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论文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或即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在“银发浪潮”的冲击下,以现收现付制为基础的公共养老金支付危机日渐加深。如不加以化解,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后,潜在危机极有可能酿成现实风险。有鉴于此,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了解这些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发展趋势,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创新养老模式、制订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也因特殊的国情有着特定的改革道路和政策选择。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基金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保险体制的潜在风险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本课题就是要认真总结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论文充分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险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采取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到制度,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外到国内,多角度审视了我国养老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全文由导论、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机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现行制度的政策建议等部分构成,共九章,约13万字。第一部分导论。介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研究范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结论。第二部分运行机制由《全球养老保险制度综述》、《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机制》、《模式转轨的路径选择》、《转轨成本与筹资分析》等四章组成。侧重于养老模式的经济学描述,运行机制比较,模式选择引发的问题及其争议,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转轨模式的路径选择及其筹资成本的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制度选择与政策建议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养老保险模式、问题及政策选择》、《国家储备基金》、《个人账户基金》、《企业年金》等五章组成。本部分重点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历程与成就、“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的评价、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通过论文的研究,力求在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体系、国家储备基金的投资运营、企业年金以及个人账户基金的制度安排与模式选择等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本文对于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研究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相结合,鼓励自愿性的职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世界各国养老制度改革的方向。这种模式实现了管理多样化(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筹资多渠道(劳动力和资本)和投资分散化(股权和债券,国际和国内),有利于化解养老金的管理、筹资与投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论文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模式运行面临的问题,提出任何单一的养老模式都存在较大的风险,也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体系是最稳妥的制度安排。2、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或多支柱模式转轨是大势所趋。论文对典型国家的不同转轨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制度转轨有高度的路径依赖,转轨成本是制约一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并对各种化解转轨成本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一国公共养老金规模相对较小,制度的转轨成本问题并不突出。如果采用NDC模式,基本体系仍然是现收现付制,不存在转轨成本问题。相反,如果采用拉美模式,在改革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遇到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转型成本问题,或一个稳妥的过渡方案如何设计的问题。养老金隐性债务较为沉重的国家正面临从现收现付体系向多支柱或积累制体系转轨的困难。一些国家的改革经验表明,养老体系的模式转换有高度路径依赖,一旦一国已经实行现收现付制体系,体系已趋于成熟,要完全转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改革面临大量的隐性养老金债务、转轨成本,以及围绕旧体系发展起来的各种政治阻力。从各国实践情况看,无论是隐性债务,还是转轨成本,都可以通过提高缴费率,推迟退休年龄、调整养老金替代率、严格领取条件等技术手段适度缩减。尽管如此,转轨成本毕竟是一笔很大的公共债务,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筹集资金,以确保制度转轨的顺利实施。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论文提出,值得中国借鉴的国际经验是:最好在覆盖面、隐性债务和转制成本上升到难以解决之前选择一条正确的改革路径,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只有这样不断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有些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原因引起的,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有些是当初时机不成熟,使某些项目,如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养老保险等改革相对滞后,现在应组织力量加强研究;也有些是由于我们工作或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必须着力加以改进。论文指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下一步的改革应重点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资金缺口,二是管理体制。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养老保险的重点是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步伐,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基金,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基金管理与投资运营体系。4、个人账户“做小做实”,有利于明晰个人账户所有权。个人账户基金经过历年积累和投资运营,其储存额成为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一定的替代率水平,为个人退休生活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论文指出,个人账户制度的完善面临两个基本问题:首先,做实个人账户是“钱”的问题;其次,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是“体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关系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能否实现其初衷:既发挥社会统筹的共济功能,又实现个人对其养老承担责任。5、公共养老金支付压力问题出现已久。试行国家储备基金之前,各国政府曾经多方寻求缓解之法,这些办法包括:提高缴费率,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严格领取措施,降低养老金水平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办法对维持现收现付制的运转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无望从根本上化解未来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储备基金,成为一些国家新的选择。就其性质而言,国家储备基金与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极为相似,其改革经验颇有借鉴价值。论文指出,完善储备基金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法制环境,修订投资办法,放宽管制,由严格限量监管逐步过渡到谨慎人规则;二是资金来源,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预算拨款应逐年增加,启动国有资产的划拨工作,补充全国社保基金;三是机构定位,人事薪酬等问题应根据社保基金的实际情况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养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宜华健康(000150)、华天酒店(000428)、世荣兆业(002016)、延华智能(002178)、奥维通信(002231)等。

本文核心观点:居家养老模式,智慧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政策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扩大

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升高。2020年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亿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在未来,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促进了养老需求的增加。

居家养老模式介绍

2008年全国老龄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居家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通过政府,社区,物业等方面的帮助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力量支撑,满足老年人居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政策推动居家养老发展

为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加强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仍处于发展期,但养老设施建设的缓慢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十四五”时期,提出实施“一老一小”服务项目,从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三个方面来提高养老设施的基础建设,为重点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提供有效的生活物质保障。

居家养老智慧化发展

近年来,健康养老与互联网+不断发生关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养老产业也逐步进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阶段,但在我国整体智能技术受限、智能化产品性能有待提升的现阶段,养老产业的智慧化水平也较低。2020年12月,《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包括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形式,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但从中长期看,智慧化仍将是健康养老的发展趋势。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一大基本国情,人口结构的转型给社会养老带来压力与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民生保障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受政治、文化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因此,梳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明晰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面Il缶的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未来趋向对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与反思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其中占总人口约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以养老支援力的来源考量。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从内容上看就是由自己、家庭成员I包括子女、配偶等威亲属网路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在当前综合养老体系中,家庭养老是其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敬老院的老人仅占7_34%,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与后代住在一起。

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养老遭遇巨大挑战,以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分析,就是供求失衡的结果。

1子女数量减少。生育率下降意味着子女数量减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在缩小,而核心家庭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人/户降到人/户,根据1995年中国l%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规模降到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32人。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家庭结构呈现“4~2一l”或“8—4_2一l”的趋势,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

2农囤对减少。伴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转变、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兴起,农村土地的保障作用不断降低。一是农业耕地面积减少。二是土地经营的绝对收入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0年农民的人均土地收入仅为元,而同年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元。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三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般很低。长期以来存在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更低,虽然 *** 也采取有关优惠政策使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上升。但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另一方面。与同国际类产品相比无优势可言。四是城乡差异不断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2002年的32:1,大大高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到2006年已达到328倍

2、老年^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增加

1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对养老需求锄Ⅱ。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村人口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s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40%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约为3180万人,农村则大约为5631万人。其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城市。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自199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至2034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8万人,全年共有20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85亿元。但就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上,仍存在着许多有待克服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每月交费2元、4元,交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94元,lS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元、20元。若再考虑到利率下调、通货膨胀、管理费等因素,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更少,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制度上的可持续眭差。自从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始,全国各地特别是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对推行这项制度热睛很高。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有些曾受表扬的典型地区,时隔不久却已解体。个中缘由是,从制度的建立、撤消,到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都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式,而是按照地方 *** 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不是 *** 与农民的一种规范性、永续性契约。养老保险缴费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农民在年轻、收入较高时候缴费,在老年时收入过低、需要照顾的时候,期望能用养老金来安度晚年。但目前不具备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的必备条件。首先农民不像城市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经济脆弱,农民收入受气候及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即使略有收入也难以抵消包括价格负担在内的各种沉重的负担,增收困难,难以保证缴费的稳定持续;其次,从基金的管理上看,许多挪用、贪污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让农民心怀忧虑;再次,从 *** 方面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在法律基础上建立的,受行政因素影响较大。

3、缺乏真正的社会性。《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国家的财力有限,城市的社会保障尚且受困于资金紧张的局面,更无力顾及农村,因而资金的筹集只能依赖于集体和个人。而大多数农村集体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甚至为零。农村养老费筹资变为实际上的“全部个人缴费”、过于强调个人的责任,其实质是一种带有明显的自我保障性质的储蕾陆养老,根本不具备应有的“社会性”。

4、管理水平低,资金保值增值困难按现行政策规定养老保险金主要是存入银行,由于近年来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普遍存在养老金的给付承兑无法兑现的问题。而民政部向农民承诺的基金增值率129%,并按照这一水平确定给付标准。并且,《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难以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老年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不变或稳中有升,难以承担现实及未来养老的重任。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满足农民需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一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是所有现代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1995年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2003年全国已有l0个省份已经或正在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截止到同年底,有3l万村民、万户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但保障水平普遍较低。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未来趋向

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构建的理念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农村社会经济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备种保障方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农村社会保障必须能够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满足温饱等基本的生理需求;二是满足社交、文化、教育等合理的生存需求;三是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成果,享受公民待遇。其次,有利于城乡和谐、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和谐发展。农村稳则全域性稳。对中国未来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最大的社会力量就是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农民,采取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积极解决农民的即期养老、未来养老难的问题,有助于城乡居民之间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该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的总体构想

农村应该实行与城镇同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这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终极目标。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总体构想是:立足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巨集伟目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一巨集观背景,以完善制度和规范操作为重点,从横向上按照经济的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的状况,有差别、分类推进,先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城乡统一、待遇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后在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从纵向上多元化、分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并存,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多种保障并存;从步骤上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在现阶段,建立家庭养老为主导、以社会养老保险为目标导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群养老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健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型养老模式

论文摘要:我国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其中75%的老人又居住在农村,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农村综合型养老模式。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人生旅途中都要经历幼年时受长辈抚养,成年时养育子女和赡养父母,老年时被子女或亲属赡养的过程。因此,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无论社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赡养老人的问题存在,老有所养是涉及全人类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在我国,问题的严重性是预计到2020年将有2. 31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 2050年达4. 12亿,占总人口的 %,其中75%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而且迄今为止,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基本上局限于城市,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仍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旧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在国家暂时没有能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条件下,农村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过渡形态的养老保障模式。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原因及作用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行为。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

一家庭养老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观点。“寿经”开宗明义就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论孝,评价更高:“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之而横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文”。尊老敬老被推崇为天地间最大的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说明古人对孝道的崇尚。在现代社会,应当看到广大老年人为社会进步贡献了青春,为子女成长操劳了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年老回归家庭之后,除了从社会得到必要的补偿之外,理应受到子女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这一切都有赖于家庭起作用。正是家庭既培养了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又体现出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出我国社会文明的程度。

二从社会发展看,家庭养老模式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人口多,工业发展慢,为尽快发展工业经济,国家采取了一些“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做法。如表现在农产品收购上的剪刀差。农民教育、农民医疗、农民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因经济贫乏而无法实施。这样,农村中以家庭养老的模式,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的乡情、村情、家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又难以推行新的养老模式。

三家庭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

在漫长的尊老敬老文化的流传中,老年人精神愉快、心理满足构成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高标准。《礼记·祭义》说,养是可能的,但敬就不容易了;敬是可能的,但让老人安逸满足就不容易了①。子路曾因不能很好地赡养父母而内疚。孔子说,“虽然吃豆腐、喝清水,但是父母精神上满足和偷快,就是孝了”②。孔子曾经质问子夏:“为父母劳作,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是孝吗?”③那么什么是孝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让父母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此,明代吕坤指出,“对待父母,最好的是使父母心中愉快,其次是照料父母,最差的是只照料父母却不体谅父母的心理感受。”④对于现在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庭是他们晚年的安乐窝、庇护所、一生最后的港湾,是老人感情世界的主要支援,这是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法替代的。在家养老也有利于代际间进行经济、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尤其是精神上的取长补短;有利于老年人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气息,开拓视野,恢复生机,延年益寿;同时有利于年轻人从长辈那里学习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和好的品德、作风,更好地成长、成熟。丹麦这个“福利国家”老年人自杀率高的现象有力地说明:老年人自身有钱,社会有充足的福利设施,老年人晚年生活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这是因为在那个社会里老年人十分孤独。正如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所强调的:“家庭,不论其形式或组织方式如何,被公认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要改善老年人的状况,就必须首先改善家庭环境。

