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发布时间:

大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大理学院学报》这两个报刊可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月刊)创刊干1975年,是由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教学刊物。《大理学院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大理学院主办。

学校代码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

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

都是可以搜索到的

这里的大理大学

代码就是10679

现用刊名:大理学院学报,曾用刊名:下关师专 & 下关师专学报;大理医学院学报;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大理师专学报,创刊时间:1980。

大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大理大学拥有1个云南省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校级研究机构。云南省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 省级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洱海流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滇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药物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媒介与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室、学生体质监测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室 馆藏资源2015年5月学校图书馆网显示,图书馆馆藏图书达万册,其中馆藏印刷型文献累计达到万册,电子图书112万册,年订购中外文纸本报刊1200余种,订购和自建各类文献数据库20余个。 学术期刊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2年因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等四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刊的办刊模式。《大理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1年8月《大理学院学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评定为核心期刊。 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大理大学昆明附属医院),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大理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大理州人民医院,楚雄州人民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云南昆钢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

大理大学代码是1067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大理大学(Dali University),简称“理大”,坐落于云南省大理市,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一所以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学校,为省州共建高等院校。

学校历史

大理医学院

1982年9月,大理医学院成立。秋季,开始招生,设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五年。

1987年8月,大理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秋季,开始兼招医学专业专科班,学制三年。

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7年8月,昆明师范学院(大理普通班)创建。

1978年,昆明师范学院(大理普通班)改建为下关师范专科学校,属云南省教育厅和大理州人民政府领导,校址沿用下关北郊原滇西大学旧址。

1984年9月,下关师范专科学院更名为大理师范专科学校。

1992年,大理师范专科学院更名为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理工业学校

1984年3月,大理经济管理干部学校成立。

1993年9月,大理工业学校成立。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

1985年2月,云南电大工作站成立。

1986年10月,云南电大成人教育工作站成立。

1992年9月,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成立。

两校合一

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大理医学院与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大理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大理工业学校、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并入该校。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云南建设学校合作成立大理大学太和校区。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735人,专任教师1332人,行政人员270人,教辅人员109人,工勤人员20人,科研人员4人;外聘教师68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5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520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41人次。2020-2021年获得省级高层次人才称号17人。2020-2021年定向培养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136人,定向培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1人;选派境内培训进修50人,境外培训进修1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10所附属医院,71个本科专业(不包含办在柬埔寨的“汉语言”专业),涵盖医学、教育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特色专业:护理学、药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药学、泰语、旅游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音乐学、学前教育、汉语国际教育、通信工程、建筑学、绘画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

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

学术科研

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大理大学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20余个。

2009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0多项,国外基金项目8项;参与两个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获国家专利授权90多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9月,大理大学图书馆馆藏印刷型文献累计达到215万余册,电子图书295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文纸本报刊500余种,订购和自建各类文献数据库29个。

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2年因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等四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刊的办刊模式。《大理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1年8月《大理学院学报》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评定为核心期刊。

不是,一般高校学报而已

怀化学院学报社科版

《怀化学院学报》是怀化学院于2007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邵阳学院分为三个校区,李子园校区、七里坪校区、梅子井校区。寝室条件较好,四人寝,都是上床下桌。学校学习氛围还行,图书馆里学习的人蛮多的,另外考研成果不错的。它最好的专业是食品工程、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就业率很高。怀化学院的话,交通条件不错。科院的优点是宿舍比较好,除了一栋宿舍,其他都是上床下桌,有空调,物价还好,不是很高。缺点是地理位置不太好。

