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民族学硕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民族学硕士毕业论文

民族学毕业论文田野点概况写作技巧如下:

当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如何选择田野点;如何撰写调查提纲;进入田野点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如何确定访谈对象;如何进行深入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如何化解尴尬局面,缓和紧张气氛。

还有如何做田野笔记;如何分析田野调查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在选点时,大学生可以选择熟悉的基层社区作为田野调查地,这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首先,对调查地的人地环境熟悉,便于调查的顺利进行,比如利于确定与选题相关的重要访谈对象,也利于访谈的深入进行。

深耕田野调查

在云南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田野调查”被视为“从学生到学者”必不可少的一场“成年礼”。

每年由青年讲师或教授带领深入各民族村寨进行田野工作,本科生每年1个月,硕士研究生每年20天,博士研究生则1年,调查期间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一起干活,白天深入调查,夜晚总结写报告,尽管有些累,但学生们依然乐在其中。

民族文化的发扬传承 怎么样?或者是 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接轨

据学术堂了解,不论选定什么题目,都要先看一定的材料,都得先熟悉前人研究的情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可以在确定选题范围之后再继续搜集并阅读材料,进而把题目具体化、精确化.通过查阅与主题相关文献资料、听报告或请教老师,了解前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取得哪些成果,还存在那些分歧或研究空白.以分歧或研究空白为切入点,再进一步优化选题,将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向前推进.如果自己无力向前推进,那就不要选这个题目,论文选题若找不出突破口,很难提出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缺乏创新性,会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此外选题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避免选题空泛,大小不当好的论文选题要尽量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题目过大,使论文失去研究的重点,缺乏针对性;而题目过小,要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稍作发挥往往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也难以拓展为高水平的毕业论文.避免选题过难,无法驾驭毕业论文选题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选择自己能研究了的课题.能力不同,研究水平也有差异.同样的选题,有的学生能轻而易举完成,有的则力不从心,困难重重.避免选题与专业和行业结合不紧密,选题应紧密结合自己你的专业,能更好的做到学以致用,写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选题若不能与专业紧密结合.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利用自己的经验作为资源,诸如个人的兴趣、爱好、基础、长处、掌握的外文语种和熟练程度、搜集资料的可能性等等,使用个人经验可以让你的论文既生动又明确--还能让你更投入到写作当中.最后,选定的题目,文字表述要求尽量简短、鲜明,不要拖泥带水一长串.下面学术堂还整理了一部分民族学硕士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哈尼族传统医药中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2.鬼神信仰与祖先崇拜思想3.黑水靺鞨的民族关系和文化研究4.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的起源与功能探究5.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6.少数民族娱乐文化的狂欢化魅力7.嘉绒藏族碉楼的外观形状和碉楼图案的解读8.中国西部民族的分布特点、宗教格局及相互关系9.河北省藁城市九门回族村婚育状况调研10.族际冲突及其调适

1.The Golden Wi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Family,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1947. 中文版《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北京,1989。2000年再版。2.《凉山夷家》,商务印书馆, 1947。英文The Lolo of Liangshan (Liang-shan I-chia)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Inc. New Haven, .《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4.《原始社会史教学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审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5.《原始社会史》(主编),中华书局,北京, 1984。6.《民族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7.《民族学通论》(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北京,1990 版,(1997修订再版)。8.《凉山彝家的巨变》,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9.《林耀华先生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9。10.《从书斋到田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11.“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与切博克萨罗夫教授合著),原载《苏联民族学》1961年第3期。日译连载于《东亚民族学论文集》第2(1965)、3 (1966)和第4集(1967)。中文版初见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论文集》第3集(1984),第10-53页。12.《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北京,2000年。(为林耀华教授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论文)12林耀华,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授。1910年3月生,福建省古田县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共党员。1928—1935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2年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37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40年获哲学博士。1941年回国任教,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民族学系主任,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祖成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燕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及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和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名誉顾问等职。60余年来潜心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诲人不倦,培养了一大批教学科研人员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半个多世纪中,他含辛茹苦乃至冒著生命危险深入边远的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论文,著述颇丰。主要著作:《金翼》(1941中英文共七个版本,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nl,台湾桂冠图书公司,三联书店);《凉山彝家》(1947年,商务印书馆);〈原始社会史》(主编,1984年,中华书局,获北京市及全国三项奖);《民族学通论》(主编,1990年,获北京市及全国三项奖)与《凉山彝家的巨变》(1995年,商务印书馆,获中国第十届图书奖)。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出访讲学活动。其传记已被《美国世界名人录》等十多部国际名人传记收录。

