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留守儿童调研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留守儿童调研论文范文

调查 报告 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我带你去看看留守 儿童 和空巢老人调研 报告 范文 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调研报告 1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为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践行暑期“三下乡”的志愿精神,7月7日,信阳师院物电学院成立多支调查小组,开展了以“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 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组在指导老师洪亮的带领下奔赴浉河区清塘乡董家河村进行实地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 拜访 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他们提供的相关资料,志愿者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赞扬该院大学生的实践服务精神之余,他还就此次调查活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随后,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75岁的王大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王大爷进行了交谈。志愿者左炎春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严格遵守学校三下乡纪律,坚持社会工作的博爱、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价值理念,把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运用到调查实践中,展示了师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情接待和高度赞扬。据悉,在未来几天里,他们还将开展关爱老人的回访工作,再次返回董家河村,将大众的心意转达给“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调研报告2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去了敬老院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目前,我们身边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 文化 娱乐,我们利用团队的优势,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以及一些小礼物,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再精神和物资上尽我们的一份力。

七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在常熟市敬老院门口集合,并我们集体合影了一张,让照片把此刻的岁月留下,飘扬的旗帜定格在温暖得太阳下,,激情的召唤。我们迎着东方走向了常熟敬老院内,当我们经过一片大树时,顿时感到天朗气清,心胸开达,充满了豪迈之气,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气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将在此刻开始走向成功。有一种雄心想与天工比天高的冲动,毕竟我们闯过独木桥的艰辛在此得到回报,他们疯狂的喊出心中的压抑气息。毕竟谁都努力过,谁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们彼此心意互通,都想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汗水淋淋,正值酷暑之际,一路的汗水,一路的鸟鸣,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热情,在阳光中弥漫。青春的喜悦让某位同学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民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们都在努力为他鼓掌,难得释怀一次,何不尽兴痛快呢?

当我们到达敬老院后,老人们一看到顶着酷暑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候”的战争岁月,还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们都感慨的说,正是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我并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涵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而平时娇生惯养的我,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 事迹 是如此的着迷,我还又跑到外面的小卖部给老人买东西,虽然来的时候给老人们带来了些水果、点心,可那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钱为老人买东西来表达我的心意,然后我们为老人们送上水果,有的老人行动不太方便,我们就亲自喂他们吃,虽然笨手,但见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就心满意足了。我感觉到了一家人似的其乐无穷。大多数老人在这里过的很开心,他们有时在房间过楼下的广场看电视或者锻炼身体,因此,老人们在这里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最后我们还给了一位老奶奶过生日,我们带去了 蛋糕 ,并送上了我亲手做的999个千纸鹤,希望老人开心的生活可以长长久久。

在我们即将离开敬老院的时候,我们和所有的老人合影留念,我们祝福他们的生活可以永远的开心,快乐!

对于爱,读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但是它依旧美而朦胧,就像梦中的恋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经历了十几年的人生,我似乎已经对爱有了些许的了解,可我渴望更加接近它,拥抱它!爆竹声中,我们身后起了尾尘,每一个心中都有了一份沉重,在我走的时候,瞥见了墙壁上还有其他学校的团体的赠品。再回首,老人们都手拿我们赠送的礼品目送我们,眼中有一种光亮。

走了,他们的一生将要走完了,他们有太多的辛酸和泪水,我们的欢声笑语只能带来片刻的忘记忧伤。我们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在深思。那些曾几何时拥有我们同样梦想的老人们,他们也年轻过,我回家的时候和过来的时候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同样,在敬老院里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回忆!

社会需要关注孩子一般关注他们。

珍惜岁月,关爱老人

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今后我们会更多的投入到关爱敬老院老人的活动中。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调研报告3

一、前期准备

七月刚刚到来,我一边完善立项,联系相关人员。在我们协商将实践时间定在七月十日,于是我们便在十号当天一起准备实践所需物品。十号十一号两天,我与先到的两人一起到预先计划的实践地点分析实践进行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联系了一些居委会,以便为实践的实施提供便利。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团队的计划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其中变动最大的为志愿服务方面。预计的实践地点是在整个安乡县城,但是由于范围过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们将志愿服务地点改在了深柳区委会。十二号,所有队员返回,团队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事件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就计划的调整重新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我们都充满斗志,充满信心,准备迎接实践的正式开始。

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服务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务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展开,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虽然不在农村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也属于留守儿童的一种。在常德市安乡县深柳居委会这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这些孩子都聚在一个叫“深柳小饭桌”的地方,在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照顾孩子们的起居。作为长沙民政的学子,了解这一情况后,我想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于是我们队伍便在“深柳小饭桌”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去小饭桌的第一天,我们先与居委会的相关人员罗主任了解了情况,粗略的了解了这里每个孩子的特点。刚与这十几个孩子见面,我却不知道怎么着手融入到这群孩子中,没来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应该很容易,不用刻意的去准备。然而,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们恰好在上手工课,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起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们当中,在随后的几天中逐渐的我们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们辅导孩子的学习,下午罗主任会给他们上绘画课、手工课等,到了傍晚我们会陪孩子们到楼下做游戏,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带孩子游览了很多地方。

经过了解,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与孩子接触。刘晓峰小朋友告诉我说,没来这之前,他通过玩游戏来消磨时光,通过玩游戏来打发无聊,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在这些孩子中我就发现有个别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同时,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虽然在这有人玩,但是他们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希望自己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父母接送,周末与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现了外出打工和子女 教育 的矛盾。有关人士称,解决矛盾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稳定,并改革城市的教育体制,要让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教育,大力发展经济,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不为生计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而这对城市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嘘。首先,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们的恐惧感,以致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习惯;其次,城市中的诱惑多,从这个层面讲,城市留守儿童比农村留守儿童危险的多,稍不留心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对策呢?

第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孩子进城打工,但因为户籍问题在政策上却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应该解除他们在就业、医疗、受教育等方面的限制。第二,社会应该多成立一些“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之类的组织,积极的去关怀留守儿童。再者,应大力鼓励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带给孩子先进的思想,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调查-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济南市作为省会,医疗条件较好,老龄化程度相对严重,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很多,针对此情况我们展开了关于社会各阶层对空巢老人现象认知情况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问卷聊天的形式展开,重要通过聊天辅以问卷,详细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次社会调查一共持续了3天,我们主要前往人流量大的景点及空巢老人集中的地点展开调查。我们先后赶往于深柳区、香港步行街(2次)、澳门步行街、西站、黄山头、大鲸港。虽然调查时间选在了下午,但是天气依然很热,在步行街和大鲸港调研时还遇到了大雨,但我们依然将调查进行下去。调查过程中遭到拒绝也是常有的事,一直遭到拒绝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们彼此鼓励,一起解决困难。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还遇到了传销人员,我们及时离开并将此情况报告给保安处。

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黄山头的老人们生活条件较好,精神生活丰富,他们表示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倾向于让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深柳区及步行街的大多老人认为人老了, 对子 女来说是一种负担,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烦子女。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该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该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二,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 出国 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我认为社区服务方面,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委会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小区内多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该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里调节方面,小区居委会要及时掌握了解老人情况,多于心里出现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四、单车宣传很给力

7月18日,我们通过骑单车的同时扛旗、扯横幅的形式展开“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由于单车数量有限,参与此次单车宣传的共5人,四两单车。我们从深柳区出发,沿潺陵路、五总街行进,一路上新颖的宣传形式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展示了民政学子的风貌。随后深柳大道我们转入深柳区,到达小饭桌与孩子们见面,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短暂的停顿后我们驶入黄山头路,由于处在下班高峰期,我们取消骑车宣传,转而采取了行进一段路程下车宣传的形式。

此次宣传活动形式形式新颖,相信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对外展示了民政学子的精神风貌。骑车的同时扯横幅比较困难,一路下来手都麻了,还有几次险些摔倒,但是有了收获付出也是值得的。

