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护理安全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护理安全论文范文

护理安全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体事件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及家属的 *** 意识也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结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效果

护理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每一个合格的护士在走上护理岗位之前,都要在医学院校进行系统的护理技术学习[1]。过去,护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该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但无法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普遍不高[2]。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护理安全的逐渐重视,各医学院校也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物件为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观察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2名,女性学生38名。他们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在对照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1名,女性学生39名。他们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教学方法

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常规教学法的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在护理操作课上将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上观摩和参与实际护理操作。我校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方法是: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并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抽查。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其讲解有关护理安全的法律和法规,以便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有充分的认识。③教师可通过网路大量地收集有关护理安全的案例,并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知识的过程中将这些案例一一展示出来,以便使学生形象地记住各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3]。④在上护理操作课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故意为其制造一些护理风险,以便提高其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⑤在上临床观摩课时,教师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解决护理风险的方法。

观察指标

教学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其中,学生每科成绩的总分为100分。学生每科成绩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对该科知识掌握的越好。

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软体包对本次实验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分和±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分和±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观察组学生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4]。本次研究的结果说明,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乌兰图雅.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212-212,213.

[2]牟静.带教老师护理安全认知现状及其对实习护生护理安全行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

[3]卢秋云,黄健桃.实习初期护生的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58-159.

[4]LesoskyM,McGeerA,SimorA,GreenK,LowDE,RaboudJ..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相关医疗结构在心血管累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这对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对于护理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物件。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72~33岁,平均年龄58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为了更好的探究出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在对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应该包括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病人安全用药的指导、对护理人员辨别护理风险能力的提升等。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体进行分析,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护理事故的患者15例25%,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10例,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20例,对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30例50%。研究组中出现护理事故的患者4例,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32例,对于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24例40%,对于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4例。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对于相关治疗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以及护理安全作出保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满足于心脑血管内科的护理要求,医院可以定期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尽可能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让其能够独立的面对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之间,对其病情进行了解,从而能够为其相关护理措施的采取创造条件。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护理安全,相关的护理人员也应该加强对环境安全的管理,尽可能规避可能造成患者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为患者的康复与治疗能够在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内进行。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这对于提升相关的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得以提升,这对于缓解现在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护理安全措施的制定与采取将会直接对患者的疗效造成影响,安全措施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上使得护理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机率得以降低,为患者康复工作的进行创作条件。

参考文献

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路的探讨席淑华,周立,张晓萍中华护理杂志2004-03-05

2、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吴欣娟;贾朝霞;护理管理杂志2005-07-10

医院护理安全论文范文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安全隐患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

结果:通过防范,患者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儿科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安全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是家庭的焦点,一旦孩子生病,家长就显得格外紧张、焦虑、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服务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护理人员的行为达不到要求而又做不到及时的沟通及给予满意答复时就有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面对目前日趋复杂的护理工作环境,如何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诱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

护理人员不足,趋于年轻化。患儿治疗不配合,操作难度大,环境吵杂,容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护士队伍年轻化,经验相对不足,安全意识不强,专业技术欠娴熟,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1]。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护比例倒置现象还普遍存在[2]。本科是儿科,患儿多,病情重,护士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护士就很少有时间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从而造成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存在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行,患儿及家属都非常关注,一旦家属认为护士行为侵犯其知情权、同意权和隐私权,则产生投诉行为。而有些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存在安全隐患。

责任心不强。护士对自己的高风险工作无正确认识,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工作,抽错血标本、标本丢失,在给患儿输液时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没有按时巡视病房,致使药液外渗或空气进入,给患儿带来痛苦。有的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时间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存在安全隐患。

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未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患儿病情不了解,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有的未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而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实习进修生管理松懈。实习进修生私自治疗甚至发生差错,不合理的解释等存在安全隐患。

服务态度差。长期以来,因服务态度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儿家长投诉的热点。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释,使患儿及家长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存在安全隐患。

医疗设施、卫材、环境隐患因素。

病房的硬件管理存在缺陷。病床无床档,床头、床尾质量差,存在坠床隐患。病房饮水机、热水瓶无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烫伤隐患。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易致静脉穿刺失败。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不亮,地面潮湿存在跌倒隐患。

仪器有故障,未及时排除。卫材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护士在使用前检查不细致,存在安全隐患。

就医环境差。病房人员多,环境嘈杂,有些家长不注意清洁卫生,物品摆放不整齐,固定输液架用来挂衣服、食物等,走廊用来加收病人,以致病室环境差,家长心情烦闷,存在安全隐患。

患儿、家属因素。患儿是过敏体质易对胶布、贴膜等过敏,患儿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对患儿的喂养技巧不掌握,并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容易出现误吸、中毒等,存在安全隐患。

履行告知义务不够,缺乏耐心解释与沟通。护士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只忙于操作而未解释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对身体的影响等,造成患者或者家长随意调节滴速、拔管等。

书写各项护理文件不规范。个别护士由于基础知识与专科理论较差,对病情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在记录中易发生错记或记录不全等现象,有的护士由于忙于处理各种医嘱及常规治疗护理,不能完全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地进行记录,常常是过后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有的护士对护理记录单提前记录,有的是医护记录不一致存在安全隐患。

检查、治疗、收费不规范。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临床新药的应用,致费用过高。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产生矛盾,一些媒体对医疗收费问题不负责任的炒作,就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而产生护患纠纷。

2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合理排班。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患儿少时安排护士休息,治疗高峰期增加班次,每班实行新老搭配,每天排机动班,以便应急,遇节假日安排加强班,适当限制病人数,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这样就有效减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儿科护士压力更大,科室还成立心理支持小组,是一个让护士姐妹们宣泄苦闷、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为护士们搭建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人员要用一颗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患儿,在患儿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部分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合改革的新形势,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缺乏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一旦发生不良事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引以为鉴并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事件产生的原因。

加强责任心,帮助护士认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作风要严谨认真,上班期间注意力集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育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护理人员都要严于律己慎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护士时刻与生命打交道,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给家庭、医院、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强化护理人员记忆,增强其执行的自觉性,消除有章不循的现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制订护理操作常规的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定期培训与考核。因为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是护士工作中的指导准则,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省略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护理操作时一定要谨慎,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好健康教育,护士长经常检查指导制度、操作规范的落实。

加强实习进修生管理。选择优秀的老师带教,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出学生入科培训内容,进行集体培训,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带教工作并向学生了解带教意见,以提高带教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转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从患儿的健康、患儿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关心、体贴病人,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当自己确实不明白时,应向家属讲明,待了解清楚后再告知家属,绝不与患儿家属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长的不满情绪。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可能满足。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医疗设施、卫材、环境管理。