硕士毕业论文民族歌剧

民族歌剧《运河谣》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歌剧《运河谣》的音乐特点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歌剧《运河谣》的音乐特点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 :歌剧《运河谣》以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境遇、情感经历等描写,反映历史、观照现实。这部作品将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巧妙结合,通过独唱、重唱、合唱等多元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并吸纳融汇了西洋歌剧、民间歌曲、戏曲等元素,通过具有汉语四声和民族唱法的特点来演绎故事情节,使作品更加通俗易懂、真实生动。

《运河谣》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印青作曲,黄维尼、董妮编剧,廖向红导演,雷佳、王宏伟、王?础⑼趵龃铩⑼趵虻裙?内最具实力的歌唱家主演。全剧分为六场,剧情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作品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贯穿始终,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以书生秦啸生、流浪艺人水红莲的爱情为主线,以被抛弃的盲女关砚砚和恶霸船主张水鹞为矛盾冲突点加以推动,展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悲壮、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对运河人生活、爱情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的生存状况。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互帮助,让观众相信:只要心存善良、对人真诚,就能给世界带来光明。歌颂了善良的劳动人民和纯真的爱情,揭露了压迫阶级的丑恶面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它的音乐特点:

一、基本音乐语言分析

《运河谣》的序曲音乐以优美抒情的弦乐开始,好似波光粼粼的大运河静静流淌,单簧管奏响仿佛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涟漪,接下来出现弦乐的跳弓,使音乐色彩紧张化,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这时音乐主题曲《我们是运河的流水》响起,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这条美丽繁荣的运河上。编剧将大运河拟人化,以青衣歌女的形象展现出来,仿佛在运河岸边一字排开,唱着主题歌“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见过沧海、见过桑田、见过离合悲欢;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见过生死、见过善恶、见过义薄云天……”

第一场,带有强烈戏剧性的龙船歌舞开场,采用了杭州采茶调的音乐元素,映衬出古代京杭大运河边的繁荣景象,表现了江浙一带的风情。剧中典型的民间音乐旋律配合打击乐响起,好一片热闹欢腾。弦乐紧张的节奏、低音贝斯的烘托,音乐色彩即刻发生变化,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

第二场,青衣歌女列队站在了运河边,又唱响了“我们是运河的流水……”这个主题,并将第一场及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情节唱出,使观众容易理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音色清脆优美的竖琴贯穿女主人公水红莲的唱段始终,音乐极具江南色彩,悠扬婉转,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运河水的绵绵流长,同时这样细腻的音乐也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弦乐的跳弓与管乐的断奏,使音乐色彩变得轻快明朗,突出水红莲俏皮开朗、爽利大方的性格特点。

第三场,竖琴出现,音色模仿民族乐器琵琶,更加符合民族歌剧的音乐特色。开场水红莲的一段咏叹调,唱出她的有苦难言。接下来是秦啸生的咏叹调,表达他内心的情感纠结,心急如火。仿佛琵琶的轮指引出关砚砚的演唱,并且在背景音乐中出现了竖琴的低音声部,空灵凄凉、恰好与关砚砚的凄惨遭遇遥相呼应。到了第三场的尾声,合唱歌声和交响乐队紧随戏剧情节而起落变化,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又能充分感受歌剧的音乐魅力,当合唱队唱出“哪里流的是运河水,分明流的是血和汗”将本场情感推到高点。

第四场,竖琴拨出优美的音符如运河的流水缓缓流淌,青衣歌女从始至终贯穿着整场歌剧,起到旁白的作用,交响乐队共同奏响主题歌“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这一场是整部歌剧的经典,出现了很多华彩的唱段,充分的展现了三个人在这场感情中的痛苦纠缠、情义两难全。

第五场,以打击乐开场,给人以紧张的气氛,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制造了悬念。当官兵从大路赶来时,剧中背景音乐出现了打击乐马林巴,音乐色彩很是诙谐有趣,从而可以感受到古时官场上的懒散污浊之气,可见曲作者印青的细腻之处。红莲为救秦啸生,甘愿牺牲自己,她把最纯真的爱留给了秦啸生,把同情留给了关砚砚,她的爱情是超越了小儿女之爱的人间大爱,使得秦啸生和关砚砚找到了漂泊者心灵的家园。红莲的一首《来生来世把你爱》将整个歌剧推向高潮,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音乐的张力交织,震撼全场。