省级刊物---教育类、科技类、经济、文化、通讯、卫生、医药、企业、管理类---适合各类教育、科技、经济、科研、通讯、卫生、医药、企业、管理、文化工作者发表文章《科技信息》3000字符 500元(不含表格和图片,每幅表格和图片另加收15元)《湖南农机》 2200字 560元《科教文汇》2700字符 510元《校长阅刊》2000字符《教学探索》2000字符《考试周刊》3000字符 505元《吉林教育》2500-3000字符 760元《教育前沿》 2200字符 560元《中小学电教》 2600字符 470元《华章》综合版 3000字符 540元《文教资料》 每千字225元《才智》省级,2400字符 500元《科学大众》<科学大众>省级 3000字符 560元.《安徽文学》 2200字符 420元《新课程研究》 每1000字220元《法治与社会》 2500字 460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5000字符《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5000字符(英语3000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科,社科)5000字《怀化学院学报》 《重庆工学院》(自科,社科)《内蒙古电大学刊》8000字符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北方学院学报》(自科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4500字《科技经济市场》4000字《科技资讯》 2800字《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4000-5000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400字《亚太传统医药》 4000字《中国实用医药》 4000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0字《中国卫生产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东方企业文化》 3000字《企业家天地》 5000字《软件导刊》 5000字《化工之友》 2200字《中国水运》4000字《时代金融》 (5000字) 《中国新通信》(技术版) 《养殖技术顾问》 2000字《装备制造技术》 4000字(2版)内《时代经贸》 2200字国家级刊物-教育、科技、经济、管理、医学、文学艺术、建筑类国家级、国家核心、北大核心、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级:《科协论坛》2500字符《今日科苑》3000字符 700元《中国校外教育》3000字符 710元《双语学习》 2200字符 《新课程研究》 1000字符《社科纵横》正版 4500字符 2000元,理论版 4500字符1400元《继续教育》 4500字《中国成人教育》 4500字符以内《现代商业》 2500字《消费导刊》 3000字《中国集体经济》 4800字《商业时代》 2400字《财会通讯》 4500字《乡镇企业会计》 4500字《科技咨询导报》 2800字《科技创新导报》 3000字《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000字《科技管理研究》《管理世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3000字《中外医疗》 3000字《混凝土》《统计与决策》核心级:《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2200字《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4500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博士、或副教授,文章字数6千~8千。《华中师大学报》(自科),6千—8千字《成都体育学院学报》4000字以上7000字《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000字以上7000字《山东体育学院学报》4000字以上7000字《体育文化导刊》4000字以上7000字《教学与管理》《作家杂志》北大核心期刊 3000字《时代文学》北大核心期刊 2400字《电影文学》核心 4500字《时代金融》 4000字《金融经济》 4000字《商场现代化》 2400字《经济导刊》 3600字《财经界》 4400字《职业时空》 4500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改革与战略》 4000字CSSCI《经济导报》 4500字《中国国情国力》经济类的CSSCI期刊 5000字《作家》北大核心 2700字

邵阳学院好,因为邵阳学院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下面是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各方面的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邵阳学院:该校有教职工3312人,其中附属医院职工1854人;有正高职称155人,有副高职称(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545人,博士、硕士772人。

2、怀化学院:学校有专任教师867人、外聘教师280人,教师总数为100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1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有教职工1149人,其中专任教师742人,正高职称77人,副高职称269人,博士107人,硕士48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7人。

二、教学建设师:

1、邵阳学院:该校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

2、怀化学院: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

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有教育部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

三、科研成果:

1、邵阳学院:共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887项。

2、怀化学院:怀化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55篇,CSSCI论文170篇,获授权专利529项,出版学术专著121部;获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6项。

