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为此,要:(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5)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粮食及农副产品,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已明确提出三农问题的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加强三农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因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粮食稳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应用。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用现有耕地面积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相关的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远销国外为国家创汇创收。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人畜饮用水、天然气、沼气利用等,大力发展了规模化禽畜水产养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如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温室栽培、地膜覆盖、秸秆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利用等。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专业网站,推广普及各类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服务,使各地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各粮食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各地林业、果业、畜牧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丰富商品种类、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随着国家重视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还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项举措,使各地生态林面积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实施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或是进城务工,或是自主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达10%以上。

5、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科技下乡”使农民大受益处,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及减免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即使有的地区形成了产业体系,但发展较为缓慢。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特色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地域特色,个别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2、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电力通信、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设施、道路交通等,存在着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有的设施设备早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形同虚设。

致使农业抗灾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个别地区的乡村道路还存在着“泥巴路、翻浆路、断头路”,使交通受阻,农用物资、设施设备、招商引资、农产品运输等都严重受限。

有的地区还未开通通信电缆工程,使当地无法适时接收最新讯息,无法利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民知晓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与市场信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得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生产力水平低,思想落后保守

多年来,部分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仍然残留着一些旧思想、老习惯,老观念,缺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加上近年来多数地区乡镇的年轻人存在着轻农耕、重务工思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留在村里的或是老弱、或是妇幼、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的人,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等,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致富的进程,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灾害的威胁

农业产业离不开气候条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南北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近年来因各类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日益突出,反应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因缺乏重视与认识,造成人为地破坏环境、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滥用药剂等,一系列的破坏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更加剧了农业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

5、缺乏专业农业人才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无法保障农作物收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熟悉农业生产的综合类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它是发展农村农业的关键。

三、促进农业经济、农新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8亿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就是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也为畜牧养殖业、工业提供了饲料和原材料,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农副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经济是积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是确保工业及其它一切生产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集体化农村市场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七大 报告 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 农村集体化经济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大家共同制规矩,设程序,定制度,有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由村委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合作化经济发展模式。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经济。是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是科学技术进驻农村。是农村实现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并且集体化经济能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它能够组织资源开发和协调资源利用,兴办农村集体企业。它能够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灵活采用各种经营模式 ,实现劳动者自助能力,对刚兴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建设,在内外部关系的设置和运行规则上,起到依托、中介和对照作用。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全局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尤为重要。农村集体化经济可以集中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村和平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科技种田,集中管理。建立第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这样农民的收入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转化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开拓销路,提高价格。使得新型工业在农村得以发展。

在1955年全国25省区进行的“百县百村”问卷调查显示:有74%的从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全全乡村的集体化经济组织。这就说明集体化经济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本人来自马铃薯之乡,虽然家乡胜产马铃薯,可农民从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很少。经我的分析有以下原因:(1)对马铃薯的 种植 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使得产量不高;(2)种子品种更换不勤,是同一品种在同样的土壤中产生适应性,不适合生长。使得马铃薯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3)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只从是对马铃薯的种植,价格不高。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和加工商获得。这使得农民收入不高。如果农村实现集体化经济有以下好处:(1)种植模式可以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转化,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种植技能知识,实现科学种田;(2)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每年培育优良品种,让农民种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同时建立对马铃薯进行加工、销售,以减少中间利润的流失。这样农民的收入将从单一的生产向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是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二.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农村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市场的发展必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应重视农村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农村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使得农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村要积极加快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消费,吸引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加快农村的发展。国家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上,给农村市场带来了机遇。农村政府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大功夫。是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 农村 教育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可见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当前农村教育落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大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为农村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是农民切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工作。为孩子成长受教育做出积极贡献。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民的 文化 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加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取得新胜利。

农村集体化道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中国的发展方向问题,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前途命运。我们应该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次仅为本人的一点想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摘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发展历史概况,在分析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 措施 ,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措施

城市是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形成的行政、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农村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元素的区域,两者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城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两大平台,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我国整体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1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历史概况

我国农村改革的目标是面向世界,实现土地的私有化和经营主体的法人化;面向未来,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促使农村向现代农庄的转变,减少农业人口;面向现代化,改变农业传统经营理念,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1-2]。

我国的农业走过了分田到户经营到人民公社集体经营再到分田到户经营的过程。建国之初,我国的城市化率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城市规模较小,我国的大部分公民只能分散在农村,农村广阔的天地养活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因此,在我国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实行分田到户的形式是科学的、正确的。后来实行的人民公社化经营模式违反了自然规律,抹杀了人们个性的发展空间与能力,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结束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基于对我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及时确立了农田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我国在短期内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农民被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失去了流动创业的自由;农民和宅基地密切结合,难以摆脱[2]。

2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

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转

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农民向城市流转提供了空间,农民通过在城里买房,实现了进城定居;二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壮大,工商业的繁荣,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就业的舞台,使他们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实现了就业,成为了城市的固定成员;三是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大多数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形成了农民工大潮;四是农民子女通过高考等形式实现了进城工作的梦想。

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土地与房产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由于有些农村人口实质已成为城市固定人员,而农村房产的闲置造成宅基地与房产的浪费;二是从贫困地区来到较发达地区落户的农民也在村庄中建房,造成当地宅基地无序扩张,形成无形的浪费。这就使本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而缩小的农村宅基地面积反而出现了扩大的局面。三是城市里的一些老人想回到农村过清静的生活,却找不到合适的房源,因为按现行的有关政策,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不准买卖和出租,阻碍了农村剩余房产的利用。农村空房子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有关宅基地改革政策的滞后是主要原因。

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土地分属各家各户,经营农户多、规模小,大型现代化农机难以施展,只能靠小型机械耕作,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3农村改革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的思潮将越来越强烈。对此,国家和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因势利导,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要从农村的发展目标出发,在国家财力,城市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首先考虑取消我国公民的二元制结构问题,同时,在城市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城市应实行定岗不定员的就业政策,实行城市人口合理流动,实现自主流动择业,让农民和城市居民通过公平竞争机制进入各行各业实现就业,拓宽农民就业 渠道 。另外,还要逐步取消他们与城镇居民在福利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让农民进城要进得来,稳得住,吸引农民不断进入城镇生活,实现农村城镇化[1-3]。 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各级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让土地资源进入市场运作,不断提高土地的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被土地束缚的农民,使农民一身轻松地进入城镇[4]。

改革宅基地制度

改变对宅基地的现行政策,对宅基地发放房产证,让其在市场中流转,这样就可把农村流转出去的人口的房屋卖给一些需要建房的人,以减少宅基地面积,避免造成土地和房产的巨大浪费,也使一些想回农村居住的城里人有房可住,减少城市的承载压力,发挥宅基地的最大效益。

政府率先做好农村城镇化规划

政府规划滞后,已经造成农村人口流动的盲目性,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从贫困山区先向平原地区流动,然后又从平原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最后才向城镇流动。在每次流动过程中,都要花钱建房置业,把原房产土地闲置,这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国家提早规划,并适当给予财政支持,让农民一次流动到位,可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加快城市改革步伐,配合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为了推动农村改革目标的实现,城乡要互相促进,实现共赢,具体措施如下:城市要率先实行工作岗位的聘用制,对于招聘对象,农民与城市居民要公平对待;同时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城里的职工要逐步实现从正式固定职业向自主流动择业的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个性价值,也增加了农民就业的灵活性。总之,加快城乡互动,提供农民进城的条件,一定能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4参考文献

[1] 张晓山.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解读“十一五”建议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J].中国改革,2005(12):29-31.