第六场,秦啸生和关砚砚来到北京,决定告发贪官。北京城一片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男女声合唱《大豆白米花生》朴实无华,京味十足,运用了京韵大鼓的音乐元素,与之前江南风格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尾声的时候红莲演唱的咏叹调《运河谣》再次响起:“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表达对红莲的思念之情,虽然她走了,但是她的歌和情还在。全体大合唱主题曲“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首尾呼应,使整首歌剧完整贯通。

二、多声部音乐形式

(一)合唱的运用

合唱团在歌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环境氛围;表达情感,描绘人物,参与戏剧性的冲突,甚至可以直接揭示歌剧的主题。不仅从正面积极推动情节发展,还协助其他歌剧形式从侧面推动剧情的发展。以群体的力量渲染气氛达到高潮效应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比拟的。

歌剧《运河谣》中成功的运用了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等艺术表现形式。在序曲刚开始,随着音乐的推进,舞台灯光稍稍亮起,荧幕缓缓拉开,青衣歌女合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用饱满圆润的音色,展现了运河的波光粼粼、风平浪静,

到了第二场的时候,曲作者运用了劳动号子的元素,创作了一段纤夫合唱,歌词的填写更是恰到好处:“嘿呦嗬 嘿 嘿呦嗬 脸朝石板背朝天,一步一爬汗涟涟”其中运用了男声合唱与“一领众和”交融的形式,合唱音色暗淡、低沉消极,表现纤夫的辛苦劳累以及无奈麻木,充分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性,感受到这些备受压迫而无法反抗的贫苦大众的痛苦和无奈。在第三场中,张水鹞想让秦啸生命丧黄泉这段情景中,青衣歌女与纤夫合唱,形成男女混声合唱,将水火无情,命悬一线的紧张气氛烘托到了极点。

第六场中混声大合唱《大豆白米花生》带有浓浓的京味,还富有京韵大鼓和大碗茶的韵味。最后以热闹祥和的场景收场,也映射出一个道理,在面对黑暗,面对恶势力的时候不要退缩,要永远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重唱的运用

重唱在歌剧中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歌剧世界历史中,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莫扎特将其作为戏剧表现的重要手段,成为领军人物。重唱在歌剧中不仅体现宣叙调和咏叹调抒发情感、推动剧情的作用,而且不同音色、不同声部对应着和声技巧,产生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

男女声二重唱可以自由的编排于各种不同关系的男人和女人之间,根据剧情的需要,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人物关系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内心情感。

这部歌剧运用了很多重唱的形式,有男女声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第二场中水红莲和秦啸生的混声二重唱,其中还运用了齐唱和轮唱元素,表现了两人情投意合。爱情二重唱是最重要的重唱形式。它永远是歌剧作曲家刻意展示的重要段落,在任何一部歌剧中都不能没有缠绵感人的爱情二重唱,它们缠绵悱恻,低?h婉转,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男女主人公深情的二重唱是歌剧中表现坚贞美好爱情的最好方式。第三场和第五场中主要运用了三重唱,展现三个人的情感纠葛,歌词“我是一叶浮萍啊,我是一片落英”引领这个唱段,其中还运用了轮唱的手法,同样的唱词,不同的曲调和节奏,分别表现三个人不同的心境。曲作者这样的安排使故事内容、人物性格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感情色彩更加饱满。

第四场中运用了女声二重唱的形式,表达了两位女主人公的细心、善良。在张水鹞发现秦啸生不是李小管的时候,出现了混声四重唱,更加充分表现了张水鹞的阴险毒辣、秦啸生的走投无路,为最后红莲的舍己救人做了铺垫。曲作者在创作重唱的过程中既运用了汉语四声的民族唱法又结合了西方的宣叙调的手法,既不脱离大众审美,又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民族原创歌剧的魅力。

三、对民族性元素的借鉴

(一)民族唱法的参演方式

中国民族歌剧要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等都是非常出色的民族歌剧,但是《运河谣》无论从选题、编排、作曲、演员等方面都是最为出色的,可称是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的经典之作。《运河谣》与其他歌剧最为明显的不同是,整场歌剧演出突出运用民族唱法去演绎。