二、转型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步人历史的转型期,这个阶段的到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及家庭结构、传统文化等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并呈弱化趋势。

一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家庭养老的负担难以承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 700万,占总人口的8. 6%,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7%就为老年型国家,由此而知,我国已进人了老年型国家,而且进人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的。据预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每隔25年老年人口就要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1. 38%。而世界其他国家老年人口翻番的速度较慢,如法国老年人口翻番要115年,瑞典要85年,美国要66年,英国要45年。面对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形势,靠家庭养老只能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四二一”家庭将不断增多,也就是说一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能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子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99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3. 58人。家庭规模的缩小将进一步弱化家庭养老功能,而“四二一”型家庭使家庭赡养系数大大上升,子女对父辈生活的经济负担和照料压力加大。

二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淡化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为了家庭长远利益,应早结婚、早生育、多生育。谢元态等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社会里,家庭把传宗接代视为头等大事,不生育、无子女使家庭血缘关系不能继续延伸,就此中断被视为对祖宗最大的不孝。这种家庭观念强烈地 *** 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促使人们形成早婚、早育、多育的习俗, *** 着人口的高增长。但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等对这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成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依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维持家庭养老已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会削弱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由于流出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援与生活照料将面临困境。 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我国 *** 于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但是,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不少。在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赡养权受到侵害所占比例最高。得不到家庭赡养的老年人多是那些高龄、多病、无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依然问题严重就是由于没有比较完备且可操作的规则,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 *** 仅仅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至于怎样养才算尽到了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 *** 基本上放弃了对家庭养老进行主动监督。如果我们把法院仲裁养老纠纷案看作 *** 对家庭养老的被动监督的话,那么,目前倒是这种简单形式在消极地起作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然得不到保障。

三、建立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的形成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决定的。养老模式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在转型期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尽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并不能否定家庭的养老价值。由于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暂时缺损,农村老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我们应充分肯定和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但在目前,我们应注意做好下列工作: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子女尊老养老观念如何,直接影响老人的养老质量。2及时处理家庭养老纠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村儿媳当家的多,在老人与儿媳的关系中,儿媳占据主动,而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她们的赡养义务,经常出现养老纠纷。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劝解、教育加以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提醒老年人,注意与子女关系的协调。

2.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会服务而实施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主要停留在商业养老保险阶段。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依赖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与社会保障制度侧重子追求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依靠市场经济解决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出现一些私营社会养老,但国家提供社会养老保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而且私营养老保障专案统一由 *** 管理,养老保障专案的实施细节无论从资金的来源、运用方向还是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式等等,几乎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允许私人、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养老保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加强对养老保险专案的监管,而且还可以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投人到公益性的社会养老保障中来,大力发展养老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3.自我养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要求农民个人培养和强化自我养老保障意识。一般而言,家庭中经济资源大部分是老年人一生的财富积累,老年人不应一味地“无偿”转移给下一代,而应强化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利用这种控制权进行自我养老保障。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收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实现自我养老保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据1986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五校人口研究所联合对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二市所进行的老年人口抽样调查三省两市老年人的调查表明,乡村老年人口经济保障靠自己现在劳动收人维持晚年生活的比例高达30. 06%,三省两市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收人达25. 67%。因此,应鼓励那些有能力的低龄老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饲养业、服务业、手工业、摆摊经商等。这样就能增加自身的养老收人。另外,国家要保护和鼓励自我养老储蓄,比如每人有一个“养老优惠储蓄特别账户”,利息随行就市,但是不征利息税,且在通货膨胀时,指数化的补足利息损失,对这个存款可以设一个最低和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到老年时才可以领用,这样,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4.社群养老社群是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社群。在考虑农民养老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社群的作用。社群在养老中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援,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受制于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因此,农村各行政村应从社群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二是对农民养老的生活服务支援,主要解决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目前,我们应该逐步建立社群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体系,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家庭养老分忧。同时,利用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生活料理服务。三是利用社群控制机制对家庭养老进行引导和督促,使家庭养老落到实处。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 环境影响总结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双轨制”具体内容 “双轨制”改革意义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养老服务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题目写好了吗?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但是我国现阶段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果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农民收入和居住现状良好为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但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结论引入老年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是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进程、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效性、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的应用有待推进。

【关键词】 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居家养老

近年来,学者进行了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分析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趋势,并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指出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1〕,要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2〕。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路径。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我国和吉林省老年人口信息,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1月,课题组在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需求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对居家养老的选择意愿、养老中的需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接受过老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为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村村屯为调查范围,如农安县三岗乡、辉南县抚民镇七社、兴隆山镇杏花村、三岔河市西三家子村、榆树县陈家村、高家村、龙井镇村、珲春市马川子乡等共计20个村。调查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村民,以偶遇抽样结合判断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7份,问卷回收率为。由于有无子女照顾对于养老的选择差别很大,所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有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与其同住一院之内或者在同一村里;无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在城里安家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分别对有子女照顾老人和无子女照顾老人调查200人。其中前者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后者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共计有效问卷3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农村老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情况。

2结果

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具备客观条件通过文献查询,截止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 856万,农村老年人 1亿;2006年末,吉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321万,占总人口近 1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44万〔3〕。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万,老年人中生活在农村的为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在有老人的家庭户中,有一个老年人的占,有两个老年人的占。 在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口与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无人照顾老人户占,其中:单身老人户占,一对老年夫妇户占,老年人口与未成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4〕。截止2009年末,吉林省兴办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福利院657所,床位数万张,入住老年人万人,服务人员3 748人;全省建有农村老年活动室5 936个,总面积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活动室面积平方米;吉林省老龄办在延边州和白城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试点工作,以村屯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依托老年人协会为村屯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村老年协会中,建立3 065个老年文艺活动组织,3 150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5〕。珲春市马川子乡是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工作的试点乡,目前,全乡9个村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以各种方式开展起为老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吉林省将在2010年底有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大院〔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266元,比上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增长;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增加平方米;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 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和,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扶持的福利性服务,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便有收费项目,费用很低。农民收入和居住状况良好为农村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

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的占多数;选择机构养老的很少;大多数人希望来自子女或社会的帮助(愿意接受帮助指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期望得到帮助的情况),有9%左右的老人有“遇事宁愿靠着不求人”的心理;无子女照顾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迫切。见表1。表1农村老人主要需求和养老意愿

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入户访谈,除有子女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家长的老人和少数文化程度稍高的老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新兴职业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是怎么回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在村委会为老人问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目前调查所在的农村还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从事精神慰藉,维权等养老服务;在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作用和具体做法后,90%以上的老人愿意接受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担心服务费用的支出。

3讨论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是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于有子女照顾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仍在延续,愿意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去主要是参与娱乐活动、满足人际沟通、消磨时间的需要;无子女照顾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更为迫切,其中子女在城里安家的老人认为农村的住房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宽敞、空气清新,老年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比起住进城里儿女家里那较小如“鸽笼”的房子里,他们感到憋屈、不舒服;即便老年人子女住房宽敞,他们常觉得生活习惯不同、长期住不方便;对于进养老院养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儿女双方均有现代意识的,觉得去养老院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好的选择,但是,又担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黑养老院”事件的曝光,反映了“黑”养老院不善待老人,侵害老人权益的恶劣行为。这种严重不道德行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反映出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8〕;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丢子女的面子让人笑话或者令儿女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养老机构都是无儿无女老人的归宿或是那些有残疾没有自理能力的、儿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的选择;老人对权益保护咨询的关注主要涉及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等;无子女照顾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排解孤独;文化娱乐;解决留守老人代际隔阂、赡养等纠纷;权益保护咨询;排除年老恐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多于有子女照顾老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适合吉林省农村社会状况、适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个人自决原则、赋权和发展的原则、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助人自助,能够被老年人接受,在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和可行性;农村老人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具备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具备大力开展居家养老的客观基础。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正常的,这同时也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等省已有很多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和政府规划,这为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可见,老年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实效性,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

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家看望老人一次,老年人会出现孤独寂寞、对年老恐惧,渴望与人沟通的现象,老年个案工作者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运用会谈的技巧,专注、主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对老年人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澄清,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勇敢面对老年的身心变化,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有的子女干涉丧偶独居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赡养中出现纠纷等问题,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区别性的工作,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老人解决矛盾。

开展主题突出的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指导下,利用老年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家庭养老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

论文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拙和核心问题二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新载体几本文提出社区要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引进社会工作者专业人员,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建立社区服务发展指标体系,从而加强社区养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标志着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亿以卜,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 / 4。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间题,在养老的方式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争议:

一、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农业文明产物的当代城市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人口条件、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其脆弱性已开始显现,非家庭养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老年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城市的出生率降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

社会发展推动住宅购买人群的变化,家庭两代分居现象逐渐增多。按照人口学家最近做出的家庭人口预测,我国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比例将逐渐降低,独居或只与配偶居住的65岁以上老人占老人总数比例将由1990年10%迅速上升到2050年的27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速度如快,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的人

口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城市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年轻人陷人了角色困境,他们要同时扮演好成功人士的角色、合格父母的角色和孝顺子女的角色是勉为其难的。例如,工作的压力日益沉重,还要教育儿女,使一些子女没有精力照顾父母又如目前社会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增高,青年人需要再学习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或者去寻找更多发展的机遇,远离年迈的父母,使得家庭人口外流。这些都使得现有的家庭的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了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新的变革:

由此可见,养老间题在家庭养老所不及之下,就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了

二、社区养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加强社区服务的质量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委员会,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可以在社区发展这种大趋势之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和改善老年人的处境:

(二)建构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保证,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选择。社区对于老年人来说又是最重要的聚居地,所以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这种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可以及时地给老年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身体上得到锻炼,在互相交流中情感得到倾诉,这也就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所以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是改善养老条件的有效途径。

1.发挥社区功能,扩展养老服务的项目

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老年人在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有的老人即使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也没有很充足的精力来照顾老人,相对来说老人就会倾向于对社区的依赖。 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可分为居家服务和家外服务。居家服务是对居住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家外服务包括托老所和敬老院。托老所这种模式既减轻了子女照顾的负担,又没有将老人完全隔离于“家”之外,对增进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意义的;敬老院,被大众接受为直接的养老设施,应提高其分布密度,分散在社区内.这样老年人可以不必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便于子女、亲戚探视,加强亲情的交流。

在改善老年人精神状况方面,可以采取直接和间接两者结合的方式。

直接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聊天站”“畅谈角”,让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间接方式可以加大娱乐设施的建设,开设“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还可以开展文体活动,举办春游和夏令营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转移心中的不快。

2.在政府宏观管理下提高社区的自身经济能力

政府宏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并且总结、加大推广先进经验的宣传,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引导社区服务福利机构发展的大环境。

养老金社会化的发放使得老年人可以就近领取,形成了社区服务网络。但是政府的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在政府和企业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的时候,社区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大量吸收和安置退休人员,使退休人员在为社区创效益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必要的劳动补偿,实现双赢。老年人工作退休之后,产生心理落差,感到自我价值丧失,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以至不利于老年生活。而这些老年人中很多人依然有工作能力,有的文化水平很高,由此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他们的“再就业”,这种“再就业”可以“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使大家产生互动,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既是对他们自身的补贴,又能实现社会价值

