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道路救援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道路救援论文参考文献

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工程招标范围及内容 2一、工程招标范围、方式及说明 2二、工期要求及规定 2三、工程质量标准、保修要求 2第三节.场地情况及工程特点 2一、地质情况 2二、现场条件 4第四节.编制依据 4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5第一节.工程部署原则、方针 5一、部署原则 5二、工期目标的确定 5三、压缩工期方法 6第二节.工程目标 6第三节.施工部署 7第四节.工程特点、技术难点及对策 8第五节.施工总流程 10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及违约责任承诺 11第一节.施工总进度安排 11一、施工计划编制依据 11二、主要分部工程进度计划 11第二节.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11一、从施工方案上保证 11二、从组织机构、资源配置上保证 12三、从施工计划上保证 12四、从工序安排上保证 12五、从安全生产上保证 13六、从后勤供应上保证 13七、从工作机制上保证 13八、从分项工程施工工期上保证 13九、从外部环境上保证 13第三节.违约责任承诺 14第四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5第一节.劳动力用量计划表 15第二节.主要材料计划 16一、材料管理 16二、主要材料计划 16第三节.资源投入保证措施 18第五章.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19第一节.总体布置 19第二节.临时设施 19第三节.施工用水、用电容量 19一、施工用水量计算 19二、施工用电量计算 21第六章.主要施工机械及检测试验设备计划 22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24第一节.施工方法简述和要点 24第二节.测量控制 24第三节. 关键施工分项——排水工程施工 25一、排水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6二、排水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保证 32三、管涵施工 33第四节.道路工程 36一、路基施工 36二、路面基层施工 44三、沥青砼路面施工 46四、铺砖路面施工 50第五节.附属工程 51一、侧平石施工工艺流程 51二、侧平石施工要点 51三、缘石的质量标准 51第六节.人行道基层施工 52一、工艺流程 52二、施工方法 52第八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3第一节.安全承诺 53第二节.文明施工承诺 53第三节.安全生产目标 53第四节.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53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54第六节.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55第七节.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55第八节.其他安全保证措施 56第九节.文明施工目标 57第十节.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57第十一节.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8一、管线、树木及房屋保护措施 58二、工地围蔽 59三、噪音控制 60四、空气污染(防尘) 61五、水质污染 61六、路面卫生 62七、工地卫生 62第十二节.消防措施 63一、组织管理 63二、消防用水与消防器材配置要求 63三、用电管理措施 63四、建立健全工地防火管理制度 63第九章.质量保证和质量违约责任承诺 65第一节.本工程质量目标 65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67第三节.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67第四节.本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70一、执行施工图会审制度 70二、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70三、执行技术检验制度 70第五节.质量体系主要过程控制 71第六节.施工质量管理与工程质量受控 72一、工程施工质量内部管理 72二、工程技术方案管理流程图 73三、施工方案三级技术交底程序图 73四、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 74五、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图 76第七节.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 76第八节.质量违约责任承诺 76第十章.施工管理 78一、管理机构 78二、项目部各岗位的职责 78三、现场项目管理制度 79第十一章.雨季施工措施 81一、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81二、雨季施工保证安全措施 81第十二章.施工协调措施 83一、与业主关系的处理 83二、与监理具体工作程序 83三、与设计单位的合作关系处理 84四、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处理 84五、与当地社区之间关系处理 84六、与其它专业单位协调 85第十三章.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交收归档 87一、工程资料管理 87二、技术档案资料 87三、施工安全资料 88四、竣工资料按期移交的保证措施 88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建设规模:设计单位: 一、道路工程1、沥青路面施工: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面层为9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I)上面层。设计弯沉值Ls=。基层为6%水泥稳定石屑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规定要求。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应大于98%,混合料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3Mpa。水泥稳定石屑的塑性指数应小于17,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第二节.工程招标范围及内容一、工程招标范围、方式及说明1、招标范围:。2、承包方式: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施工图、资料,中标单位按中标价格包施工、包质量、包材料、包工期、包安全、包验收。二、工期要求及规定招标工期按完成招标范围内全部工程内容要求不超过180天。三、工程质量标准、保修要求1、按国家颁发的《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验收评定。工程质量要求必须达到合格。2、工程所选用的材料、配件及其它原材料,须达到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产品应有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经监理工程师和甲方代表认可后方可使用。3、本工程的保修按建设部颁发第80号令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规定的保修期限进行;保修期自竣工验收签字之日起计。第三节.场地情况及工程特点一、地质情况本工程地质勘察揭露的地层有:人工填土(素填土、吹填土)、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砂层(中砂、中粗砂)、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性土及下古生界花岗片麻岩(全、强、中、微风化带)等,其中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经历了3个沉积旋,即有细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粗粒土的沉积韵律,同时,受原始地形地貌影响及海陆交互相地层常常易形成交错沉积的影响,造成局部地段某个地层的缺失,在成层稳定性方面受到某些制约。有关地层描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Qml)主要由素填土、吹填土组成,稍湿~饱和;松散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平均。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Qmc)淤泥:灰褐、褐灰黑色,呈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平均。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褐灰黑色,呈饱和,流塑~可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平均。中粗砂:(局部为粉细砂),褐灰黑色、少量黄褐色、浅灰黄,呈饱和,松散状态,局部稍密状态。场地均有分布,层厚~,平均。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褐灰黑色,呈饱和,流塑~可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平均。粉质粘土:浅灰黄、褐黄、浅灰白色、局部灰褐色,呈湿,软塑~可塑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平均。中砂:(局部为粉细砂),黄褐色、浅灰黄色、褐黄红色、褐灰黑色,呈饱和,松散~稍密状态,局部中密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平均。粉质粘土:灰绿色、浅灰黄色、浅灰白色、褐黄红色,呈湿,可塑状态,局部软塑或硬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平均。淤泥质粉质粘土:褐灰黑色、灰褐色,呈饱和,软塑~可塑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平均。中砂(局部为粉细砂或粗砂):灰绿色、浅灰黄色、褐灰黑色,呈饱和,稍密状态,局部中密状态。场地部分地段缺失该层,层厚~,平均。3、第四系残积层(Qel)

