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于2020年全球范围爆发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国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期间居民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给电子商务带来发展新可能。本文将从疫情带来的影响出发,切实分析电子商务当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寻求政府扶持、完善供应链管理、探索零售新模式、谋求长期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电子商务长期发展的战略建议。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一、电子商务概况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2.电子商务的关联对象电子商务主要有四方关联对象:交易平台、平台经营者、站内经营者、支付系统。(1)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即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其主要作用是联络沟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买卖双方或多方,提供可靠的交易信息、交易记录、交易保障,是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须具备的平台、媒介。当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代表有淘宝、亚马逊、京东等。(2)平台经营者。平台经营者即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该类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并持有营业执照。主要负责规范运营第三方交易平台并为交易双方提供特定服务。(3)站内经营者。站内经营者则是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完成交易及有关服务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4)支付系统。支付系统(亦称清算系统),主要包括完成支付指令传送和资金清算所必需的专业技术手段和提供特定支付清算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完善性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后续发展。当下,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发展,国内外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均得到了质的提升,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电子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商品交换形式。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电子商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萌芽引入、波动培育、激烈竞争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体现出了强大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其主要有如下特点:(1)普遍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迅速渗透扩散进广大民众的生活之中。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2)方便性。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环境摆脱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消费者能更快捷、方便地完成交易,同时也有助于商品信息的公开和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3)整体性。依托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能够更高效智能地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提高系统运行的严密性和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4)安全性。安全性一直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问题,它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交易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更完善的交易记录、第三方平台的参与、网上银行等的发展都使得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好地保障,这也促进了人们在电子商务平台消费的热情。(5)协调性。协调性要求组成一项活动的各阶段、各环节衔接协调、配合有方。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商业活动,往往要求消费者与公司、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互相协调。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全过程是连贯的,其强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技术服务等众多部门的通力协作。4.电子商务的存在价值电子商务的存在价值表现在为客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完善服务。通过网上购物、网上直播、网上支付等方式,尽可能地节省客户、企业、社会的时间和空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多元化、社会节奏加速的21世纪,电子商务既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又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更好地方便消费者、与消费者互惠共赢应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创新的目标和动力。二、新冠肺炎疫情概况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国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据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635万例,达到6353236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7.6万例,达到376759例。新冠肺炎疫情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当下全球经济环境紧张、企业运营风险加剧。不少企业因不能正常开工,被迫取消大量订单,现金流周转困难。另一方面,在全国防控防疫的统筹安排下,人们居家隔离、网上消费、互联网娱乐、线上学习、远程办公等需求不断攀升,催生了大量线上新业态的迅速成长。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生鲜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行业迅速发展,活跃指数快速上升。三、疫情给电子商务带来的发展机遇1.电子商务需求激增疫情的爆发,给人们带了一段较长的居家时间。线下消费受阻,使人们快速将消费主战场转移到了网购平台上,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需求量和点击率均出现了大幅增长。国家商务部明确表示:电子商务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对保障市场供应上起到关键性作用。这意味着当下电子商务正处于难得的红利期,各大电商企业有更多地机会被客户所了解,消费者消费习惯正在被培养、改变。此外,此次疫情中,需求增长红利不再被传统的商业巨头淘宝、京东等独占,随着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顺势而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被更全面地覆盖、满足。其中以生鲜电子商务最为活跃,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盒马鲜生增速达到43.1%,叮咚买菜日均活跃增速达到93.1%。2.电子商务形式多元化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电子商务都在持续创新。各种新的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第127届广交会将于线上举办、线上教育“停课不停学”均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尝试、新典范。此外,疫情期间人们将生活娱乐聚焦到了互联网,短视频软件成为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带货能手。众多短视频软件中,抖音、快手占比半数以上,结合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带货主播的火爆走红,电子商务引流效果显著、业务订单迅速增加。一些小规模社区生鲜电子商务也正快速孵化、成长。居民线上预定蔬果,自提点自取的线上生鲜零售模式已基本形成。医药电子商务也纷纷实施送药上门举措,在疫情低迷之际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新鲜活力。3.跨境电子商务顺势崛起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我国外贸行业带来巨大压力。2020年3月中旬,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因订单严重不足接连倒闭了两家大型外贸公司,上千名员工被迫失业。在外贸经济下滑的萧瑟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却意外呈现上升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广东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3.4%,位居全国首位;海南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量增长也达到了5.5倍。天猫国际进口商品2月份的消费额同比增长超52%,京东国际、考拉海购等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也都大幅增长。此次疫情进一步释放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有利于进口消费的常态化,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与平台间的黏性,为跨境电子商务带来了新机会。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我国传统外贸行业的损失,为维持我国当下经济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疫情推动行业的成长和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孵化了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懒人经济”,足不出户的环境有助于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当电子商务日益显现出其突破时空限制、资源共享、便捷快速的根本优势时,更多忠实客户群就有望被搭建,市场规模便有望扩大。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给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验与教训,这迫使更多企业跳出经营舒适圈,思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新方向。