五、感悟

这是步入大学的第二次社会实践,寒假只是简单的生活体验。而今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自己还担任队长,队中的成员虽然都是初中同学,但是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也是非常不易得,这带给我的考验是很大的。

虽然有雨 经验 不足,在立项上有些纰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队伍及时对实践有了相应的调整。实践的十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对于经验缺乏的我们,每天早晨,我都要六点起床,准备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饭也会在路边小摊草草解决。七月中旬的天气是十分炎热的,有事还会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但是我们仍然将调查持续下去。印象深刻的是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但却没有就此返回,仍然按计划将调查工作继续了下去。志愿服务方面,虽然和孩子们在一起充满欢乐,但是与十几个孩子待在一起一整天也不是容易的事。到了傍晚6点多,所有人员才能返回,虽然浑身都是汗,但是我们都乐此不疲。晚上大家还要不顾疲惫的去写活动日志,发新闻,准备第二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锻炼了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也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其次,是组织能力,自己要对所有成员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协调、安排,这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再者,是交际能力,调研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配合自己的问卷调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还有就是自己的耐心,实践的十天虽然不长,但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每天早起,晚归,安排行程、协调人员、写活动日志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是受益匪浅的,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青春责任”团队,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展示了民政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调研报告4

____年是____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 “武大梦”承载着一代代武大人的梦想。不仅体现在学术,更在武大学子继往开来的精神传承,传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

为了践行武大精神,为“武大梦”标记大学生的青春注脚。作为新时代的武大学子,更要求我们以青春的热烈姿态,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为此基础医学院12级临床五年二大班的同学们组建了“爱驻心巢”的暑期社会活动实践队,赴____黄陂的姚集村和蔡店乡,关注“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留守儿童的父母远离家乡,用勤劳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却让留守儿童备受思亲的煎熬。他们不能像同龄伙伴那样欢绕在父母周围,遥远的亲情,留下太多的惆怅。缺少父母的关爱,在他们内心深处铸起了层厚厚的防护墙。“空巢老人”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或许你习惯了在爷爷奶奶的膝下承欢,可那些孤寂的空巢老人面对的清冷生活,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其实他们渴望爱的温暧,渴望亲情的呵护,孩子们的梦想可能就是看一场电影,得到一本好书甚至好吃的东西;而老人们的愿望可能是见一见亲人、有人多陪陪他们。他们的只是梦是那么纯粹、朴素!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传递一种正能量。就好像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同时也能汇聚所有人的热情,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爱驻心巢”实践队26名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有缘汇聚在____大学,都是临床医学五年制12级二大班的积极分子,并邀请团委副书记刘馨老师做团队指导。实践队具有各种才艺的'的社团达人,文字图像,数据统计,交流沟通均具有一技之长。实践队将分别带着“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四种精神赴____市黄陂的姚集村和蔡店乡,以二人小组的形式走访当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携手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对其生活进行调查和了解,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切身交流。帮助其解开心结,倾听他们的忧愁苦衷,传递正能量,以武大精神为指引化解他们的心理阴霾。同时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改善这些社会问题。

在活动中,我们实践队队员会通力合作,营造一个温馨的巢,将温暖与正能量带给他们,将武大精神传递播撒在他们的心里、为他们 编织 出心中的灿烂的“中国梦”。

同一片天空下,让我们将爱驻心巢,将怀洒满人间!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调研报告5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二、活动前期准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许多,也多了许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顾,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

面临着安全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三、活动过程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时肯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

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 故事 ,告诉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因为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希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

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大概60多岁了,头上白丝胜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准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快乐了不少,希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四、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五、建议与思考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 :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 渠道 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调研报告相关 文章 :

★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6篇

★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

★ 关心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文章

★ 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3篇

★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3)

★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 城乡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农村留守 儿童 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 教育 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其规模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始终无法彻底解除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3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之一。有观点认为,留守儿童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就的产物,因为“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要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障碍。为了减轻负担,父母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看。这种照看是一种单纯的生活上的照料,谈不上辅助孩子教育和身心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也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一时难以彻底破除的社会难题之一。2015年6月9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这一悲剧的发生迅速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再次集中关注。

事实上,这次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首例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通过互联网搜索“留守儿童”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早已有留守儿童的悲剧见诸报端。如早在2008年,安徽一名12岁的留守儿童因父母经常外出务工而上吊自杀;2012年11月,同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4年1月,安徽省一名9岁留守儿童在自家厕所自缢身亡,同年,湖北省13岁的留守少女在家中割腕自杀未遂,等等。关于留守儿童的惨痛事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多起,有坠楼的、有溺水的、有被性侵的。

这些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社会早已承受不起,但为什么又总在发生并有恶化之势?难道是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留守儿童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爱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酿成悲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虽非一朝一夕所能及,但并非无能为力。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其消极影响,进而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缓解之道。强调社会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杜绝悲剧的再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应用庞大来形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①另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 报告 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老人接近1/4,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欠发达态势,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也大,留守儿童问题突出。2014年,由贵州省社科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贵州省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详见表1)。②一系列的数据均反映出贵州省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峻。留守儿

童问题的严峻性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反映,更多的问题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各项问题之首。曾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相对于同龄的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并且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轻则在性格上叛逆或孤僻,重则造成人生悲剧。

(一)性格孤僻且叛逆

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使他们的童年生活里缺少最重要的“营养”补充,导致成长环境“营养不良”。尽管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的照顾,但由于代际原因,这些亲人的关爱始终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相关研究表明: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情感交流,3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③因此,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喜欢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形成内向的性格。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不愿意接受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人的管教,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常常因小事而容易暴跳如雷,和他人顶撞,即使是无理的也要闹一闹,甚至是唯吾独尊。这些行为习惯或性格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儿童长大后快速、顺利融入社会。在讲求团队合作精神的当今社会,这部分性格孤僻而叛逆的人将与社会格格不入,个人价值或人生目标难以实现,长期的压抑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社会的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自卑心理明显

自卑心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本来在机会上就与城市同龄儿童存在差异,长期与父母的聚少离多容易导致孩子内心封闭,缺乏自信。在别人谈论爸爸妈妈或爸爸妈妈接送其他小朋友上下学、逛街购物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是不是被遗弃等想法。同时,由于代际原因,现有监护人无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辅导或满足不了学习需要,他们除了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外,无法对孩子的其他需求进行满足。此外,在学校召开运动会或家长会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也会因为自己的父母不能到场而忧心忡忡,更加封闭。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或自卑心理强烈是长期缺乏和谐亲子关系的结果,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极不利于还在今后的全面发展,可谓是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同龄人。

(三)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父母除了能够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外,在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微忽甚微,更谈不上通过父母的 言行举止 来影响和培育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不淘气,每天多给点零花钱也愿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想法苦了或害了孩子。孩子一旦手里有充裕的钱,他就能做很多学习外的事情,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常见的就是抽烟和上网。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得不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做出偷盗、打架斗殴、上网、吸烟等不良举动,严重者还会拉帮结派,危害他人。这些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制止,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即使父母期望再大,也难以如愿。 (四)对学习产生排斥