加强病房的硬件管理。病床加床档或靠墙摆放,床头、床尾损坏时及时更换,病房内饮水机、热水瓶放置位置合适,饮水机、卫生间热水器的开关外加罩。病房内更换大功率灯,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故障时及时维修,清洁地面时放置防滑提示,同时护士应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并教育家长监护好患儿防止丢失、走失的发生,要尽一切力量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对新进科室的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科室定期专人检查、保养仪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如故障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维修。所有卫材使用前认真检查其性能、有效期等,发现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改善病区环境。医院应提供整洁、安静、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走廊、护士办公室、病房内墙壁贴上彩色动画、各种卡通安全温馨提示、儿歌、祝福的标语等。使用印有小动物的花床单,使病房不再是一片白色,而如同儿童乐园一样,减轻患儿恐惧感,也使家长心情放松。对医疗废物及时回收,防止医源性损伤。走廊尽量不加收患儿,护士长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家长进行指导与教育。

对胶布、贴膜等使用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对胶布过敏者可用防过敏胶布,对贴膜过敏者可免扎留置针。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如奶嘴孔的大小、喂奶时患儿的合适体位、喂奶后的体位等,教育家长不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防止误吸、中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告知,及时解释。护士在技术操作前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并与患儿沟通有无不适,操作结束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使用药物时注意过敏史、配伍禁忌并向家长解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等,对药物过敏者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调整药物,使家长掌握观察要点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讲究护患沟通艺术。沟通艺术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护士要着装整洁,保持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言语清晰、温和,给患儿及家属有一个好的印象。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内心感受,解答家属的问题,体会他们的痛苦,并尽量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得到患儿及家属认可的同时,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贯穿整个操作过程。运用沟通技巧,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

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件。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守科学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及时进行记录[4]。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护士在护理文件的记录中必须明确准确记录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简要、清晰地书写各项护理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件为法律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合理检查、治疗、收费,降低医疗费用。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检查、治疗,护士要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记账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要多记账或重复记账。对特殊的收费项目,使用前向家长说明。每天发放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每天告知家长预缴款所剩的余额,以便家长有足够时间准备所需的费用。在各病区要张贴由物价局所审核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护士在给患儿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5]。因此,儿科护士必须严密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从2012年下半年的95%提高到2013年上半年的,不良事件从4起降到2起。

参考文献

[1] 张燕.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2

[2] 熊晓关.新形势下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6(19):2

[3] 解颍.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2-364

[4] 王虎娥.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5] 马珍娟,马月萍.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08,5(2):306-307

浅谈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 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 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2]。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 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3]。因此,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4]。

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 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只要认真进行查对,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如有特殊治疗等交班时必须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防止延误治疗。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 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 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患者压疮,跌到,坠床等,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凡是烦躁患者,除常规使用床栏外,还要对其双上肢进行保护性约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 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5]。

加强 医院感染及特殊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高危险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麻醉药品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备用药要每天核对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剑源. 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6.

[2] 廖晓英.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 3(4):123-124.

[3] 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 5(6):173-174.

[4] 宗素梅.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 2009,7(4):914-915.

[5] 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273-274.

护理安全是全球性的研究课题,也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和核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大专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把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但能加深护理人员对操作的理解,而且能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意识,为临床护理操作实践奠定执业安全的基础。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同时也能极少安全缺陷的发生,值得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教学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调查物件选自2010年6月-2012年5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共6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0名与对照组30名,观察组其中男1例,女29例;年龄18-23岁,平均±岁;其中中专学历25例,大学专科学历5例。对照组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18-22岁,平均±岁;其中中专学历24例,大学专科学历6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培训教师配备上没有差别。对照组的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按照培训手册要求采取集中讲授、个案护理、集中操作示教、电化示教、自学等方式培训,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回示教—临床应用—考核总结。观察组的实践课则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将护理安全内容融人到教学过程中。护生无临床工作经验,没有安全意识,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病人。带教老师为由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护师担任,保证教学质量。要求带教老师对护生做到从手把手到放手不放眼,绝对不允许既放手又放眼。严格要求,确保医护安全。带教老师对每一批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要认真进行评估,仔细了解护生的情况,针对性组织护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预案;可采取集中学习,也可个别指导;利用案例、图片、多媒体进行讲解,使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用法保护自己、保护病人,在工作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的目的。

3.效果评价。

实习结束前,按照护理部制定的理论考核标准及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对两组护生进行相同操作专案的考核,考核总分均为100分。同时记录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4.统计学处理。

用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习护生考核成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所有护生顺利结束8个月的实习,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技能操作考核评价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详见附表。观察组在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而护理不安全因素则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或病情恶化[2]。现阶段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对护理技术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由于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3],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护理技术操作的不安全性增加。因此,临床护理带教更应关注护理技术操作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将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设计为重点教学内容,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即在教学中就不断强化学习者的安全意识,为临床实践安全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时,引入安全教育思想,关注护理技术操作关键环节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将护生掌握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护生掌握操作的安全措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护生识别护理技术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薄弱环节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难点。设计时依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教学内容与“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操作原则,隔离原则,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处理”有机结合。把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但能加深护理人员对操作的理解,而且能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意识,为临床护理操作实践奠定执业安全的基础。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同时也能极少安全缺陷的发生,值得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护理标识在普通外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张敏;蒋萍;卢绮萍;李建群;护理管理杂志2006-09-1083

2、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季晓鹏;王志红;陈亚华;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摘要: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护理安全直接威胁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影响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护理质量必须有护理安全制度做保障,要注重培养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注重环节质量管理,同时制订护理动态质控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医院护理安全;对策;企业

一、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临床护理人员短缺严重,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随着我院新住院大楼的启用,住院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患者对服务质量更高需求的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度的工作和身心的劳累必然会造成工作时注意力、警惕性和质量的下降,发生缺陷的概率也就相应增加。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技术能力差大多数年轻护士缺乏专科理论知识,特别是新引进的护理人员未经过考核选拔,业务素质、技术能力相对较差,同时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各种仪器操作不熟练,抢救时手忙脚乱,观察病情不全面。

患者的法律观念逐步增强,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随着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进一步改革,患者的法律观念逐步增强,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缺乏沟通的技巧,不能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服务态度差现在的学生都是80后的人,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对待工作的态度不积极、不认真,更谈不上吃苦耐劳,缺乏交流沟通能力,解答问题语言生硬,导致患者误解、反感等,给工作埋下许多隐患。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不认真,字迹不清,有涂改现象;护理记录不能全面、客观、动态、连续反映患者病情,常常是记一些客观的内容,未能体现观察的要点、采取措施及效果评价。