3.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老人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照料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常识,还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为此要抓好在职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工作,加强专业教育和技能的培养,灌输专业的理念,用专业社工的标准来衡量。

社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兴起也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照料技能,更多的是要有心理咨询的技能,并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持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实践的积累,结合理论与实践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之上,社会工作者有了一片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的特长,实现其专业的价值,也有利于实现社区的稳定。当然,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需要社区合适的机制和模式来启动,只有在相关政策支持之下,社会工作的有效性才可以发挥出来,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者是社区服务的执行者,社区和社会工作者是紧密相连的,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是完善社区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4.发挥社会集体意识,争取广泛的支持

社区服务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的意义上取决于社区的力量,社区的发展是顺应市场经济的结果,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发挥集体的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携手共进,才能走上良性化的发展道路二从政府方面来说,民政部门要发挥规划、检查、监督的作用,社会保险局也应该参与规划、检查、监督和酌情划拨养老保险基金,以及关注养老保险受保人。从社区协调委员会方面来说,要发挥所在社区的企业、有关单位的作用,加强对社区成员的关心和支持。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资本积累,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拉低潜在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在清醒认识人口老龄化现状和风险挑战的同时,还要保持冷静思考和信心定力。首先,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自法国1864年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当前世界共有约190个国家进入该行列。更重要的是,我国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中华民族崇尚社会和谐、重视家庭伦理亲情、倡导守望互助的优良传统,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我国老龄化程度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规避风险。伴随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我国养老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机构数量超过3万个,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数占比约50%,总养老床位数超过735万张。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养老服务快速融合发展,一大批企业在机构、社区、居家等各细分领域布局。我国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战略机遇期,做好先手谋划,将人口老龄化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

一、我国城镇社区互助养老实践探索 (一) 青岛模式 1、整合资源,不断创新。为了有效缓解养老问题对市民家庭、政府和社会造成的负担,青岛市结合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成效十分显著。 青岛市建立的这种养老模式中,在各个社区设立互助养老点,由政府负责为互助养老点购买娱乐设施、补贴水电费等,并加强引导扶持、组织开展活动,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动场所,或者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或提供赞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同时,养老互助点以老年人“自愿结合、互助养老、互相帮助、共建和谐”为基本原则,以“为社区老人养老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为理念,倡导由低龄老人照看高龄老人、身体状况好的老人照顾身体偏弱的老人,使老年人活动由以前的扎堆娱乐型向团结互助型发展,形成老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应、互相牵挂、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 2、和谐社区,成效显著。在政府的引导下,互助养老点经常组织开展扑克比赛等有益的活动,参与邻居节、读书节等全区性的文化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老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互助养老点还充分发挥老人们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竞技性文体活动,让老人们重新体验到比学赶超的乐趣,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丰富老人晚年的精神生活。 3、互助养老,任重道远。社区互助养老是对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的探索创新,但由于经济条件、观念更新等主客观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与老年人对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健全网络。 青岛市四方区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着眼于在社区养老上下功夫,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环境上的扶持和引导,探索创新了新型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四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体现了政府高度的公共服务意识。可以说,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是社区养老的一种崭新的尝试,十分值得肯定。 (二)江苏海安模式 海安县在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达11万,离退休人员万,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是4:1,通俗地讲就是4个在职人员负担1个老职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再过3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为2: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是“未富先老”。每年4月是海安退休职工到社区养老认证的日子,退休人员状况一览无余。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对社区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少关心,很少参与社区内的活动,也极少运用社区资源。 江苏海安社区以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方式安排50-60岁老年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里,像小时工一样为老人提供居家清洁、代缴水电费、心理防护,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等等。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不发生任何经济关系,只是把劳动时间进行“存”和“取”,这样既解决了部分高龄老人雇不起保姆的困难,又解决了部分工资偏低的低龄老人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体现了社会统筹养老的精神所在。 (三)北京丰台模式 北京市丰台区西洼地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常住1006户,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空巢户占总户数的46%,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西洼地社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网点较少,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2008年成立的居家养老互助会,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居家养老互助会实行会员制,分红本、绿本两种会员,持红本者为志愿者,持绿本者为受助者。考虑到社区老人不想麻烦别人及自卑心理,社区内决定让需要服务的居民每年交10元会费,用于互助会购买必要的服务用品。志愿者的付出,也将作为“爱心储蓄”,提供义务服务满5年,今后可终身享受服务。 二、互助养老探索阶段的主要问题 互助养老模式目前已经在多个省市试点,在许多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针对社区互助这一养老方式,各个社区中的居民有的反对有的赞成,在实施不断进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老年人的个人自由受限 目前,我们发现许多老年人对社区发生的事情很少关心,他们平时的生活大多局限于在家里做些家务,照看孙子、孙女等。所以有的老年人认为这种新型的社区“互助型”养老模式,会影响到个人自由,使他们没有时间去照料家中的事。所以这种养老模式需要转变为以自愿为前提,在不限制老年人个人自由的基础上去实施。 (二)“银色银行”制度设计缺陷 江汉区“银色银行”于2009年8月28日正式启动。该区老龄办主任方三勤介绍,当时是采取老年人自愿报名、社区群干推荐等方式,根据社区最需要帮扶的老年人数量,按一定比例招募社区老年志愿者,上门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当志愿者本人及配偶需要帮助时,可向社区老协提出申请,由老协安排护理人员上门服务。 这一模式启动三年来,发展并不顺利,有的服务单靠手写记录,一旦记录丢失就无法找回,并且志愿者们有“存”无“取”至今无一人回领“爱心服务”。 “银色银行”发展遇到瓶颈,并不代表它是失败的。只是它的组织体系尚未成熟,市民养老观念尚未转变。资金、技术等也不充足。需要民政、教育、工青妇等部门都应参与配合,必要时请企业和专业养老机构参与管理,这一制度就能有很大的改观。 (三)互助养老缺乏稳定性 呼和浩特市成立的首家自发组织的互助敬老院,使首批空巢老人过上了集体生活。形成了集中养老、吃住免费、自管互助的敬老院,给老人们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最基本、最迫切的生活困难。目前,互助敬老院完全靠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但是这样的大锅饭能吃多久,仍然是个未知数。 隐忧的是,目前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并不稳定。要是有一天养老院没了粮食,办不下去了,老人们就要先各回各家。等化缘回来有了钱、有了粮食才能再开伙。这意味着,爱心力量稍有松懈,老人们就得恢复从前的生活状态。虽然当今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但仅靠爱心人士支撑,互助养老能走多远还真是个问号。 (四)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缺乏制度安排 现阶段的城镇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还处于探索阶段,处于老年群体的自发摸索阶段。如何从老年群体的自发转向自觉探索,自觉普及,我国城镇管理制度设计方面,还处于制度设计的空白或缺失。如,对互助养老的资金支持制度、设施投入制度、互助养老内容统一、规范化制度设计等等,所有这些制度性安排,还没有成为政府管理制度的有机部分,至少在县区一级政府还没有成为公共管理制度安排的构成要素。 三、日本互助养老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邻里互助网络”建立的经验 日本社会转型后所形成的现代都市社区,居民间共通性的减少和异质性的增多,使得社区内部无法达到均衡和共同的意识,而培养市民(居民)的主体意识,更多地顾及个体的需要,在社区层面上发展个性化的组织生活以构建公共性社区生活的要求便日趋迫切。共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活,除了如相当于居民委员会这样的传统地缘组织的协助之外,更需要居民自身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如自发组成的邻里互助网络。这些团体在吸收志愿者成员之后,将人力资源进一步组织化和合理配置,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人际网络,促进了社区组织结构的优化。 (二)互助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快乐化 邻里互助网络主要是通过协会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来实现高龄老人之间的互助或对他们的帮助。从已开展的活动来看,主要包括聚会、聚餐、无障碍旅游及健身等几个类型。而且在活动展开时,主办人将一些关怀主题如医疗保健、生活防范及实务援助等融入其中。这样,使老人们既排遣了孤独,又增加了自我保护等生活技能。 (三)日本互助养老生活方式的启示 这样的邻里互助关系网络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来自于市民、居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性。第二,来自于伙伴意识和平等民主的观念。第三,来自于家庭主妇们的生活智慧和灵活处理事情的方式。第四,核心人物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的态度。 四、普及城镇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制度设计与管理思路 (一)普及老年群体的互助伦理观念 1、普及老年助人为乐的道德规范。老年伦理最大误区之一就是“以邻为壑”,一些老年朋友总是把不愉快的生活挫折汇集大脑,在社区互助养老的模式下,我们要多向老年人普及助人为乐的道德规范,鼓励他们慈悲为怀乐于去帮助他人,尤其是身边其他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让他们了解助人为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增强老人独立完成某种工作的自信心,提高老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这样,就能使这种互帮互助的养老模式更好地开展下去。 2、支持各种宗教组织的慈善信仰教育。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因为有信仰的人,无论信佛陀、主、上帝或者其他,都是信仰善、信仰美、信仰真!因为有信仰,才能舍弃财富,花费精力,纯粹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教育他们把与人为善落实在彼此之间互帮互助的行动上,这样才会改变社会的风气,让善长存。 3、树立互助型的老有所为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是无穷中之无穷。互助组织定期选出思想健康向上、具有长者风范、家庭和睦、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老年人,作为榜样。评为“老有所为楷模”,这一做法十分值得互助型养老模式去借鉴,社区可以定期评比出年度或季度“老有所为之星”调动老年人互相帮助的积极性,同时优秀典范的实际也值得大家一起学习。 (二)城镇社区互助养老机构设置 1、完全自愿进出制度设计。城镇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模式要建立在民主、自由的基础上,在照顾老年人生活的同时,不影响和剥夺老年人自身的权利。完全自愿进出制度是指社区里的老年人可以自愿加入到互助养老的队伍中,享受社区互助服务。也可以不参加到这一模式中,是否加入全凭老年人自己的意愿。 2、互助领袖民主选举制度设计。互助养老团体中的领军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遵循民主原则,这一领袖人物,需要由社区互助养老群体自身选举产生。他们本身需要有专业的态度,甚至为了这项事业不断学习,取得专业资格,即使如此,在处理重要问题上,他们还会将自己放在“渠道”的中介位置,而借助专家和专门机构的优势,寻求最快最妥当的解决方式。这样,选举产生的老年领袖有威信和说服力,在协调各项事务上也更加有优势。 3、资金管理完全公开透明。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管理和来源要完全公开透明化,让社区居民了解每一笔互助养老资金的来源和用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财政补贴或福利基金、慈善基金、社区居民捐助、县区范围的社会捐助。将这四部分资金来源分类输入社区网络平台,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认真规划老年群体在生活娱乐上的补贴。同时,多为老年人的健康着想,运用资金对老年人做定期体检,并为老年人购置常用的医疗器械、药物等。 4、明确互助重点对象以及重点内容。要建立互帮互助的群体养老模式,首先要明确重点帮扶对象,在社区中重点需要帮扶的老年人类型有:空巢老人、丧失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具备自理能力的中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和独居老人。不同种类的老人需要的帮助内容是不同的。 丧失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社区互助组织需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送饭、心理疏导等生活照料服务;针对空巢家庭的老人,因身边没有子女照料需要比较多的生活服务,如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公共活动,更好地体现他们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内心的存在感,使他们身心得到愉悦;具备自理能力的中、高龄老人,可以为他们设立一个康复护理中心,白天在社区一同进行康复护理活动,同时可以消除寂寞有益于身体健康;残疾老人、独居老人需要结合政府救助,为他们开设应急呼叫电话、组织其他老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四)互助养老的老年互助技能培训 1、邀请医疗、心理等各类相关专业人士志愿培训。由于许多老年人缺乏医疗急救知识和对老年人的护理知识,使互助养老模式无法正常开展,对此社区可以邀请专业的医疗工作者以及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士,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义务辅导。 2、驻地企业无偿提供培训基地的沟通。邀请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为互助老年群体进行培训,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十分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同时要落实老年群体互助的培训地点。 3、鼓励支持知识型老年人参加互助技能培训。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人才中心,让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自愿报名,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鼓励知识型老人为其他老年人进行培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学到东西,而且还实现了许多老年人的自身价值,弥补了他们在退休后心灵上的空缺。鼓励大家互助互学,相互咨询,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五)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设施 1、老年养生讲座。为使社区老人们了解健康生活常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互助养老组织可以定期举办老年养生知识讲座,让老年人学习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养生保健知识,对老人饮食、运动、心态调整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增加对疾病的认识,转变观念,从过去的看病、医病向防病保健的意识转变。教会老年人通过科学方法,平衡膳食,适度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 2、老年心理咨询服务。社区中很多独居、空巢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却很少有人能主动找心理咨询师咨询。所以,互助组织要为老年人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老年人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一般都是环境、人格等多重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很多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后,都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失眠、食欲降低、焦虑、烦躁等,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所以,必须要防治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社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就要发挥互助组织的作用,通过一帮一互助的方式,定期上门服务,根据每个老人的情况,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服务菜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3、老年自我保护帮扶和预警教育。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保证他们安定和谐的生活,社区互助组织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自我保护知识讲座”,邀请社区民警结合当前针对老年人的案件,采取以案讲法的形式,向老年人讲解安全防范知识。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范,看病、购买物品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商场,不能因贪图小便宜而吃亏上当,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大家观看“安全防范”宣传片。 4、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互助组织要多在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老年合唱团、健身操、戏曲俱乐部等活动。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愉悦老年人身心,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生活。积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从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入手,利用社区活动广场等资源,组织文艺汇演、亲子互动游戏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社区文化渗透到街道的各个角落。同时,社区的图书室、棋牌室、微机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无偿向社区老年人开放,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让老年群体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养老模式的研究发展论文

