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加强园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认识,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论文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幼儿教师 课程管理 课程实施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我们认识到发现问题与取得成绩一样重要。因为问题意味着探索和思考,意味着研究者正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问题也意味着今后工作的目标,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008年3月,笔者对重庆市渝北区市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从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实施效果三个维度开展调研,强调“真实”、“过程”、“反思”,突出其导向作用。调研组通过看半日活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等形式,对示范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
目前,示范幼儿园的层级管理分明,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这是因为,近年来幼儿园业务管理制度调整较多,在以往基础上的补充往往只是口头传达内容并加以执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没有汇总整理到相关制度中,造成了“工作做了,资料呈现不出来”的现象。同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职责分工上的不均衡与漏洞,造成幼儿园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对各类课程计划的审定流于形式,无实效性地跟进指导。从管理人员职责评估结果显示出各层级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调控与调整。
(二)对课程计划拟订与落实不到位
1.课程实施计划中主、辅课程的容量失衡。尽管本区已对教师进行了“幼儿活动发展课程”的相关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主、辅课程比例失衡的现象。加之幼儿园开设了“思维游戏课程”、“分享阅读”、“幼儿英语”、“蒙氏教学”等特色课程,造成对主体课程的实施有所冲淡,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无法保证主体课程的有效实施。
2.周计划中各领域内容及类型失衡,缺乏规范性。从调研数据中反映出社会、艺术、健康三大领域的课程容量基本符合容量比;而科学、语言、数学领域的容量显得不足,在领域类型的安排上也存在失衡,教师填写周计划呈现出书写不规范、名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对课程领域与类型认识混淆,没能反映出核心目标,存在表述不统一的现象。
3.一周内各类游戏开展失衡。《细则》明确指出,应平衡一周各类型游戏,每周至少开展各类型游戏1次,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从统计数据显示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尤其是没能认真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幼儿活动区活动的时间也没能得到保证。
4.教师日计划较普遍地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教师在缺乏创造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部分教师没有把日计划真正变为适合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缺乏对教材进行再次筛选、加工和设计。在实施日计划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分析和改进。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了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与经验水平上,那些“吃不了”、“吃不饱”的少数孩子却很少被老师所关注;还有教师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怎样全面透彻地反思、怎样多角度反思,反映出教师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弱,即反思的广度不够。
(三)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力度不够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从调研的数据中反映出,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课程实施效果重视不够,对课程实施中呈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尤其是对教师自我评价的指导远远不够。由于教师发展的不平衡,“自我评价”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内在需求,绝大多数教师能按课程要求客观评价自己,并抓住机会寻求发展中的问题,制订措施,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但有些教师“自我感觉较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方向。针对这一现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制订措施,以教师发展为本,为他们提供反馈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让“教师的自我评价”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地观测半日活动、日计划、周计划以及幼儿一日活动的检测情况,反映出教师在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环境与材料、形式与方式等指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活动中存在隐性浪费时间和幼儿的无谓等待现象。在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强调统一和固定。由于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等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如集体排队取水、入厕,或者教师逐一分发玩具材料,这样便时常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和幼儿的无谓等待;从活动组织有序、无消极等待指标检测数据中也反映出较低的分值,这说明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2.活动目标空泛,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查阅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反映出教师制订的教育活动目标空泛、笼统,且重点或核心目标凸显不够。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描述,如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学会合作等,类似于这种拟定、空泛化目标的现象在教师中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了幼儿学习无目的性和教师指导的盲目性。有的教师片面理解和随意设置教育目标,如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而对于情感、意识等目标的培养关注不够;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虽然设置了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在组织和活动时不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存在过程与目标脱节的现象。
3.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发挥不够。从教学组织中反映出教师预设的活动比较多,幼儿生成的活动相对比较少;教师干涉的比较多,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相对比较少;规定表达方式比较多,幼儿自我表达相对比较少;教学活动多以平面展开的活动多,而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少;教师随机调控教学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4.教师对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指导策略的适宜性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1)区域设置的问题:一是区域设置形式化。教师对区域的设置缺乏对幼儿的意愿兴趣的考虑,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二是区域设置上追求形式花哨,忽视实质性的教育功能。三是区域的空间设置动静没分开。对区域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四是区角设置存在很盲目的现象。一学期开设固定的几个区域,材料很少,极少更换,缺乏层次性、适宜性,孩子们的兴趣渐渐淡化,缺乏探索的积极性,使得活动形同虚设。(2)材料投放的问题:一是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二是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限制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3)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一是教师缺乏观察幼儿、了解游戏进程的意识和举动,致使游戏中出现了“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二是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在游戏中漫无目的地“巡视”,或盲目穿梭于幼儿之间。因缺乏观察方法和反思策略而无法解释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意义,观察成了“看热闹”或“视而不见”,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作为管理者,应将组织制度的制定权下放到员工,组织好制度的制定过程,通过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员工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每一个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都要广泛听取意见,力求不断完善。