目的和意义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改善和提高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性;增强企业员工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熟练程度和救援水平,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应急反应的能力。通过应急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暴露预案的缺点,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火灾带来的危害极其的大,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隧道里,那你知道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 措施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措施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措施 1. 隧道火灾的原因及隐患 隧道火灾的原因:从国内外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可知,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隧道火灾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车辆本身故障引发的火灾:车辆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等引发火灾。 车辆撞击起火:由于隧道内车辆超速行驶和隧道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及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的。 车辆上的货物引起火灾的:隧道内有各种车辆通过,他们所载的货物有可燃的或易燃的物品,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引发火灾。 另外还有隧道内的设施、设备着火而引起的隧道火灾等。 隧道火灾的隐患:据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CTIF)近期对多国隧道的检查中发现,当前不少隧道由于设计和管理差错,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缺少紧急出口通道:当前各国隧道的外观比较优美,结构各不相同,高度和密度也各异,但都缺少紧急进出口道。不少公路只能从两端进出。有些隧道虽然有少量进出口道,但标志不醒目,一旦发生火灾,不但消防和救护车辆无法到现场,遇难者也难逃出,必然造成重大损失。 防火救护设备少:不少隧道内缺少灭火水源和灭火器,消火栓间隔太远,救护工具也很少。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无法及时灭火救灾。此外还有许多人们不重视或不了解的危险因素。如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多次火灾案例 报告 中所述,通过隧道运输的面粉、咖啡粉和牛奶粉等有机粉末与隧道中灰尘混合后,遇到高温或明火时同样会发生爆炸。隧道火灾危险性大于敞开空间火灾的危险性。 通风排气道少:隧道中经常运输化学物品和多种易燃易爆物品,由于隧道内通风排气道少,必然通风不畅,温度上升快,许多有害气体都滞留在隧道内,不但伤害人体健康,而且遇到高温和名火,及易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2. 隧道火灾的防范 隧道的耐火等级: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顶部的温度将会很高。而公路隧道墙体内一般埋有电缆等设施,如果墙体耐火等级太低火灾时极易将电缆烧坏,影响隧道内设备的使用。因而隧道所用的材料耐火极限应为 ,隧道内的拱顶和侧壁的表面应喷涂隧道防火涂料或其他措施予以保护,提高其耐火等级,使耐火极限达到2h以上,防止隧道内混凝土在火灾中迅速升温而降低强度,避免混凝土炸裂、衬内钢筋破坏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隧道内垮塌,防止墙体内埋的电缆等设施烧坏。同时对墙体内的电缆还应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各类电气线路均应穿管保护。 隧道内的消防设施:隧道是一个近似密闭状态的交通设施,为了能及时了解隧道的营运情况,应在隧道内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此外,为了使火灾或其他突法事件能及时得到解决,隧道内还应安装应急设施,主要包括报警设施(隧道内车辆多,排放的烟气多,不适合安装感烟探测器,宜采用感温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在安装自动报警设施的同时还应安装手动报警装置,以便发现火情的人员能够迅速报警。另外,宜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消防应急电话,手动报警设施和应急电话可设在消火栓箱旁。疏散设施,为了控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了是消防人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扑救,必须尽可能快的疏散人员和车辆。短距离的隧道可用自然通风,如果隧道内采用纵向通风系统,火灾时烟气将会顺车道扩散,则应设置避难设施。隧道内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引导引导标志,以便火灾时指示人们的避难方向。灭火设施,在隧道内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应设置消火栓系统以及便携式灭火器材。 隧道的消防管理:隧道的火灾主要是通过隧道内的车辆引起的,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应从加强车辆管理入手,隧道管理部门通过监控系统对隧道内车辆进行监控,如果发生事故,隧道管理部门应立即派车进行疏散。公安交警应加强对进入隧道的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检查,对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不许进入隧道。另外,隧道管理部门还应定期检查隧道内的消防设施、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工作等。 3.隧道火灾时各系统的控制 隧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正常交通情况:稀释隧道内汽车行驶时派出废气中以CO气体为主的有害物质和烟雾,为乘用人员、维修人员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洞内空气环境,为安全行车提供良好的清晰视线。 火灾事故情况:通风系统具备双向排烟功能,在事故发生时能控制烟雾和热量的扩散,可根据消防及救援人员的现场要求控制和调节隧道洞内的风向和风量。火灾状态时,隧道内的风速应控制在3m/s以内。 控制的目的是保障隧道内环境指标处于标准允许范围内,即CO浓度低于标准要求的230ppm,烟雾透过率低于。 启动风机应首选累计启动时间最短的风机,以平衡各组风机的劳逸程度,延长风机寿命。 为了减缓风机启动瞬间的电流冲击,启动风机时各组风机之间要有足够的延时,如果改变送风方向,应确保先关停再启动反向运转。 启动一组风机5分钟或10分钟后,如果各项指标没有明显下降应再启动一组,直到全部风机启动。若还无法降至允许范围内,监控系统应立即向监控员发出报警信息,提示关闭隧道。 在隧道火灾时,风机启动和送风方向在火灾早期应以抑制或减缓洞内烟雾和有毒气体扩散速度和范围为目标,以确保受困人员有足够时间安全疏散。如果车行横洞没有安装防火卷帘门,可以通过横洞两侧前后两组风机互相对吹,在车行横洞内形成空气反压,来阻止火灾隧道有毒气体向另一侧扩散。 可变情报板信息的发布:隧道洞内外情报板和可变限速标志信息发布主要是配合隧道内事件的发生,及时向隧道内司乘人员和救助人员提供疏散路径、隧道环境状况、交通管制等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隧道内情况,配合应急部门处理应急事件。 隧道的照明控制:隧道的照明控制确保车辆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实现洞内外光线平稳过渡,避免因“黑洞”或“白洞”现象而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照明控制一般根据洞口光强检测值或人工设定的时序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但是在隧道发生火灾时,应与事件处理要求实现联动控制、为疏散人员和事件处理部门提供照明。 以上2个系统的控制在监控系统检测到火灾报警后,由监控中心下达命令,切断市电供电,由市电切换到配电柜处安装的应急电源EPS,同时熄灭隧道内的照明灯,由EPS供电,支持应急灯照明和风机的运行,在此期间,依照设计时定的方案,自动或手动控制发电机的启动,来供隧道内各个设施的用电。 隧道广播:隧道广播主要用于隧道突发事件时操作员指挥洞内受阻人员和车辆及时安全的按预定方案疏散,以及组织灭火等突发时间的处理。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正常交通指示以及隧道发生火灾、交通阻塞和事故等事件的交通控制。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论文:《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及应急措施》 摘 要: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迅速,根据我国国土资源状况,公路隧道适应于地形复杂、运输量大、高效高速的运输要求,但其中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隧道封闭式的构造不利于救援,因此 文章 就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火灾事故预防体系以及应急预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火灾;预防措施;应急救援 1 概述 据统计,我国公路运输采用隧道的比重越来越大,呈现发展迅速、里程长、构造复杂的特点,公路隧道和城市越江隧道被广泛地建设使用,使用率在世界前列。但其较易引发火灾的通行环境存留安全隐患,若火灾发生将会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 2 隧道火灾的起因 公路隧道里程长、交通运输量大,运载的危险品车辆选择隧道通行,在隧道环境长时间快速行驶容易造成爆炸、火灾事故,产生事故的原因存在多种,车辆自身设备以及隧道内环境是其中之一,如图1所示。 由于车辆配置设备自身问题造成的火灾占主体,还有因隧道内交通事故起火的占三成以上,另外还有车辆装载货物易燃易爆或者因放置不当造成火灾、电缆线路短路等原因并行。 3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发生原因、特征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的基础环境与公路不同,封闭、长时间高速运行的状态,由于通风状态差,各种事故中以火灾所占比重较大,下文主要分析火灾发生的特征: 起火原因的多重性 据图1的比重图分析:隧道内通行车辆类型繁多,运载 物品类 型及危险等级不同,两种情况的不确定性叠加造成了起火原因的多重性,而具体火灾事故的影响程度不能估量,给预警机制构建提出了难题。 火灾蔓延速度快 据研究数据显示,隧道内如遇急速性的爆炸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火灾,在极短的时间内隧道里温度瞬间上升到1000℃以上,高温环境容易造成二次爆炸,随之形成浓烟及致命气体。隧道内密闭性强,空气不足造成不充分燃烧,有毒气体在出风口遇见易燃物又会重新引起火灾,影响应急出口的安全逃生及救援时间,形成内外大范围内的火势蔓延,拖延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 救援难度高 公路隧道地处偏离市中心的地段或者地形复杂的山区等,发生事故时一方面高温、封闭环境不利于烟及易燃气体的扩散,集中在隧道内可视度降低,不能判断具体的起火原因,导致救援计划延后,不易于救援;另一方面,偏远的区位、复杂的现场环境阻碍了基本救援的进度,消防设施不到位,隧道内交通瘫痪加大了救援的难度,这也是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影响大的原因之一。 4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应急预案 前期宣传工作 针对行车安全常识、火灾引发原因印发相关的安全、急救措施,在公路入口处发放给司机,印制警示海报、定制安全警示牌时刻提醒驾驶员莫大意,在广播、电视中播放相关的宣传片。 设计防火建筑结构 隧道内的密闭环境很容易形成高温环境,建议设计者采用耐高温的建筑材料,施工时可以增加衬砌厚度,在外层涂抹耐火材料。做好隧道内埋线施工,减少内部环境对线缆的影响。选用安全性能高的基本器材,应采用不易造成有害物质的材料。隧道设计时应考虑救援通道等,能够缩短救援宝贵时间。 定期进行基本养护、检查 定期进行巡查能够排除基本的安全隐患,增强隧道的通行能力,以保证安全通畅的运营环境,例如循例进行路面坑洼的排查、及时补救开裂等状况,加大路面的摩擦力,确保车辆安全。同时严格把握车辆的准入机制,超载、违禁、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要及时查扣,准许放行的车辆必须有相关的证件,同时要上报行车路线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多加排查以及养护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 建立预警系统 隧道内应配备预警装置,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高救援速度,根据高温、浓烟的事故特征可匹配以温度、烟雾、光为触发机制的警报器,及时监控隧道内情况。每个行车路段应设立手动的报警设备,提高危险环境下的应急性,设立专人岗位监察安全情况,增加隧道内的照明及预警标识。 5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应急措施 迅速报警,加大救援速度 如收到报警信号时,首先判断信号来源,在根据报警信息查找事故发生点,调动监控录像及时更新事故情况,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抢救措施,并及时联系相关救援单位,通过指挥中心协调消防、医疗等单位的联合行动,加大救援力度。 建立科学的救援预案 通风照明预案。火灾事故发生后,及时通风是救援的关键,通风能够减少可燃气体的二次爆炸,通风和照明配合能够降低现场事故蔓延的影响,为救援提供前提。