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108部,主参编教材93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325篇,其中CSSCI论文487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45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401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邵阳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怀化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躲藏起来,免受法律制裁。某些批评家认为,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则象征他早年反叛橡树园的生活方式,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 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姐姐玛茜琳尼•山福德大他两年,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但承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他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徒,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他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他们关系密切,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更具有清教精神。 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他对户外活动的爱好,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勇敢,从来没有减退过。他喜欢音乐(虽然讨厌学大提琴)和美术,也一如既往。他珍爱巴赫和莫扎特,说他从“研究和声学与对位法”之中学到写作方法;又说“我从画家身上学到的东西同从作家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从海明威在橡树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有的材料看来,没有一点能说明他日后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然而,我们看一看这位自传性异常突出的作家的创作,就发现那些以涅克•阿丹姆斯为主人公的、关于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印第安帐篷》、《医生与医生妻子》、《某件事情的结束》、《三天大风》、《战斗者》与《杀人者》),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了,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之点。 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卡洛斯•倍克尔写道:“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G•G•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海明威在《星报》头一次知道,文体象生活一样必须经过训练。《星报》有名的风格要求单上印道:“用短句”,“头一段要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正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 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眠的人处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侍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 那个年老的侍者说:“这毕竟只是失眠。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种痛苦的并发症的症状,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胞都受到折磨。菲利普•扬对海明威的个性作了出色的、合乎情理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一个论点,说他这次创伤民引起的情绪,非他理性所能控制。海明威晚年反复地、着了魔似地搜索这类似的经验,来驱除那种精神创伤;如果办不到,他就不断地通过创作而浊思考来再现这个事件,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忧虑。 扬明智地指出,海明威最终关心的是艺术,而不是创伤。然而,在局部范围内,扬的个性学说可以把海明威的为人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海明威观察战争,对于这位艺术家,这种学说赋予特殊的意义。《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 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有一度他为多伦多《每日星报》和《星报周刊》写特写。他姐姐玛茜琳尼写道,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并且通过安徒森,认识了“芝加哥派”的其他成员。同时他认识并爱上了哈德莱•理查孙,她是一位漂亮的红发女郎,比他大八岁。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土战争的简练的戏剧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格,他现在写的电报——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 在此同时,他写小说,写诗,想找一个出版商发表他一篇东西,但(自一九一八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九二二年迅速地发生一连串事件,加速了他的希望,接着他又感到失望。他凭舍伍德•安徒森的一封介绍信,带着他的作品去见葛屈露德•斯泰因,她在弗勒吕斯路的沙龙是依兹拉•庞德、詹姆斯•乔衰斯和麦多克斯•福德等侨居国外的人的艺术中心。斯泰因喜欢这个年轻人,他派头简直象大陆上的人,一双眼睛“好奇得有感情”,她鼓励他当作家,不过劝他应该完全放弃新闻记者的工作,把散文修改得更加精练一些:“这里描写很多,又写得不十分好。从头来起,写得集中一些。”庞德也喜欢这位新到的作家,同他一起散步,拳击,鼓励他继续写诗。