[2] 丁德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10(4):25-28.

[3] 康就升.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深层突破[J].农业经济问题,1999(8):51-53.

[4] 韩俊.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9(5):4-1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2.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3.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4.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5.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6.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7.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8. 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你可以去看下(农业科学),参考下文献

论文农业发展研究现状

中国农业市场供给规模

1、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分析

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均有所上升,2021年粮食产量为万吨,棉花产量为万吨,油料产量为万吨,糖料产量为万吨,蔬菜产量为万吨。

2、中国主要水果产量分析

近年来,我国水果产量呈上升趋势,2021年水果产量共计万吨,其中香蕉产量万吨,苹果产量万吨,柑桔产量万吨,梨产量万吨。

3、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分析

2017-2021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整体上升,2021年达到千公顷,同比增加,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千公顷,占比。

4、中国果园面积分析

2017-2021年,我国果园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12962千公顷,同比增长。

中国农业总产值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趋势变化。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亿元,同比增长为,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

中国农业市场前景预测

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报告中,对我国主要农产品未来10年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农业市场发展趋势方面: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论文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改革的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国农业经过曲折的变革与发展,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重建了农户经济,终于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继而向小康社会迈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一、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农业的现状是家庭分割制度,既按人口分地,每家只有几亩或十几亩的小块天地,这就十分不利于田地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农民的人口众多,无其他大块的经济来源

参考 *“其实,有的时候人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他说的都是对的”

信仰自由,宗教信仰受到法律保护,中国的穆斯林和平宁静的生活,非常好阿。

正常话吧,都归宗教局管。。。 因为信穆斯林的多半是新疆和回族一些少数民族,实际上他们的优待会很多的

现在正处于发展当中。。 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是浙江制造业全国各种家电、汽车塑料配件90%以上在台州加工完成;模具行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这上面应该很全了

稳步发展经济.努力抓党政建设的状态.不谈政治

举个例子:商务通、传呼机与手机 还记得商务通的广告词吧: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仅仅不到10年,呼机与商务通几乎已经在市场上绝迹,而手机则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须品,这个结果正是因为手机技术的进步。 在商务通的时代,手机的功能只是打电话与发简讯,而现在手机的功能之强大是哪个时候无法想象的,手机可以手写输入,可以储存大量的联络人资讯,有记事本功能,可以玩游戏等等,这些都是曾经的商务通的卖点,但是这些功能在手机上都可以实现了,完全取代了商务通。 而当初手机与呼机并存的年代,是因为,哪个时候手机的价格是很高的,不是人人都卖的起的,呼机才是大众化的通讯工具,手机只属于少数人,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手机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更多人买的起手机了,传呼机逐渐被手机挤出了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挣钱的事谁也不愿意干,但慈善超市的公益性决定了营利不是其首要目标。长期依偎于 *** “怀抱”的慈善超市,越来越经受不住市场的洗礼,超市功能的急剧萎缩,让慈善也显得有些勉强。如何处理好 *** 和市场的关系,让超市有动力,让慈善有活力,这成为慈善超市能否突围的关键。 2013 年12 月31 日,《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这是全国慈善超市建设工作的第一个综合性档案,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慈善超市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 春节前市局专门开了会。”西城区民政局捐赠中心张主任告诉记者,过去慈善超市由各区(县)管理,西城区有15 个街道,各个街道情况不同,慈善超市运营状况也有差异,有些由街道办事处民政科或社群服务中心代管,专业性不强,有些则经营状况相对较好,西城区计划分批征求各街道意见,统计有多少愿意交由北京爱心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有多少愿意自己经营,将愿意上交的先交由市一级统一管理。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慈善超市创新建设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现有爱心家园全部纳入北京慈善超市发展协会进行行业管理,北京爱心超市管理有限公司是慈善超市的经营管理者。可以采取两种模式开展创新建设:一种是通过北京爱心超市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区县分公司,实行连锁经营。一种是区县、街道(乡镇)慈善超市为独立工商注册法人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加盟的形式加入公司,公司根据区(县)需求提供商品配送服务。 同时,慈善超市还将增设便民服务功能,如提供物物置换、代收代缴公用事业费、代购代取代送服务、代订代售报刊等,有条件的超市还可设立福利彩票销售等服务功能。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大家都意识到慈善超市存在的问题,对其改革方向也达成了共识,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充满活力、执行规范的城乡基层公益慈善综合服务平台能否形成,每一个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人都将拭目以待。

外资银行进驻我国的状况一两句也说不清,下面是近期在新浪网有关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新闻: 内地须设资料中心 外资银行发人民币卡可能推迟 (20070910 01:52) 汇丰中国拓展个人财富管理 (20070906 03:16) JP摩根在中国:不以中资银行为对手 (20070806 00:22)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国独资法人银行在沪正式开业 (20070802 06:48) 银监会:16家外国银行在华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 (20070721 00:18) 六外资行申请在京注册法人银行 (20070717 02:24) 汇丰内地分支机构达到40个 (20070706 02:36) 花旗(中国)在京成立首家支行 (20070706 02:36) 5家外资银行成为上海金交所会员 (20070608 03:22) 首批外资法人银行申请发卡 (20070608 02:43) 首批4家申请外资法人银行有望年内发卡 (20070608 02:17) 南洋商业银行申请法人银行 (20070608 02:17) 汇丰等外资行成为首批金交所会员 (20070608 02:17) 央行:外资银行可入会金交所 (20070607 03:32) 东亚花旗率先申请发借记卡 (20070606 03:14) 花旗、东亚昨递交发行人民币借记卡申请 (20070606 02:05) 向外资行开放银行卡业务 具体操作程式已启动 (20070605 02:42) 银监会启动外资行发卡程式 渣打和东亚已提出申请 (20070605 02:31) 银监会称外资行可开始申请银行卡业务 (20070605 02:11) 外资行发人民币卡将引发什么 (20070605 02:11) 外资银行房贷都设最低额度 提前还款也比中资高 (20070529 07:42) 星展洽购内地银行、券商股权 有意A股上市 (20070528 02:17) 美国银行获发第三张人民币业务牌照 (20070528 00:36) 外资银行可发人民币银行卡 (20070526 09:33) 中方同意外资行发行自有品牌人民币卡 将选银联 (20070525 08:00) 外资行发卡借记当头 (20070525 05:19) 中国银行卡市场外资即将凶猛 (20070525 02:28) 外资行万事俱备只待发号枪响 (20070525 02:28) 深圳迎来首家外资法人子银行 永亨银行落户深圳 (20070524 07:20) 第二批外资法人银行注册再选上海 (20070524 02:14)

