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是全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齐、分布广、发生频繁、损失重、危害大等特点。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救灾能力不断提高,1978年12月到2008年7月,全市共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000多万人次,抢救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100多亿元,该市各级财政安排救灾款20多亿元。 重庆市30年来解决了3000多万人次因灾缺粮困难,为近1000万人次提供御寒衣被,帮助灾民恢复、重建住房200多万间。从1999年以来,该市致力于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重庆2006年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害、2007年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庆民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全系统动员、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救援。1997~2008年,全市投入救灾资金亿元,有力保证了救灾救济工作的开展。据统计,2001年至2007年,全市救助灾民共万人次。 2008年,该市制定了《重庆市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保障预案》,全市所有区县、乡镇均制定了相应的灾害应急救助预案,至此,全市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建成以灾害应急响应、灾民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备灾减灾为基本内容的减灾救灾工作体系。 此外,重庆市自上世纪90年代末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已建立完备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中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月/人)提高、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年/人)提高。低保制度惠及群众160万人,其中城市居民低保83万人,低保平均标准230元/人·月;农村低保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发展至今从不到1万的低保群众,惠及到现在的77万人。2007年,重庆市将城市低保对象中的8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分类救助的对象中。另外,为了保障低保水平的适应性,从2008年4月起,由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对城市100户低保家庭生活开支情况实行记账监测,按月分析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整保障标准提供决策依据。
给你发了,楼主。注意查收
分布•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极广,除沙漠、戈壁、极端干旱和高原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上存在着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全国600多座城市90%都存在防洪问题,西高东低的地理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汇集和快速到达下游,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发生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暴雨洪水和沿海风暴潮灾害。由于东部地区不仅人口密集,而且95%的人口生活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我国暴雨洪水形成的主要特点是:①暴雨集中,强度极大,从而形成江河洪水峰高量大,全国不同历时的最大点暴雨记录和不同流域面积的最大洪峰流量都与世界各地相应的最大记录十分接近,甚至超过。②高强度、大面积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和时序规律,夏季集中出现的雨带主要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部。③江河洪水年际变化很大,同时又存在重复性和连续性,一个流域重复出现类似的特大洪水和连年发生特大洪水的情况屡见不鲜。④沿海风暴潮灾害主要由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引起,其中少数登陆台风深入内地与从西南部产生的气旋性涡旋北上,往往在局部地区产生特大暴雨。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总结 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防洪抗涝灾害 工作总结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防洪抗涝灾害工作总结1
__月__日,全区防汛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提早做出安排部署。按照“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全面防守、重点加强”的原则,以辖区安全度汛为目标,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出发点,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并重为落脚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汛工作方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街道防汛工作落实情景汇报如下:
一、传达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
全区防汛工作会后,街道办事处召开了防汛专题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区防汛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做出安排部署。一是要克服麻痹思想,深刻认识到街道辖区地处市中地带重点部位多的现状,严防“连年防汛不见汛”的麻痹思想产生;二是要对危险隐患摸清底数做好防范,充分认识到辖区内仍有市政、水电设施老化、平房区危漏房屋、地下室水浸隐患、城市低洼积水排水不畅的现状,做到提早排查登记,制定有效 措施 ;三是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按照《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中各级应急响应要求,以防汛指挥部与物业公司专群结合的方式,准备好必要的沙袋、水泵、铁锨、彩条布、 编织 袋等相关防汛物料。四是要成立民兵防汛抢险队伍进入临战状态,确保随时待命。