女A角水红莲的饰演者雷佳;男A角秦啸生的饰演者王宏伟,都是我国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歌剧的演唱从古至今都是用美声方法在演唱:美声唱法音色浑厚、圆润饱满,要求头、口、胸、腹腔都有共鸣,所以声音传递的很远。但是用于民族唱法去演绎歌剧则有所不同,民族唱法音色甜美、委婉清亮,要求头、口、胸腔的共鸣,较美声唱法的共鸣稍小,所以声音的传递会有局限性。在交响乐为背景的烘托下,往往会压过演唱者的音量,导致演员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结果更加用力演唱,从而导致声音疲劳很难完成演出。所以说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对于这两位歌唱家来说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歌剧上演后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是这些青年歌唱家表明,不是只有美声唱法才能出演歌剧,民族唱法一样可以,而且更具民族特色、更符合民族审美特征。

(二)交响音乐的民族化处理

作曲家在写作时常用的手法是运用一些故事发生地(苏杭、北京)民族民间的音调素材加以展开,这样就使得作品所表现的戏剧形象更具有民族性。由于作品表现的是一条从杭州开往北京的行船上的故事,作曲家在《运河谣》中不仅加入了江南风格的音乐元素,还加入了京韵大鼓的音乐特征,在创作手法上主要运用歌谣体连缀,并根据汉语四声结合民族唱法,把唱词运用的恰到好处。曲式上没有照搬西洋歌剧的样式,也没有拘泥于起承转合等中国民歌的作曲技巧,而是做了许多突破和创新。

交响音乐这种艺术来源于西方。它的音乐思维、结构,尤其是它的旋律感觉,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中国人对交响音乐多抱“听不懂”的态度。为了使交响音乐能够走进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运河谣》的创作者在交响音乐民族化与西洋歌剧形式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作者在这部歌剧的音乐思维上没有过分强调西洋音乐的纵向和声思维,因为中国大众对音乐的审美习惯是横向的旋律思维。这恰恰是中国的民族音乐的特点,所以作曲家努力借鉴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将交响乐的和声巧妙的旋律化,这样才会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歌剧《屈原》是我国新一代作曲家施光南先生用尽一生精力创作的大型历史性歌剧,这部歌剧对施光南先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歌剧《屈原》是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话剧《屈原》改编而成,韩伟先生是本剧的剧作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施光南就被郭沫若先生的话剧《屈原》所吸引,便有了一定要把话剧《屈原》写成歌剧的想法,但因为当时社会现实环境不允许,直到1980年他的创作愿望才得以实现。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1989年底歌剧《屈原》才基本完成。到1990年,中央歌剧舞剧院才举办了歌剧《屈原》的无伴奏音乐会,举办后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但是一个月后,施光南先生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自己家中的钢琴上,不幸离我们而去。虽然作者因早逝等各种原因,歌剧《屈原》并不完全成熟,但是歌剧《屈原》创造性地把西洋歌剧创作手法与我国传统音乐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人物塑造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和音乐性效果,探索出了中国歌剧发展的一条新道路。对我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挖掘与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启了我国民族歌剧创作的先河,对后辈作曲家们起了示范性的作用。歌剧《屈原》将戏剧因素、音乐因素和人物因素完美结合在一起,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屈原的男性英雄角色,展现了他始终追求正义和光明的人生历程。其中男主人公屈原的几首著名咏叹调更是受到大家的喜爱,一直传唱。笔者曾经听过这部歌剧的所有经典唱段并且演唱过这部歌剧男主人公屈原的经典唱段,包括咏叹调和重唱唱段。当时就被歌剧本身的高超技艺和歌剧美丽而又宏达的音乐所感染,也被歌剧中屈原的高尚品格和高尚的爱国情感所打动。后来在查阅歌剧《屈原》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过程中,又了解到施光南先生为了谱写这部歌剧所付出的心酸,更是为作曲家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不管是屈原还是施光南,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正义影响和正能量都是巨大的。本人便有了,以对这部歌剧主人公屈原的艺术形象塑造为研究,作为自己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想法。本论文主要研究歌剧《屈原》中主人公屈原著名唱段的音乐演唱技巧和艺术形象塑造。这些歌剧著名咏叹调发扬了施光南先生抒情性创作的一贯风格,在思想境界、音乐内涵、演员的表演力和演唱技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高度。论文第一章是屈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第一节屈原的生平,第二节屈原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影响。第二章是歌剧《屈原》概述,第一节歌剧《屈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歌剧《屈原》的创作背景,一是施光南的生平,二是歌剧《屈原》的文学创作,三是歌剧《屈原》的音乐创作,第三节歌剧《屈原》的音乐特征及作曲家的音乐创作风格,从两个方面来做了叙述,一是施光南歌剧《屈原》的音乐特征,二是歌剧《屈原》的创作风格。第三章是歌剧《屈原》中屈原的艺术形象分析与塑造,第一节屈原戏剧形象的分析与塑造,从屈原的整体分析、人物性格、外界环境、矛盾冲突及悲剧色彩五点来看。第二节是歌剧《屈原》中屈原著名唱段的演唱特点及音乐特征,从主人公屈原的咏叹调和重唱唱段去分析和研究,对歌剧的音乐和表演者的演唱进行分析。第四章歌剧《屈原》的影响,第一节歌剧《屈原》的精神意蕴,一是思想道德,认识高度与文化视野的提升,二是艺术修养,音乐造诣与演唱技巧的提高。第二节歌剧《屈原》的创作价值,一是歌剧《屈原》的创作影响,二是歌剧屈原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从这部歌剧中主人公屈原的咏叹调,进行细腻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演唱者的文化内涵、音乐培养和歌唱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作者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对歌唱事业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希望此论文能够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创新与发展做一些自己的微弱贡献,希望我们的民族歌剧在世界舞台上能够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音乐声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声乐艺术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普遍的综合表演性的音乐种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声乐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摘要:对于音乐而言,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之间的交叉产物,是从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艺术,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渗透在各个环节,如作品处理、表演技巧、情感表达等,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阐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音乐美学;作用