更详细的请访问新浪网的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专题 :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粮食及农副产品,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已明确提出三农问题的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加强三农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因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粮食稳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应用。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用现有耕地面积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相关的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远销国外为国家创汇创收。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人畜饮用水、天然气、沼气利用等,大力发展了规模化禽畜水产养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如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温室栽培、地膜覆盖、秸秆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利用等。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专业网站,推广普及各类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服务,使各地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各粮食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各地林业、果业、畜牧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丰富商品种类、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随着国家重视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还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项举措,使各地生态林面积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实施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或是进城务工,或是自主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达10%以上。

5、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科技下乡”使农民大受益处,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及减免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即使有的地区形成了产业体系,但发展较为缓慢。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特色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地域特色,个别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2、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电力通信、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设施、道路交通等,存在着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有的设施设备早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形同虚设。

致使农业抗灾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个别地区的乡村道路还存在着“泥巴路、翻浆路、断头路”,使交通受阻,农用物资、设施设备、招商引资、农产品运输等都严重受限。

有的地区还未开通通信电缆工程,使当地无法适时接收最新讯息,无法利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民知晓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与市场信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得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生产力水平低,思想落后保守

多年来,部分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仍然残留着一些旧思想、老习惯,老观念,缺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加上近年来多数地区乡镇的年轻人存在着轻农耕、重务工思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留在村里的或是老弱、或是妇幼、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的人,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等,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致富的进程,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灾害的威胁

农业产业离不开气候条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南北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近年来因各类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日益突出,反应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因缺乏重视与认识,造成人为地破坏环境、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滥用药剂等,一系列的破坏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更加剧了农业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

5、缺乏专业农业人才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无法保障农作物收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熟悉农业生产的综合类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它是发展农村农业的关键。

三、促进农业经济、农新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8亿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就是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也为畜牧养殖业、工业提供了饲料和原材料,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农副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经济是积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是确保工业及其它一切生产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立足之本,其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能称为一个农业强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我国在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都与之相差较远,加之我国土地资源相对不够集中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农业经济造成制约。由此可知,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刻不容缓,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

1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农业经济,不仅在保证社会安定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在实现社会公平效益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以农业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一旦农业经济落后势必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另外,我国农业人口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结果可知,我国农业人口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农业劳动力市场十分广阔。鉴于此,可知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中央对“三农”问题尤为重视,并在十八大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和体制支撑,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且结合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以农业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创新农业技术和模式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才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状态,一些较发达地区已初步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然而完善的农业经济需要与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尚存缺陷,有待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劳动力,目前我国农业人口比例依然较大,其社保制度相对以前来说大为改善,但依然不够健全,还处于探索阶段,甚至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养老有形无实,这使农业劳动力无法安心于农业生产,一部分年轻劳动力放弃农业而进城务工,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由于我国今年来比较重视工业化生产,使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精力分配较少,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程度相对与工业来说较为缓慢。农业经济结构在比较单一,网络化也较差,使农产品的市场扩展受到阻碍。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质量低、无法承载大型载重车辆等问题,农田灌溉水质较低,电力较低等问题都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另外信息化覆盖面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传统模式的生产经营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较慢的直接因素。由于区域性所形成的农业发展水平差异充分说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区别,在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一些落后地区则依然受到传统自然经济影响而进步缓慢。其次,国家对现代化农业的导向性不够,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与制度,但在实际实施中并未像计划一般顺利。加之一些农村党组织相对不够健全完善,整体观念和综合素质较低,使村级建设发展较慢,进而影响惠农政策等的执行,致使农业经济发展受阻。

3我国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建立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是时代的要求,只有着力将我国农业经济打造为具有市场化、科学化、商品化以及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特点才能高效快速地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其均有适应自我国情与发展状况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可知,只有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才是发展之道,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

我国未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经济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土地资源广泛开发,二者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土地与环境资源保护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科学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多品种农业经济作物来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目标。并通过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来开发周边产品,如农业观光旅游、农作物文化节等项目,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充分开发利用,进而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同时也是我国生态农业经济转向新阶段的标志。

多元化立体化农业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所谓立体化农业经济,就是将生产空间划分出空间层次结构,分别在广泛性、深度和高度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开展相应的农业经济项目,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这种多元化的立体农业经济模式相较于传统平面型农业有效降低了生产投资成本并成功使各层次间的多种农产品供需形成良性内部循环,并且一些项目搭配还能够提高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的价值。

我国未来发展将趋向于科学化集约型的农业经济

集约型农业经济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采用较先进的技术措施来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集约型农业经济大致分为劳动集约、技术集约和资金集约三大类,结合我国国情来看,多以劳动集约和技术集约为主,资金集约则依然还在进行试点实验中。劳动集约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为社会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技术集约则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劳动技术集约化,生产意识生态化,生产设备的科技化以及农产品的市场化。我国农业经济目前已走在高效高产的道路上,全面实现科学化集约型农业经济势在必行。

4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只有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地位大幅提升。以下针对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措施,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

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是结合我国国情与基本情况,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建设中去,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来对农业加以改造、对新型农作物加以研发来提升现代农业体系、用现代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来管理引领农业经济发展,加大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的水利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此提升农业经济的总体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需要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步伐,进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化力量不仅能充分发挥扩大农业市场、发挥市场经济优势,更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农业产出率和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其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关键因素。科技兴农战略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能进一步创新农业体系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变革。鉴于此,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速度以保证农业技术的研究创新能使科技发展适应农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交流与推广活动,将新技术新观念渗透到一些落后地区中去,来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基础与前提,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通过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和有效统筹,配以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中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未来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国只有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并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生态化发展并配以立体化集约化经营管理先进观念,将推动我国尽快迈向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唐勇.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J].农业经济,2012-04-15.

[2]关明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3-02-15.

[3]许卫星.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05.