二、成立领导组织明确职责分工
根据今年汛期形式,结合城区防汛的特性,办事处成立防汛抢险指挥部,明确了党委书记任政委,办事处主任任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各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实行领导分包职责制,层层落实职责,构成严密的组织网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武装部,负责防汛日常工作,随时处置突发情景。另设6个工作组,明确各组工作任务。
1、综合协调组
负责辖区防汛的全面工作,保证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的正常运转,保障信息及通讯畅通,随时向指挥部 报告 天气汛情、辖区受灾情景及防汛安排和进展等情景,及时下达指挥部各项指令,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进取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2、汛情预警组
负责做好天气监测、汛情预警预报、汛情分析、提出防汛意见等工作,及时向指挥部及各社区居委会发布汛情预报信息、切实做好辖区防汛预报预警等相关工作。
3、防汛抢险组
负责辖区内市政、水电设施、平房区危漏房屋、小区低洼地下室、城市低洼积水地段等重点部位的紧急抢险工作;负责受灾居民转移安置工作,确保群众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
4、物资保障组
负责防汛物资的准备、调度、供应工作,确保防汛物资、物料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5、卫生防疫组
负责做好辖区防汛期间各项卫生防疫、医疗救护工作,异常是要提前备齐医疗器械和药品,随时做好汛期、汛后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杀防疫,最大限度防止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6、宣传报道组
负责做好汛前、汛期、汛后的宣传报道工作,提高全民防汛意识和参与的自觉性,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信息等形式,多 渠道 、全覆盖、高密度地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市民群众调整出行计划,及时避险;汛期要注重挖掘和宣传防汛排涝的先进 经验 、典型单位和个人,以应急救援队伍快速集结、救援、疏散为重要资料,及时报道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防汛工作部署和抗洪抢险先进 事迹 ,做好我处抗洪抢险救灾情景的宣传报道工作。
三、修订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
按照会议要求,街道制定了应急预案。以指挥部牵头完善细化了四个等级应急响应的指挥步骤、救援部署、转移安置、灾后处置的职职责务;以武装部牵头组建30人的民兵防汛抢险应急队伍;以各社区牵头组建了物业防汛抢险小分队;防汛物资准备情景以条块结合、整体保障的形式,各社区要求所辖小区物业公司准备好充足水泵、沙袋、铁锹、发电设备,作为一线防范。街道办事处准备相关救生物资及车辆,作为抢险救援保障。
四、强化隐患排查督导防范整改
按照《__防汛工作方案》要求,针对辖区内危漏房屋、低洼车库、地下室、破损井盖、低洼积水地段、电力设施、建筑工地等存在隐患的重点部位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经排查共发现危漏房屋15户、平房区15处、低洼积水地带2处、建筑施工工地3处,并对排查部位逐项进行了登记,针对排查出的各项隐患,街办处做了以下措施:一是对辖区内的危漏房屋明确了紧急疏散地点;二是对低洼积水地带内的所有井盖进行了全面清理;三是针对建筑施工工地深基坑隐患落实建筑单位的安全防范职责到人;四是要求各社区组织辖区物业公司成立汛期应急小分队;五是责成辖区物业公司准备防汛物资物料对小区内低洼积水楼门进行重点防护。
五、加强值班制度确保安全度汛。
机关各科室、各社区以临战姿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汛期值班不空岗。遇有汛情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晚在机关待命,密切关注汛情,处理突发事件并对值班情景进行督查。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第一时间深入分包社区靠前指挥,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督导。街居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确保第一时间处理险情,保证各种通讯工具的畅通,及时、准确传递汛情,做到有事随叫随到,保证防汛信息和相关指令的及时传递。
今年的防汛工作是继前年__强降雨过后,人民对我们又一次的考验,我们肩负着“保一方平安”的重任。为此,我们必须按照“有灾无灾做有灾准备,大灾小灾做大灾准备”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力以赴确保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洪抗涝灾害工作总结2
__市是__省省会,位于__省中北部,地处赣江、抚河等五水之尾,座落鄱阳湖滨,下辖四县五区和五个开发区(新区),总面积74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5万,2015年全市gdp1409亿元,财政总收入190亿元。__市地势低洼,易洪易涝,是全国首批确定的25座防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现共建有各类水利工程7400余处,其中外洪圩堤72座,总长1128公里,中小型水库489座,机电排灌站总装机23万千瓦。98年以后,在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明显提高,昌南、昌北两个百年一遇防洪包围圈基本构成,城区电排总装机到达万千瓦,排涝标准到达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干。城区主要圩堤有富大有堤、赣东大堤、南隔堤、沿江大堤,主要电排站有青山湖电排站、新洲电排站、前湖电排站、鱼尾电排站等。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安全”这一中心,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精心部署,扎实工作,从早、从严、从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景汇报如下:
一、防汛准备情景
1、落实防汛职责制。汛前,市县乡三级防汛指挥机构和防汛指挥部成员已调整到位,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职责制,重要圩堤、水库、蓄滞洪区等都落实了县级以上领导为行政职责人。3月底至4月初,市县乡层层召开了防汛工作会议,层层下发防汛目标任务书,对今年的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展防汛检查3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到位。市县乡三级防办4月1日起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讯息畅通。