前言

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将表演中熟练的技巧、表演艺术体现出来。另外通过音乐美学,还能将声乐作品的特征、风格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来,并引起观众的认可,因此,对声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音乐美学的概述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音乐和美学的结合体,同时音乐美学也是音乐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本质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形式、音乐特征、人类想象、情感、感知等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是通过理性的方法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究,音乐美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对音乐形式进行探究。利用音乐美学,能极大的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提高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2.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基石,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才是音乐的本质。在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是将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情感、意图、利用作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通过音乐美学的应用,能实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并从音乐美学的审美特点出发,将节奏、音高、音程、音色等声乐的基本形式体现出来。在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往往对表演者的审美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不仅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鉴赏,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感触去演绎作品,可以说声乐表演是表演者内在感触和外在感知有效结合的审美活动,这就需要利用音乐美学来提升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性。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会形成审美对象,对于表演者,也就是声乐表演的主体,其表演有演唱、外在形式两种情况,表演者的表演是构成审美对象的基础,而观众的视觉、听觉、意识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时,需要从表演主体和观众两方面进行。

声乐表演中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对于声乐表演,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过程,其表述的内容是表演者内心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承担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任务,是声乐作品首次创作(作曲家创作作品)和作品三度创作(观众对声乐作品的欣赏)的连接桥梁,表演者不仅需要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还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声乐表演中,是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实现的,声乐表演本身就是表演者个人审美情感的外在体现,因此,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与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在声乐表演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同的表演者,即便演唱同一首歌,演绎出来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表演主体的音乐文化修养有一定差异,导致其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最终造成演唱效果不同。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只是将没有灵魂的音符书写在乐谱上,作品的情感、内涵都需要表演者自己体会,并赋予作品生命力。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很喜欢真人演唱表演,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欣赏表演者个体的创作性表演,这里面渗透着表演者的智慧、情感,这是非真人表演无法代替的。

人们之所以普遍喜爱音乐,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表演经过不同表演者的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且会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优秀的表演,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让作品的情感、内涵更加形象,因此,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是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声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环节。

声乐表演中观众的审美意识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历史风格,不同时期演绎出来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效果,同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不同表演者手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多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会在作品一次创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风格及情感,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表演者的审美并不能代表观众的审美,表演者必须结合所处时代进行作品演绎,这也就是音乐美学中的“尊重作品历史背景,用当代人的眼光进行表演”。只有用当代人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实现作品的当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声乐表演效果。