护理安全制度不健全,不完整对一些危险因素监管不到位如压疮、坠床、跌倒等,出现护理缺陷没有很好地分析和改进,责任只落实到当事人,但并未真正让当事人和当事科室采用积极态度应对,使安全隐患不断,最终导致严重缺陷。

管理层监管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好护理部、科护士长监管不力,短时间床位扩编,引进大量的低年资临聘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同时护理管理人员年轻化,导致安全管理经验缺失,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导致缺陷的发生。

二、护理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所在。院医德医风办公室、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同时护理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护士语言行为规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自觉规范行为,增加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部不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工作现场会,认真分析、讨论临床工作中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积极制订改进措施,并定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每月下发护理缺陷案例,要求各科室学习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通过学习让护理人员做到知法、守法、会用法,给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护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平时工作中出现的缺陷,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比如预防压疮、坠床、跌倒、导管滑脱等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危机值”登记报告制度等,院科两级经常督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

改变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制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用标准规范的仪表、语言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优化护理人员工作流程,克服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随意性,使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安全保证。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每年新引进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到科室轮转,对来院3年内的年轻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应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取得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而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防止缺陷发生护理部督查、护士长夜查房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上,排班新老护士搭配,加强重患者的护理重要环节管理,抓入院、出院及转科患者管理环节,加强执行医嘱环节,对易出错环节强化管理就是要改变发生护理不安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事件的积极预防,即把处置行为转变为预防控制行为,消除和减少护理隐患。

规范计算机处理及执行医嘱流程2011年我院计算机网路应用,医嘱的开出、整理、药房发药同步确认,各项治疗卡服药、注射、处置等均由手工抄写变为计算机输入、输出、列印,为保证准确执行各项医嘱及治疗措施,护理部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计算机处理及执行医嘱流程,保证了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有效减少了出错的机会。

应用护理安全标识,防范护理缺陷发生护理安全标识是最直观、最快捷、最具影响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我们先后采用了护理级别标识、药物警示标识、环境区域标识、预防意外标识、导管标识、腕带等。通过标识的使用,可以对护士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使患者参与安全,起到督促作用,有效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三、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护理安全直接威胁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影响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护理质量必须有护理安全制度做保障,要注重培养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注重环节质量管理,同时制订护理动态质控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郑小伟;王泠;中国护理管理2009-06-1566

2、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黄美珍;兰香;中华护理杂志2008-07-0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及家属的 *** 意识也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结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效果

护理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每一个合格的护士在走上护理岗位之前,都要在医学院校进行系统的护理技术学习[1]。过去,护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该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但无法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普遍不高[2]。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护理安全的逐渐重视,各医学院校也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物件为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观察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2名,女性学生38名。他们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在对照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1名,女性学生39名。他们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教学方法

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常规教学法的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在护理操作课上将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上观摩和参与实际护理操作。我校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方法是: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并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抽查。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其讲解有关护理安全的法律和法规,以便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有充分的认识。③教师可通过网路大量地收集有关护理安全的案例,并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知识的过程中将这些案例一一展示出来,以便使学生形象地记住各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3]。④在上护理操作课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故意为其制造一些护理风险,以便提高其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⑤在上临床观摩课时,教师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解决护理风险的方法。

观察指标

教学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其中,学生每科成绩的总分为100分。学生每科成绩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对该科知识掌握的越好。

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软体包对本次实验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分和±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分和±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观察组学生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4]。本次研究的结果说明,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乌兰图雅.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212-212,213.

[2]牟静.带教老师护理安全认知现状及其对实习护生护理安全行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

[3]卢秋云,黄健桃.实习初期护生的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58-159.

[4]LesoskyM,McGeerA,SimorA,GreenK,LowDE,RaboudJ..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相关医疗结构在心血管累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这对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对于护理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物件。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72~33岁,平均年龄58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为了更好的探究出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在对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应该包括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病人安全用药的指导、对护理人员辨别护理风险能力的提升等。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体进行分析,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护理事故的患者15例25%,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10例,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20例,对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30例50%。研究组中出现护理事故的患者4例,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32例,对于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24例40%,对于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4例。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对于相关治疗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以及护理安全作出保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满足于心脑血管内科的护理要求,医院可以定期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尽可能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让其能够独立的面对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之间,对其病情进行了解,从而能够为其相关护理措施的采取创造条件。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护理安全,相关的护理人员也应该加强对环境安全的管理,尽可能规避可能造成患者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为患者的康复与治疗能够在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内进行。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这对于提升相关的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得以提升,这对于缓解现在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护理安全措施的制定与采取将会直接对患者的疗效造成影响,安全措施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上使得护理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机率得以降低,为患者康复工作的进行创作条件。

参考文献

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路的探讨席淑华,周立,张晓萍中华护理杂志2004-03-05