2、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全市组建了13万人的群众性防汛抢险队伍,市防总组建了万人的突击抢险队伍;全市482座小型水库549名安全管理员已全部完成了选聘续聘,全部上岗到位开展汛期巡查值守报汛工作;全市87个乡镇防办进一步优化配齐配强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3、编制和完善防汛预案。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市政府印发了《__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根据水利工程度汛方案的编审程序和要求,完成了圩堤、水库、蓄滞洪区等水工程度汛方案的编制并如期下达执行。进一步完善了山洪灾害危险区居民转移方案和跨汛期施工、破堤破坝等工程的度汛方案。
4、备足防汛物资。为及时补足年初抗冰冻灾害中消耗的草袋,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款,目前草袋已补充到冰冻前数量。据统计,此刻全市储备草袋238万条,编织袋409万条,麻袋36万条,卵石29万方,块石万方,救生衣3435件,救生圈80只,救生船2只,冲锋舟11艘,均到达或超过计划数。
5、落实防汛资金。市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防汛资金的投入,市财政安排了600万元用于购置防汛物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__县财政投入280万元用于水毁工程修复和防汛块石、防汛草袋的购置;__县财政投入170万元对6处重要险工险段水毁工程进行了整治; 其它 县区也安排了防汛除险资金。2015年市级防汛工作经费已落实55万元,县区防汛工作经费不少于20万元;2015年度省市万元水库巡查报汛费全部下拨到有关县区,并已发放到人,2015年度水库报汛经费正在安排之中。
6、做好工程准备。去冬今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亿元,实施水库除险达标40座,加高加固圩堤60公里,疏浚河道118公里,修复水毁冰毁工程和险工险段963处(座)。全市列入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197座病险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181座,启动了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24座病险水库前期工作,年底前将开工建设,确保三年内完成除险摘帽。
7、实施防洪畅通工程。全市五万亩以上圩堤、重点小(一)型以上水库基本实现了路通、电通和话通,其它防洪工程大部分实现了通路、通电和通话;市县区防汛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并与市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无障碍链接;实施赣江南昌段河段采砂专项治理,4月1日起所有采运砂船集中停靠管理。
二、下阶段工作安排
以这次周英副部长一行来我市视察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防总指示和全省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做到有水无水作有水准备,小水大水作大水准备,扎实推进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1、开展防汛检查。4——5月份将安排两次防汛检查,即市防总成员防汛大检查和全市防洪工程大排查,检查重点有五个方面:一是中小型水库隐患排查;二是在建水利工程度汛措施;三是重要圩堤的险工险段、破堤工程和穿堤建筑物;四是防汛物资储备;五是河道清障情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
2、开展防汛知识培训。拟于5月上旬举行全市防汛知识培训班,对县区、乡镇防汛指挥长,水库安全管理员,防汛机动抢险队员,乡镇防汛办主任等进行防汛抢险业务培训。
3、开展防汛队伍演练。拟于5月中旬组织市级防汛机动抢险队、民兵舟艇连和 潜水 员分队开展抢险救灾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抗洪抢险实战本事。
4、加强应急管理。坚持防汛值班制度,根据汛情需要及时加强值班力量,确保防汛指令、讯息畅通。加强暴雨、洪水预警预测,搞好防洪排涝指挥调度,确保防洪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做好防旱抗旱准备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进取做好防旱抗旱准备工作,加强各类蓄水工程调度,汛末合理拦截“最终一场雨”,为抗旱储备水源。
防洪抗涝灾害工作总结3
一、继续加强防汛抗灾各项工作。
各地尤其是长沙、益阳、岳阳等地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防汛抗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决不可有丝毫麻痹、侥幸和松懈。各地要按照防汛应急响应的要求,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克服久战人疲、麻痹松劲等不利因素,毫不松懈地做好当前退水期湘水、资水、沅水干流和洞庭湖区堤防的“查险、处险、守险、抢险”工作。切实加强对薄弱堤段、险工险段的重点防守和抢护。继续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空岗现象。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并上报灾险情等信息,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虚报、谎报等行为。
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各地对受灾群众特别是住房全倒户、紧急转移的群众,要切实做好安置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安置措施,全力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三、做好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疫病监测,改善灾区卫生环境,防止流行性疾病发生。对病死动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高致病性疫情发生。要组织专业防疫队伍,动员受灾群众,加强疾病防治和监控,坚持积水消退一片、消毒防疫跟进一片,切实做好环境消杀、“四害”防治、生活饮用水源监测消毒等工作,突出加强对学校、受灾群众安置点、食品加工厂、畜禽养殖点、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的全面消毒,确保不留死角、不发生疫情。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坚决杜绝来源不明的食品、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及洪水浸泡的瓜果蔬菜流向市场、流向餐桌。