在隧道内安装排风机能够有效控制火势,防止烟雾造成的二次伤害,加快人员的疏散速度,待人员疏散后、危险品得以控制后,开启排风系统为救火、根除火源提供准备。 人员疏散及就医措施。事故发生后由于危险的环境会给受困人员带来恐慌,危险环境内易造成踩踏等附带事故。若司机发现着火现象应停靠在一侧车道内,及时停止发动机,若情况在可控制范围内,先采取基本灭火措施,并及时报警,安排其他人员疏导交通。若发现隧道内有起火现象应先报告发生地点与情况,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要先考虑自身安全。事故发生时要保持镇定,配合消防及救护人员工作,先保证受伤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服从现场指挥。 交通控制预案。交通控制是为了及时疏散人员、车辆,为救援打开通道,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交通预警,减少该地区的前往车流量,为消防、医疗提供畅通的交通,及时在隧道设立关卡,避免车辆进入事故发生点。由于隧道建筑构造各有不同,交通控制预案应根据实际的隧道通行情况建立合理、科学的管制、疏导方案,应将救援、疏导放在第一位,规划救援和就医的路线。 消防灭火预案。隧道内的灭火方案应该根据具体的构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是根据火灾多发的原因分为两种:即隔绝氧气和控制温度 方法 。由于前期对事故现场情况掌握不足,应考虑足够的救援方案,对事故区域进行隔断。断氧窒息灭火法是采用断绝可燃环境的原理。使用防火材料对事故区域封闭,若是长距离的区域可以使用水幕带或防火门隔断。第二是通过降温处理灭火,采用化学、物理方法对环境降温,喷水或者使用灭火器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若是复杂的情况可交叉使用多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灭火时间,减少伤害。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频发且危害重大,文章结合高速公路隧道事故预防及应急施救实践,分析了隧道火灾的起因、特点,并提出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预防对策,以期指导隧道火灾救援,提高我国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高尚,彭立敏,安永林.公路隧道火灾起因及预防研究[J].灾害学,2008(03). [2]曹霄剑.浅谈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6). [3]邵景干,钱超.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10). [4]吕将,徐建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消防设计探讨[J].安防科技,2008(04). [5]王瑚.隧道问安(下)―预防隧道灾难的现实问题[J].上海消防,2005(07).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应急措施论文:《浅议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火灾扑救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越来越复杂,高速公路在交通运输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性,对隧道火灾中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通过典型事件针对突发情况时通风、照明等各个系统的工作情况和隧道火灾的控制预案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扑救;对策 1隧道火灾的原因及隐患 1)隧道火灾的原因 从国内外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可知,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隧道火灾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辆本身故障引发的火灾:车辆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等引发火灾。 2. 车辆撞击起火:由于隧道内车辆超速行驶和隧道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及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的。 3. 车辆上的货物引起火灾的:隧道内有各种车辆通过,他们所载的货物有可燃的或易燃的物品,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引发火灾。 另外还有隧道内的设施、设备着火而引起的隧道火灾等。 2) 隧道火灾的隐患 据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CTIF)近期对多国隧道的检查中发现,当前不少隧道由于设计和管理差错,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1.通风排气道少:隧道中经常运输化学物品和多种易燃易爆物品,由于隧道内通风排气道少,必然通风不畅,温度上升快,许多有害气体都滞留在隧道内,不但伤害人体健康,而且遇到高温和名火,及易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2.缺少紧急出口通道:当前各国隧道的外观比较优美,结构各不相同,高度和密度也各异,但都缺少紧急进出口道。不少公路只能从两端进出。有些隧道虽然有少量进出口道,但标志不醒目,一旦发生火灾,不但消防和救护车辆无法到现场,遇难者也难逃出,必然造成重大损失。 3.防火救护设备少:不少隧道内缺少灭火水源和灭火器,消火栓间隔太远,救护工具也很少。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无法及时灭火救灾。此外还有许多人们不重视或不了解的危险因素。如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多次火灾案例报告中所述,通过隧道运输的面粉、咖啡粉和牛奶粉等有机粉末与隧道中灰尘混合后,遇到高温或明火时同样会发生爆炸。隧道火灾危险性大于敞开空间火灾的危险性。 2 隧道火灾中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速度的特性 日本隧道火灾研究所在隧道火灾的研究中,建造了长21m、高、宽的隧道模型,研究表明,隧道内燃料的燃烧速度是敞开空间的3倍,隧道火灾中,隧道内温度可达到1000℃。当隧道发生火灾时,向隧道内送风,在一定程度的风速下,火焰的燃烧速度和敞开空间一致;如果风速减弱,火源正上方的隧道壁温度将很快升高,通过辐射热量的返回,燃烧速度将猛烈增加。隧道火灾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扩散是十分复杂的现象。隧道火灾的危害主要来自于烟气和火势的蔓延,而烟气的扩散和火焰的传播速度完全被隧道气流控制。 无风隧道中烟气自由流动扩散的主要特性。其特征表现为缓慢而非稳定的流动扩散过程。火灾初期阶段烟气在隧道上部空间呈流束状的纵向延伸,同时逐渐向下部空间的空气区横向扩展。这种烟气和空气的分层作用将随着烟气扩散逐渐减弱以致消失,在一定距离处以全断面的烟气流状态继续扩散,已形成的流束状烟气也渐趋消失。其结果在隧道中形成大范围、高浓度的烟气危害区,在火灾初期阶段,利用烟雾和空气的分层现象和扩散,将对控制隧道火灾、防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当自由扩散形成烟气危害区以后,将对防灾产生不利的影响。利用通风气流改变这一流动扩散形态,将对控制隧道火灾、防灾产生明显效果。在自然风控制下隧道中的烟气受限流动扩散特性表现为:在下部烟气区,燃烧生成的烟气即刻被气流裹携,并在强烈的混掺作用下很快扩散至整个流区空间。烟雾区位置和对烟雾的稀释程度,是与火灾的发生位置和强度密切相关的。在少数特定的条件下,直接利用自然风控制火灾烟雾可以获得良好的防灾效果,但大多数情况下将对防灾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因此,利用风机对气流的调节作用,改变烟雾的扩散形态对于控制火灾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风机改变隧道中的自然风状态(包括静止状态),这时的烟雾扩散完全被调控气流所控制,称为烟气的强制扩散。由于气流的调控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幅度的增速、减速调节,而且还能改变流动的方向。因此,被调控气流所控制的烟雾扩散浓度和扩散区域也随之变化,这种烟雾扩散特性更能适应隧道防灾的要求。从此意义上说,烟气的强制扩散是控制隧道火灾的一种主要扩散形式。通过气流的调控改变烟气和火焰传播扩散特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3 隧道火灾的防范 1)隧道的耐火等级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顶部的温度将会很高。而公路隧道墙体内一般埋有电缆等设施,如果墙体耐火等级太低火灾时极易将电缆烧坏,影响隧道内设备的使用。因而隧道所用的材料耐火极限应为 ,隧道内的拱顶和侧壁的表面应喷涂隧道防火涂料或其他措施予以保护,提高其耐火等级,使耐火极限达到2h以上,防止隧道内混凝土在火灾中迅速升温而降低强度,避免混凝土炸裂、衬内钢筋破坏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隧道内垮塌,防止墙体内埋的电缆等设施烧坏。同时对墙体内的电缆还应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各类电气线路均应穿管保护。 2)隧道内的消防设施 隧道是一个近似密闭状态的交通设施,为了能及时了解隧道的营运情况,应在隧道内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此外,为了使火灾或其他突法事件能及时得到解决,隧道内还应安装应急设施,主要包括报警设施(隧道内车辆多,排放的烟气多,不适合安装感烟探测器,宜采用感温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在安装自动报警设施的同时还应安装手动报警装置,以便发现火情的人员能够迅速报警。另外,宜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消防应急电话,手动报警设施和应急电话可设在消火栓箱旁。疏散设施,为了控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了是消防人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扑救,必须尽可能快的疏散人员和车辆。短距离的隧道可用自然通风,如果隧道内采用纵向通风系统,火灾时烟气将会顺车道扩散,则应设置避难设施。隧道内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引导引导标志,以便火灾时指示人们的避难方向。灭火设施,在隧道内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应设置消火栓系统以及便携式灭火器材。 3)隧道的消防管理 隧道的火灾主要是通过隧道内的车辆引起的,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应从加强车辆管理入手,隧道管理部门通过监控系统对隧道内车辆进行监控,如果发生事故,隧道管理部门应立即派车进行疏散。公安交警应加强对进入隧道的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检查,对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不许进入隧道。另外,隧道管理部门还应定期检查隧道内的消防设施、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工作等。 4 隧道火灾时各系统的控制 1)隧道的照明控制 隧道的照明控制确保车辆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实现洞内外光线平稳过渡,避免因“黑洞”或“白洞”现象而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照明控制一般根据洞口光强检测值或人工设定的时序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但是在隧道发生火灾时,应与事件处理要求实现联动控制、为疏散人员和事件处理部门提供照明。 以上2个系统的控制在监控系统检测到火灾报警后,由监控中心下达命令,切断市电供电,由市电切换到配电柜处安装的应急电源EPS,同时熄灭隧道内的照明灯,由EPS供电,支持应急灯照明和风机的运行,在此期间,依照设计时定的方案,自动或手动控制发电机的启动,来供隧道内各个设施的用电。 2)可变情报板信息的发布 隧道洞内外情报板和可变限速标志信息发布主要是配合隧道内事件的发生,及时向隧道内司乘人员和救助人员提供疏散路径、隧道环境状况、交通管制等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隧道内情况,配合应急部门处理应急事件。 3)隧道广播 隧道广播主要用于隧道突发事件时操作员指挥洞内受阻人员和车辆及时安全的按预定方案疏散,以及组织灭火等突发时间的处理。 4)交通信号控制 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正常交通指示以及隧道发生火灾、交通阻塞和事故等事件的交通控制。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重要,隧道内的突发事件也同样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见一份火灾应急方案的制定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道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危害,为人民造福,为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刘万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M],冶金出版社,2010. [2]刘剑安《道路运输安全》[M],冶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1. 最新常见的车辆漏油原因 2.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 发生火灾应急处理方法 4. 火灾应急救援措施 5.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如何应急 6. 发生火灾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论文参考文献

