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我国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我国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研究论文

1. 浙江省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探讨 2. 浙江经济型酒店深化发展对策探讨 3. 章安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4. 杭州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程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初探 5.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上海世博会即将迎来的挑战与机遇 6. 我国影视类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策略探讨 7. 我国饭店康乐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8.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9. 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仓前掏羊锅为例 10. 杭州高星级饭店清洁保养的现状和对策的分析 11.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以衢州柯城区黄土岭七里乡农家乐为.. 12. 我国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策略探讨 13. 中国足浴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14. 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 15. 中国湿地保护区的设置及其旅游开发模式 16. 上海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 17. 杭州入境旅游市场深化发展策略探讨 18.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9. 移民文化及其寻根旅游初探 20. 现代航空旅行安全事故分析 21. 民国时期杭州的旅游与休闲 22. 中国女性休闲旅游服务现状思考与对策 23. 论中国康乐业的法治化建设 24. 论民俗的旅游资源学价值及其产品开发策略 25. 杭城高端餐饮发展现状浅析

谁把本科毕业论文哪去发表呀呵呵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容易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这种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成为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纠正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中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现状表现,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消除不文明旅游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明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然而在各个景点、景区经常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引导、管理和防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①。纠正部分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关乎公民个人素质,而且成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一、旅游者出游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 游客外出旅游,是希望求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缓解工作疲劳。然而在各个景点景区难免看到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点)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②\""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发展特征不同,游客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也有所区别。26年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表现有所差异。 1.国内旅游中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通过对国内旅游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游客在国内旅游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如下方面:(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3)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参观、就餐时争抢拥挤、插队加塞,不谦让老幼病残孕;(4)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5)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6)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物安全;(7)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8)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9)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拍照、录像;(1)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小便宜。 上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最根本的危害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着旅游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③\""如违章抽烟、燃放爆竹、违章野炊等行为很容易引起火灾。从最直接的影响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影响游兴,破坏环境气氛,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第三,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会给其自己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2.旅游者国外旅游不文明行为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境外旅游的升温,中国人将自己的足迹印到世界更多地方之际,也用自己的言行,在世界面前勾画着中国人的形象,每个公民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根据26年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的征集结果,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有如下表现:(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1)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国家形象是由不同的影响因子组成的,其中国民形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国民形象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的形象构成的,在外国人眼里,具体的人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着他对其国民形象的看法。在国外旅游,每个人在相当程度上都代表了他所在国家的形象,每一个人都是\""国家形象大使\"",当我们以一个文明的、有教养的形象和气质出现在外国人面前,尊重他人的风俗和习惯,我们也才会赢得应有的尊重。当我们以负面的形象出现在外国人面前时,我们国家的总体形象就会受到形象。 二、不文明旅游行为原因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随着游客的增多,旅游者的范围增多,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开始增多。同时国人的出游范围也向国外开始蔓延,很多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过程中也会发生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我国的形象。探究原因,不文明旅游的产生主要有文化传统因素、道德感弱化因素、教育传统因素等。 1.文化传统因素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家庭-家族-国家的结构层次\""④,这一结构导致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地缘,而漠视社会公共空间和陌生人,整个社会也是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己社会。整个社会重视社会资本,即熟人伦理关系,而轻视公共空间。因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只讲私德,不注重公德。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到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旅游者只注重个人的便利,随手丢弃垃圾,而未考虑景区环卫人员的工作负荷等不文明行为。这正是受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影响的行为。 2.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约束,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此外,旅游是一种暂时性、异地性的活动,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的监督,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与约束。在这种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时表现文明的人在景区游览时也未必会表现文明。 3.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缺乏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识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专门针对公共空间的教育。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文化素养低、环保意识差,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 4.其他因素 (1)环境保护愿望未形成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跟游览活动中人们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的特点有极大关系。环境消费心理学认为,决定个人产生保护环境的愿望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认知,二是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属的认知,三是对解决环境问题有效性的认知。就旅游活动而言,游客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景观的消极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长期累积所形成的,而游客的游览活动是暂时性、动态性、异地性的,所以游客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就致使游客一方面对旅游景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知,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责任归属感缺乏认知。并且由于众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同时存在,也使游客个体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缺乏认知而去同与其他旅游者。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游客在游览活动过程中不易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因而也不易产生保护环境的行为。 (2)旅游经验不足 中国旅游业真正发展于改革开发以后,到现在尚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游客能够全面参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更短。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旅游才真正普遍起来。正是由于旅游经验不足,很多游客在酒店住宿时会顺手带走酒店物品,在境外旅游过程中会发生不尊重当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为。 转贴于 看准网 三、改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对策 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旅游景区甚至国家形象都会产生危害,必须从多个方面对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控制。 1.立法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我国需要制订一部专门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法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融合,应当成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爱国主义、法治、理想、道德、诚信、科学、人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思想等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政府要依法支持有利于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法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单位,立法提倡文明礼仪。 2.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 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如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宣传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公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相关部门还要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政府部门应经常性地向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健康、经济、环境的损害。通过种种措施使社会大众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文明出游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出游公民的社会公德、个人美德教育,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3.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景区管理部门要重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其进行引导和管理。第一,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如合理放置美观有趣的垃圾箱,使游客便于、乐于负责任地处理废弃物。设置必要的美观醒目的标牌,配置有亲和力的标志性说明文字及提醒文字,揭示游客不至于太放任自己。第二,景区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带头爱护环境。景区可组织工作人员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开展环保活动,这既可强化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又能起到对公众的宣传作用。第三,景区应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第四,旅游景区在旅游活动项目的安排中应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景观保护有关的内容,使游客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游览规范等的教育和引导,唤醒游客的生态责任意识。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从而能够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4.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带队导游可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不仅要完成组织协调、解说等传统职责,同时还应负有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职责。在帮助游客了解、欣赏环境和景观的同时,应鼓励游客表现出对景区环境、景观负责的行为,预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为。与此相适应,旅游管理部门在导游考评、导游词设计等方面可适当增加有关环境特性和景观保护常识等内容,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要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必要时组织出国文明旅游考试,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 四、结语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在旅游过程中存在丑陋现象,不但会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危害,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造成国民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不但有游客个人的因素,还有社会体制、文化教育、社会传统等方面的因素。针对各种不文明行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消除旅游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素质,维护国家形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论文

导游行业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这个行业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高的部分,其中令人尤为担忧的要数导游的职业道德素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论文篇一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对策分析》

[摘要]导游行业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产物,它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更是命脉。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这个行业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高的部分,其中令人尤为担忧的要数导游的职业道德素质。笔者通过对导游道德缺失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探寻后,终于找到了提高导游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应对之策,力图从整体上加强导游服务的质量以及他们的道德水平,以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导游;旅游业;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62-01

近年来导游的名声似乎总是差强人意,电视上几乎每在黄金周过后都会曝光导游的违规事件,探其根源在于导游在从业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不懂得遵守行业规定,不懂得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将物质的多少看成是工作的重心,长期大规模的失信行为,必将制约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笔者经过走访和调查,以及大量的查阅文献,终于找到了可以有效提高导游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路径,力图为导游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尽绵薄之力。

1加强导游的培训力度

字典中对“培训”是这样释义的:培训是指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训对于导游人员在从业过程中能否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虽然大多数旅游机构都会定期对导游进行岗位培训,但其焦点主要针对如何提高旅行社收入、如何榨取游客的剩余价值等利益相关问题,根本无法触及到如何提高客人满意度,如何提高导游文化修养的层面。

11改变培训方法

在导游培训课堂上,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模式,一位资深前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朗读,从一个理论讲到另外一个理论,对于考核重点就会用强调的口吻暗示大家要重点背诵。这样的培训模式完全与岗位培训的初衷和理念背道而驰,单纯的学习永远不会在从业时得到应用和发挥。因此,务必要将单一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实践式演练,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进行体验性质的考核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的一脉相承。比如:角色转化法:让导游转换角色,作为游客进行一次短期旅行,培训老师扮演一名缺乏职业道德素质的导游,让这些导游员们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面对态度恶劣的导游,自己会不会拥有一次快乐舒适的旅行呢!这样的情景模拟要比死记硬背导游准则效果更加明显。对于刚刚入职的新导游的培训尤为重要,要让他们一迈进旅游业就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12丰富培训内容

