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关隐喻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有关隐喻的论文题目

两者都有点 不能片面的说是其中的一类我也是学商务英语的 感觉更靠近翻译类的

《暮光之城》的隐喻性初探张晓琛(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暮光之城》(Twiljght)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Meyer)的首部作品,据网络数据统计,全球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成为继《哈利•波特》后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魔幻类小说。本论文尝试从每册标题命名、梦幻提示、与传统文学的互文、新神话主义创作等角度切入。对这部小说进行学理式解读。关键词:隐喻;吸血鬼;狼人;新神话主义互联网上这样评价,“《暮光之城》系列以贝拉与爱德华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爱情故事必然是统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动人心魄、牵引读者心灵的魅力所在。但爱情故事也必然不是这部作品的全部内涵.它最精华的实质在于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借助于象征、隐喻与暗示等手段,把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发挥到极致。一、标题命名twilight,英文名词性解释为黄昏、黎明、暮色,没落时期、衰退期和晚期;形容词性为奇妙神秘的、虚幻的,朦胧的、模糊的和界限不清的。借助其词义,可以初步对这个单词有一个印象,即黄昏、衰败和神秘虚幻。《暮光之城》的首要元素是吸血鬼题材,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吸血鬼的认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而有关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创作和研究。学术界暂时界定为始于18世纪。吸血鬼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小说创造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最著名者为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Dracula)。在基督教的文明世界。吸血鬼属于异教类型,它被描述为肮脏的、野蛮的、残暴的,它永生不死,但却没有生命.更没有灵魂,它是黑暗世界的主宰,是杀手,是上帝永远抛弃的对象。“暮色”一词,明显地包含这样的意味.即使梅尔所刻画的卡伦一家的形象是创造性的、颠覆性的,他们甚至会比人类还要更加善良更富有同情心。但是“暮色”仍然是在有意地在言明吸血鬼这一主题。因为黄昏与日落时分,正是黑暗势力被激活的时刻,隐蔽了整个白天的吸血鬼开始复兴。从整个生命的进展中看,暮色时分是万物走向衰落的征兆.而此刻却是异教势力大行其道的天下。《暮色》不言而喻地是在宣讲吸血鬼的登场,异类文明要开始奏响一场新的协奏曲newmoon.新月的本意是一种月相。出现在我国农历的初一,在这个时刻站在地球上的人几乎看不到月亮。第二部的重点是雅各布的正式出场,雅各布实现了身体上的转变.成为保留地一个强壮的狼人。关于狼人与吸血鬼的传说是同步产生的,作为异类世界中的两大形象,相关主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在一些古老文化中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属同宗同源,并如吸血鬼一般残暴。而也有传统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天敌,如电影《黑夜传说》,二者长期以来为争夺黑暗世界的领导权持久斗争。而在《暮光之城》中,梅尔的狼人形象同样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们因吸血鬼的存在而存在,为保护人类不受其侵害而战斗。有文学作品中讲,狼人平时以人形出现,而在满月时变身,并变得无法自控,异常残暴,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但在本书并非如此,在新月时分,在同样黑暗的时空中,爱德华略有退场.而有意赋予狼人雅克布充分的成长空间。eclipse,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的主要内容为贝拉的情感徘徊于爱德华和雅各布之间,而为了迎战外来吸血鬼的迫害,天敌般仇恨的吸血鬼与狼人结成了联盟。吸血鬼是一副冰冷的躯体,而狼人则有着火热的体温.二者之间可形象地比作冰与火的对立。雅各布象征太阳,代表光和热;爱德华暗喻月亮,占据黑暗和冰冷;相比起来,贝拉是力量弱小、无助的人类.是地球生命。在面对情感决择和生死战斗的关头,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并肩站在了一起,这就是月食。breakingdawn,破晓象征着生命的周转,意味着矛盾的冰释和新生。预示着光明的前程。贝拉经由了生死考验、经历了血的洗礼,在生育半人类半吸血鬼的女儿时转变为吸血鬼。吸血鬼“新生儿”的力量会巨大无比,加之贝拉特有的天赋能力.使她与生俱来的理智和“防御性盾牌”变得异常强大,最终击退了吸血鬼世界的执法者,并使狼人和吸血鬼成为永世的合盟者。破晓,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约定,也是光明的使者,与故事的结局结合在一起看,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的力量,两个世界、两种文明最终交融在一起,向往着理想的永恒。二、梦的解析梅尔曾说。她写作这个系列的作品,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梦境中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幸福地谈天,其中男孩是吸血鬼,女孩是人类。这个特殊的梦成就了《暮色》。伟大的《哈利•波特》也是源于罗琳的一个幻境。莫泊桑曾经说他拥有“第二视觉”,就是说“在描绘迷乱的幻觉时,像在描绘风俗场景一样,突出有启示性的东西。”有很多艺术创作都与梦幻境界结缘,生发出一种创造性的灵感。《暮光之城》每一部的最前面都设有序幕,序幕的内容都为贝拉的梦境。作者的铺陈是为了关照情节,其内涵体现了之后文本中的高潮和斗争的激点。然而,这种设计当然不仅是要安插一个悬念,更是为了能烘托出一个幻与真争相交织、虚与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三、与传统文学的互文这四部作品在情节框架上都与几部传统文学有互文的关系,如《暮色》与《傲慢与偏见》,《新月》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月食》与《呼啸山庄》。梅尔出身于英国文学专业,有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梅尔借助主人公贝拉的读书偏好,能传达出她的文学旨趣。在福斯特高中的英文课程中,她还特意安排了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最鲜明的例证奠过于她在情节中特意指涉经典,《新月》中有一节就叫《帕里斯》。贝拉自喻为为情所困的朱丽叶.她曾担心爱德华是一位变了心的罗密欧.而雅各布又是一位正面的帕里斯。他们所演绎的爱恨情仇,其炽热与强烈的程度并不亚于《呼啸山庄》中的喧嚣和变形。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四、新神话主义又一力作“新神话主义”。这里主要借助叶舒宪先生的理论,指2世纪后期以来的一种文化寻根思潮,主要表现在在创作“题材和主题上回归前现代社会的神话想像和民间信仰传统,在价值观上反思现代文明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和现代性。~怎样透过一神教的宗教偏见之千年遮蔽.重新发掘失落的多元诸神世界,特别是源远流长的女神世界,是充分体现后殖民时代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认同。”叶先生将这种再现神话的后现代文学表征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针对民族神话传统的某一特定题材的现代再创作,如《尤利西斯》、《特洛伊》等。其二是综合提炼多种文化的神话资源,经过研究、筛选、融合、嫁接的化合作用,再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神话传统。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暮光之城》就属于后一种新神话主义类型。前面提过,它的成功就在于整合了多种文化、多种题材多种元素的精髓.并借助了影音视觉媒介的冲击力量,“开启了下一个魔幻十年”。.新神话主义的核心在于对神话元素的创造性展示,在于多元文明尤其是异教文明大放异彩,在于去科技理性之蔽,扬文化人类学之帆。《德拉库拉》中作者借范海辛博士之口曾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依靠科技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理性与非理性不再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也更不能再依赖是非对错的审判来规训人类的精神信仰,主流文明再也不能发出权威者的声音,各种民问信仰、神话传说、甚至是奇异文化都要在此刻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唱响。吸血鬼与狼人同属于异教世界,他们被视为上帝的永久弃儿,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永生不死但终得不到救赎,这就是典型的一神教视角。名著《吸血鬼访谈录》就对这一思想偏见进行了颠覆,善良的吸血鬼路易能够真切地爱与恨,甚至比人类更鲜活、更具有人性。在《暮光之城》中,卡伦家族因为洋溢着真爱而永恒和强大,卡莱尔富有怜悯心和同情心。为完成自身的救赎.饱经痛苦后成为一名拯救人类生命的名医,埃斯梅最富有爱心,爱丽丝带给人们热情与欢乐。他们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心,为了不干扰人类的生活、不至引起人们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上学、结婚等等,他们要比那些被物化和世俗化了的人类更富有道德意识。那么异教文明是不是如正统教条中所讲的那样不堪?是不是唯科学与理性思维才能够捕获真知?现代人类的血脉中是否还驻有古老的生命?人类的精神信仰究竟该皈依何处?在阅读中要伴有思考,如果再戴上“傲慢与偏见”的眼镜去看世界,那么对生命的探索、知识的更新只会越来越学院化。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小。除了对吸血鬼和狼人题材的创造性与颠覆性的发挥之外,梅尔也充分关照到了基督教的文化思想,如《暮色》封面上鲜红的苹果象征着《创世纪》中的禁果,象征着贝拉与爱德华之间人类与吸血鬼禁忌的爱情。再如。作品中一再体现出对基督教文明的尊重,卡莱尔坚定地信仰上帝,尽其所能去完成自身的救赎。这体现出作家的一种观点,她不是只停留在欲破一种文化而立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呼吁多源文化最终应当走向相互尊重和彼此融合。五、结语除所分析的上述各方面之外,作品中还有诸多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元素。如吸血鬼世界的贵族即执法者沃尔图里的所在地为意大利的沃特拉城.这里正是人类古老文明和神话的王国。新神话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女神崇拜的复兴,如《哈利•波特》的女巫崇拜等,《暮光之城》也存在有这样的思想。《破晓》中,贝拉摇身一变为吸血鬼中最强大者,是她的力量最终才保护了人类、吸血鬼和狼人的安全。目前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对《暮光之城》的研究成果,普遍把这部作品列为青春文学,或是吸血鬼题材的爱情小说,或是通俗小说畅销书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佳的评定。小说借用了青春校园的背景、吸血鬼与狼人的传统题材、与经典文学的互文、幻想文学的因素.加之通俗文学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再至影音视觉媒介的扩展等等,如此来读,小说确为一部佳作,它的价值不可忽视。参考文献:【1】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2】蒙塔古•萨默斯.吸血鬼传奇f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3】克罗德•勒库德.吸血鬼的历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4】叶舒宪.论新神话主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7,(4】.f51叶舒宪.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2,(3).[66】郑克鲁.试析莫泊桑的惊怵小说【.夕国文学研究,2009,(2).

