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中教授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主任。分别于1988年和1985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为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于1994年在德国Osnabrueck大学获博士学位。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90余篇被SCI检索),出版专著10余部。 史文中教授曾在德国、荷兰、澳大利亚以及一直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从事GIS和遥感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空间数据质量与不确定性理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处理技术、三维及动态GIS数据模型、虚拟现实、GIS设计与应用、GIS与遥感集成、环境遥感等。 史文中教授曾任香港地理信息系统学会主席、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主席,还担任多篇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如IJGIS),是中国内地1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客座教授、荣誉教授或合作博士生导师。
陈能成,男,1974年生,武汉大学博士(摄影测量与遥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博士后(卫星传感网)、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成员、J2EE体系架构师。1997、2000、2003年分别获工学学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硕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博士(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学位;2000年留校任教,2004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 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参与完成NASA Sensor Web与OWS-5/6项目,研究成果获2008年R&D Top 100国际科技研发创新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它奖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70余篇次。 目前主要从事对地观测传感网、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智慧城市、数字南极等方面研究。在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863项目。 主要学术兼职:SCAR-AGI(国际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地理信息工作组)专家组成员,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委员,CPGIS YYSW2010国际会议主席,担任IJGIS、CJRS、IEEE JSTAR、IJDE、IEEE TGARS国际期刊和中国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与极地研究中文期刊审稿员。 详情
GeoInformatica(国际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进展杂志)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国际地理信息科学)英国国际期刊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国际摄影测量遥感杂志)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计算机、环境与城市系统)(英国)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制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The Cartographic Journal(制图学杂志), UKCartographica(加拿大地图学国际期刊), CanadaCartography,Australia(澳大利亚地图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Computers & Geosciences(计算机与地学)Spatial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空间认知和计算)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汇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环境遥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国际遥感杂志)顶级会议COSIT(Conference on Spatial Information Theory)(空间信息理论会议)1、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3、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4、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7、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8、Journal of Applied Renmote Sensing9、Journal of Applied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11、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12、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13、Marine Geodesy14、Photogrammetric Record15、Photogrammetrie Fernerkundung Geoinformation
现有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博士3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截止2015年6月在校本科生为919人,在校研究生为118人。学院已形成了“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耦合利用”等7个特色研究方向,近5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为地方服务的项目多项,在研科研经费300多万元,科研实力和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学院力求学科定位准确,特色特长鲜明,教学科研并进,成为华南地区地理与资源学科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中,地理学一级学科为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广州市首批名牌专业、广州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广州大学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广州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院长吴志峰教授: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主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师资和经费。党委书记林媚珍教授:主持学院党委工作;主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人事、工会、计生、综合治理、统战工作;兼管学院机关工作。副院长 林漳平教授:主管全院科研工作、科技活动、科研实验室建设,以及科技服务及其创收。副院长 杨木壮教授:主管本科教育、教学实验室建设,以及继续教育及其创收。吴志峰,男,1969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学、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科研与教学工作。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遥感与GIS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2000年以来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图件著作权各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受聘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中国-欧盟土壤与土地工作委员会(SEPLS)委员,担任《生态环境学报》、《热带地理》、《亚热带水土保持》编委,以及《地理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EMAS、IJGIS等十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培养毕业博士生8人(第一导师5人,副导师3人)、硕士生10余人。林媚珍,女,1963年4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全国生物地理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之千重点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植被生态、环境生态和旅游生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在《地理研究》、《植物生态学报》、《经济地理》、《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热带地理》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35 篇,其中有 9 篇论文分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广州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以及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主持或参加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以及市校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讲《世界自然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植物地理学》、《导游业务与技巧》、《物业管理概论》等课程,曾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二等两次。1994年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南粤教坛新秀”、1994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广州市系统优秀党员、1999年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曾9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杨木壮,男, 1965 年 4 月生,九三学社社员,籍贯广东,博士,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导师,资源规划管理系主任,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现为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土地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 海洋资源与环境。2002 年12 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博士学位,1994 年获深圳大学《房地产管理》、《商业企业管理》结业证书,1990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学位。已主持或合作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4 部。曾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 次,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次。曾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青年优秀人才、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广州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目前主讲的本科课程有《土地管理学总论》、《地质学基础》、《灾害地理学》等,研究生课程有《土地资源管理学》、《全球变化导论》和《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等。
