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定稿】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论文题目: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1 文献综述
前言:
手机产业在我国已经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占 GDP 和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手机出口产量占据了全球 50%的份额,但其中大部分出口仍然是由外资品牌贡献,且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我国的手机产业发展整体态势并不乐观,研发实力较弱、产业链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够等等,构成了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弊端。本土品牌手机企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2007 年以来,国内一些传统品牌手机厂商已经连续亏损,但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山寨手机也迅猛发展、芯片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等等,这些都显示了我国手机产业顽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国内目前对手机行业的研究大多关注区域、企业、出口等微观层面上,而在中观层次上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对华为手机的国际市场开拓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综述
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综述
AnderSon和Gatignon(2011)认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一个企业成功地将该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企业的营运活动扩张至海外市场的方式。Hin,Huang和Kim (2010)研究表明进入模式是指企业权衡其运作状况以及诸多外部环境变量等交条件之后所做出的方式抉择。Sharma和Errimilli(2011)指出,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包含两个层面的战略决策,制造以及营销活动的区位和它们的股权模式(零股权、合资和全资),市场进入模式即是企业以独资或者与其他企业合资的方式在东道国进行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而安排其产品市场的战略结构。张一驰,欧治(2011)认为企业有多种途径让其进入外部市场,比如说出口已有的产品,或者转移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本至国外,甚至是将企业本身转移出去。
2 国际市场战略导向综述
李福海,揭筱纹,张黎明,(2011)认为战略是指企业依据应对将来一定时期内全局性的经营活动的理念、目标以及资源和力量的总体部署与规划而制定的。Gatignon和Xuereb(2010)等都从概念上将战略导向定义成企业为实现持续、高效业绩的特定方法。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以战略导向为基本指引,并依靠战略导向来提升企业的业绩。Hitt(2010)等则指出,战略导向显现出管理层感知环境及环境条件并作出的反应。Abdl(1999)等则认为企业战略并非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而是未来的状况,企业对其自身未来的定位是企业战略首先应关注的问题,这也即战略导向问题。罗眠(2011)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战略导向选择的本质问题,他将战略选择和自然选择作对比,指出战略选择是同组织绩效存在相关性的问题,组织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受到组织环境、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制度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 影响。他的研究基于了一个新的视角,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3 企业资源综述
Judge&Douglas (2011) 从资源论角度研究企业自然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的作用。他们选择职能范围与环境问题整合作为资源变量,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则作为业绩变量。为了证明
将环境整合进入正式战略规划流程的能力与企业业绩正相关的假设,他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结果表明,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环境管理的整合能力与财务绩效及环境绩效正相关。同时,职能越广,提供资源越多,则整合能力越强。也即如资源论中观点:关注环境亦可带来竞争优势。
Powell(2010)以资源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全面质量管理。在对原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Powell (2011)从实证角度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进行探讨及深入研究。他以美国东部一个地区员工超过50人的企业为样本,通过函调来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他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要素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和全面质量管理相联系的多数特征的改进很难产生竞争优势,而那些具有隐蔽性和不可完全模仿的特征,如管理层的忠诚度和企业文化等,则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最后,他得出结论,正式这些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的隐蔽资源驱动了企业的成功。
3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综述
虽然我国的对外开放时间较短,”走出去”战略也正在进行中,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出现,虽然相对于国际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开拓企业的迅速涌现,国内的学者仍然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方面,如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所述:
鲁桐在 2011 年对前后几年间广东、浙江、湖南、北京等地的具有国际业务的 200 多家制造企业(其中大多为私营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所以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只为简单的商品贸易,并且其中的半数以上都选择直接出口。这说明我国企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而相关企业的国际经营也仅仅是为了给制造的产品选择一个合适的海外市场。
许晖(2010)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对荷兰的中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评估,探究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以及国际经营战略决策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在影响这些中资公司国际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往往显得比国内的市场环境更加重要。而对企业内部来说,自身的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决策以及战略则会比目标市场所能得到的资源禀赋显得更加重要。这其实也在侧面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还处于小规模阶段和国际扩张初期,并没有充足的国际资源投入。
同样在 2010 年,张一驰以国际投资和组织战略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数据来源上则采取了权威的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对 1970 到 1990 年这一特定的.时期内我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我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和进入模式会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其中兼并和收购(往往是技术收购)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在揭示我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动机的同时也表明其国际经营方式的单一。
总结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1、企业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是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也即企业所制定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对资源和力量的全局的部署和规划。正是基于不同的战略选择,企业才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战略,进入时机和进入模式。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源自其战略导向的要求。
2.组织资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除了企业战略导向起到指导作用以外,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即是组织资源,即拥有了一些怎样的组织资源,这些组织资源的种类、性质和质量。企业只有选择了适当的进入模式,才能合理地分配和应用组织资源,让组织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组织资源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3.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要进行多个可选战略的确定和最优的或次优的战略的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过程是一个逐渐学习和不断改变战略的过程,因此,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也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中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研究。赵楠(2011)、吴静芳(2010)、杨学军(2012)等也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其他经营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分别对中资企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另外,高贵富在 2011 年对我国民营企业这一特定的企业类型的国际市场进入进行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战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选择方法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如出口型、投资性和契约型的模式选择类型。
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本文选择的公司和其产品,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华为公司的案例产品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细分市场,选择市场进入,结合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形势和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国际营销战略。