父母外出打工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优裕的家庭环境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将孩子留在农村而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父母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教,而孩子的现有监护人又由于年长或忙于农活而不能承担起所监护对象的教育职能。这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几乎是完全自由无约束的。童年时代玩的天性,加上弱小的自制能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于是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偶尔还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后作业无法完成,严重者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最终对学习产生排斥,出现厌学心理,失去上进心,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曾有一项针对贵州、重庆、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调研显示: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没完成作业。④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好坏与父母外出务工所产生的长期分离有很大的直接性关系。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由贫困而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个庞大群体身上承受着的痛苦,正由一次次的悲剧传递给社会。尽管学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早已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并努力改变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时至今日,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没有阻止留守儿童群体悲剧的发生。在未来,如何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亲情的哺育,父母选择外出务工一定要因时、因势、因地进行,即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和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最近务工。一方面,如果家庭生活条件已能自给,那么可留下一方在家照顾、教育孩子,切不可因想外出感受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如家庭条件确实艰苦,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外出务工,那么,对于留守在家的子女,父母至少需要做到“三个保证”。第一,保证每天晚上给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能够像非留守孩子一样用心学习,正常成长。暑假时还应该将子女接到工作地近距离进行亲情培养和沟通;第二,保证三天以内给现有监护人通电话,询问子女的学生生活情况,对存在的困难要及时协调监护人进行解决;第三,保证一个星期给学校班主任老师通电话,实时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环境最重要,而父母的陪伴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方法 。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负着直接的重要责任。因此,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学校需要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积极的和向上的价值观;第二,完善教师专业结构,实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 毕业 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弥补现有教师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第三,通过开展团队游戏、感恩教育、道德教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团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第四,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家访力度和频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环境。

(三)政府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勤保障功能,政府需要多举措做好后勤保障部长的职能。第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乡镇政府需要根据上一级职能部门颁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辖区内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负责落实和监督。第二,县级以上政府预算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完善的学校生活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关怀,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学会感恩;第三,联合教育、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详细排查,对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便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监管,依法取缔有碍学生学习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场所,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空间。第五,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保障体系,依法对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惩罚,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四)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例如,作为企业,应该让常规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可以允许留守儿童父母定期带薪返乡看望子女,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免费组织留守儿童进城、进厂见父母,等等;作为街坊邻居,应该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情;作为村委会,要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制度全面把握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不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在政策上给予照顾。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街坊邻居、村委会等组织的加入将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5月10日。

②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27日。

③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④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1]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2]邹同文.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0(2).

[3]郑雷.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才智,2015(1).

[4]张煜晗,张程,俞立静,杨子刚.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1).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扩大,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也都会留守在家乡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看。调查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 措施 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感情脆弱;性格内向;逆反消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距扩大,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家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一般都交由年迈的(外)祖父母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孩子自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暑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组织十九名大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长滩镇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实践服务团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课程教授、爱心捐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的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51%的小孩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34%的孩子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1%的小孩与其他人住一起,并且还有4%的小朋友是自己单独居住。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未能达到成功的衔接,因此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学习、生活上也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心理成长缺少一定的关爱,这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严重困惑,更影响到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 困难;逆反消极,价值扭曲;胆小懦弱,耐挫力低;不理智,行为偏激。下面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一)、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据调查得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农村家中,尽管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但是相比于其他父母在家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感情发面的支持和安抚是微弱的。毕竟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一些旧的观念和旧的传统束缚着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可能在感情方面给孩子的帮助也是微乎甚微的。再者,农村儿童从小就与父母隔离,少则一年见一次面,多则更久,缺少充足的父爱和母爱,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感情方面比较脆弱,自私冷漠,与父母情感隔膜疏远,有的甚至十分埋怨父母。此外,他们还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二)、性格内向,人际交往困难。以往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约束,的留守儿童属于内向型,自卑心严重,胆小怯懦,畏缩拘谨,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愿意与人交流,也害怕与人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与爷爷奶奶之间又会存在代沟,因此内心堆积的矛盾或烦恼都无法及时的得到安抚和很好的引导。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就更加不信任,安全感缺乏,性格孤僻内敛,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渐渐的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更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了。当一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人,谁又有义务来主动联系你呢?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较父母在家的孩子来说就相对内向一些,再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自卑心理,总觉得不如人,内心就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受挫感,因此人际交往困难。

(三)、逆反消极,价值扭曲。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消极逆反,价值扭曲,冲动易怒,叛逆任性,总爱和人对着干,易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男孩子有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独立孤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青春期那段时间,更加不听管教,对监护人的教导不理不睬,非常容易与他们发生矛盾,总喜欢和他们对着干,指东偏向西,说话不礼貌。由于缺乏亲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进行自我认定, 自我评价 和自我控制,缺乏体验爱和施予爱的能力,难以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价值上出现扭曲。

(四)、胆小怯懦,耐挫力低。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性格方面怯懦胆小,不敢作敢当,没有坚韧的毅力,很容易放弃,耐挫力低。做事情不果断,缺乏主见,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不能努力去解决。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是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我们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平均联系一周一次,有21%不定时与父母经常联系,有20%的孩子每月一次,但是还存在9%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比较的内向孤僻,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一般孩子都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体力弱, 文化 知识也积累的不多,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的心理教育完全被忽视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堂,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设施不齐全,条件艰苦,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去那里教书,因此,学校不仅缺乏教师资源,纸质书籍资料也是相当匮乏的,更不用说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专门的心理课程,做心理辅导。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要强化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彼此谦让,相互关心,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高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予以启发性的引导教育,不偏激,不溺爱。为了孩子在外奔波的父母要时常和孩子们联系,常回家看看。

(二)、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匮乏,但是还是要极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帮扶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促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2]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9-125+160.

[3]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36-38.

[4]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3):44-46.

[5]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18):81-8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4.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论文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2000字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整理的留守儿童调研报告2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但这些农民工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却是远离子女的代价。在农民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属于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料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此,启东市妇联以汇龙镇爱新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概况

拥有3000多人口的爱新村,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0%,约有180人左右。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与母亲住一起的,与父亲住一起的有,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的有,与叔伯婶姨住一起的有,其余寄托在其他人那的有;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见过父母1-2次的占56%,见过3次以上的占15%,一年内未见父母的有29%,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是个农业县,青壮年劳力外流量大,留守儿童多,据统计(以父母双双外流为统计对象),全县5——16周岁少年儿童55314名,其中留守儿童约17816名,占这个年龄段总数的。个别村庄的儿童留守现象尤为严重。例如杨溪乡墩上村第二村小组,5——16周岁的22名儿童中有20名留守,留守率达91%。儿童留守,尤其是农村儿童留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是:隔代监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委托监护——借居在亲友家;无人监护——独立面对生活。从调查的情况看,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比例占到。这些留守儿童的亲情教养和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憾,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凸显。

1、学习成绩差强人意

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用心温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理想是留守儿童中较普遍的现象。抽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占1%,中上的占18%,中下的占81%。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父母期望值过低。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少,因而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一些家长认为读书并不重要,自己不读书,外出经商照样赚大钱,因此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二是监护人无力辅导学业。隔代监护的老人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的还要农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给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和辅导。三是监护人教育意识淡薄。据许多教师反映,有的监护人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归学校管,与自己无关,自己不知道怎么管,也管教不了。

2、心理健康问题众多

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大都采取“只要不犯大错就行”的放任态度,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养成自私任性、孤僻顽劣等极端性格。究其原因,一是价值导向有偏差。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使得孩子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而在学习中又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二是心理疏导不到位。少年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烦恼与冲突,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交流,而监护人又难以察觉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进而产生众多的心理问题。三是教育方式不得当。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和“棍棒教育”型家长的比例高。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知如何管,父母在外又管不着,无形中助长了孩子极端个性的发展。

3、情感干涸呼唤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建议

儿童留守是当前一个不可小视的社会问题,也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事关下一代青少年成才的一件大事。

1、学校应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学校应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县韬奋学校于去年9月开办留守儿童托管班,创建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一三四”育人模式,即,一个重心:以寄宿制管理为中心,从行为习惯、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对留守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三个立足点: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突出要求,优化教育和管理,加强了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定时、及时向他们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和表现;四个建立: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全方位关爱留守学生。可以说,韬奋学校为留守儿童再创了一个温暖的家。

韬奋学校的做法,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的经验值得一些学校借鉴学习。

2、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县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团”进校开展思想道德、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和邓埠镇倪桂村关工委正在实施的对村里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义务监护等措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

(1)为学校、留守家庭捐赠亲情电话,方便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沟通;