1.建立三级(班级、组级、园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细则。让完善的管理制度引领教师参与课程的实施,同时为不同的教师搭建和设置不同的成长台阶,满足不同层面的教师、不同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此外,还应完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扶协议》、《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等。例如,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班长为班级课程实施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班长在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和任职条件,规范和完善班长管理权限与奖惩办法;组级园本教研管理负责制,教研组长为园本教研管理的责任人。围绕课程实施,每周开展开放式园本教研实践研讨活动,由各教研组长轮番主持;实行园级课程实施培训制度,实施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2.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管理例会,加强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每月组织一次课程管理例会,遇到需求时,可增加例会次数;定期召开园务课程研究会、班务会,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目的是疏通管理通道,加强协调,进行日常课程管理监控记录交流与互通情报,及时获取信息与反馈,进行有效调控和调整。
3.征询需求,建章立制,调动家长参与课程管理的内驱力。家长如何参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要制度先行。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园级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家委会制定家长问卷表,征询家长们想知晓的各类信息的定位、选择性课程的开发、特色课程的开设等,诸多内容让家、园之间加强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开展作良好的铺垫。
(二)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而且还需要亟待解决教师个体在实践操作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难题。
1.转变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为普遍的一个事实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喊得最多的口号和提及的措施之一。然而,很多教师虽然口头上能说出一些《纲要》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口头上讲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很容易,但是能否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取决于教师对新观念的真正理解以及教育行为的实质性的转变,因而教师对新观念的“体验”、“感悟”也成为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理清自己的固有观念,增强对自身教育观念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意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创造性实施课程。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导向是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课程方案,而是要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实施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规定,相反,却强调应为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强调的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教本”,不应该把教材、参考资料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唯一依据,而是在这些基础上结合幼儿的需要,不断吸纳新理念、发展教材、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状态。对教育活动内容尽量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核心经验,设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教师在研究每一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基础上,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要根据自身对《纲要》要求的理解和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对选用的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要从有多少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合理分配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思考和参与的时间;要高效率地管理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尽可能减少教学干扰,合理利用宝贵时间。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体现在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主题的产生及发展、人数的灵活增减、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化等;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的自主参与,在重视幼儿主体参与基础上,有效调控活动的进程。
(三)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1.活动区的创建要有课程意识。把材料变成适合儿童序列的活动,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课程的融合性活动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价值。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低结构的材料,引导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权,并参与材料的收集,积极与材料产生互动;二是让孩子充分自主、自助选择材料、重组材料,将探索与发现融人到整个活动过程中。
2.活动区应不断更新。环境应跟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以实现孩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但要经常对环境进行修正,以回应幼儿的需要,而且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环境,使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成为建构的主角。
3.注重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要保证各类型游戏的均衡开展(每周至少一次)。
(四)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力度
从调研中发现幼儿园有园长、业务园长、年级组长等专人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课后反思,但没有把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联系起来作整体考评。这种孤立的检查评价制度价值不大。反思现有听课制度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可采取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交流。预约听课的具体做法:管理者在听课前天中午通知被听课的老师,让她有一定的准备;在听课的当天中午该教师会把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的邮件发到听课者的邮箱,然后听课者会结合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与教师交流,分优点、缺点、建议三部分反馈给教师,尽量发现该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
管理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得更细,能量化的地方尽量量化。园长和业务园长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的方式下班检查工作。做到每周必查备课,有记录,有指导交流;每周必查听课,形式多样,有集中教育活动,有半日活动;定期检查环境,看是否有“师”、“幼”、“家”的共创,有家园栏的定期更新,有幼儿学习生活活动过程的反映等。每周利用业务工作小结会议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质量分析,结合本园实际,有重点、有要求、分阶段地对教师日常工作提出要求,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能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加强园本培训,实现家园共育,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过去,家长在教师的心中只是一个支持者、配合者,不是消费者、监督者;而今,要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中。幼儿园应从管理上找差距、寻原因,依托园本培训,深入理解《纲要》、《细则》精神,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大课程观,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幼儿日生活有机融合,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有关信息,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探讨达成共识,使教师、家长接受新的理念,在班级课程实施中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真正成为育儿的伙伴。
近年来,教育活动有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但各领域活动的领域性特征却呈弱化现象。不少教师对课程领域目标和关键经验把握不到位,特别是新进园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如果再一味地上综合活动,就会造成对课程领域活动不熟悉。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学习课程本体性知识,帮助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如对目标的理解,对问题的预设及对策等。一是加强领域教研组的建立。开展领域活动特点和关键经验研讨,把握领域核心经验,凸显领域目标,在基础模式上进行自我特点调整,使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同模式推广。二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忠实课程取向,要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创新,帮助教师重温各领域的目标,掌握其特点,了解其核心经验,同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每个教学活动中,尽量将每个活动中的重点目标由教师转化到幼儿身上。三是幼儿园应在原基础上进行细化,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尽量利用幼儿园资源,多形式地进行小组或结对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加强读书与学习,帮助教师提高自我管理与提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学的作用。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努力缩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行为的落差,通过园级、组级、班级三个不同层面的师资培训及有效互动的课程管理机制来培育教师,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牵线搭桥,搭建研究和培训的实践平台,为各层面的教师架设新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行为的互动共生的桥梁,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实施中成为有意义的实践者和管理者,从而保障和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教师的发展。