2、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吴欣娟;贾朝霞;护理管理杂志2005-07-10

妇科护理安全论文范文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妇产科是医院风险科室较高的科室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产科护理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妇产科护理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析妇产科护理学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手段 引言 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 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 经济 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 病人的投诉, 新闻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 医院 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 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 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2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护理人员 法律 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 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 治疗 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3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 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 教育 及医疗行政法规 专题讲座, 建立学法制度, 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 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 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 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 举办护士 职业礼仪示范表演, 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加强 工作责任心, 护理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 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 并统一全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在工作中, 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同时,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从新技术 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有强有力的质量 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将医疗安全作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科室质量考评指标中,如个人出现差错事故时,除 经济 处罚外,还要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全院曝光,影响评模晋升,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4小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怎样理论 联系实际,怎样落到实处。十七大 报告把医疗卫生,人民健康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 社会建设“里面,第五点很大篇幅专门讲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专门谈医疗卫生。第一句话是“健康是人全面 发展 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把对健康的关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到党对民生,对人民健康的关注,高度重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以适应 现代 护理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 文献 1徐又佳,包士尧.医疗 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 中国 医院 管理,1997,17(10):50 2许晓斌,赵晓勤.运用 法律 武器正确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 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280 3邓坊非.医疗护理隐患自查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护理研究,2000,14(4):174 4吕军,陈刚.对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J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4541 妇产科护理论文优秀范文篇2 浅谈妇产科护理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由于人们对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医疗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实施全面、规范的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积极调动护士的潜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管理;探讨 护理管理对妇产科来说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护理管理可以给妇产科患者带来福音。特别是妇产科工作复杂、繁琐、危重、疑难的病例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对当前的妇产科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妇产科护理管理的自身特点,最后针对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妇产科护理工作实践。 1、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观念及专业水平问题 现在的妇产科产室中存在着许多基本医疗服务不到位专业水平相对落后的护士医师。这样从本质上就影响了我们整体的工作质量。并有可能造成患者家属对医院的不信任。其次,这也会对刚出生的婴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现在许多医护人员在诊治及服务中对患者耐心不够,没有足够的热请去为患者服务;在现在的医护管理中,一些检查过于流程化,落不到实处,于是一些医务工作者就随便应付了事,一些人员更是草草了之。对待一些评比也就是当时认真,过后不当回事。 病患沟通问题 从医院的角度出发,现在有许多医院所设立的护理评价机制与患者的需求非常的不符,这样使患者的诉求非常难传播出去,也不利于医院自身的完善和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同时这也与患者的家属产生了非常大的隔阂。这样的结果就最终导致了在孕妇生产时,由于对医师护士的不信任而产生的紧张。对胎心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胎儿。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我们医患之间的隔阂就会日益加深。如果这样,就会引发十分严重的影响。 制度缺陷 从一个问题的完整程度上想,想要究其根源不应该简简单单只存在于表层上,而应在本质上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在制度上存在着缺陷。现在助产室中有编制的人员不在少数,这也就使得一些助产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不够积极不够热情,尤其是妇产科的护士,工作量明显超负荷,每天夜班工作繁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如果这样常此以往的话,对护士的本身健康也有非常不利的地方。 缺少实践经验 近些年,国内大批高层次护理人才进入临床,这批新生力量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妇产科作为基础科室,工作负荷过重,患者进出频繁,并且较单一的流程及繁重的工作使护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建议及对策 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自我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 护理管理者是医院护理管理层最基层的管理者,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是病房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完成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技术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者不仅承担着助产技术持续改进,还承担对病房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更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协调者。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士长要重视自我管理,并着力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培养且使用专业护士。 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主动去观察病人,给予产妇心里的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到惬意和舒适,而不是被动的单纯的查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德治医。护理人员要与病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及时了解病人所需。做好护理人员的管理,对护理服务的提升、护理队伍的稳定、护士素质的提高、护理专业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护理管理者要坚持科学的护理管理,通过不断的学习,持续的改进,灵活的运用,将人员管理的效能发挥到最好。 加强监督管理 大力开展医护工作的检查工作,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每个季度一次彻底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如果有条件可以设立开放日,让每一个患者都参与到医院的建设当中来。同时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医院检查中找到自身不足完善自己,全心全意把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家人。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们应当从源头上,对医护人员的素质做一个有效并且严格的筛选。通过严格的笔试,来择优录取。作为整个医院的最特殊而又最敏感的地方,妇产科的医护配备应该是最先进并且也应该是学习性最强的,对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多外派学习,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同时,也应该多多了解并学习产后的一些相关护理知识,例如: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的养护。 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实践 首先,要加强妇产科病房管理,增加晨间护理的力度,做到护理单元的整洁,努力为妇产科的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其次,要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积极发挥妇产科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认真组织整体护理查房、健康教育指导,特别加强入院介绍、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工作,使得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从而提高妇产科患者的满意度。再次,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措施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缺点与差错,及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与改进。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相关安全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妇产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杜绝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最后,加强妇产科危重患者的管理,对年轻而缺少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抢救技术的相关培训,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另外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医嘱要做到班班查对,切实杜绝严重差错及电脑信息与医嘱不相符合的现象,加强妇产科护士对患者的基础护理知识的积累,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合格率。 3、总结 通过本文分析可得知,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把精湛的专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认真的工作态度、敏锐的观察力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完善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慧.产科护理工作易出现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55. [2]佟丽芳,林春敏,石丽.护士长在护理安全中的管理作用[J].吉林医学,2005,48(9):934―935. [3]黄琼.论妇产科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3):149. [4]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25. [5]刘兰珍.以人为本概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1,24(5):2101. [6]谭有妙.护理查房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48. 猜你喜欢: 1. 关于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2.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妇产科护理论文精选 5. 关于妇产科护理的论文范文

护理安全关系著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档案,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 *** 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 *** *** 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著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 *** 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排程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装置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援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装置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装置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效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式,以便按程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排程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排程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装置、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著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 *** 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物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体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2、护理安全管理杨顺秋南方护理学报2004-07-30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科学。随着妇产科优生优育观念逐渐深入,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护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各种急救措施。方法对2014年在我院进行失血性休克急救的患者30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所有30例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积极采取护理急救措施,均全部恢复健康,顺利出院。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护理的急救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妇产科方面,更是给广大女性带来福音。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妇产科产后失血性休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现今临床医学上对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护理的急救措施,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2014年在我院进行失血性休克急救的患者30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剖宫产10例,阴道自然顺产20例。年龄20~35岁。阴道分娩中出现宫缩乏力现象的有15例,阴道开裂的有5例,胎盘粘连的有10例。剖宫产中出现宫缩乏力的有13例,胎盘植入的有6例。

护理急救的措施

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医护人员在接待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张,自乱阵脚。应该要及时的向把患者送来的急救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做到心中有一个大概的认知。然后定下明确的治疗方案[1]。把患者安置好,应该立即给予急救措施,帮助患者测量血压、呼吸、体温、心率跳等各方面的身体指标。与此同时,应该要尽快通知住院部的医师们,与他们进行沟通协商,尽快帮助患者安排进行急救手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接诊期间,应该要让患者进行仰卧,把患者的头和下肢全部抬升到20°~30°。

医护人员在施救的过程当中,应该立刻帮助失血性休克患者创建两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静脉的作用是帮助患者尽快止血,另外一条的作用是努力借助各种措施来帮助患者扩充体内的血容量[2]。避免患者因为失血过多,同时要给患者注射抗生素改善体内酸中毒的现象,尽量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医护人员要及时留意患者的尿量,失血性休克会让患者体内的血液量迅速较少以及肾血液发生异常的现象。当失血性休克的情况有所好转的时候,患者体内的尿量也会慢慢的恢复正常。当患者的尿液量>30mL/h,预示着患者的尿液状态趋于良好。如果患者出现表面肌肤湿冷,面部脸色发白,身体脉压下降等状况的时候,则患者很有可能出现严重休克问题。此时,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及时进行诊断,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如果确诊为严重休克,应该立即采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准备好相关的急救设备,对患者进行急救[3]。最后,医护人员应该要对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首先要帮助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清洁,避免因口腔不净而导致感染。其次是帮助患者做好表面皮肤的清洁,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帮助患者进行按摩,避免发生褥疮。