在导游职业道德培训过程中务必要将诚信素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党的“八荣八耻”中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而导游们一切恶劣行为的根源都是“失信”与“不诚”作祟。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导游员的诚信教育,但切记千篇一律式的说教,实践证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式学习效果甚微。比如,在《导游实务》的培训中,可以通过分组形式,进行实际操练,模拟的意义在于,不仅让导游们牢记理论性知识,更要深知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这些道德准则不是光背背就草草了事的,在服务游客中,是需要展现与应用的。《导游基础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万花筒,不是简单靠背一背就可以的,在景点讲解过程中,理论功底扎实的导游更会吸引游客注意力,得到好评,这就需要导游们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多读书,多看报,储备知识,经常进行头脑的更新和反思,用自己的经纶的才华和热情的服务陪伴每一位游客走过灿烂的旅途。

2完善导游的薪资制度

虽然职业道德不能用高额的报酬来衡量,但是合理的薪资制度更有利于激发导游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干劲。只要物质上得到恰当的满足,他们才会有时间,有精力去拼搏自己的事业,去为他人服务。

21保证基本工资

导游行业有着较为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旺季时,导游员往往忙得不可开交,淡季时,就基本上处于失业状态,有的导游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所以旅游旺季,导游就会挖空心思赚钱以维持淡季时的生活,这样的窘境,他们还哪有心思去奉行职业操守和素质道义呢!可见,保证导游的基本工资才可以为导游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全身心的投身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例如:导游的基本工资可以采取分级原则,即按照导游的级别、学历、职称与工资挂钩,一方面为导游的不同工资级别提供依据,同时更可以激发导游继续深造,提高学历的决心和理念。有了物质的约束,导游的职业服务道德素养也会被约束性的提高,因为一旦有了对比,他们就会懂得没有道德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利益。

22完善相关福利

我国目前大多数导游与旅行社几乎都处于分离状态,名义上属于该机构成员,但是却没有相关的福利保证,所以旅行社必须要给予导游们国家规定的相应福利制度,充分保证导游的基本利益需求。及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节假日加班也要适当进行补贴,对于文化功底深厚,职业道德高尚的导游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为其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对于工作业绩突出,工作能力较强的导游要予以提拔,让他们进入企业的管理层,这样既能为导游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拥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和空间,又能培养导游的职业良心和职业追求,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导游业,进而提升导游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制度监督

我们的邓小平总设计师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可见,制度并不是摆设,它是一个人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思想作风的关键。导游员之所以经常出现一系列违法行为,关键在于法律的宽泛,违规得不到惩罚,失信成本太低,试问又有谁会遵守道德呢?

31提高从业标准

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导游人员从业资格的界限过于宽松,这就导致大量非专业和低素质的人员涌入导游业,这无疑降低了整个导游行业的水准。所以,必须要提高导游从业标准,引进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提高导游的学历档次。此外,旅游相关部门必须要规范导游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严肃考试纪律,对于作弊、代考等现象必须坚决杜绝和严厉打击,从源头上遏制投机取巧之人进入旅游业。笔者通过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走访,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导游考试根本不用复习,监考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乎都能平安过关,而大部分考过的学生也都反映,考场十分混乱,监考老师确实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的通过导游资格考试。这样的考试风气又怎么能让学生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又怎么会让学生踏进旅游业时就意识到职业道德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何种推动作用。所以严肃考风,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已经成为规范导游职业道德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让这些新生导游们在进入旅游行业那一刻起就接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将外在的培训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指引他们在从业过程中旅行导游职责和义务。

32完善法律体系

导游人员之所以肆无忌惮的背弃道德,究其原因莫过于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法律惩罚导游的失德行为,即使遭到游客的投诉,旅行社也会千方百计的维护和疏通,这样的包庇与纵容导致导游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碰触了道德的底线。所以要制定专门针对导游违规的法律法规,并组织导游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定期考核,不能让法律成为口号,要让导游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是自己的事情,更会在法律和舆论下被制裁和监督。

参考文献:

[1][美]惠顿,卡梅伦管理技能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吴葵论旅游企业人才素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

[3]李培浅谈动态竞争环境下旅游人才的培养[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论文篇二

《浅谈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摘 要】旅游服务质量是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旅游形象。近年来,受旅游产业发展的拉动,我国旅游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快发展。但是,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素质教育;职业道德

目前随着旅游业的飞快发展,国际、国内游客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旅游管理、政策、法规也日趋完善。在旅游行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他们的大多数人中,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专业水平比较低,讲解技巧不够娴熟,而且文化程度在高中、大专以下的居多,因而他们的素质普遍偏低,所以要尽快加强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的建设已变为刻不容缓的事实,本人认为,如果想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带动下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非常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那么,旅游行业中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呢?

一、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目前,人游活动已从过去单纯的游山玩水转向知识观光度假型发展,多人拿钱外出旅游,除回归自然,观赏自然景观外,还非常注重文化内涵,希望看到更多人文景观、民风民俗,以求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异国、异地古今文化和文明,增加知识,开宽眼界,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服务者先要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所以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1.语言修养

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语言水平,既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需要。作为旅游从业人员,首先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其次要学会一门甚至几门外语;再次是要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即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2.广博的文化知识

旅游从业人员不一定需要是专家,但必须是一位“杂家”,这是由旅游业和游客的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几乎是无所不包。既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一般领域的知识,又涉及到高科技、美学、心理学、宗教、环保等高层次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有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有不同的职业和阅历,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要求,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等。他们在旅游活动中会不断提出各种各样涉及到各种知识的问题[3]。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贫乏或一问三不知,就很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及时“充电”或“补充营养”。

3.良好的风度

较好的文化修养会使人养成良好的风度,因为风度是指人们的举止、动作、谈吐、神态、仪表、作风等,它是个人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个人文明程度的反映。旅游从业人员应有什么样的风度呢?除了由个人性格、爱好、气质表现出的属于良好的风度外,从旅游服务的共性要求上说,应有气质高雅、语言文明、平等待人、举止大方、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良好风度。

二、应掌握必要的服务常识和服务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好的服务愿望和态度,而没有必要的服务常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技巧,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不能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就会影响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从大的方面说,它主要包括旅行社行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饮食业、游览娱乐行业。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各有各的特性,各有各的服务知识、技能、技巧。

在旅游接待中,要使用敬语,要提倡微笑服务,要懂得接待中介绍、问候、握手或其他礼节的顺序及有关知识,要懂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接待习俗上的差异,还要讲究与游客交谈的语言艺术及表情、体态筹。除了本岗位的服务常识、技能、技巧和礼节礼貌常识外,旅游从业人员还应懂得一些与旅游有关的或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发挥作用的知识。如:本地和外地的风景名胜知识、交通知识、邮电知识、货币和保险知识、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知识、卫生和救护常识、节气和天气常识等等。

三、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除了拥有了以上素质教育,假如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整天病怏怏的如林黛玉一般,也是无法从事旅游业的。所以,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是健康的人。怎样才算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情况。”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健康的人,应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者的完善统一。旅游从业人员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人是有感情的,有个性的。而感情、个性又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人外出旅游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旅游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要经得起游客的赞扬而不自我陶醉,另一方面要随时准备承受某些误解、怨言、委曲,甚至打击。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到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做到处处为游客提供超常服务。旅游业有些部门是按行政作息时间上下班的,但更多的是非八小时工作制,或是连续工作超过八小时,或是分段上班,还有一些人员是长期在室外工作。特别是旅游旺季时,不少人员需要加班。这都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健康的体魄。