《华为开题报告》
《企业战略设计》
课程研究报告
华为公司战略研究
开题报告
班级:工商企业管理0901
姓名:王恒义
魏余强
王 杰
李鑫鑫
成绩:
指导教师:顾天辉 教授
(一)选题背景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今天来看,华为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0亿美元,占了总 销售收入的四成,而更值得欣慰的是,华为的所有出口产品均为高科技产品,均为华为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华为的海外战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华为模式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
,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英国电信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在业内以苛刻著称,尤其对于此次被称为业界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因为,英国电信未来5年将为此投资100亿英镑,所以“八家企业短名单”的产生就耗时两年。 一家历史不到20年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不过10年,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通信市场站住脚,令人欣慰,也让人思考。
(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拿以前频频碰壁的北美市场为例:华为拓展北美业务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华为在北美市场共
拥有8个办事处,1000名雇员,但是北美业务的突破却迟在了2008年。当时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我们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我们对前景感到欣慰。”
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等等。
(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理论研究方面,不如国外研究系统。郭莹等在《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实现途径》中研究认为,由于规模偏小、资源有限,中小型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多品种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但可以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空间参与竞争,集中有限的资源为这部分市场服务,从而实现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以获取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全面的竞争优势。选择“小而专、小而精”战略,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可将其与其他战略结合运用,如在创业阶段,企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可采用资源战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若专注某一领域,可选择市场集中战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还可选择产品开发战略,国内中小医药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环境因素所限,更适合于采用差异化或集中战略;进入成熟阶段往往着力推行品牌战略,以图在将来成长为大型企业。
吴林萍在《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中也侧重于“小而专、小而精”战略,除此,她认为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还有:依附协作战略、联合竞争战略、经营特色战略、拾遗补漏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策略:自主创新战略、技术改良策略、技术跟随战略。
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着重要从市场、人才、创新、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和展开,由此带动名牌战略、文化战略等其它职能战略的实施和展开。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战略管理,中小企业才能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发展,不断壮大。
(四)该选题的主要研究目的,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本文拟以“华为的战略研究”为题,根据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对华为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通过对其供应、生产、销售、技术、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发展思路及方向等方面的研究,从中找出在实践过
程中会出现的普适现象及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关于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的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华为手机营销策划书目 录第一部分:主题3第二部分:步骤3一、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环境分析3(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3(二)华为智能手机经营环境分析3(三)华为手机经营情况分析3(四)华为品牌发展现状分析3二、华为智能手机SWOT分析3三、2016年年度目标3(一)前一年的营销情况3(二)年度营业目标3四、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策略3(一)目标市场的定位.3(二)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的问题3(三)产品策略3(四) 价格策略3(五) 分销策略4(六) 促销策略4五、2016年度销售活动计划4第三部分:参与部门4第四部分:年度预算表4第一部分:主题:塑造华为的品牌形象一、企业介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经过20多年拼搏奋斗,已经成为已经成为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被认为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4年,公司销售规模达到近2882亿人民币公司坚持每年将销售收人10%以上投人研发,并在德国、美国、中国等地设豆了16个研究听,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二、品牌文化结构品牌文化结构物质层品牌文化品牌设计品牌价值品牌形象理念层品牌文化品牌愿景品牌定位行为层品牌文化品牌战略品牌保护品牌传播三、华为的品牌设计(一)品牌名称含义:华为——中华有为(二)品牌标志:(三)品牌标志含义: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四)公司口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五百强(五)主要产品:智能手机, 终端路由器 ,交换机(六)海外战略:自主品牌,高科技出口四、华为的品牌价值(一)2009年华为成为继联想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 。(二)2010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华为集团再次入选 。(三)华为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46位,品牌价值已达亿元。(四)2014年华为跻身全球百大品牌 品牌价值达4
论文题目都来了?有关消费者相关的有很多模型,而对于消费者最大的影响不是华为的定位,而是品牌影响力,现在说到国货之光不就是华为手机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华为的品牌做到位了。至于消费者行为,本来手机市场就是高、中、低端,后面又发展成功能向,拍摄、游戏等。这里面要就个别人群个别机型独立分析。但是品牌定位是基本,没有这个,你的手机溢价那么高谁买单,小米、vivo、oppo都是手机品牌的佼佼者,比起消费者认知,华为还差得远。
近年来,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愈来愈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中国手机产业也在高速增长。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智能手机销售市场。 国内手机市场也处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产手机厂商因为自身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如品牌意识、市场营销能力、核心技术、质量及售后服务等,竞争的优势正不断弱化,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在逐年下降,如何能够抢先把握机会,成功摆脱困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制定更加符合竞争环境的营销策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世界市场站稳脚,是国产手机企业现在最需考虑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本文研究分析了华为在进入手机市场初期的营销战略和策略,还分析了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发展现状,进一步根据华为自身条件的分析,分析了华为在国内开拓手机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本文提出了华为手机起初要进入大中城市的市场,应该采取集中化等策略,而要满足各阶层消费者的需求,首先必须专业化,在取得优势后,再利用适当策略占据其他消费者市场。文章在最后结合市场营销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管理经济学等理论,进一步优化了华为的销售策略,希望能使华为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良好发展,也希望能在发展战略和策略方面给其他的国产手机品牌一些参考和启示。
【文献综述定稿】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论文题目: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1 文献综述
前言:
手机产业在我国已经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占 GDP 和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手机出口产量占据了全球 50%的份额,但其中大部分出口仍然是由外资品牌贡献,且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我国的手机产业发展整体态势并不乐观,研发实力较弱、产业链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够等等,构成了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弊端。本土品牌手机企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2007 年以来,国内一些传统品牌手机厂商已经连续亏损,但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山寨手机也迅猛发展、芯片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等等,这些都显示了我国手机产业顽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国内目前对手机行业的研究大多关注区域、企业、出口等微观层面上,而在中观层次上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对华为手机的国际市场开拓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综述