一、我国城镇社区互助养老实践探索 (一) 青岛模式 1、整合资源,不断创新。为了有效缓解养老问题对市民家庭、政府和社会造成的负担,青岛市结合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成效十分显著。 青岛市建立的这种养老模式中,在各个社区设立互助养老点,由政府负责为互助养老点购买娱乐设施、补贴水电费等,并加强引导扶持、组织开展活动,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动场所,或者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或提供赞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同时,养老互助点以老年人“自愿结合、互助养老、互相帮助、共建和谐”为基本原则,以“为社区老人养老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为理念,倡导由低龄老人照看高龄老人、身体状况好的老人照顾身体偏弱的老人,使老年人活动由以前的扎堆娱乐型向团结互助型发展,形成老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应、互相牵挂、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 2、和谐社区,成效显著。在政府的引导下,互助养老点经常组织开展扑克比赛等有益的活动,参与邻居节、读书节等全区性的文化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老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互助养老点还充分发挥老人们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竞技性文体活动,让老人们重新体验到比学赶超的乐趣,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丰富老人晚年的精神生活。 3、互助养老,任重道远。社区互助养老是对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的探索创新,但由于经济条件、观念更新等主客观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与老年人对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健全网络。 青岛市四方区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着眼于在社区养老上下功夫,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环境上的扶持和引导,探索创新了新型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四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体现了政府高度的公共服务意识。可以说,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是社区养老的一种崭新的尝试,十分值得肯定。 (二)江苏海安模式 海安县在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达11万,离退休人员万,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是4:1,通俗地讲就是4个在职人员负担1个老职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再过3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为2: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是“未富先老”。每年4月是海安退休职工到社区养老认证的日子,退休人员状况一览无余。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对社区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少关心,很少参与社区内的活动,也极少运用社区资源。 江苏海安社区以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方式安排50-60岁老年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里,像小时工一样为老人提供居家清洁、代缴水电费、心理防护,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等等。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不发生任何经济关系,只是把劳动时间进行“存”和“取”,这样既解决了部分高龄老人雇不起保姆的困难,又解决了部分工资偏低的低龄老人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体现了社会统筹养老的精神所在。 (三)北京丰台模式 北京市丰台区西洼地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常住1006户,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空巢户占总户数的46%,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西洼地社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网点较少,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2008年成立的居家养老互助会,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居家养老互助会实行会员制,分红本、绿本两种会员,持红本者为志愿者,持绿本者为受助者。考虑到社区老人不想麻烦别人及自卑心理,社区内决定让需要服务的居民每年交10元会费,用于互助会购买必要的服务用品。志愿者的付出,也将作为“爱心储蓄”,提供义务服务满5年,今后可终身享受服务。 二、互助养老探索阶段的主要问题 互助养老模式目前已经在多个省市试点,在许多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针对社区互助这一养老方式,各个社区中的居民有的反对有的赞成,在实施不断进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老年人的个人自由受限 目前,我们发现许多老年人对社区发生的事情很少关心,他们平时的生活大多局限于在家里做些家务,照看孙子、孙女等。所以有的老年人认为这种新型的社区“互助型”养老模式,会影响到个人自由,使他们没有时间去照料家中的事。所以这种养老模式需要转变为以自愿为前提,在不限制老年人个人自由的基础上去实施。 (二)“银色银行”制度设计缺陷 江汉区“银色银行”于2009年8月28日正式启动。该区老龄办主任方三勤介绍,当时是采取老年人自愿报名、社区群干推荐等方式,根据社区最需要帮扶的老年人数量,按一定比例招募社区老年志愿者,上门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当志愿者本人及配偶需要帮助时,可向社区老协提出申请,由老协安排护理人员上门服务。 这一模式启动三年来,发展并不顺利,有的服务单靠手写记录,一旦记录丢失就无法找回,并且志愿者们有“存”无“取”至今无一人回领“爱心服务”。 “银色银行”发展遇到瓶颈,并不代表它是失败的。只是它的组织体系尚未成熟,市民养老观念尚未转变。资金、技术等也不充足。需要民政、教育、工青妇等部门都应参与配合,必要时请企业和专业养老机构参与管理,这一制度就能有很大的改观。 (三)互助养老缺乏稳定性 呼和浩特市成立的首家自发组织的互助敬老院,使首批空巢老人过上了集体生活。形成了集中养老、吃住免费、自管互助的敬老院,给老人们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最基本、最迫切的生活困难。目前,互助敬老院完全靠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但是这样的大锅饭能吃多久,仍然是个未知数。 隐忧的是,目前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并不稳定。要是有一天养老院没了粮食,办不下去了,老人们就要先各回各家。等化缘回来有了钱、有了粮食才能再开伙。这意味着,爱心力量稍有松懈,老人们就得恢复从前的生活状态。虽然当今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但仅靠爱心人士支撑,互助养老能走多远还真是个问号。 (四)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缺乏制度安排 现阶段的城镇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还处于探索阶段,处于老年群体的自发摸索阶段。如何从老年群体的自发转向自觉探索,自觉普及,我国城镇管理制度设计方面,还处于制度设计的空白或缺失。如,对互助养老的资金支持制度、设施投入制度、互助养老内容统一、规范化制度设计等等,所有这些制度性安排,还没有成为政府管理制度的有机部分,至少在县区一级政府还没有成为公共管理制度安排的构成要素。 三、日本互助养老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邻里互助网络”建立的经验 日本社会转型后所形成的现代都市社区,居民间共通性的减少和异质性的增多,使得社区内部无法达到均衡和共同的意识,而培养市民(居民)的主体意识,更多地顾及个体的需要,在社区层面上发展个性化的组织生活以构建公共性社区生活的要求便日趋迫切。共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活,除了如相当于居民委员会这样的传统地缘组织的协助之外,更需要居民自身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如自发组成的邻里互助网络。这些团体在吸收志愿者成员之后,将人力资源进一步组织化和合理配置,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人际网络,促进了社区组织结构的优化。 (二)互助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快乐化 邻里互助网络主要是通过协会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来实现高龄老人之间的互助或对他们的帮助。从已开展的活动来看,主要包括聚会、聚餐、无障碍旅游及健身等几个类型。而且在活动展开时,主办人将一些关怀主题如医疗保健、生活防范及实务援助等融入其中。这样,使老人们既排遣了孤独,又增加了自我保护等生活技能。 (三)日本互助养老生活方式的启示 这样的邻里互助关系网络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来自于市民、居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性。第二,来自于伙伴意识和平等民主的观念。第三,来自于家庭主妇们的生活智慧和灵活处理事情的方式。第四,核心人物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的态度。 四、普及城镇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制度设计与管理思路 (一)普及老年群体的互助伦理观念 1、普及老年助人为乐的道德规范。老年伦理最大误区之一就是“以邻为壑”,一些老年朋友总是把不愉快的生活挫折汇集大脑,在社区互助养老的模式下,我们要多向老年人普及助人为乐的道德规范,鼓励他们慈悲为怀乐于去帮助他人,尤其是身边其他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让他们了解助人为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增强老人独立完成某种工作的自信心,提高老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这样,就能使这种互帮互助的养老模式更好地开展下去。 2、支持各种宗教组织的慈善信仰教育。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因为有信仰的人,无论信佛陀、主、上帝或者其他,都是信仰善、信仰美、信仰真!因为有信仰,才能舍弃财富,花费精力,纯粹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教育他们把与人为善落实在彼此之间互帮互助的行动上,这样才会改变社会的风气,让善长存。 3、树立互助型的老有所为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是无穷中之无穷。互助组织定期选出思想健康向上、具有长者风范、家庭和睦、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老年人,作为榜样。评为“老有所为楷模”,这一做法十分值得互助型养老模式去借鉴,社区可以定期评比出年度或季度“老有所为之星”调动老年人互相帮助的积极性,同时优秀典范的实际也值得大家一起学习。 (二)城镇社区互助养老机构设置 1、完全自愿进出制度设计。城镇社区老年群体“互助养老”模式要建立在民主、自由的基础上,在照顾老年人生活的同时,不影响和剥夺老年人自身的权利。完全自愿进出制度是指社区里的老年人可以自愿加入到互助养老的队伍中,享受社区互助服务。也可以不参加到这一模式中,是否加入全凭老年人自己的意愿。 2、互助领袖民主选举制度设计。互助养老团体中的领军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遵循民主原则,这一领袖人物,需要由社区互助养老群体自身选举产生。他们本身需要有专业的态度,甚至为了这项事业不断学习,取得专业资格,即使如此,在处理重要问题上,他们还会将自己放在“渠道”的中介位置,而借助专家和专门机构的优势,寻求最快最妥当的解决方式。这样,选举产生的老年领袖有威信和说服力,在协调各项事务上也更加有优势。 3、资金管理完全公开透明。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管理和来源要完全公开透明化,让社区居民了解每一笔互助养老资金的来源和用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财政补贴或福利基金、慈善基金、社区居民捐助、县区范围的社会捐助。将这四部分资金来源分类输入社区网络平台,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认真规划老年群体在生活娱乐上的补贴。同时,多为老年人的健康着想,运用资金对老年人做定期体检,并为老年人购置常用的医疗器械、药物等。 4、明确互助重点对象以及重点内容。要建立互帮互助的群体养老模式,首先要明确重点帮扶对象,在社区中重点需要帮扶的老年人类型有:空巢老人、丧失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具备自理能力的中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和独居老人。不同种类的老人需要的帮助内容是不同的。 丧失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社区互助组织需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送饭、心理疏导等生活照料服务;针对空巢家庭的老人,因身边没有子女照料需要比较多的生活服务,如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公共活动,更好地体现他们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内心的存在感,使他们身心得到愉悦;具备自理能力的中、高龄老人,可以为他们设立一个康复护理中心,白天在社区一同进行康复护理活动,同时可以消除寂寞有益于身体健康;残疾老人、独居老人需要结合政府救助,为他们开设应急呼叫电话、组织其他老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四)互助养老的老年互助技能培训 1、邀请医疗、心理等各类相关专业人士志愿培训。由于许多老年人缺乏医疗急救知识和对老年人的护理知识,使互助养老模式无法正常开展,对此社区可以邀请专业的医疗工作者以及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士,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义务辅导。 2、驻地企业无偿提供培训基地的沟通。邀请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为互助老年群体进行培训,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十分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同时要落实老年群体互助的培训地点。 3、鼓励支持知识型老年人参加互助技能培训。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人才中心,让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自愿报名,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鼓励知识型老人为其他老年人进行培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学到东西,而且还实现了许多老年人的自身价值,弥补了他们在退休后心灵上的空缺。鼓励大家互助互学,相互咨询,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五)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设施 1、老年养生讲座。为使社区老人们了解健康生活常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互助养老组织可以定期举办老年养生知识讲座,让老年人学习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养生保健知识,对老人饮食、运动、心态调整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增加对疾病的认识,转变观念,从过去的看病、医病向防病保健的意识转变。教会老年人通过科学方法,平衡膳食,适度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 2、老年心理咨询服务。社区中很多独居、空巢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却很少有人能主动找心理咨询师咨询。所以,互助组织要为老年人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老年人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一般都是环境、人格等多重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很多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后,都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失眠、食欲降低、焦虑、烦躁等,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所以,必须要防治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社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就要发挥互助组织的作用,通过一帮一互助的方式,定期上门服务,根据每个老人的情况,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服务菜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3、老年自我保护帮扶和预警教育。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保证他们安定和谐的生活,社区互助组织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自我保护知识讲座”,邀请社区民警结合当前针对老年人的案件,采取以案讲法的形式,向老年人讲解安全防范知识。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范,看病、购买物品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商场,不能因贪图小便宜而吃亏上当,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大家观看“安全防范”宣传片。 4、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互助组织要多在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老年合唱团、健身操、戏曲俱乐部等活动。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愉悦老年人身心,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生活。积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从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入手,利用社区活动广场等资源,组织文艺汇演、亲子互动游戏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社区文化渗透到街道的各个角落。同时,社区的图书室、棋牌室、微机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无偿向社区老年人开放,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让老年群体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或即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在“银发浪潮”的冲击下,以现收现付制为基础的公共养老金支付危机日渐加深。如不加以化解,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后,潜在危机极有可能酿成现实风险。有鉴于此,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了解这些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发展趋势,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创新养老模式、制订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也因特殊的国情有着特定的改革道路和政策选择。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基金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保险体制的潜在风险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本课题就是要认真总结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论文充分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险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采取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到制度,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外到国内,多角度审视了我国养老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全文由导论、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机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现行制度的政策建议等部分构成,共九章,约13万字。第一部分导论。介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研究范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结论。第二部分运行机制由《全球养老保险制度综述》、《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机制》、《模式转轨的路径选择》、《转轨成本与筹资分析》等四章组成。侧重于养老模式的经济学描述,运行机制比较,模式选择引发的问题及其争议,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转轨模式的路径选择及其筹资成本的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制度选择与政策建议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养老保险模式、问题及政策选择》、《国家储备基金》、《个人账户基金》、《企业年金》等五章组成。本部分重点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历程与成就、“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的评价、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通过论文的研究,力求在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体系、国家储备基金的投资运营、企业年金以及个人账户基金的制度安排与模式选择等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本文对于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研究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相结合,鼓励自愿性的职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世界各国养老制度改革的方向。这种模式实现了管理多样化(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筹资多渠道(劳动力和资本)和投资分散化(股权和债券,国际和国内),有利于化解养老金的管理、筹资与投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论文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模式运行面临的问题,提出任何单一的养老模式都存在较大的风险,也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体系是最稳妥的制度安排。2、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或多支柱模式转轨是大势所趋。论文对典型国家的不同转轨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制度转轨有高度的路径依赖,转轨成本是制约一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并对各种化解转轨成本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一国公共养老金规模相对较小,制度的转轨成本问题并不突出。如果采用NDC模式,基本体系仍然是现收现付制,不存在转轨成本问题。相反,如果采用拉美模式,在改革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遇到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转型成本问题,或一个稳妥的过渡方案如何设计的问题。养老金隐性债务较为沉重的国家正面临从现收现付体系向多支柱或积累制体系转轨的困难。一些国家的改革经验表明,养老体系的模式转换有高度路径依赖,一旦一国已经实行现收现付制体系,体系已趋于成熟,要完全转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改革面临大量的隐性养老金债务、转轨成本,以及围绕旧体系发展起来的各种政治阻力。从各国实践情况看,无论是隐性债务,还是转轨成本,都可以通过提高缴费率,推迟退休年龄、调整养老金替代率、严格领取条件等技术手段适度缩减。尽管如此,转轨成本毕竟是一笔很大的公共债务,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筹集资金,以确保制度转轨的顺利实施。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论文提出,值得中国借鉴的国际经验是:最好在覆盖面、隐性债务和转制成本上升到难以解决之前选择一条正确的改革路径,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只有这样不断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有些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原因引起的,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有些是当初时机不成熟,使某些项目,如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养老保险等改革相对滞后,现在应组织力量加强研究;也有些是由于我们工作或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必须着力加以改进。论文指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下一步的改革应重点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资金缺口,二是管理体制。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养老保险的重点是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步伐,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基金,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基金管理与投资运营体系。4、个人账户“做小做实”,有利于明晰个人账户所有权。个人账户基金经过历年积累和投资运营,其储存额成为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一定的替代率水平,为个人退休生活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论文指出,个人账户制度的完善面临两个基本问题:首先,做实个人账户是“钱”的问题;其次,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是“体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关系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能否实现其初衷:既发挥社会统筹的共济功能,又实现个人对其养老承担责任。5、公共养老金支付压力问题出现已久。试行国家储备基金之前,各国政府曾经多方寻求缓解之法,这些办法包括:提高缴费率,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严格领取措施,降低养老金水平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办法对维持现收现付制的运转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无望从根本上化解未来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储备基金,成为一些国家新的选择。就其性质而言,国家储备基金与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极为相似,其改革经验颇有借鉴价值。论文指出,完善储备基金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法制环境,修订投资办法,放宽管制,由严格限量监管逐步过渡到谨慎人规则;二是资金来源,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预算拨款应逐年增加,启动国有资产的划拨工作,补充全国社保基金;三是机构定位,人事薪酬等问题应根据社保基金的实际情况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一大基本国情,人口结构的转型给社会养老带来压力与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民生保障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受政治、文化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因此,梳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明晰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面Il缶的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未来趋向对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与反思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其中占总人口约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以养老支援力的来源考量。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从内容上看就是由自己、家庭成员I包括子女、配偶等威亲属网路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在当前综合养老体系中,家庭养老是其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敬老院的老人仅占7_34%,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与后代住在一起。