四、要有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旅游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从业人员政治素质的重要内涵。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防止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道德基础。党中央历来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根据我国实际,旅游从业人员要遵守的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真诚公道,信誉第一;文明礼貌,优质服务;不卑不亢,一视同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旅游心理和行为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旅游者心理和行为,也包括旅游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和行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旅游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一 《 探析旅游者心理 》 摘要: 旅游 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 中国 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 经济 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 研究 一下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 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者心理;好奇心理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 农村 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 传说 :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 治疗 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 神话 故事 ,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 历史 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 政治 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三、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 中国 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 方法 、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 艺术 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代笔,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 国画 、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代笔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 旅游 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 观后感 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 分析 ,他们均是 经济 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 历史 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 政治 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 交通 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做生意、探亲访友、看病的。有的老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几代人,思念祖国。当他们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不少人抓起黄土亲吻,不少人热泪盈眶,当他们见到了亲朋好友畅叙阔别之情时,连做梦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这是祖国开放政策带来的结果,否则一辈子也回不了故乡。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快速前进,城乡一派新气象,心中十分快慰。 台湾 是祖国的领土,由于政见不同,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台湾同胞来大陆,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讲他是从台湾来的。对待这种特殊心理,只要我们不持偏见,以诚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时至90年代,国内旅游者如大潮一般汹涌澎湃,席卷中华大地,归纳起来有六种人:一是农民,二是个体户和离休干部,三是老教师,四是学生,五是工程技术人员,六是退休干部职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约有三亿人次。这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人的心理特点,好好地为他们服务。在当今旅游热潮推动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这是刻不容缓的最大任务。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二 《 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也是旅游客源市场中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与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包括:低成本产品策略,智能旅游推广策略,校旅结合策略,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心理;旅游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作为既有文化又有时间的一个社会群体,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并探讨当前大学生市场的开发策略,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并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及社会治安,我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小康社会,经济较宽裕,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外出旅游影响不大;个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对旅游动机影响很大。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群体,其文化因素对其旅游动机影响较其他因素影响更大,更能理解和体验旅游过程中的乐趣。文化程度越高,旅游动机越强。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基本旅游动机,这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身体方面的动机,即大部分人外出旅游是为了身体健康,通过旅游消除神经的紧张,达到身心舒畅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动机,即对异域文化、风俗、宗教等的求知欲,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即渴望结交新朋友,暂时离开目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压力,享受新的生活环境;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即在旅游活动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自尊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与实际来看,他们对以上四种动机兼而有之。 其次,当代大学生具有多元的旅游需求。当代大学生旅游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性需求相对较低。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最先满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外出旅游的经费多来源于家庭资助或平时兼职所得,因而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较高。大学生是一个长期处于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团体,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时刻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层次的人对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语言特色、建筑宗教等等,更是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遇,远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享受另一份宁静,感受另一种生活,从而得到在思想层面得到一个升华。三是求新需求较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较具有好奇心理。旅游的过程是到异域进行游览活动的过程,异域的事物、风土民情各个方面似乎都与平时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地方,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出游的兴趣。四是旅游时间固定集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旅游时间却相对固定集中。调查显示,时间对于当代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限制所占比例在23%左右,仅次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出于对学习时间的考虑、出游时间长短的考虑,大部分学生对于出游的计划都安排在法定长假和寒暑假期间,此时,大学生比较具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放心去游玩。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新的消费 热点 开始启动。日后我国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也将稳步提高,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的升级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旅游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到两百年,在旅游法规、制度建设、营销模式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游线路、采取低价或赠送礼品之类的促销手段,并无其他有效 措施 ,未建立起成熟的营销推广模式。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加收入。但由于目前的发展很不完善,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如下建议策略。 (一)低成本产品策略 低成本产品策略主要从营销和开发两方面进行。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较弱,因而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大学生每年的出游人数占总出游人数的1/5,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就攀枝花学院而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5000人以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学期都会进行外出旅行,每学期外出旅游一次占,两次占,三次占,超过三次占,其市场较大。在对旅游方式上的选择,的大学生选择组团结伴旅行,的大学生选择独自旅行,而仅占的学生选择了参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参团旅游是因为价格过高,而自助游的基本消费在300—500元之间,参团旅游的消费高出此标准许多,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达不到。因而,从其旅游人数、次数、消费水平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需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推广低成本旅游产品,开发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组合更能为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智能旅游推广策略 智能旅游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使人们的出游方式、信息获取 渠道 、交易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智能旅游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把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盛行状况不言而喻,过半人数通过网络媒体掌握旅游信息,可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也可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扩大。并且年轻人相对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新技术、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能旅游实现了旅游活动全过程、经营全流程和产业智能化的应用。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通过网络全部解决,达到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解决效果,使得整个旅游过程更加舒心、省心。这一旅游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大学生所接收,发挥的作用也相当巨大。 (三)校旅结合策略 外出旅游对每位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意义存在,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扩大眼界,更可以让大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例如:多数大学每年会为部分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在物质上满足了个人需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奖励。如果从奖助学金中拨出适当资金,和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给每位获奖学生一次旅游的机会,让其在旅行的过程中收获更多除物质方面的东西,远比仅仅的物质、金钱更有意义。 校旅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学生在游历过程中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对旅游业而言,也借此机会开拓了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善,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这一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实施,这与我国的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发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多数原因在学生,但学校几乎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失职、监护不力的责任,并给予巨额赔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当落后的,学校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更不会轻易参与这种安全系数不高的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保护,否则,很难进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是个文化性较强的群体,对文化需求较高。针对这一特征开发适合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红色旅游一向被大力推广,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逆反映”,由于长期的应试 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旅游、经典旅游出现了排斥现象,但红色旅游对于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红色旅游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其间接对我国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从而达到本主题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古镇古建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所占比例较大,丽江古城、泸沽湖、大理、西藏、凤凰古城、江南水乡等为大多数学生所偏好。开发关于古镇古建筑研究、异域风情体验和美的享受之类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更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开展“丽江风情游”,这一旅游产品对大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首先,此旅游产品除了经济上的目的,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江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其次,“丽江风情”比“丽江文化”听上去更具有韵味,文化给大学生的感觉是就学习,长期的生活学习使大学生对学习不免产生厌倦心理,而“丽江风情”在名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从无形中学习;再次,这样的主题产品使得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东西都形成了一个整块,而非凌乱,收获到的文化、知识更加牢固、深刻。 主题旅游产品策略,需从大学生兴趣方面着手,变换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一策略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拓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2]洪燕.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新西部[J].2008. [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张国洪.中国旅游文化[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三 《如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这要求职业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一定的“定岗”的工作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旅客纷繁复杂要求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根据旅游业的需要,培养工作需要的多种能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 毕业 后,需要从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工作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矛盾,并具备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超人的记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留意工作范围内容的情况变化,比如,作为景区管理人员,要关注自己工作景区不同季节游客的人数变化;随时关注景区内进入游客人数与景区内饱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同时段景区内集中爆发的问题;关注不同季节游客身份的变化等。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学习到的相关 旅游知识 进行对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景区内的游客的游玩安全、有序进行,保证旅游品质。 对于前台和客服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注意 记忆力 的培养,通过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 顺口溜 、联想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业后能够快速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各种信息,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要牢牢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好恶,尤其是记住某些人的禁忌,为客人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能准确为客人提供需要的服务信息,为客人推荐符合客人身份和 爱好 的菜品等。 2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旅游行业的工作对象是不同国籍、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人们的旅游需求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而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和耐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情绪调控能力,面对游客的各种要求要保持克制、冷静,即使客人的要求很过分或者不甚合理,也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并以委婉的语言得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比如,旅行途中的意外事件,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不良行为导致的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各种个性化的言行导致的敌对情绪,都可能导致矛盾突然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旅游从业人员要能保持克制、冷静的态度,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并以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周围的人,让客人在自己的带动下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旅途愉悦。 3 培养学生坚韧意志,适应艰苦的旅游工作需要 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充满变幻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坚强的品格,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以案例教学法或是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工作环境的恶劣,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思想准备。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比如,导游带队旅游途中遭遇车祸,导游坚持让救援人员首先营救游客,自己忍痛坚持让救援人员最后对自己施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 利用小组谈论、合作法,让学生预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对自己带来哪些困扰,进行哪些方面的考验,并思考相应的应对方法。这种有针对性地训练,能提高学生对困难预知能力,以及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4 树立终身发展意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旅游的方向和热点问题不断发生变换。课本是对以前旅游专业知识的 总结 和提升,远远落后于旅游发展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学校学习仅仅是将来工作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终止,让学生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善于向教材学习,还要向有 经验 的同行前辈学习,还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丰富而便利的网络资源实现开放性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差、行为相对散漫,但是,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与实际案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新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论文文献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论文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旅游消费者权益保障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应该重点治理吃、住、行、游、购、娱中有损旅游消费者权益的典型行为。通过海鲜参考价格公示等制度建设、采取创新的监管方式、侧重信息化的投诉机制、实施以旅游法庭为代表的纠纷解决机制,充分考虑外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旅游消费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

