老人讲中原的事情,离开后才得知,这两个老人原来是君子国的宰相!连一个国家的宰相都这么平易近人,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又有多么讲礼仪?
黑齿国,这里的人不愧为黑齿国,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这还不怎么奇怪,毕竟人有黑的,白的,黄的。特别是他们的牙齿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认为这里的人这么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进学堂讲课。但是那几个学生的问题,问得多九公哑口无言,唐敖也得对书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国,这里的人比黑齿国跟进一步,连身边的一切都是白的。头戴儒巾,手拿折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唐敖和多九公也进到了这里的学堂,认为这里的人应该学识很高。结果那里的学堂老师简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气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还不可斗量。黑齿国虽然长得黑,但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白民国虽然头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却胡乱翻译论语。
镜花缘最后以百位仙子考得才女,回归天庭结尾,这里表现了作者认为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镜花缘》作为我国一部经典的古典佳作,从小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最开始的小人书,到随后的动画片,还有改编的电视剧,一个个奇人异事,一段段冒险之旅,真的是眼花缭乱、精彩纷呈。这次有机会重温这部作品,着实让人欣喜。
精美的插画、厚实的文字、丰富的注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原著的精彩,让人爱不释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绝伦的海外冒险,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国家都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还记得君子国、两面国的故事么?或善良、或狡黠,或温文尔雅,或两面三刀,诙谐幽默的文字再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人性的真谛。还有女儿国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读。
从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叹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响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图,尽显古典文化的魅力,还等什么,一起来分享经典著作的精彩吧。
这《镜花缘》可谓是雅俗共赏。
俗的部分是前五十回。特好看。说的是唐中期失意文人唐敖和他小舅子林之洋还有多九公在离开天朝周游世界中所见所闻。想象力超群,可谓是奇幻大片,又如是海外游记。就是改成白话评书,也尽可吸引一干听众。
最后六七回写的是世事变迁:周变回唐,武交还李。人物结局:仙道,人道,万事皆有定数。
而中间的就是雅的那一部分了。武则天开女科,众花仙子托生纷纷考中,几十个章回写的是红花会众才女研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厌其烦地表现了文心精巧,文趣无穷。是各种学问集成,掉书袋666。尽管,今天看来,这些都是不实用的才能学问,是闲趣。不过,很多时候文化不就是闲出来的么?
窃以为《镜花缘》作为女性小说既有突破性亦有局限性。突破性体现在女性作为小说主体,且在文才志气上巾帼不让须眉,平权同格;而局限性在于其实没脱离男权意识,一以功名利禄为成功标准就免不了媚俗了。
第三部份从后五十回开始,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这部分文字以才学为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缺乏艺术价值。这一百个才女都是个性模糊的,百人一面。作者塑造她们一为称许女子才华,一则为逞自己的才学,游戏笔墨以自娱。鲁迅说其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这一评价颇为恰当。其实这种倾向在黑齿国多九公和才女的谈话中就可见此端倪。
小说最后写唐功臣后代举义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财气四关,斩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于城下,天下复归李唐,中宗继位。攻克四关的文字写的很有想象力,将抽象的说教形象化为具体的情节和形象,读来颇有趣味。
最后,关于这本书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我认为其中不乏矛盾之处。女儿国的情节和对一百个才女的刻画很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女性才华和能力的肯定与赞扬。唐小山寻父那段文字中有个有趣的情节:惧内的强盗被山寨夫人设计暴露出了想纳妾的想法,结果被夫人痛斥、暴打。夫人更是提出强盗日后若要纳妾必得先让自己纳男宠。作者借此对道德体系中的双重标准做出了尖锐的嘲讽。可是,全文处处又维护班昭《女诫》的教条;对三寸金莲多有赞美;唐小山等几位才女被强盗抓去后,想到的是自刎还是投井;最后多位才女随夫殉节。总体来说,作者的思想还是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
话说,这宝玉结束了人间一游之后,百花仙子似乎也按耐不住了。于是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时百花开放,触犯了天条,被贬下尘世,然后就进入了“镜花世界”。
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说家。说实话,刚听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是位才女,结果恰好相反。可能这就导致作者在当时那个腐朽而愚昧的社会中,对女子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女子无才便是德。”当时女子普遍的社会地位正如此言所说。但在《镜花缘》中才女可数不胜数啊。
苏式蕙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字,让人心烦意躁。但聪明细致的史幽探用七种颜色把文字区分开来,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组成数十首诗。史幽探,她满腹诗词歌赋,行诗如风,让人敬慕。后来百名花仙转世的才女相遇之后,阔谈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那番群英荟萃的场面,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当然,除了这百花争放的热闹之外,还有许多怪异且有趣的国家。君子国的城门上的“唯善为宝”四个大字格外耀眼,顾名思义,善是君子国的宝贝。“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和谐景象也比比皆是。两面国人那正如那“变色龙”,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亲切的嘴脸;遇到没钱没势的,就露出丑恶鄙视的面孔。女儿国应该是当时社会女子很向往的一个国家了吧!在那里“女尊男卑”的理念落实得十分彻底。男子在家洗衣做饭,女子在外骑马打仗,别有一番韵味呀!