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养老遭遇巨大挑战,以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分析,就是供求失衡的结果。

1子女数量减少。生育率下降意味着子女数量减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在缩小,而核心家庭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人/户降到人/户,根据1995年中国l%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规模降到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32人。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家庭结构呈现“4~2一l”或“8—4_2一l”的趋势,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

2农囤对减少。伴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转变、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兴起,农村土地的保障作用不断降低。一是农业耕地面积减少。二是土地经营的绝对收入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0年农民的人均土地收入仅为元,而同年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元。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三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般很低。长期以来存在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更低,虽然 *** 也采取有关优惠政策使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上升。但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另一方面。与同国际类产品相比无优势可言。四是城乡差异不断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2002年的32:1,大大高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到2006年已达到328倍

2、老年^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增加

1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对养老需求锄Ⅱ。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村人口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s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40%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约为3180万人,农村则大约为5631万人。其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城市。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自199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至2034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8万人,全年共有20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85亿元。但就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上,仍存在着许多有待克服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每月交费2元、4元,交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94元,lS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元、20元。若再考虑到利率下调、通货膨胀、管理费等因素,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更少,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制度上的可持续眭差。自从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始,全国各地特别是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对推行这项制度热睛很高。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有些曾受表扬的典型地区,时隔不久却已解体。个中缘由是,从制度的建立、撤消,到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都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式,而是按照地方 *** 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不是 *** 与农民的一种规范性、永续性契约。养老保险缴费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农民在年轻、收入较高时候缴费,在老年时收入过低、需要照顾的时候,期望能用养老金来安度晚年。但目前不具备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的必备条件。首先农民不像城市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经济脆弱,农民收入受气候及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即使略有收入也难以抵消包括价格负担在内的各种沉重的负担,增收困难,难以保证缴费的稳定持续;其次,从基金的管理上看,许多挪用、贪污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让农民心怀忧虑;再次,从 *** 方面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在法律基础上建立的,受行政因素影响较大。

3、缺乏真正的社会性。《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国家的财力有限,城市的社会保障尚且受困于资金紧张的局面,更无力顾及农村,因而资金的筹集只能依赖于集体和个人。而大多数农村集体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甚至为零。农村养老费筹资变为实际上的“全部个人缴费”、过于强调个人的责任,其实质是一种带有明显的自我保障性质的储蕾陆养老,根本不具备应有的“社会性”。

4、管理水平低,资金保值增值困难按现行政策规定养老保险金主要是存入银行,由于近年来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普遍存在养老金的给付承兑无法兑现的问题。而民政部向农民承诺的基金增值率129%,并按照这一水平确定给付标准。并且,《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难以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老年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不变或稳中有升,难以承担现实及未来养老的重任。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满足农民需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一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是所有现代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1995年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2003年全国已有l0个省份已经或正在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截止到同年底,有3l万村民、万户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但保障水平普遍较低。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未来趋向

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构建的理念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农村社会经济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备种保障方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农村社会保障必须能够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满足温饱等基本的生理需求;二是满足社交、文化、教育等合理的生存需求;三是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成果,享受公民待遇。其次,有利于城乡和谐、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和谐发展。农村稳则全域性稳。对中国未来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最大的社会力量就是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农民,采取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积极解决农民的即期养老、未来养老难的问题,有助于城乡居民之间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该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的总体构想

农村应该实行与城镇同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这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终极目标。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总体构想是:立足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巨集伟目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一巨集观背景,以完善制度和规范操作为重点,从横向上按照经济的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的状况,有差别、分类推进,先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城乡统一、待遇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后在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从纵向上多元化、分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并存,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多种保障并存;从步骤上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在现阶段,建立家庭养老为主导、以社会养老保险为目标导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群养老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健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型养老模式