2结果

对30例患者及时进行急救护理的措施后,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率都为100%,

3讨论

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发生休克的时候,全身的血液量会迅速减少,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护理急救的措施,会导致患者失血过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要镇定,凭借多年的救治经验帮助患者进行诊断,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在帮助患者救助的过程当中,对于用药的选择一定要非常的谨慎,而且要对症下药。所用的药物应该是效果和安全性俱佳的[4]。同时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每当遇到有此类患者送入医院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抢救,提高救治速度和救治的质量。

在救治的过程当中,要对患者的身体各项体征进行观察,改善患者体内的电解质换乱状况,帮助患者平衡体内的酸碱度。观察患者的皮肤有无任何的变化等等。并且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在施救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一定要非常的小心和谨慎,避免伤及其他器官。

急救完成过后,医护人员还应该要及时的对患者的各种身体指标进行观察和留意,观察他们是否有无任何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发现问题,应该要向患者的主治医师进行报告,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解决[5]。在后期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在对待患者上要耐心,给予患者留下平易近人的印象,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所需要,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后期指导。综合上述可以知道。在妇产科中,失血性休克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应该要充分引起重视,一旦遇到这种情况,立即采取护理急救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急救。实践证明,这种急救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萍.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16-217.

[2]卞朝华,尤艳,李东姝.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5(8):160.

[3]龚俊芬.对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148-149.

[4]汤月玲.对8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6):109-110.

[5]高秀真.失血性休克40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545-546.

当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发现,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机能,产生直接的治疗效果,进而提升疗效。相应的,妇产科的工作应当切实增强心理护理,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稳步增强。

1妇产科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恐惧及紧张心理

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是妇产科患者的常见心理状况。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会由于过度的担心,导致出现严重的焦虑不安心理。不少患者会反复的询问病情,由于妇产科部分患者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若没有积极且恰当的心理准备,则必然会使得患者处于极度恐惧的心理状况之中。

自卑心理

妇产科一些患者时常会出现自卑以及胆怯的心理状况。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的状况缺乏基本的认识,进而产生了自卑、自责等心理状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在面对男性医生的时候,其羞怯以及自卑等心理状况会进一步的加剧。

过度心理失常

过度心理失常指的是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本身不存在相关问题,但是患者却出现了相当剧烈的心理反应。主要的表现为多疑、性格孤僻、答非所问、容易激动、易怒、定向不全等。

2妇产科心理护理对策

紧张、恐惧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举止大方、着装整洁、态度和蔼可亲,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疾病情况以及主管医生的手术能力、手术方式等,同时要告知患者不实施手术的隐患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配合医护工作,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去接受治疗。

自卑、害羞心理护理措施

这类患者心理特征的表现是消极的,但由于患者入院的动机是积极地寻求医治,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态度。针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要转换角色,通过暗示、分散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学会理解患者的苦衷,以一个同龄姐妹的身份,关心、体贴、同情、尊重患者。护理过程中,积极向患者讲解女性生理知识。在进行换药、注射、阴道冲洗、导尿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不过多暴露患者,操作要轻柔,男医生查体时主动陪伴。

失落、多疑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及患者的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想法,获取尽可能多的支持。用责任心和积极的态度照顾好患者,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用爱心来消除其孤独失落的心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多引导患者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可以通过共同的思考解决问题。最后,患者还可以通过口服雌性激素的方式,来维持女性基本特征。

3结论

护理安全教育学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及家属的 *** 意识也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结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效果

护理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每一个合格的护士在走上护理岗位之前,都要在医学院校进行系统的护理技术学习[1]。过去,护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该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但无法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普遍不高[2]。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护理安全的逐渐重视,各医学院校也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物件为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观察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2名,女性学生38名。他们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在对照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1名,女性学生39名。他们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教学方法

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常规教学法的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在护理操作课上将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上观摩和参与实际护理操作。我校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方法是: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并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抽查。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其讲解有关护理安全的法律和法规,以便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有充分的认识。③教师可通过网路大量地收集有关护理安全的案例,并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知识的过程中将这些案例一一展示出来,以便使学生形象地记住各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3]。④在上护理操作课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故意为其制造一些护理风险,以便提高其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⑤在上临床观摩课时,教师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解决护理风险的方法。

观察指标

教学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其中,学生每科成绩的总分为100分。学生每科成绩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对该科知识掌握的越好。

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软体包对本次实验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分和±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分和±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观察组学生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4]。本次研究的结果说明,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乌兰图雅.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212-212,213.

[2]牟静.带教老师护理安全认知现状及其对实习护生护理安全行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

[3]卢秋云,黄健桃.实习初期护生的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58-159.

[4]LesoskyM,McGeerA,SimorA,GreenK,LowDE,RaboudJ..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相关医疗结构在心血管累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这对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对于护理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物件。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72~33岁,平均年龄58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为了更好的探究出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在对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加以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应该包括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病人安全用药的指导、对护理人员辨别护理风险能力的提升等。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体进行分析,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护理事故的患者15例25%,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10例,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20例,对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30例50%。研究组中出现护理事故的患者4例,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32例,对于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24例40%,对于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4例。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出现心血管类疾病的机率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对于相关治疗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以及护理安全作出保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满足于心脑血管内科的护理要求,医院可以定期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尽可能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让其能够独立的面对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之间,对其病情进行了解,从而能够为其相关护理措施的采取创造条件。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护理安全,相关的护理人员也应该加强对环境安全的管理,尽可能规避可能造成患者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为患者的康复与治疗能够在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内进行。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这对于提升相关的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采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得以提升,这对于缓解现在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护理安全措施的制定与采取将会直接对患者的疗效造成影响,安全措施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上使得护理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机率得以降低,为患者康复工作的进行创作条件。

参考文献

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路的探讨席淑华,周立,张晓萍中华护理杂志2004-03-05