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在抗击未来不确定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疫情虽给电子商务行业造成了难以量化的伤害,却也给予了该行业改革创新所必须的压力。这不仅有助于增强电子商务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推动了行业进一步的成长、完善。四、疫情给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1.物流压力重,不确定性大国际空运市场、海运市场在疫情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国商品进出口限制加大、物流紧张。例如位于欧洲的亚马逊仓库,为遵守“一米社交距离”规矩,关闭了所有重量超过15公斤的货品的收发业务。因此目前亚马逊欧洲站不再支持15公斤以上的商品。此外,由于物流企业劳动力紧缺等因素,无论是从物流价格还是时效性上来看,当下我国的物流水平都难以满足消费者剧增的电子商务需求。众多卖家反映疫情期间物流价格波动大且呈现增长趋势,物流时效也大不如前,部分地区的疫情还导致了当地物流路线的变更,严重影响货物交付时效,这都给电子商务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2.货源紧缺,供应链考验升级疫情严峻形势下,众多工厂面临停工停产,加之疫情期间电子商务需求激增。二者直接导致了如今许多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货源紧缺、库存不足的问题。这是对商户供应链的稳定程度以及运行效率作出的考验。许多商户在疫情的冲击下暴露出了自身原本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痛点和不足,被迫开始探索抗风险能力更强、更可靠的创新供应链模式。3.卖家现金流不足,营运风险高疫情下库存商品无法出售,积压货物的仓储、房租等费用和货品贬值损失不断累加,就有可能导致电子商务卖家出现严重的现金流不足。这部分资金短缺将会严重威胁一些小企业的运营,加剧市场端的优胜劣汰。有实力面对危机的商户和企业可能会留下来,没有实力的只能被淘汰,无法生存。4.劳动力紧缺,供应能力滞后疫情时期,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需求上升,订单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疫情影响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紧缺。据有关数据显示,盒马鲜生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5~10倍,但由于员工复工较慢,商户、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使得用户需求无法得到妥善满足,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购物满意度。为解决劳动力紧缺难题,一些企业开始延长员工加班时间,另一些短时间复工困难的中小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再分配,缓解了一部分用工难的情况。但从线下供应效率、物流恢复程度来分析,劳动力紧缺造成的供应滞后问题仍没有被完全解决,企业仍面临着生产压力,难以收获疫情带来的需求增长红利。5.线下转型受限,电子商务创新受阻“新零售”概念的问世,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零售业的极大关注和参与,一方面,线上巨头在频频收购布局线下;另一方面,线下实体也在积极拥抱线上。“新零售”是一次创新,更是一场电子商务革命。而疫情更是对电子商务加速线下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当突发事件到来时,线上电子商务模式通常难以即刻解决用户诉求。此时线下门店更能快速、效率地解决问题,安抚客户情绪。然而当下,电子商务的线下转型正面临着疫情带来的资金不足、线下客户流量获取困难、劳动力不足等多重挑战。商户线下转型急需更多的创新思路、动力支撑和政府扶持。五、疫情下电子商务发展建议1.寻求政府扶持,缓解资金紧张新冠肺炎疫情下,许多企业面临着订单不足、资金困难的窘境。为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众权益、推动经济复苏,全国各地政府均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帮扶政策。电子商务企业应密切关注全国各地政府出台的疫情期间企业帮扶政策,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沟通,在相应的政府政策帮助下努力降低仓储和营运成本,拓宽订单来源途径,进而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危机。2.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疫情期间,电子商务需求量井喷式爆发,众多商户们出现原材料紧缺、库存不足、供货滞后的现象。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采购管理、生产复工以及供应链物流等都依赖于高效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各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强调供应链管理、加紧完善供应链管理机制和预警体系。此外,企业还应坚持效益第一原则,灵活引进各种先进的采购理念和模式,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架构,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找寻供应商,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优势,逐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3.注入创新活力,探索零售新模式当下,普通线上电子商务日益显现出购物体验不生动、客户交流不足等缺陷。单纯的线上电子商务已不再能够完全迎合顾客娱乐、社交的需求。因而只有将线上线下互相结合,才能达到1+1>2的效果,这便推动了电子商务行业向“新零售”模式的探索。新零售是指个人、企业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完善商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环节,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深度融合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的零售新模式。从零售到新零售,多的不仅是一个“新”字,增添的是新的企业形象、经营渠道、营销组合、企业客户联系及新的技术带来的革新。尽管当下疫情为“新零售”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阻力,但价值导向的时代必将到来。电子商务产业应积极接受疫情大考,思考解决对策并探索线下转型的新途径、新可能。企业只有绷紧为消费者服务的弦,契合消费者心理,才能在疫情的风暴中找到一条生存途径、开辟适合自身发展的蓝海市场。4.巩固当下成果,谋求长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孵化了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懒人经济”,并在培育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同时扩大了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随着疫情的日益好转,一方面,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更多长期的忠实客户群,巩固疫情期间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应树立忧患意识,分析制定长期战略计划。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前提下,鼓励多元创新思维,引进高素质行业人才,逐步打造企业品牌。六、结语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快速成长,但存在物流受限大、供应链不稳定、购物体验不生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企业需要清醒、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应吸取疫情的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反面,电子商务企业还应积极顺应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趋势,巩固发展成果的同时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逐步开拓适合自身发展的蓝海市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时间节点上,电子商务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电商企业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激活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持续释放新潜力、培育新动能、探索新模式、发展新经济,如此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也方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自从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我国新零售以一路狂奔的态势不断发展。此概念提出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网易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始了新零售探索之路,“新零售+”迅速成为新的风口。
企业纷纷布局新零售
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并以盒马鲜生为主,展开其新零售之路。随后,亚马逊革命性地提出了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将“无人零售”这一概念推上了风口。2017年可谓是新零售的发展元年,超级物种、7 Fresh、苏鲜生等新零售代表门店不断推出,京东、腾讯等公司纷纷布局,并且竞争格局逐渐明朗,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小米之家、7 Fresh等头部效应明显。
传统零售VS新零售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有很大的不同,新零售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结合线上线下的销售的模式,结合物流等,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而传统的零售则是依靠人流量,依靠过往的消费者,依靠个体的经验自营。新零售结合大数据对顾客进行精准定位,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更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
得益于新零售风口的兴起,各地的创新型企业也层出不穷,但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仍聚集着70%的新零售企业,其他地区的新零售企业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北京作为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地,毫无疑问地以的新零售企业占比位列榜单第一位,其布局涵盖供应链、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生鲜等多种业态,其代表企业为盒马鲜生。上海作为中国零售业最发达的地区,在新零售浪潮中也不落人后,以的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第二。上海不仅拥有传统零售巨头百联集团,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还诞生了以猩便利为代表的一众新零售企业。广东省一直是各类新鲜事物涌入的第一站,其以的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第三。
新电商模式最热
