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研究论文

朋友……你好,,成滴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范文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严峻打乱了市场秩序,使全部社会对会计信息发生了信赖的危机,形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要素许多,能够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一同作用,致使了虚伪的会计信息。文章分析了这两个要素,一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字: 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 内因 外因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经过财务报表、财务陈述或附注等形式向出资者、债权人或别的信息使用者提醒单位财务情况和运营作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本,会计信息关于国家方针来说,能够用来拟定准确的方针和计划,进步资本的制作和使用效益; 对公司来说,决策者能够根据会计信息来拟定生产计划,操控经济活动,促进生产开展;对出资人来说,能够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和财务情况,以便作出合理的出资决策。因而会计信息的实在性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质量,是当今大家议论会计作业时最为重视的论题,可是,严俊的事实是我国现在的会计信息存在着严峻的失真情况,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危害了会计作业的生命力,形成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许多丢失,会计信息失真严峻打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司、公司的形象,腐蚀和动摇了公司生存和开展之本,挫伤了广阔出资者的积极性,使全部社会对会计信息发生了信赖的危机,也使会计作业陷入了严峻的社会危机和价值危机,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而,上致国家领导,下致普通百姓,都发出了“不做jia账”的激烈呼声。

形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要素许多,能够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关健,外因是条件,内因和外因一同作用,致使了虚伪的会计信息。

1.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因

公司及各种人员之间利益的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

首要,公司利益作为根本性的利益,公司经过提拱虚伪的会计信息,能够虚增赢利得出资、借款乃至上市的`时机;能够虚增开销,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赢利,以到达偷税、逃税的意图。其次,是自个利益,公司的负责人使用自个的权利,指派会计人员人为地制作假账,或夸大事实得各方信赖,并因而到达自个升迁等意图,或私设小金库以获取不合法收益,或在变换运营机制过程中,运营者经过不实评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并吞国家的产业。再次,会计人员作为公司的职工,不能相对独登时开展作业而受制于公司负责人,其为了本身利益,往往会迫于压力而违背会计法规,依照领导的意图招摇撞,制作虚伪的会计信息。这些杂乱的利益联系构成了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部要素。

公司会计作业的从属性,进一步强化了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因。

我国大多数公司内部会计作业系统是公司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公司会计作业的从属性,决议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彻底掌握在公司自个的手中,这就为会计人员制作虚伪会计信息供给了便当条件。这也是虚伪会计信息难于发现和管理的根本要素。

2.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外因

会计法规、准则、准则本身的缺陷是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关健要素。

会计作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作业,会计法规的拟定有必要有紧密的科学性,假如缺少科学性,就会有一些公司使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法来点缀财务报表、进步公司赢利,制作虚伪的会计信息。

对供给虚伪会计信息的公司和自个处分力度的不行是发生虚伪会计信息的重要要素。

以往,对虚伪会计信息供给的职责人的处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给人以不得要领的感觉,而起不到震撼的作用,这就在客观上纵容了违法行为,致使虚伪会计信息的泛滥。

虚伪会计信息的发生还与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紊乱,会计人员的业务本质、涵养差有着亲近的联系。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紊乱,没一套健全的的内部操控准则和内部管理准则,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低本质的会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做犯错账,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联系、会计承认及计量作业紊乱等,一同也很难抵挡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制作假账也就更在所难免。

3.怎么管理虚伪的会计信息

加强执法力度。

因为制作虚伪会计信息的首要意图是获取经济利益,因而,加大对首要职责的处分力度显得尤为关健。要避免对会计信息失真疑问查看不行,处分不力的情况,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姑息迁就。

加强会计部队建设,会面进步会计人员本质。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制作者,对虚伪会计信息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因而,会计人员有必要具有丰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通晓各种会计法规和准则,才干供给实在有用的会计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员要具有激烈的职责感,要有杰出的职业品德,只有这么,才干在利益的诱惑和权利的限制面前,不丧失准则,不图谋私利,让品德的天平一直倾向品德标准。因而进步会计人员的品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进步注册会计师部队本质,用法制手法标准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应起到保护经济秩序,公正监证财务陈述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这一方面需求经过各种训练进步注册会计师部队的本质,更需求树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一致的法令系统来约束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行为,清晰注册会计师应承当的法令职责,经过法令手法严厉打击违背职业品德、与公司勾结一同供给虚伪陈述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然后确保这个职业的公正性,标准社会审计监督。

树立全国范围的信誉监督系统,发明杰出的信息真环境。

安身严格执行《会计法》的基础上,树立一套全国范围规划领先的信息数据库,记载公司与自个的各种数据供各方查询,特别对不良的信誉逐个记载在案起到“黑名单”的作用,这么,让人一望而知的信誉记载必将到达惩假的杰出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碧.王中学.赖斌 重塑会计诚信[J].我国商界2010(5).

[2]张苏彤.康才智 会计信息的法令性质研究[J].会计之友2010(9).

[3]李池亮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J].年代陈述2011(8).