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应急预案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难免会有事故发生,为了降低事故后果,很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那么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应急预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下,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法令,按照排除消防隐患,杜绝机械伤人事故的要求,在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松籽仁(坚果)加工厂区禁火规定》、《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机械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模板。

一、应急预案的组织领导

1、公司总经理为实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模板的第一责任人。如遇火灾和生产事故,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实施灭火和抢救工作。

2、厂长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模板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当发生火灾和生产事故时,必须立即拨打“119”和“120”电话报警,同时向总经理报告,采取应急措施,保护公司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并配合消防部门和急救中心实施灭火和救护。

二、防火应急措施

1、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在第一时间组成由公司总经理、厂长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的指挥部,清点职工人数,安排报警和自救。

2、工厂电工立即切断厂区内所有电源,同时启动院内机井,保证灭火用水。

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疏散职工的同时,按照公司消防工作分工,在消防车未到之前,组织职工利用工厂的消防水枪和灭火器材进行了自救,控制火情,等待救援。

三、生产事故应急措施

1、加工、烘干等车间若出现生产事故时,车间主任和现场第一目击人,要在第一时间拨打求救电话,同时报告厂长和总经理。

2、如有机械伤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立即关停机械,组织人员对伤者进行止血等应急救护,并安排专人看护,等候救护车急救。

3、对受伤人员要有专人陪护到医院救治,安排财务人员亲自到医院办理相关手续,保证实施有效的抢救。

四、火灾、生产事故应急组织

1、火灾扑救应急组织

①由公司总经理和分厂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灭火指挥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②成立公司义务消防队。在火灾发生后和专业消防队未到之前赶到,控制火势蔓延或把火扑灭在初级阶段。

③义务消防队由机关男职工和分厂工人组成。分三个组:水枪灭火组。由刘德胜负责,利用院内机井和楼内消防栓灭火;泡沫灭火组。由史铁章负责,利用楼内和厂区内的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报警通讯组。由门卫负责,及时报警,维持厂区秩序,引导消防车灭火。

2、生产事故应急组织

①由公司总经理和分厂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生产事故自救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

②组成由厂长和车间主任负责的机械伤人自救小组。在万一发生生产事故时,切断电源,抢救受伤人员,报警求救。

③成立由副总经理和财务人员组成的救护组。负责陪同受伤人员到医院进行救治。

④成立由办公室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事故报告组,配合相关部门处理事故的善后事宜。

五、预防为主、杜绝事故发生

1、公司及分厂和各部门,在严格执行本公司的防火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把预防放在首位。严格治理一切不规范和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加大硬件设施改选和建设,保证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2、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全体职工处理突发事件、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做到保证自身安全和企业减少损失、及时报警、报案,充分利用“119”、“120”等急救方式。

3、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两次,各工种岗位培训每年两次,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各项应急预案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保证预防为主,不出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以上应急预案落实到机关、工厂、车间、班组,并遵照执行。

一、编制目的

规范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嘉兴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四、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集团公司组织协调下,各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4、责权一致。依法保障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紧急情况下,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应该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发展;对不作为、延误时机、组织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五、组织保障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处置集团公司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集团公司范围内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开展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指挥和协调;研究确定公司应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性意见;决定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的启动和预警发布;调查和处理重大和特别重大责任事故;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质量安全部)为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执行集团公司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决定,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2、收集分析各下属企业报送的安全生产相关信息,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信息,及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3、参与开展、督促检查安全生产预案演习工作;重点企业应该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发生突发事件时,作为指挥平台,为领导提供信息、通信、预案、咨询等,保证正常运转;

5、组织协调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六、启动与实施

1、发生严重安全生产事故事发地企业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该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该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成立由企业主要领导参加的现场指挥部,先期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救援行动,控制事态扩大。

2、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需在第一时间将事件初步情况上报集团公司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立即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委会员决定是否启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意见,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单位。

3、应急预案启动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派遣应急处置队伍,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迅速参加相关抢险救援、调查、协调、稳控工作,协助事发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密切跟踪事件发展态势,掌握事发地单位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及时传达上级领导批示和要求,并做好有关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

4、应急结束。在应急救援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需报上一级应急机构的,报上一级应急机构批准后实施。

5、调查评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突发事件必须记录在案,要会同事件责任单位,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预警预防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写出总结报告,并归档保存。

七、附则

1、本预案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或修订相应预案。

2、本预案自印发之日实施。

论文的一般书写格式应有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的基本组成。今天我就要与大家分享的一般论文书写格式相关 范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着目标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满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财务报告体系表内优生的原则下,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应以完善体系、丰富披露内容、变革报告模式为目标。

关键词: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表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它用于完成报告与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与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 信息披露不完整。具体表现在: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 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4 滞后性十分严重。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它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 方法 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比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养老金等,只有在财务会计解决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后,才能纳入财务报告的范畴。

2 表内优先原则。财务报告是由财务报表逐渐演变而来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外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财务报表提供的,其原因在于表式财务报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数据进行反映的优点[2].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三种辅助报表,但是与国际惯例来比较,我国的财务报表仍然不符合多层面模式,我们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3 满足需求原则。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以便维持和发展这些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贡献和支持。为此,应该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具体信息需求,首先利用规范法来推断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动机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然后利用实证法来检验规范法结论的现实性,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4 有效披露原则。有效披露原则要求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来说都是有效的。对于披露信息的企业来说,超量信息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只会增加成本而不会由此获利;使用者也没有能力去运用过量的信息。在财务信息强制披露中,政府应考虑有效披露原则;当企业自愿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时,也需要根据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况,确定哪些属于过量信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而不再予以披露。

5 成本效益原则。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诉讼成本、竞争劣势等。其效益是指企业在改进报告信息披露后所获得的收益,包括资本成本的降低、进入更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提高的企业声誉等。当然,在现有的计量理论与技术条件下,要准确计算对外披露信息的成本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三、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方向

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要改革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总的来说,对报告体系的改革应是一种扬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从本质上看,“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 企业管理 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地说,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进一步淡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界限,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促使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2 进一步完善以三大财务报表为核心的报告体系。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单层报告模式,该模式是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为他们提供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3 丰富和规范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又称Jenkins报告)为例,福克思公司的表外信息多达16个,其篇幅约占20页,而报表本身则只有4页,从中可以意识到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表外信息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基层单位及财会人员也不熟悉它的意义和披露方法。我国已经加入WTO,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鼓励企业编制财务情况 说明书 、预测报告、分部报告、全面收益报告、人力资源报告、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差别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3].

4 变革财务报告的报告模式。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发生革命性变革。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通过事项法和建立实时报告系统,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多方位财务信息。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纸质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方式将被在网上发布信息取代,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也将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Internet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报告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1.

[3]姚正海。关于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披露[J].财务与会计2002(4)。

摘要: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对策。许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大多停留在意识 教育 阶段。出了安全事故自认倒霉。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控制

安全生产 是化工生产的前提。由于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生产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轻则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造成生产环境的恶化;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毁灭整个工厂。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基础,现代化工就不可能健康正常的发展。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确保生产长期、连续、安全地运行。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能力,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化工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对策。

一、常见化工事故的原因分析

化工事故是指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大量流失,对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意外事件。由于化学物品大都具有毒性大、易扩散和易燃烧爆炸等特点,因而极易造成事故地域大面积污染和大量人员伤亡,在人员稠密的大中城市尤为严重。化工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设备故障。设计上的不足,例如厂址选择不好,平面布置不合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生产工艺不成熟,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安装质量低劣,缺乏维护及更新等等,从而给生产带来难以克服的先天性的隐患和设备上的缺陷。许多化工产品生产需要高温高压(或低压),加上许多原料和产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造成各种管、阀、塔、缸的腐损而产生有毒物质冒、跑、滴漏,这类事故约占整个化工事故的50%左右。

(2)违章操作。如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不遵守安全 规章制度 等。化工生产和储运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违章,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3)意外因素。这类事故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因突然断电、停水而使化学反应失去控制造成事故,和有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翻、爆炸而发生泄漏事故。

(4)管理上的漏洞。如规章制度不健全,隐患不及时治理消除,人事管理上不严,工人缺乏培训和教育,作业环境不良,领导指挥不当等,和不遵守劳动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等。

综上所述,造成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过失。上述列举的几条事故起因,无不与人相关。事故既然主要是由人造成的,那么人们就必须设法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二、化工安全事故的控制对策

(一)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许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大多停留在意识教育阶段,处于讲安全而不是做安全。逢会必讲安全,事事讲安全,这种做法在提高人们重视安全的意识方面,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安全工作要杜绝形式主义,形式管理的思想较多,讲的多,做的少。形式多了不仅耗费我们不必要的精力,而且它具有潜在的麻痹各级人员的危害性,对工作人员起到负面消极的引导,对安全工作极为不利。同时安全管理不同于 其它 管理,它是典型的风险管理,讲求概率的大小,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这里需要杜绝两种极端思想:一种是认为既然安全工作是一种风险,那就是靠运气,不去积极寻求控制方法,出了安全事故自认倒霉,拿这个作为推脱责任的理由;另一种是全部寄托于追求本质安全,想达到绝对安全,不允许小概率事件发生,毕竟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因此,上述两种极端的安全管理思想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在现有的安全技术水平下,在符合企业现有实际的前提下,积极依靠安全管理 措施 和安全技术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化工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上不断的改进和产量的提高,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表,难免会出现运行不正常,异响、振动、仪表指示不准;新投用的设备仪表由于工作尚未稳定,操作人员对其不熟悉,也会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从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设备安全管理,比如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生产设备设施台帐制度。重点要加强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储罐、仓库存储设备和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专人负责,定期检测维修,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同时要加强隐患治理,加强各类设备设施的检测。每年都要上报立项隐患治理项目,把责任落实到人,制订出隐患治理整改时间进度节点表等,每年春季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测,每半年进行各类输油软管的测试。