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综述
AnderSon和Gatignon(2011)认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一个企业成功地将该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企业的营运活动扩张至海外市场的方式。Hin,Huang和Kim (2010)研究表明进入模式是指企业权衡其运作状况以及诸多外部环境变量等交条件之后所做出的方式抉择。Sharma和Errimilli(2011)指出,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包含两个层面的战略决策,制造以及营销活动的区位和它们的股权模式(零股权、合资和全资),市场进入模式即是企业以独资或者与其他企业合资的方式在东道国进行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而安排其产品市场的战略结构。张一驰,欧治(2011)认为企业有多种途径让其进入外部市场,比如说出口已有的产品,或者转移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本至国外,甚至是将企业本身转移出去。
2 国际市场战略导向综述
李福海,揭筱纹,张黎明,(2011)认为战略是指企业依据应对将来一定时期内全局性的经营活动的理念、目标以及资源和力量的总体部署与规划而制定的。Gatignon和Xuereb(2010)等都从概念上将战略导向定义成企业为实现持续、高效业绩的特定方法。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以战略导向为基本指引,并依靠战略导向来提升企业的业绩。Hitt(2010)等则指出,战略导向显现出管理层感知环境及环境条件并作出的反应。Abdl(1999)等则认为企业战略并非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而是未来的状况,企业对其自身未来的定位是企业战略首先应关注的问题,这也即战略导向问题。罗眠(2011)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战略导向选择的本质问题,他将战略选择和自然选择作对比,指出战略选择是同组织绩效存在相关性的问题,组织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受到组织环境、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制度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 影响。他的研究基于了一个新的视角,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3 企业资源综述
Judge&Douglas (2011) 从资源论角度研究企业自然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的作用。他们选择职能范围与环境问题整合作为资源变量,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则作为业绩变量。为了证明
将环境整合进入正式战略规划流程的能力与企业业绩正相关的假设,他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结果表明,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环境管理的整合能力与财务绩效及环境绩效正相关。同时,职能越广,提供资源越多,则整合能力越强。也即如资源论中观点:关注环境亦可带来竞争优势。
Powell(2010)以资源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全面质量管理。在对原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Powell (2011)从实证角度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进行探讨及深入研究。他以美国东部一个地区员工超过50人的企业为样本,通过函调来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他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要素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和全面质量管理相联系的多数特征的改进很难产生竞争优势,而那些具有隐蔽性和不可完全模仿的特征,如管理层的忠诚度和企业文化等,则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最后,他得出结论,正式这些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的隐蔽资源驱动了企业的成功。
3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综述
虽然我国的对外开放时间较短,”走出去”战略也正在进行中,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出现,虽然相对于国际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开拓企业的迅速涌现,国内的学者仍然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方面,如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所述:
鲁桐在 2011 年对前后几年间广东、浙江、湖南、北京等地的具有国际业务的 200 多家制造企业(其中大多为私营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所以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只为简单的商品贸易,并且其中的半数以上都选择直接出口。这说明我国企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而相关企业的国际经营也仅仅是为了给制造的产品选择一个合适的海外市场。
许晖(2010)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对荷兰的中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评估,探究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以及国际经营战略决策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在影响这些中资公司国际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往往显得比国内的市场环境更加重要。而对企业内部来说,自身的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决策以及战略则会比目标市场所能得到的资源禀赋显得更加重要。这其实也在侧面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还处于小规模阶段和国际扩张初期,并没有充足的国际资源投入。
同样在 2010 年,张一驰以国际投资和组织战略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数据来源上则采取了权威的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对 1970 到 1990 年这一特定的.时期内我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我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和进入模式会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其中兼并和收购(往往是技术收购)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在揭示我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动机的同时也表明其国际经营方式的单一。
总结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1、企业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是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也即企业所制定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对资源和力量的全局的部署和规划。正是基于不同的战略选择,企业才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战略,进入时机和进入模式。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源自其战略导向的要求。
2.组织资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除了企业战略导向起到指导作用以外,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即是组织资源,即拥有了一些怎样的组织资源,这些组织资源的种类、性质和质量。企业只有选择了适当的进入模式,才能合理地分配和应用组织资源,让组织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组织资源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3.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要进行多个可选战略的确定和最优的或次优的战略的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过程是一个逐渐学习和不断改变战略的过程,因此,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也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中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研究。赵楠(2011)、吴静芳(2010)、杨学军(2012)等也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其他经营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分别对中资企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另外,高贵富在 2011 年对我国民营企业这一特定的企业类型的国际市场进入进行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战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选择方法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如出口型、投资性和契约型的模式选择类型。
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本文选择的公司和其产品,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华为公司的案例产品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细分市场,选择市场进入,结合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形势和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国际营销战略。
《华为开题报告》
《企业战略设计》
课程研究报告
华为公司战略研究
开题报告
班级:工商企业管理0901
姓名:王恒义
魏余强
王 杰
李鑫鑫
成绩:
指导教师:顾天辉 教授
(一)选题背景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今天来看,华为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0亿美元,占了总 销售收入的四成,而更值得欣慰的是,华为的所有出口产品均为高科技产品,均为华为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华为的海外战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华为模式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
,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英国电信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在业内以苛刻著称,尤其对于此次被称为业界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因为,英国电信未来5年将为此投资100亿英镑,所以“八家企业短名单”的产生就耗时两年。 一家历史不到20年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不过10年,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通信市场站住脚,令人欣慰,也让人思考。
(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拿以前频频碰壁的北美市场为例:华为拓展北美业务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华为在北美市场共