(一)旅游服务使旅游者消费服务受损

1、旅游广告虚假,误导旅游消费者

旅游不管是参观人文艺术还是自然景观,都能使旅游消费者陶冶情操,回归物我,因此,旅游消费热情逐年高涨。而许多旅游商家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针对不同的群体打出了“低价游”、“豪华游”等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旅游消费权益受损。

2、导游及旅游团不守信用,违背当初的旅游承诺

导游服务项目不仅包括参观旅游景点讲解,还包括旅游者的住宿与吃饭。当真正背起背包,跟着旅游团出发时,问题就出现了。吃饭住宿等服务往往与当初承诺的有很大差别,服务质量也很差,还有些导游不履行其旅游承诺,在游览过程中擅自改变旅游路线、车程,甚至缩短天数,减少旅游景点。

3、旅游变成购物游,消费陷阱多

我们经常在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导游误导旅游者去商店或珠宝店购物,从中回扣。现在许多导游以各种理由私自减少风景点数,将剩下的时间用于带领游客出入各种商店进行购物消费。而在消费过程中,又设有各种消费陷阱,旅游消费者无法分辨服务的真实情况,从而作出错误的消费决策。例如,某些商店打出超低价购物宣传,攀老乡式购物宣传以及高仿名牌商品等陷阱,这些不实的宣传或陷阱,使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旅游商品消费中旅游消费者消费权益受损

1、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2、伪造商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3、伪造检验、检疫结果;

4、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5、产品原材料成分、含量虚假;

6、服务内容、质量与标明或宣传不符,等等。

二、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

(一)旅游行业不规范,自律性差,信用缺失

许多旅行社或旅游团没有规范的旅游合同,即使有也不规范不合理不科学,大多是其本旅行社自己设计的条款,旅游消费者由于疏忽大意,不仔细看,甚至看都不看,拿来就签,进入其陷阱中,上当。而我国现有的许多旅行社或旅游团根本就没有旅游合同,其行为缺乏约束力,而本身自律性又差,不讲信用,最终使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旅游消费者自身消费权益保护意识淡薄

许多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完全融入自然风光中,对其他事情都不以为然;而又有些旅游消费者由于虚荣心作怪,在导游带领购物消费时,看到大家都在消费,自己也跟着消费;还有的旅游消费者太相信导游,最终导致上当。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缺乏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在旅游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中上当,而事后又不知道该如何用法律维护其消费权益。

(三)监管机构监管不力

我国一些地方监管机构监管不力,同时又缺少专门的执法机构,致使一些非法的旅游社或旅游团出现在市场上,而旅游消费者并没有专业的知识或技能分辨其“真伪”,选择了这些旅游机构,从而使消费权益受损。同时,一些监管机构对旅游地的各种商店和商品以及服务缺乏有力的监管,致使许多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受损。

三、旅游消费中消费权益的保护

(一)提高旅游消费者自身的消费权益保护意识

旅游消费者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根据旅游消费者定义,旅游消费者权益为: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制度所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旅游消费者的这种利益或权利。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

1、旅游者的知悉权;

2、旅游者不受欺诈权;

3、旅游者生命健康权;

4、旅游者享有特约服务权;

5、旅游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诉权;

6、自由合法逗留旅行权;

7、自由公正地缔结旅游服务合同权;

8、尊严,人格,风俗受尊敬权;

9、自主选择自费项目权;

10、对旅行社进行监督权。明白以上各方权利义务是维权的第一步,所以,旅游者要真正了解旅游中自己应有的权利,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选择正规的旅行社、旅游团

旅游消费者不要仅仅关注旅行社的价格,更要多关注旅行社本身是否正规、服务质量是否到位、真实。一定要多了解旅行社的运营程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被广告的“低廉价格”等字眼迷惑,学会分辨旅游广告的`真假。同时还要看其是否有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若选择出境旅游,看有没有出境的资格。只有找到正规旅行社,出现了问题维权才有可能,旅游管理部门才有可能帮助受害者挽回损失。

(三)不要轻易相信导游的话,谨防

旅游消费者要学会分辨商品的真假,购买商品时千万不可以着急,不可以为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也不要轻易相信导游的话,致使权益受损。一定要自己判断该商品是不是真的需要,是否真的像商家或导游说的那样,价格是否合理,一定要谨慎考虑。如果要买,一定要向商家索要发票和质量保证书,保存好质量保证书和发票等证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旅游消费权益受损的解决途径

第一,出现旅游服务问题可与旅行社经营者协商解决。这比较直接,适宜一般的旅游争议的解决。第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消委会调解。当发生争议协商不成,可到消费者协会请求调解。第三,向旅游质量监督站申诉。旅游消费争议较大,消费者协会或消委会又调解不成,可以申诉。投诉者可对下列行为进行申诉:认为旅游经营者不履行合同或协议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价值不等的旅游服务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投诉者行李物品破损或丢失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投诉者人身伤害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欺诈投诉者,损害投诉者利益的,旅游经营单位职工私自收回扣和索要小费的;其他损害投诉者利益的,投诉的一般以书面形式的,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投诉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旅游者,投诉必须在游客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算起60日内,必须写明具体投诉对象,提出具体投诉请求,提供投诉的事实依据及证据(原件)。第四,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到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要注意,仲裁机构是对有仲裁协议的旅游争议进行仲裁。第五,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协商、调解、申诉、仲裁都不能解决的旅游消费争议情况下,只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经过仲裁记过仲裁的结果当事人必须执行,不得上诉。

旅游消费在当今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也受许多人的喜爱。旅游不仅能为旅游消费者带来快乐,还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所以,旅游消费者选择旅行社和旅游团一定要提高消费权益保护意识,选择正规的旅行社、旅游团,不要轻易相信导游的话,谨防,增强法律意识,一旦出现消费权益受损事件,运用法律等途径有效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论文

1.旅游客源地的经济作用 答:(1)旅游客源地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 (2)旅游客源地的社会性因素决定着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特点。 (3)旅游客源地的旅游消费行为因素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2.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1)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经济距离是制约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距离是制约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又一重要因素。 (3)影响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制约因素还有货币汇率。 (4)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制约因素。 3.旅游需求的内涵 答: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简言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对旅游需求的涵义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3)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有效需求。 4.旅游需求的特征。 答:(1)整体性。大多数旅游者在决定去某地旅游时,都不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多种有关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2)高层次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随着低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为了满足高层次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 (3)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是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旅游需求是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而不是各个个体的需求。 (4)主导性。旅游需求是在外部刺激影响下,经过人的内在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是人类各种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 (5)复杂性。旅游需求的复杂性,一方面是受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即人们对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的认知、态度、情绪、偏好及学习过程是复杂的。 (6)季节性。旅游需求季节性的成因一方面同目的地的气候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有关,同时,也与旅游客源地的气候条件、假期分布和人们外出旅游的传统习惯有关。 (7)敏感性。当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呈现为一种正相关关系时,经济发展良好则旅游需求旺盛;反之,则旅游需求萎缩。 5.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答:从客观上讲,旅游需求是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中,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及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是产生旅游需求的三个重要因素。 (1)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 所谓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支付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日常衣、食、住等必须的生活消费开支和必要的社会消费开支之后,仍有剩余的部分。人们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才有可能具备产生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 (2)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所谓余暇时间就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以及必需的社会活动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余暇时间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每日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每周末的闲暇时间、法定假日的闲暇时间和带薪假期。旅游活动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没有时间就不能形成旅游行为,因而余暇时间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 (3)交通运输手段的现代化是促进旅游需求产生的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对现代旅游需求的产生、规模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任何旅游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条件,特别是远程旅游及国际旅游,更讲求交通运输条件的舒适和方便。 总之,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交通运输手段的现代化是促进现代旅游需求规模迅速扩大的客观基础,而这一客观基础的形成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6.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答:旅游需求除了受旅游动机、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和交通运输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通常,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人口因素 人口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2) 经济因素 经济条件是产生一切需求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条件, 旅游需求便不可能产生。因此,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收入分配、旅游产品价格、外汇汇率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旅游需求的规模及结构。 (3) 社会文化因素 世界上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美学和艺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活动的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 (4)政治法律因素 政治稳定性是激发旅游需求,促使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旅游接待国的政局稳定,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多;反之,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少。 (5)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对象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社会发展的象征,体现着该国家或地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及民族的特色,从而对生活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产生着吸引力。 7.旅游需求的规律。 答:旅游需求规律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呈正相关变化,而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相关变化。 8.旅游需求的弹性系数。 答:旅游需求弹性是测定旅游需求量对其自变量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的一个尺度,是具体说明一个自变量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值。其计算公式为: 旅游需求弹性=旅游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相关因素的相对变动=△Q/Q÷△X/X 9.旅游需求的重要指标。 答:(1)入境旅游人次。 (2) 旅游者消费总额。 (3)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4)旅游者停留天数或旅游者过夜数。 (5) 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或过夜数。 (6) 旅游出游率,亦称旅游密度。 (7)旅游开支率或旅游消费率。 (8) 旅游重游率或称旅游频度。