对于不同民族的观众,其音乐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当前声乐表演中,作品的旋律、节奏、音阶、曲风、结构等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拉丁民族的音乐,其风格注重热情,并且带有一定的轻浮气息,这种风格有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对拉丁民族来说,这是最优美的音乐;而对于日耳曼民族的音乐,其风格典雅含蓄,含有深刻的哲学含义;嘻哈音乐充满了乐观、积极的精神。因此,声乐表演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结合观众的审美意识,演绎满足观众审美要求的作品,这样才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得预期的表演效果。

在声乐表演中,“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激发观众想象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表演者会在对作品进行处理时,注入自己的真是情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唤醒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而言,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必须将注重自身的情感体现,对作品进行再次发现、再次创作,挖掘作品每一个情感元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利用优秀的情感表现能力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很多时候表演者的情感投入过于虚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情感的真实投入。

4.总结

声乐表演本身就是将艺术和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情感、理智完美结合的艺术美,通音乐美学,能对声乐表演进行深层次的修饰,提高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价值,因此,表演中必须充分重视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作用,结合优秀的表演技巧、真实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给观众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郭海龙.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13,(09):125-126.

[2]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31-132.

[3]程昕.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实践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3,(08):112-113.

[4]马丽萍.樊玲玲浅析声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的关系[J].青年与社会:下,2013,(11):86-87.

[5]邱晶晶.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4,(09):81-83.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声乐硕士论文

西北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西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答辩严格。根据查询公开相关信息得知,西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的整个答辩过程细致严谨,各位专家严格按照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论文答辩工作流程进行,专家们认真听取了答辩汇报,针对论文的焦点问题逐一提问,每位学生认真回答,专家针对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新颖性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经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由主席宣读答辩决议。

不会。在进行西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引言会查重的时候,并不会查看。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一般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陕西等地。

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4规范指导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要。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需要在专业性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毕业论文才可以进行正常毕业,毕业成绩才会达到合格,如果研究生毕业无法进行发刊,毕业时将会少一项成绩。