幼儿园管理可以做这个~~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分析》
【摘 要】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的年龄特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单纯地依赖管理者和教师是很难获得应有教育效果的。因此,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参与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28-02
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就是教育管理。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单纯地依靠幼儿园管理者进行教育管理是很难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样的道理,幼儿园教育管理也需要家长、管理者、教师共同参与,方能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参与现状
1.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深度不够
目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仍旧停留在为教育活动提供经济支撑的层面上,即通过学生学费、捐赠、教学辅助等方式来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幼儿园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欲举办一些工作坊,但没有专业的人手来负责此事。这种情况下,具备这种能力的家长往往自告奋勇地承担这一任务,从而确保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再如,夏天家长接送孩子时发现蚊虫较多,便主动购买了能够驱赶蚊虫的夜来香放在园内等,这些都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经济支持的重要表现。这也反映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教学活动这一层面上,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管理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广度不够
教育管理是幼儿园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行政管理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家长所参与的行政管理更多的是集中在与孩子相关的行政事务上,对于直接关系教育质量的教育管理并无太大热情。如为确保孩子的饮食结构合理,部分家长主动承担了幼儿园食物的采购工作,在生活之余主动的对幼儿营养进行研究,针对性地制定每周食谱;有的家长承担了幼儿打扫卫生的辅助职责,即指导和帮助幼儿打扫园内卫生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奠定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又充满了担忧,两者综合之下决定了家长在幼儿生活管理这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
二、影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因素
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家长的参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家长更多的是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过程,在教育管理的参与度较低。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家长的个人因素,也有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因素,具体如下:
1. 个人因素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其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和家庭背景的不支持。动机指激发人的行动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家长之所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缺乏对教育管理的参与动机。简单的说,一方面家长认为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其教育水平远远高于自己,幼儿园管理者多年的管理经验也能够确保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自己只需要将目光放在对教育的监督上即可,参与教育管理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观念决定了家长几乎没有产生过参与教育管理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知度不高,很多家长将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参与教育管理等同起来,并没有产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
2. 学校因素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者,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对于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开放的教育理念要能够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契机,提高其参与度和参与水平;反之,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往往“无门而入”。具体而言,幼儿园对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是否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相契合;二是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对家长、幼儿的认知水平。
三、优化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对策
1. 完善组织架构
当前幼儿园的组织架构大致可以分为管理者和教师两大部分,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管理者在吸收教师意见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从而导致了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对此,笔者根据华德福的三元结构理论认为,应当构建校董会(管理者)、教师委员会(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三方的共同讨论为基础,确保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对于家长委员会的设立,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家庭背景和价值文化水平进行调查,委员会成员以背景较好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为主,但是每一个委员会成员都要和一定数量的家长组成小组,对家长关于教育管理的想法进行总结然后将其反馈给幼儿园,即每一位家长委员会下都设有家长小组;其次是要确保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组织架构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仅仅给予其建议权,以此来保证家长能够通过家长委员会切实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管理中。
2. 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实现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参与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幼儿园早已设立家长委员会,但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幼儿园一方没有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导致家长委员会始终游离于幼儿园教育边缘,形同虚设。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管理者、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同等地位,增加家长的话语权;二是明确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所应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避免家长和教师出现争执;三是制定教育管理问题应急对策,即针对家长参与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保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3. 培养参与能力
受家庭背景和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参与能力不足导致其不得不将目光集中在教育活动的参与和监督上。对此,幼儿园一方应当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能力,如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咨询等服务来加强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模拟活动如“教育管理三天行”等来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实践能力,以此来促使家长和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统一,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对教育目标实现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美国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策略及其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2).