五月份和六月份,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只有两页的讽刺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是补白,填补威廉•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一家新奥尔良的杂志《两面派》把这两篇作品都发表了,他这番运气,又是靠舍伍德•安徒森帮的忙。 灾难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他约定叫哈德莱带一只手提箱去迎他,哈德莱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她把手提箱放在车箱里,未加提防,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箱子不见了。几年以后,海明威给卡洛斯•倍克尔的信中说道:这件事使他痛苦万分,他“恨不得去做外科手术,免得去想它。”海明威没有办法,只好重起炉灶,这回获得惊人的成功。一九二三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哈丽特•蒙罗在《诗歌》(一九二四年一月号)上发表他站首短诗;玛格瑞特•安德生和琴•希普在《小评论》(一九二三年四月)上发表了他六个短篇(共十八个短篇,原拟于次年一月发表,总题为《在我们的时代里》;一九二三年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虽然前途好像有把握,路上却有现实的障碍。哈德莱怀孕了,两夫妇几乎没有钱。他们同意回多伦多住两年,挣够了钱再到巴黎来,到那时候他可以致力于写作。他们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离开巴黎。约翰•哈德莱(“勃姆比”)•海明威生在十月,但到了一九二四年一月,海明威夫妇已经回到巴黎和蒙巴那斯,安居在戴尚圣母院的一套公寓房子里。海明威走向成功的步子又耽误了,因为他得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干活养家。他不去过蒙马特尔区的游堕生活,吃不饱肚子,这在《流动宴会》里都有记载,但他坚持写作。正如斯泰因所观察的,“他十分认真地写作,想当作家。”突破是在一九二五年——也许是靠两位有影响的支持者帮忙。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还没有认识海明威的时候,艾德蒙•威尔逊已经给他看过海明威的作品,菲兹杰拉德印象很深,并催促斯克利布纳公司的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去约稿。珀金斯写了信,但因为邮递方面的错误晚到了十天,海明威已经接受了安徒森的出版者波尼和利夫赖特公司二百元的预支稿酬,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其中包括同名集子中发表的早期的速写,还接受出版公司对于他这两本书的权限。 从经济收入上说,《在我们的时候里》是失败的,下一本书,即讽刺模拟舍伍德•安得森作品的《春潮》,也是失败的,但是海明威引起艾伦•泰特、保尔•罗孙匪尔德和路易斯•克罗纳伯格等美国重要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文坛新出现的声音。然而,又是菲兹杰拉德对海明威的才能讲得最有说服力。菲兹杰拉德在《如何浪费材料——评我的同代人》一文中,攻击那些已取得稳固地位的作家——尤其是亨•路•门肯和舍伍德•安德森——认为他们“强调发掘美国的‘意义’”,是“不真诚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需要。”菲兹杰拉德说,侨居国外的人倒是有这份好处,能够为自己形成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表现净化了的热烈感情。菲兹杰拉德以海明威和《在我们时代里》为主要的例子,说明这位作家“具有新的气质”,而且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菲兹杰拉德的文章发表在五月,五个月以后,海明威证实了菲兹杰拉德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 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痛苦。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 他此后二、三十年的戏所以能够唱得下去——除了一系列近乎传奇的轶事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海明威相当灵活地使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他个人在群众中有魅力,正是这个原因——不管是叫“爸爸”这个慈祥的绰号,也不管是叫“冠军”这个好斗的称呼。然而,更吸引人是内心的戏剧性变化。当他的名声由细流汇成潮流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好像在水槽里打滚。在早期作品中,恐惧与美感密切得难解难分:他们只能通过极为含蓄的感觉传达出来。艺术家驾驭了人的形象。在后期作品中,受压抑感情的细微之处常常写得过火,几乎成了感情的嘲弄。内心戏剧性的力量正在于此。因为,海明威仿佛要想弥补艺术上的失败,在生活上作出过度的反应。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仍然反映出他关心悲剧性的经验,迫切需要对抗含有敌意的世界,肯定他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英雄的气概太显眼、太坚决,人物的行动写得过分明显。因此落到滑稽、令人窘迫、甚至常常令人厌烦的地步。如果说他在二十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那么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个艺术家本人成了冒险家。他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改变,只是艺术的工夫松弛了。 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洽德莱离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二十年以后,海明威在插图本《永别了,武器》的序言中回忆道:“那一年有好地时光和坏的时光,”但又说他当时“生活在书里”,“比我任何时候都愉快。”三十年代早期,他经济富裕,婚姻美满,到处冒险。这些年里,他到怀俄明和蒙大拿打野鸭,打麋子,到非洲猎大动物,登上定制的“皮拉尔”号游艇到基维斯岛和别米尼岛外捕鱼。这些年头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家因经济危机弄得情绪低落,但海明威却更象一个狂热的童子军。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 三十年代早期,海明威小说相对地说写得比较少。二十年代,海明威发表了两部小说,三十五个短篇,一部谐模作品,一些诗,外加相当数量的通讯报道。