2、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吴欣娟;贾朝霞;护理管理杂志2005-07-10

护理安全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体事件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护理安全是全球性的研究课题,也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和核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大专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把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但能加深护理人员对操作的理解,而且能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意识,为临床护理操作实践奠定执业安全的基础。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同时也能极少安全缺陷的发生,值得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教学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调查物件选自2010年6月-2012年5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共6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0名与对照组30名,观察组其中男1例,女29例;年龄18-23岁,平均±岁;其中中专学历25例,大学专科学历5例。对照组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18-22岁,平均±岁;其中中专学历24例,大学专科学历6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培训教师配备上没有差别。对照组的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按照培训手册要求采取集中讲授、个案护理、集中操作示教、电化示教、自学等方式培训,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回示教—临床应用—考核总结。观察组的实践课则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将护理安全内容融人到教学过程中。护生无临床工作经验,没有安全意识,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病人。带教老师为由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护师担任,保证教学质量。要求带教老师对护生做到从手把手到放手不放眼,绝对不允许既放手又放眼。严格要求,确保医护安全。带教老师对每一批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要认真进行评估,仔细了解护生的情况,针对性组织护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预案;可采取集中学习,也可个别指导;利用案例、图片、多媒体进行讲解,使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用法保护自己、保护病人,在工作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的目的。

3.效果评价。

实习结束前,按照护理部制定的理论考核标准及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对两组护生进行相同操作专案的考核,考核总分均为100分。同时记录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4.统计学处理。

用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习护生考核成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所有护生顺利结束8个月的实习,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技能操作考核评价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详见附表。观察组在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而护理不安全因素则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或病情恶化[2]。现阶段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对护理技术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操作由于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3],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护理技术操作的不安全性增加。因此,临床护理带教更应关注护理技术操作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将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设计为重点教学内容,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即在教学中就不断强化学习者的安全意识,为临床实践安全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时,引入安全教育思想,关注护理技术操作关键环节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将护生掌握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护生掌握操作的安全措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护生识别护理技术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薄弱环节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难点。设计时依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教学内容与“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操作原则,隔离原则,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处理”有机结合。把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但能加深护理人员对操作的理解,而且能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意识,为临床护理操作实践奠定执业安全的基础。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同时也能极少安全缺陷的发生,值得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护理标识在普通外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张敏;蒋萍;卢绮萍;李建群;护理管理杂志2006-09-1083

2、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季晓鹏;王志红;陈亚华;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摘要: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护理安全直接威胁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影响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护理质量必须有护理安全制度做保障,要注重培养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注重环节质量管理,同时制订护理动态质控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医院护理安全;对策;企业

一、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临床护理人员短缺严重,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随着我院新住院大楼的启用,住院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患者对服务质量更高需求的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度的工作和身心的劳累必然会造成工作时注意力、警惕性和质量的下降,发生缺陷的概率也就相应增加。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技术能力差大多数年轻护士缺乏专科理论知识,特别是新引进的护理人员未经过考核选拔,业务素质、技术能力相对较差,同时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各种仪器操作不熟练,抢救时手忙脚乱,观察病情不全面。

患者的法律观念逐步增强,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随着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进一步改革,患者的法律观念逐步增强,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缺乏沟通的技巧,不能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服务态度差现在的学生都是80后的人,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对待工作的态度不积极、不认真,更谈不上吃苦耐劳,缺乏交流沟通能力,解答问题语言生硬,导致患者误解、反感等,给工作埋下许多隐患。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不认真,字迹不清,有涂改现象;护理记录不能全面、客观、动态、连续反映患者病情,常常是记一些客观的内容,未能体现观察的要点、采取措施及效果评价。

护理安全制度不健全,不完整对一些危险因素监管不到位如压疮、坠床、跌倒等,出现护理缺陷没有很好地分析和改进,责任只落实到当事人,但并未真正让当事人和当事科室采用积极态度应对,使安全隐患不断,最终导致严重缺陷。

管理层监管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好护理部、科护士长监管不力,短时间床位扩编,引进大量的低年资临聘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同时护理管理人员年轻化,导致安全管理经验缺失,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导致缺陷的发生。

二、护理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所在。院医德医风办公室、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同时护理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护士语言行为规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自觉规范行为,增加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部不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工作现场会,认真分析、讨论临床工作中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积极制订改进措施,并定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每月下发护理缺陷案例,要求各科室学习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通过学习让护理人员做到知法、守法、会用法,给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护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平时工作中出现的缺陷,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比如预防压疮、坠床、跌倒、导管滑脱等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危机值”登记报告制度等,院科两级经常督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

改变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制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用标准规范的仪表、语言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优化护理人员工作流程,克服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随意性,使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安全保证。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每年新引进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到科室轮转,对来院3年内的年轻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应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取得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而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防止缺陷发生护理部督查、护士长夜查房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上,排班新老护士搭配,加强重患者的护理重要环节管理,抓入院、出院及转科患者管理环节,加强执行医嘱环节,对易出错环节强化管理就是要改变发生护理不安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事件的积极预防,即把处置行为转变为预防控制行为,消除和减少护理隐患。

规范计算机处理及执行医嘱流程2011年我院计算机网路应用,医嘱的开出、整理、药房发药同步确认,各项治疗卡服药、注射、处置等均由手工抄写变为计算机输入、输出、列印,为保证准确执行各项医嘱及治疗措施,护理部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计算机处理及执行医嘱流程,保证了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有效减少了出错的机会。

应用护理安全标识,防范护理缺陷发生护理安全标识是最直观、最快捷、最具影响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我们先后采用了护理级别标识、药物警示标识、环境区域标识、预防意外标识、导管标识、腕带等。通过标识的使用,可以对护士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使患者参与安全,起到督促作用,有效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三、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护理安全直接威胁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影响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护理质量必须有护理安全制度做保障,要注重培养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注重环节质量管理,同时制订护理动态质控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郑小伟;王泠;中国护理管理2009-06-1566

2、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黄美珍;兰香;中华护理杂志2008-07-05

手术室安全护理论文范文

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原因

规章制度不健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室管理也应跟随技术的革新而发展,然而多数医院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水平上,特别是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手术室的各种标本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填写标准等没有进行完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手术室工作,应该及时进行更新。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应急能力和新旧知识的更新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没有去上级医院进修的机会。医院领导考虑培训的成本,可以聘请上级医师来院做手术,也支持本院手术医师去外院进修,但是不注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常规的护理管理足以胜任手术室工作,还有种思想就是只要主刀医师出色就可以了,忽略了护理的重要性。

另外,常年的平淡工作已经给护理人员定格于术前、术中、术后的.机械性的工作,工作没有创新,也不知道该手术护理的新进展,致使手术室护理安全意识差,新进展、新技术得不到开展[2],即使出现医疗差错也不知道是由于当前的护理不当导致的,这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悲哀。护士责任心不高:由于种种原因,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上班不认真,沉迷于手机者较多,对待手术护理新知识、新进展不学习,还是应用陈旧的护理方法,有的虽然学习了,也是应付了事,工作不扎实。