(三)严格安全操作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包括多方面,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2)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生产 经验 的 总结 ,往往是企业通过血的教训换来的,是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员工不受伤害的护身法宝。(3)控制“跑、冒、滴、漏”。可燃物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造成泄漏的原因很多,有设备系统缺陷、技术或维护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操作原因。(4)正确穿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5)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报告。化工安全生产要求稳定、均衡的生产秩序,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一线生产管理干部和操作人员,这样才能在出现险情时迅速做出反应,排除危险。

〔四)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实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过程,也是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强化对人员的培养。培训的对象主要可分三个层次:管理层、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学习和培训不能以单一的阶段来划分,而是应根据企业建立和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各阶段不同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学习和培训内容也应各有侧重。同时,对有关人员实行定期教育制度,要求员工对氨、甲醇、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理化性质、危险性、毒性、化学反应、侵入途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掌握自身防护和急救常识,学会应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五)企业安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中小型化工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严格生产许可证的发放,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方能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达不到条件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到期末整改或无整改条件的企业报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通过安全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如明确企业必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企业编制安全管理台帐、落实设计部门及有资质的安装单位、推介正规设备等,促使企业及时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以便合法经营。

(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减少责任事故

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因为管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管理环节严谨、顺畅,基本可以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七)强化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化工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事故隐患,开出整改 通知书 ,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在安监部门监督整改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复查,形成闭环管理,防止出现脱节。狠抓整改落实工作,对整改不及时企业加大监督,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一旦发生事故,将从严追究有关责任。另外,还要重视日常检查,提高安全生产事故预见性和应急处置能力。日常检查是发现危险因素的主要途径之一,企业内部要重视加强日常检查,这不仅仅包括设备的检查,也要求对安全管理人员纪律的检查。及时找出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并及时追踪复查。同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反馈和改进,以减少发生事故时的损失和防止事故扩大。

结束语

总尔言之,化工企业生产要牢记“安全为天、安全出速度、安全出效益、保不住安全就没有一切”这一宗旨,严格监控重大化工危险源,从而确保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2004-2010)〔R]/最新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工作标准实施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汪兆武.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J].化工劳动保护,2001(2).