他三十年代前半期产生的主要作品是《胜者无所得》(1933),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入十四个短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从一九三七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艺术家海明威还是当他的冒险家,只是改变了装束。从《有的和没有的》(1937)中亨•利•摩根的话——“一个人不行……他好的干不出事”——开始,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牺牲了他们的私事,转向世界危机所引起的集体的责任。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大萧条与西班牙内战粉碎了海明威的信念:他长期以来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地真诚地写人”,“谁要是把政治当作出路,谁就在人。”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其实,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并没有向左转,他的人物走的是老路——冒险,孤独,结果是死胡同。他们重新进入世界,因为民主可能比法西斯好些,但他们虽然同人民混在一起,但不是人民的一员。海明威也是如此。不管他参加什么战争,统统成了他的战争,他打仗一如既往,有他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理由。 一九三七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官方名义是北极美报业联盟记者,他却不是不偏不倚的旁观者。他借债为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一九三九年他在哈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巴顿将军的军队,却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他描述自己大胆勇敢未免夸大或者歪曲,但他的行动确是更象战士,不大象记者。他在巴黎效外一个哨所负责巡逻与查问很有成效,为莱克勒克将军部队的前进收集情报。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军人对他的印象比新闻界同业对他的印象更好。他的同行生气也许是因为他态度傲慢,也许是因为他过分渲染他个人如何率领一支游击队组成的小部队解放旅游者俱乐部,解放里兹饭店。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还有什么呢?海明威通过言论与行动说明自己在生活与艺术方面都要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在战争的年代里,只发表了为《下午报》写的关于中日战争的报道,还有为《柯里厄》撰写的、从欧洲战区拍回的电讯。现在他笼统声称正在写一部作品,一部关于“陆地、海洋和天空”的长篇小说。海明威仿佛要加强他的新生感觉似的,在一九四五年末同玛瑟•盖尔荷恩离婚,并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回到了“了望农场”,随同他回去的是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威尔什,又是一位记者,明尼苏达州人。 一九四O年以后海明威一次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是读者所期望的重头作品。一年前他险些死于丹毒。实际起因是尘土进了眼睛,揉后眼睛发炎,可是海明威夸大这件小事,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子时子弹的一点软塞进了眼睛。他住院时决定写这部规模较小的作品。客观情况改变不了批评界的意见,这部作品受到难听的攻击。较温和的批评家说它“情绪厌倦”,相信海明威尚有潜力;绝大多数批评家粗暴地攻击它是顾影自怜的自我仿作。在理查德•康特威尔上校身上,海明威自传性质的形象很突出,唠叨他无法规避的主题——死亡、孤独、爱情和勇敢——这是他四十年代经验的具体化。此后,他不断深入到过去经验里去,仿佛怀旧能补偿艺术上的无能。他从艺术家权充探险家又一次变为追求艺术的冒险家,这个循环过程也就接近结束了。 他先是回到三十年代,打猎和捕鱼的冒险的年代。一九五三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胁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伤;第二天,飞机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外加内伤。虽然他开始倒运,不过还算幸运,在内罗毕医院养伤时居然能读到关于自己的讣告(海明威是唯一一个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讣告的著名作家)。他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描述他在非洲的经历,但发表在《展望》杂志上的只是连续性的两段二流水平的新闻报道。 捕鱼的收获在些。十五年前他在《老爷》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一个古巴渔夫的通讯,现在根据这个素材写了《老人与海》(1952),补回他在文学上的损失。同时,他得到普立彻奖金,一九五四年他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可能也是《老人与海》帮的忙。这时,他更加使劲地排除通往过去的顽固的障碍物,走向二十年代,那时候他堂到过描写斗牛士安东尼•奥多涅斯与路易斯•多明奎之间的竞争写进另一部《午后之死》里去。成果又是两段连续性的报道,叫做《危险的夏天》,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原稿其余部分从未发表过),也写得苍白无力,读来乏味。 再就是巴黎了,二十年代早期他学艺的巴黎。海明威还没有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就在当年写下的一大箱札记中搜索,他用回力球的术语对他妻子说,他打算“反拍写传记,回忆的传记。”海明威夫妇回到古巴后,对菲德尔•卡德特罗获得胜利后的形势把握不住,就离开“了望农场”,迁居到爱达荷州克特钦的大型别墅,海明威在那里加工修改札记。他去世后,玛丽•海明威在他房间里的一只蓝箱子里发现这份打字稿。她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说:“他一定认为这本书已经完稿,只待编辑加工。”一九六四年,此书出版,题为《流动宴会》。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象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 在《海流中的岛屿》里,海明威的受了伤、可能要死去的主人公说:“别操心、老兄……你一辈子走的就是这条路。”当然,海明威在生活和艺术方面的探险满是死亡的诱惑。但应当记住,海明威对于生活也同样执着。他在《流动宴会》结束部分写到巴黎时打过一个比方,这个比方既适用于他自己,也适用于他书中人物的生活:“巴黎总是值得一去,你带去什么东西,总会有报偿。”