红利折现模型就是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简称DDM,是其中一种最基本的股票内在价值评价模型。威廉姆斯(Williams)1938年提出了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股利贴现模型(DDM),为定量分析虚拟资本、资产和公司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1.基本公式股利贴现模型是研究股票内在价值的重要模型,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V为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Dt是第t年每股股票股利的期望值,k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公式表明,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其逐年期望股利的现值之和。根据一些特别的股利发放方式,DDM模型还有以下几种简化了的公式:2.零增长模型即股利增长率为0,未来各期股利按固定数额发放。计算公式为:V=D0/k其中V为公司价值,D0为当期股利,K为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或资本成本。3.不变增长模型即股利按照固定的增长率g增长。计算公式为:V=D1/(k-g)注意此处的D1为下一期的股利,而非当期股利。4.二段、三段、多段增长模型二段增长模型假设在时间l内红利按照g1增长率增长,l外按照g2增长。三段增长模型也是类似,不过多假设一个时间点l2,增加一个增长率g3.投资价值的实证分析佛山照明自1993年上市以来一直注重对投资者的回报,公司累计分红已达11次。2003年公司向A、B股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元(含税),按照总股本亿股计算,实发红利总金额亿元。据统计,加上此前总共派发的亿元现金红利,公司累计分红高达亿元,比总的募集资金亿元还要多出1500万元左右。该公司是目前沪、深两市中分红最多的公司。随着外资股东的进入、佛山照明产业园在建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以及照明行业内的“洗牌”给优势企业带来的机会,公司有望在未来的几年内出现较快速度的增长。由于以上原因,我们采用两阶段的红利贴现模型对公司股权的价值进行估价。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2000~2003年),并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见表一:表一 佛 山 照 明 年 度 经 营 业 绩 表 (2000年~2003年)指 标2003年2002年2001年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102,主营业务利润 (万元)36,总资产 (万元)241,股东权益 (万元)218, 211,营业利润 (万元)27,净利润 (万元)22,每股收益(元;扣除后)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股利 (元)红利支付率 (%) 贴现率的确定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可以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得出,公式如下:Ke=Rf+β[E(Rm)-Rf] (公式1)其中: Ke=股权资本成本 Rf =无风险利率 E(Rm)=市场的预期收益率 E(Rm)-Rf=风险溢价 β=贝塔系数 贝塔(β)系数我们以深圳综合指数作为衡量深圳市场收益的基准,运用下面的公式计算贝塔系数:β= (公式2)其中: COVim =佛山照明与市场的协方差σm2 =市场的方差我们采用1995年12月以来的深圳综合指数月收益率作为市场收益,计算结果如下: COVim=;σm2=;β=年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借款,负债主要由应付和预收款项组成,负债权益比(D/E)=,公司的所得税税率t=15%,则完全无负债情况下的贝塔系数为:βU=βl/[1+(1-t) ×(D/E)] (公式3)= [1+()×]= 其中: βL=考虑公司债务后的β值 无风险利率我们用我国上市交易的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在我国上市交易的长期国债中有三只到期期限在十年以上,分别是02国债(13)、21国债(7)和03国债(3),它们在2004年11月的每个交易日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见表二: 表二 2004年11月长期国债的平均到期收益率 单位:%日期平均到期收益率日期平均到期收益率日期 平均到期收益率 对表二的数据进行简单算术平均,我们得到:无风险利率(Rf)=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我们采用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许芳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水平的实证研究》中的实证数据。该实证研究表明,在1991年至2003年的13年间,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30天的平均利率衡量的深圳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为,用银行间债券市场30天回购利率衡量的深圳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为,两者的均值为。我们采用作为我们分析中的风险溢价水平。 当前的情况 2003年的每股收益=元2003年的每股红利=元公司的所得税税率=15%公司目前的β系数=,完全无负债时的贝塔系数βU=长期债券的利率= 超常增长阶段的输入变量 由于佛山照明产业园的建设和公司向国外扩张的需要,预计公司在超常增长阶段的投资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公司将依靠举债来满足资金的需求,预计公司的的负债权益比(D/E)将上升到。佛山照明的公司章程规定红利支付率为60%~80%,我们把超常增长阶段的红利支付率定为下限60%,稳定增长阶段的红利支付率定为上限80%,所以超常增长阶段的留存比率(b)将上升至40%。超常增长阶段的β=βU×[1+(1-t)(D/E)]=×[1+()×]= 超常增长阶段的股权资本成本=× 超常增长阶段的长度=5年 基于公司基本因素的净利润预期增长率:g =[股权资本账面值t-1(ROEt-ROEt-1)/NIt-1]+b×ROEt=[×()/]+× 基于公司历史数据的净利润预期增长率: 1997年以来几何增长率= = 考虑到公司佛山照明产业园在建项目在从明年开始的未来几年中逐步投产以及外资股东进入后公司主营业务的对外扩张,我们预计公司在超常增长阶段的净利润预期增长率(g)=20% 稳定增长阶段的输入变量稳定增长阶段的预期增长率=4%稳定增长阶段的β=稳定增长阶段的股权资本成本=×稳定增长阶段的红利支付率=80% 估计价值 超常增长阶段预期红利的现值 根据当前的每股净收益(元),预期增长率(20%),预期红利支付率(60%),计算的超常增长阶段每年的预期红利为: 表三 超常增长阶段每年的预期红利 单位:元年份EPSDPS现值Σ 超常增长阶段预期红利的现值和=元 超常增长阶段期末(第五年末)价格的现值 第六年预期每股收益=×元 第六年预期每股红利=×元第五年末期末每股价格=()=元那么期末价格的现值为: 第五年末期末每股价格的现值=(1+)5=元 佛山照明的价值 佛山照明每股的价值= 元3结论本研究运用了红利贴现模型的基本原理(红利贴现模型是贴现现金流估价法评估股权资本价值的一种方法)对佛山照明的股权资本价值进行了评估。本文之所以运用两阶段模型是因为该模型清晰的定义了两个增长阶段:超长增长阶段和稳定的增长阶段,更符合现阶段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发展模式。该模型虽然构造简单,但它是一种能够很好的检验股票是否被低估或被高估的有效方法。我们通过实证表明,佛山照明每股价值为元,而在我们评价该公司股票价值的前一个月,即2005年3月,佛山照明的日平均收盘价为元,最高收盘价为元,最低收盘价为元,与我们评估得到的价值比现在的价值低。说明了佛山照明被低估了,具有投资的价值;并且,从佛山照明的月K线走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大盘持续低迷,但佛山照明股价仍然维持在13元左右。进一步说明了股票的价格是由其价值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用贴现的方式进行价值评估是一种必然趋势,这说明了价值投资理念确实已经开始被投资者所接受,同时也说明了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 ———价值发现功能在我国股票市场开始得到初步的体现, 股票的市场价格最终是取决于股票的本身价值,而不是其它的因素。随着股票价值的逐步深入人心,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越来越理性。