企业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棘手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堵截假信息的来源渠道上下功夫。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偷税漏税。其特点是: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和不交税的目的。多见于民营企业或效益好的国有企业。 2、粉饰业绩,为保“名”而造假。其特点是: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多见于上市公司和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以及昔日为省优、部优而今已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的企业。 3、为获利而造假。其特点是: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强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对条件不成熟的公司,财务资料做假便成为其首选捷径。还有的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虽然打着“为公”的旗号,但实质是为个人(主管领导,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庆联谊”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案件。其次,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但经营亏损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投资者。 4、贪污盗窃,转移国家资产。其特点是:出具假凭证,收入不入账,办假手续报废资产,将账目搞乱,浑水摸鱼,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等。多见于管理比较混乱的中小国有企业。 针对企业经营者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因为企业产权的明晰为会计行为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经济上的利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下,资源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二、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并使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加强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在独立董事制度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在公司的治理实务上,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审计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指导和协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确保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摆脱经理层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三是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四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五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 四、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的制约经营者 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该机构有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员档案,建立了专业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处罚条例,一旦发现专业经理人员有违反职业道德标准行为的,将根据处罚条例,予以公示并记入档案,严重的取消专业经理资格,从而有效地制约经营者,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另外,还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从经济上制约经营者的行为,因为注册会计师与专业经理都属于高收入阶层,注册会计师要为审计失败承担责任,同样专业经济人员也要为其经营失败承担一定的责任。 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外,还应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主体应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即企业经营者,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更不是会计行为主体。民事赔偿制度可以增加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使得会计造假成本升高,从而遏止经营者造假。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体系的基础,能够对会计体系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重点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希望以此文章为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提供参考,进而促进会计工作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策略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不对称

(1)不同使用者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在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就会使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更加偏向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进而使一些人得到的信息要明显少于另一些人,这就造成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股票的流动。

(2)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者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在信息的使用上相比于外部使用者具有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企业管理人员会粉饰会计报表,调节收益和盈余。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处于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企业不愿意将其内部的会计信息公之于众,如果被竞争者知晓,会影响到自身的竞争力。或者是由于有的财务信息一旦公布会不利于企业形象,严重的情况可能会使企业的股价大跌,例如企业的重大亏损、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

会计信息报告失真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指标,通过调整信息报告而蒙混过关,但却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有的企业对政绩有用的数字就加以统计,需要时就进行相应的改造,这就使相关的数据失真了。有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往往视国家政策于不顾,统计会计工作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进行随意改动。监督和检查统计数据的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检查的也只是一个部门的数据,想要全面检查合并统计数据是很难的一件事。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这里以企业年度定期报告为例进行说明。大部分企业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有疏漏、对重大事项没有做出说明、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不详细披露的问题。有的企业就算是已经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披露,但是未就企业的环境变化、面临的特殊情况加以完善,所以也使披露存在不足。有的企业很大一部分资产没有进行确认,报告就更不用说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上报的也多是有形资产,很少有无形资产的体现,这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但是无形资产是最能体现企业利润的增值空间的,也最能实现企业的价值。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资源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就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待加强。

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同一种信息对不同的用户以及不同时间的相关度有所不同,但现阶段的会计系统所能提供的只是供所有使用者共同需要的通用会计报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

建立健全法制

近年来我国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其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更高。但想要使《会计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就要辅助以相关配套的`法规,修订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是良好的方法。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加大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要完善会计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规范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而达到改善会计监督内部环境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是一种约束机制,是对权利和责任的约束。会计准则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将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利益达到平衡,准则制定机构规范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行为的过程中要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使各方的利益都能够达到一定的平衡,维护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培育会计信息主体和信息需求市场

要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来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控制,使法律法规中的条款更加明确,确保信息披露的质量。要不断拓展财务信息披露,使会计信息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充实,要客观地反映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信息混淆,使报告的形式和数量更加丰富。如今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这就需要会计信息在披露上更加灵活,除了披露财务信息外,一些非财务信息也要披露。还既要披露定量信息,也要披露定性信息和风险信息。还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建设。会计信息市场中介机构的主要功用就是对会计信息的供需双方进行有效沟通,起到一个连接纽带的作用。会计信息商品的检验员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检验、审核,然后将可靠的信息输送给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存在会计信息供大于求的问题,从整体的发展上来看也不高,在会计信息的使用上还明显的显示出不充分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借助信息中介咨询机构的力量来进行正确的决策判断。

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要大力提倡在会计领域中实行会计电算化,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会计核算能够更加明晰快捷,透明度更高,会计监督更为有效。应进一步扩大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功用,利用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还应对其他国家的一个基本的法律法规有基本的了解。拥有了这些知识,会计人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归纳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高。总而言之,会计人员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2)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专业判断能力。众所周知,在准则上需要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但事实上职能判断能力所能发挥的作用绝不远远止步于此。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发展的持续深入,会计人员的职能要求也越来越广泛,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来自世界企业的挑战,竞争也更加明显,对各种风险的控制和核算也是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如果企业不能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去防范、规避风险,企业的盈利将被消耗一空。

三、结束语

在文章的全面分析下,使我们充分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要得到企业的重视,这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相信在会计人员共同努力下,会计信息的质量将会得到明显改观,进而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4.

[2]杨洁.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3]陈英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基于深市2009-2012年的经验数据[D].广西师范大学,2013.

[4]葛春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5]苏锐静,彭志成.对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2).