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有很多,只是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一定要针对自己的专业和对于论文中的内容事项进行,并且要按照相对应的论文选题原则来进行,有关更多的论文事项的问题,大家可以来期刊目录网看看。

论文题目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英语隐喻汉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旨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重点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三、分析隐喻的特点,从人类文化的共性论述其可译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隐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隐喻的定义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习用性隐喻 新生隐喻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翻译的标准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直译法 意译法 转译法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四、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W. R. Roberts, Trans.)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riginal Work Written ca. 330 .), 1924. [2]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s in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1988, (1): 89-94 [3]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London: Routledge, 1997. [4]Jin Di and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7]Soskice, . Metaphor and Religious Langua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8]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9]陈宏薇(不加汉语拼音,下同).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文伯.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4]冯明之. 英文成语故事 [M],香港:万里出版社,1992. [1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7]徐莉娜. 隐喻的翻译 [J],中国翻译,1999,(3):18-22. 五、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2007年4月25日 完成初稿,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07年5月9日提交论文第二稿。 3. 2007年5月16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3.2007年5月17日-6月9日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5.2007年6月13日提交毕业论文。 6.2007年6月14日-23日准备论文答辩。 7.2007年6月24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进度计划不能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从3月5日起至6月24日止编写计划。) 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3.已经收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源。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网; 2.小组讨论交流。

关于隐喻的英语论文题目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优秀英语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2、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3、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

4、跨 文化 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5、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6、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8、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

10、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

11、我国 商务英语 研究十年现状分析

12、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3、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14、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

15、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

16、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7、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

18、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

1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 方法

20、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

2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23、我国高等 教育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

24、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26、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27、基于三维构念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与检验

28、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

29、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 英语学习 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

30、大学 英语写作 反馈方式的对比研究

31、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3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

33、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34、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

3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36、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研究

37、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38、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39、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

40、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41、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

42、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

43、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

44、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45、MOOC 热点 研究问题探析

46、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

47、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48、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49、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

50、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

5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 议论文 句法复杂性研究

52、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53、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

54、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

5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

56、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57、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分析

58、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

59、成就目标定向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60、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

2、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

3、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

4、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6、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8、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9、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10、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

11、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12、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

13、教育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

14、教育实习对英语教育硕士教师信念的影响研究

15、英语教育硕士实习生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

16、乌鲁木齐市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17、中学生英语 学习态度 与情感教育研究

18、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19、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20、国外MOOC视频在 专业英语 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英语浸入式环境下学前 儿童 家庭英语教育的实践研究

22、《K-12STEM教育通用评估体系》翻译 报告

23、教育实习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24、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理解

25、基于岗位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6、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8、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

29、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31、探析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33、英语国际化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研究

34、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

35、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反思

36、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37、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

39、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40、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英语教育

42、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

43、英美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

4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5、论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翻译对策

46、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7、贵州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观察

48、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化探索

49、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分析中美媒体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报道

50、养成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2、谈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

3、浅谈高职公共英语现状及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对策

4、中小学英文教育方法浅析

5、传统茶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7、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语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方案探析

8、试论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9、基于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究

10、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

11、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特色研究

12、网络课程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育考核机制新探

13、略论大学英语教育的通识化

14、“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途径

15、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16、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

17、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18、解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构成,特征及教育建议

19、语块 记忆方法 对 英语听力 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20、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从英语的经济价值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

22、中西方远程网络教育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3、慕课视阈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4、“互联网+”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路探析

25、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研究

26、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7、在生活中收获知识--浅谈小学英语教育生活化

28、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及解决策略

29、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0、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31、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

32、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

33、试论大学英语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4、论高校英语教育实用功能的强化--以资源优化理论为视角

35、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之困境及改革发展之路

36、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

37、“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策略

38、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

39、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40、大学英语教育在传媒信息时代发展的新策略

41、谈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文化导入

42、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之我见

43、大数据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分析--论在英语教学中大数据的运用

44、传媒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创新探究

45、生成观视域下的英语教育分析

46、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

47、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及启示

48、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及开展策略的思考

49、大学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与回归方式探索

50、我国英语教育中的母语安全研究

51、基于微课堂的英语教育改革方法探析

52、分类卓越--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策略

53、DBAE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

54、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式家庭英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以安徽省为例

55、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

56、21世纪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

57、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

58、核心素养课改下的基础英语教育回顾与展望

59、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小学英语教育改进策略探究

60、论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对策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最新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一个好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既是指定一个研究的方向,也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你会像一叶小舟,尽情游弋在知识的海洋中。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参考

1、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2、论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

3、浅谈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4、中学英语教学中“跨 文化 意识”的缺失及对策

5、浅谈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母语文化教学

6、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以福建漳州某农村中学为例

7、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8、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

9、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探析

10、角色换位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1、能力导向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探究

12、中学英语教学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应用研究

13、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厌学心理初探

14、浅谈中学英语 教育 学科目标

15、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

16、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分析

17、中学英语教师必备素质研究

18、口语能力提升与中学英语教学

19、优化中学 英语阅读 教学的实践研究

20、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学英语教育对实用 英语学习 的影响

21、中学 英语口语 教学 方法 探索

22、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英语阅读水平

23、浅议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

24、浅谈中学英语语法填空的解题技巧

25、论高效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6、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27、中学 英语写作 教学的动态评估体系建构

28、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29、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学习者写作句法复杂性变化研究

30、中学英语课堂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31、文化生态视域下英语教师学历与能力应和谐统一--基于海南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师资结构的调查 报告

32、探究中学英语有效阅读的教法

33、关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维度的思考

34、农村中学英语课堂评价策略

35、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36、朝鲜族中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探究

37、生态教学环境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38、浅谈中学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39、河南省中学英语教师职前阶段专业知识的建构

40、提高中学 英语单词 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41、小说素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42、基于交互模式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43、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课堂”

44、浅谈多媒体应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45、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中学英语中介语整合模式研究

46、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具的恰当选择

47、浅谈中学英语翻译的技巧

48、走出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49、中学英语兴趣教学的新途径分析

50、试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构建

前沿学术英语论文题目参考

1、浅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学术论文摘要的翻译

2、“教学学术”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3、课程生态需求分析模式下的“学术英语”课程定位

4、CBI理论视域下学术英语读写教学研究

5、基于微课的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6、基于课堂读写任务的学术英语写作引用特征研究

7、基于语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路径研究--以“文献综述”写作教学为例

8、基于需求分析学术英语教学模式

9、学术英语阅读能力的界定与培养

10、学术英语的词块教学法研究

11、英语专业本科 毕业 论文学术失范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12、浅析批判性思维下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模块的构建