作为一本著名的神魔小说,《镜花缘》在当今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或许是因为作者的耿直与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批判;亦或者是故事浓郁的奇幻色彩;又或者是……
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镜花水月,皆由人心。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著《镜花缘》。这是一部清代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样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他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这本书里有三位主人公,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他们来到了大人国,看见人们脚下都踏着彩云。一打听,原来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踩的是美丽的彩云,可奸诈狡猾的踩着的都是黑云。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善良之人,不能做为非作歹的事情。
他们还来到了黑齿国,在女学塾里,多九公卖弄学问,自夸自大被女子们好生羞辱了一番,我明白了骄傲的人是会吃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多炫耀。
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闭上眼睛,各种奇妙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君子国的谦让,礼貌,祥和,让我读心头一暖;劳民国的长寿,让我懂得了健康的重要;黑齿国的文采让我赞叹;白民国的徒有其表让我叹息;淑士国的“酸”让我感慨;厌火国的野蛮让我惊恐;大耳朵国的过犹不及让我深思;女儿国的阴阳颠倒让我刮目相看。书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难忘的书——《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晚年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十多年时间写了号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镜花缘》。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说”,国外学者评为融幻想、历史、讽刺、游记四类小说于一体的巨著。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上面那段简介,我心中暗想:“一个老头儿能写出什么巨著,没听说过这本书,我倒要见识见识。”
故事从百花仙子被贬开始,沿着两条主线叙述。明线为唐敖官场失意,索性与妻舅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暗线则是百花仙子在凡间的故事,两条线一明一暗,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看《镜花缘》的第一感受是幽默。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场面描写都能看出。淑士国人十分迂腐。在一家小酒馆,伙计是这样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临,莫非饮酒乎?用菜乎?请明白以告我也。”淑士国人的呆板,酸,透过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跃然纸上。
看《镜花缘》的第二感受是凝重。幽默与凝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在笑过之后,我也有些羞惭。白民国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人人都有一股书卷气,却连《论语》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却诗书满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镜花缘》的第三感受是感动。虽然某些国家的习惯不好,但每一个失德行为背后又很快出现一个反衬人物,厌火国人因为贪财而喷火伤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鱼却出手想要救助,最终赶走了厌火国人。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严厉地抨击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真可谓是一面“镜子”。从此《镜花缘》成了我书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今天晚上,我终于把《镜花缘》这本书读完,它不仅给予了我快乐,还给予了我人生的道理。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蟠桃会。白鸟大仙和百兽大仙都把鸟兽叫来给王母娘娘助兴。可是只有百花仙子没有把百花——荷花、枫叶、樱女、芙蓉、兰草……在同一时间开放,于是,月神嫦娥仙子与她打了个赌:“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让你开花,你开了,就下凡去。”
几百年后,地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让花园里一百种花一齐开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百花仙子因为不在,其他九十九个花仙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照办了,终于百花仙子知道了,自动飞下了人间,还有九十九个花仙子也一齐下凡了。
百花仙子下凡后转世在唐敖家,在唐敖一次漫长的国外旅程中他找回了九十九个花仙子,从此她们过上了比神仙还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如:“人不要重视外表,要重视学习。”“不要被对方外表所迷惑……”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近日以来因为读书节,我有幸一睹《镜花缘》的风采。
话说入目第一章的内容里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那是百花仙子与百草仙子无意交谈间出现的。“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具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就这句话,可能是文中最不出彩的一句话,却让我影响颇深,我辈岂不减色?真的是女性无用吗,还是时代没给她们机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贯彻那男尊女卑时代的名言。无数才女若非武则天开放女科,一身才华可能就要被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除此之外,嫦娥这号人物的设定也让我彻底对她的好影响翻篇,那个传说中性格淡漠,却又十分善良,只可远观不可亵渎的女子。在这里却是咄咄逼人,蛮不讲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凡事物皆有双面性?就不从而知了。
而武则天醉酒后逆天而行誓要让百花在冬日齐放,也算是文章精彩内容的开端了。百花应惧怕责罚,不分天道事理,竟真在冬日齐齐开放,让我也感到颇为不屑,只因怕得罪权贵,放下自身原则,实在让人无法尊敬。而后百花仙子甘愿坠入凡尘也不愿承认自己未干的事去广寒殿扫落花三年,着实令我十分敬佩。这是坚守,尊敬自己的表现,值得让人去敬佩,去学习!