财务会计的局限性毕业论文

我们正步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靠人的智慧和知识,创新精神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根据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但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又限制了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本文就新时期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建议,希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新时期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及时性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会计信息使用者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反映,这就需要会计信息能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在不影响使用者决策的前提下提供给使用者。但目前财务会计以下方面的局限性限制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提供。

(1)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定期报告方式。目前财务报告是定期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尤其是年度、季度报告已经成为会计报告披露的传统。这种披露方式实效性差,信息提供滞后,与使用者的及时信息需求差距很大。

(2)历史成本计量。目前财务会计历史成本计量占主导地位,受后续计量局限性的影响,历史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仅反映过去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点的信息,价格变化的影响只能等到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实现或清偿时才得到反映,严重滞后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性不大。

2.完整性问题

目前会计界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要求颇有争议,有的观点认为财务会计应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就应该提供什么信息;笔者认为鉴于财务会计的本质与基本职能,一味追求所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提供会使财务会计走向力不从心的境地,所以我们只能在财务会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提出合理需求。不过随着环境的改变,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也面临着挑战。

(1)确认标准的严格限制。根据FASB的观点,所有要素的所属项目(包括所属账户)在满足“效益大于成本”和符合“重要性”的前提下,还要符合可定义、可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确认标准。正是这样严格得近乎苛刻的标准在新经济环境中挡住了大量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进入财务报表,比如人力资本、自创商誉、承担的社会责任、新的衍生工具信息等等。

(2)货币计量假设的约束。货币计量假设把会计信息限定在可按货币计量或带有财务性质的.信息方面,这就不能记录和传递其他的非货币信息。这种单纯屈从于会计货币计量假设而放弃经济实质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会计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3.以有形资产为核心的传统计量模式。传统的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核心是有形资产,受传统会计固有模式的限制,自创商誉、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得不到合理的确认与计量。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这些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

3.可比性问题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但财务会计的以下局限性严重妨碍了该目标的实现。

(1)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财务会计建立在货币计量假设之上,并假设币值是稳定的,或者假设其变化是不重要的。但目前币值变动比较活跃,货币计量的结果明显同经济现实发生矛盾,而且我国还没有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妨碍了信息的前后期比较。

(2)会计政策可选择性。我国允许企业从可以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中选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政策可能会产生明显不同的经济后果,这给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制造了障碍。 4.可靠性问题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所要反映或理应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1)估价技术的广泛运用。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绝对精确的数据是我们不能奢望得到的,但大量估计的存在会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2)数据加工处理程序。在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下,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最后生成综合性的报表。加工综合信息的过程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与扭曲,减少了数据信息的透明度,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进行盈利管理提供了空间。

(3)谨慎性原则的过度运用。适当的谨慎态度是我们提倡的,它可以降低过于乐观的态度所可能导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但不是鼓励企业运用比实际情况更多的悲观估计。实际上,有时我国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方面有些过度了,比如我国对于升值的资产甚至严重升值的资产出于谨慎考虑没有进行价值调整,而且对于因使用公允价值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也不允许在价值恢复后进行转回,这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带来了障碍。

5.可理解性问题

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指财务报表要便于理解,并假定使用者对商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知识有恰当的了解,并且愿意花费适当的精力去研究信息。但财务会计报告的以下特点影响着使用者对财务会计相关信息的充分理解。

(1)信息专业化程度高。财务报告用的是会计语言,专业术语比较多。加上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低,懂得并善于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者较少,上述假设高估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能力。

(2)通用报告模式。现行通用的报告模式,建立在广大信息使用者均可理解的假设之上,然而,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有差异,对通用报告的理解也会不同。

二、新时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1.加强财务会计基础研究,逐步放宽确认标准,准许影响使用者决策的核心会计信息进入报表;适当扩大财务会计相关的信息披露力度,传达企业人力资本、自创商誉、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关键相关信息,但对信息的披露要加强规范,防止信息过载与信息污染;明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实际操作规定,尽量减少企业的主观选择空间。

2.重新引进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改目前的名义货币单位为一般购买力单位,也即以各国货币的一般购买力或实际交换比率作为计量单位,使不同时期的货币保持在不变的计量基础上。其实FASB在SFAC 就提出:如果环境的变动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也许就要选择另一种更为稳定的计量单位(如一般购买力单位)。如今物价波动比较频繁,重新引进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也是必要的。

3.简化会计处理操作程序,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其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会计信息使用者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散的电子数据,我们不妨尝试着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明细数据,将数据综合处理的任务交给使用者,以便他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从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4.提高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改变目前财务报表主要局限于文字与表格的方式,尝试更多地运用图形与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

会计信息质量与研究论文

大数据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讨论文

摘要: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首先简要概述了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就大数据时代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数据,也是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数据基础,对于经济运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迈进,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由于具有信息来源纷繁多样、信息规模海量化等一系列的特点,信息数据质量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样,在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质量也深受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做好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增强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分析能力,不论是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还是对于经济社会有序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

在会计信息数据的可靠性方面,以往会计信息披露主要为纸质方式,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会计信息的发布更加便捷,再加上会计信息容易受到网络安全影响,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在会计信息数据的及时性方面,由于大数据时代在智能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下,会计信息数据披露的时效性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提升。然而越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得到了大幅改善提高,越是对会计信息数据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会计信息数据出现失真问题,其大范围快速传播对经济活动造成的损失也将是非常严重的。在会计信息数据的相关性方面,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数据统计范围大幅增加,与传统的会计信息数据有重点有侧重的抽样统计相比,会计信息数据的相关性降低。同时会计信息数据统计范围的扩大,造成了会计信息数据筛选难度大幅增加,会计信息数据归集分析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大幅增加。在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方面,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数据出现了碎片倾向,海量的信息数据下,财务会计信息数据通常会独立披露,由于会计信息数据发布的系统性统一性受到影响,造成了数据分析容易出现片面性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数据质量的措施分析