火灾带来的危害极其的大,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隧道里,那你知道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 措施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措施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措施 1. 隧道火灾的原因及隐患 隧道火灾的原因:从国内外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可知,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隧道火灾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车辆本身故障引发的火灾:车辆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等引发火灾。 车辆撞击起火:由于隧道内车辆超速行驶和隧道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及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的。 车辆上的货物引起火灾的:隧道内有各种车辆通过,他们所载的货物有可燃的或易燃的物品,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引发火灾。 另外还有隧道内的设施、设备着火而引起的隧道火灾等。 隧道火灾的隐患:据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CTIF)近期对多国隧道的检查中发现,当前不少隧道由于设计和管理差错,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缺少紧急出口通道:当前各国隧道的外观比较优美,结构各不相同,高度和密度也各异,但都缺少紧急进出口道。不少公路只能从两端进出。有些隧道虽然有少量进出口道,但标志不醒目,一旦发生火灾,不但消防和救护车辆无法到现场,遇难者也难逃出,必然造成重大损失。 防火救护设备少:不少隧道内缺少灭火水源和灭火器,消火栓间隔太远,救护工具也很少。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无法及时灭火救灾。此外还有许多人们不重视或不了解的危险因素。如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多次火灾案例 报告 中所述,通过隧道运输的面粉、咖啡粉和牛奶粉等有机粉末与隧道中灰尘混合后,遇到高温或明火时同样会发生爆炸。隧道火灾危险性大于敞开空间火灾的危险性。 通风排气道少:隧道中经常运输化学物品和多种易燃易爆物品,由于隧道内通风排气道少,必然通风不畅,温度上升快,许多有害气体都滞留在隧道内,不但伤害人体健康,而且遇到高温和名火,及易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2. 隧道火灾的防范 隧道的耐火等级: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顶部的温度将会很高。而公路隧道墙体内一般埋有电缆等设施,如果墙体耐火等级太低火灾时极易将电缆烧坏,影响隧道内设备的使用。因而隧道所用的材料耐火极限应为 ,隧道内的拱顶和侧壁的表面应喷涂隧道防火涂料或其他措施予以保护,提高其耐火等级,使耐火极限达到2h以上,防止隧道内混凝土在火灾中迅速升温而降低强度,避免混凝土炸裂、衬内钢筋破坏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隧道内垮塌,防止墙体内埋的电缆等设施烧坏。同时对墙体内的电缆还应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各类电气线路均应穿管保护。 隧道内的消防设施:隧道是一个近似密闭状态的交通设施,为了能及时了解隧道的营运情况,应在隧道内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此外,为了使火灾或其他突法事件能及时得到解决,隧道内还应安装应急设施,主要包括报警设施(隧道内车辆多,排放的烟气多,不适合安装感烟探测器,宜采用感温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在安装自动报警设施的同时还应安装手动报警装置,以便发现火情的人员能够迅速报警。另外,宜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消防应急电话,手动报警设施和应急电话可设在消火栓箱旁。疏散设施,为了控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了是消防人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扑救,必须尽可能快的疏散人员和车辆。短距离的隧道可用自然通风,如果隧道内采用纵向通风系统,火灾时烟气将会顺车道扩散,则应设置避难设施。隧道内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引导引导标志,以便火灾时指示人们的避难方向。灭火设施,在隧道内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应设置消火栓系统以及便携式灭火器材。 隧道的消防管理:隧道的火灾主要是通过隧道内的车辆引起的,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应从加强车辆管理入手,隧道管理部门通过监控系统对隧道内车辆进行监控,如果发生事故,隧道管理部门应立即派车进行疏散。公安交警应加强对进入隧道的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检查,对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不许进入隧道。另外,隧道管理部门还应定期检查隧道内的消防设施、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工作等。 3.隧道火灾时各系统的控制 隧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正常交通情况:稀释隧道内汽车行驶时派出废气中以CO气体为主的有害物质和烟雾,为乘用人员、维修人员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洞内空气环境,为安全行车提供良好的清晰视线。 火灾事故情况:通风系统具备双向排烟功能,在事故发生时能控制烟雾和热量的扩散,可根据消防及救援人员的现场要求控制和调节隧道洞内的风向和风量。火灾状态时,隧道内的风速应控制在3m/s以内。 控制的目的是保障隧道内环境指标处于标准允许范围内,即CO浓度低于标准要求的230ppm,烟雾透过率低于。 启动风机应首选累计启动时间最短的风机,以平衡各组风机的劳逸程度,延长风机寿命。 为了减缓风机启动瞬间的电流冲击,启动风机时各组风机之间要有足够的延时,如果改变送风方向,应确保先关停再启动反向运转。 启动一组风机5分钟或10分钟后,如果各项指标没有明显下降应再启动一组,直到全部风机启动。若还无法降至允许范围内,监控系统应立即向监控员发出报警信息,提示关闭隧道。 在隧道火灾时,风机启动和送风方向在火灾早期应以抑制或减缓洞内烟雾和有毒气体扩散速度和范围为目标,以确保受困人员有足够时间安全疏散。如果车行横洞没有安装防火卷帘门,可以通过横洞两侧前后两组风机互相对吹,在车行横洞内形成空气反压,来阻止火灾隧道有毒气体向另一侧扩散。 可变情报板信息的发布:隧道洞内外情报板和可变限速标志信息发布主要是配合隧道内事件的发生,及时向隧道内司乘人员和救助人员提供疏散路径、隧道环境状况、交通管制等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隧道内情况,配合应急部门处理应急事件。 隧道的照明控制:隧道的照明控制确保车辆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实现洞内外光线平稳过渡,避免因“黑洞”或“白洞”现象而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照明控制一般根据洞口光强检测值或人工设定的时序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但是在隧道发生火灾时,应与事件处理要求实现联动控制、为疏散人员和事件处理部门提供照明。 以上2个系统的控制在监控系统检测到火灾报警后,由监控中心下达命令,切断市电供电,由市电切换到配电柜处安装的应急电源EPS,同时熄灭隧道内的照明灯,由EPS供电,支持应急灯照明和风机的运行,在此期间,依照设计时定的方案,自动或手动控制发电机的启动,来供隧道内各个设施的用电。 隧道广播:隧道广播主要用于隧道突发事件时操作员指挥洞内受阻人员和车辆及时安全的按预定方案疏散,以及组织灭火等突发时间的处理。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正常交通指示以及隧道发生火灾、交通阻塞和事故等事件的交通控制。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论文:《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及应急措施》 摘 要: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迅速,根据我国国土资源状况,公路隧道适应于地形复杂、运输量大、高效高速的运输要求,但其中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隧道封闭式的构造不利于救援,因此 文章 就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为火灾事故预防体系以及应急预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火灾;预防措施;应急救援 1 概述 据统计,我国公路运输采用隧道的比重越来越大,呈现发展迅速、里程长、构造复杂的特点,公路隧道和城市越江隧道被广泛地建设使用,使用率在世界前列。但其较易引发火灾的通行环境存留安全隐患,若火灾发生将会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 2 隧道火灾的起因 公路隧道里程长、交通运输量大,运载的危险品车辆选择隧道通行,在隧道环境长时间快速行驶容易造成爆炸、火灾事故,产生事故的原因存在多种,车辆自身设备以及隧道内环境是其中之一,如图1所示。 由于车辆配置设备自身问题造成的火灾占主体,还有因隧道内交通事故起火的占三成以上,另外还有车辆装载货物易燃易爆或者因放置不当造成火灾、电缆线路短路等原因并行。 3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发生原因、特征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的基础环境与公路不同,封闭、长时间高速运行的状态,由于通风状态差,各种事故中以火灾所占比重较大,下文主要分析火灾发生的特征: 起火原因的多重性 据图1的比重图分析:隧道内通行车辆类型繁多,运载 物品类 型及危险等级不同,两种情况的不确定性叠加造成了起火原因的多重性,而具体火灾事故的影响程度不能估量,给预警机制构建提出了难题。 火灾蔓延速度快 据研究数据显示,隧道内如遇急速性的爆炸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火灾,在极短的时间内隧道里温度瞬间上升到1000℃以上,高温环境容易造成二次爆炸,随之形成浓烟及致命气体。隧道内密闭性强,空气不足造成不充分燃烧,有毒气体在出风口遇见易燃物又会重新引起火灾,影响应急出口的安全逃生及救援时间,形成内外大范围内的火势蔓延,拖延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 救援难度高 公路隧道地处偏离市中心的地段或者地形复杂的山区等,发生事故时一方面高温、封闭环境不利于烟及易燃气体的扩散,集中在隧道内可视度降低,不能判断具体的起火原因,导致救援计划延后,不易于救援;另一方面,偏远的区位、复杂的现场环境阻碍了基本救援的进度,消防设施不到位,隧道内交通瘫痪加大了救援的难度,这也是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影响大的原因之一。 4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应急预案 前期宣传工作 针对行车安全常识、火灾引发原因印发相关的安全、急救措施,在公路入口处发放给司机,印制警示海报、定制安全警示牌时刻提醒驾驶员莫大意,在广播、电视中播放相关的宣传片。 设计防火建筑结构 隧道内的密闭环境很容易形成高温环境,建议设计者采用耐高温的建筑材料,施工时可以增加衬砌厚度,在外层涂抹耐火材料。做好隧道内埋线施工,减少内部环境对线缆的影响。选用安全性能高的基本器材,应采用不易造成有害物质的材料。隧道设计时应考虑救援通道等,能够缩短救援宝贵时间。 定期进行基本养护、检查 定期进行巡查能够排除基本的安全隐患,增强隧道的通行能力,以保证安全通畅的运营环境,例如循例进行路面坑洼的排查、及时补救开裂等状况,加大路面的摩擦力,确保车辆安全。同时严格把握车辆的准入机制,超载、违禁、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要及时查扣,准许放行的车辆必须有相关的证件,同时要上报行车路线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多加排查以及养护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 建立预警系统 隧道内应配备预警装置,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高救援速度,根据高温、浓烟的事故特征可匹配以温度、烟雾、光为触发机制的警报器,及时监控隧道内情况。每个行车路段应设立手动的报警设备,提高危险环境下的应急性,设立专人岗位监察安全情况,增加隧道内的照明及预警标识。 5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应急措施 迅速报警,加大救援速度 如收到报警信号时,首先判断信号来源,在根据报警信息查找事故发生点,调动监控录像及时更新事故情况,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抢救措施,并及时联系相关救援单位,通过指挥中心协调消防、医疗等单位的联合行动,加大救援力度。 建立科学的救援预案 通风照明预案。火灾事故发生后,及时通风是救援的关键,通风能够减少可燃气体的二次爆炸,通风和照明配合能够降低现场事故蔓延的影响,为救援提供前提。在隧道内安装排风机能够有效控制火势,防止烟雾造成的二次伤害,加快人员的疏散速度,待人员疏散后、危险品得以控制后,开启排风系统为救火、根除火源提供准备。 人员疏散及就医措施。事故发生后由于危险的环境会给受困人员带来恐慌,危险环境内易造成踩踏等附带事故。若司机发现着火现象应停靠在一侧车道内,及时停止发动机,若情况在可控制范围内,先采取基本灭火措施,并及时报警,安排其他人员疏导交通。若发现隧道内有起火现象应先报告发生地点与情况,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要先考虑自身安全。事故发生时要保持镇定,配合消防及救护人员工作,先保证受伤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服从现场指挥。 交通控制预案。交通控制是为了及时疏散人员、车辆,为救援打开通道,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交通预警,减少该地区的前往车流量,为消防、医疗提供畅通的交通,及时在隧道设立关卡,避免车辆进入事故发生点。由于隧道建筑构造各有不同,交通控制预案应根据实际的隧道通行情况建立合理、科学的管制、疏导方案,应将救援、疏导放在第一位,规划救援和就医的路线。 消防灭火预案。隧道内的灭火方案应该根据具体的构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是根据火灾多发的原因分为两种:即隔绝氧气和控制温度 方法 。由于前期对事故现场情况掌握不足,应考虑足够的救援方案,对事故区域进行隔断。断氧窒息灭火法是采用断绝可燃环境的原理。使用防火材料对事故区域封闭,若是长距离的区域可以使用水幕带或防火门隔断。第二是通过降温处理灭火,采用化学、物理方法对环境降温,喷水或者使用灭火器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若是复杂的情况可交叉使用多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灭火时间,减少伤害。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频发且危害重大,文章结合高速公路隧道事故预防及应急施救实践,分析了隧道火灾的起因、特点,并提出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预防对策,以期指导隧道火灾救援,提高我国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高尚,彭立敏,安永林.公路隧道火灾起因及预防研究[J].灾害学,2008(03). [2]曹霄剑.浅谈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6). [3]邵景干,钱超.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10). [4]吕将,徐建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消防设计探讨[J].安防科技,2008(04). [5]王瑚.隧道问安(下)―预防隧道灾难的现实问题[J].上海消防,2005(07).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应急措施论文:《浅议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火灾扑救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越来越复杂,高速公路在交通运输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性,对隧道火灾中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通过典型事件针对突发情况时通风、照明等各个系统的工作情况和隧道火灾的控制预案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扑救;对策 1隧道火灾的原因及隐患 1)隧道火灾的原因 从国内外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可知,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隧道火灾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辆本身故障引发的火灾:车辆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等引发火灾。 2. 车辆撞击起火:由于隧道内车辆超速行驶和隧道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及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的。 3. 车辆上的货物引起火灾的:隧道内有各种车辆通过,他们所载的货物有可燃的或易燃的物品,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引发火灾。 另外还有隧道内的设施、设备着火而引起的隧道火灾等。 2) 隧道火灾的隐患 据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CTIF)近期对多国隧道的检查中发现,当前不少隧道由于设计和管理差错,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1.通风排气道少:隧道中经常运输化学物品和多种易燃易爆物品,由于隧道内通风排气道少,必然通风不畅,温度上升快,许多有害气体都滞留在隧道内,不但伤害人体健康,而且遇到高温和名火,及易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2.缺少紧急出口通道:当前各国隧道的外观比较优美,结构各不相同,高度和密度也各异,但都缺少紧急进出口道。不少公路只能从两端进出。有些隧道虽然有少量进出口道,但标志不醒目,一旦发生火灾,不但消防和救护车辆无法到现场,遇难者也难逃出,必然造成重大损失。 3.防火救护设备少:不少隧道内缺少灭火水源和灭火器,消火栓间隔太远,救护工具也很少。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无法及时灭火救灾。此外还有许多人们不重视或不了解的危险因素。如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多次火灾案例报告中所述,通过隧道运输的面粉、咖啡粉和牛奶粉等有机粉末与隧道中灰尘混合后,遇到高温或明火时同样会发生爆炸。隧道火灾危险性大于敞开空间火灾的危险性。 2 隧道火灾中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速度的特性 日本隧道火灾研究所在隧道火灾的研究中,建造了长21m、高、宽的隧道模型,研究表明,隧道内燃料的燃烧速度是敞开空间的3倍,隧道火灾中,隧道内温度可达到1000℃。当隧道发生火灾时,向隧道内送风,在一定程度的风速下,火焰的燃烧速度和敞开空间一致;如果风速减弱,火源正上方的隧道壁温度将很快升高,通过辐射热量的返回,燃烧速度将猛烈增加。隧道火灾烟气流动和火焰传播、扩散是十分复杂的现象。隧道火灾的危害主要来自于烟气和火势的蔓延,而烟气的扩散和火焰的传播速度完全被隧道气流控制。 无风隧道中烟气自由流动扩散的主要特性。其特征表现为缓慢而非稳定的流动扩散过程。火灾初期阶段烟气在隧道上部空间呈流束状的纵向延伸,同时逐渐向下部空间的空气区横向扩展。这种烟气和空气的分层作用将随着烟气扩散逐渐减弱以致消失,在一定距离处以全断面的烟气流状态继续扩散,已形成的流束状烟气也渐趋消失。其结果在隧道中形成大范围、高浓度的烟气危害区,在火灾初期阶段,利用烟雾和空气的分层现象和扩散,将对控制隧道火灾、防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当自由扩散形成烟气危害区以后,将对防灾产生不利的影响。利用通风气流改变这一流动扩散形态,将对控制隧道火灾、防灾产生明显效果。在自然风控制下隧道中的烟气受限流动扩散特性表现为:在下部烟气区,燃烧生成的烟气即刻被气流裹携,并在强烈的混掺作用下很快扩散至整个流区空间。烟雾区位置和对烟雾的稀释程度,是与火灾的发生位置和强度密切相关的。在少数特定的条件下,直接利用自然风控制火灾烟雾可以获得良好的防灾效果,但大多数情况下将对防灾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因此,利用风机对气流的调节作用,改变烟雾的扩散形态对于控制火灾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风机改变隧道中的自然风状态(包括静止状态),这时的烟雾扩散完全被调控气流所控制,称为烟气的强制扩散。由于气流的调控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幅度的增速、减速调节,而且还能改变流动的方向。因此,被调控气流所控制的烟雾扩散浓度和扩散区域也随之变化,这种烟雾扩散特性更能适应隧道防灾的要求。从此意义上说,烟气的强制扩散是控制隧道火灾的一种主要扩散形式。通过气流的调控改变烟气和火焰传播扩散特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3 隧道火灾的防范 1)隧道的耐火等级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顶部的温度将会很高。而公路隧道墙体内一般埋有电缆等设施,如果墙体耐火等级太低火灾时极易将电缆烧坏,影响隧道内设备的使用。因而隧道所用的材料耐火极限应为 ,隧道内的拱顶和侧壁的表面应喷涂隧道防火涂料或其他措施予以保护,提高其耐火等级,使耐火极限达到2h以上,防止隧道内混凝土在火灾中迅速升温而降低强度,避免混凝土炸裂、衬内钢筋破坏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隧道内垮塌,防止墙体内埋的电缆等设施烧坏。同时对墙体内的电缆还应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各类电气线路均应穿管保护。 2)隧道内的消防设施 隧道是一个近似密闭状态的交通设施,为了能及时了解隧道的营运情况,应在隧道内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此外,为了使火灾或其他突法事件能及时得到解决,隧道内还应安装应急设施,主要包括报警设施(隧道内车辆多,排放的烟气多,不适合安装感烟探测器,宜采用感温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在安装自动报警设施的同时还应安装手动报警装置,以便发现火情的人员能够迅速报警。另外,宜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消防应急电话,手动报警设施和应急电话可设在消火栓箱旁。疏散设施,为了控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了是消防人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扑救,必须尽可能快的疏散人员和车辆。短距离的隧道可用自然通风,如果隧道内采用纵向通风系统,火灾时烟气将会顺车道扩散,则应设置避难设施。隧道内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引导引导标志,以便火灾时指示人们的避难方向。灭火设施,在隧道内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应设置消火栓系统以及便携式灭火器材。 3)隧道的消防管理 隧道的火灾主要是通过隧道内的车辆引起的,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应从加强车辆管理入手,隧道管理部门通过监控系统对隧道内车辆进行监控,如果发生事故,隧道管理部门应立即派车进行疏散。公安交警应加强对进入隧道的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检查,对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的驾驶员不许进入隧道。另外,隧道管理部门还应定期检查隧道内的消防设施、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工作等。 4 隧道火灾时各系统的控制 1)隧道的照明控制 隧道的照明控制确保车辆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实现洞内外光线平稳过渡,避免因“黑洞”或“白洞”现象而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照明控制一般根据洞口光强检测值或人工设定的时序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但是在隧道发生火灾时,应与事件处理要求实现联动控制、为疏散人员和事件处理部门提供照明。 以上2个系统的控制在监控系统检测到火灾报警后,由监控中心下达命令,切断市电供电,由市电切换到配电柜处安装的应急电源EPS,同时熄灭隧道内的照明灯,由EPS供电,支持应急灯照明和风机的运行,在此期间,依照设计时定的方案,自动或手动控制发电机的启动,来供隧道内各个设施的用电。 2)可变情报板信息的发布 隧道洞内外情报板和可变限速标志信息发布主要是配合隧道内事件的发生,及时向隧道内司乘人员和救助人员提供疏散路径、隧道环境状况、交通管制等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隧道内情况,配合应急部门处理应急事件。 3)隧道广播 隧道广播主要用于隧道突发事件时操作员指挥洞内受阻人员和车辆及时安全的按预定方案疏散,以及组织灭火等突发时间的处理。 4)交通信号控制 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正常交通指示以及隧道发生火灾、交通阻塞和事故等事件的交通控制。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重要,隧道内的突发事件也同样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见一份火灾应急方案的制定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道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危害,为人民造福,为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刘万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M],冶金出版社,2010. [2]刘剑安《道路运输安全》[M],冶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1. 最新常见的车辆漏油原因 2.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 发生火灾应急处理方法 4. 火灾应急救援措施 5.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如何应急 6. 发生火灾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公路道路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高等级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池学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交通论文参考文献