四、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各级党委、政府要及时组织救灾工作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切实解决恢复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水利、农业、林业、民政等部门要深入灾区一线,全面摸清灾情,根据不同受灾情况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生产自救指导方案,整合资金,统筹安排,落实救灾各项政策,积极搞好生产自救、灾后重建工作。
五、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障。
各地要抢抓有利天气,及时组织人员和设备,全力修复水利、电力和交通等水毁基础设施,尽快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信,为抗灾救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六、严格落实救灾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研究救灾工作措施,细化工作方案,加大对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的帮扶力度。省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受灾地区的帮扶工作,明确工作责任,专题研究,专门部署,结合各自职能最大限度为灾区提供援助。财政部门要加快救灾资金的拨付速度,加强资金监管;民政部门要落实救灾惠民政策和措施,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技术指导,加大帮扶力度。
防洪抗涝灾害工作总结4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各级党政负责人和防汛责任人要始终坚守岗位,深入乡村一线和抢险救灾现场,掌握辖区内雨情水情和灾情,落实各项应对措施,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对已成灾的地区要动员组织一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确保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进一步强化转移避险。
坚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果断转移水库下游、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城乡低洼地区、危旧房等危险区域人员,该转移的转移、该避险的避险,并妥善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进一步强化巡查排险。
要加强涉水道路、桥梁、隧道等危险地区交通管制,设置安全隔离标志,引导行人和车辆远离危险区域,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因交通中断、被水围困的学校要果断采取停课等措施,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
四、进一步强化防汛纪律。
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有关人员要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灾情,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信息,不得瞒报、缓报、漏报。严肃防汛纪律,加强责任追究,对因防汛工作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等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防洪抗涝灾害工作总结5
一、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上来。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当前防汛抗灾的紧要关头,全省各级团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对防汛抗灾工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上来,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踊跃参与防汛抗灾工作,汇聚形成防汛抗灾工作的青春力量。各级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对防汛抗灾工作及时安排、认真部署,明确任务,建立机制,落实责任,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有序有力参与防汛抗灾工作。
二、迅速行动,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防汛抗灾工作。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各级团组织要迅速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投身防汛抗灾工作,组建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堤坝加固、人员疏散、群众安置、后勤保障过程中发挥好生力军、突击队作用。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发挥青联、青企协、青基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青年组织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帮助受灾群众克服困难、减少灾害和灾后重建等。要听从当地防汛抗灾指挥部统一调配和安排,注意人身安全,做到帮忙不添乱,稳步推进防汛抗灾工作。
三、加强宣传,弘扬万众一心防汛抗灾的正能量。
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即时通讯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发布防汛抗灾、安全提示、减灾知识等信息,使群众及时了解防汛抗灾最新进展情况,增强抗洪减灾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大力宣传防汛抗灾过程中涌现出的青年先进典型和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弘扬正能量,帮助受灾群众树立起战胜洪灾的决心和信心。
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落实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防汛抗灾应急值守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上报有关防汛抗灾工作和灾害信息。
防洪抗涝灾害工作总结相关 文章 :
★ 防汛抗洪工作总结2022
★ 防汛抗洪工作总结范文2000字
★ 河南抗洪救灾工作总结2021最新
★ 水库防汛工作总结5篇精选
★ 2021河南抗洪工作总结范文
★ 消防大队防汛抗洪总结5篇
★ 河南2021年抗洪抢险工作总结
★ 最新2021河南抗洪工作总结报告
★ 2022抗洪救灾工作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 2018年抗洪救灾心得体会范文