(2)努力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社会各界多关注一些身边的留守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3)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3、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家长要提高教育素养,改进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逐步自律、自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持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变化。家长应尽可能在本地务工或一方在本地务工,并常回家看看孩子,加强亲情沟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年轻的父母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爷爷奶奶代养,使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教育和监护的不到位,他们成长中极易产生价值上的偏离和心理发展的异常,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并进一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问题,不仅关系到未来人口的素质,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一、xxxx区留守儿童现状。

据统计,目前xxxx市xxxx区共有留守儿童347人,分布在全区的各个小学,以农村的村小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xxxx年6月区妇联向汤山城镇太河小学的68名学生每人赠送了一套校服,及图书、文具、排球等物品,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欠缺。留守儿童中有近90%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祖辈们只能给予孙辈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引导。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很难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责任。

(二)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尽管有90%的外出务工父母经常与孩子联系,但有的半年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一年才回家探亲一次;有的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XX年6月,区妇联筹集到50张面值50元的固定电话卡,免费赠送给汤山城镇的留守儿童们,让孩子们在休息日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沟通亲情,增加感情。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开始显现。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2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当遇到问题时多数会自己解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四)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约束;另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他们因自己文化少,就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不切实际地向孩子提出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知识水平偏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有效的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五)行为失范,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偷盗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化进程是不可扭转的,留守儿童问题必然会出现,如果不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广泛地关注,这一代留守儿童势必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调查,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一是加快我区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二是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二)完善学校教育。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多开展家访,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健康成长。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幸福成长。

(三)突出家庭教育。家长要树立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家长全面关怀的理念,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期间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四)注重社会教育。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妇联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爱心妈妈”、“家教志愿者”、“代理家长”等结对帮扶活动,从不同方面给留守儿童精神关爱,弥补家庭亲情缺失,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我们深信: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家庭支持配合下,留守儿童会在不断优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调查时间: 20××年4月

调查地点: 日照

调查内容: 关于日照留守儿童的调查

调查方式: 摸底造册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辖62个行政村,万口人,全镇现有中学3所,小学11所.根据爱心联盟的初步统计,仅镇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就共有留守儿童130余名。若是按照全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的比例来计算,三庄镇有留守儿童300余名,还不包括单亲家庭和父母双双不在身边的。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出现了数目巨大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最急需解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帮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两会”期间,有46位农民工兄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和愿望。在46位参与者中,有67%的农民工兄弟两年及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和孩子见一次面。他们中间85%以上都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条件不允许到底指什么呢?其中选择收入低,在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大的占到42%;选择工作时间长的占到7%,而30%的农民工兄弟选择了孩子上学有困难,18%选择了住房条件不允许,还有3%选择了其它因素。而离开孩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分别占到28%和46%。当被问到希望孩子简单的学一些知识就外出打工还是希望他们一直上学时?参与调查的所有农民工兄弟都选择了后者。从这些调查结果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对孩子的牵挂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农民工兄弟希望政府能把教育办得更好,让更多农村孩子能够成才。

日照爱心联盟作为民间公益力量,一直在关心着留守儿童,寻找突破口,和三庄镇学校协商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懈的努力。

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培养导致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人身安全等三大问题比较突出。

“早上醒来,爸爸、妈妈就不见了。”

“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饭,洗衣服,放学时去学校接我。”孩子们遗憾的是,有许多心里话和爷爷奶奶说时,他们听不懂,只能等到见爸爸妈妈时再说。

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孩子,但营养健康状况不佳和性格内向是留守儿童突出表现的两大问题。隔代培养,提供给孩子的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而孩子们需要的是营养丰富的饮食和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的亲情关爱。

事实上,在精神层面,除性格内向外,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尤其令人担忧。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易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厌学情绪。”学校的老师多这样说,学校里差生多为留守儿童,中途辍学的也以留守儿童居多。“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放弃学业,走上人生歧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是其他儿童的数倍。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

爱心联盟和三庄镇的主要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造册,基本摸清了三庄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校和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倡导关爱-----走进学生家”的活动早已开展。竖旗中心小学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许多老师在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走进学生家里,进行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的老师和许多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帮一”固定关爱对子,范丰路老师代管的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张宝华,赵庆祝老师代管孔东云,校政教主任平传亮代管单亲学生—孟艳红------。问题在于老师的数量远远不能和留守儿童的数量成为比例,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杯水车薪。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到了迫不及缓的程度,仅仅依靠民间公益组织和学校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统筹安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在和竖旗中心小学负责人交流中,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由社区提供场所,组织志愿者队伍,每逢周末进驻到社区,和留守儿童近距离密切接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留守儿童研究性论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而被留在家乡由亲属照看,与父母长期分开居住及生活的儿童。[1]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来养家糊口,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照料,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照抚。有的父母双方都不在留守儿童身边,像这样的儿童被称作为完全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监护;还有的父母双方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像这样的儿童则被称作半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一方父母监护。

(二)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子女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网络在农村又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是屈指可数的,即使联系了,父母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关系,对教育、心理及精神层面的关系是极少的。

(三)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于时间上和距离上的长期阻隔,父母监护、督促力度的下降,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本身又不高,进而就会出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有较少数的留守儿童都能体谅父母的艰辛,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认知能力差,一般低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然而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关爱,不敢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情感,这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孤癖性格和自卑的心理。[2]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逐渐地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对亲情冷漠,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甚至只扮演着“提款机”角色,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消极悲观,容易产生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扭曲心理,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受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的举动。

(二)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管教,不能感受父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在价值观念形成、思想道德塑造及行为规范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理论性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只重视物质生活上满足而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因为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留守儿童容易放任自流,不服从管教,违反校纪校规,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刑事犯罪青少年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约20%。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成长关键期,如果父母、学校、社会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极易偏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业方面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儿童来说是必要的,能使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进而不断取得进步,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发生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逃学、打架、辍学等不良现象。根据河南省后关庄2013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5%,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成绩优良的只有9%。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成为辍学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32个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他们正处于独立人格、良好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最佳阶段,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督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降生,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这一生中受教育最长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父母的视野、见识、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往往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处事原则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关爱的缺少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致使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健全。父母很少有时间而且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而采用放任自由、不予管教的教育方式,这是非常有害的,父母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有个完整的家庭,留守儿童内心最大的愿望与其父母外出务工所追求的是互相矛盾的,这在客观方面无疑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因素

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轴心则是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3]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对于村民而言,学校不仅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而且也是儿童自我素质提高的场所,是孩子将来脱离土地与农民身份,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梯。但是目前在我们的乡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很差。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教学资源依然紧缺,一些中小学只设置了基础的文化课程,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师资欠缺,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不能全面地发展,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搞应试教育,忽略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社会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由隔代监护人照料,很多老人沿袭了他们年轻时照顾孩子的方法,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再者这些老人有的年迈体弱多病,有时候还要忙着做农活,所以没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更好地照顾好留守儿童,更别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了解和沟通了,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不良恶习会逐渐形成,而家长全然不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加以监管,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和打游戏上,他们有的甚至会逃学逃课去网吧,而这些黑网吧明知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默许也就是纵容留守儿童在网络世界沉迷,这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内部原因是产生留守儿童主要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原因而有所调整。

(一)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家庭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家长还应该权衡一下外出打工与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轻重关系。对于隔代监护人而言,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地溺爱,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监护人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特长

学校教育一直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是最能及时发现孩子问题的场所,学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学校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以来,即使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能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的配合,加强社会教育。规范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是有必要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系起来,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保证留守儿童地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1]

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由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引起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因素共同导致的。