大数据时代,从企业外部环境来分析,应该重视良好网络环境建设、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外部监督。从企业内部分析,更主要的是应该适应大数据时代,积极地完善内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利用大数据优势丰富会计信息数据内容

传统会计信息数据归集分析方面,通常主要是集中在结构化和货币化度量数据方面,对有形资产反映准确,而对无形资产缺少必要的.记录、反应和监督。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解决这些问题,按照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静态和动态数据进行会计信息归集分析。静态结构化数据,主要是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的一系列非实时项目数据,比如期末的计提、结转、税费结算等数据。静态非结构数据主要是源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设备,难以用结构化数据表示的。动态数据主要是实时性数据,动态结构数据主要是企业的会计系统中各类日常业务数据,动态非结构数据则主要是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市场信息、企业社会关系以及企业管理能力等数据。

(二)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发布及分析的监管

在大数据背景下,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归集分析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因此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披露水平以及各类财务信息数据的分析水平,企业应该设立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中心,专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的归集、分析、披露。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披露和财务数据分析方面,既应该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进行全方面和深入地分析,形成标准化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同时也应该注意对企业相关行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为企业经济活动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三)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

促进提升会计信息数据质量大数据时代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注重推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深度融合。以往情况下,财务会计主要对外披露数据,管理会计主要对内决策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低下和会计信息资源浪费的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各类会计活动以及非会计活动进行分类整理后,构成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库,依托数据库既可以提升财务会计数据质量提高财务报告水平,也可以为管理会计提供全面的各项基础数据,进一步改进会计信息数据的不对称性,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系统的信息数据支持。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从企业角度出发,应该更加注重强化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资源水平,提高会计信息发布以及财务数据分析专业化水平,进而确保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温航,沈英.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22):1+3.

[2]俞常娥.独立董事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3]孙玥璠,杨超,张梦实.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重构[J].财务与会计,2015,(06):47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摘 要】会计信息是公司运营办理和决议计划的首要根据,也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首要信息来源。这篇文章首要剖析会计信息的含义及其质量特征,引出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并加以剖析,在此根底上提出几方面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与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指会计单位经过财政报表或附注等方式向出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提醒单位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的信息。它对操控和决议计划有用,首要反映的内容有必要实在;其次具有及时性,过期的信息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第三,会计信息不是纯粹的数字符号,体现必定的经济联系。第四,对外发布的信息要口径一起。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方针存在着内涵的逻辑联系。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完成会计方针的根底,而会计方针是判别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底,有了方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就有了根据;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服务于会计方针,对财政陈述所供给的会计信息起着束缚效果。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即是决议计划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信息使用者作为准确决议计划的前提条件。若会计信息失真,其所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十分严峻的,将致使出资决议计划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本的无效装备。

二、中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资本装备功率下降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体现: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公司选择了特定的会计办法而构成会计报表的信息发表倾向于某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构成一有些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有些人却与此相反;信息供给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公司办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一起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更具有信息优势。办理人员也许使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点缀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利调节。

(二)会计信息陈述失真,致使数据不实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实在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有关决议计划者带来晦气影响的一种景象。从发作进程看,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以、作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曲解反映经济活动;二是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供给会计信息的进程中,因为片面判别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自身的局限性等,致使会计信息未能照实反映;三是会计操作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处理办法选用不适当,对会计事项的判别欠准确性等。

(三)会计信息发表不充分,有关信息不能得到准确反映

首要体现为公司对应发表的信息不作全部的发表,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办法,成心夸张有些现实、隐秘有些现实,误导出资者。有的公司乃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发表。

传统财政陈述是以前史本钱为根底反映曩昔的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但是决议计划活动的最明显特征是对将来出资活动的计划,是一种带有预期的经济行为。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未能对将来的有关财政信息进行发表,现在的报表无法发表与公司有关的各种不断定信息。一起,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首要受传统会计束缚,要点发表只能用钱银计量的财物,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非钱银性财物却不进行发表,这么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准确判别。

(四)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少指导性

现有的.公司陈述反映的首要是公司财政信息,其提醒的规模也局限于对财政会计承认与计量的买卖和事项,而疏忽非财政信息的首要性。因为公司环境以及公司自身还在发作改变,要对公司的将来开展作出猜测,仅依托曩昔的财政数据是不行的,而某些非财政信息更能提示公司将来的开展趋势。人们对公司的评估规范不仅仅局限于公司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使用现有的会计陈述,难以对公司作出全部的评估。

(五)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影响信息需要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与有关性密切有关的。仅就上市公司的发表情况看,公司年度陈述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干发布,公司办理机构往往因为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断定一些重大事件是何时发作,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 会计信息时效与实践构成严峻的滞后,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也影响很多出资者的决议计划和切身利益。

(六)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意不一样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有关性是具有相对性的,同一种信息对不一样的使用者以及在不一样时刻上其有关程度不一样,而现有会计系统供给的只能是对于全部者一起需要的通用会计陈述。这实践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进程的成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归纳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陈述不能满意全部信息使用者的全部不一样决议计划的需要,其有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三、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监督系统,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法可依