灾害医学与救援杂志

灾害学可定义为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国家学科分类代码GB/T13745—92中明确规定的。灾害学研究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寻求减轻灾害损失的途径。灾害学涉及众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不断扩展的科学,灾害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其学科体系应包括如下层次即(1)基础理论灾害学:它主要研究灾害形成机理、规律、特点,也包括某些交叉学科如灾害动力学、灾害历史学、巨灾学、未来灾害学等。也可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做出划分如自然科学类有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灾害及救援医学、灾害地学、生态灾害学、环境灾害学、灾害天文学、灾害信息学等;社会科学类有灾害社会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伦理学、灾害管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战略学、灾害法学等。(2)应用灾害学:它主要是在基础理论灾害学指导下,根据减灾科技发展及教育要求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有:防灾学、灾害预测学、灾害评估学(安全风险学)、灾害区划学、减灾工程学、减灾设计学、减灾系统工程、减灾决策学、灾害保险学等。(3)分类灾害学,它主要按减灾部门及区域做出划分:其一,就自然灾害类型分,国内权威部门将其归纳为七大类,如气象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地质灾害学、地震灾害学、农林业灾害学;生物灾害学、天文灾害学等。如气象灾害学又可进一步分成洪涝灾害学、干旱灾害学、低温灾害学等;其二,根据灾害所涉及的产业部门又可分为工业灾害学、农业灾害学、建筑灾害学、交通灾害学、商业灾害学、旅游灾害学、军事灾害学等;其三,根据灾害的区域特征又可归纳划分:城市灾害学、农村灾害学、草原灾害学、沙漠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山地灾害学、森林灾害学等。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科学管理者的重视,灾害学的初创绝不是—批学者们的主观臆想,而是灾害科学本质的必然反映。当今的灾害科学走过一条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合作,从多学科向跨学科发展的轨迹。事实上,现在国内外正开展的灾害学研究包括自然与社会两大方面,其基本研究内容是:(1)自然灾害事件的性质特点;(2)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诱发因素及其成灾机制;(3)原发自然灾害与次生自然灾害的关系;(4)自然灾害事件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定(含减灾措施实施实际效能的评定);(5)自然灾害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跨学科的灾害学研究方法比较困难,因为它通常不具备资料齐全与可比性强的特点,所以总体讲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计、推理、不同学科的互补以及高新技术的仿真模拟等。常用的方法有(1)历史灾害分析方法;(2)相关因子的比较分析;(3)典型灾例的实地调查分析;(4)计算机技术及因特网的应用;(5)编制减灾规划及应急预案等。灾害学研究表明,灾害防治比减轻灾害有更高一层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较高的经济投人,而且其效果通常有两面性,所以,任何减灾预案确定都要慎之又慎,至少要深入如下项目研究:(1)要有可靠的预报意见,使之形成立项依据;(2)自然灾害防治的经济投入一定要远小于受保护区的经济创造;(3)自然灾害防治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目标即延迟灾害发生时间、改变灾害事件的规模和特性、制止灾害的蔓延等;(4)特别要认真考虑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等。总之,灾害学研究就是要遵循灾害成因→灾害加剧过程→灾害管理决策等思路展开,此外,灾害学属于开放系统,其学科完善有待更加深一步。杂志《灾害学》编辑《灾害学》简介本杂志是全国最早综合系统研究灾害问题(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技期刊,1986年创刊。设有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实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等栏目。主要栏目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灾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获奖情况国家“双效”期刊第一届、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中国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期刊信息ISSN:1000-811XCN:61-1097/P地址: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邮政编码:710068图书《灾害学》编辑基本信息书名:灾害学定价: ¥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8-01-01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作者: 李树刚ISBN: 9787502032326版次: 1开本: 16页数: 278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了全球灾害概况及灾害风险状况,系统讲述了灾害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和分类特征。阐述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灾害及人为灾害的特征、致灾机理与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相关模型及灾害应急管理与综合减灾方面的知识。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安全技术及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参考,还可作为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目录0 绪论 全球灾情状况 中国灾害规律 中国百年自然灾害特征 中国百年人为灾害特征 灾害基本概念及属性分类 灾害的基本概念 灾害的基本属性 灾害的分类体系 灾害分类 灾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灾害学的性质与特点 灾害学研究的大科学体系及其内在结构 灾害学宏观层次研究 灾害学的研究方法思考题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对人类危害 地震灾害 地震概述 基本名词和概念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 地震成因及概况 地震的预报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地震的破坏作用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地震应急活动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滑坡灾害及分级分类 滑坡要素与滑坡分级分类 滑坡的形成 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崩塌灾害及防治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中国的滑坡与泥石流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思考题2 气象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大气环流与气象灾害 决定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气象灾害 典型气象灾害分析 热带气旋灾害 干旱灾害 洪涝灾害 龙卷风灾害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海浪 海啸 海冰 赤潮 森林火灾思考题3 环境灾害 环境灾害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环境灾害概念 环境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辩证关系 环境灾害的分类体系 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原理 环境灾害的成灾机制 广义人-机-环境系统 人为失误——产生环境灾害的根本动因 人-机-环境系统——环境灾害的孕育环境 人-机-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 从熵与耗散结构角度探讨环境灾害成灾机制 环境灾害的混沌成灾机制 环境灾害的物能异常聚散与突变成灾机制 大气污染及防治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大气质量控制标准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导致典型灾害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水体污染及其污染源 水污染物质的类型及其污染指标 水污染防治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 其他环境灾害 垃圾灾害 核辐射灾害思考题4 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及其危害 基本概述 人为灾害的危害 人为灾害特征 人为灾害的成因 城市火灾及其防治 火灾的危害及特点 火灾的分类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 特殊危险建筑物的防火 城市火灾消防 城市爆炸灾害及其预防 爆炸基本概念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及预防 粉尘爆炸及其预防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 环境噪声源 噪声的危害及允许标准 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思考题5 灾害风险分析及其评估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灾害风险的类型 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 风险分析的一般程序 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风险识别 风险估计与评价 风险估计的概率分析法 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 风险评价指标 风险决策 减灾决策 减灾决策的特点 减灾决策的过程 减灾决策方法 灾害模型示例思考题6 灾害应急与管理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和演化 灾害管理与紧急事务管理的含义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 灾害应急管理的演化 国内外应急灾害管理的现状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编制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应急预案的组成 城市中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单位和场所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 全球综合减灾 全球综合减灾关键问题 认知现代灾害不可忽略非传统安全 现代灾害研究要树立忧患意识 灾害风险与保险机制研究很必要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培养 城市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体系 人类科学管理灾害的必然途径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体系的建立 城市灾害信息管理与灾情报告机制思考题