浅议新疆玛纳斯河的防洪难点及对策论文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中部,远离海洋,年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影响河流。其最大支流为玛纳斯河,总长度约为425 公里,流域面积×104 平方公里,平均径流为×108 立方公里,下游为我国新疆地区准噶尔盆地内古特沙漠西南边缘的玛纳斯湖。由于玛纳斯河流域面积大,在受到暴雨叠加融雪性洪水的发生几率高达65%,为了流域内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做好对玛纳斯河的洪水防治至关重要。
1 玛纳斯河洪水水文特点
玛纳斯河的洪水水文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融雪洪水
玛纳斯河最高海拔高程700 米,呈南高北低向西北倾斜之势。每逢春季,地表土层尚未解冻之时,上层积雪便开始融化,由于下渗较少,使得绝大部分融雪水形成超渗产流引发洪水。
暴雨洪水
由于玛纳斯河地处丘陵地带,南有天山阻挡,当西北方向冷空气来袭,会受到地形抬升影响,而形成局地性暴雨。根据天气尺度不同,暴雨天气也有所不同:
小尺度天气形成的局部暴雨洪水。此类洪水多在5~9 月发生,地点多为前山丘陵带的洪沟河谷。当小尺度东移暖湿气流与冷气团遭遇,就会出现短时的集中降雨,甚至是暴雨,这类暴雨能够引发局部暴雨洪水。
大尺度天气形成的局部暴雨洪水。当大尺度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因为峰面活跃,低温系统厚,气流移动速度缓慢等因素而形成暴雨。这类暴雨具有降水区域大、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易形成区域性暴雨洪水。
2 玛纳斯河防洪难点
已建堤防工程抗洪能力低
为了能够抵御玛纳斯河的洪水,当地水利部门在玛纳斯河流域内原有堤防工程的基础上,2005 年再次开展堤防建设。但由于资金、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多堤防工程不得不采取分期建设实施的方式。资金的短缺使得堤防建设出现了标准低、规模小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生大型洪水,其堤防能力难以保证。
病险水库全面治理难度大
目前,玛纳斯河流域内的水库多为上世纪60 年代建设,其在工程质量、设计标准以及工程配套都与当下的玛纳斯河流域防洪要求不相符。再加上使用年限的影响,很多水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这为玛纳斯水库的防洪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国家会定期拨付资金用于水库维修,但由于该流域地区无霜期较短,冻胀严重,加固整治力度十分有限,水库群的防洪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山洪地质灾害表现突出
受玛纳斯河周围地质条件的限制,该地区的山洪地质灾害问题也极为突出。据2012 年对玛纳斯河流域普查统计显示,该流域有4 条小支流属于一级防治区,6 条小支流属于二级防治区。因距离较长、面积较大,工作量较重,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集中和有效治理。另外,山区监测难度较大,也为支流洪水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3 玛纳斯河防洪对策
加大骨干堤防工程建设
想要提升玛纳斯河的防洪水平,就必须要加大骨干堤防工程建设。2014 年10 月,玛纳斯河上游的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肯斯瓦特山水库已经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玛纳斯流域还计划修建标准骨干堤防工程,工程规划长度可达130公里,该项目一旦建成,其抗洪能力可以达到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提升河流尧水库治理效果
根据玛纳斯河实际情况的特点分析,想要做好其洪水治理工作,就必须先做好小河流山洪灾害的治理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当地水利部门要根据对玛纳斯河流域掌握的情况制定出全面、细致的全流域重点河流、山洪灾害的防治规划。并在此指导下有规划、有重点地进行河流及山洪灾害的防治,从根本上实现对玛纳斯河流域洪水的治理。对于存在病险的水库,水利部门要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坚决予以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水利部门也要做好规划,按照各水库在玛纳斯河防洪工作中的重要性予以区分,实现对所有病险水库的分重点、分批次治理,最终完成对所有病险水库的治理工作,以实现对广大农牧区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保障。
建立规范尧严格的河道保护制度
为了提升对玛纳斯河流域洪水灾害的有效防治,除了要做好河流的`治理和堤防建设外,建立规范、严格的河道保护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为此,水利部门要根据所制定的河道保护制度对已经建成的但严重危害防洪安全的建筑予以拆除。对挤占泄洪通道的耕地恢复通道原状。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科学的河道采砂规划,并保证其能够真正地落实下去,为恢复河道生态提供基础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玛纳斯河作为新疆地区的重要河流,其在为新疆地区带来重要水力资源的基础上,也因洪水灾害为当地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玛纳斯河水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好对其防洪控制工作非常重要。为此,必须要不断摸索,通过对玛纳斯河汛期特点的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防洪对策,从而提升玛纳斯河的防洪效果,为当地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在都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 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5、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过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地处河堤缺口、危房等风险地带的人群应尽快撤离现场,迅速转移到高坡地带或高层建筑物的楼顶上。对于家中的财产,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只顾家产而忘记生命安全。为了保存财产,在离开住处时,最好把房门关好,这样待洪水退后,家产尚能物归原主,不会随水漂流掉。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会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涝灾害期间容易发生哪些疾病? 洪涝灾害过后,容易发生下列疾病: 1. 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2. 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3. 