[2] 孙钠,毛华清.家园合作渗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3] 李晓巍.父母参与的现状及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5,(6).
[4] 张莹莹,吴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幼儿园 教育 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 热点 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对象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持,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 措施 ,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着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 经验 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 想象力 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 爱好 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持。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 文化 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信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资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资讯素养、资讯知识和资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物件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资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援,物质上的支援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援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援、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援,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著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援。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资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相关文章: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幼儿园 教育 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 热点 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对象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持,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 措施 ,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着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 经验 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 想象力 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 爱好 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持。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 文化 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信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资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资讯素养、资讯知识和资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物件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资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援,物质上的支援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援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援、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援,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著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援。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资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相关文章:
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班级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班级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篇1 浅谈班级管理技巧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当一个个家庭背景不同,喜好不同,习惯不同,性格迥异的孩子走进同一个班级时,他们之间或单独的个体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问题是特殊问题,而有些问题却成为了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一个问题的出现,必然对应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促进班级建设。 【关键词】班级管理;处理技巧;个性心理;有效管理;个性魅力 每一个学校都是由多个班级组成,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教育的基层管理,是对学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的工作不只局限于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考虑到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遇到一些问题并摸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 定位基调,抓支点。 管理定位是关键,定位准确,班级管理工作则事半功倍。民主式、放任式、粗暴式、铁血式,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将决定于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及班级的基本情况。因为新班主任中途接手对班级内部相对陌生,反而学生对班级的情况十分熟悉,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并且已习惯原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无论其管理效果如何。新班主任要融入班级集体中,必须找准班级情感支点,使班主任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对学生没有产生爱 教师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所以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产生爱,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忽视班级管理的教师。班主任情感支点、学生情感支点、班级情感支点成三点一线,就会产生一个优秀的班级。师爱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心理发展。 二 了解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有的放矢。 班级是个共性,但也是由学生个性组成的。抓准班级情感支点,必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情感支点,一般来说,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是纪律性较强的,经常性违纪的学生只占极少部分,只有针对性的对这极少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再加上有计划地指导班级干部开展班级工作,班级管理基本达到成效。全面了解班级学生个性心理,深入解剖经常性违纪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其优点和缺点,夸张性的发挥其优点,针对其缺点开展教育工作,动之与情,让班主任情感和学生情感交流融合,产生心理共鸣,以达到良好些的教育目的。 做好学生个性教育工作,班级这个共性就比较容易达成管理教育效果,通过学生个性确立班级共性点,明确班级管理教育新理念,使学生围绕这个方向性共同努力,并通过对学生的个性教育,使学生从新角度去认识新班主任,接受新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念,从而使学生团结到新班主任周围,配合新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有一个新的面貌、新的风格,产生新的动力,更好地完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三 了解班级整体特点,采取有效管理方式 与新入学的班级不同,中途接手的班级已经形成一定的整体特点,要立刻改变是不可能的,必须对班级有深入的了解,再逐渐的引导;教育是有过程的,切忌功利主义而要求一下子把班级管理好,那是不现实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必须有良好教育效果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如果了解清楚班级的整体特点,就能树立良好的班风新形象,学生就容易产生新动力,那么,要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无论什么管理方式都是为了管好班级教育学生,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是班级管理成功的两个大砝码。加强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教育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基础教育,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只有班级凝聚力才能师生同心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学生产生荣誉感,才能促使学生为这个团队而努力,在努力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提高。