拥有8个办事处,1000名雇员,但是北美业务的突破却迟在了2008年。当时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我们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我们对前景感到欣慰。”
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等等。
(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理论研究方面,不如国外研究系统。郭莹等在《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实现途径》中研究认为,由于规模偏小、资源有限,中小型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多品种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但可以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空间参与竞争,集中有限的资源为这部分市场服务,从而实现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以获取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全面的竞争优势。选择“小而专、小而精”战略,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可将其与其他战略结合运用,如在创业阶段,企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可采用资源战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若专注某一领域,可选择市场集中战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还可选择产品开发战略,国内中小医药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环境因素所限,更适合于采用差异化或集中战略;进入成熟阶段往往着力推行品牌战略,以图在将来成长为大型企业。
吴林萍在《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中也侧重于“小而专、小而精”战略,除此,她认为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还有:依附协作战略、联合竞争战略、经营特色战略、拾遗补漏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策略:自主创新战略、技术改良策略、技术跟随战略。
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着重要从市场、人才、创新、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和展开,由此带动名牌战略、文化战略等其它职能战略的实施和展开。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战略管理,中小企业才能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发展,不断壮大。
(四)该选题的主要研究目的,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本文拟以“华为的战略研究”为题,根据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对华为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通过对其供应、生产、销售、技术、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发展思路及方向等方面的研究,从中找出在实践过
程中会出现的普适现象及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关于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的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华为手机营销策划书目 录第一部分:主题3第二部分:步骤3一、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环境分析3(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3(二)华为智能手机经营环境分析3(三)华为手机经营情况分析3(四)华为品牌发展现状分析3二、华为智能手机SWOT分析3三、2016年年度目标3(一)前一年的营销情况3(二)年度营业目标3四、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策略3(一)目标市场的定位.3(二)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的问题3(三)产品策略3(四) 价格策略3(五) 分销策略4(六) 促销策略4五、2016年度销售活动计划4第三部分:参与部门4第四部分:年度预算表4第一部分:主题:塑造华为的品牌形象一、企业介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经过20多年拼搏奋斗,已经成为已经成为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被认为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4年,公司销售规模达到近2882亿人民币公司坚持每年将销售收人10%以上投人研发,并在德国、美国、中国等地设豆了16个研究听,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二、品牌文化结构品牌文化结构物质层品牌文化品牌设计品牌价值品牌形象理念层品牌文化品牌愿景品牌定位行为层品牌文化品牌战略品牌保护品牌传播三、华为的品牌设计(一)品牌名称含义:华为——中华有为(二)品牌标志:(三)品牌标志含义: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四)公司口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五百强(五)主要产品:智能手机, 终端路由器 ,交换机(六)海外战略:自主品牌,高科技出口四、华为的品牌价值(一)2009年华为成为继联想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 。(二)2010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华为集团再次入选 。(三)华为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46位,品牌价值已达亿元。(四)2014年华为跻身全球百大品牌 品牌价值达4
问题一:华为手机的销售模式 度过09年黄金期的华为终端公司,在09年在CDMA市场投放大量人员和资源。在全国市场获得的CDMA市场份额,海名仅在三星巨头之后,名列第二。各个城市的销售人员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没有将手机市场控制在手的意愿。运营商都在积极将各自的手机补贴开放向社会各大手机卖场、省包、地包和区域小连锁,以谋取更好的渠道做放号。特别是中国电信,地市不再统一上报需求在集团和营业厅、社会渠道销售。将以前完全封闭的CDMA市场向渠道开放,用补贴、利润激励着大部分经销商参与到CDMA渠道中。 前期CDMA封闭市场的模式华为如鱼得水。华为最为擅长就是公关核心人物,并通过这些运营商的核心人物在货源上就将其产品份额卡死,完全是设备操作模式延续。华为在09年电信大力补贴发展低端CDMA用户的过程中取得丰厚的利润。但是整个电信市场转变以后,不再是一个两个核心人物可以决定华为的销量的时候。华为的销售模式出现瓶颈,在很多地市一线门店无法到货或者到货的是前期市场中的串货,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个人认为华为手机的销售在问题: 1、长期关注与运营商转售市场,在价格体系上渠道利润分配上不合理。 现今的手机市场分成运营商转售市场和普通的社会渠道市场。在运营商转售市场(封闭)是几个核心人物决定销量的市场。在社会渠道销售则是多个因素决定销量的市场,如渠道利润、品牌、销售能力、宣传等。渠道利润在社会渠道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想让经销商提货,合理的利润是他一定会提出来的。而华为的C网产品利润在16%,普遍在在同类产品22%的之下,品牌影响力在天语、酷派等国产品牌之下。在同等条件下在社会渠道有一定品牌的天宇、酷派等产品是经销商的首先。简单对比如下: 品牌 利润 备注 三星 15%-17% 利润低,国际一线品牌,销售流速快。总体利润不弱,且可以拉动其他产品销售。 中兴 20%-25% 利润相对较高,经销商会优先考虑提货 华为 16%-18% 利润较低,品牌效应不高 酷派 20%-29% 利润较高,国内知名品牌,有核心双网双待技术 天语 20%-30% 利润较高,国内知名品牌,有较好的核心渠道 2、长期关注与运营商转售市场,无合作的核心经销渠道。 在一直关注运营商市场的华为,在渠道中合作伙伴几乎为0 。在整个市场转变的情况下,华为需要重新寻找合作经销商。需要重新规划合作渠道。短期内想完成这些操作是不太可能的。 3、终端销售人员长期和运营商合作,基本失去和经销商谈判的能力和技巧。 长期和运营商合作,基本面对的都是国企管理人员,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利润问题和经销商关心的事情是截然不同的。突然转变这种合作和沟通对象,需要一段时间的过度,且销售人员对本地的社会渠道市场不熟。无法快速达成与经销商的合作。 华为终端公司招聘的业务经理也有倾向于在手机社会渠道做个多年如天音、爱施德的业务,且对该区域有一定了解的作为首选。 4、促销手段单一 买手机送礼品是华为最为的操作手法。而社会渠道的操作手法店员奖励、店长奖励、积分兑奖、各种竞赛活动等等。可谓方式多样,而华为在此方面还需改善。 以上个人对华为终端运作方面的一些看法。姑妄之言,不胜恐慌,望专家指点,荣幸之极。...>> 问题二:华为采用的竞争战略是什么 5分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的企业成为世界领先企业。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与其竞争战略息息相关: 一:国内通信制造企业决策机制大致有两种:一是企业领袖主导型,而是企业章程主导型。华为属于前者,对于在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集中和整合企业的资源。 2、捕捉发展机会,企业的战略重点是由企业家对机会的感觉驱动的。 3、进行战略分析 4、解决战略矛盾。 5、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二、只做通讯产品 在《华为基本法》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从华为的战略目标还是投资方面,只有一个核心的方面: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中短期的投资仍坚持产品投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的集中资源,迅速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我们在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时,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额利润,同时要关注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的成长机会。我们不从事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和高层管理精力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在从成立至今的24年时间里,不管是当初的股票热潮还是房地产,华为除了通讯产品外,华为从来没有涉足过任何一个哪怕投资就有利可图的领域。这也是今天华为能够与思科、爱立信等电信巨头面对面竞争的重要因素。“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时。即便是由足够的钱,它也不可能由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轻轻重稳急。”无论是华为开始的资金的短缺,还是现在已经达到几百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它都有效的实现的资源的整合和配置。 问题三:华为 靠什么盈利 tektalk/...age-1/ 看看这个吧。 华为是电信运营商。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 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问题四: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华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仅供参考: 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 许多人都在学习华为,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书十分畅销,笔者见到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层管理,都在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或组织讨论。