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科技创新论文参考文献赏析

发布时间:

科技创新论文参考文献赏析

《科技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孙丽霞,吕景城 摘要: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科学技术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出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系统运行;科技创新;价值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科技发展对建立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挥科学技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性作用。 1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 当代科学技术向人类提供了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自然的潜力和手段。高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和手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和谐社会社会发展的进程。利用当代科学技术,还可以不断扩大人类劳动的对象和内容,从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式由于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受到人们的质疑,特别是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引起了世人深切的忧虑。很显然,幻想回到从前对现代人类社会是太过奢侈的向往。因而,比较现实的态度是,利用当代高新技术,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不断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不断改变现有资源结构和能源结构。利用科学技术,将能源和物质投入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以重新加以利用。当代科学研究的发展,预示着下一世纪的聚变反应堆有可能成为终极能源,从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能源危机。纳米技术将引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科学技术正步步逼近自然界的各种极限,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导、超强磁场和彻底失重等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宇宙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的进展预示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宇宙工厂时代,无限开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 2 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人是科技的主体,科技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也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武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证。“科技贫困”不仅会导致物质的贫困,也会导致精神的贫困,精神的贫困会导致愚昧和迷信。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由于人类对科技的滥用,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因此,人类在利用科技的发展谋福利的同时,应该把它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点。为此,应该发展“安全科技”,即不污染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不会造成消费异化和大规模的失业的科技,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等。同时,还要强化人的科技意识和环境意识,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扩大人的视野,启迪人的心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喜的是,“安全科技”已逐渐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流。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代水平,出现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理论,涌现出核能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半导体科学技术、激光科学技术、光导纤维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以及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现代生物高新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在以其自身价值和功能影响人类及其社会的同时,对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微电子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材料消耗和环境污染,新能源开发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无污染能源,人工合成材料缓解自然资源紧缺状况,方兴未艾的“数字城市”,以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为依托,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挖掘手段为触角,时刻监控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准确地预测着人类社会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开辟着新的途径。 3 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讲: 31 科技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273)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阐述,指出了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工业文明下,人们从不怀疑自己作为人的躯体,却常常怀疑自己作为人的灵魂,不断重复的机械生产、普遍扩张的工具理性,使人沦落为没有自由、没有个性的“活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生产全面自动化的实现,将把人从单调重复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将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沉重的负担,而变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将由此摆脱对人和物的依赖,自由时间大量增加。由此,人们将自由运用自己创造的自由时间,充分地张扬自由和个性,把人类能力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终将变为现实。 32 科技进步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科技发展对改善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从一国范围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知识劳动者的大量出现,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乃至一切阶级差别将消失,人们将摆脱固定分工的束缚,在生产中和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将实现完全平等;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不可避免,但同时也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例如信息科技领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等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全面领 先。为了共同的进步,加强科技合作十分必要,而且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络,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为技术合作创造了条件。由此,人与人之间消除敌对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便有了实践的基础。此外,科技发展还带来了人们交往手段的革命。比如通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乃至否定了传统的熟人社会交往方式,使人们置于一个广袤无限的交往世界中,并超越交往活动具体场所限制及渐次扩散的局限性,进入普遍交往的境地,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交互联结。[2] 33 科技进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打破专制、等级、特权、不平等、不公正,给个体带来了思想、行为的极大自由,普遍提升了人类智力,对人类文明、世界和平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精神、理论、方法等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3]同时,科学技术为人类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信息和通讯科技的网络空间、整合与连接、及时性、去中心化等特性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4]。比如,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政府,打破了传统的行政机关的物理组织界限,政府部门的行政流程得以整合和贯通,使得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沟通,使人人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同时,由于网络的无边界性和隐蔽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来自由发表意见,由衷表达自己的意愿。近年来,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或公开个人电子邮件地址,公民和社会团体得以经常方便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科技对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 版社,1980 [2]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北京:三联书店, [3] 张树军.走向法治社会[DB/OL].http://arti- [4] 崔东树,高晚欣.电子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 的重要途径[J].行政论坛.2005,(5):35 参考资料:《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 01期