现代物业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的构想 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居住区物业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机关住宅区创建和发展物业管理的条件探析 物业管理收费研究 试论公有住房出售后的物业管理 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的探析 新时期高校物业管理的探讨 高校房改后的物业管理探讨 高校居住物业管理探索与实践 智能化宾馆物业管理系统的实现 住宅小区可视化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 论图书馆物业管理的内涵 现代物业小区车辆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 物业水表网络控制系统 浅谈电力后勤实行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旧居民区向物业管理过渡探讨 物业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我国目前物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物业管理的现状及收费标准的合理化 论我国物业管理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物业管理问题探讨——浅析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 试析物业管理观念上的几个误区 市场竞争是发展物业管理事业的有效途径 山东省物业管理收费现状及改革对策 规范物业管理企业会计制度初探 对完善物业管理价格机制的思考 浅议加快发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对策 试论物业管理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物业管理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设想 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换分析 物业会计核算有关事项的界定 我国物业管理形成的背景及分析 政府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公共关系:塑造物业管理企业好形象 初探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 发展和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思考 论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浅谈房地产的物业管理 试论提高普通居民住房的物业管理水准 浅谈军队开展物业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浅析社会保障性住宅的物业管理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的计算机应用 试谈房管所转制为物业公司后的会计核算体制 试论我市普通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与收费 试论高校参与物业管理的战略意义 现代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浅析 从市场营销看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必要性 后勤服务社会化与物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构建高校特色物业管理模式框架刍议 高校住房物业化管理探索 高校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研究 从资金的运行机制论物业管理公司的生存空间 论住宅区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的理论依据 广州市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物业管理的文化基础 论国有企业社区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市场化初探 物业管理服务价格研究 对物业管理重要性认识和推行途径的思考 居住区规划和设计的物业管理观念 深圳住宅规划设计物业管理初探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物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关于物业管理法制建设的思考 北京外销物业市场现状及分析 试论物业管理与传统房地产管理的区别 建立竞争有序物业管理体系的探讨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物业管理竞争机制 论物业管理中的人均综合指标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与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的认识误区及其突破途径 物业管理探讨 浅谈住房制度改革与居住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 物业管理合同析辨 物业管理中商品房预售合同转让法律性质及条件 浅谈物业管理及价格问题 论高校教工住宅的物业管理 试论标准工业厂房物业管理中的消防安全 智能大厦物业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物业管理与价格 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应适当定位 当前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关于物业管理具体内容的初步探讨 论我国房地产行业中物业管理的基本法律问题 物业管理的发展与问题探讨 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论中国物业管理的市场化 物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价值工程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香港的物业管理及其借鉴意义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对物业进行维护、修缮、管理,对物业区域内的公共秩序、交通、消防、环境卫生、绿化等事项提供协助管理、服务的有偿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力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促进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探讨了当前我国比较普遍的“建管一体化”、由当地房管部门或本单位自主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物业管理公司等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并就如何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创新提出了六方面建议:一是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二是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三是要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居民小区的自治管理;五是要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六是要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创新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物业管理已成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并且事关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目前,物业管理的服务层面也不断扩大,已经从清洁、保安、维修,延伸到商务娱乐教育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管理力量。以浙江为例,据调查,杭州市在近10年的时间里,物业管理企业从2005年的314个增加到2014年的3517个,增长了10倍。2014年底,宁波市具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有402家;温州市有物业企业288家;绍兴市有物业企业305家。湖州、台州、金华等市的企业数量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二)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物业管理服务领域由小到大,不断拓展,从普通商品房到房改房的老旧小区,从住宅物业到办公楼、大专院校和商业物业,从小型配套到大型公建,从单一类型物业到综合型物业,从纯市场的物业服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物业服务。物管范围逐年递增,逐年扩展,覆盖类型已涉及住宅、商业、办公楼、市场、医院、学校、广场、公园等各个方面。

(三)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

近年来,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物业管理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发展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审批办法》、《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规定》等物业管理行政规章或行业规范先后制定、颁布和实施,对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4年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出台,使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在原来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物业管理促进了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

对住宅小区和高层楼宇推行统一的专业化物业管理,确实给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带来了诸多方便,使他们获得了安全、舒适、优美、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使广大业主的住房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变思想观念,对物管的接触日益增多,对物管职能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得物业管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可,物业管理收费难度逐渐减少,收缴率逐步提高,更多的业主已经将物业管理开支视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住房消费。

二、我国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模式探析

不同类型的物业,使用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管理和服务的内容也就各有侧重。目前,我国运用比较广泛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建管一体化”的物管模式

开发商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左右的企业属于开发单位出资成立的物业公司,它既能够充分发挥房产企业市场优势,实现开发、建设、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实现物业管理与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又能够通过实现良好的管理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不断打造房地产开发企业商的信誉与品牌,进而不断提升物业本身的社会经济价值,提升商品房含金量、吸引力和销售量,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为住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从而形成以房建养物业、以物业促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物业企业全国前三强的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由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

在行政型和福利型运行模式的影响日益减少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这种模式下,管理对象多为老公房或单位福利房等中低档物业,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住户如有意见或公共设施出现损坏需要修理时,可以直接向本单位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行政管理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由于此模式的单位后勤部门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单位,在经济利益上难以和原单位脱钩,经营管理工作也受到较大限制,难以实行物管企业内部的职能分解和政企分离,使得物业管理公司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从而难以真正形成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的现代物管新机制。

(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物业公司的物管模式

物业管理公司是按合法程序建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对物业进行管理的企业性经济实体。它具有法人资格,根据合同接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并收取相应的报酬。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思路清晰、市场意识强烈、服务对象明确、成本概念清楚、公司机制灵活、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管理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弊端是管理费用比较高,很多中低收入居民承受不起。由于在物业管理体制法律关系、人们的消费理念、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经营困难,处于非赢利状态。

三、加强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对物业管理的认识

对物业管理问题定位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物业管理不仅是一个新型产业,更重要的是把它纳入社会管理的内容,要纳入综治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等加以研究、探索。全社会都应加大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规范和完善。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

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协助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对业主委员会的日常监督,引导业主委员会在充分尊重全体业主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做出决定,从而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解决开发商遗留问题,要靠物业公司自己和开发商“划清界限”,加强对业主宣传,明确开发商的责任和物业公司的责任。这样,物业公司能在开发商遗留问题方面减少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三)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物业管理企业既涉及与政府、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又涉及与供水、供电、供暖、煤气、物价、工商、税务、市政、环卫、绿化、邮政、电信、交通、公安、管委会、派出所、居委会等关系。这些关系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因此,政府要通过自己的权威加速建立物业管理法规体系,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例如: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给予物业管理公司相应的权利。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该业主交纳,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对那些无理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业主,物业公司可通过司法途径来达到目的。但对诉讼成本较高,诉讼程序较为烦琐的问题,物业公司也不必却步,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地去维护自身权力。