要树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系统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系统,完善内部操控机制。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效果,其非必须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内部监督,首要树立以强化内部办理为中心的会计办理系统,完善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其次,由审计部分根据有关法规对公司的财政预、决算及与财政收支有关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实在性、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公司履行内部财政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完善会计制度、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自身的不断定性,最终断定的会计准则应对将来会计环境的改变有科学的的剖析和猜测,使会计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防止将来环境的不断定性对会计发作过多的影响。

(三)清楚产权联系,树立符合国情的公司产权制度及其监督系统

清楚公司的产权构造要强调以下两方面:一是国家作为社会的利益的代表,使公司方针与社会方针协调一起,国家作为国有公司全部者对公司拥有产权,并且作为社会办理者,也有监督公司会计信息的权利,一起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担任;二是公司职工所具有的专业化技术是一种人力资本,脱离这种人力资本,股东所拥有的实物资本就无法完成增值,所以公司职工也应构成公司产权制度的一有些。

(四)进步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位置,注重后续教学

一方面,要充分确保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清晰法律责任,才干确保和调集广阔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后续教学,努力进步财会队伍的政治、事务和工作道德素质。财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及有关知识,切实做到学有所用,变成有用、可用的高素质会计办理工作者,从根本上防备会计信息质量疑问的发作。

四、定论

会计信息质量想要从根本上得到进步,首要要准承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系统存在哪些疑问,如对会计信息不对称、陈述失真、信息发表不充分、数据反映单一化、传递时效慢,没有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然后对于这些缺点,寻找改善办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开展和社会构造的不断改变,中国会计制度和政策也在不断改变,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来越进步及完善。

参考文献:

[1]乐敏.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归纳版),2008.(12).

[2]马鑫.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请求[J].商场现代化,2008(2).

[3]公司会计准则[M].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范文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严峻打乱了市场秩序,使全部社会对会计信息发生了信赖的危机,形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要素许多,能够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一同作用,致使了虚伪的会计信息。文章分析了这两个要素,一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字: 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 内因 外因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经过财务报表、财务陈述或附注等形式向出资者、债权人或别的信息使用者提醒单位财务情况和运营作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本,会计信息关于国家方针来说,能够用来拟定准确的方针和计划,进步资本的制作和使用效益; 对公司来说,决策者能够根据会计信息来拟定生产计划,操控经济活动,促进生产开展;对出资人来说,能够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和财务情况,以便作出合理的出资决策。因而会计信息的实在性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质量,是当今大家议论会计作业时最为重视的论题,可是,严俊的事实是我国现在的会计信息存在着严峻的失真情况,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危害了会计作业的生命力,形成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许多丢失,会计信息失真严峻打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司、公司的形象,腐蚀和动摇了公司生存和开展之本,挫伤了广阔出资者的积极性,使全部社会对会计信息发生了信赖的危机,也使会计作业陷入了严峻的社会危机和价值危机,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而,上致国家领导,下致普通百姓,都发出了“不做jia账”的激烈呼声。

形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要素许多,能够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关健,外因是条件,内因和外因一同作用,致使了虚伪的会计信息。

1.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因

公司及各种人员之间利益的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

首要,公司利益作为根本性的利益,公司经过提拱虚伪的会计信息,能够虚增赢利得出资、借款乃至上市的`时机;能够虚增开销,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赢利,以到达偷税、逃税的意图。其次,是自个利益,公司的负责人使用自个的权利,指派会计人员人为地制作假账,或夸大事实得各方信赖,并因而到达自个升迁等意图,或私设小金库以获取不合法收益,或在变换运营机制过程中,运营者经过不实评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并吞国家的产业。再次,会计人员作为公司的职工,不能相对独登时开展作业而受制于公司负责人,其为了本身利益,往往会迫于压力而违背会计法规,依照领导的意图招摇撞,制作虚伪的会计信息。这些杂乱的利益联系构成了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部要素。

公司会计作业的从属性,进一步强化了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因。

我国大多数公司内部会计作业系统是公司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公司会计作业的从属性,决议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彻底掌握在公司自个的手中,这就为会计人员制作虚伪会计信息供给了便当条件。这也是虚伪会计信息难于发现和管理的根本要素。

2.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外因

会计法规、准则、准则本身的缺陷是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关健要素。

会计作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作业,会计法规的拟定有必要有紧密的科学性,假如缺少科学性,就会有一些公司使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法来点缀财务报表、进步公司赢利,制作虚伪的会计信息。

对供给虚伪会计信息的公司和自个处分力度的不行是发生虚伪会计信息的重要要素。

以往,对虚伪会计信息供给的职责人的处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给人以不得要领的感觉,而起不到震撼的作用,这就在客观上纵容了违法行为,致使虚伪会计信息的泛滥。

虚伪会计信息的发生还与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紊乱,会计人员的业务本质、涵养差有着亲近的联系。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紊乱,没一套健全的的内部操控准则和内部管理准则,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低本质的会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做犯错账,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联系、会计承认及计量作业紊乱等,一同也很难抵挡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制作假账也就更在所难免。

3.怎么管理虚伪的会计信息

加强执法力度。

因为制作虚伪会计信息的首要意图是获取经济利益,因而,加大对首要职责的处分力度显得尤为关健。要避免对会计信息失真疑问查看不行,处分不力的情况,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姑息迁就。