如今的新零售遍地开花,“新零售+”已经成为新风口,无论是社交电商、金融服务、供应链服务、物流服务、零售系统等,凡是与新零售关联的服务业态,都厚积薄发,拥有巨大潜能。而随着流量红利退却,传统电商也在调整模式,“新零售+电商”的新电商逐渐兴起,并成为新零售的主流模式,占据着新零售行业29%的市场份额,其中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为代表的企业纷纷从线上转到线下,以线下实体店为入口,试探新零售。
新零售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量,我国零售业迈向新零售时代的步伐开始越来越快,腾讯系与阿里系针对线下零售的投资可以说是“双马”不停蹄,纷纷加速布局重量级线下实体,包含战略投资连锁超市、连锁百货商场等。2017年,我国新零售市场规模约为亿元,以目前新零售发展的步伐来看,预计2022年规模将达到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5%,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新零售未来发展趋势
1、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
在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大背景下,零售的发展,已逐步走出以商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流量为中心的方向加快发展。新零售需要从内容、形式和体验上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当前零售经营的核心。
2、全渠道零售
目前的零售市场已经是高度的线下与线上二维市场。未来的零售市场必将是更加充分的二维市场结构空间。市场不会再回到单一的线下市场结构,只有实现二维市场融和规划,协同发展,才是把握了市场的全部。
3、智能化、无人零售
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将会逐步取代部分的人力,而使零售效率得到提升。沃尔玛、亚马逊等已经在无人零售上迈出了步伐,从成本、效率、体验出发,无人零售、自助零售已经成为零售创新发展的新热点。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零售业是世界上公认增长较快的行业,美国的沃尔玛集团连续三年雄居世界500强之首,国内的零售业近几年也呈高于GDP的速度的增长态势,但什么是“零售”,零售的内涵又有哪些,相信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笔者就职于某地区集团营销部时,曾赴大连总部聆听了超市集团总裁施XX关于零售的25条概念讲解,现笔者愿将其与业内同仁共飨,并结合自身的经历予以细述。 一、零售是变化 零售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零售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相应的调整也要“与时俱进”,包括业态的、商品结构的,组织架构的等等,只有在变化中零售业才能发展,否则只能被市场竞争的巨浪而掀翻。 笔者曾供职八年的一家百货商场为当地的国有老字号,在计划经济时代“卖凉水都挣钱”,但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的困扰,曾经举步维艰,是维持现状,还是适时求变,商场的领导班子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通过“借壳上市”,而达到了企业“借船出海”,向着国际性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目标迈进的目的,在地方本位主义、自我本位主义的束缚下“破茧而出”,从负债经营,濒临倒闭,到被市委、政府树为资本融资的典范,一跃成为地方缴税的大户。这些都是适时而变的结果。 相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只看重眼前即得利益的商家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从郑州“亚细亚”到灿坤3C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盘子”不是做得越大越好,只有适应市场的变化,勇于变革,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零售是方便 零售业是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方便。这种方便要体现在商场的各个角落,各个细节之中,从代客礼品包装、免费寄存,到提供婴儿手推车,老公寄存处,商家在悄然间随着时代进步。现在您逛商场,不仅体会着商家这种无处不在的服务项目,更体会到方便、快捷、舒适等现代的人文关爱,小到自动擦鞋机、手机充电站、吸烟室,大到会员俱乐部、顾客服务中心,可以说消费者越来越能在商场中找到上帝的感觉。 这点在超市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作为国外的泊来品,超市让国内的零售人学到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人家处处体现的“方顾客之便,尽顾客之想”的理念,相反国内计划经济时代造就的零售产物,老百货店在这方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只有“以人为本,以客为尊”,老百货店才能迎头赶上。 三、零售是服务 零售业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零售就是服务,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工作管理到位,乃是企业形象塑造、无形资产的增值。“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顾客满意是我们永久的追求”、“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些企业的服务理念是通过实践而提炼出的精华。只有视顾客为上帝,顾客才会反过来将商场视为自己的家,有了家的感觉,双方才会在“双赢”中各自获益。 每年的“”国际消费者保护权益日不仅是消费者的节日,也是商家自省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在商品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提供的服务更优质,更全面,谁的服务更能让消费者感到体心、放心、舒心,无疑谁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零售业中更应理解为“得民心者得市场”。 无论笔者在国企,还是在私企,都能切身感受到企业重视服务工作的切实举措,从老国企的“七彩桥”服务举措的推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不满意就退换,顾客怎么满意怎么办”的服务思路,并在实践中完善了30多项具体服务措施,特别是“三登门”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口碑”,推出“个人服务品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劳动模范、标兵挂牌售货,涌现了一批像“XXX式营业员”、“XX式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代表人物,成为市级劳模、省级劳模的发祥地。在私企,商场更是在其十周年庆典之际,向社会推出了“XXX郑重承诺,不满意就退换”的宣言,这更应该是对其十年风雨历程的深刻诠释,也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唯一不变的宗旨和取胜的“不二法则”。 四、零售是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想把企业做得好,做得活,使企业得以长足发展,就得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效率。零售业的管理更是要创出特色模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笔者曾供职的一家具有40多年历史的国有老商企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向管理要效益,才能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赢得新一轮的发展。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创建了具有本公司管理特色的“XX管理模式”,并从以下三方面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准:一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国内较先进的商业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代替了传统的会计手工记帐,以电算化为中心,在商品购进与管理,财务与会计管理、资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均实行了电算化和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严细管理,以法治企。其创建的“XX管理模式”的实质是要创立购销分离、统一进货的经营方式;企业法制管理执行机制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型的企业运行机制;职薪相称的分配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标准。建立起“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奖罚条例”三部分组成的企业制度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实行了以文代言制、工作过失报告制、工作督查制等项措施,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到位,形成了激励、约束、监督于一体的管理机制。三是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的成本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通过加强联销管理、仓储管理,成立配送货中心和物价中心等一系列举措,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消化了有问题商品,保证了所经营商品价位跟着市场走,改变了老XX大楼商品在消费者心中价位偏高的思维定势,赢得了更多的回头客。 在“狼来了”的惊呼声中,国内的单体零售龙头纷纷发展壮大,加紧圈地运动和资本扩张,组建区域性、全国性连锁集团,使自身的实力迅速膨胀,“摊子”越铺越大,但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管理应并举而行,而不是退而求其次。没有了管理的内部驱动,即使再大的外壳也是“皮囊大大,空空如也”。笔者所在的国内零售三强之一,近年来随着扩张的加剧,内部人才流失、管理松动、跑冒滴漏等诸多问题亦愈发突出,制度不细、管理不严、执行不力——这是国内企业的通病,也是制约向着国际性大型流通产业集团目标前行的桎梏。 五、零售是活动 零售业的活动是企业不断保持活力的源泉。无论是文化公关还是业务促销活动,都是企业对外展示自身形象,促进企业效益提升的不二法宝。“不搞活动是等死,搞活动是早死”这是笔者曾就职的一家商场老总的肺腑之言,现在的商场竞争已从传统的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向现代化的营销竞争转变,商场不仅要练好内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打仗”,活动就是竞争的载体,是企业在开放性的市场中要直面的关隘。 “聚想就有磨儿”——只有你搞,活动一定有效果。这也是笔者从事营销活动的感受之一,但不是有人流、有生气的活动就是好活动。国内的营销活动存在很多的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只看活动声势,不看活动实际收益。笔者任营销本部部长时,负责集团主力店及5家店铺的全年贩促活动策划,执行并深化了集团总部营销本部的《营销效果反馈报告》,并吸纳了很多日资店的成功经验,从中收获良多,深知搞活动不能光看效果,还要从费用指标,实际增长率、媒体效果、经验教训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才不会使活动有始无终。 六、 零售是纪律 强大的纪律保证了一支零售队伍战无不胜。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律即规章、制度、法制,“无规矩不成方圆”。零售团队好比作战队伍,市场亦即战场,只有纪律严明,才能打胜仗。这里涉及到团队建设、制度执行等诸多方面。 在零售队伍的团队建设上,不仅要做到行动协调一致,更要以“攻心为上”,让员工以企业为骄傲,以企业为家,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这时企业的党政工团部门就要联合起来,在文化建设、道德建设、活动建设上下气力,长抓不懈。