(四)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小区内部的自治管理

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大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决定的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同权益的需要,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依法提起诉讼。”物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小区业委会的组建工作,并加以指导、帮助和协调。而经小区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业委会,应积极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协调小区矛盾、维护业主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有竞争才能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质量和服务的水平,才能使物业管理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加速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物业管理的规模化经营,实行品牌化发展战略。对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优胜劣汰,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发展。此外,应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权利,逐步推进分业经营,改变物业管理依附于房地产开发的状况,使物业管理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从体制上解决建管不分的弊端,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和接管验收制度,明晰物业管理各方的责权利。例如:笔者服务的浙江新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投资组建,成立之初属于“建管一体化”模式,只服务集团内部。2002年走向市场化,经营方向上术有专攻,以企业、机关智能化办公研发大楼物业服务为经营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高端服务的品牌特色,目前管理物业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服务的客户有副省级国家机关大院、大型国企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多处物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在杭州市物业管理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六)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物管公司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着力培养服务意识及经营意识。物业公司已经向特色服务、亲情服务、个性服务等领域拓展延伸。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搞好优质服务。要借鉴国外或发达地区的经验,抓好培训,如物管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的香港,除了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讲座等,还注重思想作风、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教育。对于管理人员,还注重学历提升和专业课程学习。相关部门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物管人才的培训力度,改善目前物管人才难觅的状况,促进物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合作意识,加强物管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合作。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与共的物管企业、无关人员和业务之间的良好关系,切实实现物业管理中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假期的时候会为业主的小孩提供社区活动,业主上班时把小孩托付到客服中心,物管将带孩子去物业的各个部门体验学习,比如带到绿化部门去学习种花种草,以及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此外,如果业主家有老年人,物业每天白天也会每隔3-4个小时打电话进行沟通或者上门照顾。同时应成立行业协会,多渠道吸纳专业人才,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建立起一支服务理念先进、服务技能高超、运作效率高的物管队伍。

【参考文献】

[1]钱满发.我国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探索[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城市问题,2012(5)

[3]范超.江苏省盱眙县商业地产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

[4]刘涛.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3)

[5]胡杰.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

摘要:我国实施“营改增”是“十二五”期间重大的税制改革,对我国税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伴着“营改增”试点的深化和平稳的推广,辐射的范围和税种也日益渐多。服务业已经纳入“营改增”的实施范畴,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业,且是最后进行“营改增”的行业,物业管理公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对“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本文将参考其他行业“营改增”后给其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梳理“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合理的税务筹划,避免税务风险,保证物业管理公司营业利润的平稳增长,为物业管理公司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对策;物业管理公司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了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存在和征收的税务制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不断加深,新经济形势下,各种货物和劳务之间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两种税种同时征收的税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走向世界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在税制征收中也存在固有的制度缺陷,税制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阶段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偏高,两种税种同时征收并存的局面让物业管理行业更是难以拓宽发展领域,对其物业管理行业松绑,使其税负更加公平合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进行“营改增”的改革。

一、“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影响的浅析

这几年随着“营改增”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和完善,2016年作为“营改增”的收官之年,怎样使物业管理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克服掉负面影响,比如短期内税负会较大幅度的上升等问题,还需要全面的梳理其影响,做好应对税制改革后降低负面影响的工作,税制平稳的过度,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在税务方面工作的关键点。“营改增”对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营改增”能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的实施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的物业管理收费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出现税负过重的现象。“营改增”实行后,物业管理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两税种并存征收时,抵扣混乱,抵扣链存在断层而导致税负加重的弊端。从企业长远发展看,“营改增”税制的实行使得企业税收更加统一,抵扣链条断层混乱现象逐步消失,可以抵扣的进行税额大幅度增加,减少企业的负担。因此,实施“营改增”后很明显的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经营水平。

(二)“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的影响

“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在短期内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反常现象。对小规模纳税来说,税率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收入。但是对大多数一般纳税人来说是很大不同的。首先从制度本身讲,我国此次“营改增”在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和6%的两档税率。直接结果是物业管理公司从原来5%的营业税税率,更变为6%的增值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营业成本中,绝大比例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人工薪酬为主的劳务成本,这些成本是不可能产生进项税额的,这就导致了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当少,双重作用之下,物业管理公司短期内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典型的例子是,物业管理企业保安、保洁人员的工资支出,食堂购买蔬菜等农产品难以获取增值税进项税的专项抵扣等都会在短期内增加公司的支出,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营改增”能够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

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这对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监督体系统一、统一财务核算口径、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批露报告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等行为有着正面的作用。在进行税制改革后,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复、混乱征税现象被解决,填补了征税漏洞,简化了财务核算,让给多企业获利,尤其是物业管理公司这种微利企业。此外,“营改增”的实行也对加快了调整物业管理行业的产业结构,扩大市场范围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物业管理公司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的做好税务筹划,为合理合法避税提供参考和建议

物业管理公司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变动,提前基于政策法规进行合理有度税收筹划。首先,税收筹划要立足于本企业,着眼于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由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全局统筹规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已经达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务必采取以酬金结算的收费模式来降低纳税的数额,相反对于一般纳税人,则采取包干、转包的模式来减少税额的支出,在采取不同的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争取最大额度的税收优惠,不可逾越法律的红线,造成企业和国家利益的流失。此外,还需要合理划分收入,因为不划分收入将从高税率征收,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税负。与此同时,要合理的安排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经营事项,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限度。

(二)物业管理公司要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管理的力度

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是顺利实行“营改增”的前提,票据是增值税缴纳、抵扣的有力合法的凭证,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我国对增值税征收的相关法律规章。此外,务必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严格管理,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流通、销废,依据企业有关制度进行。比如:对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揭发,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立刻向税务机关做备案等。增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税收风险观念和意识。

(三)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在新的税务体系下,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良好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河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的水平。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根据当前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和防止企业非法现象,比如私自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防止企业资金的非法流失。不容忽视的是还应该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构建企业内部完善的控制机制。

(四)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行政模块的优化力度

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主要有:保持原有的财务税收补贴,保持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部分收入减免税收等积极的优惠措施,以保证物业管理企业的正常运转。此外,还需要扩大简易征收的范围,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税收压力,增强其资金的持续运转。实施保障性住房,比如廉价公租房的税收优惠,通过降低廉租房用户的税收压力来策应物业管理企业税负的减免。最主要的是政府的一些列的补助要降低其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要求,惠及更多的物业管理公司。

三、总结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的改革,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物业管理公司抓住机遇,积极的借助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筹划自身税务,完善和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尽快融入到新的发展环境中,使其自身税务核算更加规范合理,以此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物业管理公司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浩宁.“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6(4):322-333.

[2]王晓晶.浅谈物业服务企业的营改增[J].商,2013(11):171.