科技小论文申报材料有:1、文稿(包括附件和申报表、可复印)一式八份;2、原始材料(照片、手写科技日记、原始数据本及其他必要的图表资料等)一份;3、填写“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项目申报表”作品申报表到王五一老师的博客上下载填好,用A4纸4号宋体字打印,复印一式八份。4、以上全部材料一次性装入个人文件袋,文件袋上注明项目名称、作者(可以填三个人)、学校、班级、电话号码。于十一月八日上午送校区团委办公室。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呢?科技小论文是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写作科技小论文,是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第一、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写作科技小论文,要自己选题,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第二、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三、明确要求,规范格式。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因此,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作好原始记录,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此外,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小论文的写法有哪些规范性格式呢?科技小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6、参考文献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7、附件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小论文有哪些类型呢?1) 野外考察型2) 实验操作型3) 规划设计型4) 环境观察型5) 参观访问型6) 调查研讨型7) 栽培饲养型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有哪些要求?1) 有新意2) 过程科学规范3) 材料详实可靠4) 论述规范合理5) 结构明晰流畅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1、 要亲自动手做2、 在论文中能看出你动手操作和思维的过程3、 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要切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4、 打开思维,要有创新意识,不要被已有的知识拘束,要学会猜想,并且通过实验去求证。5、 小论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短小精干,不是说写的字数越多就越好,关键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做法。

科技的论文范文

导语:科技论文文本结构由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组成。下面我带来了科技的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是科技情报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科技情报和科技创新的关系,浅析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情报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科技情报,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里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情报工作,在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发展的要求时,如何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科技情报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科技情报是指通过公开渠道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识,其功能是为战略决策和战术选择提供信息支撑服务,主要应用于科技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企业经营等社会发展各领域,是科学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科技进步与创新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情报。科技创新可以用三个解决来诠释其重大意义,科技创新是解决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必然战略选择,是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是解决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重大部署。创新是一种新探索,这就决定了它的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而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获取及时、全面、准确的科技情报。

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而情报稀缺的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使信息变为有价值的情报的能力,已成为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越来越凸显,谁占有情报资源,谁就掌握主动权,谁就能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产生影响。

2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科技情报是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财富,是进行科学预测、科学决策和科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科技情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情报保障科技创新信息需求。一流的科学研究需要一流的科技信息支撑,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高水平、高效率的信息服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海量信息与信息的无序化令人无所适从。而科技情报工作正是通过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因而它有效保障科技创新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2)科技情报指引科技创新方向。科技检索查新、科技评估等业务工作无一不为科技创新与发展指引方向。利用科技查新与检索,不但可以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而且通过查新能掌握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研发动态、专利战略和市场行为动态,把握全球科技发展动态,预测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引导科研人员发现科技发展的热点领域和空白领域,引领科技创新。因而充分利用科技情报和占有科技情报,就能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取得真正高质量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3)科技情报支撑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科技情报调研等基础工作是最能体现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研究”业务,这项业务主要应用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预测研究对象的未来前景,从而为科技创新战略决策以及为领导者、管理者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论证。同时科技情报工作者也担负着直接参与咨询决策和间接辅助决策的双重角色,既能为科技创新会诊把脉,指引创新方向,又能为加强宏观科技决策和管理建言献策,因而无论是对科技人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启迪思维来说,还是对政府部门制定战略决策和企业创新发展决策来讲都离不开情报工作的支撑。

3科技情报服务科技创新的思路

“科技创新,情报先行”是创新体系赋予情报工作的特殊使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广大科技情报工作者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核心和关键,找准突破口,才能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工作支撑和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

(1)以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为目的,强化协同创新能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要求,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全面整合现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院所等的科技资源,打造科技资源共享的绿色通道,才能形成协同创新的整体合力。

(2)以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搭建创新服务桥梁。科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也是科技情报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因素,意义重大。因此既要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搭建协同创新服务桥梁,又要探索建立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平台和各平台有效对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切实做好平台建设的统筹与协调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形成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势。

(3)以信息分析、数据处理应用为切入点,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巨量信息成为信息化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然而由于大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前所未有,致使传统情报研究方法和处理技术与之不相适应。因此要应用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研究开发互联、智能的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数据和信息的集成,加快数字分析处理,使其更及时、更准确地服务于国家决策、企业创新乃至个人生活,从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4结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根本上赋予了科技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科技情报工作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找准定位,选准突破口,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景荣.科技情报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与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2]佟贺丰.创新驱动情报先行.学习时报,2013.