坠入凡尘后也写了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亲唐敖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的种种经历,体现了人情冷暖,世间善恶……
总而言之,作者李汝珍写的这本小说真的极好,镜花水月。其神幻会写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近日以来就是因为读书节,我有幸可以一睹《镜花缘》的风采。
话入目第一章,有句话我是有感情的,那就是仙女献花之间和草药仙子无意的谈话出现。 “我不知道精灵与此玉碑也许注定?不幸的是,我们虽然不朽,研究女性身体的部门,即使人文德都盛玉碑,其中所含的未来,建立或学者,不一个女人,我这一代不会在这句话减色?”,该文本可能是最弱光一句话,让我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一代不会消减?女人真没用,或者不给他们机会的年龄。女人的美德,他说,实现这个父权时代。吴无数有才华的,如果不开女科,一个可能是缺乏人才在历史的长河中。
除此之外,嫦娥的性格,她所谓的冷漠和善良,让她无人能及,也对我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侵略性的和不合理的。是金色,金色,黑色和白色吗?还是一切都有两面性?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在逆天而行武醉誓要让在光线的冬花后,该物品可以考虑的精彩内容的开始。花应该害怕惩罚,无论天上的事,竟选择在冬季真正开放的,所以我觉得挺不屑,背地里却生怕得罪强大的,放下自己的原则,让人无法尊重。然后,仙女献花愿不愿意承认,他们不想陷入不做事广寒殿凡尘横扫下跌了三年,着实令我钦佩。这是一棒,尊重他们的表现,值得人们敬佩,学习!
坠入凡尘后也写了一个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亲唐敖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的种种社会经历,体现了人情以及冷暖,世间没有善恶……
总之,作者李汝珍写这个小说是真正优秀的,难以捉摸。神幻将写入其创作手法的数量,根据代码的精彩勾画出滑轮的绚丽斑斓的彩色图片。
李汝珍(约1763~1830年),字绿松石,号绿松石道长,籍贯北直隶大兴区(今北京市)。天性风趣,嫉恶如仇,熟练文学类、音韵、中国围棋等。二十岁随兄宦游,移居板浦,结婚生子,在这里日常生活大半生,期内去河南省做了小官。中老年后自感现象官运受阻,全身心读书写作,历经三十年,写出稀世珍宝书《镜花缘》,第一版在苏州市刊刻面世,快速盛行市井。《镜花缘》是清朝小说中十分独特的一部。书的前五十回,李汝珍有意思的描写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的环游小故事,包含西游记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的历经,全国各地奇风异俗、仙人妖人和古怪蔓草虫鱼等,填满奇妙颜色。
后五十回,书里叙写了武侧天科举考试选才女,偏重于叙述数百位才女及各种游乐行动,因它涉及到君子六艺、医卜星象、音韵优化算法、灯迷行酒令、射猎蹴球、斗草礼射,各种各样百戏之类。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坡以及他各花精灵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取,请在毓文中学大有作为的小故事,描绘详细,由此可见作者专业知识渊博。本书以丰富的想象展现千般世相,突显女人的才能,反映重视女权主义的观念。
李汝珍的《镜花缘》以奇妙的技法揭示了世间社会发展的诸多风俗习惯破坏和社会道德沉沦,讥讽实际辛辣食物风趣,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尽管有些人称《镜花缘》为炫才小说集,但作者渊博的常识确实令人佩服。虽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嫌,却也恰如其分正宗出了书的特点所属。书里描绘的国外许多我国,以《山海经》为根据,看起来荒缪,但其实蕴涵了作者对清明节治吏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经过感觉自己评论的能够的来看我吧,感谢!
《镜花缘》的境外列国,也弥漫着许多身体上形变的“人们”,这种变形人通常弄出人的本性之劣。如写穿胸中国人胸都离断,仅因她们个人行为歪斜,逐渐心离保守主义,胸无主宰者。小人国里的最寡情,满嘴说的全是反过来得话。作者用漫画式的技巧,即是一幅幅活生生的角色社会发展相,也是对那时候这类世态人情的讽谕和抨击。《镜花缘》上半部分关键写唐敖科举考试遇阻,绝意名利出行国外,眼界国外三十多个我国的奇闻异事,后入式小蓬莱修行不还。后半部分写唐敖之女思父急切,也出航寻找亲人,归国后值武侧天开女科数百位才女被录取,大伙得到人世间再聚首。
浩瀚书海,好书是永远读不完的。其中有一些好书能够历经时代的考验,不断启发影响我们,成为经典的好书。以镜花缘来说,我读了之后,感受很深,它是清代的一部著名的白话传奇小说,先写的是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久公三人便游海外,畅游各种奇幻国度的经历,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山,不畏艰难险阻海外寻亲的过程,后面讲的是在古代游艺花色及文字音韵游戏的主旨下,从各种角度细腻描写了才女们的令人赞叹的才华。作者利用夸张有趣的一系列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面又一面的镜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本书的精华之处我觉得在于作者在古代就知道倡导民主思想,论人的价值不是以财富来评价,不是以身份的高低来比较,而是以人的品质好坏来衡量,充满了民主意识,这在那时候的思想是很进步的。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所感受最深的,也是要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的主要原因。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您的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具体题目是什么?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文学与仕途的关系.文学与朝代的沉沦.
文学与仕途的关系.文学与朝代的沉沦.
还好意思说你是本科生,写论文还要别人给提供题目,不知道你上学时都干什么了。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还好意思说你是本科生,写论文还要别人给提供题目,不知道你上学时都干什么了。
文学与仕途的关系.文学与朝代的沉沦.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近世京津词坛研究《盛京时报》小说研究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宋代出使文学研究唐前曹植接受史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