文化的解释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从广义来说,它指人类社 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 说,它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 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 其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并随 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对于文化的定义可谓是众说 风云,每位学者对于文化的定义都 有其自身的学科背景以及出发点。 但是,通过以上对文化定义的展示 可以看出。众多文化定义中体现着 对于文化的共同点:(1)文化是一 种社会显现;(2)文化是习得的; (3)文化是适应的;(4)文化是价值 的载体。 (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属于文化范 畴。旅游作为人类满足了解异地、 异质文化和自身审美需求而形成 的一种综合性文化活动,从产生的 那天起就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专门为人们旅行游览提供服 务的行业,它凭借不断拓展的旅游 资源、不断完善的旅游设施、不断 改进的旅游服务而存在和发展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 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跨国、跨地区 旅游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时 尚。更由于人们物质基础逐渐殷 实,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游客的旅 游需求已不单纯停留在对景点的 要求上,而是朝着文化品位高层次 的需求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 期如果没有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就 无法满足游客曰益增长的旅游需 求,也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旅游 产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紧密 联系。旅游是文化的手段和工具,是 文化出现的前提;文化是旅游的结 果和目的,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旅游产生了文化,文化丰富了旅游, 旅游与文化都是广义文化的产物。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既推动了各国 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横向地带来了 国内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传播,更 促进了纵向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的撞击与升华,进而形成旅游与文 化的合二为一。 二、”背包客“及其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 游业发展的命脉掌握在旅游者手 中,如果没有旅游者,旅游业也就不 复存在。发展旅游业需要研究旅游 者的行为规律,以期做到有的放矢, 进行有针对的服务,了解并预测旅 游者的行为,以便找准旅游业的发 展方向。 作为旅游消费者群体中逐步兴 起的~个分支群体--I!背包客”.其 对外来旅游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得 导向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 导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因 此,”背包客”的研究对于旅游业的 发展具有相当的价值。 (一)”背包客”的含义? ”背包客”。在英文中为Back— 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词演变 而来,也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 旅行的人,被称呼为”背包客”的旅 行者往往是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旅 行活动,所以他们对于旅行的规划、 景点的独到之处也常有自成一派的 见解。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O~mes Cook)大学的菲利普(PhilipL.Pearce )和劳瑞(LaurieLoker—Murphy)根据 其旅****为特征对其定义:背包客 偏好住廉价旅馆,注重与途中遇到 的其他背包客交流,倾向于自己制 定较随意的旅游计划,不愿接受导 游服务,旅游时间一般较长等,其主 要客源地为欧洲、美洲和澳洲。我 国”背包客”也被称呼为”驴友”,取 其谐音,即旅行之友的意思。 ”背包客”起源于欧洲,在上世 纪60年代嬉皮士风潮的带动下,困 惑的年轻人带着问题独自上路,希 望凭借那种”在路上”的体验审视自 我,找到精神的归宿。自此,”背包 客”的旅行开始肩负某种精神追求, 不仅仅是沿途看看风景,而是身与 心的体验。 Hottola(1999)在印度和斯里兰 卡所作的实证研究将”背包客”分为 了以下几类群体:学生(包括对看世 界感兴趣的全球旅行者),专业人 士,生态型旅游者,流浪者(寻找重 生的机会),”怪人与近嬉皮士”,”老 嬉皮”。但是,从现实意义的旅**** 为来看,笔者认为,”背包客”在中国 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年轻一代,其中 不乏有学生、白领以及具有时代特 征的80后、90后等。 (二)”背包客”旅游者消费行为 分析。 1、旅游消费行为动机分析。动 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同样,对于旅游者的外出旅 游活动都是在相应的动机的作用 下,向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对于啤 包客”这样一个细分旅游群体来说, 笔者认为,其消费动机是基于以下 几点: (11追求复杂性需要。心理学 家多年来一直在争论人们是力求在 生活的所有领域都保持心理的单一 性,还是追求多样性。复杂性理论的 本质是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 化和不可预见性等。对于”背包客” 一 族来说,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复杂 性旅游活动.那是因为这些复杂性 旅游活动所带来的东西能给其带来 满足。多数背包客的出行需求从寻 求工作机会、释放生存压力的被动 转变为追求自我发展、追求个体与 群体。个体与自然、与异域文化的交 流等积极主动的因素上来,而这些 因素的实现正可以满足其对于复杂 性的追求。 (2]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为实现深度、体验旅游。旅游产品的 单一,旅游产品的平庸化,对于这些 追求复杂化生活方式的非大众的旅 游消费者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大众 旅游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跟旅行社 出游,但是旅行社所提供的旅游产 品不是个性的,不能满足各种旅游 消费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背包 客”的旅游需要。也正是由于这些现 实性的原因.”背包客”一族作为追 求个性化差异的旅游消费者出现并 行动。 2、旅游消费行为态度分析。态 度可以理解为主体的人对于目标客 体所持有的一种行为倾向和评价。 人们对于客体对象会作出赞成或者 否定的态度,相应的就会表现出一种对应的倾向性,包括在行为上和 评价上。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 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过去 的知识、经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某种态度一经形成,就会对人的行 为产生极大地影响。 就”背包客”而言,他们对于旅 行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旅行是生 活的一部分,旅行是一种成长;旅行 是一种学习,对人文、地理和历史有 一 个全新的学习和理解;旅行是一 种调节压力的一种理想方式:旅行 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补充,是放松 身心的一种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 已经成为生活目的。 3、旅游消费行为模式分析。我 们所处的社会形态是不断地变化 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 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对经济形 态进行分类,认为当前社会处于体 验经济社会,人们所追求的不是单 纯的享受服务的要求,而是对于生 活的体验。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游 客对于旅游的需求是不同的。当市 场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时:一种情 况是。创造新的产品来满足其需求; 另一种情况是,游客为满足自己的 需求改变自我的旅游需求或者实现 方式,结果就是产生更多的不同于 大众旅游的自助式的旅游或者是其 他的方式。 ”背包客”作为一种与大众旅游 模式相异的新的模式,就是在这种 背景下所产生的。”背包客”旅游模 式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1)自己制定旅行计划, 包括路线的设计、食宿的安排等,完 全的脱离了旅行社所提供的服务; (2)多选择游客比较少的景点或还 没有开发的景区做为旅游的最佳目 的地。在景区中喜欢走比较困难的 线路,体验不同的经历;(3)很少选 择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徒步:很少选 择旅店住宿,喜欢露营。 三、文化与”背包客” 旅游消费行为的关系 (一)文化对”背包客”旅游消费 行为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文化是一种以个 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人 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活动的。对 于国外”背包客”来说,其消费行为 是自己旅行或与新朋友相伴来旅 行,在旅行的时间上普遍要长于我 国”背包客”所花费的旅行时间。受 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社会”背包 客”把背包旅行作为一种自由的生 活方式,有可能出门旅行一走就是 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在中国,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 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注意个人的 职责与义务。对于我国的”背包客” 来说,消费行为上更多是与中国文 化相符合的。例如,我国的背包旅行 者”驴友”,在出游上更多的是选择 与相熟知的朋友、同学等结伴出游, 在时间上很少会出现有几年不回 家,而把旅游作为一种生活,置家 庭、责任等不顾的现象。 从以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引 起的”背包客”消费行为的不同,可 以看出.文化在相当的程度上会影 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不管是在旅 游产品、旅游方式选择上还是在旅 ****为方面。 (二)”背包客”旅游消费行为所 产生的独特文化。 旅游的兴起发生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普遍 意义的”大众旅游”文化。在大众旅 游中,游客所追求的是对于现实不 满的释放、一种表层的审美和愉悦 的渴望。大众旅游文化是一种感官 满足的文化、浅层需求的文化。 ”背包客”文化是一种非大众旅 游文化,背包旅游并非一件时尚的 事情,也并非一种精神,而是一种无 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因此是建立在 一 种生活方式上的、自由王国之上 的文化。 ”背包客”文化中的一个特色就 是”团体性”,不论是住在有自助厨 房以及共用电视厅的青年旅馆、与 他人共乘交通工具或是一起购买车 票,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经验,这 样的资讯交流使得诸多背包客们能 够从互相学习,同时能够省钱,得到 的资讯甚至比阅读寂寞星球出版的 旅游书(最常被引用的自助旅游圣 经)都还要新、还要多。第二个特色 就是”真实”。自助旅行不是一段假 期,而是一种学习,背包客们总希望 能够体验到当地最真实的风俗民 情.而不是旅游业包装下的套装行 程,因此背包客有时也被冠上”反观 光客”的封号。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水平。旅游咨询服务属于新型服务业,是旅游服务的高级形态。其营销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经营绩效。为有效赢得市场竞争,旅游咨询服务需要科学制定营销策略。文章基于4P和4c辩证统一中的4R为理论依据研究市场化的旅游咨询服务的营销策略。关键词 旅游咨询;服务;营销一、旅游咨询服务的现状传统的旅游咨询服务是政府主导的旅游服务推展模式,主要起到窗口宣传和信息提供的作用,以展示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如推介旅游线路、景点等旅游产品;通过现场接待咨询、热线电话咨询、多媒体电脑自助查询、旅游图书阅览查询以及互联网网站咨询等开展定点和网络咨询;旅游救援、投诉受理等被动式服务。国内旅游咨询服务的运营以两种情况为主:一是由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或其相关机构单独营运;二是由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或其相关机构与旅行社联合经营,后者居多。而属于新型服务业的旅游咨询服务的经营实体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是旅游咨询服务的高级化,主要以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方案、旅游规划咨询、旅游经营诊断等智能化知识服务为核心业务,其突破了事业性或公共服务提供型的经营运作模式。目前,我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咨询服务的供应方是从事咨询业务的各种咨询公司。约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3万人。国外专业性旅游咨询或主要业务为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已有近10家进入中国。这些旅游咨询服务公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外国知名咨询公司。其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有强大的组织网络和资源库支持。收费高,是高端旅游咨询服务市场的主体,占有高端旅游咨询服务市场份额的60%以上。第二层次是国内比较成型的旅游服务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构成国内旅游咨询服务的主力,占有市场份额70%左右。第三层次是近年来新成立的旅游咨询服务公司,为数众多,业务量小,总体上占有市场份额约20%左右。我国旅游咨询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可以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潜在需求巨大。2007年我国旅游咨询服务收入约为亿元,但旅游咨询服务公司大多靠政府补贴维持基本运作、造血能力低、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因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不足而步履艰难。二、影响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因素1 环境因素旅游咨询服务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前要考虑旅游咨询服务需求方的基本需求水平、经济能力、时间成本;研究确定企业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应具备的外部制约条件:政府规制、技术变革、政治和法规变化、竞争态势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抓住机遇、消除威胁,做到有的放矢。2 服务对象要素接受旅游咨询服务的对象不同,那么提供的旅游咨询模式和方案也不同。要明确旅游咨询服务接受方的心理偏好、地域文化特质、对旅游咨询服务期望特征、旅游组织的方式等;尤其对于接受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要明白其组织的目标、政策、程序、组织机构、制度等,根据其企业内部组织要素的不同,提供与之相宜的旅游咨询服务和个性化方案。3 人际因素旅游咨询服务方案的实施涉及到相关部门人员,消费者作出旅游咨询服务购买决策之前,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如曾接受过旅游咨询服务者,旅游咨询服务购买的影响者,旅游咨询服务的购买者、决定者,旅游咨询服务质量监控者,不同的角色在旅游咨询服务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要针对不同的角色制定相关对策。三、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是4P策略,即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西方营销学者提出了以消费者欲望和需求、消费者欲望和需求的满足成本、购买的便利条件及沟通为四个营销要素组合的新理论——4G理论,其核心是强调旅游咨询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双方在互动沟通中实现各自的利益要求。4P与4C分别是站在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均未能从系统辩证的维度兼顾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均衡。针对这一问题,唐·E·舒尔茨提出了4R营销新理论,阐述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四要素4R:关联、反应、关系、回报。将其理念应用于旅游咨询服务,就是侧重于用更有效的方式在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关系。4R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着眼于旅游咨询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与双赢,体现和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本文的旅游咨询服务策略以4P和4C辩证统一的4R为理论依据。1 旅游咨询服务产品策略旅游咨询服务市场竞争的根本在于客户资源的竞争,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赢得客户的关键。随着旅游咨询消费需求的日渐多样化,提供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旅游咨询服务需求的变化,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很难被模仿的独特的旅游咨询服务,以客户的需要和要求为核心,而不是以旅游咨询师为中心。2 旅游咨询服务价格策略服务的价格既是顾客非常关心的,也是服务价值的真实反映。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杠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旅游咨询服务提供机构在确定旅游咨询服务的价格时,应以有益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法为基础,既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因素,又要切实地考虑到客户的购买成本,包括消费者购买旅游咨询服务的货币支出,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购买风险,做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定价。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企业获取利润为前提,制订旅游咨询服务的最低价格、优惠价、标准价格,然后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战略性绩效的大小等因素进行ABC分类管理,依次执行相应的价格政策。3 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渠道策略在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战略协同,从渠道控制变成与客户的互动。在相互影响的市场中,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认真地倾听客户的希望和要求,并及时答复和迅速作出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旅游咨询服务营销是一种BtoB、BtoC的营销,高端的旅游咨询服务作为知识产品,几乎只能由旅游咨询顾问来销售,宜采用直接营销的渠道模式。4 旅游咨询服务促销策略以4P和4C辩证统一的4R为理论为指导的旅游咨询服务促销不是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对客户的单向购买激励,而是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基于企业本质的特性,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指针,通过双向交流沟通,谋求顾客与企业间的双赢。追求适度利润是旅游咨询服务的动力源泉,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来说,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因此,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在利用商函、宣传单、广告、网页、电子邮件、座谈会、展示等促销载体进行促销时,除了能让客户了解旅游咨询服务的基本情况,还应让客户了解这些服务对满足其需求的有效程度。同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应为客户提供使用前、中、后的咨询、培训、指导等全程服务。5 基于旅游咨询服务生命周期特征的营销策略旅游咨询服务作为一种知识性的无形产品,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分别为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应有所侧重。(1)导人期的营销策略这一阶段的营销目标是使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能在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由于新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刚进入市场,了解的人甚少,故此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所开展的营销活动应主要是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广告等促销,让潜在的客户了解推出的旅游咨询服务的特性,说服他们作出最初的购买尝试。(2)成长期的营销策略成长期的标志是旅游咨询服务的合同量迅速增长,早期购买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开始获益,其他一些需要旅游咨询服务的企业也开始跟进,旅游咨询服务产品取得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同时,其他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也开始进入,故此时的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的重点已从不惜代价在市场上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寻求旅游咨询服务提供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份额。以及建立和扩大市场知名度。为此,需要建立广泛的客户关系体系。确定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形成一个基本的服务平台,明确向顾客提供基本服务所承担的义务水准。(3)成熟期的营销策略该阶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也是旅游咨询服务销售的高峰期,因为一种旅游服务模式的成功往往会引来各种模仿的甚至超越的模式进入竞争,故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此时一般会尽力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最大利润额。为此,调整价格和服务提供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标准战略措施,其旅游咨询服务的购买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营销的重点是调整基本服务以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创造关键的优质客户忠诚,建立强大的客户关系联盟体。(4)衰退期的营销策略作为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尽管会尽量延长各种旅游咨询服务的寿命,但每种旅游咨询服务提供都有被市场淘汰的一天。在产品生命周期最后的一个阶段,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面临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一些旅游咨询服务业务;另一方面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模式被淘汰时,不至于冒更多的风险,此时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的营销重点是为及时调整旅游咨询服务模式提供关系保证。力保客户的数量及相应的合作关系,顺利实现旅游咨询服务提供的周期性转换。6 围绕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强化内部营销(1)提升员工队伍的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要致力于对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展有关现代旅游服务营销理念、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关系营销的知识和方法方面的培训,在企业中建立起服务意识和理念,建立起服务营销。尤其是关系营销的思想和观念,为旅游服务咨询师素质的提升,提供学习与再学习的机会。(2)合理、高效地设计和组织旅游咨询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旅游咨询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设计和组织。既要从旅游咨询服务企业的实际出发,又要考虑客户的利益。一方面,要清晰、简约;另一方面,要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成立专门的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与管理部门,建设好旅游咨询服务营销团队,确保旅游咨询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优化旅游咨询服务营销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策略控制、调整、实施过程中的资源配置。(3)服务方式灵活,满足客户的差异性需求服务方式灵活,就是要能够根据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供灵活的特色服务;联合具有异质性服务提供的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开展协同旅游咨询服务。或者在旅游咨询服务的业务超饱和时,实施有控制的合同性服务外包。四、结论旅游咨询服务提供商要有效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实现从传统营销理念向现代服务营销理念的转变,按照现代旅游的要求,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环境。选择和确定旅游咨询服务的系统化营销策略。首选的营销策略是基于数据库管理状态下的关系营销,建立起BtoB、BtoC的直销服务网络,通过合理的竞争去获得发展和提高。