[3黄斌.从现代科技发展看科技创新与科技情报工作.江苏科技信息,2012,3

科技创新的论文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常都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等形式呈现。只有在发表、出版和评价科研成果中保持诚信才可能对公众提供可靠的知识,科技才能发展进步。在撰写与发表研究成果时,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献引证、样本制备、数据处理、署名与贡献对等的诚信责任问题。阅读和标注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支撑,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为审稿人鉴别论文价值提供了依据。为确保引用准确,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是论文观点的原始出处,不要引用综述类论文的转述,转述的观点往往参入了转述人的曲解。转引也是对论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科技论文的作者要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思路和支持观点的已有研究成果,应当用引证的方式给予标注。如果某研究成果引用了他人的研究却有意隐瞒,会被视为“剽窃”,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便是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也会被确认为学术不端,受到相应的处罚。论文中凡涉及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方法以及观点)的地方均应在论文后部的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该引用成果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文字、数据或观点,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认定为抄袭。论文作者的引文行为也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迎合编辑部的要求、迫于学术权威的压力或者为了阿谀权威而引证;也不能以自诩为目的、带偏见的相互吹捧、为支持或打击某一学者而不正当引证;更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寻求经济利益而引证;为了形式上提高引文的质量,将引自译著的引文标注为引自原著; 将实际上是二次文献的转引,不查阅原始文献而标注为直引等。还包括仅仅是为增加引文数量的不当引用等现象,例如:真实的研究工作并不需要,而只是为了提高引用率,扩大自己的影响,作者之间的利益交换等,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不必引用而故意引用; 也包括个别学报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动员作者引用自己学报发表的论文; 小团体之间的不当相互引用,并不体现真实的引用率和论文质量等。故意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大量实际上没有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造成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来欺读者; 为逃避被指责为抄袭,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文献后,不标出具体的引文出处,而是将文献笼统地列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过程中不注重科技查新,故意不查阅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文献,只选择对自己研究有利的文献。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故意不提及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等。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

[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 周乐峰. 互联网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祺. 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3] 关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刘利.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 外交学院 2011

[5] 管晨.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6] 罗小鸥. 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 向妍. 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8] 刘小明. 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 财政研究. 2005(12)

[9] 周斐. 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0] 王胜男.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11]黄国良. 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2] 江利芳. ZDICP园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3] 张鸿哲. 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4] 刘颖. 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15] 张凌云.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刘燕. 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7] 刘鹏. 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8] 江晓东. 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01)

[1] 潘新民.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 时代金融. 2012(08)

[2] 徐文婷. 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 时代金融. 2010(11)

[3] 吴玫. 金融海啸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警示-台湾经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林波. 成都工行财富管理业务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5] 朱军. 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6] 陈璇淼. 卖空制作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 杨传华. 财富管理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8] 蒋明康. 财富管理与消费者保护国际经验研究与借鉴[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9] 朱丽.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0] 许诺. 融资融券净余额与标的证券价格相关性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1] 鲁轶. 财富管理在美国[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04)

[12] 裘莹. 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3] 张玮.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14] 刘方生.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J]. 银行家. 2009(06)

[15] 史琰. 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康志榕.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17] 祝舒. 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8] 虞超. 行业组合表现是否领先市场表现[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9] 赵爱玲. 银行、信托和券商 谁将称雄财富管理市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3(01)

[20] 徐宜阳.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1] 林励盛.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2] 韩少平.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曹雪芹,高鹗著,李全华.标点《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徐定宝.《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造成贾母性格逻择混乱的主要原因[J].明清小说研究,2000.

[4]曾扬华.贾母的烦恼[J].红楼梦学刊,1995.

[5]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邸瑞平:红楼撷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傅继馥: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6]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CD2]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李论:《红楼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8]宋淇:红楼梦识要[M],北京中国书店,2000.

[9]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M]∥红楼梦研究辑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

[1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下册,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作家出版社,2003.

[2]周昌汝《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9.

[3]周昌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2005.

[4]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寇秀兰《微观红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王刚编著:《把握好用人的技巧与管人的学问》.地震出版社,2003年2月

[2]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3]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年11月

[4]吴志明著:《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7]罗布.戈菲:《人员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01月

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详解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1、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3] Almarza,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4]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2]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2]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标准【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举例】[1]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8、专利【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举例】[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10、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5] 昂温G,昂温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文献格式详解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一)参考文献的引用、目的及作用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二)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及方法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4、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科技与创新论文的参考文献

以下文献均可用作创业创新论文的文献参考,在知网等相关论文网站都能找到。

1、传统高等教育的固有思维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2、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思维进一步融入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发展体系

3、 创新创业转型发展资源的整合

4、建设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崛起和演化的原动力

6、创新创业精神与高等教育的整合

7、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内涵

8、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9、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模式

扩展资料:

创新创业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在党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对创业问题有涉及。当代大学生特点鲜明、敢闯敢冲,非常符合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因此,大学生创业是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有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创业率大约是2%,而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率则达到了20%-30%[2]。