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得不得公正的待遇,特别是在晋升晋级等方面,请客、送礼等恶习导致了不公正,抹杀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工作中药物摆放不整齐、各种标识不清楚,接送患者不认真核对,护送患者不注意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等,导致医疗差错。手术室护理劳动强度大: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少,手术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护士的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往往是一台手术接一台手术,有的护士上完夜班紧接着上白班,这种工作模式,护理人员的注意力也有不集中的时候,也增加了护理风险。

二、手术室护理安全对策

加强法律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医院领导要重视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借助卫生部提出的医疗质量管理要求,以创建甲级医院为契机,学习上级医院成功的做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手术室管理方面,可以派员学习,组织讲座,观看护理职业风险之类的电教片,把医疗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这样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自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方面,认真核实,在接送患者、用药前后、手术名称、部位,各种器械等均应一一核对,实行双签字,保证各种无差错。医院领导要对手术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重视治疗的基础上,加大对护理的重视程度,另外,积极创造条件,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培训等,并要求参与培训的人员培训后至少工作3年,否则不予提供进修的机会。在晋升、晋级等方面要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

抢救患者药品的查对:术中抢救患者时分秒必争,护理人员要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各项操作及时、到位,对药物的用量、用法了如指掌,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要及时做好记录,确保无遗漏,降低护理风险。手术过程中取出的病理标本应贴上标签,填写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标本名称和部位,与病理单一起存放在特定位置,然后由专人负责送检。如果需要取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应将取下的标本即刻进行装袋,贴标签、做好标记,连同病理单由专人立即送去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将标本按照顺序排列好,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

为了防止输错血,应3次核对输血管上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其中在血库取血时核对1次,麻醉师与巡回护士核对1次,输血前由加血者与接受输血者核对1次。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操作和理论考试,开展业务小讲座,邀请各专科主任讲解新开展手术配合要领,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并且每年派2名业务骨干外出交流学习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

三、小结

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因此,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应做到提前防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控制关键流程,手术全过程实施监控及安全管理,提前防范各类安全隐患,最大程度上控制各类不安全因素,防止护理风险的出现,保证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安全、优质。

护理安全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体事件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如下:

范文一: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论文关键词:心理护理育龄妇女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产生误导,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等候期间,患者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提出。

掌握交流技巧,碰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育龄妇女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掌握交流技巧,取得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常年以来,心理护理问题在我们指导站非常普遍而且十分突出,应引起医务人员、育龄妇女、家属、亲友和社会的足够关注。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心理问题,并尝试从各自的角度,调动育龄妇女的积极心理因素,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营造和谐的诊疗心理环境,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睦家庭、共享健康快乐的美好人生贡献爱心和力量。

育龄妇女到我们指导站,我们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育龄妇女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可以让她们信任和放心,同时对育龄妇女来说又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育龄妇女感到放心,从而获得安全感

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后遗症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以往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

这些后遗症患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必须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医疗操作技术要娴熟、工作作风要严谨,使她们取得对我们的信赖。

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给予她们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使她们在良好的心理配合下,接受手术。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因此,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安全、安静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1、四项手术、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育龄妇女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如果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如:心情紧张就有可能出现人流综合征)。

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经过,阐明绝育手术是很小的手术,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说明,决不能向患者强调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

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育龄妇女用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输卵管结扎术是在局麻下做的下腹部手术,就应告诉育龄妇女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

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患者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另有手术的环境和气氛也极为重要,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

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也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术中医生、护士都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患者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惶失措。

2、四项手术、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经过手术,这时她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及时告知手术效果,进行安慰和鼓励,告诉她们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痛苦,在正确的医疗护理下,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可能产生新的疑虑,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因为现在的输卵管结扎手术外层皮肤不缝合)。

这时就要告知如何适当进行活动、注意事项及健康指导,让她们听喜欢的音乐等。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育龄妇女克服抑郁反应。个别育龄妇女术后平静下来之后,会出现一些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有: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状况。

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和调整必将影响其及时下床活动,而不能尽早下床活动将会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这些育龄妇女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其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她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她们。

3、体会。

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要严格遵守诊疗和护理操作规程,还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育龄妇女,根据其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术前焦虑情绪。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育龄妇女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余杭区四项后遗症患者逐年减少,3年(2006、2007、2008年)未增加一例。

范文二:

摘要:儿科在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儿科护士更需要有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甚至有时要充当妈妈的角色,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着各种护理理由,影响到这个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水平,获得医院和患儿家长的认可,是我们平时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儿科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理由及一些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儿科护理,理由,策略。

儿科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护理,具有特殊性。患儿身体处于生长阶段,没有发育完全,儿童一旦生病来势猛、起病快、变化无常且部分儿童对自身疾病疼痛无法准确表达,护士如果操作错误,将很难及时准确处理,使得护士在工作中产生了多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患儿家属沟通不彻底及责任心不强带来的压力。

目前,医院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跟患儿家属沟通次数较少,有些护士本身存在沟通技巧、语言等方面的理由,会让患者家属产生很多误会,产生很多不理解,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会引起护患矛盾。

护理人员长期从事护理工作,且部分护士缺乏小儿疾病相关的知识,久而久之会形成职业疲劳感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都会降低,缺乏热情,语气生硬,无法和蔼可亲的跟患者家属沟通,不能及时将患儿病情跟家长表达清楚,对家长的提问解答不耐心,导致家属与护士对立,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2、护士职业素养及技术水平差异。

护士对患儿的个体差异不是很了解,且技术不娴熟,导致意见不统一,造成个人压力增加,比如护士需要对患儿进行采血或者输液操作时,有时不能准确找到部位,需要多次才能找准部位,患儿家长面对这些往往会投诉护士,导致护士工作下降,也有部分护士在多次被投诉后,选择离岗或者调离儿科护理。

另外,儿科护士一般都比较年轻,年轻导致他们经验不够丰富,敏感性不强,预见性不够,处理能力跟不上。鉴于以上情况,护士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也是儿科护理中护士面对的主要理由。

3、心理、工作环境、职业风险带来的理由。

儿科护理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要求护士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加上护士考试繁多,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考试,平日工作又比较紧张,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用药也要注意讲究输液时的速度和用药量都要制约得较好,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考试压力、家庭压力导致护士身心疲劳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儿科护理最大的环境压力来自于患儿的噪声污染,患儿容易哭闹,且患儿的哭闹具有“传染性!有时甚至无法制约,噪音刺激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压力。目前,医院都在不断发展,护士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床位变化的数量,长期超时工作,使护士职业疾病不断上升