1939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这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它写了国际纵队的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 Alter, Robert, The World of Biblical Literature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1.[2] Alter, Robert, 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1.[3] Auerbach, Eric.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translated, Willard R. Trask. Princeton,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4] Baker, Carlos. Hemingway: The Writer as Artist [M].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6.[5] Baker, Carlos. Ernest Hemingway: A Life Story [M]. Great Britain: Penguin Books, 1972.[6] Baldic, Chris.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7] Bar-Efrat, Shimon, Narrative Art in the Bible [M].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6.[8] Booz, Elizabeth.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Modern Literature [M]. Kunming: Yunnan University Press, 1987. [9] Cliffsnotes. Ernest Hemingway.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 : Hemingway’s Style [EB/OL].http:// www. Cliffs [10] Donaldson, Scott.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rnest Hemingway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11] Flora, Joseph M. Hemingway's Nick Adams [M].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2.[12] Frye, Northrop. 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2. [13] Frye, Northrop. Words with Power: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M]. New York and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1990. [14] Gerry Knowles.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15] Greene, Albert. Christianity and Western Cultur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16] Hemingway, Ernes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61.[17] Hemingway, Ernest. 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87.[18] Hemingway, Ernest. A Farewell to Arms[M]. Xi'an: World Book Press Company, 2000.[19] Hemingway, Ernest. For Whom the Bell Tolls[M]. World Book Press Company, 2000. [20] Hemingway, Ernest. Death in the Afternoon [M]. Cleveland: Word Publishing [21] Hemingway, Ernest. The Sun Also Rises[M]. Nanjing: Yilin Publishing Press, 2000.[22] Leech, Geoffrey N., Michael H. 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3] Martin, Wallace.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M]. Beijing: Peking Univesity Press, 2006.[24] Meyers, Jeffrey. Hemingway: The Critical Heritage [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2[25] Roberts, James. Notes on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 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Nebraska. 1982[26] Sparknotes. Ernest Hemingway: A Farewell to Arms[EB/OL]. http:// . com/lit/farewell / [27] Sternberg, Meir. The Poetics of Biblical Narrative: Ideological Literature and the Drama of Reading.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7.[28] Wagner W. Linda, ed. Ernest Hemingway. Six Decades of Criticism[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7.[29] 阿尔伯特·甘霖(Albert Greene). 赵中辉 译.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30] 贝克.林基海译. 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1] 曹明伦. 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宗教意识[J].《国外文学》,2004 (3). [32] 常耀信主编. 美国文学研究评论选(上册) [C].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3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4] 董衡巽. 海明威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5] 董衡巽. 海明威谈创作[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36] 杜昌忠. 编著,圣经文学研究[C].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1.《海明威研究在中国/The Study Of E·hemingway In China 》作者:邱平壤编著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10335 / 7531610337 出版时间: 丛编项:开放丛书 思想文化系列 简介:本书包括对海明威四大小说、短篇小说,思想以及艺术成就,艺术风格之研究。 主题项:海明威-E.-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海明威,E. 更多同类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外国文学作品集 2.《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M]. 著名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 贝克,林基海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3.董衡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人,1934年1月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发表作品有:《美国文学简史》(负责人)、《美国现代小说论》(主编)、《海明威研究》、《海明威谈创作》、《海明威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0。 4. 杨仁敬教授《海明威在中国》一书的增订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5.《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宗教意识》[J].曹明伦.《国外文学》,2004 (3). 第二辑 [1]裴立鹏 张敏.《自卑与超越——海明威“硬汉性格”的心理成因》.《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月. [2]徐乐怡. 《论海明威小说的悲剧美》.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3]刘久明. 《“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与海明威的“准则英雄” 》.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 [4]苏顺强. 《论海明威的虚无思想》.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5]罗明洲. 《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6]曾塞男.