13、关于中文学术期刊使用英语的规范性问题

14、医学学术英语口语课程构建的探索

15、学术英语写作中词汇衔接探究

16、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用行为研究

17、浅探理工院校学术英语改革实践

18、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英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19、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学术英语口头报告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探究

21、“学术读写素养”范式与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设计

22、中国高校学术英语存在理论依据探索

23、学术英语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24、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英语能力一体化培养

25、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

26、关于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27、理工科学术英语视野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植

28、面向学术英语的实验平台建构与探索

29、学术英语有效教学

30、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环境下的写前计划效应探究

31、元话语视角下英语学术论文中的转述动词与语类结构研究

32、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学术英语中语块结构的研究

33、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的对策研究

34、跨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差异

35、学术英语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36、农学 专业英语 学术词汇概念的区别及释义

37、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词表创建研究--以航海英语为例

38、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39、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实现路径

40、谈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的必要性

41、面向学术英语教改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

42、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和对策研究

43、学术英语写作的语言风格探究

44、学术英语写作的专属性

45、大学英语转型背景下“学术英语”课程模块的构建

4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47、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困难研究

48、医学本科生英语学习中学术阅读的质性调查研究

49、学术论文中英语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元话语比较分析

50、整合研究生英语能力和学术能力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金融英语 论文题目

1、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金融英语词汇的语义变迁探析

3、浅析微课在金融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4、金融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5、高职院校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刍议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7、转型期高职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8、金融英语与金融全球化竞争

9、高职专科类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研究

10、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词汇学习-以金融术语为例

11、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经济语篇中隐喻的研究--以金融危机报道为例

12、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13、 商务英语 专业学生的词块学习与教学策略研究--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14、基于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研发金融英语校本课程探究

15、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16、金融转型背景下从业人员岗位英语能力强化路径探索

17、金融英语的词性转换研究

18、浅析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的金融英语教学

19、金融英语教学策略创新与金融双语教学共生性研究

20、翻译生态环境视角下金融英语新闻的汉译研究

21、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探究--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2、高职 英语文化 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探究--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23、金融英语术语汉英翻译研究

24、专业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金融英语教学探究

25、国际化就业环境下的金融英语应用模式研究

26、对等理论观照下金融英语隐喻翻译的喻体形象取舍策略

27、基于ESP理论的金融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28、浅谈金融英语翻译基本特点

29、基于平行双语语料库金融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30、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金融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31、语境在金融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32、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应用初探--以金融英语视听说为例

33、金融学专业金融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索

34、金融英语词汇特征浅析

35、金融英语汉译技巧探究

36、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探究--以某大学商学院为例

37、 财经 英语新闻语料库的建设构想与教学应用

38、大数据时代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9、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0、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术语翻译研究

41、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相关性研究

42、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43、释意理论下提高商务英语口译质量的应对策略研究

44、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45、金融专业英语听说课程3S行动导向教学探索

46、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7、提升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质量研究

48、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

49、学业用途英语中MOOC的效能研究

50、大数据时代金融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51、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CBI课程实证研究

52、全球化背景下财经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研究--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

53、国家战略视域下的法律英语人才培养

54、培养高校综合型金融人才

55、基于航海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56、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探析

57、金融翻译的英汉对比研究

58、试论如何把握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59、从财经新闻英译汉看财经英语长句的翻译策略

60、改写理论视角下英语硬新闻编译研究

2022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2022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 2022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2022最新数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 2022英语教研组计划最新大全10篇

★ 2022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 2022年终总结(50篇)

★ 2022教学年终总结50篇

★ 2022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0篇)

★ 2022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 2022教师学期教学总结模板五篇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39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2】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

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

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

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

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

33.中英禁忌语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

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

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

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

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

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隐喻理论相关论文题目

概念隐喻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发布时间:2009-4-3 16:16:56 作者/来源:李福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点击量:136次 评论数:0条--------------------------------------------------------------------------------作者简介:李福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义学、隐喻理论、应用语言学。<中国外语网 >摘 要: 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些提法促进了认知语义学对概念结构的研究,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有过热的趋势,这种过热淹没了批判者的声音。本文全面分析了概念隐喻的内容,指出了它的一些不足,以期引起学者们的理性思考。<中国外语网 >主题词:概念隐喻;概念域;映射;认知语言学<中国外语网 >中图分类号:H0-0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9382(2005) 04-0021-08<中国外语网 >理论背景简介<中国外语网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语言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研究最热的恐怕非“认知语言学” 莫属。认知语言学中最热的焦点之一应该是“隐喻”。而这些热点或焦点的“导火索” 、“催产剂”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 Johnson, 1980; Lakoff, 1993) 。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些革命性的提法促进了认知语义学对概念结构的研究,从而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只要我们翻阅一下历届认知语言学国际会议的论文题目及过去20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出版物,我们便会对以上的描述深有同感。因此,概念隐喻功不可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切都是一分为二的,很多事情都是双刃剑。国内外对隐喻研究的过热的趋势也不例外。这种过热的趋势在国内表现得尤为明显。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认知语言学大会上,有近50%的论文是关于隐喻的。我们把会议的名称改为隐喻大会也许更合适。这种过热本身很容易形成一种盲从。同时这种过热的研究也淹没了批判者的声音。本文全面分析了概念隐喻的内容,指出了它的一些不足,以期待引起学者们的理性思考。本文分4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背景;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概念隐喻理论;第三部分指出该理论的一些不足;第四部分是结语。<中国外语网 >什么是“概念隐喻理论”?<中国外语网 >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是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 Johnson, 1980) 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Lakoff, 1993) 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为了对概念隐喻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把概念隐喻的基本观点和Lakoff所称的传统的隐喻的观点列一个表格(见下页表1),作一个简单对比。Lakoff所指的“传统的”(traditional)” 及“古典的”(classical) 观点并没有具体指出出处(Lakoff, 1993: 204-205)。Lakoff本人也承认这一点。请看下面引文(参考译文为笔者所加):<中国外语网 >We have done our best to survey the principal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metaphor and where our views differ from them. Our survey differs from most other such surveys in two respects: First, we have not tried to say who claims what, to associate particular authors with positions. Our main interest has been in simply stating what the positions are. Second ... (Lakoff & Turner, 1989: 136) (我们已经尽了我们的最大努力考察了主要的传统隐喻理论,并论述了我们的观点在什么地方与传统观点不同。我们的考察与以往绝大多数这样的考察有两点不同:首先,我们没有说明谁持什么观点,以把具体作者和观点联系起来。我们的主要兴趣只是在于说明传统观点是什么。第二……)<中国外语网 >