翻硕论文是翻译的文本10000字。

1、翻译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翻译长度为10000字(中文字符或者非中文单词,以下同)以上的中外源文本,然后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不包括引用原文和译文部分)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等,最好运用已学过的理论。

2、调查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翻译市场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写出字数不少于10,000字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方式等)、任务过程(受试的选择、调研的组织、调研数据的收集)、调研结果分析以及调研的结论与建议等。

3、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手段等)、任务过程(假设、变量、操作性定义、受试的选择、实验的组织、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总结与结论等。

论文选题及撰写

1、学生应就学位论文选题及时与导师进行协商,于正式答辩前一年的10月底之前(具体日期以学院规定为准)向学院翻译硕士论文指导小组提交论文开题报告,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文献、论文基本结构和可能得出的结论等。

2、学院翻译硕士论文指导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综合考评,对准备充分的选题组织论证,提出修改或者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3、学生论文选题通过后即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学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每月应至少接受导师当面辅导一次。

4、学生应于转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4月中旬完成论文修订,4月底提交论文定稿。

5、翻译硕士学位论文须符合《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以上内容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国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国学院关于翻译硕士

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里面。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管理系统在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里面,日常缴费,财务保修也在系统里。内蒙古民族大学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市,是一所综合型民族大学,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

学校官网。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管理系统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官网教务管理系统中,打开学校官网就可以看到。内蒙古民族大学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市,是一所综合型民族大学,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1983年9月考入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7月本科毕业分配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1997年8月调入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继续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2000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年6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2006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7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1月任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9年3月参加中央党校第26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2012年3月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研究方向及主讲课程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当代文艺思潮、鲁迅研究。 主讲课程:为本科生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鲁迅研究、当代文艺思潮等课程;拟为研究生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史、当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代表作家研究等3门课程。三、科研成果:(一)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的后现代特征》,《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话语转型期中国电影的失语症》,《电影评介》2007年第11期。3.《全球化·鲁迅·相互主体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的世俗视角》,《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5.《新世纪大众文艺的特征》,《文艺报·理论与争鸣版》2011年2月25日。6.《浅谈电视剧<武林外传>的解构与建构》,《当代电视》2011年第4期。7.《谈电视剧<武林外传>的“无厘头”文体特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8.《促进大众文艺的健康发展》,《文艺报·理论与争鸣版》2011年9月26日。9.《超越“小我” 表现“大我”——评刘上洋的散文》,《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2011年10月17日。10.《危机的葬送——鲁迅<孤独者>论》,《上海鲁迅研究》2011年第4辑。11.《文艺批评与文艺争鸣》,《艺术评论》2011年第12期。12.《日本的现代批判与鲁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13.《文学批判与现实批判》,《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14.《当代文艺批评学的生长点》,《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3日。15.《文艺家,拿出接受批评的雅量》,《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2012年2月14日。16.《知识精英的隐退与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17.《论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齐鲁学刊》2012年第2期。(二)出版著作1.《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卷》,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年.(参编)。2.《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主编)。3.《新时期文学概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一著者)。4.《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简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一著者)。5.《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编)。6.《转型期中国大众文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独著)。7.《中国现当代文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主编)。8.《鲁迅大全集》(共33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编委)四、科研项目主持项目1.国家民委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蒙古族作家汉文创作与现代性问题研究(2009—2011),项目编号:09NM03。 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日本代田智明的鲁迅研究(2012—2014),项目编号:参与项目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竹内好的鲁迅研究(2003—2010),第一参加人,项目编号:03BNW045。 2.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语言研究(2006—2009),第一参加人,项目编号:NJ06089。五、学术兼职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2.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 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4.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5.《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版)编委会委员六、获奖年12月,著作《新时期文学概述》获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199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年6月,吉林大学第十六届“精英杯”学术成果大奖赛二等奖。 年12月,论文《文化蒙蔽: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精神桎梏》获内蒙古民族大学2003—2004年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年3月,获内蒙古民族大学2003—2004年度成人优秀教学质量奖。年5月,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年1月,论文《论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流变》获内蒙古民族大学20005—2006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年6月,项目《女性主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获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年8月,被评为内蒙古通辽市2008年度师德先进个人。年11月,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届优秀主讲教师。年11月,被评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