在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期刊是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杂志。你的论文会发表在这上面,你要进行投稿。
期刊论文查找方法如下:
(1)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被称众多科研汪称国内文献论文最全最权威的中文文献库,知网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
(2)掌桥科研
掌桥科研是国内文献论文网站的新星,由于它的一站式服务,人性化的功能,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热情追捧。掌桥科研拥有亿+条中外文献,月更新700万左右中外论文期刊,其中外文文献在国内最全,提供直接下载服务,并有即时机译中英功能,值得推荐。
(3)万方数据知识平台
万方提供中外学术论文、中外标准、中外专利、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等科技文献的在线服务。重点收录科技部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例高,收录文献质量高,不定期更新。
(4)维普网
维普网是国内大型中文期刊文献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学术论文、各类范文、中小学课件、教学资料等文献下载。网站主营业务包括论文检测服务、优先出版服务、论文选题下载等。
(5)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这是一个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较方便实用的网站,无论你身处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通过该网站的文献资料辅助你的论文编写。
科研人都在用的文献党下载器,是一个中外文献数据库资源整合平台,专注于学术论文查找下载服务。涵盖的资源有:知网、万方、维普、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Wiley 、Web of Science、PubMed 、EI、ProQuest(国外学位论文)等等数不胜数的数据库资源。
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国家正规期刊的论文,有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之分。包括教育教学累、经济管理类、医药医学类(含护理)、文学艺术类、科技工程类、社科综合等类别。
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审计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
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
正式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有关部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ISSN),一号一刊,这是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最基本的标志。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不得公开发行。
每一个正式的刊物,都有自己的刊号。这和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刊物上都有着双刊号标志,分别是CN号和ISSN号。CN是国内统一刊号的英文缩写。CN刊物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ISSN是国际标准刊号的英文缩写。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 有 ISSN 字母。
有公开刊号,属于正规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ISSN),一号一刊,这是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最基本的标志。期刊又分公开发行与内部交流两种,前者有国内统一刊号,属于正规刊物,后者没有国内统一刊号,只有省准印证号,属于非正规刊物,只能用于内部交流。
核心期刊有:国内七大核心期刊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家级期刊有:参花、青年文学家、北方文学、大观、记者摇篮、电视指南、新闻研究导刊、视听、西部广播电视、科技传播、学术交流、东岳论丛、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等。
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的区别: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说: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注意,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全国性人民团体、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可以看出,“国家级期刊”概念的关键点在于主办单位,无论你影响因子多高或多低,只要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央级或国家级单位或机构,期刊就是国家级。这个概念很清晰,从杂志的版权页很容易判断,因国家级单位或单位主要集中于北京,所以国家级大多集中于北京,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国临床研究》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显然,此刊物是国家级期刊,但杂志所在地是江苏省南京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各大高校的学报的主管单位都是国家教育部,但主办单位是高校,所以除核心以外的学报都归到省级期刊行列里。因期刊和论文的高度关联性,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又称为国家级论文发表。
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的区别:
先说说什么电子刊,电子刊,就是网络刊物,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流传和发行的刊物.网络刊物就是网络杂志.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 , 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
电子刊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
电子杂志是纸质杂志的补充品,一般纸质杂志的电子版都是在纸质发布之后,只有少数专业的电子杂志刊物才会先期发布电子杂志。最大的区别我想肯定是媒体介质不同,电子杂志必须用电子杂志制作软件来制作,与传统纸质杂志的采集+编辑+制作+印刷,更新速度快。
网络期刊即网络型的电子期刊,可分为纯网络电子期刊和一般网络电子期刊。一般网络期刊是指与印刷型期刊同时出版并提供网上服务的数字化期刊。 纯网络电子期刊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订购和阅读乃至读者意见反馈的全过程都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构成的中心站通过网络与用户终端或计算机连接构成一个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及发行的通信网络,任何阶段都不需要用纸。纯网络期刊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和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改变了期刊出版的流程与方式。电子杂志,则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由于计算机跨入多媒体世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出版物。现在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快的今天,产品的宣传推广,都在上面进行,而传统的宣传营销方式已经慢慢被淘汰,纸质的印刷成本较高,宣传方式单一,而电子杂志可以把传统的宣传方式搬到互联网上来,你宣传统的产品画册,宣传画册,通过电子杂志来实现,并且通过互联网来大力传播。
一、期刊的定义期刊,也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由多位作者的多篇文章编辑而成,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期刊主要是从英文"magzine"、"periodical"、"journal"三个词翻译过来,periodical的含义比较广,通常包括报纸(newspaper)与杂志.它们都属于广义的连续出版物(serials),magzine一词来源于阿拉伯文"makhazin",原义为仓库. 二、杂志的定义“杂志”,又称期刊,是一种定期出版物,有固定名称,并用期号连续不断的形式,间隔地、不断的出版.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 “杂志”的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 “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 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世界上第1种杂志是1665年创刊于巴黎的《学者杂志》.最早的中文杂志是1815年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杂志的种类,按内容分,有专业性杂志和综合性杂志;按读者对象分,有老年、青年、妇女、儿童等杂志;按表现形式分,有以文字为主的文字杂志和以图片为主的图画杂志. 1,杂志的出版周期按出版周期的长短,杂志可分为有周刊 半月刊 旬刊 月刊 双月刊 半年刊年刊等. 2,杂志的出版号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三、期刊与杂志的区别杂志属于期刊,期刊包含杂志,期刊的含义更大;杂志是生活方面的,杂志是杂记,期刊是学术方面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读者一般认为是杂志.
电子期刊的出版时间滞 后于同类纸质期刊2—6 个月,这主要是由期刊的出版技术 和一些人为因素决定的.从常理讲,网上数据库中的电子期 刊的出版时间应该早于同类纸质期刊,因为现代网络技术 的发展很快,网络传递速度远远快于邮局传递速度,网络版 期刊数据库的建库周期要比光盘制作周期快,但实际上网 上电子期刊的出版时间始终晚于同类纸质期刊.这就必然 影响信息的利用价值.高校图书馆如果缺乏纸质期刊,势必 影响广大读者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影响教学科 研顺利开展. 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管理差异