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华为总部“朝圣”,现场体验华为的氛围和气质,思考、探究华为成长的奥秘。但是一些企业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恰恰是华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规律和原理。如果把眼光拉长,我们会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学习华为已经持续多年了。华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乐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广为流传。有关华为的培训课程,始终是企业培训市场上的热门产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学到华为精髓的企业似乎并不多见。我总结一些关于华为管理的法则。 一、惠及广大员工的利益分享机制。大家都知道华为创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华为大范围地吸纳员工入股,形成开放、共享的利益结构。华为坦率地承认,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协同的愿望,以及组织的合力需以利益机制为基础。华为重视企业文化,但从不用虚头巴脑的“理念”来替代利益。 华为以“奋斗者”对企业的贡献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尺度,通过产权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创新,使员工对企业发展产生真正的关切,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同时保持了高效、统一的治理结构。从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报酬、高绩效”之间的良性循环。华为的利益机制是部分民营企业难以企及的,一方面许多企业创始人和控制人缺乏与员工分享利益的胸怀和境界;另一方面,客观地说,许多企业领导人缺少基于能力、人格魅力的权威,只能以产权控制为依托保持在组织中的领导和权威地位。 二、坚定的战略导向。无论是业务领域的选择和转换,还是竞争策略的组合和展开、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扩大,以及竞争能力的积累和提升等,华为始终有清晰的认知、明确的方向和管理逻辑。尤其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机会主义的背景下,华为基于宗旨使命和长远目标的战略导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华为的战略导向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对市场、行业、技术等形势、大局、趋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思考并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进行动态的战略调整和变革;三是坚持不懈地建设能力体系和平台,打造企业长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战略导向”理念和行为的关键在于强烈的使命意识―它是“战略导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组织智慧和正确的战略思维方式。更为重要的,它是组织智慧生成的机制、程序和手段,这才是竞争能力的内核所在。 三、大规模企业的内部“组织化”。国外及国内均有管理学家认为,由于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文化传统―“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小生产式的自我中心倾向,以及对纵向权力关系的认同和追求,中国企业组织内部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合约”,只能分化为权责边界清晰的小型主体,它们以结果为导向独立运作。这种体制,虽有灵活、敏捷、快变的优点,但非常不利于构建统一的能力平台和发挥组织的协同效能,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离心倾向和“诸侯化”局面。华为不迁就所谓的文化宿命,坚决倡导内部的合作,坚持客户导向的流程化管理,以复杂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将内部不同机构、不同职位以及不同人员,编织成一张整体性的、纵横......>> 问题五:华为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什么,要写论文 化为前期主要是以网销的形式突破的,也就是推广模式, 问题六:华为的战略演变过程体现了哪些战略管理基本原理 华为已经成为了国产的一大神机之一了,好像是根据小米的饥饿营销的模式一样的,不过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行了 问题七:华为的管理原理是什么? 从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报酬、高绩效”之间的良性循环。 关键字 华为 任正非 OFweek光通讯网消息,很多人在学习华为,但一些企业“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恰恰是华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规律和原理。 最近,一本总结、分析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十分畅销,笔者见到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管,都在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或组织讨论。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华为总部“朝圣”,现场体验华为的氛围和气质,思考、探究华为成长的奥秘。 如果把眼光拉长,我们会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学习华为已经持续多年了。华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乐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广为流传。有关华为的培训课程,始终是企业培训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学到华为精髓的企业似乎并不多见。有的企业家直言:华为,我们学不了、学不会。问题在于:华为的哪些方面和做法“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套用一本管理畅销书的书名,笔者总结了许多企业“学不会”的若干华为经验。 第一,坚定的战略导向。无论是业务领域的选择和转换(做什么、不做什么),还是竞争策略的组合和展开、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扩大(如何做、如何赢),以及竞争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凭借什么成长)等,华为始终有清晰的认知、明确的方向和管理逻辑。尤其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机会主义的背景下,华为基于宗旨使命和长远目标的战略导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华为的战略导向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对市场、行业、技术等形势、大局、趋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思考并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进行动态的战略调整和变革;三是坚持不懈地建设能力体系和平台,打造企业长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战略导向”理念和行为的关键在于强烈的使命意识―它是“战略导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组织智慧和正确的战略思维方式。更为重要的,它是组织智慧生成的机制、程序和手段,这才是竞争能力的内核所在。 第二,惠及广大员工的利益分享机制。众所周知,华为创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华为大范围地吸纳员工入股,形成开放、共享的利益结构。华为坦率地承认,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协同的愿望,以及组织的合力需以利益机制为基础。华为重视企业文化,但从不用虚头巴脑的“理念”来替代利益。 华为以“奋斗者”对企业的贡献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尺度,通过产权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创新,使员工对企业发展产生真正的关切,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同时保持了高效、统一的治理结构。从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报酬、高绩效”之间的良性循环。1 2 3 问题八:华为营销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写论文 study 放前面 、、 参考: Study on Huawei cellphone 's Marketing Position . 问题九:华为的战略演变过程体现了哪些战略管理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对社会生产、生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影响企业生产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利用、价值转换、企业的竞争等,都依赖知识型工作者来实现。知识技术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知识技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来实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自身价值逐渐被认识并得到承认,此时成为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产,并且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从根本上决定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生存... 问题十:华为为什么走oppo的营销策略 1,线下众多渠道,解决了资金和库存压力。 2,现货发售,摸得见,看得着,也促进了销量。 3,控价。 以上仅供参考~
支持华为,华为系列,中华有为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产品上 苹果的系统、流畅度、使用年限等 有一定优势 而华为产品种类多 涵盖高中低端各个消费层次的需求价格上 苹果价格比华为高端机略高 但差别在逐渐减少 但华为掉价比苹果快渠道的话 差不太多
现在的营销其实都差不多,网上打广告,然后让一些大b帮忙宣传