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 4. 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5. 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 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go-vern-ment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go-vern-ment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水灾自救逃生术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 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二、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三、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四、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五、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福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六、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篇一:
本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信息中心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结合学校实际,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信息环境,加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善了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高了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将本学期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应用为立足点,加强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校园网建设。
1、学期初,我们组织全组人员对学校的所有多媒体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及时进行了处理,保证了本学期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实施。
2、九月份开学初,集中利用两周时间对高一学生借书证的发放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借书证的补做,保证学生开学后图书室、阅览室正常开放。
3、继续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学校网站的维护。
我们在开学初就对网站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及时在校园网站上报道学校的各项工作进程,配合学校进行各种正能量的宣传,展示了学校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就读书节的机会在网站上制作了漂移模块,进行专项宣传。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1、加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常规教学的管理。本学期,信息中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落实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关系,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切实提高了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
2、开展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策划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创作、展示、分享优秀的教育信息成果,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与教育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中心组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并准备组织课件评比活动,以巩固培训成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实施教学的能力。
三、加强了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和日常管理维护,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
目前我校每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终端,每位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学校共有电脑四百多台,多媒体系统近70多套,校园广播网、电视传输网、数字监控网、信息宽带网、校园“一卡通”网络“五网”俱全。为确保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本学期信息中心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力度,派专人对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一学期来,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维修教室音频、视频、网线、广播线共80多次;维修教师笔记本50多台次;调试行政楼、教学楼有线、无线网络20余次;维修交换机、服务器多次,对各处室的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做到有故障及时排除,有问题及时修理,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总之,信息中心本学期在设备维修和网络维护方面,努力做到了有问题及时解决,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突出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尽力做好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工作。