论文摘要:我国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其中75%的老人又居住在农村,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农村综合型养老模式。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人生旅途中都要经历幼年时受长辈抚养,成年时养育子女和赡养父母,老年时被子女或亲属赡养的过程。因此,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无论社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赡养老人的问题存在,老有所养是涉及全人类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在我国,问题的严重性是预计到2020年将有2. 31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 2050年达4. 12亿,占总人口的 %,其中75%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而且迄今为止,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基本上局限于城市,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仍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旧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在国家暂时没有能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条件下,农村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过渡形态的养老保障模式。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原因及作用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行为。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

一家庭养老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观点。“寿经”开宗明义就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论孝,评价更高:“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之而横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文”。尊老敬老被推崇为天地间最大的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说明古人对孝道的崇尚。在现代社会,应当看到广大老年人为社会进步贡献了青春,为子女成长操劳了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年老回归家庭之后,除了从社会得到必要的补偿之外,理应受到子女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这一切都有赖于家庭起作用。正是家庭既培养了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又体现出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出我国社会文明的程度。

二从社会发展看,家庭养老模式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人口多,工业发展慢,为尽快发展工业经济,国家采取了一些“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做法。如表现在农产品收购上的剪刀差。农民教育、农民医疗、农民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因经济贫乏而无法实施。这样,农村中以家庭养老的模式,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的乡情、村情、家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又难以推行新的养老模式。

三家庭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

在漫长的尊老敬老文化的流传中,老年人精神愉快、心理满足构成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高标准。《礼记·祭义》说,养是可能的,但敬就不容易了;敬是可能的,但让老人安逸满足就不容易了①。子路曾因不能很好地赡养父母而内疚。孔子说,“虽然吃豆腐、喝清水,但是父母精神上满足和偷快,就是孝了”②。孔子曾经质问子夏:“为父母劳作,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是孝吗?”③那么什么是孝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让父母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此,明代吕坤指出,“对待父母,最好的是使父母心中愉快,其次是照料父母,最差的是只照料父母却不体谅父母的心理感受。”④对于现在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庭是他们晚年的安乐窝、庇护所、一生最后的港湾,是老人感情世界的主要支援,这是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法替代的。在家养老也有利于代际间进行经济、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尤其是精神上的取长补短;有利于老年人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气息,开拓视野,恢复生机,延年益寿;同时有利于年轻人从长辈那里学习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和好的品德、作风,更好地成长、成熟。丹麦这个“福利国家”老年人自杀率高的现象有力地说明:老年人自身有钱,社会有充足的福利设施,老年人晚年生活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这是因为在那个社会里老年人十分孤独。正如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所强调的:“家庭,不论其形式或组织方式如何,被公认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要改善老年人的状况,就必须首先改善家庭环境。

二、转型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步人历史的转型期,这个阶段的到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及家庭结构、传统文化等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并呈弱化趋势。

一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家庭养老的负担难以承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 700万,占总人口的8. 6%,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7%就为老年型国家,由此而知,我国已进人了老年型国家,而且进人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的。据预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每隔25年老年人口就要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1. 38%。而世界其他国家老年人口翻番的速度较慢,如法国老年人口翻番要115年,瑞典要85年,美国要66年,英国要45年。面对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形势,靠家庭养老只能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四二一”家庭将不断增多,也就是说一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能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子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99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3. 58人。家庭规模的缩小将进一步弱化家庭养老功能,而“四二一”型家庭使家庭赡养系数大大上升,子女对父辈生活的经济负担和照料压力加大。

二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淡化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为了家庭长远利益,应早结婚、早生育、多生育。谢元态等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社会里,家庭把传宗接代视为头等大事,不生育、无子女使家庭血缘关系不能继续延伸,就此中断被视为对祖宗最大的不孝。这种家庭观念强烈地 *** 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促使人们形成早婚、早育、多育的习俗, *** 着人口的高增长。但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等对这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成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依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维持家庭养老已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会削弱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由于流出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援与生活照料将面临困境。 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我国 *** 于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但是,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不少。在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赡养权受到侵害所占比例最高。得不到家庭赡养的老年人多是那些高龄、多病、无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依然问题严重就是由于没有比较完备且可操作的规则,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 *** 仅仅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至于怎样养才算尽到了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 *** 基本上放弃了对家庭养老进行主动监督。如果我们把法院仲裁养老纠纷案看作 *** 对家庭养老的被动监督的话,那么,目前倒是这种简单形式在消极地起作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然得不到保障。

三、建立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的形成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决定的。养老模式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在转型期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尽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并不能否定家庭的养老价值。由于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暂时缺损,农村老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我们应充分肯定和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但在目前,我们应注意做好下列工作: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子女尊老养老观念如何,直接影响老人的养老质量。2及时处理家庭养老纠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村儿媳当家的多,在老人与儿媳的关系中,儿媳占据主动,而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她们的赡养义务,经常出现养老纠纷。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劝解、教育加以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提醒老年人,注意与子女关系的协调。

2.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会服务而实施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主要停留在商业养老保险阶段。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依赖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与社会保障制度侧重子追求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依靠市场经济解决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出现一些私营社会养老,但国家提供社会养老保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而且私营养老保障专案统一由 *** 管理,养老保障专案的实施细节无论从资金的来源、运用方向还是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式等等,几乎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允许私人、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养老保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加强对养老保险专案的监管,而且还可以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投人到公益性的社会养老保障中来,大力发展养老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3.自我养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要求农民个人培养和强化自我养老保障意识。一般而言,家庭中经济资源大部分是老年人一生的财富积累,老年人不应一味地“无偿”转移给下一代,而应强化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利用这种控制权进行自我养老保障。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收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实现自我养老保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据1986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五校人口研究所联合对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二市所进行的老年人口抽样调查三省两市老年人的调查表明,乡村老年人口经济保障靠自己现在劳动收人维持晚年生活的比例高达30. 06%,三省两市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收人达25. 67%。因此,应鼓励那些有能力的低龄老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饲养业、服务业、手工业、摆摊经商等。这样就能增加自身的养老收人。另外,国家要保护和鼓励自我养老储蓄,比如每人有一个“养老优惠储蓄特别账户”,利息随行就市,但是不征利息税,且在通货膨胀时,指数化的补足利息损失,对这个存款可以设一个最低和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到老年时才可以领用,这样,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4.社群养老社群是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社群。在考虑农民养老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社群的作用。社群在养老中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援,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受制于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因此,农村各行政村应从社群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二是对农民养老的生活服务支援,主要解决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目前,我们应该逐步建立社群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体系,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家庭养老分忧。同时,利用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生活料理服务。三是利用社群控制机制对家庭养老进行引导和督促,使家庭养老落到实处。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 环境影响总结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双轨制”具体内容 “双轨制”改革意义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分析发展趋势的论文参考文献

提供一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经营取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写作参考。[1] 成蹊. 当前房地产形势判断和2009年市场趋势分析[J]. 住宅产业, 2009,(01) . [2] 孟昭莉.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J]. 中国中小企业, 2009,(01) . [3] 朱中一.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J]. 中国房地信息, 2008,(12) . [4] 张宏. 美国次贷危机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3) . [5]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J]. 中国建材资讯, 2009,(01) . [6] 易宪容.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对策[J]. 理论前沿, 2009,(03) . [7] 张金娟.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J]. 当代经济, 2009,(04) . [8] 肖元真,夏惠干. 2009年,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对策[J]. 上海房地, 2009,(01) . [9] 正直. 房市降价可回春——对房地产市场购销现状及房价发展趋势的分析[J]. 价格与市场, 2009,(01) . [10] 冯国亮. 绿色地产: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住宅产业, 2009,(01) .

[1]刘江涛.就住房二级市场若干问题采访建设部谢家瑾司长[J].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1,(7).[2]谢家瑾.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J].浦东房地产, 2001,(4).[3]王炳.论我国房地产新政的现代性突破及完善.现代管理科学, 2007( 10) .[4]邹备战.中国房地产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经济金融观察,2007( 9) .[5]孙彬彬.外资进入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商业时代, 2007( 15) .

去中国知网或者龙源万方数据库搜一下,很多的。一般学校都有免费的帐号。可以直接下载的。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C—论文集 M—专著 N——报纸文章 R——报告 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3.论文集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4.专著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5.报纸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研究报告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7.条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8.译著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例子(研究报告参考格式):参考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酸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出版地:深圳,2016年3月(出版年月),参考页183-269。

汽车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

07届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划与任务书 发表日期:2007年1月4日 【编辑录入:admin】 汽车学院07届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划与任务书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对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提出以下要求: 一、 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的时间 班级 04汽车运用(1) 04汽车运用(2) 04汽车运用(3) 05汽车运用(3) 时间 07年3月8日~4月13日 07年3月8日~4月13日 07年3月8日~4月13日 07年3月19日~4月27日 选题时间 3月8日~15日 3月8日~15日 3月8日~15日 3月19日~26日 提交提纲时间 3月16日~18日 3月16日~18日 3月16日~18日 3月27日~30日 提交初稿时间 3月19日~25日 3月19日~25日 3月19日~25日 3月31日~4月6日 提交修改稿时间 3月26日~30日 3月26日~30日 3月26日~30日 4月7日~11日 提交最后稿时间 4月4日 4月4日 4月4日 4月18日 答辩时间 4月9日 (学号前一半) 4月10日 (学号后一半) 4月11日 (学号前一半) 4月12日 (学号后一半) 07年4月13日 07年4月23日 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任务书 (一)选题 汽车技术性论文、故障诊断、维修工艺说明书、汽车维修经验及其他形式论文。确定题目时要与指导教师商讨,并征得指导教师的认同。 1.汽车技术性论文(首选) 以汽车的新工艺、新设备、新知识、新技能方面为主。论文要突出应用技术,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汽车故障诊断论文 结合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故障案例,撰写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方面的论文。 3.维修工艺说明书 为了丰富学院汽车运用专业教学内容,让教师学习各大汽车厂的特色,学生可撰写《维修工艺说明书》,但只能选择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且要求尽可能使用图形、数据来说明问题,力求工艺内容完整。文章若评优,论述和说明的文字内容一定要上升到一定理论水平。 4.维修经验和其他形式的论文 学生可撰写汽车维修经验方面的总结,但要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于其他形式的论文,除格式上要与汽车技术论文要求相同外,还要求内容一定要与汽车有关联,不能写与汽车毫不沾边的论文,具体要求请与指导教师联系协商。 (二)论文格式 论文要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等。 1.标题:标题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 2.摘要:又称提要,比较简短,它是全文的高度“浓缩”,内容包括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对象、方法、结论和应用范围等。一般在100字左右。 3.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或标题词,它是从论文中选出最能代表论文中心内容特征的词或词组,是论文最高度的概括,一般选出3~5个关键词。 4.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正文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运用素材,论证观点的部分。 5.结束语:结束语一般包括结论和建议部分。结论是全文的总结,是论文的精髓,写作要十分严谨,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果,存在什么问题,应是非分明地讲清楚。 (三)规范要求 1.文章要求3500字左右; 2.使用A4纸打印出来,装订好后交指导老师; 3.自己设计封面(内容应包括学院名称、系别、专业、论文题目、姓名、班别、学号和指导老师)。 (四)成绩评定要求 1、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要求,并与指导老师商讨后选定; 2.毕业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必须按规定时间向指导老师提交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最后定稿。否则不准参加答辩。 3.论文成绩的评定包含平时成绩和最后论文质量成绩。 (五)其他 1、无实习单位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一定要返校,由汽车学院实验实训部安排实习并进行论文写作; 2、答辩时间,一定要按时返回学校参加毕业答辩,否则不给成绩。