还是以笔者为例,我所在的商场是一家国有老百货店,所以在市场经济前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如何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需要企业各部门开动脑筋,以活动为载体,向员工传输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精神。笔者任工团负责人时,几乎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企业文体活动,以此来活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事实证明这种形式非常好,不仅增强了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而且向社会展示了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不仅如此,企业在对待自营和联销员工的问题上,也是“一碗水端平”,在福利、待遇上做到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奖勤罚懒”;在对待干部任用上,坚持用人唯贤,“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将一大批基层员工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上,使得企业内部正气蔚然成风。 在企业制度的执行上,更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管是谁,只要你违反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一律严肃处理,绝不给任何人留下余地和空间。零售业的队伍复杂,人员队伍良莠不齐,而供应商更是关系错杂。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执行体系,企业会在内部慢慢腐蚀,很快垮掉。在营业员的管理,对供应商的管理都涉及到制度的执行,如果企业本身在利益横生的零售业内不能做到按规则办事,最终受到损失的会是企业本身。超市商品的损失80%来自于内盗,笔者在某超市培训时,第一课讲的就是防损与诚实,其中一个案例至今印象颇深,“一个超市的员工就因为偷吃了一个“馋豆”儿,被防损发现,开除出超市,永不录用”,商品的价值虽小,但是体现了一个人诚实与否的“大”,在大与小的不等式前,任何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人都会被严惩。那些拿着企业的薪酬俸禄,却徇情枉法的员工终究会被企业淘汰。 七、零售是激励 只有不断的激励,团队才能保持旺盛的取胜欲望。激励包括指标的激励、个人价值实现的激励,有激励,才有激情,企业才会保持永续向前的不竭动力。激励的作用在零售业尤其体现的明显,笔者在沈阳工作时,曾亲历兴隆大家庭三天66小时不眠夜的全景,最深的感受不是那如织的人流和令人瞠目的商品交易额,而是企业内部特有的激励方式,每个卖区的负责人会不定期通报已突破的销售数字,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呐喊,给大家鼓劲加油;店内的广播系统在播报销售额突破新高的喜讯同时,也宣布集团给每人奖励50元现金和一箱苹果,在连续奋战的时候,显然这种激励比经理“严盯死守”更有效。 八、 零售是体现 零售业就是体现业态,体现科技能力。零售的体现是全方位的,一个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在零售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真正的SHOPPING MALL还是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中,业态的丰富、商品的繁荣反映了地区在经济多层次、物流运输等诸多方面的实力。 零售业离不开科技的发达。沃尔玛早在上世纪就建立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调控其全球的门店,真正做到了“以科技为本”,从而也让其迅速挤身世界500强之首,其科技能力功不可没。1986年沃尔玛委托美国休斯公司发射一颗价值4亿美元的通讯卫星,该通讯卫星是沃尔玛数据交换系统(EDI)的枢纽和物流。沃尔玛斥资4亿美元发射通信卫星用于数据交换和物流管理,可见其管理的力度。全球每一间沃尔玛分店每一天的进货、销售和库存数据都将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传送回总部进行分析处理。全球每一间沃尔玛分店每一天的进货、销售和库存数据都将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传送回总部进行分析处理。 九、 零售是效率 零售业就是保持高效率,高流转。商品的周转次数、是零售业重要的指标体系之一,它体现了零售业的效率,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将陷于库存积压,资金流不畅等诸多问题。市场在淘汰低效率的零售企业,零售企业也在选择中淘汰低效率的供应商。“末位淘汰”不仅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上,而且日益被商家所重视,从而应用在对于品牌和经销商的管理上。 在效率问题上,不能单纯地追求速度和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和品质,才不会重蹈“亚细亚”、灿坤的覆辙。扩张圈地固然对扩充实力重要,但要保证“开办一家,成功一家”却不是一件易事。笔者供职于大商集团时,其“圈地原则”即:选择当地最大、最好的百货店,而不是盲目接收。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做到高效率,本地化的特征还是会制约其实力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沃尔玛开店较为谨慎的原因。 十、 零售是系统 零售业就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独立统一的系统集合而成的。系统间的协调、组织如何直接影响到其整体的前行,系统内的每个单元更要发挥最大的功用,如何保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最佳配置和最优组合是零售业要重点关注的。 十一、 零售是细节 零售就是细微之处见真章。细节决定成败,这点对于零售业尤为重要。国内零售业与世界零售巨头的差距在此体现得更加明显,尤其是超市业态。从防损、收货到客服、营运、采购,每一个环节节节相扣,处处用表格、数字说话。 笔者在招商部学习期间,对此感受得最为强烈,无论是在国内最为成功的家乐福,注重企业文化和开店质量的沃尔玛,还是乐购、大福源这些零售新锐,无不在细节处体现了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从店堂卫生、店内广播,到卖场道具这些细节的展现,让我受益良多。 1、卖场道具。家乐福、沃尔玛的生鲜、果蔬展区做得十分细致,充分做到了道具与环境相融的意境。家乐福的绿色食品箱、装食品的柳条筐与塑料筐,仿真的木船,温和的暖色灯光与商品融于一体;沃尔玛与商品色彩相衬的背景瓷砖,墙壁上大幅的彩色商品图片,到处都给人一种新鲜、强烈的购买欲望。 DM、POP作为卖场道具的一部分,各家都有专门的策划部门统一制作。沃尔玛的DM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既可降低印刷成本,又充分体现出其环保意识;家乐福的DM主题更换及时、灵活、到位,而且整个卖场无论是卖区墙壁、正门、玻璃幕墙,还是顶棚吊挂宣传海报,包括主通道的大型TG台(端架)的商品陈列均与DM主题相适应。 2、店堂广播。店堂广播是卖场工作的重要喉舌。在家乐福顾客寻人,内部人员调拨都要借助广播,而且每次都说声“谢谢”,给人亲切之感。背景音乐以流行音乐为主,给人时尚之感。在家乐福我们开闭店时听不到开闭店曲,而是在入口处防损值守,只出不进,关业前2—3分钟通过广播系统通知闭店时间,提醒顾客抓紧购物。舒缓、轻柔的音乐和提醒您慢慢购物的亲切声音,给人以自由随意的惬意之感。而国内一些零售店的背景音乐多为抒情的轻音乐,而鲜见流行时尚的动感音乐,闭店时有着严格的开闭店曲,有时顾客有被驱逐的感觉,保安忙着清除顾客,营业员忙着收拾东西,这细小的差异却折射着业态、观念的巨大反差。 3、卫生。卫生是卖场环境的重要部分,外资超市的卫生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地面光洁、商品干净、新鲜,食品区的现场加工人员服装整洁。几家大卖场都有专门的保洁公司人员随时擦拭地面,对一些死角更是特别处理,让人觉得心情舒畅。生鲜区的工作人员都穿着白衣、白裤和白靴,给人以洁净之感。我们的人员着黑色的靴子给人到了集贸市场的感觉。 十二、 零售是诱惑 零售就是诱惑消费者来赚取利润,同时又不断地抗拒诱惑。零售业的诱惑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店堂陈列、整体布局、商品品质来吸引顾客产生购买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另一方面是零售从业人员如何抗拒外来的利益驱使,从而不使企业自身肌体得以腐蚀。 十三、 零售是单品驱动 零售业就是靠单品来赢取利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的品类更加繁多,单品管理已成为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零售的业态分为大型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每种业态内部又划分为更多的品类,超市业态体现得最为突出。食品、生鲜、非食卖区一般为超市业态的三大卖区;在非食品卖区中又分为针织、家用百货、洗化、服饰等课别;每个课别又分出若干种商品品类,如家用百货区分为小家电区、家庭杂品区、大家电区;家庭杂品区又可分家庭整理系列、清洁卫生系列、家俱系列等。 每个系列中分为若干不同规格、型号的单品,这也是商品经营的最小单位。而每个单品的单位创效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卖区的业绩,从而对超市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十四、 零售是丰满陈列 零售业就是靠丰满的陈列赢取顾客“眼球”。终端促销在现代营销中显得越来越重点,除了现场促销活动,如折扣、减价、赠送、现场示范等,商品展示与陈列及POP广告等也愈发显得重要。强化品牌在终端的展露度,以增加销售。如争取更大、更好的陈列位置,在售点做特殊陈列、改变品牌的陈列方式,使消费者易拿、易看。通过视觉来打动顾客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商品陈列的优劣决定着顾客对店铺的第一印象,使卖场的整体看上去整齐、美观是卖场陈列的基本思想。陈列还要富于变化,不同陈列方式相互对照效果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商品的销售数量。 笔者在上海和抚顺工作期间,曾主抓卖场装饰和商品陈列,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国内的店面装饰一般都找广告装修公司,其设计风格较企业的理念和思想不一定合拍,而且其后续的支持明显不够。而企业本身的营销企划部门人员素质又跟不上,所以大多数的零售业选择营销企划部门与广告公司合作的形式,在技术上共同进步。 十五、 零售是顾客满意 零售业就是靠顾客满意来赢取商誉。顾客的满意度如何会影响到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商誉度,所以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中来,而且要将顾客满意率控制到99%以上。顾客的口碑效应是巨大的,而且会影响到企业的消费客群。 十六、 零售是解决问题 零售业就是靠不断的解决问题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问题不怕有,怕的是发现问题不解决,那样只会将问题更加复杂化。零售业的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商品、服务、价位和渠道四方面,而要使问题顺利解决,不仅要配备专业、职业素养高的管理人员,还要使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作为企业领导虽不需亲力亲为,但也要做到不定期地下到基层了解不同的声音,从而做到政令畅通。 十七、 零售是降低成本 零售业就是靠不断降低成本来赚取更大的毛利。在零售业的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不但要提高销量,而且更要降低成本。 十八、 零售是控制损耗 零售业就是靠控制损耗来赚取更大的利润。损耗是零售业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超市业态的损耗一般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都有一个底线,如果超越了这个底线,就要从自身查找问题,及时解决。 