(一)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正是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农民尽管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但户口依旧是农村的,各种的福利待遇不能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尤其是与这种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等现象。[2]进城打工的农民要想其子女在打工城市上学,需要缴纳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在有些城市设有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他们的升学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中高考制度的限制也难以解决。其次,地方基层政府方面未给予留守儿童足够重视以及政策措施不力。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当地基层政府支持农民外出打工,而对留守儿童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再次,社会广大农民外出打工成风,读书不重要观念盛行。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错误的认为读书不重要。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也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昂贵的教育投入,毕业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可见外出打工成风的环境以及读书不重要观念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二)家庭环境因素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与监管不当。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单亲、亲戚、祖父母,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决定了单亲监护人一般都是母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父亲不在家,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也帮不上忙,还有监护人是(外)祖父母,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在充分满足物质需求同时缺少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管束,这及其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惯。同时,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较深,很难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沟通。

第二,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相对欠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父母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从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学校,孩子放学后的作业问题对部分父母来说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无形中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第三,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由于农村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庭子女普遍偏多,家庭经济负担重,为此,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但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情况受到影响。

(三)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系统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上存在缺陷,性格多孤僻,学习成绩不佳,而学校为了升学率,成绩较好的学生成为他们主要培养对象,对于成绩欠佳的农村留守儿童则放弃教育管理,从而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甚至逃学、辍学。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缺少研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失学、辍学现象严重。[3]此外,农村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不齐全,学生放学后自由散漫活动,多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由此会产生诸多留守儿童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儿童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很强,加之留守儿童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其容易受外界干扰和侵害,被坏人引入歧途,从而造成学习上散漫,在学校里出现打架斗殴、迟到早退、违纪等一系列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首先,社会环境方面,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村外出打工成风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政府应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村教育资本的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建立适时的社会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兴建务工子女学校、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其次,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尽量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或父母其中一人留在家里,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是(外)祖父母监管,一定要对留守儿童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父母也应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以及时掌握孩子的一切状况。

最后,要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基层政府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的规范管理,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努力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积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

[2]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学.2011

[4]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留守儿童研究方案论文范文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如今随着经济的腾飞,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已不是什么蹊跷事,可他们的子女—诸多的留守儿童却成为社会的一大负担。尤其近几年,农民外出增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教育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家是继行所行,我行我素。由于他们年纪小,又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脑子灵活接受新生事物快,于是不知不觉便染上了很多恶习,并且做出了许多另人吃惊的事。小梅今年14岁,同父母在外省打工上学,平时特别喜欢上网,父母因为打工白天很少回家,所以对女儿上网是一概不知。一次女儿因上网无钱,偷拿同院小芳爷爷的钱,不料被9岁的小芳看到,小梅怕小芳把偷钱之事告诉外人,于是用刀将小芳的喉咙割断,小芳当即晕了过去,而小梅擦干手上的血后若无其事的上学去了。后来经诊断小芳永远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当警察询问是谁割断了她的喉咙,小芳用笔写出了事实的真相,看到这些在场的人大吃一惊。就连小梅、小芳的父母也感到意外,后来小梅被送进了公安局,经询问得知,小梅不止一次偷钱,姑姑姨姨的钱都曾被她偷去上网聊天。花季少年惨害9岁幼童,这让人感到吃惊,更让人感到悲哀,难道只怨孩子没出息?怪孩子心狠吗?不!责任并不单在孩子,而在于她的父母,原来小梅并不是她现在的父母所生,乃是抱养儿。介于这个原因,父母是百般疼爱、千般呵护,平时就任着女儿去作去行,大了之后忙于打工,更没有时间教育女儿,以致今天的悲剧上演。又是娇生惯养过分的溺爱将儿女送上不归路。的确父母疼爱孩子也太过分了。儿女让上东不敢上西,儿女愿吃啥就买啥,愿干啥就依着他,父母从不忍心让儿女吃苦锻炼,创造条件让他们磨练心志,因此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问题就容易走极端。再者,诸多的留守儿童多半时间同爷爷奶奶在一块。本来就缺少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更是不忍心说教孩子,反而更加宠爱。现在的孩子脑袋瓜又灵活,有时即便做了错事一撒谎就能过老人,而作为父母整天忙于赚钱,不能陪孩子,总感觉对不住孩子,心存着亏欠与内疚。所以每次回家时,给孩子买这买那,同孩子一块玩耍快乐,稍有心的父母还会顺便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孩子随口一编,就能蒙混过关了。分析来分析去,总之还是做父母的失了职。老辈上的人常说,做人不能观钱不顾后,可现在父母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赚钱上,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想想即便父母有了钱,能让儿女吃好的穿好的,好吃的东西顶多让孩子尝尝鲜,好衣服顶多让他们漂亮一下,而父母由于严重失职,使孩子养成了坏脾气、坏性格,长大继行所行,后果将不堪设想。实际父母认为亏欠孩子,其实儿女缺少的不是食品,更不是衣服,真正缺少的是父母的真爱与教育。而父母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不顾将来,选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的爱是远远不够的,孩子需要的是教育,是做人的道理,因为一个孩子若失去了教育,他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事只随着己意我行我素,只能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给父母留下的是终生的遗憾。所以不论是在外打工还是守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您真的需要抽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与他们交流了解一下他们的内心世界啦!都说过一辈子为的是过人。所以物质来源,优越的条件并不等于你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能保证让儿女身心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做事。才是一个合格父母为儿女过下的真正财富!

农村留守 儿童 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 教育 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其规模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始终无法彻底解除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3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之一。有观点认为,留守儿童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就的产物,因为“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要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障碍。为了减轻负担,父母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看。这种照看是一种单纯的生活上的照料,谈不上辅助孩子教育和身心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也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一时难以彻底破除的社会难题之一。2015年6月9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这一悲剧的发生迅速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再次集中关注。

事实上,这次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首例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通过互联网搜索“留守儿童”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早已有留守儿童的悲剧见诸报端。如早在2008年,安徽一名12岁的留守儿童因父母经常外出务工而上吊自杀;2012年11月,同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4年1月,安徽省一名9岁留守儿童在自家厕所自缢身亡,同年,湖北省13岁的留守少女在家中割腕自杀未遂,等等。关于留守儿童的惨痛事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多起,有坠楼的、有溺水的、有被性侵的。

这些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社会早已承受不起,但为什么又总在发生并有恶化之势?难道是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留守儿童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爱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酿成悲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虽非一朝一夕所能及,但并非无能为力。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其消极影响,进而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缓解之道。强调社会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杜绝悲剧的再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应用庞大来形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①另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 报告 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老人接近1/4,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欠发达态势,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也大,留守儿童问题突出。2014年,由贵州省社科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贵州省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详见表1)。②一系列的数据均反映出贵州省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峻。留守儿

童问题的严峻性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反映,更多的问题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各项问题之首。曾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相对于同龄的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并且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轻则在性格上叛逆或孤僻,重则造成人生悲剧。

(一)性格孤僻且叛逆

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使他们的童年生活里缺少最重要的“营养”补充,导致成长环境“营养不良”。尽管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的照顾,但由于代际原因,这些亲人的关爱始终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相关研究表明: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情感交流,3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③因此,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喜欢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形成内向的性格。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不愿意接受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人的管教,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常常因小事而容易暴跳如雷,和他人顶撞,即使是无理的也要闹一闹,甚至是唯吾独尊。这些行为习惯或性格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儿童长大后快速、顺利融入社会。在讲求团队合作精神的当今社会,这部分性格孤僻而叛逆的人将与社会格格不入,个人价值或人生目标难以实现,长期的压抑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社会的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自卑心理明显

自卑心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本来在机会上就与城市同龄儿童存在差异,长期与父母的聚少离多容易导致孩子内心封闭,缺乏自信。在别人谈论爸爸妈妈或爸爸妈妈接送其他小朋友上下学、逛街购物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是不是被遗弃等想法。同时,由于代际原因,现有监护人无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辅导或满足不了学习需要,他们除了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外,无法对孩子的其他需求进行满足。此外,在学校召开运动会或家长会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也会因为自己的父母不能到场而忧心忡忡,更加封闭。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或自卑心理强烈是长期缺乏和谐亲子关系的结果,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极不利于还在今后的全面发展,可谓是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同龄人。