乡村旅游者行为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这种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该区域的资源的科学利用,完善旅游系统结构,解决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理论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定量及实证分析研究,重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进行了构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了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模型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SWOT分析,构建了河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次将技术环境运用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中,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行目标,构建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创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动态调控机制。论文...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目录:中文摘要 3-4ABSTRACT 4-5第一章 绪论 乡村旅游本质及其发展 乡村旅游本质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的类型 研究问题的提出 理论研究方面 开发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9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国外乡村旅游理论相关研究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国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背景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研究内容的差异 研究层次的差距 研究方法的差异 研究理念的差异 本章小结 32-33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的历程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发展模式现状 主要的开发形式和分布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特点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 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本章小结 46-47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旅游系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 本章小结 66-67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分析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系统 旅游目的地系统 旅游出行系统 旅游支持系统 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析 区域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 技术环境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目标分析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统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保障系统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支持系统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调控系统分析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与反馈分析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的调控 本章小结 89-90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乡村旅游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评价标准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目的 评价内容 指标的筛选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评价模型 灵敏度分析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本章小结 106-107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河北省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分析(S) 劣势分析(W) 机遇分析(O) 威胁分析(T) 河北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总体发展思路 发展策略 研究展望 本章小结 128-129参考文献 129-139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39-140致谢 140