十九、 零售是品种丰富 零售业就是靠丰富的品种来吸引消费者,达到赢利的目的。现代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只有品种丰富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光顾,才能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的需要。但品种丰富不代表“大而全”,而要在品类的宽度和深度上下气力,在“精”的基础上做“全”、做“大”。 二十、 零售是人旺货畅 零售业就是靠人气和货品的兴旺和畅通来凝聚财源。只有人气兴旺、货品畅通才能广聚财源,没有人气的商场离关门也不远了,而要做到这两点并非易事。人气的提升除了商场自身具有积聚人气的魅力外,其营销手段的运用和“由头儿”、事件的制造会让商场常处于社会的焦点之中,其人气自然而来;货品畅通则需要有颇具实力的供应商和廉洁、高效的营采队伍来通力作战,货品丰富、品类繁多,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光顾,商场才会人旺货畅。 二十一、 零售是市场导向 零售就是由市场来导向经营方针和策略。一切围着市场转,以市场为导向,才不会迷失方向,清醒地认识自我。不要轻视任何对手,也不要将对手想象得过于强大。现代营销越来越重视数字和表格的作用,日资零售店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借鉴。笔者在大商工作期间,迈凯乐大连商场就是一家日资百货店,其营销部门完全以市场为基础构建,将营销和商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同于国内商家的营销企划部门与商品部分开的传统设置方式,将营销部设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从社会消费趋势分析、市场调研、各业种、品类销售数据统计、联销合同管理、促销活动策划、会员管理、店面装饰等诸多方面开展工作,将市场的声音快捷、科学地反映到营销执行者耳中,从而使营销的效应力达到最大。 二十二、 零售是销售商品 零售就是销售商品。就字面上理解,零售就是销售商品,而零售业就是研究如何将生产厂商生产的商品通过各种手段予以销售,从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十三、 零售是销售金额 零售就是销售金额。销售金额是衡量零售成功的重要指标,只有销售额上去了,才会赢得更多供应商的信赖,才会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才会谈发展,但指标的压力也使诸多零售人不堪重负,所以零售业也是经营人才更换最频繁的行业之一。 但在实际工作中,营销指标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只要销售额上去了,活动就算成功,而没有全面评估活动的实际效果。其实对于营销效果的评估,除了看当期的销售额外,还要看同期与前期的销售额,用同期增长率减去前期增长率,得出的才是实际增长率,而这才是活动的最终效果。 二十四、 零售是与众不同 零售就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有个性才有生命力,才能在竞争中长盛不衰。在千店一面中,如何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是零售业必做的功课之一。零售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店面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商品定位准确鲜明,服务超值高效,促销标新立异等方面。 以促销为例,现在的大商场价格战、促销战打得热火朝天,“你送50,我送60;你买一送一,我全场X折”,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无异于两败俱伤,而最终会导致促销走进死胡同,难以自拔。笔者从事营销工作时,深为这种促销所累,往往是匆匆上阵,虽不至于丢盔卸甲,但也是漏洞百出。如何准确地为自身定位,从而坚守自己的一方阵地,保持特色,方为至胜上策。 二十五、 零售是增加会员 零售就是靠不断增加的会员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个新开店来说,如何锁定固定的消费群体,是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份额的重要举措,而会员制是零售业日益重视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台湾职业经理人江伟君曾说:“如果给我10万会员,我就会再建一个新店。”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会员的作用。 会员卡按种类划分分为会员卡、VIP(贵宾)卡两种;按品类划分又分为积分卡、优惠卡、储值卡。不同的业态会员卡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在超市业态会员卡主要的作用为锁定普通消费群体,以积分换礼为主要形式;在百货业态会员卡主要的作用为锁定高级消费群体,以VIP卡和折扣优惠为主要形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员卡的作用并不明显,一些商家的会员卡名不符实,消费者对此并不“感冒”。 以笔者所在经历的三家商场为例,会员卡有积分储值、积分换礼的功能,但最初运行时遇到很多困难,系统老化、功能单一、活动较少等都制约着会员卡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远非其他促销活动般简单,而是一种长期、扎实的工作。这是笔者在会员制推广中的营销策略,请广大同仁予以借鉴。 一、扩大会员推广的渠道 除了集团自身的规模扩张外,会员制的推广必须有充分的销售渠道,除了现有的购物送会员卡、5元办卡外,尝试与政府、社会组织联合推广,比如市总工会就曾联系是否能在全市工会会员中推广办卡。 二、完善会员的通惠功能 现在会员只有积分消费的待遇,会员普遍感到不“解渴”。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准备推出会员购物享受打折,会员积分送保险,会员积分送健身、美容、洗浴门票等等。 三、加大会员推广的力度 在大型节假日举办会员联谊会,会员趣味比赛,会员生日送蛋糕等充满企业关爱的活动,增进会员与企业间的感情,提升企业的形象,让会员感到家的温馨。 四、在促销宣传上融入会员制的推广 在大型促销活动推出的同时,在促销的内容中加入会员优惠的内容,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会员的行列中来,一起体会会员制带来的实惠与快乐。 五、关注VIP会员 VIP贵宾会员是企业“二八法则”中的重要客户资源,抓住了他们的心就等于取得了80%的会员推广成功率。因为他们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会带来更多的具有VIP潜质的会员。 以上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与经验之谈,零售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零售巨头的逐渐接轨会衍生和延伸出更多的新概念,也希望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
“新零售”是一种新型的概念,目的就是为了传统商户创造线上线下的相互融通,打造一种新型的模式,那么新零售与传统零售业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新零售需通过线上平台、线下数字化的设备等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将新零售丰富的线下资源,客户资源重新整合,实现线上线下产品与服务的完美结合。新零售时代更能加深及多渠道的深度融合,促进消费粘性;同时产品品质,服务,价格进一步的暴露在消费者的跟前。新零售更加凸显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点是非常的重要的。要具备自己的核心优势,依靠产品本身的市场吸引力、自然流量等因素,不少传统零售企业从未思考过如何构建核心优势。然而新零售转型成功的企业,必然早已打造好杀手锏。新零售之“融合”:跟风成就不了真正的融合,有名有实才能真正经营好“人”多渠道收集信息,融合成统一整体,分析输出并为最终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做的销售体验,才能最终达到新零售经营“人”的目的。而区分手段、目的,是新零售“融合”必须解决的问题。新零售之“体验”:体验不是搞花样卖商品,而是根本营销思路的转变经营“人”关键的一环是通过有效“融合”实现最“直观”的消费体验,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创造下单量和用户黏性。新零售的“体验”在理念上同传统体验式购物有本质区别:强调如何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如何把已有的产品卖给消费者,这背后需要极为丰富的信息收集融合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深度研究。只有综合运营能力匹配,新零售转型才能真正成功在激烈竞争的零售行业,有宏伟的蓝图、完善的部署不一定能成功转型。零售企业必须增强与新零售相关的企业运营能力,才能为转型保驾护航。传统零售整套业务流程难以适应新零售转型,需要完整的更迭。传统零售业门店式的作业流程并不适合新零售需求,特别是线上线下双线运作的,尽管在系统或某些节点上打通,但还是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1 可以写好2 因为新零售模式相对于传统零售模式,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利润,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积极的影响。3 此外,新零售模式还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可以从新零售模式的数据分析、精细化管理、库存成本、运营成本和供应链效率等方面来探讨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写好论文。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一)信息化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二)品牌化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三)集团化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四)国际化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思维、心态、精神的不同传统零售:企业高层经营思维一般比较保守,对企业发展的好处是不会无方向地扩张,不足是可能造成满足现状,不想突破,对新思维、新战略方向的调整显得疲于应对;中层管理往往因为涉及利益冲突导致多个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线上线下包容心态;基层人员受公司战略方向、中高层领导的影响,在对待一些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上显得比较抵触。新零售:传统零售企业转型新零售,需要高层领导的颠覆性经营新思维,需要中层管理者线上线下融合包容的心态,需要基层人员不断学习的求知精神。“思维”引导“心态”,“心态”倡导“精神”。②渠道的布局不同:单一渠道VS全渠道传统零售:局限于从早期的“行商”比如货郎担,“坐商”比如绝大部分固定的门店,到“网商”比如第三方网店平台,这些都是靠体力、线下位置、平台流量产生购物。新零售:新零售强调“云商”概念,从用“脚”出门购物到用“手”握住鼠标和触摸手机购物,到接下来的用“嘴”语音购物、用“眼”VR购物,用“脑”意念购物。购物的通道不断增加,从单一渠道到多渠道,再到所有渠道的协同。全渠道,是商业的未来!③场景的不同:单一VS多样化传统零售:传统场景是到店、拿货、付款、走人,网店零售的场景是浏览、购物车、付款、收包裹,相对来讲都比较简单。新零售:场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复杂的多,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要深度闭合,玩法也比较多,更精彩!包括门店购、APP购、店中店触屏购、VR购、智能货架购、直播购等。④购物时间、空间、方式的不同传统零售:消费者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买到大众化的商品。新零售:今天的消费者,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购物,想买就买。并且可以到店自提、门店配送、快递配送、定期送等。如果我们的商家做不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让消费者接触并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那你最终会被消费者所遗忘。⑤对待社群的态度不同传统零售:“中间化”,一件商品要经过好几层传递;电子商务“中心化”,流量聚集在平台,花钱买流量才有生意;新零售:“社群化”,不要什么人生意都做,吸引目标客群就好了,“便利、品质、性价比、独特性、感动”,零售进入精细化运作时代了。⑥对顾客的态度不同传统零售:以商品为本,想方设法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新零售:以人为本,聚集同一社群属性的消费者,根据他们特点和所需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商家就需要更多商品和服务资源提供给消费者,这对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是极大的挑战。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一)信息化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二)品牌化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三)集团化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四)国际化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一、百货商店 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势看,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