(三)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父母除了能够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外,在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微忽甚微,更谈不上通过父母的 言行举止 来影响和培育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不淘气,每天多给点零花钱也愿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想法苦了或害了孩子。孩子一旦手里有充裕的钱,他就能做很多学习外的事情,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常见的就是抽烟和上网。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得不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做出偷盗、打架斗殴、上网、吸烟等不良举动,严重者还会拉帮结派,危害他人。这些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制止,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即使父母期望再大,也难以如愿。 (四)对学习产生排斥

父母外出打工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优裕的家庭环境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将孩子留在农村而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父母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教,而孩子的现有监护人又由于年长或忙于农活而不能承担起所监护对象的教育职能。这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几乎是完全自由无约束的。童年时代玩的天性,加上弱小的自制能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于是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偶尔还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后作业无法完成,严重者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最终对学习产生排斥,出现厌学心理,失去上进心,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曾有一项针对贵州、重庆、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调研显示: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没完成作业。④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好坏与父母外出务工所产生的长期分离有很大的直接性关系。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由贫困而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个庞大群体身上承受着的痛苦,正由一次次的悲剧传递给社会。尽管学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早已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并努力改变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时至今日,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没有阻止留守儿童群体悲剧的发生。在未来,如何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亲情的哺育,父母选择外出务工一定要因时、因势、因地进行,即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和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最近务工。一方面,如果家庭生活条件已能自给,那么可留下一方在家照顾、教育孩子,切不可因想外出感受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如家庭条件确实艰苦,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外出务工,那么,对于留守在家的子女,父母至少需要做到“三个保证”。第一,保证每天晚上给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能够像非留守孩子一样用心学习,正常成长。暑假时还应该将子女接到工作地近距离进行亲情培养和沟通;第二,保证三天以内给现有监护人通电话,询问子女的学生生活情况,对存在的困难要及时协调监护人进行解决;第三,保证一个星期给学校班主任老师通电话,实时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环境最重要,而父母的陪伴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方法 。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负着直接的重要责任。因此,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学校需要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积极的和向上的价值观;第二,完善教师专业结构,实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 毕业 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弥补现有教师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第三,通过开展团队游戏、感恩教育、道德教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团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第四,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家访力度和频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环境。

(三)政府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勤保障功能,政府需要多举措做好后勤保障部长的职能。第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乡镇政府需要根据上一级职能部门颁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辖区内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负责落实和监督。第二,县级以上政府预算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完善的学校生活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关怀,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学会感恩;第三,联合教育、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详细排查,对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便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监管,依法取缔有碍学生学习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场所,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空间。第五,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保障体系,依法对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惩罚,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四)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例如,作为企业,应该让常规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可以允许留守儿童父母定期带薪返乡看望子女,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免费组织留守儿童进城、进厂见父母,等等;作为街坊邻居,应该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情;作为村委会,要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制度全面把握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不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在政策上给予照顾。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街坊邻居、村委会等组织的加入将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5月10日。

②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27日。

③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④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1]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2]邹同文.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0(2).

[3]郑雷.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才智,2015(1).

[4]张煜晗,张程,俞立静,杨子刚.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1).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扩大,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也都会留守在家乡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看。调查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 措施 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感情脆弱;性格内向;逆反消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距扩大,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家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一般都交由年迈的(外)祖父母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孩子自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暑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组织十九名大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长滩镇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实践服务团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课程教授、爱心捐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的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51%的小孩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34%的孩子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1%的小孩与其他人住一起,并且还有4%的小朋友是自己单独居住。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未能达到成功的衔接,因此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学习、生活上也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心理成长缺少一定的关爱,这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严重困惑,更影响到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 困难;逆反消极,价值扭曲;胆小懦弱,耐挫力低;不理智,行为偏激。下面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一)、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据调查得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农村家中,尽管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但是相比于其他父母在家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感情发面的支持和安抚是微弱的。毕竟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一些旧的观念和旧的传统束缚着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可能在感情方面给孩子的帮助也是微乎甚微的。再者,农村儿童从小就与父母隔离,少则一年见一次面,多则更久,缺少充足的父爱和母爱,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感情方面比较脆弱,自私冷漠,与父母情感隔膜疏远,有的甚至十分埋怨父母。此外,他们还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二)、性格内向,人际交往困难。以往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约束,的留守儿童属于内向型,自卑心严重,胆小怯懦,畏缩拘谨,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愿意与人交流,也害怕与人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与爷爷奶奶之间又会存在代沟,因此内心堆积的矛盾或烦恼都无法及时的得到安抚和很好的引导。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就更加不信任,安全感缺乏,性格孤僻内敛,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渐渐的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更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了。当一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人,谁又有义务来主动联系你呢?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较父母在家的孩子来说就相对内向一些,再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自卑心理,总觉得不如人,内心就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受挫感,因此人际交往困难。

(三)、逆反消极,价值扭曲。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消极逆反,价值扭曲,冲动易怒,叛逆任性,总爱和人对着干,易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男孩子有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独立孤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青春期那段时间,更加不听管教,对监护人的教导不理不睬,非常容易与他们发生矛盾,总喜欢和他们对着干,指东偏向西,说话不礼貌。由于缺乏亲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进行自我认定, 自我评价 和自我控制,缺乏体验爱和施予爱的能力,难以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价值上出现扭曲。

(四)、胆小怯懦,耐挫力低。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性格方面怯懦胆小,不敢作敢当,没有坚韧的毅力,很容易放弃,耐挫力低。做事情不果断,缺乏主见,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不能努力去解决。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是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我们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平均联系一周一次,有21%不定时与父母经常联系,有20%的孩子每月一次,但是还存在9%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比较的内向孤僻,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一般孩子都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体力弱, 文化 知识也积累的不多,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的心理教育完全被忽视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堂,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设施不齐全,条件艰苦,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去那里教书,因此,学校不仅缺乏教师资源,纸质书籍资料也是相当匮乏的,更不用说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专门的心理课程,做心理辅导。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要强化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彼此谦让,相互关心,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高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予以启发性的引导教育,不偏激,不溺爱。为了孩子在外奔波的父母要时常和孩子们联系,常回家看看。

(二)、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匮乏,但是还是要极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帮扶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促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2]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9-125+160.

[3]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36-38.

[4]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3):44-46.

[5]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18):81-8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4.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论文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留守儿童自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少年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型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相比于非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形成、人际交往、价值观以及情绪认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状况。政府应当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责任,学校也应当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家长应当与孩子多多沟通,促进孩子与家人,社会和学校的互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工作超过半年,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祖辈、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融入,开始在城市中打工赚钱。但是,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生活条件等的限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农村,托长辈或者同辈人照应孩子,这就使得一种新型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出现。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而且这个数量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不会减少,甚至会进一步扩大。数量不断扩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1.性格缺陷

现如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太多自卑与内向。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戚代为抚养,所以,孩子比较缺少父爱母爱,因此对孩子疼爱过度造成溺爱孩子,通常会为孩子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事实上,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就被剥夺了,而且,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长此以往下去,就使得孩子的性格特点趋向胆小、内向。另外,小孩子一般都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少安全感,和非留有儿童相比,这些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孩子的情绪和认知障碍

孩子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会有助于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多是缺少亲子沟通的机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很少,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以及父母关爱,很多留守儿童都会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据有关调查显示,不少留守儿童有焦虑倾向,有的留守儿童有被遗弃的感觉,有的留守儿童称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有些留守儿童往往不知道该向谁诉说困难和困惑。

3.人际交往障碍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对学习的组织的集体活动都不是非常感兴趣,因此,也不愿意和同学一同参加各项活动,明显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不喜欢和他人接触,比较喜欢独来独往,而且他们的性格有些孤僻,严重的可能会有自闭的倾向。长此以往产生了交往障碍;也有些留守儿童都是别人叫才会跟着参加集体活动,很内向,表现不积极;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比较喜欢且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政府要担负起关心留守儿童的责任