2018年乡村旅游调研报告,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15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

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摘要:现今,城乡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进步农民的收进与地位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城乡矛盾的主要途径。我国大部分旅游资源位于农村地区,鼓励农民发展旅游,投身于 现今,城乡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进步农民的收进与地位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城乡矛盾的主要途径。我国大部分旅游资源位于农村地区,鼓励农民发展旅游,投身于旅游事业中,是进步农民收进、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人与人应该是同等的,每个人都应有条件往旅游。过往,我国城市居民是旅游的主体,旅游经营者很少顾及消费水平低、居住较分散的广大农村旅游市场。一个农民占人口尽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民的旅游市场,显然不符合***社会的建设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启动农村旅游市场,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旅游局面,让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城里人的专利。 可喜的是,从往年和今年我国的旅游主题来看,我国的旅游政策开始倾向于农村地区了,很短的时间内,旅游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进步农村的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旅游黄金周期间已形成了一个城乡互动,城里人下乡、乡里人进城的局面。由于旅游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信息,一些发展旅游的农村地区富裕起来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城里人的差别也在缩小。同时,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村解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很多曾经在外打工的农民,由于自己的家乡搞活了旅游经济,也纷纷回乡。旅游在满足农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有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进步。当今,很多农民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市场观念,自发学起了普通话、电脑、外语等。同时,农村旅游的发展,还对引导农民树立诚信的观念、家庭和睦和邻里互助发挥了积极作用。 2.走遵守公德的***旅游道路。“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以中文标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为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坐,大声喧哗等是我们常见的中国公民在旅游期间的不文明行为。针对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分别颁布了《中国公***内旅游文明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公约》,以此来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旅游不文明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摘 要]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文化内涵的阐释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五周:复习“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确定使用技术细节

第七周:完成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八周:完成前台界面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九周: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周:继续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一周:整理资料、文档、图表等,修改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二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印,按要求装订

第十三周:软件验收和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四周: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7、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2]蔡加珍,刘伟华,关于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旅游科学,2000-03:14~17

[3]钟海生,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报,2002-04-19

[4]张俊霞,网络化时代旅游业的变革与重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44

[5]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6]张俊,广东能成为旅游业的“信息省”吗?中国旅游报,2002-04-21

[7]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8]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03-10

[11]蒋国庆,焦芳,成长中的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周树青,电子商务情景案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3]曾强,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旅游网络的反思,中国旅游报,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7.

[16]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旅游管理,2000-05:17~21

[18]张树民,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杨福强,李骏阳,企业网络营销决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27~29

[21]旅游网络,何去何从?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地球信息科学,2001-04:63~66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市场逐渐细分化。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到各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研究中。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老年、青年、女性以及家庭旅游市场的研究中。营销人员将家庭购买决策视为产品开发、定价策略以及媒体选择的基础。

近40年来,家庭决策一直作为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间社会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家庭旅游的决策过程呈现出不同特点,有关研究推陈出新[2]。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家庭旅游决策中的角色分配和决策模式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夫妻冲突与互动等。

以Ryan和Seaton and Tagg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孩子是家庭出游的催化剂,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满意度,孩子不愿意去的地方容易被排除在备选目的地之外。Iliatrault 和 Ritchie的研究发现,孩子影响夫妻间的角色分配,在有孩子的家庭由于妻子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在没孩子的家庭多为夫妻共同决策。但是当孩子参与到家庭旅游活动中的时候,更多的则是母亲主导决策。Howard and Madrigal曾经发现,在涉及孩子的娱乐服务活动中,母亲主导信息收集和最终决策的制定 。另外孩子的年龄对其参与家庭旅游决策的程度存在一定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大。Swinyard 和 Sim有关孩子对家庭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中,将孩子分为两组:12岁以下以及12-19岁。研究发现,在信息收集阶段,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的影响作用存在重大区别。在Howard 和 Madri-ga的研究中,将孩子的划分为三组:4-5岁、6-10岁以及11-14岁,结果也发现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对决策的影响变大。但是在亚洲国家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孩子要面临高中或大学的升学考试,他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最小。

旅游需求是高收入弹性的,家庭收入能够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这首先体现在对夫妻间角色差别的研究中。早在1958年,Wolgast的研究发现,在收入高的家庭更多地由丈夫主导决策的制定。后期Nichols 和Snepenger进一步提出,低收入家庭多由妻子主导决策,中等收入的家庭多为共同决策,而在高收入家庭则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制定。

Bartos指出的,有工作的女性比没有工作的女性参与家庭度假决策制定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一个家庭中,妻子的职业就是照顾孩子,由丈夫主导经济,那么在面对一些昂贵的决策时,丈夫起主导作用。Antoine Zalatan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历与妻子参与决策的程度呈正相关,教育能帮助女性获取有效参与决策的某些潜质。另外妻子工作时间越长,在金钱方面就更具自主权,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根据资源理论,妻子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作用将逐渐提高,同时夫妻共同决策的现象将更为普遍[3]。

Consenza and Davis和Fodness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了家庭旅游决策制定的研究中,认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成员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Nichols 和 Snepenger提出,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后延续,共同决策现象呈下降趋势。Martinez 和 Polo的研究认为随着婚期的增长、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续,丈夫主导决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双方或家庭成员之间熟知彼此的喜好,作决定的时候常为对方考虑,这种熟悉效益促使决策人作出双方都满意的选择,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合作大于冲突,同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愈加专业化而且倾向于参与划分更细的决策。

3、本论文的国内相关动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题的表象。国内学者一方面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比较而言,国外旅游研究领域虽长期重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但其理论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仍值得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内涵与表现的独特性。

曾艳丽以长沙市为例对影响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家庭结构为主线,把家庭分为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三口之家、与父母生活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时对各自的职业、人均家庭收入进行了划分。研究指出旅游支出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各类家庭中均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结构的出游次数、旅游花费以及旅游意向花费相差较大。不同家庭结构相对一致的方面有:出游动机与目的地偏好山水自然景观、清净乡村、古城古镇等。获得信息的渠道以网络、电视、报纸为主,另外就是亲友介绍,出游时段以周末和寒暑假为主。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比例占据前三位的是火车、自驾车和飞机,自驾车旅游受到不同家庭结构的喜爱。