(以下是新闻报告文,你得自己改)定位:手机市场定位态度不一 发展有赖产业合作近来,“手机定位”这个关键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几天前,全球知名的SiRF公司宣称,“5年内大多数手机将装上全球定位芯片。在未来5年内,它将成为大多数手机一个必备的原件,除了那些非常低端的,只能用来语音通话的手机之外。”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决定在北京、天津、辽宁、湖北四个省市进行“手机地图”业务的试点运行。市场接受意见不一现在在美国和亚洲等通讯市场,许多手机都正在配备GPS定位器,因为它们可以为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带来方便。除了手机产业需求不断增长之外,GPS也将被使用在汽车甚至消费电子产品中。“整个市场的潜在需求非常巨大,在中国将存在更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技术部负责人陈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记者4月2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随机采访中发现,市民对手机定位的看法褒贬不一,而女士对这一服务显得特别感兴趣。市民刘女士听说此项服务可以告知她孩子是否安全时,连声说好。她认为,这去了她的心病:孩子每天去上学,她都担心孩子不注意安全;放学时,她又担心孩子贪玩,不按时回家。某单位一位领导则告诉记者,有了这项业务,他就可以监控下属的行踪。在采访中,不少人担心这一功能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对此,移动和联通的有关负责人都指出,除非得到机主本人的有效授权,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查询到机主所在位置。因此,用户大可不必担心。如果担心自己的活动会被他人了如指掌的话,也可以关掉定位功能。倍受运营商关注如今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竞争不断升级的原因。以中国手机市场为例,目前市场上总共有600多款产品,其中大部分型号的产品配置雷同、应用功能类似。只有出现新的杀手级应用,才能为整个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在短信、彩铃等业务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手机定位被视为无线增值新业务的重要突破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手机定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手机定位被业界认为是移动增值业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增长点。近几年来,手机定位在日本、韩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手机定位业务也十分重视,相继推出了手机定位业务。这套手机定位软件主要由GIS浏览器、引擎和电子地图三部分组成。现阶段,我国可选择的试用服务包括“我在哪里”、“城市搜索”、“行车探路”、“你在哪里”、“城市热点”、“特约商户”等。事实上,中国移动很早就对手机定位业务进行了探索。早在2001年5月,北京移动就基于移动梦网推出位置服务,随后各省陆续推出。中国联通也早在2003年7月就推出了手机定位业务,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时,只要在手机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可以查到开车路线;如果用语音导航,还能得到实时提示,该项业务还能够实现5米到50米的连续、精确定位,并已经实现了全国漫游。为了能实现这一系列的功能,联通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从2003年开始,历时一年多针对定位模式的网络优化,对全国4万余个基站进行了测试、改造、优化和升级。目前,中国联通的网络已经能够全部满足手机导航的需求。据称该公司目前除西藏拉萨外的省会城市均已具备开通位置服务的条件。产业合作才能共赢市场“国外手机定位已经发展成熟,尤其是韩、日在手机定位上有很多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缩小差距、弥补不足,使我国手机定位快速发展。产业合作将是手机定位发展及市场共赢发展的最快途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研究专家王成虞表示。在目前国内的移动位置服务大环境下,手机定位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要想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并不容易。首先,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定位精度。其次,联合SP建立移动位置门户,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为推动位置服务业务的发展,韩国和日本的运营商建立了门户网站,吸引众多SP,推出丰富的位置服务内容。如NTTDoCoMo推出的基于i-Mode品牌的定位服务"iArea",提供的内容包括WNI气象信息、iMapFan电子地图、美食家、ATIS交通信息、Zenrin携带式地图以及住宿信息6项服务;KDDI推出的定位业务已达100多种,如电子地图、餐馆指南、火车时刻表、城市指南、天气和紧急信息等。最后,应注重与终端的配合。日本KDDI很好地团结了终端制造商,甚至芯片制造商,为位置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终端选择。截至去年6月,在KDDI发售的所有手机中,就有高达70%的手机支持GPSOne移动定位技术,而且价格普遍在200美元以内。总之,手机定位产业链由移动运营商、系统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GIS开发商、应用提供商、中间件提供商等多个环节组成。而且,手机定位综合运用了移动通信、卫星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技术和应用,是多个产业、多项技术融合的产物。在移动定位产业合作中,运营商应当解决好各环节的利益分配问题,确保产业各方在合作中获得共赢。策略:“手机市场,我主沉浮”--诺基亚竞争策略全面解析无论全球还是中国,诺基亚仍是2007年手机市场最大的赢家。2007年,诺基亚在全球销售了亿部手机,销售额为510亿欧元,利润率,市场份额从去年的约34%上升到40%。与竞争对手相比,2007年三星电子销售亿部手机,销售额约221亿美元;摩托罗拉手机全年销量为亿部,销售额为190亿美元,亏损亿美元;索尼爱立信销售1亿部;LG电子销售亿部。2007年,诺基亚在中国地区(含香港和台湾)手机销量达7070万部,年增长率为。2007年,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出口总额超过120亿欧元,其中,销售额达64亿欧元(包括2007年4月1日成立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的收入和此前诺基亚网络业务集团的收入);出口额达62亿欧元,较2006年增长30%。诺基亚已连续4年居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中国成为诺基亚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售额占诺基亚全球的13%,员工数占诺基亚全球的12%。诺基亚的成功没有秘诀,只是能够“做好自己”。手机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众多手机厂商处于困境,老牌劲旅摩托罗拉业务亏损,而诺基亚却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常胜将军表面看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创新,像当年摩托的V3或者今天苹果的iPHONE,只是始终如一地奉行“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满足客户对于手机基本价值的诉求,扎扎实实做好产业链整合,做好研究、做好设计、做好产品、做好质量、做好供应链,做好渠道、做好品牌,这是诺基亚基业成功的根本,也是我们国内众多品牌手机要从诺基亚学习的精髓。中国手机企业困境在于其业务盈利能力降低,赢利空间大幅缩水。主要原因是产业链建设先天不足,忽视了手机的研发、设计、质量等核心环节的建设,上游利润被芯片、手机设计、模具等企业控制,下游的利润被渠道商剥夺。做低端,亏损;做高端,卖不出去;做大众化的,竞争又太激烈。当诺基亚高、中低手机档手机全线覆盖,当黑手机以更新快、价格低的产品充斥市场时,中国的品牌手机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加强产业链建设,提高盈利能力,不是一朝一息的事情,诺基亚在中国市场已经耕耘二十几年,而我们的企业呢?大多不超过十年,还因为各种短期利益的诱惑或者盲目的多元化,错过了做强产业的黄金期。诺基亚在手机产业链上控制整机和关键核心环节。诺基亚自己做研发、芯片研究、设计、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诺基亚不自己做操作系统软件,但控股;诺基亚与手机芯片厂商和其他零部件厂商是供应链合作关系,但控制基带芯片的核心环节;诺基亚外包制造环节给富士康、伟力创、比亚迪等企业。诺基亚核心价值观始终如一。诺基亚的核心价值观,妇孺皆知,“科技以人为本”,二十几年没有变过。诺基亚业务单元紧紧围绕专业化战略。诺基亚原有业务单元包括移动电话、多媒体、企业解决方案和网络设备。诺基亚的网络设备业务部门和西门子的通信部门合二为一组成新公司,总部设在芬兰。2008年,诺基亚将加快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步伐。从一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传统通信手机公司,向以增值和服务为主的全新互联网公司转型。为配合此次转型,诺基亚首先在公司组织架构上做了全面调整,将原有五大事业部——移动电话事业部、多媒体事业部、网络事业部、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客户及市场运营部,调整为终端部、服务与软件部、市场运营部3个部门,其中主要体现互联网增值部分的服务与软件部门史无前例地被提升为一个独立部门,并和终端部门成为并行重要的位置。诺基亚的研发投入巨大。在诺基亚,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30%,在11个国家设有研发中心,全球有20882个研发人员。其中,其中1097名是研究人员,占研发人员的5%。研究重点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手机新技术,一个是互联网和无线的融合。诺基亚的设计追求精益求精。诺基亚总部拥有设计部门,负责从概念化到产品开发各方面的设计工作,设计部有来自很多领域的人才,包括工业设计、用户界面与交互作用设计、人机工程学、通讯设备设计、包装设计、颜色与用料设计、传感技术、消费者透视以及设计管理等。诺基亚全球有6个设计中心,负责进行5-10年产品的设计。诺基亚设计追求的是对品牌核心、恒久价值的诉求,不跟风,不落俗。诺基亚是始终把设计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既无研发也无设计。诺基亚的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客户品味追求。诺基亚有四个产品类别,一是关于时尚类的Live (“至尚”)产品;第二是Connect (“乐享”)产品,即关于快乐分享,强调产品的易用性,给你一揽子简单实用而又刚好够用的功能;第三个是Achieve (“智成”)产品,通过这个智能手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让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第四,多媒体事业部专注于一个叫Explore(“前锐”)的产品系列。诺基亚的星网工业园模式打造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星网工业园已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手机产业生态体系,诺基亚与星网工业园内合作伙伴一起在北京打造了集研发、销售、市场、服务、生产、物流和地区总部于一体,世界一流的通信产业基地。就近完成研发、设计、开模、采购零部件、产品组装。诺基亚手机制造外包。诺基亚的制造环节基本外包给了富士康、伟力创、比亚迪等公司,联合进行设计、开模和制造。诺基亚芯片供应抓高端放中间。从手机通信芯片来说,需要基带芯片、射频发送芯片、射频接收芯片与电源管理芯片等,芯片的集成是趋势。诺基亚芬兰总部调整芯片发展战略,以前的模式是在手机通信芯片上多由诺基亚自行开发设计再交由德州仪器(TI)定制的模式,现在采取的是“在其芯片战略中引入授权许可和芯片来源多样化模式”,其主要精力放在通信芯片中最核心的基带IP部分研发与授权,并与4家芯片供应商合作,德州仪器(TI)仍是涵盖所有协议技术的供应商,博通(Broadcom)成为诺基亚EDGE技术的供应商,英飞凌被指定为GSM技术的供应商,意法半导体是诺基亚3G技术的供应商。诺基亚控制手机操作系统开发。诺基亚的智能手机采用Symbian系统,Symbian是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一家独立的盈利性合资公司,诺基亚既是Symbian公司最大的股东,同时也是Symbian公司的用户。目前,Symbian操作系统在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7%。诺基亚采取多元化渠道策略。诺基亚有全国分销商、省级直控分销商、全国和省级的直供商、运营商平台等多种渠道。对全国分销售策略是精简总代理的数量、改进对总代理商的管理,包括蜂星、中邮普泰、长远通信、神州数码、首信、爱施德等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体系,有效地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分销渠道和铺货面,增强了渠道渗透能力;直供模式利用直营店的销售网点、规模、售后服务、大量客流等,来迅速增加诺基亚手机销售量,直供的零售商包括手机专卖连锁店如迪信通,家电连锁商场如苏宁、国美等; "省级直控分销"混合渠道模式,目标指向是当时仍未完全渗透的三线以下的城镇市场,“省级直控分销”渠道中,诺基亚全权负责和零售终端接触,省级分销商只提供物流和资金流平台;运营商平台也是诺基亚重要渠道。诺基亚向互联网公司战略转型。2008年,诺基亚将加快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步伐。在此进程中,塑造全新的互联网公司文化和互联网公司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有助于整合全体员工的力量、加速公司愿景的实现。诺基亚收购了数字媒体发行商Loudeye、媒体共享站点gate5、数字地图供应商Navteq等,推出了一个名为Ovi互联网服务品牌,作为开启互联网的大门,它包括音乐商店、地图和N-Gage游戏,同时也是开启网络社区的大门,用户可由此从诺基亚手机或个人电脑直接接入互联网内容、社区和联系人。未来手机市场的竞争可能发生在诺基亚、微软、谷歌、苹果这些厂商之间,但诺基亚一贯的竞争战略将使得诺基亚能够一直笑傲江湖!