加强会计部队建设,会面进步会计人员本质。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制作者,对虚伪会计信息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因而,会计人员有必要具有丰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通晓各种会计法规和准则,才干供给实在有用的会计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员要具有激烈的职责感,要有杰出的职业品德,只有这么,才干在利益的诱惑和权利的限制面前,不丧失准则,不图谋私利,让品德的天平一直倾向品德标准。因而进步会计人员的品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进步注册会计师部队本质,用法制手法标准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应起到保护经济秩序,公正监证财务陈述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这一方面需求经过各种训练进步注册会计师部队的本质,更需求树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一致的法令系统来约束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行为,清晰注册会计师应承当的法令职责,经过法令手法严厉打击违背职业品德、与公司勾结一同供给虚伪陈述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然后确保这个职业的公正性,标准社会审计监督。

树立全国范围的信誉监督系统,发明杰出的信息真环境。

安身严格执行《会计法》的基础上,树立一套全国范围规划领先的信息数据库,记载公司与自个的各种数据供各方查询,特别对不良的信誉逐个记载在案起到“黑名单”的作用,这么,让人一望而知的信誉记载必将到达惩假的杰出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碧.王中学.赖斌 重塑会计诚信[J].我国商界2010(5).

[2]张苏彤.康才智 会计信息的法令性质研究[J].会计之友2010(9).

[3]李池亮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J].年代陈述2011(8).

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论文

大数据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讨论文

摘要: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首先简要概述了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就大数据时代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数据,也是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数据基础,对于经济运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迈进,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由于具有信息来源纷繁多样、信息规模海量化等一系列的特点,信息数据质量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样,在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质量也深受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做好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增强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分析能力,不论是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还是对于经济社会有序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

在会计信息数据的可靠性方面,以往会计信息披露主要为纸质方式,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会计信息的发布更加便捷,再加上会计信息容易受到网络安全影响,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在会计信息数据的及时性方面,由于大数据时代在智能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下,会计信息数据披露的时效性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提升。然而越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得到了大幅改善提高,越是对会计信息数据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会计信息数据出现失真问题,其大范围快速传播对经济活动造成的损失也将是非常严重的。在会计信息数据的相关性方面,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数据统计范围大幅增加,与传统的会计信息数据有重点有侧重的抽样统计相比,会计信息数据的相关性降低。同时会计信息数据统计范围的扩大,造成了会计信息数据筛选难度大幅增加,会计信息数据归集分析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大幅增加。在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方面,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数据出现了碎片倾向,海量的信息数据下,财务会计信息数据通常会独立披露,由于会计信息数据发布的系统性统一性受到影响,造成了数据分析容易出现片面性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数据质量的措施分析

大数据时代,从企业外部环境来分析,应该重视良好网络环境建设、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外部监督。从企业内部分析,更主要的是应该适应大数据时代,积极地完善内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利用大数据优势丰富会计信息数据内容

传统会计信息数据归集分析方面,通常主要是集中在结构化和货币化度量数据方面,对有形资产反映准确,而对无形资产缺少必要的.记录、反应和监督。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解决这些问题,按照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静态和动态数据进行会计信息归集分析。静态结构化数据,主要是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的一系列非实时项目数据,比如期末的计提、结转、税费结算等数据。静态非结构数据主要是源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设备,难以用结构化数据表示的。动态数据主要是实时性数据,动态结构数据主要是企业的会计系统中各类日常业务数据,动态非结构数据则主要是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市场信息、企业社会关系以及企业管理能力等数据。

(二)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发布及分析的监管

在大数据背景下,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归集分析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因此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披露水平以及各类财务信息数据的分析水平,企业应该设立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中心,专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的归集、分析、披露。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披露和财务数据分析方面,既应该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进行全方面和深入地分析,形成标准化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同时也应该注意对企业相关行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为企业经济活动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三)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

促进提升会计信息数据质量大数据时代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注重推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深度融合。以往情况下,财务会计主要对外披露数据,管理会计主要对内决策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低下和会计信息资源浪费的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各类会计活动以及非会计活动进行分类整理后,构成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库,依托数据库既可以提升财务会计数据质量提高财务报告水平,也可以为管理会计提供全面的各项基础数据,进一步改进会计信息数据的不对称性,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系统的信息数据支持。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从企业角度出发,应该更加注重强化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资源水平,提高会计信息发布以及财务数据分析专业化水平,进而确保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温航,沈英.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22):1+3.

[2]俞常娥.独立董事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3]孙玥璠,杨超,张梦实.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重构[J].财务与会计,2015,(06):47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思索论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层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投资;另一方面,由于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可能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无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都会降低投资质量,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否能够减少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呢?Biddleetal.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会计信息质量较高,一方面可以提高股东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监督能力,减少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减少投资不足的现象。[7]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减少具有过度投资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小、资产负债率高)公司的投资额,提高具有投资不足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大、资产负债率低)公司的投资额,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实际投资额与预期投资额之间的偏差。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重要。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简单地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客观地评价过去,科学地预测未来。现有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大类。直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包括对应计利润质量的衡量、对现金流量质量的衡量和对年度报告的直接评分等。