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北京 :《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 [7]刘久明. 《海明威文化心理结构浅析》. 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 [8]刘铁.《给人类增添信心与力量的文学形象——论海明威的“生命英雄” 》.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 第三辑 1.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及其硬汉性格 The Artistic Writing Style and Hemingway's Unyielding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青海民族研究 Nationalities Research in Qinghai] 罗雪娟 , LUO Xue-juan 2.海明威的文艺思想探析 Brief Analysis of Hemingway's Literary Thought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王爱玲 , WANG Ai-Ling 3.海明威的"青丝情结"——试论海明威的妇女观 Hemingway's "Hair Complex"——Hemingway's Idea on Women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孙玉琢 4.海明威小说的对话性 The Convers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Hemingway's Novels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赵若纯 , Zhao Ruochun 5.海明威与他的硬汉英雄 Hemingway and His Unyielding Hero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田耀 , 蒋瑜 6.并存于海明威作品中的双重意识 On Double Consciousness Existing in the Works by Earnest Hemingway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张巧毅 7.海明威小说的情绪线索 The Emotional Plot of Hemingway's Novels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郑孝萍 , ZHENG Xiao-ping 8.存在?生存?人生--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解读 Existence, Living and Life--the Interpretation of Hemingway's Novel "Farewell to Arms"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李晓珍 9.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自然生态意识 Hemingway' 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王育烽 , WANG Yu-feng 10.孤寂的心灵 自尊的生活——论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主题 A Desolate Soul Lives a Dignified Life: The Theme of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毛坚舫 11.海明威、古巴渔夫与《老人与海》的经典硬汉形象 Ernest Hemingway. Cuban Fisherman. and the Classical Heroic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yang Teacher's College] 杨植 , YANG Zhi 12.看海明威如何"表现"《十个印第安人》的故事 How Hemingway Shows the Story of Ten Indians [台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zhou University] 毛华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并且以人的为主,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如果说属于的话,应该不属于,因为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大多是以现实行为为基础,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实验性的!哲学研究的是自然最基本的规律,与科学研究的方式不同,它是通过认识自我来获得,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得不出关于万物的终究原理,是以想象和思辨和理性分析作为基石。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借由被分析的基本定律与法则来完整了解这个系统。物理在经典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 其实,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很多学科都是靠分析思辨发展,所以都和哲学有些关系,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很多科学都从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Nov(2009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1109年11月 =:=:::』竺竺呈竺!竺篁!竺些皇!些些型:!堡垒些垒查呈型墼堡竺些 !叁型型坠!!竺竺些竺竺型:=——:::::兰型;型型竺:!塞垫堂篁!塑 现代物理学对心理学影响的述评朱红强(郭胜忠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现代物理学的出现。对一直以经典力学为理论支撑的心理学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客观 性原则、决定论和绝对真理三方面上;同时现代物理学还在心理学应用上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做为当代心理 学工作者(应该客观地评价这一影响。并积极地做出展望,使心理科学与物理科学的融合走得更远更好。【关键词】现代物理学;心理学;交互行为主义;分析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9)06-0189—03 一、引言 经典力学是以牛顿i条运动定律作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要理论。19世纪经典力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当时的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也为社会的 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段时间里,经典力学对心理学的影响体现在力图将心理 现象 纳入统一的物理主义的世界图景。在此期间,包括费希纳、冯特、弗洛伊德、华生在内心理学家都积极地从经典力学中寻找能为之一用的东西。费希纳开创的心理物理 的众多 寻找物理变茸与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冯特以费希纳的丁作为基础,创建了实 学就试图验心理学体 系:弗洛伊德用力和能量的概念解释人的内在冲突:行为主义则在方法论上完全效仿经典 力学的模型。这一时期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也使心理学迈入了自然科学的殿 堂。随着经典力学陷入危机,以爱因斯坦、玻尔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不同方面颠覆着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也使得经典力学渐渐不再“经典”了。毫无疑问,现代物理学深刻地变革着当时的世界观、方法论,他与经典力学的不一致。使得当时人们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然而正是此时,行为主义大步发展 的时候(心理学家们没有注意到他们所效仿的经典力学已经受到了极大地动摇,而是在继 续以经典力学中的模型来创建心理学理论,可以说这对于心理学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悲 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对于这场物理学革命都是无动于衷的,因为现代物理学已 ? 二、现代物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经开始在多个方面来变革着心理学了。[1】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兴起。它所带来的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革也慢慢地被其他学科 所接受和领悟。心理学也不例外。现代心理学工作者应以世界观、方法论变革为基础去认识 现代物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一)传统的客观性原则的动摇 在经典力学中(研究对象是可以被拿来进行直接研究且这些研究都是以可观察得到的量为 依据的(研究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相互独立性。即指客体是处于孤立的状态的,在研究中主体只 能作为反映客体的镜子。所以,无论是在理论形式中,还是在实验操作中,经典力学都是以排除主 收稿日期:2009—03—11 作者简介:朱红强(1984一),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研究。 189万方数据