1、积极参与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实行网上报名后,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信息中心抽掉精干同志,分别用两天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此两项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积极做好广播宣传、会议准备、设备维修与调试等服务工作。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目前学校的广播设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等全部归信息中心管理。一学期来,学校召开的各类型会议、报告和讲座等约有几十场,信息中心均能及时为会议调试好音响、投影,安排好转播等事宜。遇到有设施设备出现故障,信息中心也能及时联系人员进行维修,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活动完成情况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的安排的学校的要求,完成了各项指标,并取得了在全县排名靠前的位置。
1、开学初,完成县要求,全校师生每人至少上传一份作品到“书香江苏”网站,参加全省评比。
2、完成学校开学典礼的录制和制作,并上报市相关部门完成相关评比。
3、完成全校投影的检查与修,对部分图像不清的投影进行更换或维修。
4、省市教育信息平台的个人作品上传的宣传与发动做的到位,我们学校上传的作品数量一直居于全县中小学前5名,在高中组中一直处于第一位。
5、一直坚持在图书、实验、计算机课中各相关平台的使用,及时利用平台上传相关数据,确保各级网络申通。图书日借流量一直保持省二级要求,学生实验按时按量完成,确保应做实验完成率达95%以上。
6、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竞赛,教师微课、图书管理论文等活动上报率高,获奖率高。
7、本学期即将完成的是学校活动视频的收集整理,本视频概括了学校的各活动,展现了我校师生的丰富生活。
回顾这一学期工作,我校学校信息化的规范管理与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在教师培训、普及应用、资源库建设、硬件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管理、以校园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台阶。
今年来信息中心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局的核心工作,以《象山县水利信息化工作方案》为工作目标,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基础网站等方面的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20XX年主要工作结果和成效:
1、20XX年水利信息化总概算投资490万元,已经完成了水文站标准雨量站改建和防汛决策指挥系统等级保护2个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已经签订合同并完成了总工程的60%;平潭水库大坝自动化观测和仓岙水库水质监测已经在招投标程序;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升级已经纳入山洪灾害第二期,预计到下半年才有可能开工;五座中型水库联合调度系统开发项目因价格原因目前还没签订委托合同,没开始建设。
2、今年来,信息中心多次召集各科室信息联络员参加网站信息报送会议,对信息上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明确要求。目前象山水利网的更新和维护已经步入正轨,今年累计更新204条信息,新开辟“五水共治”和“群众路线教育”2个宣传专版,接近于20XX年全年(214篇)的信息发布数。
3、做好了水利信息化相关文件上报等工作。做好了宁波市智慧水利、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县电子政府网站等的信息填报工作。
4、做好了水利局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维护。度对水质监测服务器更换了主板、对网站服务器和防汛决策系统应用服务器进行了操作系统重装,保证了各系统的有序运行。
二、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信息化项目进度滞后。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上的原因,由于要建设象山县山洪灾害项目第二期内容,原计划的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升级项目纳入了其中,需要和山洪灾害第二期项目同步展开。二是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及早开展,导致了今年部分信息化项目还没完成招投标工作。
2、对信息化项目的跟踪和进度督促上还有不足,和各科室的沟通也还有所欠缺。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跟踪力度,从前期到实施到竣工都要参与并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和相关科室的沟通交流,形成合力。
三、下一年工作计划
1、按照水利信息化方案,扎实做好20XX年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确保按时按点完成年度计划。
2、提早谋划,争取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启动。在10月份年度计划安排好以后,督促各科室开始落实相关责任人员,提前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3、继续做好象山水利网的信息发布和维护,督促各科室保质、保量的完成信息上报,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更新,并做好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自然灾害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城市是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的主要场所,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洪涝灾害是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洪涝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如何防灾减灾就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为有效抵御洪涝灾害,灾前的风险管理最为重要,洪涝风险评估是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和措施的最重要依据,而其中脆弱性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国际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修正后的SCS模型分别计算出浦东新区20年、50年、100年、200年、500年、1000年一遇的共6个重现期的暴雨径流量,根据浦东DEM得出不同重现期淹没浦东的水深分别为:、、、、、。通过栅格计算、重分类提取出不同重现期淹没深度图,结合实地调查和参考国外的自然村落住宅、农田、工业仓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在不同水深区间淹没的灾损率,绘制6个重现期4种用地类型的整体脆弱性等级分布图。