《暮光之城》的隐喻性初探张晓琛(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暮光之城》(Twiljght)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Meyer)的首部作品,据网络数据统计,全球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成为继《哈利•波特》后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魔幻类小说。本论文尝试从每册标题命名、梦幻提示、与传统文学的互文、新神话主义创作等角度切入。对这部小说进行学理式解读。关键词:隐喻;吸血鬼;狼人;新神话主义互联网上这样评价,“《暮光之城》系列以贝拉与爱德华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爱情故事必然是统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动人心魄、牵引读者心灵的魅力所在。但爱情故事也必然不是这部作品的全部内涵.它最精华的实质在于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借助于象征、隐喻与暗示等手段,把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发挥到极致。一、标题命名twilight,英文名词性解释为黄昏、黎明、暮色,没落时期、衰退期和晚期;形容词性为奇妙神秘的、虚幻的,朦胧的、模糊的和界限不清的。借助其词义,可以初步对这个单词有一个印象,即黄昏、衰败和神秘虚幻。《暮光之城》的首要元素是吸血鬼题材,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吸血鬼的认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而有关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创作和研究。学术界暂时界定为始于18世纪。吸血鬼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小说创造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最著名者为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Dracula)。在基督教的文明世界。吸血鬼属于异教类型,它被描述为肮脏的、野蛮的、残暴的,它永生不死,但却没有生命.更没有灵魂,它是黑暗世界的主宰,是杀手,是上帝永远抛弃的对象。“暮色”一词,明显地包含这样的意味.即使梅尔所刻画的卡伦一家的形象是创造性的、颠覆性的,他们甚至会比人类还要更加善良更富有同情心。但是“暮色”仍然是在有意地在言明吸血鬼这一主题。因为黄昏与日落时分,正是黑暗势力被激活的时刻,隐蔽了整个白天的吸血鬼开始复兴。从整个生命的进展中看,暮色时分是万物走向衰落的征兆.而此刻却是异教势力大行其道的天下。《暮色》不言而喻地是在宣讲吸血鬼的登场,异类文明要开始奏响一场新的协奏曲newmoon.新月的本意是一种月相。出现在我国农历的初一,在这个时刻站在地球上的人几乎看不到月亮。第二部的重点是雅各布的正式出场,雅各布实现了身体上的转变.成为保留地一个强壮的狼人。关于狼人与吸血鬼的传说是同步产生的,作为异类世界中的两大形象,相关主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在一些古老文化中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属同宗同源,并如吸血鬼一般残暴。而也有传统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天敌,如电影《黑夜传说》,二者长期以来为争夺黑暗世界的领导权持久斗争。而在《暮光之城》中,梅尔的狼人形象同样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们因吸血鬼的存在而存在,为保护人类不受其侵害而战斗。有文学作品中讲,狼人平时以人形出现,而在满月时变身,并变得无法自控,异常残暴,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但在本书并非如此,在新月时分,在同样黑暗的时空中,爱德华略有退场.而有意赋予狼人雅克布充分的成长空间。eclipse,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的主要内容为贝拉的情感徘徊于爱德华和雅各布之间,而为了迎战外来吸血鬼的迫害,天敌般仇恨的吸血鬼与狼人结成了联盟。吸血鬼是一副冰冷的躯体,而狼人则有着火热的体温.二者之间可形象地比作冰与火的对立。雅各布象征太阳,代表光和热;爱德华暗喻月亮,占据黑暗和冰冷;相比起来,贝拉是力量弱小、无助的人类.是地球生命。在面对情感决择和生死战斗的关头,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并肩站在了一起,这就是月食。breakingdawn,破晓象征着生命的周转,意味着矛盾的冰释和新生。预示着光明的前程。贝拉经由了生死考验、经历了血的洗礼,在生育半人类半吸血鬼的女儿时转变为吸血鬼。吸血鬼“新生儿”的力量会巨大无比,加之贝拉特有的天赋能力.使她与生俱来的理智和“防御性盾牌”变得异常强大,最终击退了吸血鬼世界的执法者,并使狼人和吸血鬼成为永世的合盟者。破晓,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约定,也是光明的使者,与故事的结局结合在一起看,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的力量,两个世界、两种文明最终交融在一起,向往着理想的永恒。二、梦的解析梅尔曾说。她写作这个系列的作品,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梦境中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幸福地谈天,其中男孩是吸血鬼,女孩是人类。这个特殊的梦成就了《暮色》。伟大的《哈利•波特》也是源于罗琳的一个幻境。莫泊桑曾经说他拥有“第二视觉”,就是说“在描绘迷乱的幻觉时,像在描绘风俗场景一样,突出有启示性的东西。”有很多艺术创作都与梦幻境界结缘,生发出一种创造性的灵感。《暮光之城》每一部的最前面都设有序幕,序幕的内容都为贝拉的梦境。作者的铺陈是为了关照情节,其内涵体现了之后文本中的高潮和斗争的激点。然而,这种设计当然不仅是要安插一个悬念,更是为了能烘托出一个幻与真争相交织、虚与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三、与传统文学的互文这四部作品在情节框架上都与几部传统文学有互文的关系,如《暮色》与《傲慢与偏见》,《新月》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月食》与《呼啸山庄》。梅尔出身于英国文学专业,有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梅尔借助主人公贝拉的读书偏好,能传达出她的文学旨趣。在福斯特高中的英文课程中,她还特意安排了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最鲜明的例证奠过于她在情节中特意指涉经典,《新月》中有一节就叫《帕里斯》。贝拉自喻为为情所困的朱丽叶.她曾担心爱德华是一位变了心的罗密欧.而雅各布又是一位正面的帕里斯。他们所演绎的爱恨情仇,其炽热与强烈的程度并不亚于《呼啸山庄》中的喧嚣和变形。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四、新神话主义又一力作“新神话主义”。这里主要借助叶舒宪先生的理论,指2世纪后期以来的一种文化寻根思潮,主要表现在在创作“题材和主题上回归前现代社会的神话想像和民间信仰传统,在价值观上反思现代文明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和现代性。~怎样透过一神教的宗教偏见之千年遮蔽.重新发掘失落的多元诸神世界,特别是源远流长的女神世界,是充分体现后殖民时代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认同。”叶先生将这种再现神话的后现代文学表征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针对民族神话传统的某一特定题材的现代再创作,如《尤利西斯》、《特洛伊》等。其二是综合提炼多种文化的神话资源,经过研究、筛选、融合、嫁接的化合作用,再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神话传统。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暮光之城》就属于后一种新神话主义类型。前面提过,它的成功就在于整合了多种文化、多种题材多种元素的精髓.并借助了影音视觉媒介的冲击力量,“开启了下一个魔幻十年”。.新神话主义的核心在于对神话元素的创造性展示,在于多元文明尤其是异教文明大放异彩,在于去科技理性之蔽,扬文化人类学之帆。《德拉库拉》中作者借范海辛博士之口曾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依靠科技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理性与非理性不再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也更不能再依赖是非对错的审判来规训人类的精神信仰,主流文明再也不能发出权威者的声音,各种民问信仰、神话传说、甚至是奇异文化都要在此刻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唱响。吸血鬼与狼人同属于异教世界,他们被视为上帝的永久弃儿,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永生不死但终得不到救赎,这就是典型的一神教视角。名著《吸血鬼访谈录》就对这一思想偏见进行了颠覆,善良的吸血鬼路易能够真切地爱与恨,甚至比人类更鲜活、更具有人性。在《暮光之城》中,卡伦家族因为洋溢着真爱而永恒和强大,卡莱尔富有怜悯心和同情心。为完成自身的救赎.饱经痛苦后成为一名拯救人类生命的名医,埃斯梅最富有爱心,爱丽丝带给人们热情与欢乐。他们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心,为了不干扰人类的生活、不至引起人们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上学、结婚等等,他们要比那些被物化和世俗化了的人类更富有道德意识。那么异教文明是不是如正统教条中所讲的那样不堪?是不是唯科学与理性思维才能够捕获真知?现代人类的血脉中是否还驻有古老的生命?人类的精神信仰究竟该皈依何处?在阅读中要伴有思考,如果再戴上“傲慢与偏见”的眼镜去看世界,那么对生命的探索、知识的更新只会越来越学院化。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小。除了对吸血鬼和狼人题材的创造性与颠覆性的发挥之外,梅尔也充分关照到了基督教的文化思想,如《暮色》封面上鲜红的苹果象征着《创世纪》中的禁果,象征着贝拉与爱德华之间人类与吸血鬼禁忌的爱情。再如。作品中一再体现出对基督教文明的尊重,卡莱尔坚定地信仰上帝,尽其所能去完成自身的救赎。这体现出作家的一种观点,她不是只停留在欲破一种文化而立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呼吁多源文化最终应当走向相互尊重和彼此融合。五、结语除所分析的上述各方面之外,作品中还有诸多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元素。如吸血鬼世界的贵族即执法者沃尔图里的所在地为意大利的沃特拉城.这里正是人类古老文明和神话的王国。新神话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女神崇拜的复兴,如《哈利•波特》的女巫崇拜等,《暮光之城》也存在有这样的思想。《破晓》中,贝拉摇身一变为吸血鬼中最强大者,是她的力量最终才保护了人类、吸血鬼和狼人的安全。目前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对《暮光之城》的研究成果,普遍把这部作品列为青春文学,或是吸血鬼题材的爱情小说,或是通俗小说畅销书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佳的评定。小说借用了青春校园的背景、吸血鬼与狼人的传统题材、与经典文学的互文、幻想文学的因素.加之通俗文学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再至影音视觉媒介的扩展等等,如此来读,小说确为一部佳作,它的价值不可忽视。参考文献:【1】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2】蒙塔古•萨默斯.吸血鬼传奇f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3】克罗德•勒库德.吸血鬼的历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4】叶舒宪.论新神话主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7,(4】.f51叶舒宪.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2,(3).[66】郑克鲁.试析莫泊桑的惊怵小说【.夕国文学研究,2009,(2).