应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量利润之间的差异,也是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在利润表上的直接反映。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报告利润,从而影响利润质量,因此,管理层主观操纵的应计利润大小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应计利润的质量。在这个基础上,Jones试图通过对公司历史和同行业影响应计利润因素(包括营业收入的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等)的分析来估计企业本年度正常的应计利润,进而得出企业本年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空间操纵的非正常的应计利润(称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且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大小来衡量利润质量。[8]随后,Teoh,WelchandWong进一步将应计利润划分为流动性应计利润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两部分。他们认为,管理层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操纵空间更大,因此,他们以流动性应计利润的质量来衡量会计利润的质量。[9]后来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Jones的模型[8]进行了改进,如Kothari等人。[10]DechowandDichev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衡量应计利润的质量,即将营运资本转为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简称DD模型)。他们认为,应计项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不同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应计项目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和判断,因此,估计误差越小,其质量就越好。[11]Francisetal.[4]在DechowandDichev[1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考虑了营业收入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影响。Wysochi则对DD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12]

前述研究主要从应计利润的质量角度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除此以外,大多数学者还发现,管理层除了可能利用会计政策的应用空间来调节利润以外,还可能通过调整正常的经营行为来干预企业的报告利润。如Roychowdhury发现,企业可能通过提高销售折扣的`方式来增加收入,通过增加产量的方式来降低产品销售成本,通过减少可操控性支出(如研发费和广告费等)的方式来降低期间费用等,这些方式可以暂时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因此,可以用非正常的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高生产成本和非正常的低可操控性支出来衡量企业的利润质量。[13]财务报告除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报表附注和补充信息。因此,仅仅用利润这个综合指标来评价财务报告的质量尚显不足,还应该全面评价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其他信息质量。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如LangandLundholm用美国财务分析师协会的公司信息委员会的财务报告评级,即财务分析师对企业整套信息披露政策的评价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4]Botosan用美国证券投资协会的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评级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5]Li用公司年报的可读性(以每句话中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中的音节数量来衡量)和年报的长度等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6]

在某些研究设计中,现有学者也用高质量信息披露对相关利益人决策的影响后果来间接衡量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如利用会计利润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未来盈余反应系数、知情交易评分、财务预测偏差、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等来间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无法直接观测,因此,只能采用不同的估计和判断方法来进行衡量。但是,估计和判断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假设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相互补充,以尽量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包括改进会计准则、改善会计执业环境、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充分发挥信息中介(包括审计师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不同的会计准则是否存在质量差异,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否意味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现有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如Barth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的质量差异。她用不同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来衡量会计准则质量,即衡量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是盈余管理较少、亏损确认更及时、价值相关性更高。她发现,虽然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好,但是,如果将交叉上市的公司在本国准则下的会计数字进行调整,则无论调整为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数字,还是调整为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数字,其会计信息质量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17]Barth,Landsman,Lang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她们采用与Barth相同的会计准则质量衡量方法,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好;而且公司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后,会计信息质量会有所提高。[18]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Daskeetal.以市场流动性、资本成本和托宾Q的变化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比较了26个强制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在执行以后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差异。他们发现,平均来看,这些国家在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以后,市场流动性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只有在法律体系健全、执行效果良好的国家,才会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资本成本和权益市值价值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会计执业环境可能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19]EccherandHealy比较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质量差异,他们用应计利润与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结果发现,国际会计准则并不优于中国会计准则。此外,对于拥有国际投资者的公司来说,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只有国内投资者的公司来说,中国会计准则的质量要优于国际会计准则。[20]

(二)会计执业环境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在有关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已经发现,所在国的法律环境等因素可能会直接影响准则的执行质量。在此基础上,还有学者探讨了劳动力市场环境对管理层会计决策的可能影响。如Desaietal.考察了公司进行报表重述以后,劳动力市场对相关高管的惩罚机制。他们发现,公司在进行报表重述以后,其高管的离职率会提高,而且离职高管的新工作会变差(如新公司的规模会更小、薪资水平会下降等)。[21]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的惩罚机制可能会制约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间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信息披露方式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Huntonetal.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会计信息,如果信息披露方式不同,那么可能会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质量。[22]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认为报表和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含量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如果出现在报表(表体)中,管理层就认为投资者能够关注并解读其隐含信息,因此就不会通过会计方法或实际业务来人为地调节报告利润。反之,如果相关信息出现在报表附注中,管理层就认为投资者不会关注或者解读相关信息,其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也就是说,管理层似乎认为投资者能够看透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却无法仔细阅读报表附注中披露的相关信息。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四)信息中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在资本市场中,最主要的信息中介就是审计师、财务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如FanandWong发现,在法制环境有待健全的国家,审计师可以发挥公司治理的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他们发现,代理问题比较严重、经常进行权益再融资的公司更愿意与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即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而相比其他公司,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则提高了这些公司的市场价值。[23]Bushee讨论了机构投资者对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他将机构投资者分为投机型机构投资者和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两大类。其中,投机型机构投资者通常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其投资组合变动较快,更加关注短期利益;而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则会关注企业的长期绩效,其投资的持有时间通常较长,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也较强。他发现,如果公司投机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高,公司就更有可能通过减少研发费支出来提高短期利润,避免利润下降;反之,如果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高,公司通过降低研发支出来提高利润的可能性就会减小。[24]

(五)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现有研究还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降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Klein考察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随着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降低而增加。[25]FanandWong研究了为什么东亚7国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以后,会计信息质量不升反降。他们认为,由于东亚一些国家所有权集中、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现金流量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政治寻租行为盛行等原因,导致控股股东有动机隐藏内部信息,操纵财务报告政策。他们发现,在大股东拥有有效控制权的情况下,最终持有人的控制权越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差;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差异越大,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差。[26]

综上所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不能仅仅依靠会计准则,完善法制环境、配套的市场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等也都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路径。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