首先,政府必须要承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大责任。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帮助。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身心健康发展好坏都直接政府制定的措施有一定的联系。基于此种情况,各地区的政府要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逐渐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把此问题纳入到可持续发展工作中来,认真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留有儿童中比较贫困的孩子。在接收农村外来打工人员的地区政府,要尽量减少人口歧视,并且要尽量提高这些外来打工人员的收入,这样一来,这些外来打工能够承担的起孩子在城里上学的费用,而且,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可以留在自己父母的身边,从而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2.学校应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学校作为教育育人的基地,应当特别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在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效果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城里的孩子和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情上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因此,学校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例如:规范要求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教育留守儿童要尽量使自律和其它相关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加以科学教育,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骤。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校更要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样一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克服其父母不在家而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而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可以考虑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明确了解学生的情况,开设亲情电话,能够让学生的家长方便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3.家长应当与孩子多多沟通

建立亲子沟通渠道,促进父母与孩子间更多的沟通。外出务工的家长往往与孩子缺少正常的沟通渠道,不能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及亲子互动。这样一来,严重的剥夺了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而且,这同时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的家长要在有意识和无意识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进而来弥补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的缺点。外出打工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和孩子的学校以及班主任多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学习情况等,有时还要抽时间到学校去看望孩子,在身心发展和学习上也可以进行必须的教育与引导;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多多沟通,尽量减少孩子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不同,让他们觉得自己父母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关心着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宏翰,权方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李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3]丁同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4]董自正.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可能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而被留在家乡由亲属照看,与父母长期分开居住及生活的儿童。[1]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来养家糊口,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照料,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照抚。有的父母双方都不在留守儿童身边,像这样的儿童被称作为完全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监护;还有的父母双方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像这样的儿童则被称作半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一方父母监护。

(二)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子女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网络在农村又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是屈指可数的,即使联系了,父母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关系,对教育、心理及精神层面的关系是极少的。

(三)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于时间上和距离上的长期阻隔,父母监护、督促力度的下降,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本身又不高,进而就会出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有较少数的留守儿童都能体谅父母的艰辛,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认知能力差,一般低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然而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关爱,不敢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情感,这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孤癖性格和自卑的心理。[2]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逐渐地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对亲情冷漠,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甚至只扮演着“提款机”角色,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消极悲观,容易产生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扭曲心理,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受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的举动。

(二)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管教,不能感受父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在价值观念形成、思想道德塑造及行为规范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理论性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只重视物质生活上满足而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因为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留守儿童容易放任自流,不服从管教,违反校纪校规,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刑事犯罪青少年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约20%。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成长关键期,如果父母、学校、社会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极易偏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业方面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儿童来说是必要的,能使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进而不断取得进步,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发生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逃学、打架、辍学等不良现象。根据河南省后关庄2013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5%,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成绩优良的只有9%。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成为辍学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32个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他们正处于独立人格、良好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最佳阶段,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督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降生,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这一生中受教育最长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父母的视野、见识、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往往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处事原则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关爱的缺少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致使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健全。父母很少有时间而且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而采用放任自由、不予管教的教育方式,这是非常有害的,父母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有个完整的家庭,留守儿童内心最大的愿望与其父母外出务工所追求的是互相矛盾的,这在客观方面无疑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因素

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轴心则是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3]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对于村民而言,学校不仅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而且也是儿童自我素质提高的场所,是孩子将来脱离土地与农民身份,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梯。但是目前在我们的乡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很差。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教学资源依然紧缺,一些中小学只设置了基础的文化课程,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师资欠缺,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不能全面地发展,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搞应试教育,忽略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社会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由隔代监护人照料,很多老人沿袭了他们年轻时照顾孩子的方法,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再者这些老人有的年迈体弱多病,有时候还要忙着做农活,所以没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更好地照顾好留守儿童,更别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了解和沟通了,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不良恶习会逐渐形成,而家长全然不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加以监管,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和打游戏上,他们有的甚至会逃学逃课去网吧,而这些黑网吧明知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默许也就是纵容留守儿童在网络世界沉迷,这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内部原因是产生留守儿童主要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原因而有所调整。

(一)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家庭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家长还应该权衡一下外出打工与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轻重关系。对于隔代监护人而言,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地溺爱,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监护人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特长

学校教育一直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是最能及时发现孩子问题的场所,学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学校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以来,即使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能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的配合,加强社会教育。规范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是有必要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系起来,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保证留守儿童地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留守儿童对比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农村留守 儿童 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 教育 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其规模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始终无法彻底解除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3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之一。有观点认为,留守儿童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就的产物,因为“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要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障碍。为了减轻负担,父母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看。这种照看是一种单纯的生活上的照料,谈不上辅助孩子教育和身心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也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一时难以彻底破除的社会难题之一。2015年6月9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这一悲剧的发生迅速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再次集中关注。

事实上,这次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首例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通过互联网搜索“留守儿童”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早已有留守儿童的悲剧见诸报端。如早在2008年,安徽一名12岁的留守儿童因父母经常外出务工而上吊自杀;2012年11月,同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4年1月,安徽省一名9岁留守儿童在自家厕所自缢身亡,同年,湖北省13岁的留守少女在家中割腕自杀未遂,等等。关于留守儿童的惨痛事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多起,有坠楼的、有溺水的、有被性侵的。

这些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社会早已承受不起,但为什么又总在发生并有恶化之势?难道是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留守儿童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爱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酿成悲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虽非一朝一夕所能及,但并非无能为力。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其消极影响,进而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缓解之道。强调社会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杜绝悲剧的再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应用庞大来形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①另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 报告 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老人接近1/4,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欠发达态势,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也大,留守儿童问题突出。2014年,由贵州省社科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贵州省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详见表1)。②一系列的数据均反映出贵州省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峻。留守儿

童问题的严峻性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反映,更多的问题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各项问题之首。曾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相对于同龄的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并且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轻则在性格上叛逆或孤僻,重则造成人生悲剧。

(一)性格孤僻且叛逆

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使他们的童年生活里缺少最重要的“营养”补充,导致成长环境“营养不良”。尽管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的照顾,但由于代际原因,这些亲人的关爱始终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相关研究表明: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情感交流,3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③因此,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喜欢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形成内向的性格。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不愿意接受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人的管教,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常常因小事而容易暴跳如雷,和他人顶撞,即使是无理的也要闹一闹,甚至是唯吾独尊。这些行为习惯或性格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儿童长大后快速、顺利融入社会。在讲求团队合作精神的当今社会,这部分性格孤僻而叛逆的人将与社会格格不入,个人价值或人生目标难以实现,长期的压抑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社会的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自卑心理明显

自卑心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本来在机会上就与城市同龄儿童存在差异,长期与父母的聚少离多容易导致孩子内心封闭,缺乏自信。在别人谈论爸爸妈妈或爸爸妈妈接送其他小朋友上下学、逛街购物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是不是被遗弃等想法。同时,由于代际原因,现有监护人无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辅导或满足不了学习需要,他们除了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外,无法对孩子的其他需求进行满足。此外,在学校召开运动会或家长会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也会因为自己的父母不能到场而忧心忡忡,更加封闭。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或自卑心理强烈是长期缺乏和谐亲子关系的结果,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极不利于还在今后的全面发展,可谓是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同龄人。

(三)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父母除了能够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外,在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微忽甚微,更谈不上通过父母的 言行举止 来影响和培育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不淘气,每天多给点零花钱也愿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想法苦了或害了孩子。孩子一旦手里有充裕的钱,他就能做很多学习外的事情,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常见的就是抽烟和上网。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得不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做出偷盗、打架斗殴、上网、吸烟等不良举动,严重者还会拉帮结派,危害他人。这些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制止,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即使父母期望再大,也难以如愿。 (四)对学习产生排斥