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
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
大量对利润率预期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业的收益水平进一步恶化。 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
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下滑趋势。 4.市场缺乏热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二、连锁超级市场 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
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
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1/3以上。
2.竞争激烈,连锁超市业进入整合时期。 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
从2000年的销售额看,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仅及沃尔玛的1/80。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
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方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
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家乐福199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00年上升为81亿元,分店达到28家;美国沃尔玛在中国开办的8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30~40亿元。
三、仓储式商场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仓储式商场已由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工商业重镇拓展。
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中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许多仓储式商场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 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
如麦德龙在我国已有6个连锁店,现在为单店经营的许多家仓储式商场,也多有开展连锁经营的计划。 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式商场成为我国仓储式商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第一家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商场天津家居仅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已发展到近十家建材仓储式公司,其网点已覆盖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南京、无锡、青岛等地。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
中国目前有60%~70%的消费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2.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纳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实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
实行。
UVA会诱发光致敏作用、光毒性反应等等。
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皮肤癌。UVA已被认定为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期的研究指出,当人们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形成晒伤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能降低和损害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皮肤降低了对外来微生物和疒毒的抵抗而引起疾疒,严重者可导致肿瘤的形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癌症中心的 Faith Strickland 博士指出,芦荟凝胶不但是阳光的屏蔽(Sunscreen),而且它能阻止紫外线对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并能恢复被损伤的免疫功能,使晒伤获得痊愈,阻止皮肤癌的形成。
它不仅在实验室而且在临床试验,用芦荟凝胶治疗晒伤,都得到了惊人的效果。已由实验证明,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因此在化妆品中,含有足够浓度的芦荟凝胶,能起到防晒的作用是无疑的,并能使晒伤获得治疗。
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一、百货商店 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势看,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
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
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
大量对利润率预期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业的收益水平进一步恶化。 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
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下滑趋势。 4.市场缺乏热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二、连锁超级市场 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
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
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1/3以上。
2.竞争激烈,连锁超市业进入整合时期。 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
从2000年的销售额看,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仅及沃尔玛的1/80。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
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方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
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家乐福199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00年上升为81亿元,分店达到28家;美国沃尔玛在中国开办的8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30~40亿元。
三、仓储式商场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仓储式商场已由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工商业重镇拓展。
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中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许多仓储式商场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 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
如麦德龙在我国已有6个连锁店,现在为单店经营的许多家仓储式商场,也多有开展连锁经营的计划。 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式商场成为我国仓储式商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第一家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商场天津家居仅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已发展到近十家建材仓储式公司,其网点已覆盖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南京、无锡、青岛等地。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
中国目前有60%~70%的消费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2.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纳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实行奖励,从而成为自。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指出电商对传统零售业冲击大,但不是唯一的冲击。传统零售业出现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是源于其经营模式和内部结构性的影响。百货行业的毛利率一般能达到25%-30%,但是净利率只能维持在5%以下,加上最近两年来销售增幅出现明显下降,为此,百货商场开始寻找出路。为保证商场毛利率,百货业不得不抬高进场费和扣点,同时为吸引世界一线大牌,商场还要按照国际供应商的要求倒贴装修费,这两部分成本也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间接地推高商品价格。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百货商场价格高、品种少、环境单调等特点,缺乏竞争力,反过来促使其抬高进场费和扣点,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大圈子。这是传统零售业的普通问题。