通过6个重现期的脆弱性分布图得出:⒈从20年到100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范围在不断增加、强度在加大,其中200年一遇重现期是一个转折点,造成的脆弱性面积急剧增大;⒉浦东新区在不同重现期的整体脆弱性分布主要表现为低脆弱区和高脆弱区,这与脆弱性的等级划分范围有关。从20年到100年一遇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分布范围比较小,中、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高桥镇、高行镇、北蔡镇、张江镇、合庆镇和川沙新镇,低脆弱区分布在浦东新区的街道和中、高脆弱区的镇附近;200年、500年、1000年一遇洪涝灾害脆弱区面积分别占浦东新区的26%、30%和32%,中、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浦东各镇分布,低脆弱区分布普遍,但主要沿浦东各街道集中分布。⒊具体分析6个重现期4种用地类型的脆弱性情况是:⑴6个重现期中,农田始终是高脆弱区;⑵20年到10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中脆弱区的用地类型是自然村落住宅;低脆弱区是工业仓储和少部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自然村落住宅;⑶200年到100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中脆弱区主要是自然村落住宅和少部分工业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低脆弱区是工业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根据浦东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情况,本文从自然条件、历史和政策等方面提出降低脆弱性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你要这个论文做什么,需要论文还是自己动手编写。
我们与汶川地震受灾的同胞们手连手,心连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天崩地裂一瞬间,灾难无情地题推倒了一个又一个书声琅琅的学校;摧毁了一个又一个温馨甜美的家。老师含泪抚摸着孩子最后一次的家庭作业;学生们哭着仰天期盼,生命的奇迹可以出现在那最后撤离的老师身上;父母们撕心裂肺地呼喊已沉沉睡去的孩子;小伙伴们还在努力回想着家人的味道… …血液顿时染红了天空,泪水也渐渐模糊了我们的视线。这8级大地震,让神州大地在震动中悲恸哭泣!32年前,唐山大地震我们感同深受,令我们刻骨铭心。32年后,汶川大地震,再次让我们感受肝肠寸断,骨肉分离。“汶川,汶川,我们的汶川啊!”全国人民痛心疾首地呼喊着。心痛啊!难道,汶川震后是一片阴影吗?难道灾难造成的痛苦与困难就挥之不去吗?不!英雄的中华人民不会倒下!坚强的汶川人民会在灾难中屹立!6月1日看!帐篷学校撘起来了!读书声又重新响彻云霄。汶川的小伙伴们的笑脸依旧灿烂、纯真、可爱。这笑脸中不仅仅有这些,还透出了几分坚强。他们就如同春天的第一场春雨后的小春笋,顽强不屈,破土而出。温爷爷曾在帐篷学校的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这4个字。温爷爷不正是要鼓励他们:要学会抬起头,挺起胸,不哭!5月14日瞧!爱心志愿者的队伍出发了。他们一路乘风破浪,来到灾区。为的就是能够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爱心志愿者们唱的那一支支帮助之歌不就是神奇的生命赞歌吗?5月13日、哇!献血车前的队伍好长啊!当献血者的血奔涌出来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一定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坚信: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和汶川人民血脉相连,这一定会温暖汶川人民受伤的心灵!坚强的热血在汶川人民和所有华夏子孙的胸堂奔涌沸腾!5月12日我站在募捐箱前,投入了我攒了一年的零花钱——200元。募捐箱里的一张张人民币,都是一封封无属名的慰问信,充满了我们的爱!受难的同胞数以万计,但帮助他们的人数以亿计。全国人民都向汶川人民伸出了博爱之手,我坚信:任何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很小很小的一点爱心乘以13亿,都会汇聚成爱的海洋!听!书声琅琅。听!溪流叮咚。听!鸟儿欢唱。听!我们美好祈祷:“汶川挺住,中国加油!”5月19日至21日5月19日至21日,全国各地降半旗志哀,当此国殇,举国悲痛。5月19日14时28分,警笛拉响,每个人忙碌的身影都停了下来,自觉地面向四川方向,面色沉重地低下头,默默地听着时钟的脚步,内心都在悲伤地悼念、虔诚地祈祷、真诚地祝福……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夺走了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令我们痛心疾首。但,它却让我们中华人民更加团结。让每一个人的小爱汇聚成大爱,温暖这一片属于中国的大地!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6.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003-8035]期刊详细信息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缩略题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拼音题名:Chung Kuo Ti Chih Tsai Hai Yu Fang Chih Hsueh Pao翻译题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ISSN:1003-8035同行评议:否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2015年新入选期刊,暂无影响因子 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tural Disasters & Industrial Accidents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季刊
省级普通期刊,季刊,投稿难度大。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编:黄润秋国际刊号ISSN:1006-4362国内刊号CN:51-1467/P《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创刊于1990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 本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地质灾害及治理、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岩土工程、理论研究。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垃圾期刊,现在就是敛财工具,编辑极其不负责任,收了审稿费连外审意见都不给,你说能好吗?
你要哪方面的,应该可以的
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