父母外出打工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优裕的家庭环境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将孩子留在农村而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父母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教,而孩子的现有监护人又由于年长或忙于农活而不能承担起所监护对象的教育职能。这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几乎是完全自由无约束的。童年时代玩的天性,加上弱小的自制能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于是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偶尔还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后作业无法完成,严重者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最终对学习产生排斥,出现厌学心理,失去上进心,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曾有一项针对贵州、重庆、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调研显示: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没完成作业。④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好坏与父母外出务工所产生的长期分离有很大的直接性关系。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由贫困而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个庞大群体身上承受着的痛苦,正由一次次的悲剧传递给社会。尽管学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早已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并努力改变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时至今日,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没有阻止留守儿童群体悲剧的发生。在未来,如何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亲情的哺育,父母选择外出务工一定要因时、因势、因地进行,即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和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最近务工。一方面,如果家庭生活条件已能自给,那么可留下一方在家照顾、教育孩子,切不可因想外出感受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如家庭条件确实艰苦,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外出务工,那么,对于留守在家的子女,父母至少需要做到“三个保证”。第一,保证每天晚上给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能够像非留守孩子一样用心学习,正常成长。暑假时还应该将子女接到工作地近距离进行亲情培养和沟通;第二,保证三天以内给现有监护人通电话,询问子女的学生生活情况,对存在的困难要及时协调监护人进行解决;第三,保证一个星期给学校班主任老师通电话,实时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环境最重要,而父母的陪伴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方法 。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负着直接的重要责任。因此,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学校需要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积极的和向上的价值观;第二,完善教师专业结构,实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 毕业 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弥补现有教师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第三,通过开展团队游戏、感恩教育、道德教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团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第四,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家访力度和频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环境。

(三)政府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勤保障功能,政府需要多举措做好后勤保障部长的职能。第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乡镇政府需要根据上一级职能部门颁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辖区内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负责落实和监督。第二,县级以上政府预算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完善的学校生活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关怀,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学会感恩;第三,联合教育、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详细排查,对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便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监管,依法取缔有碍学生学习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场所,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空间。第五,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保障体系,依法对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惩罚,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四)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例如,作为企业,应该让常规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可以允许留守儿童父母定期带薪返乡看望子女,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免费组织留守儿童进城、进厂见父母,等等;作为街坊邻居,应该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情;作为村委会,要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制度全面把握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不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在政策上给予照顾。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街坊邻居、村委会等组织的加入将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5月10日。

②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27日。

③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④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1]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2]邹同文.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0(2).

[3]郑雷.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才智,2015(1).

[4]张煜晗,张程,俞立静,杨子刚.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1).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扩大,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也都会留守在家乡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看。调查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 措施 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感情脆弱;性格内向;逆反消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距扩大,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家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一般都交由年迈的(外)祖父母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孩子自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暑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组织十九名大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长滩镇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实践服务团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课程教授、爱心捐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的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51%的小孩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34%的孩子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1%的小孩与其他人住一起,并且还有4%的小朋友是自己单独居住。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未能达到成功的衔接,因此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学习、生活上也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心理成长缺少一定的关爱,这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严重困惑,更影响到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 困难;逆反消极,价值扭曲;胆小懦弱,耐挫力低;不理智,行为偏激。下面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一)、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据调查得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农村家中,尽管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但是相比于其他父母在家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感情发面的支持和安抚是微弱的。毕竟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一些旧的观念和旧的传统束缚着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可能在感情方面给孩子的帮助也是微乎甚微的。再者,农村儿童从小就与父母隔离,少则一年见一次面,多则更久,缺少充足的父爱和母爱,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感情方面比较脆弱,自私冷漠,与父母情感隔膜疏远,有的甚至十分埋怨父母。此外,他们还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二)、性格内向,人际交往困难。以往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约束,的留守儿童属于内向型,自卑心严重,胆小怯懦,畏缩拘谨,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愿意与人交流,也害怕与人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与爷爷奶奶之间又会存在代沟,因此内心堆积的矛盾或烦恼都无法及时的得到安抚和很好的引导。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就更加不信任,安全感缺乏,性格孤僻内敛,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渐渐的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更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了。当一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人,谁又有义务来主动联系你呢?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较父母在家的孩子来说就相对内向一些,再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自卑心理,总觉得不如人,内心就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受挫感,因此人际交往困难。

(三)、逆反消极,价值扭曲。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消极逆反,价值扭曲,冲动易怒,叛逆任性,总爱和人对着干,易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男孩子有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独立孤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青春期那段时间,更加不听管教,对监护人的教导不理不睬,非常容易与他们发生矛盾,总喜欢和他们对着干,指东偏向西,说话不礼貌。由于缺乏亲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进行自我认定, 自我评价 和自我控制,缺乏体验爱和施予爱的能力,难以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价值上出现扭曲。

(四)、胆小怯懦,耐挫力低。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性格方面怯懦胆小,不敢作敢当,没有坚韧的毅力,很容易放弃,耐挫力低。做事情不果断,缺乏主见,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不能努力去解决。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是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我们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平均联系一周一次,有21%不定时与父母经常联系,有20%的孩子每月一次,但是还存在9%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比较的内向孤僻,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一般孩子都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体力弱, 文化 知识也积累的不多,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的心理教育完全被忽视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堂,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设施不齐全,条件艰苦,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去那里教书,因此,学校不仅缺乏教师资源,纸质书籍资料也是相当匮乏的,更不用说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专门的心理课程,做心理辅导。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要强化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彼此谦让,相互关心,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高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予以启发性的引导教育,不偏激,不溺爱。为了孩子在外奔波的父母要时常和孩子们联系,常回家看看。

(二)、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匮乏,但是还是要极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帮扶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促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2]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9-125+160.

[3]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36-38.

[4]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3):44-46.

[5]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18):81-8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4.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论文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1]

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由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引起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因素共同导致的。

(一)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正是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农民尽管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但户口依旧是农村的,各种的福利待遇不能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尤其是与这种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等现象。[2]进城打工的农民要想其子女在打工城市上学,需要缴纳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在有些城市设有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他们的升学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中高考制度的限制也难以解决。其次,地方基层政府方面未给予留守儿童足够重视以及政策措施不力。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当地基层政府支持农民外出打工,而对留守儿童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再次,社会广大农民外出打工成风,读书不重要观念盛行。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错误的认为读书不重要。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也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昂贵的教育投入,毕业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可见外出打工成风的环境以及读书不重要观念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二)家庭环境因素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与监管不当。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单亲、亲戚、祖父母,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决定了单亲监护人一般都是母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父亲不在家,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也帮不上忙,还有监护人是(外)祖父母,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在充分满足物质需求同时缺少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管束,这及其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惯。同时,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较深,很难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沟通。

第二,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相对欠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父母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从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学校,孩子放学后的作业问题对部分父母来说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无形中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第三,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由于农村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庭子女普遍偏多,家庭经济负担重,为此,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但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情况受到影响。

(三)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系统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上存在缺陷,性格多孤僻,学习成绩不佳,而学校为了升学率,成绩较好的学生成为他们主要培养对象,对于成绩欠佳的农村留守儿童则放弃教育管理,从而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甚至逃学、辍学。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缺少研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失学、辍学现象严重。[3]此外,农村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不齐全,学生放学后自由散漫活动,多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由此会产生诸多留守儿童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儿童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很强,加之留守儿童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其容易受外界干扰和侵害,被坏人引入歧途,从而造成学习上散漫,在学校里出现打架斗殴、迟到早退、违纪等一系列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首先,社会环境方面,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村外出打工成风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政府应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村教育资本的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建立适时的社会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兴建务工子女学校、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其次,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尽量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或父母其中一人留在家里,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是(外)祖父母监管,一定要对留守儿童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父母也应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以及时掌握孩子的一切状况。

最后,要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基层政府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的规范管理,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努力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积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

[2]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学.2011

[4]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