灾害学杂志2018年被北大核心收录,但是为了被收录,该杂志论文基金项目造假、参考文献造假,现在正被调查,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一些单位,取消了论文在该期刊评职称认可。

灾害学2014年还被踢出过核心期刊,在一些科研单位风评不太好

既不是 北大中文核心,也不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只是普通的期刊罢了……

道路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这样的资料也有:1,《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24期作者:张守臣、高正辉、袁超、谷晓翔2,《试论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单一性和多样性——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为例 》期刊:《大陆桥视野》 2012年18期作者:季飞3,《 淄博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景观效应研究 》期刊:《山东科学》 -2007年4期作者:李玲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希望能帮到你。

各种规范 国家颁布的。看你土木工程那个方向 就看专业方面的书 工民建 道桥 水利 给排水 地下

Standard Handbook for Civil Engineers (Handbook) by Jonathan Ricketts, M. Loftin and Frederick Merritt Civil Engineering Handbook,by The Architect's Portable Handbook, by PAT GUTHRIE,McGraw-Hill Company. 这些都是PEC土木工程英语证书考试的辅导用书。应该是最好的了。内容覆盖: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主要考察土木工程类专业术语的阅读与理解。

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引用的文字的来源,比如参考《建筑施工手册》2015版 xx编著,谢谢

43-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GB7714-87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选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z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GB 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 Descriptive 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国家标准局 1987 - 05 - 05 批准 1988 - 01 - 01 实施 l 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各型别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专案、着录顺序、着录用的符号 、各个着录专案的着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 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着录规则。 2 名词、术语 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资料系统 (ISDS) 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3 着录专案与著录格式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 出的文献的着录格式。在五种着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着录专案系参考文 献的选择专案,其余的着录专案系参考文献的主要专案。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 据文献自身的……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建筑与土木工程方面的论文在 轻风论文网 很多的哦,你可以参考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下他们的 线上辅导老师,我之前也是求助他们帮忙的,很快就给我了,当时还是 轻风论文的王老师帮忙的,态度不错,呵呵,相对于一些小机构和个人要靠谱的多. 这里还有些资料,你参考下.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 层建筑拔地而起,如何减小建筑在 地震时的振动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课题。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在 传统抗震抗风设计方法之后发展 起来的研究结构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措施的一门新兴学科。结构 控制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及半主动 控制。它们采用非承重的控制装置施加控制力来减缓结 构本身的振动反应,能够最大效能地发挥 这些装置的减震作用,使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对这些 装置进行 控制是研究的重点。 本文在对国内外 结构控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之后,针对高层带裙房建筑的振 动模型,在分析其结构运动 方程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控制演算法对具有12层主楼,3层裙房 的高层建筑模型进行控制模拟,即采用模糊 控制策略来控制半主动控制装置MR阻尼器的作 用力输出。模糊控制作为 智慧控制的一个分支能 够很好地将熟练操作人员的主观经验和直觉纳入控制 系统,它从系统的功能和整体优化的角度来分析 和综合系统。本文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细致的 描述,包括顶层 位移和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和均方根值的详细列表,与无控制时的结果比较得出 减幅百分 比,效果明显。 本文 在 应用了 基本模糊控制器对结构模型控制之后,对原来的模糊控 制器进行了改造,即对 关键的三个因子进行 自 动的调整,构成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器。对该 控制器的模拟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用柱 状图的形式对无控制时和基本模糊控制器和改 造后的模糊控制器的减震效果做了直观的展 示。由于模拟涉及各种模型及大量的载入资料 、输出资料和 图形,为了便于演示,采用Matlab自 带的GUI图形使用者介面编写了演示程式。 你看下这篇文章,或许有些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建议你直接上 轻风论文网咨询下老师的意见.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物件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一、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型别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四项任务”。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区域等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把专案开发建设过程小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减低到最低程度。

(2)综合治理

继续加强长江、黄河上中游、东北熙土区等水上流失严重地区的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整治。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淤地坝建设。

(3)生态修复

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封育保护、封山禁牧,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范围的水上保持生态建设。

(4)监测预报

加强水土流失收测和管理资讯系统建设,提高水土流失的监测预报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区,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用的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的总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都分,三种措施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在水蚀和风烛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小地形、增加植物被覆、地面覆盖和增强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员的农业技术方法,即为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又称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土流失地区采用的人工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及其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物件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的分类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排导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2、不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

(1)山坡防护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地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

(2)山沟治理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蓄和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护工程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目的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

(3)山洪排导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山洪排导工程的措施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及其作用

属于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措施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浇地、引水上山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

四、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

1、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2、山坡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

(1)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山坡截流沟与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浇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2)梯田

梯田是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活性,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3、沟床固定工程

沟床固定工程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沟床固定工程主要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沟床固定工程包括谷坊、防冲槛、沟床铺砌、种草皮、沟底防冲林带等措施。欧洲荒溪治理中的沟床固定工程称为固床坝、潜堰;日本防沙工程中的沟床固定工程有固底坝、防冲坝等。

(1)谷坊工程

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又名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谷坊高度一般<3 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谷坊的作用:①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②抬高沟床,稳定山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④沟道逐渐淤平,形成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谷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床下切冲刷。因此,在考虑沟段是否应该修建谷坊时首先应当研究该段沟道是否会发生下切冲刷作用。

(2)拦沙坝工程

拦沙坝是以拦截山洪及泥石流(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3~15 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

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的拦沙坝,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拦蓄(包括块石)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②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并使流速和径流深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水流的侵蚀能力;③淤积物淤埋上游两岸坡脚,由于坡面比降降低,坡长减小,使坡面冲刷作用和岸坡崩塌减弱,最终趋于稳定,因沟道流水侵蚀作用而引起的沟岸滑坡,其剪出口往往位于坡脚附近。拦沙坝的淤积物掩埋了滑坡体剪出口,对滑坡运动产生阻力,促使滑坡稳定;④沙坝在减少泥沙来源和拦蓄泥沙方面能起重要作用。拦沙坝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堆积库内,可以使下游免遭泥石流危害。如前苏联阿拉木图市麦杰奥地区采用定向大爆破修建了一座高达115 m的拦坝,1973年7月15日在小阿拉木图河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该坝拦蓄了400×104m3的固体物质,使阿拉木图市避免了一场泥石流灾害。

(3)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能较快地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泥(土)墙。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3个部分组成,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程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放水建筑物多采用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排水装置排泄到下游。反滤排水装置是为排除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定的。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淤地坝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骤降等问题。

五、结语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另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三大类。

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概论》(罗福午主编) 《施工技术》期刊 《城市勘测》 《建筑结构学报》 《景观设计》 《工程建筑与设计》

DIY创业专案主要指一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在手机壳、手机皮套等材质上印刷人物、卡通、动漫等个性化的3d浮雕立体的图案。 这块市场前景巨大,是diy创业的好专案。 如果要详细的了解,需要联络对应uv印表机厂家即可的,如杭州咔勒,有详细的资料。

《最后的屯堡》——郑正强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有: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档案》 《公路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参考文献。

这样的资料也有:1,《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24期作者:张守臣、高正辉、袁超、谷晓翔2,《试论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单一性和多样性——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为例 》期刊:《大陆桥视野》 2012年18期作者:季飞3,《 淄博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景观效应研究 》期刊:《山东科学》 -2007年4期作者:李玲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