贾静(2003)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家庭的不同阶段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孩子的影响,尤其孩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笔者也针对几类新型家庭并进行了简单分析。苏国良、吴必虎以及党宁(2007)首次对中小城市家庭规模和游憩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于不同家庭阶段的家庭的收入、闲暇时间以及休闲娱乐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规模和游憩需求的游憩现状、游憩潜力显著相关的结论[4]。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消费现象,根据目前的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研究视角,虽在个体或家庭旅游消费决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消费者;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主要以西方"个体#消费决策的研究思路演进,特有的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实证研究和思考还相对少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 题的表象。今后国内学者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随着日益发展的家庭旅游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业,景区和宾馆以及一线从业人员造成的影响是目前一项相对的空白的研究。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了解目前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对旅游等相关的内容所造成的影响,像这样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优化家庭旅游。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总结法并联系实际系统阐述了家庭旅游决策,家庭成员及其影响研究的模式研究,在这样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对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影响。

文章框架:

绪论

1、问题的提出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3、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

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家庭旅游决策者

三、家庭旅游决策过程

四、家庭旅游决策方向

五、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产品设计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景区产品设计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六、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企业营销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景区营销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营销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营销的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 研究家庭决策的成员,以及国内外的差别。

2. 研究不同家庭旅游决策者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

3. 研究综合情况下,家庭旅游决策者关于旅游目的地以及吃住行游娱购的最终决定。

4. 研究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的家庭旅游分别对旅游业,旅游景区,旅游一线从业人员,旅游市场划分以及宾馆业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法:在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实习了半年,对酒店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分析总结法:对从各个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的进度安排:

1、 确定课题和指导老师

2、 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修改开题报告

3、 论文开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始撰写初稿

4、 . 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5、 定稿、制订成册

6、 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7、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Fodness, D. The Impact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the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1(2):8-13.

[2]Belch,. Willis,.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 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02,2(2):111-124.

[3]陆恒芹,苏勤,姚治国, 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6,12.

[4]王慧媛 ,国内外家庭旅游文献综述[J],学院学报,2009,06.

[5] 王书霞,沈洋 ,浙江儿童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及分析[J],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08.

[6]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04

[7]杨琳,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口传研究[M],浙江硕士毕业论文,2002,12

[8]李湘云,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营销策略分析--以成都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0

[9]严艳,周文,张佑印, 基于市场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决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8

[10] 朱生东,杨媛媛, 家庭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07,08

[11]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 王昕,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13]盖玉妍,旅游企业内部营销理论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4):85-87.

论文名称: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序 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2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3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4 完成论文三稿

5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

2、Chuck .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4、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5、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6、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7、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论文题目:

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政府、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旅游治理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心态的日益成熟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体验旅游和我国导游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适应体验旅游发展的导游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验旅游 导游 新型要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心态的日益成熟在经历了多年“黄金周”的培育之后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以情景化、体验化为特征融高品味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美国两位闻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姆在《体验经济》中认为以后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体验经济”时代。所谓“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旅游”是在体验经济规模不断膨胀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旅游产品其最大的特征是注意旅游者的体验效能本质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快乐感、亲切感、自我价值。因此“体验旅游”特殊强调游客自身的积极参与和自身体验使游客真正感受到旅游中的乐趣。 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体验旅游”将“体验”的概念单独提炼出来意在突出“体验”的强烈性。从旅游业的发展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它强调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体验旅游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 体验旅游与观光旅游是在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的产物二者在产品形态、消费心理、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体验旅游用个性化旅游产品代替原来的标准化旅游产品。面对同样的景区景点或娱乐设施不同的游客亦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即使为了同样的一种体验(犹如样的道教旅游的体验)不同的游客也会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地点等。因此体验旅游时代旅游者将不再满意被动接受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经销商共同完成其所需旅游产品的生产。个性化特征由此凸现。 从游客追求的价值目标看体验旅游不仅重视旅游结果更重视旅游过程。观光旅游阶段游客的旅游观念尚处于较低水平基本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走到景点拍拍照”旅游体验不深重游率不高。体验旅游时期的旅游者不仅关注得到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而是更加重视在哪里、如何得到这一产品。 在体验旅游中旅游消费心理转向更高级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提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体验旅游将使人们的旅游消费心理从消极的逃避转向积极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体验旅游更加强调与旅游者的沟通并以此触动其内在情感加强旅游体验。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终极目标是使游客产生亲切感而亲切感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与旅游者的沟通。只有导游与游客之间有了良好的互相沟通才能使游客全身心的放松充分融入到景物中情景交融从而加强旅游体验。 导游行业现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行业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导游的社会声誉不佳普遍印象是“素质不高”工作雷同。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对全国导游队伍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截止2002年8月底全国已有人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导游队伍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等级结构来看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大专学历者占本科以上学历者占。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此种现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导游就是导购”以及宰客、甩团、强行索要小费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而千篇一律的导游辞、线路安排、游玩项目等等使得游客在旅游过后对导游工作的认同更无从谈起。 尽管如此不论导游自身或旅行社对体验旅游时代导游环节都未引起充分重视。导游作为连接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中介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者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导游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对高素质的新型导游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体验旅游对导游的详细要求 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的选题方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注意... 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注意事项(一)提升文化素养 从景区景点的层面看体验旅游是观光游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更广层面的拓展;从游客的层面看日益成熟的游客消费心态以及日益提高的游客文化品味是“体验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体验旅游阶段导游应该让游客体会到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轻松在其中感悟在其中。由此导游就必须针对景区景点所需要、所能够传递给游客的体验自己先停止的深入思索并揣摩不同游客的审美特点、心理习惯、消费观念乃至身体状况来“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包括景点选择、导游辞的选择、线路的选择、景点停留工夫的选择景区内互动项目参与程度的选择甚至导游自己组织开展的小活动的选择等等)。 “体验旅游”呼唤高素质的导游也只有高素质导游能够让游客深刻理解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使“体验”更深。 (二)自身素质专业化 传统观光旅游阶段旅游者还未挣脱“眼睛旅游”的方式;体验旅游阶段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购买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导游的穿针引线来深刻了解、感受旅游区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从而加深对景点的印象提高旅游体验层次。有学者提出“一流的导游应该是博士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导游只能千篇一律的复述相同的导游词真正能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的高素质导游极少。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游客感慨不深更别说获得某种终身难忘的体验。其实不论从景区景点的角度还是从游客的角度都希望导游能够在深入了解、发掘景区特色的基础上将景区景点的优势贯穿旅游过程的始终并不断发挥到极致。因此培育专业化导游的时机已经成熟如专业的红色旅游导游专业的宗教旅游导游。知识的专业化会使导游对某一类旅游资源、某些旅游景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有创新的见解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导游什么景点都讲但都讲解不深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旅游体验的缺点。因此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熟知中国革命史的红色导游将大量出现在井冈山、延安;熟读道教、佛教经典的宗教导游将带领游客领略武当山、普陀山的道义、佛文化;而九寨沟、张家界是山水导游大显身手的地方。同时景区自身也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定点导游并把此纳入旅游景区规划中这样便可以在最快的工夫以最高水平的讲解来向旅行社、旅游者宣传本景区并以此扩大景区的知名度。 (三)重视差异化服务 这主要是从游客的社会角色来考虑。前面已经提到体验旅游时代游客要求个性化那么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游客参与其中时即使针对同一旅游项目也应有不同的服务侧重点。比如同样的山水旅游对于一群老年朋友来说在游玩过程中就应该多留些工夫给他们悄悄的品味、欣赏;而对于一群青少年而言导游则应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观和四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样才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放松的感觉。同样即使是同一个人重游同一个景点导游也要因其扮演的具体的社会角色而采用不同的讲解。 (四)具备强健的体魄 体验旅游阶段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个性化旅游产品要求导游更多的亲身参与身体力行的引导游客融入景物中并和他们一起体验。导游只有在和游客一起经历的过程中才能激发游客的兴致并在思想上达到共鸣使两者之间产生信任感产生如同朋友之间的情谊最终实现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目的——亲切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