若连集体荣誉感都没有,何来团队精神?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班集体的荣誉也是学生个人的,班集体与个人是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无论学习、工作,集体决定个人,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反过来又影响个人。把班级整体特点融化进团队中,使学生个性情感体现在团队共性中,就很容易很准确的抓住班级情感支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较快较好地完成班主任交接工作,完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四 班主任的个性魅力是班级管理教育的核心,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 1 刚入学的小学生面对一个新环境,既感觉新奇但又因为陌生而感到惶恐.刚入学的孩子从幼儿园的轻松舒缓的状态一下子进入到学校的相对紧张的状态,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阶段,家长们往往也表现的忧心忡忡,对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寄予莫大的“关注”。第一天见孩子,笑脸与亲切的话语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一种信赖感,老师是可以亲近的,是值得信任的。让她们感受到母亲般的呵护与温暖,有了孩子的充分信任,班集体肯定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2 对个别学生的谈心、鼓励式教育, 学生无动于衷。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时,学生无动于衷,相反的换来了学生的无理辩驳乃至“白眼”。还有的孩子甚至家长都认为自己或孩子资质很高,即使现在比较顽劣也不会影响以后的发展,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对这样的孩子必须采取必要的批评乃至惩罚。一个学生上课经常扰乱课堂秩序,而依仗自己的聪明有着不错的成绩,所以“屡教不改”。 3 “令人头疼”的排座位,永远不能让所有家长学生都满意。只按照孩子的高矮来排座位,后面的座位使得学生难于参与,并且容易走神。于是,很多家长也希望把这样的孩子安排在老师的眼皮下,对孩子有一个监督作用。因此,在座位的排列上,我尽量采取传统的纵横排列模式,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在座位排列上,尽量遵循男女同桌,每一排都安排班干部,自制能力强弱搭配等原则,这样不仅利于班级团结,还做到有监督、一帮一、一带一,使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4 对学生的行为作有效的指导, 但在实际的活动中效果不佳。现在的孩子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事实摆在自己面前却不做或做不好。班里环境保持几乎为每一个孩子都分了工,可是地上的纸屑没有人理,横七竖八摆放的笤帚无人问津,甚至黑板在上课铃响后还写满了粉笔字,面对这些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以身作则。 5 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班干部也是孩子,不可能泯灭孩子的天性。所以,当一个孩子被选为班干部时,他会满怀远大的抱负与治班的理想,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时间长了,开始的自豪感、荣誉感、优越感慢慢在“繁忙的工作”中消失,也想偷懒休息了。因此,不是有了班干部班主任就可以大放特放,只是有些工作转到幕后。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班干部的工作,记录下他们的成绩与问题,定期提出改进意见并利用班会时间对他们的成绩予以肯定,激发班干部的学习热情,才能保证高效率行使。 找到了学生情感支点和班级情感支点,还必须要有班主任情感支点融入班级集体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又将要更换另外一个班主任。班主任的情感是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级情感支点、学生情感支点、班主任情感支点三点一线的基点。因此,班主任的个性魅力,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只有对学生产生爱,学生对班主任也产生反馈的爱,在情感共鸣中才能完成班级管理教育目标。 班主任的个性魅力主要表现在管理风格和健全的人格,管理风格体现出班主任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班主任通过个性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爱,才能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育,班主任就通过个性起到对班级管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其他问题,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切实把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够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预防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班级管理毕业论文3000字篇2 谈高中班级管理 【摘 要】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方法 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班级,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因而高中班级管理,在新世纪的教育实践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正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在这一阶段学生也慢慢形成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处于迷茫和被动的阶段,自主管理还存在非理性的不足,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班级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原来本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班级管理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降低和避免这些问题对班级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对于从事高中教育的教育者以及高中班主任来说,就必须对存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剖析。 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选用的随意性。 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和核心组织,其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一批学生的素质,因为“什么样的师傅带什么样的徒弟”,因为“名师出高徒”。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班主任的聘用条件以及班主任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班级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在班主任的选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班主任的选用缺乏相关的有效地可操作标准,现实是高中班主任肩上的高考压力太大,有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学校只能从年轻且无任何经历的教师中选用,从而造成了对班主任的选用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用人偏差。 高中班级管理过分注重智力。 高中教师面对高考压力,都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即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学校教育本应该在这一阶段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综合而有全面的教育,但现实是我们的高中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这种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的要求而忽视思想品德和其他各项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和各项素质的提高。 高中班级管理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的班级大部分都是五十个(或更多)学生组成的大班级,而在对高中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有足够的重视,而是对每一个学生都用相同的由学校或班级制定的理想标准来培养学生,甚至有的班主任到了高考前夕只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与关注,认为“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对学困生视如无有,这既打击一部分学生,更不利于多数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2. 改进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注重实效的德育。 对于高中班级的德育管理来说,学校方面不能把德育管理过于知识化和数字化,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全面,不能仅仅就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班主任要提高对德育的认识,因为思想品德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劝人向善。高中班主任要在班内营造一种全体成员和谐友爱的积极氛围,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召开“我爱我家”主题班会、让学生多参加慈善救助献爱心活动、多学习“最美人物”的事迹等等,让学生学会对弱者的同情,对“最美人物”的尊重,使得学生自觉的培养自身的品质,进而实现具有时效性的德育。