[3]吴鸿根.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4(5):46-47.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析农村经济的发展 》

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村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不但使我国用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使农民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增长迅速。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农村 经济 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自农民的自发选择,但在这一制度变迁的力量释放之后,市场为什么没能引导农民进行新的发展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中国城乡分割的体制是导致市场无法起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还是从农民自身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三十年来的乡村发展 经验 更为恰当,即农民在其所卷入的农业生产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规则安排及其相关控制权问题才是至为关键的,而这一点显然是需要在国家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去理解和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变化的起点和背景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农民控制政策的放松与农民群体的行业分化,农民从主要从事粮食 种植 业、畜牧业的传统中逐步分化拓展到经济作物、科学畜牧以及非农产业的各个部门领域之中,并且深深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中国的农业改革过程正是一个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变动过程中农民应对上述自然 、经济、社会与政治风险的能力及其相关权利变化的过程。以农民权利扩张及其面临的调整作为线索,重新评估中国农业与农村改革的历程显然是值得尝试的。

系统地展现几十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文献还不多。具有代表性文献如林毅夫(1994)的论文集研究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对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了出色的研究;科林•卡特、钟甫宁等人(1991)系统地描述了经济改革中的中国农业经济全貌。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文献还缺乏一个对中国农村三十年以来经济社会变迁做出系统的和逻辑一致性的解释。

2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1)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市场农业的发育以及市场机制对农业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受社会需求和市场价格的作用,畜牧业、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与2008年相比,其比重分别由和8%上升为和。粮食作物种植中,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明显增加。

(2)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稳定增长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高速增长,对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和农村工业总产值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交通运输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总产也增长较快值。农村非农行业发展规模日益增大,科技进步作用大大提高,特别是全国各区域农村非农企业增长推动因素不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加大了农村非农行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中西部地区农民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企业使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资源潜力不断被挖掘,形成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民从事家庭经营生产活动仍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乡镇企业职工报酬收入继续增长;三是农民低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3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

改革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必由之路。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必由之路,不改革就要落后。目前,农村和你们仍然占我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农村和你们没有得到大发展,其他发展也最终难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农村的土地和金融等一系列的改革,我农村经济快速、持速、稳定、高效、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努力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 措施 ,帮助农村加快发展。

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非经济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当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正成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人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而不断取得可喜变化。实际上,在经济运动过程中,除了经济因素本身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外,还有大量的非经济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非经济因素作为一种隐性因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各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成为阻碍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顽固积瘤。以非经济因素作为分析视角充分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消费

把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农村消费的关键举措。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的多项政策在农村地区初见成效,尤其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农村快于城市局面,这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战果。农村市场的新变化,反映 出国 家实施的强农、惠农、扩大农村消费等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也表明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大有可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起到了拉动内需、繁荣经济的作用。

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区股份合作等 “三大合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 ,尽快改变农村抗灾能力弱的局面。加快高标准农 田建设 ,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农村 教育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 文化 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 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生产力的过程,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金融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核心,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加涉农贷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满足率,扩大覆盖面,健全服务功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高素质的村民,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按照“农民提需求、部门供资源、远教来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展农村远程教育覆盖面,广泛开展集中学习、专题培训、课件下载、光盘刻录、现场指导、基地示范等培训活动。要强化农村中学初、高中 毕业 生劳动技能课程的安排和学习,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续力量打好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多 渠道 就业

要做好农民种养结构调整的引导工作和服务工作,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农村经济和技术的服务指导工作,解决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从城市下到农村和农民家里去服务。同时,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卫星传输宽带网,扩大村民组播放点建设规模,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和农村市场开拓提供信息保障。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人属于“农民”的范畴,农民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态。2010年,国家为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能力,将继续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劳务输出、稳定企业促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同时,要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城乡之间的差别。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小康[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强化干部队伍,夯实执政基础

有一支领导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加大农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领导、发展和管理农村经济的能力。继续搞好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与管理工作。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奖惩结合,解决好干部“沉下去”的问题,让基层干部真正为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尽到应有的职责。

借鉴先进经验,壮大本地经济

过去几十年,我们向沿海输送了大批年轻劳动力,包括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多数已经掌握了技术和管理,以及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希望回来创业当老板。这应该是我们利用他们发展内地农村经济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联系他们,并且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包括办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创业一条龙服务等,让他们回家开厂、办公司,这将是内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赵德余.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业改与农村经济社会之变迁.学术月刊.(42).

[2]黎东升,马敬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04-O1.

[3]谭芝灵.新时期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进展.经济纵横.2010(5)24-28.

《 农村科技协会的发展 》

摘要:充分发挥农技协自身优势,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村科技协会农民致富领头雁

温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与甘肃代表团的代表一起审议政府 工作 报告 时,谈到对甘肃惦记的事情很多,重点讲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努力改善民生四件,这四件事都是与“三农”有关,其核心是老百姓的生活,盼望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好起来,他“真心希望经过5年的努力,使甘肃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温对甘肃惦记的事情不难看出,一方面,我们甘肃还很落后,特别是农牧民的生活还很困难,迫切需要加快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艰巨任务,要积极谋划出台促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不论何种有效措施都必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要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来实现,要切实调动农民积极参与。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来担当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的重任呢?本人认为,不论从历史发展,还是从实践来看,在甘肃这个欠发达的省份,其重任只能由农村科技协会等服务组织来承担。

甘肃自1984年在天水以农民为主体,依托“土专家”和“田秀才”,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我省第一个农技协会――武山县洛门镇蔬菜协会以来,依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科技工作者发展形成的农村科技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全省各级农技协会已有5117个,拥有会员41,6万人,并实现了由单项农技协会向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的跨越,涌现出了“临洮县花卉协会”等全省十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榆中县洋芋营销协会”等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会在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仅2000年至2005年,全省农技协会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1640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118期,受训农民228万人。因为这些协会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农技协会是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农村广大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而组建的新型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其特点: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组织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广泛;三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技协发展,做好农技协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真正抓出成效。具体将做好如下五项工作:

1、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协会。积极探索加快农技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扶持引导,鼓励有技术、有经济实力、有开拓能力的农民牵头创办农技协:要依托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创办农技协;要引导乡镇机构发挥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领办农技协;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兴办农技协。其发展模式可以是能人带动型、民办官助型、中介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经济实体型等。通过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服务,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

2、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化建设。农技协作为农民的自发组织,要坚持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引导,适时加以规范,使之逐步走上机制完备、管理科学的轨道。农技协要建设好班子,完善协会章程和 规章制度 ,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体制和会员权利义务。要实行组织会员制、民主办会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真正把农技协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对协会的登记注册、整顿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成立联合会,发展团体会员,走联合之路,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网络体系。

3、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扶持指导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支持农技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农业、科技、财政、计划、扶贫、民政、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对农技协给予大力支持。在贷款、科技开发、项目、经营销售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政策优惠,优先帮助解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办技术经济实体、发展专业化生产、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等方面的资金困难,帮助争取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各级星火计划等科技、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对农技协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科研单位的扶持政策。对于条件具备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工商管理部门取得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要求其依法经营,按章办事,并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使他们在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农技协乱摊派、乱集资,不得干预农技协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县科协作为农技协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支持农技协工作,做农技协的坚强后盾,推动农技协健康发展。