在国外,多数零售业成熟的国家主要品牌都在3-5家之间。但在国内,以超市业态为例,主要外资品牌就有8家,主要内资品牌超过20家。这样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想开店,但多数新店都难保损益平衡。
另一个让零售业遭遇寒冬的原因是,国内零售业重视利润的同时不重视研发。从传统零售业十余年来的营运模式看,业态组合、业态变革、商品组合、陈列技术等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一旦消费疲软,零售业绩易产生衰退。
此外,今天国内零售业的问题也包括商业模式,零售企业的通路成本异常的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零售企业绝大多数不做商品经营,只做通路经营。
发展历程: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没什么所谓的连锁零售业,改革开放后,在上海,广州等等出现了外资的。
在我国,超级市场被引入始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1983年1月3日,中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业,那时购买者几乎都是外国人。
2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南巡讲话后,外资大举入侵,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转变。
同时我国的零售业开始发展,有的由国企支持,或者由国家支持。沃尔玛、普马、家乐福、麦德龙、百盛等无数个国际顶尖商业巨头充斥中国大陆超市经济的态势下,中国大陆也出现了一些超市,如郑州的亚细亚。
现状:从资本来看,外资控制了中国零售业的绝大部分,这是大超市,而且小超市也是这样的。我在上海,上海的alldays,family mart,keide可的等等也是由大超市控股的。
正因此,有人说,我国的消费终端被外国人控制了,定价权也由他们说了算。从现在最新的资料看,国家在布局零售业区域规划,在西部地区,要经过国家规划局同意,对于大的超市来说。
其实是一种限制,在东部大城市的超市,正在发生一些小的转移。未来前景:外资超市的存在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改变。
正如外资化妆品牌一样,也如外资合资汽车一样。但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一定会改变现状,至于如何改变,可能会因为国家利益博弈而产生改变。
有一点可以确定,一定会从西部开始收回消费终端,拿回商品定价权。
我国零售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零售业态和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繁荣发展态势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局面。
我国加入世界贸组织之后,国外实力强大的零售集团也加快了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的步伐,给我国零售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在我国零售业对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因素是什么,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已经成为我国各级 *** 、企业界和理论界研究与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论文通过六个章节对主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创新之处。
第二章,零售业演变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理论界提出的有关零售业演变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第三章,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历史考察。分别对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我国零售业演变概况、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零售业的演变概况、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零售业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对我国零售业规模、结构与经营模式的演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第四章,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因素研究。从理论角度,总结和归纳了学术界对影响零售业演变因素的研究成果;从实践角度,对影响国内外零售业演变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是:“经济体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市场需求因素”、“消费者购买力因素”、“商业竞争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第五章,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国外零售业的生命周期和演变趋势理论,以及第四章提出的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我国零售业四个发展趋势:一是集中化、连锁化。二是专业化、细分化。
三是百货商场、连锁超市、专业店将成为我国零售业三大支柱业态。四是零售业对相关产业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现代科学技术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反之零售业发展也将对现代信息、物流等新兴行业带来互动发展。
第六章,以百货商场业态发展趋势为例的对策研究,提出了零售行业中百货商场业态核心竞争能力的组成以及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五点对策建议。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一是提出了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
二是提出了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零售业的四大发展趋势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以及具体内容。三是提出了针对我国百货商场应具备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六点具体内容以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点对策建议。
…。
总体而言,“新零售”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呈现实践引领理论研究的特征,即实践探索较多,理论研究相对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特征解读、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发展路径和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方面,“新零售”以消费者为中心回归零售服务本质、依托数据和技术提升零售效率、将驱动供应链变革等观点已成为共识。目前,“新零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脉络逐渐清晰,未来实践发展趋势是规模化、无界化、智慧化,学界应结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拓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零售”下的新物流、“新零售”驱动供应链变革与重构等研究方向,从而为更好地引导“新零售”发展提供支持。
在社区消费的模式引领之下,未来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向着社区化发展演变。
总体而言,“新零售”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呈现实践引领理论研究的特征,即实践探索较多,理论研究相对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特征解读、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发展路径和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方面,“新零售”以消费者为中心回归零售服务本质、依托数据和技术提升零售效率、将驱动供应链变革等观点已成为共识。目前,“新零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脉络逐渐清晰,未来实践发展趋势是规模化、无界化、智慧化,学界应结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拓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零售”下的新物流、“新零售”驱动供应链变革与重构等研究方向,从而为更好地引导“新零售”发展提供支持。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一)信息化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二)品牌化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三)集团化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四)国际化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荐你看一个文章“零售业进军B2C电子商务的优势与挑战”(详见:)或另外一篇详细介绍目前中国B2C现状的文章“中国B2C电子商务的现在和未来 ”(详见)
多少字我 擅长的
个人零售新业务和发展是关键,这可以写历史,从中研究其发展启示;也可以写现在的“新”业务状况、问题与完善。要好写,可以考虑从历史角度,分析新业务发展的原因;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条件;总结可行新业务的基本要求或者品性;最后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情况的探讨。当然也可以搞调研、用实证样本进行分析。或者就现在的某一新业务进行研究,要有深度就需要从历史角度,先研究新业务的发展规律。呵呵,可以意会真有点难以言传哈。