英语词汇学毕业论文写一些创新的题目,我就写的网络词汇。当时也不懂,导师逼得紧,还是学姐介绍的莫文网,效率很高的说英语词汇教学中母语翻译的作用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济南市三所初中为例小学英语词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语块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验研究我国英语词汇学的溯源辨流词块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迁移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记忆技巧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郑州一中为例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直接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模因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概念隐喻理论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以漳州三中九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为例任务型教学模式视域下农村高中男生英语词汇量扩大研究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究文学名著阅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概念加工的具身特征与教学启示多模态教学对英语词汇习得效果的实证研究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研究——基于兰盖克语法理论的分析认知语法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频率作用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及其特点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及其特点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隐喻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语言表达具有修饰作用,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解读隐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以分析模式特点的方式,对隐喻有深层次的认知,并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正确运用隐喻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

隐喻,语言现象;应用语言学:

引言:

隐喻又称简喻,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通常用于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从而将抽象的事物更加直观地进行表现,因此,合理应用隐喻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事物,促进人的认知。这也使得隐喻在语言学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伴随着后者理论体系不断成熟,隐喻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无论是在心理学、语言学或者社会学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表现出较高的价值,这就引发有关隐喻特征,以及模式特点的思考,用于更加深刻的认知隐喻的作用,从而拓展其应用范围,升华价值,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一、隐喻简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有学者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可以被替换的概念,同时支持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获得新的知识。亚里士多德通过多种方法针对隐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特定环境的方式实现对隐喻的分析,从而认知隐喻在社会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促进隐喻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结合。这为早期研究隐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后人的研究通常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多重单一角度衡量隐喻在应用语言领域的具体作用,或从语言学,或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单一逻辑思维下隐喻的作用,这也使得隐喻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地位[1]。受语言学理论不断成熟的影响,许多学者开始从认知和语言两个角度针对隐喻展开相关研究,对基于应用语言学角度展开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展开隐喻研究,更加追求实际,会设置具体的语言框架,针对句法词语,交际目的,以及历史等因素进行衡量,从而实现对隐喻的正确认知,区别于以往有关隐喻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隐喻在实践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研究侧重点方面,主要以语言形式为主,而非原结构。着名语言学家卡梅伦提出,围绕隐喻的研究应借助多方位研究体系进行,其在相关研究中通过三个角度围绕隐喻进行研究[2]。第一个角度是从理论层次分析隐喻的理论体系。第二个角度是基于处理层次,主要分析隐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处理状态。第三个角度则是从神经学层次分析隐喻在该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隐喻的模式特点

1.阶段模式

作为隐喻的主要表现模式之一,阶段模式具有明显的形式逻辑特征,主要是通过间接隐喻的形式实现对语言的表现。具体包括对文字认知和理解的阶段,以及深刻了解文字内在含义阶段。前者的表现基础是环境,要求针对表面意思进行准确了解,才能进行后续的深刻隐喻剖析。而后者则更加注重对于表达意思的挖掘。部分情况下,两个阶段的耗时相同,也就是通过理解表面意思就能挖掘内在含义,而只有较为晦涩的隐喻才会在第二阶段耗费大量时间。

2.本体和喻体

隐喻包含本体和喻体两个组成部分,都是呈现隐喻所表达含义的直接形式。本体是需要进行表现的事物,而喻体则是针对本体进行表现的事物,隐喻的主要作用就是借助喻体对本体进行表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体和喻体的形态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3.平行分布式处理信息

心理学领域主要基于信息处理模式,针对隐喻进行相关研究,涉及隐喻的应用,将计算机比作人脑,通过拆解分离隐喻的方式,获得信息并进行处理,最终形成隐喻的认知。部分情况下还会通过平行分布方式展开隐喻研究,在本质上与信息处理模式相同,同样将人脑视作计算机,通过数据推理计算的方式,实现对隐喻的具体分析。

三、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开展隐喻本质以及相关特点的研究,需要着重考虑隐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作用,以及呈现出的本质。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之前,必须充分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实现对隐喻特征以及应用性的探索。在所组建的体系中,应强调对于语法、词性、词义的关注,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亲疏关系、交流环境、语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最后针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3]。国内学者在开展隐喻相关研究时,也充分认识到认知的重要性,通过创新探索形式不断挖掘隐喻的本质及特点,为应用语言学领域有关隐喻的相关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许多学者在针对隐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都会关注到其在语言领域的运用效果,这恰好符合应用语言学研究以实际运用为侧重点的特征,即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最终形成对隐喻的定论。从现阶段有关隐喻的研究理论成果而言,许多学者都在认知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方向上有所转变,不再只注重理论研究,转而更加关注隐喻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关注以下要点:首先需要进行层次划分,在研究表层含义的同时,朝深层次研究深入,进而对隐喻的特征予以全面揭示。其次是确保对每一个层次都能进行全面分析。再次是针对不同类型隐喻框架进行有效甄别。最后是保证分析的全方位性,能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隐喻进行解释。通常读者在接触隐喻领域时,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喻体部分,随后针对喻体的含义进行思考。当大脑中存在这一过程时,才能实现对预期所蕴含意思的理解。具体而言,本体和喻体属于人脑内部存储的认知模式,可能是因感官或者是思考而引发的,这些都是人类识别隐喻的重要部分[4]。当遇到隐喻时,基础信息就会出现,此时大脑进行筛选及判断,从而获取隐喻的具体含义。整个过程表现出动态化特征,尤其是当个体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水平不断增长会引发这一过程的变化,此为隐喻的框架体系。

在充分分析隐喻的框架体系之后,围绕隐喻展开研究,应关注以下要点。首先,必须确保有关隐喻的研究建立在充实理论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关注同步进行的其他层次的处理情况。其次,需要强调关于隐喻层次的研究应当基于框架最低和最高基础性要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再次,需要合理选择隐喻的理论框架,选择标准主要为隐喻的类型。最好是保证分析框架性,能够实现多层面解释隐喻。

四、语言运用中隐喻的本质

作为语言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隐喻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语言形式的影响。但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多数人不会关注语言形式的存在,这也使得有关隐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出缺少语言和隐喻之间关系的认知,这就强调有关隐喻的研究应关注语言在不同层面所发挥的实质作用的重要意义。例如,从词、语句等多个层面展开有关隐喻的理解和运用研究。具体而言,在语言研究领域,关注重点在于实际应用过程中语言的表层,很少会探究语言生存概念。大量语言学家在针对隐喻概念进行区分时,都会基于原因和概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关于隐喻运用方式的正确理解。但考虑在完整的语篇中必须包含修辞、对比、暗示等部分。比如,将语言隐喻“Our Friendship is Based on the Mutual Trust”可以简单地解释概括成 B is C 的基本形式“Love is a Journey”,显然,这种条件的设定会阻碍研究的进展,具体表现为模糊了隐喻的运用准则。

因此,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展开隐喻的相关研究,除了关注语言形式之外,还会关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变量因素。而在展开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关注原型是能够直观了解喻体的本质,包括其所具有的表层语言形式,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深层次理念的基础之上。根据学者莱可夫与约翰的相关理论,喻体来源于隐喻,其所反映的是概念系统和本体领域之间的映射,就等同于喻体特征反映的是本体的特征。大量语言研究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母语方面,从而探寻常规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进而得出隐喻在运用过程中的重点,包括原构建、激发和限制等[5]。同时还指出在具体语境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领域结合对于人体的大脑思维具有激活作用,并且会呈现出具体的概念,能够与感官记忆融合,实现对嗅觉和听觉联想的激发。

无论是隐喻本体或者是喻体在表现形式上都十分丰富,并不会局限于特定的名词或动词形式,可以呈现出词句篇等多种丰富形式。一些特殊句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本体和喻体,此时需要读者分析,凭借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的语感理解句子中的喻体。由此可见,应用隐喻具有一定的目的。因此,在处理领域信息的过程中,应从实际语境出发。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隐喻在语言应用领域十分常见,除了表现出具体的应用价值之外,更关乎人类语言的发展进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形象的一种模式,属于社会发展衍生文化形态表现形式,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信息相关。

五、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

1.隐喻具有抽象性

在应用语言领域,对于隐喻的使用表现出抽象性特征,具体而言,是将一种非具象的喻体针对比较抽象的文体进行展现,而在复杂环境下,无论是本体,还是喻体都具有抽象性。

2.隐喻具有一致性

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才能构成隐喻情况,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存在逻辑性的联系,这也使得隐喻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六、隐喻对教学的启示