4、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支持。要向专业技术协会选派科技特派员,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及有关部门向农技协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帮助农技协挂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农技协的科技水平,促进农技协与市场的对接。要发挥农技协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中的作用,支持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协骨干和会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协骨干力量。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技术、 市场营销 知识、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信息灵、跑市场的经纪人、懂民主管理的农技协骨干队伍。农业、科技、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进度,由试点向全省推进,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5、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不断提升协会档次。为了适应专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除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外,还要将服务范围向资金融通、销售供应、加工储藏等领域延伸,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传统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市场空间,依靠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面,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向合作制经济组织、集团化方向等高层次发展,培育地方特色典型群体。

总之,通过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担起农村科学普及、信息传播、成果推广、科技服务、技术交流、销售服务、发展经济、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牵引点,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的依托点,带动农民走致富道路的支撑点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有关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推荐:

1.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2. 浅谈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3.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4.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5.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6.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确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粮食及农副产品,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已明确提出三农问题的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加强三农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因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粮食稳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应用。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用现有耕地面积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相关的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远销国外为国家创汇创收。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人畜饮用水、天然气、沼气利用等,大力发展了规模化禽畜水产养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如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温室栽培、地膜覆盖、秸秆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利用等。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专业网站,推广普及各类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服务,使各地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各粮食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各地林业、果业、畜牧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丰富商品种类、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随着国家重视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还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项举措,使各地生态林面积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实施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或是进城务工,或是自主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达10%以上。

5、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科技下乡”使农民大受益处,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及减免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即使有的地区形成了产业体系,但发展较为缓慢。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特色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地域特色,个别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2、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电力通信、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设施、道路交通等,存在着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有的设施设备早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形同虚设。

致使农业抗灾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个别地区的乡村道路还存在着“泥巴路、翻浆路、断头路”,使交通受阻,农用物资、设施设备、招商引资、农产品运输等都严重受限。

有的地区还未开通通信电缆工程,使当地无法适时接收最新讯息,无法利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民知晓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与市场信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得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生产力水平低,思想落后保守

多年来,部分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仍然残留着一些旧思想、老习惯,老观念,缺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加上近年来多数地区乡镇的年轻人存在着轻农耕、重务工思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留在村里的或是老弱、或是妇幼、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的人,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等,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致富的进程,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灾害的威胁

农业产业离不开气候条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南北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近年来因各类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日益突出,反应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因缺乏重视与认识,造成人为地破坏环境、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滥用药剂等,一系列的破坏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更加剧了农业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

5、缺乏专业农业人才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无法保障农作物收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熟悉农业生产的综合类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它是发展农村农业的关键。

三、促进农业经济、农新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8亿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就是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也为畜牧养殖业、工业提供了饲料和原材料,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农副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经济是积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是确保工业及其它一切生产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的发展起著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论文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把农业从人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大量先进适用的机械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播种、中耕、灌溉、施肥、植保、收获等方面的精确作业,使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积累少,我国与其他已实现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成为代替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节约成本、勤劳致富的工具;农民购买大型农机不仅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 *** 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发展农机市场,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农具利用率,让农户节本增效,这是农机化发展不竭的动力。

要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

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要采取技术攻关、实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要加大保护性耕地、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等节能、环保、增效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努力创新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序

农业机械是一种劳动工具,其效益更多地反映于社会效益、长效效益和人类生存环境效益方面,属于“潜绩”工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片面的政绩观,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热衷于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而对直接反映在我国GDP经济考核指标的农业机械化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或者停留在口头和档案上。

制定政策法规,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其产业的弱势特征和需要扶持保护的本质特征日显突出与重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和市场主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各级 *** 的重视和支援,更需要政策法规的促进和保障。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扶持,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WTO的相关规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因地制宜,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转移状况、农机化技术成熟程度和经济效益状况差异较大。在这种条件下,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就应该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从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逐步发展。在发展步骤上,采取先小麦后水稻、玉米及经济作物。先经济发达地区后经济一般地区,先主攻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后解决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积极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逐步构建以农机科研推广为基础、人才为保障、产业化为发展目标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农机科研在突破单项作业技术的同时,着力解决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优化结构。同时,加快引进、消化国外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资源环境方面,应加大推广保护型、节约型,转换型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起著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也必将大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农机发展获得更多的良机。新形势充满新挑战,也孕育新机遇,农机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围绕重点专案和中心工作,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范文二:新农村农业教育机制建立

一、农业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素质,为农村建立自我造血机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加速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重新认识和审视我国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机制、保障机制的改革,逐步推进公共教育产品、准公共教育产品、半公共教育产品的相关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确保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和最大程度的资源配置优化,激发 *** 、社会、市场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促进和保障农村教育健康、有序、持久地发展,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发展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推进农业教育普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持续发展动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这是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关键。高等农业院校在实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主要职能的过程中,成为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为高等农业院校继续发挥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集伟目标,赋予了农业教育体系新的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教育思想方面,要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要求,并结合各地区“三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体现适应性和发展性;

2、教育物件方面,要顾及包括农村居民、城镇农业人口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体现全员性和广泛性;

3、教育内容方面,与区域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涵盖包含农业思想、理论、技术等以农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领域,体现多重性和全面性;

4、教育方法方面,要根据学生或学员的学习特点,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中面授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辅导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体现实效性和可行性;

5、教育资源方面,既要严格依据有关规定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也要动员社会各界重视农业教育,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体现合法性和政策。[2]我国农业教育体系应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全员性、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能适应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高等农业教育为龙头,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主体,中小学义务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的,具有学科知识框架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准确、社会服务水平实力强劲、管理协调机制统一和谐等特征的综合体系。

三、农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谐的组织机制,实现“四统一、四合理”

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逐级管理的工作机构,形成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机构框架,做到“四统一,四合理”。

1、教学资源统一规划,配置合理。要以省市、区县、乡镇、村街为单位,建立四个层次的教学资源库,并建立教学基地面积、仪器装置、师资专家、图书馆藏等多个分库,实现计算机网路管理,资源共享。特别是同级别,同类别的资源要实现统一规划,共建共管、协调利用;不同级别的资源也要实现优势互补,交叉利用。[3]

2、教学经费统一划拨,使用合理。由省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农业等有关主管部门,组成专门的农业教育经费管理办公室,制订出既符合整体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不同级别和型别的经费使用规划。严格遵循经费规划规定,统一划拨,预算逐级上报办公室,统一划块使用。

3、招生计划统一制订,布局合理。要针对区域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要统筹考虑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使培养的人才“用得上,留得住”。

4、教学督导统一安排,评估合理。要建立各级各类教学评估机构,评估指导体系要科学合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型别的教育不同侧重,同时也要考虑学科、课程等多角度分解评估。

二建设“1+1+1>3”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农业教育网路圈

通过农业教育网路的建立,形成“三教”相互促进机制、教育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态势。高级别的教育机构为低级别的教育机构培养师资和专家,提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低级别的教育机构可以为高级别的教育机构在基层培训和实践上提供基础性教学资源。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之间要开启壁垒、互通有无、上下一致、左右贯通,形成教育网路。争取社会各界在农业教育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援,提供有力的保障,努力利用好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为社会创造最大效益。[4]