不断增加的城市空气污染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私人汽车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汽车需求的迅猛增长是推动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去年汽车制造商制造并销售了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了37%。此外,去年载客汽车的销售首次突破了100万大关,猛增56%,达到了万辆。 2001年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已经将汽车的进口关税从70-90%降低到44-51%,到200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25%。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以及中国人较低的汽车拥有量,中国的汽车市场将会进一步繁荣。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主要城市及近郊的交通拥挤状况会进一步加剧,从而使汽车废气排放问题更加严重。中国有2000万辆汽车和1亿辆摩托车,而其中大多数都在城市。在城市环境污染物中,汽车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了45至60%,而一氧化碳则占到了85%。因此,中国城市居民所吸入的劣质空气主要是由汽车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除非政府愿意牺牲这方面的经济支柱产业,限制上路汽车数量。因此,要控制汽车废气排放问题,利用电子技术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是解决方案之一。 排放标准 2001年底,中国政府宣布对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降低30%的汽车消费税,前提是他们所制造的汽车得满足欧II标准。六个月后,在第三届中国亚洲清洁燃料国际会议上,政府的另一项声明进一步表明了控制汽车排放的决心。声明称,北京将从2003年1月开始对在北京销售的机动车辆实行欧II标准,并计划于2005年实施欧III标准。 要控制废气排放所面临的挑战并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具有清洁燃烧能力的完美发动机,还要利用合适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英飞凌为今天的发动机管理平台提供了所需要的单片机、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器件。 用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半导体器件 为控制废气排放量,可利用半导体传感器来精确测量吸入空气的成份。利用单片机快速计算出所使用的燃料数量,然后再起动燃料喷射器。由于有正确的空气-燃料比,因此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燃烧状态,从而使废气的排放达到最少。 汽车动力总成应用中需要多个传感器来将"真实"环境与电子部分连接起来。基于半导体的传感器专用于测量速度、位置、温度和压力。对于动力总成应用来说,最大的变化趋势是利用集成了传感器单元和信号处理部分的有源传感器来代替过去的被动式传感器。由于需要更精确地测量发动机的状态,因此这一趋势发展很快。 在通过传感器测量到发动机的状态以后,单片机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并提供合适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致动器的动作。单片机是利用逻辑技术制造的,而集成度的提高使得可以将功能强大的处理器与外设集成在一起。目前的趋势是将DSP功能集成进来,从而允许实现更为复杂和精确的信号处理软件算法。这样就可用软件实现以前采用硬件实现的功能。 一旦单片机"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单片机就发送合适的信号到致动器。通常,致动器需要高电压或者大电流才能动作。因此,需要利用功率半导体器件来驱动致动器,如燃料喷射器或火花塞。过去几年里,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优化现有系统的成本和部分集成。这产生了能够集成功率输出级(DMOS或双极)、模拟电路和数字逻辑的混合集成技术(BCD)。高集成度功率器件的优势是可以支持诊断,从而可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动力总成是汽车中的关键应用)。同时,这还可使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外部器件数量大大降低。 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的动力总成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电子器件部分主要是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传感器 传感器位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前端。传感器用来测量物理参数,如水温、空气压力以及发动机曲轴的转动速度。这些数据非常关键,它们为闭环控制系统提供了关键信息。除了温度传感、压力传感和霍尔传感器以外,微机械技术还带来了崭新的加速和偏向角速度传感器,同时还允许利用标准晶圆制造工艺集成信号处理电路和数字化电路。 1.温度传感器 根据扩展电阻原理,线性和稳定的半导体传感器可低成本地替代镍或铂金属膜传感器,同时还可提供比PTC热电阻技术上更优越的器件。 2.位置和速度传感器 动态差分霍尔IC可以测量曲轴或凸轮轴速度、传动速度和车轮速度。通过使用位于单个芯片上的两个霍尔单元,一个差分放大器和处理电路,可以测量到磁场差。这意味着可以将温度漂移、制造容差和外部电磁环境等破坏性环境影响降到最小。同样的信号水平,与单片机的接口要比采用旧式的有感线圈简单得多、便宜得多。 英飞凌新开发的TLE4925C特别适合曲轴应用。其集成电路(基于霍尔效应)提供了频率与转速成正比的数字信号输出。额外的自校正模块提供最优的精度。利用新的模块型封装所集成的滤波器电容器可以减少干扰。 3.进气管绝对压力/大气绝对压力传感器 在新一代传感器中,复杂的处理电路完全集成在传感器芯片上。随着表面微机械技术得以在标准BiCMOS工艺进行微机械加工,利用其技术制造的传感器称为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利用微机械技术,可以制作出厚度仅有400 m的多晶硅薄膜。这些薄膜构成在芯片上的多个电容器和两个参考电容器。信号则源于压感区域和参考区域的差别。 由于需要利用模拟的绝对压力传感器来测量进气管绝对压力和大气绝对压力,因此标准BiCMOS技术就特别重要。这是因为需要复杂的电路来提供模拟输出信号,进行线性化和偏差补偿。一个MAP传感器测量进气管中空气的绝对压力,并为发动机管理系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数(空气体积)。另一方面,一个BAP传感器则测量环境空气压力(是汽车高度的函数),这也是发动机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同样重要的一个参数(空气密度)。有了这两个参数,就可算出空气的质量,并利用算出的空气质量来决定喷入多少燃料以实现最佳的燃烧。英飞凌的BAP传感器KP120适用于柴油和汽油发动机的管理。 单片机 单片机是动力总成系统的大脑。实时运行的高度复杂的算法用来在各种情况下管理发动机及传送动作。由于系统位于发动机罩下的恶劣环境中,因此除了合适的CPU以外,单片机的整个系统架构对于系统性能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在动力总成应用中使用的CPU架构有8位、16位和32位。 8位架构主要用于非常低端的汽车产品,但在摩托车ECU中的应用前景看起来很好。英飞凌提供低成本的增强8位C500核心,以及适合在成本敏感的摩托车市场中应用的高性能外设。由于相应的软件和工具集与业界标准的80C51单片机完全兼容,因此可加快软件开发周期。 32位单片机的市场份额正越来越大。但是,大批量生产的16位产品仍然在目前的汽车中有很大的市场。英飞凌的16位C167系列旨在满足实时嵌入式控制应用的高性能要求。该系列单片机的架构针对大指令吞吐量和对外部刺激(中断)的快速响应而优化。集成的智能外设子系统可将所需要的CPU干预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还减少了对通过外部总线接口进行通信的需要。C167系列的成功源于其CPU,以及对于动力总成应用的要求来说非常理想的外设组合。 称为C166v2内核的新一代C166内核采用了单时钟周期执行技术,因此性能提升了一倍。内置的高级乘法和累加指令(MAC)执行单元极大地提高了DSP性能。 目前功能最强大的单片机采用了32位CPU。此类CPU中的一些源于单片机架构。而象英飞凌TriCore这样的CPU则是针对实时环境中的嵌入式控制应用而设计的,因此非常适用于象动力总成这样的应用。 功率半导体器件 在动力总成应用中,需要开关驱动喷射器、氧气传感器加热器、放气阀、冷却风扇以及一些继电器等负载。在单片IC中集成多个开关可以缩小电路板尺寸,从而降低成本。目前可提供2至18通道的多通道开关器件。根据特定的应用,可驱动从50mA直到30A的电流。负载可以是欧姆负载、容性负载或感性负载。 越来越多的数字逻辑可以在功率输出级一起实现。随着BCD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器件中集成许多此前必须由专用ASIC或单片机完成的新功能。 除了这一控制功能外,目前的开关器件还集成了保护和检测功能,如短路、过载、超温、过压、负载开路、静电放电(ESD)和反向电流保护等。此外,还可通过实现在过载时断路以及限流模式等故障保护模式来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多通道开关器件通常可利用标准通信接口(SPI)进行控制。诊断信息通过SPI传输回单片机。英飞凌公司还提供了一种高速点到点通信接口,可为未来时间关键的应用(如PWM电流调整)提供更大的数据带宽,并降低微控制器和功率开关器件(如超过 8通道的器件)的I/O端口数量。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 刘 爽 专 业: 汽车车身设计 班 级: 2007级 指导教师: 张天时 2011年1月 摘 要近些年来,搭乘中国车市这艘万吨巨轮,自主品牌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少车企甚至乘胜追击,推出了面向高端的全新品牌。中国汽车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汽车绝不是“四个轮子加四个沙发”那么简单,更不是“论斤卖”那么幼稚,汽车是有品牌溢价的。同样的工序,同样的技术配置,挂上不同的标志,售价有天壤之别。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汽车自主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树立自主品牌,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角度,以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关键词:自主品牌 汽车产业 品牌建设目 录摘 要 1第一章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发展现状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现状 新车型推出加快 品牌并购开始 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冲突 随意降价、损害品牌 广告设计问题 4第二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和重要性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5第三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自主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层面 10结 束 语 16参考文献 17致 谢 18绪 论本文首先围绕着品牌战略的内涵、目标和特征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品牌战略的理论研究模型品牌战略的阶段模型。从我国汽车经销企业历史发展阶段、汽车经销企业品牌战略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讲述了我国汽车经销企业的品牌战略实践,并指出了我国汽车经销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施品牌战略对汽车经销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充分运用品牌战略阶段模型,对汽车经销企业在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评价以及品牌发展四个阶段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还在每一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策略模型。第一章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国内汽车品牌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营销模式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符合当前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汽车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适应市场差异化、消费个性化的要求。经营、销售和服务都比较规范的特许经营专卖店,是目前汽车厂家积极推行的主要营销模式,这类规模合理、服务齐全的3S或4S店得到广泛推广。从客观上讲,我国汽车营销总体上处于产品不断更新、价格不断下降、宣传手段不断创新、渠道服务不断拓展提升的阶段。新车型推出加快1月8日,在法国巴黎的标志品牌标识发布会上,其全球总裁让,马克-盖乐,发布了全新品牌战略,并宣布2010年-2012年标致,将在全国投放14款新车型,而知其中的第一款新车---标致408将于本月25日在中国进行首发。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东风标致旗下各个车型全年累计销售突破11万辆,同比增长44%。2010年,除了即将上市的408,还将有一款全新的SUV引入国内,这款新车极有可能就是在欧洲家喻户晓的3008。到2010年末,东风标致希望将现有经销店的数量从280家增加到340家,以实现东风标致全面飞跃的战略目标。品牌并购开始 面对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增大了在中国进行品牌整合的力度,一个以合资外方主导的品牌重组与整合全面展开。长安福特、江铃汽车的整体品牌整合,是年底报出的汽车产业重大新闻事件;而东风日产重组了郑州日产,上海通用对金杯通用的重组都已经接近尾声,上汽集团未来可能对江西五十铃和重庆重汽重组,大众也积极在中国加强领导力量,试图将南北大众整合在一起,这些都说明汽车产业己经开始进入了战略重组阶段。有专家预言,未来5年,中国汽车企业的总数量,将下降到10家左右。除了上述外资重组外,中方在整合资源基础上主导重组,和中方为了优势互补而进行的强强联合,也开始在酝酿之中。 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冲突 我国大部分合资汽车企业在品牌方面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引进车型的同时也引进品牌,汽车营销基本上都是“为他人作嫁衣”。即便如此,一些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也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何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个性需求来实现品牌的本土化,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一个课题。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由于外资品牌和自身营销不力的原因,发展缓慢。如一汽红旗轿车正逐渐被市场边缘化,只有靠马自达来延长红旗品牌的生命,而吉利、奇瑞,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价格低廉的优势不再出现,丰田、通用对其知识产权的诉讼也折射出民族汽车工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劣势。 随意降价、损害品牌 近几年来,新车上市时加价销售似乎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以广州本田生产的新雅阁(ACCORD)、飞度(FIT)和上海通用的别克凯越(EXCELLE)为甚,其他车型上市初期也是短暂炒一阵子,只是持续时间不如上述三款车长。由于炒车现象的存在,购车者多付了钱,欲购车者却多付出了等待的时间,对他们都是不公平的,长久下去,企业和经销商就会给外界一个非诚信形象。与加价相对应,一些企业也出于“赚快钱”的心理,定价策略也出现随意性的倾向,新车上市时定价偏高,一旦市场反应不佳,便马上宣布降价。如江淮瑞风(Refine)上市仅三个月,最高降价幅度达6万元,本来企业降价是想制造热点,但频频降价反过来会助长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对销售无益。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降价都是对己购车主的一种伤害,而准备购车的消费者也会怀疑企业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少,这都会令企业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广告设计问题 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电视,汽车广告扑面而来,但很少有广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广告的媒体投放策略方面,一些汽车企业的随意性更加明显。他们选择媒体的依据,不是媒体的有效发行量和媒体影响力、媒体目标受众与产品目标受众是否重叠,而是与媒体广告部门负责人(业务员)的个人关系。第二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和重要性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目前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品牌,努力培育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活跃期,同时我国为汽车工业征得的五年保护期已过近半,自主品牌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必须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束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打破种种束缚,是中国汽车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坚守和发展自主品牌,在开放中走自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自主品牌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必然条件我国汽车产业20年来的合资政策无论在增加劳动就业,培养技术人员、输送管理经验、传播营销理念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在大量的合资中,我们不仅没有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明显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反而丢失了原有的品牌和研发能力,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十分重视产品的价值和作用,大多数厂商仍然以广告促销、渠道建设、产品推广为主导,对于品牌的建设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广告诉求也大同小异,并不能明确的传播品牌的个性,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停留在产品层面上的价格竞争和单纯的促销手段最终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市场份额的减少和利润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自主品牌价值的流失。