在现代语言领域使用隐喻进行修辞十分常见,因此,研究隐喻的使用方法,以及价值在语言教学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基于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将一些较为难以呈现的问题进行转换,放置于中文语言环境中,或者是构建有效的教学氛围,可以说,在语言领域,隐喻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通常隐喻中所包含的本体和喻体存在明显差异,而通过隐喻又可以将二者进行联系,这就体现出隐喻在实践运用中的具体价值,能够促使读者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能够规避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隐喻这一修辞方法实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并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此时可以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辅助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语言教学课堂的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形成有关应用语言学领域隐喻所表现的特点,以及本质的初步认知,并认为隐喻可以作为文化理论,以及知识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借助研究隐喻实现复杂文化现象的科学化转变,对于文化或民族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在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类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基于隐喻的研究成果能够支撑系统化学习过程,实现对于语言学框架体系的拓展,从而获得更多应用语言学的知识范围,借助隐喻对语言现象进行有组织的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针对零散的语言现象进行科学组织,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记忆,以及科学应用。

七、结语

通过对隐喻构成要素的研究,可以明确运用隐喻的目的,了解隐喻中本体、喻体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同时还深入探究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隐喻所表现的特征以及本质,认识到隐喻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之一,并且具有抽象性和一致性的特征,影响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我们应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为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相信今后随着隐喻理论知识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关于其在实际运用中价值的思考,隐喻在语言领域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对于语言教学以及语言应用领域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

参考文献

[1]于彦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王劫.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

[3]梁婧玉,汪少华美国两党医保国情咨文(1946--2015)架构隐喻的历时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18(1).

[4]胡春雨,徐玉婷基于汉英媒体语料库的“经济隐喻“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7(5).

[5]孙亚,钱玉彬,马婷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17(5).

关于隐喻的论文开题报告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英文版!

英语中隐喻研究主要与认知语言学结合,把隐喻看做人大脑的一种构建语言形式的反映。

开题报告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如下表就是一个例子:学院: 专业: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一、 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二、 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三、 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四、 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研究隐喻的论文

论隐喻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论隐喻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当前大众广泛认识到隐喻既是修辞、表达,也是具体的思维理念与认知思维。对隐喻的本质进行具体认识,也使人们对隐喻的内涵,以及隐喻在外语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形成全面认识。隐喻是基于文化融合前提下的语言与文化连接,其中所诠释的内容极为丰富,除了具体的语言修辞与表达,同时也是语言教学创新的核心切入点。本文拟从隐喻理论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从词汇教学、语言教学和阅读教学等三个具体视角对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隐喻,法语,语言教学,应用作用,使用策略

引言:

以往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更多仅仅从修辞学角度出发,普遍将隐喻看做语言体系中非正常的语言现象,大多认为隐喻通常应用于具体的文学作品创作与表达之中当中,大众往往从不同视角对隐喻内涵进行全面研究。

1、隐喻理论的具体内涵分析

1980年Lakoff和Johnson联合创作了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在该书中,具体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除了语言应用之外,在具体的思想交流与行为展示中,也广泛存在隐喻理念,这也正式标志着隐喻研究纳入语言学研究之中。根据目前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观点看,隐喻主要有两项内容构成,其一是语言结构较为明晰的始源域(sourcedomain),另一种则是结构体系较为模糊的目标域(targetdomain)。隐喻就是将始源域(sourcedomain)的结构内容映射到目标域(targetdomain)之中,更好理解目标域。简化理解,就是使用人们所熟知的概念和理解来映射相对抽象、陌生的内容,从而简化大众理解。

隐喻是文化理念在语言表达的具体体现,本质上是语言与文化体系的连接与纽带。隐喻的前提是文化融合,大多重要理念都具有文化底蕴的体验与感知,所以,隐喻深受文化理念的具体制约。概念隐喻通常是在反复体验前提下所形成的认知,也是语言、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纽带。文化的理解状况,往往也影响了人们的隐喻思维。因此,隐喻通常又对文化形成“反作用”影响,通过将文化中所具体诠释的内涵应用到法语教学中,深化学生对法语内涵的理解与体验,将语言升华为一种“交流工具”和“传承载体”。同时,各种语言文化在概念隐喻层面存在诸多相似性,从而影响了具体的语言表达效果。

2、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具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隐喻既影响了词汇教学,也在篇章中诠释了相应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意义。在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观点中,认为隐喻指的是一种修辞方法,是读者了解世界,诠释语言思维的重要工具,更是语言应用过程中形成多样变化的媒介形态。

隐喻在法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语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隐喻内涵的诠释,在语言应用过程中,隐喻现象更有着广泛应用。语言的隐喻性源自认知的隐喻性,这恰恰也是语言中认知隐喻性的综合体系。也就是说,只有在概念理解上将不同事物相关联,发现其存在共性,才能通过一个词语的理解与认知,对其他词汇形成综合认知。因此,隐喻成为英语多义词学习与理解的重要方式。整个法语体系中,其词汇数量庞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仅凭死记硬背,不仅很难形成牢固记忆,也无法合理应用。法语词汇虽然数量多,但是其中也存在内在规律。所以,掌握词汇的'构成规律,有利于突破单词记忆与理解的难点。以合成法为例,journaliste,styliste等单词,就是合成词汇。而派生法则让学生对词根、词缀等形成科学理解。如“再”的前缀“re-”,学生可以根据词汇派生原则,掌握refaire,relire等词汇。

对于法语词汇来说,其中存在诸多相似性,这就为隐喻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创造性空间。同时在法语语言词汇学习过程中,词汇内涵极为丰富,如果完全依赖机械记忆、学习,不仅困难耗时,且不能真正理解多义法语词语中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隐喻联系,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词汇理解与实际掌握能力。目前多数学生在法语语言词汇学习时,未能从规律性、系统化视角来理解词汇,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不能灵活使用所学习法语词汇,影响了法语词汇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法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改善和优化词汇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讲述词汇时,使用隐喻为途径,通过将法语词汇的和用途内涵转化教学方式,以针对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联想,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法语词汇内涵。总之,在隐喻理念应用下,学生所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词汇,而是一种具有独立个性和丰富内涵的表达体系,从而为学生掌握地道法语提供铺垫。当然,将隐喻与法语词汇教学相结合,也有法语本身的特点。

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对外交流日益多样,文化在具体语言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只有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才能有助于学生具体理解与掌握应用,因此,在法语教学中,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也要注重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将文化隐喻与具体的法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所学内容。在法语教学过程中,要对法语文化形成客观理解。

实际上,法语文化具有内容多样性、思维矛盾性和理念实用性等一系列特征,这就决定了当前想要做好法语教学,就必须将具体的法语基础知识和法语文化相融合。比如法语“Rivedroite”,中文翻译为“左岸”,但是在法语中,这不仅是一种地理名称,也是一种具体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是巴黎独有的生活场景。因此,在具体的法语教学中,完善法语文化学习,让学生在具体法语学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法国文化所具有的自由主义和浪漫文化,具体熟悉和掌握法语学习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效培养学生对法语的学习兴趣。通过将隐喻理念与具体的法语教学相结合,实施多种教学措施,实现法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隐喻是目前大众认知世界、创造性发展语言体系的重要方式。结合语言的本质特征看,其中诠释了浓厚的隐喻性特色。因此,在具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系统化的隐喻思维意识。通过将隐喻理念与法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理解所学词汇及语言知识,也能让学生对隐喻的内涵形成科学认知和有效应用。当然,学生在理解隐喻内涵、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也有效节省了学习时间,降低了记忆知识和存储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更好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提供重要帮助。

对于人类语言表达来说,认知体验决定了多种相似性语言表达。因此,不仅在词汇上形成诸多共性表达,在句法理解和篇章学习等各个方面,也形成了重要的隐喻认同。借助语言隐喻表达,不仅更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法语教学来说,除了词汇、语法等基础教育外,更要注重做好文化理念的合理转化,尤其要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讲解和融合,针对部分贬义用语,要注重提醒学生使用。

隐喻在法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语言教学来说,词汇是基础、文化是内涵,而阅读教学则是深化学生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以合理方式融入到具体学习与实践之中,良好的阅读教学,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内容具体转化为语言理解与应用。因此,在整个法语教学活动中,完善的阅读教学至关重要。阅读教学是一项以理念理解、认知为基础,不断发展且具有建构主义的创造性教学,良好的阅读理解教学,则是一种引导读者从具体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相关体验,从而实现构建话语体系的教学活动。

结语

在我国传统隐喻理论应用过程中,大多将隐喻当做一种简单的修辞方法,将其归纳为语言能力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多数语言教学并未将隐喻理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养。随着当前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加上世界上关于国外隐喻认知理论研究不断成熟,多数研究者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从简单的了解具体上升为“认知”。当然,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法语等各种语言教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深化隐喻理论研究,将为法语教学机制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翠侠.基础阶段法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思考———以AlteregoA1/A2教材为例[J].科技资讯.2017,(01):109-110.