三构筑相互衔接的学科专业平台

在学科专业设定上,以农科为主,相关学科为补充。其中,高等教育层次要注重“大而宽”,在重点建设传统农科专业的前提下,形成宽泛的学科领域,教学内容上以高新农业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为主;中等层次教育要注重“小而全”,学科不要过多,加强特色学科的多个专业建设,并使专业建设上水平,教学内容以农业技术实践为主;基础教育要注重“小而精”,更多精力放在农业基础常识传授和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的简单技术训练上。在人才培养上,依照培养层次的阶梯性上升,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推进,使培养出的一般农民必须具有广泛的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工作管理者具有领导、管理、推广、创新等能力,学生可以从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农业知识等培训以获得单项技能证书或综合学历证书。

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增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在抓好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生产实践,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教育机构通过与生产单位,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培养的关系,也就是实行定向培养,减少人才浪费,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也可以向教育机构提供师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同时,生产单位与科研机构间可以互通有无,加强合作,逐渐形成“人才培养为科研、生产提供智力支援,科研、生产为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科研推动生产,生产拉动科研”的良好态势。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粮食及农副产品,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已明确提出三农问题的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加强三农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因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粮食稳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应用。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用现有耕地面积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相关的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远销国外为国家创汇创收。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人畜饮用水、天然气、沼气利用等,大力发展了规模化禽畜水产养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如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温室栽培、地膜覆盖、秸秆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利用等。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专业网站,推广普及各类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服务,使各地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各粮食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各地林业、果业、畜牧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丰富商品种类、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随着国家重视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还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项举措,使各地生态林面积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实施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或是进城务工,或是自主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达10%以上。

5、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科技下乡”使农民大受益处,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及减免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即使有的地区形成了产业体系,但发展较为缓慢。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特色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地域特色,个别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2、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电力通信、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设施、道路交通等,存在着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有的设施设备早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形同虚设。

致使农业抗灾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个别地区的乡村道路还存在着“泥巴路、翻浆路、断头路”,使交通受阻,农用物资、设施设备、招商引资、农产品运输等都严重受限。

有的地区还未开通通信电缆工程,使当地无法适时接收最新讯息,无法利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民知晓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与市场信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得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生产力水平低,思想落后保守

多年来,部分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仍然残留着一些旧思想、老习惯,老观念,缺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加上近年来多数地区乡镇的年轻人存在着轻农耕、重务工思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留在村里的或是老弱、或是妇幼、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的人,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等,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致富的进程,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灾害的威胁

农业产业离不开气候条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南北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近年来因各类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日益突出,反应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因缺乏重视与认识,造成人为地破坏环境、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滥用药剂等,一系列的破坏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更加剧了农业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

5、缺乏专业农业人才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无法保障农作物收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熟悉农业生产的综合类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它是发展农村农业的关键。

三、促进农业经济、农新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8亿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就是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也为畜牧养殖业、工业提供了饲料和原材料,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农副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经济是积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是确保工业及其它一切生产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立足之本,其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能称为一个农业强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我国在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都与之相差较远,加之我国土地资源相对不够集中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农业经济造成制约。由此可知,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刻不容缓,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

1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农业经济,不仅在保证社会安定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在实现社会公平效益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以农业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一旦农业经济落后势必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另外,我国农业人口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结果可知,我国农业人口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农业劳动力市场十分广阔。鉴于此,可知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中央对“三农”问题尤为重视,并在十八大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和体制支撑,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且结合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以农业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创新农业技术和模式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才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状态,一些较发达地区已初步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然而完善的农业经济需要与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尚存缺陷,有待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劳动力,目前我国农业人口比例依然较大,其社保制度相对以前来说大为改善,但依然不够健全,还处于探索阶段,甚至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养老有形无实,这使农业劳动力无法安心于农业生产,一部分年轻劳动力放弃农业而进城务工,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由于我国今年来比较重视工业化生产,使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精力分配较少,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程度相对与工业来说较为缓慢。农业经济结构在比较单一,网络化也较差,使农产品的市场扩展受到阻碍。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质量低、无法承载大型载重车辆等问题,农田灌溉水质较低,电力较低等问题都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另外信息化覆盖面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传统模式的生产经营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较慢的直接因素。由于区域性所形成的农业发展水平差异充分说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区别,在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一些落后地区则依然受到传统自然经济影响而进步缓慢。其次,国家对现代化农业的导向性不够,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与制度,但在实际实施中并未像计划一般顺利。加之一些农村党组织相对不够健全完善,整体观念和综合素质较低,使村级建设发展较慢,进而影响惠农政策等的执行,致使农业经济发展受阻。

3我国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建立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是时代的要求,只有着力将我国农业经济打造为具有市场化、科学化、商品化以及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特点才能高效快速地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其均有适应自我国情与发展状况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可知,只有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才是发展之道,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

我国未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经济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土地资源广泛开发,二者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土地与环境资源保护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科学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多品种农业经济作物来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目标。并通过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来开发周边产品,如农业观光旅游、农作物文化节等项目,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充分开发利用,进而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同时也是我国生态农业经济转向新阶段的标志。

多元化立体化农业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所谓立体化农业经济,就是将生产空间划分出空间层次结构,分别在广泛性、深度和高度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开展相应的农业经济项目,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这种多元化的立体农业经济模式相较于传统平面型农业有效降低了生产投资成本并成功使各层次间的多种农产品供需形成良性内部循环,并且一些项目搭配还能够提高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的价值。

我国未来发展将趋向于科学化集约型的农业经济

集约型农业经济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采用较先进的技术措施来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集约型农业经济大致分为劳动集约、技术集约和资金集约三大类,结合我国国情来看,多以劳动集约和技术集约为主,资金集约则依然还在进行试点实验中。劳动集约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为社会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技术集约则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劳动技术集约化,生产意识生态化,生产设备的科技化以及农产品的市场化。我国农业经济目前已走在高效高产的道路上,全面实现科学化集约型农业经济势在必行。

4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只有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地位大幅提升。以下针对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措施,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

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是结合我国国情与基本情况,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建设中去,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来对农业加以改造、对新型农作物加以研发来提升现代农业体系、用现代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来管理引领农业经济发展,加大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的水利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此提升农业经济的总体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需要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步伐,进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化力量不仅能充分发挥扩大农业市场、发挥市场经济优势,更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农业产出率和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其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关键因素。科技兴农战略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能进一步创新农业体系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变革。鉴于此,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速度以保证农业技术的研究创新能使科技发展适应农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交流与推广活动,将新技术新观念渗透到一些落后地区中去,来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基础与前提,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通过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和有效统筹,配以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中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未来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国只有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并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生态化发展并配以立体化集约化经营管理先进观念,将推动我国尽快迈向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唐勇.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J].农业经济,2012-04-15.

[2]关明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3-02-15.

[3]许卫星.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0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