小儿在护理过程中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否则极易造成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儿童心智不健全,他们调皮,好动,沟通能力不强,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走失、输液时容易露液,甚至有从病床坠落的情况发生,护士们会因为这些疏忽导致家长的投诉或被追究法律责任。

儿科护理存在如此多的理由,护士们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和压力,这就要求护士人员能从多方面转变自己,转变自己,降低风险,改善护患关系,针对这些理由,本人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策略:

1、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医院良好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氛围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些娱乐活动,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登山、羽毛球、乒乓球活动等等。定期参加一些讲座,调整自己的心理、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

医院能给护理人员一个合适的渠道发泄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医院管理人员要定期听取护理人员的心声,了解当前护士最需要解决的理由,形成良好的疏通渠道,让他们保持一种工作,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提高自己水平,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专业水平、提升责任心。

护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能增加护理的自信心,医院可以让年轻护理人员定期参加技能竞赛、技术练兵等活动,多方式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比如儿科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平时需让护理人员刻苦练习,苦练基本功。

护士对儿童输液、打针等都要“一锤定音”,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培养护士强硬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在对患儿扎针时会产生紧张、畏惧、缺乏自信的心理,这要求护理人员树立自信心,保持冷静,精力集中,沉着冷静,“一针见血”,发挥最佳水平

护理人员责任心好坏是护理工作好坏的重要前提,护士对患儿护理要高度负责,态度要严谨,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制度。要能做到经常巡视房间,掌握患儿的病情状态,及时发现理由,并能预判病情的发展,儿科护理不能出现半点闪失,一定要严于律己,才能最大程度避开医护事故的发生。

3、良好的沟通能力、合理的工作强度。

患儿一般年龄较小,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需求。护士面对患儿时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护士有时需要用温柔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患儿的关心。在病房巡视时,要用慈祥的眼神注意每个患儿,让患儿在医院能感到“护士阿姨很关心我”,在跟患儿交流时,要面带微笑,声音轻柔,这样有利于放松患儿心情,推动病情快速恢复。

在与患儿家属沟通时,要善于换位深思,准确表达患儿的病情状态,照顾时注意事项,用药方式、策略,增加家长对护士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护士不能超负荷工作,要求医院对儿科护士的人数要配备充足,护士长要合理搭配,每个班次要安排有较长年资的儿科护士,根据患儿数量,操作难易程度调整岗位职责,实行弹性班制,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4、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关注度。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护士既要有丰富的医护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既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能约束家长的行为。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如果患儿或家属认为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会拿起法律武器来投诉护理人员,并会依照法律程序来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

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学法、懂法、守法。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程序,护理患儿是一个严肃的过程,依法护理,才能让法律很好的保护好护理人员。

护士是白衣天使,护士应该得到社会和医院的关爱。医院的各项政策要能想护士倾斜,增加护士学习机会,提高护士劳动酬劳,增加加班补助等。特殊节日能给护士发放一些慰问品,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媒介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更多的去了解护士工作,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重视护士劳动价值。

范文三:

摘要:胃肠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好坏是决定胃肠外科患者治疗的关键,本文为了研究胃肠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制约,我院成立护理质量制约小组,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及相关文献,以确立的各项护理评价指标为依据,在术前制定护理质量各方面的标准,术中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登记监督,术后运用多种手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胃肠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制约可以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开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的发生,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胃肠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制约。

胃肠外科目前是医院的一大科室,该科室病人的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因此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制约和管理作用极其重大。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医院对护士的要求较高,护士必须要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及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胜任。

在胃手术期护理人员要做好护理质量制约工作,护理质量制约工作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能及时纠正护理工作偏差,同时是有目的的管理行为,贯穿护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为实现目标服务。本文对肠胃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制约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术前制定基础性护理质量各方面的标准。

术前基础性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能够为护士的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质量制约的依据,对于他们具体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当前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和省、市卫生部门下发的有关标准,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同时标准要便于操作和考核,要随时间和工作的深入发展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制约成功的关键。

基础护理作为全部护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患者在治疗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整个护理质量评判的首要标准。胃肠患者在住院治疗时,全程都会需要基础性质的护理,如每天对病房开窗通风换气,并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减少病房内探视人员的流动,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床头柜,床档及地面用消毒液定时擦洗,以防院内感染。

患者使用的一些仪器要注竟实时观测并调试,同时还要关注患者自身的清洁情况和自理情况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加以实施,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相关信息,使他们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训练患者进行咳嗽、深呼吸、床上排便的策略等,还应根据患者的爱好、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与患者多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患者多加关怀和照顾,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恐惧心理,从而正确配合医生护士治疗和护理。总之基础性质的护理质量关乎护士工作是否符合其就业标准,是护士工作过程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

2、术中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登记监督。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是手术前工作的连续,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更应该具备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包括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手术工作,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调试好各种仪器,这些都对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手术中的护理工作由专门负责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进行有些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因此手术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些并发的情况这些都要求护士注意力高度集中,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的一些实际情况的反馈也有助于推动患者手术后护理的进行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质量检查以及登记制度具体需要记录的部分有患者的姓名,参加的手术名称,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等。

这些记录应该由专人负责并进行保管,各个科室也需要定期进行一些检查,就其中的情况进行整理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护士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为术后工作的合理展开提供基础。

3、术后运用多种手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胃肠外科病人围术期往往需要经过手术室、术后监护室等科室间或科室内各个班次的交接,在这些转运和交接过程中如果病情交接不清或对前期病情不了解就会导致护理差错或护理纠纷。

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床头交接班。术毕返回病房要向手术室护士了解术中有无特殊病情变化、静脉通路液体种类、液体有无渗漏、皮肤有无受压、各种引流管有无脱落及是否通畅。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每2h协助翻身1次,根据病情逐步下床活动以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肠粘连等并发症。

术后3d内是胃肠外科病人较易发生并发症的阶段,每个班次一定要把病人病情异常的情况交接清楚,以便重点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按医嘱及早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胃肠外科患者由于受到胃管的机械刺激,呼吸道黏膜腺体分泌增加,呼吸功能下降,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术后对呼吸道的护理质量制约非常重要的,术后常规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并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利于痰液松动咳出。对痰液黏稠不易咳者,于术后4h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日常护理中要求护士了解每个病人可能发生的护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烫伤、压疮、坠床、液体渗出引起组织坏死等,并要掌握这些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4、结语。

对胃肠外科患者在术前制定护理质量各方面的标准,术中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登记监督,术后运用多种手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胃肠外科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制约可以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开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的发生,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