[2]肖泽雄.法语口语教学困境及突围策略———评《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第六期)》[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132-133.

[3]方沁玮.中法合作项目学生法语学习现状与效果调查———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04):124-125.

语言哲学的隐喻观,下面带来的语言哲学的隐喻观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语言哲学的隐喻观【1】

摘要: 隐喻是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大多数理论家认为隐喻是以某种方式揭示事物或事态之间的相似性的现象。

然而对于隐喻,还是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在这些观点中,主要的有戴维森的隐喻因果理论、朴素的明喻理论、语用理论和隐喻类比理论。

无论是哪种理论,都有自己的论据,但也都不能避免被其他理论反驳。

本文通过不同角度对主流的隐喻观进行多方位的对比,从而加深了对隐喻机制的理解。

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隐喻一直受到各界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20世纪语言学转向,越来越多的国外隐喻研究也开始从语义学转向语言哲学。

通过研究,哲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发现隐喻是通过某一事物去认知另一事物的强大认知工具。

戴维森的因果理论

戴维森反对隐喻意义,认为人们绝不会错误的解释一个隐喻。

就算对同一隐喻的解释不同,也只是说明听话者的心智结构因果的不同于其他听话者。

他同时否认存在着传达隐喻意谓的语言机制。

在他看来,无论多么奇特,一切隐喻句子的意义也都仅仅是他们的字面意义。

“隐喻的含义就是其所涉及的那些语词的最严格的字面上的解释,别无其他”(Davidson 1978,p30)

例:朱丽叶是太阳。

按照戴维森的解释,当罗密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虽然他并不是要表达一个荒谬的假论断,但他所说的仅仅是“朱丽叶是太阳”这样一个字面意义。

这句话没有隐喻意义,也没有逻辑可言。

所表达的隐喻效果是心理机制的不同,与语言机制毫无关系。

然而戴维森的观点却遭到了质疑。

首先,很明显,隐喻性意义并非不存在,隐喻的效果也并不是随机的,否则,诗歌和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就不会表达出他们所具有的那种特殊意义,更不用说震撼读着心灵,取得显著成功了。

其次,面对隐喻句子,人们往往不仅可以理解它们,而且能够把它们表述成更为直白的方式。

读者或听者可以从隐喻句中推导出隐喻意义。

有时候,隐喻句是可以使我们获悉新的经验事实的,很明显,这种认知价值的获取并不是从隐喻句的字面意义中得来的。

否则,按照因果理论的观点,人们就不可能错误的解释一个隐喻,因为无论怎样解释,在因果理论看来都是源自于不同的因果关系,这样的话,一个隐喻句就无法被理解和达成共识,也就会失去了意义。

朴素的明喻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隐喻只不过是明喻的缩写。

也就是说,一个隐喻是从相应的明喻通过省略推理得出来的,隐喻和明喻都表达或引出了把它们的题材有点出乎意料地比作某种东西。

像上面的例句“朱丽叶是太阳”就是“朱丽叶类似于太阳”的缩写。

明喻观点容纳了为隐喻所特有的“概念紧张”(人在类型上不同于太阳),并且解释了隐喻的可理解性。

但是这种理论也面临许多的反驳。

首先,比尔兹利认为明喻理论对隐喻的概念紧张所做的解释十分肤浅。

如果一个隐喻仅仅是相应明喻的简写,那么它就简单地与该明喻同义,最初听起来就不应该是反常的。

紧张不应仅仅是表面现象,一个隐喻是通过包含一个内在的、具有实质性的紧张而起作用。

正如“朱丽叶像太阳”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紧张,因为他并没有将朱丽叶和太阳归为一类。

而“朱丽叶是太阳”这个隐喻句子却是有概念紧张的存在的。

其次,赛尔认为明喻自身几乎是完全不提供信息的。

“类似性是一个空洞的谓词:任何两个事物都在某个方面或另外的方面类似”(Searle 1979,p106)。

根据塞尔的观点,每个事物都有许多种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然而另一被认为与本事物相似的事物不可能在所有的属性上都与之重合。

那么到底哪种属性在一个特定的比喻句中起作用,朴素明喻理论并没有说明。

如“朱丽叶是太阳”被朴素明喻观点认为与“朱丽叶像太阳”是一致的。

然而朱丽叶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假定为像太阳?为什么仅仅选择太阳的某一特定属性来描述朱丽叶,朴素理论没有提供任解释。

语用理论

赛尔提出了关于隐喻的一种说明。

认为隐喻性话语是真正的语言交流,而不是纯粹的因果关系,并且,它设定了一个认知机制,去计算值得称之为隐喻意义的东西。

赛尔把隐喻意义看作也是被传达意义的说话者意义,并且用格莱斯装置去解释它,其方式与他解释间接语力的方式差不多。

在塞尔看来,去解释隐喻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是下面这个一般性问题的一个特例,即去解释说话者意义何如与句子或词语意义相分离……在建构一个隐喻理论时,我们的任务是试图陈述这样的原则,他们把字面的句子意义与隐喻的[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关联起来。

塞尔和戴维森在隐喻问题上一致处比较多。

他们都否认语言表达式有特殊的隐喻意义;两个人都承认利用语言哲学主流中手边已有的工具就能够解释隐喻。

但是,他们最大的不一致在于规则、原则和认知机制。

戴维森坚决否认,而塞尔热衷提出。

塞尔的理论有某些合理性,克服了戴维森所提出的对隐喻意义的主要反驳,但也引出了其他的`反驳。

第一,如果隐喻意义简单的就是说话者意义,那么它就由说话者的意图所决定,并局限于后者。

第二,塞尔自己的观点,即支撑隐喻的类似性本身通常是隐喻的。

同时他又认为解释隐喻必须使用不同于生成一个可能的说话者意义范围所使用的原则或策略,而使用另一组原则或策略从那个范围中识别出哪个或哪些意义最有可能在当下场合起作用。

这两点基本上相互矛盾。

第三,有一种类比性的隐喻现象无可争议地涉及意义和意义转换,但塞尔的观点却没有触及它。

类比性隐喻

将隐喻作为类比的学说主要是关注词汇意义,即单词和短语的意义,而不是整个句子的意义。

任何词,只要假定在它们出现其中的句子内部环境的适当变异,也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陌生的且截然有别的词汇意义。

就像“in”和“on”这样的介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没有恒定的意义。

总结

总而言之,在哲学界对于隐喻普遍存在一种偏见。

哲学家们倾向于认为,字面言语是默认的,隐喻性话语是偶尔的畸变,然而,事实上在日常语境中,语句很经常地被用在不同于其字面意义的意义上。

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包含比喻性元素,各种理论都应突破自身的局限,得到更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Davidson (1978) “What Metaphor Mean.” In S. Sacks (ed) On Metaph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Searle (1975) “Indirect Speech Acts.” In P. Cole and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3]、Searle (1979) “Metaphor.” In A. 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爱的宗教哲学【2】

关键词:宗教精神泛爱精神万能的神神人合一

摘要: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并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万能的神、神人合一则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是现代文学史上无须回避的事实,但是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诗歌外表结构的模仿上,更为重要的是,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

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并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这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则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一、泛爱精神

以颂神的形式来作为诗歌创作的外形结构,以泛爱主题来完成诗歌的情感表达,这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点。

“献歌”是泰戈尔常用的诗体形式,《吉檀迦利》的标题在印度孟加拉文和印地文中都具有“献歌”的含义。

泰戈尔诗中的宗教情感主要是对神的依赖、崇敬和对泛爱哲学的肯定。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上帝”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全能符号,是把人的本能转移到其身上的神,是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的抽象物,是赐爱于人类的主体。

同时泰戈尔是一个“爱”的宗教的崇奉者,他认为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人类进步的是协作和爱、是互信和互助。