与之相比差距较大。大学生创业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将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积淀转化为社会价值,体现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就我国大学生创业来说,其发展并不充分,由于起步较晚,而后创业成功率低,且社会中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够全面。

尤其是在地方院校中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挫折,需要更多的扶持与帮助。在经济结构不断且较高速的转型化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创新创业渐渐演变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普遍职业选择方式。

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详解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1、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3] Almarza,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4]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2]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2]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标准【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举例】[1]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8、专利【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举例】[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10、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5] 昂温G,昂温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文献格式详解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一)参考文献的引用、目的及作用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二)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及方法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4、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参考文献格式:[1]高性能碱矿渣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Z]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2]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机理研究[Z]东北林业大学.2009.万方包库可以直接导出科技成果的文献格式!

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

2、席升阳著。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3、王英杰、郭小平主编。创业教育与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4、彭行荣主编。创业教育——21世纪高等专科·高等职业学校适用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高建伟、丁德昌主编。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储克森主编。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7、董平、石爱勤主编。21世纪全国高校通识课规划教材——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8

8、胡长健、孙道胜主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

9、张涛主编。创业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

10、伍维根、张旭辉、彭德惠主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西南交大,

11、徐振轩编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

12、陈敏主编。创业指导/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规划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

科技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1] 高性能碱矿渣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Z]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2] 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机理研究[Z]东北林业大学.2009.万方包库可以直接导出科技成果的文献格式文献标识类型0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如图所示。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02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如图。03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 (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 文献类型标识如图。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

[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 周乐峰. 互联网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祺. 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3] 关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刘利.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 外交学院 2011

[5] 管晨.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6] 罗小鸥. 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 向妍. 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8] 刘小明. 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 财政研究. 2005(12)

[9] 周斐. 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0] 王胜男.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11]黄国良. 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2] 江利芳. ZDICP园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3] 张鸿哲. 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4] 刘颖. 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15] 张凌云.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刘燕. 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7] 刘鹏. 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8] 江晓东. 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01)

[1] 潘新民.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 时代金融. 2012(08)

[2] 徐文婷. 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 时代金融. 2010(11)

[3] 吴玫. 金融海啸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警示-台湾经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林波. 成都工行财富管理业务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5] 朱军. 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6] 陈璇淼. 卖空制作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 杨传华. 财富管理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8] 蒋明康. 财富管理与消费者保护国际经验研究与借鉴[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9] 朱丽.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0] 许诺. 融资融券净余额与标的证券价格相关性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1] 鲁轶. 财富管理在美国[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04)

[12] 裘莹. 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3] 张玮.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14] 刘方生.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J]. 银行家. 2009(06)

[15] 史琰. 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康志榕.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17] 祝舒. 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8] 虞超. 行业组合表现是否领先市场表现[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9] 赵爱玲. 银行、信托和券商 谁将称雄财富管理市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3(01)

[20] 徐宜阳.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1] 林励盛.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2] 韩少平.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曹雪芹,高鹗著,李全华.标点《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徐定宝.《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造成贾母性格逻择混乱的主要原因[J].明清小说研究,2000.

[4]曾扬华.贾母的烦恼[J].红楼梦学刊,1995.

[5]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邸瑞平:红楼撷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傅继馥: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6]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CD2]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李论:《红楼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8]宋淇:红楼梦识要[M],北京中国书店,2000.

[9]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M]∥红楼梦研究辑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

[1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下册,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作家出版社,2003.

[2]周昌汝《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9.

[3]周昌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2005.

[4]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寇秀兰《微观红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王刚编著:《把握好用人的技巧与管人的学问》.地震出版社,2003年2月

[2]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3]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年11月

[4]吴志明著:《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7]罗布.戈菲:《人员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01月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科技的论文范文

导语:科技论文文本结构由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组成。下面我带来了科技的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是科技情报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科技情报和科技创新的关系,浅析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情报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科技情报,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里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情报工作,在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发展的要求时,如何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科技情报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科技情报是指通过公开渠道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识,其功能是为战略决策和战术选择提供信息支撑服务,主要应用于科技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企业经营等社会发展各领域,是科学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科技进步与创新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情报。科技创新可以用三个解决来诠释其重大意义,科技创新是解决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必然战略选择,是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是解决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重大部署。创新是一种新探索,这就决定了它的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而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获取及时、全面、准确的科技情报。

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而情报稀缺的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使信息变为有价值的情报的能力,已成为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越来越凸显,谁占有情报资源,谁就掌握主动权,谁就能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产生影响。