想要营销成功就可以借鉴一下关于华为的营销技巧,不需要一直依靠电商式的营销方式,可以进行多渠道营销,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线下就可以进行门店推广,线上就可以运用一些软件来进行营销,比如(晓客)抖音,微博,这些自带流量的平台。
【文献综述定稿】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论文题目:华为手机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研究
1 文献综述
前言:
手机产业在我国已经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占 GDP 和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手机出口产量占据了全球 50%的份额,但其中大部分出口仍然是由外资品牌贡献,且大多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我国的手机产业发展整体态势并不乐观,研发实力较弱、产业链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够等等,构成了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弊端。本土品牌手机企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2007 年以来,国内一些传统品牌手机厂商已经连续亏损,但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国产品牌快速崛起、山寨手机也迅猛发展、芯片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等等,这些都显示了我国手机产业顽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国内目前对手机行业的研究大多关注区域、企业、出口等微观层面上,而在中观层次上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通过对华为手机的国际市场开拓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综述
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综述
AnderSon和Gatignon(2011)认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一个企业成功地将该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企业的营运活动扩张至海外市场的方式。Hin,Huang和Kim (2010)研究表明进入模式是指企业权衡其运作状况以及诸多外部环境变量等交条件之后所做出的方式抉择。Sharma和Errimilli(2011)指出,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包含两个层面的战略决策,制造以及营销活动的区位和它们的股权模式(零股权、合资和全资),市场进入模式即是企业以独资或者与其他企业合资的方式在东道国进行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而安排其产品市场的战略结构。张一驰,欧治(2011)认为企业有多种途径让其进入外部市场,比如说出口已有的产品,或者转移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本至国外,甚至是将企业本身转移出去。
2 国际市场战略导向综述
李福海,揭筱纹,张黎明,(2011)认为战略是指企业依据应对将来一定时期内全局性的经营活动的理念、目标以及资源和力量的总体部署与规划而制定的。Gatignon和Xuereb(2010)等都从概念上将战略导向定义成企业为实现持续、高效业绩的特定方法。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以战略导向为基本指引,并依靠战略导向来提升企业的业绩。Hitt(2010)等则指出,战略导向显现出管理层感知环境及环境条件并作出的反应。Abdl(1999)等则认为企业战略并非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而是未来的状况,企业对其自身未来的定位是企业战略首先应关注的问题,这也即战略导向问题。罗眠(2011)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战略导向选择的本质问题,他将战略选择和自然选择作对比,指出战略选择是同组织绩效存在相关性的问题,组织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受到组织环境、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制度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 影响。他的研究基于了一个新的视角,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3 企业资源综述
Judge&Douglas (2011) 从资源论角度研究企业自然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的作用。他们选择职能范围与环境问题整合作为资源变量,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则作为业绩变量。为了证明
将环境整合进入正式战略规划流程的能力与企业业绩正相关的假设,他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结果表明,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环境管理的整合能力与财务绩效及环境绩效正相关。同时,职能越广,提供资源越多,则整合能力越强。也即如资源论中观点:关注环境亦可带来竞争优势。
Powell(2010)以资源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全面质量管理。在对原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Powell (2011)从实证角度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进行探讨及深入研究。他以美国东部一个地区员工超过50人的企业为样本,通过函调来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他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要素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和全面质量管理相联系的多数特征的改进很难产生竞争优势,而那些具有隐蔽性和不可完全模仿的特征,如管理层的忠诚度和企业文化等,则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最后,他得出结论,正式这些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的隐蔽资源驱动了企业的成功。
3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综述
虽然我国的对外开放时间较短,”走出去”战略也正在进行中,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研究也相继出现,虽然相对于国际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开拓企业的迅速涌现,国内的学者仍然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相关方面,如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所述:
鲁桐在 2011 年对前后几年间广东、浙江、湖南、北京等地的具有国际业务的 200 多家制造企业(其中大多为私营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所以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只为简单的商品贸易,并且其中的半数以上都选择直接出口。这说明我国企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而相关企业的国际经营也仅仅是为了给制造的产品选择一个合适的海外市场。
许晖(2010)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对荷兰的中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评估,探究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以及国际经营战略决策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在影响这些中资公司国际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往往显得比国内的市场环境更加重要。而对企业内部来说,自身的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决策以及战略则会比目标市场所能得到的资源禀赋显得更加重要。这其实也在侧面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还处于小规模阶段和国际扩张初期,并没有充足的国际资源投入。
同样在 2010 年,张一驰以国际投资和组织战略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数据来源上则采取了权威的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对 1970 到 1990 年这一特定的.时期内我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可能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我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和进入模式会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其中兼并和收购(往往是技术收购)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在揭示我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动机的同时也表明其国际经营方式的单一。
总结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1、企业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是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也即企业所制定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对资源和力量的全局的部署和规划。正是基于不同的战略选择,企业才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战略,进入时机和进入模式。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源自其战略导向的要求。
2.组织资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除了企业战略导向起到指导作用以外,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即是组织资源,即拥有了一些怎样的组织资源,这些组织资源的种类、性质和质量。企业只有选择了适当的进入模式,才能合理地分配和应用组织资源,让组织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组织资源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3.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要进行多个可选战略的确定和最优的或次优的战略的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过程是一个逐渐学习和不断改变战略的过程,因此,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也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中资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研究。赵楠(2011)、吴静芳(2010)、杨学军(2012)等也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其他经营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分别对中资企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另外,高贵富在 2011 年对我国民营企业这一特定的企业类型的国际市场进入进行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战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选择方法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如出口型、投资性和契约型的模式选择类型。
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本文选择的公司和其产品,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华为公司的案例产品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细分市场,选择市场进入,结合国际市场开拓战略的形势和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国际营销战略。
《华为开题报告》
《企业战略设计》
课程研究报告
华为公司战略研究
开题报告
班级:工商企业管理0901
姓名:王恒义
魏余强
王 杰
李鑫鑫
成绩:
指导教师:顾天辉 教授
(一)选题背景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今天来看,华为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0亿美元,占了总 销售收入的四成,而更值得欣慰的是,华为的所有出口产品均为高科技产品,均为华为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华为的海外战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华为模式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
,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英国电信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在业内以苛刻著称,尤其对于此次被称为业界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因为,英国电信未来5年将为此投资100亿英镑,所以“八家企业短名单”的产生就耗时两年。 一家历史不到20年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不过10年,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通信市场站住脚,令人欣慰,也让人思考。