爱的思想始终是他诗歌统一的宗教基调,是其诗歌精神价值的主要取向,在他的诗中宇宙万物因为爱而融为一体,体现着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

《新月集》中的“新月”象征人类宁静美好而纯真的童真,孩子们静谧地生活在圣灵的上帝赐予的至善至美的爱的环境中。

《飞鸟集》中,诗人多次呼唤上帝给人类以关爱,祈求无所不能的神灵把爱洒向人间。

“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飞鸟集》,第56节)这是宗教式的殉道精神,他坚信上天对人类的关爱是无私的、公平的,因而作为神的使者的人,理应按照神的旨意而无条件地献出生命。

冰心诗歌中的泛爱主义少了对神的依赖和崇拜,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其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

冰心认为,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这种爱涵盖了自然之爱、母爱、儿童之爱和人类之爱。

《“无限之生”的界限》中,冰心借助宛因的谈话,几乎作了一篇“爱”的宣言:“不但我和你是结合的,我们和宇宙间的万物,也是结合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你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太空:是不可分析,不容分析的。

这样――人和人中间的爱,人和万物,和太空中间的爱,是昙花么?是泡影么?……我们要奔赴到那‘完全结合’的那个事业,难道也是虚空的么?”从此,冰心就成了一位爱的哲学的自觉的歌者。

在小说《超人》《悟》,诗歌《繁星》《春水》,散文《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中,冰心将爱看作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

首先,冰心歌颂人类之爱――母爱。

对母亲的讴歌涉及到泰戈尔哲学中的第三种实在:个我与人类。

在泰戈尔那里,人类之爱是终极地指向神的。

而在冰心的笔下,“母亲”是大写的宗教式的人,是生的安慰,是爱的典范,是最崇高的、最无私的“上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诗中“母亲”的意义远离了神秘莫测的神而更近乎于普济众生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心是把神的特质移位到人的理想世界。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的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道出了作者对和平、宁静、幸福和充满爱的终极人生境界的向往。

冰心把“母爱”看作是万能的,灵魂的幸与不幸都取决于母爱的有无。

“母爱”不仅是生命的庇护者,更是灵魂的拯救者;不仅是肉体的给予者,更是性灵的授予者。

冰心诗中的泛爱主义搀杂了人道主义精神,她满心希望人类真切相爱,“人类呵!/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归宿。”只要人类真诚相爱,就能够共同抵达宗教世界的美好彼岸。

第二,冰心作品所讴歌的自然和泰戈尔哲学中的第二种实在――现象世界是息息相通的。

冰心一九二一年写过一篇散文《宇宙的爱》,说“只有自然的爱是无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并把“自然的爱”称为“宇宙的爱”。

因此,冰心对自然的讴歌,是爱宇宙的表现,表达了人和自然相和谐的愿望,这其实就是泰戈尔借助“爱”来“维护我们同这个大世界的关系”的思想。

泰戈尔和冰心都把爱看成是拯救人类的精神宗教,只不过冰心更关注宗教与人的情感意义,希望通过爱来唤起人类的理智行为,从而达到世界的永生和谐。

因此,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万能的神

在泰戈尔的诗中,宇宙是万能的,“梵”则是宇宙万能的统一体。

泰戈尔认为“梵”是无限的,而现象世界和人是有限的存在,在“有限”中证悟“无限”的欢乐,是他宗教诗歌创作的又一母题。

泰戈尔诗中的“梵”与基督教中的“上帝”是相通的,都是宗教万能的体现者,都是人的有限生命的主宰,而人类要依赖于神,人只有把自己的灵魂交给神,与神融为一体,人的价值才具有存在的意义。

在泰戈尔看来,神也是有生命的,而且人的生命与神的生命是统一的,即无限生命与有限生命是融会贯通的,而人的有限生命只有统一于“梵”,人的灵魂才具有人格价值。

泰戈尔的《鸿鹄集》中飞翔的“鸿鹄”是一个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符号,“昼夜飞翔,/穿越光明和黑暗,/从不知道的海岸到不知道的海岸。

/宇宙的虚空正回响着翅膀的音乐;/‘不是这儿,不是这儿,而是遥远的天外’”(《鸿鹄集》,第 l节)。

“遥远的天外”,就是“梵”的最高境界,而人的灵魂无论经历多少光明与黑暗的磨难,都应向着“梵”的世界飞奔,只有这样,人的灵魂才会超于躯体而富有神的宗教意义,人的信仰就能够实现。

泰戈尔在诗歌中,对代表神的“上帝”与“梵”充满了真挚的热爱与庄严的敬畏,人只有向“上帝”靠近,飞抵神的境界与“梵”合为一体,人才能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意义。

冰心也深受东西方宗教方化的影响,她的许多诗歌都透露出神的万能论思想,如《迎神曲》《送神曲》《冰神》《诗的女神》《向往》《晚祷》等作品,都把“上帝”看成是拯救人类的力量源泉,是包容万物的宗教客体。

在《向往》中诗人写道:“万有都蕴藏着上帝,/万有都表现着上帝;/你浓红的信仰之华,/可能容她采撷么?”诗中的“上帝”不是一种体验的假设,而是通过人性幻想寻求安慰的客体。

不难看出,冰心诗歌中的“上帝”虽然也有包容万物的思想,但与泰戈尔的人和“梵”相统一的宗教的万能论思想不同,冰心对“上帝”的理解是一种内心自悟的解脱,希望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到一种宁静澄澈的心境,“我深深叩拜――/万能的上帝!求你丝丝的织了明月的光辉,/作我智慧的衣裳,/庄严的冠冕,/我要穿着他/温柔地沉静地酬应众生。”(《晚祷〈一〉》)冰心更期望从万能的“上帝”的那里得到一种神圣光明而又充满智慧的力量,以便达到解救“众生”的目的,而最终回到现实生活的和谐状态。

从这个层面理解,冰心诗歌中关于神的万能论的宗教精神,比之泰戈尔的神人合一论更具有宗教生活的现实意义。

三、神人和一

在“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上,泰戈尔倾向“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的宇宙和谐论。

他的诗歌中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些赞美人向神飞奔的殉道精神。

在泰戈尔看来,要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使灵魂获得抚慰,就必须首先将自己视为坠入深渊的负罪者,肯定自己与“上帝”和“梵”的距离,然后怀着一种卑微的心理,寻求灵魂与神融汇相交。

人生的正路就在于以爱的精神牺牲自己去为人类服务,这才是对抗假恶丑的利器、走向天国的通衢。

这就使得泰戈尔把对于终极、完美、神圣的人生精神体验全部系于一个具有人格与神格的“梵”的身上。

“梵期望我参加他的盛宴,/我已经考虑摒弃我的名望,/令人诧异地抹去额上的吉祥痣,/该动身的时候决不迟疑。”(《最后的星期集――年轻的朋友》)一旦作为神的代言者――“梵”有所召唤,便毫不犹豫地回到神的世界,以一种庄严的态度保持与“梵”的合一,使自我获得圣灵的新生,而世俗心灵的沉沦负疚终于得到轻松的解脱,并被提升到神的崇高境界。

冰心的诗歌中也有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但是与泰戈尔不同的是,冰心更多地借助个人心灵的感受与经验,祈求与期待中的神礻氏、神界相沟通,让神从外在偶像的祭坛上走下来。

冰心认为,象征终极价值与神圣意味的“上帝”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也不是冥冥中的主宰,而是人性与神性合二为一的人类宗教精神的拯救者。

“上帝啊!/即或是天阴阴地,/人寂寂地,/只要有一个灵魂,/守着你严静的清夜,/寂静的悲哀,/便从宇宙中消灭了”(《春水》,第149节)“上帝”是万能的,同时也是孤独的,但是“只要有一个灵魂”与“上帝”一起在心灵深处共同“守着你严静的清夜”,“上帝”便能把所有的人生苦难“从宇宙中全部消灭”。

如果说泰戈尔追求神人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灵魂的神圣崇高,使灵与肉在追踪“梵”的品格境界时得以羽化登天,那么冰心却是通过人性的幻想体验,与“上帝”在灵魂上保持一致,并依凭于神灵的帮助达到解救人类苦难的目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泰戈尔是把“梵”我合一看成是宗教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人性的最后圣化;而冰心则把人与“上帝”的融洽当作一种超于社会的宗教力量,是人类实现自救的神圣理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