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 高中学生各类情感的发展已逐渐完善,意志品质也有着较大的提升,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倾向也越来越成熟,高中班主任如果抓住并激发高中阶段这种非智力因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调动高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方式有多种,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这就需要高中各班主任对高中生的基本心理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研究和了解学生进而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让他们能够坚强的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时的调整,最终克服因非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对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不利影响。 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意义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和学习质量,现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的现象,抗挫折的能力特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高中班主任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心里方面的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改变自己身上的不良个性和品德,与不良的习惯做斗争,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一个好的班主任成就者一批优秀的学子,愿所有的高中班主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全心全意的、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师爱,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1.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 2. 3000字的班级管理论文 3. 班级管理论文4000字 4. 班级管理论文2000字 5. 班级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6. 班级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幼儿园 教育 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 热点 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对象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持,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 措施 ,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着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 经验 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 想象力 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 爱好 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持。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 文化 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信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分析》
【摘 要】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的年龄特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单纯地依赖管理者和教师是很难获得应有教育效果的。因此,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参与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28-02
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就是教育管理。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单纯地依靠幼儿园管理者进行教育管理是很难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样的道理,幼儿园教育管理也需要家长、管理者、教师共同参与,方能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参与现状
1.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深度不够
目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仍旧停留在为教育活动提供经济支撑的层面上,即通过学生学费、捐赠、教学辅助等方式来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幼儿园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欲举办一些工作坊,但没有专业的人手来负责此事。这种情况下,具备这种能力的家长往往自告奋勇地承担这一任务,从而确保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再如,夏天家长接送孩子时发现蚊虫较多,便主动购买了能够驱赶蚊虫的夜来香放在园内等,这些都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经济支持的重要表现。这也反映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教学活动这一层面上,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管理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广度不够
教育管理是幼儿园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行政管理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家长所参与的行政管理更多的是集中在与孩子相关的行政事务上,对于直接关系教育质量的教育管理并无太大热情。如为确保孩子的饮食结构合理,部分家长主动承担了幼儿园食物的采购工作,在生活之余主动的对幼儿营养进行研究,针对性地制定每周食谱;有的家长承担了幼儿打扫卫生的辅助职责,即指导和帮助幼儿打扫园内卫生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奠定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又充满了担忧,两者综合之下决定了家长在幼儿生活管理这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
二、影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因素
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家长的参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家长更多的是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过程,在教育管理的参与度较低。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家长的个人因素,也有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因素,具体如下:
1. 个人因素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其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和家庭背景的不支持。动机指激发人的行动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家长之所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缺乏对教育管理的参与动机。简单的说,一方面家长认为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其教育水平远远高于自己,幼儿园管理者多年的管理经验也能够确保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自己只需要将目光放在对教育的监督上即可,参与教育管理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观念决定了家长几乎没有产生过参与教育管理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知度不高,很多家长将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参与教育管理等同起来,并没有产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
2. 学校因素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者,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对于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开放的教育理念要能够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契机,提高其参与度和参与水平;反之,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往往“无门而入”。具体而言,幼儿园对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是否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相契合;二是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对家长、幼儿的认知水平。
三、优化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对策
1. 完善组织架构
当前幼儿园的组织架构大致可以分为管理者和教师两大部分,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管理者在吸收教师意见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从而导致了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对此,笔者根据华德福的三元结构理论认为,应当构建校董会(管理者)、教师委员会(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三方的共同讨论为基础,确保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对于家长委员会的设立,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家庭背景和价值文化水平进行调查,委员会成员以背景较好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为主,但是每一个委员会成员都要和一定数量的家长组成小组,对家长关于教育管理的想法进行总结然后将其反馈给幼儿园,即每一位家长委员会下都设有家长小组;其次是要确保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组织架构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仅仅给予其建议权,以此来保证家长能够通过家长委员会切实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管理中。