2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科技情报是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财富,是进行科学预测、科学决策和科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科技情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情报保障科技创新信息需求。一流的科学研究需要一流的科技信息支撑,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高水平、高效率的信息服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海量信息与信息的无序化令人无所适从。而科技情报工作正是通过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因而它有效保障科技创新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2)科技情报指引科技创新方向。科技检索查新、科技评估等业务工作无一不为科技创新与发展指引方向。利用科技查新与检索,不但可以降低创新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而且通过查新能掌握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研发动态、专利战略和市场行为动态,把握全球科技发展动态,预测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引导科研人员发现科技发展的热点领域和空白领域,引领科技创新。因而充分利用科技情报和占有科技情报,就能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取得真正高质量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3)科技情报支撑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科技情报调研等基础工作是最能体现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研究”业务,这项业务主要应用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预测研究对象的未来前景,从而为科技创新战略决策以及为领导者、管理者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论证。同时科技情报工作者也担负着直接参与咨询决策和间接辅助决策的双重角色,既能为科技创新会诊把脉,指引创新方向,又能为加强宏观科技决策和管理建言献策,因而无论是对科技人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启迪思维来说,还是对政府部门制定战略决策和企业创新发展决策来讲都离不开情报工作的支撑。

3科技情报服务科技创新的思路

“科技创新,情报先行”是创新体系赋予情报工作的特殊使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广大科技情报工作者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核心和关键,找准突破口,才能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工作支撑和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

(1)以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为目的,强化协同创新能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要求,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全面整合现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院所等的科技资源,打造科技资源共享的绿色通道,才能形成协同创新的整体合力。

(2)以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搭建创新服务桥梁。科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也是科技情报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因素,意义重大。因此既要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搭建协同创新服务桥梁,又要探索建立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平台和各平台有效对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切实做好平台建设的统筹与协调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形成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势。

(3)以信息分析、数据处理应用为切入点,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巨量信息成为信息化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然而由于大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前所未有,致使传统情报研究方法和处理技术与之不相适应。因此要应用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研究开发互联、智能的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数据和信息的集成,加快数字分析处理,使其更及时、更准确地服务于国家决策、企业创新乃至个人生活,从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4结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根本上赋予了科技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科技情报工作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找准定位,选准突破口,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景荣.科技情报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与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2]佟贺丰.创新驱动情报先行.学习时报,2013.

[3黄斌.从现代科技发展看科技创新与科技情报工作.江苏科技信息,2012,3

创新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知网、万方、维普、百度学术、谷歌学术、学术文献下载器()、Wiley、Web of Science、Elsevier(sciencedirect)、PubMed 等

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是一个较大的文献知识库,包含好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因而内容会比较宽泛。知网中的文献也会收录在百度学术中,其他包含的数据库还有万方。

维普及其一些英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会在下面单独介绍。进入百度搜索百度学术,输入需要的关键词、作者或期刊名称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内容。

2. Wiley Online library

这个文献数据库百度学术中也包含,只是我们常常用百度学术习惯去搜中文文献,因此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讲。搜索方法也是进入百度,输入WileyOnlinelibrary就进入下面这个界面,把你想要搜索的关键翻译成英文复制进去就可以了。

3、 Springer

这个数据库和 WileyOnlinelibrary类似,也是英文文献查阅里常用的数据库

WileyOnlinelibrary和 Springer的特点就是能够下载的文献相对较多。

4、 ScienceDirect

这个数据库简称就是Sci了,虽然百度学术里也有它的数据库,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官网,搜索方法与上面相同,它里面的内容质量相对好一些,但是下载需要方法,我们下载的方法是使用sci-hub,这个可以帮助你在没有下载权限的情况下下载文章。

5、rsc

这个期刊也是化学期刊中相当不错的,虽然比不上ACS,但是能在这上面发一篇文章已经很好了。

论文的参考文献查找推荐:

1、 知网这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应该都知道吧~作为权威文献来源的核心代表,大多数高校都与中国知网有合作。目前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

在学校,可免费下载文献,校外是需要收费的。(实际上如果没有账号,某宝也是有知网账号出售的,很便宜哒 ,)知网数据库 网址:

可以通过关键词、篇名、作者等搜索所需文献。知网是有文献发表年度筛选功能的~

2、 万方数据整合数亿调全球优质学术资源,集成期刊、学位、会议、科技报告、专利、视频等十余种资源类型,覆盖范围较广。很适合本科生的哦~

网址:

3.万方医学网:收录了超过1000万篇医学类文献,医学护理专业同学可参考

网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