自主品牌的载体,与其说是汽车产品,倒不如说是汽车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解决是技术的生存权的问题,所以,自主品牌对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建立自主品牌是提高我国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必要条件。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最新统计,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而其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以上,销售额更占据了全球50%左右,个别行业(如计算机软件)则超过了90%,这说明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的时代转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国际市场上,因为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了,产品之间的物理属性已经相差无几,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所以品牌不仅带来产销量的不同,更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可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已经跨国公司作为控制资源的配置资源,抢占和控制市场的利器,简而言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就是其于国际汽车巨头品牌的博弈过程,未来10-20年,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的跨国汽车工业集团,能否培养出自己的全球品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表现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可谓严峻。从近三年的市场表现看,自主品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A0和A00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其中特别是A00级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降到2009年的,今年上半年降至。 “国家鼓励小排量车只是一个口号,所以自主品牌现在日子相当难熬。 ”在第七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上,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的一番话让自主品牌汽车的经营者感受到了一丝寒意。饶达表示,汽车下乡政策取消以后,明年自主品牌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品牌,许多大型汽车厂商开始进行“品牌专营”和“品牌专卖”。但是,对于品牌的真正内涵,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理解,经常把品牌与企业、品牌与产品甚至品牌与市场销量简单地混为一谈。从中外企业品牌经营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汽车品牌经营依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主品牌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亟待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等几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跨国公司在汽车整车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的设计开发领域,一直不愿在合资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研发工作;在技术转让费、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供货价格等方面,也提出了苛刻条件。虽然合资企业大部分已建立了研发中心,但这些研发机构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研发活动。近年虽然开始有少部分合资企业开始了一些开发尝试,但主要是产品的局部改进,离整车开发还相当遥远。 同时,我国在研发人才的数量方面也严重不足,和发展自主品牌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同汽车工业强国相比差距甚大,这已是各方面公认的事实。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约占30%,我国则不足8%。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发展自主品牌的技术人才约需10万人,目前仅2万余人,缺口达80%。这么大的缺口仅靠高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来填补在近期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完成研发人才的基本积累。提高品牌经营意识 我国汽车企业大多数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忽视品牌的资产价值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打造知名汽车品牌,谋求长远发展,而是急功近利,仅仅关心汽车的产量和销量。至1997年,我国汽车企业利用外资已达14亿美元,“桑塔纳”等一些品牌的国产化率已达70%以上,但是,这些产品的品牌仍不在中方,人们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占据国内汽车市场。 同时,我国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壮大品牌的品牌经营意识,甚至引起争端。发生在汽车界的两条“金龙”(厦门金龙和南京金龙)各持半块“金龙”商标的诉讼案例,就是品牌保护和品牌经营意识淡薄的典型例证。明确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国外汽车品牌普遍具有的重要特征。它可以帮助品牌树立形象,有助于品牌传播,也体现品牌的个性。如“本田”、“丰田”的轻巧和节能:“凯迪拉克”的豪华和气派:“奔驰”的高质量和卓越的性能,以及“法拉利”的速度和个性。这些品牌的定位迎合了消费者心理需求,并形成共鸣,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而我国汽车业往往忽视对品牌个性化特征的塑造。品牌缺乏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没有构成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产生吸引力的要素。对同一款车常常有多个不同的诉求点:想追求卓越品质,还要标榜经济实惠;想诉求豪华舒适,还要实现大众化,以至品牌形象模糊,定位混乱,让消费者难以选择。 国内的汽车制造商现在纷纷推出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的子品牌和车型,细分市场这个词成了制造商最喜欢用的词汇。从表面上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和定位似乎符合市场规律。但事实上,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匆匆推出众多子品牌的结果,就是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上都没有达成最强势。而那些定位很接近的子品牌或者子车型更是混淆了客户的视线,使客户不能清晰地识别品牌。 比如南京菲亚特在菲亚特这个品牌下先后推出的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这三个子品牌的定位接近,像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就是在一个平台上派生出的三款车型,目标客户的差别细微,确切地说更像是三个车型。很多客户喜欢菲亚特这个散发着意大利气息的品牌,可是当他面对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三款细分车型的时候,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款,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细分市场的客户群。重视品牌内涵 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在如何塑造品牌的问题上陷入误区,把品牌推广的重点放在了广告和和促销等品牌传播方式上,妄图通过媒体炒作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视了对品牌内涵的有效性传播,对维持品牌的基本元素缺乏深入研究,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的有效营销和渠道建设工作也不完全到位,造成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忠诚度相背离的尴尬局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吉利汽车的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美誉度偏低,品牌联想较差,品牌形象低端,几乎没有品牌忠诚度,品牌表现始终差强人意。同时,吉利在品牌传播和管理中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区:以“另类”的方式为品牌贴上低端的标签,品牌定位模糊,品牌系统紊乱,品牌DNA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几乎没有品牌文化内涵等。通过政府主导扶持自主品牌 政府采购对汽车品牌的正面影响以及对私人购车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作为政府公务用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企业信誉,政府公务用车的形象成为不花钱的广告,牢牢印在消费者的心里。现在,许多汽车厂商把进军政府采购市场作为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私车市场的战略措施,这是明智的。政府汽车采购的大幅增长,为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增大经营业绩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政府采购本身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采购会偏重于本国工业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并要照顾小企业和以解决妇女等弱势群体就业为主的企业。“在国外,政府公务用车开进口车,那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因为汽车工业水平是代表国家是否强势的一个因素,只有国家强势了才是政府最大的面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位专家如是说。 据了解,美国是最早采用政府采购政策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采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进行扶持和推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美国《联邦采购法》中,有专门针对技术创新成果采购方面的内容。如美国在1933年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对处于技术领域工业发展早期的产品进入市场,政府采购有效地降低其进入市场的风险。加拿大、欧盟、日本、美国的政府采购基本是由国内供应商提供的。 对于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还需要市场培育。政府采购应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使政府采购成为政府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目标的一种公共财政支出手段。有关专家指出,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创业投资未成气候、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现状下,为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提供产品需求市场成为解渴之源。希望政府能把相关配套资金作为采购资金,以表明政府支持的态度。政府采购可以有效起到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在自主知识产权买方市场形成后,技术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创新起决定作用。 加大品牌文化培育力度 自主品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进步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努力,自主品牌发展最终将被合资车企打败。目前,合资自主与独立自主两大阵营的竞争,一个俯身向下剿杀、一个奋力向上突围,已经进入了短兵相接对峙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价格战仍旧是双方竞争的撒手锏,但品牌与技术的影响因素,正在迅速崛起。 10月初,在新华信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消费者在购车选店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品牌可靠位居第一,价格优惠其次,服务专业排第三。其中,产品品牌与经销商品牌的可靠性在购车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自主品牌中已宣布实现盈利的上海汽车,今年也遭遇了相当大的困难,今年1-9月份累计销量超过12万辆,较年初提出的18万辆目标相差甚远。同样来自国企背景的东风乘用车今年1-9月份累计销售2万多辆。 与更为消费者熟知的长安、奇瑞、吉利相比,上海汽车与东风乘用车都还得加大品牌传播力度。汽车作为消费产品,只能千方百计建立起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或是重建品牌形象。如上周末在北京,长安汽车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包括企业品牌标识、主流乘用车品牌标识、商用车品牌标识、以及公益品牌标识在内的四大品牌新标识。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表示,全新品牌战略也是长安面向未来的企业战略蓝图确定的标志。 而建立品牌形象,除了让品牌为公众熟知,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环节的质量。今年以来,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力帆汽车都加大了网络重组和拓展的力度,市场终端的表现不错。 参考文献[1] 王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几点思考 人民出版社[2] 张扬,中国汽车市场,浙江大学出版社.[3] 欧阳镇明,汽车专利,北京人民出版社,[4] 庄守鑫 文献来自:信息网络 2004年 第06期[5] 朱慕菊.汽车营销市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6] 钟启泉.国内外品牌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7] 郭竹亭 汽车车身设计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8] 黄天泽 黄金陵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艺出版社 2005[9] 李春明 汽车品牌市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10] 陈家瑞 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郑树清.论汽车工业的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兼谈中国汽车工业,上海经济研究[J], 2005[12] 王长征著,《消费者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一版[13] 徐志强:中国轿车市场营销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汽车,结束语这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来所学的各门知识的一个综合检测,同时也是已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的业务能力的很好锻炼。毕业设计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毕业设计,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专业知识和以前所学的其它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毕业设计中,我掌握了很多专业词汇,这对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经历了三个月的辛苦,但在整个毕业论文中我尽心尽力,力求完美。但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在论文中肯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指出。收获之余略感本次论文创新不足略感遗 。 致 谢 弹指一挥,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收期间的一幕幕,依然鲜活,浮现在眼前,为感谢所有长期以来培养,帮助,支持和影响我的人.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天时老师,本文再开题前,以及之后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张天时导师的悉心指导,导师的教学和以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仍能在百忙之中对本人关怀备至,对本文的选题构架,审稿和定稿工作,给与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堪称治学和为人的楷模.. 其次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有力支持和鼓励. 再次感谢本论文中参阅的有关资料的作者,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本文也是无法完成. 特别感谢我的姐姐,她做为我的坚强后盾,在背后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本论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亲情是我不断努力和进取的动力. 祝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喜乐安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