2. 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实现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参与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幼儿园早已设立家长委员会,但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幼儿园一方没有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导致家长委员会始终游离于幼儿园教育边缘,形同虚设。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管理者、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同等地位,增加家长的话语权;二是明确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所应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避免家长和教师出现争执;三是制定教育管理问题应急对策,即针对家长参与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保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3. 培养参与能力
受家庭背景和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参与能力不足导致其不得不将目光集中在教育活动的参与和监督上。对此,幼儿园一方应当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能力,如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咨询等服务来加强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模拟活动如“教育管理三天行”等来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实践能力,以此来促使家长和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统一,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对教育目标实现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美国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策略及其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2).
[2] 孙钠,毛华清.家园合作渗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3] 李晓巍.父母参与的现状及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5,(6).
[4] 张莹莹,吴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幼儿园教师论文中班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师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教科研活动意义缺乏正确的
认识。认为幼儿园接触的是3—6岁幼儿,把孩子带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说,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虽专业素质好,但理论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没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总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说、念、讲,教师则一味地记录、听讲。三是教科研活动内容经常跟着“流行风”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儿园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搞得教师随“风”摇摆不定,兴趣不大。!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作为园长,应把教科研放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树立“科研兴园”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复宣传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从教育发展、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从而唤起教师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动骨干教师进行示范,结合实际工作,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园领导参与进行了“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思想的渗透”、“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等研究,从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首先,园领导和教研组长作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允许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使教师产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二,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园常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科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教科研活动内容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因为它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增强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比如,以前我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园领导确定观摩内容与人选,在调查表中,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园领导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指定观摩与“自报观摩”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层层竞争选拔,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师也要提供机会,通过个别指导,为她们参与教研观摩活动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第三,改变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教科研活动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提高活动的质量。我园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
1、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知识等基本理论。!
2、邀请有关幼教专家来园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是现场观摩,就教师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与指导。
3、教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轮流主讲,主讲人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主讲内容,设计出讨论题目,组织大家开展讨论,最后并进行总结。
4、经常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并认真进行评析,提出合理建议。
5、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回来向大家传达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和讨论。
6、向家长或同行开展教科研成果汇报评比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将日 常教育活动向研究性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怕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求稳怕乱,竞赛时总让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活动内容
没有新意,结果,幼儿玩得不尽兴,活动量也达不到。针对这一情况,们组织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并认真研究存在问题,商讨对策,共同设计了大班体育游戏“扭扭虫”这一教育活动,利用“迷彩”布袋作为“扭扭虫”这一体育活动器具,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开始的试教过程中,幼儿虽兴趣很浓,但通过对幼儿的脉搏测试,发现幼儿活动量的高潮过早地出现在准备阶段。于是,我们又通过教师们的学习、思考,建议执教者在活动中,注意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相结合,运用“慢慢爬、快快爬,滚一滚,躺下休息”等口令使活动动静交替,将四路纵队依次进行比赛改为十字队形,向场地四角同时比赛,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并增加教具“饼干”,从而也就增大了“扭扭虫”运“饼干”的频率,有效地控制了幼儿活动量。这项体育活动在参加扬州市学科观摩活动中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了明显的起色,教师们参加教科研活动由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动机,出现了争着搞课题研究,自费外出参观学习等前所未有的现象,这也说明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