分析物理学对近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有着长久的过去,但却只有短暂的历史”。“长久的过去”是指心理学正式诞生之前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而“短暂的历史”是指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事实上,有关人的心理的研究从古希腊早期就已经开始了,但是那时的心理学还被包含在哲学之内。例如,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体现了对于个体心理的关注;柏拉图将人类社会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亚里士多德出版了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专著《论灵魂》,等等。尽管在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各位先贤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人的心理的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却始终披着“哲学”的外衣。直到1879年,心理学史上一件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以后,心理学走进了科学心理学时期,冯特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然而,心理学作为一门普通的专业,作为一个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直至现在仍被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普通大众并不知道真正的心理学是什么,甚至把民间的一些“算命”、“看相”等也归入心理学的范畴,这真是天大的误会。1心理学不是心理咨询但心理咨询属于心理学相信学心理学的人都遇到过以下场景:你的同学或朋友充满好奇地问“你的专业是什么呢?”,你回答“心理学”,接着Ta会用充满惊讶的语气问出你没法回答的一个问题,“啊!心理学,厉害,那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这可算是是普罗大众对于心理学最深的一个误解了,认为学心理学就是揣摩别人想什么,或认为“心理学=心理咨询”,认为所有学心理学的人将来都会选择心理咨询的行业;或者受到美剧《Lie to me》等的影响,认为所有的心理学从业者都会分析“微表情”和变身“人肉测谎仪”……。

主要撰写论文有:1.《国际私法研究范式的断裂与转型——“三个轴心、三个重心、三种范式”未完成式之论证》2.《国际私法存在之思》3.《法则区别说之光与历史之镜——我与巴托鲁斯八百年》4.《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法理分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年04期5.《后WTO时代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经济 2007年04期6.《CAS奥运特设仲裁庭审模式研究》 天津体育学院报 2008年01期7.《论北京奥运会仲裁的法律问题》 体育科学 2007年09期8.《论国际体育仲裁中的“接近正义”原则——接近CAS上诉仲裁救济的先决条件》 体育文化导刊 2007年11期9.《论奥运会体育仲裁程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10.《北京奥运会法制危机及其消解》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11.《 国际商事仲裁权的性态》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年02期12.《论国际商事仲裁价值》 河北法学 2006年06期13.《中国行政程序立法几个热点问题聚焦——从足协打“假”事件引申开来》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01期14.《论中国区际司法协助的难点及其应对》 学术论坛 2002年03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