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合理运用微课嵌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三维演示、人机交互等生动性特点,这些功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微课的生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通过微课生动、形象地讲解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以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的导入会给传统教学注入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合理运用移动终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移动终端技术的运用,将教师从讲台上解放下来,使手持平板电脑的他们可以走近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随时在平板电脑上操作和演示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抓拍、录制视频,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及不足,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做的'题目拍照上传到大屏幕上与大家分享,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学中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客观题的检测能及时得到反馈。教师可以适时监控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度,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当学生做完任务提交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全班的正确率。这样,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进度,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三、合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生本教学理念有效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并且已经成为了课堂的必需品。在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可以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学生根据数据信息在白板上制作统计图,既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亲身感受了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教师巧妙地将电子白板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又增进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白板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趣味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架起寻找与生活经验联结点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富有情趣且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在课前播放了小明进超市购物的情景。学生对乱摆乱放和分类摆放两种不同场景的观后感受,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从而引发自己分类的欲望。此时,再出现需要分类的画面,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边操作边根据不同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优化课堂结构

一节好课的关键在于整节课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新颖。教师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应用在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而且可以让学生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终实现教学最优化。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已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生生互相质疑、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边讲解边演示教学内容,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将抽象变为具体,启发并诱导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在讲解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能站几个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选取一个小组的学生,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进去亲自体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直观、形象地显示出主题,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源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适时、巧妙发挥其独特作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才能打造理想、和谐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史晓艳.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2]张长利,张宏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03):127-129.

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虽然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高考科目中却并未涉及这一科,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这就导致学校与任课教师也一直将信息技术课程看作“副科”,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常常被边缘化。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以下是我整理的信息技术课改论文,欢迎阅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这也是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顺应怎样的整合原则,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呢?

1.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把握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辅助”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当根据教学的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发展。

去繁就简原则。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使用,都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指将应用与创新相结合。在活动中,既要有普遍达标式的应用型任务,也要留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应用"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与技能,而"创新"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课的压力,让枯燥的教学转换为轻松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对整个世界还充满好奇和憧憬的状态,他们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会有很大兴趣。

教学课件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小学数学的信息技术课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不断增添和修改,将小学数学教学的最新成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资料,更有助于更新学生对小学数学的了解方向,从而建立更为开阔的视野。信息技术设备便于操作,并且便于保存。

3.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分析

立足学生实际,制作有效的教学课件。在小学数学PPT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彻底充分的了解,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性格特征、数学思维养成情况、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以帮助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应当研究教学并对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重难点所在等等进行探究和深入了解。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承简单性的原则,避免过度花哨的教学课件喧宾夺主。教师应当重视的是课件的,而不教学课件的展现形式。总之,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目的性原则、简洁性原则,以确保教学课件真正达到实效性。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可以实现教学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声音、图像以及信息技术课件的方式来表现媒体的功能,将教学融入到一定的情景当中,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充分激发这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用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发挥教学中寓教于乐的优势。在讲课的过程,如果能够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对学生要学的传递十分有效。

利用信息技术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生活实例,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出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实现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数学课堂要多有活动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有代入感,从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积极融入、参与,并且认真实践、积极去思考。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仅是对相关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还可以通过观察来提出问题,通过PPT 播放相关材料,对各种信息手段加以搜集。鼓励小学生积极去总结相关,并发现其中的奥妙,在此之后,教师帮助学生得出相关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小学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和现代性,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起,再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那么现代教学课堂也就不能完全沿用老的教学方法了。各学科如此,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特别的学科,更是如此,理由有三:(1)它是一门新的学科。我国在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列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2)它的核心目标使然。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标准》中明确提出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目标;(3)该课程本身所具有特点使然。它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性与应用性。所以该学科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搞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关键,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呢?结合本人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

一、要更新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仆人”。我想,这也是一名合格的高中信息技术老师首先应具有的一种心态,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先锋崔其声说过,“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因此,一名好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在于他的课讲得有多好,而在于他的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现成的教育学习模式很少,况且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一切的技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这种素质包含两方面:一是道德修养,教师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二是专业技能,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对所用教材全面理解,高度把握,融会贯通。

三、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令信息技术课教师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我想很多同行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学生人数多,供学生用的微机少,而课时安排更少。同时由于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甚至很多同学名字都叫不出来,那么,要深入学生内心深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无异于上青天,如若再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致使课堂纪律不尽如人意……这时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有一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所有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四、要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落实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信息技术课内要有很多操作性的内容,教师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合理化的学习,既不能专为技术而学习,又不能放弃技术纸上谈兵。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性很强,老师还可以将该学科的学习整合到其他学科当中,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五、要重视这门学科,信息技术课也是“主科”

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学科教学应“排名不分先后”,信息技术老师应首先更新自身观念,即信息技术课也是主科。很多教师,甚至是学校领导都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副科,甚至还不如美术课、体育课,学校轻视,教师不重视,甚至连自己都这样认为,那信息技术老师的自信在哪儿?又何谈能搞好这门学科呢!为了能保证这门学科的健康良性的发展,不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坚信信息技术课也是主科,在此也想提醒那些学校领导们要更新教育观念了,别再唯升学是举,也重视一下学生素质的培养吧!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能越上越有滋味,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就会越教越起劲,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涨,那么,我们国家的信息化能力必然会越来越强。让我们付出行动,为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而努力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