(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拿以前频频碰壁的北美市场为例:华为拓展北美业务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华为在北美市场共
拥有8个办事处,1000名雇员,但是北美业务的突破却迟在了2008年。当时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我们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我们对前景感到欣慰。”
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等等。
(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理论研究方面,不如国外研究系统。郭莹等在《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实现途径》中研究认为,由于规模偏小、资源有限,中小型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多品种经营来分散经营风险,但可以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空间参与竞争,集中有限的资源为这部分市场服务,从而实现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以获取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全面的竞争优势。选择“小而专、小而精”战略,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可将其与其他战略结合运用,如在创业阶段,企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可采用资源战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若专注某一领域,可选择市场集中战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还可选择产品开发战略,国内中小医药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环境因素所限,更适合于采用差异化或集中战略;进入成熟阶段往往着力推行品牌战略,以图在将来成长为大型企业。
吴林萍在《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中也侧重于“小而专、小而精”战略,除此,她认为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还有:依附协作战略、联合竞争战略、经营特色战略、拾遗补漏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策略:自主创新战略、技术改良策略、技术跟随战略。
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着重要从市场、人才、创新、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和展开,由此带动名牌战略、文化战略等其它职能战略的实施和展开。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战略管理,中小企业才能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发展,不断壮大。
(四)该选题的主要研究目的,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本文拟以“华为的战略研究”为题,根据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对华为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通过对其供应、生产、销售、技术、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发展思路及方向等方面的研究,从中找出在实践过
程中会出现的普适现象及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关于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为其他类似的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小米手机与苹果、三星等国家大品牌手机相比,在产品本身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国产手机华为、中兴等手机品牌相比,在渠道、营销方面也还存在着差距。自2011年小米手机问世以来,小米手机就主要采用饥饿营销的战略深深的吸引了消费者,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小米手机打开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了一席之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营销战略在小米手机的销售过程中,渐渐退却了当初的“魔力”。消费者每次需要买的时候都会准时准点的守在电脑前去抢购,没几分钟就全部抢购完,许多消费者等了好多次都处于排不上队的状态,时间久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会降低,对小米手机失去信心,从而选择购买其他品牌的手机。因此,小米手机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营销策略,使之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在本论文中,以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对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找出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的问题所在,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来解决问题,使小米手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使其能够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2、小米手机及其营销策略的简介与分析(一)小米手机简介小米手机是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造,2011年在国内问世[3]。作为国产智能手机,它是第一款国内的双核智能手机。当时小米手机在推出的时候,其销售理念也就是销售口号是“为发烧而生”,直到现在,这一直是小米手机的销售宗旨。小米手机的性价比超级高,其价格低廉,配置却非常高,手机采用的是美国高通公司的最新处理器,系统是基于安卓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1],形成最新的MIUI系统,使其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更加人性化。在同价位的手机当中,小米手机绝对算是性价比最高的手机了。另外,小米手机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提供了移动、联通、电信这三种版本。无论是像素、屏幕还是其他部位的配置,都属于“性价比之王”。在手机销售史上,小米手机可谓算是一个奇迹[2]。(二)小米手机营销策略分析小米手机惊人的销量,从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明了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的成功[]。下面我们将主要从小米手机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四个方面对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第一,小米手机的产品策略。小米手机之所以可以在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销量惊人,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小米手机的自身优势。首先是小米手机的系统,在安卓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形成最新的MIUI系统。这样更符合客户的体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另外,小米手机还认真钻研学习了许多大品牌手机的成功之处,例如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等,并且借鉴了许多这些大品牌手机的成功之处,成功运用到小米手机的制作中去。从而使小米手机的屏幕、处理器、像素等各种配件与同价位手机相比都处于优势地位。第二,小米手机的价格策略。小米手机采用低价的策略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这也是小米手机营销策略中的成功之处。在营销策略中,价格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产品的价格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产品销量的。小米手机的定价不但与三星、苹果等大品牌的手机价格相比要低很多,而且与同配置的手机价格相比也低了很多,与小米同样高配置的手机价格都在3000元左右,而小米手机在刚问世之时就定价为1999元,这样低廉的价格却有那么高的配置,无疑会引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第三,小米手机的渠道策略。小米手机的销售主要是通过在网络上进行直销。小米手机从问世以来,甚至直到现在,都没有进行线下销售。小米手机的销售主要在小米的官网上进行定期销售。在网络上直销,这样拉近了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许多中间的环节,节省了许多的费用。另外,小米手机也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加大了广告的投入[1],以此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小米手机的销售量。第四,小米手机的促销策略。小米手机最大的卖点就它所采用的饥饿营销的促销策略[2]。小米手机从2011年开始销售起,就采用了饥饿营销的战略,定时定量的销售产品,每次的销售都是只满足一部分消费者,而其他消费者想购买的话,只能等下次小米手机发布销售时再去抢购。这种“供不应求”的销售方式大大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成为了小米手机的一大卖点。
嗨!哈哈……写论文,还是要自己调查的好,小心你的导师也上来查看到这个问题。更详细的描述问题有助于网友理解你遇到的麻烦,帮助你更准确的解决问题。谢谢你支持小米手机!
小米公司之所以能迅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出神入化的促销策略—饥饿营销。
第一步:引起关注。
就是在产品销售开始之前,你必须先吸引大众的关注。告诉大众顾客我要有大动作了。至于具体是什么,你不能一下子透露完全,你必须慢慢公布你的营销活动,拉长宣传的事件。因为饥饿营销,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慢慢引诱客户饥饿的过程,只有吊着顾客才会让她产生期待。
第二步:激发购买欲望。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成交率,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顾客会去抢购呢?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就是产品太便宜太划算,大部分人都喜欢占便宜,你优惠的力度越大,排队抢购的场景就越火爆。
第二种可能就是产品太受追捧,也就是说你本身的产品够好,这个点足够吸引人来抢购。
第三种就是产品具有独特性,比如可以在商品上面定制顾客的姓名,这样就更激发了顾客想要购买印有自己姓名的商品,如果你的产品没有优势,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加一点私人订制。
第三步:设定限制条件。
这是核心的一步,限制条件就是你要提前设立好顾客得到这个产品,它必须满足的条件,让顾客购买的难度提高。
第一个就是常见的手段,比如限量供应,限时供应,提前预约,排队叫号等等,第二就是炒作限制行为。第三就是设置高门槛,例如只是通过抽奖比赛获奖的方式,才能得到购买资格。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小米手机从创立之初就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小米首先对消费者的年龄进行了细分,把消费者的年龄限定在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之间。
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有它自己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一般都是处于事业的发展期,也勇于尝试,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会很高。
小米公司在确定了消费群体后,开始对消费群体进行下一步的细分析找到了一群对于手机有着极高的兴趣,并且平时就喜欢研究手机系统和性能的群体—手机发烧友。
小米认为,手机发烧友这一特殊群体非常具有代表性,将会对其他潜在消费者的行为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于是,“为发烧而生”成为了小米手机的设计理念,它也是第一个将一开始的营销对象定位于手机发烧友的智能手机。
小米营销策略:饥饿营销。
小米手机策略:
小米手机供货紧张,在一个月份只有一万两千人才能拿到真机。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的问题,雷军曾对外表示,大量高端定制器件在生产环节很复杂,一时难以满足用户们的需求。
而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我们都知道这是雷军的饥饿营销,要知道小米手机上市之初,按照小米科技之前发出的公告,首批预定小米手机的用户将根据排位顺序支付,完成支付-发货-收货流程。
小米手机定价1999利润不多,这个定价也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等大家都关注小米手机的时候,小米手机再来个供货不足。当时,在小米论坛上很多网友在求预定号的相关贴子,这样看来,饥饿营销作用算是达到了,小米公司做好了前期的大肆宣传,等大家有兴趣想购买时,小米手机就宣布供货不足。
扩展资料:
营销原理: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利润。
最终目的: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因素:“饥饿营销”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饥饿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