如今的连锁零售行业正在以非同寻常的超常规的速度膨胀着。纵观中国的连锁零售行业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传入我国,最初主要是以合资的餐饮业为主,如美国的“肯德基”等。当时国内也有个别商业企业学习国外经验,试办连锁商店,但数量很少,也未能持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国内流通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商业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借鉴国外规模效益的经验,开始探索连锁商业的方式,终于再1990年12月26日诞生中国第一家连锁超市。截至今年,中国的连锁零售行业已经度过了十二个年头之后,在经历了一个漫长摸索,研究和谈讨之后,现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在突飞猛进,管理知识的交流和贯通比以前的任何时段都要频繁和迅速。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1年连锁百强总计实现销售额1620亿元,其中:直营店销售额1350亿元,加盟店销售额270亿元。门店数达到13117个,增长56%,其中:直营店7741个,加盟店5376个。营业面积8367132平方米,增长62%。员工人数416442人,增长 63%。2001年连锁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8%,是全国零售总额增长率10%的5倍,充分显示了连锁经营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连锁超市的市场份额将会超过传统百货行业。 总结国内的连锁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产业规模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管理精细化的特点。 谈到国内产业规模化,最具表现的当属荣获今年连锁行业和零售行业的“双冠王”——上海联华。据去年年底的统计,联华超市门店已经达到1225 家,销售总额140亿元人民币,这样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任何一个国内的连锁企业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连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初步的掌握了连锁经营的管理技能,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中国开放零售行业的时间越来越近,去年8月官方已经公布,中国的零售行业将在一年以后逐步对外开放。也就是说,我们的零售企业还有一年的准备期,于是乎,国内的众多连锁企业不甘将自己的市场让给他人,纷纷在国内市场展开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率先占领各大城市的主要商业地段。然而谈到连锁零售企业的大规模扩张是否会成功。很多人会说“连锁经营成功关键源于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的关键在于企业规模。好像看似有理?但是从一些世界知名的零售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连锁经营的精髓并不在与此。连锁超市的迅猛发展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规模经济就在前些年,韩国经济界有一句名言 “大马不死”,是指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能获得更多的规模收益,在竞争中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韩国企业的“章鱼腕足”式扩张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的是大宇集团在1993年后的一段时间里,扩张速度竟达每三天增加一个企业,其经营范围遍及汽车、重工、建筑、电子等领域,1997年销售收入总额名列世界100强的第18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盛极一时的超级巨人,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居然也陷入经营困境而不能自拔,核心企业大宇汽车申请破产,昔日巨舰分崩离析。 我国国内的“商业航母”——郑州亚细亚也已经是搁浅以久,并且在今年8月份的两次拍卖后,依然是一片“无人喝采”。 大宇的没落与亚细亚的坠落使“大马不死”的神话破灭,也给一些忙于组建集团巨舰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如可进行更细的分工,节省更多的成本;经营范围的扩大也有利于平抑需求波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此时的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带来产出水平的更大比例的增加,这就是经济学上所称的规模经济。然而,哲学理论重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当生产经营规模超过一定点后,企业内部会出现协调困难、激励弱化、信息不畅甚至扭曲等“大企业病”,导致企业丧失活力,此时便从规模经济走到规模不经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只得到产出水平的更小比例的增加。可见经济规模并不等于规模经济。 另一方面来看,连锁零售行业所开发的门店的业态也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便利店,仓储超市,折扣店,专卖店,以及家居中心等等,呈现出“百花盛开,百花齐放”的状态。 而与此同时,全国的各大连锁零售企业也在迅速的进行着几何型的发展,就在众多大公司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时候,管理者们对于自己门店的日常经营管理也是更加看重。标准化操作、规范手册实施、深层次挖掘利润等,日益得到各零售业的重视,向世界零售业的同行学习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加。 不久前,有这么一个“麦肯锡”的预言:在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模式呢? 首先,应当注意的是“擦亮双眼选业态,因地制宜做定位”。谈到零售行业的业态很多,零售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其固有的一些模式,其选择业态讲究的是思路灵活,经营定位要准确。如果自己的企业在超市行业不行,可以考虑走便利店的模式或专营店等。 零售学中有个理论叫“手风琴理论(ACCORDION THEORY)”,它是一种关于零售商演变的周期性理论。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采用商品种类的深度和宽度来描述零售业的变革。它认为零售商的库存商品种类是从大深度/小宽度到小深度/大宽度,再到大深度/小宽度循环变化着的。其发展的具体模式体现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的顺序的五个时期:1。杂货店时期(综合化的时代,小深度/大宽度)2。专业店时期(专业化的时代,大深度/小宽度)3。百货店时期(综合化的时代,小深度/大宽度)4。便利店时期(专业化的时代,大深度/小宽度)5。商业街时期(综合化的时代,小深度/大宽度)。 零售业态的选择,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前提。根据企业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搞出自己的特色经营,这样的企业才会有竞争力,才会占领市场。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位,注重个性的渲扬,同时,在购物取向上,人们开始讲究的是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于是,专卖店的流行,也就慢慢发展开来,这一点正是恰恰映证了零售学的循环理论。 在过去的20年间,国外的零售业又产生了:1。类型专卖店(CATEGORY SPECIALIST)是一种占地面积8,000平方英尺,经销的商品品种少,但种类多的折扣商店。如:Toys“R”Us玩具专营店等。2。家具改建中心(HOME-IMPROVEMENT)将传统的五金商店和木材贮藏场综合起来的类型专营商。如美国HOME DEPOT。3。仓储会员店(WAREHOUSE CLUB)是一种以低价格无服务的方式向顾客和小企业提供有限种类的商品的普通商品零售商。如:山姆会员店。4。折扣零售商(OFF-PRICE RETAILERS)是以低价经销具有时尚性,但并非总是一类品牌的纺织品。如:MARSHALL。5。目录商店(CATALOG SHOWROOM)是指其陈列室邻近期货仓的一种零售商。 上述的一些业态的模式,在国内有些已经为商家所应用,如天津家世界的家居建材市场,就是一种以美国HONE DEPOT为原型的商铺,在国内已经慢慢站稳脚跟。苏宁和北京国美以经营家电为主攻方向,也是有声有色。 而因地制宜制定经营策略的方面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深圳万佳百货在土洋结合基础上,对GMS(GENERAL MERCHANDISE STROE)重新进行了认识,一种糅进了更多中国元素的国产GMS由此诞生。 在目标顾客群定位上,锁定“为本地居民服务”。将现代超市与传统百货商店的有机结合,“超市吸人流,百货创利润”,年销售16亿元的万佳,创下的6000多万元利润,甚至比全国零售业百强之首的联华超市还要高。万佳还让超市既进入住宅区又进入商业中心区。在业态创新上,既是百货加超市的结合体,又是GMS与社区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的中间体。游离于GMS与SHOPPING MALL之间,则使万佳扩展了自己的商圈辐射力,成为可辐射多个社区的“广域店”。为了实行错位经营,万佳有选择性地放大商品结构的宽度和深度,明显使门店的商品体系优于外资大超市。同时,万佳的商品价格带相对较宽,价格线相对较深,从而使目标顾客面较广,使万佳与一般外资大超市低价形象迥然有别,商品品种齐全、品质较高,成为了万佳与外企抗衡的一张王牌。通过拉宽价格带,为顾客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应对商品线做得非常深的专业店、专卖店将来对大型综合超市构成的威胁。其次,就是“精耕细作搞管理,领先一步订系统”。如今的商业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蕴藏了丰富的经营技巧和市场规律,怎样才能有效的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是每一个零售企业最为迫切的愿望。于是,商业BI(Business Intelligent 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便诞生了。BI是一种运用了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崭新技术。它的用途不仅仅可以用于商品关联关系的分析上,还能够对于门店的销售分析,顾客的分析,以及供应商和门店员工管理的分析上。这样便可以使门店的管理更具实效性和可执行性。在国际上,沃尔玛从 1981年开始建立数据仓库。美国西尔斯百货(SEARS)93年由于亏损裁员5万,300多家门店停业,94年开始引入BI,当年和次年的营业额上升 20%以上,库存减少60%。 事实证明,连锁经营由于其低毛利,从而要求门店的管理更加精细,系统数据的计算更为精确,所以门店对于电脑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想是门店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就首先要使自己的软件系统做到“领先一步”。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穿越迷雾看采购。”外资大卖场刚进中国时,为了树立商誉,争取中国供货商的支持,确实曾以买断采购方式冲击国内长期盛行的代销制。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在牢固地控制了中国的供货商之后,洋商们便开始入乡随俗,对当初的采购方式进行了调整。比如沃尔玛在2000年开始实施的“供货商须知”中便明确规定,从2000年1月31日起,所有的付款期将延长为原来的一倍,而且最短付款期不得短于60天,同时开始要求供货商签订代销合同,如不签则需注明商品允许退换,对供货商要求越发严格。——实行中央采购制度下的厂商联销制,实现低成本运作,高毛利回报。所以,连锁化的大型综合超市不应该走出租柜台或全部买断这两种极端,而应该谋求厂商合作,用倒扣等方式降低营运成本。我建议在采购和付款方式上一定要量力而行:对完全有把握的商品可采用买断方式,对把握不大、销售周期较长、季节型的商品则不要轻易出手。 第四就是“拿来主义”做物流。“物流”一词作为从国外引进的词汇,在国内发展时间还很短,还需要向国外同行学习很多东西。随着连锁商业的迅猛发展,连锁企业对于物流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快速反应,零库存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在源源不断的引入国内。物流配送水平成了衡量一个连锁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准。要想与世界接轨,就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物流系统,“拿来主义”做物流是唯一能够尽量跟上国际水平的方法。 第五“全心全意做服务,常备无患做人力。”商业系统的服务水平一直是国内商业经营的一个问题。而连锁商业迅速的膨胀,人员素质水平不一,进而有可能发生服务水平质量的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的培养系统。从沃尔玛近40年的发展是看来,业态在变,规模在变,但是“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一直未变。目前,沃尔玛已经将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首要位置。连锁零售业的人力资源为是连锁零售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不容忽视的,否则连锁行业的发展将是无源之江,无基之楼。 在谈了这么多的怎样建立连锁零售行业的管理模式之后,要想建立自己的连锁企业模式,其实还需要经营管理者具有从事连锁零售行业的心理,这种心理是一种来源于朝阳产业的年轻心态,是一种不辞劳苦的商业作风和一颗永不知足的学习之心。只有这样,相信您才会建成一个强大的连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